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qikantianxia.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机械化程度(共7篇)

机械化程度

2024-09-27

机械化程度(共7篇)

机械化程度 篇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是北疆地区重要的棉花种植区, 该团年种植棉花面积40万余亩, 种植方式由过去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植迈进。膜下高压滴管、精量播种、机械化采收等先进的植棉、收获方式让棉区种植户种植棉花的信心增强。

截止目前, 该团已有629台大中型拖拉机、采棉机及农机具, 主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2%。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减轻了棉花种植户的劳动强度,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如今, 当地植棉户一人就可以轻松管理40亩棉花, 获益4万元左右。

机械化程度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农村经济,影响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前提, 机械化的水平决定着农业现代化水平, 是农业科技水平和装备力量得以发展的体现, 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提高国家粮食生产, 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降低劳动的劳动强度, 加快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适度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1 湟中县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全县“十二五”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62.54万千瓦, 农业机械拥有总量9.05万台 (部) , 配套农具4.01万台 (部) , 耕、播、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9.12%、41.66%、46.02%, 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66.85%, 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了57.82、-11.84、35.22和31.04个百分点。

1.2 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渐趋成熟

湟中县拥有耕地84.7万亩,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2.8万亩, 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0.3万亩, 饲草种植面积达4.7万亩, 油菜播种面积为14.2万亩, 蚕豆面积为1.23万亩。至今小麦、马铃薯、饲草除山区不适宜机械工作的都实现了机播、机收的全程机械化;油菜、蚕豆除山区不适宜机播的实现了机播。可见, 我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已成熟, 其他作物的机械化程度在进一步研发和提高中。

1.3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不同作物机械化程度存在差异

由于地理、经济条件的不同, 造成我县区域间的机械化程度不同, 川水地区由于平坦、地块较大, 机械的种类、型号等比较多样, 脑山地区地块小、地形不平、交通不便等, 机械的种类、型号比较少, 机械效率低;不同作物间机械化程度不同, 国家对于主导品种研发投入更多, 机械的数量、型号、种类更齐全, 机械的生产效率也更高, 对于非主导作物国家可能投入的研发资金不足, 产品种类、型号等不多, 形成机械化程度不高。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应关注发展潜力好、机械化程度较低的产业, 加大研发和推广资金, 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覆盖。

1.4 一家一户经营模式, 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但当前土地联产承包制将土地分割成七零八落, 在农民的自主经营体制下, 土地流转必须是区域内农户全体同意, 方可形成联片便于机械化经营, 但农民素质和认识水平的不同, 往往达不成协议, 遭成资源浪费, 劳动生产率低。为适应目前的生产力发展, 必须采取措施打破目前不利机械化生产的局面, 让土地合理、稳定、依法流转。

2 农业机械化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2.1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手段, 实现农业增效的保证

农业机械化是改变原来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机械的开发和运用带替了古老的二牛抬杠模式, 解决了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 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劳动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 实现了规模效益。高质量的机械化作业, 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扩大了生产规模, 还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实现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目的。

2.2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械化是完成和推广农业先进科技的载体,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提供了保障。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就是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可见, 没有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2.3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建设

实现农业机械化能有效节约土地生产成本, 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土地收入;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推动了土地流转的迈进, 农民以租金形式取得收入的同时选择了从事其他就业的机会, 为农民取得非农务工收入提供了方便。再通过各类技能培训, 掌握一定的技能, 可以就地创业或进城务工, 增加了务工收入, 增长了知识, 转变了观念,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文明建设。

2.4 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土地流转, 发展二、三产业的先决条件

农业机械装备的运用, 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限制, 远远超出了人力、畜力所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机械作业不仅在量上有所突破, 并且在质上比人力、畜力实现了现代科学农艺要求,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 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各生产要素、资源提到了有效、合理配置, 加速了当前土地流转的进程, 解放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3 全面实现机械化的方向、对策

