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钢筋混凝土

2024-10-08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精选12篇)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 篇1

东一时区1号~6号楼包含两栋22层的高层,两栋多层框架及部分商业裙楼,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50 300 m2。基础为一整体平板式筏基,长185 m,宽95 m,基础埋深-12.5 m。厚度:裙楼处0.8 m,A区,C区主楼1.5 m,B区主楼2.5 m,分别以宽0.8 m,1.2 m的后浇带将其分成6块(见图1)。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S8自防水混凝土。周围外墙施工缝位于筏板上皮200 mm处。全部筏基混凝土浇筑量为2.8万m3,其中B区1.7万多立方米。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控制裂缝的开展,为验算由温差和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是否超过当时基础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我们进行了防裂的理论计算,以便制定防裂措施。

取平面尺寸及厚度较大的B2块区进行验算,其短边长54.78 m,厚2.5 m,2.5/54.78=0.048<0.2,符合均匀收缩的假定。

1.1 计算绝热温升值及各龄期的降温温差

Tmax=WQ/(CV)=335×334 720/(993.7×2 400)=47 ℃。

龄期3 d时水化热最大,其绝热温升值:

T3=0.65×Tmax=0.65×47=30.6 ℃。

各龄期混凝土的降温温差如下:

1.2 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

1.3 各龄期混凝土的综合温差

由各龄期的降温温差和收缩当量温差相加而得。

如:T(3~6)=1.41+1.35=2.76 ℃。

1.4 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

按公式:E(T)= Ec(1-e-0.09t)计算得:

1.5 计算最大温度应力

Δσi= Ei·α·ΔTi·{1-1/[chβ(L/2)]}·S

其中,β=Cx/ΗE=2.172×10-3Cx为地基土壤阻力系数,取10,H为基础厚度,为2 500 mm;L为基础长度,为54 000 mm;α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为1×105/℃;S为应用松弛系数,查表取0.545。

1.6 结论

混凝土30 d龄期抗拉强度为1.75 N/mm2,抗拉安全系数为1.76/1.493=1.172>1.15,能满足要求,但富余量不大,虽然设计中钢筋布置较密,且配有抗裂筋,亦应采取防裂措施。

底板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3 d后的实际温度30.6 ℃+混凝土入模温度30 ℃=60.6 ℃;混凝土表面温度可达到30 ℃~40 ℃。北京夏季日平均温度在25 ℃~28 ℃,这表明混凝土整体浇筑后不会产生表面裂缝。

2 施工措施

2.1 混凝土的配制

混凝土选用低热值的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425号水泥,用量356 kg/m3以内,掺入10%的粉煤灰,以减少水化热,增加可泵性。粗骨料要求选用含泥量小于1%,针片状颗粒小于15%的碎石,细骨料为细度模数大于2.3,含泥量小于3%的粗中砂,水灰比控制在0.5,坍落度为18 cm~20 cm。

按水泥用量的14%掺入UEA膨胀剂,能有效地防止龟裂,提高防水性能。掺入 0.7%EP-T型缓凝减水剂,对水泥的水化热有延时,延峰的作用(试验复试可缓凝18 h),提高抗裂性能。

2.2主要施工方法

1)钢筋:在垫层上弹出顶层及底层筋的位置,按弹线排放钢筋,顶层及底层钢筋架立采用架立柱,架立柱由6Υ25二级钢筋作立筋及Υ10@200箍筋绑焊构成,间距1 500 mm。2)浇筑:由远到近、自下而上逐层沿混凝土的流淌方向连续浇筑,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灌完毕,沿混凝土推移方向逐段拆卸泵管。3)振捣:在出料口布置两台振捣棒,解决上部振捣,在流淌的坡角处布置两台,确保混凝土密实,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集,先振出料口处,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振捣时间15 s~30 s为宜,以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气泡为止,插棒间距400 mm~500 mm。4)表面处理: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振捣后用3 m长刮尺刮平、搓压、整平、检查标高,待至初凝阶段将一种矿物骨料耐磨损地面材料均匀地撒布表面,用磨光机磨光,使耐磨材料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并具有高致密性的耐磨损地面,满足地下汽车库地面的要求。实践证明这种地面处理能减少混凝土水分蒸发,防止筏基表面沉裂现象的出现,增强抗裂能力,并能在8 h内转入下道工序。5)养护:耐磨地面处理完后立即洒水,严密覆盖一层塑料布,一层岩棉被,以减少内外温差。6)接缝施工。a.考虑到筏板基础的顶底中三层水平钢筋,支设和拆除侧面模板困难,后浇带采用小网眼钢板作侧模,穿过钢筋而固定,浇筑完混凝土后不取出。小网眼钢板内贴一层钢丝窗纱,既减少了漏浆,也增强了竖向抗裂能力。b.外墙施工缝设两道止水带,一道钢板止水带置外墙正中,一道橡胶止水带设于外墙外皮处,可有效地防止外墙施工缝处渗漏。7)测温:因为底板表面系数大,只能在不同部位代表性地布孔测温,测温管用40钢管,底部焊上底板,用温度计测温,测温时间间隔:前3天2 h一次,其后4 h一次,密切注意观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测温时发现内外温差大于25℃,及时加盖岩棉被。8)为控制入模温度在30℃以下,采用:a.用岩棉被覆盖砂石,减少阳光直晒;b.泵管裹隔热材料,并洒水降温;c.气温超过35℃,搅拌混凝土时加入冰水。

3施工体会

本工程基础施工完毕后经一冬一夏的观察未发现任何裂缝,总结其原因:1)适度的配筋率是抗裂的基本保证;2)加入高效缓凝剂,推迟水化热峰值,相应地提高该时混凝土抗拉强度;3)钢筋架立柱将顶、底层钢筋连为整体,后浇带侧面设小网眼钢板及密目钢板网作固定模板,对约束混凝土裂缝也起着一定的作用;4)施工中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是抗裂的组织保证。

摘要:结合某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筏基施工实例,通过防裂的理论计算,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要点,并从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其施工措施,实践证明该工程基础施工完毕后经观察未发现任何裂缝,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筏板基础,施工,措施

参考文献

[1]周铁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4):146-147.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 篇2

地矿所项目部

地矿所友谊路住宅楼 C35、P6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报告

一、工程概况

地矿所友谊路住宅楼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集资兴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天建设集团西安公司承建,西安普迈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商品混凝土由西安秦岭混凝土责任有限公司提供,自2002年6月25日16:30时开始浇筑,到6月28日11:00时浇筑结束,浇筑混凝土方量2300余方。该基础筏板为上下两层Ф25@100配筋,筏板形状尺寸为71.5*20.1米,厚度1.5米(电梯井部位厚度达到2.95米);施工方案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筑。为了防止基础筏板中心温度与表层温度相差太大,产生有害裂缝,决定采用现场测温方式以监控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为混凝土施工及后期保温养护提供信息指导。

二、测温工具

温度计

三、测温点布置(详见附图)

四、主要控温措施

1、精选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既考虑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也要注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1采用级配良好,洁净的泾河1—3CM卵石,含泥量应小于1.0% ○2采用郭杜中砂,含泥量应小于2.0% ○

中天建设集团西安公司

地矿所项目部

3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42.5R水泥 ○4掺用占水泥用量32%的优质Ⅱ级粉煤灰 ○5掺用sty-AⅡ型混凝土泵送剂和AEA-3膨胀剂,以减少水灰比○和收缩

6C35P6混凝土配合比为:秦岭42.5R水泥310 kg、粉煤灰100 ○kg、AEA-3 35 kg、sty-AⅡ13kg,中砂690kg,1~3cm卵石1100kg,水175kg。

