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精选8篇)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建议]: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反思]: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我们主要采取利用讲学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简便计算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它更是一种优化思想,这种优化思想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的事,它不能灌输,更不能速成,它需要一个长期感悟的过程。
2、简便计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
3、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同时,加强变式、逆向的练习,提高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的能力。
5、简便计算的意识还要渗透于解决问题中,在没有“简便计算”这样的显性要求下,学生也能考虑简便计算。
6、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简算的兴趣,逐渐掌握简算的依据,逐渐领会简算的技巧,真正具备简算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层次:
①、进行简算应该由一定的运算定律、性质作为依据;
②、必须正确、适当地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③、应该根据数据特征灵活选用运算定律、性质。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篇2
一、关注知识迁移
首先,需探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合“小数乘法”,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定律进行整数简便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整数乘法的知识迁移,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因此,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简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先观察整数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让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为学生下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二、注重方法引导
1.加强口算训练,这十分必要,也很关键。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数的口算,如0.25、1.25、0.08、 0.4……应让学生牢记。学生口算能力强的话,计算定律的运用也就比较容易,即会很自然地应用口算定律来解决问题,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
2.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不同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能力。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把新知的学习分为三个知识点,即“三个数连乘、两个数相乘、乘加乘或乘减乘”;课堂练习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怎么算?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这样算有什么作用;在课堂中,渗透迁移的原理和凑整的思想,让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师要把握每个知识点中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使内容不重复,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到枯燥,又使运算定律的教学落到了实处。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小数乘法简算题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进行合理的变化后再进行简算。
3.纠正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相混淆或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错误。如2.5× 32,学生知道32可以先拆分成4×8,第二步应该用2.5×4×8,但有的学生却用2.5×4之后再乘上2.5×8, 结果变成了 (2.5×4)×(2.5×8),在这里多乘了一个2.5,本来可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的,但是学生却与乘法分配律混淆了。而在做4×(2.5+1.25) 这样的题目时,一些学生又写成了4×2.5+1.25,忘记1.25还要与4相乘。这两类练习题,是学生出现问题最集中的。针对学生作业错误,我在教学中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课后及时进行作业分析、讲评和订正,使学生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4.进一步理清学生的思路。复习时,我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类型做了一些归类。一类是能计算出满十、满百、满千或者容易口算出结果的算式,如0.25× 4.78×4、2.33×0.5×4。第二类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的,如1.1×2.5+0.9×2.5=(1.1+0.9)×2.5。第三类是拆数后可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其中又可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相乘,这个数能被4、8除尽的,如6.4、32等;还有两个数相加减,这个数接近1、10、 100、200……如0.25×32×1.25=0.25×4×8×1.25、4.86× 99=4.86×(100-1)、0.65×201=0.65×(200+1)。其中,把一个数拆分为两个数相乘的,拆分后可以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拆分为两个数相加减的,拆分后可以运用分配律计算。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 篇3
一、运用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
小学教材中,最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1.如:497+503+699+311
=(497+503)+(311+699)(运用加法交
换律、结合律)
=1000+1000
=2000
先讓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看哪两个数相加能得出整数、整十、整百、整千,然后就先使相加得整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
又如:7.25+5.69+2.75
=(7.25+2.75)+5.69
=10+5.69
=15.69
a+b+c=(a+b)+c=a+(b+c)=(a+c)+b
2.如:25×89×4
=25×4×89
=100×89
=890
[运用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数相乘,积不变。a×b×c=a×(b×c)=a×c×b]
[根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即:(a+b)×c=a×c+b×c]
又如:25×404
=25×(400+4)(运用乘法分配律)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二、减法性质的简便运算