3.1 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直接决定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 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因此, 在农业机械化的建设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国家科研经费和农机补贴资金, 加大对各类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以创新为手段, 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学化、自动化、现代化。

3.2 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我县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和土地流转水平, 有选择性地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如川水地区地块大经济条件好, 要着力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 如大中型拖拉机、大中型联合收割机、高端的全自动农机配套设备等, 丰富农机装备结构;地块较小经济条件不好的脑山地区, 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农业机械, 如小四轮拖拉机、小型收割机、小型配套农具, 达到经济、适用、操作方便的目的。

3.3 必须能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 农业机械化的运用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化械化, 并能解放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农业外收入, 让更多的土地流转到新型职业农民手中, 进行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 出让土地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租赁等形式取得收入, 各方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 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机械带替了人、畜动力, 节约了农业生产中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仅解放了生产力, 而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再次, 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改变了传统小农经济模式, 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的模式发展, 提高了单产降低了单位成本, 优化了各生产要素, 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化、效益化,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4 必须提高机械利用率, 培育服务型经济实体

随着当前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壮大, 农业机械化的经营模式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农业机械工作应向专业化、效益化发展, 应培育机械作业服务的专业组织或队, 在农业生产中应实现 (如小麦收获作业) 有偿的跨区流动, 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实现农业机械服务的专业化、全面化、多样化, 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工作环节, 解决一家一户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提高机械效率, 促进机械化农业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我县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利于当前由农业大县向蔬菜大县迈进的转型, 还使得转型的新型产业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而且, 随着农业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会不断地创造出科技含量高、实用经济的农业机械, 从而满足产业结构转型中各方面的需求, 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虽然我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部分产品的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但是, 像蚕豆、药材、温室等生产, 还处在半人工半机械的局面, 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开发, 用创新的手段来解决出现的各种难题, 以全面实现农业机械的现代化,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辉, 陈莉.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解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05) .

[2]罗昕, 胡斌.论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0) .

机械化程度 篇3

农业机械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与转移农业劳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定量分析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出中的贡献份额,有助于正确了解和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从总体上把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潜力与趋势[1]。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程度给予较为确定的评价,从而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模型的建立

1.1 模型选择与建立

在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数学模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H.Douglas)和数学家查理·柯布(C.W.Cobb)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研究20世纪初美国的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对产量(Y)的影响时得出的一种生产函数。因为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经济学家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所以它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中都具有一定意义。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y—产量;

A—技术水平;

K—资本投入量;

L—劳动投入量。

函数中的参数A,α,β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可以看成为一个技术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α,β分别代表增加1%的劳动和资本时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重要性。

C-D函数使用方便,便于比较,且变量各系数与生产资源的单位无关,不受不同单位的限制。同时,C-D函数型是指数方程,只需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就可以使之线性化,变成双对数模型,即

这样进行运算更为简便,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方程导出各资源的边际产量和生产弹性。同时,C-D生产函数适用于生产规模近似不变、技术进步不快的部门。农业的生产基本符合C-D函数的假设条件,因此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察农业机械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及其贡献程度。初步确定生产函数模型为

式中y—总产出量指标;

xi—第i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βi—第i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弹性。

由式(2)两边取对数得到双对数模型,即

那么,用最小二乘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就可求出各参数。为了解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作用程度,可以计算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占产出增长的比重G(即贡献率),公式为

式中xi'—第i种生产要素的增长率;

y'—产出要素的增长率。

1.2 变量的选择

1.2.1 因变量与自变量

根据程智强等的研究,农业产出与劳动力、土地和资金使用量这3大要素密切相关。把资金使用量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成两类,即农业机械投入和除了农业机械之外的农业生产中发生的其他所有物耗[2]。

综合考虑变量选择合理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择农业总产值作为生产函数的因变量(即产出要素)。这里所指的农业总产值指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自变量(即投入要素)包括农业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投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投入要素等数据主要来源于1991-2008年的《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年鉴》。

