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精选18篇)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 篇1
教学反思的写法
一、为什么要反思
教学活动完成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问题直观化。可以总结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教师提高认识。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1、小节型反思。通过阶段性的教学活动,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案例型反思。对某一节课进行反思,对最满意的或有遗憾的,或学生不寻常的表现进行思考,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产生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3、探索型反思。个人通过理论学习、教研活动、听课等形式,发现新的理论或者方法,并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融入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教学反思的写法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的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创新等。
2、记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吸取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反思便会烟消云散。
4、记学生见解。有些学生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5、记教学重建。反思出哪些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误区的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写出再教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四、反思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课改思想为指导。
2、以教学实践为基础。脱离实践空谈理论的反思不具备指导意义。
3、关注学生,关注细节。
4、结合理论,深入思考。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 篇2
(一) “课后记”的内容
教案首页的“课后记”是对反思的点滴记录, 它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
1. 记得意之举。
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常常有让自己感动的东西, 令自己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譬如, 教学达到了教学目的、引起了师生的共鸣;教师将某些新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渗透和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自己独到的见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令学生神采飞扬, 满堂生辉……把这些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留下自己成功的印记, 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或者当以后有闲暇时间翻开看看自己的记录, 又有了再一次的感动。
2. 记教学机智。
备课有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还有课中备课, 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一定完全按原先的备课教学, 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教师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充实, 教学方法更加合理,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3. 记疏漏失误。
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时间、条件以及教学过程复杂性的制约, 无论课前备课多么充分, 总会有疏漏之处, 无论教学设计多么完善, 也会有失败之举, 如语言表达有误、演示操作失败、学法指份欠缺、重点难点不突出、教法运用欠得当, 、偶发事件处理欠妥、课堂气氛欠活跃等。如果每次课后都能仔细查找、及时反思, 并运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来分析、解剖自己的疏漏失误, 从主、客观两方而查找, 有针对性地改正缺陷、弥补不足, 就能掌握教学的真谛。“吃一堑, 长一智”, 以后就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
4. 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如果引导得法,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得到有效的发挥, 有时学生会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 有些甚至是老师都没有考虑到的,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善于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 有助于教师剖析教学过程的优劣, 还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内容的素材。
5. 记再教设计。
教师的教学往往是重复性的工作, 但绝对不能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可能要给多个班级教授同一门课程, 重复教学实质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教过平行班的老师都知道, 平行班上课, 第一次课往往是最好的, 简单地重复, 越往后面越痛苦, 所以需要再教设计, 不断增加新鲜感, 不断让自己满意。
(二) 课后记的作用
1. 有利于摸索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潜在教学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都要符合教学规律, 这样才能活得教学成功, 否则就会失败。教师只有按照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才能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但是, 教学规律并不是显而易见地摆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顺手拿来, 而是隐藏在教学现象和教学活动中, 它看不见、摸不着, 需要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摸索, 从点点滴滴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中发现。长期的“课后记”记录有不同时期、条件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为教师研究教学规律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教师通过对“课后记”深入研究, 能逐渐地认识本学科的教学规律, 在教学中自觉地遵循教学规律。
2. 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
每一次“课后记”虽然只是点滴体会, 但是时间一长, 日积月累, 内容不断增多, 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师不仅能把本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 而且掌握了较多的教学方法, 知道哪种方法适合哪些教学内容和学生, 能根据不同条件和不同学生, 选择最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能随机应变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偶然事件, 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程度进行因人施教, 教学常教常新。
3. 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目前, 按照教高16号文件的要求, 高职院校都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此次教改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加强教学反思, 自觉记好“课后记”, 及时总结归纳教改经验。“课后记”记录了每次教学的成功和失败, 教师通过分析和研究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后, 制定出完善教学成功条件的手段和措施, 设计出消除教学失败因素的方法和途径, 形成教学改革的方案, 推动教学改革, 促进课堂教学深化和发展。
4.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到每次课的教学效果, 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记”能有效地评估每次教学效果, 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不足和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 能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有关知识,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5. 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很多途径, 但是通过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和教训来提高, 是最直接、最易行、最及时、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用“课后记”反馈的信息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情况, 能清楚地了解每次教学进步的程度, 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师从“课后记”的信息中, 对教学过程不断反思, 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吸取教学失败的教训, 不断完善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
6. 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 青年教师占据教师总体人数的半壁江山。可以说, 青年教师的成长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青年教师通过写“课后记”, 能更深入地钻研教学理论, 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学得失, 总结成功经验, 吸取失败教训, 较快地积累教学经验, 少走弯路, 迅速成长。
(三) 课后记的写法
1. 批注法。
这是写课后记最常用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每堂课结束后, 利用课间几分钟时间, 用红笔在讲稿上进行标注和眉批, 重点把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下来。以便日后翻阅批注引起回忆, 继续深入研究某些问题。
2. 实录法。
课堂上有些精彩的“镜头”, 如, 师生对话、学生争论、评议探究等令人回味的情况, 选择教例片断及时记下来, 确实能为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具体的材料。
3. 总结体会法。
当本门课全部上完后, 结合考试或测验结果, 花1-2个小时, 对每次课的标注和眉批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 追踪教学过程, 审视教学环节, 反思教学得失,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四) 课后记的注意事项
第一, 应该重视点滴的记载。因为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规律的掌握、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个过程, 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只有平时的积累, 才能积少成多, 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第二, 要不惜花费时间, 坚持记载。虽然平时记载需花时间, 却能积累资料和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效果。从长远角度看, 能使自己更熟练地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
第三, 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通过学习, 逐步提高认识水平, 才能把我们在平时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加以系统化, 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否则, 即使有好的经验, 也会视而不见, 任其流逝。
总之, 写“课后记”, 贵在及时总结, 贵在坚持不懈, 贵在执着追求。教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能达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安邦, 唐安国, 唐玉光.高等教育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257.
