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2024-09-06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精选12篇)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篇1

大学区交流心得

2013年10月,带着学校领导的嘱托,满怀一腔热情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我作为城乡大学区交流活动教师踏上了去焦家村小学学习交流的路途。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单纯要搞好自己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大学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把学区长学校——车辆小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到焦家村小学。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我不仅与焦家村小学的老师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而且通过思想的交流,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现将这次活动的感受总结如下:

作为学区长学校的老师,我时时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到焦家村小学后,我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每天最早到学校,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与焦家村小学的教师积极交流,共同探讨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教学的对策、交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在交流期间,我根据焦家村小学的学生特点,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这期间我共上课14节,听课2节,批改了学生的课堂作业和习作。通过与老师们的真心接触,我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而且还收获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更为焦家村小学老师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而深深感动。通过这次的大学区交流,我的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走进焦家村小学的校园,一种全新的的感觉油然而生,通过上课、听课,接触他们的师生,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这次大学区的交流活动,虽然工作累,压力大,但短短一周的交流工作,使我感受深刻,焦家村小学学生的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老师们敬业的精神让我十分佩服,这也是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习和努力的一个方面。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我非常感谢焦家村小学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更感谢我校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和对我的培养。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篇2

1 播前准备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周期长、品种类型多、人为操作因素不一致等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作为试验人员, 播种前要全面了解试验方案中的具体要求, 熟练掌握每个操作细节。选好试验田, 对照方案核对种子, 检查所供种子与方案是否一致, 并及时剔除霉变病粒、虫粒、烂粒和秕粒, 在日光下晒种1~2 d。同时, 做好田间准备工作。试验田应选在肥力均匀、土层厚度一致、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四周地面开阔 (没有树木、房屋、高压线杆等障碍物) 、前茬作物布局一致、未做过试验的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 应及时耕翻平整、拉线起埂、平整畦面, 达到地面平整、田埂顺直、上虚下实的整地标准。播种前, 还应按方案要求规划好小区, 划出走道、保护区, 插上小区标牌, 以备播种。

2 播种

播种是做好田间试验的重要一环。播种时, 按方案种植图逐小区分发种子;发完后, 逐区检查每区标牌与种子袋、方案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 再逐小区开沟, 按标尺位置点播, 或不开沟带尺点播, 或由机械定行、定穴播种。应力求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每个重复处理必须当场播完, 每个试验应力求当天播完。

3 田间管理

3.1 除草

出苗前, 用40%乙莠水悬乳剂3 kg/hm2对水300 kg/hm2充分搅匀, 用弥雾机喷施, 一般在无风天气下喷施, 尽量做到不重喷、不漏喷[1]。如苗前未喷除草剂, 应在苗后2~4片叶时, 用50%都阿合剂22.55 L/hm2对水750 kg/hm2, 或用克无踪2 250 m L/hm2对水750 kg/hm2, 定向喷雾在玉米幼苗根部周围地表上, 避免将药喷在玉米茎叶上, 以防发生药害。也可用4%玉农乐、青岛玉成、金尔农母Ⅱ号等新型除草剂防治。防治田间杂草要与人工拔草相结合, 一旦杂草长出, 应及早拔除, 要求全生育期田间无杂草, 以防出现草欺苗现象。

3.2 间苗定苗

玉米出苗后, 3~4片叶间苗, 5~6片叶定苗[2]。间、定苗过晚, 容易造成植株拥挤、互相遮光、争夺水分和养分, 影响植株发育。要按试验规定密度留苗, 如有缺穴, 应在邻近处留双株。

3.3 科学施肥

玉米试验田土壤肥力应高于当地生产水平, 实行科学施肥。避免前期徒长, 拔节过快, 导致后期倒伏。一般宜采用前轻后重式2次施肥法, 在拔节期追施总肥量的30%~40%, 第1次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总肥量的60%~70%, 以尿素等速效氮肥为主。施肥按每公顷计划施肥量算出每小区、每行施肥量, 做到分行称重, 开沟或定穴均匀施入, 然后覆土盖实, 或用单腿耧人工拉耧施肥[3]。

3.4 及时浇水

玉米播后2~3 d, 若墒情不足, 应及时浇蒙头水。施肥后, 应根据玉米长势、土壤墒情及时浇水。要适当蹲苗。拔节后期, 玉米进入雌雄分化、抽雄授粉阶段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灌浆期至成熟期需水量逐渐减少。

3.5 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褐斑病、纹枯病、茎腐病。

4 田间记载

做好田间记载是田间试验的重要一环。每个技术人员, 都要熟练掌握不同试验的记载项目和标准, 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的时间和标准, 逐日进行调查记载。

5 田间收获

5.1 玉米成熟标准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2006年3月15日重新发布的“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指出小区90%以上果穗的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即为成熟期。

5.2 准确收获

收获时, 应先取10穗考种样。取样应取中间行, 去掉临近走道2株, 从生长均匀、穗大小一致的连续10株中抽取10穗装入考种袋, 然后再收其他计产。在田间应剥掉苞叶花丝装入计产纱袋, 袋内装2个牌, 袋口扎1个牌。要有专人检查每个小区是否收净, 收获的株数、穗数与调查数是否一致, 填写纸牌与田间插牌、种植图是否一致, 袋内装牌与袋上挂牌是否一致, 核对无误后, 运回称量鲜重后再晾晒。脱粒后晒干、称重, 测出水分, 准确考种计产。

参考文献

[1]杨楠, 王慧茹, 班亚伟, 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 2009, (8) :21.

