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水平

2024-10-29

机械化水平(精选12篇)

机械化水平 篇1

记者从近期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机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 2009年, 内蒙古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齐心协力, 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实现了全区农机化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农机总值达到243亿元, 农机总动力2893.5万千瓦, 拖拉机保有量98.33万台, 较上年分别增长14%、4.1%和2.1%。大中型拖拉机48.27万台, 同比增长6.8%;配套农机具155.6万台, 同比增长7.6%, 动力配套比达1:1.58。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97.06亿元, 同比增长10%。完成机耕8351.93万亩, 机播8062.1万亩, 机收3505.71万亩, 同比分别增加502.03万亩、691.1万亩和420.41万亩, 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3.83%、71.98%和35.03%, 同比分别提高2.43个、2.98个和5.03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水平65.63%, 同比增长3.37个百分点,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83个百分点。

会议还研究部署了2010年全区农机化工作。2010年内蒙古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牧机总值达267亿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10%;农牧机总动力达3010万千瓦, 同比增长7%;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5%, 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农牧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06.8亿元, 同比增长10%;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从工作会上获悉, 2010年农机化的九大重点工作, 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二是继续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三是提升示范园区建设水平;四是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工程;五是进一步抓好农机化质量工程;六是切实强化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七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八是努力提高信息宣传工作水平;九是加强系统自身建设。

全区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人、农机科长及有关农机生产企业、经销企业代表, 农牧业厅厅属农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全体干部等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局长赵淑华主持会议, 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做了题为《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 努力推进农牧业机械化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工作报告。会议中表彰了先进工作者, 各盟市代表进行了工作交流。随后召开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座谈会, 为做好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机械化水平 篇2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生态建设必须提高机械化水平

锡林郭勒盟草原总面积为2.95亿亩,从东向西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还有沙地草原等类型,得天独厚的.绿色植被,不仅是锡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华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然而,时至今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退化、沙化面积已达1.5亿亩,占草场面积的50%以上,天然草地的生产力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如何用机械化手段推进锡盟生态建设步伐,笔者讲几点建议.

作 者:王丽萍 建原  作者单位:王丽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所,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

建原(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勘察设计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刊 名:内蒙古畜牧科学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AND PRODUCTION 年,卷(期):2001 22(3) 分类号:F3 关键词: 

机械化水平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28

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总结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总结出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的具体做法。

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农业生产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大量劳动力,用机械化替代大量的劳动力和畜力,不但解放了劳动力,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大规模、高效率生产成为现实,大大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步伐。同时农业机械化可以保证农业生产更加标准化,避免了传统的人力开展农业生产,由于多人多次操作带来的不标准问题,而人力开展的农事活动无法达到农业机械的标准,因此农业机械化不但可以保证操作快捷、标准,还有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

2 农业机械化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2.1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现代农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改变,尤其是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域和季节限制的问题,使农业生产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也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开发特色农产品。

2.2 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运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正是科技不断发展的表现,农业机械化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同时科技的发展及创新也促进和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

2.3 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新的历史时期对农民有了新的要求,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新的历史时期土地要交到会种田、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手中,而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农民懂得新型农机具的操作,保养及维修,这就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且要经过培训和操练,在整个过程当中给农民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造良好条件,在农业机械化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农机专业人才,造就高素质农民,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助力。

3 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1 加强政策引领,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到更多的重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逐渐高涨。政策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还应针对农机具抵押贷款、财政贴息、重点环节作业费用补贴、信贷优惠、用地支持、投资补助、用油保供、免费上牌、免费年检等出台一些鼓励技术政策。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以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3.2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机科技水平

要大力推广成熟、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保证这些技术为农民所用,农民有所收益。例如深松整地技术、精量播种技术、机械收获技术及秸秆还田技术等。以技术推广促进农机推广,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更大的效益;要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抓好特色产业机械化的推广示范工作,要重视示范工作,示范作用会让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直观地意识到先进农业机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达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大大地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以增加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规模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平台,积极创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开展适应性试验和机具配套化研究,集成和融合机具、品种、栽培等农机农艺技术,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让农民对农机化工程技术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并迅速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使之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农机技术人才培训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科技人才项目承包机制,努力提高农机科技示范水平。

4 结语

要想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就要加强政策引领,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机科技水平。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帮助与支持,共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朝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16,(10).