[2]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49-256.
[3]李爱荣, 程小萍.教师课后记浅谈[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8:154.
[4]竟玉梅.“课后记事”记什么[J].教书育人, 2004, 15:35
《万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反思 篇3
一、巧用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1.通过三位数的数位顺序类推认识千位和万位,建立初步的数位顺序。
2.引导学生利用三位数的写数方法进行写数,总结出“写数要从高位起,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在个位上写几”的基本写数方法,同时也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二、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掌握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写
在教学本节课的新知时,先是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写学会写万以内数的基本方法。
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计数器理解,哪位上没有珠子应写零占位,利用计数器形象、直观地突破这个难点,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学生结合计数器理解了以后,再让学生脱离计数器读写数。学生从具体理解掌握,最后到抽象理解应用,这样就实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在讲解新知时注重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讲解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写法时,先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尝试写数,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谁对谁错,最后组织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得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写法,使学生沟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整个过程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地按级读出亿以内的数,并能正确地写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按级来写亿以内的数。因此,复习准备阶段紧紧围绕以上三方面的内容。
《亿以内数的写法》是学生在熟练的认识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顾数位顺序表上的各个数位,然后让生尝试着写六千八百五十万,有的学生尝试对照数位顺序表,先写万级,再写个级,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还有的学生先写个级上的数,然后再写万级上的数,还有个别学生利用划出分级的线段来试着写数.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是怎样写数的,在这个基础上我进行总结.写数,先明确是含有几级的数,第二步,划线表示万级、个级,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每级含有四个数位,第三步,分级填上数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引导学生总结出写法规则,并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读法和写法的不同。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上,注意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反思 篇5
盛晓艳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分数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些区别,所以我在课的开始就提出百分数和分数比较,特别在哪里?很多学生停留在浅表层面,认为特别在分母是100,我顺势进行百分号的读写练习。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广泛的用途,根据这一点,我课前让学生收集百分数,为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要求学生就收集的那个百分数,写出对它的理解。第一次收集的情况很糟糕,15个学生上交,只有2个学生基本写对了意思。说明生活中百分数虽然很多,但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并不了解,而且也没有认真地去做这件事。再次收集和解释,这次的情况明显好转,学生肯定有过讨论,虽然与书上的意义不吻合,他们从分数的意义的角度来阐述,把谁平均分成了100份,谁占了这样的几份。我觉得学生已经理解得非常好了。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展新课教学就很有底气了。我依次出示了啤酒的酒精度:4.2%,绍兴黄酒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让学生来解释这三个百分数的意义,学生的回答基本上与课前的想法差不多,所以就容易与分数的含义联系起来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创设一个生活情景,进行酒精度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因为分母一样,所以容易比较大小。
百分数是因为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产生,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分数,分数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我通过一组判断题的辨析来明确这一点,在辨析中也加深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判断:(1)—块布长37%米()
(2)百分之一百写作:1%()
(3)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4)百分数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比()
(5)25%的单位是1%,它有25个1%。()
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这一课时,重点应放在概念理解上,对概念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练习来支撑,所以我在这节课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形式多样。在每一个类型结束后,进行正确人数的统计,请学生估计正确率是多少?最后完成练习后,请学生为自己这节课的掌握情况用一个百分数来表示。学生练习时兴趣盎然。
作文教学之散文入门写法 篇6
