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栽植

2024-08-26

机械化栽植(共4篇)

机械化栽植 篇1

本刊讯 (记者紫千) 2009年12月8日, 全国旱地栽植机械化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围绕我国旱地栽植机械化技术、装备开发及推广应用等问题各抒己见, 全面研讨。

提高旱地栽植作物经济效益的途径是早日实现旱地栽植机械化。据初步估算, 我国每年各种旱地栽植作物的面积合计超过1500万公顷, 共需配套的各类育苗移栽机械150万台 (套) ,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专家认为, 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 我国在基本实现了耕作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后, 实现栽植机械化正在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点领域, 如何满足这些差异化的要求正是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研发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相关资料显示, 尽管国外旱地栽植机械已经从手动栽植器、半自动栽植机械发展到了示范推广全自动栽植机械的阶段, 然而半自动栽植机械仍然是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栽植机械, 而我国正处于推广使用栽植机械的初始阶段, 半自动栽植机械是今后关注的重点。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 从我国旱地栽植机械的研发历程看, 尽管存在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旱地栽植机械在国内已经开始从研发推广阶段进入到生产实用阶段。但必须清楚地意识到, 作为一种农业机械, 栽植机械自身的技术问题并不难, 而旱地栽植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旱地栽植的经济效益将是评价旱地栽植系统最重要的指标, 育苗、栽培模式和栽植机械的统一与标准化, 是实现旱地栽植机械化的必要条件。

会议期间, 代表们还参观了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新竣工的厂房并现场观摩了该公司手扶式烟草移栽机作业演示。

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耕作机械分会承办,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天津市农机试验鉴定站协办。

摄影/张一哲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栽植探讨 篇2

虽然我国是从事杂交水稻生产最早的国家, 但杂交水稻化制种全程机械化却发展缓慢, 影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难点在栽植环节。目前, 杂交水稻制种主要采取人工栽植的生产方式。大部分父、母本品种组合的生育期不同, 栽植环节是将不同生育期的父、母本分别种植在同一田块, 操作过程复杂, 劳动强度大, 因此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般选择生产较为落后、劳动力较多的地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 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 已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生产。同时, 受制种基地要求严格, 选择比较困难以及市场风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正陷入一种脆弱的境地, 已影响到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要根本改变目前现状, 保障杂交水稻制种面积, 需推进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栽植, 从而实现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 达到规模化制种、高效制种的目的[1,2,3]。

1 存在的问题

杂交水稻制种有别于常规水稻生产, 机械化栽植还一直在探索研究之中, 近年来相关企业或部门在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栽植研究中提出了很多建议, 也通过试验验证了一些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栽植模式的可行性, 但目前实现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栽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1 杂交水稻制种专用栽植机具少

近年来,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发展迅速, 截至2012年底我国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31.67%, 其中机插秧水平已达到28.96%。市场上水稻栽植机具机型丰富, 尤其是插秧机, 技术已非常成熟, 但用于杂交水稻制种的栽植机具还很少。

杂交水稻制种与常规水稻栽植差异主要有2点:一是杂交水稻制种分父本和母本的栽植, 并且父、母本按照行比、播差期交叉栽植, 栽植方式较复杂, 而常规水稻是单一品种的栽植, 种植方式较简单;二是目前国内杂交水稻制种栽植行距比常规水稻机械化栽植行距小;常规水稻机插秧行距为30 cm, 水稻直播行距多数为20、25 cm, 而杂交水稻制种母本行距多数在13~20 cm。

杂交水稻制种专用栽插机具, 不仅要从行距上满足制种要求, 还要能够同时栽植不同秧龄的父、母本, 因此机具研制上还需要有很大的突破。目前有少数机具厂家针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栽插研制出了窄行距 (行距小于20 cm) 插秧机, 但与之相配套的育秧技术还不全面, 机具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能同时栽插播差期较大父、母本的机具也只是在试验研究阶段。

1.2 机械化栽植模式复杂多样

利用现有水稻栽植机具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栽植, 根据机具种类不同和父母品种组合不同有多种栽植模式。若父母本生育期基本一致 (播差期小) 可采取父、母本同时机直播或同时机插的方式, 这2种栽植模式又可分别采取分行直播和混直播, 分别育秧、分行机插和混合育秧、混合机插的方式。