[2] 雷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南方农机,2016,(10).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篇4

一、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我国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快, 这就是说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 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 是缓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可能造成的粮食生产萎缩的重要替代品。当前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田地抛荒和双季改单季的现象愈演愈烈, 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村劳动力转移, 大大改变了农村的人口和社会结构, 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 造成农业生产后继无人。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减少土地撂荒,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举措, 也是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唯一手段。

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的结合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新技术人才, 使新农民的农业技能参与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生产管理之中, 鼓励农业示范户和农民通过培训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建一批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示范窗口功能, 以“办好一个基地, 振兴一个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为工作指导方针, 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1. 加大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

从中央到地方应设立农机推广的专项保障资金, 加强投资农机推广的工作力度。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发展资金里, 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 由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使用, 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推广模式, 几年后就形成了规模效益, 农业机械工作自然就上了个新的台阶。

各县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 促进全县农业机械协调发展。有目的地安排一定的资金, 打通农业生产基础的薄弱环节。支持建设农机服务组织, 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区。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的基础产业, 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具有高质量的指导意义, 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生产龙头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考虑建设农机示范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结合的形式, 使农业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的互动发展基地。

2. 加强技术培训

现在社会是个多元化社会, 农机推广工作是个很强的技术工作, 因此,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部门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问题, 需要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机制, 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问题。一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 使他们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二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由农民直接使用, 但人不是天生就会使用工具的, 所以这两个因素不能没有农业技术的培训教育和科技推广普及工作的开展。

3. 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目前市场上的农业机械装备不但品种齐全, 而且型号繁多, 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深入农村, 认真调查研究, 了解农民的意愿, 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 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确保农民在选用农业机械时获得满意, 进而激发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

四、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 这已不是口号, 农业生产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责任重于泰山, 因此消除潜在的农机生产风险是提高农业机械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要公开向农民和驾驶员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术水平, 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从而保证农业机械生产安全可靠。要想达到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的有机统一, 就要农机驾驶员自觉遵守规定的法律和法规, 杜绝违法现象, 消除隐患, 实现安全生产。另外, 有些新技术、新产品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公示, 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大作公益广告, 使之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创造一个农机生产安全的良好环境。

机械化水平 篇5

关键词:矿山;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策略

随着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对提高矿生产效率,推动煤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矿山行业中应用时间短,积累经验少,因此在矿实际生产期间依然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亟待相关工作者的解决。

1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理论分析

1.1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概念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化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控制系统对制造过程中的刀具等器械进行全面管控,使其能够完全依照设计图纸在机床上进行零件的加工[1]。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就是以日趋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完成加工期间的控制及检测的自动化加工技术,具有着传统加工技术无法超越的技术优势。

1.2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日趋增长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电子管、简体管、小型计算机及微型处理器等。现阶段机械数控加工系统以集成电路为主,以PLC系统为信息接收及处理装置,共同促进了机械数控加工行业智能化及自动化转型。对于我国而言,开发及应用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时间较短,主要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实现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深入研究,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但产品质量很难与发达国家持平,造成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的发展特征。

1.3机械数控加工技术重要特征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业生产行业现代化及自动化发展进程,并对提高矿山行业生产效率、安全性及可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可以制作出传统机械机床无法制作的复杂零件及零件的曲面加工等;第二,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可同时完成所道工序,在确保加工零件质量及精准性的基础上提高实际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人员工作时间[2];第三,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制造参数进行统一整改,更利于产品的换批次生产。

2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矿山行业中应用的优势

我国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能源总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来看,矿机械装备工业依然处于发展中阶段,部分矿山企业存在着生产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高,产品实际生产依赖人工操作等问题,对矿机产品的发展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3]。随着矿市场经济逐渐趋向于新常态化发展,矿山企业竞争激化,大部分企业管理部门都将发展战略转向至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提升上,并开始大规模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以切实增长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及安全效益,以更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同行业竞争者中赢得领先军的角色。

