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2024-07-26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论文(共12篇)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篇1

一、渗水灌溉在蔬菜大棚的应用

大棚蔬菜渗水灌溉实验推广几年来, 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其作法为:用管径为10~15毫米, 管壁上扎有间距为35厘米, 孔径为1.2毫米的程度单眼塑料细管做毛管, 每1米间距布设1条, 埋入地下8~10厘米泥土中, 两侧种植蔬菜。毛管首部与管径为38毫米的塑料支管用三通联接, 支管首部安装同径闸阀并与水源接通。蔬菜灌溉时开启闸阀即可。这种灌水方法, 棚内灌溉设施总需投资约570元/亩, 是一项人人会作, 家家能用的廉价灌溉新技巧。

二、大棚温室蔬菜与小型滴灌系统

小型滴灌系统, 广泛适用于大棚温室蔬菜灌溉。系统设计只需1米压力水头, 90%的滴灌均匀度。系统设计容易, 安装机动, 每套灌溉设施 (包括水源工程) 成套购买, 分为1/2亩、2/3亩和1亩3种。用户需要做的只是向水箱加水, 打开阀门灌溉作物。

三、成本低廉实用的双翼软管微滴灌

用双翼软管微灌带作用灌水器, 广泛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等小面积田地, 一家一户使用很便捷, 已在全国推广数万亩。主要特点是抗堵塞性能好, 采取地下水源可不用过滤装备, 运行水压低 (1~3米水柱) , 田间各级管道采取片状盘卷的薄壁软管, 体积小、重量轻, 因为不需要投资昂贵的水源净化和过滤装备, 因此大大地便捷了一家一户独自使用, 合乎目前我国农村现状。

四、日光温室微灌系统

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通常为南北向, 种植畦较短, 因此灌水毛管的安排长度通常为6米, 而支管安排为东西向, 长度为日光温室长度。日光温室内蔬菜种植通常为每一双垄铺一地膜, 地膜下设一条毛管或微灌带, 有时也安排两条毛管。双垄的中心距常为1米左右, 因此典型的滴灌毛管安排间距为1米。管径通常选用支管为25~40毫米, 毛管选用11~15毫米。供水设施可在棚首建池或使用能为大棚灌水供给一定压力和调蓄能力的集中供水设施。在棚内首部安装节制阀, 对集中供水还需安装计量水量的水表。

五、大棚温室蔬菜使用微灌的好处

大棚日光温室蔬菜灌水用滴、渗灌 (统称微灌) , 主要有以下优点:

1. 能够下降室内空气相对湿度20%左右;

2. 使用微灌几乎不会引起地温下降, 有利于作物生长;

3. 微灌灌水还可联结施肥, 把肥料直接送到作物根部,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 下降棚内湿度, 能够大大地减少蔬菜病虫害;

5. 微灌比大水漫灌节水50%~90%, 节能30%;

6. 微水灌溉, 病虫害少, 用药就少, 食用蔬菜安全且品质好;

7. 使用微灌, 大棚蔬菜可提高收入30%~100%。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篇2

齐头并进

————山西旱农发展现状、措施及愿景

200920442282

王盼盼

2010-5-2

3目录

引言„„„„„„„„„„„„„„„„3 现状„„„„„„„„„„„„„„„„3 技术„„„„„„„„„„„„„„„„4 意识„„„„„„„„„„„„„„„„6 愿景„„„„„„„„„„„„„„„„6

—2—

【引言】

旱农是半干旱地区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进行农作物生产的一种旱地农业。旱作农业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即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工程及信息管理等技术措施,提高降水利用率。

年降水量在 400 mm 以下的为干旱地区 , 400~800 mm的为半干旱地区 , 800~1 200 mm 的为半湿润地区。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半干旱区。全省现有的 400 万 hm2耕地中, 旱地占70%以上, 旱作农业所占比例较大。从历史来看,旱作农业几乎也是黄土高原农业千百年来的常态。旱作农业建设过程中,干旱灾害仍然是山西省乃至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故“节水”应当是山西旱作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现状】

自然降水是山西重要的旱地水源。山西省在农业用水即自然降水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然降水量偏低, 而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年均降水量 450mm左右, 70%的降水集中在 7、8、9 三个月。春旱频繁发生, 伏旱、秋旱时有发生。二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全省 80%的旱地分布在黄土丘陵山区, 水土流失严重, 蒸发量大, 水 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全省旱作农业区自然降水利用率仅为 35%左右, 降水的粮食生产能力为 0.2~0.5kg/mm,对自然降水资源的浪费大,—3—

利用率低。三是旱作农业干旱成灾严重。统计资料表明, 全省受旱面积和成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着山西旱作农业的发展。(部分参考山西农业科学报)

【技术】

在这样的现状下,发展旱作农业,就得发展节水农业,就必须走传统生产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因地制宜地推广适用技术。闻喜县是旱作农业的典型县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纳水”和“蓄水”旱作技术,使得全县旱地小麦单产平均提高20公斤,七八十年代,东官庄村一班人又创造了伏雨春用经验,进入90年代后,闻喜县坑东村农民技师王仪春适时创造出小麦地膜覆盖技术,全县因此技术推广,小麦总产从1995年到1998年增长了8.5%。另外还涌现出了小麦地膜覆盖闻喜县的 “坑东模式” 和玉米秸杆、地膜二元覆盖陵川县的 “陵川模式”、麦田高茬旋耕复播覆盖永济市的 “屯里模式” 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典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基于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农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实践应用, 山西省初步形成了具有本省特色, 适宜不同旱作区域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农田土壤水库建设技术模式、覆盖保墒培肥技 术模式、集雨补灌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化学调控节水技术模式和生物节水技术模式。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

—4—

等自然要素的相似性、节水农业存在问题和采取技术措施与节水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以及行政区域的相对完整性、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山西省节水农业区域可划分为中南部盆地边山丘陵春旱伏旱区、北部丘陵边山重旱区、西部黄土丘陵沟壑重旱区、东部低山丘陵易旱区四个旱作区域。具体操作中,需要分地区因地制宜采取节水技术。

