预防与逃生(精选9篇)
预防与逃生 篇1
摘要:本文就三大气象灾害 (气象地质灾害、暴雨山洪泥石流、雷电) 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进行分析。自然气象灾害衍生的安全事故往往突发性强, 危害大, 建立气象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等的安全合作机制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对措施,预防与逃生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下面就三大气象灾害 (气象地质灾害、暴雨山洪泥石流、雷电) 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进行分析。
1山体滑坡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1.1 自然气象灾害衍生的安全事故往往突发性强, 危害大, 建立气象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等的安全合作机制就尤为重要
为避免人员的伤亡, 防患未然, 山西省各市、县、气象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已组织突发灾害应急演练。并致力于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和完善, 将各项应急措施细化, 并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将救险抢险的装备和物质准备好, 保证反应迅速、处置得力、救援有效。为做好汛期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利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防灾预警信息互通共享, 建立相邻地区防灾协调联动机制、基层农村群测群防组织, 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1.2 除了期待灾害隐患普查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更重要的是要自己掌握一些预防与逃生知识
在大滑坡发生前, 有些异常现场要及时关注, 比如出现泉眼、水井突然干涸, 断流多年的泉水突然又复活了, 井或钻孔水位突变等;有时能听到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滑坡体前沿坡脚处, 土体可能出现上隆 (凸起) 现象;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 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还有动物惊恐异常, 植物变形等, 另外, 如果山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纵向放射状裂纹, 或者山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出现加速变化趋势, 说明山体已进入临滑状态。
灾害发生逃生为重, 易发山洪地质灾害的地区在汛期要特别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一旦气象部门发布本地区将出现强降雨或地质灾害的预警, 就要提高警惕,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 晚上要考虑安排轮流值夜, 防范突发灾害发生。掌握一定的避灾知识, 事先选择好逃生路线也非常重要。发生山体滑坡时, 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2由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2.1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针对汛期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山西省政府通知要求:
2.1.1 高度重视, 提前部署极端天气下的各项应对工作
要扎实落实政务值班制度, 加强信息报送工作, 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 加强监测预警和预报,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提早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要层层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责任制, 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要对重点区域, 重点部位集中进行排查;要建立省直有关职能部门日报制度。
2.1.2 加强协调, 部门联动, 建立畅通有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国土、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煤炭、安监、气象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信息的沟通和共享, 加强协调合作, 按照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 要切实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为气象部门要做好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 做好极端高温、局部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各种灾害性天气信息的及时发布, 做好中短期的预报工作;及时制作发布短时临近预报, 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2.1.3 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要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保障能力;要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 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要整合各类应急救援队伍, 做好救援设备、装备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制定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案, 落实应急预案中的各项保障措施;要通过新闻媒体, 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不断强化公众应急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做好防洪避险知识的宣传。
2.2 一般同时具备了以下3个条件, 泥石流灾害是比较容易发生的
(1) 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2) 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3) 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如果某地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 气象部门应高度警觉, 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最典型的征兆就是, 原本清澈的水瞬间变得混浊, 一旦发现这些征兆, 就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 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和停留。同时要留心周围环境, 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发现山洪泥石流袭来时, 千万不能顺着山沟的方向往下游跑, 而应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高处跑。只要大家提高警惕, 预警和防范措施到位, 一定可以降低伤亡。
3由雷电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雷电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一种猛烈的放电现象。遇有雷雨天气, 要做到: (1) 在路上避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杆、烟囱、房角房檐, 更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到大树下躲雨。 (2) 远离开阔地带的金属物品 (拖拉机、农具、摩托车、自行车、高尔夫球车及高尔夫球棒等) 。 (3) 不要去山顶、开阔地、海滩或船只上, 不要待在开阔地单独的屋棚或其他小建筑内。 (4) 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安装家用电器过电压保护器 (又名避雷器) 。
了解气象灾害及其危害性, 正确认识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并做到预测预防气象灾害, 对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常见的自然灾害, 掌握一些预防与逃生知识, 抢在灾害来临之前逃生, 这是每个公民必须掌握的技能。
预防与逃生 篇2
为了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地震突然来临时紧急逃生常识,让每一个师生都切实树立起紧急逃生自救意识,锻炼师生的自救能力,本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张井学校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地震来临紧急逃生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实效,让师生对生命的珍贵有了更为直观地认识。
4月26日下午2:28分,张井学校校园内非常安静。突然,一阵紧促的模拟地震的警报声在校园里响起,防地震逃生演练开始了,各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们的组织下迅速离开教室,按学校平时要求的路线从楼梯有序进行撤离,冲向教学楼外空旷的操场。与此同时,学校防震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也迅速各就各位,沿路保护同学们安全到操场集中。由于这次演练主要为了让学生树立安全逃生意识,熟悉逃生路线,因此学校要求学生慢跑迅速下楼,全部撤离到安全场地共用时2分16秒。学校还在每层楼梯安排了观察员,记录逃生情况,包括逃生路线、逃生秩序、逃生行为、逃生时间和学生人数清点五个环节。
