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育秧插秧

2024-05-24

机械化育秧插秧(通用7篇)

机械化育秧插秧 篇1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 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黄河下游北岸, 豫、鲁两省交界处。全县有耕地面积9.07×104hm2, 辖14乡、6镇, 988个行政村, 人口106万人, 水稻种植面积2.67×104hm2。

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濮阳县本着“注重实践, 立足示范促推广;勇于创新, 探索机插新思路”的指导思想, 连续3年开展了水稻育秧和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 逐步建立了5个水稻育秧和插秧机械化示范乡镇 (海通乡、庆祖镇、徐镇镇、王称固、郎中乡) 、5个水稻育秧和插秧机械化示范点 (海通乡前康庄村、庆祖镇庆北村、徐镇镇梁大寨村、王称固武祥屯、郎中乡郎中集) , 提高了濮阳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加快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步伐。

1 主要做法和措施

1.1 统一思想, 加强领导

为使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项目顺利实施, 县政府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了水稻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农机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 农机、农业、财政及项目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 负责机插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农艺指导及后勤保障2个小组, 办公室主任由县农机局分管农机推广业务工作的副局长兼任, 农艺指导组调整充实了县农业局2名水稻和植保方面的高级农艺师进行农艺指导, 后勤保障组以县农机推广站工作人员为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2 抓好培训, 强化宣传

水稻机械化插秧工作对于绝大部分稻区农民, 尤其是新示范区和非示范区的稻农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 是对传统种植模式的一个挑战。为使该项目顺利实施, 濮阳县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一是由农机局分管副局长带领农艺专家和县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 开展水稻机插秧专项宣传和农艺培训。二是依据省局下发的技术规范, 结合濮阳县实际, 编印了《濮阳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 并在稻区乡村广泛散发。共组织乡村干部大会6场, 现场讲解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的重大意义, 印发宣传资料30 000余份, 水稻育秧、插秧技术要点200余份。举办水稻育秧、插秧专项培训班2期, 培训乡镇分管副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稻区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机大户及机插秧积极分子600余人次。通过广泛宣传发动, 提高了稻区农民的科技兴农意识。通过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专项农艺培训, 使项目区农户充分了解了机械化插秧的好处, 有效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3 严格要求, 强化指导

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四项原则, 即正确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示范带动原则和节本增效原则。在技术指导上严格把好“六关”, 即选好良种关、播种计量关、培育壮秧关、精细整田关、定株移栽关和水肥调控关。针对不同的地质和水利条件, 实行分类指导。

在机具到位、育秧和插秧地块基本落实的基础上, 会同水稻农艺专家认真细致地抓好育秧、插秧的每个细微环节, 主要是: (1) 从浸种、杀菌、催芽、测发芽率到营养土的选择、软盘育秧、小苗施肥、大田插秧等各个环节都亲临现场指导。 (2) 在插秧期间, 专门从河南中原汇通公司请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在海通乡前康庄村召开濮阳县稻田耕整暨水稻机插秧现场演示会, 相关人员亲临现场指导, 此举极大地促进了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1.4 采取新举措, 力争新突破

在机插稻种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保证省局重点试验品种豫粳6早熟系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实际, 对那些生育期相对较短、单位产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做了大胆尝试。重点试验了宁优2号、新稻10、盐丰47等新品种,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数据, 在适合种植的稻种选择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1.5 纳入补贴, 政策拉动

全县农机主管部门争取到省级以上农机补贴资金3.84万元, 市级配套补贴资金5万元, 用于稻田耕整及水稻育秧和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 此举减轻了水稻机插秧示范户的经济负担, 解除了他们对此试验推广工作的后顾之忧, 同时也缓解了县级农机推广部门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

2 综合效益

2.1 社会效益

机插秧项目的实施和成功, 让项目区稻农从思想上对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印发大量宣传资料, 特别是现场演示会的成功召开和项目区机插秧工作的成功实施, 表明机插秧省工节本、节省秧田, 以及节水、节肥、节药的优势正被广大稻区农民逐步接受。

2.2 经济效益

从机手方面看, 机插秧60元/0.067 hm2, 每机平均插秧13.3 hm2, 毛收入12 000元, 减去栽插环节用工、燃料等项支出2 600元, 维修及折旧费用1 450元, 当年纯收入7 950元。从农户方面看, 使用机械插秧每0.067 hm2成本为364.30元, 使用传统手工栽插每0.067 hm2成本为416.80元, 机插可节约成本52.50元。与传统晚熟品种相比, 虽然机插早熟品种在单位产量方面略有降低, 但机插秧为高密度水苗, 穴数最大为1.8万株/0.067 hm2, 而传统手工栽插穴数最大为1.5万株/0.067 hm2, 而且机插秧省工省时, 整体效益略高。

2.3 机插秧生产效率

实践证明, 机插秧操作0.13 hm2大田以后, 机手就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初期生产效率为0.067~0.13 hm2/h, 最高可达0.17 hm2/h, 相当于10~20个劳动力的插栽速度, 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3 存在问题

因农户分散、田块小, 机具的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机插秧对农艺要求较高, 如秧土的培育、稻种的筛选、育秧时间的选择、秧盘通风透光保湿时机的把握等, 这对一般农户来讲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特别是在沿黄河中下游麦茬稻地区, 还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机插秧对大田耕整要求比较苛刻, 即土块要细;土地应平整, 不能凹凸不平;平整之后沉淀。

部分农民对机插秧认识片面, 表现在: (1) 认为机插秧可以“包打天下”, 放弃大田管理, 因此直接影响后期苗情和产量, 有损机插声誉。 (2) 机插秧苗秧龄短, 抗疫性差, 与传统秧苗相比明显苗低、苗弱, 大田管理要求高, 稍有不慎就有死苗现象, 个别农户就认为机插秧不好。

4 推广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的措施

4.1 坚持宣传发动是基础

机插秧作为一项新生事物, 要想被农民群众接受, 扎实的宣传发动和浓厚的舆论氛围是必要条件。要充分利用机插秧前期宣传发动工作的轰动效应, 搞好项目区机械化工作, 使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努力营造有利于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的舆论氛围。