要运用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运算,首先要理解减法的性质: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即:a-b-c=a-(b+c)=a-c-b
例如:58.28-13.56-6.44
=58.28-(13.56+6.44)
=58.28-20
=38.28
1.某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上同一个数,某数不变,即(a-b)+b=a。
如:(39.26-17.85)+17.85=39.26
2.某数加上一个数,再减去同一个数,某数不变,即(a+b)-b=a。
如:(4897+579)-579=4897
3.n个数的和减去一个数,可以从任何一个加数里减去这个数(在能减的情况下),再同其余的加数相加,如(a+b+c)-d=(a-d)+b+c。
如:(189+56+32)-89
=189-89+56+32
=100+56+32
=156+32
=188
4.一个数减去n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个加数,如a-(b+c+d)=a-b-c-d。
如:496-(96+35+42)
=496-96-35-42
=400-35-42
=365-42
=323
5.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在能减的情况下),再加上差里的减数;或者先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即a-(b-c)=a-b+c或者a-(b-c)=a+c-b。
如:56.85-(16.85-5.38)
=56.85-16.85+5.38
=40+5.38
=45.38
三、运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商不变性质的概念: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如:27600÷300
=(27600÷100)÷(300÷100)
=276÷3
=92
5.2÷1.25
=(5.2×8)÷(1.25×8)
=41.6÷10
=4.16
四、运用和、差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和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如:576+198
=576+200-2
=776-2
=774
2.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差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如:854-298
=854-300+2
=554+2
=556
五、简便运算的几点注意
1.概念理解错误。常见的有:道理不明白;对运算定律不理解;对知识的运用不灵活;对问题理解片面;学习习惯差,粗心大意。
如:①278+299=278+300+1=578+1=579
把加上299看着加上300,已经多加1了,后面应该减去1而不是加1。
②857-198=857-200-2=657-2=655
把减去198看着减去200,已经从857中多减2了,后面应该加上2而不是减2。
923-505=923-500+5=423+5=428,应该从923中连续减去500和5。
③648-305=648-300+5=348+5=353
减去305是从648里面分别减去300和5,648-305=648-300-5=348-5=343。
④96×42+58×96
=96×42×58(错误)
2.死搬硬套。在四则运算中,简便算法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四则运算都能用简便算法。有些题目,简便运算的步骤隐藏在运算过程中,因此,每完成一步运算都要认真观察,从中发现简算条件,进行简便运算。而有些题目,数字虽然特殊,但不能进行简便运算,必须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此,要防止学生一见到计算题,尤其是数字特殊的计算题,就一味强求简算的错误倾向。
如:①519-219-235
=519-(219+235)(错误)
②12.85-6.24-3.52
=12.85-(6.24+3.52)(错误)
3.灵活运用。在学生能掌握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基本方法以后,可引导学生计算较难一些的简算题。
如:①25×32
=25×4×8
=100×8
=800
②68×99+68
=68×99+68×1
=68×(99+1)
=68×100
=6800
总之,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得运算尽可能简便、快速、正确,这并不是局限于题中有明显要求的计算题。其实简便计算的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与技能,它更是一种优化的思想与方法。
《除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篇4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数学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在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时,学生对于“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较难理解。但是,由于我给学生建立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分小木棒的活动,感悟出分的两种方法,然后再探索分小木棒,让学生计算、讨论,得出简便计算方法。
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从动手分小木棒,自主探索分小木棒,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两种方法计算12÷3÷2,和12÷(3×2),列出的算式不相同,我及时把握这个契机,对第1、2种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并进行比较,得出简便计算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体现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出现两种算法后,我让学生把分步式列成综合算式,从而建立起这堂课的数学模型:12÷3÷2=12÷(3×2)=2为后面的变式,灵活、合理地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当我提问,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学生出现争论的情况时,我出示例3题让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做数学,体会到到底哪些方法比较简便。这个念头当时我被教材所束缚了,不敢打破导学设计,而是按原来的导学设计,出示测评训练题。这样就失去了一次让学生评判的机会,如果当时把后面简便计算的练习题提上来,通过计算,孰优孰劣,一感便知。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教学反思 篇5
一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寓德于教。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减法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还知道减法其数学模型。
成功之处:
1.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搭建学生学习的脚手架。通过减法性质的复习,建构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不感觉困难,而是通过推想,得出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
2.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掌握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例题的教学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知道每种方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
不足之处:
1.练习中注重了基本形式的练习:4800÷25÷45100÷3÷17,忽视了变式练习,导致错误率高的问题。