紧急逃生演练结束后,全体师生在操场集合,张纯俊校长对全校老师能在“遇险”时处变不惊,引导学生快速有序地撤离险地表示赞赏,对各救援小组的快速反应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还提醒全体师生,当遇到地震时切忌不要慌张,在疏散过程中,应保持镇静,听从组织安排,有序撤离险地,并希望通过此次防震减灾演练,能够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不仅了解防震安全的有关知识和技巧技能,还能从中真正掌握在地震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本次演练活动组织严密,加之在此前学生对地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各项脱险应急措施得以顺利开展,教育效果显著。
预防与逃生 篇3
1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1 火势迅猛, 蔓延速度快
在城市中, 由于建筑物比较高, 在发生火灾的时候, 建筑物容易受气流的影响, 形成立体式火灾。其火势是非常迅猛的, 并且蔓延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再加上现在修建的建筑物内部的装修材料好多都是易燃品, 更是助长了火焰的气势。建筑物的外形像一管井, 受气压与风速的影响, 让建筑物的火灾发展的更加迅速, 且蔓延的也非常的快速。此外, 在发生火灾的时候, 风力与风向也会助长建筑物火灾的蔓延, 给火灾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1.2 伤亡惨重, 疏散困难
在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时候, 要将所有的人员安全的转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在高层建筑物之中, 居住人群比较集中, 密度大, 再加上高楼的建筑比较复杂, 规模大。人们在逃生的过程中, 逃生的方向与火势蔓延的方向正好是一致的, 无疑增加了逃生的难度, 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给人们造成一定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 不仅带来人身损失, 而且还带来了经济损失。在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时候, 其疏散的设施是比较少的, 建筑物之内的居民不能够有效的依靠疏散设施进行逃生, 也是会造成伤亡惨重。这种种的原因都会导致高层建筑物火灾发生时伤亡惨重, 疏散困难。
1.3 灭火救援难度大
除此之外, 高层建筑物火灾的特点还表现在灭火救援难度大。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太高, 消防人员登上去营救居民是非常困难的。消防人员在对火灾就行扑救的过程中, 也是相当困难的, 不易接近火点。消防云梯根本够不到建筑物的高度, 在一定程度上, 消防人员要进行工作必须借助直升飞机来进行。再者, 在消防队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之中, 其用水量是非常大的, 供水工作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消防车一般自带的供水量是远远够不到消灭火灾所需要的水量的。此外, 高层建筑物在发生火灾之后, 会排放出大量的烟雾, 这些烟雾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高层建筑物相对来讲是比较封闭的, 其烟雾是很难排出的。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
2 高层火灾产生的原因
2.1 建筑物自身的原因
高层建筑物火灾产生的原因, 首先就体现在建筑物自身方面。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建筑物在修建的过程中, 没有确定耐火极限, 没有严格的统一规范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这就使得一些高大的建筑物超出规定的范围, 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无法抵抗。在加上一些建筑物在进行审批的时候, 没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标准, 其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与设计也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 没有起到一个实质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 建筑物自身的原因还包括建筑物装修的消防设施不完善, 给火灾留下了很多的隐患。城市中的高楼越来越多, 建筑材料质量的不过关以及装修材料的劣质都是会给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留下一定的隐患, 甚至会直接成为火灾发生的导火索。此外, 建筑物在装修的时候, 由于装修工人素质不高或者是装修技术不精湛导致装修的质量不高, 为了降低成本, 运用便宜的材料, 使得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增大。这些都是造成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
2.2 消防管理方面原因
高层建筑物产生火灾的原因还表现在消防管理方面。假如消防设施出现问题, 发生火灾进行扑救是完全没有办法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消防工作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消防管理是非常不到位, 消防设施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比如, 在高层建筑物消防建设的过程之中, 总是会出现偷工减料以及以次充好的现象。有的一些工作人员还会擅自的改动建筑物的修建图纸或者是消防设施设计的位置。一些消防通道该安装消防设施反而没有安装, 严重的影响到了消防队员的火灾救援工作。此外, 在高层建筑物楼里边的火灾自动报警器以及火灾自动喷水器等设施的安装都是不完善的, 同时也是不符合安全消防规定的。
3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疏散逃生方法
3.1 进行明智的自我逃生策略
在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时候, 消防队员与居民自我必须积极地配合, 消防队伍进行积极地营救, 居民自我应该积极地实行自救, 两者相结合才能够把伤害和灾难降低到最小, 才能够减少损伤。居民在实施自救的过程中, 第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应该迅速的观察周围的环境, 熟悉安全通道的位置与出口, 如果发生火灾也能够随机应变, 不至于惊慌失措。居民还应该学会运用现场一些可利用的条件实施自救, 为自己赢得逃生的时间。比如利用建筑物的阳台, 安全绳等, 沿着墙边进行逃生, 或者是运用床单进行自救等。如果居民在逃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无处可逃的时候, 应该到靠近窗口或者是阳台的地方, 到一些比较显眼的地方, 用湿毛巾堵住嘴鼻, 等待消防救援人员的营救。还可以运用手跟前的一些物体, 为救援人员发送求救信号, 等待救援。
3.2 及时了解火灾逃生误区
在高层建筑物逃生疏散的过程中, 居民还应该及时的了解火灾逃生的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如果了解这些误区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死亡与损伤。在发生火灾的时候, 尽量不要采取原路返回的方式, 避免造成拥堵。还有在发生火灾的时候, 不要向亮光的方向逃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发生火灾就会出现断水断电的情况, 朝着亮光的方向逃生可能是一片火海。还有就是在发生火灾的时候, 有的一些人跟着人群进行盲目的逃生, 惊慌失措的失去自己的本能判断力, 会产生跳窗, 跳楼的行为, 殊不知跳下去生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 在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时候, 最好不要产生跳楼、跳窗这样的冒险行为。高层建筑物的火灾与其他的火灾性质是不一样的, 火势蔓延的方向与人们逃生的方向大致是一致的。人们一般习惯于从高处逃生, 从高层逃到一层, 却不知道满目的朝下逃生, 可能会深深地陷入火海, 给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 及时了解这些误区, 也许会减少死亡与损伤。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高层建筑的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 并且高层建筑火灾也在频频发生。研究或者是探索出科学、合理的高层建筑火灾疏散逃生技术与方法,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人生安全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高层建筑火灾疏散以及逃生方法应该针对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火势蔓延的速度等进行的, 还应该从源头上杜绝和预防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 来消除火灾隐患。居民还应该通过自救的方式, 积累和学习一些自救的方式方法, 走出误区, 降低伤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规避火灾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伤害, 把伤亡率降到最低, 保持社会稳定。
摘要:当前高层建筑火灾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人们的财产和生命都遭受到了威胁。针对当前高层建筑火灾的严峻形势,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疏散逃生办法显得非常的重要。运用合理的疏散逃生办法能够将高层建筑火灾的损失以及伤害降到最低。文章就是从三个方面对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疏散逃生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的,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疏散,逃生,方法
参考文献
[1]彭毅彬.浅谈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及疏散逃生方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12.30.
