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工程

2024-06-03

农业机械化工程(共12篇)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根本性建设, 是本科院校专业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 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有着深刻的内涵, 同时也紧密联系着学校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学科建设就是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 结合学校实际, 在学科方向、梯队建设、条件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行建设, 形成优势和特色。

一、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建设概况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开办于1973年, 是云南省办学时间较长的农业机械高等教育专业, 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本专业针对云南地域经济特点、针对云南农业生产和机械加工业的发展, 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提高办学条件, 坚持“面向农业, 侧重应用”, “立足云南、服务基层、服务中小型机械企业”的专业特色, 以农业机械推广应用为主要专业方向, 兼顾农业装备的设计制造,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机械推广、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本专业已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专业师资队伍, 形成了完善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体系, 配备了较先进、完整的实验实习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但与学校总体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存在差距, 需在以下方面加快发展。

二、加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

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统帅学科各项工作的纲领, 其深度高度如何, 对学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流大学一定有一流的办学理念。这是在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也是根据时代发展, 前瞻性地提出指导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 并率领和组织师生努力实现这些思想而获得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搞好学科和专业建设、创建学校品牌、办好本科院校的思想基石。从学院干部、教师到职工, 要从思想上重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便有了共同的需求, 便能自觉主动地增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意识。学院要通过多种宣传手段, 进行广泛的动员, 使广大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共同关心和参与学科与专业建设。

2. 坚定学科建设方向。

学科是以知识分类为依据, 对人才实行定向培养的一种组织形式。一个学科, 应当依据本学科学术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 确立几个稳定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学术方向。所确立的学术方向应有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独特的学术特色、开创性的学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思想、高层次的科学研究课题和丰厚的学术成果为支持。农业工程是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 农业机械化工程更是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 这既是农业院校设置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意义, 也是本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出路。因此, 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学科建设为方向。

3. 优化结构、提高层次,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合理的学科队伍 (包括遴选学科带头人和构建学科梯队) 是学科建设工作的关键。培养一支不仅具有一定数量, 而且在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上合理, 具有强烈的创新思想, 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学术梯队, 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一流师资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只有教师的绝对质量达到了相当的数量级, 才能跻身优秀大学之林。大学教师不仅是优秀的教学工作者, 而且是出色的研究工作者。这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实施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提供保证, 有条件也有可能站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高度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因此, 应从学科和专业建设出发, 制订相关的改革和实施办法, 对专任教师加大培养力度, 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同时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人才,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争取在五年内35岁以下的教师90%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适应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要求。

4. 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学科优势。

学科是学校的核心。名校之所以为名校, 一定是因为它有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独具特色的居于领先地位的学科。正是这种优势, 使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学院将在构建和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 紧密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制订专业培养计划, 建设课程体系, 整合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制订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教学管理, 推进教学改革。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投入, 为师生提供各种教学手段和实训条件,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人才。要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 并且重视开展科研工作, 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

5. 制订科研规划, 加大科研力度。

大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要取得科研成果, 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科研成果主要反映在:一, 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数量以及科研经费;二, 科研成果获奖的层次、数量;三, 科研论文、专著发表的数量、档次以及国际国内重要文献检索情况。同时, 我们还应当看重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 加强产学研合作, 以求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围绕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制订科研规划, 完善科研管理办法, 制订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推进科研项目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加大科研力度, 尤其要扶持核心和重点学科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校外科研项目的竞标和科研项目资金的筹措, 学院将视情况予以奖励。

6. 依托农机行业求发展, 在服务社会中扩大学科影响。

要继续加强与农机行业的传统联系, 使学科和专业建设贴紧现代农业的发展。教师业务进修和学生毕业实习要继续安排到农业及中小企业部门。学院要与业务部门一起, 开展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科研, 打出学院农业机械工程学科的品牌。

7. 加强对外交流、关注前沿发展。

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既是探讨学术问题、展示学术成果、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 也是增进相互了解、开展合作共建、提升学习科研浓厚氛围的有效举措。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各业务部门的交流。各学科的专业带头人要保持与国内外高校同类学科和专业的联系与交流;关心和注意本学科领域和专业前沿的发展趋势;将本学科和专业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教师和学生。

8. 加强领导、改善管理, 培育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软环境。

党政要形成合力, 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领导。学院每年召开一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 制订计划, 交流经验, 使规划落到实处。要尊重教师, 信任教师, 依靠教师,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学院中形成人人关心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切实做好学科梯队的培养和优化工作。学院各部门要为学科建设提供高层次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优良的办学传统、浓郁的学术风气、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积极的政策措施等良好的软环境, 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结语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根本性建设, 它影响并决定着学院的发展水平和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学科建设已成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要坚持以完善专业布局结构为基础, 以队伍建设为主线, 以经费投入为保障, 以科学研究为载体, 以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凝练、培养和发展专业特色, 更新、改善科学研究平台, 提升专业队伍质量和人才培养层次, 遵循专业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建设思路, 努力将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

参考文献

[1]闫伟, 肖敏.我国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32 (6) :154-157.

[2]刘兴华.论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6 (126) :146-148.

[3]常正霞.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6, (1) :29-30, 41.

