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推广(精选12篇)
农业机械化推广 篇1
影响农机化发展主要原因既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 也与农民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如何有效克服其制约因素, 又好又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必须深入调查, 抓住关键, 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 构建农业机械化推广运作的有效机制
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目的不仅要注重提高农耕产量, 更重要的是实现高产、优质和增加农民收入。因此, 农业机械化推广应在继承原有的试验、示范、培训、咨询、提供信息等方法的同时, 创新其机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建立以农机部门为主导, 农机企业为主体, 农机大户为示范的新型农机推广体系。组建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 是增强农机推广能力, 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 实现农机化推广、生产、经营和使用共赢的最终目标。按照中央关于“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的发展战略, 努力创新农业机械化推广运作机制, 可以大力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市场化、产业化。
股份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农机推广部门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尽管雅安经济落后, 农民收入偏低, 但农机化推广也要逐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对有条件的地方推行股份制, 通过农户集资入股, 把农民手中分散闲散资金集中起来, 联合购买配套机具, 并吸引其他机械、技术等入股, 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 完善融资、分配和利益联结等机制, 形成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公司, 统一进行农田作业服务, 实现滚动增值, 形成一个互利、互惠的服务实体, 既方便了个人, 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科研推广服务三位一体制。农机化推广部门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中, 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 大力推行农机科研、制造和推广“三位一体”:服务。一方面可以借鉴引进外地机具和技术, 另一方面可以研制适合本地区使用的新机具, 既搞研究和制造, 又搞推广, 并鼓励科技人员兴办科工贸、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 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 参加技术集团承包, 把农业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使其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项目合作制。农村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每年财政投入农机化技术推广资金有限, 应积极向上争取推广项目, 并与国家和省农机推广部门合作, 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优势, 把项目做大、做强, 扩大社会的影响面, 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
有偿服务制。以前农机化推广是靠国家花钱买机械求发展, 不注意经济效益高低和机具是否适合, 利用率极低, 推广单位依靠有限事业经费干事情, 活力不够, 许多新技术、新机具无法推广, 不能够及时满足农民要求。
政技物结合制。它是由行政、技术、商业、财政、金融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技术承包集团, 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 达到促进推广和生产发展的目的。政技物结合制是提供全方位和系列化服务的有效形式, 特别是对于涉及面宽, 工作量大的重点项目, 能较快地形成规模应用和规模效益。
2 建立功能协调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新体系
新型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是根据农业生产和农科研与推广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新机具而建立起来的专业组织系统。这个专业组织系统应该是多级构成的完整体系:
第一级是县 (市) 级农业机械化推广组织。即由推广站、技术培训学校、农机公司、农机管理站、农机监理站等机构在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协调下组成。其服务层次主要是对本区域内农机经营服务单位和实体提供农机化发展规划, 新技术和新机具试验推广、农机产品和配件供应、农机操作技术培训等。
此外, 还要联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机生产企业进行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第二级是乡 (镇) 农业机械化推广组织。即是上承政府、下接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它的建设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服务组织的形式、规模、功能应因地制宜。对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民收入较高的乡镇, 服务组织应建设综合型的服务站。对贫困的乡镇, 可以设立中介组织, 开展一些农民想办而办不好的服务。
第三级是村级农机推广及服务队 (包括农机专业推广服务大户)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由集体出资购机或适当吸纳农户的资金和机械, 成立村级农机作业服务队, 组成农机服务公司, 内部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在推广服务上实行“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模式。即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收费的“集体办农机+农户用农机”:模式。
第四级是农机推广合作社。入社的成员以多种方式加入合作社。一是农户以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 按照入股的农机资产额度确定股份和利益分配。二是农户以自己承包的土地作为入股资产, 自愿入股,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自主管理, 是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济实体。三是农民与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及其他相关组织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农机推广合作社破解了大农机与小地块的难题, 凸显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第五级农机作业协会。农机作业协会是把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单位组织起来, 成立的一个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其宗旨是解决土地承包之后农机作业遇到的机具利用率低、作业市场乱、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与农机生产合作社相比, 农机作业协会是一种松散的农机行业联合体。
第六级农机经纪人队伍。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农机经纪人密切了农机服务供求联系, 活跃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 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形成了专业的中介服务队伍, 成为农村组织农机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农机红娘”。
3 构建形式多样的农机化推广模式
现场宣传推广模式。根据当地的农艺要求和生产特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点, 对于经过先进性、适应性、可靠性考核并认定技术成熟的机具, 召开现场演示会。组织农户做示范, 并充分了解机械的性能和效果, 使农民能自觉接受, 达到推广的目的。
现场生产指导推广模式。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一般要经过小区域试验, 取得初步示范效果后, 才能投入大面积的生产应用。农机推广人员首先应组织技术培训, 现场指导机具的安装、调试, 指导生产应用, 保证技术成功实施, 让农民受益。
展示展销推广模式。利用一定的场地, 将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具有推广许可证, 技术比较成熟的机械产品以实物配合音像、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宣传, 供用户选择。
基地示范型推广模式。利用自有或租用的土地, 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开展实地示范应用。农民可以目睹整个生产过程及生产效果。用事实宣传推广, 说服和引导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
代理制推广模式。通过推广单位在特定区域范围内, 对某一农机科技成果或产品实行代理, 并代表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与农户直接建立关系、签订合同、组织销售和处理有关事宜的方式, 达到推广的目的。
