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通用16篇)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1
[建议]: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反思]: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我们主要采取利用讲学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简便计算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它更是一种优化思想,这种优化思想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的事,它不能灌输,更不能速成,它需要一个长期感悟的过程。
2、简便计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
3、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同时,加强变式、逆向的练习,提高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的能力。
5、简便计算的意识还要渗透于解决问题中,在没有“简便计算”这样的显性要求下,学生也能考虑简便计算。
6、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简算的兴趣,逐渐掌握简算的依据,逐渐领会简算的技巧,真正具备简算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层次:
①、进行简算应该由一定的运算定律、性质作为依据;
②、必须正确、适当地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③、应该根据数据特征灵活选用运算定律、性质。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2
一、关注知识迁移
首先,需探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合“小数乘法”,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定律进行整数简便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整数乘法的知识迁移,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因此,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简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先观察整数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让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为学生下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二、注重方法引导
1.加强口算训练,这十分必要,也很关键。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数的口算,如0.25、1.25、0.08、 0.4……应让学生牢记。学生口算能力强的话,计算定律的运用也就比较容易,即会很自然地应用口算定律来解决问题,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
2.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不同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能力。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把新知的学习分为三个知识点,即“三个数连乘、两个数相乘、乘加乘或乘减乘”;课堂练习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怎么算?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这样算有什么作用;在课堂中,渗透迁移的原理和凑整的思想,让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师要把握每个知识点中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使内容不重复,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到枯燥,又使运算定律的教学落到了实处。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小数乘法简算题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进行合理的变化后再进行简算。
3.纠正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相混淆或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错误。如2.5× 32,学生知道32可以先拆分成4×8,第二步应该用2.5×4×8,但有的学生却用2.5×4之后再乘上2.5×8, 结果变成了 (2.5×4)×(2.5×8),在这里多乘了一个2.5,本来可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的,但是学生却与乘法分配律混淆了。而在做4×(2.5+1.25) 这样的题目时,一些学生又写成了4×2.5+1.25,忘记1.25还要与4相乘。这两类练习题,是学生出现问题最集中的。针对学生作业错误,我在教学中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课后及时进行作业分析、讲评和订正,使学生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4.进一步理清学生的思路。复习时,我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类型做了一些归类。一类是能计算出满十、满百、满千或者容易口算出结果的算式,如0.25× 4.78×4、2.33×0.5×4。第二类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的,如1.1×2.5+0.9×2.5=(1.1+0.9)×2.5。第三类是拆数后可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其中又可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相乘,这个数能被4、8除尽的,如6.4、32等;还有两个数相加减,这个数接近1、10、 100、200……如0.25×32×1.25=0.25×4×8×1.25、4.86× 99=4.86×(100-1)、0.65×201=0.65×(200+1)。其中,把一个数拆分为两个数相乘的,拆分后可以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拆分为两个数相加减的,拆分后可以运用分配律计算。
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生活经验;运算定律;意识
简便计算在教学中的功能,不仅仅作为一种技能、一种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而应成为借助于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来比较与优化的计算方法,它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意识。如何有效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简便运算教学有哪些策略,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单一化
传统的简便计算作为一种计算技巧,其作用在于对运算律或性质的巩固运用。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于简算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灵活运用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的这一层面不够重视。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繁杂的简便计算题目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达到巩固内化运算律或性质的目的,教学目标单一化。
(二)运算律或性质的教学与简便计算教学断层
