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

2024-06-09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精选12篇)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 篇1

密山市是黑龙江省东部水稻主要产区, 总耕地面积15.7万hm2, 其中水稻面积4万hm2, 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5.4%, 产量占粮豆署总产量的1/3, 水稻生产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不但推进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 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密山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概况

密山市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引进了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技术, 并获得成功, 90年代又示范推广了大中棚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 简化了工厂化育秧设备, 降低了育秧成本, 适应了农民经济条件, 因而水稻机插秧逐步发展起来。到目前, 全市水稻插秧机达到2950台, 育秧大中棚有9200多栋, 育秧盘1660多万张, 有蒸气催芽器480台, 各种苗床播种机1400多台, 育苗用碎土机700多台。2009年, 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落实到密山, 项目示范面积360hm2, 通过项目的实施, 公顷增产3600kg, 增幅达57%, 示范户总节本增效330多万元, 而且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领

1.育苗前的准备。

①整地制作秧床。提倡秋整地做床, 浅耕10~15cm, 清除根茬, 打碎坷垃, 整平床面, 用木磙压实, 有利摆盘。②育秧床土准备。采集不砂、不粘的粘土壤或砂壤土;有机质含量高, 土质疏松, 通透性好, 肥力较高;土壤颗粒直径在2~5mm的占70%以上, 直径2mm以下的占30%以下;养分调节适宜, 氮、磷、钾三要素俱全;床土要经过消毒、灭病菌、没有草籽。施肥可采用水稻育苗壮秧剂, 施用方法:每袋壮秧剂 (2.5kg) 可拌土280~360kg床土, 育秧70~90盘, 或按使用说明书配制。③浇足苗床底水。床土消毒前先喷50%底水, 消毒后再用喷壶浇透苗床底水, 使15cm深床土水分达到饱合状态, 使床土含水量达到25%~30%。④种子要进行晒种、脱芒、筛选、盐水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

2.播种育苗。

①用塑料软盘育秧, 应先将软盘铺放在育秧硬盘中, 用硬盘育秧可将播种后的硬盘直接摆放在棚中, ②机械播种。用全自动播种机播种, 底土厚1.8~2.3cm, 覆土0.7~1cm, 播量每盘0.12~0.14kg, 全自动播种机播种效率高, 播种密度均匀, 有利于机械插秧。③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 一般播期在4月1日~15日。④封闭灭草。用苗床除草剂每袋250g, 混合细土3~5kg。撒施20m2苗床, 进行封闭灭草, 也可用丁扑合剂。⑤平铺地膜 。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 保温保水, 苗出齐后将薄膜撤掉。

3.本田耕整地。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旱整地要早耕, 整平堑沟, 结合泡田打好池埂, 水整地要在插秧前5~7天进行, 使用354-554拖拉机悬挂搅浆平地机一次作业达到整平耙细, 做到池内高低差不过寸, 肥水不排出。也可白茬地浸泡5~7天后, 直接采用水稻高留茬整地机或搅浆平地机进行作业。

4.插秧。

①插秧时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 具体时间为5月10~25日, 不插6月秧。②插秧规格。根据各试点村的土地、肥力等可插30×14cm、30×16cm、或30×18cm, 每穴3~4株为宜。③插秧质量。行距误差为±1 cm, 衔接行距误差为±3cm, 株距误差为±1 cm, 漏插穴数和全漂株数≤3%, 伤秧和勾秧数≤1%, 漂秧株数≤4%。插深以1.5 cm为宜, 不超过2cm, 插后查田补苗。

三、存在的问题

1.育秧不规范, 育秧后产生涨盘现象, 插秧时装秧箱困难, 下滑阻力大, 不下苗, 插秧缺苗断空, 严重影响了插秧质量。另外, 有的农户用扁铁焊成育苗框架, 把秧盘放入框架内, 利用框架折叠秧盘, 但由于个别框架制作不标准, 宽度过大, 在插秧过秧中有的秧块在秧箱中纵向送秧产生卡滞现象, 影响机插效率。有的农户育秧土层厚度达不到要求, 盘土过薄, 播种过密或播种不均匀。

2.插秧质量达不到要求。插秧机手只图插秧快, 不注重质量, 产生漏插、掐秧、漂秧现象。

四、对策和建议

1.以项目为纽带, 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抓住国家对农机化加大投入的契机, 以国家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项目为纽带, 在水田集中的乡村建立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 重点补贴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水稻生产机械。如:水稻破胸催芽器、水稻秧盘播种机、水稻高速插秧机等, 由国家投入为主, 村集体和农民共同投入, 建立农民股份制管理形式的合作社, 让更多的农民主动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2.推行水田连片耕种。

水田实现连片作业, 不但能大大减少作业成本, 而且也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加强技术培训。

为了推广一项新技术, 培训是关键。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要培训农民, 熟练掌握各环节的技术要领, 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收到好效果, 新技术才能达到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的目的。

4. 推广塑料软盘育苗和全自动秧盘播种机播种。

采用塑料软盘育秧, 用全自动播种机播种, 对购买使用塑料软盘育秧和全自动播种机播种的农户政府应给予补贴。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 篇2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枝术,其中,机械插秧是整个系统的中心,盘育壮秧是前提,旋耕整地是基础,平衡施肥,优化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是获得水稻高产的保障.

作 者:永文义 张立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年,卷(期):2009“”(4)分类号:S5关键词:水稻 机械化插秧 技术的掌握

★ 写杂交水稻之父的英语介绍信

★ 小白菜的种植技术

★ 油茶树的种植技术

★ 水稻简易工厂化育秧技术初探

★ 长江中下游中稻育插秧技术意见

★ 万寿菊高效种植技术有哪些

★ 优质高产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 石榴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 《插秧》说课稿

水稻插秧机的安装使用及技术保养 篇3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安装使用;保养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田机械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近几年国内外水稻机械实践看,大力发展水田机械化,特别是采用新技术进行合理组装、配套,提高各环节机械化程度和作业质量是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下面仅就水稻插秧机的安装使用及技术保养做一简要介绍。

1.械插秧的技术要求

第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首先机插秧田要根据农时和土质提早整地、耙地。整地要平,耙地要细、泥烂、无杂物,泥脚深度不超过30厘米,不得有4平方米以上的田面露出水面;耙田后要视土质情况沉淀一段时间,-再插秧;一般砂土需沉淀 0.5~1天,粘土3~4天,有的泥浆田要沉淀7天左右;插秧时水深保持在2厘米左右,插秧后立即灌水保苗,防止秧苗生理失水。

