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识字教学

2024-06-07

有效开展识字教学(精选12篇)

有效开展识字教学 篇1

在当今的时代,人们的书写能力似乎差了许多。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还不如一年级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忧!汉字的历史,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汉字的神韵与美,这是让世界惊叹的灿烂文化瑰宝,不能在我们现代人的手中一点点的丧失它的光辉。所有老师都应该重视识字和写字教学。下文对如何有效开展识字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汉字的构造有其自身的规律,识字也有规律可循,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变字歌”“编顺口溜”等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后,识字兴趣自然高涨。如在教学生字“替”时,一些学生编出“两位夫人站在太阳上”。教“幸”字时,学生说出:“土里埋的不是羊”。生活中的一些变字歌,如“一变十,二变土,三变王……”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也能模仿编出一些变字歌:“十变千,大变天,米变来……”

二、借助课本插图,促进学生记忆

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挂钟、报纸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的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这些图片对学生记忆识字起到桥梁的作用,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三、掌握识字方法、识字规律

学生在没有学习拼音的情况下,刚接触一篇新课文,要想认识文中的生字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如说,听录音朗读、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等,这时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时进行随文识字。如果遇到比较难读、难认的字可以先做一下标记,然后师生一起来学习标记的难字,在学习的同时,告诉学生认字的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学习生字不仅要记住这个字的音,还要记住它的形。例如:我在教“明”字时,提问学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呢?有的学生说:“太阳和月亮都出来了,天空多明亮呀!”还有的学生说:“日月出,天空明”,这样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比较深刻了,也就记住这个字了。

四、注重鼓励创新,加强识字延伸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选择、自主创造、随时交流识字方法。平时经常这样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用的什么好办法?请你来教教大家!”“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例如学习“飘”字,学生就有很多自己的办法,有的说:我是这样记的:飘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票,右边一个风;有的说:我把飘和漂来比,漂亮的漂去掉三点水换上风字旁就是飘;还有的说: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右边风吹左边票,车票随风飘呀飘。

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初级的、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蹲下来看学生,拉近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于答题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对于答题错误的同学,教师也应给予“阳光微笑”,发现答题中合理的成分,指出如何改进的方法,肯定学生爱提问题、主动答题的态度,为学生搭建顺势而下的台阶,巧妙运用否定性评价,使暂差生不畏惧答题,进而喜欢答题,喜欢与人交流。

印象最深刻的是曾听某位张老师执教《惊弓之鸟》时要学生用“成”组词的教学片段:记得当时学生一下子说了好多好多和成有关的词语,其中有个学生激动地说:诚实的诚。其他同学听了,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摇头叹气,有的小声嘀咕:错了错了。那位同学的头悄悄地低了下去。这时候张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只见他轻轻地用手势制止了同学的议论,然后快步走到那个同学身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小朋友们,这位同学没有错,他讲对了!”没有错?讲对了?大家怀疑地看着张老师,张老师又说:“是的,他讲对了,是诚实的诚,再——”,说完,张老师就用期待的目光亲切地看着那个同学,那个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声地说:“是诚实的诚再去掉一个言字旁,就变成了成功的成”。片刻的等待换来了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堂课上的成功将伴随着那位同学的一生。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

有效开展识字教学 篇2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让汉字“生动形象”些。

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对这样的事物,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汉字更加“生动形象”些,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具体方法有:

动作识记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示动作的字。如:“蹲”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若要学生做一个蹲下的动作,然后再出示这个字,通过认读加上学生前面做的动作,他们一定记得很牢。同样的方法还适用于趴、推、眨等许多表示动作的字词。

图画记忆法

比如:教学“网”字,我是这样做的:请学生回忆看到过的网,然后画一画。不一会儿,学生画出了鱼网、蜘蛛网,有的还画出了一个小男孩正坐在电脑前上网。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将这个“网”字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字形联想记忆法

我们的汉字虽说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识记字形。例如:“帘”字,让学生想象:上面的穴宝盖就像一扇窗子,下面的这个“巾”就像挂在窗户上的布帘,所以这个字是窗帘的帘。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让汉字“有趣”些。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有:

加一加

就是两个或几个熟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这类字时,相邻的同学就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加法熟记。如教学“好”字,让相邻的学生分别代表“女”和“子”,口中还一边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这种由旧知识引出的新知识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又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

减一减

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减法熟记。如教学:“代”字,让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袋”和“衣”,边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减衣等于代表的代”。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换一换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学生掌握了偏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帮助学生识字呢?可以让学生这样做:

让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形近字,采用边说边换位置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如教学“线”字,把“线”的绞丝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钱”。

编顺口溜记忆法

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很好,经常引导学生编一编识字顺口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别,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间、间,小日回家大门关。问、问,小口敲门别开门。

牛羊吃草,草儿青;吃完喝水,河水清。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小牛要去告妈妈。

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汉字与孩子的生活“更近”些。

利用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广告、招牌以及商标等为媒体,引导儿童识字。如:学了“点”字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学生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好吃点”的“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洋”是“洋洋百货”的“洋”,“张开翅膀”的“张”是“开张大吉”的张。……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简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让孩子们的学习更“自主”些。

随文识字,让识字教学更有效 篇3

一、弹性预设,捕捉动态的生成契机

识字教学自然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在字音上要适当整理,分类实施;在字形上要善于利用造字规律,帮助记忆;在重点上要以点代面,把握细节;在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因字制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留下一定的弹性预设的空间,这部分的教学生成是未知的,也是动态的,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由学生随机去决定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灵活运用生成的资源,收获意外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对于学生读错或者读得不够准确的字确实需要指出纠正,并在全班强调提醒,因为一个孩子的错或许代表着一群孩子共同的问题,这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灵活调整和安排自己的教学是想当有效的,但是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实施教学,或许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教师需要指导的重点并不正巧总是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可以设下陷阱或圈套,引诱学生上当,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特别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尤其必须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学生读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轻声读得不到位,混同于第一声,针对这种随机生成的现象我临时调整,二次预设,对轻声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扫除障碍,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心中有案,行中无案。

