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作用(精选9篇)
秸秆作用 篇1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是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经验较丰富的农场。有耕地面积4.03万hm2, 大面积水稻生产几乎全靠化肥的作用。早年间开垦的稻田大部分是低洼地或草甸白浆土类型的地产改造田, 耕层浅, 养分贮量及速效养分少, 土壤板结, 肥力下降很快, 成为持续提高水稻产量的障碍因素。然而农场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后改善了这一不利因素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农民从中增产、增收, 促进了粮食生产良性循环和建立现代化生态农业、保障可持续发展。
1 秸秆还田作用
1.1 培肥地力
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 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据测定, 每100kg干稻草中含有机质22kg、纯氮0.6kg、五氧化二磷0.1kg、氧化钾2.4kg, 相当于尿素1.06kg、钙镁磷0.83kg、氯化钾4kg, 是优质的有机肥。稻草还田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 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 增加作物产量, 提高农产品品质, 节约化肥投入,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
1.2 改善土壤
水稻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作用, 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 提高地表温度、土壤释肥作用、土壤蓄水能力, 保持耕层蓄水量, 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秸秆还田后, 增加土壤有机碳, 土壤中1~5mm和>5mm水稳性团粒含量增加, 土壤总孔隙度, 容重降低, 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 活化土壤。
1.3 净化环境
秸秆还田可以很好地解决水稻收获后秋播抢农时, 同时, 能减少秸秆焚烧和废弃所造成的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的污染, 对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培肥土壤、防止火灾和污染的双重效果。秸秆还田技术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比较显著。全农场有90%以上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已得到明显改善, 土壤肥力得到稳定提高, 大大减轻环境污染,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秸秆还田试验测定及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
据试验测定, 每公顷还田秸秆7500kg, 相当于施用土杂肥3.75t、碳铵175.5kg, 过磷酸钙93.0kg、硫酸钾71.2kg。1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 磷含量平均提高0.03%, 速效钾增加31.2mg/kg, 土壤容重下降0.03~0.16g/cm, 土壤孔隙度提高2%~4%。连续多年进行秸秆还田的耕地, 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 地力亦可提高0.5~1.0个等级。秸秆还田后, 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
水稻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作用, 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 提高地表温度、土壤释肥作用、土壤蓄水能力, 保持耕层蓄水量, 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据测算, 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可提高土壤含水量2.0%~4.5%、土壤耕层渗水量40%~50%。秸秆还田可以很好地解决稻谷收获后稻草存放问题多、秋整地倒地难等问题, 不仅能抢农时, 而且又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具有肥田、防止火灾和污染的双重效果。每公顷秸秆还田15t左右就会增收节支1500元以上, 对农民的节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秸秆还田是实施保护性耕作任务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3 水稻秸秆还田经验
3.1 控制秸秆直接还田数量
秸秆直接还田数量一般以每公顷1500~2250kg的干秸秆或5250~7500kg的湿秸秆为宜。秸秆高留桩还田的, 如水稻等在前作收割时, 留桩控制在12~24cm, 以达到翻耕时使其完全埋压于犁坯下的效果。
3.2 化学除草时要适当提高有效剂量
秸秆直接还田相应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 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 实施化学除草时, 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
3.3 适当补充土壤水分
水分充足, 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 秸秆还田后因土壤更加疏松, 需水量更大, 故要早浇水、浇足水, 以利于秸秆充分腐熟分解。
3.4 科学增施氮素化肥
水稻作物秸秆的碳氮比为 (80~100) ∶1, 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 (25~30) ∶1。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补充大量的氮肥。否则, 微生物分解秸秆就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 不利作物正常生长。因此, 秸秆还田后要及早增施氮肥, 保证秸秆还田发挥效果。
4 小结
