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教学设计

2024-07-27

识字教学教学设计(共10篇)

识字教学教学设计 篇1

识字教学《识字7》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常见的姓氏作为识字内容,运用课件和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向课外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究姓氏、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李、陈、周、吴、杨、朱、何、胡、罗、姓”10个字。

2、初步了解中国的姓氏,激发学生探究姓氏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7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10个。

2、难点:激发学生探究中国姓氏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姓氏,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师的姓名吗?知道的大胆地说出来。我姓什么?(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一个组的小朋友开火车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声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大家好,我姓×。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7》,来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氏。(课件出示“姓”和“氏”),引导学生读准音,记清形。你在什么地方经常见到这个“姓“字?(作业本上、考试卷上)怎么记住它?(播放课件:百家姓的来历)

师解释“氏”: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氏是姓的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了,可以混用。所以我们现在通常把这个两个字连起来说,读作“姓氏”。请同学们把这个词语读2遍。

二、朗读韵文,学习生字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姓氏谣,想不想读一读啊?请小朋友自己打开语文书88页认真读一读,要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哦。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刚才有没有认真读书,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首姓氏谣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姓氏啊?我们一起把躲在姓氏谣中的姓氏娃娃喊出来好吗?(课件出示韵文)

3、你们再和姓氏娃娃打打招呼吧!可不要叫错它们的名字哦!(学生自由拼读、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太棒了,把姓氏娃娃都读对了,现在,姓氏娃娃摘掉了头上的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如果能读对,蝴蝶就会把姓氏娃娃飞到你身边哦!

5、这些姓氏娃娃有没有你平时生活中就认识或熟悉的?(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人的姓氏中加深认识。)

6、瞧,姓氏娃娃它们排成了队,请你再来读一读。(课件出示韵文前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标红,引导学生读出韵律和节奏,读出琅琅上口的感觉)。

7、看来这些姓氏娃娃难不倒同学们,你们都能把他们认出来,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百家姓,中华情)

8、有几个姓氏娃娃又从队伍中出来了,要考考大家记住它们了没有。课件出示一类生字:“姓、李、陈、周、吴、杨、朱、何、胡、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记字形,如:形近字比较法、部件分析法、编字谜等。

(师引导:在生活中,人们互相认识首先是从认识对方的姓开始的。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这样介绍自己的姓:你好,我姓刘,文刀——刘。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下面的姓氏吗?教师引导用编三字文的形式来记忆姓氏,如:木子——李,耳东——陈。口天——吴,古月——胡,人可——何,未撇儿——朱,弓长——张,双木——林,草头——黄,三横——王,子小——孙,木易——杨,双口——吕,立早——章,木土——杜。)

9、姓氏娃娃和你们玩得很高兴,他们想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儿啊?(出示田字格)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0、师:人们常说,姓是人的第二张名片。我们在生活中,要写到自己姓名的时候很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写好它。你们觉得这些字中哪几个字最容易写错或最难写好的?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范写“周、罗、杨”三个字,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里练写。

12、展示评价,小结。

三、了解姓氏,激发探究

1、刚才我们认识了20个常见的姓氏,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的姓氏,其实,姓氏家族中的姓氏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13亿人口,因此我们中国人民有着许多不同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呢?我国古代就有《百家姓》,《百家姓》的“百”并不表示一百,而是表示很多。《百家姓》中收录了504个姓氏,而且每一个姓氏都有它的来历,据1996年最新统计,中国古今姓氏有11969个。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生谈,师引出:所以姓氏谣最后两行说?

生读——中华姓氏多,历史源流长。(师板书:姓氏多

源流长)

指导读最后两行,读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读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你想认识更多的姓氏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家族中出了哪些名人吗?这一切都可以在《百家姓》中找到答案。课后那你们去读读这本书吧!板书设计:

识字7

姓氏多

源流长

识字教学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与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的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把“识字教学”视为课堂甚至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落实, 狭隘的理解必然导致局限的教学行为, 势必导致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 识字任务完成不了,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现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实质上应包括学生课前 (预习) 与初读课文时的自主识字,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集中识字教学时的学习, 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再认识, 课堂生字书写时的再巩固, 课外学生自主识字的拓展等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 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落实在以上环节之中, 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紧, 任务重, 形式单一, 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 结果使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前, 必须先进行识字教学, 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这样的错误认识, 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 集中出现全文的生字开展生字词教学, 再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将识字与阅读隔离开来, 第一课时集中识字, 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 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 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 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 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 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 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读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甚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因此, 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 切不可走形式主义, 并利用这样的阶段全面加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 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向学生布置任何操作性的任务, 比如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虽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 有一部分孩子初读时会有些困难, 但让孩子凭着自己的能力, 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 实际上既是一次自主认字的绝好机会, 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 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 动手去查了, 扭头去问了, 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 去引导, 使之成为习惯。当学生再读课文时, 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要求, 这样层层递进的做法, 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 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真正将识字教学统一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平时, 我们经常提及阅读教学中生字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应该因文而异:假如有些课文情节变化比较明显,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梳理课文内容后, 根据文本的情节变化出示字词;假如有些课文生字比较分散, 不好逐一呈现时, 可以以生字词的形式集中呈现, 以词带字;假如有些课文的生字恰好集中在一些重点、难点段落和语句中, 教师可以结合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正确这些语句、段落时进行;假如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 教师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来呈现。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 阅读教学时老师依然应该关注识字, 这是将识字教学有效化解提高效率的做法。因为很多单个汉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 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 而且字义的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语言环境。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具体的语境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 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并通过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从而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中, 在阅读中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同时,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越多, 就越能增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在阅读教学中, 让孩子充分诵读、品味、咀嚼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 实际上就是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 从而达到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 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 经常将生字书写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而且为追求效果, 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 由于缺乏监督与指导, 极易造成学生随便应付习惯的养成, 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 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 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 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落实好以下环节:

1. 保证写字时间

保证课堂孩子书写的时间, 是孩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提高书写质量的保证。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教授生字的任务, 同时又要确保每节课有5至8分钟的写字时间, 让孩子在课堂上规规范范、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 明确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 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 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 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 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 务必达到班级学生书写工具准备不充分时不开写;班级学生心不静、身不正时不开写;老师书写要求不明确时不开写。同时, 我们老师尤其要关注对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的指导, 要注重孩子学习看帖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 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 打好写字的基础。

3. 重视教师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 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生动笔之前, 通过教师的示范 (一次示范) , 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 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 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 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 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 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 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 加强巡视指导

在写前示范以后, 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 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 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 学生对老师的示范 (二次示范) , 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 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 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 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 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 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 并让大家看, 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 (三次示范) , 在学生书写生字出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时, 这时老师的范写比首次范写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这时的范写更具针对性, 同时老师在示范后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矫正,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 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 其效果更佳。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 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 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 荣誉感极强,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的这一心理特点, 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 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 势必会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 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 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这些识记过程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识字量, 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教学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与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把“识字教学”视为课堂甚至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落实,狭隘的理解必然导致局限的教学行为,势必导致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识字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现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实质上应包括学生课前(预习)与初读课文时的自主识字,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集中识字教学时的学习,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再认识,课堂生字书写时的再巩固,课外学生自主识字的拓展等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落实在以上环节之中,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紧,任务重,形式单一,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结果使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前,必须先进行识字教学,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集中出现全文的生字开展生字词教学,再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将识字与阅读隔离开来,第一课时集中识字,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甚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因此,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切不可走形式主义,并利用这样的阶段全面加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向学生布置任何操作性的任务,比如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虽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有一部分孩子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让孩子凭着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实际上既是一次自主认字的绝好机会,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动手去查了,扭头去问了,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去引导,使之成为习惯。当学生再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要求,这样层层递进的做法,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真正将识字教学统一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平时,我们经常提及阅读教学中生字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应该因文而异:假如有些课文情节变化比较明显,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在梳理课文内容后,根据文本的情节变化出示字词;假如有些课文生字比较分散,不好逐一呈现时,可以以生字词的形式集中呈现,以词带字;假如有些课文的生字恰好集中在一些重点、难点段落和语句中,教师可以结合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正确这些语句、段落时进行;假如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教师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来呈现。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时老师依然应该关注识字,这是将识字教学有效化解提高效率的做法。因为很多单个汉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而且字义的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语言环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具体的语境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并通过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中,在阅读中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同时,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越多,就越能增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在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充分诵读、品味、咀嚼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实际上就是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从而达到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经常将生字书写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而且为追求效果,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由于缺乏监督与指导,极易造成学生随便应付习惯的养成,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落实好以下环节:

1.保证写字时间

保证课堂孩子书写的时间,是孩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的保证。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教授生字的任务,同时又要确保每节课有5至8分钟的写字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规规范范、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明确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务必达到班级学生书写工具准备不充分时不开写;班级学生心不静、身不正时不开写;老师书写要求不明确时不开写。同时,我们老师尤其要关注对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的指导,要注重孩子学习看帖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打好写字的基础。

3.重视教师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动笔之前,通过教师的示范(一次示范),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加强巡视指导

在写前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对老师的示范(二次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并让大家看,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三次示范),在学生书写生字出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时,这时老师的范写比首次范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时的范写更具针对性,同时老师在示范后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矫正,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其效果更佳。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势必会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这些识记过程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识字量,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大胆创新,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汉字,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语言基础。为今后的阅读,写作乃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二小)

识字教学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

2、正确、端正书写本课半包围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3、在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雨前的景象。初步感受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感受雷雨前的闷。有感情朗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面

(1)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2)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学生猜出谜面时,师相继板书:雷 雨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雷雨吗?(见过)谁愿意来说说你见过的雷雨?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猜谜导入新课,联系生活话雷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又自然地承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同桌互读互教。

(2)指名带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强调“垂”读准翘舌音。(3)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4)开火车读词语。(指导读好:压下来、垂下来的“来”在这里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5)读带生字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6)交流识记方法。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2011版《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此环节通过互动识字、游戏化记字学词,在读准音、认清字、记住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中,层层推进,有的放矢。】

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2、汇报交流。

3、按课文顺序摆图。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设计意图:本文脉络清晰,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在“找-说-摆”中,再次感受到阅读后的收获,享受阅读的快乐。】

四、读悟雨前,初感神奇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划下景物。

2、汇报交流雷雨前的景物。

3、朗读感悟雨前的闷,适时进行语用练习(1)第一自然段

※重点理解“压下来”。读好句子。(2)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垂下来”的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读好句子,并指导运用。(课件出示句子)(3)第三自然段

※练习用“……越来越……”说话(4)回归文本,感情朗读

※总结雷雨前的景象。(课件)※感情朗读1-3自然段。

【设计意图:2011版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此环节根据文本语言文字特点和学情需要,或先联系图画和生活实际观察理解,再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运用,或先阅读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去运用,引领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语用训练,并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五、运用方法,练写生字

1、出示:压、逃、越。(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2、范写。

3、学生书写,师桌间巡视指导。

4、展评。

【设计意图:2011版课标要求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写字又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之一。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三方面写字的能力:一是观察能力。二是比较能力;三是发现规律的能力。注意培养这些能力,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这样有书写思维伴随的练字,书写质量才能更好,书写技能才能提升。】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

雷雨 {雷雨中

识字教学教学设计 篇5

――浅谈“词串识字”的功能与教学

“沙滩 贝壳 脚丫,海风 海鸥 浪花,珍珠 海带 鱼虾,港湾渔船 晚霞。”它是一首小诗吗?不是,可是它有诗歌的韵味;它是一篇散文吗?不是,可是它有散文的意境;它是一幅图画吗?不是,可是它有图画的色彩;它是一首乐曲吗?不是,可是它有乐曲的旋律……这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简称“课标本”)成功地创造出一种新的识字形式,围绕一个中心,将相似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 12个词语分为4串,每串词语表示同类名物,把它们组成一篇课文,读起来押韵上口、富有情趣,这就是“词串识字”。“词串识字”的编排意在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并向其他学科辐射,相机进行说话训练。因此,它不但具有识字功能,而且还具有认识功能、铺垫功能和审美功能。本文笔者试从“词串识字”的功能与教学的结合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识字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识字功能,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创设了识字情境。“课标本”在每一课“词串识字”的编写时都精心地设计了一幅情境图,把生活与识字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2、在认识事物中识字。“词串识字”的插图上画有表示词语的事物,构建文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一认图片上的事物,再让学生读一读词语,这样,学生能够轻松而愉快地在认识事物中识字了。3、提供语言环境,帮助理解字义。“课标本”从“认一认”的单字识字过渡到“词串识字”的词语识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的环境,学生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了。如“公园”的“公”是表示大家的、集体的,就不能是“工人”的“工”,而“园”是表示让人游戏或娱乐的地方,就不能是“圆月”的“圆”了。4、字数与押韵的组合便于识字。我们在读“公园绿树 红花,小桥 流水 宝塔……”的时候,不由得会想起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词串识字”遵循了记忆的规律,我们知道人记忆的黄金段字数是(5±2),即少到3个字,多到7个字,这个规律早已被我们的祖先证明了。“词串识字”在编写中还注意了押韵,每课的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都是韵脚。如“识字2”的“鸟”、“早”和“操”,“识字3”的“花”、“塔”和“马”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另外,“词串识字”运用了“鼎足对”,即十二个词语十二种事物,并置工整,这样不仅将主观情致融入画面,使人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在语言上也整齐凝练,颇为别致。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认识这个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读,如儿歌吟唱,又似诗文诵读,几遍下来,学生便能记住它们了。