第二,插秧机用的秧苗只能是大棚培育的中苗和小苗,且要符合机插用秧苗的壮秧标准。

第三,保证每穴株数达到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并应有较高的均匀度,一般为每穴3~5株。

第四,符合栽植规格。包括行距、株距和插深,应因地制宜选用。

第五,作业质量指标应达到标准。插秧机的插秧质量指标是插秧机选型和推广使用的主要依据之一。

2.插秧机的安装

2.1整机安装

插秧机的基本构造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行走机构(转向离合器、驱动轮)、液压仿形系统、操纵和调节机构、取秧量调节机构、移箱器等组成。出厂时,将这些总成部件包装运到各地,购机户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插秧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

2.2安装技术要求、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插秧机的工作质量

因此,安装后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①各运动件安装后,转动应灵活,无碰撞、卡阻现象,对运动件应加注润滑油。

②操纵手柄(杆)转动灵敏,转向离合器转向自如,发动机油门操纵机构应轻便,并能准确控制发动机转速。

③所有紧固的地方,都应按规定拧紧。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

④各传动部件不允许有漏油现象,工作运转应正常。

⑤各间隙调整正确。如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3~1.7mm,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为 1.5-2.5mm。

3.插秧机的试运转

插秧机安装调整后,要进行试运转,在运转中检验安装质量。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使插秧机处于最佳技术状态投入作业。

(1)按插秧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给发动机加足燃油,对各部位加注机油或黄油。

(2)启动发动机,待发动机运转平稳后,让插秧工作部件空运转10~15min,观察是否运转灵活。

(3)按操作要求,驾驶插秧机在平整的道路上行走,观察发动机的运转情况,插秧机传动机构、行走系统是否正常,转向离合器是否转向自如等。

4.插秧机作业前的检查

(1)各部零件是否完整,螺栓是否紧固。主要紧固部位是:栽植臂曲柄夹紧螺栓;发动机与机架固定螺栓;方向盘盖板与变速箱连接螺栓;牵引架连接螺栓;工作传动连接螺栓。

(2)各部加注润滑油:发动机油底壳加注柴油机油,加到标尺刻度范围内;地轮减速箱加注齿轮油到油面孔处:移箱器加注柴油机油到油面孔处;左、右链,轮箱加注柴油机油200-300毫升;栽植臂加注机械油30毫升;送秧棘轮及小滚轮、秧箱支承轮、分离销,万向节、深浅调节螺杆等处滴注柴油机油。

(3)检查分离针与秧门两侧间隙是否均匀(为 1.25~1.75毫米)。

(4)检查分离针与秧门两侧壁间隙是否均匀(为 1-1.5毫米)。

(5)秧箱安装是否正确。

(6)压秧杆是否与秧箱底平行。

5.插秧机的田间操作技术

下田插秧前,还要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并要根据大田的肥力,水稻品种等,对插秧的株距、插秧的深度,每穴的秧苗株数进行检查和调整。

5.1插秧的株距、深度、株数的调整

①插秧的株距调整。应根据水稻品种,秧苗大小,大田肥质,确定插秧的株距。株距通过株距调节手柄进行调整。

②插秧深度的调整。根据农艺生产要求,机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早稻的插秧深度一般为10cm,插秧深度调节是通过插秧深度调节手柄来调整,共有四个挡位,往上为浅,往下为深。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插深。

③每穴秧苗株数的调整。水稻品种不同,每穴秧苗株数也不同。一般每穴秧苗为3-5株,如不对,应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从而改变机插时每穴株数。调节手柄位置,每调整一挡,就改变取苗量0.1cm。手柄向左調,取秧量增多;向右调,取秧量减少。一般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挡位,再用手柄调整纵向取秧量,以保证机插后每穴合理的秧苗数。

5.2掌握操作技术,精心驾驶

这是提高机插秧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插秧作业时,一是插秧机要保持匀速前进,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作业行走路线要保持直线性,行走中尽量不用捏转向手把或猛烈扳动扶手架的方法来纠正插秧机前进作业的直线性,以防急弯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边插秧边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同时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况,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黏土,要及时停机清理,以防止影响插秧质量。三是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必须把插秧机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以保证栽插质量。

6.插秧机的每班技术保养

(1)检查发动机机油油尺,若发现缺油立即添加;清洗插秧机各部泥污;检查并向栽植臂注润滑油;检查各部螺栓,特别是栽植臂夹紧螺栓;检查取秧量。

(2)要做每班保养的全部项目:检查链轮箱、移箱器的油面,必要时向箱内加注机油;检查各部是否漏油,并紧固螺栓;检查分离针与推秧器间隙,必要时校正或更换分离针:检查栽植臂内是否渗入泥水,如发现进泥,必须清洗并更换推秧器油封。

一天作业后,要清洗机器表面,进行保养,最后用塑料布将发动机盖好。

7.作业结束的保养和保管

按柴油机说明书有关封存的要求保养发动机,并卸下入库;拆下秧箱,彻底清洗插秧机各部分;停机1~2天后,检查各部分有无进水,放出沉淀油,并加注润滑油;各部润滑部位充分注油;紧固各部螺栓并在螺栓上涂油防锈;在定位分离钢丝或软线间滴油防锈;为防止栽植臂推秧弹簧疲劳,栽植臂应处于推出状态;定位分离手柄放在分离位置;插秧机不要露天停放,最好停放在室内;插秧机不要与化肥等腐蚀性物质存放在一起,不允许在插秧机上堆放重物。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 篇4

一、加快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加快发展水稻育插秧技术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的重要内容,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已成为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软肋”。水稻育插秧环节多, 技术性复杂, 耕作栽培细, 水稻季节性强, 劳作最辛苦。为打破水稻全程机械化机插秧的“瓶颈”问题, 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使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保证粮食丰产丰收, 必须加大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力度。

法库县有水田面积7.1万亩, 主要分布在依牛堡子、三面船、大孤家子、冯贝堡等七个乡镇。目前, 我县水稻生产耕、种、收三个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6.1%、78.8%和83%, 以前我县的机插秧水平只达到21.1%, 2013年政府加大了水稻育插秧的扶持力度, 极大地促进了水稻机插秧的发展。

