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化

2024-10-19

秸秆机械化(精选11篇)

秸秆机械化 篇1

摘要: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作了详细阐述, 介绍了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要点, 并对注意事项进行简要概括。

关键词:秸秆还田,应用,要点,注意事项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就是利用秸秆切碎机将摘穗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抛撒于田间, 不经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 使秸秆直接还田, 或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的一项机械化技术。它省去了刨、捆、运、铡、沤、送、施等耗费人工的多道工序,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 降低了作业成本, 而且秸秆还田后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 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 是一项应用广泛、增产效果较好的农机技术。

1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

1.1 有利于培肥地力

试验表明, 实施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秸秆还田1年后的土壤, 其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 全磷提高0.03%, 速效钾增加468×10-6, 土壤的质量体积比下降0.03~0.16 g/cm3。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 不仅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 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 秸秆还田后, 平均增产幅度达10%~15%。据测定, 新鲜玉米秸秆含氮0.48%、磷0.38%、钾1.67%, 同时含有硅、钙、镁等微量元素。直接粉碎还田后, 相当于施标准氮肥320~450kg/hm2、标准磷肥180~225 kg/hm2、钾肥450~700 kg/hm2。粉碎的秸秆腐烂分解后, 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左右, 明显提高土壤肥力。

1.2 有利于作物增产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蓄水抗旱能力, 减少水分地面蒸发和地表径流的形成, 保持耕层蓄水量, 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抗旱减灾。实施秸秆还田的土壤, 含水量可提高2%~4%, 渗水率达到40%~50%, 而且肥效全, 肥力作用时间长。试验表明, 旱地玉米和小麦可分别增产1 050 kg/hm2和450 kg/hm2,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1.3 有利于农民增收

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 可以增加农机户和用机户的经济效益。目前, 农机户购买1台秸秆还田机需投资6 000元, 作业收费225元/hm2, 作业1季即可收回机具成本并净赚4 000元。对用机户而言, 人工作业按80个工日/hm2计算, 折劳务费1 080元, 而用机械作业只需付225元的作业费, 可节省855元/hm2。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 我国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仅有40%~60%, 大量的秸秆资源被当成烧柴或焚烧浪费掉。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图省时省力, 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1.4 有利于改善生产条件

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 可代替人工作业, 一次完成直立秸秆的均匀粉碎并抛撒还田,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体力劳动,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 秸秆还田技术实施要点

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 必须与农艺措施密切配合, 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增收、增效潜力。

2.1 掌握最佳作业时机

摘穗后, 新鲜秸秆容易粉碎, 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糖分, 易腐烂分解。因此, 要趁青对玉米进行及时收获, 即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 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 以提高粉碎质量, 保证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趁青粉碎, 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 有助于秸秆腐解和增加土壤养分。

2.2 注意提高粉碎质量

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秸秆还田机都能在割倒秸秆的同时将玉米秆打碎, 不论哪种还田机, 秸秆粉碎的长度应小于10 cm, 并且要撒匀。对还田地块一定要用悬耕机作业一遍, 使秸秆和土壤充分混合拌匀。此外, 还要用铧式犁将秸秆连同化肥、农家肥翻入10 cm以下的土壤内, 以利播种。

2.3 加施少量氮磷肥

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 也就是微生物生命的活动过程。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 而玉米秸秆中这3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 因此, 当底肥不足时, 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在翻耕前, 要施入适量的化肥, 一般施碳铵450~750 kg/hm2。这样不但可以加快秸秆的腐烂分解, 而且解决了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加施化肥后, 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 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 与土壤混合, 并进入0~100 mm的土层中, 同时, 要把玉米根茬切开, 以利于腐解。

2.4 及时耕耙减少损失

耕深一般要求在27 cm以上, 秸秆残体要覆盖严密, 耕后要及时耙实, 以利保墒。要深耕翻压, 耕深在20~25 cm, 使秸秆残体掩埋保留在整个耕层中, 促使秸秆腐解, 充分发挥肥效。

2.5 注意浇足塌墒水

秸秆还田地块的土壤容易架空, 这对秸秆的腐解、小麦种子的发芽和麦苗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因此, 耕翻后必须浇足塌墒水, 否则会影响秋播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果怕影响秋播作物的适期播种, 也需在播后及时浇水。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用作小麦底肥, 是一项省工、省力、增产和提高地力的有效措施。

2.6 耙好地表再播种

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保证土碎地平, 使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充分混合, 以加快腐解, 使土壤上虚下实。

3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3.1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各零部件与紧固件联接是否可靠转动件是否灵活

对刀座及刀片逐一检查, 发现损坏或短缺, 要及时修复或更换。调整好三角带的张紧度, 加注好润滑油和润滑脂。挂接后要空运转3~5 min, 待运转正常后, 方可投入作业。

3.2 机组进地后应调整拖拉机悬挂杆件调整限深轮高度严防刀片入土

要根据作物的密度、长势、土壤含水率等不同情况, 匹配不同的作业速度。挂接动力输出轴时要低速空负荷, 待发动机加速到额定转速后, 机组才能缓慢起步, 投入负荷作业。严禁负载起动, 以防损坏机件;严禁带负荷转弯或倒退, 转移地块时应切断动力;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作业机组, 保证人身安全。

3.3 作业后要及时清除转动部位的积物及护板内壁沾集的泥土并对各转动部件加以检查及时调整与更换

各润滑部位要加注黄油。长时间不用, 还需做好外露部件的防锈处理。机器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 露天存放应防雨防晒。

秸秆机械化 篇2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指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灭茬深耕翻埋的一整套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和浪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快捷途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情况下,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路线是:人工摘穗→机械直接粉碎抛撒→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播种.

作 者:徐建平艾洪源 作者单位:刊 名:农业开发与装备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QUIPMENTS年,卷(期):2009“”(10)分类号:S2关键词:

秸秆机械化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秸秆还田;联合整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03-02

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把农艺与农机相结合,集合秸秆或根茬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和联合整地机械化技术,建立适宜的机械化联合整地技术模式,将灭茬、旋耕、起垄、镇压等作业(如果动力足够也可以配上深松作业)融为一体,一次进地完成根茬粉碎还田、旋耕碎土、起垄、镇压多项工序的农机化技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械化技术,对实现耕地提质增效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有裨益。

1 推广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械化技术的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人口膨胀和城市扩张的挤压,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和质量安全需求,对土地的产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掠夺式的农业生产和对有限耕地的无限索取,导致土地不堪重负。利用并保护好有限的农田土地,是维系辽宁省乃至我国粮食生产的百年大计。而要提高土地质量,就必须逐步摆脱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从多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入手,着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尽量修复土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土地生产后劲;要增加土地产出效率,不仅需要优质的种子和肥料,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的应用。

就辽宁而言,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玉米是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各地均有种植,尤以辽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最广,种植玉米已成为当地农民获得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十年九春旱”的农业环境,始终威胁着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的传统整地方式——翻、耙、起垄、镇压等项作业,需用不同机具分别进行,拖拉机多次重复进地,导致机具种类多、作业周期长、油料消耗高、容易误农时、整地效果差等问题的产生,影响土地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极不符合现代农业精准、高效、节能发展要求。而且,辽宁旱作农业地区普遍存在土壤沙漠化、有机质供给不足、土壤板结严重等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焚烧秸秆的现象屡禁不止,已成为许多农民的习惯,不仅严重浪费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大气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公害。