二、串字成文,建立牢固的情境堡垒

随文识字法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识字情境,帮助学生增强识字的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小学学习阶段应掌握的一类字和二类字在数量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在掌握程度也作了清晰的表述,总体而言是分学段逐步提升的,而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这些生字被分解到每册语文教材之中,除了一二年级安排了单独的识字单元之外,一般情况生字都是伴随着课文出现的,这为我们随问识字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但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是相当灵活的,如果我们只是将随文识字的情境锁定于教材,锁定于课文,那么势必有些机械,也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串字成文的做法,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或者课堂上要学的生字进行重组和关联,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造出一句话或一段话,从而为孤零零的生字各自安了家,并建立起牢固的情境堡壘,以后学生一旦忘了某个字,便会立刻想起它的家,自然也会想到这个字。例如《升国旗》一课中共有14个生字,为了巩固识字的效果,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让小朋友们尝试着利用这些生字来练习说句子,比一比谁一句话利用的生字最多,所说的句子既完整又有趣。孩子们非常热衷于这项活动,完全跳出了课本,甚至跳出了课堂,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语言基础,奉献出许多得意的“作品”。

三、选择书写,披上直观的形体袈裟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充分说明,写有助于记忆,因此随文识字教学切莫忽视了书写这个环节。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安排适当的书写时间,通过书写指导的各个环节来提高识字的效果。首先要重视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生字的部件构成,观察生字的间架布局,观察生字的所占位置,观察生字的点睛之笔等等,观察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做好事的根本,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观察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其次是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坐姿是否到位,握姿是否正确,运笔是否流畅,速度是否适当;最后还要重视循序渐进和精益求精,欲速则不达,写字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追求无止境,写字更是一种不断的自我超越。事实证明,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效果非同一般。例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表中的“出”、“面”和“气”三个字,我先在黑板上范写,提示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学生描红、临摹、仿写,巡视后指出问题进一步练习,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展示他们写的字,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进行扩词竞赛,将课堂推向高潮。

随文识字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学生读与写中所出现的差错,还为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让语文课堂更为有效,更加精彩!

怎样开展低年级识字教学 篇4

一、基本笔划教学

中国文字林林总总, 但离不开八种笔划, 即点、横、竖、撇、捺、挑、勾、折。这八种笔划教师要根据实际让学生多联系掌握, 只有掌握了这八种笔划, 在教识字时学生才会很快进入角色, 如教师可以结合“永”字来讲解这八种笔划, 并让学生在写“永”字的时候, 边写边念八种笔划名称, 学生根据这一方法, 很容易就能记住笔划。

二、造字法教学

1.象形字

古人在创造文字的最初, 是根据事物的形象“画”出图形来代表的。比如“日”字, 古人最初画成“⊙”。教师在教学生认识象形字的时候, 要根据古人的图案跟学生讲解, 使学生容易理解文字代表的是哪一种事物。譬如教学生认识“山”字, 在黑板上寥寥数笔画出三座小山, 学生一看就很容易明白“山”的意思。

2.指事字

古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当象形字的使用远远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时, 就造出代表事物方位的文字来, 如:代表“上”, 表示“下”, 这就是指事字。

3.会意字

古人把象形字和指事字结合起来, 能够代表更复杂的意思。比如, 一个人站在树下, 就表示在“休”息, 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行走, 就成为“从”字, 三个人是“众”。

4.形声字

人们发明了会意字之后, 受到很大的启发, 知道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创造更多的文字, 就产生了形声字。相比较之下, 形声字比其它的造字法更为复杂, 也比其它字更丰富地代表出很多的事物。

三、识字法教学

1.造字法

通过对四种造字法的认识, 学生会从中明白我们中国文字就是由“画”开始的。如在教学生认识“田”字的时候, 可先把田地画出来, 学生一看, 就知道这个字表示栽种粮食的土地。画个图形, 逐渐擦掉多余的笔顺, 在黑板上逐渐把它“演变”成“鱼”字, 在此基础上加上“氵”, 学生就知道“渔”字是在做什么了。又如我们讲“雨”字, 先画出甲骨文, 很像是从天空滴水下来, 学生一看, 一下子就明白是在下雨。通过造字法教学识字, 学生会感到趣味盎然, 对识字充满好奇,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 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2.歌谣法

结合少年儿童喜欢唱歌谣的特点, 把识字课开展成民谣课,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大小多少”四个字的时候, 可以编出如下歌谣请学生念唱:张开手臂是“大”字, 没成大人还很“小”, 一夕一夕“多”又“多”, 没有尾巴就很“少”。随后逐个讲解意思, 举出各种例子, 学生在念唱的同时, 很容易就记住了这四个字。

3.游戏法

可以在课堂上随课进行, 也可以在课外做游戏。课前教师准备好生字, 写在大一点的纸上, 叫学生抽取出来, 然后让学生把抽到的字念出来, 并解释意思。这样的游戏进行几回后, 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在课前主动预习生字。教师多做游戏,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把识字课组织成趣味游戏, 多让学生参与到识字教学中, 比刻板地教生字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比赛法

经常请学生上讲台, 把自己认识的字一个一个地写到黑板上, 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教师再根据学生写出来的字讲解字意。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得到强化识记, 通过教师的讲解, 又有了巩固, 很有收获。还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游戏法, 让学生做识字接力赛, 一个学生接另一个学生, 把接力的字写出来讲解, 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开动脑筋, 启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5.故事法

围绕字的意思和构造, 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教师要善于收集这些故事。如“改字”的故事:有一次, 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 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 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 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 只得张榜招贤。这时, 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 他有退兵之计, 皇上急宣何瑭上殿。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 吾国也;心者, 中原也;米者, 圣上也。天心取米, 就是要夺我国江山, 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 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 提笔在手, 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 原信退给了来人。匈奴的领兵元帅, 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 可是拆开一看, 顿时大惊失色, 急令退兵。原来, 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 变成了“未必敢来”。故事法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课外知识, 所以教师在平时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这一方法要结合学生的识字量,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很快记住教师给出的字, 使枯燥的识字课充满勃勃生机。