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 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在八五八农场已经全部实行, 是促进粮食生产良性循环和建立现代化生态农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 又可以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摘要:水稻是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主要农作物之一, 每年有大量的水稻秸秆剩余, 水稻秸秆还田是保护环境, 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 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还田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 部分被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 减少化肥施用量, 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本文通过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土壤元素等因素的对比, 得到实验结论。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
秸秆作用 篇2
“秸秆”具有狭义和广义概念。一般地,狭义概念为《辞海》中的解释,即秸秆为作物的茎秆,英文称为Straw 或Stalk;广义概念是指收获作物主产品之后在田间剩余的副产物,这里我们称之为“田间秸秆”,等同于英文的Field residue。但是,这一广义概念仍不能满足当前秸秆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我们认为秸秆应该有更为广义的概念,即是指收获作物主产品之后所有大田剩余的副产物及主产品初加工过程产生的副产物,此定义等同于英文的Crop residue。对作物秸秆进行恰当的分类,有助于完整理解和应用秸秆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根据不同产出环节,将秸秆分为田间秸秆 (Fieldresidue) 和加工副产物 (Processresidue)。田间秸秆指作物主产品之后在大田地上部分剩余的所有作物副产物,主要包括作物的茎和叶。加工副产物是指作物粗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如玉米芯、稻壳、花生壳、甘蔗渣、木薯渣等,但不包括麦麸、谷糠等其他精细加工的副产物。
按照作物种类对秸秆进行分类也是很重要的。凡是对作物分类的方法,均可用于相应的秸秆分类,主要包括大田作物秸秆 (Fieldcrop residue) 和园艺作物秸秆 (Horticulturalcrop residue)。大田作物秸秆包括禾谷类作物秸秆、豆类作物秸秆和薯类作物秸秆等粮食作物秸秆,以及纤维类作物秸秆、油料类作物秸秆、糖料类作物秸秆和嗜好类作物秸秆等经济作物秸秆。再往下分可到每一个具体作物的秸秆,如水稻秸秆、棉花秸秆等。园艺作物秸秆包括草本的蔬菜、果树和花卉作物的秸秆,但不包括苹果、柑桔等木本作物修剪或其他操作产生的剩余物。由于园艺作物种植面积小,作物种类多且准确评估秸秆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评价中国作物秸秆产量时一般不考虑园艺作物,作物秸秆往往仅指大田作物秸秆。
秸秆腐熟剂坑沤秸秆还田试验研究 篇3
【关键词】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有机质
1 秸秆腐熟剂应用
1.1 玉米秸秆坑沤还田
2010年在建安、安恕等8个农业站。粉碎77.5hm2玉米秸秆坑沤。2011年在渭津等13个农业站,粉碎196.5hm2玉米秸秆进行坑沤。
1.2 秸秆坑沤技术
3月28日将玉米秸秆拉到挖好的坑边,用饲料粉碎机将秸秆切成5~10cm小段,(按75捆玉米≧667m2地秸秆产量计)加入腐熟剂2kg,尿素5kg对水100kg,分层撒施到压实的秸棵段上。坑满后再高堆1.5m,用稀泥埋严抹平,留好通风口自然发酵。
1.3 使用方法
秸秆经过1年发酵,达到发黑,腐烂程度於第二年整地前,667㎡撒施发酵秸秆肥2m3。随即进行机械旋耕碎茬与8cm耕层土壤、根茬混合,然后起垄、播种。
2 腐熟秸秆还田效果调查
为研究秸秆肥效果,在腐熟秸秆还田示范区,建立了5个土壤养分固定监测点。每年播种前、秋收后按时采集土样进行化验分析。两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秸秆肥还田地块,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较好效果,与秸秆还田前基础肥力相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增加,容重略有下降。
2.1 土壤有机质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5g/kg~24.9g/kg,秸秆肥还田2年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至22.02g/kg~26.3g/kg,提高0.52 g/kg ~1.40g/kg,平均提高0.96 g/kg,幅度为2.42%~5.6%,平均为4.01%。
2.2 土壤容重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的土壤容重在1.47g/cm3~1.52g/cm3之间,秸秆肥还田后土壤容重为1.39g/cm3~1.43g/cm3,降低0.08g/cm3~0.09g/cm3,平均降低0.085g/cm3,降低幅度为5.75%~6.29%,平均为6.02%。
2.3 土壤全氮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土壤全氮含量为0.84g/kg~1.16 g/kg。秸秆肥还田后,土壤全氮为0.95g/kg~1.31g/kg,平均增加0.15g/kg,幅度在12.9%~19.2%,平均为15.58%。
2.4 土壤有效磷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为43.50mg/kg~52.10mg/kg,秸秆肥还田后土壤有效磷为46.27 mg/kg~54.50mg/kg,平均增加2.58mg/kg,增加幅度在8.67%~4.6%,平均为6.64%。
2.5 土壤速效钾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为82.74mg/kg~110.07mg/kg,秸秆肥还田,土壤速效钾为84.69mg/kg~117.35mg/kg,平均增加4.6mg/kg,增加幅度在2.36%~6.62%,平均为4.49%。
2.6 土壤pH值
秸秆还田前5个测点土pH值分别为5.50、5.70、6.10、6.20、5.90,秸秆肥还田后的土壤pH 分别为5.54、5.72、6.41、6. 3、5.5,均有0.02~0.39pH上升。
2.7 土壤CEC
项目实施前5个监测点的土壤CEC 在14.31 cmol/kg~17.76 cmol/kg 之间。秸秆肥还田后的土壤CEC 为14.53 cmol/kg~18.01cmol/kg,平均增加0.32cmol/kg,增加幅度在1.4%~2.7%,平均为1.98%。
参考文献
[1]王吉春,陈玉芳等.不同配方复混肥在玉米上施用效果对比分析[J].辽宁杂粮作物,2005,25(4).