[4]张曼平.从战略高度谋划高校学科建设思路与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 2010, 18 (6) :227-229.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2

创新示范工程为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活力

为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省农机办于初组织实施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先后在全省建立起5处省级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28处市级创新示范点.依靠示范带动,使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 者:韩永平吕思光  作者单位: 刊 名:山东农机化 英文刊名:SHANDONG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年,卷(期): “”(4) 分类号:F3 关键词: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篇3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就是把农业置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技术科学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标志。搞不搞机械化,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农业徘徊不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对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后劲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實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面向新世纪,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调整战略,优化结构,充分发挥农机化的重要作用。实践反复证明:农业机械化在整个农牧业生产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地位将更加稳固。为此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就要转变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今后在提高农业机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农业机械质量。稳步提高利用率和作业质量。首先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调动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的积极性,减少小型低性能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小型农机具只是起到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从对农机的要求看,第一,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第二,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第三,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农机化节本增效的基本属性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使人们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械有了新的认识。以往因高性能农机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它能有效实现农业技术的高性能,它的性价比、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小农机,今后将有越来越广阔的用武之地。因此我国未来的农机机型的发展方向应以大型机械为主,兼顾小型机械的发展。

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 篇4

1 农业机械概述

设施农业若要得到进一步发展, 离不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为了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 必须要了解农业机械的作用。在生产作业和栽培的过程中, 需要用到耕地、播种、地膜覆盖、育苗机械。这几种农机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从耕种到打药, 再到余下的工作, 从而完成整个生产和栽培过程。在灌溉和施肥过程中, 相关机械承担着准确控制灌溉水量和可溶性肥料施肥的工作, 可以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而且灌溉和施肥的机械采取了现代计算机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节约成本。卷帘机械设备主要运用在作物的采光中, 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组需要光合作用, 不过, 由于作物需要温室栽培, 这样就会铺上很多保温的物质, 如果在作物需要光合作用中为其拉卷, 就会耗费很多时间, 卷帘机械的作用就是节约时间, 节省精力, 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 升温和降温机械的作用很大, 因为农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就是温度适宜,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损害, 因此升温和降温机械设备可以减少环境气温对农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2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2.1 设施农业整体水平较低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 但是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农作物机械化程度还不够, 并未曾完全普及, 手工操作的作业依然占大多数。比如, 经济作物的生产作业和播种阶段, 中国依然徘徊在手工操作的过程之中, 而国外早已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 而且强度高,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尽管中国部分作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起大型农业设备的运用, 我国农业生产中偏向使用小型设备, 这是由于农业经营规模的限制造成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操作一直是自给自足模式, 直到现在, 小规模生产依然是许多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需要机械生产的时候, 农民会采取租赁的方式使用农业机械, 这些机械多为中小型设备, 陈旧落后, 不够先进。中国的农业生产者由于生产规模小, 资金不足, 购买力有限, 所以自然不能使用大型设备, 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则是由这些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耕种, 制约了机械设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发展。

2.2 设施农业品种有限

通常, 设备更多是用于大棚、温室作物等特殊的生产环境之中。中国多采用中小型的国外机械设备在这些特殊环境中使用, 实现一系列的生产作业。还有部分用于播种及铺膜的机械也会应用在这些环境的生产中。尽管需要的种类较多, 而且这些机械设备拥有一定的技术, 大大改善了手工劳动存在的弊端。不过, 这些机械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机型不是最佳机型等等。

2.3 设施农业的管理和服务于现代化农业不匹配

农业机械之所以会得到大力推广, 完全是得益于广大农业生产者的认可, 通过积极的使用和推广, 使农业机械充分发挥效力。问题是, 许多农业生产者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 他们在农业生产有许多经验, 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操作先进的农业机械, 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 这将大大制约农业机械的推广。尽管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在农机设备方面有相关扶持政策, 但是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并不了解农业机械技术。一方面是因为老一辈生产者居多, 他们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思想观念早已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生产者并不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 只求自给自足。

3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展望

如今的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只需将这些不足加以弥补, 认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好准备和铺垫, 就存在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和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再加之如今农业生产的需求, 相关研究人员会加大研究的力度, 不断改善机械设备, 改造出适合不同环境的设备。在设备的配合度方面, 也可以通过不断的改善, 最终达到高配机械作业的标准。

气候特点和土壤环境是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需要考虑的两个大前提, 同时, 在耕、种、收主要生产环节研制和推广合适的农业机械, 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第一, 专用微耕机的开发。与现有的微耕机相比, 专用微耕机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而且质量更好、体积更小巧、动力更强大、操作更加舒适。专用机十分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 可以有效减轻操作者的疲劳, 还有助于改善环境, 减少污染。

第二, 增强作业功能, 提高配套比。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 具有可靠的操作性, 方便掌握, 更换迅速, 能够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质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 操作手柄上下左右皆可调整。

第三, 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移栽机。通过最初的半自动到全自动研究过程中, 要注意设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明确设备的发展方向。

此外, 针对植保机械的发展科更多考虑使用电动喷雾机。虽然如今的农业生产者依然以小型农机为主, 考虑到规模限制, 可以针对小型收货机械加大研制力度, 如白菜、甘蓝、萝卜的相关机械。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中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现代化的今天, 设施农业中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还是受到了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高度重视。先进的农业机械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还可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追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性能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也可以使农业向现代化不断迈进。主要对设施农业中的农业机械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旨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程度。

关键词:农业,工程机械,设施农业,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斌, 史跃.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1:221.

