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的施工

2024-05-24

大体积砼的施工(共4篇)

大体积砼的施工 篇1

大体积砼裂缝是大体量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变形导致的裂缝,必须控制这种裂缝现浇混凝土结构。

1 基础大体积砼的特点与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砼强度级别高,水泥用量较大,收缩变形大,产生裂缝

混凝土体积越大,水泥总用量相对大,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越不易散发,温升越高,引起的体积变化也越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内部温度远较外部高,形成较高的温差,造成内涨外缩,使构件表面产生很大拉应力以至开裂。对于大体积砼施工阶段来说,由于温度变形而引起的裂缝,可称为“初始裂缝”或“早期裂缝”。

1.2 受约束,产生拉应力,产生裂缝

体积变化受约束会产生内应力。约束条件有两种,即外约束和内约束。外约束是指结构物的边界条件,一般指基础或其他外界因素对结构物的约束,水泥水化后期,散发热量大于放热量,构件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受边界条件约束,产生拉应力。如现在比较常见的地下室桶式结构、剪力墙结构受基础约束明显。内约束是由于内部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表面则易于散发,内部体积膨胀,表面则体积收缩(特别是遇气温骤降或过水),受内部约束,产生拉应力。这时产生的一般是表面裂缝。

1.3 抗拉能力低,产生裂缝

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抗压能力较高,抗拉能力较低。抗拉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1/10左右;极限拉伸也很小,通常不足1×10-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形受约束时产生的拉应变(或拉应力)很容易超过极限拉伸(或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通常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要把这种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拉应力限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是非常困难的。

2 控制温度裂缝发展的基本措施

2.1 基础大体积砼的材料选择与质量要求

水泥。施工中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每减少10kg水泥,降低温度1℃)。本工程由于货源限制选用525号普通砼酸盐水泥。

粗细骨料。粗骨料选用5~40mm单粒级卵石。细骨料采用中粗砂,其细度模数为218。降低混凝土的干缩。

混合料及外加剂。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0.25%左右的木质素磺酸钙,可明显延缓水化热释放的速度,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同时可减少10%拌和用水,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不仅改善混凝土的工作度,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泌水和离析现象;同时代替部分水泥,减少水化热。掺入适量UEA膨胀剂,有效地补偿混凝土干缩冷缩,增加密实性,提高抗渗能力。

2.2 混凝土配合比与浇筑

根据选用的材料,确定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塔吊运输,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3~5cm;C35PS8混凝土配合比(kg/m3)参考可为水泥:黄砂:石子:水=330:771:1087:173。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一次浇筑,分层厚度为43cm左右,在斜面下层混凝土未初凝时(初凝时间为3h左右)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在不同部位用3台振动棒分上、中、下3个层次,采用循环推进,一次到顶的办法,以消除冷凝,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保证防水质量。

2.3 混凝土测温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时了解温差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采取常规测温技术,对底板混凝土的上、中、下进行布点观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有效控制温差梯度,要符合《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不宜超过25℃”的要求。

3 大体积砼的施工工艺

3.1 严格按技术规范施工

分块分层浇筑混凝土,有利于错开拌合物内各层的水化时刻,分散混凝土的放热峰值。一般在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时,浇注上一层。在振捣上一层时,振动棒应插入下一层50~100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振动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结构不均匀。在浇筑完毕到混凝土初凝之前,粗抹面一次,混凝土接近终凝时,应用木模第二次抹光,消除混凝土表面的龟裂裂纹。采取措施控制浇筑温度,如拌和用水以碎冰形式加进混凝土拌合物中,使新拌混凝土的温度被限制在6℃左右;在施工现场搭建遮阳蓬,防止烈日爆晒混凝土表面等。必要时可以预埋冷却水管,用循环水进行人工导热,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3.2 养护工作

对大面积的底板面,一般可采用先一层塑料簿膜后二层草包作保温保湿养护。草包应迭缝,骑马铺放。养护必须根据混凝土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应立即回土或在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

摘要:大体积砼具有形体庞大、混凝土数量较多、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高、混凝土绝热温升高和收缩等特点。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出现的问题不是力学上的结构强度, 而是混凝土的裂缝。如何防止大体积砼的开裂, 如何在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裂缝

参考文献

[1]王国柱.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砼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1998 (4) .

[2]唐晓雪, 余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止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 (5) .

[3]王顶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6) .

[4]刘京红, 梁钲, 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监测及裂缝控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 .