在当前地、水、肥等资源约束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改变传统耕作模式。通过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改良土壤性状,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借此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进而提高土地质量与产出;通过高效率大中型联合整地机械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对农田土地的压实扰动,提高农机作业效率,进而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高辽宁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良好的耕层构造应当具有一定的土壤容重保持和调节能力,能够协调并使土壤具有适宜的水肥气热条件。耕层结构直接关系到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整地作业就是利用机械对土壤进行翻耕、疏松、碎土等作业,以改善土壤结构,恢复土壤肥力,促进作物萌芽生长,为农作物播种、秧苗栽植以及农业稳产增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化技术,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而联合整地机械化技术是将灭茬、旋耕、起垄、镇压等多项作业融为一体,一次进地即可完成根茬粉碎还田、起垄、镇压多项工序,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 培肥并恢复土壤地力。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 a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0.05%~0.23%,并相应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缓解土壤肥力不足问题,节约肥料施用成本。

2) 实现用地与养地的自然结合。建立虚实并存的土壤耕层结构,使土壤潜在的营养得以充分释放和利用,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库”,有效抵御旱灾,促进水肥最大限度的吸收。

3) 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通过创建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恢复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进而建立起以田养田的良性、节能、环保、高效作业模式,为农作物播种、秧苗栽植以及农业稳产增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可以实现玉米增产5%左右。

4) 对土壤修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大有裨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作物消耗的大部分营养元素再回归农田,并杜绝秸秆焚烧带来的雾霾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

5) 显著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多项作业一次完成,在配套动力不增加的情况下,联合整地作业效率比“老三样”作业方式提高50%以上,减少进地次数10次以上,比单一翻耙压整地节省燃油20%以上。联合整地机械化一个作业季节可完成200 hm2左右,比传统单项作业(翻、耙、起)平均增产600 kg/hm2以上,节省种植成本300元/hm2以上,节本增收2万元/hm2左右。

3 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械化技术的实施

3.1 作业时间

联合整地机械化作业分春秋两季进行。春季作业是在前一年秋季作物收割后,地表残留有根茬,春季利用联合整地机具进行灭茬、旋耕、起垄、镇压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秋季作业要求收获机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收获玉米时直接把秸秆粉碎铺在地表面,然后喷撒腐化剂处理,或直接留残茬,再利用1GZM120-210型系列联合整地机(宽度不同)整地。该机具设计独特,国内首创,其关键部件设计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旋耕机械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完成的,对各种土壤适应性更强,从根本上解决了刀轴早期断裂的行业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作业时的通过性能、使用的可靠性能,且作业质量更好、省刀片、省动力、省燃油。该机采用组合方式,可将灭茬机、旋耕机(也可配置深松机)、起垄机、镇压器任意组合起来进行各项作业,配套动力拥有量大,易于推广,广泛适用于东北三省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的整地作业,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实用、节能、高效整地机具,是秸秆还田构建土壤肥沃耕层的联合整地机械化作业实用机具。

nlc202309041051

3.2 技术要点

1) 选择适合的作业地块。秸秆还田联合整地应选择坡度6°以下的地块进行,面积应大于0.33 hm2,地里石块少(直径不超过2 cm),垄距在50~70 cm之间。

2) 整地条件。为保证机械整地的作业质量,作物留茬高度最好控制在15~18cm之间,秸秆还田每年一次,还田量约为单产的1/3即可,过多将直接影响下茬作物栽种及根系发育,破坏土壤结构,并导致作物减产。

3) 选择适宜的作业期。玉米留茬呈绿色时为最佳作业期, 这个时期根茬含糖分和水分较多,容易切碎。因此,最好选择秋季作业。

4) 土壤湿度应适宜。土壤含水率在18%~30%时作业为宜,用肉眼看,地表有1 cm左右干土层,过干、过湿都将影响作业质量。

5) 质量标准的检查。根茬或茎秆粉碎的长度应控制在5 cm以下,站立或漏切的根茬不超过根茬总数的1%。中小型秸秆还田联合整地机作业深度应达到13~15 cm,大型深松灭茬联合整地机作业深度应达到18~30 cm。碎土率应大于98%,直径大于2 cm的硬土块不超过5%,碎茬和土壤应均匀混合。起垄高度要达到15~18 cm。

6) 作业效率。中小型联合整地机械日作业时间8 h,作业量应达到2.00~3.34 hm2;大型作业机械日作业量不低于6.67 hm2。一个秋季作业时间不低于25 d,春季作业时间不低于15 d。

7) 作业机具。利用1GZM120-210型系列联合整地机(宽度不同)或当地现有联合整地机来实施,可一次完成根茬粉碎还田(土壤深松保墒)、旋耕碎土、起垄、镇压作业。

参考文献

[1] 杨维宇.机械化耕整地技术发展初探[J].现代农业装备,2011(1): 91-92.

[2] 殷志辉.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应用[J].当代农机,2012(2):52-54.

[3] 宋秋梅.耕整地机械化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5):65-66.

Abstract: To extend the technique of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combined tillage mechanization has big benefits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creasing for cropland and rais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ability. In the article, it combined the practice in Liaoning, expounds the extension meaning and the technique advantage of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combined tillage mechanization,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practice of the technique and its key points,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techniqu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combined tillage;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ique; effect

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技术 篇4

1.1 全量还田

使用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并将碎秸秆均匀铺撒于田中, 然后进行耕整地作业。

1.2 高留茬半量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 留茬高度为30cm以下, 直立保留田中, 取走已切割的秸秆, 或部分铺匀于田中, 再进行耕整地作业。

耕整地作业的常用机械有秸秆还田机、铧式犁、旋耕机、驱动耙、反旋灭茬机、秸秆粉碎机等, 作业方式又分为水整和旱整两种, 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这种一年一茬麦秸秆的全量或适量还田, 是集机械收割, 水、旱田后续作业, 肥料运筹等于一体的综合农机农艺配套处理秸秆技术, 它既保持了土壤的理化性能, 减少了焚烧, 又使稻秸秆得到了充分利用, 普及推广了免 (少) 耕机条播技术。

2 秸秆还田机械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主要结构

我们知道, 水田麦秸秆还田机是由旋耕机发展改进而成的。因此, 这里简介旋耕机的工作原理, 以便对秸秆还田机有深刻的了解。

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旋耕刀辊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 它能切断植被并将其混合于整个耕作层内。旋耕机于19世纪中叶问世,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行试验研究, 到20世纪70年代初完成与当时国产各类拖拉机的系列旋耕机设计, 并将其推广应用。

2.2 工作原理

拖拉机与旋耕机挂接后, 拖拉机的动力经传动输出轴、万向节总成传至传动箱总成的小锥齿轴, 经过一对锥齿轮减速并改变方向, 再通过一对圆柱齿轮 (中间有过桥齿轮) 减速, 通过输出花键轴将动力传递到刀轴总成, 使刀轴总成旋转。

刀轴的旋转带动旋耕刀入土、切土、向后上方抛土, 在切土的同时, 将秸秆切入土中, 并同时抛向挡土板, 土块碰撞挡土板进一步击碎、细化, 与秸秆、泥水搅拌后, 由平地板刮平。