西部黄土丘陵沟壑重旱区包括吕梁山西坡北起兴县南至乡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本旱作区域宜实施以坡改梯生土熟化为主的农田土壤水库建设技术模式, 修建旱井进行节水补充灌溉的集雨补灌技术模式, 少耕、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应用玉米、谷子、小杂粮抗旱良种的生物节水技术模式。平衡施肥、应用抗旱制剂为主的化学调控节水技术模式。

东部低山丘陵易旱区包括太岳山与太行山南段、五台山一带的丘陵、盆地和土石山区。本区适宜实施以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为主的覆盖保墒培肥技术模式, 丰产沟、起垄耕作技术为主的农田土壤水库建设技术模式, 修建集雨窖、利用小泉小水进行节水补灌的集雨补灌技术模式, 少耕、深松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平衡施肥、应用抗旱制剂为主的化学调控节水技术, 应用玉米、谷子抗旱良种为主的生物节水技术模式。

中南部盆地边山丘陵春旱伏旱区包括忻定盆地、晋中盆地和晋南 盆地及周围广大的边山丘陵、垣地、洪积扇,是四个区域中农业条 件最好, 农业生产水平最高的一个区域。综合本区域特点, 适宜实施

—5—

以小麦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为主的覆盖保墒培肥模式,少耕、深松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平衡施肥、应用抗旱制剂为主的化学调控节水技术模式, 应用抗旱良种为主的生物节水技术模式。

北部丘陵边山重旱区包括恒山、芦芽山以北的盆地、丘陵、山地。存在主要问题是:土壤贫瘠, 风沙较重,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生产能力低。适宜实施以地膜覆盖为主的覆盖保墒技术模式,少耕、免耕、深松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修建旱井进行节水补灌的集雨补灌技术模式,平衡施肥、应用抗旱制剂为主的化学调控节水技术模式,应用小杂粮抗旱良种为主的生物节水技术模式。

【意识】

旱作农业要将节水进行到底,光有技术还不够。只有技术与意识齐头并进,美好的愿景才能实现。节水意识的培养可采取如下措施:大范围的实行在标准用水量范围内的普通水价,超出则加倍甚至更高的收费;通过媒体、讲座宣传,使人们觉得节水也是一种义务;同时,政府补助改进灌溉设施,使节水从物质和精神方面贴近人心。

【愿景】

在山西省一项旱农工程建设设想中,如果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一年将节水4.4亿立方米,节约投资2.2亿元。这势必为本地区旱农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总之,运用节水技术、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山西省旱作农业的发展会有更好的明天!

掌握关键技术 推动农业节水灌溉 篇3

1.1地面灌溉 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所以也称为重力灌水法。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最近已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2喷灌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灌溉。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机械化程度高,水分布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

1.3微灌 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一般灌溉流量比全面灌溉小得多,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简称微灌,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灌水均匀,节约能量,灌水流量小,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耐盐能力;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果等。

1.4地下灌溉 该方法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地面仍保持干燥,所以非常省水,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此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在根系活动层有不透水层时才可以应用,因此,不适于普遍推广。

2.输水方法

2.1渠道防渗工程 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水分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的稳定性;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2管道输水灌溉 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入田间,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由于输配水部分(管网)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一般可以少占7%~13%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节约了用水,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杂物不易进入管道,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也不存在杂草问题。

3.灌溉制度

3.1充分灌溉制度 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就是按照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显然不节约水量。

3.2非充分灌溉制度 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应用也不广泛,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染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

4.田间辅助措施

4.1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一方面可以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提高降水入渗率;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农业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篇4

1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

该技术包括对地上水及地下水的综合开发利用。即对灌溉回归水、自然降水、劣质的处理水等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应对地下水进行提取, 但不可过量开采;若条件充足, 可将河道径流进行拦蓄, 以达到地下水回灌补充、保护水环境、保持水资源的平衡利用、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2 工程节水技术

目前工程节水技术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如喷灌、微灌、小畦灌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膜上灌水等。微灌与喷灌和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性, 能够自如地控制灌水的部位、时间、灌水定额及均匀度等, 促使土壤、地形等条件不会影响到灌溉的质量, 达到精确灌溉的目的。该方法不但可以促使灌溉水利用率的大幅度提高, 还能促进与现代农业 (机械化作业程度很高) 的相互配合, 对现代灌溉的发展趋势进行很好的体现。

小畦灌溉是常用的, 即要规范基本农田, 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水源情况确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 减少用水。微灌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及渗灌。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 将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 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相对于地面灌和喷灌, 它属于局部灌溉, 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特点:一是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二是减少渠道粗糙程度、加大水流速度, 增加输水能力, 输水时间可缩短30%~50%;三是减少渗漏, 防止盐碱化发生。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井灌区发展迅速。其特点主要有: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在0.95以上, 比土渠输水节水30%左右;能耗减少25%以上;与喷、微灌技术相比, 能耗减少50%以上;一般在井灌区可减少占地2%左右, 在扬水灌区减少占地3%左右。可以说, 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一种对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灌水方法。该方法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如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少、省时、省水、省地、省工、增效等, 备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实践证明,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可作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膜上灌水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其是在地膜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即在田间进行灌水时利用地膜对作物进行局部的浸润灌溉, 以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水要求。膜上灌水技术对各种作物的地膜栽培均比较适合。

3 农业节水技术

农业节水技术主要是对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 对耕作制度进行改善, 以促进耕作技术及沟畦灌技术的改进, 加大水稻浅、晒、湿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 采用立体复合种植的方式,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同作物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 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差别很大, 抗旱作物或品种多具有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皮厚、气孔小、呼吸强度及蒸腾作用弱等特点, 能较好地适应缺水少肥的旱地环境。

4 合理使用化学保水剂与抗旱剂技术

保水剂的吸水原理是高分子电解质分子链在水中酰胺基和羧基团同性相斥, 使分子链扩张力和由于交联点的限制分子链的扩张力相互作用而成。保水剂使用的是高吸水性树脂, 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的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害, 反复释水、吸水, 因此农业上人们称之为“微型水库”。同时, 还能吸收肥料、农药, 并缓慢释放, 增加肥效、药效。保水剂的使用方法有直接拌土法、拌种或包衣法和蘸根法3种。抗旱剂是一种能对植物气孔开启进行控制的化学物质, 该物质的功能与脱落酸相似。在作物生长期间, 通过降低植物蒸腾的化学物质量, 进而对作物叶片气孔的开张度进行控制, 以降低叶面的蒸腾作用, 缓解土壤中水分的消耗。特别是在气候条件比较干旱的情况下, 能够显著地缓解植株体内的水分亏缺状况, 促使作物抗旱耐旱能力得到增强。同时, 还具与肥料和类激素物质作用相同的功能。如该物质被用于拌种处理时, 不仅能够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还可以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 使幼苗生长健壮、抗旱耐旱能力得到增强。