4.2 坚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是关键

开展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工作, 育秧环节是关键。尤其是黄河中下游麦茬稻地区, 绝大部分是黄河北河洼地, 属严重盐碱地, 给育秧、插秧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秧田返碱, 不提水则秧苗死, 如提水则造成水泡秧, 抗疫性更差, 直接影响机插秧效果。因此, 农机和农艺要紧密融合, 积极探索适合黄河中下游麦茬稻地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农艺规范化模式, 同时紧抓培训指导不放松, 确保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顺利实施。

4.3 坚持产业化推动是方向

在坚持农机和农艺公益服务的同时, 组织养机户成立农机合作组织, 指导他们开展有偿服务, 引导他们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通过社会化服务提高机械利用率, 使养机户有秧插, 无机户有机用。

海盐县机械化插秧育秧全部启动 篇2

近日, 浙江省海盐县标丰农场、海盐县华星农场、海盐县宏亮农场、浙江友邦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机械化插秧育秧中心开始晚稻播种, 海盐县水稻机插工作正式启动。

今年油菜和小麦收割季节比往年适当提早, 预计最迟育秧时间到6月初左右。为合理安排农事季节, 海盐县13个育秧中心将分期分批播种育秧, 5月底前安排4批次, 育秧播种面积达到12 hm2, 供秧能力达到1 166.7 hm2左右。目前, 第一批育秧播种面积达到3.73 hm2。供秧能力达到400 hm2。

水稻机械插秧湿润育秧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机械插秧,湿润育秧,栽培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增多, 农忙季节呈现出劳动力季节性紧张现象, 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可有效缓解劳动力紧张矛盾。在水稻机械插秧栽培过程中, 育秧技术是机插秧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环节。在诸多的育秧技术中, 如采用旱育秧技术育秧, 由于秧盘中营养土层厚度仅为2~2.5cm, 土壤水分极易蒸发散失而使秧盘土干燥, 常常因浇水不及时而出现秧盘土发白开裂、秧叶卷曲、枯苗等现象, 需要经常浇水, 管水比较困难。旱育秧床土消毒不到位时还极易发生立枯病, 苗期管理比较繁琐。采用“三膜一网”木格育秧技术虽然可以节约秧盘资金, 育秧地点可选择在房前屋后的水泥地面上进行, 便于管理, 但水泥地面遇晴天升温快, 秧床土温度高, 加速床土水分蒸发, 床土易干燥、开裂, 秧苗易脱水出现卷叶、焦尖烧苗现象。在插秧时秧苗运距远, 起秧搬运困难, 容易造成散盘而无法上机装盘栽插。而采用泥浆湿润育秧技术, 可有效避免育秧因浇水不及时造成床土干燥、开裂, 枯苗现象;泥浆湿润育秧具有适宜秧苗生长, 减少立枯病发生, 秧盘摆放在湿润的秧床上有自流灌溉条件, 无需人工喷水, 减少高温烧苗危险, 操作简便, 易于群众掌握等优点。现将水稻机械插秧泥浆湿润育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高产、稳产、抗性好的优良杂交水稻品种组合, 每667m2大田需种量1.2kg。

1.2 晒种

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d, 打破种子休眠, 提高种子发芽率, 晒种时要经常翻晒, 严禁直接将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暴晒, 用竹席晒种最佳。

1.3 浸种、消毒

浸种时将不饱和的种子去掉, 先用清水浸泡12h, 期间换2~3次水, 再用强氯精浸泡12h, 水面略高于种子面, 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上残留的药液, 再用清水浸泡, 待谷壳透明, 米粒腹白可见, 表明种子已吸饱水, 即可进行催芽。

1.4 催芽

将吸足水分的种子用55℃的温水浸泡3~5分钟, 捞出后用薄膜将种子包好, 再盖上麻袋等保温材料, 保持38℃内高温破胸, 然后保持在25℃左右环境下催芽, 露白后即可播种。

2 苗床地选择及拌泥装盘

2.1 苗床地选择

选择运秧方便, 能排能灌, 土壤熟化、肥沃、杂物少的壤土或粘壤土田块作秧地。

2.2 泥浆拌制

采用稻田土壤来拌制泥浆, 在播种前15d将用作秧床的大田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农家肥2000kg, 高浓度三元复合肥50kg, 先将大田灌水浸泡1d后, 用旋耕机旋耕3~4遍, 耙烂成泥浆, 尽量将泥土耙碎耙细耕烂, 防止泥浆中含大颗土粒等杂质在插秧时易损坏秧爪。也可选用肥沃的沟泥或塘泥耙烂成泥浆, 不需要培肥。

2.3 秧床准备

将用作秧床的大田耙平整, 播种前一天将田水排干至露泥, 然后按1.5m开厢, 沟宽0.3m, 厢面净宽1.2m, 厢面长度根据育盘数量而定, 最长不超过10m。

2.4 摆盘

每667m2大田面积需要秧盘 (规格:28×58×2.5cm) 16~18张, 秧盘横放, 要求平铺, 紧密整齐, 每厢摆2排, 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确保秧盘不变形, 不翘边翘角。

2.5 拌药、装盘

每100kg泥浆加入普通型壮秧剂1.2kg或浓缩型壮秧剂0.5kg, 并施入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g进行消毒, 用食醋将泥浆PH值调到4.5~5.5左右, 充分搅拌均匀后装入秧盘中, 灌装泥浆至秧盘4/5处。

3 适时播种

3.1 播期确定

当气温回升稳定在12℃以上可进行播种, 同时还根据前茬作物的收获时间来确定播种期, 因机插秧苗期在秧盘中生长时间短, 秧龄弹性小, 做到宁可田等秧, 不可秧等田。机插秧面积大时, 要根据所拥有的插秧机数量、插秧机工作效率、机手熟练程度来估算插秧进度, 以便合理安排分期分批播种, 确保秧苗能适龄移栽, 不超龄。

3.2 播种

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秧盘内, 做到每cm2上至少有1粒谷种。

3.3 盖种

播种后将种子轻轻压入泥中, 使种子充分与泥浆接触, 然后用过筛未受污染的清洁细土盖种, 盖种厚度0.3~0.5cm, 以不漏种子为宜。盖种细土要求粒径不得大于0.5cm, 不能拌肥、拌壮秧剂等, 防止因调酸剂、肥料等浓度过高导致烧苗、烂芽, 含水量适中, 要达到手捏成团, 落地即散。