民间协会自发型推广模式。它是一种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由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推广组织, 主要形式有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 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
农业机械化推广 篇2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措施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机推广示范基地相对薄弱
农机技术推广实验示范基地相对薄弱,县级农业推广基地很多都在县内的农业园里,很多没有单独的农机技术示范园区,农机化新技术示范不统一、不明显。
1.2农机推广经费无法保障
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体现在,其一,专项经费欠缺。从引进、示范、推广、验收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项经费欠缺的话,将直接影响农机具自生产厂家供货,影响到新农机具的推广。其二,培训经费不足。身处一线的农机推广人员,如果知识上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专业技术上不能得到及时提升,必将导致自身难以始终处于科技前沿,而无法引导农机行业迈向更高的层次。其三,设备购置经费匮乏。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推广设备的购置,尤其在技术推广培训期间,投影仪、测试新机具的设备等等,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很多重要的检测工作不能得到准确测评,光靠经验的传递难以起到理想的技术推广效果。这样经费的不足,影响到最终设施设备的购置,势必给农机新技术的推广造成较坏的影响。
1.3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仅靠省、市、区三级的推广站,是远远不够的。而走向基层,健全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更为关键和重要。但是,就目前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来看,任务重、工作环境恶劣、配套机具不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转。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措施
2.1创建农机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引导农户积极使用新农机具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创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配套示范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工作,确保将最新的、最适用的农机具、农机技术推广给农户。同时,在农忙时节,利用示范基地做好现场操作示范,让民众认识到新农机具的益处,提升民众使用新农机具的积极性。
2.2不断规范农机推广,满足农户实际使用农机的需要
为满足农机推广实际需求,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法规条例,为保障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撑。为此,作为基层农机推广的我们,要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切合实际地做好调研,围绕着农作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性做好推广工作,引导农户自发的去接受新机具。
2.3推广之前做好试验示范比较,确保推广农机的适用性
不断规范农机推广程序,本着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早期应做好基地的实验比较,而后到现场示范,确保切实符合地方作业条件,满足节本增效的要求后,方可批量安排推广,尽可能避免盲目推广造成的经济损失。
2.4借助各项利好补贴政策,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
借助国家对农机补贴政策的时机,尽可能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国家对于农民购机方面给予了补贴,也使得农民提高了购买农机的欲望,并且要将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传送给农民,为其生产过程里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支持农民进行跨区域作业,提高收入,令更多的农户发掘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形成的经济效益,进而能够大力扩大推广范围。
2.5做好农机推广宣传教育,增强民众使用农机的热情
宣传工作对于农机推广工作有着较强的意义,实际来讲,推广的过程就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不仅要向领导报告增产状况以及获得的社会效益,来吸引领导的关注,还要让群众提高对新技术、新农机的认识,通过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宣传形式。
2.6做好推广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水平
农机推广人员负责具体的农机推广工作,重视其业务培训,帮助其更准确地了解农机推广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将大大提升农机推广的效率。
3总结
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快普及农机使用的广度,是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普遍存在的推广示范基地相对薄弱、农机推广经费无法保障、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大大影响到农机推广的实际效率。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升农机推广效率,我们必须要系统全面的思考这些问题。最先政府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农机推广宣传教育,增强民众使用农机的热情。同时,颁布农机购置补贴,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其次,推广部门要做出样子,积极创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做好现场示范工作,让民众认识到新农机具的益处,提升民众使用新农机具的积极性。同时,任何农机具的推广,要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早期应做好基地的实验比较,确保推广的农机具切实符合本地农作要求。最后,作为义务推广人员,要思进取、图发展,积极争取各项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水平,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浅谈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若干问题 篇3
关键词:农业 机械 技术 推广
1.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内容是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基本要素。选择项目必须十分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市场,不具备可靠性的技术则往往会给技术应用者带来经济损失。
1.2.综合效益显着。选择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应当优先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着的项目,决不能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
1.3.适宜范围广。农机化技术推广既要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许多社会条件的制约。有些项目技术先进、效益也显着,但如果对某些自然或社会条件要求过高,也就是说适宜推广的范围极其有限,这些项目的推广价值也就不大。
2.农业机械适应性问题
2.1.农机对地形块的适应性要求。广大平原地区这些问题好商量,丘陵地区就麻烦了。我国南方和北方是有差别的,同样在南方,各省份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县与县之间,县内乡镇与乡镇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在南方,多数是山区丘陵地区,田块小、落差大、零星分散,土质结构复杂,如果说在这些地方推进农业机械化,有的田就没有一个大型机械那么大,你怎么去搞机械化呢?这就需要研究小型的农机具来解决一些山区丘陵地带农田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研究解决农业机械的适应性问题,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推广农业机械化。
2.2.农机对作物适应性要求。农业机械化带给农民的变化,还不只是粮食作物。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不少地方依据自然资源禀赋,加大了薯类、油料、茶叶、果园等生产机械化的示范推广,积极引导发展特色农机。
2.3.农机对区域性适应性要求。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不同,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北方平原地区多,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对于粮食作物推进全程机械化可能性大;南方丘陵山区地区多,适合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应根据种植作物不同有选择地发展机械化,宜机械化则机械化,宜半机械化则半机械化,着力解决生产环节机械化问题,走符合丘陵山区实际的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农业机械化应按照区域发展条件分类指导,实行分区决策、分类实施、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以达到不同区域实现不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为区域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服务支撑。