[2]孙凤, 于占国, 张凤.玉米大垅双行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190.

[3]司书丽, 刘晓萍, 谢虹, 等.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的株型性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9, 24 (12) :57-61.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篇3

省教育厅调研组实地调研了西安市大学南路小学和西安航天中学两所大学区长学校,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西安市教育局,碑林区、雁塔区教育局及有关学校负责人关于“大学区制”改革实施工作的汇报,详细了解了“大学区制”改革实施一年来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共同研讨 “大学区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推进这项改革深化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在调研中,曹普选充分肯定了西安市“大学区制”改革的方向和实施措施,对取得的改革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要求西安市教育局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大学区制”改革。2013年,要在4个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大学区制”改革,把这项改革从中心城区推进到县区和农村。曹普选表示,陕西省教育厅决定将西安市“大学区制”改革的实施经验向全省推广,在省辖市和有条件的地方启动实施“大学区制”改革。通过实施“大学区制”改革,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海波说,西安市“大学区制”改革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突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回应社会关切、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一年来的实施效果表明,这项改革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他希望西安市教育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大力推广,特别是在大学区管理和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上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据悉,西安市教育局在新城、碑林、莲湖、雁塔4个区进行“大学区”改革试点,计划用2-3年的时间,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着力推进学区内学校实现“九个统一”(即,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設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输出办学理念、师资资源、教学与管理方法,共享教学硬件设施和各类教学资源等途径,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这项改革实施一年来,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有关处室负责人,碑林区、雁塔区政府相关领导及教育局负责人和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等参加了调研活动。

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4

一、抓思想统一,努力形成共识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我区注意从三个层面狠抓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

首先,统一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的思想,增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紧迫感。前些年,我区通过审计查处了几起涉及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违反财经法纪的案件,对区委、区政府一班人触动很大。经过深刻分析与反思,我们认识到,上述违纪案件的发生,固然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领导干部意志薄弱,未能抵制住物质利益诱惑的原因,但制度不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重网要的因素之一。由此我们感到,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监督十分必要、十分紧迫。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既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也有利于领导干部自我约束。特别是在我区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区的新形势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区委、区政府一班人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为全区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统一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五部门的思想,增强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最初,各部门认识不尽一致:有的对开展这项工作能否发挥作用持怀疑态度,有的认为这项工作与本部门关系不大,有的怕工作搞不好有风险、担责任。我们认为,这些认识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五部门负责人会议,采取剖析区内典型案例、查找本部门应负责任、研究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学习有关政策规定等方式统一认识。另外,我们还组织五部门的有关人员,先后两次赴外地考察,通过对口学习和座谈交流,大家感受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确有作用,而且与五部门的职责密切相关。五部门思想认识的统一,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了条件。

第三,认真做好被审计对象的思想工作,增强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认同感。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有些同志对自己被审计,有这样或那样想法:有的认为搞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自己不信任;有的担心审计会引来他人的无端猜疑;有的怕审计暴露单位其他问题等。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顾虑,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在组织决定对其审计时,态度不积极、行动不支持、工作不配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多次组织全区处级领导干部学习有关规定,强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区领导按分工与被审计对象谈话,针对不同情况,讲道理,谈利弊,提要求。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被审计人员的思想问题,为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消除了思想障碍。

二、抓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加强领导,搞好配合,统一行动,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保证。我们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初期,未设立专门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工作联系比较松散,沟通起来比较困难。鉴于此,1997年我区设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促进了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和配合。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遇到一些复杂、重大的问题时,只靠专项工作小组难以解决。为此,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为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我们将原专项工作小组调整为联席会议。明确了联席会议的职能,建立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建立后,五部门在布置工作时协调一致、统筹安排;在实施审计时协同作战,优势互补。相互间的配合更密切,运转更协调,工作更有力。如我们在每年年初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安排时,都要依据干部调整的计划,需要查实的举报信件,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人员力量情况,统筹考虑,妥善安排,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再如,我区在对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改制前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该企业问题积压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有些问题的查处超出了审计部门的职能范围,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也使审计部门的工作难以深入进行。为此,联席会做出决定,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一同介入,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借助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工作手段,很快完成了这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三、抓建章立制,规范审计工作

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

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们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行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1999年初,正式出台了《塘沽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

