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2024-10-11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精选11篇)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工作, 面对新时代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 作为从事多年乡镇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这几年发展缓慢, 究其原因如下, 其一, 乡镇农技部门隶属于乡镇政府, 很多专业技术人员被借调到其他部门, 从事和农业技术推广无关的工作, 其专业知识白白浪费, 很多乡镇甚至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其二, 一直以来由于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不足, 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缓慢, 大部分高新技术只是停留在市级以上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其三,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 不能及时再更新新知识、新技术。其四, 近几年来, 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 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多数是老年人, 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 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对高新的经济作物种植更难以接受。

首先,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基层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 为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服务性科技组织, 必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 加快发展基层推广机构和各种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组织, 以及各地的种植大户。

依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民间技术服务组织, 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 从而保证能将农业新技术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 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除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 还要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

其次, 建立完善的专业技术队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责任, 提高推广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来源渠道、服务能力、技术宣传等, 营造一个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 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团体组织, 它是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 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种植大户应运而生, 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 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最具活力的突破口, 他们承包大面积土地耕种, 如果利用先进农业技术, 得到好的收益, 在农村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既富裕了自己, 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因此在全镇范围内每个村有目的地选择3~5户 (或更多) 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试点户, 利用他们的资金、场地优势, 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和指导, 并由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这样以点带片, 进行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式的推广, 使推广项目技术很快传到群众手中, 用于大面积生产。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把“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 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 通过示范园区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自己干, 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 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 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这种示范式推广模式很受农民的欢迎。

第四, 搞好农业技术宣传工作, 在农业技术推广三要素中, 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在部分农村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基础薄弱,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种植观念陈旧、担不起经济风险, 这就要求搞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 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建立QQ群, 培训会等多种形势的宣传方式, 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 让农民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支持农业技术、使农业技术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 再对农民因势利导, 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改变他们的小农经济思想, 提高他们参与农业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 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业新技术培训班, 农忙季节农业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 实地开展技术培训, 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五, 搞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提高新技术传播速度现在是信息时代, 农业技术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 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 及时为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和种植大户提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 服务好农民、引导农业技术推广全面发展, 并应组织编写农业技术手册, 提供给农民, 并设立本地农业技术服务联系电话, 定期发布农业新产品、新技术信息, 通过多渠道丰富信息来源,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通过信息服务, 拓宽推广视野,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运用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要加强培训学习, 更新思想观念二十一世纪是知识时代, 需要大批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复合型、适用型、创造型人才, 农业新技术能否顺利地普及推广与是否拥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技术, 必须是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来推广, 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必须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相结合, 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

总之,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实际推广时能讲解、能指导、会排难, 会现场示范, 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上一层楼, 促进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2

摘 要:为了促进我国畜牧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推进畜牧防疫事业,我国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必须得到更好的推广。但是,我国的这一项工作在各地开展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并且大多数都处在发展中的状态,因此,这项工作的相关处理水平还比较有限,我们应该提出更多的问题,并且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也将针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行业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展开探析。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趋势,各个行业也发展的如火如荼,乡镇畜牧兽医行业作为其中的一种,也在日渐发生改变,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进步,还要追求更好的推广和发展。在建设乡镇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也引起了各方面的足够重视,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以求在以后发展的过程当中减少阻力,本文就将针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开探析,希望能给这方面的工作人员一些帮助。

一、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乡镇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一定水平上体现出现代社会人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餐桌上的肉类、蛋类制品越来越丰富,对于各种食物的口感以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乡镇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急需调整和改进,乡镇畜牧兽医技术的扩展也因此被提上了日程。同时,畜牧业在现代农业当中占据一个主体地位,随着现代农业的进步与发展,畜牧业以及乡镇畜牧业也在不断的进步,为了促进我国乡镇居民的GDP稳步增加,提高乡镇居民的经济收入,乡镇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变的十分重要。

二、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1.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一般来说,乡镇的兽医站人手都很短缺,专业的兽医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尽量避免到乡镇兽医站工作,因为乡镇的相关建设比较的落后,设施不齐全,相关的报酬也比较少。这些不利条件,都导致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才越来越少,技术也变得比较的落后。除此之外,兽医技术专业在社会上也不是一个热门专业,每年毕业的专业人士数量就很少,愿意到乡镇地方来开展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2.乡镇经济落后,设施不齐全

医疗水平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善性,一般来说,乡镇的经济发展都比较的落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置办相应的医疗设备,兽医站也因此变的落后,很多可以开展的手术和治疗往往因为设备的局限性而不得不放弃进行。同时,由于国家对于乡镇的畜牧业的关注程度不高,投入的资金相比于其他地区的更少,也造成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3.农户防疫意识较弱

由于乡镇的农户接受的教育较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一般来说,对于畜牧的防疫意识都比较单薄,乡镇的兽医站在开展工作时可以获得的协助与配合较少,在进行相关的防疫工作时还要与农户进行逐一的讲解,造成防疫工作进度慢,开展较为困难的局面出现。再加上,乡镇政府并没有对乡镇的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投入太多的重视,更造成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难上加难。但是,当地的兽医站必须严格的遵守相关的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及时的对各家各户的畜牧进行按时的检查以及防疫工作,防止有不合格的肉制品流入市场,因此,乡镇兽医站为了更好的保证质量,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在必要的时候处理反对进行防疫工作的农户可以采取较为强硬的措施,强制对畜牧进行疫苗的注射,保证每一户畜牧的质量以及安全。

三、如何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

针对我国现在的乡镇畜牧兽医行业在建设推广体系时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且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顾客对于肉制品的要求,结合我国现制定的关于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相关法律,制定出以下的解决方案:

1.提高重视,增加投入

农户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乡镇畜牧业,要想提高乡镇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镇之间的贫富差距,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乡镇畜牧业的兽医技术水平,只有乡镇的政府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乡镇畜牧对于当地居民的重要性,才能在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重视,也只有这样相关的设备才能得到更新换代或者是补充。

2.提高技术人员水平以及相应待遇

要想实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必不可少的是为乡镇兽医站引进一批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素质的技术人员才能更好地处理更加棘手的乡镇防疫情况。在面对农户不配合或者是反对接种疫苗的情况时,才能进行更加专业的讲解,更加有说服力。面对我国乡镇畜牧业的发展,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必要时,提高相应的工作待遇,才能留住人心,保证人才不再流失。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现在就职的在岗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将乡镇的工作人员送去专业的机构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操作水平,才能保证乡镇畜牧行业的稳定发展。

3.完善管理措施,促进行业发展

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时,还应该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能简单的进行工作的开展,为了防止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漏洞,应该建立合格的兽医站管理制度,在对各家各户的畜牧进行防疫工作时,严格的按照管理制度的流程来进行,防止出现漏洞或者是遗漏。同时还要针对高发的动物疫情进行预防,比如禽流感等高危险的疫情。同时,兽医站还要负责相关畜牧的生产工作,做好每一次的生育记录,并且对畜牧的患病情况进行登记和记录,方便以后进行查。

四、结语

我国乡镇畜牧业兽医技术由于地方资金较为落后,地方政府领导给予的重视不够多,造成人才较为缺失,相关技术比较落后的局面,但是乡镇畜牧业的发展在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也应该提出更多的问题,并且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的提高重视,增加投入,提高技术人员水平以及相应待遇,完善管理措施,促进行业发展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也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相关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毕田忠.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34(4):94.

[2] 杨振江,张幸幸,王娇等.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畜牧与饲料科学,,36(8):80-81.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3

关键词:乡镇畜牧技术;推广;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90-01

1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战略地位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超级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极大。农业畜牧 技术推广是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重要途径,畜牧 技术的发展对畜牧业影响很大,是保障我国人民基本生活的途径之一。而我国畜牧 技术体系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在技术上的更新比较慢,还沿用我国古代的落后的传统方法。当前乡镇畜牧 技术推广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畜牧兽医队伍虽然庞大,但专业的畜牧技术指导还相当缺乏,而且非专业技术人员占大多数,畜牧兽医的专业水平及素质不高。我国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的基础设施简陋,破损程度较高。不能和新形势下的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对畜牧业技术管理意识不够,这就影响了畜牧技术工作人员对动物进行改良、饲养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市场经济占主体地位的今天,乡镇畜牧技术全国推广的能力还不够,乡镇畜牧兽医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技术发展推广建设还需要一个过渡期。要完成对技术的推广还存在着难度和需要一定的时间,畜牧兽医技术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普及到,对技术指导的竞争意识不强,乡镇畜牧 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模式和系统还不够完善[1-3]。

2加强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2.1全面改善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环境

要完善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环境,要注重在体制上进行建设和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需要完善组织领导工作,要坚持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保证畜牧业建设性质不变。要在编制体制上全面改善畜牧 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在科技人员的基础条件上全面保障,解决后顾之忧。要在心态上稳定科技人员,工作上要充分发挥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特长。要把畜牧兽医的具体工作落实到位,比如畜牧技术推广、品种改良、养殖模式、草地监测及新品种的引进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上,都要有相关的技术指导人员。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从农村城镇的基本生活条件出发,在实际要求上作出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畜牧 技术推广服务。

2.2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

在大力建设人才队伍的今天,对畜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要提高。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业知识精通的、能力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畜牧 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畜牧 技术推广体系离不开人员的专业知识指导,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努力。要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新跨越和引进人才、打造全日制畜牧、 技术推广工作形式,对畜牧人员定期地学习畜牧知识、了解相关文件、法律内容,及时准确的向乡镇人民进行宣传。让当地人民了解法律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为了解更多的畜牧技术专业知识,就要安排科技人员进修、技术培训和实地考察,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4-6]。

2.3加强畜牧技术服务力度和监管力度

要完善畜牧技术服务体系,畜牧技术服务队伍要转变服务理念,要把乡镇畜牧技术融入对农民的服务当中。乡镇兽医站要投身到畜牧服务第一线上,在服务前、中、后,做好技术推广工作。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强化推广服务意识和提高推广服务质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技术指导。要促使畜牧业安全快速的发展,在加大服务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大畜牧业的监管,做好对畜牧饲料和良种的把关,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把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推广到每一个乡镇中,使畜牧生产者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通过服务意识的提高,质量的保障,全面推广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3小结

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以及农业的发展进程。增强我国农业水平、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要全面改善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环境、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加大畜牧技术服务力度和监管力度,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时玉梅,蒲春萍.浅谈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220.

[2]张成峰.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3(12):238.

[3]毕田忠.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4):94.

[4]周黎明.关于稳定我省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队伍的意见[J].畜牧兽医杂志,2003,22(4):30-32.