2.4.农机对品种和栽培制度适应性的要求。不少人认为,一种作物的一个生产环节,有一种机械就可以适应了,其实不然。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同样是水稻机插秧,南方和北方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是在南方,也不尽一致,比如,江苏和湖北同样是种植水稻,其实是大不一样,一是品种不一样,二是栽培季节不一样,三是气候条件不一样,四是栽培制度也不一样,六是管理水平不一样,也有早稻、中稻、晚稻,有一季稻、双季稻,有常规稻、杂交稻,现在又出了个超级稻,还有深泥田、浅泥田,这么多不一样,你想用一种插秧机机型包打天下,能适应得了吗?
农机适应性是一个带有普遍性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加以对待。对于农机制造者来说,只有主动去适应当时当地当作物,对自己生产的大批量的标准化的农机产品进行调整,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农机推广来说,也不要胡子头发一把抓,不切合实际进行农机推广。而农机使用者除了事先认真了解农机性能,选好对路的农机产品外,还要尽可能为农机有使用创造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迟富萍,刘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失去力量[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6):48-49
[2]高启杰,齐顾波.德国的农业规模经营[J].中国农垦经济,1997(3):46-48.
[3]冯丹.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6.
[4]汪安官.关于加速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0(3):15,17.
[5]王忠江;李文哲;王丽丽;夏吉庆;关正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教育模式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的创新研究 篇4
我国政府在三农事业方面一直非常重视, 尤其是近些年来,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更加迅速, 在这样的形势下, 积极的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 扩大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范围, 是非常好的时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农民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也并非一帆风顺, 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还有待创新, 这样才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与进步。
1 当前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农技人员认识不够, 农民的农机科技观念不强
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 对于现代农业的认识也不够彻底, 尤其是在农机推广方面, 还有很多欠缺, 我国农民在这些具体工作方面还有问题, 一部分的农业地区连一些最基础的设施都没有, 甚至是有一些农机单位的工作人员已经放弃了这项工作, 开始另谋他路。这非常不利于农机推广的进行。
1.2 推广经费
不足有的区 (县) 财政紧缺, 很多地区经费不足, 在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时候, 大部分的经费都是由单位自行收取和支付的, 由于长时间缺少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 一部分的乡镇事业经费会被财政克扣, 这就导致资金也常常被挪用, 这样以来机械化经费就更加难以落实。
1.3 在大部分
的农机队伍中, 人员的职业专业素质不够, 因为没有参加过专业化的培训, 所以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 实践经验也很少, 基层单位人员编制不够, 力量也十分微薄, 在农业科技以及管理队伍上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和补充, 对于农业机械的操作都不熟悉, 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化的发展要求。
1.4 有一部分
地区的农机设备种类不齐全, 结构不合理, 无法与实际农业生产相匹配, 合适的小中型农机少, 比较适合常规粮食作物的农业机械比较多, 而针对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满足常规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的机械非常少, 针对产前产后的机械相对较少, 服务领域还有待拓宽。
1.5 由于作业
成本比较高, 农民对于机械化操作的热情也不是很高, 再加之目前农业机械所使用的机油价格也在不断上调, 因此, 一部分的农民往往会放弃使用农机产品。
1.6在很多乡
镇中,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即便是确定了相关体系, 但是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 特别是针对三农服务这一块, 网络化服务更是匮乏, 农机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得不到有效发挥, 导致了服务水平与农机服务现代化水平不相协调, 从而极大的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2 农机推广的对策和创新模式
2.1 全面提高我国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实现农机推广模式创新的过程中, 提高农业推广退伍的整体素质, 要建立多渠道, 多形式, 多层次的推广模式, 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 财务培训以及在职培教育的方式, 推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开展培训, 鼓励他们自学, 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要以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最为重点, 并在新型农机具操作技术方面的推广力度, 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队伍整体素质。
2.2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农业机械化服务是促进农业推广的基础, 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并能够充分依靠其优势, 拓宽其服务区域, 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 有效的进行产业结构配置, 从而实现管理与经营的一体化模式, 现阶段, 我国要以乡镇为中心, 展开农机服务网络, 建立立体化的服务体系, 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
2.3 加快农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现阶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还有待优化, 要应该向着更加深层次的方向开展, 这是促进我国农业特色化的有效方法, 将粮油生产向着经济作物、畜牧业的全方位方向转型。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实现的速度, 农业部门就应该坚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尽快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 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农机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和农畜产品生产的重点环节以及瓶颈环节来进行, 加快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 投资少。见效快、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的经济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要坚持大、中、小机具相结合, 走质量、效益并重的路子。
2.4 加大农机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尤其是在各级乡镇中, 政府应该给予物力以及人力上的大力支持, 这个时候, 可以采取银行贴息以及低息贷款的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广, 也可以采取股份制, 将现阶段我国农机推广中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缓解, 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 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 农业生产也必须要沿着机械化, 现代化的方向开展, 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之举, 但是受到农村经济落后, 技术人员少, 农机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低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推广模式, 积极培养推广人才, 加大资金的投入, 这样才能够与我国农业机械化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金安拉姆, 李茂华.新时期创新农技推广模式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02) .
农业机械化推广 篇5
1 如何解决当前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扶持