3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在矿山行业中应用的困境

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林果业中的提高 篇6

关键词:林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林果业;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机械化发展,2009年,党中央召开了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在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林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现代林业建设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2010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林业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极大地调动林农购置林机的积极性,推动林业技术装备的研发工作,使长期萎靡不振的中国林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二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三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农业机械化在林果业中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果品生产第一大国,据统计,从1993年至今,果品总面积和总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果品产业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3大农业种植产业。出席会议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巡视员丁翔文介绍,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拥有林果业机械21.15万台(套),其中挖坑机3.9万台、果树修剪机6.7万台。但总体来看,我国林果业生产主要环节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而且标准化程度低,满足不了果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大,且随着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等项目启动以来,植树造林任务逐年加重,林区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矛盾日益突显,林农迫切需要林业机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林果业机械化水平滞后,成为制约林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林果业机械化一般包括营林机械化和森林采运机械化两部分。营林机械化指林木种植采集、处理、苗木培育、造林、森林抚育、护林防火等过程的机械化。森林采运机械化指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和贮木场作业3个主要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林业生产中使用的机械一部分是引进的通用机械和其他部门的机械,如各种动力机械、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等;另一部分是专用于林业生产的各种专用机械,常用的有采种机、割灌机、挖坑机、筑床机、插条机、植树机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互相渗透、共同促进,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

3 中国农机化发展策略与思考

目前我国林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落后,很不适应目前林果业发展的生产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林果业,促进农业增效、果农增收,实现林果业机械化为重要。林业机械化的中心要求是充分发挥机械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提高认识,合理规划,统筹发展。结合林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合理制定林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护环境、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全面推进的原则,科学确立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使林果业机械化科学统筹协调发展,快速推进提高林果业机械化进程,全面提升整体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林果业机械装备水平。林果业机械目前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不仅机具少,技术含量低,而且有些技术、机具还处于空白,应鼓励有一定研发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研制出一些经济适用、方便操作的林果机械,满足林果机械化的需求。

(3)加大林果业知识技能培训,为发展现代林果业提供智力保障。

4 结束语

林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性已受到社会各界的认识,然而目前的发展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林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并客观评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地林业机械化推广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机械化水平 篇7

1月31日, 记者从江西省农机局获悉, 江西将从今年起在全省建立20个以水稻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的农业示范区, 大力推广应用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江西省农机局局长官少飞介绍, 2013年是实现全省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十二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江西要全力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力争到2013年底, 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700万千瓦, 年增长2%”。他说,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粮食产量。为此, 江西今年还要加大力度建设省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使机耕、机插、机收比例分别达到全省的84.5%、19.3%和68%,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

另外, 除了加大水稻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之外, 江西省农机局还将开展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重点推广油菜免耕直播, 油菜机收等机械化技术;以及加快花生、马铃薯、芝麻等旱地作物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机械化水平 篇8

目前, 国内无论是农机管理部门还是学术界, 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评价主要采用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行业标准NY/T1408.1-2007《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以“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评价为核心, 用3个生产环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百分数 (简称第一指标) 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百分数 (简称第二指标) 作为农机化发展阶段划分的评判。按照这个标准, 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第一指标<40%, 第二指标>40%;中级阶段:第一指标40%~70%, 第二指标40%~20%;高级阶段:第一指标>70%, 第二指标<20%。该指标体系虽然简单易行, 但内涵过于简单, 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不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1.“耕、种、收”的机械化不能完全代表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是指用于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然而, 现有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却仅仅以种植业为评价对象, 其评价结果不能代表整个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天津市为例, 2007年, 天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74亿元, 其中, 林牧渔业产值为l15.14亿元, 占总产值47.83%, 农业 (即种植业) l17.60亿元, 占总产值52.17%。2007年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为48893亿元。其中, 农业 (即种植业) 产值24658.1亿元, 仅占总产值的50.43%。显然, 把局部指标当成全部农机化, 作衡量农机化阶段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机械化不能只是种植业的机械化而应该是农牧林渔业的机械化。即使是种植业的机械化, 也应该包括排灌、管理、植保和搬运等诸方面的机械化内容, 不能仅以种植业中的“耕、种、收”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为评价对象。