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塘沽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全区执行。两个办法的出台,使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水平,我们还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专项工作制度。如纪检监察机关制定了《廉政回访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组织人事部门制定了《诫勉谈话制度》; 审计部门制定了《审计作业规范监督检查标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等。各项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开展。

四、抓措施到位,保证工作实效

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取得成效,我们还实施了几条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为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境,我们通过新闻宣传媒体,在黄金时间安排电视专题采访和领导讲话,播放专题宣传片,同时采取召开案件通报警示大会、印发学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形成了领导重视,干部理解,社会关注,审计人员尽职的良好氛围。

二是充实审计力量。为了解决我区审计部门存在的工作任务繁重、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我区在审计部门增设了经济责任审计科,配备精干工作人员,专司经济责任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明确主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保证这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三是提供经费保证。为支持工作部门顺利开展工作,我区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费开支。近两年,区财政还拨出专款25万元,为审计部门更新配置了15台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全区重点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在区委全会和区政府工作会议上与其他工作一起布置,每季度区委、区政府督查部门都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督促五部门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实。

五、抓成果利用,发挥综合作用

利用审计成果,多方面发挥作用,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目的。几年来,我们在“管干部,正党风,促发展”几方面充分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作用。

一是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干部考核、使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工作制度,在考核任用干部时重视审计意见。审计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报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近两年,组织人事部门参照审计结果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交流调整 37人,免职1人,待岗1人,黄牌警告3人。

二是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对审计中发现存在一般问题的,进行谈话教育,打招呼、敲警钟;对问题较多,但又够不上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予以诫勉,限期整改;对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对严重违纪的,立案查处;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以来,我们共发现案件线索16件,转立案5件,对19名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2名企业领导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严肃财经纪律,维护经济秩序。在审计中,我们发现一些被审计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财务收支不实、漏缴税金、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责成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一方面帮助有关单位分析原因,查找漏洞,制定整改措施。1999年,我们在对12个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有些领导干部在遵守财经纪律、执行财务制度方面存在问题,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分析研究,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同时,结合街道经济工作实际,安排审计部门对有关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

关于区招商引资工作交流经验材料 篇5

政府职能部门围绕重大项目履行职责,全力服务,形成合力,推动了重大项目的引进。

二是开展理性招商。立足于新常态经济发展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结合管理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转变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定向招商,围绕现有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精品农牧业、草原文化旅游业和煤电清洁能源,科学梳理招引项目、需要对接目标对象,有重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邀请客商实地考察洽谈项目,实施精准对接,相继引进了中禾恒瑞、契丹旅游、蒙草抗旱等一、三产重大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是内培外引并举。本着“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在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将培育和发展本土中小企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着力打造巴镇小微企业创业园区建设,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县域产业多元化发展。目前,园区规划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面积6万平方米,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2万余平方米,累计入驻新型建材、农畜产品、粮油加工、旅游工艺品制作等各类企业17户,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0余万元,成为实现产业集聚的有效平台,激发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四是积极调整招商政策。认真读透国发62号文件,加大政策研究与争取力度,积极改变拼资源、拼优惠的传统招商模式,科学划定招商引资企业的准入门槛,逐步取消在土地和税费方面的普惠制减免,对符合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帮扶,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花大力气,建立健全招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协调解决在项目引进和后期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在项目洽谈、签约、审批、经营等环节建立服务项目的绿色通道,进一步营造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体育工作交流材料(宿豫区) 篇6

全力开创宿豫体育工作新局面——2011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宿豫区体育局

(2011年2月日)

2010年,我区体育事业在省、市体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事业发展全局,以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优化体育资源、改善群众健身条件、提高广大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按照“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务实苦干、力求突破”的工作思路,群策群力,奋勇争先,全区体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全民健身不断深入,坚持走群众体育活动经常化、生活化、制度化路线,深入开展体育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全民健身月、老年人体育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等系列活动,体育人口持续增加,广大群众能够自觉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和体育比赛,群体活动蓬勃开展。二是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体育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和丰富,村级体育设施、乡镇健身中心实现全覆盖;城区健身场所不断增加,“十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新四个一”工程不断推进,田径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有力地保障了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三是承办赛事不断升级,2010年,我区先后承办了宿迁市第二届青少年阳光体育-1-

运动联赛健美操比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六届“校长杯”乒乓球比赛、以及江苏省职业学校第七届“校长杯”乒乓球比赛等多项省、市级体育比赛。5月份,又成功承办了“安踏杯”全国男子排球大奖赛,组织工作获大赛组委会和全体运动员的一致好评,被江苏省体育局表彰为2010承办全国体育竞赛“优秀赛区”。四是竞赛成绩不断突破,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李桂群夺得男子乙组52公斤级冠军,张利和朱小慧分别获得女子53公斤级举重第六名和女子58公斤级举重第六名,圆满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我区的省十七届运动会参赛任务。宿豫籍女子举重运动员叶娇代表市队参赛获得金牌,并成功入选八一队。五是体彩销售不断攀升,全年累计完成彩票销售3000多万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区体育强区建设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事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体育强区”创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继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区游泳馆、城区“十分钟健身圈”设施建设;继续拓展群众体育参与面,努力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继续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体系,完善网络,加强区业余体校建设;继续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建设,为体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继续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培育体育彩票、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体育赛务等多项产业链,全力开创宿豫体育工作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推进新“四个一”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的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场等公共体育设施的功能,使之成为集全民健身、业余训练、会议会展、赛事承办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逐步完善管理和使用制度,探索实施“医疗健身一卡通”运作模式,提高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让建设成果惠及于民。充分利用省、市的各项政策,启动室内游泳馆、体育主题公园等体育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城区内“十分钟健身圈”设施布点和建设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