农业劳动力投入量采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而没有考虑劳动力的质量差异。这是由于受到资料来源的限制,以及从较长时期看劳动力质量提高与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降低并存,且前者与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3]。因此,本文选用农业劳动力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量的基础数据(注:农业劳动力人数为农林牧渔业劳动总人数)。

土地投入应包括农林牧渔业所有土地的投入。鉴于草原面积对牧业产值增长的影响较小,其面积可忽略不计,具体测算时采用了当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当年造林面积与当年淡水养殖面积(黑龙江省仅有淡水养殖业)之和近似替代土地投入。

物质投入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劳动对象(包括化肥、农药、电等),从统计年鉴中也可以直接收集。因此,可初步确定变量如下:

y—农业总产值(亿元);

x1—农业劳动力(万人);

x2—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

x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万t);

x4—农药施用量(t);

x5—农村用电量(亿kW·h);

x6—土地投入面积(khm2)。

1.2.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数据在放入模型之前必须经过处理,使数据具有一致性并代表可比序列,以便研究特殊现象[4]。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时间上的统一、奇异数据的剔除和数据的补全等工作。本文中各年份农业总产值均按不变价格统一折算到基准年1990年,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统计年鉴》。

1.3 模型参数估计

利用初步选定的6个投入要素,依据公式(3)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得到各参数估计值,并进行因素筛选。

在初次计算中由t0.05(19)=1.729 1可以发现:只有x1和x2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模型R2较大,F检验通过,分析自变量受多重共线性影响,因此删掉相伴概率最大的因素x6,再次建模进行计算。在第2次计算中,x3,x4和x5仍没有通过检验,因此剔除掉相伴概率最大的x4,将其他自变量带入模型再次进行检验。在第3次计算中,x2和x3通过显著性检验,x5仍没有通过检验,且相伴概率最大,可以认为该因素不显著进行剔除。将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化肥施用量确定为最终的投入要素,进行第4次计算。

最后的评估结果显示,各因素t检验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相伴概率接近0,模型拟合较好。这说明,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化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产出y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同时,各评估值符号(即参数符号)与先验信息相符,所估计结果没有与经济原理相悖,说明具有经济意义,可以通过经济意义检验。表2给出了3次参数估计的计算结果。

因此,最后方程为

式中y—农业总产值;

x1—农业劳动力;

x2—农业机械总动力;

x3—农用化肥施用量。

2 结果分析

2.1 相关系数

表2中的估计结果显示,R2=0.981 719,,说明模型拟合度达到97.8%.也就是说,y值变化的97.8%可以由x1,x2,x3的变化说明,拟合效果很好,表明模型设计是合理和可靠的。虽然利用双对数模型就某些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作用分析的这种定量分析本身具有局限性和一定的误差,但总的看还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与定性分析基本相符。

2.2 生产弹性系数

2.2.1 农业劳动力的生产弹性

β1=-0.195 842,为负值。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的农业劳动力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减少0.195 842%,黑龙江省的农业劳动力存在过剩问题。

2.2.2 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生产弹性

β2=0.603 995,为正值。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相应地增加0.603 995%,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很大。

2.2.3 农用化肥施用量的生产弹性

β3=0.910 739,为正值。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用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相应地增加0.910 739%,在3种因素中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最大,作用最显著。

2.2.4 生产弹性系数总和

nβi>1,说明生产报酬处于递增阶段,黑龙江农业产出稳步增长。也就是说,如果按同一比例增长,总收入增长的幅度将大于投入因素增长的幅度。

2.3 各投入要素的作用程度

根据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各量的年均增长率,得到农业总产值(产出要素)的年平均增长速度y'=6.8 9 1 2%,农业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速度x1'=2.8 9 6 5%,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年平均增长速度x2'=5.389%,农用化肥施用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x3'=4.891 1%。