2. 农机化水平评价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现代农业生产有三大目标: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机械替代人力作业, 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对人力的替代, 就会降低农业机械化的质量。以植保机械为例, 目前, 我国常用的植保机械以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和手动压缩式喷雾器为主, 产品大多属于20世纪50~60年代定型产品, 不但结构形式和技术性能落后, 施药时“跑、冒、滴、漏”现象较为严重, 施药方式仍以“大雾量、雨淋式”的喷雾为主, 农药有效利用率低, 仅达20%~30%, 其余70%~80%都沉降到地面和漂移到周围环境中, 再加上施药人员操作不规范, 不仅浪费资源, 而且还造成严重的污染。类似情况还有技术落后耗能高的老旧拖拉机、大播量机械播种、大播量机械浅施化肥、机井漫灌等, 这些低质量的机械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完全背离。因此, 如果我们在评价农业机械化水平时, 只考虑人力替代, 只追求机械化作业比例, 就会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相背离。

3. 农机化发展阶段不宜采用一票否决制

按照农业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的计算方法, 2008年, 全国第一指标达到45.85%;第二指标即达到39.53%, 从全国来看, 农业机械化进人中级阶段。但从全国 (除港、澳、台外) 31个省份来看, 进入中级阶段的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等三市和江苏、辽宁2省。北京、天津、上海市农业比重很小, 经济又很发达, 对其余28个省 (市) 来说缺乏可比性。而黑龙江、新疆、山东三省 (区) 第一指标在全国最高 (83.49%、75.61%、72.17%) , 却因为第二指标 (42.85%、45.02%、40.03%) 不及格, 未能进入中级阶段。而浙江、广东、福建等三省第二指标达到24.57%、32.61%、37.05%, 因为第一指标 (35.12%、25.31%、18.20%) 不及格, 无法进入中级阶段。内蒙古、河北、安徽等三省区虽然第一指标也较高 (64.66%、61.23%、57.40%) , 但因第二指标 (50.83%、44.78%、50.70%) 不及格, 无缘进入中级阶段。其余16个省区均因一低二高, 两个指标均不及格, 仍处初级阶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浙、粤、闽城市化水平提高, 农业劳动力大幅减少, 而农机化程度却很低。黑、新、鲁、冀、蒙、皖这6个农业大省, 农机化程度相当高, 但农业劳动力比重也相当高。从这个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农机化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并不成线性关系。农业劳动力所占农业机械是农民劳动能力的扩大和延伸, 因此农机既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又能因其高生产率而解放大量农民劳动力, 但是被解放的大量农民劳动力如何转移, 还要受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和国企、乡企改革等外部因素制约, 因此, 农机只能“解放”劳动力, “转移”并不是它的直接职能。

而由于第二指标的限制, 黑、冀、新、蒙、豫、皖这6个农机化程度高的省份没能进入第二阶段。采用“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一票否决”制, 来衡量农机化发展阶段是否合理, 还值得商榷。

农机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完善这一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调研和研究工作: (1) 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相同的内涵, 是一个受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多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技术改造与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 农机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权重都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变化进行调整, 不能“以偏概全”。 (2) 选取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时, 不仅应强调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还应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原则, 以发展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农业机械化为目的。 (3) 农机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考虑我国国情及社会发展实际, 对其产业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客观反映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实际作用的大小。

机械化水平 篇9

1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1.1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涵义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水平则是对这一提高程度的反映。在实践中, 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有两种具体评价方法:一种是农业生产中使用机械设备作业的数量占总作业量的百分数, 另一种是农业生产中使用机械设备减少的人畜劳动量占总劳动量的百分数。第一种方法没有有效区分使用简单的低级的农业机械和使用复杂的高级的农业机械的差别;第二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但要充分考虑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在减少原来人畜劳动量的同时增加了使用机械设备新产生的劳动量 (如操作、维修农业机械所产生的劳动量) 。综合分析比较, 还是采取减少人畜劳动量的方法来评价农业机械化水平更为科学合理。同时, 制订评价标准时要对那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虽然不能大幅度地减少劳动量, 但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充分的考虑, 以体现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2 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

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很多, 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因素, 主要有生产规模、地形地貌、产业结构、生产习惯、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气候、土壤、水资源条件不同, 种养作物种类也不尽相同, 必将带来机械化水平的差距。同时, 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也较大,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较好, 用于农业机械化的资金较多, 农业生产已开始向规模化发展;其他地区农业人口相对较多, 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经济水平较高的苏南地区, 农民收入渠道多, 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较低, 部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所有这些因素, 都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制定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时必须认真研究, 区别对待。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工作要坚持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理论为指导, 以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有关部署为依据, 以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目的, 坚持全面、客观、分类指导和可操作原则, 对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为制定农业机械化政策提供依据。

