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

2024-06-14

插秧(共14篇)

插秧 篇1

李秀娟《插秧》评课稿

3月18日上午观摩了路媛媛老师的展示课《插秧》。儿歌《插秧》结构简单,节奏明快,短小而有意境,富有情趣。以下是我的听课感受:

亮点之一:课堂教学丰满而又立体。

我们知道,“教材仅仅是个例子”“不能就教材而教教材”,纵观《插秧》一课的教学,教者立足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的理念有了一定的呈现。《插秧》不仅仅是插秧,不仅仅是一次劳动,它所体现的该是这样的主旨:春天是美的,春天的人是美的,春天里的劳动更是美的。

所以,教者在上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是有用意的,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为课堂学习铺垫了情感;课中,教者抓住“水田怎么是镜子?”“农民插秧怎么会说插在蓝天上、白云上、青山上、绿树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劳动是美丽的,充满情趣的;课后,再次出示水田图片,抛出问题:“水田还像什么?”要求孩子们带着思考出课堂,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交流,去感知„„所以这些,无不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

亮点之二:课堂教学充满诗情与画意。

文字是有温度、有画面的,尤其是诗词歌赋。因此,教学儿歌,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儿歌的情感,更要引导学生想象儿歌的画面。《插秧》一课的教学就是力求达到这样的目标,且完成较好,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开课伊始,师生吟诵古诗《锄禾》,让课堂氤氲着诗情氛围,以诗中“粒粒皆辛苦”(劳动的艰苦),引入本课的教学(劳动是快乐的),从而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的兴趣。课中,以“水田还映照着什么?”一问启发学生吟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水田映照着小鸟。

在师生齐声吟诵中,教师随即简笔画板书:小鸟、花朵、彩虹等,让儿歌的诗情与画意得到完美结合,这该是本堂课中最大的亮点。亮点之三:课堂教学彰显语文“语”味儿。

语文姓“语”,它不是音乐课,也不是绘画课、思品课。“唱一首春天的赞歌”,该是通过孩子们的听、说、读、议,较好地完成这样的教学主题。由此,教学中设计的两次的仿说训练非常巧妙,引导学生在读文想象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有机结合。

师:因为水田是镜子,所以,水田映照着——、——、——、——。(完善简笔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多么的景象,齐声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

师:春天的景色可不止这些,想想,水田还映照着什么?(仿说第一小节,师:这么美的春景,我也想去插秧,该在哪儿插秧呢?(师继续简笔画)可儿歌里却这样说——【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插在绿树上、青山上、白云上、蓝天上?【课件出示,抽生回答:因为水田是镜子,映照着——,所以农民插秧,插在——】

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言语思维的训练达到一个顶峰,充满了情趣,整个课堂在预设中生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浓浓的语文味彰显其中。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的教学都有不足。本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不足之一:“以学定教”,教学预设不够充分。

孩子们在理解“水田为什么是镜子?”这个环节处理有些粗糙。相信,课后部分孩子还不能准确理解,难以清楚表述。其原因就在于孩子们对水田不熟悉,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而这点,是教者在设计教学是没有想到的。当孩子理解较模糊时,教师也没有及时详细讲解,缺乏应有的课堂机智。

不足之二:“双读语文”,教学朗读不够到位。

语文学习,以读为主,“读”占鳌头,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插秧》一课中,学生朗读效果不好,教师缺乏卓有成效的引领和示范,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没有达到最佳境界,值得我深思和改进。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由此,告诫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努力做到三点,即脑中有备课,眼中有他人(学生),身心在当下,努力地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插秧 篇2

发动机起动检查是否加汽油、机油。燃油旋阀是否在“ON”位置上。节气门是否拉在最大位置。油门手柄是否有1/2位置上。拉反冲式起动器, 起动后, 将节气门手柄推向原位置。插秧机驶入稻田把液压操作手柄往下拨, 使机体上升。将变速杆拨到“插秧”位置上, 合上主离合器驶进水田。

2、补给秧苗

苗箱延伸板补给秧苗时, 秧苗超出苗箱的情况下拉出苗箱延伸板, 防止秧苗往后弯曲。取苗时, 把苗盘一侧苗提起, 同时插入取苗板。在秧箱上没有秧苗时, 务必将苗箱移到左或者右侧, 再补给秧苗。秧苗不到秧苗补给位置线之前, 就应给予补给。若在超过补给位置时补给, 会减少穴株数。补给秧苗时, 注意剩余苗与补给苗面对齐。

3、划印器的使用方法

为了保持插秧直线而使用划印器。使用方法是:检查插秧离合器手柄和液压操作手柄是否分别在“连接”和“下降”位置上。摆动下次插秧一侧的划印器杆, 使划印器伸开, 在表土上边划印插秧。划印器划出的线是下次插秧一侧的机体中心, 转行插秧时中间标杆对准划印器划出的线。

4、侧行划印器的使用方法

为了保持均匀的行距而使用侧对行器。插秧时把侧浮板前上方的侧对行器对准已插好秧的秧苗行, 并调整好行距。

5、插秧作业前应确认的事项

1) 弄清稻田形状, 确定插秧方向。

2) 最初四行是插下一行的基准, 应特别注意操作, 确保插秧直线性。

3) 插秧作业开始前, 检查下列事项:变速杆是否拨到“插秧”速度挡位上;株距手柄是否挂上挡;液压操作手柄是否拨到“下降”位置上;插秧离合器手柄是否拨到“连接”位置上, 将油门手柄慢慢地向内侧摆动, 插秧机边插秧边前进。

6、正确使用安全离合器

安全离合器是防止插植臂过载的保护装置。若插植臂停止并发出“咔”、“咔”声, 说明安全离合器在动作。这时应采取如下措施:迅速切断离合器手柄;然后熄灭发动机;检查取苗口与秧针间、插植臂与浮板间是否夹着石子, 如有要及时清除;若秧针变形, 应检查或更换。通过拉动反冲式起动器, 确认秧针是否旋转自如, 清除苗箱横向移动处未插下的秧苗后再起动。

7、转向换行

当插秧机在田块中每次直行一行插秧作业结束后, 按以下要领转向换行:

插秧离合器拨到“断开”位置, 降低发动机转速, 将液压操作手柄拨到“上升”位置使机体提升。

插秧 篇3

一、进口高速插秧机优势

(一)科技含量高

进口高速插秧机都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在插秧机械上,堪称世界领先,其先进性能是当前国产插秧机无法比拟的。