做好农业机械维修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对推广农业机械化进程意义重大。对此,应该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呼吁,争取政府对农业机械维修各方面的扶持,如给予营业税收减免、给予维修设备采购补贴、采用合作社的营业方式上等[1].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市场把控,进行维修能力考核,避免不具备维修能力或维修能力低下的人员参与农业机械维修,导致市场维修水准低下,打击农户对农业机械维修的信心。另外,有关单位还应努力完善农机维修市场的服务管理体系,做好日常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督,杜绝出现乱收费和维修质量差等现象,对于不合格的农机维修站要坚决整改或取缔。
1.2 提高维修人员专业素质,确保维修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农业机械呈现出多功能、高性能的特点,这也对农机维修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农机管理部门应重视对维修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另外,农业机械使用者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农业机械也缺乏相应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不懂也不重视对农业机械的保养,因此,应设专职人员定期深入农村,为农民讲解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少农机维修次数,保证农业机械得到良好的使用和维护[2].
1.3 加大投入,改善修理厂条件
农业机械化推广 篇6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57-1
1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一种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中小型农机具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农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节省了成本,解放了劳动力。与此同时,机械化的普及,使得土地集约耕种成为可能,土地的集约耕种便于应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无论从土地成本,还是人工、投入成本上来讲都是很节省的,从种到收,都可以应用大型农机具,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也为提高作物品质提供了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使得农业能够采用现代化工业、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综合进行管理,一步一步实现高水平农业生产,所以农业机械化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对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农机推广主抓的六个方面
2.1 大力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农机推广过程中,服务一定要跟得上,并不是简单的把机械销给农户,配套服务一定要能适应农机水平的发展,所以要大力提高农机作业的服务水平,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到农机和农户之间的紧密联系。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转变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单一投入方式,变为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团体共同投入,聚集全社会力量进行投入,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二是升级市(县)级农机服务站和乡(镇)农机管理站的建设,并且常态性的进行沟通、交流、竞赛,这样才能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三是对农机技术和质量监督方面,要大力加强。
2.2 改变观念,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
过去多数地方只注重经营,不懂服务,或有的地方只注重服务,不懂经营,这样就造成了技术和市场脱节,使得农机推广过程中,试验、推广、服务、开发、经营各自为战,不能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这就造成了单打独斗的局面,不能形成合力,对农机的有效推广是十分不利的,科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都要组织人员到田间地头,根据农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研发、生产,有针对性的销售,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扶农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把农民和社会资本的投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大力推进农机的推广应用工作。
2.3 进一步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新时代的发展,信息是市场的主要风向标,一切都要以信息为前提,农机推广既需认真执行好政府的大政方针,又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和切身的需要,第一时间反馈生产过程中对农机的实际要求,农机推广部门要时时与研发单位、生产企业保持信息畅通,做到信息不滞留,不延后,这样才能把农户对农机最真实的需求,准确传达到农机研发生产者的手中,为改进提高新型农机提供帮助,使得农机推广能紧跟市场的步伐。
2.4 构建农业机械的环保设计与推广应用
一是农业机械动力装置的环保选型设计。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以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可燃气发动机;二是农业机械关键部件的环保设计。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优化组合的变量施肥技术的应用,改进了播种机的内部结构,使其节省动力且排种效果好,研制如声控或光电式的新型播种机降低了对能源的需求;三是农业机械液压系统的环保设计。农业机械转动采用的液压系统,应加快以水代替矿物油的研究,减少石油消耗和空气污染。
2.5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要按照市场需要来组织实施推广项目,引进优势农业机械技术,打破当地以往单一的耕作模式。另外,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也需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需要采取各种办法,适当的以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方式推广。
2.6 转变农村从业人员的传统意识
由于农村特定的地理环境,农村一些农机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对新事物的接受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一些新型农机的推广过程中,思想意识陈旧,不愿意首先尝试使用,多数地区都存在跟风的现象,往往成为农机推广过程中一个无形的阻碍,使得很多农民失去好多机会,所以农机推广人员不但要做好农机的先进性宣传,同时还要担负起科学知识讲解员的职责,转变农机从业人员意识,大力推广现代化的环保节能技术。
3 结语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农村因所处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需要资金投入的地方很多,凭单一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真实展现机械化带来的实惠,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推广 篇7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 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创新, 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应用, 技术领域进一步拓展, 推广机制不断创新, 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加快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仅关系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而且关系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要认真实施《推广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充分认识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 指导思想
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以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着力点;切实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强化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加强推广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设施条件建设和推广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推广服务能力和效率, 加快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重点的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 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实行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 明确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广泛吸引科研、教学、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多种社会力量投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事业。