[2]潘燕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01.
[3]郑亮.浅谈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影响因素及逃生方法[J].安防科技, 2010.03.25.
预防与逃生 篇4
简
报
2018年9月4日
为提高全校师生的地震来临时的应急能力,推进 “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经校领导小组会议商定,我校于9月4日组织了预防地震逃生演练。在活动中,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是逃生演练,二是安全负责人做地震知识宣教。此次演练活动没有发生意外情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各司其职,学生逃生井然有序,做到临震不乱,行动迅速、处置有力。听到演练信号,各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用最短的时间向操场集中。
一、演练过程,师生协同进退,确保活动效果
本着“平时重演练,震时少伤亡”的理念,9月4日,上午第一节课,随着预警铃声的想起,教师各司其职,学生双手抱头,井然有序的离开教室,平安到达集合地点,整个活动环节流畅,没有发生喧哗、拥挤的情况。逃生时间大约用时6分钟。
二、知识宣教,师生认真聆听,提升安全意识
5.12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演练结束之际,安全负责人高永生老师再次对师生进行了地震来临时的处理办法进行了宣教,师生认真聆听,确保演练起到实际作用。
防震减灾紧急疏散的演练,不仅大大增强了我校师生防震减灾的应急意识,也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自救知识和逃生技能。学校将不定期开展此类活动,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积累宝贵经验。
廊坊市安次区葛渔城镇马柳中心小学
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逃生对策研究 篇5
1.1 校园出现灾情的负面影响
通常来讲, 学校的建筑体主要是指托儿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前两种的学生都是一些年纪较小的群体, 当面对灾情的时候, 它们没有足够的自救水平。而其自身的男性教职工作者数量非常少。同时建筑中的一些玩具等都是容易燃烧的。假如不注意做好消防工作的话, 当出现灾情的时候, 其面对的不利现象将会是非常严重的。
后一种的学生基本都没有成年, 自身比较好动, 而且休息时间比较统一。通常, 下课的时候因为拥挤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 假如出现火情的话, 状况将会变得更加的恶劣。在那些经济发展速度非常慢的区域中, 它们的群体宿舍常会面对一些不利现象, 比如不是很耐火, 而且撤退区域很少, 线路混乱等等, 如果出现灾情的话, 必然会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
1.2 医疗机构发生的火灾的负面影响
医疗机构大体上有专科性质的以及全面性质的。在诊治的时候, 运用非常多的容易发生爆炸的物品和电器装置和明火等。同时因为这些机构中病患非常多, 其活动不顺畅, 而且有非常多的进行照顾的亲朋等。除此之外, 规模较大的机构大多是高层, 如果出现灾情的话, 必然会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
1.3 商场、宾馆、体育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公众聚集场所普遍的特点为电器设备多, 灯光功率大, 造成着火源较多;使用的可燃物质多, 火灾荷载大;建筑跨度大, 又有很大空间;门窗孔洞较多, 空气流通, 发生火灾容易蔓延, 火势发展速度快;许多利用原有建筑改建和扩建的公众聚集场所, 受到条件限制, 往往不符合或部分不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要求, 存在不少问题。
1.4 简述图书馆等出现灾情的负面影响
像是图书馆以及档案室等, 它们本身存放有非常多的纸质材料。如果出现灾情的话, 不但会导致很多珍惜的材料丧失, 带来非常惨痛的代价, 同时还会影响到群众的安稳。在我们国家, 有非常多的珍惜的材料在火灾中丧失。而通过分析, 其导致灾情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电器设备的不合理运用或者是没有管控好明火等, 除此之外, 有一小部分是外在的问题。要将这类区域当成是关键性质的区域来看待, 制定一套合理的应对方法, 确保不会出现不利现象。
1.5 关于古迹的火情分析
在现存的古迹中, 绝大部分的材质是木头的。我们都知道木头非常的易于燃烧。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 容易出现“火烧连营”。除此之外, 水不充足, 使得救助活动无法有效的开展。而且对火和电等管控不合理, 使得面临很多的不利现象。
1.6 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贯穿若干或整个楼层的竖向管井多, 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 抽拔烟火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层数多、火灾中人员容易出现拥挤的情况、火灾时烟气和火势向竖向蔓延快, 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 给安全疏散带来困难;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是立足于室内消防给水设施, 由于受到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 常常给扑救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2 群众撤退的方法
通常来讲, 当灾情救助的时候, 要将群众的救助放到最先的位置上考虑, 要确保群众不受到伤害, 要始终贯彻落实救人第一, 灭火第二的理念。
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路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着火房间内到房间门, 第二阶段是公共走道中的疏散, 第三阶段是在楼梯间内的疏散, 第四阶段为出楼梯间到室外等安全区域的疏散。这四个阶段必须是步步走向安全, 以保证不出现“逆流”。疏散路线的尽端必须是安全区域。
2.1 人员的安全疏散与逃生
火灾时, 在场人员有被烟气中毒、窒息以及被热辐射、热气流烧伤的危险。因此, 发生火灾后, 首先要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其被困地点和抢救的通道, 以便进行安全疏散。当遇有居民住宅、集体宿舍和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起火, 人员安全受到威胁时, 或因发生爆炸燃烧, 在建筑物倒塌的现场上或浓烟弥漫、充满毒气的房屋里, 人员受伤、被困时, 指挥人员必须采取稳妥可靠的措施, 积极组织抢救和疏散。
2.1.1 保持沉稳, 管控好秩序
单位、居民发生火灾, 作为组织指挥人员应保持镇静, 立即通过广播等音响以及喊话等方式, 向火灾建筑物内的人员发出警报。通过宣传稳定人员的情绪, 告于最佳疏散路线;同时按分工, 组织建筑内工作或熟悉建筑情况的有关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尽快地组织有序疏散, 防止惊慌造成挤伤等事故。
2.1.2 如果能见性不高, 带领人员鱼贯地撤离
撤退的时候, 假如人数非常多, 或者是看不清方向的时候, 特别是在晚上, 面对的不利情况更为恶劣, 此时要在了解路线的人的指引下逃离。此人可以使用一些绳条之类的作为牵引, 把群众撤离到安全的区域。