2.部分学生对于特殊数的简便计算还存在计算错误。
再教设计:
1.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掌握好练习的时间和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做到习题精而少,有针对性。
浅谈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口算是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基础
简便运算实际上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之上的, 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计算转换成简单的口算。在小学阶段, 一百以内的加、减口算是必须掌握的, 乘法口诀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 能达到脱口而出。如25×4=100、25×8=200、125×8=1000等。
二、观察能力是简便运算的关键
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有效合理地选择合适的计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也就是说, 观察能力的好坏是决定能否进行简便运算的关键。在进行简便运算时, 最关键的是要能准确地观察数的特点、算式的特点, 如观察数是不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哪些数的和、积是整十、整百、整千;在计算减法时, 有没有和被减数尾巴相同的数等等。事实上, 学生观察能力强的学生, 具有良好的数感, 基本上只要看一下算式, 数的特点、算式的特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从这一点上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计算定律、性质是简便运算的核心
1. 加、减法。
(1) 通过观察把一些最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当作整十、整百、整千来计算, 然后再多加再减、多减再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的原则使结果不变。
(2) 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计算性质, 将和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计算。如:46+78+154, 明显的46和154的和是整百, 故在计算时先计算46+154, 再加78, 即46+78+154== (46+154) +78=200+78=278, 再如:867-45-63-55-37=867- (45+55) - (63++37) =867-100-100=667。那么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和为整十、整百、整千呢?方法是将两个数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如果个位相加为十则为整十;如果个位相加为十, 十位相加为九则为整百数;如果个位相加为十, 十位相加为九, 百位相加为九则为整千数, 依此类推。
2. 乘除法。
乘法、除法的简便运算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乘法的三大定律及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以及和乘除法有关的计算性质包括连除与乘法混合运算结合性质、乘除分配性质, 再有就是一些特殊的乘法算式, 如:25×4=100、125×8=1000等。如:5×20=20×5=100、 (7×25) ×4=7× (25×4) =7×100=700、16×25+16×75=16× (25+75) =1600等。
总之, 简便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的能力,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数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简便运算;小学生;高段数学
新课改的实施,使小学生实际计算能力和课堂表现不符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尽管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且能主动探究问题。但事实上,其基本的计算能力却出现了滑坡,不仅明显减慢了计算速度,同时也明显降低了计算正确率。如何才能真正提高高段小学生数学简便运算能力呢?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与同行之间交流和学习。
一、掌握基础知识,保证简便运算的准确率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充分掌握和理解数学基本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例如,学习小数的运算法则,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数位是如何排列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小学高段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对数学基本知识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如123.456这个数,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小数点前后的数准确分清。个位、十位、百位依次是小数点之前的排列,其中1在百位上,2在十位上,3在个位上。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依次是小数点之后的排列,其中6在千分位上、5在百分位上、4在十分位上。分数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首先应对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充分了解,对真分数与假分数、通分与约分的含义真正掌握,只有熟悉这些基本知识,才能保证简便运算的准确率,这对于学好小学数学,灵活运用简便运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简便运算速度
计算的基础是口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怎样才能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呢?教师可通过制作口算小卡片,在游戏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随机挑选回答问题。通过温故而知新,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这样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加深对一些常见数据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简便运算速度。如12.5%=0.125,50%=0.5,1/4=0.25,同时,还可让小学生对20以内的平方数进行背诵,如16×16=256,15×15=225等,这样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简便运算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简便运算速度,使学生的运算质量大幅提升。
三、密切联系生活,熟练掌握简便运算技巧
“联系实际、注重生活”是新课程数学所倡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合理启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并学会总结规律,这样才能使数学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乘法结合律时,结合实际生活,对知识模型进行构建,在教学中对下面的题目进行设置:星期天,小刚和小伟去文具店买文具,他们准备买8支铅笔、8本作业本,每支铅笔3角钱,每本作业本6角钱,这样他们共需要支付售货员阿姨多少钱?对于他们所花的钱数,你能以最快的速度算出来吗?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很快得出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分别求出8支铅笔和8本作业本的总价,再相加二者的得数,即 3×8+6×8=72(角);二是根据题目发现,两个人买的是相同数量的作业本和铅笔的,数量都是8,可通过相加二者的单价,再乘以数量,也就是(3+6)×8=9×8=72(角)。这时候,教师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运算规律的启发,然后告诉学生这种关系就叫做乘法结合律。通过对这个数学模型的形象构建,帮助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含义更快地理解,同时也能对简便运算的技巧更好地掌握。