———坚持试验示范, 农民自愿。试验先行, 加大试验力度, 确保技术先进、适用和安全, 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选择和应用技术的自主权。通过典型示范, 政策引导, 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 调动农民应用技术的积极性。
———坚持机制创新, 提高效率。创新完善机制, 推动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 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技术推广与经营方式协调发展。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提高推广效率。
———坚持因地制宜, 注重效益。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 采取适宜的技术路线。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注重生态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选好重点区域, 抓住薄弱环节, 把握主推技术, 集中优势资源, 扶强带弱。尊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规律, 以点带面, 促进全面发展。
3. 总体目标
“十二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 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明显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三、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 强化机构建设
强化主体, 依法确立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质, 明确公益性职责, 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县、乡镇或区域国家推广机构, 确定机构人员编制, 按规定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实行乡镇推广机构以县级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以乡级政府管理为主、县级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运行高效、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
2. 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 健全完善队伍。全面推进人员聘用管理, 明确上岗条件和人员进出考评机制,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 鼓励和引导农科大学生从事基层推广工作, 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广泛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实施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培养工程, 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
3. 强化条件建设
制定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划,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等政策措施, 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办公条件、设施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建设, 着力提升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条件能力, 确保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4. 强化多元服务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民多领域、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完善制度措施, 引导科研教学单位成为公益性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 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群众性农机科技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推广作用, 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农业产前、前中、产后全程服务, 提高农民应用技术的组织化程度。
四、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1. 加强示范区建设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示范区建成方便试验、具备示范、利于宣传的基地。建立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等试验评价的方法, 为开展试验示范提供支持。
2. 强化试验示范
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选择引进技术, 认真组织试验, 探索适合当地机械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模式, 确定主推作物品种、农机化技术和成熟机型。广泛布点示范, 展示示范效果, 以点带面, 引导农民自觉应用。
3. 注重培训指导
通过培训, 使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掌握技术要点、学会技术推广方法, 指导农民掌握技术要领、正确操作使用机具。发挥专家、技术推广骨干作用, 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解决农民疑难问题, 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
4. 实行全面推进
以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为重点, 加强技术集成示范, 加快实现瓶颈技术突破。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推广重点环节机械化技术, 加快提升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草业、种业、农产品初加工业、设施农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
五、不断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
1. 创新完善协作机制
突出“一主多元”整体作用发挥, 运用行政工作协调、重大项目集聚、市场机制引导等有效手段, 努力打破部门、地域、单位界限, 统筹配置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资源, 推进国家农机推广机构、农机科研教学单位、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联合协作, 形成产学研推紧密结合、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优势互补、专项服务与综合性服务良性互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
2. 创新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度, 将法定的推广服务职能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人员, 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要求。建立完善工作考评制度, 以机构职能、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实绩等为依据, 量化考核指标, 制定考核办法, 加强对机构和人员的考评。建立完善激励制度, 将推广人员的考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兑现、职务职称晋升和聘任、续签聘任合同、调整岗位、技术指导员补助、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培训和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3. 创新推广服务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农机110、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 不断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实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平台, 推进技术服务信息化、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提高推广服务效率, 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应用, 尽快形成生产力。
六、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1. 摆上重要位置, 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 把推广工作纳入农业机械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并将条件能力建设纳入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科学谋划, 强化措施, 抓出成效。各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 认真研究提出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农业机械化鉴定、监理、培训等机构要根据各自职责, 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各级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要围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落实工作责任。
2. 落实政策法规, 完善保障措施