首先, 是技术上可行。目前推广应用的插秧机已比较成熟, 无论是步进式插秧机还是高速乘坐式插秧机都是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成熟机具, 基本上都能满足农艺要求。其次, 是经济上合算。一是省工节本。与传统手工插秧相比较, 采用插秧机进行作业, 每亩只需用工0.13个和0.05个, 分别提高效率11.5倍和30倍。二是节约肥料和水。标准化育苗苗期易于集中管理, 可大大提高肥料及水的使用效果。水稻机插秧是有序栽植, 便于通风, 方便管理, 减少病虫害发生, 减少施用量。三是节省秧田。由于机插秧采用毯状秧苗, 播种密度高, 秧田与大田比例达1:100左右, 秧田利用率比常见育苗提高5~10倍, 大幅节约耕地, 增加收入。四是高产稳产。采用机械化插秧作业, 与人工插秧比, 可以确保适宜而足够的基本苗, 从而保证机插秧达到高产所需要的足够穗数。经测定, 2013年水稻机插比手工插秧亩增产40.7 kg。

二、标准化育秧是实现机插秧的关键

1. 秧田与床土的准备

(1) 品种选择

采取软盘育苗要选择纯度高、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 含水率不高于14.5%的种子。

(2) 种子用量

每盘播干种100~110 g。

(3) 种子处理

(1) 晒种

种子使用前, 需要在充足的阳光下晒3~5天, 以降低种子的水分含量, 同时利用阳光照射, 杀死种子表面的霉菌。

(2) 选种

种子经过晾晒后还需经过选种, 选择整齐一致、籽粒饱满的种子。

(3) 消毒

消毒是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的重要措施。

(4) 浸种

经过选择的种子, 为了满足发芽所需水分, 需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

(5) 催芽

一般都是采取预热催芽, 当温度升到20℃时, 要经常翻动种子, 使堆积温度保持一致。

(4) 底土配制方法

可用山地腐殖土, 如无山地腐殖土可用水田土或无药残的旱田土。

(5) 底土检查, 调整酸碱度

将混合好的底土放入器皿1/2处, 加水没过土搅拌, 沉淀几分钟后, 将PH试纸放入已澄清的水中1 s拿出与标准试纸对比即可, 使PH值在4.5~5.5之间。

(6) 秧床准备

秧田应相对集中, 地块平整, 光照充足, 土地肥沃, 水电交通都方便的地块做苗床。

(7) 材料准备

每亩大田备足秧盘25~28张。软盘规格可选择内腔长58 cm、宽28 cm、高2.5 cm的塑料软盘。其他材料每亩机插大田准备2 m宽、4 m长的地膜或无纺布。每米秧板准备无病麦秸秆1.2 kg, 用于覆膜前秧盘覆盖, 以防“贴膏药”现象和高温烧苗。

2. 软盘育秧

(1) 播种期

一般根据我县的实际移栽期按照秧龄30~35天, 倒推播种期, 做好分期播种, 以防超龄移栽的现象发生。

(2) 播种方法

主要采用自动播种机和手推播种机两种播种方式。我们地区主要采用水稻育秧成套设备和手动进行播种, 主要以水稻育秧成套设备育苗播种机播种为主。无论是硬盘、软盘育苗都必须保证底土厚度为1.5~2 cm, 厚薄均匀, 土面平整。播种均匀, 无漏籽和重叠现象。覆土要均匀, 厚度为0.5~1 cm, 以不漏籽为宜。

3. 苗期管理

俗话说得好, “秧好半季稻, 苗好产量高”, 秧苗素质的好坏, 对水稻生育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对苗期管理的技术性要求非常高。

(1) 适时揭膜 (布) 炼苗

盖膜 (布) 时间不宜过长, 揭膜 (布) 时间因当时气温而定。一般在秧苗出土2 cm左右揭膜炼苗。

(2) 科学管水

揭膜 (布) 当天补一次足水, 而后缺水补水, 揭膜 (布) 后以湿润灌溉为主, 灌满沟水, 待自然干后再上新水, 这样有利于秧苗叶片和根系的生长。

(3) 看苗施肥

床土培肥的可不施断奶肥, 床土没培肥及苗瘦的秧苗断奶肥于一叶一心期建立浅水层后, 每亩苗床用尿素5 kg兑水500 kg, 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浇施。

(4) 适施“送嫁”肥

移栽前3~4天, 视秧苗长势施用“送嫁”肥, 每亩苗床用尿素4~5 kg兑水500 kg, 于傍晚洒施。

(5) 防病治虫

秧田期主要防好灰飞虱、稻象甲、螟虫等病虫害。可用防虫网或覆盖无纺布, 阻止害虫侵入。

(6) 坚持带药移栽

机插秧由于秧苗小, 个体较嫩, 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象甲的危害, 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 做好带药移栽, 一药兼治。

(7) 壮秧标准

秧龄15~18天, 叶龄3~4叶, 苗高12~18 cm;苗叶绿, 基部扁宽有弹性。单苗白根数10条以上, 根系盘结牢固, 盘根带土的厚度为2~2.5 cm, 厚薄一致。秧苗数量适宜分布均匀, 无病虫草害。

三、发展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方法与措施

1. 成立组织, 加强领导

2013年, 为了保证水稻育插秧技术顺利开展, 法库县成立了水稻育插秧技术项目领导小组, 由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 县农经局、农机局、水田各乡镇政府参与组成领导小组, 加强对水稻育插秧技术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2. 制定方案, 落实任务

按照省市要求,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制定《法库县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县政府与实施乡镇签订项目实施合同, 着重把任务落在依牛堡子、大孤家子、三面船、冯贝堡等七个乡镇34个村, 依托11个农机和水稻专业合作社, 做好插秧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同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县农经局和县农机局经常深入各乡镇, 开展检查和指导工作, 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上给予倾斜

为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开展, 购机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 省里又进行累加补贴, 在育秧大棚和技术培训上市里都进行补贴, 极大地调动了农机合作社的购机性。2013年新购进水稻插秧机91台, 其中, 高速乘坐式34台, 手扶步进式57台, 秧盘播种成套设备8套, 秧盘11.72万个, 新建育秧大棚262栋。

4. 搞好培训, 加强服务

为了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作业顺利进行, 保证质量, 减少损失, 提高作业效率, 培训工作必须先行。县农机局先后举办两次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 聘请插秧机厂家技术人员和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相结合进行技术讲解。共培训驾驶员、乡村干部、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等人员182人。县农经局也多次召开水稻育秧培训班, 共培训育秧技术人员866人。2013年5月22日, 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机插秧现场演示, 这些操作者由理论到实践, 由感性认识到直观认识, 较好地掌握了操作本领, 顺利地完成了机插秧作业。保证作业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做好此项工作, 我们及早派出科技人员分别深入到各个乡镇, 做好机整地、育秧、插秧等各个环节作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服务次数达20次以上,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杂交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探讨 篇5

