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终版

2024-07-12

浮力教学设计终版(共8篇)

浮力教学设计终版 篇1

婚 礼 安 排

公历2222年11月11日(农历2222年一月一)

()、()婚礼安排

新 郎: 新 娘: 时 间: 新房地点: 典礼地点:

一、人员安排:

1、伴 娘:

伴 娘: 伴 娘: 伴 娘:

2、伴 郎:

伴 郎:

伴 郎:

伴 郎:

3、总 管:

4、车辆调度组:

5、婚庆公司:

6、证婚人:

7、陪同新人父母敬酒人员:

8、酒店迎宾组:

总迎宾:

9、新娘跟妆:

10、酒店联系人:

工作安排:24日

一、下午把烟酒糖茶鞭炮送到酒店。

二、5点开始,落实好停车的地方,不让晚上停车,预防明天进车不便,态度好好说,拉线,摆放指示牌。

三、6点张贴好拉花、喜字,布置新房。

四、鞭炮杆子粘贴红纸。

五、准备好气球拱门。

工作安排:25日

一、新房工作安排

1、()负责引路喜,从家往外贴。()负责垃圾桶、古力盖等地方的红纸。()负责鞭炮及鞭炮杆子。(锣鼓人员的喜糖,()负责)

2、()负责帮忙布置方桌。

3、外出人员及时回家,所有人员等候放鞭炮。责任人:()(落实好人和时间)

放鞭炮人员:需12人

放礼宾花人员:需6人

4、接待锣鼓队,安排演出位置,由总管负责发放烟糖。

5、拜天地进新房后,所有人员迅速帮忙收拾东西去酒店。

6、班车9:30到新郎家,10:00发车至酒店(()负责联系)。安排班车司机吃饭,喜烟、喜糖()负责。

班车:()

二、迎 亲 组:

负责人:①()联系电话:①()

助:①()

联系电话:①()

(负责人必须保证道路的通畅及安全,以及与司机随时保持联系,确保车队连贯顺利到达酒店)任 务:组织好迎亲车辆,保持车况良好、干净、整洁及油料充足。每辆车贴好喜字和车牌,车辆编队。

1、车队及联系电话

摄像车(车牌): 霸道 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主花车(车牌): 奔驰550 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礼宾车(车牌): 奔驰550 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礼宾车(车牌): 揽胜 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礼宾车(车牌): 揽胜 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礼宾车(车牌): 揽胜

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礼宾车(车牌): 揽胜

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花车装饰负责人:

联系电话:

迎亲程序:布置花车时间:5:30到 5:45 装饰。

(要求:花车必须在车队出发前__10___分钟装饰完毕).花车出发时间: 地点:_________ ____ 到达接亲地点的时间:__ ______

2、迎亲人员集合时间:早上5:30 婚庆公司。

3、司机一到,给司机糖、烟,()负责。车队出发时间:5:55准时出发。跟车人员:()、()(到新娘家后,________召集司机吃饺子)。

(在车队出发时和行进过程中必须与新娘家所在地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保持联系,通知车队行进情况,让新娘方人员做好迎接准备)。

4、安排新娘、新郎及伴郎伴娘乘车,新郎新娘坐主花车,伴郎为新郎开车门护顶。伴郎伴娘在礼宾车第一辆,其他亲属按照辈分进行编排就坐。由接亲总负责人负责协调。

5、安排好摄像车(摄像车必须要开天窗)用于拍摄车队行驶的全部过程。

7、与新人落实行车路线(在接到新娘以后车不走回头路)确定好行车路线后,每位司机发一份行车路线图。保证车队沿途安全。

8、在车队出发前新郎将准备好的小红包交给伴郎,用与接亲时使用.9、接新娘时新郎带领迎亲团人员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新郎向新娘献鲜花、并进行一些小游戏,(堵门应注意时间,不宜过长。)要 求:

1、迎亲人员在车队出发之前30分钟在车队出发点集合到位,检查所带物品是否带齐:烟、糖果(包)、红包、喜字、车喜,捧花等;

2、所有迎亲人员请保持文明、礼貌、热情、主动,尽量统一 着装.佩带胸花.3、各位司机保持好车队队形,注意行车安全、速度,全路段开启应急灯.4、摄像车与主花车必须注意交通指示灯的变化,以免与礼宾车脱节。

三、婚 宴 组:

总负责人:()

联系电话: __________ 人员安排:()、()、()收礼金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席人员的分配:(男方)()

(女方)()

(同事)()

1、每桌摆放烟4盒,白酒2瓶,红酒2瓶,饮料2听,茶叶1壶,喜糖每人1盒,点心1盘、火柴4盒,剩余物品分区就近摆放由专人看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召集所有人员于10:30之前摆好。)

2、所有人员燃放鞭炮,________、________负责安排。(提前落实鞭炮杆子)

注.烟4盒,酒白酒2,红酒2,饮料2种。联系:()

3、班车9:30到新郎家,10:00发车至酒店(_______负责联系)。单位班车11:30发车,(张洁联系落实准点到,不等人)。安排班车司机吃饭,烟2盒_______负责。

班车:()

4、()负责在房间门口接单位同事,提前看好桌次。()负责女方人员安排,()负责男方人员安排。人不够拼桌,人数超过6人原则不动,少的人往多的人拼。

5、烟酒收纳人员,()、()、()。

四、外 拍 组

人员:新郎 新娘

伴郎 伴娘

新娘跟妆

亲友团 车辆:()

()

()

五、婚礼仪式

司仪主持:

六、婚礼现场置组: 由婚庆负责。

七、晚餐及留宿

统计晚餐及留宿人员,在______________酒店安排食宿。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 排: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

开餐时间:_____________

八、结婚当日细节及任务:

1、督促婚宴现场布置。

2、香烟、酒水、饮料、糖果准备数量及安排酒店工作人员分发。

3、收礼台的布置、收礼薄,签到笔,准备及收礼人员安排的到位。

(备:在人员安排过程中必须要对男方或女方亲属比较了解的人员,避免在宾客进场过程中出现混乱。

4、灯光音响设备的准备

(备:负责与酒店人员沟通好设备的开放时间,及使用酒店设备及人员是否产生费用,与婚礼工作人员协调好,根据婚礼流程安排协助音乐的播放。)

5、安排上亲席位,引导女方上亲、男方父母长辈席位就座(注:根据婚礼仪式要求必须将新人父母安排在一起就坐)。

6、迎接人员一般为伴郎伴娘,在迎接来宾时,给来宾分发喜烟喜糖。

7、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送上亲。

8、宴席结束,宾客离开,清点物品(烟、酒、糖等)

人员联系表

浮力教学设计终版 篇2

浮力是初中生熟悉、感兴趣但又普遍反映较难学的知识, 也是他们在学习物理时的又一个分化点。浮力教学内容有着以下几个特点:一、学生已有的局限的思维方式和不全面不科学的前概念;二、综合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三、教学研究方法多样。那么, 怎样结合以上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切实提高浮力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学习了相关理论,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进行了如下的概括和总结:

一、强化实验教学, 突破学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

按照皮亚杰相关理论, 初中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不能单纯地依靠语言描述和假设等来进行。虽然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浮力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 这是学习浮力知识的有利因素, 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和概括, 仅凭感性经验形成的一些前概念相当顽固, 成为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思维障碍。

例如, 学生普遍认为物体之所以下沉是因为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所以下沉的铁块一定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小;同一个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液体中。不难看出, 初中生的前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甚至对学习新知识起到了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验为手段和载体, 充分运用实验教学, 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起接收新信息, 摆脱初中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切忌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或者黑板上的简单写画实验代替实物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例如针对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教师只需要用称重法, 借助弹簧测力计和重物演示一下。教师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重物 (如铁块) , 用手轻托铁块, 让学生观察测力计示数。学生发现测力计示数减小, 显而易见是因为手对铁块施加了一个向上托的力。而将铁块放入水中以后测力计的示数同样减小, 说明水对铁块也施加了一个向上托的力, 这个力就是水对铁块的浮力, 这样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得出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浮力的正确结论。

二、注重知识整合迁移、调动学生积极性, 变浮力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为知识推广的优点

浮力知识要求把力的合成、多力平衡、液体压强、密度知识等联系起来共同学习研究浮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

在课程标准2011版中, 对浮力知识的计算要求降低了, 而对实验的过程相对比较重视, 对浮力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性的要求加强了, 对浮力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仍保留一定的理论要求。

笔者认为教师在重视实验的基础上, 要研究教材, 把握、驾驭、整合教材, 切实把握重点、难点和考点。习题的选取应具有一定的梯度, 层层递进, 对学生的要求切不可一步登天。所以本人并不主张在新授课中就选取各地中考试卷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典型例题, 这样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题目综合性过强、难度过大, 很多时候会打击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例题选取和课后练习选取上, 教师要狠下功夫, 注意梯度, 注重分层。

此外, 除了重视实验、斟酌例题、习题的选取, 教师也可以布置其它课外作业, 例如让学生收集并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 从而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等很容易搜集到例如古代人们利用盐水选种, 潜水艇和飞艇的秘密, 打捞沉船等很多实际生活中浮力知识的应用。通过他们主动的探寻活动结合老师的讲解和习题的巩固, 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从而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当然, 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小制作比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 例如用小瓶子注射器自制潜水艇, 自制密度计, 自制孔明灯等等。

2011年本人对自己所教的两个平行班, 进行了一组对比试验。一个班按常规教学;另一个班在课外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制作活动竞赛, 黑板报、科普天地布置也涉及浮力的有关知识。一章内容结束后, 明显感觉到试验班的学习气氛浓重, 学习相对自信, 成绩也优于参照班。因此通过实践证明, 这些活动的展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 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浮力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充分发挥浮力教学研究方法多样性的正面作用

在浮力教学中, 演示称重法用到了实验法, 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用到了猜想、实验加归纳的方法, 曹冲称象用到了替代法。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应努力跟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逐步形成科学的思考方式。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 以及曹冲称象的故事。教师应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 让时间倒退, 营造一种浓重的学习研究氛围, 让学生来扮演科学家的角色, 用角色的转变, 引导他们充分地思考。再结合演示实验的推导, 从而得出结论。教师要重视实验的各个环节, 重视实验中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科学观察, 科学思考, 变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为学习的动力而非阻力, 不断提升研究问题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从而提高浮力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结合浮力知识的特点, 充分提高浮力教学有效性, 就必须将浮力知识的整合和学生能力的训练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既要重视课堂实验, 又要重视课外活动;既要注重习题的编排选取, 提高习题的有效性, 又要重视演示及学生实验问题的设置、在实验效果的放大性上下功夫。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 而且能够逐步排除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对新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的能力, 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营造一个有序高效的学习氛围, 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怎样结合浮力教学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材中浮力内容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学习了相关理论,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总结与反思, 希望能对提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效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浮力教学特点,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

[2]皮亚杰.《发展认识论导论》

浮力教学设计终版 篇3

【关键词】浮力教学特点;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中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浮力是初中生熟悉、感兴趣但又普遍反映较难学的知识,也是他们在学习物理时的又一个分化点。浮力教学内容有着以下几个特点:一、学生已有的局限的思维方式和不全面不科学的前概念;二、综合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三、教学研究方法多样。那么,怎样结合以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切实提高浮力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学习了相关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如下的概括和总结:

一、强化实验教学,突破学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

按照皮亚杰相关理论,初中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不能单纯地依靠语言描述和假设等来进行。虽然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浮力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浮力知识的有利因素,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仅凭感性经验形成的一些前概念相当顽固,成为学生学习浮力知识的思维障碍。