本文用的生产函数是C-D生产函数的一种改进形式,它仅能描述在恒定的技术水平下农业生产要素与产出量的关系。因此,为了准确测定各要素对农业产出的作用程度,必须使。修正各弹性系数为

根据式(4),可以求出各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的作用程度:

1)农业劳动力对农业总产值的作用程度G1=β'1x1'/y'×100%=-6.24%。

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总产值的作用程度G2=β'2x2'/y'×100%=35.81%。

3)农用化肥对农业总产值的作用程度G3=β'3x3'/y'×100%=49.01%。

各投入要素的贡献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81%,仅次于农用化肥的贡献。

3 政策建议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不仅相关,而且相关程度很高。鉴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先天条件,可以相信,35.81%的贡献值不会是其作用程度的上限。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步伐,使其在促进农村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3.1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业机械化及相关产业发展

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增多会降低劳动力价格,使采用机器变得相对昂贵,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可以发现,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使得其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生产系数为负值,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农村劳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让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让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服务等其他行业,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农业机械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反过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3.2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工程,可以大幅度提高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步伐。因此,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资金,支持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服务组织购置大型农业机械,重点对农机作业合作社辐射区以外地区的农机大户等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倾斜和扶持。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实行政府投资、资金补贴、燃料优惠、低息贷款和建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集体、农民个人和社会各界投入的积极性,并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化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从而解决好现今黑龙江省农民收入低、购买大型农业机械一次性投入大以及回收慢的困难。

3.3 装备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效益

由于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是高效率、高效益、低消耗,而只有高技术才能带来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因此要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并提升传统农机,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向节本增效型机械化转变。这就要求在农机经营中注重专业化配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具的科技含量和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发展节能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引导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推广多功能高效复式作业机械。同时,要加快老旧机型更新换代速度,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提高农机装备和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摘要: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其结果体现了经济效应。为深入了解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相关程度,构建了C-D生产函数模型及双对数模型,考察了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衡量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生产函数模型,黑龙江省

参考文献

[1]舒伟军.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贡献率的测算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7(5):25-27.

[2]程智强,贾栓祥,洪仁彪.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贡献率理论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2):65-67.

[3]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如何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生产制造业, 对于自动化技术可谓是求贤若渴。机械制造业是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装备的基础行业, 也是我国一大支柱性产业[1], 因此, 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水平成为了我国需要研究及探索的一大问题。

一、机械设计的现状

1983年5月, 我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一次召开有关机械设计方法方面的讨论会, 其名为“第一次机械设计方法学讨论会”。相对来说, 我国对于现代机械的设计起步还比较晚, 但是, 这么多年发展以来, 经过我国企业及业界人士的不断努力, 我国对于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现已有“世界的工厂”这一称号, 同时标语“Made in China”也是享誉全世界。然面, 与世界上许多工业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来说, 我国对于机械设计方面的水平还是很低的, 国家机械自动化水平还很落后。

对于我国机械设计的现状, 要想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 首先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这就要求有关人士及单位要对客观设计进行彻底的研究、掌握其设计规律、优化设计过程同时结合科学的手段。同时,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 要对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 对于先进的设计理论要了解并适时地运用, 科学有序地进行设计。不仅如此, 在设计进行的过程当中,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将国际的成功案例引进来, 将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了解世界有关行业的发展情况,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适合我国的自动化机械设计方案, 并按优化后的成功方案进行实践, 生产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自动化机械产品。

二、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2.1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水平。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当中通过计算机技术使得机械设计能产生柔性的自动化效果。它能在制造系统无变化或有微小变化的基础上, 为实现某种操作或某个预期的过程, 让机器设备或者是生产管理的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能自动实现, 不仅如此, 这种自动化生产系统还能自动实现不同零件之间的制造转换。但是, 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 这种理想化的自动化制造系统与我国现代很多企业的实际情况都不相符[2]。据了解, 世界大多数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还是处于需要人工操作阶段的半自动化, 而能真正符合机械自动化标准的只存在于某些生产部门, 而且是少数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我国就属于大多数国家当中的一个, 机械自动化水平还是偏低, 因此, 为使我国企业能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使我国国民经济力量不断加强, 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 我们还要不断努力研究, 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 将自动化技术及自动水平提高到我们理想中的阶段。