[2]伊斯玛.浅谈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农家顾问, 2014, 11:65.

[3]闫淑侠.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装备技术, 2015, 2:26-27.

[4]陈小彬.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调查[D].福建农林大学, 2014.

农业机械维修工程发展研究论文 篇5

1.1经营体制民营化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维修点都是以个体经营为主,国有企业的专业农机维修点数量极少。而且在农机维修方面,大部分的维修点也只能进行简单的维修,并且经营效益低。

1.2农机维修行业边缘化

相对于其他机械,例如汽车等维修行业,农机行业往往只寄托在某个维修行业当中。市场上极少有专门维修农业机械的单位,相当数量的维修点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逐渐转向汽车、工程、机械等维修业务,农机维修业务已经越来越少,逐渐趋于边缘化。

1.3维修方式单一化

农机的维修一般途径有3种,生产农机的企业提供的“三包”服务;农机维修点承包“三包”期以外的维修服务;自行进行修理。对于还处于“三包”期的农机来说,还能保持正确的维修。而一旦过了“三包”期,据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机器零件修理已经转变成了零件更换。这不仅加大了农民的负担,而且还使得维修人员的水平逐步下降。

2现阶段农机维修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政策支持,管理不到位

在购机的过程当中,国家的农业机械的购置、农机工程的培训、农机专业合作都有其相应的政策支持。但是唯有农机维修方面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相应的扶持,这样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推动,导致农机维修发展的困难。

2.2缺少专业的农机维修人员,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从事农机维修的大部分人员来看,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考核的业余人员。又或者是从其他行业的维修兼职农机维修。这样就导致了修理的不专业,而且也不能对新机型或者需要较高维修技术的机型进行维修。从而导致维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还出现使用假冒伪劣配件进行维修的现象。

2.3缺乏发展后劲

由于农机维修行业的效益低下,而社会资金也不愿意往农机维修方面投入,再加上修理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希望从事于农机维修行业,甚至出现有些院校停办农机维修专业,使得农机维修行业缺乏人才,行业发展出现尴尬局面。

3对农机维修提出的若干建议

3.1给予政策扶持,完善管理制度从事农机修理的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有关领导应该多多呼吁,积极争取政府对农机维修行业的政策扶持。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对“营业合格证书”进行核查,严把维修市场关卡,健全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服务体系。

3.2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农机维修行业的专业性要求较强,技术含量较高。随着新型农机的不断推出,所对应的维修技术也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政府于农机管理部门应该想办法对从事农机维修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而对于一些农村落后的地区,也应该设置专职人员定期的去进行宣讲有关农机的知识,使农民懂得基本的机械保养知识。

3.3扶持农机维修行业为了使得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更加稳定,对应当下农机维修行业缺乏后劲的情况。组织建设现代化的标准维修车间,改善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并根据情况适当的对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使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农机维修行业。

4结论

农业机械的发展是保持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提高,农业机械设备也逐步趋于高端化。因此,农机维修工程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维修人员。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假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不仅是广大农民以及农机维修企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树荣.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现存问题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4(04):64-65.

[2]邱燃,杜川东,王涛.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发展与维修工程[J].吉林农业.2011(07):187-188.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28

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总结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总结出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的具体做法。

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农业生产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大量劳动力,用机械化替代大量的劳动力和畜力,不但解放了劳动力,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大规模、高效率生产成为现实,大大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步伐。同时农业机械化可以保证农业生产更加标准化,避免了传统的人力开展农业生产,由于多人多次操作带来的不标准问题,而人力开展的农事活动无法达到农业机械的标准,因此农业机械化不但可以保证操作快捷、标准,还有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

2 农业机械化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2.1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现代农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改变,尤其是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域和季节限制的问题,使农业生产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也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开发特色农产品。

2.2 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运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正是科技不断发展的表现,农业机械化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同时科技的发展及创新也促进和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

2.3 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新的历史时期对农民有了新的要求,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新的历史时期土地要交到会种田、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手中,而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农民懂得新型农机具的操作,保养及维修,这就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且要经过培训和操练,在整个过程当中给农民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造良好条件,在农业机械化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农机专业人才,造就高素质农民,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助力。

3 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1 加强政策引领,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到更多的重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逐渐高涨。政策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还应针对农机具抵押贷款、财政贴息、重点环节作业费用补贴、信贷优惠、用地支持、投资补助、用油保供、免费上牌、免费年检等出台一些鼓励技术政策。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以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3.2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机科技水平

要大力推广成熟、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保证这些技术为农民所用,农民有所收益。例如深松整地技术、精量播种技术、机械收获技术及秸秆还田技术等。以技术推广促进农机推广,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更大的效益;要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抓好特色产业机械化的推广示范工作,要重视示范工作,示范作用会让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直观地意识到先进农业机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达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大大地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以增加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规模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平台,积极创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开展适应性试验和机具配套化研究,集成和融合机具、品种、栽培等农机农艺技术,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让农民对农机化工程技术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并迅速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使之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农机技术人才培训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科技人才项目承包机制,努力提高农机科技示范水平。

4 结语

要想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就要加强政策引领,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机科技水平。同时社会各界可以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帮助与支持,共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朝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J].南方农机,2016,(10).