作者简介:
王纯杰 女 1968.6出生 农艺师 东辽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从事肥料应用研究
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 篇4
提升土壤肥力的关键取决于土壤中腐殖质及腐殖酸的数量。腐殖质越多, 调配土壤水、肥、气、热的能力越强。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或腐殖酸为核心, 致力于通过有益微生物的补充与秸秆还田相结合达到提升土壤中腐殖质或腐殖酸含量的目的, 并采取适应南北地区种植业的耕作制度 (少耕、免耕) 与气候特点、选择和合理搭配适合于南北农耕区的微生物种群, 即呼吸类型为兼型中温区微生物, 针对作物秸秆的成分特点, 主要选择枯草芽孢杆菌、乳糖红酵母、扣囊复膜孢酵母、异常汉逊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粘性丝孢酵母等菌落。现对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应用作一探讨。
1 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
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其实就是有机物的微生物分解代谢原理。秸秆腐熟剂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霉菌、细菌和芽孢杆菌等。其大量繁殖能有效地将作物秸秆分解成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锰、钼等中微量元素, 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团粒结构, 提高土壤通气和保肥保水功能, 并且能产生热量和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并促进秸秆循环的有效利用。
腐熟剂施于秸秆上经过5~7 d适应期, 开始无序自由地繁殖、生长。先是土壤与秸秆交接处出现大量菌丝菌落, 接触耕地面的秸秆出现水浸状, 此时期为定植期。定植完成后, 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 其种群数量迅速扩大, 开始依赖于处理秸秆韧皮部, 蜡质层脱落, 纤维素表面积增大, 使水解充分, 利于微纤维分解, 胞外酶甘键进行攻击, 此时期为繁殖生长期。此后进入了生长繁殖期, 主要以微生物个体细胞生长为主、繁殖为辅, 纤维素分解菌大量生长, 表现为秸秆纤维素松软, 经机械搓揉秸秆可碎裂成小块, 即营养源大量消耗, 转变成代谢产物, 此期的维系时间相对较长。随着营养源物质充分性和完整性的破坏, 代谢产物的堆积, 碳氮比下降, 微生物的生长进入死亡或衰退期, 微生物的繁殖基本停止, 秸秆基本处理完毕。
2 小麦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及表现
在小麦收获后, 将小麦秸秆均匀地平铺在田块表面, 施肥、施药、除草水平按常规进行, 灌深水泡田。用秸秆腐熟剂30 kg/hm2与尿素75 kg/hm2、过磷酸钙45 kg/hm2混合后, 均匀地撒施在秸秆上。在白鹤镇井塘村一农户责任田进行秸秆腐熟试验, 腐熟剂产品为武汉太阳雨三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家农微生物腐熟剂, 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在基本相同的农艺措施条件下, 小麦秸秆还田后不使用腐熟剂的水稻田表现为前期无杂草, 后期杂草、病害发生轻, 水稻长势较好;无秸秆还田的普通水稻田块, 田间杂草发生早, 发生量大, 水稻长势一般, 穗型较小;小麦秸秆还田且使用了腐熟剂的水稻田表现为前期无杂草, 后期杂草、病害发生轻, 秸秆腐烂速度较快, 提前约20 d, 田间孔隙度大、透气性好, 水稻长势较旺, 穗型较大, 水稻后期熟相好。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 能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孔隙度, 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效磷、有效钾等养分的含量, 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集成免耕栽培配套技术, 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 可节约劳动力、化肥、除草剂等的投入,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节本增收效果显著。试验证明, 使用腐熟剂秸秆还田后, 纯氮、五氧化二磷、氯化钾含量分别增加1.8%、0.9%、2.2%, 相当于施尿素58.1 kg/hm2、过磷酸钙104 kg/hm2、硫酸钾67.4 kg/hm2, 同时土壤孔隙度提高1.7%~7.0%, 可节约成本1 000元/hm2。
3.2 生态效益
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 可避免长期以来农民在田间地头直接焚烧秸秆, 既保护环境又可减少森林火灾隐患。农作物秸秆还田能抑制杂草生长, 降低田间水分蒸发, 使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10%以上, 从而使土壤抗旱能力提高7~10 d。此外, 可以减少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 有效提高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了地力, 提高了耕地质量, 从而促进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
3.3 社会效益
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 可以改变农民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 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改变落后习惯, 逐步建立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此外, 秸秆还田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永存, 秸秆亦永存。腐熟剂的应用实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梦想,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腐熟剂的普及推广, 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品质, 增强农业生产后劲,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必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农民进行补贴, 实施秸秆还田等技术, 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深受农民欢迎。
摘要:介绍了腐熟剂在秸秆还田中的作用机理, 总结了小麦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并对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旨在促进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推广应用, 为提升土壤有机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秸秆还田,腐熟剂,作用机理,使用方法,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华.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9) :76-78.
[2]于建光, 常志州, 黄红英, 等.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3) :563-570.
[3]曾金寿, 刘国华, 潘冬平, 等.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25-26.
