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

2024-07-27

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通用12篇)

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 篇1

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

一、广东节水技术现状 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八成.广东降雨时空极不均匀,不可支配水资源达75%~90%,加上水质性、工程性缺水等原因,全省可用水资源比较缺乏.农业用水得不到保障和农业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拦路虎”.如粤东、粤北和粤西沿海地区由于缺水,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雷州半岛,受旱率约八成,可谓是“十年八旱”.广东省有旱坡地61.8万公顷,大部分是“望天田”,由于缺乏有效的灌溉水源,部分农田无法耕种,有些甚至丢荒,浪费了极为稀缺的.土地资源.

作 者:潘光辉 作者单位:江门市政府办公室刊 名:南方农村英文刊名:SOUTHERN RURAL年,卷(期):“”(4)分类号:F3关键词:

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 篇2

1. 缺乏科学统筹规划

由于以往对农业节水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不够, 在指导和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中存在着主观性、盲目性。有些地方不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盲目追求“先进技术”, 造成一些节水工程高投入、低效益。有些地方对水资源状况不清, 对上下游的关系研究不够, 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用水, 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及高耗水作物, 造成过量引用地表水、超量开采地下水。

2. 灌区管理体制不适应

目前我国灌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权不清。主管部门与灌区及用水者的职责模糊, 灌区及用水者只管用不管修, 致使国家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更不能保值增值。二是经营不能自主、经营不能自主、经营不能自给。灌区管理单位对灌区工程建设和水量调度缺乏自主权, 行政干预较多。三是灌区用水计量设施不配套, 主管部门对灌区用水定额与节水指标没有考核。许多灌区为了增加水费收入而设法鼓励农民多用水。四是灌区管理机构臃肿, 增加了灌区负担。

3. 水价政策不到位

目前我国农业水价政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水价过低。我国现行的供水成本计算只包括供水工程的基本折旧费和运行管理费, 没有考虑利润、水资源费等, 定价明显偏低。而且目前大部分灌区实行的水价还普遍低于供水成本。在这种情况下, 每公顷次多灌水1500立方米也不过45~75元, 而相应的节水投资大大超过多交的水费, 根本不能调动农民民节水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地表水和地下不收费政策不统一, 不利于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喝“大锅水”问题普遍存在。由于灌区渠系控制及量水设施不配套, 不能实行按方收费, 普遍实行按面积计收水费。

二、农业节水措施

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1) 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 并与各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 并充分考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节水的需求。

(2) 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 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及城市污水等的开发与利用。实行以供定需的方针, 以水定产业结构, 以水定经济布局, 以水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做到量水而行。

(3)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 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4) 根据我国农业实行家庭联产了承包责任制的实际, 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以农业节水为龙头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2.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在工程建设上, 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这些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农业用水量大, 节水潜力大。

在技术上, 以普及推广适用型节水技术为主,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为辅。继续普及和推广渠道防渗和管理输水技术;大力推广改进地面灌溉新技术;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区和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积极用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

3. 增加投资渠道, 改革和完善投资政策

(1)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入机制, 增加投资渠道, 改革和完善投资政策。国家应将农业节水工程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计划。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和贫困地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应以国家和各级政府投资为主。

(2) 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节水发展专项资金。主要资金来源有:各级政府的基本建设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小家水事业费、中央和地方收缴的水利建设基金提取一定比例、水资源费和水费收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的补偿资金等。同时建议开辟新的资金渠道:一是目前城市生活和工业年用水量约1600亿立方米, 已占全国总用水量的29%, 应从计收的水费中提取或附加一定比例用于农业节水;二是未来新增的供水量主要是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 可从每年新增收的水费中提取或附加一定比例用于农业节水。

实行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与建设的统一管理。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工程性质, 合理确定国家、地方和农民的投资比例。对不同来源的资金和投劳实行“捆绑式”管理和使用, 实现从骨干工程到田间工程的整体规划, 统一实施, 防止因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农民投劳不落实造成的“半拉子工程”。

4. 以节水为核心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1) 明晰产权, 实行灌区企业化管理。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确产权。拥有产权的政府部门可把灌区改造成国家控股公司, 用企业管理方式经营管理大中型灌区。

(2) 改革和完善灌区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以灌区实行以节水为主的多指标考核。如考核完成灌溉面积、灌水定额、节水指标、工程维修管理等, 并以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 探索对灌区投资及经济管理的新方法, 以解决目前灌区靠多卖水增加收入的问题。

5. 改革水价制度, 建立合理补偿机制

(1) 科学核定农业用水成本, 扣除因管理单位机构臃肿导致的成本增加, 逐步实施成本加微利的定价原则。

(2) 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科学核定农业用水定额, 作为农户基本使用水权。在定额范围内实行基本水价, 超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

(3) 对一些经济收入低或供水成本过高、暂时难以按成本收费的地区, 可采取提价与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供水成本与价格倒挂问题, 并逐步把水费补贴转移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补贴上。

6. 健全农业节水技术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增加各级政府对农业节水的科技投入。农业节水的科技投入要以各级政府为主, 加大对农业节水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科研单位、大学与企业的一体化, 产研结合, 优势互补, 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尽快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研究制定科学的灌区资源优化调度方案。根据不同地区水土资源条件, 科学制定农业灌溉定额和农业节水指标体系, 集成配套农业节水技术, 积极示范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积极稳妥地改革农业技术, 调动农民、企业参加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

