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

2024-05-23

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精选14篇)

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 篇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

(二)过程与方法:学思同步、品读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话题,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钢琴家用他那纤细的手指弹奏出美妙的乐曲,雕塑家用灵巧的瘦雕刻出生动的塑像。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双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什么年龄的人才会有的手?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简单批注。

2、交流:这双手有什么特点,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的。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1)亲身感受——“大”: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双手紧紧地裹住了。

(2)生活感悟――“硬、黑”: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2、指导朗读。

3、小结:看到这双连作者都不敢相信的手,你最想知道什么?

4、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组织交流,及时评价。(1)计算启情

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出来,交流感受。(3)拓展升情。

四、教师总结

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 篇2

下面以笔者教学《一双手》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具体说明。

在相关视频中拓展教学空间。在教学起始阶段拓展的方式很多, 但是, 最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无疑是多媒体。老师在教学《一双手》时, 播放了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的视频。老师只是要求同学们谈谈对“手”的认识。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 古典韵味的乐曲, 圣洁灵动的手语让人如痴如醉。有的说千只慧眼闪烁, 千只纤手微颤, 是那一双双灵巧的手诠释了传说中的千手千眼观音的典雅, 让人击节赞叹!有的说邰丽华与20位同伴结为一体, 以千手观音形象立于莲花台上, 用缤纷的手姿和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一段绝伦的精彩与神奇。接着, 老师顺势引导, 尼泊尔谚语说:“自己的双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今天, 我们再来看看, 姜孟之如何用文字向我们展示的仅仅属于个人的‘一双手’的神奇与伟大。

这样的拓展, 无疑能激发学生极大地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同题诗歌中拓展教学空间。唐朝有三位诗人都曾以《咏手》为题作诗, 老师出示了三人的相关诗句:“腕白肤红玉笋芽, 调琴抽线露尖斜。背人细捻垂胭鬓, 向镜轻匀衬脸霞。” (韩偓) , “一双十指玉纤纤, 不是风流物不拈。鸾镜巧梳匀翠黛, 画楼闲望擘珠帘。” (秦韬玉) , “妆成皓腕洗凝脂, 背接红巾掬水时。薄雾袖中拈玉斝, 斜阳屏上捻青丝。” (赵光远) 让同学们研讨它们的一些共性和特色。

通过研究探讨, 同学们发现, 三首诗都是写的年轻的女性, 手指纤细, 白嫩, 修长, 写的是她们调琴, 梳理鬓发、洗脸等平常小事, 人物比较单一, 并且没有鲜明个性特点, 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说明作者的视野比较狭窄, 生活阅历的局限导致作品的内容比较单调。

在同名作品中拓展教学空间。黑格尔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 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而动作里最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性格特点的大概要数“手”了。老师要求同学们到鲁迅的作品中去寻找一些有关描写“手”的语句, 看看它们在内容上, 写法上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兴致很浓, 纷纷查阅鲁迅的作品, 找到了一些例句, 并积极探讨, 揣摩。

一个同学找的是《故乡》中有关闰土的描写:“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少年闰土) “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 (中年闰土)

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和对课文的整体阅读, 懂得了作者是为了突出闰土生活的悲惨。老师再请同学们思考闰土生活悲惨的原因, 有的同学从文中找出了“多子, 饥荒, 苛税, 兵, 匪, 官, 绅, 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的句子。老师再要求同学们把闰土放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思考其悲惨命运的深刻原因, 同学们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 归纳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种压迫让闰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

《孔乙己》中孔乙己“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用指甲蘸了酒”想写字, 别人嘲笑他脸上的新伤疤时, 他不回答“排出九文大钱”, 将他落魄中不忘炫耀的自鸣得意、自欺欺人刻画得活灵活现。

一个同学认为最震撼人心的手的描写是《孔乙己》的最后, 孔乙己用“手”走来喝酒, “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这是最奇特的一双手, 用“手”作“脚”, 走出生命, 走完人生。

老师要求总结鲁迅的作品中的“手”,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鲁迅的视野非常开阔:有男人有女人, 有老人有小孩, 有农村有城镇, 人物丰富, 个性鲜明。“一双手, 就是一个人, 就是一个世界, 太精彩也太浓缩了!”有的同学发出了感慨。这就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了, 这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思考和提升。

《一双手》教学设计 篇3

华县城关小学 李小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用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走进课文,体会情感。学习林业工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

2.学习本文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协作中的恰当运用。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感情,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谁能让荒山成为绿塔;谁能让浊水成为清溪?这双手,改造迹地林,次生林44.5顷;这双手,种树26万多棵!这双手神奇吗?