(二)操作简单、设计人性化

如采用组合折叠式快速挂接秧箱;倒退挡自动升降;踏板式行走无级变速;全方位的监控仪表装置等,使驾驶员轻松完成高标准插秧作业。

(三)通过能力强、作业效率高

进口高速插秧机均采用20马力以上发动机,四轮驱动和液压助力转向,耕层在50厘米内均可轻松作业。最高作业速度达到1.6米/秒,每小时实际作业量为8~12亩。

(四)作业标准高、适应性强

进口高速插秧机均采用了秧箱自动平衡装置;根据田面软硬程度设计的油压自动调节装置,高标准组合式压苗器,长带式纵向送秧装置,新型的组合式护苗装置和先进的分插机构等,充分保证了插秧机在高速行进过程中,快速送秧到位,柔和取秧栽植,插直不伤秧的标准。与其他国产型插秧机比较,插秧质量高,伤秧率较低,适应性能好。

(五)调整简单、保养便捷

如横向取秧次数、纵向取秧量、穴距、插深等指标可以随时快速调整到位。保养的部位较少,而且标志明显,易于操作。

二、进口高速插秧机重点突出性能值得借鉴

通过对进口高速插秧机的了解和使用,其先进性和高科技含量,值得国内众多插秧机生产厂商学习和借鉴。只有将这些先进的技术有效的消化吸收,用到我们的机械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提高国产水稻栽植机械的水平,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一)行走机构

行走系统的独特设计和较小的转弯半径设计。

优点:进口高速插秧机在较小的转弯半径内也不会搅起泥条,保证了地边的插秧质量;调头时不单边滞动,双轮仍保持驱动状态;行走无级变速,前轮独立减震器,保证了地边调头和直线行走无冲击,操作柔和。

(二)秧箱压杆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秧箱压杆装置制造粗劣、调整困难,有时甚至需要手动折曲压苗。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①有效达到平行挡苗的作用,使秧苗整体标准的平铺在秧箱上。②秧箱角度大,达到65°以上(国产50°),保证了秧片向下的作用力,确保高速作业时秧片纵向送秧到位,确保插秧不空穴。③调整非常简单便捷,只要松动几个蝶形螺母,便可使整机达到标准一致。

(三)纵向送秧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一直延用传统胶带式棘轮推送装置,缺点是:①送秧胶带过短,不能保证纵向送秧准确及时到位。②送秧胶带调整困难,需要同时调整12~16个螺栓才能达到胶带的标准紧度,不能单个调整;更换胶带时,要整体拆卸。所以胶带紧度很难达到统一标准。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送秧装置的优点:①送秧胶带的长度是普型插秧机的2倍,有效提高了秧片与胶带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打滑系数,提高了送秧的准确度。②胶带采用拉簧式张紧装置,实现了自动张紧,免予调整。这项技术措施简化了传统方式,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值得借鉴。

(四)纵向取秧量调校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秧箱底梁是固定的,不可移动。只能通过调整秧针长度,实现取秧量的变化,要逐个栽植臂进行调节,难度大、准确度较难保证。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只要将栽植臂的回转秧针整机调校到一个标准位置,正常作业时只要扳动控制手柄,实现秧箱底梁的上下移动,便可达到标准的取秧量。

(五)横向取秧量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一般横向取秧次数是固定的,一个行程取秧18次,不能大范围适应秧苗质量的要求。完全靠调整秧针长短来实现取秧量的变化,不但调整困难,而且造成单穴株数不均,大小苗不分。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横向取秧有4个位置供选择,一个行程取秧可以实现18次(15.5毫米)、20次(14毫米)、26次(11毫米)、30次(9毫米)不等,因此大大提高了取秧精度和对秧苗稀疏程度的适应性,提高了作业质量。

(六)秧箱自动平行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基本没有设计此装置,这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突出问题。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①装有平衡触点探测装置,实现电液精准控制秧箱浮动,在高速前进方向作业时,即使田面起伏不平,仍可以确保插深一致。

②拉簧式自动平衡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大型拖拉机整地出现的沟堑,致使插秧机作业时出现横向倾斜,导致插秧深浅不一的问题。

(七)单元离合控制装置

进口高速插秧机设计了单元离合器,驾驶员只要将单元离合器手柄轻松扳到分离位置,便可停止每两行的秧针与送秧皮带的动作,保证了田面插满插严。

(八)栽植工作部件

1. 护苗板和挡苗弹片的作用

主要作用:防止秧针夹带秧苗高速下行时,出现散秧和秧苗飞出。

进口高速插秧机采用的钢片挂胶式护苗板和挡苗弹条,质量非常可靠,保证了作业的高标准。

国产插秧机效仿进口栽植臂,包括秧针的改进,确实大大提高了插秧的质量。但通过对进口高速插秧机的了解和使用,其护苗装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套装置如进行有效模仿和改进,应用在国产插秧机上,相信会很好地解决取秧不利落、伤秧严重、栽秧直立性差等缺点,必将大幅度提高插秧质量,实现整机作业质的飞跃。

2. 秧针的先进性比较

①普通秧针的缺点:属于撕秧;带秧效果差;震动大;易出现散秧。

②整体框架式秧针的优点:属于切秧;切割秧片整齐;带秧效果好;振动小;不易散秧。

3. 护苗装置先进性比较

①普通插秧机护苗装置的缺点:护苗板短,全程护送效果差;前侧无挡苗装置,秧苗下移运送过程中,容易出现秧块前移变形,造成一定程度的散秧。

②进口高速插秧机护苗装置的优点:护苗板长,按秧针运行轨迹全程护送,保证高速插秧时秧苗的直立性和运行的稳定性,确保不伤秧。前侧装有挡苗装置,秧苗高速下移运送过程中,秧块不会改变与秧针的位置,保证不出现前移、不散秧。

三、插秧后大缓苗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秧苗素质

秧龄不够,炼苗不好等,是秧田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二)伤秧

插秧机调整原因造成(不在极限位置装秧;秧针不对中;栽植臂倾斜、取秧姿势不正确等)机械作业正常伤根。

(三)散秧

秧片被秧针取下到栽植田面过程中,由于机械作业冲击、秧苗盘根效果差、送秧装置差等原因,导致秧苗根与盘土松散分离,造成严重散秧,出现大缓苗。

当前造成插秧后大缓苗的主要原因应当是散秧问题,应用高速插秧机或改造国产插秧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插秧 篇4

插秧的地点,不是在干净的水泥地板,而是在泥泞的田间,浑浊的泥水让爱干净的人们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深一脚浅一脚,一不小心就要和泥潭“亲密接触”呢。

但农民伯伯说只有在泥泞而富有营养的淤泥里才能种出香喷喷的大米,只有勇敢的面对泥泞的滩涂和跌落泥潭的风险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不要被一堆知识点所吓倒,勇敢的克服它,吸收它,把它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使被它拦下跌倒也要勇敢地站起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学问呢?