新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培养其个性创新能力与思维拓展。初中的散文教学必不可缺。散文是一种充满美感的文体, 其取材自由, 写法灵活,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 散文写作能让学生自由感知, 发挥情思元素作用, 抒发心灵之笔, 挖掘审美意识。在写作过程中, 能拓展思维空间, 提升情感体验, 写出真实的一面。
然而, 中学教育还没走出应试的怪圈, 使得作文教学功利性较强。许多教师急于求成, 抛开作文教学规律, 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代价, 效果只是事倍功半。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写作文当成创作, 并能抒发真实的感受呢?我以为:用散文铺路, 抓住其特点, 循序渐进、逐层培养, 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为主要目的, 让学生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享受写作的乐趣。下面, 结合实际谈谈我的看法。
一、现今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教学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 同时也受到应试的羁绊, 成了当今人文教育的一大难题。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只重视形式, 不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以记叙文为例, 许多学生为了求得一篇好作文, 努力打造着所谓的“典型事件”, 千篇一律, 其实这中间的许多“典型事件”都是将“伟人、名人”的事改头换面, 据为己有。因此, 作文写作走向了失真之路, 瞎编乱造。一些学生只求应付差事, 虽然叙述的事是真的, 却是泛泛而谈, 空洞乏味, 通篇流水账, 没有个人的独白, 观察能力极为欠缺, 思维呆滞。如此看来, 作文教学面临严峻的问题, 学生的写作水平难有提高, 完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 这就迫使作文教学必须探寻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二、“入门式”散文作文教学, 提升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新课程指出:教师要积极整合资源, 并且要有科学的创新精神,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为目的,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散文是以自由感知为方式, 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在自然的元素中突破各种局限。在初中散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 注重发挥散文语言的作用, 让学生以点切面, 用外景切入,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 利用想象, 引发思绪, 使散文写作步入正轨。散文的写法, 先不在于怎样写好, 而是在于学会怎样去写。许多学生在最初的写作时, 十分茫然, 不知所措, 冥思许久后, 也只不过寥寥数语, 思绪阻塞。王国维说:散文易写而难工。我觉得, 初中散文作文教学中先别管“难工”, 而是在“易写”上下工夫, 让学生学会怎样写散文才是关键。主要目的是:培养观察能力, 开拓思维, 提升语言魅力, 学会感悟生活。
“入门式”散文作文教学方法, 具体有以下几点。
1. 用想象与修辞为散文写作开路, 进行片段训练
在散文作文教学中, 先让学生学会写片段。利用想象与修辞相结合的方法, 提升学生片段写作能力。在训练时, 让学生大量运用拟人修辞, 将外物人格化, 并加入合理的想象。凡自然现象的变化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努力挖掘人性与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对观察进行自我感知, 达到散文写作的最佳状态。如:“漂泊的云, 忘却了故乡, 自由地飘, 在每次变形前忘记一次, 忘记心中的怀念。变薄的它, 在天边追赶着太阳, 接住了太阳丢下的那缕红纱, 披在身上, 来一份短暂的异样。”在这几句话中, 描写对象是“云”, 并用“云”进行大范围拓展, 推想出“霞”的来源, 运用拟人与想象相结合的手法, 将“云”人格化, 不仅语言优美, 而且抒情韵味浓郁, 可读性较强, 达到了一定的心灵超越。用外物切入,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同时也使得其情感体验丰富了起来。
2. 用仿写为散文写作开路, 进行短篇训练
仿写是作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效果较好。散文也不例外, 以范文引路, 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 学生的仿写就会成为创作, 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散文仿写时, 主要是以短篇为主, 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语言仿写。许多教师喜欢让学生对名篇进行仿写,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千篇一律的名家影子, 毫无个性可言, 也没有内涵。当今社会上的优秀散文数不胜数, 可找其中的作品让学生仿写, 主要模仿其语言风格, 在仿写时杜绝学生完全抄袭。 (2) 结构仿写。主要模仿范文的结构, 把握范文的主次, 辨别写作顺序, 注意其中事物的内在联系、情景交融等。 (3) 仿写后的修改。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与整合的过程, 而仿写后的修改就有些特殊, 要把模仿的东西变成自己的风格, 就要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创新。修改时间段可分为长期修改 (修改时间长达一学期反复修改) 与短期修改 (修改时间只定在一两周内反复修改) 。修改的方式有: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逐字逐句修改, 范围较大, 将原文改得面目全非;通篇结构修改, 对段落进行大肆调整;添加型修改, 在原文中加入自己的语言、感触, 使其字数增多。因此, 仿写是学习写散文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善于引导, 合理安排修改时间, 注重创新, 努力实现由仿写走向创作。
3. 发挥散文教学的课堂优势, 为散文写作打下铺垫
初中语文课文有许多散文篇目, 教师要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 讲好每一堂散文课。做到语言优美、分析透彻精练、不留疑问, 从散文情景、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入手, 让学生在学习散文时欣赏美与感受美, 感受到散文的魅力, 将课堂的美推向极致, 让学生学会欣赏, 并能品味其中的意象。如能达到上述条件, 对学生散文写作大有帮助。
总之, 散文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洞察生活、体验情感、感知天地万物, 使学生真正走上求真务实的创作之路。教师要遵守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原则, 并结合学生实际, 按散文写作规律教学, 方法灵活变通, 早日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
参考文献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批语写法 篇7
那么,如何给学生的作文下批语呢?