要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制定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或实施办法, 促进各项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要积极协调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 改善基层人员待遇水平和工作条件。要依法保障推广人员的合法权益, 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 把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紧密结合, 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积极推动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范围, 加大技术推广应用补助力度, 调动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3.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项目带动
要积极协商、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加强基层推广机构条件建设, 确保推广工作正常运转。要科学谋划项目,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促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条件改善和技术应用。要加强农业装备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和立项工作, 着力研制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装备, 突破农业机械化技术瓶颈。实施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专项 (农机) 经费项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 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投入。依托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
4. 加强信息宣传, 营造良好环境
农业机械化推广 篇8
1 农业机械化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 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不断发展, 它不仅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带动了我国农业的长足进步, 并且农业机械化在装备科技化、工作高效化、工作安全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2009年, 我国的农机总动力超过了8亿k W,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的水平也达到了45%, 比起1978年的20%, 其成果也显而易见, 其中机收、机播、机耕水平分别达到了32%、35%、62%。农业机械从业人员达到了4 000万人, 而农业户和农机服务户也超过了3 760万户。根据国际上农业发展的评价标准来看,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上已经达到了中级阶段, 同时也在扩大规模、提高效率、扩展领域、增强水平等方面努力。
2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2.1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农业的现代化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组织上实现一体化和专业性, 并且在农业生产的方法上实现科学化。比如运用电脑和网络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 而这些技术要实现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就一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2.2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国外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就劳动工具来说, 我国农业大部分使用的还是原始的工具, 如锄头、镰刀、犁等;在农作物播种和收割上还是有许多人力工作的现象, 并且农地过于分散, 这样对土地的利用率就难以得到很好的提高, 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才可以在根本上改变生产力不高、土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2.3 发展农业机械化, 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展农业机械化, 需要各种不同的农业机械,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机科技研究, 扩大了农机产业从制造到销售再到修配的一条龙企业部门的生产规模, 从而很好地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基础工程建设, 也就促进了交通、能源、建筑等部门、企业的发展。由于推广农业机械化可以促进我国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的发展, 所以只要引导适当, 农机产业也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3 农业机械化推广对策
3.1 加强宣传, 转变农民旧观念
现在许多农民因为受教育程度影响, 思想过于陈旧, 认为小农生产经营方式不错, 不愿意主动地接受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 对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不明确。因此, 更应该加强宣传, 提高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了解。比如各地的农机推广部门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春节, 大部分农民回家过年的机会, 向农民推荐一些科技读本, 也可以组织农民观看现代化农业的录像, 让农民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落后, 从而达到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目的。
3.2 建立示范园, 展示农业机械化优势
各地农机推广部分可以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具体情况来建立示范园, 让农民对现代化机械有着直观的理解, 让农民深刻领会到现代机械化的优势性和先进性, 从而使农民把生产工具从锄头、镰刀等原始工具向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现代机械转变, 达到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的目的。
3.3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增强农民农业信息储存
建立农机信息服务网络, 向农民提供农机买卖、技术服务、新科技成果、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信息, 使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时, 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消除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实现农业产品交易的现代化。
3.4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 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也应该与时俱进, 所以农机推广部门应该与农机生产企业紧密联系, 提高农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不断改进农机设备, 推广农机先进技术, 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4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对策
4.1 选择性地进行技术推广
推广每一项技术之前, 要首先看技术内容是否对农民生产情况是适用的, 技术是否是可行、可靠, 没有一定先进性的技术推广也没有很大的价值。技术的推广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 优先的选择见效明显、投资较少的技术。同时, 技术的推广要注重全局, 不可以只考虑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4.2 农艺与推广技术相结合
传统农业中, 农业机械与农艺的结合始终是个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农作物品种和耕种制度的变化, 而农业机械很难跟上这种变化。因此, 为了达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一是农艺结构的建立要适应农机作业;二是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
4.3 推广的技术要进行试验
不管选择推广哪一种农业机械化技术, 都要先在当地进行细致、准确的试验, 得出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 如果比传统的技术效果好, 则可以大范围进行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 农民也相对容易接受效果优异、成果显著的技术。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因此, 加快农业机械化以及先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对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意义,推广对策
参考文献
[1]迟富萍, 刘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力量[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 (6) :48-49.