2.1 全面性原则

评价不仅要考虑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 还要从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对农、林、牧、渔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2.2 客观性原则

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 不回避薄弱领域和环节, 同时要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要使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具有可比性。

2.3 分类指导原则

评价要在客观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要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农作物品种、不同生产环节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为设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

2.4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标准既要有理论支撑, 又要充分考虑数据资料的可得性或可测性。定量分析数据要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地取得, 评价方法要简单易行, 便于操作。

3指标设置

评价指标要结合江苏实际, 从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服务水平三个方面设置。

3.1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机械装备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反映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数量及结构状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力机械数量:评价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生产需要的主要动力机械的数量、结构;

(2) 农业机械配套比:评价与动力机械配套的农机具的数量、结构;

(3) 农机报废更新情况:评价老旧农业机械的淘汰率以及新机具替代数量、速度等。

3.2 农业机械作业水平

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反映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替代人畜作业的程度。包括粮油生产、林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渔业生产、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作业水平等指标。

3.3 农业机械管理服务水平

农业机械管理服务水平反映农业机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及组织化水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机械管理情况:评价注册登记、年度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证件审验和农机保险覆盖率等;

(2) 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情况:评价农机人才培养成效以及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3) 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情况:评价农机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质量监督、信息服务等机构建设及服务情况;

(4) 农机社会化服务情况:评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机械拥有、使用情况。

4目标值、权重及计算方法

4.1 目标值确定

各指标的目标值应该根据农业机械的技术性能、作业效率确定;同时, 要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禀赋和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4.2 权重确定

各指标的权重应该根据该生产环节使用机械设备替代人畜劳动的程度来确定。

4.3 计算方法

机械化水平 篇10

据了解,近两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逐步加大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09亿元用于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等,有力推动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先进省份有较大差距。2014年,我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6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水平为95%、机插水平为2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机收水平为77.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2015年,农业部部署实施全国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其中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5%、50%和85%。由此可见,我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20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目标任务有较大差距。

从2015年起,广西水稻每年机插、机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分 别保持6个 、1.56个和2.14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速度。 到2020年,广西争取实现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目标,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其中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5%、50%和85%。

机械化水平 篇11

【关键词】 吉林地区 玉米收获机 制约 因素 对策

1.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因素

1.1机具问题 机具价格超过了农民的购买能力。玉米收获机械一年只能作业20天左右,经济效益低;玉米收获机的适用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故障率高和许多技术参数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玉米收获机与不同的主机之间缺乏一套装配标准,致使安装困难、繁琐,甚至对拖拉机某些连接部件造成损坏。生产企业对零件通用性考虑不够,工作部件和零配件的互换性低,多数生产企业售后服务机制不健全,既降低了农机作业效率,又影响了用户的购机热情。

1.2历史及现实因素的影响 玉米机械收获起步晚,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影响,市场发展缓慢,发育不成熟。另外,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民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低。

1.3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的影响 目前,农业生产规模偏小,主要是一家一户经营,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不同,不利于规模化作业,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收的生产效率,导致作业收费相对偏高,农民用机积极性不高。

1.4收获习惯和自然条件影响 吉林市玉米为一年一作,如果天气好、立秋晚,农民习惯让玉米在地里风干,以减少收获后的晾晒压力。这样玉米穗会下垂、秸秆变黄、韧性增强,玉米收获时掉穗损失较大,秸秆粉碎也比较困难,而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要求玉米秸秆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客观上给玉米机收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积极性。

1.5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影响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目的在于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节省下来的劳动力找不到就业出路,仍然滞留在农村成为阻碍玉米机械化发展的反作用力,抑制了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需求,这是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建议与对策

2.1完善玉米机械收获体系 要加快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熟化定型,尽快优化机具各部件的技术参数,实现产品定型,加大研究,使机械可靠性、适用性得到稳步提高;加大改造工艺工装的力度,实现机械生产与装配的标准化,在保证收获机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还要创新发展模式,实行社会化服务。要以农机大户为跨区作业主体,依托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开展订单作业、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提高玉米机收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增强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的发展后劲;在标准化建设、售后服务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统一标准,加大玉米收获机标准化建设,解决生产、装配、维修方面的问题,减轻和避免技术转移风险。同时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使收获机械发挥最大作用。