浅谈大体积重晶石砼的施工方案 篇2

驻洛某科研院所建造一个曝光间, 结构设计为重晶石防辐射砼, 其中墙板厚为1000mm, 顶板厚度为500mm, 属于大体积砼范畴, 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砼总量为955.78 m3, 其中重晶石砼量为810.1 8 m3;施工季节为冬季。

二、主要技术问题

1. 砼结构厚度大, 属于大体积砼范畴, 应采取措施控制大体积砼的温度裂缝。

2. 设计要求抗辐射砼必须连续浇筑。

3. 抗辐射砼的密度不小于3.2g/cm3。

4. 施工中要防止砼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及砼的密实性。

三、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 主要材料选择要求

(1) 水泥:宜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也可采用其它密度较大、耐热性能好、低水化热的水泥。

(2) 重晶石碎石:表现密度要求在2.6~2.7t/m3以上, BaSO4含量不低于80%, 内含石膏或黄铁矿的硫化物及硫酸化合物不超过7%, 碎石含泥量≦1%, 粒径5~10mm。

(3) 重晶石砂:粒径小于5mm, 质量密度约为2.4g/cm3, 含泥量≦1%。

(4) 施工重量比为:水泥:重晶石沙:重晶石碎石:水:外加剂:掺合料=1:2.61:3.60:0.48:0.0128:0.164, 塌落度控制在140~160mm之间。

(5) 外加剂:每平方米的胶凝材料总用量控制在最大水泥用量以内, 采用UEA-E型膨胀剂 (内掺10%) 和高效砼掺合料 (内掺20%) 等量取代水泥。

2. 砼的浇注

(1) 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由于墙体厚度大, 高度达13.1m, 一次浇筑到顶, 施工难度大, 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因此设置三个水平施工段, 二道施工缝, 第一道水平施工缝没在标高-1.000m处, 第二道水平施工缝设在标高+5.5 5 0处。

(2) 浇筑顺序:每一个施工段, 四面墙体同时浇筑, 减少每次浇筑厚度的蓄热量, 以防止水化热的积聚, 减少温度应力。

(3) 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 直到达到设计标高, 砼形成扇形向前流动, 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 循序推进, 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 确保每层砼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同时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4) 砼浇筑应连续进行, 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 如遇特殊情况, 砼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 应在砼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 以保证砼表面不受冻。

(5) 砼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 m, 当超过2 m时, 应延串筒、溜槽、溜管等下落, 以保证砼不致发生离析现象。串筒布置应适应浇筑面积, 浇筑速度和摊平砼堆的能力, 但其间距不得大于3 m, 布置方式为交错式或行列式。

(6) 振捣泵送砼时, 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 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 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二次振捣, 有利于砼的密实和里面热量的排出。

(7) 砼浇筑时保证下灰均匀一致, 并设振捣尺采取分层灌筑, 每层砼浇筑高度不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 且振捣时插入下一层砼中50mm, 以保证上下层时间间隔在初凝前进行。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 防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和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

3、砼内部温控 (测温点布置)

(1) 四面墙板:墙板四角超厚部分4处, 在其中部沿高度垂直各取1处。在墙板中部每隔6m沿高度垂直方向设1处。

(2) 顶板:大体积顶板2处, 在其中部沿高度垂直取2处, 分别在距砼表面以下10cm及结构中间部位布置2处, 共计4处。

(3) 外环境:在墙板与顶板加厚部分中心部位, 离砼表面以外10㎝处各布置一处环境温度测点。

(4) 测温工具:采用表盘式干式温度计与水银温度计。

(5) 浇筑砼前, 按照测温点布置要求, 从砼截面中部垂直方向预埋DN25热镀锌钢管, 在结构钢筋焊接固定以防砼振捣时移位或脱落, 管底固定一块5cm×5cm×3mm的钢板, 测温时将传感器带测温线穿入管中监控, 待温度监控工作结束后, 钢管内进行压力灌浆。

(6)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 按两班考虑, 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 按时按孔测温, 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技术交底, 确保测温工作连续进行;在砼升温保持阶段, 2~3h测温一次, 在温度下降阶段, 4~8 h测温一次。

(7) 测温时发现砼内部最高温度与外部温度之差达到25摄氏度时, 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8) 砼浇筑应连续进行, 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 如遇特殊情况, 砼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 需采取应急措施, 同时将砼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 以保证砼表面不受冻。

4、施工缝的设置及相关要求

因大体积浇注宜设置水平施工缝, 以防a、r射线通过施工缝交接位置穿过, 应在砼上次浇注结束时垂直于砼表面预埋δ=4mm厚铅板 (详见下图) ;再次浇注时应清除砼表面的垃圾、松动沙石, 同时还应加以凿毛, 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残留在砼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并在上面铺设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重晶石砼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5、重晶石砼养护