2.2重视配套发展。在现代来说, 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对生产过程当中的物流及人的作用, 而且还包括对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研究和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因此, 要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起来, 就一定要对相关的电子学、计算机技术、零件检测技术及机床装料自动化等方面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 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要将程序数控机床给利用上, 配上高效、可靠的自动化生产线, 并在用于管理生产的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采用计算机技术[3]。想要发展水平更高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不仅需要对主机的进行发展, 而且对于相应的配套系统, 如自动化元件及其控制系统也要进行发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在今后的对于发展机械自动化的道路上, 我们的基础技术就是可用于编程的控制器、微型处理机、传感器、新型的刀具、计算机技术、控制系统等。

可以看到,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变, 机械制造业与越来越向科学靠拢。然而, 新技术的引入还伴随着新的概念、新的理论和新的科学技术, 这就表明, 机械的制造越来越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的人员来从事, 所以, 对于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来说, 不仅要熟悉传统的制造技术、产品及观念, 对于新技术的学习也要不断加强, 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层次。所以, 从事机械制造的企业要对人才的培养重视起来, 对于新引进的科学技术要系统地对相关操作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只有这样, 我国才能将机械制造业的水平慢慢提高起来。

结语

纵观国内外, 现发展机械制造业的主要方向是不但要利用传统的制造技术, 而且要结合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及最新研究的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企业若想要使自己的产品上市速度快、销售及售后服务好、产品质量过硬而所花费的成本更低, 就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利用到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当中,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于产品的组织、经营、管理及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程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达到最优化的运行。企业有着这方面的优势,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提高,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也能够占领一席之地。但是, 就我国目前机械制造的发展状况来看, 与世界很多国家相比,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还偏低, 因此, 对于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研究, 我们不仅要发展自身, 而且要引进国外很多先进技术, 最主要的是成本比较低而效果又比较好的自动化技术, 要将其吸收进来变为自己的技术, 同时要注意机械应用的普遍性, 只有这样,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才能朝着健康稳定的道路前进, 我国企业才能更快更稳地发展, 从而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H

参考文献

[1]陈吉库.浅谈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15) .

[2]杨旭光.有关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1) .

机械化程度 篇5

随着我国的工业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在市场之中对机械的要求和设计标准也在不断改进, 传统的自动化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 所以应当通过技术的改进更好的符合时代标准, 符合市场进步的需求。当前机械设计自动化已经成为了工业领域之中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 所以还应当对我国现阶段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程度和现状等进行分析, 且明确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实现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增强, 更好的符合工业生产的技术需求, 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1 机械设计自动化特征分析

明确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基本特征对于工作的发展和提升改进有着重大的意义。通常情况之下相关系统由执行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系统以及操控系统等共同的组成。当前相关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等的综合使用, 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其涉及到的领域和学科相当广泛, 并且对专业性的技术人员要求较高, 需要有着良好的技能和极高的技术素养, 并且在实践的生产过程之中还应当掌握不同类型的技术, 诸如计算机辅助工艺科学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生产与设计制造技术等等。总的来讲, 机械设计自动化主要是应用在连续的自动生产过程之中, 通过相关措施手段的使用可以全面的加快生产的速度, 并且增强流动的速度。随着我国当前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技术的完善而实现技术进步和工业机械技术的改造, 也是今后的重点, 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总的来讲, 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的影响到整个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所以各个部门还应当加强技术的完善, 以更好的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的切实需求。