[5]安振彬.加快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J].吉林农业,2013(16):84.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浅谈 篇4

1.1 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薄弱

近年来, 国家和省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但从总体投资规模与现实需要看差距仍很大, 加上聊城市县乡财政困难, 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仍相当薄弱。据冠县农业局调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表现为“五缺”:一是缺少办公用房的达70%;二是缺少仪器设备的达60%;三是缺少交通工具的达95%, 绝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靠骑摩托车下乡;四是缺少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达98.5%;五是缺少运转经费。

1.2 农业技术推广主渠道作用不明显

从理论上讲, 来源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较其他来源应更科学可靠、更能得到农户信任。但与农户的认知和习惯有关, 农业技术推广站并不是农户现有技术的主要来源, 在推广现有农业技术中, 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1.3 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与农户需求偏差大

农户依靠技术增收的特征愈加明显。对于农户已得到技术服务的调查显示, 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培训、技术价格信息等三项内容, 是技术服务供给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别占21.89%、22.23%和22.62%。但针对这些服务内容, 认为提供技术不贴近当地实际的农户所占比例高达48.96%, 认为技术服务过程不连贯的占27.31%, 认为技术服务时间与农户劳作时间有冲突的占23.73%。

1.4 农业技术推广方式需要改进

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主要有现场示范、咨询培训、发放资料及技术承包, 现场示范和技术承包两种方式农技人员能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 能更有效进行答疑解惑。在注重改进推广方式的同时, 应逐步拓宽农户学习农业技术的渠道。农户认为最有效的农技学习方式依次为: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 科技示范户或专业大户传授, 向邻居或亲朋好友学习, 农户更偏好现场指导、现身说法等更直接、更可靠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学习方式。

1.5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完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户认为应从引起领导重视、在村里建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农户开展技术讲座、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资金的支持、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多引进高科技人才、修正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等方面改进服务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技术推广工作创新不够

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因循守旧”,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创新, 以从上到下呆板的工作方式主导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较少顾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 致使技术服务不到位, 与农业产业需求“两张皮”。农民期望和农民实际获取农业技术的渠道对比存在很大差距, 这反映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推广工作创新上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2.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供给与务农劳动者需求不匹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农村老龄化、妇女化和低素质化等“三化”现象和老人、妇女和儿童等“三留守”问题更加突出, 务农劳动者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和新模式的接受吸纳能力减弱, 而对其简约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迫切需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升自身素质, 创新推广服务方式, 不仅要讲给农民听、教给农民学, 还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原则性规定多, 在关键制度设计上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行政协调手段运用较多, 依法处罚等手段运用较少;对有的违法行为没有设定行政处罚或者设定的行政处罚没有规定具体标准, 造成执法无据或实际操作困难;当出现问题时, 责任人应当在什么范围内追究责任以及如何追究都不明确,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监督落实难, 基础设施等工作保障落实缺乏制约, 问题出现过程中无人管, 有时即使违反了规定, 事后也很难追究,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资产被平调、农技人员待遇不落实的成本很低。

3 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策

3.1 健全农业推广体系体制

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应该打破政府为主体的模式, 变成以政府为主导, 组建一个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组织对象可以涉及到农业科研所、农业院校及私人优秀农业企业等, 扩大参与人员的层次性, 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3.2 梳理职能

为打破原有的部门冗繁体系, 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机制, 重新制定出一套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法, 将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明细切实落实到各乡 (镇) , 并且采取一级管理一级的模式, 推广工作效果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上级颁发的新政策及市场信息也要及时传输到下级, 加强各级之间的交流学习, 共同探究推广办法。

3.3 视具体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中国地大物博, 南北差异明显, 南北农业种植项目也大相径庭, 因此, 所需的农业技术也截然不同。如果盲目的按照政府政策推行机械化大生产技术, 只会打乱生产计划, 浪费人力物力, 并且达不到应有的推广效果。

3.4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只有引进竞争机制, 对工作能力差, 长期不能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淘汰, 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要作积极性, 能够促使他们自主更新知识, 积极主动的为农业技术推广做贡献。另外, 国家也应给予再教育培训的机会,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只有传授推广人员专业知识, 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5 资金扶持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疏通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渠道, 削减冗繁机构, 将每一分钱都切实用在农业科技研发上。此外, 大力宣传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呼吁社会各界有资金有能力的人士, 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扶持。

摘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通过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析, 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必要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帅颖.浅谈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1) :193.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5

关键词:凤阳乡镇;农机推广;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158-02

近年来,为适应凤阳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乡镇农机站之间不断加强相互沟通联系,积极开展团结协作,大力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小麦机条播技术、深松整地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一大批新型农机化实用新技术。农机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却制约着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亟待解决。

1 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现状

2004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乡镇农机站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调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7年9月,根据凤阳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全县9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站“三权”收归县农机局管理。目前,全县乡镇共有农机推广人员74人,其中: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32人,均为成人函授学历;中专学历14人,无专业学历20人。取得中级农机专业技术职称12人,初级农机专业技术职称29人。

近几年,为充分调动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县农机局不断加大对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的考核力度,要求基层推广人员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理念,督促各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围绕新机具与新技术推广、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补贴机具核查、检修农机具到田头、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服务跨区作业机手等方面,展开“比、学、赶、帮、超”活动。通过努力,目前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已建设6.67hm2以上水稻机插秧集中连片示范点16个,6.67hm2以上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集中连片示范点6个,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点9个、作业面积达0.53万hm2。

2 影响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

2.1 基础设施薄弱 全县乡镇农机站只有县局或乡镇政府提供的一至两间办公室,及县局配备的办公桌椅。缺少电脑、数码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以及开展农机维修的专用工具。当前乡镇农机站举办现场会、新机具演示会,只能依托农机经销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服务、推广新机具、宣传农机政策法规、服务跨区作业机手时,交通工具只能采取租用或借用,维修工具一般也从农机经销商处借用。

2.2 推广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全县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近50%以上非农机专业毕业,大多数人工作中只满足于常规农机化技术的掌握,只注重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技术推广,而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粮食深加工机械化新机具的推广,缺乏发展大农业的理念和与时俱进学习农机化新技术的进取心。加之很少参加农机系统专业技术培训,造成不能熟练掌握现代农机化新技术操作与应用,推广一些新技术、新机具时显得力不从心。

2.3 农民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 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但许多农户“等、靠,要”的思想却很严重,他们等技术人员上门服务、靠技术人员帮着干、有的甚至向推广人员伸手要生产物资,影响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区的建设。