插秧所需的秧苗也要历经漫长的磨练。上季的稻谷要先泡24小时,后在30℃恒温下催芽24小时,再播种成为秧苗,整个过程需要40天。机遇不也是这样吗?“机会都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只有漫长的付出和准备才不会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只能摊开手说“我不会耶”。这何尝不是一种学问呢?

插秧前要把提前育苗好的秧苗拔出来再插到田里去,但这一拔可是个技术活。要左手握住秧苗,右手紧握住秧苗的根部,只一拉,秧苗就完完整整地被拔出来了,如果使用蛮力,就会损伤秧苗,无法生长。学习不也是如此吗?死记硬背并不能巧妙地运用知识,运用“巧劲”才是有效学习的答案,否则就会像被损伤的秧苗一样无法结出智慧的果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学问吗?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关于插秧的诗更是富含哲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不也是阐明了这个道理吗?运动会上的拔河,人不是越往后拉就离胜利更进一步了吗?“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退步,是为了更好的进步。这何尝不是一种学问呢?

插秧作文600字 篇5

我们开展了很多的活动,有二十四节气课堂,有滚铁环,有种树、种花生,还有摘圣女果,还有插秧活动。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插秧了。

我们终于等到了最后的“插秧”环节了。我们来到了一块空地,放下背包,换好衣服和鞋子,然后列好队听农民伯伯讲话。农民伯伯讲,春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古代的人民很有智慧,知道抓住节气进行种植。还说,我们这里可以种两季水稻……大家只想着早一点下田,不怎么耐心听农民伯伯讲。

随着几声鼓声,插秧开始了。我们排着队来到了一个农民阿姨那里,从她手里接过一小把的秧苗。阿姨告诉了我们下田的时候不要慌张,要慢慢地下去,不能一下子跳下去,别玩泥巴。我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要不是老师在旁边看着我们,估计有很多的人早就跳下去了。

张老师一个个点名,点到名字的人小心翼翼地下到田里去。轮到我了,农民阿姨伸出右手拉着我,让我慢慢地下田,然后,左手把秧苗递给我。我一下去,啊!为什么会这么冷,怎么回事?我早知道喝一杯开水再下来了。我慢慢地试探着,生怕自己摔跤,到时摔到田里可不好办了。突然,捣蛋鬼宋铭晋大步向我走过来,旁边的几位女生都被她搞得全身上下都是泥,一下子女生们大叫起来:“你个宋铭晋,真是太可恶了!”有的直接报告老师。老师大声喊住宋铭晋,本来都要叫他上田了。可能是老师心软了,也可能是宋铭晋保证不再捣蛋了,老师没有坚持让他上田。

我右手拿着秧苗一发命中,一棵棵插了下去,没一会儿,就把秧苗插完了。看着插下去的禾苗,很有一种成就感。我不想马上上田去,还想继续玩,就故意在田里走来走去。走了一会儿,只听见“杨卓燊!杨卓燊!你上不来啦吗?”是陈阿姨在叫我,没办法,只能上田去了。

《插秧》教学反思 篇6

这节课的气氛很好,孩子们很投入,再加上奖励他们小红花,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多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个别读的时间不够,不能保障每位孩子的正确朗读。

2、字词的认读时间也不够,个别较弱学生不能马上流利的自读课文。

插秧 篇7

7月11日, 乐昌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在廊田镇举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暨补贴插秧机集中发放仪式, 共有46名新购插秧机农户参加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补贴政策宣传、机插秧整田技术、机插育秧技术、插秧机维修保养知识等, 同时, 还进行插秧机现场实操培训。

为了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力度, 还举行补贴插秧机集中发放仪式。按插秧机排放顺序编号, 购机农户在签订《农机购置补贴承诺书》的同时, 发放号码牌, 购置插秧机农户对号入座, 按编号进行人机合影, 领取补贴购买插秧机, 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据悉, 乐昌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项目建设工作, 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农机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乐昌市2012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 安排20万元插秧机累加补贴专项资金, 以加大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力度。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促进了农机购置补贴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到7月10日止, 乐昌市完成中央、省和市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8.6万元, 受益农户1214户, 推广各类农机具1532台套, 其中, 插秧机新增73台, 全市拥有插秧机204台;早稻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23060亩, 晚造计划推广机插秧面积21000亩的育秧工作基本完成, 预计全年实现水稻生产机插率达到15%以上。乐昌市可以全面完成2012年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建设任务。

水稻抛秧比人工插秧好 篇8

关键词:水稻插秧;人工插秧;好处;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49-1

伊通县是半山区,相对平整连片的水田面积主要集中在伊通镇、靠山和伊丹等几个乡镇,而大部分水田都零散地分布在全县各乡村。由于水田地块小,池块与池块之间的高度差距大,每个农户只耕种几亩的实际情况,所有这些条件都限制了插秧机的大面积作业。2009年,全县仅有三台插秧机,因为育苗、整地和机手的操作水平等原因,几年来都没能发挥出插秧机的应有作用。现在全县的水稻插秧基本上还是人工手插,人工手插秧劳动强度大,用苗多少不均匀,深浅不一致,有窝根的现象,所以返青慢,分孽棵数少,这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原因。

推广插秧机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人工手插劳动力又不充足,水田发展的出路何在?在2008年,我们到邻县东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东丰县普遍使用水稻抛秧机来代替人工手插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引进了两台样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这项新技术的示范户选在营城子镇向前村常家屯刘凤山家。通过刘凤山的全面合作与密切配合,起到了科技示范户的作用。

这里的传统栽培方式是用尼龙绳拉成线,按照线绳插秧,规格多是9×4寸,这样插完的秧苗行距均匀、整齐、好看。而使用抛秧的地块,秧苗东倒西歪,不规矩,比较杂乱,参观者的第一印象是持怀疑态度。

对于水稻抛秧机这项新技术的出现,传统的栽培方式受到了挑战,更新观念转变态度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由于我们扎实、细致的工作,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都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水稻的增产增收是最有说服力的。到2010年,全县共推广水稻抛秧机81台,抛秧面积累计767hm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水稻抛秧技术比人工手插秧究竟好在哪里呢?通过实际考察和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好处和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几点好处