3 秸秆还田机械的技术特点

3.1 分类与特点

秸秆还田机械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秸秆粉碎还田机。主要用于直立和铺放的玉米、高粱、棉花秸秆的粉碎, 兼用于稻麦秸秆的粉碎。该类机型的技术特点:秸秆粉碎机原设计专用于玉米、高粱、棉花等高大、硬秸秆的粉碎, 经实践, 生产厂家对秸秆粉碎部件——锤爪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由整体锤爪换成动、定刀组合的5片“Y”型刀片, 利用动、定刀的速度差更能有效地将秸秆粉碎, 刀片的表面焊合耐磨合金, 大大提高了刀片的使用寿命。秸秆的粉碎长度, 硬秸秆在100mm以下, 小软秸秆在150mm以下。这样的作业效果符合下道工序的犁耕或旋耕灭茬的作业要求。

第二类为双轴型旱田灭茬旋耕机。可一次完成对玉米、高粱、棉花等的破根茬的旋耕复合作业。该类机型的技术特点:双轴灭茬旋耕机是近年来为秸秆还田作业而设计的新机型, 它对玉米、高粱、棉花等高大、硬秸秆的前轴破茬一后轴旋耕复合作业有独特的优越性, 解决了普通单轴旋耕对高大、硬秸秆破根茬作业效果差的问题。

第三类为水旱两用埋茬耕整机, 主要用于水田的耕整地作业, 可一次完成水旋、埋茬、起浆、平整等四项作业。兼用于旱田的秸秆粉碎还田作业。

另外, 还有反旋灭茬机, 其秸秆还田的性能介于旋耕机和上述三类机型之间。

3.2 典型秸秆还田机简介

3.2.1 埋茬耕整机。

采用中间传动正旋转结构, 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用万向节与埋茬耕整机第一锥齿轮连接, 通过一对锥齿轮改变90°传动方向, 并通过两对平齿轮传递动力使刀轴旋转。一次作业能完成耕翻、埋茬 (秸秆、杂草) 、碎土、起浆、平地等多道工序, 达到水稻机械化种植耕整地的农艺要求。

3.2.2 旋耕复式作业型水田平整机.

将旋耕作业和水田平整作业相结合, 由旋耕装置、水田平整装置、平整装置液压调整机构等组成, 可一次完成带水旋耕、碎土、起浆、平整地作业, 能形成符合中小苗机插秧要求的田块省工省时, 节本降耗。

3.2.3 双轴灭茬旋耕机。

利用前刀轴灭茬, 后刀轴旋耕原理, 结构紧凑, 整机刚性强, 碎茬覆盖好, 油耗较低, 对土壤湿度适应范围广, 工作效率较高。

3.2.4 水旱两用秸秆还田机。

与8.8k W手扶拖拉机配套, 采用刀辊防缠草、挡土罩不黏土等新型装置, 具有正、反转、多转速功能, 润滑、密封效果好, 适用于中、小田块的耕整地作业。

4 水田秸秆还田机选型原则

1) 选择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还田机械;

2) 新型秸秆还田机械的特点是正旋埋草、带水旋耕, 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埋草效果;

3) 旱旋耕改为带水旋耕, 减轻了机械负荷和动力消耗, 特别是提高了旋耕埋草田面平整度, 降低了机械作业成本;

4) 建议在省购机补贴目录中选择。

5 机具的作业质量标准

作业质量的要求以满足水稻机械化种植要求为标准, 如表1所示。

6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作业方法

6.1 撒施基肥

一般认为, 在水田条件下, 还田的秸秆以嫌气性分解为主, 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氮量为0.54%, 根据氮平衡理论, 补充氮量应等于还田秸秆× (0.54%-秸秆含氮量) 。因为麦秸秆含氮量在0.5%左右, 一般不必担心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在严重缺氮症状。但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 提高当年还田效果, 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肥, 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 以每100kg秸秆增施纯氮1kg为宜, 并根据基∶蘖∶穗肥比为4∶2∶4施用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 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 在机具作业前, 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

6.2 放水泡田

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 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12h后基本软化, 软化后的秸秆易于和泥浆搅拌均匀。

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疏松、团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板结、团粒结构差、透水性弱的土壤难于泡透。浸泡时间过短, 耕作层泡不透, 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 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合, 田面平整度降低;沙土和黏土浸泡时间过长, 反而会造成土壤板结, 不利于埋草和起浆。

6.3 机具作业要点

6.3.1 万向节安装。

应保证机具工作和提升时, 方轴、套管及夹叉既不顶死, 又有足够的配合长度;万向节要安装正确。若方向装错, 则会产生响声, 还田机震动加大, 并引起机件损坏。万向节方轴、方套长度, 应根据所配拖拉机的悬挂机构的尺寸和动力轴转速的不同而异, 使用时按下表选配, 如表2。

6.3.2 秸秆还田机的横向、纵向水平调整。

即调节拖拉机悬挂机构的左右斜拉杆成水平, 调节拖拉机上悬挂杆长度, 使其纵向接近水平。旋切刀的作业深度应根据土壤坚实度、作物种植形式和地表平整状况进行调整。

6.3.3 作业前各部件的检查。

紧固件、刀座和刀片有无松动, 转动部件是否灵活, 发现变形或短缺应及时修复、更换。并在齿轮箱内加注齿轮油, 一般油面高度以大齿轮浸入油面1/3为宜。各润滑部件加注黄油。检查完毕后, 空运转5~10min, 确认各部件运转良好后, 方可进行作业。

6.3.4 作业时注意事项。

应先将还田机提升至旋切刀离地面20~25cm高度, 转动1~2min, 挂上作业挡, 缓慢放松离合器踏板, 随之加大油门, 投入正常作业, 严禁带负荷启动或机组启动过猛, 以免损坏机件。

转弯时应将还田机提升, 转弯后方可降落, 提升、降落时应注意平稳。工作时禁止倒退。如需倒退, 应切断拖拉机后方输出动力, 作业中若听到异常响声, 应立即停车检查, 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作业, 严禁操纵人员靠近作业机组或在机后跟随, 以确保人身安全。

作业中应随时检查皮带的松紧度, 以免降低刀轴转速而影响作业质量和加剧皮带磨损。及时清除机械内壁的土层和缠草, 以免加大负荷或旋切刀的磨损。

6.3.5 作业时的水层控制。

机具作业时, 如果水层太浅或无水层, 容易出现刀辊缠草、机具作业负荷过大、不起浆等现象;水层过深, 容易出现秸秆飘浮, 覆盖效果差, 耕整平整度差;影响机插效果。因此, 作业时应将水层控制在3cm左右。

6.3.6 作业方式。

铜川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 篇5

实行规范化运作

为了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铜川市农机推广站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铜川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作业技术规范及规程》。其包含一个规范和五个规程,为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作业技术推广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机推广工作者及农机操作人员的青睐。

《铜川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作业技术规范》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流程、各流程的主要技术内容、作业质量标准等来规范铜川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作业技术,指导我市及各区(县)农机推广科技人员开展工作。

秸秆机械化 篇6

每到传统的夏播时节,对联合收获机作业后秸秆直接抛洒地面形成的全秸秆覆盖地,农民需要先将前茬秸秆清理干净,再旋耕整地后播种,耗工耗资,耽误农时。而现有的免耕播种设备,由于田间秸秆量大或茬高,极易造成机具入土部件挂草、壅堵和架种、晾种等问题,不仅作业质量无法保证,而且作业顺畅性也无法保证。这导致农村里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如何有效处理秸秆已成为科研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