2.加强保温保湿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的目的,其一是减小混凝土表面的热量和水分损失,降低温度梯度,防止出现表面裂缝;其二是延长混凝土散热时间,使混凝土强度得以充分发展,应力松弛得以充分进行,以控制温度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杜绝贯穿裂缝的产生。

本工程采取的主要保温保湿养护措施有:

①混凝土浇筑并抹压后覆盖一层塑料布和2~3层毛毯,毛毯应互相搭接20cm,以充分保温保湿。另外在覆盖不严的部位,如剪力墙、柱子根部24小时派专人用40~50ºC的温水浇水保湿。

②外墙插筋、剪力墙、柱子里面等处用毛毯填塞。③严格控制降温速率≤2 ~4ºC/d。

④延长拆模时间。

五、测温情况

混凝土测温工作及混凝土温度变化过程主要分为后浇带以东(8、9、10、11、12点)的升温、降温两个阶段,后浇带以西(7、6、5、中天建设集团西安公司

地矿所项目部 4、3、2、1点)的升温、降温两个阶段,共分四个阶段。1.6月25日~6月27日.后浇带以东部分浇筑起点是东北角部分(即11点处),从入模时的34ºC上升到最高71ºC。这一阶段混凝土温升速度快,绝对温升较高,平均温升速率1.61ºC/小时。主要原因在于气温偏高,日最高温度达33ºC,混凝土堆积较快;导致混凝土水化速度加快,水化热短时间内大量放出,使混凝土温升速度相应变快,绝对温升较高。随着两条自然浇筑带的形成,混凝土斜面分层连续推进,自然流畅,形成分层浇筑,从而避免了各层混凝土温峰的集中出现,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绝对温升,其余几点升温速率有所降低,10#、12#点平均升温速率0.7ºC/小时;8#、9#点的平均升温速率为0.9ºC/小时,相比较8#、9#点的升温速率高于10#、12#点,主要是8#、9#点位于电梯井处,筏板厚度较厚(2.95米),从而也在8#点出现了最高温度78ºC。根据现场所测温度情况,逐步增加覆盖材料,特别在电梯井部位,覆盖层数达到了六层,从而也保证了混凝土表面温度保持在50ºC余度。2.6月27日~6月29日

后浇带以西部分,从27日3:00开始浇筑,由于当时下雨气温下降,入模时的温度为26ºC,这一阶段混凝土温升较慢,绝对温升较前期低。3#、5#点平均升温速率0.8ºC/小时,1#、2#、4#、6#、7#点平均升温速率为0.6ºC/小时,此部分最高温度出现在3#、5#点74.2ºC。

中天建设集团西安公司

地矿所项目部

这两个阶段测温工作的特点在于监控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混凝土内外温差,掌握温度变化信息,指导混凝土保温覆盖工作,对全场混凝土测温点进行全天24小时监控,每两小时巡测记录一次,并随时报告温度变化情况,对混凝土进行精确的覆盖保温。6月27、28根据实际温差情况,当时由于下雨气温下降增加一层毛毯保温,电梯井部位增加二层塑料布和二层毛毯。

3.6月27~7月7日

后浇带以东部分混凝土开始降温,8#、9#点从温峰时的78ºC下降到48ºC,平均降温速率3ºC/天,12#、11#、10#点平均降温速率为3.2ºC/天。这一阶段除6月27日上午下雨气温较低外,大部分天气以晴为主,日平均气温27ºC左右,为混凝土保温工作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整个降温阶段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温度突变。

3.6月30~7月7日

后浇带以西部分混凝土开始降温,3#、5#点从降温时的74.2ºC到44ºC,平均降温速率3.7ºC/天。1#、2#、4#、6#、7#点平均降温速率为2.5ºC/天。

降温阶段测温工作重点在于控制降温速率,同时密切注意全场混凝土保养情况,避免混凝土因失水造成干缩开裂,则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始终处于湿养状态,同时检查硬化后混凝土表面养护情况。

以8#点混凝土温度发展情况绘制温度曲线图。

中天建设集团西安公司

地矿所项目部

六.测温结论

本工程采用了多项温控技术包括优选混凝土配合比、掺入粉煤灰、外部以塑料布复合毛毯覆盖保温等。由于测温点布置均匀合理,监控及时,特别在整个温控过程中,得到甲方、监理通力协作,在混凝土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分别严格控制了保温和保湿两个关键环节,从而使2300余方C35混凝土温度平稳过渡,全场混凝土未发现有害裂缝,温控符合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降温速率正常,混凝土质量好,为上部高层结构奠定了一个坚实安全的基础。

中天建设集团西安公司

地矿所项目部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篇3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引言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还没有确切的定义词。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80厘米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和混凝土内外温度将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协会(ACI)规定:“任何现场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由水化热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开裂”。

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基础采用箱形基础和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高强度混凝土设计,单方水泥用量较多,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比普通混凝土大得多;

(2)在结构内的截面配筋比较多,较高完整性;

(3)基础结构是埋在地下,虽然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但需要高抗渗性。

因此,温度对混凝土裂缝控制引起的应变差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开裂和抗侵蚀性能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个关键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目前国内尚无正式规定,在过去提出了应该在20摄氏度的温度差控制中,近年来在南方一些地区的控制在25 °C内,从国内的施工实践来看:混凝土的温升和温差与表面系数有关,单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75㎝以上,双面散热在100㎝以上,双边的冷却混凝土水化热的内部结构将造成超过25摄氏度的温度差异,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80年代以来,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建造了一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这些建筑物的基础,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通过这些工程的实践,促进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80年代以来,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很多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物的基础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研究,取得不少成就,主要是:

(1)在设计上,为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约束条件以及结构薄弱环节的补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2)在施工技术上,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護等,采取一些综合性的措施,有效地克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3)在施工组织管理上,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的问题,在精心组织、协调指挥。

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3.1材料要求

3.1.1水泥

(1)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量大,水泥用量多,水泥供应难以做到按施工要求的品种标号一次进场,因此要加强水泥进场的检验和试配工作。

3.1.2骨料

(1)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并采取连续级配或合理的掺配比例。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3/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控制增加水泥用量,可参照表5-7-13选用。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其含泥量应<=1%

(2)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其细度模数以2.6~2.8为宜。控制细砂以0.3㎜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15㎜筛孔的通过率为5~10%。

(3)粉煤灰。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应符合《技术条件103—56》的要求,其烧失量应<15%,SO3应<3%,SIO2应>40%,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应。

(4)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

3.2配合比设计

3.2.1基本要求

(1)设计配合比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但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配确定。一般要求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60~300kg/m3。水灰比应≤0.6。砂率应控制在0.33~0.37(泵送时宜为0.4~0.45)。坍落度应根据配合比要求严加控制,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的增加应通过调整砂率和掺用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解决,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以增大坍落度,并应控制在10~14㎝为宜。

3.2.2设计步骤

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3.3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的大体积混凝土准备工作,除了一般的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材料的制备,设备的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根据其结构的特殊性,做好配套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如冰水箱(池),真空设备,水泵,温度测量设备等。特别是做施工方案的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及编制原则如下:

3.3.1编制的原则

(1)在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原则下,采用分层分块浇筑时,尽量减少浇筑块在硬化过程中的内外约束,分层的时间间隔做到既有利于散热,又考虑到底层对上层的约束。

(2)控制内外温差,加强养护,防止产生贯通裂缝和其它有害裂缝。

3.3.2编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减少约束的要求,确定分层分块的尺寸及层间、块间的结合措施。