2.1.3 当烟雾非常大的时候, 要开展好防护活动
在撤离的时候, 假如被烟雾困住的话, 因为烟雾通常都是往上发展的, 表层的比较的稀, 所以可以使用低态穿行的措施。假如条件允许的话, 可向被困人员提供毛巾等, 可用湿毛巾等堵住嘴、鼻, 或用短呼吸法, 用鼻子呼吸等, 以便迅速撤出烟雾区。
2.1.4 如果是楼房出现火情的话, 不要着急, 要寻求最合理的撤退线路, 帮助其快速的逃离
如果是底层出现灾情的话, 上层的人切勿慌乱, 要结合场地的具体状态使用合理的应对方法。假如楼梯处到处都是烟雾的话, 可采取低姿势手扶栏杆迅速而下;假如已经被堵住, 但是没有出现塌落现象的话, 要及时的冲到外面, 此时要将身上撒一些水, 或者是用被水湿透的物体盖到身上;如果楼梯已被烧断、通道被堵死时, 要求被困人员通过屋顶上的老虎窗、阳台、沿落水管等处疏散逃生。
2.2 性质特殊区域的撤离
2.2.1 人数较多的区域的撤离
影剧院、歌舞厅、医院、学校以及商店、集贸市场等人员聚集场所, 如果出现火情的话, 假如不能在第一时间开展有效地撤离活动, 很显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 人的撤退是非常关键的。
制订安全疏散方案。按人员的分布情况, 制订发生火灾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路线, 并绘制平面图, 用醒目的箭头标示出出入口和疏散路线。平时要进行训练, 以便火灾时按疏散方案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在经营时间里, 工作人员应履行职责, 坚守岗位, 保证安全走道、楼梯和出口畅通无阻。安全出口不得锁闭, 通道不得堆放物资。
2.2.2 关于地下区域的救助工作
一般意义上, 地下区域主要是指旅店以及库房等等, 此类区域出现灾情的话, 烟雾对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所以, 应该在非常短的时间中确保群众得到及时的撤退。
制定区间 (两个出口之间的区域) 疏散方案, 明确指出区间人员疏散路线和每条路线上的负责人, 并用平面图显示出来。相关的管理者要对撤离规划有一定的了解, 尤其要知道撤退线路。如果出现断电等问题的话, 此类机构要尽快的启动别的一些照明设备, 以此来帮助群众撤离。经理人应该在群众撤退后查看场地, 以此来确保不会因为惊恐而发生一些人躲藏, 进而被危及的现象。
摘要:如果建筑体出现灾情的话, 为了防止其中的群众因为灾情而受到危害, 所以要及时的撤退。不过因为其有着非常多的功效特征, 使得各种建筑自身的火情危险也非常的多, 所以给位于其中的群众的撤退带来非常多的不利现象, 同时建筑出现灾情的时候, 会带来非常高的温度以及毒气等, 导致群众的撤退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所以, 怎样保证群众的撤退安全就成为了当今非常关键的事项。文章重点的论述了一些民居的具体特征, 简述了其发生火灾的负面影响, 而且结合它的具体特征分析了一些群众撤离的方法等内容。
预防与逃生 篇6
一、体育教学是进行现场急救和逃生教育的最佳载体
目前, 在学校体育中传授现场急救和逃生技能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 许多国家都是在体育课上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比如地震多发的日本, 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 从零岁开始就实行系统完整的灾难和逃生能力教育, 喊救命比赛、烟熏体验和攀绳跨越等是学生的日常培训。这是因为体育教学以其广泛的开放性、强烈的实践性, 在现场急救与逃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是学校进行现场急救和逃生教育的最佳载体。
在我国, 尽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有了应有的重视, 比如: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三)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水平五→了解并学会常用救生方法, 如人工呼吸以及水平六→具有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能力。但这些内容显然还不能与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多发的现实相适应。加之长期受“重智轻体”的影响, 逃生教育往往被停留在了口头上, 很少有学校狠抓落实。这种对逃生技能教育的缺失和漠视的现状应该予以及时扭转。任何时候, 人的生命安全都应该是放在首位的。因此, 如何向学生传授面临突发性灾难的生存技巧与逃生之道, 教给他们必要的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 是每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体育教学中进行现场急救与逃生教育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虽然对安全教育有一定的目标要求, 但教材中并没有具体的内容可教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认真研究, 并重组体育教学内容, 把现场急救技能和逃生教育的内容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熟练地掌握现场急救技能和逃生技巧。
1. 生命价值教育
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 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 而忽视了生命教育, 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 成长于这种环境中的青少年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 很难懂得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导致了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 也导致了我国青少年的高自杀率。因此, 我们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存训练等生命发展的指导,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懂得生命是一种美丽, 要学会欣赏;生命是一种善良, 要学会感恩;生命是一种关爱, 要学会在乎;生命是一种责任, 要学会履行;生命是一种宽容, 要学会谅解;生命是一种付出, 要学会磨练;生命是一种尊重, 要学会理解;生命是一种和谐, 要学会相处。使学生学会尊重、珍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并延伸到关爱、保护他类 (动植物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 的生命。
2. 现场急救和逃生意识教育
因年龄特征, 少年儿童多有无视意外危险的倾向。因此, 强化学生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 是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例如, 教育学生进入宾馆、影剧院、医院等公共场所时, 要学会观察所处环境的安全设施, 应牢记安全通道、消防器材的位置;要教育学生不可一味地被好奇心和冒险欲左右, 因为蛮勇之中往往潜伏着危机;要牢记一些常用电话如119、120、110等等。
3. 现场急救和逃生知识、技能教育