“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方案的提出,能有效解决全秸秆覆盖旱地的夏播问题。”胡志超介绍,此项技术方案具体为“秸秆粉碎清理装置将地表秸秆捡拾、粉碎,通过横向推送和气力提升后向后端抛撒,并趁秸秆未落下、地表无秸秆的空档进行免耕施肥播种,粉碎后的秸秆再由抛洒装置均匀覆盖在播种后的地面上”,能有效解决现有免耕设备存在的入土部件挂草、壅堵和架种、晾种等技术难题。

据了解,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两轮样机的研发工作,从2012起,该技术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进行了麦茬全秸秆覆盖地机械化免耕播种花生、大豆、玉米等适应性试验与示范,累计试验示范面积500多亩。试验示范表明,在麦茬全秸秆覆盖情况下,研究团队研发的2BHQM-4型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复式作业设备可一次性完成碎秸、清秸、播种、施肥、播后覆秸等作业工序,作业顺畅、可靠、高效,播种质量高;秸秆均匀覆盖在地表,不仅肥效化利用好,而且可达到“准地膜”覆盖效果;通过更换部分作业部件,可满足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花生、大豆、玉米等不同旱地夏播作物需求。目前该技术已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秸秆机械化 篇7

随着农村生活能源的多样化, 农作物秸秆日益过剩, 在秸秆机械还田有限的情况下, 每到夏秋农忙季节, 焚烧和丢弃秸秆现象日趋严重, 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 而且烟雾弥漫, 污染环境, 有时还造成交通事故和影响航空飞行, 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虽然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三令五申禁烧秸秆政策, 但由于秸秆利用有效出路不畅, 禁烧现象屡禁不止。如何搞好秸秆利用,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已成为政府重视、媒体关注、群众期盼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十一五”以来, 江苏省农机局将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列为“十一五”全省农机化发展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 加快秸秆还田机具的研发, 积极探索完善技术路线, 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 提出以建设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乡镇来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以点带面”新举措, 重点示范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为减缓秸秆焚烧提供技术支撑和探索可行途径, 推进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开展。同时还积极引导扶持各地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秸秆制粒机、秸秆气化炉、草帘编织机、秸秆捡拾打捆机、青贮机械等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通过机械化配套服务, 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

为加快推进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步伐, 减少秸秆焚烧现象, 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省政府要求, 2009年在全省建设10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5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30个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乡镇, 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今年内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达50%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全县 (市、区) 全面实现秸秆禁烧;示范县、试点县年内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25%以上、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20%以上, 全县 (市、区) 基本实现秸秆禁烧;新建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乡镇年内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达50%以上、续建示范乡镇还田面积达70%以上, 项目实施区杜绝秸秆焚烧点。”的目标。

1 成效

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江苏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建设工作发展迅速, 从2007年的13个示范乡镇, 发展到2008年18个示范乡镇, 现扩大到2009年10个示范县、5个试点县、30个示范乡镇的大区域的示范范围, 还田面积指标由2007年夏秋的2万hm2, 扩大到2009年夏季麦秸秆还田20万hm2。2009年夏季, 各示范县乡深入贯彻落实省人大《决定》和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议精神, 积极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试验示范, 加快推进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步伐, 示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大面积焚烧秸秆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示范县乡按照实施方案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指标。

据统计, 各示范、试点县和示范乡镇深入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落实投入大中型拖拉机近1.2万台, 手扶拖拉机4.1万台, 秸秆还田机2.97万台, 超指标签订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共23.6万hm2。截至6月30日, 各示范、试点县和示范乡镇夏季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完成作业面积24.67万hm2 (其中集成机插面积达8.67万hm2) , 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其中, 全省有8个示范、试点县 (市、区) 、6个示范乡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部分县、乡镇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90%。在各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乡镇示范辐射作用下, 加快了周边地区乃至全省部分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步伐, 全省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总面积达66.67万hm2。从数据显示、现场检查、各地反映等综合分析, 取得了历年来最好的效果。

2 具体做法

2.1 及早动员部署, 明确目标责任

根据省政府秸秆综合利用会办会议要求, 省农机局领导十分重视, 认真总结了2008年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乡镇建设工作, 围绕2009年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认真部署, 积极组织开展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及综合利用试点工作, 及早制定2009年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建设指导性目标, 反复论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扩大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范围, 加强示范建设试点工作, 进一步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力度, 实行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步伐。

4月21日, 省农机局会同省农林厅联合召开了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建设座谈会。会议交流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工作现状及打算, 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5月21日下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决定》, 省农机局会同省农林厅、财政厅、环保厅联合召开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工作会议, 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并要求各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的政府部门签定了“2009年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 (市、区) 建设目标责任状”。要求各市及示范乡镇所在县农机局主要领导立即开展现场办公, 检查当前工作准备情况, 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各有关市、县和示范乡镇政府都把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分别成立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制订了示范镇实施方案, 明确了目标和责任。淮安市政府于6月8日在2009年新设立的示范县——金湖县召开了全市秸秆还田现场会, 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上工作的开展。6月10日, 徐州市委、市政府在铜山县大许镇召开了全市水稻机械化插秧暨秸秆利用现场会, 观摩了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收获、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装置作业、秸秆捡拾打捆、旱田秸秆粉碎还田、水田秸秆还田、水稻机械化插秧和秸秆压块与气化等一条龙夏季农业机械化作业演示。6月11日, 如皋市召开水稻机插秧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 要求各镇 (区) 要统筹兼顾, 把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和水稻机插秧工作两手抓, 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和秸秆综合利用, 确保“两个示范市”顺利创建成功。

2.2 加大扶持力度, 形成发展合力

省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乡的农户实施面积补助, 每亩补助标准为苏南8元、苏中10元、苏北15元。不少县、乡政府在落实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面积补助措施的同时, 也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 并确保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示范县乡倾斜, 大力引导农民和机手积极发展秸秆还田机械化。南京市江宁区的汤山街道规定秸秆不焚烧, 实行机械化还田每亩补助20元;淳化街道规定收割机收获每切碎1亩街道补助5元;禄口街道石埝社区、汤山街道湖山社区规定秸秆机械化还田每亩补助10元。金湖县在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 县财政再拿出资金给予补贴, 与大拖配套的秸杆还田机省财政补贴2 000元/台套, 县财政补贴1 500~2 000元/台套, 补贴比率达56%, 对于没有进入省财政补贴的秸秆切碎机, 县财政每台补贴400元。涟水县义兴镇政府将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责任与实际效果纳入对各村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落实责任, 明确奖惩, 镇政府对麦秸秆切碎装置收割机给予每台300元补贴。江阴市十分重视发展秸秆还田机械, 对农民购机实行财政补贴, 补贴比例达到50%。2009年, 省财政实行补贴后, 两级财政补贴比例达到62%, 有力地推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进程。

2.3 广泛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农机部门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配合,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标语、横幅、“给机手一封信”及印发镇村公约、明白纸等多种宣传形式, 广泛宣传建设示范乡镇的重要意义、田间焚烧秸秆的危害性、机械化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的好处及奖惩措施。苏州太仓市、镇江丹阳市、扬中市等地还结合示范乡镇建设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现场会。据统计, 夏收期间, 各示范县乡共组织现场演示会378场次, 参加演示人数达9.4万人, 共印发宣传材料147万份。通过广泛宣传, 营造出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良好工作氛围。