例如,学生普遍认为物体之所以下沉是因为下沉物体不受浮力,所以下沉的铁块一定比木块受到的浮力小;同一个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液体中。不难看出,初中生的前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对学习新知识起到了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验为手段和载体,充分运用实验教学,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起接收新信息,摆脱初中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切忌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或者黑板上的简单写画实验代替实物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例如针对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教师只需要用称重法,借助弹簧测力计和重物演示一下。教师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重物(如铁块),用手轻托铁块,让学生观察测力计示数。学生发现测力计示数减小,显而易见是因为手对铁块施加了一个向上托的力。而将铁块放入水中以后测力计的示数同样减小,说明水对铁块也施加了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水对铁块的浮力,这样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得出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浮力的正确结论。

二、注重知识整合迁移、调动学生积极性,变浮力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为知识推广的优点

浮力知识要求把力的合成、多力平衡、液体压强、密度知识等联系起来共同学习研究浮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

在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浮力知识的计算要求降低了,而对实验的过程相对比较重视,对浮力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性的要求加强了,对浮力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仍保留一定的理论要求。

笔者认为教师在重视实验的基础上,要研究教材,把握、驾驭、整合教材,切实把握重点、难点和考点。习题的选取应具有一定的梯度,层层递进,对学生的要求切不可一步登天。所以本人并不主张在新授课中就选取各地中考试卷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典型例题,这样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题目综合性过强、难度过大,很多时候会打击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例题选取和课后练习选取上,教师要狠下功夫,注意梯度,注重分层。

此外,除了重视实验、斟酌例题、习题的选取,教师也可以布置其它课外作业,例如让学生收集并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从而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等很容易搜集到例如古代人们利用盐水选种,潜水艇和飞艇的秘密,打捞沉船等很多实际生活中浮力知识的应用。通过他们主动的探寻活动结合老师的讲解和习题的巩固,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当然,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小制作比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例如用小瓶子注射器自制潜水艇,自制密度计,自制孔明灯等等。

2011年本人对自己所教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一组对比试验。一个班按常规教学;另一个班在课外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制作活动竞赛,黑板报、科普天地布置也涉及浮力的有关知识。一章内容结束后,明显感觉到试验班的学习气氛浓重,学习相对自信,成绩也优于参照班。因此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展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浮力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浮力教学研究方法多样性的正面作用

在浮力教学中,演示称重法用到了实验法,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用到了猜想、实验加归纳的方法,曹冲称象用到了替代法。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应努力跟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的思考方式。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以及曹冲称象的故事。教师应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时间倒退,营造一种浓重的学习研究氛围,让学生来扮演科学家的角色,用角色的转变,引导他们充分地思考。再结合演示实验的推导,从而得出结论。教师要重视实验的各个环节,重视实验中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科学观察,科学思考,变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为学习的动力而非阻力,不断提升研究问题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浮力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结合浮力知识的特点,充分提高浮力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将浮力知识的整合和学生能力的训练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既要重视课堂实验,又要重视课外活动;既要注重习题的编排选取,提高习题的有效性,又要重视演示及学生实验问题的设置、在实验效果的放大性上下功夫。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够逐步排除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前概念对新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营造一个有序高效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2]皮亚杰.《发展认识论导论》

[3]张福勤.《突破“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思维定势的几种方法》

招聘管理制度(终版) 篇4

目 录

第一章总则.1 1.1目的和依据.1 1.2 适用范围.1 1.3招聘原则和标准.1 1.4责任部门.2 1.5操作流程.2 第二章

招聘计划.3 2.1招聘需求预测.3 2.2招聘计划.3 第三章

招聘渠道和方法.5 3.1 内部招聘.5 3.外部招聘.5 第四章

候选人的获取.7

4.内部公开招聘候选人的获取.7 4.2

公开招聘候选人的获取.7 第五章

对候选人的测评.8 5.1

测评体系的建立.8 5.2

笔试程序.9 5.面试程序.10 5.情境测试程序.11 5.测评结果的确定.11 第六章

员工录用.13 6.1

内部招聘的录用.13 6.2

外部招聘的录用.13 第七章

招聘工作评估.15 第八章

附则.16 附录.17

附录1:招聘工作流程.17 附录2:人员需求估计表.18 附录3:拟招聘岗位职务说明书.19 附录4:内部招聘申请表.22 附录5:应聘申请表.23 附录6:笔试样题.25 附录7:冬映红股份面试指导手册.44 附录8:面试评价表.52 附录9:情境测试评价表.53 附录10:招聘选拔综合评价报告.56 附录11:员工试用期离职面谈记录.58

第一章 总则

1.1目的和依据

第一条

为了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明确和规范公司的招聘原则和操作流程,并保证在此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招聘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XX公司的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1.2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职位的招聘。1.3招聘原则和标准

第三条

公司的招聘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机会均等的原则:在公司出现职位需求时,公司员工享有和外部应征者一样的应征机会。

2.全面考察和重点考察相结合的原则:招聘需由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从知识、能力、技能、品德、经验、健康状况、岗位胜任力等方面共同进行考查,同时重点考察和公司战略、业务和文化密切相关的技能、素质和品性。3.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4.适用原则。

第四条

可录用人员的基本标准为: 1.已满18周岁。

2.若招聘人员为专职人员,要求同其它单位无劳动关系。3.若招聘人员为兼职人员,无第四条第二款限制。4.能适应公司的管理方式,认同并接受公司的企业文化。5.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无不良记录,身体健康。1.责任部门

第五条

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公司招聘工作的主管部门,其职责如下: 1.制定公司年度招聘计划,并在实际执行中加以调整。2.根据公司组织结构,定岗、定编和定员方案对各部门的人员招聘需求进行控制,审核各部门招聘需求是否满足组织结构定岗、定员和定编方案。如果属于方案外的招聘,提请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3.指导用人部门撰写拟招聘职位的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4.决定获取候选人的渠道和方法。5.与潜在的候选人联络。6.收集简历和应聘材料。