6.拓展法

加减拓展法。中国的文字, 加一点加一横就成了另外的字。教师根据这一特点, 也可用加一点加一横的方法教学生识字。如“大”字, 加上一横就成为“天”字, 加上一点, 就是“太”字, 一横一竖是“十”字, 加上一个“日”字就成了“早”字。部首拓展法。结合文字的形声特点, 教师可以用偏旁部首教学生识字。如“钉”字, 偏旁是“金”, 和铁有关;“打”字偏旁是“扌”, 和手有关;“茉”是草字头, “茉莉”属于草木植物等等。南宋思想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教学生, 就必须有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自己的头脑中。否则, 自己的头脑变成一潭死水, 不仅自己不会进步, 还延误了学生的学习。

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效 篇5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情境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最好方法。创设一些情境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一些识字的机会。比如说,学生每天上学的时候要经过一些路,路边的商店、路牌、广告、医院、书店都有自己的名称,学生用人民币去购买东西,人民币的上面也有汉字,这些情境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机会,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能让学生喜欢识字。在课堂识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更为重要。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雨铃铛》这一课的时候,先播放了歌曲《小雨沙沙》,美妙的歌声立刻吸引了学生。这个情境导入的效果就非常好。这时教师出示“雨”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既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除了用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进而提高识字的效率之外,有的老师还会利用游戏、竞赛、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比如,在进行识字单元教学的时候,老师就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说咱们今天去森林王国和智慧女王去比赛,咱们一起闯关,看看是智慧女王掌握的字多,还是咱们掌握的字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竞争的欲望。在和智慧女王一轮一轮的比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把识字单元的识字内容掌握了。

在识字教学中,很多老师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造识字的条件,让学生建立汉字与实物的联系,让识字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策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呈现个性化的倾向,一些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学了很多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上学之前就已经认识了一千来个字。老师问这个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据说学生的父母天天晚上在家里唱卡拉OK,学生也跟着父母唱卡拉OK,慢慢通过字幕学了很多很多字。所以说,每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一点字都不认识,而且他们的生活是个性化的,他们识字的途径是个性化的,他们之间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能一篇课文的生字,对于全班学生来说,只有十几个学生不认识这些字。这就给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关注个性化识字的教学策略的探索。比如,有的老师先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是怎么认识的,最后讨论对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这样,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虽然经历了十年的改革,但是当前仍然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写字教学的指导普遍不够。一线教师比较喜欢讲解课文,往往在低年段,教师就把写字教学的任务交给学生回家去完成,学生的写字练习缺乏监督和指导。在中小学举办观摩课的时候,很少有老师展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课堂,往往都愿意展示阅读写作的课堂。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识字教学还比较重视,但是写字环节往往就成为教学的点缀。例如,在一次教学评优活动中,一个低年级老师素质还很好,在课堂上确实有一些不错的环节,但是在写字环节仅仅安排了3分半钟。在课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你写字环节只安排3分半钟。他回答说,这节课的字没有什么新意,让学生自己认识认识、写一写就够了。言下之意就是我很难在写字教学环节上展示什么亮点、什么新的东西。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培养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的渠道很多。一线教师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愿望这方面作了很多的探索,也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识字。比如,他们在学生刚上学的时候就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做一个自己的姓名牌。在姓名牌上写上自己的姓名,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个性的图画等装饰。上学后,让学生把写有自己姓名的牌放在桌子上。在课间的时候,老师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姓名牌,互相认识一下班上的同学。一个班上有几十个学生,一个名字至少有两三个字,这样的话,几十个字、几百个字,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高高兴兴地认识了。并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对识字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识字,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识字的途径,作为学生识字的课堂。比如,老师帮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识字乐园,让学生把平时读过的杂志报纸当中他们认识的字剪下来,贴成自己的识字乐园。老师让学生建立他们的识字口袋,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认识的字写下来,积累进去。还有的老师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叫“识字树”,引领学生把他们识字的成果,用各种果实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挂到树上,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定期的交流。这些措施不仅开辟了识字教学的另一个渠道,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一、生活为先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中自主识字,实践识字,让学生在生活的大熔炉里感受识字的乐趣,增强识字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积极利用一切现有的文化资源,如:教室的文化园地、校园告示牌、校园橱窗里的标语等等来识字;要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识字;要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广告牌、宣传画、站牌、标示牌来识字;要通过熟悉同学的姓名快速识字。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和书店阅读一些课外书,订阅一些趣味性儿童刊物,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又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识字。这样做既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又能检查孩子识字能力。

二、情境为上

在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却往往让教学单纯机械地记住字形,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加容易丧失学习的乐趣。如果我们能把孩子带到教师创设的一些趣味情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教学情境中的乐趣,识字教学一定是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第二册《问银河》一时,配合课文内容,我把识字卡片做成星星的形状,把它们贴于黑板形成“银河状。上课伊始,孩子们就被这条五彩斑斓的“银河”所吸引了。这时我趁机鼓励孩子;“你们想不想喝银河妈妈的星星宝宝们交朋友呢?”“我们就一一起想办法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接下来的的时间里,孩子们就完全沉浸于交朋友的快乐中,主动认识、记住星星卡上的字,在这个过程中,识字方法层出不穷,亮点频现,既达到教学效果,又让学生体验充公的喜悦。

三、方法为主

1、归类识字

在我们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要求认读的字。对于这些要求认但不要求书写的字,我们没必要对结构进行过细分析,只要求能够把学过的汉字运用于阅读。教学时,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不要对每个字进行字形分析,特别是对汉字中不认识的部分、字形复杂的部分是没必要进行分析的。主要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字形,有些字可以让学生运用熟字和偏旁,以“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来识记。有些字可以通过多种语言环境,让学生反复认读来熟识。如在教学生字时候,让学生任选一张字词卡片进行组词、说话,这样既巩固生字,又积累语言,同时进行了早期说话训练。