6月2日, 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在常州、镇江视察夏收夏种和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仔细察看了秸秆还田机械的演示, 详细询问作业效率、收费标准等, 现场查看机械化收获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现场, 并强调:“我们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 关键要让机手和农民接受, 有了政府配套补贴, 不增加农民的负担, 机手也会有更多的作业市场, 同时, 有效扼制了焚烧秸秆, 又增加了土地肥力,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不断推进这项技术的应用。”

6月8日,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解民在苏州、泰州调研时强调, 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 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加强秸秆禁烧工作, 把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学习宣传好、贯彻实施好, 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进程。

省农机局也积极利用“江苏农机化信息网”加大了相关工作的宣传力度, 及时发送各地工作动态, 6月份, 在“各地动态”栏目中共发布有关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信息70余条。

2.4 加强机具落实, 确保目标完成

各地在开展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基础上, 大力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机具和技术。一是大力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配套的秸秆还田机具。二是大力宣传推广秸秆切碎装置。三是积极开展农机具跨区作业支援调节。鉴于2009年秸秆切碎还田要求高, 面积大, 还草量多, 秸秆切碎装置和还田机械现有存量缺口大等实际情况, 积极实施机械跨区调节, 开展互助式的跨区作业支援, 组织农机手或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作业协议。面对农民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的秸秆还田机积极性高涨, 而生产厂家产能不足的情况, 想方设法确保供应畅通、不误农时。高邮市共新增55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230台, 新增与之配套秸秆还田机械540台 (套) , 新增与小拖配套秸秆还田机械800多台 (套) ;邗江区2009年添置大中型拖拉机156台, 保有量达651台;添置秸秆还田机125台, 保有量达555台;添置插秧机60台, 其中高速机2台, 保有量达129台, 保证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需要。

2.5 狠抓技术培训, 组织分片指导

5月7日至8日, 省农机局在扬州举办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骨干培训班。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10个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示范县 (市、区) 、5个试点县和30个重点乡镇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农机推广站长共140余人进行了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师资培训。为了让广大农民和机手尽快掌握和自觉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 省农机局还组织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结合召开现场演示会、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 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 并组织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专家组的有关专家分片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 通过“专家进大户, 大户带小户, 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路径, 为农户、机手实行面对面指导, 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据不完全统计, 到目前, 各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组织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培训382期, 参加技术培训的机手达8.17万人次。

2.6 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实施质量

为加强对示范县乡建设管理, 省农机局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09年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夏季建设目标的通知》 (苏财农[2009]77号、苏农机科[2009]14号) , 明确规定了示范县乡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补助资金标准。各地在实施过程中, 都能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 认真做好作业合同的签订, 公开补助政策, 实行阳光操作, 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为贯彻落实好省人大《决定》和省委常委、黄莉新副省长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6月上旬, 省农机局成立由局长、副局长带队, 各处室负责人和有关业务人员为组员的6个秸秆机械化还田督查组, 全体出动, 在全省组织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示范乡镇专项督查。一是重点督查学习贯彻《决定》和全省会议情况。查看各地是否利用媒体、召开现场会、组织开展科技入户等平台对该项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二是重点督查各项任务落实情况。检查各地组织机构、作业机具、扶持政策、作业面积等任务的落实情况;三是重点督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情况。了解各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相关人员及机手、种田大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指导工作。如皋市政府为配合省农机局开展督查活动, 成立了五个督查组, 赴五个片, 分三个阶段进行全程督查。丹徒区成立了以区纪委监察局牵头的10个督查小组, 对全区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从全省督查情况看, 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行政推动、宣传发动、督查考核、技术培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6月中旬, 省农机局召开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督查情况汇报会, 总结前期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落实情况, 部署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日程, 并实行隔日汇报统计上报制度, 及时掌握工作进展, 加速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进程, 为实现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存在的问题

(1) 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夏季天气炎热, 收获、栽插季节短, 部分农户怕麻烦, 特别是油菜秸秆处理难, 一把火既方便又省事。虽然省人大出台的《决定》中对秸秆焚烧予以处罚, 但调查取证难、处罚金额少, 在一定程度上对焚烧秸秆现象起不到震慑作用。

(2) 机械化还田机具品种单一, 部分地区适应区域性的还田机具品种少, 现有机具性能与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要求不相适应, 对于水田秸秆机械化还田来说, 应用机具较多, 但对于旱地来说可选择应用的机具较少, 而且部分机手为节省作业成本不愿安装秸秆还田机具。

(3) 在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中, 有的区域对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路线不够到位, 存在误区。

4 下一步工作内容

(1) 按照两厅局联合发文要求, 认真组织做好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建设夏季目标任务的检查考核和补助资金的报账兑付工作。

(2) 开展调查研究, 进一步完善和确立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路线。

(3) 组织对示范县、试点县秸秆切碎装置、秸秆还田配套机械保有量、作业量、作业成本核算等情况进行调研, 为秋季和2010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建设制定方案作准备。

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推广 篇8

一、秸秆利用呈现出新特点

1. 机械还田成首选

通过小麦留高茬玉米免耕硬茬播种和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等技术将秸秆进行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 培肥地力。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小麦机收留高茬覆盖还田和小麦秸秆粉碎抛撒, 主要应用于一年一熟地区;二是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秸秆覆盖于地面, 主要应用于一年两熟区。

2. 机械化饲草加工受青睐

通过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扶持饲草加工龙头企业, 壮大玉米秸秆青贮饲草加工产业, 发展畜牧业。将青贮饲草作为商品进行规模加工、销售, 初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 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

3. 秸秆的工业化利用成趋势

推广小麦秸秆机械打捆, “三夏”期间组织秸秆捡拾打捆机将小麦秸秆打包成捆, 堆放运输、销售加工, 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造纸业、制板业、轻工业建筑材料等方面, 成为循环利用的有效资源。

4. 秸秆新型能源成时尚

秸秆燃料和沼气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质能源, 以其清洁、环保、低成本和可再生等特性, 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农户和发电厂的追捧。岐山县已建家用沼气池10万多座, 农户使用秸秆气化炉500多个, 在中小型养殖场和种养基地建设沼气工程百余处。燃料加工利用和沼气利用预计消化玉米秸秆2 667 hm2, 可节约标煤3万t。

二、秸秆利用体现多方面成效

1. 技术推广应用广泛

秸秆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 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减少了作业环节,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率。全县每年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的秸秆总量约20万多t, 其中:小麦机械化高留茬秸秆还田面积2万hm2, 还田秸秆量约7.5万t;小麦秸秆粉碎抛撒面积6 667多hm2, 还田秸秆量有3.5万多t;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6 667hm2, 还田秸秆量有8万多t。作为商品销售的秸秆总量达到16万多t, 其中:用于玉米秸秆青贮饲草加工面积达到2 667 hm2多, 秸秆量有11.5万多t;小麦秸秆捡拾打捆面积6 667 hm2, 秸秆量有4.5万多t。

2. 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

传统的秸秆处置方式除为农民提供燃料、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外, 绝大多数是堆放田间废弃, 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价值较低。秸秆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解决了秸秆堆放造成的脏、乱、差等现象, 改善空气质量, 解决了环境污染, 优化生态环境, 为发展低碳、生态、环保型农业奠定基础。