目前我国应用的两系、三系杂交稻组合大部分父、母本生育期基本不同步, 主体应用组合父、母本生育期相差较大 (播差期大) , 市场上又缺乏能同步栽植不同生育期父、母本品种的机具, 因此研究比较多的是父、母本分开机械化栽植的方式。制种中母本的群体数量较大, 解决母本机械化栽植是关键。针对母本机械化栽植, 可采取母本机插或母本直播的方式。父本的群体数量较少, 市场上有2行的插秧机, 可以依托此种插秧机采取先栽插父本, 再机械化栽插母本的方式。栽插方式的确定根据播差期大小、品种、机具种类、种植习惯等因素有很多种模式, 目前的研究数据还不能够充分证明哪一种栽植模式较其他所有栽植模式具有绝对的优势, 因此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栽植的研究也处于多样性研究状态, 还没有形成足够丰富数据支撑[4]。

1.3 田间管理技术不完善

杂交水稻制种是对栽培技术措施要求十分严格的过程, 要精确地计算播差期以确保花期相遇良好, 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激素使用等技术措施在机械化制种中更为重要, 因机械化栽植条件下对秧龄条件、肥水条件、病虫害防治等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同的机械化栽植方式需采取不同的配套技术措施, 如:若采取人工栽插父本、机插母本的方式, 父、母本秧龄不同, 栽插方式不同, 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花期调节等不同于常规水稻机插秧和人工栽插制种生产, 需要结合机插秧肥水管理和人工制种生产探索出适合此种栽插方式的配套技术措施。因现阶段栽植模式不成熟及多样性, 使得针对各种模式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和规范。

2 几点建议

(1) 制种专用机具的研制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对能同步栽植不同生育期父、母本机具的研制, 主要技术难点在是否能根据父、母本播差期大小不同, 实现一台机具2种栽植方式;二是对窄行距插秧机的进一步研制, 主要技术难点在行距是否更符合制种要求, 机具性能更稳定, 并且对配套窄行距育秧设备, 以及育秧技术的完善。

(2) 栽植模式的研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对比试验, 目前多数的研究仅是机械化栽植方式与人工栽植方式的对比, 应进一步针对不同播差期父、母本品种组合的不同机械化栽植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最终对有一定播差期的父、母本品种组合能选择出较优化的机械化栽植模式[5]。

(3) 机械化栽植后的田管措施也需跟进研究, 重点在不同栽植方式的父、母本, 不同秧龄父、母本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花期调节等内容, 需要大量的田间试验和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庆国, 黄丰.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 2010 (S1) :37-41.

[2]王跃星, 葛露方, 朱旭东.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杂交水稻, 2011 (4) :5-7, 47.

[3]谭长乐, 王宝和, 薛良鹏, 等.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现状与技术思路[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6) :98-100.

[4]汤国华, 谢红军, 余应弘.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 2012 (3) :133-136.

机械化栽植 篇3

1 山区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推广的主要影响和制约因素

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是我国目前农业部广泛推广普及的一项重要的农机化技术。该技术具有模化作业能力、效率高、省时省力、农业成本低等特点, 能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等有效优势, 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转型和土地流转的加快。而有些地区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田块小而散、呈不规则形分布, 机械化作业环境因先天不足等特点, 无法作业, 农民群众难以接受, 采用机械化栽植较为困难, 山区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突破。如2014年东城街道总的水稻种植面积569.07 hm2, 而水稻机械化栽植为147.8 hm2, 仅占25.97%, 水稻机械化栽植增长遭遇瓶颈。

1.1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山区多数经济发展缓慢,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道路建设差, 水利、灌溉等设施建设极为落后, 致使农业机械在田间转移不方便, 有的甚至无法行走, 大部分乡村田块土地规模小且呈不规则形分布, 农民分散经营, 不集中不连片, 不能够满足大规模机插的需要, 严重阻碍了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和应用[1,2]。

1.2 农民群众观念陈旧

近年来, 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 先后实施了水稻机插育秧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现大部分农民习惯于使用手插秧和人工抛秧等方式, 虽摆脱不了弯腰拱背的繁重劳作且功效低下, 但传统的观念已扎根深心, 总以为机械插秧会影响水稻收成且价格高不合算等原因, 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热情并不高。

1.3 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不高

永嘉县自古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而农业人口有86万之多, 每户人家耕地少且分散, 能达到机械化连片种植要求的仍然不多, 特别是山区, 土地的经营方式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 而水稻生产中又有很多品种, 在种植、收获的时间上存在差别,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的使用, 造成效益低下, 使很多农民对机械化的积极性不高[3,4]。