5 农业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5.1 节水组织管理

节水灌溉组织管理作为节水灌溉决策管理中的战略性措施, 其具有组织、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职能, 体现在很多方面, 如节水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及机制建设投入等方面。

5.2 节水工程管理

所谓节水工程管理, 即为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 对水源进行控制及调配, 以最大限度地对作物生长中水分的需求进行满足, 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农田水分调控。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水灌溉配水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节水灌溉灌水制度、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及节水灌溉量水技术等。

5.3 节水经营管理

所谓节水经营管理, 即为通过农田高效用水的运行管理体系的建立, 主要实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田用水管理机制和价格体系的形成。

6 结语

总之,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设计,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 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6,7,8]。

摘要:总结了几项农业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工程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合理使用化学保水剂与抗旱剂技术、农业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

关键词:农业,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参考文献

[1]郭东辉.浅析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的有效措施[J].现代园艺, 2012 (8) :190.

[2]陈秋爽.如何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的科学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2) :116.

[3]苏晓丽.论合理利用水资源及节水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 2012, 18 (2) :112-113.

[4]李富先, 李秀民, 白波, 等.节水滴灌技术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6) :260-261.

[5]张瑜, 牛江涛.河南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模式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 (5) :34-35.

[6]孔亚男.可持续发展的节水灌溉工作[J].中国水运, 2011 (6) :174-175.

[7]孙鹏举, 王仁龙.农业节水战略的发展及措施[J].科学与财富, 2012 (4) :192.

农业节水新技术 篇5

为何选修这门课程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农业与我息息相关,从小看着父亲利用普通漫灌的方法浇田种庄稼,既辛苦而且效果不好,这种方法浇过的地容易结块,况且随着人口逐渐增多,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工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更加急切,所以如何节水并促使粮食增产成了重点,所以作为当今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关注此方面的信息,了解国情,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努力学好这门信息。

1.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从理论上讲是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但在实际中由于组成植株的水分只占总需水量中很微小的一部分(一般小于1%),而且这一小部分的影响因素较复杂,难以准确计算,故人们均将此部分忽略不计。即认为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即水利行业规范称为“蒸发蒸腾量”。而气象学、水文学和地理学称为“蒸散量”和“农田总蒸发量”,国内也有人称为“蒸发量”。3.灌溉制度

概念: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方法

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

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实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这种方法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的原理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4.灌水量

灌溉用水量是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其大小及其在多年和年内的变化情况,与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水文地质、气象条件以及渠系输水和田间灌水的水量损失等因素有关。

确定灌水量的意义:农业用水是大户,占水资源的60%—70%,因此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灌溉面积扩大、工业引水等都涉及到灌溉用水量问题。

影响因素:灌溉面积、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水文地质、气象条件等;作用: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影响该地区总的水量平衡。

5.灌水率的概念及公式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是确定灌区渠首的引(抽

水)水流量和渠道设计流量的重要参数,计算如下

qi,kaimi,k

864Ti,k

6.节水灌溉

英文名称water saving

定义: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用水损失,以较少的灌溉水量满足作

物正常生长要求的灌溉。

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和灌溉管理制度。归纳起

来,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有以下11类。

1. 渠道防渗2.管道输水3.喷灌4.微喷5.滴灌6.膜上灌、膜下灌7.控

制灌溉8.坐水种9.平整土地、改造沟畦10.科学灌溉与节水管理11.农业节水措施

8.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 :节水灌溉工程措施、节水灌溉农艺措

施、节水灌溉的管理措施。

一、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

1、水资源优化分配技术

2、多种水源联合运用技术地下水、地上水、土壤水联合调度

3、雨水汇集利用技术集流场(设计、集流面材料)、水窖、人

工降雨

4、地下水利用技术(开采、补给、打井、旧井改造、提高泵

装 置效率)

5、劣质水资源净化劣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微咸水、灌溉回归水、海水淡化

污水资源化及污灌技术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1)污水处理

(2)水质监测

(3)污水灌溉技术

(4)污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立法)

(5)技术的推广应

二、节水灌溉工程措施

1、渠道防渗技术砼护面、浆砌块石衬砌、塑料膜、水泥土、三合土

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硬管:钢管、铝管、塑料、砼 软管:尼龙、小白龙

3、喷灌技术① 经济问题 ② 管道标准化 ③ 高质量的喷灌设备

④大型喷灌机研制

4、微灌技术包括小管出流技术

5、覆膜灌溉膜上灌和膜下滴灌

6、地下灌溉技术地下水抬高、地下滴灌、地下渗灌

7、坐水种(点水灌)人工、坐水种单体播种机、坐水种灌溉机

8、沟畦改造技术(改进的地面灌)改进的沟畦灌、水平畦灌、波涌灌

9、调亏灌溉施加一定的干旱锻炼

10、作物交替分根灌/作物交替分层灌

11、非充分灌溉理论基础生产函数

12、精细灌溉全球定位系统、遥感遥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三、农艺节水措施

1、耕作保墒技术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中耕除草、免耕少耕

2、覆盖保墒技术地膜覆盖、秸杆覆盖、沙石覆盖

3、水肥耦合技术以肥调水、以水调肥

4、节水作物品筛选技术高效种植制度、抗旱节水、高产品种

5、化控节水保水剂、复合包衣剂、黄腐酸、多功能抑蒸抗旱剂、ABT生根粉

四、节水管理措施

1、节水灌溉制度充分/非充分灌溉制度及其它

2、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 张力计、中子仪、电阻法、水分湿度仪、实时适量灌水

3、灌区配水技术优化渠/管道工作制度、编制灌区水量优化调度方案

4、灌区量水技术水位、流量、水质、数字化

5、现代化灌溉管理技术

9.灌水器有哪些

灌水器就是给植物或作物灌水用的器具。它是利用压力系统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配水管道系统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肥水养分以均匀地、准确地直接输送到植物、作物根部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作物根部的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水用器。微灌系统特制灌水器有滴头、微喷头、渗灌管和微管等;喷灌系统灌水器有各种喷头;人工淋灌系统有快速取水器;甚至把人工洒水用器等,也可以算作灌水器。10.如何划分轮灌组