生:神奇

师:这是谁的手? 生:这是张迎善的手。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张迎善,去了解他那双神奇的手。板题齐读。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划出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用 标出重点词语,并把感受写在旁边。

2、小组合作学习。

3、集体交流汇报(依次出示学生找到的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的句子)。(1)“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① 读一读,谈感受。(粗糙、硬)

②哪个词更能体现这一特点呢?让学生抓重点词语来谈

“活像”能换个词吗?

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这样比喻说明什么?随机板书:硬 粗

③根据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2)“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①读一读,谈理解。(颜色: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随机板书:木色

②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染”字。③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3)“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①读句子。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________,把手指比作__________。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④除了这个比喻,还有哪个词体现出了这一特点?(老茧)

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①读一读,比较句子。(体会“刻”字的妙用。)②根据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读一读,谈谈自己又读懂了什么? 板书:大

②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③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过渡:看啊,张迎善,一位年仅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却拥有一双这样与众不同的手。他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找到有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学生自主学习)

(1)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的、最全面的答案。(2)组织交流,抓住重点句子谈理解。

①“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

②“一天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要往土里伸——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 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像老松木,像鼓皮,像干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

再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

出示:一天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3)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4)指名读出

出示: 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清。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

师: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请你读一读,再静下心来想一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5)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你又想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说:这是一双___________的手。这双手创造了_____________。此时此刻,你还能说它是“丑陋”的手吗?(不能)

因为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 因为

出示: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想象,填空。

这双手栽的树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也正因为如此,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

(出示张迎善的那双手的图片)看着这双手,作者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同学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森林的图片)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一双手

硬 美丽

粗 创造财富 木色 了不起 大 奇

《一双手》教学设计 篇4

《双手能画画》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材小学《美术》(上海书画版)第二册教学内容。这是一节低年级强调情感、直觉和兴趣,同时也结合造型要素的课。让学生在和谐、亲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利用有趣的双手造型方法来体验多种绘画方式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主动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双手协同作画来感受艺术创作美,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思路。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用双手同时画画是一种新的尝试。“双手能画画”一课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寓学于乐、寓教于玩。启发学生在画画玩玩中获得启示,变异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学科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对称,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物品,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学习画对称的形象。

过程方法尝试用双手同时作画,先画外形,然后再进行想象添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双手同时作画的乐趣,发展想象能力,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增强从小爱护双手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师生活动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爱心的图,师:小朋友看看这张图片(出示ppt),画的是什么呀?学生:一颗爱心

师:小朋友,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去画一颗爱心?

学生:分左右两边,可以先画左半边再画右半边。

师:今天老师要用一种新方法来画爱心。

学生:是什么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

2、教师示范用双手画爱心,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用双手画画表演。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仔细了吗?

老师是怎么画的?谁看明白了?请他来说说。

师:老师用两只手同时画画,画出的图形对称吗?

学生1:老师是用两只手同时画爱心的。

学生2:老师用双手画画时,眼睛一直看着自己的双手。

2]学生观察教师双手画画后,说说画面的效果

3]师生小结:左右对称的图形可以用双手同时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双手同时画画好不好……

学生:好。

师:那好,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进入新课“双手能画画”

揭示课题。<双手能画画>

新授

理解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1)师:请小朋友说说什么是左右对称图形?

学生: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图案都一样。

(2)师生交流,举例说明。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对称图形的画面。

师:这些图案多是什么图形?

学生:它们都是左右对称图形

2.反馈交流,寻找规律:

师:双手同时作画,也能画出对称的图画。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师:请大家在画纸上,双手各拿一只彩笔,画一个左右对称的简单图形来。

1]集体练习在画纸上用双手画线。(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请尝试画过的学生讲一讲绘画时的感受。

师:小朋友们画的都很认真,谁来说说画画时你的手的姿势、眼睛、左右手的配合是怎样的?)