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二册《我的影子》时,我把16个生字进行归类学习。如把“挥、晚、跟、灯”归为一类,又把“蹦、嘿、趣、迷”分为一类。在进行生字识字时,学生也都能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第一类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进行识记,对于第二类学生都懂得用“形声字”的方法进行识记。在这一堂课中,学生们的识字效果都不错。特别是一些识字能力还比较差的学生,经过这种分类学习,他们感觉学习起来简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高涨了许多。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识字。

识字教学一直就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根据识字与儿童学习的规律得出来的。对学生来说,初读了课文后就要能认读一个个孤立的生字,难度是比较大的。教学时,不宜过早把生字从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熟识生字和基础上,再提取出来认读,这样学生识字就有了一种语言环境的依托.。

本学期我学习新课之前,我一般都会让学生事先进行预习,让学生画出书本中的生字,让学生对字形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同桌互读生字。再进行生字的记忆。然后又把生字放在句子和课文中去 认识。在教学《我的家》这一篇课文时候,那篇课文不长,生字还比较多。对于那些较简单的字,我很快讲过。但是一些比较难的字“爱”,我就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比如把它放在句子中“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这一个句子中,让学生反复读。读的形式可是多样化的:同桌互读,小组读,比赛读。就是在学生的反复读中,学生把字也记住了。

3、创设途径识记生字

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有强弱,通过一堂课、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记住这篇课文中的十几个生字,那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不一定要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要创设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如识字游戏、阅读活动、识字竞赛等,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习和巩固,逐步从本课中会认,过渡到要其它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本学期,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在黑板上把本课的生字卡贴在黑板的一角,学生们有空就 去认,部认识的可以请教同学。让这些生字反复和学生见面,孩子们的识字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四、阅读为源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巩固是识字的重要方法。把认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去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在课堂中我都很喜欢让学生用生字组词,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字。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儿童书面语文学习的最佳时期是6至12岁。开展课外阅读,既能有效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本学期我们在班里成立了图书角,同学们的读书兴趣很浓,一些识字量很大的同学甚至能阅读高年级的课本。

五、手段为辅

有效识字教学策略 篇6

面对如此繁重的识字教学任务,探索识字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实现“多、快、好、省”的识字教学,成为每个低段语文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针对当前的识字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转“一步到位”为“细水长流”

由于以前的课文识字量少,老师们习惯于堂堂清,以致我们形成了一篇课文的生字教学要“一步到位”才算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思维。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期总课时量少了,课文数量却多了,篇幅也长了,生字的量更是“暴增”,如果堂堂清,这样的识字教学在客观上就没有实施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树立一种新的识字教学观,即“细水长流”的识字教学。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了,这也是正常的。很多字确实不好记,如一年级教材中的“舞”“篇”“遍”“貌”“蹈”等。再说,一节课让学生记那么多生字本身就有相当的难度。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不能急于一时,急功近利,教师要增强学生对每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常言道,一回生,二回熟,多回成朋友。识字也如此。

二、正确处理字形分析和整体识记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记字,教师往往煞费苦心,编编儿歌,猜猜谜语,尽量对每个字进行字形分析。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就在字形分析中流逝了,以致教学进度节奏缓慢。当然这样确实有助于学生记忆,也能培养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但是仔细反思一番,问题不少。实际上,学生对字的记忆往往是凭直觉的,整体感知的。识字和认人一样,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轮廓即可,关键在于多次见面。崔峦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认记,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高频汉字的识记和提取都是“整体输入”和“整体输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字形分析和整体识记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在识字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正确看待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养成到生活中、在大量课外阅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于是很多老师就认为“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中识字”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而且也这样做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误差的。笔者曾搞过这样的活动,评选识字大王。要求学生摘录或剪贴一些课外自学的字,每星期若干字,并进行比赛。几周下来,却发现学生兴趣越趋冷淡。原因是什么呢?农村孩子,周边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加上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自然学习兴趣并不浓。遇到生活中的新字有时连父母也不认识,因此学生对这一活动并不感兴趣,反倒会因在平常生活中能认出文中学过的词而兴奋。是啊,何必一定让学生在课外识新的字。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复习认读文中学的字不是更好。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我们能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习惯,这样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概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生活处处皆语文,走进生活“识新字习熟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坚持识写分流原则

我们的老师为了学生能扎实牢记生字,轻松闯过识字关,确保拿到识字分,在学生完成“会写”的字之后,让学生抄写“会认”的字。这样做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学生的成绩明显提升。教师也许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而沾沾自喜,引以为豪,可潜伏在其中的隐患却并没有发现。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首先从教材编排看,人教版新教材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他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以免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呈现是根据生字出现的频率来安排的——频率高的先出现,低的迟出现。多笔画的字并没有刻意被安排在后面。所以,如果我们拔高要求,认读字却要求学生会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其次,对于会认的字在学生抄写前教师并没有作指导,学生对字的笔顺间架不能正确把握。再次,由于作业量加大,字的书写难度加大,学生对写字的态度就会打折扣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识写分流的原则。会认的字就只要求会认,不要随意拔高要求,会写的字就一定要会写,不能随意降低目标。

有效开展识字教学 篇7

一、巧妙识字的内涵

巧妙识字是指以奇特联想为基础, 以激发兴趣为主, 用巧妙的方法把汉字的构成、演变、音、形、义紧密地、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 进行诠释、理解、记忆汉字的多种方法的综合。

巧妙识字要趣味引领, “趣”字为先:激发识字兴趣、趣味阅读、趣味分析、趣味记忆、趣味游戏。运用孩子们最易于接受的、最乐于接受的方法策略来分析和记忆, 充分发挥想象, 用特有方法和特殊想法来记忆生字, 进行快速巧妙地创造性识字。