[2]高启杰, 齐顾波.德国的农业规模经营[J].中国农垦经济, 1997 (3) :46-48.
[3]冯丹.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06.
浅议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应用 篇9
农业机械化, 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农田建设机械、畜牧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其中农田建设机械主要用于土地的平整、沟渠和水井的开挖等方面,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的科技成果, 通过演示, 组织培训, 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咨询解答, 向人们宣传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 将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过程中, 对于新农村的建设也起着重大作用。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就是把先进的农艺高产技术, 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大量节省劳动力和生产费用, 从而提升马铃薯种植的生产水平。用马铃薯播种机种植马铃薯, 一次作业可完成起垄、开沟、播种、深施化肥、镇压等多道工序。与人畜力作业相比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消除了传统平播株、行距不均, 播深不一致的弊端, 使马铃薯苗齐、苗全、苗壮, 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用马铃薯收获机械收获马铃薯, 能大量减少劳力投人, 做到了收得净不伤薯, 避免了因收获不及时, 而造成的冻害损失。机械化收获一般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 收净率达到98%, 损失率小于2%。
在当今水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 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节约有重要作用。例如, 滴灌和喷灌是最常用的2种灌溉方式, 既满足了农产品的生长需求, 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 在灌溉的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施肥工作, 既可省时又省工, 又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
近年来, 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 土地使用不科学合理, 导致土地肥力下降, 农田单位产量大幅度减少。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肥力, 保证高产高收, 受到当今社会的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不仅杜绝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 而且还可以实现增肥增产;但如果方法使用不恰当, 则会造成反作用, 致使土壤病菌增加, 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等现象。秸秆还田机可以直接将直立的农作物秸秆粉碎, 抛散在地表, 继而耕翻入土, 粉碎的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作为土壤底肥, 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 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更为简单方便, 一举多得, 是一项新型的农机化技术。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 也影响着农村的经济状况。在当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农业机械都在朝着高效率、高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的农业技术, 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 减轻农民的负担, 提高农村农民收入。农业的发展依赖技术的运用, 技术的广泛运用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快了农业机械技术成果的转换运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作业效率, 对于节约农业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以及实现粮食高产高收、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都有着重要影响。应当正确认识理解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的重要意义, 实现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运作的紧密联系, 从而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农业生产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粮食生产规模小, 社会化组织程度低, 生产效率低,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购买力较低, 加之政府扶持力度尚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求, 使农民很难购置大中型农业机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规模。另外, 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明显滞后, 不适应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 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较低, 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 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效机制。首先, 解决农民购买力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农民收入较低.资金积累少, 很难购买起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因此, 政府需要加大财政和信贷等扶持力度, 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其次, 针对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应创新农机服务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 服务为手段, 融示范、推广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服务机制, 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机械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 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引导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实现规范运作;促进农业机械销售、作业和维修等服务市场发展, 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加快以农机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 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 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 提高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第三, 因地制宜, 注重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将紧紧围绕各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和特色农业而发展。第四, 推进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业栽培技术。因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农机与农艺相互结合也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郭艳.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及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河北农机, 2012, (1) :41-43.