3.4 盖膜

播种后盖膜保温保湿, 可用无纺布覆盖, 在秧床上架条呈近似梯形的小拱棚, 然后用无纺布进行覆盖, 通风炼苗、浇水时不需揭布, 省工省力, 方便省事。

4 苗期管理

播种后若遇低温, 用无纺布覆盖的需在上面加盖一层农膜来保温, 气温回升后及时揭去农膜, 保留无纺布覆盖, 出苗后遇到高温要及时揭布防高温烧苗。苗期保证苗床沟内有平沟水利于保持苗床湿润和保持秧盘内泥浆不干燥, 谨防泥浆干燥开裂在机插起盘时撒盘。播种后8~10d, 若床土中的养分不足, 秧苗出现缺肥叶片发黄, 用清粪水、沼液 (稀释3倍) 或1%的尿素液喷洒。机插前3d根据秧苗长势情况施1次送嫁肥, 用1%的尿素液喷施, 并喷施1次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做到带药移栽。机插前2d放干秧床沟中的水, 防止秧盘土壤含水过重、泥土过稀起秧时容易造成散盘不能起秧上机栽插。

5 适时插秧

5.1 大田整地

将大田翻耕、耙平, 要求田面平整, 并清除田面残物, 施足基肥, 保持水深1~2cm。机插秧为中小苗移栽, 大田耙平后须经泥浆沉淀后再机插, 避免栽插过深、易漂秧、倒秧, 泥浆沉淀时间一般砂质土需沉实1d, 壤土沉实2d, 粘土需沉实3d。总的原则是泥水分清, 沉实不板结。

5.2 插秧

机械插秧按宽行窄株进行栽插, 栽宽行窄株有利于水稻生育期间通风、透光、促进早发, 增强光合作用, 规格为 (14~16) ×30cm。插秧完成后立即进行检查, 对插不到的边角或出现漏行漏栽的, 采取人工点抛进行补栽, 保证田块不缺秧漏苗, 出现漂苗要及时扶稳。

6 插后管水

栽后7d内不能灌深水, 保持薄水层护苗, 防止深水漂苗, 待秧苗返青定根后灌浅水层促分蘖。大田期管理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

参考文献

机械化育秧插秧 篇4

答:这是因为水稻种子在芽期喜弱酸性, 而草木灰呈碱性, 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问:制作秧板时为什么要“平、光、直、实”?

答:“平”是指板面平整无高低, 使软盘内的土层厚度基本一致, 盘内土壤水分均匀, 减少盘内旱涝不一的情况;“光”是要求板面无残茬杂物, 目的是增加软盘与秧板的贴合面积, 减少气孔, 利于水分通过秧板供给盘内秧苗;“直”是指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便于软盘的铺放及后续作业;“实”是为了防止秧板经过水的长时间浸泡后出现塌陷, 使秧盘的形状变形, 影响育秧质量。

问:催好芽的芽谷为什么要摊晾炼芽再播种?

答:由于出芽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的, 这一温度一般要高于当时的气温。摊晾炼芽一是增强芽谷播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摊晾后利于播种。一般在芽谷催好后, 置室内摊晾4~6小时, 达到内湿外干即可播种。

问:怎样才能确保一播全苗?

答:播种后适宜的温度是确保一播全苗的关键, 同时床土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若出苗期遇雨, 易造成床土湿度过大, 形成闷种烂芽, 影响全苗。采取的措施是:开好秧田排水缺口, 预防雨水淹没秧田;雨后及时清除盖膜上的积水, 以避免床面局部受压“贴膏药”, 保证一播全苗。

问:什么时期为最佳揭膜炼苗期?

答:最佳揭膜炼苗期为齐苗后, 第一完全叶抽出0.8~1.0厘米时, 即播后3~5天揭膜炼苗。若覆盖时间过长, 遇高温晴好天气, 容易烧苗;覆盖时间过短, 出苗不整齐, 成苗率下降。

问:为什么要对秧块的长、宽、高三个尺寸作严格要求?

答: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 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 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 宽28厘米, 厚2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 宽度与厚度最关键。宽度大于28厘米, 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 引起漏插。宽度不足28厘米同样会导致漏插。若秧块的厚度过厚或过薄, 都会导致植伤加重, 从而影响栽插质量。

问:造成秧田期秧苗大小苗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答:造成秧田期秧苗大小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播种覆土时, 盖土不匀, 土厚的地方易造成闷种, 导致出苗相对慢, 生长滞后;二是覆膜期间遇雨水未能及时清除膜面积水, 造成“贴膏药”, 影响秧苗生长;三是秧板不平, 致使板面相对高的地方在上水时洇不到水, 秧苗处于水分缺乏状态, 生长缓慢;四是使用壮秧剂过多或未抄拌均匀。针对上述原因, 在育秧时应力求板面平直;播种后盖土均匀, 以看不见芽谷为宜;覆膜期间注意根据天气情况保持膜内温度, 并在雨后及时清除膜面积水;合理使用壮秧剂, 并拌和均匀。

问:秧田期常见青 (黄) 枯死苗的原因、症状及主要预防措施?

答:由于水稻机插育秧较常规手栽稻育秧密度高, 秧苗素质相对柔弱, 在秧田期, 特别是2~3叶期, 秧苗正处于离乳期前后, 遇低温冷害后, 易造成青 (黄) 枯死苗。青枯死苗是秧苗受低温影响, 或暴晴后未及时灌水, 造成秧苗出现失水而死的现象, 属急性生理病害, 通常成片发生。病苗从幼嫩的心叶部分开始萎蔫卷缩呈筒状, 然后整株萎蔫死亡, 死后叶色呈暗绿色, 但秧苗茎部尚未腐烂, 手拉秧苗, 根部不会脱离, 根呈水烫状。

黄枯死苗是秧苗在低温下缓慢受害后所发生的死亡现象, 属慢性生理病害, 通常一簇一簇发生。发病时从叶尖到叶茎, 由外到内, 从老叶到嫩叶, 逐渐变黄褐色枯死, 秧苗基部常因病菌寄生而腐烂, 手拉秧苗, 根部容易脱离。

主要预防措施:遇低温寒潮时, 要灌水保温, 若湿冷天气持续时间长, 需要在秧田水温和土温、气温差距逐渐缩小时采取勤灌勤排或日灌夜排的方法, 以提高水温和供给氧气, 防止死苗。冷后暴晴要及时灌深水护苗, 缓和温差, 后逐渐排水, 切忌在天晴时立即排干水, 以防秧苗体内水分收支失去平衡, 造成生理失水, 发生青枯死苗。

此外, 也可根据苗情早施“断奶肥”, 以增强秧苗的抵抗力。

问:适宜机插的壮秧标准如何判定?