(1) 对于顶板, 砼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 先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草席。

(2) 对于墙体, 侧模拆除后立即进行养护, 先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然后在其上覆盖一层草席, 绑扎牢固。

(3) 养护完成后, 测温孔采用重晶石砼封堵密实。

四、防辐射专项验收

(1) 检测防辐射结构重晶石砼的表观密度和防护结构构件 (防护墙、顶板) 的厚度, 要求符合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针对每个建设项目所作的关于《建设项目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报告》的相关分析, 评价及设计和验收要求, 同时在全套建筑施工资料齐全并具备土建验收要求的基础上, 进行防辐射专项验收。

(2) 在防辐射结构整体结构完成, 并将原设计采用的辐射源项全部安装到位后, 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对建筑环境背景值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整体验收后, 出具相关专项验收证明方可使用。

参考文献

[1]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砼用矿物外加剂

[3]JGJ63-89.砼拌合用水标准

[4]GB50119-2003.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5]JBJ55-2000.J64-200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

大体积砼的施工 篇3

1 大体积砼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

根据设计要求, 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 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 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 并且开始逐步降温。规范规定, 对大体积砼养护, 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 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 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 要求时, 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 即按规范执行。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2 大体积砼施工

2.1 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由于基础底板尺寸不大, 底板厚度均为500mm, 因此基础底板为一个自然施工段。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由A至E轴方向从1到27轴向后浇灌。基础底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 然后水泥砂浆找平层, 采用逆作涂膜防水, 在851涂膜防水层上抹1:3水泥砂浆3d后作外侧模板。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积水坑部位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 不合模数的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2.2 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 暗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 底板钢筋采用冷搭接。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 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 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 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3 混凝土浇筑

2.3.1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 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

2.3.2 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

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 划定浇筑区域, 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 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 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 循序推进。

2.3.3 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 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 在1.

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

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 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2.3.4 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 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 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 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2.3.5 现场按每浇筑100方 (或一个台班) 制作3组试块, 1组压7d强度, 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1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2.3.6 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不太大, 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3 大体积砼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3.1 大体积砼基础的整体性要求高, 要求砼连续浇筑, 一气呵成。

施工工艺要求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 且必须保证上下层砼在初凝前结合好, 不致形成施工逢。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留设砼后浇带。

3.2 大体积砼的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特点、结构大小、钢筋疏密, 砼供应等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全面分层、分段分层、

斜面分层。

3.3 浇筑大体积砼时, 由于凝结过程中水泥会散发出大量的水化热, 因而形成内外温度差较大, 容易使砼产生裂缝。

为了有效的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必须从控制砼的水化生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砼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抗拉强度等方面考虑。

4 大体积砼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 内部温度不断上升, 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 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 即会出现裂缝。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 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 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 也可能导致裂缝出现。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 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 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 (0.6~1.0) ×104,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 (1.2~2.0) ×104,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 水灰比不稳定, 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 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 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 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素混凝土 (方块) 内如果结构出现拉应力, 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稳定温度时间短, 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混凝土块体自身质点之间的约束:大体积砼方块在温度变化过程中, 块体内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块体表层散发快, 表层温度接近外界气, 而内部积聚的水化热不易散发, 使块体内部温度明显高于表层温度, 内、外温差不一致, 使表层混凝土收缩受到里层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拉应力。

外约束作用越大, 相应的温度应力愈大;内约束产生的温度应力与块体内、外温差愈大, 温度应力也愈大。如果二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都要出现裂缝。方块A、B、C水泥用量少, 水化热小, 且方块A底部无外约束, 所以方块A不产生裂缝。方块B、C底部有外约束, 当外约束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出现裂缝, 因此方块B、C在榫槽处有时出现裂缝, 方块D和卸荷板因有抗冻要求, 强度等级高, 水泥用量多, 水化热大, 且都有外约束 (方块D在底部榫糟处, 卸荷板在预留孔处) , 所以方块D和卸荷板出现的裂缝比B、C明显。

5 主要管理措施

5.1 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 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

5.2 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 掺量要准确。

5.3 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 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 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

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

5.4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 同时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在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度。

5.5 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 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

5.6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5.7 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 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在大体积砼结构工程的施工中, 主要是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而措施就是控制温差, 只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结合实际、全面考虑、细致施工, 砼的质量就能够达到要求。

摘要: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 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砼顺利施工。