2 机械设计自动化现状及问题

明确我国目前阶段机械设计自动化的问题和基本现状, 是开展后续各项工作的基础性环节, 所以在实践之中还应当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分析的不断深入, 实现工作的全面发展, 从深层次之中找出当前工作存在的本质问题, 进而通过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整改, 为更好的实现科学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使得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准可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同时, 我国的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实现对工业技术领域的改造, 以更好的完善加工制造的水准, 使得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得到切实的增强。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当前不少外资企业进入至国内市场之中, 上述的现状均使得我国当前逐步成为了世界范围之内的工业制造重要基地之一, 所以, 加强技术的完善可谓是意义重大。当前阶段我国的机械设计自动化依然较为单一化, 并且刚性自动化程度较强, 而国外的发达国家则均实现了技术的改进, 通过措施手段的完善实现了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管理。当前我国还应当更好的依照基本国情, 更好的结合市场客观需求, 在必要之时汲取外国企业的发展经验, 追求自动化和技术的改进, 以完善的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引入, 来实现工作的增强。

3 建议及对策

要想实现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改进, 还应当从不同的层面着手, 以创新的理念和正确的发展原则, 来建立起符合我国基本现状的体系制度, 实现对政策方式的完善, 进而使得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可以得到切实增强。

目前我国的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高度自动化, 并不具备相应的基础技术、发展经验和所需资金, 所以应当扬长避短, 推广生产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仍只用于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部件加工自动线等方面, 没有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生产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仍只用于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部件加工自动线等方面, 没有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 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管理科学交叉作用的共同结果, 这将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机械加工业, 又不污染环境就成了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路线才是我们应当遵守的原则。

4 结束语

总的来讲, 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程度的增强是目前阶段相关领域之中发展和建设的重点, 也是不断增强相关企业科学技术水准的核心内容, 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 传统的自动化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 所以应当通过技术的改进更好的符合时代标准, 符合市场进步的需求。综上所述, 根据对当前我国机械设计自动化的现状和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同时对设计方案改进的措施和不断完善的重点内容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旨在以此为基础为相关工作的成熟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得我国的工业技术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总的来讲, 通过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实现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准的不断增强, 不仅是当前工业领域之中发展和技术提升的切实需求, 同时也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以还应当不断的加强实践探索, 以实现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改进。

摘要:在当前的工业领域之中全面的增强和改进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 是工作的重点之一, 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在实践的工作之中还需要充分的结合工业技术生产的现状和具体的要求等, 进行有目的性的改进, 以全面完善机械设计自动化为基准, 不断的增强工作的可靠性和完善性。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详细分析了现代化机械设计自动化过程之中应当注重的相关问题, 同时对工作进展过程之中的难点问题和需要重点把控的部位等进行了集中性的探讨, 力求实现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机械设计自动化,研究分析,自动化技术,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林理强.浅析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J].机电信息, 2012 (27) .

[2]高川.如何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J].信息系统工程, 2013 (05) .

机械化程度 篇6

机械由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等部分组成, 它的自动化技术和制造技术属于一种依靠计算机与外围设备技术工程人员来完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的新兴技术。该项技术主要面向所在的设计院所、轻工业汽车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 这一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选择机械制造和计算机应用双向的复合型工作, 例如:计算机辅助工艺的数控与管理、机械产品的计算机制造和设计、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等等。所谓的机械自动化就是指, 在机械制造业中采用自动化手段以确保自动生产的连续性, 进而优化自动生产过程, 提升投入生产过程物质的加工和流动速度。当前, 机械制造业的相关技术改造和技术发展均依靠机械自动化的日趋完善与应用, 它代表了整个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机械自动化水平的高低, 不但会给机械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同时, 还会决定这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技术发展。为此, 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务必要遵循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准则, 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