运算律或性质的教学和简便计算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简便计算教学是立足于运算律或性质基础上的算法简便化的过程,而简便计算是对运算律或性质的综合应用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传统的简便计算孤立起来教学运算律和简便计算,教师往往是本末倒置的:对于运算律或性质一带而过,不厌其烦地讲解例题,然后让学生做练习,学生成了计算的奴隶,学生是为了简算而简算。
(三)学生简算意识淡薄
“简算意识”是指面对一个运算问题,能从多个角度,产生多种拓展运算途径联想,并灵活、合理选择简算方法,获得运算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经过思考后自发的行为。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分着重于简算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于是对于一道可以简便运动但没作简算要求的题目,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不利的思维定式,按部就班地算下来。对学生来说,学会了简算却不会自发应用,简算只是成为应付作业和考试的工具罢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
(一)要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
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定,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教学简便计算运算时应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自发需求。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学背景要力求生活化,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是自己平常接触到的一个生活场景。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一件上衣55元,一条裤子45元,购买63套,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甲列式为:55×63+45×63=6300(元);生乙列式为:(55+45)×63=6300(元),计算完毕后组织学生对两种解答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学生除了得出两种算法有相同的结论,都可以适用外,更重要的是发现两种物品的单价正好凑成整数时,先求和再相乘更简便,从而得到了一种优化的解题方案。学生所达成的这种共识是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基于这样的生活场景下进行知识的运用,学生的头脑中才会留下深深的烙印。
(二)教学中多设置简便运算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要把简算意识贯穿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理清简便计算的思维方式,建构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即看到题目后,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能够根据题目的特点,自主判断是否能够简算,最后确定最合理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三)不可忽视“运算定律”的教学
“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运算定律”掌握使用程度,却忽视了学生对运算定律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
例如:我们依然用学生所熟悉的买校服的情境来引入“乘法分配律”。我们班准备买校服,冬装每套65元,夏装每套35元,现在我们班级一共44个同学,每个同学要买冬装和夏装各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解答计算,一般有两种情况:(1)65×44+35×44;(2)(65+35)×44。在这里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得出:65×44+35×44=(65+35)×44。当学生利用这样的生活情境来理解:“两个数分别去乘一个相同的数等于用这两个数的和去乘这一个数”,最后得到“运算的结果不变”,便有了现实生活经验的支撑,这样我们再把这个运算定律提取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个定律就变得轻而易举,水到渠成。
(四)教学中培养简便运算的意识很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让技能上升为意识,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呢?”“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思路呢?”逐渐由教师的提示变为学生自发的思维方式。
综上,简便运算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不能缺少的内容,它被视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简便计算不再为了因为题目要求而简算,而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简便计算变成一种意识,从而真正促进数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方云凯.老师,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J].小学教学,2010,(12).
[2]彭国庆.小学生简便计算的错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5).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4
五年级
王业萧
教学内容 :乘法简便计算题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与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
1.25×100=
0.11×20=
0.05×300=
0.8×40= 0.2×50= 8×25=
12.5×80=
16×5=
0.4×25= 45×2=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又快又准? 小结:1.一个数与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很方便计算;
2.两个数相乘,结果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很方便算。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1.回忆乘法定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空 4.5×□=0.2×□
0.02×1.25×5×8=(□×□○(□×□)
(8+0.4)×25=□×25+□×25
9.63×2.5+9.63×7.5=□×(□○□)
59×2.5×0.4=□×(□○□)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0.5×20
12.5×23×0.8 0.15×0.5×80
(2.5+0.25)×8
2.先算一算,再比较每组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① 15×32 =
15×4×8 ② 55×16 =
55×2×8 小结:两组中都是第二道,因为这两道算式中我们都能找到有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整
十、整百,这样算起来简便。3.用简便方法计算:2.5×24 此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一道题有多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小结:两个数相乘,若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因数相乘能凑成整十或整百,则可将另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相乘,以方便计算。4.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46×2
16×15
48×25
25×5×4×2 5.应用题
1.实验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捐赠图书25本。实验小学一共捐赠图书多少本?