答:壮秧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茎基粗扁, 叶挺色绿、根多色白, 植株矮壮、无病株和虫害。其中茎基粗扁是评价壮秧的重要指标。适合机械化插秧的秧苗, 除了个体健壮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整体指标, 即要求秧苗群体质量均衡, 常规粳稻育秧要求每平方厘米成苗1.5~3株, 杂交稻成苗1~1.5株, 秧苗根系发达, 单株白根量多, 根系盘结牢固, 盘根带土厚度2.0~2.5cm, 厚薄一致, 提起不散, 形如毯状, 亦称毯状秧苗。

问:如何施好“送嫁肥”?

答:秧苗移栽时要求秧苗体内氮素水平高, 发根能力强, 碳素水平高, 抗植伤能力强。要使移栽时秧苗具有较强的发根能力, 又具有较强的抗植伤能力, 则栽前应看苗施好“送嫁肥”, 促进秧苗根源基发育, 叶片挺健清秀。具体施肥时间应根据机插进度分批使用, 一般在移栽前3~4天进行。

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叶色褪淡的脱力苗, 亩用尿素4~4.5千克兑水500千克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 施后并洒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 亩用尿素1~1.5千克兑水100~150千克进行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垂苗, 切勿施肥, 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注意:机插育秧每亩秧池田所育秧苗可插栽100亩大田, 若所育秧只插3亩大田, 则用肥量 (以4千克兑水500千克为例) 应为 (4000克/100×3) 120克, 兑水 (500千克/100×3) 15千克。施肥时要根据秧苗情况, 按插栽大田面积对用肥量进行折算, 以免造成肥害。

问:机插前为什么要坚持泥浆沉淀?

答:机插秧均为中小苗移栽, 苗高近似于常规手插秧的一半, 若不坚持泥浆沉淀, 极易造成栽插过深 (泥浆沉淀掩埋、插秧机浮板壅泥塌陷填埋) 或漂秧, 倒秧率增加。为了提高机插质量, 水田耙地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 才能达到理想的机插效果。沙地沉淀时间一天即可, 粘性土壤2~3天。

问:为什么机插秧栽后返青、缓苗期较常规手插秧长?

答: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 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 刚刚进入自养阶段, 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 加之播种密度高, 根系盘结紧, 机插时根系拉伤重, 插后秧苗的抗逆性较常规手插秧弱。为此, 与常规手插秧相比, 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相对较长, 活棵返青期迟2~3天, 在栽插后7~10天内基本无生长量。

因此, 要施好“送嫁肥”, 使秧苗移栽时体内氮素水平高, 发根能力强, 碳素水平高, 抗植伤能力强。在水分管理上, 栽后灌水1~3厘米, 并保持水层1~2天护苗。栽后3天, 可放干田中水 (也可让其自然落干) , 促其发根。前7天采用干湿交替, 促发新根。

问:为什么说机插秧大田分蘖节位多, 分蘖期长?

谈水稻规格化育秧及机械插秧技术 篇5

水稻机械规格化技术 (以下简称“规格化育秧技术”) , 是在宽床开闭式旱育秧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工厂化育秧的简化模式发展起来的, 适合于机械化带土移栽 (机械插秧) 作业要求的低成本配套技术方法。

1.技术内容

软盘育秧, 以营养土为载体, 以软盘为育秧隔离层, 使用苗床播种机播种, 使用覆土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也可人工作业。

双膜育秧, 主要是以带孔塑料地膜代替育秧软盘作为育秧隔离层, 同样可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作业, 或采用人工作业方式。

2.技术优势

规格化育秧综合了其他育苗方式的长处, 秧田选择方便灵活, 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均可, 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秧苗长势整齐, 秧片宽窄一致, 厚度均匀, 满足机插秧的规格化、标准化要求, 既适合机插秧, 也适合手工插秧;秧苗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好, 秧苗生长健壮, 根系发育好, 抗病性强, 适于机插秧的壮秧标准要求;秧本田比为1:120, 方便管理, 易于实现育秧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总体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增加农民收入20~30元/亩本田。

软盘育秧, 与传统方式比, 增加了软盘、苗床播种机的作业投入。软盘亩用量按30片左右计算, 加上摆盘的人工投入和机械播种作业投入, 软盘育秧约增加投入5~6万元/年。与双膜育秧形式相比, 虽然成本略为增高, 但更能保证秧块质量达到机插秧规格化的要求。

3.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

推广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培育出适合插秧机作业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机插秧作业不同于其它的机械化作业如播种、耕作、收割等, 由于秧苗个体性状不同、带水作业等因素的影响使水稻移栽机械化的难度一直比较大。在日本采用了带土移栽方式来实现插秧机械化, 并以工厂化育秧方式进行水稻的苗期培育。插秧机械使用成功的关键在于育秧效果的好坏, 因此, 我们要掌握好适合省内水稻生产实际情况的各种规格化育秧技术, 培育壮秧, 使机插秧产生我们所期待的效果。

二、育秧前期准备

1.育苗用土准备

床土备制:床土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 加入一定比例的农家肥, 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 形成酸碱度适宜的营养土, 营养土的pH值应为5~6, 500 kg营养土需98%的浓硫酸3.5 kg。根据土壤温度确定加水量, 均匀喷洒在营养土内, 堆闷三天, 最好用塑料布盖上防雨, 用土壤温度计检查, 要求温度不要太高, 防止机播种时土不流畅。另外, 营养土要求有一定粘度, 但粘度不能太大。