一、要人文并重
文如其人,学生的作文是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其中应洋溢着对真、善、美的崇尚与追求,对假、恶、丑的揭露与批判。此类内容,批语中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那些不健康的思想感情,批语要中肯指出,严正批评。批语要帮助学生既学会作文,又学会做人。那种只评文不评人,只批章法、只改文句,不顾文品与人品,“只顾学生的作文,而忘了作文的学生”(叶圣陶语)的批语是不可取的。
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明确要求,所写内容应健康向上。那种形式华美,但价值取向出现严重问题的作文只能被挡在优秀文章大门之外。只有内容与形式皆美的作文才能算是好文章。所以下批语时,教师在关注作文语言、结构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对文章内容的审视,要做到人文并重。
二、要多就少改
只要是作文态度端正,作文已尽力而为者,应择其主要优点加以表扬,择其主要缺点加以改正,可改可不改之处,或是自己并无确切把握修改的地方,就不应作改动。教师批改作文时的态度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应用欣赏者的眼光去阅读每一篇文章。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的角色应是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而不是抓“小偷”的“警察”。那种片面地凭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阅读习惯去批改学生的作文,结果改得满纸通红的做法,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的改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教师批累了,学生作腻了,师生都心灰意冷了。
三、要“授之以渔”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精批细改”,投入多,产量少。教师批改作文做的是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最为重要的是工作效率低下。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边画一个“U”型框,然后由学生订正。殊不知这种做法仅仅是在提高教师自己识别错别字的能力,而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学习和训练。从整个教育上看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心和锻炼他们的学习技能。我们应该将孩子们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不要老是“抱”着他们走。
从“精批细改”中走出来,柔化作文批改。老师不必对学生习作的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作一稿二稿地“精批细改”,而应侧重写一些阅读后的感受、建议与鼓励语。教师不宜对学生的文章作明确的是非定夺,而是应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的评估方法,和学生一起探讨作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批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要因文而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文水平,不同的作文有不同的特色,批改应切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因材指导,有的放矢。水平高、进步快的作文,下批语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尖锐而深刻,多用砥砺之语;水平低、进步慢的作文,下批语要降低标准,放宽要求,要多用鼓励之语;有些文章言之无物,批改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选择能说明中心的材料,使之逐步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用材料说明观点,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文章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要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
每一次作文批改,教师要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一般说来,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可保留的地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或用热情的语言指出写的好的地方,或圈圈点点,引势利导,扬其所长。
总之,作文教学中的批语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左右学生对作文评价标准的认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实现师生互进,师生同乐。
11到20各数的写法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正确书写11—20各数,初步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位”,我是这样说的:我们小朋友在教室里都有座位,数写出来的时候,每个数字也要“坐”个位置,数字所占的位置我们就把它叫做“数位”,(对孩子们只能这样讲了),学生似乎有点理解,再教学“个位”、“十位”显得容易了许多。
但学生对于十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难以接受,不明白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2表示2个“十”,他们理解是:十位上的1表示10,2表示20,还停留在以“一”为计数单位。在练习时,我问大家:17这个数中的1在哪个数位上?表示多少?7呢?大多数学生回答是:1在十位上,表示10,7在个位上,表示7。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以“十”为单位这个概念,没办法,只有慢慢来。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 篇9
10000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优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中10000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这是二年级学学生从简单的100以内到1000以内数认识的一种升华,从简单的2、3位数过度到四位数,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跨越,针对学生掌握100和1000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确定为解决万以内数关于中间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末尾有零情况下得读法与写法,针对知识点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从普通不含零的四位数,过渡到中间含有一个或者两个零的四位数的读法上面,即于学生对三位数读法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中间含有零的四位数应该怎么样读,应该按照怎么样的顺序写作,在交流汇报的时候采用一个小组一人发言多人补充的形式讲解给全班级,老师进行归纳性的`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让学生自己抽数字卡片提问的方式向班级同学提问,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在利用同样的方法讲解末尾含有零的四位数的读法。
让教学反思走在反思教学的轨道上 篇10
让教学反思走在正常的轨道上,须先弄清反思的本真意义。反思以反刍已然的实践、重审原有的认识为己任。尽管反思不以构建或完善概念体系为目的,但它的解构存疑的偏论、修正实践的定式、转换价值的坐标、新化实践的理性等功能,均为社会所必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思是对已经背景化的意识的重新审察,是对既成意识的返回式观照。
一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质量效益的评估,成败原因的分析、经验教训的总结,但这都不过是表象。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哲学辩证活动,它是教师对关于教学活动的原有认识的辩证观照。针对着课程、针对着课堂,多角度、多学科地辩证着课程与教学的时代理性,才是教学反思的当然品格。