(2)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以及对材料加热或降温的措施。

(3)确定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的方案。

(4)制订混凝土的保温方案。

(5)明确对混凝土的测温方案。

(6)有关保证工程质量、方案。

3.4施工工艺

3.4.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般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最高温度小于等于30摄氏度的温度为宜,应该认真分析和温度应力计算(包括收缩),以降低温度,减少温度应力和相应的措施。

3.4.2搅拌后的混凝土应被运到浇注位置,浇筑入模。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现象,砂浆坍落度损失、改变,如离析现象的发生,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后方可入模。

3.4.3混凝土浇筑要点如下: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凝结时,即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一般长方形底板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浇筑;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②分段(块)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它各层。

③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2)当基础底板厚度超过1.3m时,应采取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宜为0.6~1.0m。对于大块底板,在平面上应分成若干块施工,以减少收缩和温度应力,有利于控制裂缝,一般分块最大尺寸宜为30m左右。

(3)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一定养护其强度达到1.2N/㎜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室外温度之在25?C以下时进行。

(4)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峰值以后,一般为3~5天,因此间隔时间以大于5天为宜。

(5)暑期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温度。

①降低混凝土入模浇筑温度如拌和水中掺入冰块、使用冷却水作拌合用水、砂石采取遮阳措施和喷冷水降温等;

②骨料中掺入适量毛石;

③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6)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当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下落。串筒和漏斗的布置应根据浇筑面积、浇筑速度和铺平混凝土的能力确定,一般其间距不得大于3m。

(7)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一下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分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铁锹摊平拍实。

(8)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和方法为:

①养护时间: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天。

②养护方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方法,分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降温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及薄膜养生液养护,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夏季施工时,砼一般可使用草袋覆盖、洒水、喷水养护或喷刷养生液养护。

冬期施工时,由于环境气温较低,一般可利用保温材料以提高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和四周温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另外亦可使用薄膜养生液、塑料薄膜等封闭料,来封闭混凝土中多余拌合水,以实现混凝土的自养护。

(9)混凝土测温。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湿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①测温点的布置 必须内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

②测温制度 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

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4.施工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泌水和浮浆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分层浇筑,上部和下部结构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5 ~ 3h,即凝结前控制),所以通过层混凝土层易产生水,混凝土泵送施工,特别严重的。解决的办法是,在侧模的结构设置在排水孔的底部,使多余的水从自然排放孔,或用槽形式设计的或人为的“池”,从特殊的柔性轴或隔膜泵泵排出多余的水。对墙壁和其他垂直结构,可以配合比和坍落度的解决方案。

4.2后浇缝的留置与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的分缝分块,不仅可以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也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进行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另外,尚可满足绑扎钢筋、预埋螺栓等工序的操作需要。但接缝的处理必须满足防止渗漏水的要求。

后浇缝的设置和处理如设计无规定时,其间距一般为20~30m,缝宽1m,可在后浇缝形成40d后封闭,冬期可适当延长。封闭前,应仔细凿毛,并将钢筋按设计要求连接好,再用比原设计砼强度提高一级补偿收缩混凝土(亦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将缝灌密实。

4.3模板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承受着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振捣混凝土的振动力,因此必须保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可靠性,防止模板产生过大的变形。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不能完全套用一般常规方法进行配置,而应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对模板、立柱、拉杆以及支撑系统的所有构件,都要进行设计计算,争取足够的安全储备。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对模板的刚度要求较高,在有条件时,宜优先使用钢模板。采用木模时,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防止木模吸收混凝土表面水分后膨胀变形。

5.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1)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选择,尝试用稳定性好、水化热低的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从实际经验,在450kg/m3水泥剂量的控制可以防止裂缝。

(2)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和3%。

(3)根据施工季节的不同,可分别采用降温法和保温法施工。夏季主要用降温法施工,即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入冰水,一般温度可控制在5~10?C,在浇筑混凝土后采用冰水养护降温,但要注意水温和混凝土温度之差不超过20?C,或采用覆盖材料养护。冬季可以采用保温法施工,利用保温模板和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以达到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的。

(4)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良好。也可采用在下层混凝土面上预留沟槽,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连接。

(5)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25?C。

(6)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磨细的粉煤灰和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也可掺加缓凝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7)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8)改善约束条件。根据工程特点,可以采取某些措施,降低外约束力。例如 在大体积混凝土下设置滑动的垫层,通常作法是在垫层混凝土上,先铺一层低强度水泥砂浆,以降低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约束力。为了防止护坡桩对混凝土的约束力,还可在大体积混凝土四周与护坡桩之间砌筑隔离墙,既作为模板,又减小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外约束力。

(9)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10)当分层浇筑时,为了保证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可建议设计者将温度筋作适当调整。温度筋宜细密,一般用?8鋼筋,间距15㎝,双向布筋,这样可以增强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力争在浇筑下层混凝土后进行,这样便于混凝土的保温覆盖和保持钢筋的整洁。对于一次绑扎成形的钢筋网架,混凝土下料高度过大时,应采用溜槽或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

6.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材料、设计、施工、维护等四个方面进行解决。设计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结合成熟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用的控制措施,在实践中,经济合理。物资调配科学、施工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程序,提高了操作流程和加强养护,防止和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工程裂缝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 篇4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高炉基础,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位于西北某开发区钢厂内的450m3高炉工程, 高炉基础是整个工程土建施工的一个重点。该基础高度为7.54m, 宽度分别为19.55m和8.7m, 其平面和立面图如图1所示。

该基础工程原设计的施工特点是: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成形。混凝土工程量较大, 为1080 m3。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单面散热结构截面最小层度在75cm以上, 双面散热结构截面最小层度在100cm以上, 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最大温差预计可能超过25℃的混凝土结构, 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显然, 本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求来控制施工, 以防基础开裂。该工程的施工期正是本地区的夏季高温期, 下午高温达35℃, 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 降低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水化热, 同时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条件, 消除因高温效应产生的温度裂缝, 对混凝土强度的直接影响, 是该工程施工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水泥水化热是产生混凝土应力和变形最突出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中,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浇筑后, 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大量水化热。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热量又不易散去。它会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到60℃左右, 有时甚至更高, 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差很大。当降温产生非均匀温差时 (如施工中注意不够, 过早拆除模板, 过早除掉保温层, 或受到较快降温的袭击) , 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温度收缩, 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 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内部降温慢, 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 , 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 因而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 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 因此裂缝仅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 经验表明, 在无风的外部环境中, 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25℃时, 会产生肉眼可见的温差裂缝。为避免出现温差裂缝,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可能发生表面与环境温差较大的混凝土工程, 应采取内部测温法, 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另一方面要关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的温差, 当温差太大时, 应采取覆盖保温的方法解决。

3 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归纳现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产生主要有2种情况:一是在混凝土硬化的初期, 内外温差形成温度梯度, 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 产生表面裂缝;二是在硬化的中后期, 混凝土逐渐降温和多余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 受到边界约束引起的拉应力, 使结构产生贯穿裂缝。表面裂缝相对较小 (<0.1mm) 对结构的影响不大, 一般可以忽略。而贯穿裂缝影响结构的防渗漏性能和耐久性, 施工时就必须采取措施, 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针对以上特点, 从原材料选配、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选择和测温、养护等, 制定一整套综合施工方案, 解决该裂缝问题。

4 分析本工程大体积钢筋混凝土高炉基础施工防治裂缝的措施

综合以上裂缝产生的原因, 找出本工程的主要矛盾进行防治。因本工程混凝土过大, 一次性浇灌会产过高的水化热;此外, 拌和水分过多, 以及施工振捣、养护等都很不易完成等因素, 可能引起混凝土贯穿性破坏性裂缝。表面裂缝对结构的影响不大, 一般可忽略, 而贯穿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施工时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如分层分块等方法加以克服, 严格控制混凝土发生开裂。针对以上特点, 再从原材料、施工工艺出发, 制定了一整套施工方案, 来解决该问题。