2 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并通过出台相应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而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行列之中。另外, 由于市场的开放, 外国资本也不断向中国流入, 这一切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我国, 机械自动化技术尚处在较为单一和刚性自动化的发展阶段, 然而工业发展迅速的发达国家却在这一领域实现了集成化与智能化。随着外国资本的不断涌入, 相应的国外先进技术也随着进入中国, 当我们在面临多样的生产技术时, 不能够盲目效仿, 而是应该以本国的发展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求, 本着不断优化信息系统为目的进行生产, 有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效益。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对于外来技术的吸收并不是一味的复制, 当前, 在开发符合自己国情的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方面我国还显得不够成熟, 若再进行一味的吸收, 则就会成为别国的复制品, 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因此, 我国机械制造业应当在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符合国内市场与应用实际的机械制造技术。

在当前我国市场发展背景下来看, 我国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内的高技术人才仍然较为匮乏, 尤其是既可以高效利用计算机从事机械产品设计, 又能够运用数控技术来制造产品的技术人才。俗话说: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我国却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做的不够完善, 大多数技术人员只有理论基础而缺乏实践经验。为此, 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加强技术创新, 才可以充分提升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技术水平。众所周知,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对于现代机械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当前, 我国在自动化技术方面仍处于较为封闭的结构中, 其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较为狭窄, 缺少科学的自动化技术相关管理政策。

3 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提高的措施分析

3.1 提升发展力度

在我国, 机械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 它不仅影响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还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强弱。在发展和创新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必须在已有机器设备的基础之上, 适当改革机床的结构和布局, 运用添置或者减少设备等方式来实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3.2 以实用性为基础

从现实来看,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应有在制造业方面更突出了实用性的特点。由于社会的广泛需求, 制造技术只有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 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广与发展相关技术。因此, 相关企业必须在广泛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把科学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同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采取切实科学的产品配套服务, 实现满足市场需要效益的最大化。

3.3 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加工生产的大国, 承担者相当大的能量消耗, 例如煤炭、石油等等, 这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面对这种情况, 我国对于加工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进而实现小投入大回报, 另外, 还要格外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 对那些工厂排放出的污染气体和液体等均要经过处理在进行排放。

3.4 合理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当前, 我国在电子计算机的制造方面具有高度的自动化, 因而缺少相应的基础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此, 我们要适当的扬长避短, 有效推广和发展工艺相对纯熟的自动化生产技术。正由于我国在的生产自动化技术处在半自动机床的阶段, 因此, 我们要积极推广和有效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充分发挥其生产方面的优势, 进而推动我国生产制造业的科学发展。

3.5 重视配套发展

坚持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道路, 对于我国机械领域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 我国正处在由机械自动化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推进, 应高度重视对于技术人员的管理和生产物理的研究。一切生产都不能离开技术人员的支持, 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在为人类的发展服务的, 因此, 有效实现机械自动化与人的完美配合, 充分发挥机械生产的优越性。

3.6 不断发展数字化机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升高, 如何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发展机械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此, 我们务必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不断推动数字化机械的发展, 将原有的能量驱动向信息驱动转变。

4 结语

综上所述, 尽管我国已在机械制造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的探究与应对。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只有遵循“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以“低成本、高效益”为发展目标, 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机械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秦龙.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的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23) :121+123.

机械化程度 篇7

1.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大力推进农机合作组织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在现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 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也是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宁波市农机部门围绕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坚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 紧紧抓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出台的有利时机, 牢固树立农机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最终要靠农机服务组织的理念, 切实把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加强组织领导, 着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4年, 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发展经验, 开展合作社试点工作。2005年, 召开合作社创建工作座谈会, 统一对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推广试点经验。2006年又及时召开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 进一步统一思想, 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2007年, 把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突破工作, 加大合作社创建力度。2009年, 借助粮食功能区这一平台, 全市农机服务组织迎来了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围绕粮食功能区建设, 农机部门会同农业部门起草了《关于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服务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以市政府名义转发, 并制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实施细则》, 明确服务组织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建设标准、组建形式、服务方式、服务机制等, 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创建工作。同时, 各级农机部门深入基层, 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 宣讲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了功能区农机服务组织的创建步伐。由于领导重视, 组织有力, 宁波市农机服务组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2005年的10家发展到2010年上半年的195家, 占全省总数的1/4以上, 并提前3年完成了农机化司提出的每个乡镇一个以上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目标。