2.绿园小区有18快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有45平方米。绿园小区一共有草坪多少平方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思考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25×3.2×125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五年级
王业萧
简便运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简便运算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能否让学生达到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与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简便运算的练习,以十道口算导入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同学们的口算能力,同时也起到锻炼的作用。简算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计算过程中达到口算,为后面的学习进行了铺垫。最后通过总结得出:1.一个数与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很方便计算; 2.两个数相乘,结果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很方便算。从口算情况看,很多学生的口算能力还不过关,反应慢,准确率低。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多训练学生的口算。
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是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再次熟悉乘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这个学生们还是记得非常好。但是从作业情况看部分学生对乘法的分配率理解不透彻,经常错用在计算中。
本节课的第三个内容是巩固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把乘法的运算定律真正运用到计算中来;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这一题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2.先算一算,再比较每组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本道题主要是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计算才是简便运算,那就是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找到有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整
十、整百,这样算起来简便。3.用简便方法计算:2.5×24 此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一道题有多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并且让学生明白两个数相乘也可以进行简便计算,那就是将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找到有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整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教学反思 篇5
一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寓德于教。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6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对课本上的例题,在备课时我犹豫了许久:是采用现成的例题,还是另选生活中的素材重组新题进行教学,后来经过思考,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图书室购书并不陌生,并对这种应用题有一定的解答能力,于是在备课时,我决定采用书上的例题。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用两种方法解答这一题目,又指名说解答此题时每一步的算理,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很好地体验“生活数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对优化方法的教学
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的标准理念之一,特别是算法优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在学生通过分组计算、分组讨论已能明显感受到: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改为从一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可以使计算简便,并能利用这种方法正确、快速的计算出例2。为开发学生的心理定势,更为了让学生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我出了这样一道题376-138-176,通过计算、比较,使学生感悟到不是所有题都选取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简便,而应选择先减176,再减138的方法更为简便,从而使学生明白:计算题也要认真审题,选取最佳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3、对合作学习的思考
浅谈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口算是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基础
简便运算实际上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之上的, 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计算转换成简单的口算。在小学阶段, 一百以内的加、减口算是必须掌握的, 乘法口诀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 能达到脱口而出。如25×4=100、25×8=200、125×8=1000等。
二、观察能力是简便运算的关键
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有效合理地选择合适的计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也就是说, 观察能力的好坏是决定能否进行简便运算的关键。在进行简便运算时, 最关键的是要能准确地观察数的特点、算式的特点, 如观察数是不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哪些数的和、积是整十、整百、整千;在计算减法时, 有没有和被减数尾巴相同的数等等。事实上, 学生观察能力强的学生, 具有良好的数感, 基本上只要看一下算式, 数的特点、算式的特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从这一点上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计算定律、性质是简便运算的核心
1. 加、减法。
(1) 通过观察把一些最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当作整十、整百、整千来计算, 然后再多加再减、多减再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的原则使结果不变。
(2) 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计算性质, 将和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计算。如:46+78+154, 明显的46和154的和是整百, 故在计算时先计算46+154, 再加78, 即46+78+154== (46+154) +78=200+78=278, 再如:867-45-63-55-37=867- (45+55) - (63++37) =867-100-100=667。那么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和为整十、整百、整千呢?方法是将两个数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如果个位相加为十则为整十;如果个位相加为十, 十位相加为九则为整百数;如果个位相加为十, 十位相加为九, 百位相加为九则为整千数, 依此类推。
2. 乘除法。
乘法、除法的简便运算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乘法的三大定律及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以及和乘除法有关的计算性质包括连除与乘法混合运算结合性质、乘除分配性质, 再有就是一些特殊的乘法算式, 如:25×4=100、125×8=1000等。如:5×20=20×5=100、 (7×25) ×4=7× (25×4) =7×100=700、16×25+16×75=16× (25+75) =1600等。
总之, 简便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的能力,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数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 篇8
一、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定律是前提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基本运算法则、定律,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灵活地选择简便运算的方法,反之就会经常出错。下面就是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定律时,做习题时出现的错误:
①3600÷40+3600÷60=3600÷(40+60)
②25×15=(15×4)×(25×4)
③3.6+5.4-3.6+5.4=(3.6+5.4)-(3.6+5.4)