5 施工方案的选定

该设备基础是450 m3高炉炉体的承重基础, 为确保安全, 原设计要求对基础进行整体浇筑。考虑到一次浇筑产生的水化热热量较大, 为改善约束条件, 削减温度应力, 组织有关专家对该方案进行全面论证、修订, 最终确定了“两步法”分层施工方案:

因为该设备基础是承压构件, 主要承受的是炉体传来的压力。基础以放大脚为界分上下两层, 采取两步走的施工方法, 对基础承压能力没有改变。分两步施工:先搞下部基础大脚混凝土灌注, 再作上部墩座施工。两部分的宽高比分别为15:1 (下层) 和1.7:1 (上层) , 两部分的接续, 自大底向上, 相当稳定, 不需要采取过多的支衬;加之基础的钢筋配置数量相对较大, 经配筋验算, 有足够的连结力。故两步施工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且最重要的是两部法施工大大降低了一次浇筑混凝土的体积, 增大了构筑物的有效散热面积, 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化热。经过与总包公司和监理协商并报请设计院同意, 批准了该施工方案。

6 施工中的技术控制措施

为了全面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6.1 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 降低水化热, 减少绝热温升

(1) 选用低热水泥, 使用52.5矿渣硅酸盐水泥作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因为矿渣水泥为低热水泥, 选用52.5矿渣水泥对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有很大作用。且能满足基础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该水泥水化热一般, 但强度较高, 相同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 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2) 加入缓凝减水剂, 加入缓凝型减水剂KFDN-SP8。该减水剂具有高减水、大流动、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等效果, 减水率为15%~25%, 降低了水化热。减水剂的合理掺加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节约水泥和水的用量, 使水泥水化热的释放速度减慢, 并可使热峰的出现推迟。

(3) 先期对混凝土骨料降温。用深井水均匀冲洗砂、石骨料, 降低砂石骨料的温度。水的比热大, 水的温度降低4℃, 混凝土温度可降低1℃。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 严格控制骨料的规格和质量, 降低水泥用量。细骨料采用优质中砂, 含泥量<3%, 泥块含量<1%, 细度模数为2.5~3.1;粗骨料采用5~2.5mm2优质碎石, 含泥量<1%, 泥块含量<0.5%, 砂率为40%。

6.2 温控监测

混凝土浇筑前, 在混凝土核心筒底板的中心位置设置A、B二个测温点, 每个测温点分别埋设一深一浅两根镀锌钢管, 直径为<25, 浅钢管埋深为50mm, 用于测定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深钢管埋深为3000mm, 用于测定混凝土的中心点温度。混凝土终凝后, 安排专人采用普通水银温度计进行测温, 每2h测1次。制表列出温度监测结果。

6.3 计算混凝土的最高温升

根据当地的气象预测, 当前气温为25~34℃, 分别计算出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T0、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T1、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的温度T2、混凝土的绝热升温Tmax。

7 施工方法

7.1 混凝土的制备

(1) 混凝土拌合设备:用混凝土拌合站进行混凝土拌制。

(2)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混凝土配合比, 依据现场试验数据确定减水剂的掺入量, 经过多次实验, 减水剂的掺加量以1.3%为宜。制备混凝土时特别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情况下, 要满足泵送混凝土的要求, 故保持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整个混凝土制备过程的关键。为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经多次比选, 当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51, 坍落度为15.3cm时, 在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情况下, 和易性为最佳状态。适量加入泵送剂, 可提高泵送效果, 经实验, 泵送剂掺入量以1%为宜。

(3) 混凝土的输送:混凝土的输送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输送。混凝土输送泵的使用为连续、快速浇筑混凝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7.2 模板的使用

第一步基础由于形状复杂、高度较小, 采用普通组合钢模板, 用钢管加固。第二步基础使用大型钢模板, 每块模板高2.0m, 沿周长方向每块长3.41m, 由于采用大型钢模板, 接头明显减少, 使混凝土外表光洁美观, 为建筑物内实外美创造良好条件。

7.3 埋设导热管

在第二步基础施工时, 在混凝土中埋设导热管, 其方法是用Φ80薄壁钢管竖向在混凝土中梅花形布置, 间距为80cm, 使混凝土中热量及时释放, 确保混凝土强度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强度达70%后, 用细石混凝土对钢管进行注浆封堵。

7.4 施工要点

(1) 在混凝土输送前, 要严格控制配合比, 并要求用泵进行试送, 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2) 在混凝土施工中, 要进行分层浇筑, 每层中先周边后中间对称浇筑, 每层以30cm厚度为宜, 要严格混凝土振捣作业, 做到既不要漏振, 也不要过振、欠振。漏振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 过捣, 则会引起混凝土离析。振捣时使用了3台插入式振捣器 (振动棒长53cm) , 振点间距30cm, 振动时间20~30s, 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为宜。振动点要均匀排列, 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 以免混乱而发生漏振。

(3) 第二步基础施工前, 先将第一步基础顶面凿毛, 用水冲洗干净, 并先浇筑一层2cm厚粘结砂浆, 确保两步基础充分联结。

(4) 加强技术监督, 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混凝土拌合计量设备要认真检查, 试验人员现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减水剂和泵送剂的掺入量, 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值班, 随时掌握灌注振捣情况, 并严格要求和监督按规范施工。

(5) 严格监控混凝土的内外温度, 将温差控制在25℃以内。当发现温差接近25℃时, 须及时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或须采用其它措施, 保持温差, 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符合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特性记录的数据看出, 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均在24℃以内, 降温速率较慢。

(6) 混凝土浇捣2h后用刮尺将混凝土表面刮平, 用木蟹拍打、振实、打磨。待混凝土收水后, 再次用木蟹抄平, 闭合收水裂缝, 终凝后立即养护。

(7)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对裸露表面进行覆盖保温, 认真养护, 避免失水过快, 产生裂缝。

(8) 控制拆模时间: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时, 方可拆除侧模, 拆除侧模后应立即浇水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9) 拆模后依然对混凝土表面温度进行测量, 用保温水养护时, 混凝土表温与实际环境温差控制在15℃以内。

8 结语

该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经养护监控30d后进行观察, 未发现任何开裂的情况, 并在之后一年随访中, 情况十分良好。该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建成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高温自然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施工, 是特殊混凝土结构施工, 要减少乃至消除混凝土水化热的温度效应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确有一定的难度。然而, 只要针对具体的工程, 分析构筑的条件, 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入手, 按大体积混凝土防裂变的原理, 过程施工严把质量关, 确定切实合理的施工方法, 是能够很好地防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有害裂缝的。该高炉基础施工的经验, 为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物的施工, 提供了一条经验, 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赵志缙.高层建筑施工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3]YBJ224291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1.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学论文 篇5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 m以上,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其施工特点是:整体性要求比较高,要求连续浇筑;结构的体量较大,浇筑混凝土后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较厚,体形较大、钢筋较密,混凝土数量较多,施工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必须同时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另外,还存在如何控制和防止温度应力,变形裂缝产生等问题。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地提高,高质量的施工技术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建设领域的逐渐扩大,大体积混凝土逐渐应用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由于混凝土内部蓄热量大,温度应力增大,使得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成为设计及施工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施工准备工作

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级,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山砂(45%)+人工砂(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掺合料:根据国内外大量试验资料和工程实践,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后,不仅能代替大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形起润滑作用,可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可明显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5%~20%的II级粉煤灰取代10%~15%的水泥。

(5)外加剂:为了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掺人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5h,终凝时间在12h为宜。此外,可加入微膨胀剂。它通过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膨胀水化物――水化硫铝酸钙,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具有填充孔隙,切断连通毛细孔道的应用,从而提高抗渗性能和抗裂缝性能。目前常用的微膨胀是UEA。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的要求。但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三、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时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保证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象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四、混凝土的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内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

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内,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且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参考文献:

[1]冀叶银. 建筑工程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践之我见[J].四川建材,2009,(6).