2. 创新机制, 政策引导, 不断增强合作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

基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 特别是具有合作精神的企业家供给短缺以及农业机械化所具有的公共产品性质, 发展农机合作社, 离不开政府扶持。为此, 积极争取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 对新成立的农机合作社和评上示范性的合作社都给予不少奖励, 对合作社建造机库和维修服务用房、引进大学生、实行“五统一”服务和作业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分别给予重点扶持, 对购置农机给予优先补贴且不受数量限制等。如2010年的政策规定, 对功能区服务面积达到133.3 hm2 (复种213.3hm2) , 并达到规范化合作社标准等要求的服务组织给予2万元补助, 对扩大经营服务规模, 按每递增66.7 hm2 (复种106.7 hm2) 再给予1万元的补助;对实行“五统一”作业服务的按功能区内或功能区外分别给予每季1 200元hm2和900元/hm2的补贴等。仅2009年全市就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的机具购置补贴、作业服务补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标准机库建设、组织建设、示范创建奖励等, 极大地增强了合作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合作社拥有了80%以上的大型、复式、高性能的农业机械, 建设了一批标准库房、烘干用房、规模化育秧设施和管理服务用房, 有75%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开展了统一育秧、机耕、机插、植保、机割的“五统一”作业服务, 涌现了一批像鄞州创宁、余姚金马、奉化国发、象山丰泰、宁海胡余贤等集工厂化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为一体的区域性农机专业合作社, 2010年全市3.33余万hm2的机插面积, 95%由农机合作组织完成, 农机合作社已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如国家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鄞州创宁粮机专业合作社, 拥有513台 (套) 农业机械、2 304 m2工厂化育秧中心和14台年烘干能力2 500~3 000 t的烘干中心, 年经营服务能力达到1 000 hm2。一些合作社还向纵深领域拓展, 开展农产品加工营销, 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形成了一整套从育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产供销服务链。如余姚市田螺山农机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333多hm2, 建造了标准库房、育秧中心、烘干加工中心和农机维修中心, 为周围10个村868户农户提供“五统一”作业服务, 还注册了“田螺山”商标, 加工销售彩色系列有机米, 深受市场欢迎。

3. 强化服务, 注重引导, 不断营造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

宁波市各级农机部门清醒认识到农民群众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组织主体地位和农机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 坚持农民自主、因地制宜、政府扶持、示范引导、规范发展的基本原则, 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注重在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努力做到引导不强迫、服务不干预、支持不包办。在引导农民多种方式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同时, 大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 努力解决合作社在工商登记、税收优惠、维修保障、项目投入、章程制订以及用地、用电、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0年上半年农机部门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宁波办事处、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分行等银行达成一致, 正在开展授信贷款业务。象山、余姚等地也都开展了农机小额抵押贷款业务。为增强合作社的发展后劲, 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行动, 继2006年开展合作社业务培训班、2007年举办合作社典型经验交流会, 2009年又举办了全市首届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 近200名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及骨干参加了培训。探索政企合作培训模式, 联合洋马、久保田制造企业, 举办了2期为期1星期的高技能维修操作培训班。各地也因地制宜举办了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人员和维修人员培训班, 共免费培训400余人。此外, 宁波市农机局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开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提升课题研究, 目前近10万字的《以农机合作化引领农业机械化》研究报告已经撰写完成, 即将印发, 以便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工作。

4. 规范运作, 分类指导, 不断提升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

上一篇:音乐能力学前教育下一篇:传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