学生1:我画的时候,双手是慢慢的同时移动的。

学生2:我画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的手看,没有离开过。

3]师生小结:双手画出图形有对称美。

3.欣赏书上画家作品,理解对称。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画。

师:请学生说说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图案的对称、色彩的美感)

学生1:画家用了线条和涂色的方法画了一个很抽象的动物。

学生2:这四幅画都是用了涂色块的方法画的。

学生3:这些都是用画线的方法画的。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刚才自己画的简单图形变得更漂亮呢?

学生:想

师:好,先来请个小朋友说说,你要怎样添加你的图画?。

学生:(想象自己的双手画线作品可以创作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

4.师出示范画,(教师示范双手在爱心上添画图案。)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师:老师的图画线条添加好了,当把颜色也涂好后,就成了这个样子。(出示完整的范画)

师:老师的图画画的是否对称?

老师的画画的大不大?有没有撑满画纸?

学生1:很对称,颜色均匀。

学生2:老师的画画得很大,撑满了画纸。

师:那,你们是不是也能把图画的大些呢?

学生:行。

师:好!那就让我们动起双手开始创作吧!看谁画的图画画的最棒。

5、学生想象添加完成作品

学生自选题进行双手作画。

要求:构图饱满,图要画大。

发挥想象,添加画面。

色彩鲜艳,涂色均匀。

画面完整。

(用彩笔直接创作。)

6.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

1、集体展示。

1)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作品

2)学生互评

《一双手》教学反思 篇5

一、三单设计质量高。

“一案三单”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学生自学课文的效果。在上课前,我就细致研究教材,在生成单上设计了四个问题:“这双手的特点”“这双手怎样形成的”“那些数字给你留下了印象”“通过这双手表达了什么”。问题的阶梯度把握很好,逐步深入,涉及重难点。

二学生敢于追问。

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生成单上的四个问题远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的追问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这一能力极大地得到展示。敢问是一种能力,要循序渐进地去培养。

三、教师调控能力强

这样的课堂虽然说回归到学生的手里,但是老师的调控能力是不可少的。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教学目标老师最清楚,所以需要调控,其次,课堂中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生成问题,而这些生成问题,学生不一定都能解决,所以需要老师来点拨。

不足之处:

1、评价不能随时随地,应该在适合评价的时候,及时给予评价,这样会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由发表意见。

2、时间的把握还要加强,整体而言,课堂上前紧后松。

3、学生自主追问能力还要加强培养,。时学生在愿意追问的基础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之教学分析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

本课教材内容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材。本课的基本内容是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 (新授课) 。

(二) 教材分析

排球运动是《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这门教材中非常重要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 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 是接发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术。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排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更好的学习各种技术战术的基础, 防守也是进攻的开始, 垫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正确的击球点, 教学难点:是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特制定如下目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基本排球垫球的动作的练习及动作要领;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互相合作的优秀品质; (3) 技术目标:巩固提高排球基本垫球动作。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为14会电、14食品加工的学生, 男、女混合班, 人数分别为52人、9人。大多数为女生。大部分同学接触排球的机会非常少, 也有没有接触过排球的同学。因此, 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体育知识、学会技术、掌握技能。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法分析

本课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等教学方法, 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通过采用排球游戏和分组教学, 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 培养合作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验“快乐体育”的宗旨, 以便达成学习目标。

五、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我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阶段进行教学。

(一) 开始部分

(3`、小强度) 课堂常规, a.体委集合、整队、检查、并清点人数;b.师生问好;c.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和目标;d.安排见习生。

(二) 准备部分

(时间7`、中等强度) 。我安排了一个游戏:看数组人。同时活动关节。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充分活动学生各关节,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 基本部分