2.2加大宣传推广和引导力度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培训、维修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搞好玉米收获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注意培养大户,增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2.3推进区域化、规模化种植 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政策上积极引导,经济上给予奖励,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各种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以实现农作物规模化种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机械化技术创造条件。

2.4建立农艺与农机相适应的体系 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制度,大力推广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新品种,鼓励农民实行标准化行距种植,促进玉米种植模式的改进、规范和统一,以适应机械作业的要求,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机、农艺相协调、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实现农艺制度和农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2.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快劳动力转移速度,从而促进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

机械化水平 篇1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1 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的辨识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最直接的指标常常是种植业田间耕种收的机械化作业程度。目前, 我国每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是以4∶3∶3的权数, 综合当年机耕、机播、机收水平等3项指标的数据得出的。

从系统的角度讲, 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具体来看, 影响因素可能有农业劳动力数量、农村居民文化程度、适宜农机作业的非丘陵山地比例、土地经营规模、本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对农机的投入情况、农民人均纯收入、市场经济发育水平、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农机科研水平、农机科技推广能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主要农产品流通状况、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农机装备拥有量以及农机总动力等[1,2]。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 考虑影响强度、影响的直接性、间接性及可观测性, 将其归纳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支持程度、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农民人均耕地及农机总动力等5个主要因素。初步认为, 这5个因素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可知, 诸要素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均为正相关, 但何种因素影响更为显著尚难以确认。本文选取1995-2008年的数据,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的相对强弱程度, 以便更好地解释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现象。

2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

灰色系统是指一个系统的内部特征或内部信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 系统各因素间具有不确定的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等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又受到市场经济中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 农业机械化系统显然是一个灰色系统。灰色关联分析是对灰色系统因素之间关系密切程度进行鉴别的方法。它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 来弱化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 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 进而分析系统中各因素的关联程度, 实质是分析系统各因素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发展趋势趋同性越高, 则关联程度越高, 由此确定了被比较的各因素与参考因素间的关系密切程度。

设有参考序列为Y (k) ={Y (1) , Y (2) , L, Y (n) }, 被比较序列为Xi (k) ={Xi (1) , Xi (2) , …, Xi (n) }。式中, i表示某个因素, i=1, 2, 3,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如下:

1) 进行数据的初始化处理, 对单位不一、初值不同的序列, 将该序列所有数据分别除以第1个数据, 将数据序列转换为无量纲序列, 即

Y (k) ={Y (1) , Y (2) , L, Y (n) }/Y (1) ={Y (1) , Y (2) , L, Y (n) } (1)

X (k) ={Xi (1) , Xi (2) , L, Xi (n) }/Xi (1) ={Xi (1) , Xi (2) , L, Xi (n) } (2)

2) 求两级最小差minmin|Y (k) -X (k) |与两级最大差maxmax|Y (k) -Xi (k) |。其中, |Y (k) -X (k) |为第k个点Y (k) X (k) 的绝对误差;min|Y (k) -Xi (k) |是第1级最小差, 表示在X (k) 序列上找各点与X (k) 最小差。第2级最小差minmin|Y (k) -Xi (k) |表示在各序列找出的最小差的基础上, 寻找的所有序列中的最小差。两级最大差maxmax|Y (k) -Xi (k) |的含义与两级最小差相同。

3) 定义关联系数ηi (k) , 即

ηi (k) =minmin|Y (k) -Xi (k) |+ρmaxmax|Y (k) -Xi (k) ||Y (k) -Xi (k) |+ρmaxmax|Y (k) -Xi (k) | (3)

其中, ρ称为分辨率, 0<ρ<1, 一般取ρ=0.5。

4) 在算出Y (k) 序列与Xi (k) 序列的关联系数后, 计算各类关联系数的平均值βi, 即

βi=1nk=1nηi (k) (4)

βi称为Y (k) 序列与Xi (k) 序列的关联度。

5) 比较各关联度大小, 即可确定各比较序列对参考序列的关系密切程度。

3 灰色关联度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始数据见表1所示。

1) 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表示, 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2)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3) 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

农民的文化程度是用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a) 来表示, 计算方法为

X3=Σi=16pi×hi (5)