四、培养运算能力,逐步灵活运用简便运算
首先,应加强“简便习题”训练。简便运算对原来的运算顺序进行了突破,同时颠覆了四则运算。结合运算定律,对运算顺序进行重组。简便运算是对学生的创新性和灵活性进行考验,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练习量,对于简便运算的各种方法就很难掌握和理解,所以加强练习对学好数学非常关键。而加强计算练习需要讲究方法,并非是搞题海战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小学生的特点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具有较弱的记忆力,容易形成模糊和错误的记忆。目前小学生具有较重的学习负担和较多的学习科目,无法保证其记忆品质。所以,在数学中对简便运算的强化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集中各种简便运算的习题,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而巩固记忆,加深认识。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较分析哪种更简便,使更多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道数学题采用多解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到更为简便的运算方法。可在班级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简便算法大赛,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全部学生的思路进行汇集,使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例如,在计算12×4×5=240时,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计算12×4=48,最后48×5=240。而思维敏捷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另一种算法,即运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4×5=20,再用20×12,口算得出结果240。这两种方法相比较,显而易见,后一种方法更为方便和快捷。对于这些简便算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多运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是提高小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小学高段的学生更好地掌握那些运算定律。对学生特殊数据背诵、口算能力和运算能力逐步进行培养,使小学生能快速和正确地掌握小学数学运算的简便方法。
五、教学方法多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处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参与环境竞争的欲望,同时追求形式的变化多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限时训练、听算训练等多种多样的计算形式,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解题技巧,不断提升高段数学简便运算的能力。在运算过程中,教师只是给予适时的激励和指导,并给予合理的评价,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促进其数学运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六、优化教学方法,传授教学技巧
1.加深理解,自主探究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对运算律进行理解和探索,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简便计算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尝试计算一种新的简便方法,对计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解。再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对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再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演绎和归纳推理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结合交换律的特点,猜想什么是交换律,举例子说明什么是交换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表达,86×68=68×86。通过研究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乘法交换律,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同时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能让枯燥的法则和概念深入浅出。
2.辅助掌握,传授技巧
由于简便运算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所以要在短时间内灵活运用和快速掌握,并非易事。学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计算理论知识,也需要掌握必要的预算技巧。能够真正地化繁为简,是简便运算的宗旨。因此,教师在简便运算教学中,应传授学生必备的口算原则。例如,在进行152×48的计算时,很多学生习惯将152拆解成100+52,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教师可适当启发学生,52×48,能够口算出乘机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样在点拨学生去拆52,运用另一种方式来求解。通过对这个原则的强化,促进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选择最优方案,对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尝试,进而真正提高简便运算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进一步培养小学高段数学简便运算的能力,并且使小学生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数学计算枯燥变为有趣,由有趣变神奇。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也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久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5(15).
[2]王毅.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教育,2015(14).
[3]钱晓娜.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网友世界,2014(12).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反思06-09
连减简便计算运算教学设计10-05
简便运算06-01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08-01
四年级简便运算习题07-05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反思07-26
运算教学反思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