1.1 不伤根、不窝根

使用抛秧机进行抛秧作业,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抛秧机所产生的强大风力,将秧苗吹到空中,然后靠秧苗本身的重量自然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由于秧苗的根部带有营养钵土坨,所以根部朝下,苗心朝上,落到水田的表层。水田经过耕整地以后,表层的状态是呈稀浆状,所以秧苗很容易入土,入土的深度在1-2cm。

人工手插秧时,秧苗入土的深度一般都在3-4cm,遇到水深的部位,为防止秧苗漂起,还要深一些,而造成窝根现象,所以深浅不均匀。

1.2 返青快

由于阳光直接照射到水田的表层,所以表层的温度比深层要相对高一些,1-2cm的深度与3-4cm的深度相比,温差比较明显,而地表层温度要高出15%左右,也正是合理地利用了地表温度较高的优势,才促使了秧苗返青期加快,这样,就为稻苗的后期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工手插秧有伤根窝根的现象,再加上温度等因素,这样就不利于秧苗的扎根缓苗,三天后才开始返青,比抛秧晚二天。

1.3 分孽期提前

从以上的两点可以看出,秧苗插入土中的深度,其实不是一件小事,这影响到秧苗生长的关键环节。也正是由于抛秧技术的这种优势,光和作用好,才使秧苗根系生长快,促使早分孽。比手工插秧可提前5-7d,而且分孽的数量也多,每穴可增加10株左右。

刘凤山家的2亩水田平均抛秧量24955穴,每穴平均株数31株,每亩地株数是79万株。手工插秧每亩地的穴数是20955穴,平均每穴株数是19株,每亩地的株数是40万株,抛秧比手插穴数增加4%,株数增加12%。

1.4 省种、省苗

刘凤山使用的是钵体盘育苗,规格为434孔,秧盘115盘,比手工插秧节省种子十分之一。

人工手插秧的另一个缺点就是浪费秧苗,用手很难准确地控制每穴秧苗的数量,浪费秧苗现象严重,这也就增加了种地的成本。

1.5 减轻了劳动强度

人工插秧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面朝黑土背朝天,腰酸腿疼确实很辛苦,一个人一天只能插秧半亩多地。

而使用抛秧机,一个人操作,一个人运苗,20多min就能完成一亩地,轻松自在代替了插秧的劳累。

1.6 抛秧机投资少、操作简单

一台抛秧机的价格是800元,一次性投入不多,农户承担没有困难,如果是几家合伙买一台,那负担就更轻了。抛秧机易于操作,一教就会,一看就懂,没有难掌握的技术难题,故障少,使用顺手。

1.7 增产效果明显

2009年秋收,我们对刘凤山家的2亩试验田进行产量实测,2亩地的水稻单独脱粒,结果是亩产量890kg,人工插秧的亩产量是780kg,亩增产110kg。对比是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包括种子、化肥、农药、育苗、插秧、整地、田间管理等,所以真实可信。

2 几点技术要求

2.1 水田表层要平整

耙地时要把水田耙得平整,田中的水深浅一致,根据土质的情况来确定水的深度和沉淀的时间,防止水过深和过少,水深了容易漂秧,水少了地表层形成硬盖而影响秧苗入土。水田應清除杂物。

2.2 用营养钵盘育苗

营养钵育苗的关键是营养土的配制,必须按农艺要求进行,掌握好各种成分的比例,选择最佳苗高时作业,达到理想的抛秧效果。

2.3 合理利用风向

抛秧作业时,应选择在无风或风力小于2-3级时进行,抛秧机所产生的风力的强度,很容易控制,可根据地块的大小和风向的强弱灵活运用。

插秧周记400字 篇9

沐浴着缕缕微风细雨,夏天令人难熬的热浪已荡然无存,窗外的榉树樱花在雨雾的滋润中显得碧绿无暇。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天气,正是农民麦收插秧的好时机。老婆说,娘家的母亲年龄已经很老了,仍在寒风细雨中守着自己的稻田。于是,穿上一身轻便的旧服装,搁下一切繁杂的事物,走向岳母家田间地头。

仅仅想到插秧,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立时失去了效能。面向黄土背朝天慢慢地在水稻田里移动,脚在稻田的泥泞中淌出二道长长的辄迹,脚下软滑难走,腰腿酸痛不堪。这种情境下,会感受到往常的闲情逸致被瞬间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刷刷的插秧声与自已佝偻的身体相互对应,飨赣曜韪糇√镆暗募帕扔胪饨绲南胂蟆4耸保疲乏中的思绪总是那么特别的漫长,特别的遥远。

站在一个无垠的田野,顶着变幻莫测的天象,对盘中粒粒皆苦的意境才有了深刻憬悟。中国博大文化中几句简单的词章,哪怕是它最有内涵的几个文字,都可以拿来统摄某些阶层的全局,立刻会把丰腴浪漫的想象抹煞。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溶成伟大的气象,溶成一望无垠的绿色茫茫。

在稻田里与家人边忙边谈,都不会十分在意。倒不是因为腰肢辛苦难与躬身,也不是因为贴近了田野与雨水的润泽,而是突然感悟到自己在空荡的原野、辛苦劳动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了逆境中思绪的羁绊。 这时所说的话语会很随意豁达,写出文字也会变得滋润熨贴。

我们这一代命贱,干了一上午的活,仍然满身精力充沛。这个时刻唯有老婆才立时怜起年迈的岳母,平时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带点东西。今天看到诺大的年纪也在茫茫水稻田里蹒跚,老婆不免有些伤感与悲凉。

我依稀记得老家水稻田特别多,刚包田到户时我家有十几亩稻田。在家长带领下孩子们都要武装上阵,年小的弟弟顽皮,遮遮掩掩地偷懒。我是家中长子,推完了麦子,还要继续去挑稻秧,在泥泞的稻田梗道上走上一晌午,身体早已散了架,腿更不是自已的,也不听使唤,一崴一崴地拖着往前走。那年月,人人都想从贫穷中立起身来,一站到水稻田边,脸上就已不见惶恐与焦虑,既然来了,不管工程有多浩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一种本该属于自己生命的力量又萌动起来,这生命来自遥远的历史,来自深厚的故土,唤醒它,仅需要一个的轻微信念。