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篇10
省市领导参观示范基地举办农机维修职业技能培训班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前身是广州市农业机械总公司, 成立于1964年, 于2013年5月更名, 是广州市农业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1.研究制定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规划并组织实施;2.承担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3.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教育;4.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信息收集、反馈、宣传和服务;5.指导下级农机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农机生产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其他推广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技推广服务活动。40多年来, 我们致力推动广州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率先引进温室大棚技术和精准灌溉, 水肥一体化设施;1997年, 率先引进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谷物干燥机, 对加快转变广州地区乃至全省农业发展方式, 起到首开先河作用;2003年始, 为配合广州市政府实施都市型农业战略,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市财政大力扶持下, 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设了占地158亩的"广州市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基地", 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为规范的集现代农业装备试验、推广、培训、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综合性试验基地;2011年, 广东省农机化议案资金项目"广州区域性农机推广站"在示范基地挂牌成立;2012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为创新广州市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形式, 建设了"广州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项目的建设, 将农业装备设施的智能化监控等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 实现温室大棚农业生产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为农业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保障。举办农机现场演示会邛广會'A!t-a'W切Ats i M-mk.si/, ·从|^
农业机械化推广 篇1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14
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关乎我国基本生产国情。农业发展水平应承接新形式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顺势而生。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积极开拓进取,不断奋进,在一些农业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当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
1.1 机械化水平存在地域性差异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程应体现适应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背景的方向,有别于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方面的特点。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土地的供给不足及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导致农民的收入较低。因此农业机械化进程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条件下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相适应[1]。
机械装配总量不足,机械农机结构不合理。受地理性因素等影响,农机的制造存在只与地方性相适应,无法进行批量生产。另外传统农机更新换代滞后,机械现代化耕种与农民的传统观念存在反差,导致农村的农机保有总量少。农业结构的分布决定了农机机构的分布,各政府由于惠农政策的差异也导致了各地方对机械的研发与投入的力渡不同,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械农机结构的不合理。
1.2 机械种类的匹配度跟不上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环节使用不同的机械,机械化水平的推进必须要考虑作物的种类与环节上的差异,进而找寻与之相适应的机械农具。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化水平低。我国有0.25亿平方米稻田,大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主要依靠手工作业,机械播种、种植,只占播种面积的2.2%,占机械收获1/10的2.5%,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机械播种和机械水平的1/5,严重限制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土地废弃现象在一些地区和南部落后的水稻机械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农田作业的方面上,收获机械化水平低是需求量最大的类别。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在羽翼未丰的阶段,棉花收获机械仍然是空白,影响了成本节约增效技术的广泛应用。短缺的农业机械类别品种和适用性的差异,农业机械产品存在剩余和短缺并存的现象,限制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的全面发展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2 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合理应对机械化中遇到的不同需求和问题,并一对一采取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用有利于机械化发展。
2.1合理调整农机结构
一是以类的发展原则,突破是关键;二是协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发展保护性耕作,实施旱地节水农业、畜牧业和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田,激发农民热情,引导农民购买和使用,来满足需求的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性调整。同时,提高农业生产工具的匹配率,需要把重心放在鼓励农业生产的发展中来,培训一批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作业的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在保障必要的增加农业机械和设备的同时,还要关注农业机械和设备的质量。
2.2 加快创新升级,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
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动力,创新未来农业机械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加强农业机械工具技术创新。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快农业机械的步伐,以及机械的研究和开发新技术的突破,争取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农产品分类、处理及市场销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技术;二是加强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农业机械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与大型农业机械企业的接轨,实现机械人才的储备。从而有利于农业机械技术的优化资源配置;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专注于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玉米收购和幼苗移栽机械化,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秸秆还田机,设施农业机械化,机械化的经济作物,畜牧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航空“十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等方面的有了长足进步。
2.3 整合农业资源,向规模化发展
农业机械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与农业机械操作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市场来有效配置农业资源,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政府还应高度重视整合作业规模,组织跨区接收指导工作要到位,以确保跨区获得进一步扩张的规模和范围。此外,还要加速国内经济的发展,不断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加强反哺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向朝社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动城市化建设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3 结语
我国机械化推进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国家性战略。面对新形式对现代化的要求,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针。
参考文献
[1]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2(02)25-28.
[2]石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论坛,2015(06)8-10.
[3]牛淑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07)25-27.
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篇12
';'rf v>•履省市领导参观示范基地举办农机维修职业技能培训班举办农机现场演示会^pp K) 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前身是广州市农业机槭总公司, 成立于1964年, 于2013年5月更名, 是广州市农业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1.研究制定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规划并组织实施;2.承担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3.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教育;4.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信息收集、反馈、宣传和服务;5.指导下级农机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农机生产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其他推广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技推广服务活动。40多年来, 我们致力推动广州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率先引进温室大棚技术和精准灌溉, 水肥一体化设施;1997年, 率先引进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谷物干燥机, 对加快转变广州地区乃至全省农业发展方式, 起到首开先河作用;2003年始, 为配合广州市政府实施都市型农业战略,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市财政大力扶持下, 在广州市白云区建设了占地158亩的"广州市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基地", 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为规范的集现代农业装备试验、推广、培训、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综合性试验基地;2011年, 广东省农机化议案资金项目"广州区域性农机准广站"在示范基地挂牌成立;2012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为创新广州市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形式, 建设了"广州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项目的建设, 将农业装备设施的智能化监控等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 实现温室大棚农业生产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为农业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保障。_刊号ISSN1673-2154CN44-1616/S广告经营许可证440000100026每期定价:12元I S S N 1 6 7 3-2 1 5 4JIH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