[2] 雷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南方农机,2016,(10).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7

1 实施五大工程

1.1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工程

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抓住农业部拟在全国10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开展农机装备结构调整示范工作的契机, 把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实施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工程作为全市农机化发展的主线。坚持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 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重点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 加快老旧农机的报废更新, 促进农机节能减排, 降低单位能耗, 加快绿色、低碳农业机械发展,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1.2 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程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合作社, 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合作社场库棚建设扶持、信贷支持、税费优惠等政策,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 拓展功能, 打造品牌。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0]22号) 文件精神, 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 (库、棚) , 改善农机保养条件。时机成熟时, 组建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

1.3 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农机人才是推动农机化发展的第一资源, 缺乏合格的人才, 再好的装备也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目前农机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要牢固树立人才兴机理念, 进一步整合资源, 扎实开展农机科技、管理、技能培训工作, 努力打造一支技能娴熟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的农机科技人才队伍, 锻造一支素质全面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 以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

1.4 农机公共服务工程

提供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加大对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投入, 重点加强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政策宣传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农机化水平和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1.5 农机安全生产保障工程

只有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 才能促进农民安全致富, 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农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是农机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十分重视对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装备的投入, 重点加强安全检测、安全检查、牌照管理、定期检验、政策保险等工作力度,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2 落实五大保障措施

2.1 切实加强领导, 强化组织保障

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一项创新工程和全局性工作, 事关全市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为此, 金坛市将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 由农业、农机、财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将农机化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列入镇级经济目标考核。市农林部门将发挥组织、人才、技术优势, 整合多方力量, 成立技术专家组, 为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2.2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资金投入机制

金坛市将进一步加大财政配套补贴资金总量,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农机化发展扶持资金, 坚持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 整合和调整现有农机资金的投向, 集中力量, 重点向服务本市优势主导产业的名、特、优、新农机具和农机化服务组织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补贴办法, 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整合、带动作用, 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工商资本甚至国外资本, 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机化投入新机制。

2.3 以现代农机装备高效农业

充分利用各种项目资金, 依托园区建设, 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提升高效农业生产和特色农机装备水平。在茅麓茶叶产业带、茅山畜牧产业带, 长荡湖现代高效河蟹产业园、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尧塘现代花木产业园, 指前优质稻米基地、镇广线设施果蔬基地、朱林特色蔬菜基地、联丰循环农业基地等“二带三园二十基地”建设中, 用现代农机装备高效农业。

2.4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创新推广机制, 提高推广能力。农机农艺紧密结合, 推广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和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 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2.5 进一步巩固完善“平安农机”创建成果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8

广义的农业机械的范围比较大,包括了许多粮油加工机械和排灌机械等固定设备;而能与工程机械进行比较的则主要是其中的田间作业机械,也就是一般称谓的农业机械。同样,工程机械也包含了许多门类,如有铲土运输机械、移动式起重机械、路面施工机械、矿山机械等等。本文讨论的是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和兼产农业机械时比较现实,也是农业机械行业迫切需要发展的大中型田间作业机械的一些技术问题。

同根同源

一般来说,汽车、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是现在人们常见的无需轨道能够自主移动的行走机械。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有发动机、传动装置和行走装置等主要构成部件。由于用途不同,汽车被称为公路车辆,行驶速度较高,每小时可达100~200km以上;而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的速度则较低,最高速度一般都在50km/h以下。这还指的是它们的自行转场和拖带挂车兼作运输工具时的速度,而主要作业速度要低至不到10km/h。所以一般被称为“非公路车辆”。这是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两者与汽车最大的区别之一,也是前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共同点之一。

同为中低速的行走机械其实有着许多共同的技术渊源,当年用蒸汽机作动力源的压路机和拖拉机的长相就十分相像,只是前者装的都是光面的钢轮,而后者的后轮带有一些凸出的钢制棱角而已。直到现在,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两者的界线在有些方面也是比较模糊的。例如农田基本建设中使用的许多机具就是中小型的推土机和挖掘机,现在市政工程中常用的滑移转向式装载机原本出自农用畜舍中清理垫草和粪肥的机具。而且二者还存在着不少“跨界”的机具,例如著名的奔驰“乌尼莫格”就是一种在越野汽车、市政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领域都很棒的“三栖”机器。它完美地诠释和秉承了“德国制造”的“性能和质量是最好的,价格也许也是最贵的”的理念。但是典型的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之间却无论从用途、形态和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联合收割机和路面摊铺机除了都有较大的作业幅宽这一点之外就没有什么可比性。这也和其他领域的情形类似:技术越是发展,各门类设备之间体现出的差异化就会越明显,这是不同领域内为达到优化所具有的不同目标函数所决定的。专业化分工和个性化需求都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用时尚的说法就是一个“细分市场”的问题。但是这种细分在技术层面上又不是绝对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大自然赋予各种物体的天然秉性。在农业机械与工程机械之间,无论是基础元器件还是材料工艺都有许多共通的地方,而且两者之间技术上的相互借鉴和移植也几乎成为常态。这可能正是工程机械企业转产或兼产农业机械较之汽车等行业更为容易的有利条件之一。当然另一个因素在于,汽车行业的产量规模一般要远大于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因此前者采用的制造技术、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和农业机械也有较大的差异。