二、认识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围绕一个中心将相关的词语编排在一起,再配上识字的情境图,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的是学生不常见的事物,而且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如“识字 2”反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情况,“识字3”展现的是公园场景,“识字4、5”则反映的是自然景观,而“识字6”呈现的是城市风貌。“词串识字”在编排上还向其他学科辐射,如“识字4”的“观察采集 昆虫,田野 树林 花丛……”渗透了自然学科的内容。由此可见,“词串识字”具有很强的认识事物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识字中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识字,从而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铺垫功能与教学

“词串识字”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底蕴、科学的编排为学生的词语归类、口语表达、写作做好了铺垫。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期词语积累是杂乱的、零散的,通过“词串识字”的学习,能逐步加强词语归类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如“海风海鸥 浪花”这显然是与大海有关的一组景观,而“珍珠 海带 鱼虾”则是一组海产品了。在“词串识字”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识字的内容和情境图相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识字 2”,在学生识字后可以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天,尽可能地用上这些词语。这样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词语积淀和表达的情境,学生想说,有话可说,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我们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将来有一天来到大海边,灵感顿发,欲抒胸臆,他会想起什么呢?他当然会想起一年级时学过的“词串识字”了,只需将“识字5”的词语展开就成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了:光着一双小脚丫,踩在金黄的细软的沙滩上,让轻柔的海风吹拂着脸庞,聆听着海鸥的鸣叫,我们踏着浪花,去采集那五彩斑斓的贝壳……学生从“词串识字”中认识事物,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积累词语,随着年级的递增,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当身处一种情境中,或情绪受到一种感染,或心灵受到一种震撼,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非常自然地将内部语言通过外化,由积蓄到倾吐,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四、审美功能与教学

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审美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一般说来,美感形成的过程需要感知、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参与。“词串识字”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首先,“词串识字”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我们知道审美感知是审美客体作用于人的感觉和知觉,在大脑中形成美的主观映象的过程。“词串识字”中的词语富有多种多样的感性状貌,如色彩、声音、形状、线条、味道等,学生通过认识事物、朗读词语感受到词语的色彩、声音、形状、线条、味道,获得一种美的体验。如“识字 4”学生通过朗读词语,感受到田野的碧绿,树林的葱茏,花丛的芳香,蝴蝶的五彩斑斓,蟋蟀的清脆啼鸣,蜻蜓的翩翩起舞……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其次,“词串识字”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想象。一般说来,艺术美的欣赏属于再造性想象,根据提供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在旧有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里进行再创造,从而生成新形象的过程。如“识字6”,“喷泉雕塑 音乐厅,花坛 草坪 林阴道,大厦 电梯 停车场,轿车 地铁 立交桥”这是一组反映现代化都市的词语。教学中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语言所表示的事物,想比现实生活中还要好的事物,想自己理想中的事物,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情境进行暗示,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已有的想象,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被想象所迷惑”,以“假”为“真”,看到或听到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看到或听到的东西,从而心灵得到一种自我满足,这种再创造的满足感就是一种真正的美感享受。再次,“词串识字”能产生审美情感。刘勰《文心雕龙》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只有对审美对象怀着期待情感时,才会使注意力集中于感知对象,从而产生审美的感知,并进一步深化,强化情感,使之渗透、弥散于对象。如“识字5”,学生通过朗读“沙滩贝壳 脚丫……”产生一定的感触――大海多美啊!引起情感的波动,随着进一步学习,学生慢慢进入“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脚丫踩在细软的沙滩上,细沙从脚丫间滑出的酥痒,自己仿佛就是一只洁白的海鸥,在海风中飞,在浪花中唱……这样,由我及物,加上联想、想象的作用,学生和词语合而为一,进入了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使得“词串识字”被真情点化,化假为真,化死为生,化物为人,化静为动,有限的形象获得无穷的意蕴,洋溢着勃勃生机。