如果学生的四则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基本功掌握得不够扎实的话,那么他们就会似懂非懂,常常出错。例①、③题,为了简便而违反了四则运算的法则,这是不行的,例②题是对积不变和商不变的性质混淆不清。
二、培养数的想象力是关键
有些题目,由于简算的条件比较隐蔽,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数的想象能力,就无法洞悉其隐蔽的条件,简算的方法也就无从发现。培养数的想象力,主要是从数的组成,还有一个数的"凑整"法和数的变形三方面加以训练,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后,那么当他们看到一个数时,就会发挥较好的数的想象力,从而找到简便运算的隐蔽条件。如果有了数的想象力后 ,当学生看到42这个数时,就会想象出下面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数和式子:
①42=40+2 ②42+58=100 ③42=6×7=3×14
这种数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数和式子,都有可能成为某些题目可简便运算的条件,如:250×42=250×(40+2) 252÷42=252÷7÷6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如125,只要在乘法算式中出现,不管是125、1250或者是0.125,都要立即联想到与之进行简便运算相配合的数8、80和0.08,如125×6×8=125×8×6。这种数的“凑整”,用儿童的语言讲,就是这二列数中的二个数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结合形成“凑整”,学生在做题时,就是在做“找朋友”的游戏,只要一下子能寻找到这对“好朋友”即可完成简便运算。所以随着数的变化形式日趋复杂,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只有这样,数的想象能力越丰富,挖掘隐蔽条件才能越顺利,才能更加灵活地选择简算的方法。
三、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是途径
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兴趣。先让学生练习那些最基本,最容易接受的简便题,如①21+96+79②105-37-5③7.2+3.9+2.8+6.1。学习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按一般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再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运算规律,按“凑整”的思路进行简便运算,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对照,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了简便运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兴趣。
四、养成认真观察、分析,然后简便计算的好习惯
我们经常发现对于试卷或习题中所规定要简便运算的题目,学生的简算方法做得较好,而在平常计算中,对于能简算的题目,学生往往不能自觉简算,这说明学生不能灵活地计算,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盲目性,也就是说,学生不能认真地观察式题,自觉地运用简便计算。
没有认真的观察,就不可能有细致地分析;没有认真的观察,对于蕴含在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就不能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指导,而且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把这一理论渗透到计算的始终,使学生养成先观察、分析,然后计算的良好习惯,这就可以减少学生计算的盲目性,学生在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后,他们简便运算的能力,也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不要把法则变成教条
有些题目有特殊的条件,就应该用特殊的方法解决,使“凑整”的思路贯穿其中。如:438+454+462+446这个式子如按一般的计算法则,从左到右依次运算,这样多位数连加的计算,就显得较为麻烦。根据这四个数的特点,可以“凑整”进行简便计算:438+454+462+446=(38+62)+(54+46)+400×4又如: 1 ×5如按一般方法,必须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相乘,然后再把假分数再化成带分数。这样做,就很繁琐,也浪费时间。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带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相加,1×5+ ×5的积还是真分数这两个特殊条件,然后运用乘法分配率来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9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⒉能举例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吗? ⒊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⒋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启发学生思考: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⒉知道观察,发现规律。①第一组运用乘法交换律。②第二组运用乘法结合律。③第三组运用乘法分配律。⒊总结规律。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⒋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指名板演:
3151(5)()12 5664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⒉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这道题先算“1×100”会使计算更简便。50⒊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11、1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⒋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3、14、15题。这三道题都是解决问题的练习题,都是与分数混合运算相关的问题,前两道是连乘的问题,第三题是乘加混合计算的问题。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10
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寻求起点,揭示题
1、你能在2分钟内完成下面6道题吗?试试吧。
①103+28+97+72
②688-291-9
③(2+12)×4
④2×44
⑤129×101-129
⑥XX÷12÷8
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能那么快吗?
生:这些题都可以简便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这些定律和性质进行复习和整理。(板书题)
三、梳理知识,分类整理
1做这些试题的时候你们都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呢?(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连除的运算性质,乘法分配律)有补充吗?
老师曾经总结过是定律2性质。
2、自主看书,完成任务。(出示)
A、请把定律2性质的意义和字母表达式说给同桌听。
B、同桌商量,(思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容易混淆?)请你分类整理,让人一目了然。
师:老师黑板上也挺乱,想听听同学们是如何分类整理的?
学生汇报。根据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分类:加法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有除法的运算性质。
根据变换符号: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乘法分配律。
师:我们刚才复习了那么多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每一道试题到底运用到了哪一个定律或者性质呢?我们现在来对号入座。
(出示上开始做的6道题目,学生回答解题思路)
师:我们对运算定律做了整理,分类。这样我们对这些运算定律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做的六道题目。请你们自己用红笔给自己修改一下。
四、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一)基础练习。
1.A+B+=A+□+B
运用了
定律。
2.436-=436-□-□)
运用了
定律
3.◆×☆×■=◆×(□×□)
运用了
定律。
4.(2+12)×8=□×□+□×□
运用了
定律。
(二)辩错题。
①101×6=100×6+1
()
②123-68+32=123-(68+32)
()
③2×(8×4)=2×8+2×4
(三)解决问题。
水果店卖苹果一箱4元,香蕉一箱元。某单位买苹果和香蕉各7箱。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一个盒子能装12枝钢笔,每枝钢笔3元钱,买这样的钢笔盒共用多少元钱?
(四)怎样填,可以使计算简便。
38×4+()×38
76×36+()×()
28×()=()×
()×()
(五)最佳创意:
从以下4个数中,任选算式。
200
浅谈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 篇11
摘要:简便运算能力就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定律、性质,把原本较复杂的计算转换成较简单的计算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做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学生;简便运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58-01
一、什么是简便运算能力?
