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

2024-07-12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

专业:水利与水电工程

班级:水利与水电工程二班

姓名:朱龙鹏

学号:14624048

调查地点: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

调查人:朱龙鹏

调查时间:2011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虽然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农耕面积在不断减少,但是农业生产仍然是我国一个十分主要的生产方式。到2010年,全国耕地总面积约1.2亿,占国土总面积的12.5%。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水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华维认为,这种方式是浇地而不是浇作物但是随着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节水农业成为当今具有世界意义的焦点问题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节水农业。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5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开始进行了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70年代喷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全国的喷灌面积达到290万亩。进80年代,在喷灌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套设备和技术,为喷灌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截止到1998年,我国的节水灌溉总面积共有2亿亩(其中喷灌面积1300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000万亩、微灌面积30万亩)。近20年来,我国在节水灌溉科学技术上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很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若干研究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人针对附近农村的农业节水灌溉方式进行了调查,并整理成此稿。

盖州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农业耕地多为山地,农作物主要是苹果,盖州市亦因此有“苹果之乡”的美称。水稻是另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青石领以及红场一带。另外,万福、杨屯等地种植了大面积的玉米。2008年,盖州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由辽水计财【2008】162号文件批准兴建,由此拉开了盖州市节水灌溉的序幕。

节水灌溉即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和灌溉管里制度。通过调查,盖州市采取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有:

1)渠道防渗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

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本市青石岭镇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以及指导修建了青石岭北支渠渠道防渗加固工程,该工程全长350m,设计底宽3m,高1.5m,设计边坡为1:1.5,渠道比降为1:6000,加固维修设计采取钢筋护坡。该工程于2009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大大的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率,据当地老百姓反映,在防渗管道建成以前,浇灌1亩地大约需要50—70立方米的水,但是在使用防渗渠道之后,浇灌1亩地大约只需30—40立方米的水,这些数据表明水的利用率大大的提高了,这对于缓解当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因此适宜于地势比较平缓的地区推广。

2)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盖州市徐屯镇龙湾村于2009年5月建造方塘一座,长160m,宽120m,深4m,边坡为1:1.5,采用干砌块石结构,干砌块石厚400mm,下设150mm碎石垫层和300g/m2无纺布,配套水泵2台套,建泵房1座,铺设主管路URVCφ110长992m,低压架线500m。此外,团甸镇沈屯村于2008年11月打深井5眼,井深50m,井径φ325,配套水泵5台套,建井房5座,铺设主管路URVCφ110长1920m,低压架线1km。另外,白果乡白果村和北山嘴村打深井3眼,井深50m,井径φ325,配套水泵3台套,建井房3座,铺设主管路URVCφ110长3864m,低压架线0.8km。通过对输水管道的使用,减少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但如果想真正的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

3)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

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我市即使用了水窖滴灌的方式,即通过雨水集流或引用其它地表径流到水窖(或其它微型蓄水工程)内,再配上滴灌以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此法对我市降雨量常年不均的现状有显著的改善,在降雨的高峰期将雨水或河道当中的水引入蓄水池之中,待到干旱期,将蓄水池的储水通过滴灌引流到农田之中,以缓解旱情。

4)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此法在苹果浇灌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每棵苹果树根部周围覆盖塑料薄膜,既能有效的防止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杂草的生长,一举两得。

5)控制灌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灌水即可。“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一般每亩可节水100m3,增产稻谷25kg,效益显著。

总结: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由于长期缺水,加之过度开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通过节水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未增加的情况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95年的7.56亿亩发展到2003年的8.4亿亩。科学灌溉可有效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相的良好状态,具有省水、省工、节能、节肥、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逐

步实现节水灌溉的普及化,使我们的农业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 篇2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 是个荒漠化日趋严重的国家。节约用水, 尤其是节约农业用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灌溉方示, 从而做到了灌溉系统的供水过程与植物的吸水过程在时间上同步。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水分与肥料直接送入根区层, 避免了径流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 节水高效, 并实现对植物的全生命期进行持续灌溉。所以在农村加快节水灌溉的步伐对农业的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和体系

1.1 发展节水灌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

率和效益, 而科学分析评估灌溉用水效率状况, 是合理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和分析节水潜力的重要基础, 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规划、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灌溉水利用率是衡量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 是灌区改造与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指标, 为适应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节水灌溉发展的要求, 摸清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现状, 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提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对策措施, 为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1.2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灌溉水利用率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被灌溉对象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的百分数。它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 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 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方法就显得尤为关键。

1.2.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据统计, 截止2010的底, 全国灌溉面积达到9.95亿亩, 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5亿亩,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9.6%。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1亿亩, 其中喷、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1.77亿亩, 占全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的43.2%。