7. 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实行国家、流域和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明确各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务局的关系和职责, 实现水资源从上游到下流、从地表水到地下水、从引水水源到排水出口, 从水量到水质、从农业用水到城镇和工业用水的统一管理, 实现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

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 篇3

关键词:农业节水;保障体系;规划;水价;灌区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71-03

1 影响农业节水发展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科学统筹规划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农业节水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以往对农业节水发展战略和客观规律研究不够,在指导和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中存在主观性和盲目性。有些地方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片面强调单项技术,盲目追求“先进技术”,造成一些节水工程投入高、效益低。有些地方对水资源状况不清,对上下游的关系研究不够,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及高耗水作物,过量引用地表水,超量开采地下水。一些农业节水发展规划没能很好地与当地的水资源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相协调,往往难以落实。

1.2 灌区管理体制不适应

目前,我国灌区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事业型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 产权不清。主管部门与灌区及用水者职责模糊,致使国家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更不能保值增值。2) 经营不能自主,经费不能自给。灌区管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和水量调度缺乏自主权,行政干预较多。目前灌区的主要经济收入是水费,但水价普遍低于成本,多数灌区入不敷出,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3) 灌区用水计量设施不配套,主管部门没有对灌区用水定额与节水指标进行考核。许多灌区为增加水费收入而鼓励农民多用水。4)灌区管理机构臃肿,增加灌区负担。5)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机制尚未普遍建立起来。

1.3 水价政策不到位

目前,农业水价政策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一是水价过低。现行的供水成本计算只包括供水工程的基本折旧费和运行管理费,没有考虑利润、水资源费等,定价明显偏低。即便如此,大部分灌区实行的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仅为成本的1/3~1/2。在这种情况下,每667 m2多灌水100 m3增加的费用仅为3~5元,而相应的节水投资大大超过多交的水费。二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收费政策不统一,不利于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喝“大锅水”的问题普遍存在。灌区渠系控制及量水设施不配套,不能实行按方、按面积征收水费,导致水费征收办法不仅不能限制农民多用水,反而使农民产生少灌水吃亏的想法。

1.4 技术体系不健全

科研单位研究开发方向分散、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以及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整体来看,农业节水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原有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已不适应农业节水技术普及和推广的要求。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装备及产品质量比较差,农业节水技术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生产需要进一步提高。

2 促进农业节水发展的建议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农业节水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各地的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协调。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及城市污水的开发与利用。根据以供定需的方针,以水定产业结构,以水定经济布局,以水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做到量水而行。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际,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农业节水为龙头,适时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2.2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在区域上,发展农业节水是解决北方等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措施;在地区和种植结构上,以大田作物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在工程建设上,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在技术上,以普及推广适用型节水技术为主。

2.3 增加投资渠道,完善投资政策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入机制,增加投资渠道,改革和完善投资政策。农业节水工程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计划。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和贫困地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应以国家和各级政府投资为主。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节水发展专项资金。主要资金来源有:各级政府的基本建设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小农水事业费、一定比例的中央和地方收缴的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和水费收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灌溉水源补偿资金等。

农业节水工程可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方式,调动乡村和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继续实行“以工代赈”“投劳折资”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投入农业节水工程建设。

实行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与建设的统一管理。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工程性质,合理确定国家、地方和农民的投资比例。对不同来源的资金和投劳实行“捆绑式”管理和使用,实现从骨干工程到田间工程的整体规划,统一实施,防止因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农民投劳不落实出现“半拉子工程”。

2.4 明晰产权,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美国的节水农业及其启示 篇4

2007-6-26美国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

1.1 美国水资源状况

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地域上平原、山脉、丘陵、沙漠、湖泊、沼泽等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境内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东西以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为界,是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岭,两边自然和气候条件相差较大。河流大部分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有:墨西哥湾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等河流构成,流域面积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萨克拉门托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马克河以及哈得逊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诸河构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按自然降水量分布划分,降水是东部多、西部少,全国平均降水量760mm,以西经95度为界,东部区域年降水量800——1000mm,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而西部17个州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西部内陆区只有250mm,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甚至不足90mm,为全国最干旱、水资源最紧缺地区。

从自然降水和河流分布总体评价,美国是全球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特点,总量多,人均占有量丰富。水资源总量为2.9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万立方米,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多,西部少。

1.2 美国在水资源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并重,特别注重水资源的保护。美国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一是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以防御洪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为目标,实施了一大批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如加州的北水南调工程,中西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对全国范围内合理科学配置水资源及有效利用水资源奠定了基础;二是联邦政府和各州颁布了许多水资源利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1972年颁布的《禁水法》禁止排防被污染的水源,1987年颁布了水质标准法规定了各类使用水和排放水的水质标准,这些从法律上保证了水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三是在水资源利用上,特别注重维持水资源平衡,把维持水平衡作为各级水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水务局不单纯负责供水,还要统筹调工业、农业、城市居民、生态用水,同时还要负责污水净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四是用水上特别尊重初始用水权,其目的主要是保护农业和工业,原初始水权属于农业、工业的,城市用水须向农业购买,并向农民投资节水设施,节约的水供城市用水;五是从多方面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工业排污严格执行标准,不存在超标排放,农业投入品如肥料的施用量、种类也有规定,不允许超量后污染地下水质,美国全国共建有2万多座污水处理厂,有健全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保证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有效平衡。

各行各业注重节水。美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更是世界前列,但美国并未忽视节约

用水,在水资源利用受到生态和环境强力制约的今天,美国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已转向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和防治水污染上。美国节水体现在各个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和民用节水,民用节水包括推广使用节水淋浴喷头、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工业和商业主要是循环水的再利用;农业节水主要是推广综合农业节水技术。