2.4 推廣经费严重不足 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工资低,月平均工资低于1 800元,办公经费每年每人只有1 500元。除此以外,没有安排任何的专项推广经费。由于经费缺乏,导致机具从引进到示范推广等各个环节步履维艰,造成“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的素养和能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机化科技推广队伍,因此,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必须通过自学和参加新技术培训等方式来掌握农机化新知识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各种惠农政策,来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当前,上级农机主管部门一要多组织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去厂家学习技术,以适应当前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二要督促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参加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增强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的大局观念。三要大力加强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在实际推广中会讲解、会示范、会指导、会排难的工作能力,以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促进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3.2 创新农机化新技术培训模式 农机化培训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应用新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农民对于新技术应用多持观望态度,一般都是等别人实践成功了自己再跟着用,推广的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见到效益,他们就会感兴趣、有信心,就认可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此,农机推广人员要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多听取农户意见,推广农民群众最实用、最需要的新技术、新机具。乡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培训时,一方面,要抓住农闲时节对农民急需的农机化新技术、市场信息和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鼓励引导农民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升农民技能和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要紧跟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示范引导,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方式向广大农户认真传授先进技术,现场解答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农户掌握新技术的关键要领,并使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在组织农民培训时,要努力和农民推心置腹交朋友,教育引导广大农民从“等服务”向“学技能”转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自觉性,从而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倾向。

3.3 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化推广工作,一是要通过培植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善于应用新技术、对周边的农民有很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先进科技示范户,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农机化新技术带来的实惠和依靠科技能致富的事实,从而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二是在重要技术推广环节邀请当地农机科技示范户以“现身说法”谈经验,让农民切身体会到农机化新技术带来的成效,用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应用农机新技术从事生产。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6

(一) 人员变动频繁,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前几年乡镇人事权下放, 要不要人由乡镇说了算, 盲目地进入了大量的人, 近几年又封闭裁员, 一连串的乡镇机构改革, 部门合并分立, 搞得人心惶惶。一乡镇1994年农技推广站仅有3人, 到2001年就有9人, 2001年开始就实行机构改革, 鸡飞狗跳地搞了几次, 最后人员没有减下来, 人员的变动就大了, 好的部门填满了, 剩下的就是农技推广站, 这样造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二) 工作没有连续性, 学习没有专业性

农技推广人员由于岗位不固定, 工作变化大, 工作没有连续性, 这样就不能发现自己的弱点, 即使发现了弱点, 也来不及充实。比如一个非农专业人员来到农技站工作, 起初对农技推广肯定一窍不通, 如果长期在农技站工作就觉得不适应, 这样自己就会多学习, 多钻, 多参加培训, 多看、多体验专业知识, 久而久之, 也就能熟练地掌握精通专业知识, 自古说:不懂, 时间一长, 看也看会了。又比如一个农业专业人员, 由于今天在这个部门, 明天在另一个部门, 工作没有连续性, 本来会的知识也就不会了。

(三) 农业技术推广本身存在政府领导意向性

农业技术其职能前面说了, 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是一门专业性的工作, 但现在变质了, 它的工作完全是由政府领导在安排。一乡镇农技站有7名农技人员, 其中:1名借到计生办, 2名长期在公路硬化上搞监督, 2名负责榨菜生产加工, 食用盐管理以及全镇各村社的帐务管理, 另2名负责农技站的经营 (因为农技站没有工作经费来源) , 同时负责各种农业报表资料填写, 以及近年实施的各种直补项目。看起来各人都有一份工作在做, 但却没有一个人专业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四) 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无保障

前面说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的经费, 由政府财政拨给。当然, 经过前几年农业部门的反映和呼吁, 现在农技工作的人员工资是由财政预算, 所以农技人员的工作无条件听乡镇领导安排。至于推广农业技术的经费一概不支付, 要么自己找业务局要。或许这几年农业局也是一个不景气的局, 做每一项工作包括桔小食蝇调查, 这几年的粮食直补项目等只安排乡镇农技站做, 不给任何差旅费、打印费, 难道国家没有预算一点工作经费吗?不可能让农技人员既要做事, 又要掏腰包。农技站没有资金去搞试验示范。

(五) 农技推广的服务对象迷惘

前面我看过一份报道, 题目是《新农村更需的新农民》, 写的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 主体是农民, 由于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去了, 只留下“3、6、9”部队在家, 怎么建设新农村。同样我们支持、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只要有能力的都希望外出打工, 特别是在落后的山区, 外出打工远比在家务农强。因此, 外出打工盛行, 就拿我镇来说, 全镇50%的人口外出, 80%的劳动力外出, 家中只有小孩、妇女及老人, 其中55—65岁算主劳力, 照顾整个家庭。面对这些人, 确实需要新技术, 但他们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所以别说有偿服务, 镇上也搞过农技、畜牧、果树、蚕桑、榨菜培训, 往往是发误工费, 还得动员广大村社干部参加, 培训过后也没有收到实在的效果。

(六) 机构变化频繁, 农技推广主体难辨

从2000年开始乡镇农技站同林业站合并为农林站。2004年又分设成农技站。2005年农技站、水利农机站、林业站合并或农业服务中心至今, 但合并后有的乡镇是合并办公, 有的分开办公, 有的财务独立, 有的财务合并。但事实上, 水利农机站和林业站属于资源管理部门, 有水利资源和森林资源利用, 特别近年来, 森林的天保项目、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项目以及水利的烟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实施, 水利和林业都有较好的效益, 不愿意同农技的服务性, 无效益部门合并核算。因此, 现在的农技推广站也不知是什么组织, 究竟该谁来负责农技推广。

(七) 乡镇是基层农技人员的职称也得不到保证

现在的事业单位技术员工资的升降, 靠的就是职称, 但是职称评定对乡镇来说尤为困难, 外语、微机、专业成果、论文、成果、名额就是门槛。在乡镇可能工作几十年就只能是一个技术员, 在区局几年十年就可能是副高, 差别真大, 特别是成果, 论文往往要省级、国家级, 但乡镇人员没有同他们联系的机会, 连联系的地址都没有, 更谈不上有成果和论文发表。

面对以上现状, 我想其他的乡镇都有同感, 作为农技推广负责人, 同大家一样都很茫然。

当今的农技推广该如何搞, 农技推广的前景何在?