床土用量的计算:每盘需4 kg营养土, 每亩需25盘左右, 则每亩需要100 kg。按黑土与农家肥的比例3:1来计算, 需黑土75 kg, 农家肥25 kg。要在配制好的营养土中加入一定量的速效化肥, 每盘需加入硫胺5 g (或磷酸二铵2.5 g) , 过磷酸钙10 g, 硫酸钾5 g, 使用速效化肥 (氮、磷、钾) 的比例为1:2:1。

现在, 配备营养土也可以使用床土调制剂和壮秧剂。床土调制剂、壮秧剂中含有速效化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养分, 又能调节pH值, 对立枯病有抑制作用, 可减少发病率。壮秧剂可直接拌土使用, 要求混拌均匀。

2.种子的选择及处理

选择品种:要选择适合地区安全抽穗、成熟的水稻品种。同时要注意选择抗逆性强、抗病抗倒伏的优质高产品种。最大限度的提高机插秧的单位面积产量, 达到节本增效的最佳效果。

种子处理, 需经过:

(1) 晒种:

种子在使用前, 需在充足的阳光下晒3~5天。

(2) 选种:

盐水选种。在50 kg水中加入12.5 kg的食盐, 充分溶解后用比重计调试。选种后用清水洗种1~2遍, 洗净种子表面的盐分, 以免影响发芽。

(3) 消毒:

消毒是防治稻瘟病、恶苗病和白枯病的有效措施, 一般可选择使用菌虫清2号 (16%) 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咪酰胺 (10%) 防恶虫病, 浸种灵 (10%) 防恶苗病, 浸泡24 h。药剂消毒后的种子要洗净, 以免产生药害。

(4) 浸种:

为了满足种子发芽时所需的水分, 经过选种和消毒后的种子, 需放入清水中浸泡。以积温法计算, 积温为100 ℃, 即在10 ℃的水中浸泡10天, 15 ℃时需浸泡6~7天, 每天需上下翻动1~2次。

(5) 催芽:

需要在播种前10天左右开始催芽。机械催芽温度在25 ℃左右, 时间是 30 h, 使种子达到破胸露白即可, 人工催芽时间长一点。要求种子芽长不超过2 mm, 最后作脱湿处理。

3.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 排灌运秧方便。选择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 (或大棚苗床) 。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苗床标准为:长10~15 m, 宽1.7~1.8 m, 高度:园田10 cm, 大田20 cm。挖出步道沟、床头沟、排水沟, 三沟深度应保持阶梯式深度差, 要求床面上碎土整平, 可以用木板刮平压实, 水灌一次, 沉实再整形压实。

4.物质准备

(1) 软盘准备。

常用软盘尺寸:长、宽、高分别为58 cm、28 cm、2.5 cm。苗床长10 m、宽1.7~1.8 m, 需秧盘80盘;苗床长15 m、宽1.7~1.8 m需秧盘120盘。机播种作业还需要硬盘, 把软盘放入硬盘中播种, 便于搬运, 全部采用硬盘机播种育秧成本太高。

(2) 人工软盘育秧。

需准备一次可铺放5个软盘的育苗框架2个, 它的长度按每亩宽27.5 cm计算, 总长度为138 cm, 宽度就是软盘的长度58 cm, 外框铁板厚度为0.25 cm, 内隔板厚度为1.5 cm, 高度为2.5 cm。育秧时在苗床两边按框架长度拉上线, 然后两个框架交替使用, 重复进行育苗作业

(3)

进行双膜育秧需要准备打孔农膜。

(4)

其他材料, 如农膜、架材、绊绳等, 也需要准备好。

三、播种

为了确保规范化育秧质量, 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 宜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播种方法。

1.确定播种期

一般软盘育秧的秧龄在30~35天, 4月15~20日为最佳期, 播种面积大、插秧机少的情况下应考虑分两期播种, 避免秧苗过高造成伤苗, 影响插秧质量。

2.确定播种量

种子在无病的情况下, 发芽率在95%以上, 机播插秧每盘播干种100~110粒, 每平方米播种2~2.5粒, 保证成苗1.5~2株。如果发芽率低可播量大一些。

3.播种作业

(1) 机械播种。

久保田、井关等厂家生产的播种机, 可一次性完成:装床土、洒水、播种、覆土作业, 但是播完种后, 软盘不宜搬运, 硬盘价格太高, 可以少买一些硬盘, 播种时, 把软盘放入硬盘内进行播种, 将其搬运到苗床上后拿回硬盘, 重复使用, 这样既完成作业要求又经济。

(2) 人工作业。

摆盘填土前要检查, 要求浇足底水, 填平压实床面不平的地方。在床面的两侧拉线, 再放置育秧框架, 把软盘放入框架内, 盘底铺平, 四边竖起紧贴框边, 高矮一致。放好软盘后, 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土填入盘内, 厚为2.5 cm, 用木板刮平, 接着浇水沉实, 出现高凹不平处, 用营养土填平, 沉实土层厚度为2 cm左右。苗床边要用黑土培好, 防止软盘端面脱帮。

播种时, 要均匀、不漏播、不积堆, 按播量进行播种。种子播完后, 将种子拍入床土2/3处, 再覆土并浇湿覆土 (使用覆土机, 覆土更加均匀) 。按要求, 覆土层不要超过0.3~0.5 cm。同时进行药剂封闭灭草, 一般用丁扑合剂 (封闭1号) 50 g, 加水25 kg, 喷洒面积180~200 m2。最后做拱架腹膜, 作业完毕。

四、秧苗管理

1.立苗

立苗期保湿保温, 快出芽, 出齐苗。一般温度控制在30 ℃, 超过35 ℃时, 应揭膜降温,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 及时排水, 避免苗床积水。

2.炼苗

一般, 秧苗出土2 cm左右时, 揭膜炼苗。揭膜原则: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 晴天傍晚揭, 阴天上午揭, 小雨雨前揭, 大雨雨后揭。日平均气温低于12 ℃, 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 白天应控制在20~25 ℃之间, 超过25 ℃需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 ℃时, 需盖膜护苗。

3.水肥管理

先湿后干, 秧苗三叶期以前, 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水, 促进秧苗盘根老健。 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

4.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 在秧苗期做好防治工作。同时, 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 保证秧苗纯度。

