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精选12篇)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篇1
1 研究背景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这已经是连续第10a聚焦于三农问题, 足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发展问题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农作物育种问题、自然灾害应对问题、生产组织模式问题等, 囊括了众多方面, 本文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方向。
进入21世纪以来, 生产力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推进农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农业技术的推广, 通过推广先进的、经济的、效益更好的农业技术可以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但以往主要靠人传人的农技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节奏, 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看都需要找出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基于此,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从而提出优化策略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可参考的简单理论。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终提出优化的方案策略, 为构建更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供建议。
2.2 研究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基本的分析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 从而推动现今社会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革新, 为农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3 农技推广现有模式分析
3.1 现有主要推广模式分析
3.1.1 多媒体信息推广
即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短信、报刊等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如CCTV7军事农业频道推出的《致富经》、《农广天地》、《每日农经》等节目, 会将优秀的农业技术教授给观众。
这种模式下的推广主体多样, 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趋势, 推广的农业技术较为丰富多样, 受众广泛, 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农业技术普及。
3.1.2 当地政府部门宣传推广
即依靠当地政府相关农业部门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
此种模式下, 推广的主体主要为政府, 推广的农业技术比较统一具有针对性, 依靠政府信誉及担保可以实现农业技术的快速普及。
3.1.3 基层组织、企业推广
即村委会、居民自治委员会、农技推广企业等进行的农业技术推广。
这种模式的主体以企业、集体组织为主,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农户的本质需求, 推广的技术较为统一, 受众集中, 技术创新性较高。
3.2 存在问题
3.2.1 媒体传播模式缺乏精准性, 接受程度较低
中国农村地区广大, 情况不尽相同, 依靠多媒体信息进行的农业技术推广难以顾及全面, 往往顾此失彼。如电视媒体所推广的农业技术大都比较泛化, 缺乏实用性和可视性, 难以契合部分地区的农业需求, 这样的农业技术必然得不到当地农民的认可[1]。其次, 以报刊为主的媒介所宣传的农业技术大多偏理论性, 缺乏可读性与可靠性, 农民对于这类技术往往是不会用、不敢用。此外, 短信、网络等多媒体信息可靠性较差, 农民对于这类媒体的掌握程度也不一致。如此一来, 即使多媒体覆盖的受众范围最为广泛也难以提高某种农业技术在农民中的认可度。
3.2.2 政府传播模式缺乏创新性, 体制弊端明显
政府农业相关部门主推的农业技术除少数具有纯公益性质外, 大都花费了一定的财力、物力, 在收效不明朗之前不会进行新技术的探索与推广, 导致了创新性的缺乏;部分地区政府农业部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出现了主推的农业技术对当地农业的弊大于利, 导致了农民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此外, 农户对自身长期积累而得的经验保护心理强, 对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怀疑[2]。因此政府推广模式也就难以见效。
3.2.3 企业及基层组织可靠性不足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部分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为了经济利益, 会夸大甚至歪曲农业技术的实际效果, 导致部分甄别能力不强的农民上当受骗, 蒙受巨大损失。而部分基层组织由于地区限制队伍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缺乏市场应变能力, 往往不能推广适合的农业技术, 由此也会对农民造成伤害。以上2个方面都会使农民对这种模式采取消极态度, 久而久之此种模式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3.2.4 农民的经验主义强烈
中国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浪潮已经很多年, 但是农村地区由于自身固有的特点, 才刚刚开始市场经济的试水。大多数农民对市场经济不敏锐, 加上风险的考虑, 对相关部门组织推广的农业技术更是抱有怀疑态度, 往往比较信赖自身的经验以及人传人这种模式推广的农业技术。但是人传人模式更新速度慢、传播范围小, 收效甚微。
4 优化策略
4.1 改进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4.1.1 推动中央媒体素质化、地方媒体精准化宣传模式的转变
由于中央媒体具有全面覆盖性的特点, 因此可以以农业素质、农业科技应用案例等为重点进行宣传, 以此来改善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态度以及传统的经验主义。而地方媒体具有地方化的先天优势, 能够较好的掌握本地农业特点, 因此应该推动地方媒体加强开发专业、特色的农技推广节目。
4.1.2 建立信息认证标准制度
对于短信、网络等新型媒体传播推广渠道, 应该建立信息认证制度, 对于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进行数字技术认证, 根据数字认证可以在统一的信息认证平台进行确认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此外这类信息可以捆绑农业保险共同推出以此来打消农民的风险顾虑。
4.1.3 政府部门认真调研化解信任危机
对于由政府失误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进而使农民对当地政府产生信用危机的,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市场调研, 真正进到农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4.1.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企业、组织进农村的市场监管对于企业、组织进农村与农民合作应该大力提倡, 与此同时应该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避免弱势群体——农民的利益遭受损失, 利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行为;还要加强监管部门对这一模式的监管力度。
4.2 构建新农技推广机制
4.2.1 农业科研机构下乡推广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得到了很多的科研投入, 但是这些科研投入往往只应用于实验田, 与实际的农民联系不紧密。据此, 可以构建农业科研机构下乡推广模式, 即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所等每年定期下乡进行最新又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3]。由于这类机构具有权威性, 可以消除农民的疑虑。
4.2.2 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园区
即在大城市郊区地带可以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园区[4]。由于大城市周边农业以果蔬农业为主, 市场效应强于大多数农村地区, 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 因此建立示范园区具有可行性。
4.2.3 建立农业技术员推广制度
由于大多数农民比较倾向于人传人模式, 因此政府可以培养一支农业技术员队伍, 由技术员下乡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检查, 定期汇报反映效果, 及时作出下一步的生产决策。由于传统的人传人模式以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为主, 因此此种模式要求政府必须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硬技术的年轻化队伍, 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解决人传人模式的弊端。
4.2.4 其它问题
除以上优化策略外, 政府部门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一定比例提高待遇水平、改善办公环境以吸引高素质的大学生投入其中[4];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 主动寻求企业进行合作, 扩大市场效益;与社会公益团体进行洽谈, 吸引公益性组织加入。
参考文献
[1]冉明仙, 邹密.从泛化到精准:突破农技传播困境的路径分析[J].现代传播, 2012, 06:149-150.
[2]黄丽丽, 郑义, 洪流浩, 刘燕娜.福建省基层政府农技推广模式的调查及其优化建议[J].台湾农业探索, 2012, 04:33-37.
[3]史占忠, 王晓明, 孙胜伟.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途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 2012, 08:68-70.