想要理解“简便运算能力”这一概念,就需要先了解简便运算的概念。简便运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因此说简便运算能力就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定律、性质,把原本较复杂的计算转换成较简单的计算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一)重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简便运算是建立在口算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事实上,简便运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计算转换成简单的口算。因此,口算能力的好坏,是决定简便运算结果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的方法、定律、性质掌握得再好,到最后口算过不了关,计算的结果就不会正确,之前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在小学阶段,一百以内的加、减口算是必须掌握,特别是二十以内的加、减口算,乘法口诀必须熟练掌握,能达到脱口而出,另外一些特殊的乘法算式也必须掌握,如25×4=100、25×8=200、125×8=1000等。
(二)观察能力是简便运算的关键
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有效合理的选择合适的计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也就是说,观察能力的好坏是决定能否进行简便运算的关键。在进行简便运算时,最关键的是要能准确的观察数的特点、算式的特点,如观察数是不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哪些数的和、积是整十、整百、整千……;在计算减法时,有没有和被减数尾数相同的数等等。事实上,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基本上只要看一下算式,数的特点、算式的特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这一点上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综合、灵活的运用各种计算定律、性质是简便运算的核心
简便运算之所以简便就是综合、灵活的运用计算性质、定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其基本思想就是凑整,因此,凑整是综合、灵活运用计算性质、定律的核心。运用计算性质、定律的目的就是凑整。
1.加、减法
(1)通过观察把一些最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当作整十、整百、整千……来计算,然后再多加再减、多减再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的原则使结果不便。如:66+99,可以把99接近100就把它当作100,这样就多加了1再减1,即66+99=66+100-1=166-1=165。这样比直接计算容易多了。
(2)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计算性质,将和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计算。如:38+79+162=?,明显的38和162的和是整百,故在计算时先计算38+162,再加79,即38+79+162=(38+162)+79=200+79=279。那么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和为整十、整百、整千……呢?方法是将两个数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如果个位相加为十则为整十;如果个位相加为十,十位相加为九则为整百数;如果个位相加为十,十位相加为九,百位相加为九则为整千数,依此类推。
2.乘除法
乘法、除法的简便运算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和乘除法有关的计算性质包括连除与乘法混合运算结合性质、乘除分配性质,再有就是一些特殊的乘法算式。另外在进行乘除简便运算时,有时往往可以通过巧妙的分、合一些数以便合理的利用合适的乘除计算性质、定律,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四)巧用“正误”对比辨析,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错误是一种正常的教学现象,也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能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例”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集思广义,形成正确与错误的鲜明对比。最后,通过讲评加以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技能技巧。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我们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在错误中总结经验。例如:
32×125
正确方法:32×125 错例:32×125
=4×8×125 =( 4×8)×125
=4×(8×125) =( 4×125)×(8×125)
=4 ×1000 = 500×1000
=4000 = 500000
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各种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对其理解模糊不清,造成了混淆现象。在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运算定律的特征;在运用定律时,强调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观察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简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计算。对学生常犯的错误,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列出这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观察、讨论,找出错误并改正,将这些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时,防止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提高简便计算的正确率。
(五)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有哪些运算符号,该如何简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以免出现自欺欺人的结果。
4.查:就是认真验算。计算完,首先要檢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短期能养成的,训练应持之以恒。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解决问题。不能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无味。因此在以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运算技能的提高,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使学生更加自信,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12
那么, 在教学中该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呢?下面结合“减法的运算规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案例:
教师出示:《今日说法》《走进科学》《大风车》。
师:在这三个节目中, 如果每人只准选一个, 你最喜欢看哪一个节目?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看来, 同学们的意见不尽相同!为了准确获得信息, 我们可以进行一次统计。选择《今日说法》《走进科学》的同学请举手……
统计完喜欢《今日说法》《走进科学》的人数后, 教师提出一个既出乎学生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的挑战性问题:如果不用“数一数”的方法, 你能知道选择它的有多少人吗?
学生思考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算出结果。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写成这样的等式——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还能写出一些吗?
学生在位上列举后交流。
教师选择部分等式。
师:这样的等式还有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提示卡:观察等式左边部分,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算式吗?