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的共同点还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第一,除了功率很小的机具以外,普遍采用高速柴油机作为动力源。不过也有一些例外,如室内和井下使用的叉车、运输车和装载机等就使用蓄电池或拖曳电缆供电的电动机。

第二,作为非公路中的低速行走机械,常需要在潮湿、泥泞、多尘和起伏不平的无路地面上行进和作业,工作环境比公路车辆要恶劣许多。

第三,工作速度和转运速度之间均相差较大,都需要有宽广的调速范围。

第四,都采用轮式和履带式行走装置,而且都是轮式的为主流。

第五,除了农用挂车外,轮式机型多无弹性悬架,仅靠轮胎减振;履带式机型则多为半刚性悬架。

第六,都广泛应用液压传动和控制技术。液压转向系统和工作装置的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几乎已成了“标配”,而行走装置的静液压驱动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配”和“顶配”的机型中。

第七,发展中都体现了操控人性化和信息电子化的趋势。大中型工程机械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的驾驶室都堪称“豪华”,机载计算机、感知环境和作业工况的大量传感器和数字总线构成了一套操控智能化、参数可视化系统。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体力和脑力负担,也显著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各显各能

农业机械相对于工程机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对象与环境的差异

常用工程机械的作业过程是切削较密实坚硬的土石物料并在中短距离的崎岖地面上转运它们,很多时候处置的是一些整体实物和容重较大的颗粒物料。它们多以体积重量为单位计算生产率和能耗。提高生产率要靠加大铲斗等工作部件的有效容积。

拖拉机作业于平整松软的耕地上,一般对土壤只翻转不移动,只处理不搬运(翻耕、、平地、松土、施肥、播种、插秧等)收割机用于从田间切割、收集和转运作物的籽粒、果实、茎叶、块根等和其他娇贵易损的生物质农产品,并将它们从松散的秸秆谷草中分离出来,进行必要的初步加工。农业机械多以作业面积为单位计算生产率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常用做法是加大作业幅宽。

专业性与通用性的差异

工程机械领域各种机具的地位相当,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起重机等各主流机种平起平坐,各自都配置有能够独立地高效率完成特定任务的完整的动力系统和工作装置,专业分工明确。但彼此之间“跨界”变通应用则较为困难。

与很难说出哪一种工程机械是整个行业的“形象代言人”不同,农业机械中的拖拉机绝对是整个田间作业的主角。它可以与众多的配角,也就是配套机具构成耕、耙、播、收和田间运输等各种功能的机组系统,还可把全套联合收割机之类的整机“背负”在其底盘上,甚至可以变通应用去牵引飞机和火炮,由此体现了良好的“万能”的通用性。与装载机、挖掘机和叉车等配套的属具相比,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无论从数量上、品种上和作业领域的宽泛性上都要大得多。但拖拉机本身却缺乏工作部件,没有配套农机具时单独的裸机除了产生水平牵引力以外几乎什么也干不成。谷物联合收割机有较强的通用性,通过更换一些工作部件和调整诸如脱粒滚筒的转速等运转参数,它们可以收获各种稻麦类和大豆等作物。然而也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农业机械,如自走式的玉米、棉花、马铃薯、葡萄收获机,半喂入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及高地隙大幅宽的植保机械等,就都是专门为特定的作业制造的。这些机具的结构参数很多是根据农艺标准来确定的,如作物栽植的行距、垄宽和果实部位的高度等等。

设计理念与结构材料的差异

工程机械的产品结构按照专业分工的任务进行优化,多数机种的构件必须适应负荷变化剧烈、集中载荷随机多发的环境特点,此外往往还要依靠底盘的自重来产生推进力和切削力所需的附着力,以及平衡崛起与提升物料时的颠覆力矩。因此它们的机架都要具备较高的强度、刚度乃至较大的自重储备,用料多为中厚钢板和铸钢件,结构轻量化比较困难。

农用拖拉机十分强调作为田间作业的动力核心的多功能通用型,部分载荷可由外挂的工作部件分担,还可采用可拆装的平衡配重块来调节载荷分布,以保证产生牵引力所需的附着力。冲压件、灰铸铁、球墨铸铁和工程塑料用量较大。联合收割机的载荷分布比较均匀平稳,但要求机身具有较大的空间来容纳众多的工作部件被处置的低容重轻泡物料。为此农机适宜采用轻型骨架和薄壁构件。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9

1 明确指导思想, 确定培训目标

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 以省阳光办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为重点, 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 通过提高补助标准, 完善管理制度,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项目监管, 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农民职业技能层次,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1]。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 坚持政府推动, 学校主办, 部门监管, 农民受益的原则, 大力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短期培训, 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2]。强化培训与市场对接, 做好就业服务, 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加强基地建设, 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 增设办学设施, 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自己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二是对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7个乡镇38个村的劳动力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三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外联系适合的专业, 签订订单;四是根据订单合理组织安排教学, 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有多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础, 同时是通过劳动部门和省里认定的职业技能工作站, 多年来一直坚持阳光工程培训和技能培训同时开展的工作思路, 在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 该校对中药材加工、新型砖生产、木工、建筑类、印刷工、汽车维修、电焊工等8个工种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 使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为学员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严格教学管理制度, 保障培训质量