3. 促进秸秆产业的发展壮大

秸秆是农业经济产业链条中的必然产物, 科学利用就能变废为宝。随着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秸秆还田、青贮氨化, 农作物秸秆的商品化、工业化初现端倪, 农民群众逐渐看到了秸秆经济的曙光。目前岐山县已建立秸秆加工合作社12个, 年秸秆加工销售达12万多t, 解决劳动力200多人, 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有效拉动地方经济收入800多万元。

4.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秸秆青贮、加工颗粒饲料、饲料压块等综合技术, 把玉米秸秆转化成商品饲料, 玉米秸秆的附加值又将提高3至5倍, 农民种植玉米的综合效益将成倍增加。据调查, 每667 m2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化手段转化成畜牧饲料, 可降低收割成本20元, 提高卖价30元, 增收50元。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 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降低土壤容重, 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 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试验表明:秸秆机械化还田连续3年以上, 小麦每667 m2产量增加52 kg, 玉米增加43.5 kg。

三、秸秆利用技术推广需要多措并举

1. 机具推广是基础

秸秆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首先要保障机具的拥有量。在机具推广中,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对秸秆利用机具予以优先考虑补贴, 积极联系机械生产企业组织新机具现场演示, 技术人员针对机具性能、操作要领、维护保养等知识, 向农机手进行现场培训指导, 确保农机手真正掌握机具性能。在秸秆利用重点区域设立示范点3个, 进行新机具对比试验, 选取不同型号的机具进行选型试验, 从而确定岐山县的主推机型, 为技术推广掌握客观的数据和资料。目前岐山县共推广大型秸秆利用机具200多台。

2. 宣传培训是前提

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发放宣传单等方式, 大力宣传秸秆利用技术;组织农机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观学习、培训;由县农机推广站牵头成立了“农机讲堂”培训小组, 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开展“农机技术进村授技”“我为机手讲一课”等培训活动, 举办培训班10期, 对秸秆利用技术进行了全面培训;采取“1+10+100”的培训模式, 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0名机手, 带动100名群众, 共培训农民1万多人, 起到良好的宣传示范效果。

3. 发展秸秆产业是关键

机械化是发展秸秆产业的重要保证。发展秸秆产业, 能够拉长农机加工产业链, 丰富大农机的内涵;能够降低秸秆加工成本, 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效益。秸秆的商品化经营, 既增加农民收入, 搞活地方经济, 又可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通过示范推广, 不断引导群众认识秸秆产业, 了解发展趋势, 增长发展知识, 真正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目前岐山县的秸秆经济悄然兴起, 产业链条逐步延长, 社会效益显现。

4. 政策扶持拉动是保障

省市每年安排实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 政策上倾斜, 资金上扶持。在每年开展的秸秆禁烧工作中, 县里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 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 主要推广小麦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技术, 在高速公路两侧地区每667 m2给予农民10~15元的机械作业补助, 群众对技术应用的积极性高涨。政策的拉动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推广应用。

5. 农机大户、服务组织是主力

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探讨 篇9

关键词: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 前言

大量的实践活动告诉我们,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更好生长,机械化还田技术更是有助于充分利用水稻秸秆,全面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由此可见,关于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探讨和分析

2.1 机械化秸秆还田简介

机械化秸秆还田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还于田中,待秸秆在土壤中充分腐熟后,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透气性等物理性状,变废为保。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为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下位概念,自然就是以水稻秸秆为原材料的秸秆还田。

2.2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特点分析

2.2.1 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的提高。

农作物因光合作用而生成的产物有一半以上是存在于秸秆中的,尤其是一些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尤其是K肥含量的提升最为显著。如果能够持续采用秸秆还田,土壤中速效P、速效K、全N以及有机质的含量具有显著提升,提升幅度分别为2.6%~4.5%、8.1%~15.4%、0.007%~0.013%和0.008%~0.15%。

2.2.2 有利于土壤的改良,改善农作物生态环境。

通过秸秆还田,土壤中会有更多的腐殖质生成,有效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并最终达到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的目的;通过秸秆还田,土壤的通透性、蓄水能力等都有显著改善,而上述这些物理形状的改善无疑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加有助于农作物根系的旺盛生长和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能力。

另外,通过秸秆还田,细菌数量有效增多,只是不同的土质增加幅度会有所不同,瘦土的增加幅度更加显著一些。

2.2.3 待农作物的秸秆从分腐熟之后,会形成腐殖质,对土壤的持水、吸水性能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也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

2.3 水稻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

水稻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水溶性有机物和淀粉等的分解、蛋白质、果胶类物质和纤维素等的分解、木质素、单宁以及蜡质等的分解,其中三个阶段都是在不同菌类微生物作用下完成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霉菌和无芽细菌的微生物作用;第二阶段主要是芽孢细菌的微生物作用;第三阶段主要是放线菌和某些真菌的微生物作用。

水稻秸秆的分解程度以及实际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个就是水稻秸秆的细碎程序,细碎程度越高,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就会相对较大,作用面也大,因此分解的程度越高,分解的速度也就越快,效果也就越理想;反之亦然。第二个就是土壤的实际条件,尤其是水条件和热条件。通常情况下,土壤的热条件越高,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微生物的活动能力也就更强,分解速度也就加快;如果湿度小、温度低,水稻秸秆的分解就会相对较慢。

2.4 水稻秸秆还田的常用技术分析

2.4.1 稻草还田的方式。

通常由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直接还田就是采用人工或者适当的农业机械将水稻秸秆切碎,主要有翻耕还田、留高茬翻和覆盖还田等三种形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节省劳动力,通常具有良好的保墒、土壤团粒结构促进、固定和保存氮素、促使土壤难溶性养分的溶解等方面有作用,效果显著。

间接还田则主要是指以相应的生物化学技术为依托,进行堆沤,待充分腐熟后再还田,成本相对较高,效果相对直接还田有些差异。

2.4.2 要做好秸秆还田后的耕翻与水分管理。

水稻秸秆还田只是整个过程的起始环节,后期的耕翻与水土管理更加重要。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做到铺匀覆土,深翻入土,有效防止跑墒现象,之后要注意合理镇压,有效加快土壤陈实,加快秸秆的吸水分解。

在水分的管理方面,遵循干湿交替、潜水勤灌的基本原则,适时搁田,有效改善土壤的通气性。

2.4.3 做好养分的补施。

秸秆还田后碳氮比很大,如果不及时不增施化学氮肥的话,微生物为了分解有机质,就会和农作物争夺土壤中速效氮肥,不仅无法发挥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应适量施用一些氮肥,促进微生物活动,有利于秸秆的腐解。一般氮素用量约为秸秆还田量风干重的1%。

2.4.4 关于秸秆用量。

秸秆还田应注意翻压量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7.5t/hm2以下,否则不仅影响秸秆的分解速度,同时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各种有机酸,对作物根系有危害作用。

2.5 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对策分析

2.5.1 制定秸秆还田管理制度,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和大批劳动力的转移,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养猪、养牛、养家禽相对减少,积制农家肥数量也有所下降,耕地质量建设靠农家肥投入十分有限。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最大宗的现成有机肥源。制定秸秆还田管理制度,将秸秆还田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联系起来,规定耕地谁经营谁培肥,用地和养地同步进行,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推进耕地质量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5.2 加大宣传示范力度,提高各级部门和广大农民的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让政府权威部门认识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让广大农民意识到秸秆还田的好处,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纠正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而搞好示范,是推动秸秆资源还田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诸多优势,但是要真正加以推广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为此,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户了解秸秆还田优势,并加以正确应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功效。

参考文献

[1]杜辉,李汝莘,樊桂菊,等.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J].农机化研究,2002,(3):31-32.