目前, 在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中死亡的人中, 有60%是因丧失了及时抢救的时机而造成的。据调查, 在西方发达国家, 急救知识的普及率相当高, 每3-4人之间就有1人深谙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 比例高达80%, 而中国仅为1%。较之于其他学科, 以身体直接参与见长的体育课堂无疑是意外伤害率发生较高的一个领域。如学生在运动中有可能发生擦伤、挫伤、撕裂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脑震荡、骨折脱位等损伤。因此, 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止血、包扎、固定、伤员的搬运、人工呼吸以及心肺复苏术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仅如此, 还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意外灾害如窒息、溺水、触电、中毒等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简单急救器材的使用如消防器材的使用、急救包的使用等, 并能利用现有的东西来做担架运送伤员 (门板、椅子、毛毯和强韧的衣类等) 及逃生的工具 (用床单、窗帘等做成绳索) ;掌握楼宇逃生与自救、火灾逃生与自救、地震逃生与自救、野外逃生与自救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4. 野外生存训练
把野外生存训练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引入体育课堂, 通过野外生存训练, 使学生了解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识, 学会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野外生存能力, 以及独立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5. 团体合作教育
团体合作精神在灾难面前显得尤为重要。抢救生命需要团体合作;运送食物需要团体合作;搬运伤员需要团体合作;安全逃生需要团体合作……可以说, 在灾难面前, 团体合作无处不在。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 体育运动项目绝大多数是在合作的前提下完成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熏陶,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合作不仅是个人发展、事业成功的前提, 而且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更是在意外、灾害中得以顺利逃生的前提保证。
6. 应急心理素质培养
人类面临灾难时需要尽快逃生, 心理耐受能力差的人可能在极度恐慌下无作为或自杀。相反, 具有坚韧人格者却能从容、镇定地面对从天而降、防不胜防的意外之险, 顺利渡过难关。体育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为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是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 而且要经过一个不断反复的练习过程。这样, 某些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就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磨练与升华。在教学实践中, 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与深度, 依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坚强、勇敢、沉着、冷静的意志品质和坚韧人格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体育教学中进行现场急救与逃生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传授现场急救与逃生教育的知识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开发校本课程并制成课件如“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及逃生方法”、“火灾发生后的自救、互救与逃生方法”、“野外遇险逃生方法”、“食物中毒急救方法”等等, 对学生进行现场急救和逃生教育。形成感性认识, 逐渐强化现场急救与逃生意识。
2. 创设情境, 牢固掌握现场急救与逃生技能
情境教学与体育课堂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以游戏、竞赛的方式, 创设、模拟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场景, 让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熟练掌握现场急救的技能;创设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场景进行演练, 让学生体验在危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及逃生技巧。
3. 依据教材特点, 锻炼学生现场急救与逃生的体能
论大学生在火灾中如何逃生与自救 篇7
1.1 火灾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 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 人们在用火的同时, 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 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1.2 危害性具体体现
1.2.1 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1993年8月5日, 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 因化学危险物品混存而发生反应,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大火燃烧了16小时, 有15人死亡, 8人失踪, 873人受伤, 在抢险中仅公安干警就有54人伤亡, 2名公安局副局长殉职, 烧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 每天有460万元财产被烧毁。
1.2.2 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 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之大, 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
1990年7月3日, 四川省梨子园铁路隧道因油罐车外溢的油气遇到电火花导致爆炸起火。参加灭火抢险战斗的有解放军第13集团军、二炮集团、成都军区、达县军分区预备师以及武警达县支队、四支队、四川省消防总队。这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仅500万元, 但致使铁路运输中断23天, 26日全线通车, 造成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和许多单位停工待料, 间接财产损失难以估算。