教师的有效反思往往源于反思思维方式。反思思维方式有四个显著特征:第一,辩证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辩证思维拒斥片面和绝对。第二,批判性。辩证思维不仅不崇拜偶像,还敢于挑战权威。反思者骨子里遗传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基因,有特立独行的秉性。第三,实践性。反思思维是理性的,它虽然有时候显得非常感性——以实践为起点和终点,奉行实践第一的原则,密切联系着感性的实践——但它不属于感性活动,而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前提下进行的理性活动。大凡理性活动都有个“怪脾气”,即讲究明确与严谨,鄙夷隐讳与虚浮。第四,超验性。反思思维重视实践经验,但它不是经验主义,它反对将既成的实践感悟公式化、规律化。它不津津乐道于过去一时一地的偶然成功,也不麻木不仁于接二连三的败绩。它以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视域的高远性冷静地审视着客观世界和主观经验,表现出超然洒脱的姿态。总之,反思思维不图谋给别人以具体新知,也不筹划帮别人解决具体难题,只为警醒自己,只为将来的再实践。
有一个误区不得不提:近年来发表的教育文化新文本大都文采斐然,以致不少教师将教育叙事、教学实录、教学反思都归类为教育文艺,这是不妥当的。文学以情感人,文章以理服人。文学作品的情节往往无从考证,而实用文章的理据务必真实可靠。千万别装出文学创作的架势来虚构教育叙事、捏造教学实录、炮制教学反思。
常有教师抱怨自己不会进行教学反思,他们似乎找不到反思的问题。哲人早指出过,“没问题”的表面下常常掩盖着“大问题”。也有人心里常暗暗嘀咕,“我的教学,成绩优良,没必要反思”。揭去其消极抵触非科学的管理措施的情绪的面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已将实践者的主动性反思误解为对错误与落后的悔过式反省了。
《椭圆》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11
当笔者看到《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动手操作的关系一美国“椭圆的性质和特点”教学案例》这篇文章时,笔者的思维又开始活跃。美国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因人施教、鼓励创新等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教育方式上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而会使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各种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理念与我国的新课改也有着相似之处。笔者怀着极大的好奇看看老美怎样教学,仔仔细细看完以后,收获不少,马上翻阅笔者写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反思,感触颇深,于是有了教学反思后的反思。
笔者的教学反思中写到:《椭圆》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与方程、坐标平面上的直线、圆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再从所得方程来研究曲线。它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章其余各节的学习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打好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新课改后,这节课出现在选修1一1和选修2—1(江苏教育出版社)中。笔者首先关注的是本节课与以往有何不同,还好除了编排位置与以往有所不同,重难点大致相同。原来圆锥曲线是紧接着《直线与圆》讲授,那么就内容衔接方面而言,新教材可没有那么自然和谐。不过这也没有太大问题,在讲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对圆的形成过程和圆方程的建立过程的回忆,来启发学生探索平面上有规律的动点运动轨迹。因为这节课讲过的次数较多,所以笔者是驾轻就熟,不过不是老调重弹,变化还是有的。
新课改后,笔者更习惯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神州五号发射录像,观察卫星人轨轨道,使学生在感叹祖国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的激情中认识椭圆、感受椭圆。接着演示电影放映机上的聚光灯泡的反射镜的flash动画,使学生感受椭圆的神奇用途。再用几何画板演示椭圆的形成,师生共同归纳椭圆的定义。最后是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讲解例题,强化训练。而传统的教学是:首先开门见山地给出椭圆的定义,板演椭圆的曲线,再结合图形逐字逐句地抠定义。然后告诉学生如何建立坐标系得到的方程简单,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之后,要求学生记忆方程。通过大量的例题、习题强化训练。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笔者这节课的设计在吸引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学生在课堂前半段的反应也正在笔者的预料之中,他们的情绪被丰富多彩的动画真正调动起来,笔者也沾沾自喜。可是后半段推导和练习时,学生又变得没精打彩。更可气的是课上笔者反复强调过的问题在课后练习中还是出错,就连椭圆定义都不知晓,真弄不懂他们,困惑之余笔者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美国教师和笔者设计的又完全不同。他先布置学生预习,方式是登录网站,要求能够熟练操作ExploreLearning.com提供的“椭圆”1和“行星虚拟演示”2交互程序,并且写预习笔记。这不禁使笔者联想起我们的预习,往往是把教材浏览一遍,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两者相比,笔者感到我们教学资源的匮乏。尽管当今已有许多数学学习网站,可它们所提供的资源多以题库为主,其实还是偏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美国网站所提供的数学背景知识。数学背景知识可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有亲近性、现实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具体、生动、直观的数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另外数学背景知识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可以改变以往把数学看作一种静态的、绝对的理论构造的逻辑体系的数学观,强调数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性。新课改以后,教材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增加了许多阅读材料介绍数学背景与数学文化,有时我们会留意收集一些,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感到是杯水车薪。今后在学科网站建设以及课程资源收集时,可提供广泛的、丰富的课程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讲解椭圆的定义时,美国教师是通过“椭圆”交互程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定义,学生选中“show string property”选项,就会显示蓝色的线段,如图4,让学生用鼠标拖动蓝色的点,沿着椭圆移动,注意观察两条线段L1和L2的长度变化,增大a的值,再进行同样的操作和观察。提示学生根据上述内容思考L1和L2与椭圆的关系,他们会发现L1+L2=2a。而笔者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演示来归纳定义。相比之下,笔者的教学行为的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高,还是由笔者牵着学生走,甚至对于差生而言,笔者在牵着他们跑,难怪教学反馈会出现问题。
当讲解长轴和短轴,以及a、b、c之间的关系时,美国教师也是通过“椭圆”交互程序让学生具体操作,用鼠标将a滑块从左向右移动,注意比较a的数值与横轴上顶点到中心的距离,学生应该能够发现椭圆中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是a,横轴上两个顶点间的距离是2a。再改变b的数值,并且比较b和纵轴上顶点到中心的距离,学生也会发现纵轴上一个顶点到中心的距离是b,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是2b。在交互程序中分别将a设置为6、将b设置为3,如图6所示。在上面的设置中观察长轴是在横轴还是在纵轴上,然后将a设置为3,b设置为6,如图7。通过实验,学生理解a、b数值与长轴方向的关系,然后分组讨论(1)在坐标系中,长轴分别在横轴和纵轴上时,长轴顶点的位置坐标(2)a、b、c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 篇12
教学片断一:
师:小明通过电话和另一名同学聊天,谈到人口问题的内容,交流了彼此的看法,并说出一组数据: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万,但他们都不会写。其中小明就问: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万,怎么写呢?