五、机插秧作业要求

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需根系发达、苗高适宜、颈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参考标准为:叶龄3叶1心, 苗高12~20 cm, 茎基宽不小于2 cm, 根数12~15条/苗。

1.整地

田面平整, 田格内高低相差不超过2~3 cm。机插秧田, 整地后要求沉淀好、不壅泥, 土壤黏性为手指按下有坑, 指起不流泥。沙性土水整地后要把握好最佳插秧时间, 有的土壤插秧时间长, 可水整地后排水晒田1~2天后灌水插秧,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天数。

2.适时早插

要求秧苗生长整齐一致, 分布均匀, 株高12~18 cm, 叶龄3~3.5片, 秧龄在30~35天, 此时为进行机插秧作业的最佳期。

3.插秧要求

水层要浅, 保持2~4 cm水层, 插秧后立即补水, 但不能大水淹苗。插秧深度不超过2 cm。

4.作业面积要求

面积越大越好, 可减少转弯次数, 便于机械行走。

机械化育秧插秧 篇6

1 水稻软盘育秧

1.1 苗床土准备

最适宜的床土为过6mm筛的砂壤土, 且要求无病、无杂草、无害, 按栽插1hm2大田备足1 500~2 250kg营养土。床土每100kg可加入有机复合肥3.0~5.0kg或0.5kg旱育壮秧剂, 均需充分搅拌后堆闷至手抓成团、落地即散的要求。

1.2 浸种催芽

杂交稻大田用种量一般为15~18kg/hm2。浸种选择的时间应掌握在秧龄18~22d为宜, 宁可田等秧, 不可秧等田;催芽至破胸吐白即可。

1.3 精作秧床

按秧床与大田比例为1∶200左右留够秧床。播种前3d左右, 对畦面进行修整。秧床规格为畦面宽1.40m, 秧沟宽0.25m、深0.20m;田四周沟宽0.30m、深0.25m。畦面要整平整齐。当需用秧床较少时, 也可用场基地。

1.4 播种

软盘均匀整齐摆放在秧床上;盘内的床土厚度以2cm为宜, 表面平整;床土布完后, 洇足底水。分次播种, 力求均匀。每盘播量杂交稻为干种60~80g。普通粳稻参考播种量600~650g/m2。播后覆土, 厚约0.3~0.5cm, 以盖没种子为宜。覆土后, 置拱棚、铺膜, 早春育秧防低温可盖草, 拱棚高度约0.5m。

1.5 苗期管理

壮秧标准:秧龄20d左右, 叶龄3.5叶左右, 苗高20cm上下, 苗挺叶绿, 根部盘结牢固, 提起不散, 盘根带土厚度2.0~2.5cm, 厚薄均匀, 可盘成卷。

1.5.1 齐苗前。

(1) 严格控水, 培育壮苗。播种后至第1完全叶展开前的幼芽期, 应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不能留有水层, 促进秧苗的迅速扎根立苗。 (2) 注意温度, 适期揭膜。在幼芽顶出土面后, 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35℃以下, 温度过高, 则需揭开两侧或两端薄膜通风降温, 防止伤根烧苗, 或盖帘降温也可。苗床床土要保持湿润, 若床土发白, 可在早晚浇水, 以防僵苗。

1.5.2 齐苗到1.5叶。

以保温控温为主, 苗床温度控制在25℃左右。如果超过25℃, 必须通风换气, 降湿降温, 促进种根下扎, 但必须在下午3时前封膜, 以便蓄光保温。

1.5.3 1.5~2.5叶。

此期要求对秧苗进行控水, 也是低温和干旱炼苗的关键期。薄膜每天上午打开, 晴天下午4时前关闭, 阴冷天中午关闭, 雨天从两侧通风。

1.5.4 2.5叶至移栽。

一般每天要浇1次透水, 保持土壤湿润, 宜在上午进行, 如遇高温, 也可以在傍晚前浇水, 发现干旱及时浇水。要逐步通风揭膜炼苗, 晴天薄膜全部打开, 傍晚关闭, 阴天、冷天利用中午前后通风;插前3~4d, 正常天气昼夜全揭。苗床秧未插完, 不能拆拱棚, 以防苗床长时间淋雨。

1.5.5苗期水肥管理。

苗床土以不发白为原则, 齐苗揭膜后, 坚持雨后苗床不积水, 中午叶片不卷不浇水。如因过度干旱出现苗床干裂、秧苗矮小、黄瘦等现象, 必须及时补水。秧苗一叶一心期追施断奶肥, 可用1%尿素水溶液于傍晚浇施。

1.5.6 病虫害防治。

除施好壮秧剂、适时播种、控水调湿、灵活炼苗外, 主要是药剂防治, 可根据农艺要求进行。

2 大田整地

大田整地要求达到田面整洁无残物, 表土软硬度适中, 上细下粗, 上烂下实, 不陷机不壅泥。一般耕层深度为10~15cm, 整个田块在耕整后要基本水平, 高低差不得太大。作物残茬要埋于表面5cm以下, 做到表面无杂物。根据具体田块决定基肥量和肥料配比。保持田块深1~2cm的水层, 呈花花水状态。机插前田块必须沉淀24~36h, 以达到上糊下实的要求。

3 机插秧

在确保行走直线的同时, 保证穴数为27~30万穴/hm2;每穴杂交稻1~3株, 常规粳稻5~6株;机插深度以秧苗直立、秧苗不漂不倒为宜。

4 大田管理

4.1 肥料运筹

4.1.1 基肥适当减少, 分蘖肥适当增加且分次施。

由于机插苗前期根量小, 吸收能力弱, 同期大田分蘖起步慢且分蘖期又较长, 因而机插稻基肥应当减少, 分蘖肥应适当增加。一般基蘖肥中基肥30%~40%、分蘖肥60%~70%为宜;同时分蘖肥的施用, 要等到秧苗生出较多根系、具有较强的吸氮能力时效果才更好, 即于栽后长出第2心叶时 (移栽后2~3叶龄) 施肥, 并采取分次施用的方法, 使肥效与最适分蘖发生期同步, 促进有效分蘖, 可确保形成适宜穗数, 同时以控制无效分蘖, 利于形成大穗, 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如果施肥过早, 栽后不能发挥肥效, 此时机插秧处于栽后分蘖停滞期, 根系弱, 施肥后不能发挥肥效, 而且栽后即施肥反而抑制根系的发育, 使分蘖发生期推迟, 引起穗数不足;相反, 若分蘖肥施用过迟, 正值高位分蘖盛发, 易导致群体过大, 成穗率低, 尽管穗数较多, 但每穗粒数少, 也不易获得高产。