(总时间30`、中等强度) 包括两个内容:1.游戏 (排球运球接力) 。游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个游戏的方法是将学生分成相等的四组, 并相距一定的距离迎面站好, 听教师口令后运球移动前进至对面第一人, 然后将球交给对方该学生做同样的动作, 全队依次进行速度快的队为胜。2.新授课 (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 教法按照以下顺序进行。a.教师讲解示范垫球技术的动作, 让学生了解垫球的重点;b.让学生做徒手模仿垫球动作练习, 同时体会手臂夹、插、提的动作要领;c.垫固定球, 两人一组, 一人持球与腹前, 另一人用正面垫球动作击球, 体会击球部位和用力动作要求蹬腿抬臂协调用力;d.抛垫球, 两人相距2—3米, 一人将球抛到同伴的腹前同伴将球垫回;e.对垫球, 两人相距1—2米, 做连续对垫球的练习;f.教师巡回指导, 讲解纠正学生易犯错误。

(四) 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通过放松练习使学生消除肌肉疲劳, 身心得到恢复。采用了: (1) 整理放松; (2) 小跳放松; (3) 抖动大小腿放松。要求:轻松、自然。

课堂小结:对做得好的同学要给予表扬肯定, 对做得差的同学要多鼓励以增强信心。总结本次课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加强对所学技术的练习。最后值日生收还器材, 师生再见, 这一环节为5分钟, 运动强度由渐弱到弱。

六、教学效果预计分析

本次课预计最高心率约110次/分, 运动密度约44.4%, 心率图:山峰型。学生对排球本身兴趣比较大, 因此学生练习积极性参与程度高, 课堂气氛活跃, 能达到预计效果, 这样即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摘要:本文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探索排球教学之路。

《一双手》10分钟片段教学 篇7

授课人韩育婷年级:丰乐中心学校四年级课型:片段教学课时:10分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从外观角度了解这双手,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交流讨论感知语段;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

难点: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课前准备:

课件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两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张迎善的一双手。(板书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这些词标出哪些是描写张迎善的手词语

裂纹惊讶肥皂老茧铸造厘米岔道平均裹着胶布 栽树磨透介绍惺忪得逞鼓皮肥圆胶布裹住磨光

三、细读文本,体会感悟

师:是呀,这真是一双特别的手,难怪给作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同学们这双 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

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这是一双()的手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 p30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描写这双手的语句用“—” 画出来,用(自学批画)汇报交流: 提问:这双手有什么特点呢?

(1)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 木!我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 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握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A、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追问:老松木是什么样的?(老松木是指生长年代长的古木,木质硬、粗)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板书:粗糙、坚硬

B、提问:你还从这句中的哪些词体会出张迎善手的粗糙、坚硬? 抓住“一瞬间” “惊讶” “本能 想抽”说明张迎善的手太粗糙坚硬,让人握起来太没有手的感觉了。读出你的感受。

D、在这句中还能感受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大手)理解“裹” :查字典理解“裹” :包住,为什么不用包住?

师:看来作者用词非常准确,一个裹字既写出了张迎善手的巨大粗糙,还写出了 他的热情。师:作者初次见到张迎善,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了这双手?(摸)

师:你还从文中哪句话感受这双手的特点?

(2)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 干蘑。

干蘑。A、这里再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追问“鼓皮”和“干蘑”什么样? 摸摸自己的手,什么感觉?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指名读

师: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张迎善的手粗糙而坚硬,就把你的体会送 到文中读一读,自读。板书:比喻恰当,把手指比作。

B、这句中你还有其他的体会吗?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说明这双手的辛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一次作者又是怎样了解到张迎善的手?(看)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3)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呈木色 纹络深 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黑土色 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认真地洗过 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引导学生抓住尽管张迎善事先认真地将手洗过,但因为长年累月的种树与泥土打 交道,手早已成为木色,纹络也已染着黑土色了。自己读读 问:还有哪些不同的体会?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 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抓住“没有指甲”、“裂纹”、“缠线”体会这双手伤痕累累,奇特的感觉。板 书:伤痕累累 同学们平时我们剪指甲时不小心剪到一点肉,就会疼的不行,何况张迎善整个大

拇指,都没有指甲,整只手布满伤痕,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过渡:接下来作者又如何更进一步了解张迎善的手呢?(量)你还从哪儿感受到 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 24 厘米,宽 10 厘米,厚 2.5 厘米,这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A、你总那里感受到了了双手的大? 体会数字的作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双手的确是一双大手。

量一量自己的手,比较一下,指名读。引读:张迎善的手真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五、总结全文

张迎善的这双手在大家眼里一定是奇丑无比的,可正是这双奇臭无比的手创造了美,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住双手形成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粗糙

宽大

一双手教案 篇8

马家乡一中

王洪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了解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设置疑问、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

2、教给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阅读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研读文章7至9节,了解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

【难点】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采访过程,了解这双手背后的故事,理解“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二〕感知内容,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

2、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①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②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③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3、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进行比较。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讨论

课文的题目明明是“一双手”,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偏偏先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手,而且是一双双未曾留下深刻印象的手呢?