[4]信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23) :11865-11867.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篇2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包括:牧区减牧还草模式、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模式、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沙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模式、牧草产业化开发模式。
四、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生产模式(所谓接口技术是指联结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连接技术,如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其中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均属接口技术,是平原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原农区是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和畜产品乃至蔬菜、林果产品的主要产区,进一步挖掘农林、农牧、林牧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力,对于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林果-畜禽”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五、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农业的间、套等种植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而合理充分地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六、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的特点是在畜牧业全程生产过程中既要体现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清洁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生产优质、无污染和健康的农畜产品;其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饲料基地、饲料及饲料生产、养殖及生物环境控制、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畜牧业粪便循环利用等环节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生产过程。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包括:综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生态养殖场产业开发模式
七、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的一种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模式及配套技术。
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生物在人工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规则,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合理利用水域、饲料资源,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包括:鱼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鱼与渔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八、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70%,这类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地貌变化大、生态系统类型复杂、自然物产种类丰富,其生态资源优势使得这类区域特别适于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
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与配套技术、生态经济沟模式与配套技术、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与配套技术、生态果园模式及配套技术.九、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
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十、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变革 篇3
关键词:农业技术 推广模式 变革
农技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途径。没有积极有效的农技推广,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目前农技推广体系缺乏活力、存在问题突出,已严重影响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农技体系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农技体系怎样改,如何改一直是困扰决策部门的难题[1]。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出自己对我国农技推广新模式建设中的一些观点,为决策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农技推广改革中应坚持的原则
1.1明确职能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农业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已担负起一部分农技推广的职能。国有农技推广体系首先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承担起国有农技推广机构应当担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关键技术的推广、病虫预测预报、重大疫病快速防除等职能,应通过扎实的工作,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发布权威技术信息,规范推广应用的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国有农技推广机构在整个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是国有农技推广体系要和别的推广组织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参与,扬长避短,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搞好推广服务。
1.2服务农户的原则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已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表明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在我国将长期存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户在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趋于完全,农户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但长期以来,农技推广没有把农户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对象,仍沿用长期习惯了的以村为工作对象,对农业生产中出现问题时给村干部说一说,到农村的广播上喊一喊,印张纸发一发,该防虫了、该治病了,至于农民懂不懂技术、掌握的程度如何很少过问。搞示范多找村领导班子强的村,选择一块地,由村上组织“几统一”措施,也不是以户为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其实在农村,农户的需要是农业生产变革的直接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科技的应用者、传播者和受益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农技推广是通过推广活动,影响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農民的生活质量的目的。相比较而言,农民是农村发展变化的内因,农技推广是外因,起催化作用。所以,农技推广要以农户为中心,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或联系户,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以人为本的推广方式,指导示范户去做,带动其它农民干,使技术真正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1.3积极稳妥的原则
在基层农技体系机构改革中,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达到优化队伍、精减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保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稳定发展的目的。必须坚持在稳定中改革,即改革和创新不能违法,要在创新中发展,防止讲稳定就是给推广队伍“铁饭碗”、“大锅饭”,谈改革就是将推广队伍全面推向市场的两种倾向。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农业推广模式每个国家都不相同,即便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农业推广模式不能离开所在国家的具体情况谈先进与落后、优与劣的区别。选择或创新农业推广模式关键是要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习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相适应[2]。结合世界各国的农业推广模式的特点,和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中农技推广的探索,现提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
2.1目标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要由农民增收,转变为提高农民的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国有农技推广单位和人员应在这方面做更多地探索,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路子。