秸秆作用 篇5
1 财政资金扶持, 积极创建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镇和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县
2007年, 大丰市白驹镇成为盐城市首家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乡镇, 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乡镇建设进行补助, 其中苏北地区按照每亩12元的标准对秸秆还田作业面积进行补贴。在示范镇建设过程中, 白驹镇认真制定工作目标, 严格工作要求, 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加快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镇建设。特别是对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做到政策透明、程序规范、结果公开和全程监督。通过财政补贴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示范和推广工作。2007年该镇麦秸秆还田面积1.51 khm2, 占二麦种植面积的43%, 稻秸秆还田面积1.04 khm2,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5%;2008年麦秸秆还田面积2.54 khm2, 占二麦种植面积的72%, 稻秸秆还田面积1.68 khm2,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6%, 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示范乡镇两年建设到位的任务, 同时充分发挥了示范乡镇的示范辐射作用, 带动了周边镇、村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2010年大丰市被列入全省28个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县之一, 省财政下达奖补资金250万元, 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重点是秸秆机械化还田) 进行补贴, 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2010年夏季全市共完成二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0.65 khm2, 秸秆还田总量6.31万t, 还田率达到21%;秋季完成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4.55 khm2, 秸秆还田总量3.96万t, 还田率达到23.1%, 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机械化还田率13.2%的任务, 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县的建设目标。
2 提高补贴标准, 切实加大对秸秆还田作业机具的补贴力度
秸秆还田作业效果的好坏, 取决于作业机具的组织、配套和调度使用是否合理。近几年来, 国家和省在制定和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时, 特别注重秸秆还田作业机具的补贴工作, 首先在补贴机具品种选择上坚持“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的原则, 对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秸秆还田机等作业机具, 按照农民实际需求实行普惠制;其次是在对一般农机具执行“各级财政补贴累计不高于30%的补贴比例”标准的同时, 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实行各级财政累计补贴比例不高于40%的补贴标准, 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购机热情。通过不断宣传和发动, 秸秆还田作业机具在大丰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10年全市推广秸秆还田机117台, 目前全市秸秆还田作业机具保有量达到1 817台, 可以基本满足秸秆还田作业要求。为提高秸秆还田的作业效果, 大丰市还积极推广加装在联合收割机出草口的秸秆切碎装置, 在省、市财政补贴的基础上, 大丰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补贴资金按每台4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机手花30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1台秸秆切碎装置, 2010年全市共推广秸秆切碎装置225台。由于带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切碎后的稻、麦秸秆均匀抛散在田间, 后续秸秆还田机作业能将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 提高了秸秆还田效果, 农民群众十分满意。
3 项目实施带动, 加快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2008~2009年, 大丰市实施了江苏省农机三项工程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集成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共投入资金70.03万元, 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 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宣传、技术指导培训和秸秆还田作业面积补贴等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该市多次组织召开观摩会、演示会, 现场讲解, 现场指导, 并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的测产对比, 让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的好处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当地农技部门的测产表明,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多年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亩平均增产57.8 kg, 增产8.5%以上, 可以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地养地、促进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目的。通过项目实施的示范带动, 项目实施区白驹镇肖坳村目前与大中拖配套的秸秆还田机达到25台 (套) , 在满足本村作业的同时, 还能到周围镇村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 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示范效果。2009~2010年, 大丰市实施了农机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 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其中一项主推技术在示范户中进行重点推广。农机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员深入示范户, 宣传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并将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物化补贴方式发放给示范户, 激励农户更好地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实现了科技入户工程“培育示范户、辐射带动千家万户”的目的, 同时加快了农机化技术的普及应用, 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秸秆作用 篇6