对于绝大多数灌溉系统,为减少工程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一般均采用轮灌的工作制度,即将支管划分为若干组,每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阀门,灌水时通过干管向各组轮流供水。

1.轮灌组划分的原则

1.1 轮灌组的数目应满足需水要求,同时使控制灌溉面积与水源的可供水量相协调;

1.2 对于手动、水泵供水且首部无衡压装置的系统,每个轮灌组的总流量尽可能一致或相近,以使水泵运行稳定,提高动力机和水泵的效率,降低能耗;

1.3 同一轮灌组中,选用一种型号或性能相似的喷头,同时种植的品种一致或对灌水的要求相近;

1.4 为便于运行操作和管理,通常一个轮灌组所控制的范围最好连片集中。但自动灌溉控制系统不受此限制,而往往将同一轮灌组中的阀门分散布置,以最大限度地分散干管中的流量,减小管径,降低造价。

2.轮灌组数目的确定

轮灌组的数目,取决于每天允许运行时间、灌水周期和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对于固定式灌溉系统,其轮灌组数目可根据下式确定:

N≤ cT/t

式中:

N一天运行的小时数,一般不超过20小时。

T-灌水周期,即两次灌水之间的间隔时间

12.农业节水技术的概念及内容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膜上灌等。节水灌溉在我国多用,特别是水利部门。“高效用水”,国外多用,我国农业部门也用,其意义有所差异。

节水灌溉的研究内容

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2、节水灌溉理论及灌溉利度

水分生产函数需水规律 植物水分生理水分胁迫 SPAC 充分或非充分灌制度 节水机理

3、节水灌溉的管理问题

预报、优化配水、环境评价、经济评价,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农民参与管理模式)

4、高新灌溉技术

新方法,新技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5、大型灌区改造问题

13.管理节水技术

管理节水是指根据作物需水规律控制或调配水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水分调控管理技术。包括农田土壤墒情检测预报、节水灌溉制度、灌区量水与输配水调控及水资源政策管理等方面。

15.加强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如何理解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社会经济用水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将中国的水资源供需和粮食安全自给联系起来,认为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超越洪涝灾害而成为中国政府最大和最难解决的水问题,甚至会引发全球粮食市场的变动和其他国际问题。我国农业用水面临着资源型缺水、用水结构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困境,提高用水效率将是未来农业节水的重中之重。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人能否养活、养好16亿人口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政治高度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农业4000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篇6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业发展;水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33

1 义县基本概况

义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干旱山区,地处北纬40度16分~41度48分,东经120度51分~121度44分。东部与北镇接壤,北部是阜新市清河门区,西部与北票市相接,南部与凌海市毗连。东部为医巫闾山中低山丘陵,西部为松岭低山丘陵,中部为大凌河、细河河谷平原,南北为开口状阜——义盆地。在全县2481.6平方公里的总土地面积中,中低山丘陵面积占28.03%;低山丘陵面积占41.44%;河谷平原及盆地面积占30.53%。地貌特征为“六山一水(滩)三分田”。义县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降水量月际变化明显,有“十年九旱”和“春旱秋吊”之说。

2 水利工程现状

我县现有水源11196处,其中铁管井5757眼,大口井5143眼,方塘256座,提水站3处,截潜5处,塘坝32座,全县现有水库10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3座,兴利库容3130.13万立方米,现有能发挥作用的水源8217处。

3 农业生产现状及灌溉方式

义县农田以旱田为主,2013年粮食总产量14.85万吨。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土地产出率低,抗旱能力差,作物产量受降雨多少及时空分配差异的影响很大。虽然近几年来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是漫灌,漫灌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很大,并且在灌溉过程中水分蒸发、渗漏的损失严重。目前各乡(镇)没有有效的灌溉设施,一直以雨养农业为主。

4 节水灌溉工程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2009年辽宁省遇到了百年未有的大旱,义县遭遇特大旱灾,致使义县农作物产量大幅减少,许多村、屯由于水源工程的缺乏出现了大面积绝收的局面。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了明显的认识。同时,县政府和水利局大力宣传节水灌溉工程优势,提高了当地农民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认同,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各乡(镇)近年来通过政府、群众积极参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一些乡(镇)已经实施节水灌溉的地块,出现了“旱年不旱”增产增收的喜人局面,提高了农民对节水灌溉意识,有效推动了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实施。

5 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及应用

节水灌溉灌溉技术包括滴灌、管灌和喷灌。滴灌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且对地形要求不高。义县的果树、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基本种植在规整、地形起伏不大的地块,即使稍有坡度,也可以顺坡方向铺设滴灌带,受地形限制因素相对较少。同时结合滴灌技术的特点又可以根据果树的生长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控制,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能有效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因此,在义县果树种植区大规模的推广果树滴灌技术可以提高果树结果率,保证水果的质量。喷灌具有节水、省工、节地、增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节水30%~50%。管灌:管灌输水是以管道代替明渠,采用较低的工作压力将灌溉水输送到田间地块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输水时所需压力较低,出口流量较大,不易发生堵塞。因此具有较高输水效率、节能、节省渠道占地、省工、成本低等优点。我县的大田作物种植的主要是玉米、大豆和花生,根据我县的气候和玉米种植结构,玉米采用微喷灌与低压管灌结合灌溉方式。微喷灌溉主要集中在玉米播种期和出苗期,低压管灌主要在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利用喷灌技术对地形、土壤适应性强,易于自动化控制的特点,依次对项目区地块进行均匀喷洒灌溉。喷灌技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有利于改善作物局部生长条件。并且与地面灌溉相比,玉米喷灌一般可节水30%~50%,水资源节约效果明显。水灌溉示范项目粮食作物灌溉采用微喷灌与低压管灌结合灌溉方式,经济作物采用滴灌方式。

6 结语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灌溉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仅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人均粮食生产量和人均收入,还使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带动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广荣.90年代发展喷灌事业政策与策略的探讨[J].

节水灌溉,1992,(03).