学生独立观察后, 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组1: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的结果与被减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的结果是相同的。
组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师:这是同学们的发现, 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验证。
师:那就请大家再写出一些算式验证结论。
学生验证。
师:能经得起实践验证的规律才是真知识。这是减法的一个重要的规律 (板书:减法的运算规律)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
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a-b-c=a- (b+c)
师:用字母表示和用文字表述, 你更喜欢哪一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你们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探索出的规律和数学家的发现一模一样, 这就是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减法的运算规律”。
最后,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巩固、应用与拓展”环节。
反思:
发现需要时间, 发现体现过程。没有时间的保障, 没有过程的经历, 发现是很难进行的。因此, 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首先必须经历发现的过程。在数学学科中, 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讨论和交流等活动, 像数学家当初发现定理那样去发现、研究数学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本案例中, 教师组织学生经历了“启动发现”“推进发现”和“确认发现”的过程。
1. 在现实情境中启动发现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这就是强调在新知教学之前, 教师不仅要弄清与新知有直接联系的旧知和经验, 而且还要把这些旧知和经验作为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 从而更有效地展开教学。本案例中, “减法的运算规律”是以特殊的等式为思维支撑, 而这种等式又是由两个相关算式 (不仅得数相同, 而且数字及数字排列的顺序也相同, 只是运算顺序不同) 组成的。因此, 提供两道相关的算式和对这两道算式的感悟就成为学生学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关键, 这也是他们进行数学发现的基础和起点。
教学时, 先从谈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 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唤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让他们产生获取“选择每种节目的同学各有多少人”的需要。当师生通过“数一数”的方法很容易获取前两个数据之后, 教师巧妙地设置障碍———如果不用“数一数”的方法, 你能知道选择它的有多少人吗?给学生的思维制造一种不平衡, 使学生在挑战中获得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同时生成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根据已知信息, 怎样解决“最喜欢看《大风车》的有多少人”。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交流, 圆满解决了问题, 呈现两种不同的算法 (算式) , 自然唤醒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此时, 弄清这两道算式的联系就成为学生的一种实际需要, 建立一个等式 (把两道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等式两边的算式, 进一步聚焦思维, 使学生对等式两边算式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获得清晰的认识。而这种清晰的认识必然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是否所有相应的两道算式都存在这种关系?这里面是否有什么规律?数学发现就此启动。
2. 在积累感悟中推进发现
积累感悟是学生进行数学发现的核心环节。通过积累感悟, 力图从不同角度、循序渐进地丰富学生的感知, 帮助学生对思维对象中蕴藏的规律 (数学模型) 在头脑中逐步清晰、明朗, 直至可能用符号或语言外化。为此, 案例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填空。出示28-6-4=28○ (_○_) , 突出等式的结构, 其目的是限定学生思维的方向, 利用刚刚被唤醒和积累的经验实现正迁移, 强化学生对“减法的运算规律”的感悟。这里体现了教师的“扶”。二是猜测, 即直接出示一个算式, 让学生思考与它相等 (相应) 的算式。先“从左到右”顺向思考, 再“从右到左”逆向思考, 在互逆的转换中, 从不同的方向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知, 促进感悟。这里体现的是教师适度的“放”。由“扶”到“放”,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拉长了积累感悟的过程, 让学生能在积累中感悟, 在感悟中积累, 使得学生对“减法的运算规律”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楚, 由只能意会到有表达的冲动。三是发现。当积累和感悟到了火候, 教师及时启发、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和交流, 给学生创造一个进一步感悟的机会, 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外化规律, 得到初步发现。
这里还需要提及的是, 无论“填空”, 还是“猜测”, 教师都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充分体现了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学生的科学训练意识。
3. 在实践验证中确认发现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13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了运算定律,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些运算定律,你能用字母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忆)通过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我们知道可以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方法》(板书课题)
首先,了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2、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有关乘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老师希望这节课中,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期待你们精彩的课堂表现,能做到吗?(能)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
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王老师要为学校添置一批体育器材,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在购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
(出示主题情景图)提出学习第一个问题的要求:
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1、从题中可以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
2、根据题意,怎样列式?
3、说说有几种计算方法。
4、说出每种计算方法的依据。
(学生小组活动,展示交流,时间大概10分钟)
刚才我们帮王老师解决了了羽毛球的问题,那还有羽毛球拍的问题呢?(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你认真读题,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之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思路。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三、检测导结
学习任务结束了,老师想考验一下你的学习情况,请完成下列检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5×5×00÷125÷8
2.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如右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结果反馈:集体订正答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计算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第81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用具:自制课件。
重点:理解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难点: 会用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一、复习内容整理。
1、口算训练。
25×4=
125×8 =
135-102= 135+102=
135+98=
135-98= 31×25×4=
12-9.2-0.8=
170÷25÷4= 12×9.2+12×0.8 =
125×16×8=
2、上面的计算你用到哪些简便运算方法。
3、我们都知道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你能说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吗?