1.2.3 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

1.2.4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 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 发展节水灌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节水灌溉是一项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 需要多部门动员起来, 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第一, 节水灌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当前一是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 做到计划用水, 计量收费, 节约奖励。二是做好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 规划并搞好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的投入等。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改革策略。四是建立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 理顺水费价格, 分步到位。五是完善水费计量缴费的管理办法, 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机制, 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组织,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六是深化水利工程制改革。

第二, 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 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

规划是工作的基础,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以供定需, 以水定种植结构的原则统筹考虑, 积极推进节水灌溉进程, 同时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的推广力度, 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地科学地确定节水灌溉的布局的模式。第三, 突出农田在节水灌溉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水利技术员在节水灌溉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3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3.1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建立农民用水管水组织

一是让农民自愿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上, 应该采取政府扶助支持, 建立节水灌溉专项资金, 农民对不在政府计划内的灌溉区域自主投资。三是从管理和产权上看, 凡是能将工程产权落实到户的, 通过农户独有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 将产权明晰到个体农户。灌区农民要通过成立灌溉协会, 参与灌区改革、运行和管理, 增加灌区管理的透明度, 让农民交明白水费。

3.2 加强管理, 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

现在在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因此在农村在实行水价的奖惩机制, 实行水价定额制。

3.3 多渠道融资, 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加大投资, 企业助资, 个人集资, 以这三种方式加大大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 对陈旧的无法运行的老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实现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 适当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完善节水灌溉设备, 大节水宣传力度。

3.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 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 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 抑制作物茎叶生长, 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 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 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

3.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 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 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

3.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 向中低产田要效益, 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 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 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3.7 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 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 形成规格化、系列化, 做到配套齐全, 价格低廉, 服务及时, 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可靠的保证。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水与农业息息相关, 水的短缺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所以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节水灌溉是根植于传统产业的朝阳产业, 应用广泛, 利国利民, 近几年我国的节水灌溉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摘要:文章介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含义及体系, 分析了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最后对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钱蕴壁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1]钱蕴壁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

[2]郝仲勇等.浅析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方向[J].节水灌溉, 2002 (2) :42-43.[2]郝仲勇等.浅析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方向[J].节水灌溉, 2002 (2) :42-43.

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篇3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措施

对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的研究,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科学研究和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发展农业节水的重要性

1.1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而且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

1.2发展农业节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长远稳定地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土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大。要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水,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

1.3发展农业节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加快推广先进实用农业节水技术,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取得节水、节地、节能、节肥、减排、省工等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1.4发展农业节水是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极端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加剧、现代农业发展对水的依赖和敏感程度提高,加强以节水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极为迫切。

2.农业节水灌溉的作用

2.1节水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普及节水灌溉不仅要研究作物需水与灌水,还要研究开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普及节水灌溉为农作物创造了比较适宜的水分条件,通过水的作用,影响土壤的肥、气、热等因素,促进作物稳产、高产。

2.2节水灌溉省时省工

无论是比较简单的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还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喷灌、微灌,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用于平地、挖渠、灌水的劳动强度和用工,节省出大批劳动力转向乡镇企业和其他行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3节水灌溉可以促进淼优化配置

普及节水灌溉,还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省出的部分水资源用于工业和城镇生活,缓解了城市和工业用水供需矛盾,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4节水灌溉可以减少地下水用水量

普及节水灌溉,可以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提取量,缓解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用水矛盾,增加保护环境所需用水,是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得力措施。

2.5节水灌溉措施可以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普及节水灌溉,还有利于促进人们在用水方面的思想观念更新,有利于水费改革,提高用水管理水平,促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供水、用水、节水、管水新机制。

3.发展节水灌溉的模式

(1)节水灌溉规划和节水工程设计必须进行经济分析,注重投入产出,做到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大。工程要讲求实效,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承受能力。

(2)自流灌区和泵站灌区要考虑配套和完善渠系建筑物,搞好渠道维护,减少运行中的水量损失。输水系统的节水以渠道防渗为主,衬砌形式和结构满足节水和抗冻胀的要求。

(3)扬水灌区以及井灌区可对该灌区进行技术改造,应以发展渠道防渗或低压管道为主。

(4)田间工程应采取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

(5)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区和经济作物区,可适当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

(6)各类节水型灌区都必须加强灌溉管理,研究优化合理的灌溉制度,做到节水示范。

4.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4.1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总体情况来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善了我省相当一部分的灌溉农田面积,而且使得自然降水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当地的水资源实际状况,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系统规划能够与当地的水资源有机融合起来,促进自然降水利用率的提高,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例如,水资源相当缺乏的区域,不仅干旱少雨,而且储水措施和工程少之又少,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成了该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辽西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完善雨水的集中、储蓄措施,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调整农作物的结果,大大促进了高低区农业的高效发展。