1.2.3 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据统计, 2000年全国火灾中烧死3021人, 烧伤4404人, 平均每天有8.3人在火中被烧死。2000年四川共发生火灾5718起, 死102人, 伤243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因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火灾, 造成309人死亡, 7人受伤。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对全球火灾调查统计表明, 近几年全球每年发生600—700万起火灾, 大约有6—7万人在火灾中丧命, 全球每年在火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6个国家是: (1) 印度, 年均2万人; (2) 俄罗斯, 年均1.35万人; (3) 美国, 年均5千人; (4) 中国, 年均2.1千人; (5) 日本, 年均2千人; (6) 乌克兰, 年均1.7千人。
1.2.4 火灾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1987年5月6日到6月2日几乎长达一个月的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 起火直接原因是林场工人在野外吸烟引起, 间接原因是气候条件有利燃烧, 可燃物多。人民解放军、森林警察、公安消防人员、广大职工近10万军民经过近一个月的殊死搏斗, 才将大火扑灭。这场大火致使193人丧生, 226人受伤, 火灾破坏了1000多万亩林业资源, 大火殃及1个县城3个镇, 破坏的生态平衡需80年才能恢复, 经济损失高达69.13亿元。据资料统计, 我国年均森林火灾毁林面积达100万公顷 (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 日本60%) , 森林大面积减少, 造成洪水泛滥。
1.2.5 火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
如火灾发生在首脑机关, 通信枢纽、涉外单位、古建筑、风景区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 甚至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1994年11月15日, 吉林市银都夜总会因纵火发生火灾, 殃及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市博物馆, 烧毁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 不仅造成直接财产损失671万多元, 而且将无法用金钱计算的博物馆内藏文物7千余件和黑龙江在该馆巡展的1具7000多万年以前的恐龙化石 (长11米, 高6.5米) 被烧毁, 以及堪称世界级瑰宝、被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的吉林陨石雨中最大的1号陨石 (重1775千克) 也在大火中分为两半, 还有2人被烧死, 既造成了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 更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
2 应对火灾的心理、扑灭初期火灾的方法
2.1 应对火灾心理
要镇静分析, 不要盲目行动明确自己的房间, 回忆房子和房间的位置走向, 分析周围的火情, 不要盲目开门开窗, 可用手先摸一摸房门, 如果很热, 千万不要开门, 不然会助长火势或“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跳楼, 这样有可能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在火势未蔓延前, 可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
要选好逃生办法, 不要惊慌失措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房间, 要用湿毛巾、衣服等包住头脸, 尤其是口鼻部, 低姿行进, 以免受呛窒息。如房门口虽已有火, 但火势不大, 就从房门口冲出;如果房门口火势太猛, 要从窗口逃生, 并保证双脚落地, 不出现意外。
火场人员要尽量有序迅速撤离火场不要大声喊叫, 避免烟雾进入口腔, 造成窒息中毒。如火场逃生之路均被大火切断, 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 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 延缓火势蔓延, 同时向窗外扔小的物品或打手电求救。
2.2 扑灭初期火灾方法
初起火灾特点:初起阶段是物质在起火后的几分钟里, 具有燃烧面积不大, 烟气流动速度缓慢, 火焰辐射热量不多, 周围物品和建筑结构温度上升不快的特点。这个阶段内, 采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灭火器材, 容易将火控制或扑灭。
严禁在消防车道上安装和设置阻碍消防车通行的栅栏、石墩等障碍物, 严禁在消防车道上停放车辆或摆卖摊档, 必须保证消防车道的畅通无阻。
熄火焰, 或跳入就近的水池, 将火熄灭。旁人应以厚重衣物或被子覆盖着火部位, 拍打熄灭火焰。
电器或线路着火, 要先切断电源, 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 不可直接泼水灭火, 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3 逃生与自救的技巧与方法
3.1 早逃生
在一般情况下, 火势由初起到狂烧, 只需十几分钟, 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非常短暂。因此, 在发生火灾时, 一定不要埋头抢救家庭财产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而是要快速逃离。
3.2 要保护呼吸系统
在逃生时用水蘸湿毛巾、衣服、布类等物品, 用其掩住口鼻, 以避免烟雾熏人导致昏迷或者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如果烟雾较浓, 膝、肘着地, 匍匍前进。
3.3 要从通道疏散
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3.4 要利用绳索滑行
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 拧成绳, 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管道、窗框、床架上, 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3.5 低层跳离, 适用于二层楼
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 以便“软着陆”, 然后用手扒住窗户, 身体下垂, 自然下滑, 以缩短跳落高度。但千万要记住莫跳高楼, 因为从10米以上 (三层楼高) 的高度往下跳, 很少活命。为此, 最要紧的是求救, 应该立即用水蘸湿床单、被褥, 用其塞紧门窗, 防止烟雾渗透进来, 同时要不断地向床单、被褥上泼水, 防止其干燥。
3.6要借助器材
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3.7 为暂时避难
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 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 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 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 要主动与外界联系, 以便尽早获救。
3.8 利用标志引导脱险
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 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 可解“燃眉之急”。
3.9 要提倡利人利己
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 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参考文献
[1]龚齐轩.家庭或在如何逃生自救[Z].