你们知道,这“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万”是含有几级的数吗?
生:(齐)三级。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三级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三级数的写法,学生齐读题目。)
师:看了这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三级的数是怎么写的?
生2:我想知道写三级的数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3:我想知道含有三级的数与含有两级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4:我想知道如果某一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那怎么写?
……
师:老师现在就把你们提出来的问题,归纳整理成一个表。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 ①含有三级的数与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②写数时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③如果某一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探索。
教学片断二:
(出示例题)
四亿三千万二亿四千万
(学生在小组交流,并自学完成上述问题,然后根据自学所知完成黑板的例题。)
学生热烈地讨论,三名学生在其他同学作交流时上台写出例题中的各数。
交流总结方法:
师:看来你们真厉害,老师出的题目都难不倒大家了。那现在你们知道含有三级的数与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了吗?
生6:三级的数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师:哦,原来是这样。(边说边把“三级的数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的板书贴上黑板,盖住原来“二级的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的板书。)
(学生齐读三位数的写法法则,分轻重音。)
师:你们发现了这个方法,那小明不明白的数怎么写,你们能写出来吗?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新授课,先通过再现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并覆盖旧的知识表象,形成学生新的技能,是一个以旧引新的`典型课例,有利于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新知识。但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方面,还有待加强。比较成功的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言行而作出的评价。学生由于体会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而由衷散发的自豪与自信。当学生体验到自我满足的喜悦,就再也舍不得把这种自豪的感觉再推之门外了,他们会更加认真积极地学习,以搏得教师和同学的进一步认同。
点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13
后白镇茅西小学
姚上丽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会正确书写“点”画。
B.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正确运用书法术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同桌互评互荐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3、通过教师演示变形,学生总结写法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C.情感目标:在给其他同学提建议或接受别人建议时,会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左尖横的写法。
1、展示左尖横的图片。
2、提出书写要求,生带写。
1、说出特征和写法。
(轻—--重、一个顿笔)巩固已学内容,为“点”的写法作好铺垫。
二、由左尖横变为点。
1、对“左尖横”进行变形。启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重大发现”。
3、归纳并示范“点”的写法。随着老师思路观察变形过程。
说出两者的异同。(头尾不变,中间过程变短。)书写“右点”。尽量简化教师枯燥的讲解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而然的引出点的写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三 “点”的分类: 左点、右点、竖点。
1、“同学们写的都不错,下面我们看这样几个字”,展示例字:
小、主、六。
设疑“他们的点一样吗?”