1.4 价廉适用机具缺乏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先进、使用的农业机械, 但价格便宜、性能良好、适合在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却较为缺乏。另外, 育秧环节是促使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步骤。只要培育的秧苗质量可以符合机插的标准, 则机插秧成功的几率就达到了80%;若不符合, 可直接导致机插失败, 对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1.5 技术门槛较高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三大主要技术, 即为育秧技术、插秧机操作技术、机插栽培管理技术。水稻育插秧技术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机械和水稻种植方面, 要综合农机和农艺方面的技术, 因此要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栽培技术与农田管理相结合, 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 均可能对机插效果产生影响, 影响最终的产量。这样一来, 农民就存在害怕心理, 不敢进行机械化栽植, 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

1.6 经营服务效益不明显

当前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 在家务农的均为老弱病残, 农忙时劳动力极为缺乏, 加上农村劳动力成本较高, 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地方出现抛荒现象, 即使种植一般也只种一季, 使得机械利用的效率很低, 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的状态, 机手的收入不高, 从而影响了农民购买插秧机和推广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2 东城街道山区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推广实践

2.1 基本情况

东城街道地处永嘉县城的东部, 由原上塘城区东部和山区峙口片、陡门片组成, 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沿江城镇较为落后, 90%以上的面积都为山地和丘陵。山区的农业作业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农业技术, 现在传统水稻种植主要依靠人力, 耕地田块小而分散, 粮食生产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 种粮效益低。而农村劳动力稀缺, 人工工资高, 推广山区水稻农机化作业能够很好地解决劳动力问题, 并且能够节省成本费用和提高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一旦山区农户开始接受并使用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 东城街道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将有大幅增长, 山区农民水稻种植“三弯腰”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水稻产量将全面提高, 生产成本得到节约, 粮食种植效益增加[5]。

2.2 推广实践和探索计划

该项目将采用集中育秧, 分散栽植的总体思路进行。

2.2.1规格化育秧。由技术较为成熟的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水稻规格化育秧, 向5家示范户提供质量合格的成品秧。

2.2.2示范户引领。示范户负责山区田地流转, 翻耕等前期环节, 并购置人力手扶插秧机、手扶机械插秧机, 向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购买成品秧, 完成水稻机械化栽植。

2.2.3 全面做好服务。

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开展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培训, 指导示范户掌握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环节, 并对水稻机械化栽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2.2.4 以点扩面。通过5户示范户探索山区水稻生产新技术, 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植瓶颈, 并收集成功经验向全县推广。

2.3 推广实践过程

2.3.1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省农技推广项目的通知》 (浙农计发〔2013〕74号) 文件下达后, 东城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做好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推广应用示范户和合作社的前期调查工作, 以永嘉县恩恩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机械化水稻种植的秧苗提供点, 以大溪村种植大户、金竹垟村种植大户、溪头村种植大户、大龙山村种植大户共种植面积为6.67 hm2的种植推广应用示范户。

2.3.2加强政策引导。为了推广山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 东城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成立山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政策引导, 并邀请县农委专家为村民讲解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 同时, 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为示范户水稻种植购买机械用具———微耕机、稻麦脱粒机、水稻插秧机等, 并下田指导示范水稻栽植机械用具的操作, 同时, 通过传统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对比, 让老百姓认识到水稻机械化栽植在山区使用的切实好处, 为推广水稻机械栽植做宣传。

2.3.3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在对育插秧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技术的培训, 首先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亲自实践, 从而真正地掌握育秧技术。为了宣传山区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 消除农户的思想顾虑, 街道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电视、广播、会议和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进村入户广泛开展宣传, 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应用机械育插秧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扩大示范面, 以点带面, 整村推进。同时要加强对机手和各村、组骨干进行培训, 邀请了沙头镇水稻种植大户为大溪村、金竹垟村周边的山区水稻种植户逾50人进行水稻机插秧现场会, 通过已经受益种植户的现身说法和对手扶插秧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进行培训, 以让广大农户更快地掌握育秧技术和插秧机操作技能, 确保机插的质量。

2.3.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的力度, 在插秧机高补贴的基础上, 政府应专门拨出一些资金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特别是道路的建设, 要对土地进行规划、平整, 为机械作业提供基础条件。成立由农机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机械插秧技术工作小组, 一起对机械插秧技术进行指导, 融合农机与农艺2个方面的技术, 确保培育出的秧苗、耕整后的大田均能符合机插的标准, 实现丰产的目标。

2.3.5 加强部门协作和农民参与。

由于水稻育插秧技术需要农机与农艺2个方面的融合, 因此农机部门要与农业部门共同合作, 共同努力, 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 积极地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 使其能够主动参与进来, 选择好育插秧示范点、示范户。示范点的农民要全程参与到各个环节, 包括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等, 以有效地掌握这些技术, 将示范点育插秧技术的优势在农民的面前展示出来, 让农民眼见为实, 相信该技术可以实现增产、增收。同时还要尽快培养出一批育秧、机插秧技术能手, 以促进水稻育秧技术快速推广发展。