[2]魏传俊.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现代园艺,2013,(2):198-199.

秸秆机械化 篇10

1 实施情况

1.1 示范历程

“九五”至“十五”期间, 省农机部门就组织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试验示范, 先后研制开发并示范推广了一批秸秆还田机具, 但由于农民认知程度以及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总体进展不快。

进入“十一五”, 秸秆明显过剩, 废弃和焚烧日趋严重, 导致河水污染、影响交通及土壤出现板结等现象,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机部门自2007年开始, 组织有关专家以主要高速公路沿线、机场和省辖市周边重点区域为突破口, 以示范乡镇建设为重要抓手, 开展试点示范, 秸秆还田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补贴资金和试点范围相对较小, 没有大面积推广, 没有达到预期的辐射效果。

2009年6月1日,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地方性法规后, 省农机局将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作为全省农机化发展三大重点任务之一, 按照省政府《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2010-2015年) 》要求, 采取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 坚持行政推动与示范带动、政策扶持与市场运作、宣传发动与技术促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不断加强机具的研发, 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有效增强, 实施区域不断扩大, 推进工作有了跨越式发展。2007-2012年秸秆还田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及全省作业机具增长情况见图1、图2。

1.2 应用面积

自2007年在13个乡镇开展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示范开始, 到2012年实施区域扩大为全省77个农业县 (市、区) 的重点区域, 实施面积从2.49万hm2扩大到172.67万hm2 (麦秸秆还田127.33万hm2、稻秸秆还田45.33万hm2) , 累计完成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达507.93万hm2 (麦秸秆还田346.67万hm2、稻秸秆还田161.27万hm2) , 折合秸秆量约3 600多万t, 连年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部分地区还田率超过了50%。2007-2012年全省作业面积增长情况见图3。

2 主要成效

2.1 机具配置不断优化

为了解决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和装备问题,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 整合农机科技资源。2007年, 联合省内农机企业、科研院校和农机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 加强研发和试验, 先后研制开发并示范推广了一批秸秆还田机具。2009年, 依托灌云县旋耕机产业集群优势, 组建了江苏省旋耕机械科技创新中心, 进行新型秸秆还田机具的统型开发, 先后创新开发出适合农艺要求的反转灭茬机、水田埋茬 (草) 耕整机、秸秆还田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等秸秆还田新机具。在此基础上, 组织省有关农机科技单位通过对比试验、选型、改进, 筛选出多种经济适用、性能较优的秸秆还田机型。目前, 全省已先后开发出40余种适合农艺要求的系列化秸秆还田机械 (详见表1) , 秸秆还田机及其配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 大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和秸秆切碎装置的保有量不断上升。

2.2 技术体系日趋完善

成熟完善的技术路线是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的重要保证。2008年, 省农机局成立了江苏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专家组, 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 总结出适应江苏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

(1) 麦秸秆还田。主要有水还田和旱还田两种技术路线。水还田工艺路线为:机收的同时进行秸秆切碎抛撒→放水泡田→施基肥→水田秸秆还田机耕整地→机插秧;旱还田工艺路线为:机收的同时进行秸秆切碎抛撒或机收时高留茬→施基肥→旱旋耕灭茬还田→放水泡田→平田整地→机插秧。

(2) 稻秸秆还田。稻秸秆还田以切碎、深旋耕为理想耕作工艺, 其技术路线为:水稻机收的同时进行秸秆切碎抛撒→秸秆还田粉碎机或反旋灭茬机还田→少 (免) 耕机播小麦→开沟。

实践表明, 这两种技术路线都能较好地满足秸秆还田后续机插秧和耕整地的技术要求。专家组在此基础上, 制定了《秸秆还田机械操作规程》、《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旱地作业质量》等六项作业规范, 并由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 上升为省地方标准, 进一步增强了技术的规范性、可操作性。

2.3 发展机制初步形成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 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为基础、政策扶持为动力、行政措施为保障, 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动的协调工作机制。各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还田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 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推行订单作业和机收、秸秆机械化还田及机插“一条龙”作业, 为加快发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 把跨区机收的经验运用到秸秆还田作业中, 积极实施机械跨区调剂, 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 逐步建立起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有效推进机制。

2.4 综合效益凸显

从实践看,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家的“蓝天沃土”工程, 有明显的比较效益。

(1) 经济效益。通过调查, 连续3~5年实施秸秆还田的田块和一般的田块比较, 其土壤结构和透气性有了明显改善, 有机质含量, 特别是氮、磷、钾的含量有了明显提高, 每亩还可减少化肥施用量5~10 kg。坚持常年还田, 粮食持续增产明显, 据徐州、南通和农垦等地监测, 粮食增产达到5%~10%以上, 小麦亩均增产25 kg左右, 水稻亩均增产30 kg以上。

(2) 社会效益。据调查, 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提高集成机插稻的大米品质。

(3) 生态效益。现场检查和气象卫星火点遥感监测信息显示, 实施秸秆还田后, 大面积秸秆焚烧现象一年比一年减少, 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4) 产能效益。秸秆还田推进工作的拓展, 促进了农机企业的发展, 推动了新型联合收割机切碎匀抛功能的创新和大中型秸秆还田机产品应用水平的提升, 提高了作业效率, 提升了农机化发展水平。

实践证明, 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提高耕地地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是当前处理农作物秸秆的主要途径。

3 推进措施

3.1 强化行政推动

各示范推进县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织机构, 将推进机械化还田工作作为秸秆禁烧禁抛工作的重要措施, 明确工作职责, 分解目标任务, 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 成立相应的宣传报道组、技术服务组、巡回督查组, 加大行政推动和督查监管力度。各级农机部门在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基础上, 自行加压, 不断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应用面积指标, 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将任务分解到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

3.2 争取地方投入

在省级财政扶持的基础上, 不少市县都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落实配套扶持措施, 逐步加大投入。据统计, 近年来, 省级财政共安排5.67亿元用于作业奖补, 地方各级财政共安排扶持配套补助资金近3亿元用于秸秆还田机械的购置补贴和作业补助等。其中, 无锡锡山区、张家港、昆山、如皋、建湖、扬中、靖江、丹阳、赣榆、泰兴和泗阳等部分县 (市、区) 财政扶持投入达到省级奖补资金额度的一倍以上。2012年, 镇江市投入4 020万元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 秸秆总还田率达68%, 其中丹阳市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每亩补贴40元。这些扶持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秸秆还田工作的开展。

3.3 加强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 广泛宣传省人大《决定》、有关政策以及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认知水平和接纳程度, 营造出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浓厚氛围。据统计, 2007年以来全省共组织现场演示会约4 500场次, 参加观摩人数约92万人次, 印发宣传材料约1 600万份。