4.1.2 因苗施用穗肥。

机插稻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叶色落黄的基础上及早施好穗肥, 对稳苗攻大穗十分重要。穗肥施用的具体时间和用量要因苗情而定, 若叶色正常褪淡, 生长量适中的群体以倒四叶和倒二叶期分2次施用较好;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采取倒五叶、倒三叶期施用, 并适当增加用量;若叶色较深不褪淡, 群体生长量大的可采取在倒三叶一次施肥, 且施肥量要适当减少。

4.1.3 单产10.5t/hm2推荐施肥量及肥料品种和数量。

基肥:45%三元复合肥450kg/hm2+磷肥225kg/hm2;分蘖肥:尿素345kg/hm2+钾肥75kg/hm2, 分3次施用, 第1次于栽后9d左右施尿素150kg/hm2, 第2次于栽后18d左右施尿素120kg/hm2, 第3次于栽后27d左右施尿素75kg/hm2+钾肥75kg/hm2;穗肥:晒田后复水时及时追穗肥, 用45%三元复合肥375kg/hm2+尿素37.5~75.0kg/hm2。

4.2 大田化除

立苗后浅水护苗, 选用机插小苗专用除草剂如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 (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复配剂) 化学除草, 一般用量450g/hm2左右, 对水525kg/hm2在水稻秧苗三叶期均匀喷雾, 湿润施药, 药后24~48h灌水3cm左右, 保水5d;或用异丙·苄 (异丙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剂) 规定药量拌湿润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施药时田间水层3~4cm, 药后保水5~7d。

4.3 管水和搁田

根据机插生长特点采取“浅—搁—湿”灌溉方式。具体措施为薄水移栽, 栽后注意适当间隙脱水促根, 完全活棵立苗后采取浅水勤灌促分蘖。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 多次轻搁, 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 切忌一次重搁。遇阴雨天要开沟搁田。拔节后采取浅湿交替灌溉, 抽穗期建立浅水层。

4.4 控制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农业防治上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并定期轮换, 保持抗性。采取促早发健身栽培, 合理耕制, 轮作换茬, 种养结合。生物防治上保护天敌, 利用和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以虫治虫、以菌治病及青蛙、飞鸟治虫、稻田养鸭 (鱼) 治虫除草等。物理防治上采用黑光灯、振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 严格科学地使用农药。

5 适时收获

当90%稻谷籽粒黄熟时为收获适期。

参考文献

[1]陈茂焕, 张文勇.水稻机械育苗技术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4) :49.

[2]汪来贵.水稻机械插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机, 2007 (10) :21-22.

[3]王松洋, 张孝富, 孔德友.白湖农场机械插秧及配套栽培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80-81.

水稻机插秧稀泥育秧技术 篇7

1 秧母田选择和整理

1.1 秧母田选择

要求选择背风向阳 (由于实际中条件有限, 背不住风, 一定要向阳, 不能使用阴暗冷侵田, 以减少秧苗后期病症) 、土质疏松 (一般选择中性偏酸含有机质土壤, 不能使用冷沙土) 、肥力较高、排灌方便 (方便后期厢沟水的管理) 、无污染、无杂草 (杂草会影响后期秧盘取土质量, 若秧盘中装进了不容易腐烂的杂草, 会影响秧苗生长, 秧苗栽插时容易整盘变形、卡住机器) 、交通运输便利的田块作秧母田;按1∶90的比例 (稀泥育秧在做秧沟时同时留下作业道, 会占用一定面积) 备好秧母田。

1.2 秧母田翻耕

在播种前15 d, 对秧母田进行杂草、秸秆、谷桩等的清除, 保持土壤干净, 然后灌水泡田耕耙。制作苗床前3~5 d, 每公顷施水稻配方专用肥525 kg, 磷肥1.05~1.5 t, 常年冬水田每公顷用锌肥15~30 kg, 肥料撒施均匀后, 将秧母田反复梳耙平整, 耙田达到有15 cm左右的一层绒泥。

1.3 秧厢的制作与规格

1) 使用开厢器。直接将厢沟一次性推出来, 开厢器制作的规格参数, 按需要的厢面, 厢沟的宽度进行制作。

2) 划印法。按需要的厢沟宽度, 用竹棒制作标尺, 用尼龙绳拉直线分厢, 工作人员沿尼龙绳用脚踩出印记。按厢面宽1.5 m (软盘是58 cm×28 cm, 2张拼起也才1.2 m, 每边15 cm, 用于插拱、压膜, 如果厢边太窄, 边角泥软容易垮塌, 厢太宽, 人一般正常弯腰工作半径为70 cm, 不方便中间操作) 、厢沟宽0.3 m (有条件要做成0.6 m, 后面的取土、播种、起拱、盖膜、压膜、打药等都要在厢沟完成, 所以厢沟宽点方便后续田间管理, 人在里面打转身不会误踩秧厢) 做成秧厢, 厢面铲高补低、平整踏实, 不能积水, 播种前厢沟要浅, 以保证厢沟内有稀泥装盘, 并做好秧母田四周围沟, 以便于排灌。

2 秧盘和其他材料的准备

1) 育秧软盘:每公顷栽插大田应准备长58 cm、宽28 cm的秧盘330~375张。

2) 地膜:每公顷栽插大田准备2 m宽, 0.025~0.03 mm厚的地膜60 m, 1.8~2 m宽超微膜60 m。

3) 拱棚竹板:每公顷栽插大田应准备长2.2 m、宽3 cm搭拱的竹板180~240片。

4) 旱育保姆、农药:根据秧母田面积准备适量育秧保姆、辛硫磷, 每3 kg谷种用旱育保姆2包 (每包350 g, ) 拌种包衣, 辛硫磷直接撒施在做好的厢面上。

3 播种

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播种, 应看气温、海拔、小春茬口、移栽秧龄而定。注意秧龄应控制在35~40 d左右, 叶龄4~4.5叶。由于苍溪县水稻播种期间寒潮频发, 注意防低温寒潮和大风雨, 最好躲过清明节期间的寒潮或大风天气后再播种。