2.2服务对象
国有农技推广的服务对象应始终是中小农户。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只能选择一小部分农业科技示范户或农民联系人进行指导,通过农业科技示范户或农民联系人对新技术的应用,带动其它农民应用农业新技术。随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要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一部分职能移交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于涉农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其提供一些病虫、疫情等预测预报信息,和其它企业需求的信息。
2.3服务内容
以农业技术为主,兼顾政策和市场信息。农业推广体系是由政府、涉农企业、合作社、乡村组织、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户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多样化组合的一个复杂组织体系。其中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应当是公共物品属性的技术或知识产品的推广主体。
2.4组织工作和范围
在农业主管部门内设置一般性的推广组织,推广组织应按农业产业进行组织,为某一产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服务。要借鉴培训访问法的管理模式,给农技推广人员一份明确的工作,即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农技干部包村工程或科技特派员式的推广方式,便于监督和考核农技推广工作的成效。
2.5推广方法
办示范点,到农户家庭或田间访问指导,举办培训班,关键是要把技术推广给技术的应用者手中,减少或避免因传递而发生的“信号”减少和“失真”。
2.6农技推广人员的作用
推广人员应该查明或诊断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对农业科技示范户要讲明采取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教农民能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灵活有效的应用农业新技术,来增加生产和收入,并能指导周围的农民。推广人员要和研究人员经常联系,获得新的技术信息。
3、结论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研究一些农技推广单位在改革探索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农业推广的流行做法及其精华,提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路、变革的新模式,以提高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效率,使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在解决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安全等影响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重大问题上,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万宝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N].农民日报,2003年6月17日.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思考 篇4
1.1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概念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运用的主要资源是多媒体。如今多媒体技术发展迅猛, 家家户户都拥有手机、电脑等,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实事发展甚至国家政策变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正是借助多媒体这一特点, 将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放到网络中, 让农民在家就可以了解并学习。同时, 多媒体具有集声、图、形于一体的优势, 使得新技术能够更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农民面前, 即使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也能够很快理解并学习新技术。由于网络的互动性, 农民可以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将问题解决后可以将解决方法及时返回给农民, 在此过程中, 不仅节约了时间, 还可以及时更新农业技术数据库, 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发展。
1.2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解决传统农业技术模式弊端的有效方式。传统农业技术模式是专家到各个生产技术落后的地区进行走访并讲解相关知识, 这种模式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同时, 传统方式不能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并且专家在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语言不通的状况, 降低技术指导的效率和质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还能激发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热情, 将新技术具体而生动的展现在农民面前。因此,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 但是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从四个方面介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 多媒体传播模式缺乏精准性。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很大, 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及农作物存在很大差异, 农业技术在通过多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导致通过多媒体传播的农业技术缺乏针对性, 不能满足所有地区的要求。第二,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推广经费不足。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缺乏经验, 而且相关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够重视, 导致相应的推广经费不足, 推广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第三, 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不科学。由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展不够成熟, 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推广机构的设置缺乏合理布局, 而且相关部门的设置过于简单, 不能满足技术推广的要求, 导致推广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第四, 部分推广人员的素质偏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由于资金不足, 工作环境欠佳, 导致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员工。同时, 为了节省经费只能聘请专业知识较差的员工, 更加剧了推广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
2.2 农业推广模式的创新性措施
要想改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困境,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农业推广模式。传统的农业推广模式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还降低了推广的效率及质量。相反, 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能够很好解决传统推广模式的弊端, 还可以节约推广成本。其次, 要更新经费投入管理机制。传统的经费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日渐发展的推广模式, 要想提高推广效率就要更新经费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严格约束工作人员, 同时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最后, 要更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机制。为了提高推广人员工作的工作效率, 应该更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 要做到奖罚分明, 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及时给予鼓励, 同时, 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也要及时批评、警告等, 情节严重者则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通过网络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时推荐给农民, 并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 在我国推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势在必行。相信在全国人们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农业技术能够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广伦.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J].北京农业, 2013, (15) :298-298.
[2]王爱萍.关于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乡村科技, 2014, (4) :158-158, 159.