巧妙识字的总原则是:在教给学生按照汉字构字规律分析汉字的同时, 教给学生多种巧妙识字方法, 以动脑识字为主, 把识字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字形的智力技能, 把教学识字纳入训练学生智力发展的轨道。

二、巧妙识字的方法

1. 游戏法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常常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读音节、写汉字, 就会使他们觉得单调乏味、兴趣全无, 识字的效果也就大大降低了。因此, 根据他们爱动、爱玩、爱做游戏的心理特点, 在识字过程中创设情境, 安排学生喜欢的游戏, 如开火车、对对碰、摘果子、找朋友、一字开花、小擂台等等, 让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 我在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时, 总鼓励学生比一比谁给生字组的词最多。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嘴里还喊着“我!我!我……”这样的课堂, 学生学习兴趣极高, 不但学会了要学的生字, 还积累了大量的词语。

2. 加减法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利用“学习迁移”,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采用“加减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加减法”规律是:熟字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 熟字加部件、去部件。如“青”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不同的生字, 再配上儿歌“有虫是蜻蜓, 有目是眼睛, 有水是清泉, 日出表天晴, 心中有情义, 用话来邀请, 有米更精神”, 学生就会对这组字记得牢、辨得清。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利用拆分和组合来学习生字, 使学生发现小小汉字竟有如此奥妙, 识字有如此乐趣, 一下子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

3. 歌诀谜语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汉字各部分拆开, 编成儿歌、口诀, 把生字含在其中, 或是通过猜谜识字, 这样能调动起学生高涨的识字兴趣。猜谜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观察字形, 展开联想, 这样学生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深刻。如双人十四一条心———德;三点水, 爪子头, 上扭下扭碰石头, 溪水都往大河流———溪。

4. 比较法

有两种情况: (1) 利用字形或字音相近的熟字给生字注音, 帮助识记生字。“酿”是一个不常见的字,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 学起来困难很大, 字音难读, 字形难记, 字义难懂。教学时, 教师可用熟字“娘”来做比较使学生掌握读音, 用“酒”和“娘”比较记忆字形, 用“酉”和“良”合成字义。且有儿歌:一个小姑娘, 放学卖酒忙, 洒了三滴酒, 回家继续酿。学生一下就牢牢地记住了, 并且达到当堂能听写的程度。 (2) 对于字音不同、字形相近容易认错或字音相同、字义不同的容易混淆的熟字, 也教学生利用比较法区分。如幸和辛, 用一点的辛苦, 换来十分的幸福, 辛苦一点, 幸福十分;喝和渴, 有口就是“喝”, 需要水就是“渴”……比较时配上儿歌, 效果会更好。如“暮、募、幕、墓、慕”, 这是一组形似字, 都是上声下形结构, 声旁在上, 为“莫”, 因其义不同而形旁各异:太阳下山是日暮, 大力募集需“力”助, 布“巾”制作是幕布, 泥土筑成是坟墓;心中艳羡是爱慕加羡慕。

5. 字理法

字理法就是运用造字原理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字学基础 (说文解字)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 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分析汉字, 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 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 并且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如“炙”, 组词“炙热”, 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 我给学生讲解:上面是月的变形, 在古代是肉的意思;下面是火;肉在上, 火在下, 合起来是“用火烤肉”。学生一下理解了“炙”的字义, 而且组词“炙烤”。教学中, 我们可采取动作、实物、游戏等表示字理, 也可运用图画、多媒体等表示汉字的构造, 还可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的办法理解字理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鼓励他们展开想象, 大胆创新。

汉字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儿童的生活、学习、玩耍、成长离不开汉字。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汉字到处都有, 随处可见。因此, 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 拓宽途径, 走开放识字之路。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识字, 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做识字的有心人、细心人, 如利用校园文化识字、利用电视媒体识字、利用商业资源识字、利用电脑功能识字、利用字典识字等。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8

1. 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有意注意大约为20分钟,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容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样是通过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而获得、产生兴趣的。

小学生识字,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特点。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比如识字教学的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记忆。

教材内容虽符合儿童认识规律,但教材要靠教师贯彻实施。如果教学中不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则仍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机械地读、抄、写,小学生从精神到肉体都会感到疲倦厌烦,影响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越是在低年级,越是在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组织小学生学习,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根据教材和小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学生的眼、耳、舌、手等感观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瞧、听听、闻闻、摸摸、尝尝、做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地听、记、背。因为这样做,不仅能强化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而且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加强写字指导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要“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感受汉字形体美”。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时,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写字,才能达到写字的要求。

2.1 加强写字技能的训练,确保写字规范。

教学生写字要靠指导,更需示范,教师要平时练出一手好字,在黑板上写字更应注意规范,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首先做到。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写字姿势,包括怎样执笔、运笔,以及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写法。学生书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提醒学生注意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比例,发现共性问题重新指导,及时矫正。

2.2 重视写字的批改。

写字批改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识字教学的继续。部分教师对学生写字的批改存在一种简单化的现象,只看学生写得对不对,不看学生写得好不好,忽略了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神韵等是不是符合要求,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不认真批改导致学生作业中错字、别字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写字批改上,我们不仅要看学生写得是否正确、端正,而且要从字的结构、笔画方面研究品味,引起学生对写字的重视。

2.3 营造浓厚的写字氛围,把写字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写字不仅是写字课,它伴随着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写字氛围的营造,是提高写字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室内开辟写字专栏,每天安排10—20分钟的写字课时间,定期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鼓励先进,营造比较浓厚的写字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写字素养的培养作用。

3. 识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汉语识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明确相应的学习要求。

3.1 字音。

对于生字的读音,一要读准字音,二要准确地拼读音节,三要准确地拼写音节。在学习字音时,要多读。教师要先范读、领读,学生听读、跟读,然后过渡到学生独立识读。对于同音字、多音字,要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给予必要的辨析和讲解。联系字形、字义的学习,或者同音辨形析义,或者同形辨音析义,将单个字的读音放在词、句中辨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