4.2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低耗水的灌溉技术

据了解,目前还有不少地区使用的是五千年前的传统灌溉方法,垄沟过水或者大水漫灌,这样的灌溉方法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百分之五十之下,利用率不高。因此,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灌区使用更加有效的灌溉方式,例如滴灌、喷灌等等。政府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低耗水灌溉设备的可以借助于水费体制予以一定的鼓励,对购买或者使用低耗灌水设备的农户采取水费赊欠或者折旧的办法。也可以给予农户部分的优惠价格甚至低息贷款。

4.3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4.4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4.5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结语

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树立起全民的节水观念。有领导的重视,有群众的支持,又能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技术,我们相信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金肥沃.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J].水利工程建设,2010,9.

农业灌溉摸底调查报告 篇4

(修改稿)

前言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状况

所处位置,经纬度,东西及南北距离,国土面积等。地形地貌情况。辖区内山区、丘陵区及平川区(含盆地)所占面积和高程范围,地势趋势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

行政区划及所辖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个数,总人口、农业人口,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主要作物种植种类,2008年粮食、棉花、油料作物产量等。

(三)水文气象

气候类型,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统一为E601观测值),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最大冻土层厚度,多年平均无霜期。

(四)河流水系及水资源概况

境内主要河流、湖泊及泉域等情况介绍。

水资源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量及重复量。水资源量可 1

利用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量可利用量。

2008年各类供水工程供水量,地表水供水量、地下水供水量。分类供水量:农业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其它用水量情况等。

二、农业灌溉摸底情况(一)灌溉总体情况

各类灌溉工程总处数,有效灌溉面积、受益县(市、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个数,受益人口等。大型灌区处数,有效灌溉面积;中型灌区处数,有效灌溉面积;小型自流灌区处数,有效灌溉面积,其中与大中型灌区重复处数,重复面积;小型机电灌站处数,有效灌溉面积,其中与大中型灌区重复处数,重复面积;灌溉机井眼数,有效灌溉面积,灌区内机井眼数,有效灌溉面积。集雨灌溉工程眼(座)数,补充灌溉面积。

2008年实际灌溉面积。地表水灌溉面积、用水量,地下水灌溉面积、用水量等。

(二)大中型灌区

辖区内大中型灌区处数,名称,有效灌溉面积。受益县(市、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个数及受益人口等。灌区内机井眼数,有效灌溉面积。与2008年年报的对比情况及原因分析。

2008年实际灌溉面积,地表水、地下水灌溉面积情况。分灌区叙述(按上述格式分灌区进行说明)。

(三)小型自流灌区

辖区内小型自流灌区处数、有效灌溉面积等情况。受益县(市、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个数及受益人口等,大中型灌区内的处数、有效灌溉面积。与2008年年报的对比情况及原因分析。

2008年实际灌溉面积(不包括与大中型灌区重复面积)。

(四)小型泵站灌区

辖区内小型泵站灌区处数、台数、装机容量、有效灌溉面积等情况。受益县(市、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个数及受益人口等。大中型灌区内的处数、有效灌溉面积。与2008年年报的对比情况及原因分析。

2008年实际灌溉面积(不包括与大中型灌区重复面积)。

(五)机井灌灌溉

灌溉机井眼数,有效灌溉面积。2007年以来,机井眼数、有效灌溉面积变化情况(新增、报废)。

2008年实际灌溉面积,纯井灌区灌溉面积及灌区内井灌面积情况。

(六)集雨灌溉工程

集雨灌溉工程眼(座)数,分布情况,蓄水容积,补充灌溉面积等。

三、农业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参考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水源问题。可从采煤采矿漏水、工业及城市发展挤占灌 3

溉用水、降水及河道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举例说明。

2、从工程老化失修和设施不配套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举例说明。

3、建设占地。直接占地及建设造成设施破坏影响灌溉面积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举例说明。

4、管理方面、价格方面。

5、其它。

四、灌溉面积发展潜力

(从水土资源平衡的角度对本县的灌溉面积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可增加利用黄河水情况。工程处数、工程布局、引用水量、发展灌溉面积(新增、改善)等。并对主要工程进行介绍。

2、新建水库工程。新建水库工程名称、库容、可供灌溉水量、发展灌溉面积(新增、改善)等。

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座数、增加灌溉水量、发展灌溉面积(新增、改善)等。

4、大中型灌区地表水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分析。增加灌溉水量、增加水量来源、灌溉面积发展潜力(新增、恢复)等。