7.设计人员选拔测评方法,并指导用人部门主任使用这些方法。8.主持实施测评程序。9.为用人部门的录用提供建议。10.与候选人确定工资。

11.帮助被录用人员办理体检、档案转移、劳动协议签订等各项手续。第六条

用人部门应参与到本部门人员的招聘活动中,并在其中承担以下责任: 1.各部门的人员招聘必须有人力资源部组织完成。2.根据业务计划提出招聘需求。3.草拟招聘职位的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

4.参与对候选人的测评过程,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等进行判断。5.最终做出录用决策。1.5操作流程

第七条

一项典型的招聘工作应包含以下流程: 提出招聘需求→工作职责与任职资格描述→获得招聘批准→选择招聘渠道和方法→获得候选人并进行简历筛选→对候选人进行测评→讨论并做出初步录用决定→确定工资→入职体检→正式录用、签订劳动协议、转移档案

(见附录1)

第二章

招聘计划

2.招聘需求预测

第八条

公司各部门在如下情况可以提出用人需求:

1.缺员的补充:因员工异动如因员工调动、退休、晋升等原因,按规定编制需要补充。

2.突发的人员需求:因不可预料的业务、工作变化而急需引进特殊技能人员。3.扩大编制:因公司业务发展壮大,需扩大现有人员规模及编制。

4.储备人才:为了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而需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专门人才,如大学毕业生、专门技术人才等。

第九条

公司各部门每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编制年度计划时,应同时制订本部门年度人员需求预测,填写《人员需求估计表》(见附录2),如果有招聘需求,同时拟定拟招聘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描述(见附录3),一起报送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十条

人力资源部综合考虑公司发展、组织机构调整、员工内部流动、员工流失、竞争对手的人才政策等因素,对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进行综合平衡,制定公司年度人力资源需求预测。2.招聘计划

第十一条

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制定年度招聘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拟招聘岗位名称、工作职责、任职资格(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个性品质等)、拟招聘人数。2.招聘渠道和方式。

3.对候选人测评内容和实施部门。4.招聘结束时间和新员工到岗时间。

5.招聘预算,包括:招聘广告费、交通费、场地费、住宿费、招待费、出差津贴及其它费用。

第十二条 公司年度招聘计划应报XX公司领导层,批准后方可实行。第十三条

年度计划内的招聘由人力资源部直接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有计划外的人员需求或因员工离职需补充人员,用人部门需按上述程序提出用人需求申请,经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报主管总经理(副总经理)批准,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第三章

招聘渠道和方法

3.1内部招聘

第十五条

内部招聘是指根据机会均等的原则,公司内部员工在得知招聘信息后,按规定程序应征,公司在内部员工中选拔人员的过程。

第十六条 当公司出现职位空缺时,应首先在公司内部进行招聘。

第十七条

公司在内部招聘的实施方法上主要选择内部晋升和内部公开招聘。第十八条

内部晋升是指建立在系统的岗位管理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基础上的内部职位空缺补充办法。具体操作参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报告》执行。第十九条

内部公开招聘是指当公司出现职位空缺时,公司内部人员均可参加应征,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最终人选的招聘方式。第二十条

公司人力资源部应通过以下方式将内部招聘信息传达给公司每位员工:

1.在公司网页上公布招聘信息。2.专门下发内部招聘通知。3.外部招聘

第二十一条

外部招聘是指在出现职位空缺时,公司从社会公开选拔人员的过程。

第二十二条

公司外部招聘主要选择以下渠道进行:

1.媒体招聘:通过大众媒体、专业刊物广告、相关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进行招聘。2.招聘会招聘:通过参加各地人才招聘会招聘。

3.校园招聘:每年春季公司将招聘信息及时发往有关学校毕业分配办公室,并有选择地参加专业对口的院校人才交流会。

4.委托猎头招聘:公司所需的高级管理和技术职位可委托猎头招聘。第二十三条

招募信息的发布

因招聘岗位、数量、任职资格要求、招募对象的来源与范围的不同;同时受新员工到位时间和招聘预算的限制,XX公司应选择不同的信息发布时间、方式、渠道和范围。

1.信息发布形式:公司应根据需要采取招聘现场海报、公司形象宣传资料、媒体广告等一种形式或多种组合发布信息。

2.信息发布范围:由招募对象的范围决定,公司应要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与特点,向特定的人员发布招聘信息。

3.信息发布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招聘信息应尽早发布。

第四章

候选人的获取

4.1内部公开招聘候选人的获取

第二十四条

公司现有员工报名参加内部招聘需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在现有岗位上工作满一年以上。

2.年度绩效考核应在优良以上,公司不鼓励绩效差的员工内部流动。第二十五条

公司员工报名参加内部招聘,应填写《内部招聘申请表》(见附录4),并和自己的部门主任做正式沟通,经部门主任签批后交人力资源部。第二十六条

收到应聘资料后,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和初步的筛选,然后交用人部门,同用人部门一起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对收集到的应聘者个人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历、专业技能、语言等,将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剔出,确定候选人名单。4.2公开招聘候选人的获取

第二十七条

应聘者在获取招聘信息后,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申请: 1.通过申请信函提出申请。

2.直接填写《应聘申请表》(见附录5)提出申请。3.通过邮件提出申请。

第二十八条

应聘者需同时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供以下个人资料: 1.应聘申请表(函),且注明应聘职位。

2.个人简历,注明联系方式、学历、工作经验、技能、成果、个人兴趣爱好、品格等信息。

3.各种学历、技能、成果(包括奖励)证明(复印件)。4.身份证(复印件)。

第二十九条

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收到应聘资料后,按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程序进行初步筛选,获取候选人名单。