我个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 上面在喊, 下面要动

可以说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内容, 但下面的落实得怎么样呢?又行动得怎样, 细化了吗?要检查落实, 取得实效。特别是农技推广, 今年要推广什么实用的东西, 怎样推, 要推出什么样的效果等, 都必须明确, 必须落到实处。

(二) 机构稳定, 人员落实, 业务到位

要有稳定的农技推广机构, 不要今天设立, 明天又变, 机构改革要保持稳定, 不要今年一次明年一次, 农技推广人员要落实, 工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 农技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 要干一行, 会一行。

(三) 农技推广经费必须落实

经费是工作的保障, 有了必要的经费, 才能做工作, 特别是项目经费, 越到基层, 越需要工作经费。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7

1.1 办公条件严重落后

上世纪九十年代,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曾经建设成具备“有农技队伍, 有工作场所, 有服务实体, 有服务设备, 有试验基地”的“五有”乡镇农技站, 在当时对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许多地方开始把工业发展列入重点, 将招商引资及工业产值列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 导致农业发展由重心变成靠边角色, 农业用地大量流失, 试验基地被征用、办公场所被改作它用、实验设备老化, “五有”农技站变成“五无”农技站。

1.2 农技人员流失严重

现有的在编农技人员, 大都是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入编的正规农业院校毕业生, 都有农业专业技术, 但由于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辛苦、条件差、待遇差、政治上无奔头等等原因, 许多人转行做其它工作, 真正在编做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有限。近几年, 农业部及省农业厅、公务员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人员的补充, 批了许多农业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名额。但招收进来大多是非农业院校毕业生, 即使有些是农业院校学生, 也是在农技站工作一两年, 就想方设法调到其它部门将农技站变成进入事业大门的跳板。

1.3 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许多地方现有在编在职人员, 大多是四十至五十多岁, 他们大都离开学校工作二三十年, 许多知识需要更新。虽然按继续教育要求, 他们每年要参加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 但由于时间有限, 学的知识少, 且大多在课堂上口头培训, 没有在试验基地实际操作, 导致回来后许多知识无法有效传给农民。

1.4 无工作经费, 待遇差

由于农技站无工作经费, 因此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民, 要自付通信费用、交通费用等, 这也是限制农技人员下乡积极性, 导致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难解决的主要原因。近几年, 通过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努力, 农技人员的基本工资有了保障, 但在基层农技人员可享受浮动一级工资、在基层农技推广岗位工作满30年退休可享受全额工资等政策在有些地方得不到落实, 这也是影响农技人员积极性的原因。

1.5 无试验基地

《农业技术推广法》要求, 向农民推广的农业新技术, 要经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或者安全性后才能推广, 否则须担责。可实际情况是, 农技站现在没有试验基地, 无法搞试验, 真正搞试验要租农民地块, 花大价钱请农民配合, 而这样却无资金支持。这样造成一些新技术、新品种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推广。

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几点构想

2.1 完善办公及工作条件

农业部实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对乡镇农技站硬件建设设定了标准, 也配备了相应的建设资金, 如果建设资金能全部落实到位, 乡镇农技站的办公及工作条件就能得到有效改善。为此, 农业部及省级农业厅应细化检查落实措施, 确保每个乡镇农技站建设能真正落实到位, 严防基层具体建设相关部门走过场。

2.2 提高农技人员工作待遇, 直接下拨工作经费到农技站

提高农技人员待遇, 需要各级人大及农业部、省级农业厅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 确保农技人员的切身利益能得到保障。现行农业工作经费下拨模式是一级一级下拨到县财政部门, 再由县财政拨到县农业局, 所有工作经费均未到乡镇农技站。没有工作经费, 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高效开展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为此, 要完善乡镇农技站的法人单位登记, 建设法人账户, 并且上级相关农业主管部门要完善资金划拨渠道, 改变方式, 确保乡镇农技站的工作经费由乡镇农技站管理、支配。

2.3 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力度

仅靠每年几天的继续教育时间无法有效完善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 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乡镇农技站又新增加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职能, 更需要农技人员具备更多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建议农业部像培训万名农技推广骨干那样, 拨出专项资金, 由省级农业厅每隔几年分批组织乡镇农技站的农技人员到农业院校进行3~6月的实践性培训, 使他们的知识真正得到有效更新,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2.4 恢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在耕地分配到各家自主耕种的实际情况下, 农技推广要把其推广示范职能发挥到最大作用, 农技站建立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尤为重要。现阶段乡镇农技站没有试验基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没有可供地块和资金的情况下, 要在每个乡镇农技站都设试验基地也不现实。建议每县按区域先建设几个综合试验基地, 每个区域范围内的农技站人员为综合试验基地工作人员, 每项试验由区域内农技人员合作完成。地理区域小的县, 可把试验基地建在县农科所, 由各乡镇农技站抽调人员参与试验。一方面可节省资金, 充分利用各农技站技术人员的技术力量;另一方面可有效改变县农科所有名无实的现状。