插秧作文600字 篇10

一阵风吹过来,冻得我直打喷嚏,我们还穿着短袖短裤正准备下田去插秧呢。老师说:“同学们,下田的时候不要跳下去,也不要在下面打闹,要注意安全,听到了吗?”“听到了。”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话音还没完,我们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奔到田边。我小心翼翼的下了田,接过了阿姨给了我一小把秧苗,等李昕琦下来,我们才一起向前走去。她一下来就扶着我的肩膀说:“其实插秧挺好玩的。”我看她那自信的样子,真为她感到骄傲。

当我把第一株绿油油的小秧苗插好时,突然“嗖”的一声,一团泥巴弄到了我的衣服和裤子上。我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看到郑兆隆正吃力的从泥里爬出来,他简直就像一个小泥人!真惨啊。

不远处,李昕琦左手拿着秧苗,右手来插,插完一株便往后退,有模有样的。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弯着腰,左手拿着秧苗,右手来插,每插完一株就往后退一步,真是太好玩了。

正当我们都沉浸在插秧的过程中时,传来了张老师的说话声:“插完秧苗的同学上来洗脚。”我自言自语道:“田里那么好玩,我才不要立即就上去呢。”虽然是很小声的说,但还是被我后面的李昕琦听见了。她对我说:“你还不想上去呀?”“当然了,下面要比上面好玩多了。”“那你玩你的吧,我是要上去了。泥巴巴的。”说着她便转身向岸上走去。可是我是真的不想上去,就玩最后一下吧,我把手插进了泥里,就像插秧苗一样,然后抓了一大把泥拿了起来,泥巴软软的,挺舒服的。老师催了几遍了,再不上去肯定是不行了,我只好慢吞吞地向田边走去。

水稻机插秧示范成效显著 篇11

【摘 要】水稻机插秧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技术创新,是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与传统的手插秧相比,具有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它改变了多年来人们弯腰插秧的习惯,为更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创造了有利条件。扬武镇在2012年中稻上首次引入机插秧工作,全镇试验、示范面积817亩,平均单产575.5千克,比对照手插秧的平均单产539.9千克,亩增35.6千克,增6.59﹪。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成效显著

1.试验情况

1.1赵米克点情况

机插秧农户童永祥,面积1.53亩,供试品种冈优725;对照手插秧农户张玉明,面积0.93亩,供试品种冈优725;经县农业局和县科委组织验收,机插秧实收鲜重1060千克,折干率75%,净重为795千克,折合亩产519.61千克;手插秧实收鲜重601.3千克,折干率75%,净重为451千克,折合亩产484.95千克;机插秧比手插秧亩增34.66千克,增7.15%。﹙详见附表四﹚。

1.2麻木树点情况

机插秧农户黄锦忠,面积1.1亩,供试品种冈优725;对照手插秧农户张辉,面积0.95亩,供试品种冈优725;经县农业局和县科委组织验收,机插秧实收鲜重841.3千克,折干率75%,净重为631千克,折合亩产573.64千克;手插秧实收鲜重664千克,折干率75%,净重为498千克,折合亩产524.21千克;机插秧比手插秧亩增49.43千克,增9.43%。﹙详见附表四﹚。

2.示范情况

选择镇域范围内,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群众科技意识相对较强的赵米克、大开门、丁苴三个村委会,示范面积217亩。其中赵米克77亩、大开门102亩、丁苴38亩。

水稻成熟期,各示范村按好、中、差分类验收,机插秧验收9户,面积8.16亩,平均单产575.5千克;手插秧验收9户,面积9.07亩,平均单产539.9千克,水稻机插秧比手插秧亩增35.6千克,增6.59%。﹙详见附表五﹚。

3.主要做法

3.1塑盘育秧

(1)育秧材料的准备。选择30㎝X60㎝的软塑秧盘,24盘/亩,杂交稻种子2千克/亩,塑料薄膜5M/亩,2.2M长的竹拱架7根。

(2)苗床制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距移栽大田相对较近的秧田。墒宽1.4M,沟宽0.3M,沟深0.2M,围沟深0.25M,保证能灌能排。

(3)播种。整好的秧墒要晾晒2-3天,墒面要软硬适度,按24盘/亩,顺墒摆成2行。摆盘后,先用沟泥装盘2-2.5㎝扒平,然后将摧芽露白的种子,按2千克/亩均匀地撒在24个盘中,轻轻把谷踏平泥面,再用拱架薄膜覆盖即可。

(4)秧田管理。秧田管理的目标是妙苗齐、苗壮。管理上主要是保温保湿。秧苗在一叶期以前要盖好膜,以保温为主,温度控制在35℃以内。一叶期至二叶期温度控制在20-25℃,齐苗后揭膜;二叶期以后,白天揭膜炼苗,晚上盖膜保温,并喷施敌克松防治青黄枯死苗。三叶后不再盖膜。肥料管理上主要是看苗施好断奶肥、送嫁肥1-2次。用尿素撒施或清粪水浇施,撒施尿素后要及时浇水溶化,以免烧苗,浇清粪水的浓度要适当。用水管理上,晴天保持半沟水,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采用洒水补湿,移栽前2-3天不灌水。

3.2机插秧

(1)大田准备。水田、旱田均适宜机插,只要求排灌方便。田面尽量做到平整、软硬适度。泥浆沉淀的时间因田而异,水田1-2天,旱田2-3天。

(2)机插。卷秧、运秧要细心,尽量避免损伤秧苗。盘秧尽量不要堆码,以散放田埂四周为宜或随取随送,插秧机株距和秧爪取秧量要调整到适当位置,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杂交水稻的株距16-18㎝较为适宜,亩播基本苗1.1-1.3万从,每从插3-5苗,基本苗3.3-6.5万苗/亩。

3.3大田管理

(1)水浆管理。机插秧苗个体小,机插后应及时灌水护苗,防止沾泥不起和太阳灼伤。活棵前,既不能断水,也不要深水淹苗。机插秧分蘖起步迟,来势猛。因此,当总茎蘖数超过适宜穗数的1.1-1.2倍时,就要排水轻晒,控制分蘖。晒田要先轻后重,分次进行,以确保中期稳长。其余时间均可采用浅水与湿润交替的间歇灌溉方式。后期要严防过早断水,以免影响力争粒重和产量。

(2)施肥管理。在肥料施用上,应采取“攻前、保中、稳后”的施肥策略。由于机插秧的返青时间较手插秧稍慢,活棵分蘖肥最好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进行,以插秧后7天、10天分两次施入较为适宜,分蘖肥占施肥总量的70%;穗肥以栽后50天左右施入较为适宜,穗肥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30%。