1) 晒种:播种前5~7 d拆开包装透气, 抢晴晒种半天, 禁止在混凝土地面上晒种。

2) 消毒:消毒剂采用使百克, 种子下水半小时左右, 捞去浮于水面的秕谷、病粒谷后, 对种子消毒, 浸种时间24 h。

3) 规范播种。一是规格摆盘。摆盘前要将秧母田内的水放干, 先用木板把厢面烫平, 以厢的一边为基线, 留够用于压膜的厢边15 cm, 拉线横摆2个软盘, 轻轻压平软盘, 尽量使秧盘与秧厢贴实, 以免秧盘悬空造成死苗, 第二个软盘的放置要扣紧第一个盘和对面那个盘的边缘, 不能有空隙, 每隔一段距离应放适当的稀泥在盘内压盘, 防止大风揭盘。秧厢的两头应各预留出0.3~0.4 m的位置不放盘, 用于避免秧厢两端秧苗生长差的极端效应。放盘后, 应确保横平竖直, 秧厢两边各有15 cm空边以便压膜。然后将厢沟里的营养稀泥装入摆好的软盘中, 用泥抹子将软盘中的稀泥刮平, 去多补少, 确保泥浆高度达到秧盘深度的80%左右, 不可超过秧盘边缘, 而秧盘内的泥浆刮平, 不得留积水, 以谷种撒播后不沉陷于稀泥中为宜, 待泥浆沉紧踏实后即可播种。

二是精量播种:按大约1∶4药种比拌种, 即350 g旱育保姆拌1.5 kg种子, 须注意的是要随拌随播。每批次将3 kg消毒处理好的水稻种, 沥去水稍干后倒入便于搅拌的大盆中, 分2至3次均匀加入2包 (每包350 g) 旱育保姆, 拌种包衣, 包衣好的谷种, 装入方便携带的容器, 下田分3次均匀撒播到44个软盘中, 要求杂交水稻每个秧盘播种量不低于60 g。

撒种方法:第一次撒种应尽可能照顾盘中大面积, 第二次撒种主要查漏补缺, 达到规定密度, 做到均匀播种, 第三次撒种主要针对软盘的边缘、四角补种, 防止发芽缺苗、变形。播种后, 田间各项操作应小心谨慎, 防止将泥水带入盘中覆盖种子, 造成不能发芽或者发芽迟缓。

4 起拱盖膜

稀泥育秧根据当地海拔、当年气温选择是否覆盖内膜。每年清明前后大风、寒潮频繁, 采用宽1.5 m的超微膜为内膜, 内膜的边不能用泥压紧或挂包在盘悬上, 应当将内膜轻轻平铺, 多余两边折回, 轻轻放在盘子上, 轻轻压住内膜两端, 如果秧厢太长还应在中间位置将内膜切断, 便于后期管理中抽出内膜, 给秧苗留有生长空间, 能较好的保温保湿, 病虫害发生少, 后续管理中天气气温过高, 应揭开拱膜两端通风散热, 内膜不抽, 也不会烧苗。

按拱高40 cm左右、拱距50~60 cm搭好竹拱, 竹拱不能压住秧盘, 以防秧盘变形, 秧厢两端预留出的0.3~0.4 m的位置应该起拱, 然后铺盖拱膜, 清理出厢沟中多余泥土, 将拱膜四周用泥土盖严压实, 同时疏通厢沟、围沟, 做到沟沟相通。

5 秧母田管理

1) 出苗前。保持秧田厢沟畅通, 不关水, 厢面不积水, 每隔2~3 d, 选晴好的早晨将厢面两端薄膜揭开通风5 min左右, 排出厢内废气、毒气, (主要指当年新使用的薄膜在太阳照射下化学分解的有毒物质) 使谷种吸收新鲜空气。随时检查盖膜情况, 发现地膜被风等外力掀开, 应及时盖好, 若遇无风高温晴天, 应揭开拱膜两端通风, 防止高温煮芽, 下午3~4点后应将拱膜盖严。

2) 出苗后

一是立针现青后, 气温稳定在12℃以上, 天气晴朗, 将拱膜两端揭开通风, 内膜保持不动, 厢沟灌满水至厢面, 也就是软盘底面, 要保持盘面干爽以促秧苗根系生长。

二是在一叶一心前, 让内膜保持蓬松状态, 轻轻覆盖在秧苗上, 拱膜两端敞开并固定好, 秧厢太长的还需要在中间适当增加对流窗, 如遇大风雨降温天气, 还应将拱膜盖严加固, 同时加开平口缺, 保证水不上厢。

三是在二叶一心时, 先抽内膜, 抽膜时应视未来几天天气情况, 遇寒潮时暂不抽去内膜, 气温稳定后就可全部抽去;抽去内膜后5~7 d时, 先收回拱膜, 拱膜顺放在厢沟中备用, 以防低温天气。天气正常时再拔去竹拱;增施断奶肥, 每公顷施用尿素30~45 kg, 按1%浓度兑水喷雾或泼洒, 两叶至三叶期厢沟水的管理, 前期应灌水长苗, 后期控水促根, 期间应注意病虫害防治, 使用到的药物有康宽, 宝剑、三环唑、叶面肥、生根剂等。

四是在三叶至四叶1心时, 秧母田排干水晒田, 促进根系旺盛生长, 只要秧苗不倦叶、不枯萎, 不用灌水, 期间应追肥和防治病虫害。

6 机插前准备

1) 适合栽插的苗盘, 根系发达, 抓起不变形、不散盘、含水量低, 端在手上感觉轻巧、不沉重。

2) 看苗施好送嫁药, 大力推广带药移栽, 每公顷用康宽 (或宝剑) 150 ml加丰登 (或三环唑) 450 g兑水300 kg, 在栽插前3 d喷雾1次。

上一篇:温室大棚机械卷帘技术下一篇:大体积砼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