预防与逃生 篇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高楼工作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当火灾或者地震灾害等突发性灾难发生时,如何让受困于高楼的人员安全快速的脱离险境已成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社会上采用的高楼逃生缓降器、高楼逃生伞、高楼逃生管等设备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高楼逃生缓降器,它一次只能供少数人使用,受困人员逃离险境所花的时间较长,而且安全系数不高;高楼逃生伞只供一个人使用,且受楼层以及周围环境的限制,它的使用范围不广;高楼逃生管,必须在修建楼房时配套安装,且每层都需设置该装置,它的造价高,维护要求严格,现有的楼房不能安装。另外,现在生活中的高楼逃生装置有很多都需要借助电源,而发生灾难时随时都有可能停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有的逃生装置操作太复杂,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掌握其使用方法,这不利于让所困人员逃生。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的高楼逃生装置来弥补现有逃生装置的缺陷,为此,笔者设计了“全自动不间断高楼逃生装置”。
二、装置的结构及其操作的基本原理
该装置采用纯机械式结构,以人体自身的重量为驱动力,使机构总成下移,位移弹簧发生形变,齿轮带动刹车轮转动,然后通过刹车片对刹车轮的制动,以及阻尼水箱的释能作用,自动完成对逃生人员下降速度的匀速控制。
本装置主要是由变速齿轮组(驱动齿轮4,从动齿轮2),链(带)轮1,刹车机构(刹车轮8,刹车弹簧6,刹车片7)和阻尼水箱14组成,如图1所示。本装置的上端部分安装在楼顶,并在其垂直正下方的地面安装下链(带)轮机构,下链(带)轮由张紧弹簧拉紧。当逃生人员坐上安全椅后,人的重量成了驱动力,驱动传送链(带)向下运动,带动链(带)轮1转动,并使机构总成11下移一定的距离,链(带)轮通过变速齿轮组以一定的传动比带动刹车轮8转动。因为刹车轮与链(带)轮都固定在机构总成上,所以刹车轮也下移相应的距离,这样就与刹车片7相接触,从而起到制动作用。随着逃生人员的增减变化,刹车与刹车轮之间的正压力也随之成线性变化,因而可实现对传动链(带)下降速度的自动控制,确保逃生人员以比较舒适的速度下降。刹车调整弹簧6可实现对制动力的调整,阻尼水箱14吸收链(带)轮和刹车轮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转动惯量,从而保证了刹车与刹车轮之间正压力的正常比例,使运动更平稳,从而确保下降速度始终以匀速平稳下降。
5、弹簧支架6、刹车弹簧7、刹车片8、刹车轮9、调节螺栓10、架座1 1、机构总成12、水箱带轮13、叶片14、阻尼水箱15、阻尼传送带16、位移弹簧17、安全椅18、张紧弹簧
1、上链(带)轮2、从动齿轮3、从动链(带)轮4、驱动齿轮
三、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关键:
(一)机构总成1 1,一端铰接在墙壁或机架上,另一端由位移弹簧牵引,在重力作用下,弹簧遵守胡克定律,随着重力的变化,弹簧长度呈线性改变。
(二)刹车和机构总成铰接在同一点,当刹车轮随着机构总成向下转动时与刹车片7接触,刹车片在刹车弹簧6的作用下对刹车轮8进行制动。这个制动同样遵守胡克定律。
(三)在重力作用下,整个机构转动时将产生很大的转动惯量,这会使刹车的制动力处于离散的状态,导致下降速度的不平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试设计了阻尼水箱来消除机构转动所产生的转动惯量,从而保证了下降速度的平稳。
模拟实验主要技术指标参数(图3):
初始重量:大于或等于0.9千克
最大重量:最大实验重量10千克
下降速度:0.10米/秒~0.13米/秒
(注:以上技术指标均为模型参数,实际应用中必须以楼层高度及楼内居住人数为依据,确定其它参数)
四、适用范围及其应用前景
适用范围:本装置适用广泛,无论是已建的还是在建楼房,都可以安装本装置,它可应用于酒店、宾馆、办公大楼、工厂和高层住宅且不受楼层多少的限制。
应用前景:据市场调查,本装置与国内现有的高楼逃生装置相比有着更优越的性能。其设计新颖,采用纯机械式结构,使用方便,生产成本及维修费用都比较低,安装方便,且不需要外接驱动装置,因而会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孙恒,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霍林J主编.《摩擦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4]施祖康,李业农.机构运动可靠度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3,24(1).
[5]机械工人编辑部.高效省力工具一百例.1版.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3.
[6]杨廷力.机械系统基本理论—结构学运动学动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7][苏]N.B.克拉盖尔斯基等.摩擦、磨损与润滑手册(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预防与逃生 篇9
如何及时、有效、便捷地进行高楼紧急情况下的脱险,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目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加, 随之带来的是高楼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逃离危险的隐患。一旦高楼内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 人们的生命安全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紧急情况下被困人员的自救逃生将成为保障生命安全的最有效方法。针对这一问题, 目前国内外已研发出多种用于自救的高楼逃生装置, 这些逃生装置采用的逃生方法多种多样, 多数装置存在高度受限、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可靠性低、适用范围小等问题, 部分逃生装置还需要提供电力支持。在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 该类装置受环境因素局限性大, 不能完全保证装置能够安全运行, 缺乏安全保障, 且一般逃生装置只适用于单人逃生, 老人和儿童等难于操作, 不能及时逃离危险。因而研究和开发一种安全、稳定、可靠、易于操作, 且能够同时转移多人的高楼逃生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装置结构设计