识字教学设计 篇6

一、虫儿名字知多少。

1、小朋友,虫儿国的居民们可多了,比比看你能说出几种虫儿的名字呢?看谁知道得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蝴蝶

蚊子

蚂蚁

蜻蜓

蝗虫

蟋蟀

螳螂

蝈蝈

蜜蜂

2、九种虫子都跑来和我们见面了,咱们再来喊一喊它们的名字吧。

二、给“虫”找朋友,拼拼字宝宝。

1、把这些虫儿都请到黑板上。(“虫”字旁变红色)。

A、小朋友,仔细看,这些虫儿的名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都有虫字旁)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虫子,这些虫的字宝宝都喜欢和“虫”交朋友。

B、小组活动:哪些字宝宝爱跟“虫”交朋友呢?虫儿们给你们一个信封,里面藏着它们的朋友,让我们动脑筋找一找吧。(信封里拿出字卡:虫、胡、青、廷、国、文、吴、公、马、义、堂、郎。)

做游戏:一个小朋友拿着卡片说:我是“虫”,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拿另一块卡片说:我是**,然后你们一起说——我俩合成*** 全班交流,投影汇报:虫+青=蜻虫+廷=蜓

蝴蝶、蚂蚁、蚊子、蜻蜓、蝗虫、蟋蟀、螳螂、蝈蝈、蜜蜂。C、你还能想到哪些带有“虫”的字宝宝呢?

板书(呈圆圈形):蜘蛛、蜈蚣、虾、蛙(蝌蚪)、蛇、螃蟹、虹、蜗、苍蝇、蚂蚱、蚯蚓、螺蛳(si)蚕、蟑螂、(蝉)、跳蚤、虱子、三、设计名片,猜编谜语、交流资料。

1、小朋友,虫儿们听说我们小朋友聪明爱动脑筋,想请我们帮着设计一张名片,把它们的长相、发出的声音、喜欢干什么、吃什么都放到名片上去介绍介绍。

A、老师帮蝗虫设计了一张名片。师——我是蝗虫,我有厉害的大腭,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我们蝗群所到之处,各种绿色植物就会被一扫而光,给你们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们把我们称为蝗灾

B、请你选择一样动物介绍介绍,设计名片。学生设计了以下的名片:

蝴蝶:毛毛虫,花衣裳,翩翩起舞。

蚂蚁: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乐得笑呵呵。蜻蜓:天气晴,河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蟋蟀:唱歌昆虫音乐家。

蜜蜂:窗前几只小蜜蜂,飞到西,飞到东,一飞飞进花丛中。

2、其实,名片上还可以写上虫儿们的谜语。你搜集到哪些虫子的谜语?请给小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四、拍手念儿歌:

1、师述:临走之前,虫儿们送给大家一首儿歌,留作纪念。咱们来念一念。

一只蜘蛛踩钢丝,两只蚱蜢练跳高。

三只瓢虫比爬杆,四只螳螂耍大刀。

五只蚂蚁比力气,六只蜻蜓做早操。

七只蟋蟀弹钢琴,八只蜜蜂唱歌儿。

九只蝴蝶翩翩舞,许多小花看热闹。

2、不知不觉做客时间就到了,咱们得跟虫儿们告别了。

开放识字教学拓展识字途径 篇7

做小导游, 介绍动物。为了让学生认识有关动物的汉字, 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我让学生来做小导游, 带着全班同学去认识园中的动物。在学生介绍时,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上“动物园里有……, 有……, 有……, 还有……”的句式, 让学生规范地、有序地进行介绍。在学生介绍时, 教师相机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边听导游介绍, 边看图画, 同时认读词语。这样, 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很快记住了词语的读音。做动物管理员, 给动物挂牌。在学生已基本掌握词语读音的基础上, 我又设计了给动物挂牌的活动, 让学生巩固词语。“动物园里这么多动物, 谁愿做动物管理员给动物挂牌, 让所有游客都来认识它们?”我的话使学生情绪高涨, 纷纷上台选择动物的名字贴在相应图片的前面, 并大声领读。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 巩固了字词, 理解了词意。学生精神焕发, 书声琅琅。