3.4 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提高机具配备能力。提前做好三麦和水稻收获以及秸秆切碎还田动力与配套机具的测算, 对照目标任务抓好机具落实, 通过加大购机累加补贴等措施保证机具配备到位。二是发挥合作社作用。到2012年全省农机合作社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量占总目标任务的60%。三是强化保障服务。认真做好机具检修、作业用油及配件供应等各项保障工作, 组织各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在作业期间及时上门服务, 并利用“平安农机通”及时为农机手提供气象、供求、加油、维修等信息, 方便机手合理安排作业, 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规范资金使用。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切实加强对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 充分调动作业机手和农机大户的积极性。

3.5 组织培训演示

在每年夏秋实施机械化还田工作之前, 根据各地作物品种、茬口布局、土壤性状、农田水利设施、季节特点等实际情况, 分省、市、县三级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层层培训, 切实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到位率。据统计, 近几年共组织技术培训约6 400期, 受训人员达67万人次。夏秋作业期间, 还安排技术指导服务组进行巡回技术指导, 重点做好对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跟踪指导服务, 确保作业效果。

3.6 强化监管考核

一是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和隔日报告制度。作业期间, 各级农机部门成立管理和技术指导小组, 实行全程跟踪管理, 深入田头查看收割机是否加装和开启秸秆切碎装置, 检查作业质量, 了解作业效率, 从源头上保证技术到位率。通过进度隔日报表等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通过省农机局网站重点宣传先进典型事例和做法。二是加大督查力度。成立由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督查组, 在农忙期间重点对组织工作、责任履行等进行督促检查, 对实施工作不到位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促使各地查找问题,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严格考核标准。成立了由财政、农业和农机部门组成的县 (市、区) 级自查组、市级考核组和省级抽查考核组, 夏秋作业实施后, 对照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进行考核, 重点考核作业面积完成情况, 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四是加强调研总结和绩效评价。在总结工作成效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工作方法, 发挥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专家组作用, 深入开展调研活动, 重点加强技术路线和农机农艺结合的分析研究, 总结完善集成技术路线, 并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项目实施后及时组织专项总结和绩效自评价, 为完善发展工作机制积累经验。

秸秆机械化 篇11

秸秆作为世界范围内生物质能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和作为秸秆饲料、工业原料和现代能源四个方面。

秸秆还田是最直接、最简便、成本最低的秸秆利用途径, 但若方法不当, 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 (僵苗) 等不良现象, 从而给秸秆还田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秸秆饲料、工业原料和现代能源是秸秆商品化的重要体现。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 是畜牧业饲料的主要原料;小麦秸秆可制成草浆用于造纸;另外, 小麦和水稻秸秆经加工后可作为生物质能源, 用作生活燃料和生物质发电, 其中以生物质发电为主。

近年来, 为缓解能源危机, 国家提出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源, 支持发展秸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 建设了一批秸秆和林木质电厂站, 扩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 并网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k W, 新建25 MW的生物质发电厂80座。到2020年, 装机容量要达到3 000万k W, 需新建25MW的生物质发电厂1 080座。随着一系列政策、规划的出台, 各大电力集团纷纷投资生物质发电行业, 这将更有利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秸秆发电而言, 秸秆的收集、运输、存储等环节发生的费用占整个成本的比例很大, 因此, 对秸秆收储运的物流成本分析很有必要。一般情况下, 生物质发电原料运输半径不应超过80~120 km, 否则运输成本的上升会导致生物质发电经济性下降。1个装机容量为25 MW的机组年耗生物质秸秆30万t以上, 到2020年, 将可实现每年消耗秸秆3.24亿t以上, 这需要大量的秸秆打捆机收集农作物秸秆。开发农作物秸秆资源, 变废为宝, 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来说, 也是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当前, 我国秸秆机械化收获水平还很低, 如果能实现大面积机械收获作业, 不但节本增收效益显著, 同时也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缓解劳动力需求紧张的矛盾。我国麦稻两熟面积0.51亿hm2, 按每台收获机年作业面积53.33 hm2 (800亩) 计算, 秸秆捡拾打捆机的需求量约95万台。目前国外秸秆捡拾打捆机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的田间机械化收获, 且价格昂贵。因此, 发展我国秸秆收获机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 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现状

综观世界, 发达国家秸秆综合利用率很高, 秸秆收获早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秸秆综合利用的环节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竞争优势不断提升。而我国秸秆收获全过程主要依靠人力去完成, 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 使得生产效率显著低下,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效益随之减退。由于秸秆收获季节性较强, 劳动强度大, 如再遇阴天下雨, 秸秆极易霉烂变质, 迫切需要实现秸秆机械化收获。为此, 各地做了不少尝试。如近几年, 不少企业研制出了圆捆秸秆打捆机和方捆秸秆打捆机, 有的地方引进了国外的秸秆打捆机。虽然国内研制的打捆机有的已经得到应用, 但是效果不太理想, 机器性能不太稳定, 成捆率不高, 故障率较高;国外的秸秆打捆机虽然性能比国内的要好, 但是售价昂贵, 农民很难承受。总的来说, 我国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还处于技术引进、开发和试验阶段。主要原因是:

(1) 机械收获秸秆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秸秆打捆机的核心部件主要有捡拾机构、压缩机构和捆扎机构。目前, 捡拾机构和压缩机构的设计基本能够满足工作要求, 但是捆扎机构所用到的打结器技术不过关, 成捆率低, 故障多, 需要依靠国外进口。

(2) 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还不是很高。秸秆收获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与财力。目前, 秸秆的商业价值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而秸秆的机械化收获要以秸秆的商品化为前提。

(3) 种植田块限制。南方地区多数是小田块种植模式, 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而北方地区以大田种植为主, 不合适中小型机械作业。因此, 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研制适合各地的机械。

(4) 财力限制。与研制收获机械相比, 科研院所、企业等更愿意将主要力量集中在技术比较成熟、难度相对较小、易于产生效益的农业机具的开发和生产上。

3 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研发思路

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的研究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国情、域情, 在引进、试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灵活地将国外技术与本国相关技术相结合, 把开发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作为主攻方向, 寻求突破。具体实施时, 可将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开发分为四个部分, 采用两种模式。

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用工作部件——捆扎机构。这部分国内研究的不多、不深, 技术不是很成熟, 可通过试验, 直接吸收国外技术, 如功能件的采用、结构、尺寸、参数等。第二部分是主要工作部件, 包括捡拾机构、压缩机构等。可借鉴国外的机型进行对比、试验, 自主研制开发。第三部分是机架部分。这部分国内技术相对成熟, 可直接采用或适当改进采用。第四部分为监测控制部分。可视需要, 直接借用现有成熟装置。

两种模式:一是以国外机型为参考, 借用并改制国外已有的秸秆打捆机的整机框架, 重新设计秸秆打捆机。二是改造设计 (国内秸秆打捆机的机型均可采用) 。着力解决以下技术: (1) 加大捡拾器宽度, 提高弹齿转速, 增加喂入量。 (2) 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次数, 减小机器的冲击与振动。 (3) 着力于打结器的设计、开发与研制, 突破国外进口的壁垒。

目前研制出的大多数机具, 就是按照改造设计这一思路进行的。这种思路把秸秆打捆机的开发建立在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外秸秆打捆机的平台之上, 使得开发难度和成本降低, 周期缩短, 也符合农民的购买能力;但普遍存在着改制过于粗浅、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 以致于收获效果不是很理想。故在改制秸秆收获机械时必须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将研制秸秆收获专用部件作为主攻方向。

上一篇:思想政治微课堂下一篇:行政许可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