〔点拨〕作者开头所列举的手中,每两种构成一组截然不同的手,基本上概括了从不同角度去衡量的手,写这些手目的是为了烘托突出“一双手”。

2、重点研读

阅读课文4~18节,投影要求解决下列问题:

①作者写的是怎样一双“奇”手?朗读描写手的特征的精彩语段和句子。画出写手的特征的重要语句。

②作者根据自己采访的顺序,从什么角度写“奇”手的?

③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主要动词。

④文章哪一句话是写“一双手”给读者的最初印象的?

3、讨论

文章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之处?从画出的描写手的特征的语句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点拨〕没有写出这双手的特征“大”。

4、重点分析

说说“紧紧”“裹”等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①说明手很大;②写出了手的力量;③说明张迎善这个人很热情。

5、细节分析

文中描写手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节?分别写出了哪些特征?

6、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写张迎善的手,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点拨〕这一双手正是张迎善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

7、关注

举身边的例子阐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一双手》教案2

目标任务:

整体感知(多角度描写);感悟精神

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

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新课学习:

一、整体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师扳书:所见]

(二)、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1、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2、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3、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三)、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1、选一大手的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手,并标上尺寸。

2、其他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比比看。

二、品语人物精神

(一)、从“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的手的外形。

(二)、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的丑的外表,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

1、标划。

2、齐读体会。

(三)、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师引导谈谈感想)

(四)、填充句子,品悟精神:

文章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张凶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了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五)、师引导学生作结: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你能列举相似的例子说说吗?(师引导联系课文一例一结)

(六)、品读课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师作巡视并作好指导,充足时间品注好后,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总结全文(结合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内容到写法,从表象到精神)。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结束这堂课吧:

请同学们续写: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板书设计:

一双手

(所见)丑 美(所闻)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粗-硬-色深-木色-干-厚-大 绿色宝库

教学设计

《一双手》

马家乡一中

王洪方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九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第25课。身为教育者的姜孟之通过自己不断地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对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教学本文时注重让学生把握文中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特征;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文章,学生与实际生活接触多,对此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走进作品,感情也容易触发。但真正走进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的人的确很少。而描写人物外貌,许多同学只是简单的认为刻画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很少见到本文别开生面的抓住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种特有的写法可能一下子不容易接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教学重点: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教学难点: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教学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促进“说”的训练。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

在教学本文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手去感觉,然后逐步引入课文中主人公的手,通过对比分析,比较张迎善的手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认识他的手,认识他这个人及内在的心里品质和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一个课前活动导入本课)师生之间的一次握手,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握老师手的感觉,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

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一双的手

朗读,感知。(1)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惺忪

老茧

(2)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指:

纹路:

手的肤色: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

同学们,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一双手。由学生自己讨论归纳,然后说出。

三、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本文所写的手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认真读书、圈点批注。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适当提示并评价。(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2)皮肤呈木色,纹络又粗又细,一道道黑土色;(3)掌面鼓皮样硬,一只手就向一根老甘蔗;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5)手大无比,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6)手坚硬耐搓。

2、组织学生展示所批注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评论。

3、教师把自己的批注内容展示出来。(侧重如何多角度的写手这一难点内容。)圈点批注展示、评价; 记录、归纳。

四、探究、讨论。

1、出示两则资料,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引导学生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根据描写说说写的是谁的手?(由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答案不要求统一。)

(1)今年开学初,他父亲来交学费,我看到他父亲的一双粗壮宽大,青筋突现的手,满是老茧,抖抖索索的把钱交给了我,那印象实在太深了。

(2)每天都能见到那双手不停地写,手指原本纤长白皙,但一到冬天就逐渐变得红肿。手心处横着道道粗纹,粗糙且无光泽。面对这样一双手,谁能猜到她还不到30岁?