金湖县长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2/3以上.为了使机插秧技术在杂交稻上得到应用,近几年该县农机部门分别在杂交稻不同组合、落谷量、机插基本苗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摸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

作 者:张延鹏 潘跃 作者单位:张延鹏(金湖县戴楼农业技术中心)

潘跃(金湖县农业机械化学校)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篇6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58-1

1 水稻机械插秧的优越性

1.1 省工节本

机插秧与手工插秧相比,在省工方面,一般人工手插水稻1天只能插0.8亩左右,而每台高速插秧机2个人1天能插50余亩,提高效率30多倍,具有明显的省工优势;在节本方面,机插秧(包括育秧和插秧)只需130~140元/亩,并且能够享受政府40元/亩的机插秧补贴,用户实际支付不足100元/亩,每亩节约成本60~80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户增收。

1.2 节省秧田

和常规露地育秧方法不同,机械化育秧采用毯状秧苗,具有密度高、秧龄短等特点,秧田及肥水利用率高。机插秧可大幅节约耕地,一般手工栽植秧本比为1:10(即1亩秧田能栽植10亩水稻),而机插秧本比仅为1:80~100,秧田仅为人工栽插的10%,且秧龄只需15~18天,节约耕地效益十分明显。

1.3 避灾增效

水稻机育机插用塑料盘育秧,薄膜覆盖,秧苗损失较少(成秧率高),且机插秧田便于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鸟害、鼠害等,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而且,机插水稻抗逆性好,机械化育插秧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抗风险、抗倒伏效果明显。

1.4 稳产高产

机插水稻实现了宽行、浅栽、定穴以及定苗栽插,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采光性好,能够早扎根立苗,早活早发;秧龄短、栽后分蘖期长,大田有效分蘖期平均增加2个分蘖节;机插秧具有明显的高产稳产优势,产量超过了人工手插,平均增幅为5%。

1.5 节约水、肥

机插育秧在育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肥、水、药的使用效果,减少施用量。适当调节用肥比例和用肥时机,可大大地提高肥料的使用率,达到增产的效果。实践证明,机插水稻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并能显著提高稻米的质量安全水平。

2 主要技术

2.1 播前准备

种子:每亩大田需要用中稻杂交稻1.5千克,常规稻种2.5千克;秧盘:每亩大田需要专用秧盘20盘(秧盘规格58厘米×28厘米);床土:以选择菜园土、水旱田耕作熟化土为宜(不含草木灰及碱性重的土做床土),每亩大田需要床土100千克,过筛整细(留1/4的床土做覆盖土不拌壮秧剂),拌壮秧剂0.5~0.8千克,拌匀起堆焖3~5天,每盘装营养土厚度为2.5厘米,播种后覆土0.01厘米(看不见芽谷为宜);苗床准备:每亩大田按1:80~1:100的比例整苗床,厢面宽130~140厘米,苗床最后达到的要求是“直、实、光、平”(保证苗期管水一致)。开好厢沟和围沟便于排灌,准备好农膜及竹弓。

2.2播种

浸种催芽:与常规育种催芽方法相同,以破胸出芽即可(保证出芽率在90%以上),但芽长不能超过0.02厘米。确定种量:芽谷每盘以0.092~0.1公斤为宜。播种要求均匀,盘边四周播到位。操作流程:铺放秧盘-在盘中(装营养土-洒水-播种-覆土)-起弓盖膜-肥、水、病虫管理-起盘移栽。

2.3苗期管理

壮秧标准:秧苗龄18~20天,株高15~18厘米,叶龄3.5~3.8叶,叶片健挺不褪色,基部茎粗0.25厘米,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达到以上标准即可移栽。水层及气温管理:一叶一心期建立平水沟,气温控制在20℃~30℃之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有利于秧苗盘根生长。2~3叶期视天气情况勤灌跑马水,做到前水不接后水。移栽前3~4天,灌半沟水蹲田炼苗,追施断奶肥。秧苗一叶一心时,亩用尿素3~4公斤,对水1000公斤在傍晚洒施或均匀浇施,施后要洒一遍清水,以防烧苗。病虫防治:秧苗期主要病虫有稻蓟马、纹枯病、稻瘟病等,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对症用药。

3大田管理

3.1 分蘖期的管理

水浆管理:机插结束后,晴天如遇高温,要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保持在苗高的1/2左右。栽后3~4天采取薄水层管理,一般水深为2~3厘米,切忌长时间深水。活蔸后应浅水勤灌,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施用分蘖肥及除草管理。一般在栽插后5~7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亩施尿素5~7公斤,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但对栽前已进行药剂封杀草处理的田块,不可再用除草剂,以防连续使用而产生药害。在栽后10~15天,亩用尿素6~8公斤再施一次肥,以满足机械插秧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栽后20天左右视苗情再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公斤。分蘖期应以氮肥为主,具体用量应按地力和基肥水平而定,一般掌握在有效分蘖叶龄期以后能及时褪色为宜。

3.2 拔节长穗期的管理

多次断水轻晒田:轻晒,即多次断水。每次断水应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一次重晒,造成有效分蘖死亡。断水的次数,因品种而定,变动在3~4次之间,一直要延续到倒3叶前后。灵活施用穗肥:穗肥一般分促花和保花肥两次施用。促花肥在穗分化始期,即叶龄余数3.5叶左右时施用,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要视苗情而定。

3.3 开花结实期的管理

开花结实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技术关键和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促进籽粒灌浆,达到以根养叶、以叶饱粒的目的。在水浆管理上,由出穗至其后的20~25天,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应用 篇7

1 必须抓好的关键技术

1.1 床土选择

要育出合格的秧苗, 床土的选择很重要。适宜作床土的有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耕作熟化的旱地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表层土。土壤中要无硬杂质、无杂草、病菌少。重黏土、沙土不宜作床土, 且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取土。床土加工时, 每100 kg床土应使用500 g壮秧剂充分拌匀, 含水量要保持在15%左右, 即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的程度。

1.2 秧苗培育

1.2.1 秧苗壮

秧苗长势良好, 分布均匀, 不能过密或过稀。育秧基本要求是每1 cm2土块要有杂交稻育苗1.0~1.5株、常规稻1.5~3.0株。

1.2.2 密度均匀

一般杂交稻每盘均匀播芽谷80~100 g, 常规稻播120~150 g。双膜育秧一般每1 m2杂交稻要播芽谷500~700g, 常规稻播750~950 g。种子撒播要均匀, 边角不能留空白。