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国家,水价的形成、水资源的配置、供求均通过市场机制调控,各地水务管理部门其来水、蓄水、输水、提取地下水、污水处理再利用,地下水回灌等都是有偿的,来水要购买,蓄水、输水、提水、污水处理要计入成本,水资源按水质和成本记价,水价包括水债券、资源税、污水处理费、检测费等,每年修订一次,同时注重水价对节约用水发挥杠杆调节作用,水价提高和增长保证了节约用水。

1.3 美国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的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畜产品居世界前列,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更有许多先进的经验,主要是:

建立了完备的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全国尤其是干旱缺水的中西部地区10个州,建有完备的节水灌溉体系,占全国灌溉体系的70%,农业灌溉体系最好的是加尼福利亚州、得克萨斯州和马里兰州,到目前,西部10个州已建成水库348座,泵站267座,渠道21.6万公里,输水干管2300公里,水电站58座。

政府扶持节水农业。农业灌溉体系包括供输水设施均有政府逐年投建,国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广实行补贴,加州每年对节水技术推广补贴达3000万美元,同时,全州150个气象站及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气象服务,指导农民节水灌溉。

依靠高科技实现对水资源的自动化调控。美国对水资源的分配、调度按不同自然灌区进行,在水资源调配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高科技进行自动化管理,各河流、渠道均有自动监测点,监测点随时测定和提供各区域供水量,在灌区管理机构设有灌溉总控制室,及时进行实时调度,并和卫星联网,在全国形成完整的水资源调度调控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

推广应用多种节水灌溉方式。在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美国也是走在前面的。节灌方式上,美国50%的面积采用喷灌,43%的为地面灌溉,6%为滴灌,1%为其它。喷灌有固定式喷灌和移动式喷灌,其中80%为中轴式移动喷灌,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尽管一次投资大(每公顷3000—4000美元),但效率高(每次喷灌半径150米)、使用劳动力少、使用年限长,是降雨较多,但需人工补充灌溉地区的有效灌溉方式;近年来滴灌面积逐年扩大,其中最有效的为膜下滴灌。

广泛应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农作物实行精量按需灌溉。美国所有农场主,都聘有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每天都要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定点定时测定和记录,包括需求量和补给量,并根据气象资料对补给量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按需灌溉、精量灌溉。

注重农业灌溉用水的净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对灌溉后排入海中和回收再灌溉的水都经过净化处理,对土壤含盐高,经灌水淋洗后的排水因其含盐和含有肥料等污染物,都在地下铺压有排盐管道,经排盐后方可排入海中或再利用。

2对我国的启示

2.1强化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通过学习培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美国作为全球水资源丰富的大国之一,又有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仍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与美国大致相当,但人均和亩均仅为世界水平的1/4和1/2,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5%,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总量的19%,甘肃省水资源更是缺乏,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不到全国水平的1/2。全国正常年份缺水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不仅水缺,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我国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只重视水资源开发,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全民节水意识不强,就农业而言,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而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也很大,必须强化对农民的节水宣传教育,使其增强农业节水意识,自觉节约用水。

2.2 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相并重的原则

我国干旱缺水,同时水利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要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配置,必须立项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开发利用,同时水资源开发对治理和保护生态提供了水利基础。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注重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在这方面,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城乡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重点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的统一管理;二是制定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政策,要借鉴美国经验,充分利用水价这一杠杆促进节水,依靠市场对水资源实行配置;三是积极推行水资源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我们应借鉴美国经验,研究并推广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通过利用雨水、污水、农业灌溉水处理回用等途径以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这样既可减少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又可解决水源不足,还可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

2.3大力扶持节水农业,增加国家对农业节水的投入

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 篇5

----区政协督办水务局承办的重点提案

7月19日,区政协主席**带队,对区水务局办理的《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提案进行了现场督办。区政协副主席、提案委员、部分农林界委员、区政协办公室、学提委负责人参加了现场督办活动。

督办活动中,相关督办人员视察了文殊沙河罗家大庄段河道治理工程、洪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情况、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在现场了解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和节水工程建设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副主席主持召开了督办协商座谈会。水务局负责同志汇报了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节水工程实施情况以及提案办理情况,面对面与提案者进行了座谈沟通。提案者对办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并对做好项目前期规划,加大高效节水农业宣传,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讲话中指出:政协主席副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实行了好多年,实践证明取得的效果明显,此次现场督办工作穿插了视察、参观活动,使得提案办理工作有了创新和发展。今后要继续探索创新提案督办形式,推动提案办复落实工作。**主席对我区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水务部门重视政协提案办理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水务部门在提案办理中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提案办理富有成效;二是谋划超前、规划到位,基础工作扎实;三是抓主抓重、抓点示范,节水工程建设

措施得力;四是创造条件、主动出击,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大;五是全局谋划、统筹协调,综合配套效果明显。并针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加强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围绕提案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牵头办理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办的办案机制;二是承办单位要加强与提案者的联系沟通,多听取提案者意见建议,确保办理工作取得实效;三是整体联动、整合资源、整合项目资金,深化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整体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四是谋划在先、规划超前,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工作;五是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汛的意识,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浅谈节水农业 篇6

浅谈节水农业

作者:贾志峰 胡晓燕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从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与浪费并存的事实出发,综述了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关键词:节水农业措施方式现状

节水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工程、农艺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实现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节水农业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今年来日益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但是在这种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用水浪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用水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灌排设施整体标准较低,老化失修严重,水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