式中 i—文化程度的类别, 取i=1, …, 6, 将农村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为文盲与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以及大专以上程度共6类;

pi—农村劳动力中各类文化程度的人数在农村总的劳动力中所占有的比例;

hi—各类文化程度的受教育年限, 在此规定, 文盲半文盲为4a, 小学为6a, 初中为9a, 高中与中专均为12a, 大专及以上为16a[7]。

数据依据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计算而得。为保持统计数据的一致性, 农民人均耕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当年全国耕地播种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表2为对各序列初始化化处理, 表3为两级最小差和两级最大差计算表, 表4为关联系数计算表。

据此求得各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关联度βi, 如表5所示。表5表明: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与农机化水平的关联度βi=0.933最大, 该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机总动力, 关联度βi分别为0.929与0.917;最后两个影响因素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程度, 关联度βi分别为0.885与0.796。

4 分析与讨论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 农民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力量,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 最终要以农民为载体, 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发展农业械化的内在因素, 它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能否得到推广及农业机械的功能是否得以充分实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不但有助于农民接受新思想和新技术, 从传统的思维观念和耕作方式中解脱出来, 将农业机械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具和增收致富的工具, 而且能够帮助农民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开阔他们的视野。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 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实质就是增加了人力资本的存量。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发现, 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要比发达国家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在经济发达国家, 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益趋于降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处于初中级阶段, 因此农民文化程度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影响是合乎情理的, 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除了取决于农机装备、劳动力和经费投入等因素外, 更有赖于通过农机教育培训等途径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从长远看, 政府对农机教育的投资或许比对农机装备的直接投资会产生更大的收益。相对于物质资本来讲,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缺乏资金, 但更缺乏的是了解先进农机装备知识和懂得现代农机化管理的基层农机人才。农民文化程度这一因素被放在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位置, 提示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时应该更加重视农机人力资本的培育, 重视经济增长模式的适时转变, 这是一项关系国家未来农业机械化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资。

从直观看, 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的大小是促进或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因素。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这一指标的大小实际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经营规模等多个要素的综合反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土地的规模经营, 农业机械要求相对大规模的作业, 在狭小的空间上是很难推进机械化的。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采取小户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 有限的人均耕地加上分散经营, 使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 经营规模相对狭小是制约农村土地规模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瓶颈之一。同样,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是以农村劳动力的相对稀缺为前提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是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又一个基本条件。近年来,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加快, 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太大, 剩余劳动力较多, 使乡村从业人员的人均耕地增长缓慢。同时,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增长缓慢应该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农机总动力因素与农业机械原值、净值以及农业装备拥有量密切相关。实际可以看成是农机固定资本存量。按经济增长的观点来看, 固定资本存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处于初中级阶段, 不能忽视对固定资本的投入, 甚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 我国要依靠农机固定资本的投入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但同时也应认识到,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投入是不够的。农民是投资农业机械的主体, 从历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的农机总投入及构成中可以看出, 农民个人投入达到农机总投入的83%以上, 政府财政投入在10%左右。农民人均收入与农民对农机的投入密切相关, 由于农业机械的综合性、季节性和地域性, 决定了农业机械的针对性强, 品种多, 农业机械的购置需要的资金量较大, 农民收入不高, 将影响其对农业机械的投入, 也影响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与引导作用, 其财政贴息、信贷支持、购机补贴和燃油补贴等政策对农机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来讲, 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不够, 因此农民人均收入这一因素与政府支持力度因素相比, 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相对要强。虽然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一个渐增的过程, 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相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销售价格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农民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 尤其是大型农机。从长远来看,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但是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农民农业机械化的前期投入, 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 政府在采取必要的办法和措施及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力度和推进农业机械化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之, 影响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很多, 各个因素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而且在农机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会有所变化。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 政府部门在发展完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和提高农机装备的保有量的同时, 应该着重于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的农机化专门知识, 通过政策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杨印生, 刘佩军, 李宁.我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辨识及系统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6 (5) :28-32;33.

[2]郝瑞彬, 李子田, 孙云鹏, 等.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影响因素浅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8 (1) :100-101.

[3]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

[4]崔玉平.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9 (1) :71-75.

[5]叶茂林, 郑晓齐, 王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1) :89-92.

[6]宋光辉.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 2003 (1) :75-81.

上一篇:高校档案管理思考下一篇:因子分析的原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