5、小型灌溉工程。小泉小水(小自流和小泵站)、中水利用、煤矿弃水利用等工程等。

6、集雨灌溉工程。发展规模、蓄水容积,可补充灌溉面积。

五、措施及建议

发展方向、政策措施建议等。现有工程改造、新发展面积布局、建管建议等。

附件: 2~13)《农业灌溉摸底调查报告》编写提纲(修改稿)附表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 篇5

一、概况

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湖南、重庆、广东、陕西等省(市)、州、县从事农业管理、科研、推广等方面19位专家、领导组成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团,于2002年8月28日至9月17日赴美国加州(CaliforniaState)、德州(TexasState)、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等地进行了培训考察。

培训团分别听取了MichaelA.miller博士、TerryOvalle博士、AmbroseK.CharlesDvidoff博士、JoeJ.Stasulat博士、刘建潮教授、陆国先教授等所作的关于加州水资源利用及节水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德州农业投入品(农药)的登记管理、美国农业及其政府的农业政策、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地位与作用等专题讲座,系统地了解了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节水农业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美国政府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培训团还考察了加州大学Davis分校、德州农工大学及其试验站、德州FortBend县农业合作推广站及家庭农场、美国pAC生物技术公司等,参观了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加州水利厅、德州农业厅等部门和单位。

在美期间,培训团按照培训计划,采取室内培训与实地考察、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顺利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所有团员能遵守外事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学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通过培训,大家认为,虽培训时间很短,但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又能在自己工作岗中位应用,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总体收获很大。

二、主要收获

(一)美国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强调依法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美国自从早期移民开垦土地,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以后,就着手对防治土壤侵蚀、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技术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并通过立法,重视和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1953年首次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对土地开垦、耕作、工矿建设等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由于形势发展,新的问题出现,后又作了多次的修订,同时,其他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也作了规定。如1936年颁布的《防洪法》、1937年《标准土壤保持地区法》、1939年《农业拨款法》、1954年《农业保护和防洪法》、1956年《水土保持与国内分配法》、1962年《食物与农业法》、1969年《自然资源保护法》、1973年《公共法》、1976年《国有森林保护法》、《露天采矿植被恢复法》、1977年《水土资源保护法》、《清洁水法》等等。

另外,各州、县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地方立法,完善联邦法律法规。这样美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法律法规体系,不仅明确了政府机构和公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二)美国十分注重通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第一大州,该州从1957年开始动工,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由州经营的多用途水利建设项目(StateWaterproject)。该项目共有29个蓄水库,18座泵站,4座抽水发电厂,5座水力发电厂和1000多公里的水渠和管道。该工程将占该州总径流量70%的北部水资源输送到占该州用水量80%的南部干旱缺水地区。第一期工程1973年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大坝总长度达到5.2万米,总蓄水量为83亿立方米,有效供水量达28亿立方米,水库总水面达3.8亿平方米。其工程项目示意图如下:

这一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仅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三)美国在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为农场主提供整套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有效的技术支持,指导田间灌溉和田间节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以加州为例,1990年制定了《有效用水管理法案》,将农业用水、环境用水和其它用水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制定动态的有效水管理方案(efficientwatermanagementpractice,EWMp),同时,确定EWMp的评价标准,对EWMP的执行进行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编制用水管理计划(watermanagementplan),旨在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如在EWMp的环境评价中,不仅考虑了EWMp实施可能带来的用水需求变化,以及对地下水、地表径流、浅层水位、农用排水和水质的影响等,同时,还对EWMp实施区域内农药(除草剂)、肥料的使用,土壤侵蚀、农田扬尘、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及相关方面进行专门的调查和评估。

从1982年开始,该州建立了162个农业气象站,80%集中在加州中部(CentralDistrict)和SanJoaquinDistrict地区。通过这些气象站,测定不同区域的基础蒸腾蒸发量(ET,Evapotranspiration),利用“三S”系统,建立加州灌溉管理信息系统(Californiairrig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CMIS),并通过INTERNET对外发布,农民随时可以从网上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基础ET值(ET0)、不同地区主要作物(加工土豆、糖、玉米、棉花、小麦、大麦、水稻、牧草、落叶果树、柑橘、葡萄、西红柿、洋葱、西瓜等)全生育期内以10天为一个单位的ET与ET0的转换系数,农民自己或在网上得到如何实施农田灌溉建议。据了解,CIMIS的运转经费85万美元,全加州有36.38万英亩农用地使用CIMIS,其年产出效益0.65亿美元,每年农业节水1.3亿立方米。