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论文 篇5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虽然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阻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就农业推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帮助。
【关键词】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对农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不仅能够极大地带动农业经济市场的发展,而且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农业推广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和时代意义。
1、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主要指的将农业发展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推广出去,从而促使这些成果的有效应用。遗憾的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下面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1模式单一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示范基地及农业科技园这种单一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阻碍了农业技术的交流和推广,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广泛的应用。此外,现阶段,农民在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中占着主导地位,而政府发挥的作用比较少,这也抑制了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与农民主导的服务模式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的服务模式农业技术水平高、推广范围广,使农民多样化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
1.2专业的农业推广服务人员匮乏
农业推广服务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支持,然而,在农村真正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是非常匮乏的,并且,大部分农民的.市场联系和人际关系是有限的,故而农业推广的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由于农村和外界的联系比较少,严重羁绊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影响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和有效发展。
1.3农业推广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农村对农业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源于对农业推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农村新型的经济形式不断的涌现出来,有效的丰富了农业经济。此外,有些偏远地区农村缺少与外界的联系,缺乏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认识,抑制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有效推广。
2、农业服务推广模式的创新
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农业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相继施行了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有效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从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1重视农业推广服务的模式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政策扶植力度逐渐增加,然而,农业的发展既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同时也依赖于技术的支持,加强农业推广,不仅能够极大地带动农业经济市场的发展,而且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从而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还要鼓励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促进推广模式的不断完善。
2.2改进和创新农业推广模式
(1)推广主体。实践证明,以农民为主导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推广的主体可以是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比如说专家院服务模式;也可以是政府各级农业部门,比如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模式。(2)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连接农业推广服务期间各个内容的枢纽,农业生产的发展、壮大及创新对农业推广服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中应该加强农业生产的发展、壮大和创新。(3)推广标准。推广标准主要包含了产业培育和农业推广、有关主体之间的合作、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指导、有关政府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应用等标准体系,有效的促进了推广人员和推广主体之间的对接,确保了农业推广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2.3促进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由于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其作用的真正发挥,因此,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业推广人员来服务于农业的推广。为了提高农民对农业退关服务模式的认识,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农业推广人员对推广服务的模式和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宣传。此外,相对而言,农村的年轻人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让他们成为推广的主要对象和力量,促进农业推广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它的创新直接推动着农业的进步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提高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认识;对推广主体、农业生产以及推广标准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时,促进农业推广人员素质及能力的提高,能够实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从而促进农村的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珠.浅谈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J].农业与技术,(34)
创新推广模式 普及农业科技 篇6
10月13日上午,在滑县城关镇贾固村的一块花生田里,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魏凤梅、尚红艳的指导下,李现令等几位农民正在把麦种倒进机播耧,以每亩8.5公斤的播量,把包衣种子均匀地播在畦间。李现令等几位农民一边播种,一边向技术指导员讨教技术问题……这是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构建了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棚架断层问题,完善和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以来,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树立为全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面红旗。
一、构建“五三二0”体系,确保科技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指导员孙彩霞正在通过电话解答农民咨询的小麦春季施肥问题,其桌子上放着一叠叠农广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农业科技“明白纸”,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供农民取阅。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是滑县在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时,创造性地构建的“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中“三级阵地”的一部分。“五三二0”农技推广新体系的“五”系指“五级”组织。即“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三”指“三级阵地”。即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二”系“双层”网络。即完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村科技专干组成的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全县100个科技行动小组、1000个辐射带动小组为基点的新型农技推广网络。“0”即“零”距离对接。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五三二0”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科技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实施“1231”战略,全面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009年2月,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帮助下,滑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的成立象征着“1231”战略“一体两翼”中一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合作社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构成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以聘用制和考评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综合考评制,创新以目标管理和百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奖励与制约机制,以调动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另一翼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触摸屏幕咨询系统、“QQ”网络视频、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咨询系统,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了经验型技术指导向数字型技术指导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强化“三个推进”。在全县强化推进粮食作物主导品种的推广,强化推进粮食增产主推技术的应用,强化推进农民科技教育主体培训的开展。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专用率达到100%。实现“一个目标”。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均衡增产的目标。