2.5 给予乡镇农技站可直接向省农业厅申报农业推广研究项目的权限

若乡镇农技站有推广研究项目, 则一方面可进一步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 使工作更有事业感;另一方面, 通过研究项目, 使乡镇农技人员在评定高级职称时更有机会。因为现在的高级职称申报条件中要求, 必须有项目获奖或获得省以上的工作嘉奖, 才能申报。而现在实际情况是, 许多乡镇农技人员根本没机会参加推广研究项目, 获得省以上的工作奖励推荐权机会更少。

2.6 完善农技人员人事招聘管理制度

农技人员未满编的单位, 可通过公开招聘真正从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补充。对此, 各级公务员局应细化招考条件、严格把关, 不是正规全日制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应不给予报考资格。对招录进来的人员, 应制定必须服务一定年限后才能申请调动或报考公务员。否则, 农技站仅仅成为进入事业大门的跳板, 而不是能留住人的地方。

摘要:修改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提出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 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了配合《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 建设确实有战斗力、软硬件配套齐全、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部先后实施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及推广项目补助等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对重新建设完备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重塑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有很大的作用。但要确实落实修改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法》, 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成能全面担负起解决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角色,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8

1 庆阳市乡镇农技推广的现状

1) 农业推广机构:

“七五”和“八五”期间, 全市共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146个乡镇农技农经推广服务站。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 宁县、正宁、镇原、环县4县将原乡镇农机农经站分设, 成立了新的乡镇农经站, 管理村组财务, 成立由农技、林果、水务、农机、畜牧、广播等各县组成不一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 西峰、庆阳、合水、华池4县 (区) 仍保留原乡镇农机农经站。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农技推广机构141个, 每乡镇1个。

2) 工作人员:

乡镇机构改革时, 原来乡镇农机农经站大部分人员分到农经站工作, 乡镇农技人员除原来留下的一部分外, 其余多为近年录用的大中专学生。据这次抽样调查统计结果, 全市乡镇农技站共有农技人员473人, 其中国家职工444人, 占1992年下达编制820人的54.1%。在现有职工中行政干部46人, 技术干部366人, 工人32人;在职人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23人, 大专120人, 中专236人, 其它65人;从农技干部所学专业看, 非农专业人员占32.8%。

3) 工作状况:

“三权”下放后, 无论是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还是农技农经站, 农技人员全由乡镇政府统一安排工作, 从事包村社、计划生育、行政等其它事务;乡镇农技站很少有农技推广项目, 多数县 (区) 乡镇农技干部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和农资经营。环县、镇原县、西峰、宁县、正宁县乡镇很少安排农技推广工作, 庆城、合水只有57.6%的农技人员介入推广和农资经营工作。

4) 财产及仪器设备:

乡站管理“三权”下放后, 原乡镇农技站财产及房屋归属乡镇政府管理, 不少原建的“四有乡站”房屋被乡镇政府拍卖、租赁或划拨平调, 经营周转资金运作不尽合理。据7县 (区) 调查统计 (除镇原县) , 乡镇农技站房屋比“三权”下放前少212间, 面积4 700m2, 面积减少了33.86%, 有8个乡站被拍卖, 房屋87间, 面积1 730m2。除个别乡镇有几台喷雾器外, 其余乡镇几乎没有最基本的仪器设备。

5) 人员待遇:

乡镇农技人员工资由财政拨款按月发放, 庆城县财政只拨付工资总额的75%, 其余各县都能按时全额发放, 各县也都落实了农林一线浮动工资;技术干部中有高级职称1人, 中级23人, 助理135人, 技术及无职称人员207人;农技人员除按要求每年参加市上组织的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学习外, 再基本没有其它培训学习机会。

2 庆阳市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各级领导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目前一些政府部门, 抓综合开发的项目多, 而对农技推广工作和农技推广项目立项重视不够, 支持不利, 农技服务由企业和个体户去做, 推广由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完成。人员被拉用, 房屋被拍卖, 乡镇农技推广站名存实亡, 农技推广工作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2) 农技人员待遇差。

从调查看, 在现有乡镇农技干部中, 高级职称人员占0.27%, 中级职称占6.3%, 助理级人员占36.9%, 技术级及无职称人员占56.53%。由于待遇差, 不少农技人员人心不稳, 千方百计想跳出“农门”。

3) 乡镇农技部门推广项目少, 经费严重不足。

所调查的乡镇农技站几乎全部没有县乡立项的农技推广项目, 多数农技人员搞乡镇的中心工作, 也无暇顾及农技推广;国家和省上的农业投资项目, 由于投资渠道的变化, 下不到农技推广部门, 一些项目管理部门成了项目实施的主题, 农技人员无项目可搞;有限的事业费不能保证农技人员下乡蹲点, 更谈不上引进新技术、品种和开展试验示范研究, 不少有事业心的农技人员用自己的工资在自家承包地搞试验。

4) 人员编制不足, 非专业人员过多。

省编委、省农牧厅甘农编 (1992) 116号文件下达庆阳市乡镇农技站编制820人, 现在实有正式职工444人, 占编制的54.1%。在实有人数中近几年录用的大中专学生占有较大比例, 如环县在调查的6个乡镇农技人员中, 近两年参加工作的就占62%。从乡镇农技人员专业结构看,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技术干部的67.1%, 比农业部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80%还差12.9个百分点, 有32.9%的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着技术推广工作。新近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 不论所学专业, 都可以分到乡镇农机部门工作,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成了安置人员的场所。

5) 乡镇农技站职能发挥不好。

乡镇农技站改革滞后, 农技人员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与引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为农业新型产业的发展服务不相协调。