3.2 字形。

对于生字的字形,一要明晰汉字结构,二要弄清字的笔顺,三要了解构造特点,四要字形书写正确,努力做到端正、整洁、美观。分析生字字形时,教师要讲清汉字方块特点及偏旁、部首组合汉字的造字特点。必要时结合具体生字的学习,了解一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方面的知识,对一些典型的汉字进行拆分,了解其构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

教师要加强写字指导,做好写字示范,一笔一画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做到笔顺正确,笔画规范,字形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还要注意汉字手写体与印刷体在字形方面的细微差别。

3.3 字义。

对于生字的字义,一要明确生字的基本义、常用义,二要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在辨析字义时,宜将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整体把握,加强组词、造句练习,在多种语言环境中比较字义的差别,求得对字义全面准确的理解。

4. 多渠道拓展识字资源

学生很难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完成识字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多渠道地开发识字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利用课内外的一切资源帮助学生识字。如发动家长写一些器具名称的卡名,贴在相应的实物上,让学生进行实物识字;收集学生吃零食的包装,认识包装袋上的汉字;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将自己在课外看电视、看课外书时认识的字教给全班同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识字课件……这些都是好的识字方式,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美花.小学识字教学的途径.

[2]秀容.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浅谈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9

一、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给学生归类识字的方法

我们中国的汉字大多在音、形、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规律, 体验发现的快乐, 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如教“跑”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偏旁:足字旁, 并告诉他们这和脚的动作有关, 启发他们说出“蹦”“跃”“跳”“踢”等字, 并就势出示这些字, 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还有“清”是表示水的清澈透明, 所以和水有关;“晴”是雨过天晴, 太阳出来了, 所以和日有关;“睛”是眼睛, 所以和目有关。“请”是请求, 请求与说话有关, 所以和言有关;“情”是感情, 所以和心有关;“蜻”, 蜻蜓是昆虫, 所以和虫有关。归类识字将机械识记变为意义识记使汉字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变得好学、乐学, 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与识字数量。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儿童喜欢模仿, 喜欢重复, 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如, 编儿歌《门字歌》:耳字进门听新闻, 人字进门闪得快, 马字进门闯大祸等;猜字谜:一人一张口, 口下长只手 (拿) , 一人在内 (肉) , 一人挑两小人 (夹) 。另外我也常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编出了:一人前面走, 一人后面跟 (从) ;有的编出了:有个人, 他姓王, 兜里装着两块糖 (金) 等。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抽象文字变得具体生动、有趣, 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寓教于乐, 喜欢上了汉字。

三、利用拆分、比较和组合汉字的办法, 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

“比一比”就是把形体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字, 例如, 幕—慕、桥—侨、俏—稍、请—情等。“换一换”就是把现有的偏旁换成其他偏旁, 例如“妙”换成提手旁就是“抄”, 换成金字旁就是“钞”, 火字旁就是“炒”等。“加一加”就是用熟悉的字加上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一个新的生字, 这样记忆起来比较简单。例如, 在

浅析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李丽彦 (河北省平山县回舍镇东回舍小学050407)

摘要: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学中新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也不断地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组内的学生自主探究和互动共同完成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效果

课改的春风已吹拂保山大地多年, 课改新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却是课改中的一个难题, 也是新课改的一个突破口。我也曾经在课堂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近几年实践下来, 我和学生都尝到一丝新课改的甜头。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大胆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 为以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就结合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提出几点看法。

一、合理分组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工作是分组, 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首先, 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研究, 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等特点进行分组, 每组合理配置好、中、差三类学生, 以便有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层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位组长, 落实组长的职责。我班学生共54人, 根据以上标准分成13个小组, 其中有两个小组5个成员, 其余的小组各4人。同时由学生选出一位思维能力好、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为该组组长。确定分组后,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指定小组中参与合作学习的活动。

二、培养分工合作意识

组建合作集体, 培养分工合作意识是小学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自主探究学习的第一步, 我们教师可以从低年级识字教学开始。初学一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自学生字, 看看你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记住?如:我去年任教一年级语文, 与数年前相比, 一切都是新的:全新的教科书、全新的教学设计、全新的面孔……尤其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 在课堂中学生讲小话、玩东西, 个别的打瞌睡, 这些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实践告诉我“大胆放手, 把课堂让给学生”是最有效的办法。于是我在开展“好孩子评比”活动的同时不断调整教学思路, 慢慢地组建小组, 培养接受力较快的孩子担任组长, 逐步放手让他们引领组员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刚开始, 我会指导学生分工, 不断观察调整, 尽量做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与此同学习“伙”时, 可以说成是“人”加上“火”就变成“伙伴”的“伙”;“人”加上“专”就变成了“传说”的“传”;“虫”加上“牙”就是“蚜虫”的“蚜”;“日”加上“生”就成了“星星”的“星”;日加上月就是“明”;“小”加“大”就是“尖”。“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另外一个新的生字。比如, 尘—小就是土, 桥—木就是乔, “你”去掉单人旁就是“出尔反尔”的“尔”字。

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创造中自主识字

知识是不应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 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去掌握他们。在指导识记生字时, 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记吗”, 以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 学生有许多识记方法, 如学习“免”时, 有的学生说:“兔子差点不见了”;学习“瞪”时, 学生就主动要求动作模仿, 调动了大家积极性;学习“雨”字, 有的小朋友说:“那四点就是雨点”。以此看来, 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是相当丰富和惊人的。

五、适时开发生活资源,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识字空间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 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儿童的活时, 教会他们倾听、交流和评价等能力, 让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职责, 进而形成一种模式:如课堂中先让学生自学生字五分钟, 而后组长询问各小组组员学习情况, 由组长当“小老师”引领组员学习, 其余的轮流由小组员在小组内当“小老师”学习十分钟, 随后全班进行展