[2]丰云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

[3]王齐.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J].低温建筑技术,2009.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篇6

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失,内外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若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这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与地基浇在一起,早期混凝土温度上升时,混凝土膨胀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压应力,当后期温度下降时,混凝土收缩受到地基的约束便会产生拉应力,由于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优于抗拉性能,所以在受压时一般不会出现裂缝,而在受拉时,当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中出现垂直的裂缝。

3、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外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开裂有较大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取决于浇筑温度、水泥水化温度和散热温度,当外界温度骤然变化(特别是骤然下降)时,就会迅速增加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是水泥水化所需要的,其余80%都被蒸发,这部分水的蒸发是引起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因收缩应力而产生收缩裂缝。

二、裂缝控制的对策

1、构造设计方面

(1)采用中热或中低热水泥,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也低。建议在设计中考虑采用后期强度(60 d)作为设计值,以减少混凝土单方用灰量,从而降低水化热。(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 配筋宜采用小直径、小间距。(3) 设置后浇带, 降低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可在适当位置设置后浇带,将大体积混凝土分成若干块浇筑, 在施工后期再将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 这样既可以降低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又可以放松约束程度。(4) 设置滑动缓冲层, 以消除嵌固, 减少约束。

2、原材料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化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都是采用商品砼和泵送工艺浇筑,泵送商品砼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很高。因此,首先砼的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和计量的精确应得到有效保障,组成砼的所有材料应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以确保砼的质量。

(1)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后期强度高,质量稳定的水泥。同时减少水泥用量是减少水泥水化热和降低内外温差的重要办法。实践表明,如果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则可使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70kg左右,混凝土温度相应降低4℃—7℃,因此应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 kg/ m3以下。

(2)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根据工程实际经验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4—2.8之间。

(3)粗集料。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细度模数在2.7~3.1之间的含泥量最低的中粗砂,砂率最佳值为0.33,以合理粗细骨料的比例,砂率过高意味着细骨料多,粗骨料少,增加了收缩,对抗裂不利。碎石应采用连续级配、良好粒级的弹性模量低的骨料。其次是砂石的吸水率应尽可能小一些,以利于降低收缩。

3、采用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时自然的特点,一般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层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法。

砼的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这是砼容易开裂的内在因素。普通砼极限拉伸离散性很大,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创造条件,确保砼均匀密实。砼坍落度各车不要有大的差异,浇筑基础时坍落度可控制在100~140mm,坍落度大时会使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表层钢筋上部的砼产生细小裂缝。为防止这种裂缝,在砼初凝前和砼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砼浇灌时,搅拌车在卸料前,要求高速运转一分钟,确保进入泵车受料斗的砼质量均匀。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砼高度均匀上升,砼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能过长,在前层砼初凝前必须把后层砼浇上。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砼浇筑气温不宜超过28℃,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应采取降温措施。

4、混凝土养护

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气温采取相应的措施。夏季混凝土的养护可采用蓄水法,或覆盖草帘、塑料膜、水膜等方法。冬季混凝土的养护可采用“夹心式”保温措施,即一层塑料薄膜+两层草垫+一层塑料薄膜,同时用塑料薄膜加草垫密封混凝土侧模,外围可用跳板或彩条布围实保温。养护期间应随时向草垫中添加热水以保证一定温湿度,夜间低温期间可以用碘钨灯升温。如果施工现场环境温度比较极端的话,可采用在内部布置预埋循环冷却水管或贯通块体的大口径垂直换热水管等方法进行降温。

三、结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做到优化配合比,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质量,降低水灰比,以降低砼最高温升,降低砼所受的拉应力。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砼浇筑后,应尽快回填土,加以养护。1)原材料的质量和混凝土的拌制质量。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后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较高温度,在混凝土外表和内部之间形成温度差,从而使混凝土容易出现温度裂缝,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对采用的原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精心设计;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严格控制,可以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属于事前采取措施避免出现裂缝。2)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控制。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重点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浇筑顺序、振捣方式、分层浇筑厚度等进行控制。3)混凝土的测温和信息化养护。要进行适当的温度测定,根据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来改变养护条件,实施信息化养护,确保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广锋,赵丽梅,谢彦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2010,(11).

谈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篇7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米以上, 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 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一是整体性要求较高, 往往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一般都要求连续浇筑;二是结构的体积较大, 浇筑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量大, 并积聚在内部不易散发, 从而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差, 引起较大的温差应力。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尤其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较为广泛, 其基础工程大多数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例如, 高层建筑的箱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厚大的承台等, 都属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这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量大、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 还存在如何防止和控制温度应力和变形裂缝产生等问题。

2 大体积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使用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加入, 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重量的5% (特殊情况除外)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掺入混凝土外加剂, 可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提高混凝土强度, 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减少收缩、徐变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 同时由于水泥用量的减少和混凝土微膨胀剂及高效缓凝减水剂的双掺应用, 可推迟或延缓水泥水化热的作用, 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升温阶段的表面裂缝和降温阶段的收缩裂缝。目前, 商品混凝土中应用的外加剂种类繁多, 主要有:加气剂、塑化剂、高效减水剂、矿物质掺料等。一般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后, 可取得以下效果:

(1) 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降低水化热;

(2) 减少水泥用量;

(3) 减少水的用量;

(4) 限制混凝土的膨胀率;

因此, 外加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 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点, 而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危害。

3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易发生的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特点是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大, 当混凝土浇筑完毕, 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3 d~5 d达到峰值, 此时若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超过25 ℃, 在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 容易发生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 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 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 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 在工程实践中要绝对避免其发生;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 也有一定危害性, 但在工程实践中的危害要比贯穿裂缝小的多;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所产生的裂缝一般为温度裂缝, 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内部因素: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 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气温相差过大时, 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混凝土线膨胀系数约为每摄氏度0.000 01, 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 ℃, 混凝土会产生0.01%的线膨胀或收缩。以C30混凝土为例, 其净弹性模量约为30 000MPa, 当混凝土的线收缩为0.01%时, 混凝土的受拉应力将达3MPa, 大约相当于C30混凝土28天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如大气或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等。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 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 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 但抗拉能力却很小, 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 即会出现裂缝。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明确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评定了其危害程度,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已经出现的可见具有危害性的裂缝进行处理。首先, 应在原材料的选用方面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 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2) 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

(3) 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

(4) 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 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 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5) 降低原材料的温度;

(6) 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

以上仅就在原材料的选取环节上尽量减小发生裂缝的可能, 但在实际施工中,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根本就难以避免。因此, 在长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些具有较强的处理效果的方法, 一般的裂缝处理方法有:

(1) 表面修补。常用的方法有压实抹平, 涂抹环氧胶粘剂, 喷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压抹环氧胶泥, 环氧树脂粘贴玻璃丝布, 增加整体面层, 钢锚栓缝合等。此方法仅适用于危害较小的表面缝的裂缝处理工作;

(2) 局部修复法。常用的方法有充填法, 预应力法, 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等。此方法宜适用于危害较小的表面缝的裂缝处理工作;

(3) 水泥压力灌浆法。可灌入缝宽大于0.5 mm的裂缝。此方法适用于危害较大的深层和贯穿缝缝的裂缝处理工作;