三、培养科技示范户,增强基层推广力量
针对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农民接受新技术以模仿为主的特点,结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狠抓示范户“三个能力建设”,使他们掌握一套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并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自主创业致富。示范户成为“土专家”后,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围农户,逐渐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增强了基层农技推广力量。2006年以来,城关镇贾固村在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下,种植业、养殖业、沼气三管齐下,入选了央视七套“魅力乡村”的评选;留固镇程新庄村已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高平镇在前留香寨、苗西等示范村的带动下,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温棚蔬菜种植乡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种植模式已趋形成。科技推广普及的另一项成果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如: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的科技示范户黄国兴,被村民誉为“农业土专家”、“科技迷”、“农业致富带头人”。2008年,他作为农民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城关镇东孔庄村科技示范户王贵海,2008年10月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2009年7月20日参加了首届“两岸乡村座谈——大交流背景下两岸基层农业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进行主题发言。
四、实行示范培训一体化,促进了高产创建活动开展
一是为强化技术示范,改“指导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农民树立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学着做、跟着干。按照有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示范、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交通要道旁,设置了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和新品种展示田。二是实行了“三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技术指导员包服务,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一集成”即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节水高产、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上述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高产创建活动落到实处。2008年6月7日,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等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对留固镇后五坊村小麦攻关田中张天然农户的1.57亩小麦进行现场实收实打测产,经过丈量、机收、称重、除水和除杂,最后折合亩产708.5公斤。
五、通过科技推广普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全县粮食生产逐年增产,2004年粮食总产20亿斤;2005年21亿斤;2006年23亿斤;2007年25.98亿斤;2008年小麦平均单产499.2公斤,总产达84.9万吨;2009年小麦平均单产519公斤,总产89.7万吨,连续6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由于全县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显著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科技贡献率达到49%。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 篇7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这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科学技术在农业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可以将其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科教兴农的新形势下,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和高效合理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实现,而且对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农业技术推广的涵义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对其概念进行分析。狭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其更注意对农业生产的改良,利用先进的技术为手段来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农业活动通常以服务式或是行政命令的形式进行开展,从而将新技术和具体的操作方式传播给农民,指导农民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实现农民生活的改善,并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经济收入水平。从广义上来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进行理解,其更强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中的农业推广,更注重通过将方法和技术推广给农民,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这种推广是以教育作为主要方式,以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理论,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应用,能够确保农民更灵活的运用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育了农民自我决策能力,对农村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的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2 我国当前主要农业推广模式
2.1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该种推广模式中,农民发挥着主导作用,以技术员作为推广的主要骨干力量,通过农村各种民间协会及技术研究会共同组成而成。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市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各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示范,从而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会员进行传播。以会员劳动义务奉献及会员集资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和农民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营模式为基础,通过自愿组建及自我管理和服务,从而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这个共同体内,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农民自身利益的维护,而且对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及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新技术的引进,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对传统农业的加快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2 科教单位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科技推广以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作为主导,通过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的联合,从而实现成果转让、技术承包、咨询和技术开发等。项目资金多以政府经费资助、创收经费资助及个人捐款资助等为主。以科教单位、推广机构及农户为模式进行技术的推广。在整个推广工作中,科教单位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以引导为主,从而充分的发挥出科技单位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优势。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这可以更好的选择基地需求性人才,为后续科研项目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科教单位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下,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且科技示范带头作用较为突出。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具有稳定的协调机制,确保经费的重要支撑作用,这样才能确保科研的可持续性,确保科技目标的实现。
2.3 企业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其主要是由企业来负责投资,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主要由科技专家来进行提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通过对一定规模和稳定的土地作为主要场所,开发、引进和实验科研成果,并进一步积极整合政府、科技、市场、企业和农民这几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灵活有效的成果转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企业对其进行主要管理,同时还需要与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公司作为龙头,并进一步通过对科学家及农户的产业链进行有效联系来进行运作,形成产销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利用这种推广模式可以有效的联合分散的农户,增强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风险的抵抗能力,能够更好的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4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这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运行过程中,其主导以农民为主,技术人员作为该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主要骨干力量,主要由农村各种民间协会和技术研究会组成,并与市场进行紧密结合,这对于区域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在这种模式实施过程中,应用具有较强适用性及较好经济性的技术,并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人员的示范作用下,从而加快新技术的传播。在资金来源方面,一般是通过或劳动的义务奉献以及会员的集资来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农户”的管理运营模式,在自愿组建及自我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达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并开拓了农产品市场,不断开发和引进新技术,降低了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加快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步伐。