二、努力做好办赛备战工作。2011年,我们将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方式承办全国女排大奖赛,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努力探索政府管理、社会办赛、市场运作的新路子,做好全国女排大奖赛举办的各项工作,确保赛事安全、顺利举行。同时,我们将努力争取省、市级各项比赛在宿豫举办,通过办赛,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赛事承办能力。2011年,是市第三届运动会举办之年,我们将紧紧抓住业余训练不放松,按照“三集中”的原则,做好举重、摔跤、田径等重点项目的训练工作,积极备战市第三届运动会,争取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立足早谋划、早备战,瞄准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确保我区重点项目竞赛成绩实现新突破。

三、全面提高群众体育工作水平。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以全民健身日为契机,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经常化、生活化、制度化,举办青少年、职工、农民、老年人、残疾人群众体育比赛12次以上,实现月月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健全体育社团组织,加强管理,成立羽毛球、棋牌等单项体育协会,登记注册并正常开展活动的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0个以上。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全区各类人群进行体质监测,确保参加体质监测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建立健全区民体质监测档案,形成较为完备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

四、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校校有项目、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品牌”工程,切实做好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工作。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保证学生在校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和四项单项体育比赛。

五、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推动体育产业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健身消费热点和健身休闲品牌,努力扩

大城乡体育市场,精心打造体育赛事品牌,着力发展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体育休闲业、体育制造业、体育表演业等体育产业。进一步加大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工作力度,按照省、市要求,确保传统网点形象更新到位,确保全年销售突破3600万元。

六、加强体育工作组织和队伍建设。切实发挥体育总会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体育协会建设,指导各协会健康有序开展活动,力争年内成立单项体育协会2个,开展活动10项次以上。加强城乡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和骨干队伍培训,抓好社会晨晚练队伍管理,并加强指导。继续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委任制,做好三级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为全民健身、业余训练、体育竞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篇7

张静是贵州师范大学法学专业2008年毕业生, 她找了几个月的工作, 发现特别难。她告诉记者, 现在用人单位都喜欢有工作经验的人。

张静说, 她只经历了两个月的短期专业实习, 还没熟悉实际操作就走了, 在校期间也参加一些社会商家的促销体验、给学生上过家教、发过宣传单等, 但用人单位是不需要这样的“经验”。她在人才市场里逛了一圈, 发现与法学专业相关的职位就一个, 并且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于是她决定应聘澳门老人头服饰有限公司贵州营销中心形象导购。

20分钟后终于轮到她, 进去后很快就出来了。“他们招聘的是有品牌服装销售经验者。”她看上去满脸的失落, “明天再来看看。”

记者随机采访了计算机、管理、广告等专业的10个毕业生, 他们的回答与张静的看法一样, 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有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相关工作经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用人单位招聘简章职位的描述中。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随机调查17家用人单位发现, 在63个职位描述中, 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占75%。“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白纸黑字”似乎也是“铁板钉钉”。

贵州银都特种铝酸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因为都是部门紧缺人才才来招聘, 所以想招不培训就可以工作的人, 他们作为特殊行业, 仪表技术员, 成本会计等专业性强的岗位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记者在现场发现, 管理岗位、营销岗位等对工作经验都比较偏重, 有些连最基层的工作也要求有工作经验。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真的只是遭遇“经验门”的结果?贵阳市人才市场常务副主任刘润生分析:应届毕业生就业难, 不只是难在没工作经验, 有的是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一种倾向中心城市的现象。“我们的一些冶金、化工等生产型企业位于郊县, 但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大、平台宽, 地级城市就业面窄, 发展受限制。”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应届毕业生张芳说。另外, 刘润生认为, 就业时, 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 放不下架子, 一进职场就要求管理职位, 完全没有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

“有经验者优先, 没有经验者也可以试一试, 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都被经验‘吓’了, 看后转身就走, 严重缺乏自信。”武汉元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公司工作人员杨先生说。他认为, 一开始就缺乏自信, 我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缺乏自信。