(3)化学除草。机插秧行距宽,苗体小,前期群体发棵慢,有利于杂草杂草生长,因此,特别需要做好化除工作。在机插后7-10天,使用50%扑草净拌细土30-40千克撒施,施后保持田间浅水层5-7天。

(4)病虫害防治。中稻上主要是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危害,亩用20%叶枯宁100克+98%巴丹原粉50克,兑水45千克喷施。

4.效益分析

全镇示范水稻机插秧217亩,平均单产575.5千克,比手插秧539.9千克亩增35.6千克,增6.59%;总产12.49万千克,比手插秧11.72万千克增0.77万千克,新增产值1.72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6.00,投入产出比为1:1.82,节省劳动力840个,节省栽插时间6727小时,降低生产成本3038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1单产增加显著

水稻机插秧经县农业局和县科委组织验收,面积2.63亩,机插秧平均单产542.2千克,比手插秧的平均单产504.8千克,亩增37.4千克,增7.41%。﹙详见附表四﹚。

4.2投资效果显著

(1)新增亩产量=亩增产数X有效使用面积=37.4千克X0.9=33.7千克。

(2)新增亩产值=新增亩产量X综合价=33.7千克X2.24元/千克=75.49元。

(3)亩新增纯收益:在计算之前,先算出机插秧与手插秧的工本费。

1)机插秧亩工本费。

A.插秧费:机插1亩大田,合币60元。

B.机器亩折旧及修理费:按机器8000元/台,使用年限10年,机插大田500亩/年,年修理费100元计算:

﹙8000÷10÷500﹚+﹙100÷500﹚=1.6+0.2=1.80元。

C.亩需汽油成本费:机插1亩大田需汽油0.6升,其成本为:0.6升X5.90元/升=3.54元。

机插秧亩工本费=A+B+C=60+1.80+3.54=65.34元。

2)手插秧亩工本费:手插秧4人1天可栽1亩,即手插秧1亩需劳动力4个,每个共日50元,工本费为200元。

机插秧比手插秧亩节约工本费200-65.34=134.66元。

亩新增纯收益=新增亩产值+亩节约成本-推广费﹙亩按10元计算﹚=75.49+134.66-10=200.15元。

(4)推广投资效益率=﹙新增纯收益X推广单位所占份额﹚/推广费=﹙200.15X30%﹚/10=6.00元。

(5)投入产出比。

1)亩投入成本。

A.育秧工费:1人4天可育秧1亩,工费为﹙50元X4﹚=200元,而1亩秧田可机插大田98亩,即育1亩大田的秧苗需工费:﹙200÷98﹚=2.04元。

B.化肥成本:1亩秧田施普钙50千克,合币36元,需尿素10千克,合币22.5元;而1亩秧苗可机插大田98亩,即1亩秧田化肥成本为﹙36+22.5﹚÷98=0.6元。

C.拱棚成本:1亩秧田拱棚成本1000元,1亩秧田可机插大田98亩,拱棚可用3年,即1亩秧田拱棚成本为﹙1000÷98÷3﹚=3.4元。

D.秧盘成本:24张秧盘所育的秧苗可机插大田1亩,1张秧盘0.1元,使用1年,即1亩大田的秧盘成本为﹙24元X0.1÷1﹚=2.4元。

E.机插1亩大田的成本:﹙见前面﹚65.34元。

F.1亩大田化肥成本:普钙50千克,合币36元,尿素30千克,合币68元,共计104元。

G.化学除草成本:1亩大田用50%除草净80克,合币12元。

H.病虫害防治成本:1亩大田病虫害防治成本合20元。

I.管理成本:管理1亩大田需10个工日,工日50元/个,合﹙50X10﹚=500元。

所以,机插秧1亩大田的成本为:A+B+C+D+E+F+G+H+I=2.04+0.6+3.4+2.4+65.34+104+12+20+500=709.78元。

2)产出。

1亩机插秧的平均单产为575.5千克,按2.24元/千克计算,合1289.12元。

所以,示范1亩机插秧的投入产出比为:709.78:1289.12=1:1.82。

4.3节省劳动力

据田间机插测算,熟练的机手每2人﹙1人送秧、1人机插﹚30分钟可机插1亩,1天以8小时计算,可插16亩;而手插秧1人1天仅能栽0.25亩。可见,机插秧1亩只需要劳动力0.13个﹙2人÷16亩=0.13﹚;手插秧1亩需要劳动力4个,即机插秧1亩比手插秧1亩可节省劳动力3.87个,完成217亩机插秧,共节省劳动力840个。大大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保证水稻在最佳节令内栽种完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4.4节省时间

1亩机插秧需1小时﹙2人X0.5小时﹚,1亩手插秧需32小时﹙4人X8小时﹚,节省时间31小时/亩。

4.5降低生产成本

1亩机插秧收费60元,1亩手插秧合币200元﹙4人X50元﹚,降低生产成本140元/亩。

5.机插秧增产的主要因素

机插秧之所以比手插秧增产,主要因素是:

(1)通风透光好。机插秧的行距为33㎝,比手插秧的20㎝宽13㎝,通透性明显好于手插秧。

(2)有效穗多。据田间调查,机插秧的亩有效穗为15.75万穗,比手插秧15.29万穗,增0.46万穗,增3%。﹙详见附表三﹚。

机械插秧技术要求和管理 篇12

1. 机具的选择

插秧机按操作方式分为步行式与乘坐式两大类。院桥镇选择推广的是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 该类机型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机具, 适用早稻、连作晚稻和杂交水稻的机插。

2. 对大田的要求

高性能插秧机由于采用中小苗移栽, 因而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较高。 (1) 田块耕整:旋耕深度为10~15 cm, 犁耕深度为15~20 cm。 (2) 田块平整:每丘田块范围内的地表高低差不大于3 cm, 田块表面无杂草、杂物、残茬等残留物。 (3) 田块沉实:为提高机插秧质量, 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浮泥压秧, 大田耙平后要进行沉实。沉实时间视土壤状况而定, 沙质土1天左右, 壤土一般要2~3天, 黏土4天左右。达到泥水分清, 泥浆深度5~8 cm, 水层深度1~3 cm, 沉淀但不板结。

3. 秧苗质量要求

(1) 插秧机所使用的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 简称秧块, 秧块规格的标准是58 cm×28 cm×2 cm。这样的秧块放入秧箱内, 才不会卡滞或脱空造成漏插。