2.5 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作为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其以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为主,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对技术方面的需要来进行新技术、新成果及新产品的推广工作。其推广模式主要以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及农户为主,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政府主要对宏观指标和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同时还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各项任务、目标及工作要点进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对政府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吸收社会力量和资金,而且与市场的衔接也不够紧密。
目前以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为主的组织主要以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科研院等为主,其主要职能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普及,属于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组织,政府作为主要投资主体,在推广工作中更多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而且多以种植业类为主。
3 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主要以政府、科教单位、企业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主导,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对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技术的的推广运用,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这不仅能够确保农业的丰产,同时也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龚华.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比较与优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2]周益巍.大学生村官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讨 篇8
关键词:农业技术,多样化,推广模式
1 现阶段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重要性
近年来,学术界就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推广模式保障机制及推广模式建设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如果得到良好应用,能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也能使农民理解并接收先进的劳动技术,进而促进农民劳作的增产增收,使国民经济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稳步增长更容易实现。完善技术服务模式和服务效率,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制,对提高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已成为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方向[1]。
然而在我国,还需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如果以农户行为产生和改变理论、农业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再选取我国典型涉农企业农业推广模式及案例,有条件的借鉴国外推广模式的经验,考察与分析后,就能使阻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展的不利因素暴露出来,为农业技术推广建议的导向提出完善的经营模式。围绕企业产业自身发展需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扩大农村科技服务系统覆盖面,就能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接科研、教育与推广。这样不仅能把科技成果产出的巨大效益带给农户,也能使为之努力的企业获得回报性经济效益。同时这也有助于农业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成果贡献率的提高,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都有所裨益。
2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后可行的多样化发展方向
2.1 政府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这种模式是由我们国家林业部、农业部的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形成的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最后到乡的5级主体模式。由于政府主体的强大,其主要作用能包括到确定发展方向,管理政治政策导向,推广农业技术,发展整个农村科技服务等。同时中央政府能利用自己的行政优势,为下面的省,市,县,乡进行资源分配,工程监理在进行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前,提供具体的科学和技术。这种模式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
2.2 高校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这种模式融合了高等院校农业科技的教育、研究、开发和推广。在我们国家,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开发新成果、研究新技术、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村发展、实施技术推广、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等社会责任,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管理体系的人才来源、信息来源和成果来源。现阶段,一大批高等农业院校开展或完成了对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索。
2.3 科研机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这是一种以各级农业科学院和各级各类研究院为代表的科学研究机构为主体,面向农村开展公益性科技研发、推广农业科研成果的新兴模式。在这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下,科研机构要完成的职能是达成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基本经济需求目标,致富农民、服务“三农”。这对科研人员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2.4 涉农企业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以涉及到农业设备或者农业资源的企业推广机构为主,应用企业制形式,进行农业科技产品或成果推广服务是涉农企业推广模式,获取更高的企业利润是这一模式的最终目的。在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下,产品设备的消费者或农业资源的供应者是涉农企业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同地区固定的农场或农民。涉农企业面向农业市场,集开发农业技术、生产先进产品、加工销售器械、推广应用科学为一体,既提高农户收益又能增加企业利益。实现双赢是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
2.5 农业科技园区推广技术的现代化组织形式—专家大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近产生了这种模式,专家大院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围绕农业技术推广这个目标而形成的稳定的机构组织。近年来,不同地方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建立使其逐步发展为一种综合平台,这也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组织形式,对促进科技园区的发展、促进农业技术与农户之间的对接、增加农民的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还是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创新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同时,地方以及农民个体也要重视并促进其它有意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良好发展,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 篇9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1.1 农业技术推广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指的是因地制宜通过示范和实验等方式或是对农村生产进行培训以及指导等方式, 将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1], 比如说种植业和畜牧业, 林业还有渔业等, 在推广过程中尊重当地的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组织科研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帮助和扶持, 追求更高效的生产经济效益。
1.2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在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推广主体主要有政府、科教单位、企业还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然而这些以某些单位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并不会是纯粹的单一主导, 比如说政府主导型的推广模式不仅单有政府一方指导, 还会出现政府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技术推广, 或是和企业合作, 还可能和科教单位和农户一起合作推广。
2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必要性
2.1 科研和推广的观念意识出现偏差
目前我国的主要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较为单一的推广模式, 其缺点就是对于政府的依赖性过强, 在科研和推广方面出现不同层次的偏差。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农业技术的科研一直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但是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却远远落后, 即使迎来了改革开放, 国家政府也多次强调稳定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加大推广力度, 但是却不能改变科研远远重于推广的意识偏差, 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2 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需要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促使下, 农业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 现行的推广形式过于单一, 致使农业生产的推广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出现较大差距, 因此, 应不断发展多种农技推广模式来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3 对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实施建议