第三十条

在选择外部招聘候选人的时候,应考查外部招聘候选人所在单位、组织的文化和公司文化的吻合程度。对文化特性,比如协作精神、团队精神等,和公司吻合程度高的单位或组织,可以适当加大招聘比例。

第五章

对候选人的测评

5.1测评体系的建立 第三十一条

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负责建立涵盖测评方式、测评指标、测评内容和测评小组的人才测评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第三十二条

测评方式包括面试、笔试和情境测试。

面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手段,由表及里对候选人有关素质进行测评的方式。

笔试是指通过书面形式以若干题目对候选人的能力和人格进行测评的方式。

情境测试是指将候选人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由测评者观察其在此情境下的反映,从而判断其个性特点的方式。

第三十三条

一个典型的测评程序应该包括:

成立测评小组→确定测评内容→笔试→面试→情境测试→综合评价→确定初步录用人

第三十四条

公司人力资源部应根据拟招聘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设计出该岗位的素质特征,并应着眼于能够产生绩效的素质特征,建立该岗位的测评指标体系。

测评指标体系一般应包括:

1.身体素质:包含健康、体力、精力、机体灵敏性和感知能力。2.技能素质;包含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和社会智能素质。3.品德素质:包含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4.心理素质;包含价值观、兴趣、追求、气质和性格等。第三十五条

公司通过面试对候选人的如下素质进行测评: 1.个人信息:指候选人的主要背景情况。

2.举止仪表;指候选人的体形、气色、外貌、穿着、举止及精神状态。3.专业知识技能: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候选人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技能的高低与专业上的特长。

4.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过去从事的工作和其他经历体现主动工作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共同实现目标的协作能力。

5.工作经历:包含过去工作单位、担任的职务、工作业绩、薪酬情况和离职原因。6.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逻辑性、体态语言和说话内容方式配合的协调性、感染力、影响力、清晰度、准确性等内容的考查。7.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8.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9.人际交往能力。

10.控制能力和情绪稳定性。

11.综合分析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主要考查候选人能否抓住问题本质、说理透彻、分析全面。12.兴趣和爱好。

第三十六条

公司通过笔试对候选人的如下素质进行测评:

1.专业能力:主要从拟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出发考察候选人的专业能力。2.非专业能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数字反映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社会能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谈判能力。

第三十七条

情境测试主要用来观察和评价候选人在该模拟工作情境下的心理和能力,以确定其是否适宜担任某项拟任的工作,预测其能力、潜力和工作绩效的前景,同时发现其欠缺之处,以确定培养、使用的方法和内容。第三十八条

公司应建立测评小组,负责对候选人的测评。测评小组主要由人力资源部招聘负责人、用人部门主管经理组成,也可聘请外部专家参加。对于重要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招聘,应有XX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参加。

测评小组一般由3至5人组成。5.笔试程序

第三十九条

一个典型的笔试程序应该包括:

确定笔试时间和地点→通知候选人→组成笔试测评小组→设计笔试内容→进行笔试→评定笔试结果

第四十条

人力资源部应首先确定笔试时间和地点,然后及时通知候选人。除非在特殊情况下,笔试时间和地点不得更改。

第四十一条

人力资源部应依据第三十八条之规定组织成立笔试测评小组。第四十二条

笔试测评小组应认真回顾拟招聘岗位的工作描述和任职资格,明确各项胜任特征的行为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笔试内容。(样题见附录6)小组成员必须严格做好对笔试内容的保密工作。

第四十三条

笔试时,小组成员需提前到达考场,并在笔试过程中对有关问题给与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第四十四条

笔试结束后,小组成员要对候选人的笔试情况给与评定,并确定笔试的最终排名。5.面试程序

第四十五条

一个典型的面试程序为:

确定面试时间和地点→通知候选人→组成面试测评小组→准备面试问题→进行面试→评定面试结果

第四十六条

在确定候选人名单后,人力资源部应选定面试时间和地点,并通知候选人。为了维护公司形象,面试时间和地点一旦确定,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任意更改。

第四十七条

人力资源部应同时依据第三十八条之规定组织成立面试测评小组,并明确其主要职责和任务。

第四十八条

面试测评小组应在面试前认真回顾拟招聘岗位的工作描述和任职资格,明确各项胜任特征的行为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面试问题,认真填写《公司面试指导手册》(见附录7)。

第四十九条

面试测评小组应在面试前认真阅读候选人的简历等资料,掌握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以便在面试中能灵活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第五十条

面试开始时,测评小组成员应提前到场做好准备。

面试需按《面试指导手册》进行,小组成员需对有关要点做好记录,填写在《面试指导手册》中。

对候选人的评价,小组成员需同时填写在《面试评价表》(见附录8)中。第五十一条

面试结束后,小组成员应在《面试评价表》上填写综合评语和录用意见,签名后交人力资源部。

小组成员应就面试情况进行综合讨论,确定候选人面试的最终排名。5.4情境测试程序

第五十二条

情境测试主要适用于高级管理人才的招聘,其程序参照笔试的程序进行。

第五十三条

测评小组应根据拟招聘岗位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的测试题目,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无领导小组讨论。

2.文件框,也称为文件处理练习。3.模拟面谈。4.演讲。5.书面案例分析。6.角色扮演。

第五十四条

测试过程中,测评小组成员应该对参与测试的每位候选人的表现进行观察,对其做出综合评价,并记录在《情境测试评价表》(见附录9)上,测试结束后交人力资源部。

第五十五条

测试结束后,小组成员应试就测试情况进行综合讨论,确定候选人情境测试的最终排名。5.测评结果的确定

第五十六条

测评程序结束后,测评小组成员应通过候选人在笔试、面试和情境测试中的表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定量分析是指针对候选人在笔试、面试和情境测试中的排名或得分确定最终排名的分析方式,在操作中有如下要点:

1.分析可以采取排名权重法,即对每一名次赋予一定的分值,将候选人在笔试、面试和情境测试中的排名得分累加即得到这位候选人的最后分数。

2.分析也可采取得分累加法,即将每位候选人在笔试、面试和情境测试中的得分累加,得到这位候选人的最终分数。

3.视岗位任职资格要求不同,笔试、面试和情境测试的得分在最终定量分析中所占的权重可以有所不同,具体比重由测评小组在测评前确定。

(二)定性分析是指针对候选人在笔试、面试和情境测试中的表现进行综合素质和胜任力的定性分析。

第五十七条

浮力教学设计 篇5

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回小

孙彦博

学习内容: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浮力》。教材分析:

《浮力》一课,是科学课教科版教材里,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浮力这一节前,已经学习了“力的现象”,“重力”,“大气压力”,“弹力”。相对来说,浮力这一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展示得比较简单,只提供了三个实验活动。教材让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开拓或挖深。学情分析:

经过二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了小组合作的自觉行为。学生开始对生活的现象有敏感的触角,能在生活的现象中提出疑问,并乐于与教师共同探讨。开始自觉的探讨。学习目的:

1、让学生了解浮力的现象。

2、鼓励学生开动思维,能创新,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让学生动手,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浮力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了把握好这个重点,教师设计了实验活动,结合实验,并由教师亲身示范,通过启发式谈话让学生了解浮力的现象。实验用品:

1、玻璃盆、乒乓球、铁钉、小玻璃瓶、玻璃片、木板、橡皮、铁块。

2、橡皮筋、石块、弹簧秤、教学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看轮船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抬头看屏幕,在这海天一色的大海上,这时你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轮船)

2、对,你知道轮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是用木材和钢板做的)

3、他说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互动评价,通过评价使全体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4、同学们,其实啊,现代的轮船主要是用钢板做的,想想这样的轮船会怎样?(很重)

5、对,这么重的轮船,为什么还能载很多很多的货物在海上航行,不会一下子沉下去呢?这里边肯定有很大的奥秘,大家想不想跟跟老师一起来探讨呢?(想)

6、那请大家打开书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浮力》,其中就有我们要探讨的奥秘。(板书:浮力)

【教师在教材“浮力”的封面的基础上,采用图示法和谈话法,导入新课。】

7、同学们,你想怎么来探讨新学的内容呢?请你说说。

8、让学生发言。(做实验、观察、看图片、上网找资料、„„)教师小结:大家的主意都很棒,大家喜欢做实验吗?(喜欢)那我们就用做实验的办法来探讨这个奥秘。怎么样?(好)

二、做第一个试验。

那我们马上行动。首先,请留意篮子里的实验用品,有些什么?(乒乓球、„„)

其他小组一样吗?(一样)

1、那大家猜一猜,如果把这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呢?(有浮有沉)

2、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

3、有不同的猜想吗?

4、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就把它们放进水里,认真观察,看结果是什么,记下来。开始。(教师巡堂指导)

三、汇报实验的结果。

1、这边的小组动作最快了。结果怎么样?请这个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2、有不一样的结果吗?好,在个实验中你弄懂了什么?(物体放在水中,有浮有沉。)

四、实验小结:同学们,做了这个实验,你觉得怎样?

(有趣味,挺有趣的,很喜欢,不过简单了一点。)你发现了浮力了吗?(浮起来的东西就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浮力是一种怎样的力呢?想知道吗?(想)

【教师的小结采用问答的形式,“你发现浮力了吗?”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对于接受比较慢的学生,这个问题也能敦促他们继续进行探究。然后,在问答中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五、做第二个实验。

1、现在呀,老师从刚才的实验中,选一些会浮的物体放在水中,按一按,对,按一按,会有什么感觉呢?

大家都来试试,把你的感受告诉同学,讨论一下。

2、师生交流。

3、教师顺势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大家都觉得水里好像有什么。这种东西其实就是——(浮力)

【师生交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的环节,教师在听取学生表达的感受时,尊重学生,让他们能把自己的话讲完。同时做到挖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表扬、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们敢说敢想,轻松愉快地上好课。】

4、按乒乓球的感觉跟按泡沫塑料一样吗?(请一两个同学来说。)你们真细心,说得对极了。这是什么在作怪呀?(让学生回答)

5、对,当我们往下按的时候,他就„„(向上顶)所以,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向上)《板书:向上的力》

6、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想让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可以用什么物品来做这个实验呢?(稍等学生的反应)可以跟同学讨论一下。【这一问是教师设置的思维扩散,既深化学生的对浮力的认识,又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浑然不觉其中的难度。】

7、让学生说。(篮球、汽球等)

8、你是怎么想到的?(它比乒乓球、泡沫塑料还要大。)

9、啊,你是个很善于思考的人。原来,物品的体积越大,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那么轮船呢?它的体积比篮球大多少倍?同学们能算出来吗?(不能)

11、所以它受到的浮力怎样?非常大。

12、小结:你从这个实验中明白了什么?

(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好!同学们,你们热爱思考,又能团结合作,学习得很好。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采用启发式的谈话,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按泡沫塑料板入水”中明白轮船能浮起来的缘故。】

六、做第三个小实验。

1、现在我们知道浮起来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沉下去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允许学生自由争论的空间,这样能激发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2、真相到底如何,我们继续做试验,继续探讨。

3、同学们一起读81页书本上的实验要求:“用测力计测量„„” 教师强调:大家做的时候一定要密切留意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好,开始!

4、师生交流。

5、小结评价:同学们的脑袋瓜子越来越灵活了。

再想想,是什么力量使尺度缩短了?(浮力)

6、哦,原来沉下去的石头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板书)

7、那石头为什么还要沉下去?同学们有没有在实验中发现这一点?

8、如果没有,老师和同学们再做一次,这一次要更仔细观察。(让学生做完实验再回答)

【教师亲身示范实验,学生也可以跟着做,一边做一边引导学生看准各种变化】

9、对,你的发现太棒了,真是伟大。能让我抱抱你吗?此时此刻,我觉得只有拥抱才能表达我对你的赞赏。好,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石头的重量比它受到的浮力大,所以,它就下沉。

10、那我现在有个疑问,同学们愿意帮我解决吗?