3 加强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

1)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唯一出路, 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是稳定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是国家支持保护农业, 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 这也是国际普遍做法。要提高对国家公益农技推广体系在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防范农业危机、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认识。各级政府在制定机构改革方案时, 要确保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性质不变、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网络不断、经费不减, 还要加大对农技推广事业的支持力度。

2)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国办发 (1999) 79号文件明确指出:“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事业单位”, “各地要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定性、定编、定员工作的要求, 核定机构,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的人员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 保证足额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省上下达的编制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的要求配齐乡镇农技人员, 要明确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中的农技人员身份;落实“条块结合, 双重管理”的管理模式, 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乡镇农技站长的任免调动、人员编制、专业技术评定与考核、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审定和经费管理以及有关执法与技术监督等工作。

3) 增加经费, 支持农技推广事业发展。农业发展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 这已被实践所证明。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需要各级财政的支持, 各级财政应在保证农技人员工资待遇的前提下, 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央有关规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对农业投入。地方要在制定的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强化对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支持, 并通过推广项目的形式保证事业经费的供给。

4) 建议制订乡镇农技人员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称评定的优惠政策。乡镇农技人员经常同农民打交道, 熟悉农村工作, 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时优先推荐选拔使用;在乡镇农技人员职称评定中,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适当放宽评审条件;各地还应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农技人员到乡镇农技站工作。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9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整个农机推广体系的重要环节, 是直接面对农机手的一层次, 更是解决农机化推广应用最后的环节,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农机人员, 结合对金安区乡镇农机站的调研, 谈一谈加强乡镇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1 金安区乡镇农机站现状

金安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 全区拥有耕地面积70余万亩, 截至到2013年全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2万k W, 各类农业机械7万余台套, 全区共设9个三权在上的乡镇农机管理中心站, 负责全区辖22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乡镇农机管理工作, 现有人员27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人, 工勤人员1人。共有高级职称1人, 中级职称11人, 初级职称14人。其中40岁以上的人员为20人。

2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困难

2.1 基础薄弱

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薄弱, 资产基本为零, 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 自身发展能力差, 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空间, 特别是经历了多次的“三权”回收和下放以及多次撤区并乡历次机构改革, 原来积累的资产和基础设施流失严重, 自我发展的能力严重缺乏, 有的乡镇农机站连基本的办公地点都没有, 更谈不上其他的条件和设施。

2.2 缺乏经费

县区财政经费紧张, 就金安区来说, 对于乡镇农机管理站来讲, 财政每年核拨的经费除职工工资外, 只能维持基本办公运转, 无任何其他农机工作经费。目前按照国家要求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但由于没有经费, 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实际处于瘫痪状态。

2.3 技术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 由于技术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工作条件差, 留不住人也招不来人, 金安区乡镇农机部门15年都没有专业毕业生进入, 人员年龄老化, 结构断层, 乡镇27名工作人员中无35岁以下人员, 41岁以上20人。同时乡镇人员长期工作在基层, 参加外出培训的机会很少, 人员的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 虽然大多数干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但多数是参加各种成人高考、自考或函授学习取得的, 真正专业对口的少, 不利于农机事业的创新发展, 这几年单位进人主要是部队转业干部和退伍军人。待遇低、工作条件差造成了在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安心工作, 很多人员都在从事第二职业, 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机管理推广工作的开展。

2.4 机构不稳定

乡镇的机构改革以及多次“三权”回收和下放, 造成乡镇农机管理机构的不稳定和人员的流失, 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很难找到农机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同时, 基层农机组织各自为战, 比较松散, 没有形成合力, 为了生存过分注重效益, 弱化了服务意识。同时, 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对农机部门带来很大的冲击, 管理体制下一步如何走向, 必将极大影响今后的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开展。

3 如何搞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3.1 争取领导及政府重视

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部门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的机遇, 多渠道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 重点改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工作条件和监理机构执法装备条件, 要加强农机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 为广大农民和农机手提供优质服务。

3.2 建立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一是从区农机推广机构自身建设着手, 在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 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队伍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解决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并请相关专家现场培训, 现场指导, 提高服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机推广信息网络。三是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通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推进农机企业与农机服务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 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实力, 引导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农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等形式, 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组织与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 推行农机订单作业和耕、种、管、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 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合作社的实力, 使之成为农机推广的一个重要平台。

3.3 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把改善农机干部队伍待遇作为稳定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 采取多种措施, 切实解决基层队伍待遇偏低和保障性差的问题。基层工作环境艰苦、任务重、难度大, 微薄的收入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导致很多农机工作出现被动局面。要想办法提高农机干部队伍待遇, 才能留住人才。要建立可靠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做到有钱办事, 有人办事。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完成任务方面工作出色的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从而激发员工对农机工作的热情, 提高工作积极性。

3.4 培育农机专业技能人才

制定积极的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努力为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事业, 培养技能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技能人才队伍。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农机事业发展的有利形势下, 要尽快理顺县乡农机系统管理体制, 确保农机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尽好自己的职责, 做好服务。

3.5 稳定农机系统的机构

对乡镇农机推广的几点建议 篇10

关键词 乡镇;农机推广;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1 乡镇农机推广的重要意义

乡镇农机推广,是指乡镇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到农业中去。乡镇农机推广对于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让一部分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去从事别的产业,促进农民的增收;乡镇农机的推广,有助于转变过去那种粗放的经营方式,促进集约化方式的产生,让农民获得更好的收益;乡镇农机的推广有助于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更好的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让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取得更大的成果。

乡镇农机的推广工作能够较顺利的开展,有助于巩固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我国社会的安定,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乡镇农机的推广有很重大的意义。

2 乡镇农机推广中出现的问题

乡镇农机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农业得到很大的发展。然而,乡镇农机推广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乡镇农机推广的进程。