一、试样材料与方法
1. 试样材料
试验中所用黏土取自武汉市某工地。采用碱法蒸煮提取秸秆纤维[1],将稻秆除去叶、穗、节等杂质,截取秸秆长度为3~5cm,洗净,晾干,放入包装袋备用。用碱量(NaOH)取10%,最高蒸煮压力380~530 kPa,蒸煮时间3~4 h,蒸煮温度150℃~160℃,在高温蒸煮锅内对秸秆纤维进行蒸煮。蒸煮完毕后,过滤,洗去碱液,风干即得秸秆纤维。
2. 试验方法
针对最佳压实度(1.65 g/cm3)、最佳纤维掺量(0.3%)、最优含水率(19%)的黏土,根据土工试验规程[2],对酸碱作用下秸秆纤维改良黏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及固结试验,试样制备的过程如下:
(1)土样为黏土,并已剔除大粒径后的土粒,经风干破碎研磨后过1 mm的筛子后保存。
(2)按同一干密度(1.65 g/cm³)、含水量(19%)、纤维量(0.3%),用环刀来制备改良黏土试样,并对环刀与试样的总重量进行称量。
(3)将试样置入不同酸、碱溶液(pH=3,5,7,9,12)的烧杯中浸泡10天,酸溶液由HCl配制,碱溶液由NaOH配制。试样经腐蚀后,在25℃下烘至始重后备用。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 在酸碱作用下改良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由图1可知,抗压强度随应变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酸作用下,抗压强度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碱作用下,抗压强度随碱溶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pH=3时,最大抗压强度为326.61 kPa,比浸水后最大抗压强度降低了15.49%,为此试验中最危险工况。Daniel等人[3]认为作为衬垫土壤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小值应为200 kPa,因此改良黏土可作为填埋场衬垫材料。对数据进行分析,酸比碱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要大,且弱碱对抗压强度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
在酸作用下,土粒间胶结作用减小,以及纤维素因离解使纤维对黏土的法向加固作用减小,且胶结作用与法向加固作用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使抗压强度减小。
在pH=9时,弱碱对土粒间胶结作用的破坏微乎其微,基本忽略不计;由于秸秆纤维呈弱碱性,弱碱比纯水有利于纤维素积存在纤维内,使抗压强度增强。在pH=12时,土粒间胶结作用遭到破坏,纤维素发生离解,使抗压强度减小。因此抗压强度随碱溶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2. 在酸碱作用下改良黏土的抗剪强度
由图2可知,抗剪强度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碱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由表1可知,黏聚力c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碱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内摩擦角φ均随酸碱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酸比碱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要大。
纤维素量与土粒间胶结作用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使抗剪强度减小。由于秸秆纤维呈弱碱性,因此弱碱比纯水对纤维素可及性的影响要小,使纤维的补强作用增强;弱碱对土粒间胶结作用影响甚小,因此弱碱使抗剪强度小幅度提高;在pH=12时,纤维素离解使纤维的补强作用减弱,且土粒间胶结作用遭到侵蚀破坏,使抗剪强度降低。因此抗剪强度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碱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黏聚力c主要由土粒间胶结与纤维补强作用组成[4]。在酸作用下,土粒间胶结作用因腐蚀而减弱,以及纤维素的离解使纤维补强作用减小,且胶结与纤维补强作用随酸浓度增大而减小,使黏聚力c减小;在pH=9时,纤维补强作用增强,而胶结作用影响忽略不计,使黏聚力c值增大;在pH=12时,黏聚力c随胶结与纤维补强作用减小而减小;因此黏聚力c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碱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内摩擦角φ主要由土粒与纤维间摩擦力与土粒间胶结作用组成[4]。纤维素的可及度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使纤维表面光滑度降低,黏土与纤维间摩擦力随之增大。对纤维素的可及度,弱碱比纯水的影响要小,使纤维表面光滑度提高,黏土与纤维的摩擦力减小;在pH=12时,纤维素的可及度增大,纤维表面光滑度降低,黏土与纤维间摩擦力增大。土粒间胶结作用随着酸碱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使土粒间内摩阻力减小;而酸碱对胶结作用比对纤维素可及度的影响要大,因此内摩擦角φ均随酸碱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3. 在酸碱作用下改良黏土的固结压缩特性
由图3可知,孔隙比e均随酸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由表2可得,压缩系数α﹑压缩指数Cc随酸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Es表现出与α、Cc相反的规律[4]。对孔隙比e﹑压缩系数α﹑压缩模量Es与压缩指数Cc,酸比碱的影响要大。
土粒间矿物成分离解随酸碱浓度增大而增强。纤维素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进而减小了法向约束作用;在pH=9时,纤维素有利于积存在纤维内,使固结性能增强;在pH=12时,纤维素发生离解,使固结性能减弱;因此孔隙比e﹑压缩系数α与压缩指数Cc随酸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四、结论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得,改良黏土的抗压﹑抗剪强度与黏聚力c随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碱溶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内摩擦角φ﹑孔隙比e﹑压缩系数α与压缩指数Cc均随酸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孔隙比e﹑压缩系数α﹑压缩模量Es与压缩指数Cc,酸比碱的影响要大。Es表现出与α、Cc相反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程士润,黄晨,张璐.碱煮法提取稻秸秆纤维的工艺及性能探讨[J].产业用纺织品,201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Daniel D E,Wu Y K.Compacted clay liners and covers for arid sites[J].J GeotechEng,ASCE,1993,119(02).