3.节水领域的技术发展落后,如节水设备和材料的工艺落后,产品功能单一,配套性差;农业节水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等。

4.节水相关政策不配套;

5.节水意识淡薄。

二、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城镇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间将形成争水用局面,农业用水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个矛盾只能通过发展节水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工业、城市用水之间的矛盾,而且对缓解水资源不足、提高农业产量。

三、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从农田水循环和节水技术措施看,节水农业包括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措施,需要土、肥、水、作物等协调配套,具有明显的系统特征、效益特征和技术综合特征。

1.工程技术节水

1.1开辟新水源,增加供水能力

1.2改造原有工程设施

1.3田间节水

2.农艺技术节水

2.1节水农作制度

研究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结构,提出相应的节水高效间作套种与轮作种植模式。

2.2选用抗旱高产作物和品种

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作物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由本身遗传特性、形态特征和生理过程决定,因此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作物品种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2.3利用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

耕作、覆盖措施和化学制剂可以调控农田水分状况、蓄水保墒,提高农田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生产效率。此外,农田水肥耦合及高效利用技术也是一种农艺节水的重要措施。

3.管理技术节水

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政策,用水管理,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

3.1组织机构: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达到科学节水,合理运行,维护得当,良性发展的机制。

3.2现代化用水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专家系统等专业软件,科学制定用水计划,适时适量调配水源,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3.3维护与维修管理:灌溉系统的维护与维修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如灌溉系统岁修和大修计划,灌溉系统的维护计划,设备的维修等。

3.4政策法规

依据《水法》、《农业法》的节水条款,制定节水政策、法规。①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②依据政策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3.5加强宣传

加强节水宣传,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培训班、发放节水资料等形式,普及节水知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四、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1.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

1.1建立区域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研发适合旱区应用的新型、高效工程和生物雨水集蓄形式;

1.2研究污水(或中水)灌溉对土壤、地下水及作物品质的影响,提出污水(或中水)作物安全高效利用指标量化体系,研究不同灌水方式下作物灌溉制度;

1.3研究低成本、节能型的微咸水开发利用技术,建立微咸水灌溉下的控制指标体系和作物灌溉制度。

2.应用新材料及先进制造工艺

采用高分子材料研制技术可靠、结构简单、经济合理的刚柔混合结构或纯柔性结构作为渠道的护砌结构;研制抗堵、耐用、价廉的微灌灌水器,开发新型微灌过滤器、注肥器及系统控制设备;研究低压节能型异形喷嘴喷头;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节水技术,并向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研发适合旱区应用的新型低成本、高效率的坡面集雨固化材料、生物集雨材料和田间集雨材料等;研发新型节水制剂(保水剂、吸水剂)、作物抗蒸腾制剂;研发可被微生物完全分解为对环境无害物质的新型覆盖材料等成为发展的热点。

3.研究和推广生物技术节水

利用作物生理调控和现代育种技术,可以实现用水从传统丰水高产型向现代节水优质高产型转变的关键性技术。

4.信息技术节水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水资源、土壤水分和作物水分进行监测调控,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精量灌溉。

5.注重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应重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与管理节水的有机结合与集成,重视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发展与国家经济水平、水资源数量相适应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五、结语

1.我国人口基数大,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较其他国家更为紧迫、重要。

2.正视我国节水农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立足国情,研究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的节水农业,切忌盲目照搬。

3.发展节水农业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科学确定不同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切忌盲目发展。

4.发展节水农业应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农民承受能力及节水对生态的影响,促进节水农业与工业、人、社会的和谐发展。

5.发展节水农业要抓好素质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农民进行节水知识培训和水患意识教育,引导农民发展节水农业,实现用水观念的转变。

6.在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要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和谐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发展节水农业,还须提高全社会综合节水的能力。

参考文献:

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 篇7

1 坚持科学规划

库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中南部地区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措施。库井灌区条件各异、类型多样, 在自治区的总体规划指导下, 项目县要按照不同类型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 创新观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新建与改造、恢复与开发、结构调整与水资源配置相结合, 坚持灌区改造与产业调整和发展同步进行, 培育和发展类型多样的高效节水模式, 确保项目实施方案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和效益化。

2 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库井灌区节水改造和特色产业工程, 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节水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工程涉及面广、投资量大、任务繁重、技术要求高, 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规划项目要以县为主体进行实施。项目县要成立县主要领导任组长, 发改、财政、水利、扶贫等部门和项目所在乡镇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 统筹协调, 实施好项目。项目县县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把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纳入目标考核, 与项目所在乡镇签订责任书, 层层落实任务。各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推进,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 强化水资源利用和管理

规划区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总量、保护、效率”3条红线制度, 实现有限水资源的空间富集和叠加, 提高节水农业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加强用水管理, 建立节水型灌溉制度。创新输水模式、灌溉模式和种植模式,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积极推广渠道防渗衬砌、低压管灌、库 (井) 坝联用等技术, 大力推广小畦、膜下管灌、滴灌、穴灌等节水模式, 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 种植高效节水作物。完善不同灌区、不同灌水方式的水价形成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调节在优化配置水资源中的作用。成立农民用水协会, 鼓励农民参与项目的运行管理, 降低农民用水费用。

4 严格项目管理

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和管理项目。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 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质量达标。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专款专用、专户储存,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整合各渠道投资, 管好用好资金, 不得挤占和挪用资金。项目建成后, 按规范组织竣工验收, 及时交付使用。建成项目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5 试点示范引导