[2] 刘佳朋,白雪秋.毫州市节水灌溉工程运行机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08).

[3] 于胜军,刘学.增强抗旱能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黑龙江垦区西部场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的调查[J].农场经济管理,2001,(04).

简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篇7

节水灌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 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2目前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

2.1灌区水源无保障, 渠道老化失修严重, 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在已建的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60、70年代, 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当时历史特殊原因, 设计标准偏低, 工程不配套 (有的工程配套率不到30%) , 加之长期以来管理体制陈旧, 管理粗放, 手段落后, 经费不足, 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 效益衰减。目前, 灌区内的工程完好率50%左右, 各级渠道大多以土渠输水, 缺乏末级农渠, 在此之前, 全部为土渠;斗渠则全部以土渠输水, 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 渠系配套设施简陋, 输水、控水, 调水能力较差, 造成输水不畅, 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

2.2渠道灌溉保证率低, 灌溉水浪费严重目前, 在库灌区中, 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0, 每667 m2灌溉用水量高达320 m3, 水分生产率仅为0.25 kg/m3。在井灌区中, 配套渠系更加少的可冷, 大多数都是土渠, 渠道渗漏严重, 造成农业种植成本大, 灌溉效益低下。

2.3产权不明确, 体制陈旧机制不活, 管理粗放的现象使水源不能更好地利用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上, 多年来主要以乡村集体投资建设和国家补助形式为主, 产权大多属集体所有, 工程的管护工作由乡村承担, 存在着产权不明确, 体制陈旧, 机制不活, 管理粗放的现象。

3我国节水灌溉主要方式

3.1渠道防渗

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 差的仅0.3左右, 也就是说, 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 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 比原来的上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 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所使用的材料, 渠道防渗可分为: (1) 三合土护面防渗; (2) 砌石 (卵石、块石、片石) 防渗; (3) 混凝土防渗; (4) 塑料薄膜防渗 (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 等。

3.2喷灌

主要优点如下: (1) 节水效果显著, 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 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 1 m3水可以当2 m3水用。 (2) 作物增产幅度大, 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 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 土壤不板结, 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 (3) 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 (4) 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 增加了农民收入。 (5) 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 (6) 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 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3.3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 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 同时可以结合施肥, 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 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 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3.4膜上灌、膜下灌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 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 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 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采用膜上灌, 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 节水显著, 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 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 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 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 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 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4科学灌溉与节水管理

根据作物需水要求, 适时适量地灌水,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 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 进行合理调度, 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 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同时, 要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 改变目前农业用水水价过低、不利于节水的状况, 实行按成本收费, 超计划用水加价等政策。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5结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

摘要:节水灌溉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使这些模式更加完善和推广, 本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模式在技术上进行了探讨。

浅析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篇8

1 农业节水灌溉分析

针对当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需要通过节水技术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尽可能利用最少的水资源, 确保农作物产出量的最大化。农业灌溉用水需要从水源到田间, 然后到被农作物吸及再到形成产量, 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节水灌溉体系, 可以通过在各个环节采用适当的节水措施, 确保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整个节水灌溉体系中, 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其核心所在, 通过技术的应用, 确保在最少水资源的使用基础上, 实现农产品的丰产增长。

2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2.1 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作为输水设施, 其将水源引入到农田中, 在渠道输水过程中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来降低渠道的透水性, 也可以利用土料压实、护面、砖石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等建立不透水的保护层, 降低灌溉水输送过程中的渗漏,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当前我国渠道防渗工程研究工作中, 更重视成本低, 易于施工及易于掌握的防渗材料, 近年来, 新型防渗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也得到了不断推广, 特别是U型渠道衬砌的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土渠来讲, 其防渗能力明显增强, 有效的降低了灌溉水的损失量, 确保了节水灌溉目标的实现。

2.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作为一种灌水方法, 其有效的代替了渠道输水, 利用低压管道进行输水, 不仅投资额度不大, 而且设备相对简单, 资源节省较为明显, 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增产效益。在我国北方井灌区中应用非常广泛, 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2.3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需要利用到专门的设备, 让灌溉水处于一定压力下进行喷洒, 从而形成细小的水滴, 可以对大面积的农田进行灌溉。目前我国喷灌技术以机组式喷灌系统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为主, 而且我国喷灌技术已发展三十年左右的时间, 技术在不断完善的改时, 取得了非常好的节水和增产的效益。通常在一些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及种植经济作物较多的地区喷灌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适宜性。

2.4 微灌技术

微灌主要以滴灌、微喷灌及涌泉灌为主, 其通过专门的设备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的根层附近土壤及土层中。由于微灌技术不仅可以对农作物所需的水分进行输送, 还可以将灌溉与施肥和施加农药有效的结合起来, 所以在经济作物生长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灌溉方法。微灌技术由于具有非常好的节水性, 所以在一些山丘地区及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较为适用。

2.5 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2.6 渗灌技术

渗灌技术在灌溉过程中, 其主要是采用地下管道系统来对农田进行灌溉。目前渗灌技术采用的地下管道系统主要有两种, 即管道式和鼠道式。利用管壁孔来确保灌溉水对农作物的根层土壤进行湿润。目前渗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在湿润土壤过程中不仅湿润度不够, 而且湿润的均匀性也较差, 极易导致表层土出现返盐情况。同时管道处于地下, 这对检修和养护都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投资额度较大, 而且对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渗灌技术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其推广力度一直不大, 这些关键性的技术和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和完善的处理, 渗灌技术则很难在实际农业生产灌溉中进行大范围的应用。

2.7 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为了确保农业的丰产增收, 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 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 同时还要加强当前农业田间工程配套的建设, 强化信息化管理, 有效的将农业节水和工程节水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确保农业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尽管当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较为普及, 但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还任重道远, 需要在当前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推广应用过程中, 加快推动水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 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尽管我国幅员辽阔, 但水资源却呈严重短缺状态, 不仅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 而且呈不均匀分布状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利用较多, 当前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普遍不高, 存在着严重浪费现象。所以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这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节水灌溉技术

参考文献

[1]苏晓丽.论合理利用水资源及节水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 2012, 18 (2) .

[2]张瑜, 牛江涛.河南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模式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 (5) .