另外,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加州大学、加州水利厅等还专门制定了指导性非常强的灌溉手册(IrrigationManual),其内容详尽,使用方便。涉及范围包括土壤特性与灌溉的关系、土壤-植物-水关系等基础知识,灌溉设备的特性,安装说明、问题处理,灌溉制度的设计,灌溉系统的监测与管理,植物需水特性等。

这些有效的技术支持,为农民节约了大量的用水开支,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价值,特别是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四)美国通过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之中。据德州农工大学介绍,美国在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特征研究上,一是着重于长期性行为与生存之道;二是试图改变传统市场机制。它整合了环境、资源、生态、社会、经济、生物、工程、商业等多种学科,并将过去的人定胜天转变成天人合一,其存永昌。实现方式采取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供应链条式系统方法,政府负责标准的制定、质量的检测与认证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地力与资源保持技术和管理方法,产、加、储、运、销、消(消费)技术与管理方法,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同农地、社区城乡、区域环境和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形成网络。

从加州、德州考察的情况来看,无论城市农村,到处都是青山绿水、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令人美不胜收。据当地技术人员和农场主介绍,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和实现地力的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展保护性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秸秆覆盖,农作物间作套种、测土施肥及种植豆科作物、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促进了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美国,从联邦到州、县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特别是县一级在普及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农业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极大提高了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始建于1915年,德州1921年开始推广,现已形成相对比较完备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据调查了解,美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仅功能齐全,而且互补性很强。美国农业体系包括农业部及其下属的150个研究机构(中心)、州立大学所属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研究中心、州农业厅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加上与农业相关的各类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运输和储藏、包装等研究、生产体系,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分工清晰的体系。如德州农业厅的职能是收集、提供各方面的农产品产销信息,帮助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等等。州立农工大学主要是教学、科研、指导管理县农业推广站工作。

美国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除负责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社区和家庭消费指导服务、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在社区服务和家庭消费服务、青少年教育项目中,主要就是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同时,推广环境保护新技术、新产品,这些工作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美国十分重视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树立农产品卫生安全意识。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环保法》、《劳工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农业投入品管理及农产品安全由联邦农业部、环保署、食品安全部分工负责。本次重点对德州农药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德州农业厅对农药管理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登记注册:美国法律规定,所有的农药都必须在联邦农业部登记,在使用的州注册。目前在德州农业厅农药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药品种有14000余种,约600种化学成分。注册一个品种,收费100美元,3-7天发证。

2、发放农药使用证:使用农药许可证每年核发一次,使用者分商业和个人两大类。前者德州有8000人,必须经过5小时再培训,使用证每年核发一次。个人使用证每5年核发一次,使用者要接收15小时培训,目前德州有50000人。

3、监督实施:州农业厅每年对各地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向联邦农业部、州政府报告,并以此进一步获得政府的支持。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各方面违法问题,监督对象包括农药销售商家和使用者,同时对投诉案件进行处理。去年德州农业厅共检查商家2000多家,农药使用者3000多个,用药劳动保护5000多起,处理上诉案件135起。

4、加强基础研究与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包括风险评估和毒理分析,受危害的动物,农药试验、残留分析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农药使用进行监控,对各种稀有植物进行保护。联邦农业厅对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给予资金上支持,1999年取样分析1660个,2001年进一步增加测试项目,分析样本4550个,这些都为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农业部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使用者和农产品安全,把农药的投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体会与建议

(一)为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多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此,可以借鉴美国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的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二)因地制宜发展我国节水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短缺国家,合理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和天然降水,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建议: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灌溉制度。水源与水利设施建设是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应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参与兴建水库、水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农民修建储水塘、窖等,积极推进改革,推广新的灌水技术和设施。二是调整种植结构,推行抗旱耕作。农作物布局要以水资源的分配为依据,特别是北方要培育和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增加对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的投入,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推广地膜和秸秆覆盖、沟垄种植等,在降水少、产量低的地方,适当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发展畜牧业。三是依法管水,综合整治。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要做到依法管理、综合整治。长江、黄河流域要强化流域性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要制定系统性的规划,发挥行政调配作用。四是实施投入与用水机制创新,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在投入与用水机制上力求创新,吸纳各方面资金,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提高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借鉴美国做法,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分区域的墒情监测体系,并利用高新技术直接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降低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美国的农产品生产中,从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加工包装、运输等销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生产者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销售者按照标准进行储运、销售,完全实现了农业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美国的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和借鉴。为此,建议:

在加强我国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方面,尽快制定并完善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标准;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树立为企业、农民服务意识;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行政管理滞后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控制过量的化学品的投入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问题。