库井灌区点多面广, 集中连片, 先易后难, 加强示范引导。各项目县要根据灌区不同的水土条件和产业布局, 在县域内库井灌区建立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区, 树立典型、示范引导, 出经验、出成果、出机制, 以点带面, 加快中南部库井灌区改造规划整体推进。

6 转变产业增长方式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实效强的特色农业技术, 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和方式, 为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以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 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培训、咨询服务工作。加快节水、种植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经验。加大基层业务人员和农民的特色农业种植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力度, 建立农户培训与帮扶的长效机制, 帮助农户转变观念, 掌握特色农业种植新技术、新方法, 壮大技术推广力量, 转变生产方式,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7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社会、群众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以项目为载体, 整合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设施农业补助资金等项目投资,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 加大对项目区的投入力度。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农资补贴向项目区倾斜。引导企业、种植大户和个体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区建设。整合项目, 集中各方财力, 建设好中南部百万亩库井灌区。

8 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机制, 项目建设所需材料实行政府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工程验收制度, 所有建设工程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坚持项目建设公示制度, 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完善项目运行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单位职责, 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制定合理的水价机制, 实行有偿供水, 促进工程良性运行。严格奖惩制度, 评选优质工程、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 激发干部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以良好的投资管理机制确保中南部地区百万亩库井灌区高效节水和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推动宁夏中南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摘要:本规划的实施, 对于加快中南部地区发展, 实现宁夏山川共济、协调发展和脱贫致富, 推动宁夏跨越式发展, 保证全区各族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以色列节水农业 篇8

在美丽富饶的地中海东岸,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国——以色列,意为“与神较力的胜利者”。该国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人均耕地仅0.058公顷;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为270立方米,约为我国的1/8。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条件之差,举世少见。然而,就是在这块水资源奇缺的贫瘠土地上,以色列入创造了奇迹般的现代节水农业佳绩:农业灌溉用水连续30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神奇力量帮助以色列入创造了这——奇迹呢?

民族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以色列重视国民素质的教育,现在每1万人中就有140名工程师,人均教授拥有量为世界第一。

“智慧比财富和地位更重要,学者远比富翁和国王伟大。”犹太民族的孩子从小都会接受父母灌输这样的观念。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断言: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占GDP比重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农业科研研究投入每年近亿美元。犹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以色列在水科学领域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使得以色列在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方面的原创性研究、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热爱农业和水利的优良传统

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扰太民族是一个没有自己土地的流浪民族。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曾明文禁止犹

太人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从事农业。后来,得到土地的犹太人格外珍视从事农业的权利。

在以色列,热爱农业、务农光荣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风尚。在以色列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尽管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政府仍在各方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支持发展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以色列特有的以农为本的集体组织是基布兹(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集体农庄)和莫沙夫(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农村公社)。从以色列建国前的定居点运动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两个组织在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犹太定居点的农民开始联合起来,筹集资金,组织水利专家研究制定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的方案,成功地保证了水资源的相对稳定供应。从1935年开始,建造大规模的供水工程,项目的领导者列维〃埃什科尔后来成为以色列的总理。从1939年开始,就有很多关于向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供水的计划。1943年试验性的定居点陆续落户于内盖夫沙漠地区,致力于调查研究这一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供水资源量、适宜于这一地区的作物栽培技术等。从1952年起,以色列耗资1.5亿美元,用11年时间建成了145公里长的“北水南调”输水主管道,然后再以中小口径的管道输送至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须用水泵抽到山上的居民点。现在,经历了千年荒漠的内盖夫沙漠,万余公顷的沙漠绿洲点缀其间,每公顷温室一季已可收获300万支玫瑰,1公顷温室番茄产量最高达500吨。农民收入也从每年170美元提高到了10000美元以上。在这片仅占以色列国土总面积6%的荒漠上,出口的新鲜水果、蔬菜竟占了以色列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花卉出口也占到了12%。勤劳智慧的以色列民族在水资源农业高效利用方面品尝到了成功之果的甜美。

全民的高度水安全意识

以色列前总理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中东地区各国的用水量近年来急剧上升,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深了这一地区国家争夺水资源的矛盾。对水资源的保护渗透到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要的国家工作行为中。水安全意识深入全民人心,“不浪费每一滴水”成为以色列家喻户晓的节水标语。

在节约用水方面,以色列人也是从细微处做起,如厕所均使用大小两重水量开关的节水型抽水马桶,限制使用对水源污染较,大且难以净化的洗涤用品。公园一般都规划在限定的区域,种植抗旱植物,并且只在夜间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浇灌。

健全的水管理机制

1953年以色列就制定了《水法》,对水资源的拥有权、开采权和管理权做了明文法律规定,规定境内所有水资源必须专门用于满足居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之后,又颁布了《水计量法》(水井控制法》 《经营许可法》等一系列法规,并予以严格执行。水管理早就走上了法规化的道路。

在管理机构方面,以色列的水管理涉及到农业部、财政部、环境部、卫生部、基础建设部、内务部、外交部、国防部、经贸部、旅游部等政府部门。各部既协同工作,又互相监督制约。其中,农业部因为涉及到农业这个用水大户,相对其他各部门对水的管理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负责水利法规的实施等。另外设有“国家水利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水利政策、分配配额、用水计划与资源发展规划,以及防止污染、开发废水、研制海水淡化设备、保护土壤和排污等工作。农业部和国家水利委员会的决策都要受代表用水户利益的水