11、听我说,石头重,还是轮船重?

12、那为什么石头沉下去,而轮船又浮起来呢?

石头虽小,但它的重量比它受到的浮力大,所以下沉。轮船虽大,但它的重量比它受到的浮力小,所以上浮。

【这个问题的设置同样是引导学生在理解了下沉的石头也会受到浮力的实验后,引出来的一个延伸,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使在实验中学到的知识产生认知的力量。】

13、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刚才的三个实验里,同学弄懂了什么?

七、总结。

浮力教学设计 篇6

浮力这节内容分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学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第三学时综合运用浮力、压强、密度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但是物体的浮沉,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就加以渗透,第二节再从理论角度推理验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技能目标:

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浮力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2、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

今年我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模式,对物理学习存在为难情绪。而物理教材又特别讲究知识体系、科学严谨,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但是这种道貌岸然的面孔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现状也就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它古板,你想办法让它生动,它严肃,你想办法让它活泼。以下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件事是几年前看到中央10套播放的科普节目,是美国录制的,节目中的两个主持人打扮成小丑,通过大量的实验、实物场景拍摄、通俗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物理知识,一点也不让人觉得艰涩难懂,看完后你会觉得科学真是有趣。我也一下子觉悟: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这样,哪还有那么多孩子讨厌物理呢?

另一件事是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启发。有一次到北方图书城给还在小学的女儿买了一本《孩子喜欢的一百个实验》,她回家自己照着书忙乎了几天后开始对我问着问那,我敷衍她说:“太难了,等你长大就学到了。”可是她却不一不饶的纠缠。被磨不过,给她讲了点,居然听得头头是道。原来科学离孩子并不远,只是缺了一个指路人。小学生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初中三年级的大学生呢?关键是学习时的心态不同、兴趣不同、目的不同,我们的教学即灌坏了学生,又可惜了知识。

因此,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课堂上,尽量采用最直白、最生活的语言,尽量采用实验引出知识点,尽量让学生自主发现,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实验建立直观印象,先入为主。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然后再进行理论验证。绝对不能先用理论推导得到结论后再去验证,更不能连验证性的实验都不做。本节课的设计很多处都是围绕这一原则展开的。

本节课围绕着五个实验展开,前三个实验是重复生活中的场景,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引出浮力这个新知识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施力物体、测量浮力的实验方法等。实验中学生会观察到简单的浮沉现象,‘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个知识点要到下一节才能解释清楚,但是本节虽然不能从理论上分析透彻,但是没有必要回避,可以先通过受力分析,使学生了解表象,同时并为下节课的教学设置悬念。

实验四是本节课的关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得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才能通过分析,得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它排开液体之间存在某种定量关系。真正从理念上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而非物体自身的形状、大小、轻重等因素,纠正生活中形成的错误意识。并学会利用已有器材,发现尽可能多的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五是本节课的重点。作了这么多铺垫,就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理解物体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重。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四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四是阿基米德原理,指出这是求浮力的普遍适用式。

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设计 篇7

随着对海洋、湖泊的深入开发,水下勘探技术不断获得提升。由于光纤具有传输损耗小、传输容量大、传输速率高、传输带宽宽、抗干扰性好等优点,因此目前结合光纤的水下勘探技术已成为当今业界研究热点。面对美、荷、法、日等发达国家已先后开发出各种型号、功能的水下光电复合拖缆的现状,在该领域起步较晚的我国正在奋起直追,现也已开发出一些适合水下使用的光电复合拖缆[1]。本文将介绍一种连接水面(下)母船与水下设备(工作舱)间的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设计。

1 使用特点和技术参数要求

该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具有如下使用特点:a.用于系留水面(下)母船与水下设备(工作舱),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较好的柔软性,并能反复收放。b.通过光纤传输水面(下)母船与水下设备(工作舱)之间的数据、图像、指令等各种信息。c.通过电力线传输电能给水下设备。d.为了进一步减小缆在水中的运行阻力,该缆具有外径小、水中重量轻(即微浮力,缆的密度略低于水的密度)的特点。e.该缆具有较佳的耐水压性。

该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技术参数要求如下:缆的外径≤9.9mm,抗拉强度≥8kN,电力线间耐压不小于25kV,缆的密度为(0.95±0.03)g/cm3,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机械耐久性。

2 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

2.1 总体结构设计

我们根据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使用环境和系留设备的要求,展开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结构的设计。在结构设计时,我们首先使缆的性能指标满足技术参数要求,同时还考虑了缆中各元件分布的合理性以及使用时缆的安全性。最终我们设计的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由3根光纤、3根电力线、增强元件和护套等组成。

2.2 光纤

根据相关技术参数要求,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中的光纤不仅应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而且还应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环境性能。由于光纤在缆绳中要承受拉伸、弯曲、扭转等各种应力的作用,而一次被覆光纤抵御各种应力的能力非常有限,无法单独满足缆的各种机械性能要求,以及防止光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微弯损耗,因此必须对一次被覆光纤进行一定形式的加固。光纤的加固方式有多种,在该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中我们采用光纤紧包的加固方式。该结构紧包光纤已在国内外特种用途的光电复合拖缆中获得成功应用。