那么, 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又从何而来?刘润生说, 高校应该强化见习实习环节,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开辟见习实习基地, 给高校的毕业生做好经验储备。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吕国富认为, 应届毕业生要把参加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就业见习等视为工作经验的来源, 在就业时要通过言谈表现出自己已有的经验。同时, 用人单位不要为缩短人才培养周期、降低人力资源培训成本, 不愿耗时耗资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培训, 更不要以缺乏工作经验来搪塞应届毕业生, 他们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 为社会分忧, 并且也为自己第二梯次的人才队伍储备力量。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篇8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青海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區)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青海省内各州(市)将通过组织选派、个人申请、校际协作交流、紧缺学科教师巡回授课、对口支援等方式试点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由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中心学校向村小和教学点流动。为保护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不参与交流轮岗;孕期、哺乳期及身患重病等不适宜交流轮岗的教师,近3年内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受到处分的教师暂不参与交流轮岗。

我国基础教育招生人数基本“探底”

中国教育在线消息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在北京发布《2015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10多年来,除学前教育以外,我国基础教育各阶段招生人数与在校生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近年基本探底。

根据该《报告》,受适龄人口减少影响,小学招生数量在1997年后开始大幅下降,从2 500万人左右减少至2004年的1 747万人,2004年至2014年间,小学招生数量基本维持在1 700万人左右,2014年仅有1 658万人。小学在校生人数也开始大幅度减少,由1997年的1.4亿人,下降到2014年的9 451万人,降幅达32%。

初中招生人数从2001年也开始直线下滑,已经从最高峰时每年招生2 263万人,下降至2014年的1 448万人,总体降幅达36%。初中在校生数量在2003年达到6 618万人后,从2004年开始逐年下降,2014年减少至4 385万人,总降幅达34%。

随着初中毕业生总量的逐年减少,普通高中阶段招生人数在2005年后也开始下降,从2005年的877.7万人,下降至2014年的796.6万人。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间,高中在校生数量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在2 400万人左右。但是,学龄前儿童入园数量从2004年开始以平均每年4%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14年在园儿童数量已经达到4 051万人。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未来几年学龄前儿童入园人数将继续增长,学龄前儿童入园以及适龄儿童入学将面临更大压力。他表示:“国家‘十三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对于教育的长期规划,需要有更长远的视野,基础教育阶段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数近年已基本探底,很难形成根本性的逆转,对此,相关部门在谋规划、做决策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QS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 清华大学首次进入25强

人民网消息 9月15日,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中国的清华大学首次进入25强,名列亚洲第三,自2006年后首次将中国大陆带入世界25强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第12名的位置领跑亚洲,南洋理工上升26位排名第13。榜单显示,北京大学上升16位排名第41,在全球学术和雇主声誉上均排名第16,位列中国第一。

中国大陆有4所大学进入全球百强大学,除清华、北大外,复旦大学上升20位排名第51,上海交通大学上升34位排名第70。7所高校入选世界200强(浙江大学110、中科大113、南京大学130)。

QS全球教育集团智库的中国总监张巘博士说,“本次中国大学排名的好成绩,进一步验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成功,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展势头良好。中国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开始有了明显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在科研、发表论文的数量、全球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等世界一流大学硬实力上的稳步提高。但是,在体现教学的‘师生比’‘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和转化率’‘国际教职工’ 和 ‘国际学位生’等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软实力上,中国大学今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篇9

一、强化宣传、指导规范

认真学习全市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全市非煤矿山工作会精神,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企业间相互交流学习活动。利用每两个月一次的工作会,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相互参观检查、交流学习,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增强了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及专家组的智力支持作用,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和考核中,聘请专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提供安全标准、评价评估、检验检测、隐患排查等技术服务,为企业确诊把脉;三是通过各种会议、媒体、宣传栏、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政策法规、国际国内安全生产形势、近期安全生产事故实例的宣传和通报,做到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警钟长鸣,增强了企业的安全诚信、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

二、强化矿山、开采规范

矿山规范开采是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和重点,只有从矿山规范开采入手,才能积极有效的推进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对此,矿山开采主要抓六个重点:一是严格按照开采设计和评价报告,推进矿山开采规范化;二是严格按照规定对矿山实行自上而下分层开采或台阶式开采,确保矿山无掏采行为发生,开采作业面无悬石,保持排水沟和防洪排水设施畅通,坡面角留存符合要求,严禁上下台阶同时作业;三是严格按照规定在矿山台阶、临边、采场周边、矿山边沿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和标语标志;四是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绳、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五是严格执行爆破作业规程,确保爆破安全距离不少于300米,做好爆破检查和记录;六是严格按照规定对矿山的机电、运输等系统规范有序,促进整个矿山开采秩序井然。

三、强化制度、资料规范

(一)制度建设规范。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结合非煤矿山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企业建立了规范的用人制度,成立了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组织,规范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资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建立了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领导带班、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奖惩、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应急救援、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管理、采掘设备管理、职业危害管理、边坡管理、爆破器材管理、安全目标管理、供电工作管理等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