2、鼓励学生说出写法的异同。
3、师按生的方法试写不同点画。(书写成功,说明方法是对的。)
按生总结的写法分类。
4、引导体验:“你能写好这些字吗?”,巡视辅导。
1、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同桌讨论。
2、观察例字,回答问题:“方向不同”。
(联想与之相似的笔画。)
3、左点、右点、竖点。
4、尝试练习。
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四 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1、点评书写情况,师或生讲书法家刻苦学习小故事。
2、巡视辅导。
3、征求同学的疑难问题。
4、示范例字,解决问题。
5、讲评。
五乐于欣赏
1、收集优秀作业,黑板展示。
2、巡视指导。
3、赞赏、奖励学生。六课堂小结。
1、布置选做作业。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 篇14
一、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阶段和作用
1.数学教学反思的阶段
数学教学是一个智慧的教学过程,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有出彩的地方, 有教学的灵感, 也有失误的地方, 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会觉得教学得很精彩。究竟教学情况怎样才需要课后去思考和总结, 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回忆和总结, 就有可能发现教学中自己得意的地方, 也能意识到自己教学问题的存在, 并且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如果不去反思和总结, 就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 教学就可能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循环过程。
教学反思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 下课后, 老师可以通过回忆, 对照自己的教学方案, 检查教学过程。二是分析阶段, 通过教学实际过程与教学方案的对照, 检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教学智慧。例如, 在指导学生测量水桶底面周长时, 发现学生有的用米、有的用分米、有的用厘米作单位。教师意识到测量的准确度与计算方便二者要结合, 而且计量时一般要有合适的单位, 如远距离一般用千米, 短距离则用米、分米或厘米等。通过反思, 教师知道了学生在学习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以后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提升阶段, 通过反思, 找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数学教学反思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统一, 反思就是找出不足, 克服缺陷, 增加教学智慧。例如, 在学习对分数概念的认识时, 自己根据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或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教学中举例的数字是1/3, 讲解时再三强调是把一个数分成几份的结果, 但学生讨论时说2/3也是分数, 是2被3分成3份, 实际上分数就是除数和被除数的商, 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接着学生自己举例来认识分数。效果很好, 课后, 老师就可以很好地反思一下, 为什么学生能发现比书本传统的说法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呢, 这说明学生比老师有时候更有智慧。
教学反思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去发现, 才能总结出教学中成功的经验, 不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教学过程更完美, 更有效。在反思中, 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 使学生不仅参与了教师反思的过程, 也经历了一个自我学习和巩固的过程。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 教学反思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反思过程就成了强烈的继续探究的内驱力。因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生的话,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请一个中下游学生表述思路时, 老师经常没有听明白他的意思, 但优生举手了, 说, 我知道他的意思了。以前我认为分析错误是浪费时间, 其实不是, 在这个过程中, 很多联系都融进去了, 思想的结在最佳的时间内解开了。如果巡视发现有很多方法, 尽可能给一类方法取一个适当的名字, 便于学生记忆, 容易提取。找不同类方法之间的联系, 能沟通的一定要沟通, 不要贪多, 最后要回归基本, 不至于让后进生看得眼花缭乱, 一种也没有学会。
二、反思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完美
新课程实施以来, 总有一些老师“羞”于直接用讲解法, 怕被误认为是灌输。我认为教师的示范讲解是必要的, 尤其是当学习材料是相对独立或是第一次出现时, 需要用新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这一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尝试, 但更多的需要教师清晰的讲解与示范。对于第一次出现, 又较难的知识, 我们需要步步引导理解, 因为如果用不恰当的方式产生的错误, 等于我们在课堂上提供了时间帮助学生强化错误。所以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 其实, 这就是效率。清晰讲解的过程中, 一定是在课前精心设计的一串问题的引领下, 备课时做充分估计, 学生可能怎样思考, 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 老师该怎样启发, 怎样评价?心中时刻装着学生。课堂上争取每一个问题, 每一个练习, 都要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前我一个问题提出后, 请一个学生回答过了, 老师最多再重复一次, 就算是讲过了, 为了课堂的流畅, 经常是钓鱼式的, 配合式的, 那不是真正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有的学生连想的机会都没有, 你根本就不可能及时看到学生思路上的错误。有时我可能会说:我再讲一遍。其实无论教师讲几遍, 都是老师在操练, 让学生模仿着说一次, 写一次, 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 我不忌讳模仿。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15
[课堂教学反思实录]
今天显然很多时间是照着备课笔记读的,但感觉还是挺充实的。只能用that的十种情况一个个读下来,很有条理的感觉,而且准备的内容全讲完了,时间也差不多,遗憾的是没有讲主谓一致,学生对“This is one of the films that arereally interesting"产生的疑问没讲清楚。
讲的时候过于重视when where why的意义和其所能运用的环境了,而且无东西可讲,反而显得语无伦次。高中生认识水平较高,重点应放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上就可以了,前面讲多了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理解,书面表达出现要点遗漏,游戏和词汇没来得及完成。
对课堂仍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收放自如,语言点没来得及讲,应在如何调控课堂和提高效率方面做努力。每次讲泛读时总是很受挫,让学生总结戏剧的特点,他们总结不出来,概括大意也不能归纳,至于while-reading的信息,处理则更不行,也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能做填词、表格之类稍简单的,以后要注意,因为前面耽误了时间,post-reading的活动也没能展开,只是稍微提了一下。
今天备的课内容太少了,课结束前15分钟就结束了,原本准备做新课堂的练习,忘带了,因为紧张没有想起,就进行了poster的布置,因为没有准备,课堂有点乱,但大家很积极,气氛很好。
通过对该反思实录的解读,我们在此对教学反思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提出问题(对教学的回顾)——分析问题(探究得失的原因)——解决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的过程。好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1反思的广度
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课堂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要拓宽反思的广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反思“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不仅要关注自主学习方式的操作要领和“学习本身”的程序,还要立足战略高度,固根厚本,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为起点;反思“双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反思课堂学习“静”与“动”的关系。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但绝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活跃、生命活跃;反思讲与练的关系。倡导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要反思教师讲得是否精炼、到位,学生练得是否有效,课堂上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个体掌握与全体掌握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掌握程度。
2反思的深度
反思的深度,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提高反思的深度,教师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从以上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反思的主要方面还是存在问题,但是反思处于浅显的层面,围绕问题反思时应着重围绕一个问题或较小的问题反思,进行归因分析,并找到对策,要试图通过个性寻找共性问题,通过表象抓住本质。因此,通过反思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点“问题”,从而使他们暴露出真实的想法。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反思。