3.1 合理设置推广体制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规律, 实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深化农业体制改革的必经途径, 在此过程中, 应科学合理地设置推广体制, 坚持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队伍的稳定快速发。在推广过程中, 切实地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 通过各种培训项目工程来提高弄明的科技接受能力, 使得农民群众在农业技术推广上起到中坚力量。在推广机构设置上还要切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根据当地的经济特点和实际需求因地适宜地制定推广计划,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地域行政区的限制, 使得机制更加规模化、合理化。
3.2 培养高素质推广人才
相关部门应该设立严格的考选制度, 在工作中不断培养其职业素养, 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对于在职的农技推广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 对于不适合此工作的推广人员进行劝退, 保证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3.3 注重多元化推广组织合作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也是对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响应, 对于不同的推广组织来说, 单一的推广模式和组织很难应对当今社会的多种问题, 这就需要多种推广机构合作发展, 同时巩固政府和国家农业推广机构在推广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推广过程中还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催生出其他的农技推广主体或合作模式。
对于农业大国来说, 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桥梁, 是促进农业技术现代化的方式手段,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在此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妥善处理发展和改革、推广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扎实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更好地为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文章旨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模式分析, 对农业技术推体系进行划分, 阐述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必要性, 以及对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实施建议, 充分发挥各组织的影响力。同时多元化的推广模式也体现了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和研发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思考。
参考文献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 篇10
我国是农业大国, 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0% 还多。因此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农业经济的发展建设必须被放到主要的发展课题上。当前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农业经济要想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 就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因此国家实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变得极为重要, 而对其体系模式的选择也成为重要的讨论课题。
1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实施的必要性
国家推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 并不是对农业技术进行简单的普及应用。而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其表现形式是方方面面的。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处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过度的阶段, 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1]。农业技术的良好推广会极大的提升生产产量、提高农民受益, 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受传统农业观念以及多种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许多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没有被采用, 先进的农业设备也未被充分利用甚至闲置, 进而导致科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业技术体系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当前, 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合理选择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 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要依据不同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及工作现状进行科学合理选择, 进而促进当地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选择原则
2.1.1 以市场为导向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的经济制度。因此要想提升农业经济收益,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就要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相关技术的普及。通过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 依据调查结果将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商业化形式进行。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 让技术推广工作适当的脱离政府机构的控制, 以私人的形式在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与交易。
2.1.2 以农民为导向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 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将农民作为主要推广对象[2]。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建立时, 首先应从农民生产的需要进行考量。因为如果所推广的技术不是农民真正需要的, 即使科学技术含量再高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建立相关组织, 深入到农村地区去了解农民真实想法。并以经济利益作为桥梁, 进行相关科学技术设备的研发。例如舟曲县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就坚持以农民为导向, 对农民的生产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 充分的发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2.1.3 针对性原则
在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中, 由于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经济水平也偏低并且拥有的土地数量以及生产的经济作物也不同。而技术推广人员推广的技术又没有针对性、花样繁多。因此农民在进行技术选择时, 就会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 工作人员还要依据地域、经济等多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
2.1.4 主体多元化
农业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大计, 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维持的。因此可以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变为多元化, 依然以政府作为主导, 呼吁广大社会人员参与到农业发展中来。如可以适当放宽市场, 允许商人进行农业技术的开发与经营。参与建设的人多了, 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也就随之增大, 进而就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新思路
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要将组成主体进行扩大, 可以将教育、科研单位, 农业发展企业以及农民都纳入到该模式中来[3]。通过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形式, 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以其他力量进行辅助, 进而共同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可以将农业推广技术的经营性和公益性职能进行分离。国家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提供公益性的服务职能, 同时非政府组织也可以进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而政府机构要将经营职能分割开来, 将其放到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也可以不对其职能进行分离, 但是要在社会上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允许社会大众对其进行监督。例如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实行农业信息化对策。为了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劳动从事者以及相关推广工作的领导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 以便提高农业生产率。建立一整套的信息调度平台, 有效的延伸农业信息的发展, 甚至将该网络直接延伸至农户家中, 让县乡联网的农业信息调度平台更加综合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3结语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因此作为农业大国为满足自身的社会发展需要,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目前我国的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 因此为实现农业经济的顺利转型。相关机构就要针对目前的农业实际发展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倪锦丽.打通“最后一公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的必然选择[J].农村经济, 2013 (05) :89-91.