二、拓展思维, 趣中识字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则显示了创造的力量, 推动着进步。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涵丰富, 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 在生字字形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声音动画”。如教学“拿、踢、举、拔、扫、洗、穿”时, 让学生运用想象, 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 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 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 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把图画与文字巧妙联系起来,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生动地识字,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教“晴”这一个生字时, 我就根据字形与字意的密切联系, 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日代表太阳, 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大地上长出了青青的小草, 在这样晴朗的日子里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想象力就是如此丰富, 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 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三、认写分开, 多认少写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能保持高涨的写字兴趣, 更不能自觉坚持练字, 难免存在先热后冷、虎头蛇尾的现象。而且,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增加, 及他们手部的小肌肉群还比较稚嫩, 加上刚开始写字, 尚未形成熟练技巧, 写字缓慢吃力, 所以识字教学的目标主要定位在认读上, 部分生字则要求正确抄写, 达到“四会”, 其余生字在以后大量读写中逐步达到“四会”要求。因此在新生适应了学校生活之后, 我开始指导他们认识偏旁, 从简单到复杂, 从常见到难见, 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已能记下200左右的部首了。在学生写字时, 还要不厌其烦地、有针对性地提醒他们注意坐姿, 要求他们牢记“三个一”、“八个字”, 即“眼睛离书一尺远, 手离笔尖一寸高, 书离桌子一拳头”;“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另外, 对于学生握笔姿势对不对, 写字纸有没有铺平, 对字的结构、落笔有没有进行推敲等问题都应及时提醒,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有句俗话说“字如其人”, 书写充分展现着书写者的个性特点, 甚至代表着个人形象, 为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这一独特魅力。我在写字课上开展“识字辨人”的小活动, 同时又给学生讲书法史上的典故, 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真正做到把“规规矩矩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结合起来。

四、走进生活, 广泛识字

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 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 走进生活, 走入社会, 使学生在母语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识字。识字并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完成的过程, 校园之外是孩子与家长的天地, 我尽可能地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 在家长会上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 把识字阅读发展到每个家庭, 使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养成好学、勤读的好习惯, 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 生活中的字, 如各种商标、牌匾、广告牌、报纸。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 并交流收获, 交流之后, 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识字擂台赛”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 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 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 以吸收各种信息, 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 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 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识字, 变识字为快乐。

识字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就能和孩子们共同享受识字带来的快乐, 还能较好地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 较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持之以恒, 就一定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

(责任编辑:陈岑)

2013.4 93

摘要:“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 以及将之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是《新课程标准》超越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最显著之处。识字、认字是一年级新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苏教版教材识字部分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恬静、雅秀、清纯、和谐的插图艺术风格如丝竹般清新流畅, 更为一年级儿童所喜爱, 展示了一个纯洁率真的儿童心灵世界。我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时, 立足于孩子生活实际,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努力开放识字教学, 开拓多种途径,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趣味识字, 把识字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主体创造的一种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练的乐趣, 美的享受, 知的满足, 理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经常优化活动情境, 让学生快乐识字。

自主识字:识字教学新风景 篇8

【关键词】 自主识字;识字教学;新风景

学习和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曾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个既艰巨又重要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我国汉字数量多,字型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变化多端,实在难以掌握。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于疲劳、接受能力差别大等原因,都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行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课堂当中,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呢?