在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要制定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质量安全发展规划。在发展规划中要确定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目标任务,并有计划有步骤发展供国内城乡居民安全消费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和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的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重点建立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农牧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企业,制定统一的生产基地环境标准,走无公害发展的路子;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条件、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储运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法规管理体系等;实施名牌战略,其重点是发展省市两级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牌。

(四)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在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的持续化,同时配套交通、物资和信息服务。加强地力建设和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

在加强地力建设方面,要建立地力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大力推广草田轮作,发展绿肥等技术,不断增加有机肥投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套肥料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如化验室、配肥站和信息网络、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和应用专家施肥系统,推行区域化模式施肥技术,做好田间实验,监督肥料质量。

在发展优势产业方面,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搞好区域布局,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加速科技成果应用,研究开发新型产品,建立新型产业,通过市场运作,创建品牌。建立科技型的农业与城乡服务产业,搞好农村劳动力的优化利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建立可持续农业各相关产业及农产品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加速与国际接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加大农业可持续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

(五)转变职能,建立一套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借鉴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针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建议创建我国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首先是转变观念,确定农技推广内涵。将现在推广内容从以增产技术为主逐步向食物安全、农产品经营、销售、储藏、加工等农民迫切需要技术延申,拓宽农技推广服务的范围,实现农技推广向农业推广的转变。其次实现农科教整合,力量相对集中,建立一套与科研、教学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健全一套新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包括科学设岗、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管理新机制。在推广方式上,采取农民参与式、项目带动式、园区引导式、信息服务式、电话咨询式等,以带动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提高。

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团

许发辉(团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李杰(副团长,重庆市土肥站)、田有国(翻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何才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李春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蒋启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袁德胜(重庆市农业局)、郭守斌(重庆市忠县农业局)、李文祥(陕西省土肥站)、陈秀峰(陕西省农业环保站)、邢胜利(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郑惠典(广东省土肥站)、饶国良(广东省环保能源站)、谢春生(广东省土肥所)、刘子勇(湖南省土肥站)、杨桂华(湖南省农业厅)、萧秀华(《湖南农业》杂志社)、潘太国(湖南省湘西州农业环保站)、刘海军(湖南省土肥所)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 篇6

近年来,高效节水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认真分析高效节水农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份额,全面了解和掌握自治县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我们对自治县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采取的措施、办法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节水滴灌的发展现状

(一)节水滴灌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焉耆县唯一的地表水灌溉开都河进入枯水期,来水量明显减少,用水指标从2006年的2.6亿立方米逐年下调到目前的2.0448亿立方米,而焉耆县每年用水量达3.2亿立方米左右,同时,焉耆县各灌区均无坝引水,用水保证率低,形成了“春旱、夏洪、秋缺水”局面,水量指标严重不足与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日趋明显,严重制约了焉耆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开展高效节水农业迫在眉睫。同时,焉耆县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农民“插花地”现象十分突出,造成了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作物品种多,管理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管理分散和农作物灌溉率低等诸多弊端。随着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农业用水供求矛盾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无法适应市场要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节水滴灌与普通灌溉的效益对比分析

因水资源紧张、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植成本相对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全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上述矛盾,近年来,在积极探索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全县在特色农作物种植上采用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突出表现为:

一是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技术的工业番茄、工业辣椒、小茴香等农作物长势健壮、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强。

二是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三是抑制了地下水位上升,有效防治了土壤次生盐渍化。

四是起到了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2009年焉耆县实施节水滴灌面积共计11.74万亩,其中:小麦0.04万亩,棉花0.46万亩,工业蕃茄4.2万亩,工业辣椒1.9万亩,打瓜0.86万亩,其它农作物4.28万亩。经农业部门测算,实施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的特色农作物在增加单产、节约水肥、降低其它成本等方面地效果十分明显。如:在加工辣椒上水费、肥料分别节省30元/亩、50元/亩,产量和效益分别增加50公斤/亩(干椒)、280元/亩;在加工番茄上水费、肥料分别节省

30元/亩、50元/亩,产量和效益分别增加500-750公斤/亩(干椒)、140-270元/亩。今年焉耆县继续探索新的生产模式,积极探索多熟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积极引进小茴香“膜下滴灌套种”种植技术,示范种植小茴香亩获得成功。采用膜下滴灌小茴香套种辣椒小茴香亩产100公斤,亩均产值1500元,比常规栽培每亩增产30公斤,亩均增加产值450元,辣椒每亩收干椒200公斤,亩均预计产值1600亩。两熟亩均产值3100元,去除成本每亩800元,亩均纯收入2300元。