大体积砼的施工 篇4

1工程概况

厦门未来海岸商务中心工程位于海沧行政中心西侧,地下二层,地上由二幢5层裙楼与26层主楼组成,主楼与裙楼之间自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抗震缝分成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主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楼采用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01559.38m2,地下室底板及承台采用密实抗渗C30混凝土,抗渗等级S8,本工程的地下室底板承台中厚度大于2.35m的共13个,本文介绍其中一个大型承台CT-212(见图1),该承台面积为595 m2,厚度为2.8m,混凝土量为1665 m3,混凝土浇筑时间约需28小时,混凝土施工时间在6月份,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达35℃。

2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成因

2.1 水泥的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的热量散失得快,很容易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当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时就可能会产生裂缝,这是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最主要成因。

2.2 外界温度变化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在施工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取决于浇筑温度、水泥水化温度及散热温度,当外界温度骤然变化(特别是骤然下降)时,就会迅速增加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造成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出现裂缝。

2.3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的拌和水中,只有约20%是水泥水化所需要的,其余80%都被蒸发,这部分水的蒸发是引起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因收缩应力而产生收缩裂缝。

3 控制大体积承台混凝土裂缝的一些施工技术措施

3.1 优化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

该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承台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的热量主要来自水泥水化热,因而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掺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的“双掺”技术,减少每m3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3.1.1 选用水化热低的32.5R矿渣水泥,水泥用量为302kg/m3;

3.1.2 采用Ⅰ级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5%;

3.1.3 采用130RA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3.1.4 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选用中粗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用水量。

3.2 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制定养护方案

3.2.1 混凝土内外温差计算

混凝土内外温差即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结合本工程大体积承台CT-212,通过理论计算公式:T′max-Tb(τ) =15.549℃,计算得知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采用20mm厚草袋保温可以满足要求。

3.2.2 设置冷却水管

由于大体积承台CT-212体积、面积相对较大,为了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能够控制在25℃以内,在该承台内预设蛇形冷却水管,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冷却水管为Φ32mm的薄壁钢管,按照蛇形布置(见图2)。每层冷却水管间距为1m,同一层每根水管间距为1m,外侧水管距混凝土承台外边缘距离按0.5m控制。冷却水管使用前应进行压水试验,防止管道漏水、阻水;混凝土浇筑到各层冷却水管标高后即开始通水,各层混凝土峰值过后即停止通水,通水流量应达到25L/min,通水时间根据测温结果确定;严格控制进出水温度,在保证冷却水管进水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之差不超过25℃条件下,尽量使进水温度最低;待主通水冷却全部结束后,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封堵冷却水管。

3.2.3 混凝土温度监测

混凝土测温采用小型电子测温仪测定,浇筑混凝土时事先在每个预定测温点上、中、下布置热敏电阻测温探头,并留出线头,编号记录,测温点承台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测温点探头承台剖面布置图如图3所示。

测温要求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测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上部温度、中部温度及下部温度,测温时间不少于30天,并做好测温记录,本工程承台混凝土浇筑后,通过埋设在承台中心的测温点(B1点),实测出该测温点逐日温度情况如表一。

根据测温结果,绘制承台中心B1点测温点的温度-时间曲线(见图4),可以准确地知道承台内温度变化情况,如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应立即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如增加表面保温层厚度。

3.2.4 制定养护方案

混凝土养护时,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二层草袋(厚度约20mm)进行养护,塑料薄膜和草袋要覆盖严实,以防混凝土暴露,这样能有效的保持砼表面的水分和温度,使混凝土始终处于保温保温养护中,从而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防止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产生。

3.3 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为了控制裂缝的出现,着重从控制升温延缓和温降速度,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改善约束程度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技术保证措施:

3.3.1 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高于28℃),混凝土的出机温度通常用降低温来控制,水温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就需加入冰块,以降低水温。搅拌站砂、石堆场要设有遮阳棚,以降低骨料的温度,对散装水泥提前储备,避免新出厂水泥温度过高等措施;

3.3.2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均匀上升,以便散热,减少阳光照射,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

3.3.3 加强大体积承台混凝土的养护,蓄水养护不少于7天,然后用洒水继续养护不少于7天,使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4 工程效果

采用了上述措施进行施工,该工程底板大体积承台混凝土通过对试块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未发现有任何裂缝和渗漏现象。

5 结束语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在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占有着日益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防止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产生裂缝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大体积承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成因,对症下药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措施并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灵活的操作,就能有效的防止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产生裂缝,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恒茂,孙昌玲.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控制[J].工程与建设,2007,21(5):744-747.

[2]慕欣,关群,王国宪.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实例[J].工程与建设,2007,21(1):53-56.

上一篇:机械化育秧插秧下一篇:国家控股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