(4) 化学灌浆法。可灌入缝宽大于0.05 mm的裂缝。此方法适用于危害较大的深层和贯穿缝缝的裂缝处理工作, 同时, 也是最为常见的处理贯穿缝的方法之一;

(5) 减小结构内力。常用的方法有卸载或控制荷载, 设置卸载结构, 增设支点或支撑, 改简支梁为连续梁等;

(6) 结构补强。常用的方法有增加钢筋, 加厚板, 外包钢筋混凝土, 外包钢, 粘贴钢板, 预应力补强体系等;

(7) 改变结构方案, 加强整体刚度。例如:框架裂缝采用增设隔板深梁处理;

(8) 其他方法。常用方法有拆除重做, 改善结构使用条件, 通过实验或分析论证不处理等。不同原理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技术一般仅使用一定成因的混凝土裂缝, 且需要一定的条件, 因此裂缝处理方法采用时应有一定的选择性,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选择。

5 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中, 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 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 常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方法进行浇筑。

其次,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阶段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 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 还应通过伤工的温度控制, 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最后,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时, 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 ℃。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6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篇8

1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1) 混凝土强度高结构大, 造成混凝土的用量比较多。2) 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大, 兼之施工条件复杂, 要求高, 造成对施工质量控制上的难题。3)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 很容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 使得混凝土中出现裂缝, 大大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性以及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质量。4) 大体积混凝土多应用在水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 因此, 保证质量和稳定之外, 还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防水性等等, 因此, 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 必须提高对裂缝的控制要求[1]。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由于大混凝土本身特点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的制定不科学, 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地方的实际情况与环境条件进行设计, 是造成大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个原因。2) 在施工之前忽视了对设备的安检工作, 导致在施工过程中, 因为设备故障而停工, 影响了搅拌或者浇灌等工作的及时进行;此外, 施工人员为综合素质较差, 不能很好地掌握施工技术流程, 从而影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3) 原材料的使用控制不合理。在采购施工原材料的时候, 采购部门责任意识不强, 安全意识欠缺, 不能根据实际动工要求和质量安全标准来采购原材料, 造成原材料种类的缺失, 不能满足施工进程的需要;或者原材料质量差, 根本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此外, 在使用的过程中, 也有着用料不合理的情形存在。4) 在搅拌的过程中, 未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对原材料进行配比, 造成了施工的过程中, 浪费水泥的使用量, 大大增加了混凝土裂缝的形成。5) 在施工的环节, 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 未能够按照施工计划和国家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2]。6) 忽视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及养护工作。不能很好地控制好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施工完毕后就对工程不管不顾, 疏于对混凝土的养护, 从而大大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对建筑物的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要做好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3.1 科学制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在进行施工之前, 要严格根据质量安全生产标准, 结合施工工地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方案必须经过严格审核通过后, 才能予以施工[3]。

3.2 做好施工之前的人员培训工作以及施工设备的检查工作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施工工作开战之前, 要做好对所有施工设备和原材料的检查工作, 检查搅拌站和施工设备的完好, 确保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正常工作, 检查原材料的贮备情况, 保证原材料能够满足施工过程中连续浇灌的需要。此外, 要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培养, 增强其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 保证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3.3 加强对原材料使用控制

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是生产合格混凝土的基本要素, 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严格根据质量安全生产的标准, 结合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选择符合要求的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根据实际泵输混凝土的实际要求, 合理选择合格的混凝土减水剂, 改善混凝土的形状, 节约水泥[4];混凝土施工之前, 要根据防止堵管、减少砂率、控制水泥用量、增强混凝土强度的原则, 选择合理的石子, 并对石子取样抽检, 确保石子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标准;适量添加粉煤灰, 增强对混凝土呢不温度的控制;根据施工设计的实际要求, 适量添加抗裂纤维, 减少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3.4 合理设计各种材料的配合比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 造成施工困难以及易产生裂缝等特点, 我们在实际材料配比过程中, 既要减少因为混凝土收缩和内部水泥水化产生热量, 还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因此, 可以在配料中适当增加一些粉煤灰来降低水泥用量, 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性, 此外, 要科学加入混凝土膨胀剂, 可以适当抵消因为混凝土收缩而引起体积减少带来的影响, 从而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5]。

3.5 加强施工环节的规范性操作

施工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施工的时候, 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来进行施工工作:加强对混凝土运输过程的控制, 对混凝土进行不定期抽检, 保证质量合格后进行搅拌;根据计划方案合理进行浇灌工作, 浇灌过程中, 要注意结合实际施工情况, 作出合理调整;加强泌水处理与表面处理工作, 在泵输送混凝土的时候, 要等到表面水泥浆除此凝固之前将其压光, 增强防水抗裂的效果, 减少混凝土表面裂开的可能性。

3.6 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及养护工作

为了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控制好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极为必要, 在施工过程中, 可在搅拌机中加入适量冰水, 对砂石原材料进行遮阳覆盖处理工作, 对运送管道用泡沫或者布袋等包裹后再进行洒水降温工作等等, 都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

此外, 在控制好内外温差的情况下, 首先, 尽量往后推迟保温层的开始覆盖时间, 这样一来, 能够减少因为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其次, 要加强对混凝土内外温度以及顶层底层温度的检测, 从而根据检测结果对保养措施进行适时调整。

4 结束语

要增强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必须要做到:科学制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做好施工之前的人员培训工作以及施工设备的检查工作、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控制、合理设计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加强施工环节的规范性操作和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及养护工作。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政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随之扩大。行业规模化、结构高层化、功用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当下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态势, 也催生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整体建筑物质量的好坏。本文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功用做初步探讨, 并对其质量的控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傅成波.小议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2]常青.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3]黄小波.浅谈市政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 2014.

[4]王常青.市政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09.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篇9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 可能因为内部结构、施工工艺、操作不当等原因, 使砼产生裂缝, 因此, 在大体积砼施工过程中, 裂缝控制普遍问题就必须拿到重要的日程上来, 这是因为混凝土体积大, 聚集的大量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均匀, 在受到内外约束的情况下, 混凝土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并很可能导致裂缝产生, 最终为工程结构埋下严重质量隐患。因此,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裂缝产生和发展, 以保证工程质量。

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类型及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包括干燥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安定性裂缝、温差裂缝、碳化收缩裂缝等下面就这些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以便根据这些裂缝的成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1 收缩裂缝混凝土在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会导致其体积的收缩,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 这种收缩更加明显。

如果混凝土的收缩受到外界的约束, 就会在混凝土体内产生相应的收缩应力, 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 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水泥用量及水泥品种。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 混凝土收缩就越大。水泥品种对干缩量及收缩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收缩量较小。

自身收缩是混凝土收缩的一个主要来源。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 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 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 产生所谓的自干燥作用, 导致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及体积减小而最终自身收缩。水灰比对自身收缩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 当水灰比大于0.5时, 其自干燥作用和自身收缩与干缩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水灰比小于0.35时, 体内相对湿度会很快降低到80%以下, 自身收缩与干缩则几乎各占一半。

自身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拌合后的初期。因此在模板拆除之前, 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大部分甚至全部已经完成。在大体积混凝土里, 即使水灰比并不低, 自身收缩量值也不大, 但是它与温度收缩叠加到一起, 就要使应力增大, 所以在水工大坝施工时早就将自身收缩作为一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考虑。但是, 许多断面尺寸虽不很大, 且水灰比也不算小的混凝土, 也必须考虑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 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影响, 也需要考虑将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叠加的影响。

塑性收缩也是大体积混凝土收缩一个主要来源。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者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 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 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 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 稍微受到一点拉力, 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 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快, 于是裂缝迅速扩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早覆盖养生。