二、制约节水滴灌发展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较大。据走访了解农户,认为实施节水农业投入较大,第一年亩均投入需700-800元左右,其中除去财政补贴部分,农民每亩要投入500元左右。但农民收入整体水平不高,资金筹集较为困难,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作物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减缓,种地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和对节水灌溉的投入。据了解,全县计划3年内实施节水滴灌面积30万亩,共需投入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因县财政紧张,扶持筹集工作任务较重。

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措施探讨 篇7

阳光和水是世界上绝对不可以缺少的。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地球的延续。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离不开水。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 任何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离开水, 然而用的多也就浪费的多, 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进入21 世纪以来, 农业的水灌溉是生态循环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能增加农业产值和效率质量的核心所在。但是因为近几十年水资源的缺乏和不合理的浪费, 影响到了很多农业用田的合理灌溉。在新形势下, 农业水灌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的发展和提升。

1 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体系建立背景

农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 也可以促进国家经济体系的增长。因此, 农业基础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也能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增长。农业想要持续发展离不开充分的水资源, 只要提高水资源的管理, 就可以提高农业水平整体的提高, 从而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从目前的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看,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总值, 于此同时还必须的保持好水土流失, 保护环境。农业生产中水的利用很多种, 包括地下水, 地表上的水, 土壤里的水分为主。只有合理利用水资源, 才能促进农业的持久发展。

2 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从建国以来, 农业都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步入新世纪, 我国对农业的基础建设进行的改革和创新, 从基本入手, 大大增加了农业的产业经济平稳增长。农业最基本的设施改善, 能很好的解决农业水灌溉的成本, 以及环境的保护。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也会影响到综合性的发挥, 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 资金补入不足, 只要有生产就会需要资金维持, 维护生产设备, 及时进行设备维修让其发挥最大优势。第二, 管理层混乱, 各级政府部门分工不明确, 管理随意, 不能做出及时调整等问题。第三, 灌溉中对环境的影响, 绝大部分都是以挖渠引水的方法, 而渠道两边都是以泥土为主, 造成水土流失的浪费。第四, 灌溉方法不正确, 农业灌溉最基本的就是挖渠道从河里引水, 钻井吸水, 水库融水, 河流分支的方法, 采用整体灌溉, 使得灌溉不均匀,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3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保证土地水分的含量, 土地适合生产相对应的农作物, 使用新技术保水剂的体系。建立合理的水管理系统, 规范工程管理和管理制度, 规划用水, 优化水质, 合理收取费用。

(1) 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水泵或者管道利用压力将水均匀的洒在农作物上, 能很好的保护水之源还能充分灌溉; (2) 渠道防渗技术。渠道引水是我国农业灌溉主要方式, 但是一般渠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因此防渗技术是我国水资源保护主要措施。

4 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有效措施

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 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节水用水,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1 管理措施

(1) 管理模式, 现在我国很多水利都属于管理不到位层次不齐等很多方面的原因, 水资源只要管理不善, 那就会造成铺张浪费, 所以说必须严格把控管理关, 管理层, 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 保护好水资源; (2) 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量测, 对灌溉区域进行数据管控, 能从异地检测到灌水地水的质量与情况, 要实现输水自动化全能化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灌溉国; (3) 合理安排灌溉区域水数量上的管控, 合理分布水资源, 避免不必要的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4) 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计算, 按照天气的变化进行合理灌溉, 保证土壤充分吸收水分, 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5) 利用当前的设备和技术手段, 对需要生产的农田的土壤进行取样采集, 种植更高效的农作物, 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合理的灌溉, 能控制土壤的含水量, 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水资源的保护。

4.2 工程措施

能做到整个灌溉工程的设备, 管道, 钻井以及相关设施的安全运行, 能有效的提高水灌溉的高效率。还有就是能保证农田土地的质量, 对萌芽的栽培耕种, 降低成本, 保证水土的环保性。这样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品质和产量, 管控水土资源。

4.3 技术措施

(1) 管灌: 是通过管道低压的方法将水运输到农田里进行灌溉, 这种方法有助于在引水过程中造成的渗透和水蒸发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其他两种方法相比, 管道引水方法需要维修以更换, 运作成本相对很高; (2) 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灌溉是比较普遍的方式, 但是在传统的方法输水过程中, 会造成地表水参透到地下水, 造成水资源浪费, 土渠两边都是泥土, 水土一起流失造成环境的污染。防渗技术的研发能很大的缓解水土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污染, 提高渠道的引水能力和自身保护功能; (3) 喷灌技术: 喷灌是水泵和专门的设备利用压力降地下的水吸上来进行喷洒似的灌溉。固定式喷头是指喷头指定一个地方进行喷洒, 只能有喷头进行旋转而其他地方不变, 半固定式喷头是指部分管道可以移动, 还有移动是喷头除了引用水固定以外其他地方可以正常移动。喷灌技术对于水量进行正确计算, 而很好的控制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灌溉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4.4 扶持措施

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相对应的水利工程进行资金上的支持, 从多个方面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 充分发挥水的优势, 从灌溉上下功夫, 研究如何保证水充分发挥。

5 结语

综上所述, 灌溉的方法必须得当第一不能浪费水资源, 又不能污染环境, 双管齐下, 要完成双赢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改革, 每一次机遇, 加强合理管控。要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优势, 将土地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农业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经济产业支柱, 搞好农业的产量就能保证社会的质量, 保护水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

参考文献

[1]李鹏飞.浅谈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2) :285.