[2]高启杰, 谢建华, 申建为, 高霞.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调研世界, 2005 (12) :10-13.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篇11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机技术;推广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19
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发展,前提条件是保证农业技术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农业技术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而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收入。所以,政府需要综合当前农业技术以及机械化的发展推出政策措施,将农机进行推广和普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为农业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1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当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包括基础设施不健全、推广人员综合能力不高等。
1.1基础设施不健全
以县级单位为例,农机推广人员的办公室环境相对较差,办公无法实现自动化。推广用地由于被挤占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农机办公场所缩小。另外,培训工作的安排不具备针对性特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只是单纯针对常见的种植问题或者养殖问题进行培训,并未对农机方面进行专门培训。
1.2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佳
农机推广工作主要面向的是农村,所以要求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要相对较强,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农户的需求,能够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其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从目前农机推广人员的组成情况来看,专业院校毕业人员相对较少,多数人员学历不高,多数是通过后期学习进入单位工作。所以存在明显的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存在诸多不足。
1.3农机户维修保养能力不强
农机推广作为长效工作,并不能以一个时间段的农机覆盖率作为衡量工作业绩和能力的标准,农机推广人员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农户掌握农机的具体操作以及日常维修保养的常识。以东北为例,农机主要用于水稻收割、大豆收割以及玉米收割,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摩擦、振动问题,加上负荷较高,机器在运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零件磨损或者松动的情况,不但影响机器使用效率,也增加了机器的故障发生几率。但是,由于农户对机器维修工作的不了解,所以在发现问题时并未及时进行处理,导致问题严重进才进行处理,增加了维修成本,也影响了使用效率。
2农机技术推广对策
综合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了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需要从强化技术宣传、提高工作人员能力、发展高效农机技术等方面进行整改。
2.1加强技术宣传
就当前我国农业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农民已经从最初的完全人工手动工作逐渐转变为接受现代化工具进行耕作,例如现在农村实用的收割机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但是,实际农业工作开展中,很多农民尤其是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农民,其在农业技术接受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所以影响到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更新速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由此来看,影响农机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本身对于技术的掌握和认识问题,所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需要更加侧重对农民进行技术宣传、新技术培训。运用农机技术的实践能力让农民从感兴趣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农机新技术对于农业种植、收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2.2发展高效实用的农机技术
农业机械的质量,是决定农机技术推广良好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进行先进农机的研究、开发和实践工作尤为重要。农机技术的研发人员以及从业人员,都必须对自身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保证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为农机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2.3以项目为导向进行农机普及
现代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对于农机技术的需求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为了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机行业需要实现以综合项目为导向,依托助农政策,把握农机技术发展机会,进行农机技术研究的大胆创新。除此之外,项目操作中农机技术从业人员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农机推广工作。
2.4完善工作人员办公环境以及技术跟进
管理人员要改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办公环境,为从业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另外,技术推广人员定期下乡对农民展开调查,通过交流了解农民最需求的农机技术,并对已经推广的农机进行技术维修跟进,提高农民对农机的了解。
3结语
综合本文研究内容分析,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受到推广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素质、农民接受度、办公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开展艰难。所以,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从不足问题方面开始着手,完善农机推广技术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奠定基础。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篇12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农业体制改革带动农业发展的同时, 也为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创造了有力条件, 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在大力推广与运行基层农业技术,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推广运行机制相对不够完善, 具体表现如下。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运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 没有相关的法律条规来对相关人员与工作方式进行约束管理, 势必造成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运行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 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而且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 也无法保障农业生产人员的合法权益。
1.2 基础设备建设不足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基层农业技术更是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1]。但是, 一些地方政府却忽视了农业发展, 大搞工业建设, 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 而且还造成了基层农业技术的基础设备建设不足的局面, 使得基层农业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推广运行, 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发展。
1.3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 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减轻务农人员的劳作强度。但是, 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 一些工作人员却缺乏对这些农业技术的了解与掌握, 缺乏相应的技术水平, 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关于这些农业技术的相关资质。同时, 其服务态度还有待加强, 因此其推广运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措施
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与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控制, 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与运行机制完善起来, 保证农业生产稳步健康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2.1 健全法规制度
针对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运行, 国家要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让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运行工作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使其推广与运行更加顺利, 更能落实到实处。首先, 相关政府单位要对一些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机构实行鼓励政策, 鼓励其互相合作, 共同研究[2], 同时保证相关机构或单位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竟争;其次, 国家还要对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相关人员实行激励考核政策, 提高其工作责任心与使命感, 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2.2 加强人才培养
基层农业技术在推广运行过程中, 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对此相关政府单位或企业可定期开办基层农业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课程, 而且一些高校也可开设这类课程, 共同培养农业技术型人才, 使得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运行更加顺利。此外, 还要注重提高推广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技术素养[2], 让务农人员真正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2.3 给予政策保护
我国在推广运行基层农业技术的过程中, 要注重保护农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切身利益[3], 这样才能出现一批又一批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创新人员。而且国家还应加强政策方面的投入, 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保护, 为农业技术研究工作者创造一个安全、公平、稳定的环境, 并给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推广工作创造有力条件, 共同为农业的发展与创新作出贡献。
3 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运行, 对于农业生产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 由于推广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 一些务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所起到的作用。对此, 首先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运行工作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 其次要加强培养技术型的人才, 最后政府单位等更加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与保护, 共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稳步健康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农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也为社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 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与运行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稳步健康的发展。基于此, 通过对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运行机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其相应的完善措施, 保证农业生产与新农村建设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健.探析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及运行机制[J].农民致富之友, 201 (610) :25.
[2]钟同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 201 (519)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