秸秆作用 篇7
秸秆禁烧并非一件难事, 关键是要充分意识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价值, 进而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 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有力依托, 实现秸秆自身应有的价值。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虽然秸秆禁烧的积极效用已经为很多人所认可, 但是在真正践行的过程中, 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加快秸秆禁烧的实现迫在眉睫。
2 农业机械在丘陵地区秸秆禁烧中作用的发挥
要想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在丘陵地区秸秆禁烧中的积极效用,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2.1 转变农民观念, 为农业机械积极效用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 似乎农作物秸秆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焚烧, 这样不仅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为此, 相关部分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处理方式, 为农业机械在秸秆禁烧中积极效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 以农业机械为依托, 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
首先, 农业机械与秸秆饲料压块。很多农民了解农作物秸秆的饲料价值, 但是碍于技术因素的影响, 很多农民还是放弃了这种极为麻烦的方式。现在, 随着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出现, 秸秆饲料压块已经成为现实。
所谓的“秸秆饲料压块”就是通过农业机械, 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 大面积破坏好去处表面的角质层、蜡质层等, 可以有效增加饲料的表面积, 极好地满足家畜对粗纤维的要求。无论是在营养价值, 还是在适口性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中等青草的饲喂水平。将农作物秸秆压制成大小规范的柴快, 以便于使用和用于燃烧。
其次, 农业机械与秸秆还田。众所周知, 秸秆中营养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含量极其丰富, 而这些又恰恰是农作物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因此, 机械化秸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质量, 为农作物的成长提供各种必须的营养。
机械化秸秆还田意义之一: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形成有机质覆盖, 抗旱保墒。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 有效抑制土壤水分的政法, 实现降水的储存和地温的提高等。相关数据表明, 机械化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强土壤的蓄水、透气以及保温能力, 同时也能够极好地改善土壤壤质, 相当于增施4 000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
机械化秸秆还田意义之二: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机械化秸秆还田之所以可以有效降低病虫以及病害对农作物的威胁, 最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根茬被粉碎疏松以后, 土壤的物理性能被改变了, 从而导致一些病虫的寄生环境不再适宜某些病虫的生长了。
机械化秸秆还田意义之三: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省工增产、争抢农时。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另外一个主要优势就是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并最终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和增收, 尤其是对于那些大面积或者规模化种植的农户而言, 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2.3 农业机械应用于秸秆禁烧的注意事项
首先, 必须要加大新机具的推广力度, 尤其是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进程, 为农作物秸秆禁烧及其综合利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引导农民积极应用农业机械, 推行一体化的机械化作业保障, 为秸秆禁烧及其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再次, 加大监督力度, 对于一些不规范的机械化操作行为, 务必要及时责令停止作业, 同时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第四, 适用于丘陵地区的便携式秸秆收割机。
基于丘陵地区的特殊性, 便携式秸秆收割机极为适用, 该机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收割干净, 铺放整齐, 可条铺或堆放;能快速收割水稻、豆类、大小麦等农作物;收割时再也不要弯腰驼背, 男女老少劳力均可使用。换上相应刀具, 装上上下托板和安全的防护罩, 还可收割灌木、牧草、芦苇及茶园枝头修剪和花圃坪的修整。
该机适应于平原、丘陵、梯田、三角地等大小田块及烂泥田;能收割466.67~800m2/h, 收割667m2水稻等农作物以目前90#, 93#汽油市价计算, 耗油约人民币4.00元/667m2;该机操作简单, 维修方便。发动机均采用日本技术, 动力强劲而稳定, 汽缸壁经镀铬处理, 配上强化曲轴, 使发动机寿命延长, 各项性能达到最佳匹配;该机刀片均采用优质锰钢制成, 传动部分采用先进的高频淬火工艺, 耐磨性强, 传动部分连接齿合准确而精密, 动作流畅, 大大减少了用户的维修费用;该机换上相应刀具或工作头, 装上安全防护罩, 还可收割灌木, 牧草, 芦苇及茶园枝头修剪和花圃的修整。该机较好地杜绝了电动收割机因功率不足频繁卡死的现象, 使用户的收割更加顺畅。
3 结语
综上所述, 秸秆“禁烧”是一项福祉工程, 也为农机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此, 一定要以此为契机, 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 真正研发出适合现代农业生产的、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农机装备。
摘要:农作物的秸秆不仅仅是良好的饲料来源, 同时对于农村地区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燃料资源。然而, 由于受思想观念、技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农作物的秸秆似乎并无过多用处, 甚至逐渐被排除于农业生产的内部循环之外。为此, 如何充分实现农作物秸秆应有的价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 以农业机械在丘陵地区秸秆禁烧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 展开探讨与分析, 希望能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秸秆禁烧中的积极效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丘陵地区,秸秆禁烧
参考文献
[1]郭廓.宿州市埇桥区秸秆禁烧与机械化作业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1) :202.
[2]童瑞庆, 强维青.麦秸秆禁烧和机械化全量还田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农机化, 2008, (5) :29-30.