为进一步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 增强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 加快劳务经济发展, 具体培训工作中, 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课时, 理论技能相结合, 以农民工实用易掌握为原则, 坚持第1节课制度, 引导性培训按全国阳光办制作的标准化课件进行, 保证在16课时, 内容包括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安全生产、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知识和艾滋病防治等知识[3]。每期培训班开班都请市阳光办的同志上第1节课, 到培训班核实学员身份, 现场发放代金券、《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实用专业教材、阳光卡等, 讲明政府补助金数额和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大意义。组织安排优秀教师授课, 保证教学质量。培训过程中, 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严格按省、市阳光办的要求规范操作, 认真按照“四卡两证一账”制度操作, 每月将培训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市阳光办报送月报表。按月建立“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台账, 台账的填报实行首报法人负责制, 严把三关, 即台账登记员签字关、培训机构法人代表审核认可签字关、阳光办审核验收签字关[4]。做到填报及时、内容完整、信息真实, 其中转移人员的联系电话必须是能与其联系的家用电话或用工企业电话等, 可供查询。完善各项制度, 向阳光工程工作好的单位学习经验, 请市阳光办对工作进度进行检查, 逐步完善该项工作, 把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工作做实做好。

4 加大阳光工程宣传力度

加强阳光工程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围绕送岗位到农家、传技能惠农民、促转移富农户这一主题, 积极开展春季宣传活动, 先后下到金厂镇、铁厂镇、鸭园镇进行宣传, 发放传单、宣传手册、播放影音资料, 并利用每次培训集中教学时机, 对受训学员进行宣传。该校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加强了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农村服务业等相关技能培训, 引导阳光工程学员就地就近转产转岗就业[5]。通过对转移输出劳务人员的跟踪调查, 了解他们对工作情况、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的满意程度, 掌握了农民外出务工情况, 然后进行分类分析, 现在农民工务工比较乐于接受的工作有两大类:一类是挣钱多的工作, 工作地远点也行;另一类是就近工作, 既能照顾家里农活, 又能减少外出食宿费用, 收入是净赚的, 该类占大多数。金厂镇龙头村一村民就是其中一位, 该村民现年34岁, 她想找一份既能就近照顾家又能挣钱的工作, 5月参加了该校主办的阳光工程培训班, 学习了人参加工技术, 6月末进入金厂镇人参加工厂工作, 计件工资, 通过一段时间的熟练操作过程, 工资能达到900元/月以上, 她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如这种就业形式的还有在银厂镇砖厂就业的保安村村民, 在开发区工地就业的自安村村民。通过这样切实增加收入的实例, 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加大对阳光工程这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农民对阳光工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把通化市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越做越好[6]。

5 结语

多年来, 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以求真务实, 服务三农为工作理念,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 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目标;以为农民服务、架起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输出的桥梁为己任;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真正做成名符其实的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立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共同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摘要:介绍了通化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措施, 包括:明确指导思想, 确定培训目标;加强基地建设, 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严格教学管理制度, 保障培训质量;加大阳光工程宣传力度等, 以期为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措施,吉林通化

参考文献

[1]陆敏, 赵熠.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8) :118-119.

[2]卢美浩.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一点体会[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6) :30-31.

[3]高智美.农民工培训的可持续性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3) :207.

[4]邢利利, 盛开.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4) :65-66.

[5]韩成英, 赵正洲.中部地区返乡农民工特点及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基于湖北、湖南、河南三省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4) :65-68.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实验室,质量工程

0 引言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简称“质量工程”。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基地,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室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农业机械化专业是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传统老专业,目前,开设的本科专业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装备与工程、车辆工程等三个。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科研领域内由于其历史积淀深厚,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好形势,因此,近几年来在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的申报上形势非常乐观,在科研上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然而,由于近几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导致生源不足,并有逐年下降趋势。总的看来,目前在科研实力上相对较强,在招生形势上相对减弱。针对该传统老专业的特殊情形,本着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科研力度,本文在农业机械化实验室建设和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1 转变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

结合就业趋势的需求,除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实验室开设的各类实验应该以创新型和综合型为主,比如增加一系列生物性能测试和排种器排种性能测试和分析等。为此,实验室在近年来新增购置了数显电子拉力试验机、卧式电脑拉力试验机、米麦水份仪等系列配套仪器,开发研制了自动控制排种检测专用实验台,为科研配套,同时也提高实验的性能档次,发挥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2 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有针对性完善和更新实验室结构布局

针对当前的学科发展前沿和科研的发展,结合自身的科研特点,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的科研重点是在油菜、水稻、烟草等作物的机械化种植和收割等。因此,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围绕这几个方面而配置的,购置了一些专业研究领域内常用检测仪器和成型设备。2006年以来,通过改进土槽系统的整体结构,完善检测功能和增加检测项目,引进一批种植和收割机械及关键部件,搭建新型实验检测平台,围绕性能检测完善检测仪器的系列配套。基本上在地面机器系统实验室可以高质量完成实验室教学任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相关的科研任务和为科研项目的申报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3 不断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努力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除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智力开发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我们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学习时间,除了增加学生实验项目数外,还适当延长实验时间,多开展一些开放式试验,或者提供一些可以选修的实验课程,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开放。近几年来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实验室开设的情况见表1。