2.3.6 创新培育市场机制。

为解决插秧机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应推行“市场化供秧、机插秧一条龙”服务经营的新机制。加快土地流转, 形成水稻生产的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 鼓励规模种植, 组织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育秧、运秧、机插秧一条龙服务, 与农户签订育秧和机插作业合同, 约定统一供秧, 明确作业面积、时间、收费标准、跟踪服务等内容, 组织插秧机作业。收取适当育秧供秧机插费, 以提高插秧机的经济效益。组织成立机插服务队或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进行机插连片作业, 扩大机插面积, 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

3 东城街道山区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推广实践的成效和意义

机械栽植成熟的技术, 土地翻整使用微耕机, 插秧实用人力手工插秧机及手扶机械插秧机, 山区作业方便实用效果都很好, 得到山区种植户的极度欢迎, 山区农民水稻种植“三弯腰”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的使用为农民提高了水稻产量, 节约了生产成本, 增加了粮食种植效益。永嘉县东城街道大溪村水稻种植大户, 自从利用机械化栽植水稻以来经济效益显著, 单季水稻节约成本7 050元/hm2, 节约人工时间 (人工1个工按8 h计算) 577.5 h/hm2。按照该效益计算6.67 hm2水稻种植大概节约生产成本4.7万元, 并能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叶正.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6) :66.

[2]张厚勇, 史奇, 程勇.无为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91.

[3]孙世亮, 刘晓波, 丛亿军, 等.东港市水稻插秧机推广经验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 (3) :132-133.

[4]茅玉兰, 周铭成, 彭华梅, 等.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J].江苏农业科学, 2006 (2) :29-30.

栽植机械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 篇4

栽植机械的核心部件是栽植器。按照栽植器的不同, 栽植机械主要有钳夹式、链夹式、挠性圆盘式、导苗管式、吊杯式和输送带式等型式。

1 钳夹式和链夹式栽植机

钳夹式与链夹式栽植机的共同点是都采用苗夹作为栽植器, 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钳夹式将苗夹固定在一个转动圆盘上, 而链夹式则是将苗夹固定在回转链条上。由于栽植器相同, 其主要特点是相似的, 具体特点是:①是最早出现的栽植机型式,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不需要扶苗装置, 栽植质量稳定, 株距稳定, 直立度好。②适合移栽裸苗, 也适合部分钵苗移栽, 但需要更换不同的钳夹。③株距调整不方便, 不能进行膜上移栽, 不适合株距10cm以下的小株距移栽。④由于秧苗喂入点只有1个, 所以栽植频率较低, 一般不超过35株/min, 而且容易出现漏苗现象。

2 挠性圆盘式栽植机

挠性圆盘式栽植器是由2个呈一定夹角的圆盘构成, 圆盘材料为橡胶或者薄钢板。秧苗进入挠性圆盘的夹缝后, 被2个圆盘夹持完成栽植。该型栽植机的主要特点是:①能够栽植小株距的作物, 如大葱、洋葱、韭菜等, 最小株距可以达到5cm。②只适合裸苗移栽, 不适合钵苗移栽, 也不能进行膜上移栽。③由于没有固定的秧苗喂入点, 因此需要有控制株距的辅助喂入装置, 一般采用输送带喂入装置。④栽植频率能够达到40~60株/min。⑤进行小株距作物栽植时, 需要配备具有爬行挡的拖拉机或者自走动力。

3 导苗管式栽植机

导苗管式栽植器是一个将秧苗导入栽植沟内的锥形筒, 与钳夹式和挠性圆盘式的主要区别是:秧苗在导苗管内处于自由下落状态, 而非强制夹持状态。导苗管式栽植机主要特点是:①由于没有固定的秧苗喂入点, 因此需要有控制株距的辅助喂入装置, 可以采用水平旋转的喂入杯或者输送带喂入装置, 喂入杯数量4~10个。②喂入杯或者输送带喂入装置具有多点喂入的特性, 栽植频率能够达到60株/min, 同时降低了秧苗喂入的紧张程度, 减少了漏苗现象。③由于秧苗在导苗管内是处于自由状态, 因此栽植时必须具有扶苗装置, 包括推苗式、栅条式、凸轮式等, 否则栽植质量不稳定。④主要适合钵苗移栽, 只适合部分裸苗移栽, 不能进行膜上移栽。

4 吊杯式栽植机

上一篇:破坏性物理分析下一篇:绩效系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