秸秆作用 篇8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中氢离子增加的过程或者说是土壤酸度由低变高的过程, 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自然过程。土壤中存在一些天然酸的形成过程, 如土壤中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形成的碳酸, 还有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等。这一过程的速度非常缓慢, 但人为的影响使得这一过程大大加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当的农业措施, 如大量化学肥料特别是铵态氮肥的使用、豆科作物的种植、不当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作物收获移走土壤中的碱性物质等。而我国黑龙江东北部地区现在也正面临着土壤酸化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为施肥不当造成的。本试验就是想通过施用不同调理剂来改良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的土壤酸化问题。从而通过平衡的、合理的施肥措施来提高作物的亩产。
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材料
试验用土于2009年4月从黑龙江哈尔滨市松浦镇的大田中取得, 为多年的种植期耕层土, 黑棕壤土。基础肥力:土壤p H5.72、有机质为3.85%、碱解氮为154.38mg·Kg-1、速效磷为21.62mg·Kg-1、速效钾为137.3mg·Kg-1。供试大豆品种为绥农23号。
(二) 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09年在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 3次重复, 施用改良剂方案见表1。每盆装土500g, 出苗后每盆留1株。用作测试酶活的植株, 将植株取后马上分析, 在冰浴条件下研磨, 不能立即测定的酶液放在4℃以下的冰箱保存。
(三) 测定项目与方法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的测定采用NBT (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光化还原法;丙二醛 (MDA) 含量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 秸秆处理对大豆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物酶 (POD) 是植物保护系统中的重要酶, 在植物抗逆境胁迫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植物处于逆境时, POD等保护酶能有效地消除过氧化所产生的活性氧物质, 防御植物细胞膜过氧化, 以降低植物细胞受伤害的程度。
POD是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可以清除H2O2, 具有抵御组织细胞发生膜质过氧化的作用。不同秸秆施用量处理下, 大豆叶片中POD活性的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 施用玉米秸秆的大豆POD活性在苗期比施用水稻秸秆的POD活性要高, 但差异并不显著, 在施用玉米秸秆处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 施用玉米秸秆的大豆POD活性与对照相比略有升高, 其中处理CS3的POD活性为最高, 而其它处理的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或略有升高 (CS1、CS2) 或略有降低 (CS3、CS4) , 差异不显著;施用水稻秸秆的POD活性与施用玉米秸秆相比要低, 处理 (PS1、PS2、PS3) 的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明显, 而处理 (PS4、PS5) 的POD活性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其中PS5处理为最低。
(二) 秸秆处理对大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的影响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是标志植物衰老特征的最重要的酶, SOD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酶, 可以催化O2-分解成H2O2, 减轻细胞膜脂的过氧化作用, 碱石灰可以通过酶促机制影响SOD的活性。
不同玉米秸秆施用量处理下, 大豆叶片中SOD的活性变化如图2, 在所有处理中CS3处理的SOD活性要高于其他处理。在大豆苗期, 随着玉米秸秆的加入, SOD酶活性逐渐升高, 到CS3处理时的SOD活性达到最高, 随后开始下降, 至CS5处理时的SOD活性下降到最低。
不同水稻秸秆施用量处理下, 大豆叶片中SOD的活性变化如图2, 总的来看处理PS1和PS2的SOD活性在苗期基本与对照持平, 处理PS3的SOD活性在苗期要高于对照, 在所有处理中PS3处理的SOD活性要高于其他处理, 而PS4和PS5处理的SOD活性在各个生育期内都比CK的SOD活性低。
(三) 秸秆处理对大豆丙二醛 (MDA) 含量的影响
丙二醛 (MDA) 为细胞膜脂过氧化指标, 它既是过氧化产物, 又可强烈地与细胞内多种成分发生反应, 使十多种酶和膜系统遭受严重损伤, 其含量的高低反映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其含量与植物的抗逆性呈负相关:含量越低, 抗逆性越强。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 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作用产生丙二醛 (MDA) , 使质膜系统受到伤害, 其选择透性降低, 细胞内电解质外渗量增加, 因而丙二醛 (MDA) 含量可反映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强弱, 细胞膜透性 (电解质外渗量) 可表示膜伤害或变性程度。
在苗期, 不同玉米秸秆处理的大豆叶片丙二醛 (MDA) 含量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图3, 在苗期, CS1、CS2与CK的丙二醛 (MDA) 含量基本持平, 说明在苗期 (V4) 加入低玉米秸秆施用量处理对大豆叶片丙二醛 (MDA) 没有太大的影响, 处理CS3的丙二醛 (MDA) 含量低于对照, 处理CS4和CS5的丙二醛 (MDA) 含量高于对照;在苗期, 不同水稻秸秆处理的大豆叶片丙二醛 (MDA) 含量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处理PS1的丙二醛 (MDA) 含量在苗期基本与对照持平, 说明低施用量水稻秸秆对大豆叶片的丙二醛 (MDA) 含量影响很小, 这可能是由于低含量水稻秸秆不易被土壤中微生物腐解, 同时其养分含量少的原因;处理PS2丙二醛 (MDA) 含量略低于对照;处理PS3、PS4和PS5丙二醛 (MDA) 含量均略高于对照, 其中处理PS4和PS5的丙二醛 (MDA) 含量要显著的高于对照, 处理PS5为最高, 这可能是由于高含量水稻秸秆不易被土壤中微生物腐解, 同时在土壤中由于水稻秸秆粉碎较细阻塞了土壤孔隙、导致其排水性不良的原因。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秸秆处理改良酸性土壤效果比玉米秸秆好, 从处理PS1到处理PS5土壤p H值分别是:5.85、5.89、5.96、6.15、6.22;然而, 通过横向比较, 在苗期, 玉米秸秆CS2、CS3处理均能提高大豆POD、SOD活性, 降低丙二醛含量;水稻秸秆虽然改良酸性土壤效果较好, 但由于其养分含量少的缘故对大豆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影响较小。总的来说, 适量施用玉米秸秆 (CS2、CS3) 能有效的改善土壤酸化, 调节土壤酸度, 在最适宜大豆生长的土壤酸碱环境下增强了大豆抗性酶活性, 提高了大豆生理生化机能。
参考文献
[1]郭笃发, 姜爱霞.酸沉降对土壤过程和性状的影响[J].土壤通报, 1997 (4) :187-189