一次被覆光纤紧包材料的选择应满足线膨胀系数与光纤接近,与光纤一次被覆材料的相容性好,具有适中的弹性模量和柔软性,加工性能好等要求。图2示出一次被覆光纤和几种紧包光纤受压时的损耗增加曲线,可见,一次被覆光纤受压时,光纤的微弯损耗会增加;软硅胶涂覆一次被覆光纤后虽可减缓作用在光纤上的压力,但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软硅胶的缓冲作用就会失效,光纤的微弯损耗会突然增大;尼龙涂覆一次被覆光纤后在受压力时,光纤微弯损耗也有一定的增大;软硅胶和尼龙共同涂覆一次被覆光纤,即使光纤受到较大的压力时,光纤的微弯损耗也不会增加太多。为使紧包光纤具有结构紧凑,较好的机械和环境性能,我们经多次研究和试验,最终选择了一次被覆光纤外涂覆柔软的光固化的丙烯酸酯缓冲层和较硬的尼龙12紧包层,结构如图3所示。

2.3 电力线

根据相关技术参数要求,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中的电力线不仅应具有较好的电性能,而且还应满足外径小、重量轻、柔软性好等要求。为此,导体采用了柔软性较好的多股镀银铜绞线,绝缘层采用绝缘等级高、耐高温性好的聚四氟乙烯材料。

根据所选导线材料的导电性能,可理论计算出绞线导体的截面积A1和导线的根数n,相关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导线的电阻,ρ为导线材料的电阻率,k为修正系数,d1为导体单线直径。

绝缘层厚度t可根据下式计算:

式中V为导线的传输电压,E′为导线的表面场强,d′为导体绞线直径,D′为绝缘单线直径。

2.4 增强材料

由于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使用要求是抗张强度大于8kN、缆径尽可能小、缆的密度必须控制在(0.95±0.03)g/cm3范围之内,并应满足机械和环境性能,因此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宜选用非金属增强材料,且增强材料应满足高强度、重量轻以及柔软性好等要求,同时还应有较高的性价比。表1列出了几种增强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我们对表中所列材料进行了反复试验、论证、分析,最终选择了比模量较大、线膨胀系数较小、性价比合适的芳纶纤维作为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增强材料。

2.5 护套

根据相关技术参数要求,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护套材料应满足高强度、耐磨性好、耐水性好、耐候性好以及密度小等要求。我们对众多的材料进行了反复仔细地研究和评估,最终选择了既能满足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特殊要求,且价格又较为合适的聚乙烯材料。

注:1)PBO为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的缩写,GRP为玻璃增强热固性塑料或玻璃钢的缩写。2)比模量=弹性模量/密度,其单位为GPa/(g·cm-3)。

3 关键参数设计

3.1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是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关键参数之一,其设计是否合理将极大地影响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性能。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抗拉强度F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ΣE为缆中材料的综合弹性模量,A为缆中增强材料的总的截面积,ε为光纤在缆中允许的应变,N理为缆中增强材料的理论根数,S为单根增强材料的截面积,N实为缆中实际使用增强材料的根数,δ为安全系数。在计算最大张力负荷下的芳纶纤维用量时,ε取值0.1%~0.3%,δ 可根据缆中增强材料实际使用率而定。

3.2 缆的密度

缆的密度是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关键参数之一,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影响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密度的主要元件(或材料)包括光纤、电力线、增强材料、护套材料等。为了使缆的密度满足(0.95±0.03)g/cm3,我们必须将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中的每个组成元件(或材料)的密度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缆的密度ρ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T纤、T电、T填、T芳、T包、T护分别为光纤、电力线、填芯、芳纶纤维、包覆层、护套的线密度,d为缆外径。假设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外径为9.6 mm,则T总(=T纤+T电+T填+T芳+T包+T护)的允许范围应在66.56~70.90g/m之间,这对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制造公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性能测试

我们通过对该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的技术等多方面研究,最终研制出微浮力光电复合拖缆,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参见表2,可见,该缆的各项性能均满足了技术指标要求。

对“浮力”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8

关键词:浮力;概念;计算

一、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要找出相同相关,区分相似相异,在比较中记忆,在理解中辨别,这样就能使我们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彻,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更具有系统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1.“漂浮”与“悬浮”

“漂浮”与“悬浮”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它们的相同点:都是物体在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处在平衡状态;它们的不同点:“漂浮”物体是部分浸入液体,“悬浮”是物体完全浸没。

2.“上浮”与“浮在液面”

“上浮”与“浮在液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浮”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处于受力不平衡状态,向上做加速运动;“浮在液面”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是物体上浮的最终结果。

3.“下沉”与“沉在液底”

“下沉”与“沉在液底”意义不同,“下沉”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处于受力不平衡状态,向下做加速运动;“沉在液底”是物体在重力、浮力和底面支持力三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是物体下沉的最终结果。

4.“浸入”与“浸没”

“浸入”与“浸没”是大概念与小概念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浸入”可以是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也可以是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浸没”是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

5.“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与“物体沉浮的条件”

“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沉浮的条件”是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6.“排开”与“排出”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其中指的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而不是物体“排出”液体的重力。当把物体放入装满液体的容器中时,“排开”与“排出”相同,当把物体放入未装满液体的容器中时,“排开”与“排出”不相同。

7.“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的体积”不一定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只有当物体完全浸没时两者才相等,而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前者大于后者。

二、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

浮力的计算是浮力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其计算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四种:

1.称量法

由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刚好相反,所以可以先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那么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F浮=G-G′,此法适用于求解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2.压力差法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上-F下,此法多用于求解形状规则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3.原理法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此法适用于所有浮力计算。

4.平衡法

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只要知道物体的重力,就知道了浮力的大小,即:F浮=G物=ρ物gV物,此法适用于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举例:将重为4 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放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300 g,不計水阻力(g取10 N/kg),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浮,F浮=6 N

B.物体悬浮,F浮=4 N

C.物体漂浮,F浮=4 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3 N

解析: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最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F最大=1.0×103kg/m3×10 N/kg×6×10-4m3=6 N,即F最大>G,所以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F浮=G=4 N,故选C。(由于不知溢水杯原来是否装满水,故不能错误地认为溢出的水重即为物体受到的浮力。)

参考文献:

王世宏.浮力教学的几点体会[J].学苑教育,2014.

上一篇:给商家的早安心语下一篇:关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