谈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篇9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 是个荒漠化日趋严重的国家。节约用水, 尤其是节约农业用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灌溉方示, 从而做到了灌溉系统的供水过程与植物的吸水过程在时间上同步。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水分与肥料直接送入根区层, 避免了径流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 节水高效, 并实现对植物的全生命期进行持续灌溉。所以在农村加快节水灌溉的步伐对农业的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和体系

1.1 发展节水灌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

率和效益, 而科学分析评估灌溉用水效率状况, 是合理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和分析节水潜力的重要基础, 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规划、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灌溉水利用率是衡量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 是灌区改造与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指标, 为适应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节水灌溉发展的要求, 摸清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现状, 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提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对策措施, 为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1.2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灌溉水利用率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被灌溉对象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的百分数。它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 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 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方法就显得尤为关键。

1.2.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据统计, 截止2010的底, 全国灌溉面积达到9.95亿亩, 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5亿亩,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9.6%。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1亿亩, 其中喷、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1.77亿亩, 占全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的43.2%。

1.2.3 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

1.2.4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 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 发展节水灌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节水灌溉是一项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 需要多部门动员起来, 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第一, 节水灌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当前一是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 做到计划用水, 计量收费, 节约奖励。二是做好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 规划并搞好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的投入等。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改革策略。四是建立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 理顺水费价格, 分步到位。五是完善水费计量缴费的管理办法, 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机制, 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组织,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六是深化水利工程制改革。

第二, 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 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

规划是工作的基础,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以供定需, 以水定种植结构的原则统筹考虑, 积极推进节水灌溉进程, 同时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的推广力度, 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地科学地确定节水灌溉的布局的模式。第三, 突出农田在节水灌溉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水利技术员在节水灌溉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3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3.1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建立农民用水管水组织

一是让农民自愿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上, 应该采取政府扶助支持, 建立节水灌溉专项资金, 农民对不在政府计划内的灌溉区域自主投资。三是从管理和产权上看, 凡是能将工程产权落实到户的, 通过农户独有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 将产权明晰到个体农户。灌区农民要通过成立灌溉协会, 参与灌区改革、运行和管理, 增加灌区管理的透明度, 让农民交明白水费。

3.2 加强管理, 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

现在在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因此在农村在实行水价的奖惩机制, 实行水价定额制。

3.3 多渠道融资, 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加大投资, 企业助资, 个人集资, 以这三种方式加大大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 对陈旧的无法运行的老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实现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 适当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完善节水灌溉设备, 大节水宣传力度。

3.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 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 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 抑制作物茎叶生长, 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 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 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

3.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 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 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

3.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 向中低产田要效益, 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 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 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3.7 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 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 形成规格化、系列化, 做到配套齐全, 价格低廉, 服务及时, 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可靠的保证。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水与农业息息相关, 水的短缺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所以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节水灌溉是根植于传统产业的朝阳产业, 应用广泛, 利国利民, 近几年我国的节水灌溉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摘要:文章介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含义及体系, 分析了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最后对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钱蕴壁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1]钱蕴壁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

[2]郝仲勇等.浅析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方向[J].节水灌溉, 2002 (2) :42-43.[2]郝仲勇等.浅析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方向[J].节水灌溉, 2002 (2) :42-43.

浅谈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技术方法 篇10

1 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传统的灌溉技术最低限度的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技术、水利技术、农业节水技术, 主要是通过各种农艺、覆盖、生物工程和农业化学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协调配合土、肥、水、光和热之间的关系, 有利提高降水的使用率。

2 节水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 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2.1 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 是使灌溉水通过田间渠沟或管道输入到田间, 主要是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

2.1.1 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

指沟、畦规格、入畦 (沟) 流量、改水成数, 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 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 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2.1.2 新的沟畦灌水工具

为提高田间水有效利用率, 节约用水, 近几年又出现新的沟灌技术。如波涌灌溉, 就是控制放入沟 (畦) 的流量是间歇的, 向田间放一段时间的水然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 如此反复, 这样可以使沿沟 (畦) 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尾水回收系统, 在沟尾安装集水系统把泄水收集起来用于更低地块的灌溉, 或用水泵抽到高处重新灌溉。

2.2 喷灌

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 经过喷头喷洒到农田上, 达到灌溉土地或作物的一种灌水方法。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缺点是受风影响大, 设备投资高。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几种:固定管道式喷灌, 半移动式管道喷灌, 滚移式喷灌支管, 时针式喷灌机, 大型平移喷灌机, 纹盘式喷灌机, 中、小型喷灌机组。以上各种喷灌形式各有利弊, 使用灵活, 各自适合于不同的地域, 应因地制宜地选用。

2.3 滴灌

滴灌是由地下灌, 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 水由滴头慢慢滴出, 渗入土壤并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 因此既省水又增产。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 流速低, 因此堵塞问题严重。目前, 我国只注意到防止物理堵塞, 严重的生物堵塞和化学堵塞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2.4 微喷灌

微喷灌有的地方称之为雾灌, 灌水质量指标与滴灌、喷灌相似, 灌水均匀系数和灌水效率与滴灌相同、喷灌强度的要求与喷灌相似, 属局部灌溉。现在我国微喷灌设备生产逐渐完善, 面积的发展很快, 特别适用于灌溉果园。

2.5 渗灌

渗灌与地下的滴灌相似, 是利用渗水毛管埋入地表以下30~40cm, 压力水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的形式湿润其周围土壤, 是用水量最省的微喷技术。这一系统因埋置在地表下, 对水质要求高, 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和丘陵, 考虑使用具有抗压堵塞功能的滴头。

2.6 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 地面仍保持干燥, 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 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以有不透水层时才行, 因此不适于普遍推广。常用的方法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2种。渠道防渗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 当采用混凝土护面时, 如渠道不大还可用U形混凝土渠, 这样提高输水流量, 减少过水断面。

3 节水灌溉制度

3.1 不充分灌溉

按早期灌溉的指导思想是只要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就要给作物供应最充分的水, 使之达到尽可能高的单位面积的产量, 这就是充分灌溉。充分灌溉制度不节约水量。而不充分灌溉是针对水资源缺乏与用水效率低下的普通性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通过增加灌溉面积而获得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力求在水分利用率、产量、经济效益3方达到有效统一。