示, 即让学生上讲台去教,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我只需要根据多数学生的反应进行有效调控就可以了, 这样以轮流当“小老师”的方式教学, 我发现在生字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特别兴奋, 他们更专心、认真了, 更令人高兴的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 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 个别内向的学生走上讲台时脸上不再是羞涩, 而是洋溢着笑容, 站上讲台声音不颤抖了……而今, 我班的学生学生字只需要在小组长带领下就可以完成了, 并且他们还能用“猜谜语、编口诀、编顺口溜……多种识记方法学生字。就这样, 在生字的学习中我以小组为“点”细化到每一个孩子,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得到了锻炼。

三、针对教学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或富有情趣, 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 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教材的语言文字中去。例如, 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 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提出了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学生有的说长大了想成为音乐家;有的说想成为一个诗人;有的说想当一名画家……我又继续说道:“现在我们准备组织旅行团到香港去旅行, 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身份自由组合, 到你最向往的地方去看一看。游览后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感想。”紧接着, 让学生组成小组去自由“游览”。游览结束后, 调查反馈, 证明学生群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有的写了一首诗来赞美香港迷人的沙滩;有的画了一幅画来表现香港繁华的街市;有的甚至唱起了《东方之珠》的歌曲……实践证明:只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他们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 有一个合作小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周瑜知道在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提问的学生话音刚一落, 其他小组的学生就回应到:“知道”“不知道”……笔者意识到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 立刻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探究。通过探究, 学生明白了周瑜知不知道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周瑜想以造箭为名, 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通过诸葛亮借箭成功, 一个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 有胆有识的诸葛亮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 也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在教学中有其明显的优势, 但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的时候, 一定要把握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很好地体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动是生活一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 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 以吸收各种信息, 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如新学期伊始, 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制成名片, 放在桌子上, 这样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 就能利用名片, 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 这样, 全班学生的姓名总共100来个汉字, 短短一个月, 大多数学生就全部认得了;另外, 我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了积累台, 并用拼音与生字结合的方式, 为学生积累古诗、好词好句等, 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自主识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还为学生开设了阅读课, 并鼓励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本儿, 即课外识字本, 将本课所认识的生字进行整理、抄写, 并进行比赛, 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此外, 我也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路旁的标牌、商场的名字等, 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认字的快乐。

有效开展识字教学 篇10

一、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识字能力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让他们的眼、耳、手、脑、口等一起动起来,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有:

1. 组词造句法。

这是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字义常用的方法。如, 教“庭”字时, 可让学生组词, 再造句。

2. 联系实物记忆。

字的特点是音、形、义结合紧密。在教学生字过程中, 还应特别注意联系实物, 进行趣味教学。例如, 学习“笔”字时, 教师拿来一只毛笔让学生观察, 通过观察, 联系生活实际就得出:一根竹子下面扎了毛, 就是“笔”。

3. 彩笔标注法。

对于学生易错的地方教师可采用彩笔标注出来。

4. 比较记忆。

对一组形近字的形、义关系, 作比较说明。如, 教学“喝”和“渴”时, 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一位学生说:“喝水要用口, 所以它是口字旁;而‘渴’是人口渴了, 就要喝水, 所以是三点水, 这样学生印象深刻, 出错率就低了。

5. 表演记忆。

在识字教学中, 我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如, 学习“看”字时, 让学生把手放在眼睛 (目) 上, 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较远的地方;像“拔、跑、吃”这种可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字义的, 我就指名学生动手做一做, 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 学起来不费力气。

6. 在玩中记忆。

学习中, 我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 一个学生拿着一个字, 如, “放”字说:“我是‘放’, 谁是我的好朋友?”另一个拿着“学”的学生马上出来和“放”合在一起, 说:“我是‘学’, 我是‘放’的好朋友, 我们组词是‘放学’。”全班读“放学”。在游戏中识字, 学生不但兴趣盎然, 而且思考、判断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7. 编猜谜语记忆。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在识字活动中进行猜字谜、编字谜, 不仅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而且巩固了生字, 还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8. 编儿歌记忆。

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如, 我在教学几个有‘青’的字时给学生编出了“有水方说清, 有言去邀请, 有目是眼睛, 有心情意浓, 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 有虫是蜻蜓, 有米人精神”来帮助他们记忆。在琅琅的儿歌声中, 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

二、努力总结汉字规律, 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汉字最大的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作为一种表意文字, 无论是象形、指事, 还是会意、形声, 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识字教学若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形声字规律, 学生便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如, 一年级下册的《识字4》, 在韵文中一下子包含了带“虫”旁的12个形声字, 其中11个是要求会认的。教学时, 我先请学生找出这篇韵文中所写的昆虫, 然后依次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个词让学生认读。在熟读了词语之后, 问学生:看看这些字, 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立刻就说出了它们的共同点———都有“虫”旁。我再请学生读这些词, 继续说他们的发现, 不一会儿, 学生就了解了这些形声字的音、形、义, 或模糊, 或清晰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根据形声字的规律,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 使之能有效地掌握“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折一折, 儿歌法”等多种识记字形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能力。当学生对形声字的规律有了大致了解后, 学习汉字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尽情激发想象思维, 提高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化、形象化,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我还鼓励学生针对字形大胆提问, 用各种好方法记住字形。例如, 我在教“海”字时, 我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此字后, 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 于是有的学生说:“天热了, 一个小孩和他的妈妈 (母) 到海 (氵) 边玩。”也有的说:“我 (每) 天都到 (海) 边拾贝壳。”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给予了“海”字形象而有趣的解释, 既便于记忆, 也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学习时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来, 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培养了学生想象质疑的能力。

四、通过大量的阅读运用, 提高识字能力

儿童识字认得快, 忘得也快。因此, 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 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 让学生阅读, 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 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可介绍学生读一些有趣的课外读物, 然后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既能有效地巩固识字, 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 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