1.2.3 厚度要合适

软盘育秧厚度以盘内秧土不高过盘边为准。双膜育秧土块厚度要控制在2.0~2.5 cm。如果过厚, 那么栽插过程中所取到的是秧土下面厚度不大于2.5cm的土块, 不能确保取到秧苗, 从而造成空穴。

1.2.4 湿度要适宜

秧块保持含水率40%, 如果过干或过湿, 都会造成插秧质量差。如果用大拇指在盘内的秧根上按一下, 拿开后感觉秧根稍微湿润而手指没有水滴, 就表示干湿度正好。

1.2.5 秧龄控制

一般以秧龄在15~20 d、秧苗有3~4片叶时为最佳。这时秧苗还处于自营养阶段, 从苗床吸收营养少。如果苗期过长, 则营养跟不上, 形成弱苗, 加上在栽插过程对秧根的伤害, 就会严重影响秧苗的生长, 甚至出现死苗。

1.3 大田处理

因为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 所以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较高。要求田面平整, 整块田高度差不大于3 cm, 表土软硬适中, 田面无杂草、杂物, 稻草必须施压至土中。大田耕整后需视土质情况沉实, 沙质土的沉实时间为1 d左右, 壤土要沉实2~3 d, 黏土沉实4 d才能插秧。若整地沉实达不到要求, 会造成栽插过深或漂秧和倒秧率增加, 影响水稻分蘖, 造成减产。

1.4 正确插秧

机插秧苗质量要满足现代农艺要求: (1) 保证适宜基本苗, 达到22.5万~27.0万穴/hm2。 (2) 机插秧苗“浅、稳”, 有利于水稻活棵快, 分蘖好, 根系发达, 生长旺盛, 不易倒伏。 (3) 机插秧苗“直、匀”, 株行距规格标准统一, 有利于通风透光, 充分发挥水稻生长的边际效应, 病虫害不易发生, 籽粒饱满。 (4) 克服人工抛秧苗无序性种植而使群体质量难以控制的弊端。 (5) 机插水稻宽行窄株, 有利于除草和防病灭虫。

1.5 科学管理

由于机插秧实施宽行浅栽, 为低节位分蘖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 容易分蘖爆发生, 分蘖期较长, 够苗期提前, 高峰苗偏多, 造成成穗率下降, 穗型偏小。针对上述问题,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前期要稳定, 保证早返青、早分蘖;分蘖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严格水层管理, 促进大穗形成。

2 水稻机插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漂秧

漂秧的原因主要有: (1) 栽插过浅。一般栽插深度为0.5~1 cm。在所插秧苗不倒、不漂的前提下, 水稻机插秧深度越浅越好, 这样有利于水稻低节位分蕖。但是, 如果机插秧深度过浅, 就会造成漂秧。这时, 用插秧深度调节杆将栽插深度调节至合适位置即可。 (2) 田块里的水过深。保持薄水2 cm左右。如果水过深, 工作中插秧机行走会引起田间水浪大, 容易造成漂秧或倒秧。解决的方法是, 降低插秧速度或降低田块水层。 (3) 水田不够平整。水田高低差应不超过3 cm, 若田块高低差过大, 那么低洼处积水深, 秧苗不能被秧针推入土壤中, 从而造成漂秧。解决方法是, 人工对田块进行局部平整。

2.2 勾秧

勾秧一般是秧块过干或田间水层过浅造成的。如果秧块过干或田间水层过浅, 那么栽植叉容易被秧根缠绕, 从而带回秧苗, 造成勾秧或形成倒苗。解决方法是, 给秧块浇水或给田块灌水。

2.3 漏秧

水稻配套机械插秧的育秧技术 篇8

早季播种后应保持满沟水, 直到揭膜两天后, 晴好天气仍保持满沟水, 阴雨天气则保持半沟水。插秧前5d排水晒苗。其间如畦面土壤过干, 可灌跑马水一次。

晚季播种后, 经常遇到高温强日照天气, 秧畦表面水份蒸发很快, 很容易将刚播的种子晒干, 影响出苗。因此, 播种后2~3h, 种子和土壤贴合紧密后, 就应灌水淹没秧畦表面, 淹水深度应保持在3cm左右, 这样可以防止水温过高烫伤种子。到下午5点左右, 日照强度减弱后, 排水露出畦面, 使种子发芽所需的氧气得到满足。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 重新灌水淹没秧畦。如此重复3d, 秧苗根系便可扎入土中吸收水份。此后每次灌水保持畦面有一薄水层后, 让其自然蒸发落干至畦面出现裂缝后, 再灌薄水层, 如此干湿交替, 直至插秧前5d, 将秧田中水份全部排出晒苗。此间如畦面土壤过干, 可灌跑马水。

2、培育机插秧苗怎样施肥

水稻秧苗含氮量与其抗伤能力有关, 氮肥追施过多, 秧苗生长嫩绿, 抗植伤能力减弱, 而机械插秧对秧苗造成的植伤远大于人工插秧。因而培育机插秧苗应适当增加秧苗碳氮化, 减少氮肥用量, 以提高秧苗抗值伤能力。一般情况下, 肥力较高的土壤不施肥。肥力一般的土壤只要施基肥 (每亩复混肥7.5kg) 即可。

3、培育机插秧苗怎样使用多效唑

水稻秧苗使用多效唑后可使秧苗矮壮, 分蘖增加, 叶片挺直, 根系粗短发达, 从而提高秧苗素质, 增加秧苗抗植伤能力, 提高产量。机械插秧的秧苗, 一般播种密度较大, 机插时的植伤也大大高于手插, 因而使用多效唑具有更加明显的积极效果。具体使用方法:早季在秧苗揭膜后, 晚季在秧苗一叶一心时 (约播种后第5d) 用药, 用药量为每亩秧地175g (25%可湿性粉剂) , 加水100kg均匀喷雾。

4、秧苗不能适时移栽有什么不良影响, 应采取什么措施

水稻秧苗生长量达到一定时, 通风透光矛盾激化, 秧苗窜高, 素质变差, 病虫害加剧, 影响机插后返青活棵, 甚至死苗。最终影响到产量的提高。据江苏省农科院试验, 秧龄在15~20d范围内, 栽培得当, 亩产可超千斤, 但秧龄每延长1d, 产量下降1.4%。因此, 适龄移栽是保证机插水稻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生产上往往遇到前茬成熟推迟, 降雨天气推迟收获时间, 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等情况造成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实施移栽。此时应采取措施控制秧苗生长。