3.2 水稻薄浅湿晒灌

水稻灌溉一般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 水肥流失严重。最近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 取得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其基本做法就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田间湿润管理、分蘖后期晒田、拔节抽穗保持薄水、乳熟保持田间湿润、黄熟湿润落干。但受地域与自然条件影响大, 各地都要探索最适合于本地的灌溉制度。

摘要: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仍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利用, 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设计,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 以便更好地服务“三农”, 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研究概述 篇11

摘 要 我国的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简单概述了灌溉技术、农艺栽培方式、抗蒸腾剂和生物工程4个方面的农业节水方式。

关键词 节水农业;干旱;灌溉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水是继土地面积之后影响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产量的第二大限制因素。水分亏缺可以使植物积累大量活性氧、损伤其生物膜系统、降低其光合作用、降低植物细胞膨压、限制冠层面积的增加等,进而抑制植物生长、使作物减产。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存在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如何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变成科学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水资源短缺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高效节水措施类型多样,本文对其进行简单概述。

1 节水灌溉技术

1.1 喷灌

喷灌技术,是用专门的输送设备(泵、管道或喷头等)给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输送到田间,通过喷头将水以雨滴的形式均匀喷洒在土壤和农作物上进行灌溉,对地形要求不高,适宜于多数旱作物[1],既能给作物灌溉,又能喷施农药。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广喷灌技术,现在这项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在未来现代化农业生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微灌

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流灌等,自1974年墨西哥政府赠送我国第一套微灌设备以来,我国就开始在引进国外微灌技术的基础上,加紧自主创新,微灌工程面积日益增大。它是利用管道将微小流量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部的土壤中,根据作物对水的需求对其进行局部浸润,适宜于干旱缺水的地区,用水量小但是设备投资高,而且出水口易堵塞,操作要求高。

1.3 渗灌

渗灌是将原来的地上灌溉改为地下对植物根系直接进行灌溉,分为低压渗灌和重力渗灌两种,已成功运用于蔬菜、园艺花卉、果树和棉花等中。渗灌几乎无地表径流,能有效减少灌溉水分的蒸发流失,将水分、肥料等精确输送到植物根系土壤中。渗灌对地形要求不高,输送水的速率可调,具有节水、节电、增产的优势。

1.4 膜上灌溉

膜上灌溉,是指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地膜两侧筑起畦埂,并把地膜两边翘起埋入畦埂中,将陇上覆膜改为畦上铺膜,让水在膜上流动,通过放苗孔和专用灌水孔向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膜上灌溉又分为适用于坡度平缓地段的封闭膜上灌和适用于大坡度地段的流通膜上灌。相比喷灌和微灌,膜上灌溉操作规程简单,投入少成本低,节水低耗。

1.5 作物调亏灌溉

作物调亏灌溉,是由澳大利亚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Tatura中心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其生物学基础是根据作物的遗传特征,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其进行一定的干旱胁迫, 让作物得到干旱锻炼,促进其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提高其抗旱能力,从而达到节水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目的。调亏灌溉还可以减少营养器官生长,提高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提高经济价值。

1.6 干湿交替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是利用适度水分亏缺可以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在水稻的一定生育期进行晒田,增强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不严重干裂,再灌溉,再落干,如此往复循环。干湿交替灌溉可以增加根表面积,促进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2 农艺栽培方式

2.1 覆盖保墒

覆盖保墒,是指用作物秸秆或地膜进行覆盖,对雨水和灌溉水截留,增加水分向土壤内渗透,调节土温,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蓄水保墒,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能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覆盖保墒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根据覆盖材料的不同分为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两种形式,相对地膜覆盖来说,秸秆覆盖取材方便,成本低。

2.2 水肥耦合

水肥耦合技术,是利用“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的原理,根据不同水分条件,将灌溉用水与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时间上相结合,影响叶面积指数,改善叶片光合速率,促进作物根系伸长,扩大根系的吸水面积,减少土壤的无效蒸发,解决水分供需矛盾。

3 抗蒸腾剂

气孔由保卫细胞组成,是植物叶片上重要的器官,能控制植物光合作用CO2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植物吸收的水分大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如何控制气孔运动减少植物奢侈蒸腾用水是农业节水的重要研究方向。抗蒸腾剂就是作用于植物表面,能够调节植物蒸腾作用,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类物质的总称。抗蒸腾剂已经被成功的用于农业和园艺作物上,以此提高它们的品质。抗蒸腾剂常常用于鲜花的保鲜、延长果实保质期和保证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上。将抗蒸腾剂喷施于采摘的辣椒上,可以提高其保存期和品质[2]。根据抗蒸腾剂的作用方式和特点,可将其分为3类。

3.1 反射型

此类物质喷施到叶片的表面后,能够有选择性的反射无效光合辐射,减少叶片吸收的太阳辐射,降低叶片温度,减少蒸腾,而光合作用基本不受影响。常见的反射型抗蒸腾剂有高岭土和高岭石。反射型抗蒸腾剂还可直接对病原真菌生长和形态产生影响。

3.2 成膜型

成膜型抗蒸腾剂成份为一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在叶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封闭气孔,理想成膜型抗蒸腾剂可阻止水分通过,降低水分蒸腾,但可以透过CO2和O2,不影响光合作用。当前常见的成膜型抗蒸腾剂有:Wilt-Pruff、Vapor Gard、Mobileaf、Folicote、Plantguard、十六烷醇乳剂和氯乙烯二十二醇等(均为商品名)。成膜型抗蒸腾剂可以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其相对含水量,使枝叶繁茂,从而增加植物抗旱性。

3.3 代谢型

此类抗蒸腾剂也称气孔抑制剂。这类物质通过影响生化反应或者细胞膜的渗透性,调节保卫细胞彭压,使气孔开度减少或关闭气孔,增加叶片的抗水蒸汽扩散能力,从而降低水分蒸腾量,是促进植物抗旱的重要物质。常见的代谢型抗蒸腾剂有苯汞乙酸、脱落酸(ABA)、碳酸镁、碳酸钠、CaCl2、三唑酮、阿特拉津、甲草胺和黄腐酸等,大多是一些杀菌剂、除草剂、代谢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4 生物工程

通过杂交、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抗旱高产优质的节水新品种。

4.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选择将其优良性状集合于一体的群体,获得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优质纯合品种的方法[3]。杂交过中双亲的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基因互作和基因累加等会形成各种不同基因型的后代,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选择优良性状的亲本并予以适当合理的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4.2 转基因育种