五、积极组织各种活动, 提高识字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识字, 也是培养学生识字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荣誉感, 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如, “比一比谁认字多”“识字小能手”“小小朗诵会”, 评选“识字小专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识字其乐无穷, 同时教师要不吝啬地表扬鼓励他们, 特别是后进生, 要尽量迎合他们好胜心的心理, 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有效开展识字教学 篇11

一、提出问题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我们在教学中却存在学生学得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无味。上学期,我对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期,我继续深入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把学生识字看作是老师教字,即今天学的字怎样记,怎样用,明天学的字又怎样记,怎样用……却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不顾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提高。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储存信息的“电脑”,每天定量给学生输入新的内容,不加消化的灌输,然后就进行一系列程序化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识字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只知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

(二)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材安排多种形式识字。比如查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警句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策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充分激发,就能产生热烈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游戏识字,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儿童具有好动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给他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1.找朋友。老师举出字卡,问学生“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卡,边举边说出字的读音,并告诉老师“你的朋友在这里。”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添加笔画。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或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如:“十”加一笔可以变成“士、土、千、干”等字,“日”加一笔可以变成“目、白、由、旧、电、田”等字,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声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

3.给词语找家。老师在黑板上画几座小房子,分别写上动物的家、植物的家、交通工具的家等,再贴上一些词语:小猫、小青蛙、飞机、竹叶、小汽车、小白兔、消防车、柳树、小象等,让学生边读词语边把它贴在相应的房子里,给学生创设一个上台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会很珍惜它,能把这些词语记在心里。这些游戏的设计,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进行,要经常进行变换。当然,游戏也不可滥用,一堂课若进行的游戏太多,很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甚至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反作用。

(二)谜语识字,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它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比如:教“碧”字时,可以让学生猜字谜“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大石头。”又如教“金”字时,可让学生猜字谜:“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这两块糖。”学生在愉快之中既学会了新字“碧”“金”字,又巩固了旧字“王、白、石、人”等字。另外,还可以编一些物谜让学生猜,使有形的文字与事物相结合起来,如“雪”字可以编成“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通过猜谜语,学生不仅知道了雪花的形状、特点,而且使“雪”字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三)儿歌识字,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學生的学习。如教学“清”字时,因“青”字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过了“请”字,所以,我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青青,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礼貌要带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字,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妙趣横生。

(四)比赛法,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最多最正确。说话比赛,看谁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四、研究实施效果

(一)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12

一.据理识字

据理识字即根据字理去认识汉字的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 依据字形结构去理解汉字, 当学生理解这个汉字的意思, 就会很容易记住这个字。作为教师, 首先要在备课时下功夫, 对每一个汉字要深度地分析。教师要掌握这一特点, 用依据汉字的字理, 根据规律记忆, 同时在教学中做到音、形、义的整体和统一性。如教授“支开”的“支”字, 让学生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只须用简笔画, 粗线条勾勒出一只手画面, 结合讲解, 学生即可正确理解“支”字的意思, 支, 手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认知, 达到对“支”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这就是据理识字法。这种据理识字, 是有目的地识记, 自然记忆深刻, 掌握牢固。

二.看图联想法

看图联想就是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比较适用于象形字。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图, 由图识字了解汉字的本义, 分析汉字构造的本源, 了解汉字与汉字的形、音、义方面的联想, 加强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 举例来说, 教授“川”字时, 可展示“百川”, 以具体画面表现出“川”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川”字各部分的构成, 析形解意。如此形义结合, 达到明理效果。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吸引学生主动识字。

三.部件知义法

有许多汉字音同字却不同, 也就是意义不同, 究其原因是每个汉字的部件不同。通过对同音字的对比使每个学生了解汉字的形义。如教授“燕、艳、咽、焰、砚”这几个同音字时, 对“燕”字作重点分析, 可以先展示“燕子”的实物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燕子的外形, 然后对照“燕”字进行比较,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表示的是燕子头部, 中间部分的“口”表示的是燕子的身体, 分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就如燕子的翅膀, 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 这个“燕”字, 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 口吞食物的“咽”, 以及火焰的“焰”等绝不会再混淆。这种对比明理, 给学生的印象深刻, 记忆清晰明了。

四.拆分会意法

现行语文教材中, 识字教学的安排基本是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原则, “六书”构字基本都涉及。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象形字是汉字形成的基础;也有一部分指事字, 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还有会意字和形声字, 这两类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而成, 因此教好象形字, 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多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也容易找出规律。例如先教“田”和“力”字, 再教“男”字;先教“木”, 再教“水、本”;以及先教“火”, 再教“炎、焱”, 如此等等, 就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音形结合法

在识字教学中, 汉字是借助形体构造表义的, 是非常典型的表义文字, 在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中, 可以从字形分析出字义来, 教师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运用到汉字中的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如“足、跳、跑”等系列字都与“足”有关;再如教“泡、刨、咆、炮、跑”“摸、漠、墓、慕”, 只须先教好基本字:“包”“莫”, 再从偏旁上理解字义即可。在教学中, 学习“灭”字, 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 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火) , 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 火就会灭了, 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 它的音形义迎刃而解。这种方法有助于掌握识字规律, 更好地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的问题。

六.趣味猜谜法

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趣味猜谜的方法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字理识字方法。根据这个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趣引学, 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出发, 给枯燥的方块字以活灵活现的描述, 给汉字以灵魂, 童真童趣,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生喜欢了, 感兴趣了就愿意学习汉字了, 在教学中, 学生们非常喜欢猜字谜, 自己编字谜, 在识字方面得到了量的积累。如字谜“门里有人”, 谜底为“闪”;谜面“春秋不算热”, 谜底为“秦”;谜面“马儿走进门”, 谜底为“闯”;谜面“日月在一起”, 谜底为“明”;谜面“吃一半拿一半”, 谜底为“哈”。再如“白水是泉、二人土上坐”等等韵味十足的字谜读起来琅琅上口, 使学生兴趣更浓, 收效更佳。

上一篇: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下一篇:时代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