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 篇9

专业:水利与水电工程

班级:水利与水电工程二班

姓名:朱龙鹏

学号:14624048

调查地点: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

调查人:朱龙鹏

调查时间:2011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虽然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农耕面积在不断减少,但是农业生产仍然是我国一个十分主要的生产方式。到2010年,全国耕地总面积约1.2亿,占国土总面积的12.5%。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水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华维认为,这种方式是浇地而不是浇作物但是随着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节水农业成为当今具有世界意义的焦点问题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节水农业。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5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开始进行了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70年代喷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全国的喷灌面积达到290万亩。进80年代,在喷灌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套设备和技术,为喷灌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截止到1998年,我国的节水灌溉总面积共有2亿亩(其中喷灌面积1300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000万亩、微灌面积30万亩)。近20年来,我国在节水灌溉科学技术上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很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若干研究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人针对附近农村的农业节水灌溉方式进行了调查,并整理成此稿。

盖州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农业耕地多为山地,农作物主要是苹果,盖州市亦因此有“苹果之乡”的美称。水稻是另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青石领以及红场一带。另外,万福、杨屯等地种植了大面积的玉米。2008年,盖州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由辽水计财【2008】162号文件批准兴建,由此拉开了盖州市节水灌溉的序幕。

节水灌溉即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和灌溉管里制度。通过调查,盖州市采取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有:

1)渠道防渗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

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本市青石岭镇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以及指导修建了青石岭北支渠渠道防渗加固工程,该工程全长350m,设计底宽3m,高1.5m,设计边坡为1:1.5,渠道比降为1:6000,加固维修设计采取钢筋护坡。该工程于2009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大大的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率,据当地老百姓反映,在防渗管道建成以前,浇灌1亩地大约需要50—70立方米的水,但是在使用防渗渠道之后,浇灌1亩地大约只需30—40立方米的水,这些数据表明水的利用率大大的提高了,这对于缓解当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因此适宜于地势比较平缓的地区推广。

2)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盖州市徐屯镇龙湾村于2009年5月建造方塘一座,长160m,宽120m,深4m,边坡为1:1.5,采用干砌块石结构,干砌块石厚400mm,下设150mm碎石垫层和300g/m2无纺布,配套水泵2台套,建泵房1座,铺设主管路URVCφ110长992m,低压架线500m。此外,团甸镇沈屯村于2008年11月打深井5眼,井深50m,井径φ325,配套水泵5台套,建井房5座,铺设主管路URVCφ110长1920m,低压架线1km。另外,白果乡白果村和北山嘴村打深井3眼,井深50m,井径φ325,配套水泵3台套,建井房3座,铺设主管路URVCφ110长3864m,低压架线0.8km。通过对输水管道的使用,减少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但如果想真正的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

3)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

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我市即使用了水窖滴灌的方式,即通过雨水集流或引用其它地表径流到水窖(或其它微型蓄水工程)内,再配上滴灌以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此法对我市降雨量常年不均的现状有显著的改善,在降雨的高峰期将雨水或河道当中的水引入蓄水池之中,待到干旱期,将蓄水池的储水通过滴灌引流到农田之中,以缓解旱情。

4)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此法在苹果浇灌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每棵苹果树根部周围覆盖塑料薄膜,既能有效的防止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杂草的生长,一举两得。

5)控制灌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灌水即可。“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一般每亩可节水100m3,增产稻谷25kg,效益显著。

总结: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由于长期缺水,加之过度开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通过节水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未增加的情况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95年的7.56亿亩发展到2003年的8.4亿亩。科学灌溉可有效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相的良好状态,具有省水、省工、节能、节肥、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逐

农业生物节水研究进展 篇10

生物节水是未来节水农业的研究重点,节水指标的筛选和耐旱节水高产优质品种的培育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从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工程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一些指标的利弊,同时提出了未来在节水农业方面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作 者:张建军 王勇 李尚忠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730070,甘肃兰州 刊 名:作物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ROPS 年,卷(期): “”(6) 分类号:S2 关键词:生物节水   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进展  

节水技术――灌溉制度节水 篇11

灌溉制度节水又称节水灌溉技术,理论上提出要根据作物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和不同作物生育期干旱减产情况、灌溉水源等,确定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实际生产中则要根据降雨情况和作物生长。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冬小麦节水灌溉的重点是严格控制过量灌溉,生育期内灌水次数为3~4次,灌溉时间可根据土壤墒情选择在冬前、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等生育阶段。在水资源不足地区,小麦生育期内灌水次数为2~3次,灌溉时间可选择在冬前、拔节、孕穗和灌浆等生育时期。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区,节水灌溉的重点是确保小麦需水关键时期用水和干旱期供水。如水源允许灌2水,应灌冬水和拔节水或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如水源条件只允许灌1水,则应灌拔节水或孕穗水。灌水定额为600~750立方米/公顷。

二、小麦―夏玉米种植地区节水灌溉在常年或干旱年全年灌4~5次水,总灌水量为每公顷2400~3000立方,每次灌水约450~600立方。灌溉时间为小麦灌冬水、拔节水、孕穗水、玉米(谷子)播种出苗水,拨节期结合追肥灌1水,或根据下雨和土壤干旱程度,小麦灌冬水、拔节水、麦黄水、玉米(谷子)灌拔节水、抽穗水。在湿润年,根据雨情和墒情,可减少2~3次,一个生长季每公顷灌溉总量为1350~2025立方,灌水时间可选择在小麦冬水、拔节水、麦黄水或玉米(谷子)播种水、孕穗水。