2.1 基层政府对乡镇农机推广的重视力度不够

近年来,有些基层政府对乡镇农机的推广不够重视[1]。基层政府更多的关注地方的工业或者大型企业的发展,因为它们是地方经济的支柱。而对于农机推广,基层政府的投入少,关注度不高。至于农机推广的经费,基层政府也不能够给予充分的保证。在有的地方,农机推广的经费逐年减少,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农机推广的要求。相比于别的产业推广,农机推广甚至处于滞后的状态。

2.2 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首先,有的乡镇在进行机构改革后,专业化且年轻的农机推广人员比较缺乏。在农机推广队伍中,农机推广人员的年龄普遍比较大,对新的农机推广技术接受能力差,自身的农机推广技术更新的慢,专业水平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综合素质不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乡镇农机推广部门,大学生的人数有限,拥有专业技能的推广人才比较匮乏。最后,农机推广人员对工作缺乏激情,放在农机推广工作上的精力有限,思想以及观念上比较落后。

2.3 农机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

在有的乡镇,农机推广人员投入到专业推广知识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很多的人只是安心于政府的工作,对农机推广知识学习的热情不高。此外,导致农机推广人员知识水平不高的因素还有推广站组织的培训比较少,农机推广人员不能够很好的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目前,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大力发展,农机具的推广,需要推广人员具备最先进的推广知识。农机具的推广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需要与食品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结合起来,这就更加需要推广人员具有丰富的技术知识,但有的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更新速度慢。甚至是在农民已经开始使用某种农机具的时候,农机推广人员才开始接触这种农机具。

3 对农机推广的建议

3.1 基层政府要重视农机推广

基层政府要重视农机的推广,认识到农机推广在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政府应该给予农机推广一定的资金扶持,立足于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农机推广的政策。政府要深入群众基层,搞好调研,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或者农民遇到的困难,切实了解农民对农机具的需求,将农机推广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3.2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积极性

农机推广站要适当的扩大宣传,吸引一部分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机推广站工作,培养一批新的农机推广人才。对于年龄较大的农机推广人员,要提供适当的继续教育培训,教会他们一些实用的信息化工具,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实干的复合型人才[2]。为了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奖惩制度,对于农机推广工作较突出的人员,要给与一定的奖励,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3.3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

要让农机推广人员明白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于农机推广的成效有重要影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扩充推广人员的知识面,不仅要让他们了解农业机械推广方面的知识。还要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相关行业的知识,如生物技术,食品技术,让他们为工作积累起丰富的技术。农机推广人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真正为农业、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未茗.浅谈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6).

[2]张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湖北农机化.2014(3).

乡镇推广农业技术 篇11

1 现存的问题

1.1 推广经费不足

目前, 乡镇农业站普遍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没有推广经费, 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 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步履十分艰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乡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基层设施陈旧

农业站都普遍存在现有设备陈旧、简陋, 设施不全等问题。办公条件较差, 基本还处在“一张嘴、两条腿、一张桌子一支笔”的局面, 缺少最基础的检测、化验、观测设备, 遇到农民群众需要的咨询, 农技人员不能有理有据做出确切的答复, 满足不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需求, 也难以保证正常的示范和推广工作的开展。

1.3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

目前, 乡镇农业站技术人员具有本科专业学历的人员较少, 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较高。受编制限制的影响, 近年来一直没有新进农业院校的毕业生, 严重影响推广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受经费缺乏的影响,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队伍整体技术素质不强, 也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在生产上所急需的特产、养殖、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方面知识的需要。

1.4 认识落后

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栽培技术推广, 还延伸到了农产品加工、储运和信息服务等领域, 要求与低耗、高效和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同时,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涌现出一批新兴、高效的产业, 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层面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5 管理体制不适应

由于乡镇农业站的工作受乡镇政府管理, 存在政事不分、职责不够明确的现象。农业技术人员被乡镇领导干部随意抽调协助政府部门工作, 难免出现农业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 在岗不专职”的情况, 农业技术人员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此外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低, 技术人员“重经营, 轻服务”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从事经营服务的人多, 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少, 导致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脱节, 农业技术推广速度缓慢, 技术难以及时传授到农民手中的局面。

2 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2.1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三农”问题,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不断强化。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基层农业站基础地位的认识, 克服传统的大农业思想, 消除片面追求政绩和急功近利思想, 在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职能的前提下, 扎实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发挥基层农业站在农业生产一线的作用。

2.2 努力提高基层农业站技术推广职能

建议要加大对基层农业站的投资, 将乡镇农业站建成农业生产一线的前沿队伍。一是要改革基层农业站现有的工作机制, 实行工作任务责任制,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 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二是加强基层农业站基础设施建设, 充实必要的检验化验仪器设备和病虫害观测设备, 提高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基本功能;三是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 建立乡镇涉农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农民群众急需的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农产品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常态化;四是努力提高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使他们能够积极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发挥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能量;五是加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 满足最基础的交通费、差旅费、人员补助费等费用开支,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农业主管部门要把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方式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通过骨干人员培训、举办技术短训班和技术讲座, 加强知识更新, 重点学习农村新兴产业方面的知识, 提高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培养多面型人才。

2.4 强化推广工作内容, 增强自身服务能力

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进行。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农业站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合作, 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和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 通过展示, 增强农民群众的感性认识, 提高农民群众对先进农业科技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增强自身服务能力, 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为农业合作组织、农资经营组织、种植大户提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拓宽推广视野,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更好的掌握运用农业科技, 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2.5 转变观念, 积极推动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农村改革“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 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的内容, 也为基层农业站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 服务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积极参与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 大力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向多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摘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担负着基层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任务, 负责所在乡镇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等工作。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和与其他乡镇农业站的沟通, 笔者感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必须加以改善, 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创建和谐高校校园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源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