3反思的效度
反思的效度是指教师通过反思,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素养方面所取得的效果。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期待的效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适应新型课堂教学,和谐师生关系与灵动课堂的构建;和谐团队的构建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如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能整体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三维目标以及个性发展发面得到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水平,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钩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的:
一、认识钩的形态,掌握其写法。
二、掌握如何使弯钩重心平稳。
三、培养学生善于分析,细心观察,提高书写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钩的重心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弯钩的重心。
教具准备:田字格黑板、田字格挂图、彩色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做姿和执笔方法
二、复习检查
指名口答田字格个部分名称,教师板书“竖”并添一笔“钩”导入导入新课。
三、自主学习
(一)竖钩的形态、写法,强调钩的方向及长短。
(二)弯钩的形态、写法,强调弯的写法是,起笔点和挑钩处上下对正。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四)分析字形,讲诉写法。
“小”强调竖的长短、两点的位置及方向。
“竹”左短小,右宽长。重点强调笔画长短的变化。
“了”撇段短,弯钩起,收笔要对正,以求重心平稳。
“子”强调弯钩,要求其重心平稳,横要靠上些写。
“手”强调第三横位置、撇和两横的间隔以及弯钩的位置。
四、课堂练习
学生写完自己找出最好的和小组其他成员比,然后全班同学比, 并且评议,教师全面掌握学生书写钩的情况。
五、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力的培养贯穿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结表扬书写好的同学。
作文的开头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17
一、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高考阅卷时,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老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你用什么办法使老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好的开头,文章写起来就顺畅的多了。
二、把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和收集的作文开头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
不能概括文章主体的内容。
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作文开头的技巧。
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没有文采,不吸引人。
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
开头概括的内容过小,不能统领全文。
三、文章常见的开头法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可以开头直接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兜圈子,不枝不蔓,入题快捷,干脆利落,避免了不知所云,离题万里的弊端。如(1)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朱自清《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样的开头入题快捷,直接点题“背影”、“绿”,旗帜鲜明,不绕弯子,作者易构思,读者喜阅读。这种写法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之法。
2、故事导入法。
反思:源自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篇18
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教师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重塑自己的教育思想,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提高驾驭新课程实践的能力,一整套学习、模仿、实践下来,很多教师有如邯郸学步,课堂教学痛苦不已,困惑多多。
一、充分自主,但不能自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体验,教师不可取而代之。因此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教师的阅读确实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但学生由于学识阅历尚浅,对文本难免出现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解读,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便要雪中送炭般的降临。教不是权威解释的强加,而是点拨渗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创新。
二、有效合作,但不能作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并且似乎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但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合作的实施需要认真思考。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语文课中有的内容是适合问答的,有的内容是适合讲授的,有的是适合朗读的,有的是适合背诵的,不必要千篇一律。2.合作的论题需仔细设计。小组中讨论的问题既不应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给出唯一答案的,也不应是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漫无边际无从下手的。教师要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需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3.合作成员需明确分工。很多时候小组讨论成了几个精英学生的表演,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就必须定位。4.教师需介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
三、积极探究,但不能舍本
学生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于切实发现自己知识有所增进,能力有所提高,情感有所释放。而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含的特色;要善于将学生获得的体验运用到具体的场景,以实现审美迁移或审美创造。于是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起来,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倡导综合性探究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高兴趣,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但对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才是语文学习确有所获的根本所在。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的色彩,必须要立足并扣住文本。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近、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一旁让学生看“电影”;更不是把课文甩在一旁,凭空的讨论所谓的问题,言不及义,胡扯乱说。去除遮蔽,亲炙课文,才是阅读教学的正途,学生在阅读、听说等语文实践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因文悟道,因道悟文”,最终实现文道统一。
批判是为了建设,反思是为了超越。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武术中“大师”的最高境界是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我们众多语文教师虽非“名师”、“大师”,但我们是否可以让语文教学真的变得简单———简简单单地教学,扎扎实实地收获。宋人张先有诗云:“以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我以为新的教学模式就是那“添秋色”的雨,可以为语文教学增色,但不能成为肆意长高的芦苇,妨碍我们领略语文的湖光山色。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 [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6) .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推荐阅读:
“11―20各数的写法”的教学反思05-12
竖钩的写法教学设计06-09
悬针竖、垂露竖的写法 教学设计05-18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09-03
木字旁写法教学设计10-04
教学设计的反思08-13
《太阳的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9-15
苯酚的教学设计与反思05-23
分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08-17
课堂因反思而出彩的教学反思设计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