5、常用的措施

1) 通过控制秧田灌水来抑制秧苗生长。

2) 用剪草的剪刀剪去秧稍 (保留苗高度13~15cm) 。

浅谈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篇9

我县推广机插秧已有6年, 推广面积已发展到了万亩以上, 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县市机插秧推广工作, 成为机插秧示范县。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笔者将机插秧技术 (含机插育秧技术) 和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 抓好关键技术的推广

机插秧的配套技术采用软盘或双膜育秧, 中小苗带土移栽, 其秧田与大田比达1:100, 可大量节省秧田并显著提高育秧功效, 育秧成本大为降低, 而且起秧如卷地毯, 运秧方便省工省时。同时, 农户可利用宅前屋后空地育秧, 方便易行, 容易操作。

1.1 营养土准备

(1) 营养土的选择:选择无病虫菌、无除草剂残留的土壤。一是菜园土, 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2) 用量。每公顷大田需要备足合格营养细土1500kg。

(3) 营养土的加工。在土壤水分适宜及晴好天气, 对土壤进行过筛, 过筛后每100kg细土可拌0.5~0.8kg“旱秧壮秧剂”。

1.2 秧田准备

按照秧田与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 在播种前10天上水耕耙地、开沟做板。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4~1.5m。播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 并充分拍实, 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1.3 精细播种

(1) 铺软盘:每块秧板横排两行软盘, 依次平铺, 紧密整齐盘底使之与床面密合, 靠外盘边用土草围起。

(2) 铺土:把营养土按2~2.5cm的厚度在盘内铺平。

(3) 浇水: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把软盘内土喷透。

(4) 播种:粳稻每盘播芽谷0.125~0.15kg, 每称1.5kg撒十个盘, 多撒几遍使之均匀。

(5) 素土盖籽, 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1.4 封膜盖草

(1) 在软盘上每隔50~60cm放一根苇杆、小树枝。

(2) 平盖农膜, 并将四周封严封实。

(3) 在农膜上盖上稻草, 以看不到薄膜为准。

(4) 灌一次平沟水, 把畦面阴透。

1.5 揭膜

播后3~5天揭膜炼苗, 晴天傍晚揭, 阴天上午揭, 小雨雨前揭, 大雨雨后揭。揭膜后灌一次平沟水。

1.6 苗期管理

(1) 水分管理:保持床土湿润, 中午不卷叶, 可集中地块灌平沟水或早晚喷水, 移栽前2~3天, 排水控湿炼苗。

(2) 肥料管理:追断奶肥, 一般在秧苗一叶一心时, 用尿素5kg兑水500kg在傍晚喷施或洒施, 床土肥沃可不施。施送嫁肥, 移栽前3~4天用尿素4~5kg兑水500kg傍晚撒施, 若秧苗叶色浓绿可免施。

(3) 农药的喷施:移栽前喷施防灰飞虱, 螟虫, 稻蓟马、苗期立枯病的农药一次。

1.7 大田管理

(1) 除草。移栽前3~4天, 耕大田时施除草剂或耕后一星期施小苗除草剂并保持浅水层。

(2) 浅水勤灌, 烤田时不开裂就上水。

(3) 勤查看。从营养土的配制到大田管理整个过程虽然简单易学, 但实际操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就要求农技人员要及时到现场查看指导, 对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 自己解决不了了难题及时请教上级专家。

2 推广高性能插秧机

高性能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有:

(1) 具有液压防形装置。它可以随着大田表面土层的起伏不断调整, 保证机器平衡和插深一致。

(2) 基本苗、插秧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 它使得大田通风性好, 施肥施药方便。株距有三档可供调节, 达到每公顷21万、24万、27万穴的栽插密度。

(3) 机电一体化程度高、作业性能稳定可靠。

(4) 作业效率高。手扶式插秧机的作业效率最高可达0.2hm2/h, 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作业效率可达0.47~0.53hm2/h, 远远高于人工栽插的效率。

3 先少后多, 示范带头

在推广机插秧之初, 农民们很难相信这么小的秧苗能获得收成, 不愿使用机插秧。我们就选少数有科技头脑的农民先做示范, 以求示范带动。

4 培养机插服务公司、插秧大户

浅议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应用 篇10

1 水稻插秧机主要技术特点

1.1 具有可调性

插秧机具有液压信形装置, 可以随大田表面及硬底层的起伏不断调整机器状态, 保证机器平衡和插深一致。同时, 随着土壤表层因整田方式不同造成的土质硬软的差异, 保持船板一定的接地压力, 避免产生强烈的拥泥排水, 影响已插秧苗。

1.2 基本苗插深度指标可以量化调节

插秧机所插基本苗由每公顷所插的穴数 (密度) 及每穴株数所决定。根据水稻栽培宽行减苗的要求, 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 cm, 株距为3档调节, 达到21万穴/hm2、24万穴/hm2、27万穴/hm2的栽插密度。基本满足水稻栽培农艺的要求。

1.3 自动化程度高, 作业性能可靠, 效率高

高性能插秧机大量采用了自动控制和机电一体化技术, 充分保证了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和操作灵活性。手扶插秧机作业效率最高可达0.2/hm2, 远远高于人工栽插的效率。

2 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特点

2.1 机插水稻基本生育特点

机插水稻采用的是中小苗移栽, 缩短了秧期, 增加了大田的生育期, 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般情况下, 机插水稻较人工栽插的缓苗期短甚至没有缓苗期, 这与机插秧带土移栽有直接关系。

2.2 机插水稻分蘖发生及成穗特点

机插水稻同样遵循N (主茎总叶片数) ~3同伸规则, 到主茎拔节时, 有4叶的分蘖才有可能成为有效分蘖。而分蘖期的长短、分蘖力的强弱, 主要取决于分蘖叶的多少。同时, 若移栽秧龄小1个叶龄, 大田有效分蘖期就多1个分蘖位。机插水稻采用的是中小苗移栽, 移栽时秧龄为3~4叶龄, 较常规大苗手插秧小3~3.5个叶龄, 但机插时植伤相对较重, 返青苗期比插秧长1~1.5个叶龄, 两者相抵, 机插稻的大田有效分蘖期就相应延长了2个叶龄 (分蘖叶位) 分蘖节位增多。机插水稻的宽行浅栽种植方式使得稻株间温光条件优越, 发根能力增强, 这为低节位分蘖创造了有利环境。返青后, 即一般在机插后10 d左右开始分蘖, 且分蘖发生快.具有爆发性, 栽后25~30 d即达分蘖盛期, 够苗期提前, 高峰苗易偏多, 造成群体过大, 为此机插秧水稻要在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肥水运筹, 降低基肥用量, 提早控水轻搁以创建光效群体, 促进群、个体间协调生长。