广东节水农业的制度保障 篇12

李发鹏 吴炳方 李黔湘 闫娜娜 朱小平

摘要:海河流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非常剧烈的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流域人工特性的日益显著,有必要将传统的以供需平衡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转向以ET管理为核心的耗水管理。本文完全基于遥感ET和遥感生物量,以水分生产率为控制指标,分析了海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耕地多年平均水分生产率为1.000kg/m3;平原区水分生产率普遍高于山区水分生产率,且区域间差异相对较小;海河流域农业节水量在低度目标水分生产率下为35.15亿m3,在高度目标水分生产率下为58.06亿m3;具备节水潜力的区域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包括零星分布的低产田和面积较大的中产田。

1引言

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正随着人口增长而日益加重[1],而且粮食需求也随之越来越迫切。当水资源成为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时,农业应该以单方水粮食产量即水分生差率而不是单位面积土地粮食产量来衡量其产出[2],农业发展必然将以水分生产率(Water Productivity : WP)的增长来缓解其水资源短缺和粮食需求增长的压力[3]。

在本质上,水分生产率是指特定活动中单位用水量的产出[3],但水分生产率的定义并不统一,可以根据不同用水行业如种植业、渔业、林业、工业、生活等定义成用水过程中单方水的产出量或特定环境下的附加值[4]-[7]。对农业而言,水分生产率的基本形式是产量/耗水量,但产量可以是干物质重(总生物量或地上干物质重)也可以是经济产量,耗水量可以是蒸腾蒸发量,也可以是植被腾发量,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求、数据掌握情况进行选择。凡是影响产量和耗水量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水分生产率的大小,主要包括作物种类、用水方式、灌浆期长短、土壤因素、耕作方式、经济投入等[3]。

农业节水不仅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农业节水的根本目的是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本质是提高应用于农业的单方水产出。传统农业节水主要依靠工程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并把因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减少的渠系和田间渗漏量、渠道退水量以及田间排水量统归为节水量。事实上,在采取工程措施前,这些所谓节水量中的一部分并未损失,只是以不同形式被下游或生态环境所利用。因此,传统节水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水量,只有那些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的无效蒸腾蒸发量,才能称为真实节水量,加强ET管理是促进农业真实节水的有效手段。

2模型与数据

2.1计算流程与计算方法

在农业节水潜力计算方面,过去多侧重于单项节水技术的节水效果研究而没有考虑各种节水技术的相互影响,较少从整个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加以考虑。因此,本研究紧扣ET管理的精髓,充分利用遥感ET和遥感生物量成果,以农业水分利用效率为控制性指标,估算农业节水潜力,计算流程如图1。

首先,以生物量数据估算农业粮食产量,结合陆面ET确定水分生产率;然后,以水分生产率为依据划分待改善区域,并设定水分生产率改善的目标值;再结合粮食产量,反推得到水分生产率改善后的农业耗水量,进而得到农业节水潜力。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可利用水量计算节水潜力的方法,本文基于现状耗水量以水分生产率为衡量标准进行农业节水潜力计算。计算步骤包括1)确定水分生产率临界值,提取具备节水潜力的区域;2)选取水分生产率目标值,确定水分生产率提升幅度;3)比较实际水分生产率与水分生产率目标值之间的差值,利用粮食产量反推得到农业节水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2.2数据说明

本文农业节水潜力估算的起始数据为半月尺度陆面ET和半月尺度生物量,均为ETWatch区域蒸散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系统提供。ET数据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验证表明涡度相关观测数据能量闭合率在0.9以上时,日蒸散结果平均偏差约10%,具备相当的精度[8]。将利用生物量计算得到的河北省小麦粮食产量与农情遥感速报系统结果对比,如图2,本文结果稍高于农情遥感速报结果,这可能与作物生长季、种植面积统计口径不一致有关。

农业节水潜力计算之前,需要首先对耕地进行初步处理,包括1)去除雨养农业区域;2)提取纯度较高的耕地像元。雨养农业的水源是天然降水,耗水量无法控制,节水潜力也就无从谈起。本文依据耗水量与天然降水量的比较,扣除了主要位于山区的雨养农业区;1km分辨率耕地像元代表了1km2面积上所有土地类型,可能混合了几种土地类型,为了消除耕地像元中的非耕地信息,引入基于1:10万土地利用的耕地系数数据,提取纯度高于80%的像元作为纯耕地像元。

3水分生产率

利用2003-2007年物候期实际ET和遥感粮食产量计算得到海河流域耕地上的水分生产率,如图3。海河流域2003-2007年水分生产率分别为0.960kg/m3、0.928 kg/m3、1.065 kg/m3、1.008 kg/m3、1.052 kg/m3,2003-2007年平均水分生产率为1.000 kg/m3。仅在数值上看,海河流域水分生产率较农业灌溉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区域(小麦水分生产率平均为1.52kg/m3),还有一定的距离,农业改造尚需长期、持续给予关注。平原区耕地水分生产率明显高于山区水分生产率,一般高出山区水分生产率0.4-0.6。对于平原区,太行山山前平原及北四河下游平原区域的水分生产率相对较高;对于山区,永定河册田水库上下游附近水分生产率相对较高。年际间水分生产率变动不大,2005年水分生产率相对其他年份较高,这可能是与2005年降水、农业投入等有关。