1.2 温差裂缝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

温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温差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这一阶段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形成内外温差并导致混凝土开裂, 这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 (升温阶段) 。另一种是在拆模前后, 这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很快, 从而导致裂缝产生。第三种情况是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峰值后, 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 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即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裂缝, 但最严重的是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1.3 安定性裂缝安定性裂缝表现为龟裂, 主要是由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引起。

2 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设计措施

2.1.1 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采用“三低 (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 二掺 (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 一高 (高粉煤灰掺量) ”的设计准则, 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1.2 增配构造筋, 提高抗裂性能。

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 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2.1.3 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

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2.1.4 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 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2.1.5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 合理设置

后浇缝,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 后浇缝间距20~30m, 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 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2.2 原材料控制措施。

2.2.1 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 或

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90d~180d) 以降低水泥用量, 减少水化热 (因为每加减10kg水泥, 温度会相应增减1℃, 水化热与水泥用量成正比)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应优先选用收缩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 (1~5d) 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 而在水化后期预压应力可部分抵消温度徐变应力, 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2.2 适当搀加粉煤灰。

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 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 减少收缩, 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 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抑制碱骨料反应, 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2.2.3 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

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 因此在选择骨料时, 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一般来说, 可以选用粒径4mm~40mm的粗骨料, 尽量采用中砂, 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 (石子在1%以内, 砂在2%以内) 。控制水灰比在0.6以下。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掺缓凝剂, 减缓浇筑速度, 以利于散热。另外还可以考虑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坚实无裂缝、冲洗干净、规格为150mm~300mm的大块石。掺加大块石不仅减少了混凝土总用量, 降低了水化热, 而且石块本身也吸收了热量, 使水化热能进一步降低, 对控制裂缝有一定好处。

2.2.4 适当选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 这对减少大体积混凝土

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 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 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耐久性等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3 施工方法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应适当预留一些孔道, 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 降温速度不应超过0.5℃~1.0℃/h。对大型设备基础可采用分块分层浇筑 (每层间隔时间5d~7d) , 分块厚度为1.0m~1.5m, 以利于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当混凝土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时, 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滑隔离层 (浇二度沥青胶撒铺5mm厚砂子或铺二毡三油) , 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变处, 做成渐变化形式, 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此外, 还应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 提高密实度。尽可能晚拆模,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 改善混凝土强度, 提高抗裂性。还可根据具体工程特点, 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2.4 温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裂缝是极其敏感的。当混凝土从零应力温度降低到混凝土开裂温度时, 混凝土拉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因此, 通过应降低混凝土内水化热温度和混凝土初始温度, 减少和避免裂缝风险。

人工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对早期因热原因引起的裂缝作用不明显。比如表面保温材料保护可以减少内外温差, 但不可避免地招致混凝土体内温度很高, 从受约束而导致贯穿裂缝的角度看, 是一个潜在恶化裂缝的条件。因为体内热量迟早是要散发掉的。另外人工控制混凝土温度还需注意的问题是防止过速冷却和超冷, 过速冷却不仅会使混凝土温度梯度过大, 而且早期的过速超冷会影响水泥———胶体体系的水化程度和早期强度, 更易产生早期热裂缝。超冷会使混凝土温差过大, 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 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 或用湿麻袋覆盖, 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 可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篇10

1)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工程设计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 宜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在C25-C40的范围内;b.配置承受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构造钢筋;c.当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 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d.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e.设计单位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f.大块式基础及其他筏式、箱体基础不宜设置永久变形缝及竖向施工缝。g.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设置水平施工缝的;

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 应验算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 确定施工阶段升温峰值, 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 制定温控的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入模温度绝热温升值最大值不超过45℃;内外温差不超过30℃;降温速率为2.0℃/d。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 应掌握近期气象情况 (如高温、寒潮等) 。在冬期施工时, 应制定相应措施。

4)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木模板或钢木混合模板。

2 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材料

1) 经设计单位同意, 当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以上时, 可利用混凝土60天的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交工验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2) 在保证设计所规定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工艺特性的前提下, 应按照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的原则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3)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时应考虑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使混凝土浇筑后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以降低养护的费用。4)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设计依据可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后期强度。b.混凝土拌合物, 浇注时坍落度应低于160±20mm;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30-450kg/m3 (强度等级在C25-C40) 。c.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90kg/m3。e.矿物掺合料的掺量,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耐久性要求确定;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50%。f.水胶比不宜大于0.55。g.砂率宜为38-45%。h.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i.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 对泵送混凝土还应进行泵送试验。j.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应按现「行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执行。k.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5)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所用水泥应符合下列国家标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要求;b.应优先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7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 J/kg;c.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 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 (C3A) 含量不应大于8%:d.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罐温度不应大于60℃。

6) 大体积混凝土所用骨料的选择, 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质量要求外, 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细骨料采用中砂, 其细度模数应大于2.3, 含泥量不大于3%, 当含泥量超标时, 应在搅拌前进行水洗, 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b.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 级配良好, 含泥量不大于1%, 非碱活性的粗骨料;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3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1)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 不得随意留施工缝, 并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b.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 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 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 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对于工程量较大、浇筑面积也大、一次连续浇筑层厚度不大 (一般不超过3m) , 且浇筑能力不足时的混凝土工程, 宜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 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 并均匀的露出粗骨料;b.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 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 充分湿润, 但不得有积水;c.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 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应采取接浆措施。

3)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 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b.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 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 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c.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 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4)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 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比较大, 泌水现象也比较严重, 不及时清除, 将会降低结构的混凝土质量。

4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 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保温养护措施, 应使混凝上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b.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 应根据温度应力 (包括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 加以控制、确定, 但不得少于15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c.保温养护过程中, 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2) 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 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3) 塑料薄膜、草袋锯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 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4)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 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温性能好而又便宜的材料用作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中。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 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设计己经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同时, 也开发出了一批新型建筑材料, 出现了一大批的高层、超高层工业或民用建筑。因此, 大体积混凝土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工程之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篇11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选择;质量通病;质量控制

0.前言

虽然大体积混凝土很容易产生裂缝, 只要我们在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以及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做好温度监测工作及加强养护等,坚持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的发生。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

1.1水泥的选择。

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1.2尽量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减少水化热。但是,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其他水泥大,在浇筑层表面有大量水析出。这种泌水现象,不仅影响施工速度,同时影响施工质量。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应尽量选择泌水性的品种,并应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在施工中,应及时排出析水或拌制一些干硬性混凝土均匀浇筑在析水处,用振捣器振实后,再继续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1.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收缩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而在水化后期预压应力可部分抵消温度需变应力,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适当掺加粉煤灰。混凝土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骨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1.4骨料的选择。

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

1.5适当选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这对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耐久性等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通病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体积大、承受荷载大、水泥水化热大、内部受力相对复杂等结构特点。在施工上,结构整体性要求高,一般要求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在工程实践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其特有的质量通病,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施工冷缝。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分层浇筑中,前后分层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供应不足或遇到停水、停电及其它恶劣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

泌水现象。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它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

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因大体积混凝土的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因此,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产生过厚现象。

早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早期内外温度差过大(25℃以上)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会产生两种温度裂缝:(1)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而砼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2)贯穿性裂缝:由于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大体积砼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时易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在约束接触处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表面产生贯穿性裂缝。

3.施工质量控制

3.1加强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

要求混凝土生产厂家每车出厂时出据混凝土标号、坍落度、出厂时间、数量和到达地点的发料单据。抵达现场后,由专人按程序验收,填写到达时间、混凝土坍落度、目前混凝土有无异常等情况。监理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检,如混凝土出现离析,必须进行次搅拌。

3.2制定混凝土浇注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3.3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