3 机插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1 高产稳产

采用标准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作业, 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 且适应性广, 能够克服直播稻生育期短、种植区域受限制及抛秧稻无序种植、群体质量难以控制的弊端, 由于该技术具有宽行窄株、浅栽、带土小苗移栽, 无返青期、分蘖早, 通风性好, 易获高产稳产。

3.2 省工节本

与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相比, 机械作业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 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优势。一般人工手插水稻每公顷需22.5个工作日, 而采用步行式和乘座式插秧机作业, 每公顷分别只需1.95个工作日和0.75个工作日, 提高效率11.5倍和30倍, 降低作业成本205.5~280.5元, 降幅达32.8%~44.7%。

3.3 节省秧田

机插秧采用毯状秧苗, 播种密度较高, 提高了秧苗利用率, 秧田和大田比例达1:100, 秧田利用比常规肥床旱育秧和水育秧提高5~10倍, 秧田面积为常规育秧的10%。

3.4 节水、节肥

机械插秧在育秧期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肥、水、药使用效果, 减少施用量, 在大田生长期, 采用薄水活棵、浅水促蘖、间歇灌溉的灌水方式, 可节省大量水资源。有序栽植, 便于通风, 方便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使条纹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3.5 机插米质好

机插秧行距适宜, 通风透光条件好, 生产的稻谷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好。

4 机械化插秧要点

4.1 播种程序

先将育秧底土均匀地筛到秧盘内用木板刮平, 底土厚度保持在1.5~1.7 cm, 播量按每盘110 g干种进行播种, 湿种重量大致在127 g左右, 种子均匀撒好后用木板轻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用筛好的净土进行盖土, 盖土厚度保持在0.8~1 cm;盖土后, 头水要灌足, 第二水要紧跟, 一般头水灌完2天后灌第二水, 不留过夜水。

4.2 整地要求

田块要整平、耙细, 泥脚深度不超过300 mm;不得有4平方米以上的田面浮出水面。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 软硬适度。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3~4天, 壤土沉淀2~3天, 砂性土壤沉淀半天到1天, 泥浆土要沉淀5~7天。整地要求一般以插秧机机插的秧苗稳、直、不下沉, 船板拥泥不影响邻行秧苗为宜。插秧时水深保持在2 cm左右, 插秧后立即灌水保苗, 防止秧苗出现生理缺水。

4.3 秧苗选择

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20~25盘标准化秧苗。盘苗土层厚度为15~20 mm, 土层均匀, 不含石块、树根等杂物, 形状规则无残缺, 秧苗均匀度达到80%以上, 宽度275~280 mm, 长度580 mm, 秧苗应有良好的盘根, 取秧时土壤的含水率为30%~45%。机插秧苗壮秧的标准为:苗高100~250 mm, 秧龄28~32天, 叶龄3.5~4叶, 苗挺叶绿。秧苗达到以上农艺要求就可使用插秧机插秧。

水稻机械化插秧缓秧快, 抗逆性强, 栽插后生长迅速, 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 缩短了插秧期, 在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 保证了基本苗的数量, 为水稻增产创造了条件。

摘要:本文对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经济效益分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其宗旨是进一步提高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技术水平。

水稻机械化插秧丰产技术 篇11

摘 要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后的一项技术革命,具有省工、省力、高产和高效等优点。抓好水稻机械化插秧及大田管理,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和稳产的必要条件。笔者通过近年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实践和探讨,介绍水稻机械化插秧及大田管理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大田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2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利用插秧机械把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把秧苗移栽到大田的一项先进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后的一项技术革命。该技术具有插植效率高,插秧均匀,插秧质量好,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高产稳产等[1]。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化州市加大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已成为化州市种粮大户、专业户等首选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成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主力军,在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示范、推广下,化州市水稻机械化插收呈良好发展态势。经近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培育质量符合机插秧要求的适龄壮秧

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特点是定穴、定量、宽行、窄株和浅插,对秧苗质量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应培育好质量符合水稻机械化插秧要求的秧苗。目前,化州市主要釆用大田淤泥软(硬)盘育秧技术,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1.1 选择秧田

选择排灌、运输方便,土质松软非沙质水田作为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80~100),为确保有充分时间晒硬秧床,早造于播种前3~4 d,晚造于播种前2~3 d耕整秧地。秧床畦面宽130~140 cm,畦高15~20 cm,秧沟宽50~70 cm,秧田要做到“实、光、平、直”。“实”就是畦面沉实不陷脚;“平”就是畦面平整;“光”就是畦面无残茬杂物;“直”就是秧畦整齐沟边垂直。秧畦做好后要保持半沟水,既可使沟中泥浆不板结,便于播种时取用,又可晾畦面。

1.2 选择秧盘

按大田面积计,667 m2播种育秧20个,育种盘规格一般选用58 cm×28 cm×2.5 cm、底孔直径0.25~0.3 cm,切忌使用无孔秧盘。摆铺要求边边相叠,摆好后可用手轻扫盘面以使盘底与秧床泥面充分接触。

1.3 播种及管理

一般早造3月上旬、晚造7月上旬播种。667 m2大田用种一般为1.2~1.7 kg。按常规抛秧盘水田育秧技术进行管理。机插秧苗要求根系发达、苗壮、茎粗、叶挺色绿、均匀整齐、无病虫害。叶龄3.0~4.0叶,早造15~20 d,晚造12~15 d,苗高10~20 cm,苗高15~18 cm。插秧前2~3 d控水控炼苗,根据机插时间和进度按排起秧时间,做到随运随栽,插秧前床土含水量35%~45%,秧根盘结不散,提起不散,以利于插秧。运送秧苗不挤伤、压伤,至田头应卸下平放,让秧苗自然舒展,利于机插。

2 高标准进行机械化插秧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种釆用插秧机按农艺规范要求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作业过程,机插秧质量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因此,高标准插好秧是水稻夺取高产的关键。

2.1 抓好大田耕整质量

机械化插秧移栽的是小苗,插秧深度在1~2 cm,以浅栽为宜,提高低节位分蘖。因此,机械化插秧对大田耕整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大田耕整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插秧的质量,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而无物,做到上细下粗、细而不糊,泥浆沉实,水层适中。整地后保持1~2 cm深水层2~3 d,进行适度沉实,即可薄水机插。这样有利于浅插,防止漂秧和倒伏,提高插秧质量,利于夺取高产。