(2) 由于插秧是通过切土取苗的方式插植秧苗, 这就要求播种均匀, 每盘的芽谷插种量一般杂交稻为80~100g, 常规稻为120~150 g。每个小秧块上的成苗数, 一般要求杂交稻1~1.5株/cm2, 常规稻成苗1.5~3株/cm2。

(3) 为了保证秧块能整体提起, 要求秧苗根系发达, 单株白根量10条以上, 根系盘根紧密, 土壤不散裂, 能整体装入苗箱。同时, 根系发达也有利于地上、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因此, 在育秧阶段要十分注意根系的培育。

(4) 机插秧所用的秧苗为中小苗, 一般要求秧龄15~20天, 叶龄3.5~4叶, 苗高12~20 cm, 茎基粗扁, 叶挺色绿, 根多色白, 植株矮壮, 生长整齐, 无病株和虫害。

(5) 秧块盘根带土厚度2.0~2.5 cm, 厚薄一致, 不含石块、残根等硬杂物, 含水率为35%~50%, 从秧盘中取出时以不滴水为宜。

4. 插秧机的使用方法

(1) 进入田间的方法。完全提起插秧装置, 将主变速杆放在“1”上, 副变速杆放在“低速”上, 然后慢慢驶入田间。在驶入田间时, 不要在辅助秧板和秧苗箱里装秧苗或货物, 且插秧机应与田头垂直。

(2) 插秧机的调整。 (1) 株距的调整:完全提起插秧装置, 低速运行发动机, 把插秧离合器杆放在“连接”的位置上, 转动插秧臂, 然后根据水稻品种, 按农艺要求操作株距变换挡位调整株距, 选择合适的机插株距。 (2) 横向取苗数的调节方法:根据水稻品种和秧苗生长情况, 松开横取苗调节杆的固定螺栓, 按农艺要求调节横向取秧量, 将杆转到合适的位置上。 (3) 纵向取苗量的调节方法:通过左右调节取苗量调节杆来选择纵向取苗量, 往左调取苗量增多, 往右调取苗量减少。 (4) 插秧深度的调节方法:根据田块和秧苗的具体条件, 调节插秧深度调节杆的挡位, 做到不漂不倒, 以浅为好, 一般插秧深度为0.5~1 cm。 (5) 田块软硬度传感器的调整:根据耕整后的田块软硬情况调整传感器调节杆, 改变传感器的灵敏度, 以适应田块的软硬度进行插秧作业。调整调节杆后, 插秧深度会有所变化, 应对插秧深度做相应的调整。 (6) 苗床压杆及压秧杆的调整:若插秧后秧苗在田间姿态不好, 可以调整苗床压杆及压秧杆, 以调整秧苗栽植后在田间的姿态。

(3) 插秧操作步骤。 (1) 进入田块后, 把主变速杆放在“空挡”的位置上, 把左右刹车踏板挂钩打开, 将划线指示器、侧面指示器和前板导向器设在“工作”的位置上。 (2) 将秧苗箱移至机械的左端或右端, 并把插秧离合器杆放在“断”的位置上, 将秧块放在秧苗箱上。 (3) 将主变速杆放在“1”的位置上, 副变速杆放在“低速”的位置上, 插秧离合器放在“连接”位置上, 发动机设为“中速”后, 慢慢放开离合器踏板, 开始插秧。 (4) 根据田块的大小和形状确定合理的插秧机作业行驶路线, 并保证首行作业的直线性。根据秧苗密度分类、分批栽插, 减少漏插率, 保证机插秧质量, 为高产打好基础。

(4) 离开田间的方法。首先完全提起插秧装置, 然后将主变速杆放在“后退”上, 副变速杆放在“低速”上, 然后慢慢从田间驶出。

5. 机插水稻高产管理

机插水稻实行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移栽, 满足了宽行浅栽稀植的高产栽培要求, 在本田生产中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 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 争取足穗、大穗, 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稳产。

机插水稻的大田管理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时期:

(1) 在活棵期坚持薄水灌溉, 水层深宜在0.5~1.5cm。机插结束后, 要及时灌水护苗 (阴雨天除外) , 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插后3~4天, 进入薄水层管理, 切忌长时间深水, 以免造成根系、秧心缺氧。

(2) 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主要时期, 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用分蘖肥, 有利于攻大穗、争足穗。一般在栽插后7天, 施一次返青分蘖肥, 每0.067hm2 (即1亩) 大田施用尿素6 kg;栽后14天, 每0.067hm2施用尿素8 kg, 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并做好浅水勤灌, 水深在3cm左右为宜, 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 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的目的, 促进秧苗早生快发。

(3) 拔节长穗期是壮秆大穗的关键时间, 应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在穗分化开始时, 一般每0.067hm2施尿素10 kg;保花肥在出穗前20天, 一般每0.067hm2施尿素6 kg。并做到多次断水轻搁田, 机插秧够苗期的苗体小, 初生分蘖比例大, 对土壤水分敏感, 应在有效临界期及时露田, 强调轻搁、勤搁。每次断水应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 切忌一次重搁, 造成有效分蘖死亡。

(4) 开花结实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 其技术关键是养根保叶, 防止衰老, 达到以根养叶, 以叶饱粒的目的。在水浆管理上, 在出穗至其后的25天, 稻株需水量较大, 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 即灌一次水后, 自然耗干后再补上浅水层。在出穗25天以后, 根系逐渐衰老, 此时宜采用间歇灌溉法, 即灌一次浅水苗, 自然落干2~4天再上水, 且落干期应逐渐加长, 灌水量逐渐减少, 直至成熟。

插秧作文600字 篇13

一天,爷爷带我到水田里,教我怎样拔秧和插秧。到了那儿,只见一块块的水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秧苗。爷爷脱下鞋子,把裤脚一卷就下田去了。我也学着他样,一脚踩了下去。“咕”的一声,脚一下子陷进了软绵绵的泥巴中,吓得我连忙把脚拔出往田埂上跑。爷爷笑着说:“不用怕,最多陷到小腿,走下来吧!”这下我总算放心了,走到爷爷身边开始拔秧。我越拔越奇怪,因为我拔的秧苗棵棵都没根。爷爷也看见了,连忙对我说:“没根的秧苗是种不活的,你应该把手伸到泥底下才能将它们连根拔起。”我一边向那些在我手中“夭折”的秧苗道歉,一边跟爷爷学,总算拔起了一株株完好无损的秧苗。

我和爷爷把拔出的秧苗用稻草捆好,挑到另一块犁好的水田里。这下,我要向他学怎样插秧了。爷爷一手拿着秧苗,一手分出几株插入泥中。他边插边跟我讲解:“插秧时要弯下腰去,把两脚分开,一步一步往后退。左手拿秧,右手插,要插得浅一点,这样秧苗容易活……”不等爷爷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干了起来。才插了三行,我的腰就酸得不行了。我正想直起身子休息一下,却发现我插的那些秧苗都浮了起来。爷爷在旁边呵呵直笑:“谁叫你刚才没把话听完。你看,你都把秧插在自己留下的脚印里了,没有碰到泥土,秧苗怎么站得住呢?你要先把脚印拂平。”听了爷爷的话,我这才明白,原来插秧也是门大学问。于是,我遵照爷爷的话重新开始插。

终于,我插完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像是一条青绿的小蛇在水田里玩耍。再看看身边爷爷种的几行,就像是一块整齐的绿毯。我有点沮丧,可爷爷却不住地表扬我,大概第一次学插秧的都是这样的成果吧!