本逃生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分别为可折叠载人平台、可折叠吊篮及手控缓降器, 其他辅助部件还包括绳索、固定销及固定环等。装置整体结构展开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
1.护栏2.载人平台3.缓降器4.滑动短梯5.可折叠吊篮
1.1 可折叠载人平台的设计
可折叠载人平台用于协助逃生人员由室内通过窗台进入逃生吊篮。其主要结构由平台固定板、载人平台、护栏、滑动短梯等组成。平台固定板用于固定整个平台, 在其下部分布有3个呈三角形布置的圆孔, 销钉可穿过3个圆孔将平台固定于窗体内侧;载人平台与平台固定板通过销轴连接, 二者可旋转展开或折叠, 在载人平台前部有一个可容纳一位成人大小的矩形开口, 逃生人员可通过此开口由载人平台沿着滑动短梯进入逃生吊篮;滑动短梯通过平台开口处的销轴固定于平台开口处, 短梯两侧开有沿短梯方向的滑槽, 其可沿销轴实现上下滑动;平台开口处两侧分别设有一U型凹槽, 固定于墙体内侧的2根绳索绕过载人平台, 跨过U型槽与缓降器相连接;为保证逃生人员安全, 在载人平台边缘处安装有3片护栏, 3片护栏分别通过合页与载人平台相连接, 可方便地打开或折起, 为避免折起时3片护栏相互干涉, 2片侧护栏的安装高度高于前部护栏1个护栏厚度;由于窗户横梁的存在会使载人平台不能水平跨过横梁, 所以, 在载人平台的下部安装有2块平衡垫块, 两垫块可以通过调节前后高度, 使载人平台跨过窗户横梁, 水平固定于窗台上表面。可折叠载人平台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护栏2.载人平台3.连接轴4.滑动短梯5.平台固定板
1.2 固定方式设计和缓降器选用
本逃生装置有2个固定部分, 分别为固定2根绳索的固定环及固定载人平台的固定销。其中2根绳索用于将吊篮内的逃生人员降落到地面, 其承受的拉力较大, 故将2根绳索通过固定环固定于室内混凝土地面的销钉上;载人平台只需承受1个人的重量, 受力较小, 故将载人平台通过3根销钉固定于窗体内侧。通过地面及窗体两大固定部分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安全固定。
本逃生装置所使用的缓降器为纯机械式手控缓降器。紧急情况下电力供给难以保障, 电力控制类缓降器局限性大、安全性能低、适用范围小。而纯机械式手控缓降器稳定可靠、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 且为避免人为操作失误。该类缓降器可实现失速自锁, 为设备提供了安全保障, 同时通过手动操作, 逃生人员可自行控制吊篮的下降速度, 从而安全稳定地下降到地面。
2 受力情况计算分析
为确保装置的安全可靠, 对装置的载人平台及绳索部分进行受力分析, 分别校核逃生人员进入吊篮时和吊篮下降时两种情况下平台的受力变形情况。
2.1 平台载人分析
逃生人员顺次进入逃生吊篮, 此时载人平台只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N=800 N) , 其受力情况及各部分尺寸如图3所示。
根据平台尺寸分别求得各点的力为:FA=2000 N;FO=1200 N;FB=FC=FD=400 N。
1) A点 (危险点) 弯曲强度校核。
取材料的安全系数nst=15, 平台材料 (Q235) 的许用应力[σ]=235MPa, 则得安全系数为n=[σ]/σA=44.1>nst=15。
故平台弯曲强度度符合安全要求。
2) P点变形分析。根据平台的受力简图, 可将平台简化为如图4、图5所示的简支梁OA、悬臂梁AP。
平台在P点的形变可看作Me与N对平台分别作用时变形的叠加。
则得P点产生的总挠度为w=wM+wN=0.35 mm。
平台形变量微小, 符合安全要求。
2.2 吊篮下降分析
吊篮下降时, 悬挂吊篮的绳索跨过平台, 对平台的端点O和P产生作用力, 此时平台的受力情况如图6所示。
取吊篮搭载3人 (2400 N) 为例进行分析计算, 可得:FA=4243 N;FO=3787 N;FB=FC=FD=563 N。
同理分别校核A点弯曲强度并分析P点变形。
1) A点 (危险点) 弯曲强度校核。
2) P点变形分析。
通过计算分析可得, 下放吊篮时平台的弯曲强度及形变量均符合安全要求。
3 基本操作及应用前景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 快速将本装置取出, 将折起的平台及吊篮打开, 先将打开的载人平台安放于窗台上, 用3根销钉将载人平台固定于墙体上, 然后用固定环将悬挂吊篮的绳索固定于地面的固定钩上, 整个装置完成固定, 最后将带有缓降器的吊篮放到窗外并将其固定于载人平台上, 逃生人员顺次通过滑动短梯进入吊篮, 全部逃生人员进入吊篮后, 松开固定吊篮的锁扣, 通过控制缓降器将吊篮安全稳定地降落到地面, 完成逃生。
本装置可作为家庭逃生备用装置, 尤其适用于有老人及儿童的家庭, 在家庭成员协助下, 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可及时快速地逃离危险;同时该装置也可作为学校、公司、工厂、宾馆等场合的备用逃生设备。
4 结语
本逃生装置实现了由单人逃生到多人同时逃生的突破, 提高了逃生的效率, 同时解决了存放吊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纯机械式手控缓降器为整个装置提供了安全保障。本装置应用前景广阔, 市场发展潜能巨大, 通过不断地完善, 可真正走进人民的生活, 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可靠设备, 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设计了一种新型家用可折叠高楼逃生装置, 该装置为纯机械操控, 无须电力, 可同时搭载多人, 逃生效率高, 闲置时可折叠存放, 节省空间, 同时具有操作简捷、可靠性高、质量轻便等特点。该装置可作为家庭备用高楼逃生设备, 在高楼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 被困人员可利用该装置实现快速自救逃生。
关键词:高楼逃生装置,可折叠,自救逃生
参考文献
[1]康辉, 陈沫.高层逃生自救设备的研究与创新设计[J].机械设计, 2014, 31 (12) :78-81.
[2]曹恩钦, 谢丹蕾, 唐明明, 等.玻璃起吊装置在擦窗机上的应用[J].建筑机械化, 2011 (9) :42-44.
[3]任仲贺, 张学东, 苏逸婷, 等.可折叠吊篮:201420655858.7[P].2015-4-22.
[4]叶强, 杨谊昌, 张国欣, 等.液体流动阻尼式高楼逃生器的创新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2) :210-212.
【预防与逃生】推荐阅读:
校园火灾的预防与逃生08-23
火灾逃生与自救教案10-06
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教案11-19
火场中如何逃生自救_发生火灾如何逃生自救06-20
逃生措施10-06
高楼逃生11-02
高塔逃生05-28
火场逃生能力07-17
应急逃生系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