2、绿色宝库的美是以张迎善的手丑为代价换来的。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的职业能说明‘美是以丑为代价’这个道理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回答,教师和学生配合给予评价。

五、拓展延伸

介绍两个人物:杨利伟、洪占辉。并出示颁奖词。请同学们借鉴着写一段话。(1)2003感动中国人物: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2005感动中国人物:洪占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试一试:请你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话。

3、引导学生交流写的习作。(教师注意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给张迎善写一段话。然后让学生模拟颁奖现场,现场表演A、讨论、写作。B、交流,评价。

六、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这双手读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手可以创造世界,为人类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都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仅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双手,我们还要用好我们的大脑,这样才能有创造。

七、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

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八、板书设计: 一双手

(所见)丑 美(所闻)

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粗-硬-色深-木色-厚-大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法研究 篇9

(1)恐惧心理形成的客观因。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弱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当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的心理需要时,如身材弱小,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在进行对抗性项目时;身体笨重、高大的学生进行协调、技巧类项目时;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进行耐久性项目时,他们普通对此感到焦虑或恐惧。这些现象在体育课中十分常见。另外,技术动作结构本身比较复杂,器械难度大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产生畏难、胆怯的情绪。因此,以上客观因素构成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产生恐惧心理重要原因。

(2)意志品质较差、缺乏自信。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质差、技能水平低,在动作练习时总是不敢迎难而上,力不从心,并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加上他人无恶意的说笑,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对体育学习和测试感到惧怕。

(3)学生以前失败经历的情境再现。由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危险性或运动者本身的因素,造成受伤在体育活动中不鲜见,一些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这样的事实或经验, 当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内容与以前经历相类似时, 伤害事故的情境就会再现,甚至夸大危险性,引发对该内容的恐惧。

2.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和方法

在正确的垫球技术概念和要领的基础上, 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或训练, 使学生掌握垫球动作的要领和方法。

(1)徒手练习。听教师口令做原地徒手垫球练习 ,体会夹臂、提肩、顶肘、压腕、抬臂动作要点。然后结合准备姿势、垫球手法,看教师手势做移动的徒手垫球练习。练习时强调身体重心、蹬地抬臂,并注意抓好移动步法和手型的练习。

(2 ) 持球练习。一人双手持球于腹前 , 另一人用垫球动作击球,但不许将球击出,持球人随击球动作将球抬起。让垫球人体会击球点、击球部位,以及蹬地、提肩抬臂、送球动作要领。

(3)垫击抛来的球。两人一组 ,一抛一垫 ,两人距离由近到远。一人抛球,另一人由原地垫球过渡到移动垫球,两人互相观察前臂是否靠拢,接触球的部位是否准确等。

(4)两人对垫球。两人一组 ,由近到远 ,由原地到移动 ,逐步提高垫球的质量和数量。

(5)自垫。第一种 ,连续向上自垫。要求两臂抬平 ,肘关节伸直,向上垫球的高度离手1米左右,减少失误,增加连续次数,提高控球能力;第二种,边自垫边前进或后退或左右移动,要求控制好球的高度和落点,有规律地移动,进一步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

(6)对墙垫球。离墙三四米远 ,向墙上的固定高度或固定目标垫球,配合脚步的移动,保持正面垫球,体会正确击球点和全身协调用力,提高控球能力。

(7)两人一组原地一抛一垫。先用下手抛准 ,逐步过渡到用上手抛,加快球速。

(8)对墙连续垫 ,采用不同距离不同高度。要求是头要低下来一点,脚步要跟上,重心要稳,身体始终对准来球,体会正确击球点和全身用力,提高控球能力。

(9)一人抛 ,一人向上垫高接住 ,在抛给对方同样做 ,要求是脚下移动,身体协调用力。

(10)对墙垫球加自垫 ;自垫一次在对墙垫一次。自垫时要求两臂抬平,肘关节伸直,对墙垫时要求两肩放松含胸,不要扛肩,肘关节加紧,体会蹬地用力。

(11)垫击不同重量的球。一人抛球 ,时轻时重。要求垫轻球时,主动抬臂击球;垫重球时,要撤臂缓冲。在此基础上,练习一扣一垫,先轻扣,逐渐加大扣球的力量,要求垫球时先找球、选位、移动,然后收腹含胸,将球垫起,进而将球垫到指定的位置。