2.2 机械化插秧作业

1)机插秧作业前,要求机手对插秧机进行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将插秧机的秧箱移至导轨的一端,然后装好秧苗。根据水稻不同品种的农艺要求,调整插秧深度、穴距和取秧量,进行田间试插。经反复调试直至符合要求,再进行田间插秧作业。

2)插秧作业质量。插秧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为确保取得高产,要求做到插苗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至,插秧深度在1~2 cm,移栽时要根据品种特性及其基本苗要求,通过调整插秧机的株距保证基本苗,667 m2大田栽插基本苗1.5万~1.8万穴(常规稻每穴苗数3~5株、杂交稻每穴苗数1~3株)。作业质量要达到如下要求: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勾秧率≤4%,翻倒率≤3%,均匀度≥85%,作业覆盖率≥98%,以确保实现高产、稳产。

3 水稻机械化插秧大田管理

相比常规人工插秧或抛秧,机插秧釆用中小苗,秧田生长时间短,秧龄短,抗逆性较弱。同时,机插伤根,导致返青慢,初期分蘖缓慢,后期加快,最终茎蘖反比抛秧或人工插秧多,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的特征。因此,釆取相应管理措施,肥水管理以“前稳、中控、后促”为原则,早期稳定促进秧苗早发稳长,早分蘖,增加低位分蘖,提高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3.1 施肥管理

机插水稻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与常规插秧相似,应重施基肥,多施P、K肥,早施分蘖肥,釆取“少吃多餐”的原则,分次施用分蘖肥,穗肥以促花肥和保花肥相结合,以促花肥为主。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即猪、牛粪等15~22.5 t/hm2、过磷酸钙300~375 t/hm2、碳铵375~450 kg/hm2作基肥;一般早造于插7 d、晚造于插后5 d施一次回青肥,施尿素112.5 kg/hm2,达到促早回青、早分蘖。同时,插秧前未进行过药剂灭草处理的,可结合施肥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早造插后11~13 d、晚造插后9~10 d可施用分蘖肥,施尿素150 kg/hm2,达到促分蘖、多分蘖、早够苗目的。早造插后18 d、晚造插后15 d左右,可视秧苗长势施一次壮蘖肥,分蘖肥切忌过多、过迟以免造成群体过大,影响成穗和大穗的形成;穗肥具体时间和施肥量要视水稻生长和天气情况而定,若叶色较深,可不施,若叶色正常而退淡,天气睛好,早造可施尿素60~75 kg/hm2和氯化钾75~112.5 kg/hm2;晚造尿素75~90 kg/hm2和氯化钾75~105 kg/hm2;保花肥一般在出穗前18~20 d施用,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追施尿素30~45 kg,不宜过多;水稻出穗后,早造一般不需再施肥,晚造叶色明显落黄的,可每公顷用尿素7.5 kg加磷酸二氢钾2.25 kg加水60 kg进行叶面喷施。

3.2 水分管理

机插移栽后要及时灌水,保持浅水层,以护苗活棵;插后2~7 d可间歇灌溉以扎根立苗;活棵分蘖期宜浅水勤灌,以促根促蘖,力争早分蘖、低位蘖。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80%~90%时开始晒田,但一般不要重晒。倒二叶抽出—剑叶露尖时停止晒田,此后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抽穗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防止断水过早。

3.3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按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大田主要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机插后40~50 d防治纹枯病一次,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

4 对策及建议

化州市要加快推进水稻插秧机械化进程,今后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组织农民、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等到机插现场观摩学习,到使用机插的田块看机插秧苗长势,让他们提高认识,从感性到理性接受机械插秧。二是抓好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学到机插相关技术。三是搞好示范引导,循序渐近,积极稳妥向前推进。四是加大购机补贴政策落实,促使一些水稻生产大户投资购机。此外,政府还可通过优惠政策大力引导专业户、个体户购置农机,走多方投资的路子,推进化州市水稻插秧机械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黄庆,欧汉英.超级稻栽培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177-186.

推广水稻机插秧新技术的探讨 篇12

一、加大宣传, 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传媒手段, 宣传水稻机插秧技术。把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和推广扶持政策传至千家万户, 抓典型示范作为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样板点, 使广大农户看得见、摸得着, 引导农民自觉应用机插秧技术。让农民了解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好处, 提高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的积极性。为了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2009年牡丹江市农机推广站还结合农业生产需要, 贴合农时, 通过电视台报道插秧机现场演示会1次, 将多项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知识通过《牡丹江新闻联播》多次报道。

二、加强农机农艺配合

为了更好的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牡丹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联合农业技术部门的农技专家, 深入到田间地头亲自指导农民水稻机械插秧, 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示范水稻机插秧的过程, 讲解插秧机的安全操作、维修保养等常识。重点对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及个别技术较弱的农户单独培训指导, 得到了农民广泛的好评。

三、水稻机插秧示范区建设

水稻机插秧能够落实到实处, 2009年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为基础, 牡丹江市农机推广站在兴隆镇东村建设了水稻机插秧示范区, 设立实验对比田, 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带动农民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 加速技术推广步伐, 示范区的建成为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配套服务, 提供保障

为了让农民真真切切的掌握水稻机插秧技术, 并且能熟练的应用这项技术, 牡丹江市农机推广站坚持优质的配套服务, 技术培训到位, 立足本地实际, 开展了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 邀请农业专家以及插秧机生产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 为农民讲解秧苗田间管理和插秧机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知识。重点让每位学员亲手操作、调整插秧机, 学习机插水稻大田管理和病虫防治技术。开展培训班2期, 共培训农民200多人。进一步做好“农机110”服务热线, 对来电咨询的每一位农民热情解答, 实行24h服务值班制度, 保证随叫随到, 快速准确地为农户排忧解难,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多方面的服务。

五、多措并举, 行政推动

牡丹江市推广水稻机插秧作为重点项目, 每年都将水稻机插秧推广任务下达给各区, 为确保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目标, 每年财政都有购机补贴资金,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机插秧积极性。紧扣“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产业化服务”的目标, 积极探索机插秧经营模式。农机大户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 创利润的同时加快了水稻机插秧服务模式的发展, 展示了机插秧服务企业化管理、合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美好前景, 是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主导方向。

上一篇:山区扶贫工作下一篇:超声波焊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