4、这些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5、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在括号里写出它所表示的运算定律的名称。
(1)35.2×28=□×35.2
()(2)(+)×60=×□+×□
()(3)398+25.6+14.4=398+(□+□)
()
二、学习例1 :计算4×+4×
1、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能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学生独立解答例1,并说明如何运用计算定律的。
3、改错:(说出错误的原因,并订正.)(1)、11×10=11×10+=110
()(2)、5.7×10.1=5.7×10+5.7
()(3)、0.625÷-÷0.625=(0.625-0.625)÷=0()
三、闯关练习:利用简便方法计算。(课件出示)第一关
(+)×12
40×101 42×13+58×13
4.05-2.83-0.17 第二关
10×10
4907×99+4907 4.17+1.83-2.17
(+)+(0.625+)第三关
27×
37×
25×32×125
18÷9
四、课堂小结。
五、机动简算: 0.8×27×1÷(3××0.64)
19×
六、家庭作业: P83第3题。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计算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b+a×c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课课后反思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节课,我通过对简便计算方法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等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学好《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对学生今后的计算起至关重要的效果,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做法.首先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先对简便计算方法的做一次归纳整理。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教学中,学生都觉得课堂教学,都是与数字和符号打交道,不具有挑战性,虽然对优等生有学习的趣味,但是学困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些原因直接影响的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进行计时计算训练,把每次完成计算的时间写在卷面上,学生们都有一种好胜的心理,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所以,一上课,我首先来一个口算计时计算比赛,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提问: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口算题比较简单,学生在尝试了胜利的喜悦后,激情澎湃,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通过填空、改错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理解,再结合例题,让学生说说容易出错的地方,引起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然后进行闯关练习:三关的练习由浅入深,并进行计时,学生饶有兴趣。在闯关练习中,我要求需要帮助的同学举手,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每完成一关就同桌交换批改,然后说出有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对知识的预设,但更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15
关键词:简便运算;小学生;高段数学
新课改的实施,使小学生实际计算能力和课堂表现不符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尽管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且能主动探究问题。但事实上,其基本的计算能力却出现了滑坡,不仅明显减慢了计算速度,同时也明显降低了计算正确率。如何才能真正提高高段小学生数学简便运算能力呢?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与同行之间交流和学习。
一、掌握基础知识,保证简便运算的准确率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充分掌握和理解数学基本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例如,学习小数的运算法则,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数位是如何排列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小学高段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对数学基本知识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如123.456这个数,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小数点前后的数准确分清。个位、十位、百位依次是小数点之前的排列,其中1在百位上,2在十位上,3在个位上。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依次是小数点之后的排列,其中6在千分位上、5在百分位上、4在十分位上。分数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首先应对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充分了解,对真分数与假分数、通分与约分的含义真正掌握,只有熟悉这些基本知识,才能保证简便运算的准确率,这对于学好小学数学,灵活运用简便运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简便运算速度
计算的基础是口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怎样才能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呢?教师可通过制作口算小卡片,在游戏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随机挑选回答问题。通过温故而知新,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这样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加深对一些常见数据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简便运算速度。如12.5%=0.125,50%=0.5,1/4=0.25,同时,还可让小学生对20以内的平方数进行背诵,如16×16=256,15×15=225等,这样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简便运算速度,使学生的运算质量大幅提升。
三、密切联系生活,熟练掌握简便运算技巧
“联系实际、注重生活”是新课程数学所倡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合理启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并学会总结规律,这样才能使数学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乘法结合律时,结合实际生活,对知识模型进行构建,在教学中对下面的题目进行设置:星期天,小刚和小伟去文具店买文具,他们准备买8支铅笔、8本作业本,每支铅笔3角钱,每本作业本6角钱,这样他们共需要支付售货员阿姨多少钱?对于他们所花的钱数,你能以最快的速度算出来吗?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很快得出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分别求出8支铅笔和8本作业本的总价,再相加二者的得数,即 3×8+6×8=72(角);二是根据题目发现,两个人买的是相同数量的作业本和铅笔的,数量都是8,可通过相加二者的单价,再乘以数量,也就是(3+6)×8=9×8=72(角)。这时候,教师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运算规律的启发,然后告诉学生这种关系就叫做乘法结合律。通过对这个数学模型的形象构建,帮助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含义更快地理解,同时也能对简便运算的技巧更好地掌握。
四、培养运算能力,逐步灵活运用简便运算