(12)自抛再传 :两人相距六米 ,把对方传过来的体前球垫高,自己在传给对方,连续进行,要求是在垫球时体会向上蹬地用力。

(13)传后追垫 :将对方垫来的球向前传约两米 ,然后及时地移动上去再垫给对方,两人轮流做。

(14)三角抛垫 (一抛一垫一接 ):连续地轮流抛垫 ,掌握改变方向垫球的能力。

(15)垫球后退至端线再向前移动两三米垫球。一人抛 ,两人移动垫球。

(16)垫球后退跟进保护动作 ,然后迅速退回。一人抛 ,两人轮流做。

(17)两人抛球三人移动垫球。三人轮流向两边跑动 (8字跑)连续进行。

(18)两人一组 ,一固定抛 ,一向前垫回。要求把球传到垫球人前方不同的距离(三米内),垫球人要判断好来球落点,及时移动对准,垫回,然后速回原位。

(19)前、后、左、右不定向的移动垫球 。一人任选方向抛或传,一人判断移动垫球。

一双手 篇10

主人,不要害我!您听我说,我理解您的感受,在利益面前,也许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把我推进死亡的深渊。贪污钱财,您是得到了好处,可我却是您的犯罪工具,我恳求您,真诚地恳求您不要强迫我去干那些违法的事情,好吗?

您是我的主人,我无条件地服从您的命令,但是我希望您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好吗?那一次,您带着我来到财政厅,天气有点冷,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个财政厅的大楼上,大楼好像在颤抖。我的心绷的紧紧的心跳越来越快。我知道,您又要准备让我去干坏事了,我很害怕,我宁愿这只是一个梦。这时,我想起了《皱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我梦想您就是齐王,我就是邹忌。我又想起了焦裕禄,您正带着我去帮助贫民致富。我心灵的独白使您成为党的好干部。您命令我拿了许多钱,当时,我非常恐惧,我想到的只有林秀贞,我所做的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你帮助村民,用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但是这都不属于我。我很是希望您能带着我像焦裕禄,林秀贞他们那样做好事,这是我由衷的愿望。

主人,您知道吗?我经常在梦中见到方永刚,他是一个忠诚的战士,他所做的都是他的一双手所期待要做的。垂危牢记使命,满怀激情奉献生命。我也梦到钱学森,袁隆平、钱学森带着他的一双手创祖国航天,把智慧锻造成阶梯;袁隆平带着他的一双手播撒智慧,把所有的人从饥饿中拉出来。我真的很羡慕他们,我真的很欣赏他们。主人,难道您就甘心做一个腐朽败坏的人吗?那将会留下千古骂名的,请您三思啊!

一双手 篇11

爷爷曾经开过一家鱼丸店,他那双手做过无数颗鱼丸,也带给人无比的温暖。他那双粗糙的手,有着岁月的痕迹,但做出来的鱼丸却是谁都比不上的好吃!他做出来的鱼丸,不只是靠着熟练的技术,而是他在鱼丸中放了许多感情,他的努力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他的双手,打动了大家的内心。

每天晚上,他不断地做鱼丸,那一双手,辛苦地工作,那双常常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手,他使我学到努力的重要。每天早上,他的双手,不断煮着鱼丸,虽然现在那双手已经受伤了,但他还是会用他那双手,做出好吃的鱼丸,每当我看到他手上的皱纹,便会想起那段不朽的回忆。

时间有如流水一般流逝着,虽然他那双手不再那么闪亮,但是那个态度却用永远留存下来,每当我看到那双手,便会感受到温暖。

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 篇12

【案例一】石头的妙用

在学生掌握徒手动作后,如何让学生巩固动作技术,提高出手速度呢?我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用什么器材来练习,既安全又能增加练习的密度,学生开始探讨,有的说用实心球,有的说用乒乓球、 垒球、小石头、小砖块等,综合学生的回答,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于是采用简单又容易找的器材———小石头。教学中,我一声令下,学生每人捡5~7块石头,快速站在跑道内沿的外面一字排开,根据我的言语提示:1———双手持球,2———做好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准备姿势,哨声———利用口诀,快速地采用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地方法掷石头。在同学们的努力下90%的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且出手速度也快,角度也适宜。