开放率的计算方法为本院外的学生开放时间/总的开放时间*

4 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实际利用率

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学习和操作仪器,进行实际操作,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出实验报告。但是对于实验课以外的项目目前高校似乎利用率很低,一是因为实验室人手不够,在完成实验课时的基础上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对外开放;二是由于实验设备的不完整,对有很多可以增开的实验或科研项目未能尽最大的限度展开;三是由于实验人员的不足或实验人员对该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够了解而导致了实验设备空置率很高。

针对上述情形,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和管理,增加实验室在岗编制人员,由实验室老师对实验室工作思路进行梳理和完备,提出可行性的实验室建设报告,完善实验室配套设备的添置。同时要注意对实验室人员的定期学习和除外培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把握好实验室建设的前瞻性和持续性,为更好的完善实验室功能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注入新的血液。

5 凸显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功能性特色

在质量工程建设指引和监督的大好契机下,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实施新起点、新思维、新高度的战略方针。我们在规划实验室的结构和内涵时,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实验室功能划分应该做到非常清晰和明确,即以科研型和实验教学型两大特点进行部署,发挥实验室最大的功能效益;二是在教学实验型实验室的建设中,应该注重对课程开设实验配套设备的完善,同时加强对实验项目类型的提升,从认知型向综合型转变;三是在科研型实验室,应该围绕以科研特点为线索,制定相应的实验室规划,使得配套的设备合理化和可利用率增加。比如建设以精细农业装备为特点,引进一批高新尖端的可以利用的高档仪器,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配套的实验条件;建设以农业机械装备性能检测的实验室;建设以生物材料力学特性测试、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个性鲜明功能性实验室等。在建设和规划重组实验室时,应该有清晰的主线,以突出科研和教学重点为思路,强调实验室功能特色为目的,积极有序的推进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步伐,为实验室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提供开阔性的思维和物质基础。

6 结语

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和措施,在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调整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实验室能最大限度的开展实验室传统教学功能,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并充分发挥出实验室的科研特色和创新功能。

参考文献

[1]屈锋敏,王飞,杜慧芳.农业专业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4):145-148.

[2]姚来昌,刘传宝.常安瑛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4(1):40.

[3]贾继文,王一川,李贻学.论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7-109.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11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建设 新农村 保障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1.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1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农民富裕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主要功能是替代劳动力,解放劳动力,节省时间,把富裕的农村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实践证明,利用机械育秧苗可比常规育秧苗利用率提高8~10倍,同时还起到了抗低温促早熟的作用。农业机械化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替代劳动力,直接创造财富,而且它的载体、改造、开发功能都能使农业增收。据专家测算,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能提高粮食产量20%,特别是在抢农时与抗灾害方面,农机的作用是人力难以替代的。农作物的精少量播种技术节省了大量的种籽、化肥、农药和水,节省成本就是增加效益。可见,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为农民增收节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农业机械化在保护和建设生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中发挥巨大作用

乡风文明必须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才能得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民的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实现了人性化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保护性耕作可以使农村最基本和稀缺的两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机械化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保证了农村村貌的整洁。

1.3 农业机械化是破解农村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

农业机械化不仅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率,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条件。城乡统筹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二是加速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这一渠道上,农业机械化都是大有作为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替代了农村劳动力,将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向城镇,不仅增加了收入,学到了技术,而且促进了小城镇在生产、人口、消费、税收、财政收入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势必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农村的发展。

1.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农业是否能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递进的过程。农业发展实践证明,任何先进农艺措施必须和农机有机的相结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没有机械化就谈不上工业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生产率,而农机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在步骤。

1.5農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

节约型农业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农用耕地、水、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节约。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真正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等生产要素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为精准农业和标准农业的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再加工利用等方面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从而加快推动了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机遇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七大召开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2006年全国废除了农业税,并且对农民进行各种补贴。同时,国家专门立法将农业机械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

3.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农业机械化工程 篇12

一、主要措施

1. 因地制宜,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乌兰察布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6亿立方米, 其中可利用量约为10亿立方米, 而且区域时空分布不均。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在乌兰察布市并存,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干旱缺水是制约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 2009年以前, 全市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6.4%。灌溉方式仍以传统的漫灌为主, 水的利用率仅为30%~40%。严峻的现实要求必须改变农灌方式, 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委、政府在不断加大水资源勘探工作力度的同时, 以水资源分布确定农业发展规划, 制定了利用滴灌节水设备发展设施农业的规划, 确立了把加快发展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机械化设施农业作为全市农业发展的战略来抓, 以此实现对水资源的有计划使用和合理开发利用。