一、因趣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也不例外。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识字兴趣关系到是否能够“主动获取,形成能力”。只有当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才能迸发思想的火花,使识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比如,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辅助学生识字,直观而感性;将识字与说话结合起来,识字不应该是孤立的,而且很多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有特定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话中感受文字的内涵。我们还可以做游戏,猜字谜,编谜语,我们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把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孩子。

童话是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为此,在识字教学中还可以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聆听童话故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识字。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我在班级中开设了“每日读报”,效果很好,很受学生的欢迎。即在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报刊中的一段话进行朗读,此举既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识字的习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还会让学生用新认识的字或者词语说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

只有教师日常注重识字形式、方式的变化,想方设法创设识字的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地识字。

二、科学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识字教学中如能渗透这一规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字,领悟识字要领,还能提高识字质量和识记兴趣。

1.象形字。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大部分是象形字,笔画虽简单,但对刚入学的小学生们来说,要将字形和表象统一起来并非易事。在教学中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字,注重演示教学,增加学生们的直观感受,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会意字。会意字往往是合并几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字,显示出新组成的字的意义。在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考察,“会”其合并之“意”。如教学“笔”字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说说毛笔的组成,再观察“笔”的字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种会意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更领会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

3.形声字。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掌握其构字法则: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用一个声旁就可以带出相当数量的形声字。如“青”字加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一当十,带出“清、请、情、晴、蜻、睛”等字。可以鼓励学生们去探索字的奥秘,学生就能认识很多的字。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生活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食品的包装袋、街头的招牌、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自己家的春联、自己家的街道名称等,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学习库”。

让学生课外寻找身边的汉字,寻找生活中认识的新“汉字朋友”等也是很好的举措。这样,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为了拓展识字的渠道,可以以活动为载体,检验学生课外识字的成果。如可以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拼,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四、激励识字

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既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的识字水平。如班级内或小组内开展识字竞赛,词语接龙,词语释义,一字多解,一字多读等举措,全面激发学生识字信心。在积极的评价中,获得成功体验,点燃自觉识字之火。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能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你真棒”“你不愧是识字大王”等,这些激励性评价给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动力。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灵活识字,多元识字,广泛激发识字的兴趣,不断变换对识字效果地检验,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许多学生把原本沉迷于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间用来识字,班级学生的识字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升。

《识字》教学设计 篇9

1、认识古文字“鸟”“隹”,会写“隹”旁并了解两个偏旁都表示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鸦、杜、雕、雁”的音、形、义,进一步了解象形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在汉字文化语境中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隹’、了解“隹”的表意,识写“雁”。

教学难点:

创设汉字文化语境,在汉字文化语境中将汉字的音形义、文化意蕴及语用价值有机结合、共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词语

(一)出示“鸟”的象形字图片。

1、猜猜这是什么字?(出示:鸟)认读现代汉字——鸟

2、真的把小鸟呼唤来了呢,快看——出示鸟图片

3、小鸟们飞呀飞呀飞进识字8里去了,想去认识一下鸟朋友吗?别着急,先来看看要和鸟儿做朋友有哪些要求呢?

4、出示:

要求:

1、读一读:借助拼音、插图读准鸟儿的名字。

2、想一想:从鸟儿的名字中找找有什么发现?

5、好,请小朋友把书翻到76页。我们今天学习《识字8》的第一部分。

(学生自读)

(二)交流、汇报。

1、读准鸟儿的名。(带拼音男生读,女生读,相机正音。)

出示:乌鸦、海鸥、杜鹃

麻雀老雕大雁

2、小鸟们听到小朋友叫它的名字好开心。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它们吗?(不带拼音个别读开火车读,一组一组读。)

3、鸟儿们悄悄的告诉老师它们的小秘密,同学们发现了吗?(点出带鸟、隹的生字,“鸟”、“隹”变红。)

4、引导质疑:有没有什么疑惑想问问鸟儿们呢?(为什么都是表示“鸟”,有的用鸟字旁,有的用隹字旁)

二、学习生字

(一)、认识“鸟”的字。

1、(出示)乌鸦、海鸥、杜鹃

读读。“鸦”是形声字。再读读。

2、鸦、鸥、鹃都带有“鸟”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鸟字旁吗?(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二)、认识“隹”的字。

过渡:鸟字旁的字我们认识不少,我们知道,这些字和“鸟”有关,那么“隹”字旁呢?