【案例二】数学题添乐趣

课的基本部分开始时,我问“:大家学过抛物线吧?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做一做,看看谁的反应快!答对有奖。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齐喊:“接受!”这时,我亮题:“如果想让抛物线的水平距离最长,抛出的物体角度多少最好?抛出时的速度慢好还是快好?”学生抢着回答:“老师太简单了,角度45度,速度当然是快好了。”我趁机表扬他们:“不错!” 并引入课的内容学习,同时强调影响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两个因素: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

根据以上案例,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抛物线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投掷运动项目?”“哪些练习可以发展向上肢能力?”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并进行回答,老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评价。其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引用案例一的方法,仔细钻研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 两脚前后开立,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腿微屈, 然后蹬地、收腹、挥臂,将球向前上方抛出。通过各种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等一些素质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选择各种方法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向更远的目标迈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体验成功的喜悦。

案例分析与结论:

一、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乐趣

经过一阶段的实践,各种教学方法在实心球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在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课程中,采用不同的角度、远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鼓舞下, 学生逐渐消除心理压力,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看到了成绩、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在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把学到的知识逐渐积累,运用于实践锻炼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双手套作文 篇13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叫波轮,他们家的生活很艰难,于是波轮放弃上学的机会,出去工作了。

这天,波轮又去森林里找工作,忽然看见前面有一间小房子,他很好奇,走向前去轻轻地打开门,一双手套出现在波轮的眼前,手套开始说话了,它问:波轮,你来这里干嘛?波轮给神手套说了自己的经历,手套很同情他,结果手套对波轮说,你一天可以许一个愿望。波轮特别高兴,于是就带着手套回家了。

回家以后,手套对波轮说:“你可以许愿了,波轮心想:我先要把家里的贫苦生活解决了,波轮说:”我希望家里的东西会变得很新!说完了,并没有反应,波轮对手套说,怎么不灵呢?手套说,还要拍两下手,拍了以后,家里的东西真的变的很新,波轮很高兴地去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兴奋得不得了,又去告诉爸爸,爸爸又告诉奶奶,奶奶又告诉爷爷.......这下子,可高兴了,全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全村的人都想拥有这么美好的愿望。就这样,村子里的人都每天许了一个愿,之后全村子里的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手套也渐渐消失了。

一双手套作文 篇14

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嚷嚷着要奶奶买几双手套,给手“过冬”。奶奶本是想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的,可是弟弟肚子痛,奶奶只好带着我去了。

到了菜市场,我很快就被一双红手套吸引了。

瞧,这双手套多漂亮啊!红彤彤的手套上还绣着几只蝴蝶和桃花呢!“喜欢这手套,是吧?”奶奶问我。 我连忙点头。 奶奶二话不说,买下了这双手套,又买了一双绿色的手套,然后买了一副全红的手套,可我只看到了奶奶买的两双手套,一红一绿。 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好朋友朱之月,就和她玩了起来,直到她跟父母走了,我才回家。

“姐姐,你回来啦?”一回到家,弟弟就朝我直奔而来。 “嗯”我答道。 “看,奶奶给我买的手套!”弟弟“呼呼”地挥动手上的手套,看上去就像一团火在舞动。 我还以为是我的手套呢,便生气地说“弟弟,快把手套还给我!”弟弟一脸无奈地说“什么呀,这就是我的手套呀!”我一听,更是火上浇油,一把夺过手套,大声喊道:“这是我的手套,是我和奶奶一起去买的,还是我亲自挑选的,你为什么拿我的手套?你这个小偷!”说完,我毫不客气地就把手套套起来。

突然,我愣住了,红手套上面既没有桃花也没有蝴蝶。 “佳钰,戴手套喽!”奶奶在房间里喊我。 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很后悔,不应该想都没想就说弟弟是小偷,后来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常常都不看弟弟的脸,总觉得很愧疚。

上一篇:爱的牵挂,在远方美文下一篇:小学新生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