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和密实,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操作人员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插点均匀排列,按顺序振实不得遗漏,振捣期间距宜取300mm,时间15-30秒为宜,不宜过振,以表面呈现浮浆,平整和不在沉落为准,为了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尚须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一般间隔20-30分钟进行二次复振,或者是在混凝土经振捣后尚能恢复塑性状态的时间。

3.4泌水处理与表面处理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斜面下流到坑底,再到集水井,然后通过集水井内的潜水泵排除基坑外;待混凝土浇至标高时,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要求施工方用木蟹抹平,防止表面微小裂缝产生,在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这样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增加防水抗裂效果。

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自身的干缩变形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它是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特性,我们只有通过改善各种影响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因素,才能减少和减小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和宽度。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温度的变化不定时的做好浇水养护,根据监测结果对养护措施作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温控指标的要求。可以采取塑料薄膜、草垫或草袋的方式进行覆盖,这样能使混凝土水分蒸发的同时能及时获取水的“滋润”,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得以平衡防止裂缝产生。

5.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篇12

1 工程概况

解州铝厂带箔车间630/1 100×1 300四辊可逆热轧机基础的施工任务, 尽管工程不大, 造价仅有300多万元, 但工序复杂, 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该车间的630/1 100×1 300四辊可逆热轧机, 是当时国内第一台超大异型轧机, 其基础混凝土结构复杂、形式多样、标高不一。施工过程中,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及裂缝控制重点环节, 采取对应措施, 实施规范操作, 对工程技术和质量实施全过程控制。

以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做简单阐述。

2 控制裂缝措施

2.1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1) 选择合适水泥和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优先使用低热或者中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等减少水化热, 我项目采用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以减少水泥用量。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 减少水泥用量, 以减少水化热。

2) 严格控制骨料的实际含泥量, 把实际含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还要避免相关杂物混入, 不能应用海沙, 在本研究工程当中, 主要使用的是夏县水洗砂。

3) 应用相应有效的外加剂。

要严格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和方案设计要求, 选择应用合适有效的外加剂, 把适量的外加剂混入到工程混凝土当中。通过合理使用外加剂, 其中的木钙物质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和易情况, 有效减少使用水量, 使得实际水灰比得到有效控制。

4) 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以及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入冲洗干净的狗头石, 以降低水泥用量, 减少水化热, 降低混凝土温升, 从而可以降低混凝土所受的拉应力。

5) 要选择有实际作用的工程施工工艺。

在本研究混凝土施工工程当中, 主要是严格按照泵送大体积混凝土实际施工情况选择浇筑方法, 主要选择的方法是“分段分层浇筑”。该浇筑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实现自然流淌, 最终促进斜坡混凝土的有效形成, 与泵送工艺有效融合, 防止实际输送管道被损坏和改装, 从根本上缩短泵送时间, 提升混凝土泌水问题的解决效率, 把浇筑间隔时间控制在初凝最高时间范围之内。

还要结合混凝土泵送具体情况和相关坡度形成情况, 进行振动器有效布置, 出料口振动器的有效设置, 可以使得混凝土上端相关振实问题得到解决, 坡脚振动器的有效设置, 可以提升混凝土下端结构密实性。如今的浇筑技术得到了发展, 因此振动器质量也要不断提升, 从而提升混凝土整体质量。另外在泵送混凝土上, 其水泥浆厚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 因此必须采取铁滚筒碾压有效措施和压实有效措施, 使得相关收缩裂缝问题得到解决。

6) 把混凝土入模温度调整在合理范围内。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 其相应合适的施工时间是天凉季节,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入模温度, 而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季进行施工, 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降温措施。本工程在冬季施工, 无需降温措施, 也不需要一般冬季施工对原材料进行保温。

7) 本工程施工时基础薄弱环节全部采用δ6钢板, 靠混凝土面焊8@300锚筋作永久性模板, 保证混凝土不开裂。实践证明, 此方法可加快工期, 保证工程质量。

8) 改进施工技术。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 对于插筋部位来说, 必须采取有效的振捣措施和养护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主要的导热部件就是钢筋, 因此导致裂缝问题产生的主要结构也是钢筋, 在钢筋导热过程中, 很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另外在结构初凝之前, 还要进行有效抹压, 降低初期裂缝问题出现率, 采取有效的早期养护措施, 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

9) 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等到混凝土浇筑环节结束后, 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土回填。在当前的混凝土养护过程中, 回填土是比较有效的混凝土保温保湿方法。本研究当中的工程主要在四周进行了回填土养护, 顶部用麻袋、草帘双层覆盖, 不间断浇水保温保湿, 实际测温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0℃,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0) 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有效预防裂缝问题出现, 还要加大技术管理措施, 要有效落实原材料检验工作。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结合实际方案要求进行工程施工, 把施工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冷缝问题出现。另外在进行变截面施工之前, 还要有效落实情况预测工作, 保证预测合理性, 切实按照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管理。

11) 有效落实混凝土测温工作, 及时了解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 可以在基础内进行多个测温点的有效设置, 最好进行T形测温点有效布置, 各个测温点都要对两根封底薄皮测温钢管进行有效设置, 这两根测温钢管长度是不一致的, 要把长管底设置在混凝土中点处, 对实际最高温升进行有效测量, 另一根管底距上表面以下100 mm。

2.2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要想有效防止裂缝问题出现, 可以采取降低温度应力的措施, 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具体如下:

1) 在骨料上, 要选择改善骨料, 还要混合相关的混合料, 通过增加适量的塑化剂等降低混凝土水泥实际用量, 避免水化热问题出现;

2) 在实际的混凝土拌合过程中, 要增加适量的水分, 或采取其他方法, 把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在温度比较高的季节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要注意实现浇筑层面有效散热;

4) 要进行水管有效埋设, 增添适量的冷水, 达到降温目的;

5) 要把拆模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气温骤降情况下, 采取表面保温措施, 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温度梯度变化相关问题。

2.3 改善约束条件, 削减温度应力

1) 垫层涂刷沥青隔离层;

2) 合理的分缝分块;

3) 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4) 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 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2.4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提高抗裂能力

加大混凝土养护力度, 避免混凝土表面干缩问题产生, 必须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 还要防止混凝土贯穿裂缝问题出现, 损坏混凝土结构整体稳定性。

2.5 把握新浇混凝土拆模时间

在具体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 对于模板周转率来说, 要想有效提升的话, 必须实现新浇筑混凝土在最早时间内拆模。可选择以下方法:1) 采用永久性模板;2) 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层轻型保温材料, 如泡沫板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2.6 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质量, 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 必须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从而有效改善混凝土耐久情况。其中选择质量达标的减水防裂剂就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用水量, 使得工程混凝土强度得到有效控制, 降低实际水泥用量和泌水量, 避免沉缩变形问题出现, 使得水泥浆和骨料之间有效粘结, 增强混凝土抗裂功能和抗拉强度, 最终提升混凝土的实际密实性和抗碳化性, 避免混凝土出现碳化收缩问题, 改善混凝土缓凝情况, 降低塑性收缩等相关问题, 避免水分蒸发。

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在混凝土早期养护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混凝土保温措施是比较重要的, 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率。

1) 应当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差距过大, 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2) 对于混凝土施工温度来说, 在施工期和使用期, 要保证前者最低温度在后者稳定温度以上, 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率。3) 要避免老混凝土过冷度和湿度过大, 降低新老混凝土间存在的相应约束力。4)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要避免沉缩裂缝相关问题出现, 在实际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振捣足够密实, 还要采取有效的抹压实措施, 使得混凝土表面得到有效覆盖。

上一篇:情绪表现下一篇:治疗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