2011年机插秧总结 篇14

推广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为部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县,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立足前几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攻坚克难,奋力爬坡,做到服务多样化、运转市场化、技术多元化,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截止10月30日,全县新增插秧机104台(其中高速机8台),育秧流水线8套,育秧硬盘12.3万张,完成机插秧作业面积19.5万亩,圆满完成了市政府、县政府下达的工作指标。

一 坚持行政推动不放松

为了做好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县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部署有力。以全政 [2011]34号文件形式,安排落实了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任务,要求各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切实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议事日程,做到“认识不减、力度不减、扶持不减”,“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每个镇必须建立3个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示范片,要落实到田头、机头、人头。今年,县政府再次把水稻育插秧工作列入农村工作综合考评中,并设立水稻育插秧推广工作单项奖。提出四点要求:1.抢抓机遇,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工作打造成各级组织的社会事业和参与者的人生事业;2.狠抓关键,不断创造、培植、支持水稻育插秧工作的载体、平台和着力点,推动此项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3.健全机制,促进工作常态发展,成就“三农”伟业;4.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为做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各镇政府会后相继成立了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了奖惩措施,落实了示范片,工作开展有序。

在育插秧关键时间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曾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组织召开各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会、调度会,实行每日汇报制:各镇将每天育插秧进度反馈到农机局,农机局汇总后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县农村工作组领导;技术人员对示范点做到一天一巡查、一天一总结、一天一汇报。期间由督查局牵头,农机、农艺等部门参与督查各镇育插秧进度。分管县长杨勇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机插秧工作,亲自解决在机插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二 坚持资金扶持不减少

为了激励农民购买插秧机、运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鼓励农机服务合作社从事机插秧作业,县财政安排了70万元用于此项工作,各镇政府都相应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购置插秧机补贴、作业奖励等。

1.县财政对规范化合作社,2011年机插秧面积达3000亩以上的,给予每社20000元的资金扶持,2011年机插秧面积达2000亩以上的,给予每社10000元的资金扶持。2.对购置机械育秧硬盘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每张1.5元的资金支持。

3.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购置插秧机继续实行优先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安排。

4.各镇在中央、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对推广好的典型,根据作业面积进行奖励,有的镇对购置育秧流水线给予3000元/套补贴,有的镇对机插秧农户提供种子补贴(5—15元/斤)、育秧软盘补贴(10—20元/亩,有的无偿提供软盘)、作业补贴(机插秧10—20元/亩)等。

三 坚持宣传培训不滑坡

农民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使用,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接受程度。为了加快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接受、实施这项新的水稻种植技术,我们充分利用农民赶庙会、上街下集等机会,支起桌子、摆上资料、竖起牌子,向过往的群众宣传机插秧技术。并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举办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详细讲解育秧技术、大田耕整技术、大田管理技术和机插秧操作技术。有时为了方便群众,总是利用下雨天、晚上,深入到农村,组织几个村民组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播放宣传光碟、散发技术资料、讲解育插秧技术。今年全县共散发技术宣传资料2800份,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420人。

四 坚持农机农艺不脱节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需要农机农艺做到紧密结合,两者缺一不可。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农委安排专门技术人员与农机局安排的农机技术人员组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指导小组,在农机部门对农民进行插秧机操作培训时,给农民上课,讲解水稻的有关知识、大田水肥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等;和农机人员一起走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选种、指导农民育秧,并及时帮助解决机插户遇到的问题。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让农户感到有了技术保障,增强了他们运用技术的信心。

五 改变服务对象,促进作业组织做大做强

“市场运作”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一家一户的小农作业,必将被专业化服务所替代。我们在推广服务过程中,不放弃一亩地、一台机的星星之火,同时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发展规模化作业上,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积极引导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发展壮大。育秧流水线配套硬盘进行育秧作业,效率高、秧苗均匀、省工、省时。今年县政府在地方财政叠加补贴中,特别增加了硬盘补贴。目前全县已成立的22个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拥有插秧机135台(其中高速机14台),育秧流水线12套,硬盘180000张,成为机插秧作业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同时我们积极帮助种粮大户和土地流转大户与机插秧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对接,为大户找机械、为合作社找市场。今年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机插秧服务合同35000亩,作业收入达450多万元。今年水稻机插秧工作我们顺应农村发展趋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坚持扶持农机服务组织抓大户、建大片、发展机械化流水线育秧,服务对象由过去的零散农户向承包大户作业方向转移,今年全县建立500亩以上的作业片56个,比去年增加了11个。

存在的问题

(一)推广力量单薄。推广站只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一人还要留守办公室,而镇农机管理员由于被镇政府其他工作束缚,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农机工作上。另外,机插秧涉及很多农艺方面的知识,而农机人大多是外行,加强推广队伍的知识培训,更显必要。

(二)发展不平衡。各镇由于自然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农民的积极性存在差异等因素,机插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三)插秧机价格偏高。尽管农民在购置插秧机时已经享受了一半以上的政府补贴,但一台机械依然要拿出八、九千元,高速机几万元,居高不下的价格,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四)法律不完善。叠加补贴后的插秧机仍有流失现象。目前没有过硬的强制措施,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予以重拳出击整治。

2012年工作打算

1、立足当前工作基础,摸索创新示范推广工作新模式;

2、宣传工作上增加手段,加大力度,使机插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继续加强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乡镇农机、农技人员的能动性,发展壮大推广队伍;

4、加大对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投入,促进水稻机插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5、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确保培训质量,提高机手素质;

6、做好镇村宣传发动工作,加速整村推进、成片发展。

上一篇:自我鉴定和班委意见下一篇:非独占商标许可合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