首先,应加强“简便习题”训练。简便运算对原来的运算顺序进行了突破,同时颠覆了四则运算。结合运算定律,对运算顺序进行重组。简便运算是对学生的创新性和灵活性进行考验,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练习量,对于简便运算的各种方法就很难掌握和理解,所以加强练习对学好数学非常关键。而加强计算练习需要讲究方法,并非是搞题海战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小学生的特点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具有较弱的记忆力,容易形成模糊和错误的记忆。目前小学生具有较重的学习负担和较多的学习科目,无法保证其记忆品质。所以,在数学中对简便运算的强化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集中各种简便运算的习题,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而巩固记忆,加深认识。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较分析哪种更简便,使更多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道数学题采用多解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到更为简便的运算方法。可在班级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简便算法大赛,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全部学生的思路进行汇集,使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例如,在计算12×4×5=240时,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计算12×4=48,最后48×5=240。而思维敏捷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另一种算法,即运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4×5=20,再用20×12,口算得出结果240。这两种方法相比较,显而易见,后一种方法更为方便和快捷。对于这些简便算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多运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是提高小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小学高段的学生更好地掌握那些运算定律。对学生特殊数据背诵、口算能力和运算能力逐步进行培养,使小学生能快速和正确地掌握小学数学运算的简便方法。
五、教学方法多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参与环境竞争的欲望,同时追求形式的变化多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限时训练、听算训练等多种多样的计算形式,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解题技巧,不断提升高段数学简便运算的能力。在运算过程中,教师只是给予适时的激励和指导,并给予合理的评价,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促进其数学运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六、优化教学方法,传授教学技巧
1.加深理解,自主探究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对运算律进行理解和探索,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简便计算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尝试计算一种新的简便方法,对计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解。再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对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再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演绎和归纳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结合交换律的特点,猜想什么是交换律,举例子说明什么是交换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表达,86×68=68×86。通过研究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乘法交换律,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同时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能让枯燥的法则和概念深入浅出。
2.辅助掌握,传授技巧
由于简便运算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所以要在短时间内灵活运用和快速掌握,并非易事。学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计算理论知识,也需要掌握必要的预算技巧。能够真正地化繁为简,是简便运算的宗旨。因此,教师在简便运算教学中,应传授学生必备的口算原则。例如,在进行152×48的计算时,很多学生习惯将152拆解成100+52,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教师可适当启发学生,52×48,能够口算出乘机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样在点拨学生去拆52,运用另一种方式来求解。通过对这个原则的强化,促进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选择最优方案,对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尝试,进而真正提高简便运算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进一步培养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运算的能力,并且使小学生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数学计算枯燥变为有趣,由有趣变神奇。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也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久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5(15).
[2]王毅.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教育,2015(14).
[3]钱晓娜.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网友世界,2014(12).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扩展到解决其他简单问题。
2、形成解决小数加减简便运算的一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白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推广到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难点: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1、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汇报: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1)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a+b)+c=a+(b+c)a-b-c=a-(b+c)(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3、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4+0.8○0.8+0.4
(2.6+5.3)+1.7○2.6+(5.3+1.7)14.6-5.7-4.3○14.6-(5.7+4.3)
(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规律读一遍。
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小黑板出示:
(1)彩色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想要买全部的四种文具,一共要多少钱呢?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特点,让学生发现)
(2)学生尝试简便计算。
(3)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过程。
(4)出示数字:9.582、3.6、1.75、6.4、0.43、0.25、2.57、0.418(分成两竖排写)师生玩凑整的游戏。
(5)小结发现的规律。
四、动手实践,灵活应用:
小组学习书中例3
1、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合作完成(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4、汇报:
5、说说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五、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7+4.95+3.3=6.7+□+4.9
5(1.38+1.75)+0.2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5.6+2.7+4.4 9.14-1.43-4.57 9.5+4.85-6.13 77+2.7+2.3+25
3、提高练习,发散思维: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09-06
连减简便计算运算教学设计10-05
简便运算06-01
四年级简便运算习题07-05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08-01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反思07-26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