2. 科技支撑, 积极推广节水模式

针对乌兰察布市十年九旱的实际, 市委、政府引导农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以节水增产技术为核心的设施农业,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和覆膜栽培等新技术、新设备, 有效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2006年开始, 乌兰察布市在土地集中连片、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 通过公司租赁、大户承包、农民联户等形式建设大型喷灌机。2009年以来, 针对喷灌耗水量大的实际, 逐步将膜下滴灌作为全市节水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2009年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商都县和集宁区进行了膜下滴灌试验示范, 2010年在全市大面积推广, 目前全市膜下滴灌总面积达到105.4万亩, 其中 (2010年33.4万亩、2011年49.8万亩、2012年22.4万亩) 。滴灌种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以种植马铃薯为例, 一是节水效果显著, 传统漫灌种植马铃薯每亩耗水300~400吨, 而膜下滴灌每亩只需耗水80~110吨, 105.4万亩膜下滴灌比漫灌节水约2亿吨。二是节肥效果显著。膜下滴灌可使肥料有效利用率由过去的30%~40%提高到60%~70%, 传统的漫灌种植马铃薯每亩用肥150~200千克, 而膜下滴灌每亩只需60~100千克。三是节能降耗。采用膜下滴灌一次每亩耗电15度, 而漫灌一次每亩耗电65度, 滴灌比漫灌每次节约电费28元/亩。四是投工费用低。滴灌比漫灌每亩省工5个, 有效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节约了人工开支。2010年, 乌兰察布市遭遇严重干旱, 但膜下滴灌发挥了巨大的抗旱威力, 膜下滴灌马铃薯平均亩产达2500千克, 比旱地增产1500千克, 比普通水地增产1000千克。2012全市马铃薯虽受晚疫病及早冻的影响, 但亩均产量仍达4000斤, 较旱作马铃薯增产1500斤, 亩均增收600~750元 (按每斤0.4~0.5元计算) 。22.4万亩膜下滴灌马铃薯可新增产量约3.3亿斤, 增收约1.5亿元。

3. 注重引导, 加大资金补贴力度

实施机械化膜下滴灌, 资金投入量大, 仅靠农户自身建设难以快速推进。乌兰察布市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不断加大补贴力度, 扩大补贴范围, 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 促进了节水设施的快速发展。在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同时, 乌兰察布市每年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约2亿多元, 用于对节水农业的补贴。在具体实施中, 采取分级筹资的办法, 其中项目区农民每亩自筹100元, 旗县市区政府每亩补贴200元, 市级财政补贴200元, 剩余资金全部国家安排到乌兰察布市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给予补贴。三年来, 中央农机补贴资金用于膜下滴灌项目2亿元, 市级财政补贴资金2.1亿元。旗县市配套资金2.1亿元, 农民自筹资金1.05亿元。

4. 服务配套, 推动种植业技术的集成化运用

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必须建立在大动力、全配套和高效能的全程优质农机服务基础上, 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机根本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2010年以来, 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本着布局合理、立足长远、逐步完善的原则, 强化“五有”即有一个好的领办人, 有较强的服务手段, 有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办公服务场所, 有固定的服务基地, 完善服务功能, 允许不同成分经营方式的出现, 坚持农民自愿, 政府扶持, 土地折股, 机械折股, 劳动力折股;制定验收初级标准, 实行以奖代拔, 在市政府四年扶持500万元的情况下, 共建设初级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100个, 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型动力机械 (804以上的拖拉机) 不低于3台, 动力与机具的配套比在1∶3以上。服务农牧户7800户, 经营总收入达7800万元, 合作社员人均收入2.8万元。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面积24.4万亩, 全程膜下滴灌项目区成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战场。

建设农机示范园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农业先进生产力作用发挥的平台, 通过示范带动最大限度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们将农机示范园区建设与膜下滴灌项目区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 将全程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相统一, 将测土配方施肥, 良种良法, 标准化种植等要素组合配套, 全力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 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下, 以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项目为依托, 共建设农机示范园区36个, 其中2013年建设11个, 园区内农机标准化作业示范基地规模18万亩, 标准化作业带动规模36万亩, 大型机械拥有量540台 (套) , 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7%, 农作物增产幅度达到20%左右, 节本增收综合效益3750万元。受益农户6250户。

二、工作启示

第一, 实施机械化膜下滴灌生产是北方干旱地区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唯一出路。水是农业的命脉, 走节水农业道路是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现实选择。从多年来乌兰察布市的气候特点看, 干旱少雨已是常态, 靠天吃饭没有出路, 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必需要加快发展膜下滴灌设施农业, 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第二, 装备现代节水设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是农业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等用水量的增加, 农业用水将更趋紧张, 若仍采取大水漫灌的传统用水方式, 过度开发水资源, 势必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通过发展机械化膜下滴灌, 能够在保持现有农业用水总量的前提下, 逐步扩大灌溉面积, 不仅可以缓解农业、工业、城镇用水的矛盾, 而且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 维护生平衡,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 膜下滴灌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 极大的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乌兰察布市在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同时, 还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成片的土地再也不用修渠、打埂和挖沟, 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了5%~7%。滴灌不受林网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只要水源条件具备, 都可以开发为水地。二是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 大幅度降低了耕作成本,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动力的农业机械数量快速增长, 中型拖拉机服务功能快速萎缩, 已逐步退出农业经济的历史舞台。种植业经营规模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逐步被规模化的农场方式取代, 产业化格局越来越明显。以劳力投入为主的传统农业, 逐步被以大型机械为载体的科技投入所取代, 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三是实施膜下滴灌为转移农牧民, 增加工资性收入创造了条件。膜下滴灌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为解放劳动力提供了可能, 解放出的劳动力可以长期外出打工。如一家以2个劳动力为例, 一人可以外出打工, 另一人可以在当地的项目区打工, 外出打工者每人年收入按8000元, 在项目地打工每天按40元, 打工3个月收入按3500元计算, 年收入达11500元, 比种植旱作农作物多增收约2倍。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四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组织经营模式。以滴灌为龙头, 成立了农机协会、用水协会, 为农民自我经营、自我管理提供服务。

三、工作设想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化下一篇:未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