[2]赵明华.浅析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32) :235-236.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农业水利;节水灌溉;灌溉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51-1

0 前言

节水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从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高效益产出的农业技术措施。节水技术的综合技术体系包含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多个环节:农业节水技术的合理利用,会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由地下水、地面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构成了农用水资源。我们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农用水资源,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上水和地下水技术、综合利用多水源技术和测试改造机井技术等。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其中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的主要技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也是灌溉工程节水技术。喷灌技术、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膜上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都属于灌溉工程节水技术。

1 灌溉模式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是制定了经营管理和工程管理制度,让各种管水组织得以建立健全,使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等措施得以实施。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护墒情技术、适时种植、栽培技术、秸秆或地膜覆盖保护墒情技术、化学药剂保护墒情及应用保水剂技术、选育抗旱节水作物品种及限量灌溉技术等。

1.1 喷灌技术

喷灌设备系统是由动力机、水源工程、各种管道、水泵、喷头及控制设备等组成。喷灌技术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把水喷到田间,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送到灌溉地段,喷洒器喷射出的细小的水滴在空中形成雾状散开,均匀地对灌溉地段进行灌溉。喷灌系统分为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三种:移动式喷灌系统是指喷灌水源固定不动,其他所有部件都可以移动的喷灌设备系统。管片与水栓连接,除地面上的喷头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以移动外,其他部分固定不动的喷灌系统统称为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固定式喷灌系统是指除喷头外,所有部件都固定不动,或者各组成部分都固定不动。

1.2 渠道防渗技术

我国大多利用渠道进行农田灌溉要输水,可是渠道防渗技术处理不好,渠道输水就会损失大量水资源,所以,渠道防渗水是节水灌溉的主要内容之一,此项技术措施一直被列入农田灌溉的重中之重。把渠道边土压实、用混凝土砌渠、渠道内铺塑料防止渗水等技术措施是渠道防渗几种方式。合理利用这些技术能有效地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因渠道渗水而损失水资源,提高农田水利的利用率,使作物充分得到灌溉,同时进行防渗处理的渠道还提高了抗冲击性能,增加输水能力。

2 存在问题

一是节水灌溉还没有完全普及。喷、滴灌等一些节水灌溉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多数地区还是示范,只有大规模推广和大范围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才能获得丰产丰收。二是一些地区成形的工程设施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权限混乱,职责不清、使用不方便。三是资金投入馈乏,由于设入原因使一些灌溉工程修理跟不上而老化,从而影响灌溉作用,影响农田水利建设应发挥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新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因为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使发展规模严重受限。四是在节水技术工程安排不合理,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相关的针对性,所以就不能获得节水工程的最大效益。

3 发展措施

3.1 合理安排农业节水

在以增产为目的的农业生产中,我们无节制地打多井、深井,并且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这样做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因此,我们要统筹考虑农业节水的可持续性和宏观性。农业节水涉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及产业结构、还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种粮效益等诸多方面。所以,我们还要统筹考虑农业节水作业中遇到的层层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完全的农业节水技术规程。

3.2 合理规划

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是灌区利用地面水的主要方式,蒸发、出流与开采是其消耗的主要方式。所以要开采要适量,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很难从外面引进水源,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就要发展井水喷灌,用井补渠;要是地下水严重不足,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用水并控制上游引水,同时加大当地储存水资源工程的建设,使农田水利基本事业健康发展。

3.3 加大力度

节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而大部分农民还不富裕,建设农业节水工程资金还是一个主要问题。所以,农业节水工作应归各级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建设,并给農民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部分资金,把农业节水工程列入政府重要日程,让节水工程得以顺利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4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在节水灌溉过程中,不能盲目引进,切忌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扩大中低产田节水灌溉面积,向中低产田要效益。

4 结论

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以农业节水为中心,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等一些实际问题,生产过程中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作物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 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2] 金桂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3] 郭东辉.浅析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有效措施.现代园艺,2012年08期.

[4] 王宏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年02期.

上一篇:浮力教学设计终版下一篇:会计中专毕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