为了进一步分析海河流域水分生产率的分布特点,对2003-2007年多年平均水分生产率的频率分布做了深入分析。图4是不同累积频率处对应的水分生产率数值,横轴是水分生产率累积频率(10%-90%),纵轴是水分生产率。不论旱地或水田,山区与平原区的水分生产率分异非常明显,分布形态差别也较大。在山区,水分生产率在各频率段分布比较均匀,基本呈现线性分布,表明山区耕地受地形、水源、投入、品种等因素影响较大,区域间水分生产率差别比较明显;在平原区,水分生产率在低频率段变化幅度较大,在高频率段变化幅度较小,基本呈现对数函数分布,表明平原区耕作条件、方式、作物品种、水源保证等除少数耕地外,大部分区域的水分生产率差别不大。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水分生产率在各累积频率处的水分生产率如表1。就全流域而言,50%和70%累积频率处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100 kg/m3、1.290 kg/m3,参照相关学者的研究,该平均水分生产率可以作为海河流域短、中期节水改造目标[2][9][10]。为了体现水分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可比性,将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较为一致的水资源三级区作为基本单元,以三级区50%、70%累积频率处水分生产率作为农业节水改造的目标值,将低于该水分生产率的区域视为需要进行节水改造的区域。

4、农业节水潜力

以各三级区内50%(低度)、70%(高度)累积频率处水分生产率作为目标值,计算各频率段水分生产率改善所能带来的农业耗水量降低值,即农业节水潜力。在北京市范围内统计农业节水潜力计算结果可知,如果以累积频率50%处水分生产率作为目标水分生产率,北京市农业节水量为1.68亿m3;如果以累积频率70%处水分生产率作为目标水分生产率,则北京市农业节水量可达5.56亿m3。根据北京市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北京市农业节水量在2010年、2020年和2030年的50%水平年可分别达到1.6亿m3、1.7亿m3和1.7亿m3;海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结果也显示:北京市2030年仅农业工程节水潜力就达1.13亿m3[11]。本研究在低度目标水分生产率(50%处)下的农业节水量结果与北京市规划情景相一致;在高度目标水分生产率(70%处)下的农业节水量高于规划数据,这主要是由于中低产田的水分生产率改善(21-30%和41-51%)引起的,考虑到所用数据偏于枯水年份,也考虑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耕作水平提高等多种节水改造因素,本文结果应该是合理的。

在海河流域范围内统计农业节水潜力计算结果可知,如果以累积频率50%处水分生产率作为目标水分生产率,海河流域农业总节水量可达35.15亿m3。如果以累积频率70%处水分生产率作为目标水分生产率,海河流域农业总节水量可达58.06亿m3。据海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显示:海河流域农业仅工程措施节水潜力就达20.54亿m3[11]。据马立辉(2006)研究[12],河北省农业节水潜力在2030年可达46.66亿m3。综合考虑到种植结构调整、水资源管理等综合措施,认为本研究所得到的农业节水量是合理的。

不同三级区间农业节水量进行比较可知(图5),平原地区农业节水量总体高于山区农业节水量,海河南系三级区的农业节水量高于海河北系三级区的农业节水量。就平原区而言,徒骇马颊河农业节水量最高,不同水分生产率改造目标下分别可达6.40亿m3、11.54亿m3,大清河淀东平原农业节水量最低,分别仅2.74亿m3、4.45亿m3。就山区而言,永定河册田水库至三家店区间农业节水量最高,分别可达1.94亿m3、2.96亿m3,大清河山区农业节水量最低,分别仅0.12亿m3、0.20亿m3。

分析不同频率下的农业节水量可知,不论在低度目标水分生产率下还是在高度目标水分生产率下,低于累积频率10%处水分生产率的区域农业节水量都最高,其次是水分生产率介于31-40%、41-50%的区域。低于累积频率10%处水分生产率的区域,虽然面积不大(2642km2),但是水分生产率需要提升的幅度很高,因此该区域农业节水量高于其他区域。由于该区域水分生产率非常低,即单位水量的产出非常少,因此该区域亟待进行节水改造。对于水分生产率介于累积频率31-40%和41-50%之间的区域,虽然面积较大(分别为10281 km2、11919 km2),但是水分生产率提升的幅度较小,因此,该区域的农业节水量反而不如低频率区域高。这也在表明这些区域已经有一定的农业节水基础,单位水量的产出已经相对较高,但是相比农业发达地区水分生产率尚有节水改造的需要。

农业节水量的这种分布特点表明,海河流域内农业节水改造的重点区域有两个:一是耗水量大的低产田,主要零星分布于平原区,一般夹杂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区,虽然需改造的面积不大,但是节水改造的效果最明显;二是产量相对中等、耗水量相对较高的中产田,这些区域一般均匀分布于平原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节水改造的基础较好,面积广大,节水总量比较可观。

5结语

本文紧扣ET耗水管理理念,从遥感ET和遥感生物量数据出发,以水分生产率为控制指标,在区域条件较一致的三级区内部进行水分生产率的比较分析,合理确定水分生产率的目标值,反推得到了水分生产率较低区域的农业节水潜力。通过分析表明:

1)海河流域耕地水分生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尚有改善空间;工业、生活等挤占农业用水的态势更迫切要求提高单方水粮食产出即水分生产率;

2)水分生产率在平原区与山区具有明显的差别,平原区水分生产率总体上高于山区水分生产率;平原区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水分生产率区域间差异相对较小,山区农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水分生产率区域间差异相对较大;

3)农业节水潜力分析表明,海河流域农业节水改造尚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农业节水任重道远;节水改造需要注意两类区域:平原区零星低产田与面积较大的中产田。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走迷宫下一篇:重庆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