(二)操作规程规范。

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规范了矿山开采现场的爆破操作规程、采矿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破碎机安全操作规程、烧窑安全操作规程、成型码坯安全操作规程等7个规范操作规程,做到项项工作有依据、个个环节有规程、人人肩上有责任,环环相扣,紧密相联。

(三)资料管理规范。

为了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管理、有据可查,每个企业统一制作了10个档案袋,即:证照类、制度类、操作规程类、检查记录类、应急救援体系类、安全投入类、劳动防护用品类、方案报告类、机械设备类、隐患排查类。

四、强化监管、检查规范

在日常检查过程中,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企业、街镇、部门监管责任,实现“责权统一、上下配合、监管有力”。主要做法是:一是企业做好每天安全巡查、检查,主要记录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情况;二是街镇每月一次检查,主要排查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企业加强隐患整改;三是部门每两个月一次安全检查,主要检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各种制度是否得到落实,各种记录是否记录及时、准确,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是否得到整治。

五、强化整改、执法规范

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本着“教育为主、惩教结合”的原则,xx年加大了对非煤矿山企业的执法力度,对企业存在的一般安全隐患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对企业存在的较大安全隐患下达整改指令书,到期复查,对重大的安全隐患实行挂牌整治,经验收合格方可摘牌,对不执行整改指令或整改不力的坚决予以行政处罚。

六、强化验收、考核规范

为了检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成果,有效预防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滑坡及反复,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结合xx实际,我区从20xx年起,依据全市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相关规范,制定了《xx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考评办法》,对全区所有矿山企业进行了一次年终考评,考评组人员由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中介机构的专家、相关镇街分管领导、区安监局监管人员组成,按照评分细则,科学考评、量化分值,集体讨论确定达标企业和先进企业,召开总结表彰大会,统一授牌,并给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回顾过去,我区非煤矿山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同时,与市局的要求和兄弟区县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借此机会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兄弟区县的同仁多提意见及建议,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展望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与发展,我们的监管工作仍很艰巨,责任仍很重大,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按照这次全市非煤矿山工作会议精神,把我区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区政协党的建设工作交流材料 篇10

近几年来,金安区政协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等专题学教活动。在每次的学习教育活动中,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工作举措,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实履行区政协机关的职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坚持理论学习,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引导机关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十九大新思想,尤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方向、形成共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学习政协章程和统一战线理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切实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认真开展专题教育。根据区委统一安排,区政协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行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并切实把专题教育工作中激发出来的活力和热情转化为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加快推进幸福金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注重巩固学习成果。按照省委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落实整改工作,特别是进一步规范了区政协党组工作和机关党建工作,要求班子成员切实做到带头勤奋工作,带头安心本职,带头抓好学习,带头改进作风;健全完善机关各种制度,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坚持每月至少开展1次机关学习活动;制定机关党建工作计划和学习制度,明确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按照领导带头学、机关人员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同时开展领导讲党课、专题交流研讨、实地现场感受和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形式学习活动,丰富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有材料、有笔记、有心得。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领导上党课、撰写心得体会、讨论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支部核心作用

规范组织生活。建立健全党支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和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认真落实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和谈心谈话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使党内生活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会前精心制定方案,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充分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认真撰写发言提纲,会后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活动,配备了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按时按要求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和维护,“智慧党建”系统及时更新;机关按时完成了党费收缴、管理工作,达到了提升战斗力增强凝聚力的良好效果。

抓好支部建设。根据区政协机关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关党总支、机关党支部和老干部支部,党组织设有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相关委员,政协办负责人担任党总支书记,班子岗位职责明确,协调配合,较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班子成员政治坚定,注重提升思想理论修养,努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严于律己。机关党建工作思路明确,以服务为中心、注重队伍建设,并形成了工作计划、学习计划和工作总结。机关每月至少组织1次机关党员集中学习活动,1次至少3小时,每次学习活动均由专人记录,会后及时上报学习动态信息和发布图片新闻;发动全体党员订阅并注重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

4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幸福指数显著增强。

打造服务机关建设。把开展各项活动作为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基本途径,根据区委统一部署要求,制定各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确定活动实践载体。注重开展活动与政协工作相结合,从提高机关干部服务能力入手,加强和改进文件起草、会务保障、新闻宣传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常规工作成效。主动加强与上级政协、区委办、政府办、人大办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沟通情况,畅通信息,确保报告报送及时,领导批示反馈及时,意见建议落实及时。注重兄弟县区的联谊联络,广交社会各界人士,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凝聚力量,共谋发展,进一步把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转化为区政协机关的思想政治共识和行动自觉。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篇11

据悉,社区科普大学是科协主导的社区科普益民行动的重要载体,已经纳入重庆市科协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度工作要点。7月11~15日,永川区科协副主席曾垂云随团参加市科协赴河南省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考察团,实地参观、考察、学习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的創建运行经验。7月18日,永川区科协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专题听取考察报告,并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与相关镇街、事业单位达成共建共识,并就筹建永川区社区科普大学向区政府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孔萍在听取了区科协关于筹建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永川分校教学点的工作汇报后,就永川区社区科普大学筹建规划、经费、场地、师资等事宜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她还亲自向区计生委和区计生集爱医院、区生殖健康科普活动中心负责人致电,要求全力配合区科协高标准筹建好永川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