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出与抗逆有关的目的DNA,然后将目的DNA直接遗传转化或通过载体介导间接转入受体作物,对转化体进行鉴定、筛选获得目的基因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最后结合杂交等手段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转基因育种可以对作物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提高育种速率。

4.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分子标记应用于作物育种中,利用与目标性状基因连锁紧密的分子标记进行间接筛选,获得目标性状的个体,不受环境影响,可同时选择多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4.4 分子设计育种

对于普通杂技育种来说,其后代的杂交组合类型很多,符合生产需求的组合很少,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在分子标记辅助转移、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定位相关性状的基因位点,评价这些位点的等位性变异,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再开展育种。这种方法在大田试验前就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减少育种盲目性,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5 总结与展望

以上这些节水措施虽然提高了农业用水利用率,但也存在诸多缺点,其中灌溉工程技术前期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大,耗能高,管理不方便,受到地理因素限制,农民不易掌握其操作规程;农艺栽培方式的改变费时、费工、见效慢、效益小;化学物质保墒抗旱成本高,难自然降解,残留物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污染严重,存在生态安全隐患;选育作物新品种研发过程偏长,其种性易退化,品种优良特性不易保持,市场推行困难。由此可见,开发节能、高效、低碳和环保的抗旱技术迫在眉睫。

5.1 结合我国国情引进国外先进灌溉技术

我国的节水农业发展较晚,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等国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利用方面有一系列完善的设备和制度,已经大量用于温室花卉和大棚蔬菜种植栽培上,我国应积极吸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形地貌、经济条件不尽相同,应该因地制宜,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技术和设备,切忌盲目照搬外国的产品。

5.2 加速节水创新技术的科学研究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要大力自主研发节水新技术。例如,在实施喷灌、渗灌技术的同时,结合水肥耦合技术,确定水肥的比例;开发无污染低成本绿色环保的新型抗蒸腾剂;对现有灌溉设备进行改进,使其最大限度地节水低能,同时便于农民操作。

参考文献

[1]牟玉娟.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东农业科学,2014(1):124-126.

[2]Cuadra-Crespo P, Amor F M D. Effects of Postharvest Treatments on Fruit Quality of Sweet Pepper at Low Temperature[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 Agriculture,2010,90(15):2716–2722.

[3]康乐,王海洋.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16-23.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篇12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温室作物越来越普及, 而在温室作物中, 灌溉是唯一的水资源来源, 相对而言, 灌溉用水的消耗量较大。温室属于一个半封闭的生态体系, 同温室外的作物栽培相比, 其湿度较高、风速较弱, 土壤、水分、植物和空气之间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循环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 研究发展我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同时辅之于控制温度的有效措施, 能够对高湿度的温室环境进行缓冲, 更为精准的控制作物的灌溉用水量, 这对于温室作物生产中精量灌溉和按需灌溉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够实现灌溉水利用率与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改善农作物生产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总量。

二、发展我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论述

1.传统沟灌方式。传统沟灌的方式通常适用于灌溉设施农业的宽行距作物, 例如西瓜、西葫芦、黄瓜、豆类等蔬菜型作物, 一般是在土壤性质属于中等透水性的土壤上应用沟灌法, 这种方式在应用时表现出来的优点主要有灌溉方便、费用投入低, 基本上只需要投入水费即可, 因此这种方式至今仍旧属于蔬菜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的灌溉方式。

2.畦灌方式。采用畦灌的畦宽通常是蔬菜行距整数倍, 如茄子、黄瓜等宽行距蔬菜作物大多是2倍, 甜椒等中等行距蔬菜作物一般是2-3倍, 莴苣等窄行距蔬菜作物是3-4倍, 其他的密植类型的蔬菜作物的倍数则相关宽松, 没有严格的限制。最佳的畦宽一般在1-1.5m的范围之间, 畦宽需要适应应用的耕作机具的工作幅度。通常的畦长大约为8-10m, 水资源灌溉相对均匀, 另外, 畦埂的底宽设定为25cm, 高度为10-14cm.

3.膜下灌溉方式。膜下灌溉指的是运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来降低地面的水资源蒸发量的有效措施, 最为普遍的应用就是大棚中的地膜覆盖应用。膜下灌溉的方式更多的应用于早春、冬季、深秋, 主要是为了为农作物生长营造一个温度、湿度都相对适宜的环境, 在采用地膜覆盖时, 通常的都会同时采用膜下滴灌和膜下沟灌两种方式, 有效地控制水温与灌溉水量。

4.滴灌方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水方式, 滴灌的节水效果相当突出, 我国现今采用的滴灌技术是于1974年从墨西哥引入的, 它的主要运作方式是借助于输水管中的压力将灌溉水转化为水滴的形式直接运输滴入到蔬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之中, 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而膜下滴灌法则是将膜下灌溉同滴灌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方式, 也就是将滴灌管覆盖在膜下然后展开灌溉,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有效降低设施在运行作用过程中作物棵间的水资源蒸发量, 有效的提升了环境的湿度, 同时因为排湿与灌溉造成的降温严重问题, 使得设施环境中的温度条件、湿度条件、土壤条件都保持有良好的通透性。

5.地下灌溉技术方式。地下灌溉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即地埋式滴灌与渗灌技术。地埋式灌溉方式是利用埋于土层当中的滴管管线从而将灌溉水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运输到农作物根部的土壤当中。渗灌技术则是借助于埋在地表之下的、有众多小孔存在的多孔管或者是微孔管道实现水资源灌溉的均匀, 以相对缓慢的速度逐渐将水资源渗透到作物根部区域的土壤中, 这是充分利用了土壤毛管力而进行的一种湿润土壤的灌溉方式。

6.微喷灌方式。在微喷灌中, 它的喷管是借助于管道系统通过喷头将低压水或者化学药剂转化为微流量低压作用于地面上或者枝叶上的一种灌溉方式。喷灌系统的支管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同农作物种植的方向保持一致, 然而在连栋式的日光温室当中, 支管则更多的是和大棚整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当喷灌应用于棚间地块时, 则需要将地块的尺寸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王龙.基于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26) :235.

上一篇:发展路障下一篇:广西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