[2]Cregan PD, Scott BJ.Soil acidificati on an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Partley J E and Robertsom S.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Imperative CSIRO publishingMelborne, 1998.75-77
[3]蒋明义, 郭少川.水分亏缺诱导的氧化胁迫和植物的抗氧化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6, 32 (2) :144-150
[4]李合生, 孙群, 赵世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5]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秸秆作用 篇9
关键词:秸秆还田,物理性状,有机质,产量
农作物秸秆占作物生物总量的50%左右, 是一类极其丰富的最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资源, 秸秆还田对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作用。赣榆县秸秆资源丰富, 目前秸秆年产量高达65万吨, 但其中只有40%~50%的农作物秸秆得到应用, 其余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还田利用, 而是被农民焚烧或其他处理,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 积极研究和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是容纳、消化庞大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秸秆还田与土壤养分状况、水稻产量形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有密切关系。
一、秸秆还田技术
1. 秸秆还田量
秸秆还田有一个适宜量, 并非越多越好。稻田秸秆的还田量一般300~400千克/亩为宜。秸秆还田量过多时, 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如秸秆不能完全腐烂、耕作困难等, 严重时会导致作物减产;秸秆还田量小时, 达不到培肥土壤的作用。秸秆的适宜还田量, 除了要考虑下茬作物类型外, 还应考虑土壤类型、耕作方式和气候条件等。
2. 秸秆还田方式
秸秆还田有耕翻、覆盖、留高茬、墒沟埋草等常见的秸秆还田方式。赣榆县采取翻压还田方式。就是先将麦秸机械切碎均匀分散, 然后浅水旋耕埋草, 最后精确水肥管理技术。
3. 秸秆还田机械
使用稻麦联合收割机, 尽量将秸秆切碎, 以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 便于秸秆吸收水分和加速腐解。另外, 也可采用大型反转灭茬旋耕机将留茬和秸秆深翻入土, 达到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目的。
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的养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1.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颗粒的不同垒结, 通常以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等来表征, 是反映士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表1可以看出, 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及耕层厚度, 起到疏松土壤、协调蓄水和通气的矛盾等作用, 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与未秸秆还田的对照相比, 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0.09~0.14克/立方米, 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7%~4.1%, 间持水量提高了8.2%~10.4%, 耕层厚度提高1.6cm~2.3厘米, 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不仅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 而且还能刺激植物的生长,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而秸秆是土壤有机质的一项主要来源。由表2可以看出, 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0~7.5厘米和7.5~14厘米耕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对14~21厘米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明显, 说明秸秆还田配施适量化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3. 土壤氮、磷、钾含量
作物秸秆中含有十分丰富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由表3可以看出, 经过秸秆还田后, 在0~20厘米的耕作层内, 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土壤中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速效磷, 提高了17.76%~25.46%;全氮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4.58%~10.33%和8.70%~17.82%。
三、秸秆还田对水稻苗穗性状、产量的影响
1. 水稻苗穗性状
表4表明, 秸秆还田后, 水稻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提高, 全生育期增加。经过秸秆还田后, 水稻高峰苗提高0.88~2.05万/亩, 有效穗提高1.25~2.64万/亩, 成穗率提高2.67%~5.37%, 全生育期增加3~6天。
2. 水稻产量
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最直接的作用表现在水稻产量的提高上。表5可以看出, 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 从而提高产量。秸秆还田使早稻产量增加68.9~113.7千克/亩, 增幅达11.67%~15.49%, 效果显著。
2.水稻产量
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最直接的作用表现在水稻产量的提高上。表5可以看出, 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 从而提高产量。秸秆还田使早稻产量增加68.9~113.7千克/亩, 增幅达11.67%~15.49%, 效果显著。
四、研究结论
1. 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及耕层厚度, 起到疏松土壤、协调蓄水和通气的矛盾等作用, 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2. 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 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
3. 秸秆还田后, 水稻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提高, 从而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葛立立;王康君.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与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 2012 (1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