目前,永川区科协正抓紧完善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永川分校章程、各教学点的规划布局、科普志愿者选拔和有关配套激励机制。预计最迟8月底前完成筹建工作,9月1日正式开班教学。(曾垂云 何欢编辑:渝科)

大学区工作经验交流 篇12

一、“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民受教育的基本需求得以实现,2000年我国基本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开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方设法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到高中非名校莫属。在此背景下,一部分学校借助自身独特的历史、体制、政策、资源等优势,集中了最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吸引远近各类名师,招收大量优质生源,引发了“奥数热”、“择校热”、“高价学区房”、“拼关系”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和社会问题,造成普通学校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加速了社会基础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引发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1]基础教育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逐渐成为教育大计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为落实国家相关教育精神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惠化,西安市2012年启动“大学区管理制”,试点阶段在4个区283所中小学实施,2013年全市推进。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西安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性政策导向,也是该地区积极探索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线选择。“大学区管理制”要求优质学校为龙头的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解释,“大学区管理制”的基本思路是在区(县)中小学中,以区域内的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3~5所学校,相对就近,合理组建“大学区”。“大学区”实施“捆绑式发展”,逐步在“大学区”内实施“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让所有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同时打破公、自办学校教师管理的机制界限,按比例实行教师校际间交流。可以看出,“大学区管理制”通过区域合作、校际联动,打破基础教育划一、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践意义

“大学区管理制”是西安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遏制“择校热”、“乱收费”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然之举。通过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加速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1.“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现实生活中引发不公平的因素大量存在,学校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基础教育在区域间、校际间发展很不均衡,即便在校内学生也遭遇不公平教育,由此引发了家长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矛盾,“虎妈”、“狼爸”、“绿领巾”、“红校服”、“择校热”“奥数班”等教育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后愈发引人深思。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在各种复杂的教育矛盾背后应运而生。“大学区管理制”旨在让区域内所有孩子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这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举措,是破解教育难题和治理教育乱象的可贵探索。

2.“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

“大学区管理制”打破区域内学校间“各自为政”的界限,克服各种制度障碍和资源共享壁垒,通过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多种形式,实施捆绑式发展,坚持优质带动,共同发展。学区长对学区实施统一管理,在学区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方面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成员学校校长法人地位、行政职级和工资待遇不变,接受学区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具体负责成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学区长学校与各成员校实现管理一体化,在管理结构、资源配置、运转协调等体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这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这使得学区长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经验、管理文化等元素广泛渗透到成员学校的各个方面,使成员学校的整体面貌得到迅速改变。

3.“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生动实践

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入管理、输入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赛教活动、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学生德育、体育、文艺、军训、拓展等等方面与各成员学校师生一道开展,带动成员学校全方位、宽领域地发展,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使区域内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生动实践之中。成员学校师生全面参与学区长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体育文艺等活动,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区长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对成员学校教师能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成员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成员学校学生通过与学区长学校学生竞赛、观摩学习等活动克服自卑心理,真正意义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大学区”的温暖,享受到学习和进步的快乐。

三、“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途径

1.政府主导推进,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大学区管理制”是西安市政府主导实施的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一年多以来,西安市政府统筹规划,引导和调控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投入大量专门经费和管理,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这种引导包括政策引导、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引导、学区长学校与成员学校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引导等,实现优者更优、弱者变强的发展格局。在保证学区长学校“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西安市政府的主导下,“大学区管理制”被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细则方案,循序渐进,持久推进。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作为一种既成事实,西安市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限制或围堵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向,而是通过“大学区管理制”合理调节教育资源,破除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流动的制度障碍和共享壁垒。从2011年12月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以来,积极探索跨地区、跨体制、跨阶段学校,组建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多种形式的“大学区”,在深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把解决资源整合、教师流动、经费投入和教师待遇结合起来,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2.名校捆绑带动,创建与薄弱学校的合作共生机制

学区长学校与成员学校建立互助发展联盟,捆绑带动,合作共生。以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为例,作为学区长学校,陕西师大附中通过向成员学校曲江一中、明达学校、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输入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选派优秀的管理队伍和师资力量,开拓各种合作帮扶渠道,深化合作共生机制,全面提升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陕西师大附中与曲江一中的深度合作已成为“大学区管理制”的良好典范。曲江一中在师大附中全面接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两年时间内已经成为省级标准化学校,使得曲江区域内的民众子女享受了师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于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成员校的曲江一中,师大附中派出了强有力的中层领导组成曲江一中领导班子,校长、副校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大部分由师大附中委派。同时,附中派出优秀专任教师30余名成为了曲江一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全面管理曲江一中的过程中,附中与曲江一中“统一安排教师、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学研发、统一课程资源、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全方位合作帮扶。