1、出示象形字——隹

观察像什么?(像一只小鸟,出示鸟图)

2、“隹”也是——(象形字)古文字像一只鸟形,字形突出了鸟头、尖嘴和翅膀,楷书(点出)“隹”右边四横正是鸟翅的翎毛。“隹”本来指的是短尾巴鸟。不过,现在的“隹”已不独立成字了,只作偏旁。

3、我们来看读读这些鸟的名字:(出示)

麻雀、老雕、大雁

4、我们来看这个老朋友——指:雀(引导发现“小”、“隹”合起来表示小鸟。)

5、我们再看新朋友——指:雁、雕(认读)这两个字都有“隹字旁”。你还知道哪些隹字旁的字呢?

(学生说,师板书。板书时把表示“鸟”意思的放一行,把表示读音、部件的放一行)(雌、雄、集、雅、雏、霍、隼、雉……)

这里有些带有隹旁的字不和鸟有关,它们是形声字的声旁,是一个部件。比如:推、堆、谁、崔、准……

有些本为鸟名,假借。比如:雇、难、雍……

三、创设语境,说话练习,强化识写

(一)、小鸟们说,我们班小朋友识字的本领可真不小,要和你们交朋友呢!

我们先来认识它们。指图说鸟名。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大声告诉它吧。

出示(图片和相对应的词语)

我最想和交朋友。

预设:

我最想和美丽的杜鹃交朋友,它会唱歌。

1、那就让我们来听它唱一唱吧。(播放杜鹃的叫声)杜鹃是春天的使者,芒种前后,它们会一声声叫一遍遍地催——“布谷,布谷!”谁猜出来了杜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布谷)布谷就是杜鹃。

古诗:子规声里雨如烟

杜鹃是吃害虫能手,它一小时能吃掉100条左右的松毛虫。

大家知道吗?除了鸟儿叫杜鹃,还有一种花儿也叫杜鹃呢。这种花多是红色,又叫映山红。所以,杜鹃的“杜“为木字旁就不奇怪了吧。

2、我最想和海鸥交朋友,它可以在大海上飞。

3、我最想和老雕交朋友……(老雕视力特别好,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嘴是勾起来的,爪子很有力,能捕食野兔、山羊等很大的动物)

4、大家都只喜欢漂亮的鸟儿,有个朋友不开心了——(乌鸦)

乌鸦虽然长着乌黑的羽毛,叫声也不好听,但“乌鸦反哺”的故事听过吗?

愿意与它交朋友吗?所以,交朋友不能仅仅只看外表,只要聪明心底善良,咱们就愿意跟他交朋友。读读这个字——

乌鸦不仅能吃掉好多害虫,还能吃掉一些腐烂的肉所以,人们还送他一个称号,叫清道夫。

5、麻雀吃害虫、大雁排队飞……

(二)、这些小鸟们啊个个长得有灵气,各有各的特点,不信,你把书中的词语连起来读读,一定别有一番韵味,快试试吧。

1、生自由朗读、个别读、提醒注意停顿。

2、师范读、生读。

3、发现每行最后一个音节有什么相同吗?对,鹃、雁都押an韵,怪不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再齐读一下。

4、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鸟朋友,一起来试着说说吧。

出示: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儿,有(),有(),有()……我最喜欢(),因为()。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

5、大自然因为有了鸟儿充满了生机,我们的生活也因为有了它们而充满了诗意——

四、写字

1、指导写:雁:从厂,从人(排成人字形)。单人旁的竖在竖中线上。点红

雕、鸦、杜

2、学生写字。反馈。

《识字7》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3.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课前准备

师生各自准备本课的生字卡。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反义词的游戏好吗?我说一个词,你们对一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说“大”,你们对“小”;我说“白”,你们对“黑”。现在开始!高──

明──

胖──

美──

新──

忙──(复习“语文园地五”的生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7”中的对子比这更有趣。2.教师范读课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2.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3.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教师注意纠正平翘舌音。(分组赛读,男女赛读)5.现在我们把生字娃娃送回家,自读全文。6.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2.课文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用铅笔打个小问号。3.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师生、生生合作读对子。还可以试着不看书,背一背。练习写字

1.看看这六个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请告诉大家。2.教师范写几个不大好写的字,并提示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了,否则就成了“谈”字了。学生描红,临写。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别的对子吗?

出示一些对子,或讲有关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读对子的兴趣。附:

上一篇:鞍山市教育局文件下一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