3.聚焦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过程的动态生成

教育教学实践是检验“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水平的最佳平台。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布置、检测反馈、问题探讨、德育活动等各个环节入手,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和教育要素,聚焦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效率,使陕西师大附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渗透到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2012年秋季开始,师大附中利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打造各科几乎涵盖各年级阶段所有节次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设计、配套习题、课外拓展、课堂点评、课后反思文本,以及课堂录像,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输入到各成员学校。通过专家引领、文献学习、教研组讨论,带领曲江一中、明达学校每位老师自觉按照“精品课”的基本要求检验自己的每一节课。帮助各成员校教师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教条化和封闭化的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开放性和生成性,提高了各成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师大附中与成员学校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交流经验,互学共进,共同参与精品课、示范课、公开课、专家讲座、课题研究等教学科研活动,与成员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分析。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大学区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大学区管理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践行,并逐步形成良性互动,在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与输入的过程中,学区长学校的辐射面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4.渗透文化元素,与成员校实现深度融合

“大学区管理制”绝非停留在简单的教学活动层面和具有优势特长的项目上,绝非停留在基础性、均等化、外延式、意向性和依赖性层面,而是向优质性、特色化、内涵式、目标性、自主性转化。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需要建立长久的帮扶合作机制,实现这种高位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耐力在于文化的渗透,这样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才能达到深度融合。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利用学区长学校百年老校的文化优势,从一开始就注重文化引领,在充分考虑成员学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输入科学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元素,通过文化的整合把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文化价值力量整合为一种凝结着“学区人”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理想的力量,从而使成员学校师生的教育实践行为充溢着一种健康自觉、追求内涵的目标取向。“文化整合”机制是指学区长学校在输入办学思想、制定规章制度时以文化整合为价值取向,引导成员学校内部的文化力量,与学区长学校外在的文化渗透超越冲突,积极主动合作,促进学区内文化共生。“大学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整合体,一个成功的“大学区”是通过学区内各成员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超越整合学区内文化,这个整合过程也是“大学区”大文化的创造过程。“大学区管理制”是强弱文化的整合,也是优势文化的互补。[2]陕西师大附中借助百年来积淀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各成员学校进行文化渗透,不断与各成员校进行文化整合,优势互补,逐步凝练极具特色的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文化品质。

5.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资源共享体系

集中备课、集中研讨、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是统一教学资源、实现公平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由于地域距离远、场所限制、时间紧等客观因素,学区内统一教学资源还有些难度,且数量难以保障。为此,陕西师大附中和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合作创建信息技术互动系统,这样师大附中可以和各成员学校实现远程实时视频交流,老师和学生不用来回奔波,通过视频直播可以聆听精品课、示范课、专家报告等。师大附中把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各种教育资源借助互动系统与成员学校共享。在集体备课和共享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同步录制视频文件,可以直接下载课件,可以同步发表看法和提出问题。集体备课、课堂共享、互动教学、统一考试检测、统一讲评都变得非常容易,实现了教学资源统一。不仅学区内教师集体备课非常容易,学生平时在家里或学校也可以登录到这个平台和老师讨论教学内容,目前这个系统可以容纳2000人同时在线,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散式”流动,使薄弱学校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6.拓宽合作领域,创建教学研训一体的高端平台

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经验固然重要,但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个性迥异、思维独特的学生个体,所以,需要不断反思,善于发现问题,深入钻研,做研究型教师。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自运行以来共申报课题30余项,根据各成员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广泛研讨,吸引成员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合作水平。例如,师大附中与各成员学校共同承担了陕西省重大课题《高中新课程实施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推动成员学校信息化建设由注重硬件设施向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转变,促进了各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另外,陕西师大附中从各成员校中精选出一部分师生参与“春笋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各成员校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学习平台,也为各校的深度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帮助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陕师大附中大学区实施教师统一培训制度,共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在陕西师大附中暑期全员培训中,成员校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西安市明达学校、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部分老师参加,坚持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和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开阔教工视野,突破工作瓶颈,探寻师大附中大学区合作路径,帮助各成员校提升师资水平和质量。全员培训特地邀请陕西师大傅钢善教授、心理教育专家杨敏毅、知名律师陈玮等做报告。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素养、品质等综合素质,使之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时代和实践,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7.强化评价督导,不断提升教育均衡的发展水平

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注重评价督导,强化反馈,不断深化合作共生机制,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学区内实行统一评价考核,根据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三级考核标准,认真制定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管理专项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对学区内成员学校运行状况的定期监测和督导评估,并以适当方式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确保陕西师大附中的“软实力”及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和提高。“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捆绑式评估”,促进强弱互助、合作共生。在评价督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帮扶合作的方式与途径,逐步提高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区域内学生共享到陕西师大附中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樊欣欣.浅议优质教育的不均衡表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3):11-12.

上一篇:《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下一篇: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