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作文等

2024-07-18

真实的作文等(共9篇)

真实的作文等 篇1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 说实在话, 说自己的话……”在长期的实践中, 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真实才是作文的生命。教师应竭力教育学生写真事, 说真话, 抒真情。作文教学一定要在“真”上下工夫。

一、内容要“真”

学生天天都在学习、玩耍;天天都与家人、学校、社会接触。每天都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 为何到了作文时就无话可说了呢?究其原因, 不外乎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小脑袋受教材、作文选中的范文影响太深, 以至于刻意地寻求统一内容, 统一模式;其次是不善于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不会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 不能从身边的小事中挖掘作文的素材。“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范文的作用, 促使学生解放思想;在生活中, 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从而使学生有“材”选, 会选“材”, 选“真材实料”。

二、感情要“真”

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但不少学生还是在杜撰自己的想法, 有意无意地拔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创造说话、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敢发表、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这不仅是在教学生作文, 更是教学生做人, 教学生做“真人”。下面是两个《清明祭扫》的片段描写:

片段一:

今天, 天阴沉沉的,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去“四零烈士墓”祭扫。一路上, 同学们完全没了往日的欢快, 大家不声不响地走着, 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祭扫活动开始了, 凝望着四零烈士纪念碑,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冲去, 受伤了, 顾不上, 跌倒了, 又爬起来……想着想着, 我不由得热泪盈眶。烈士们的精神多么伟大, 多么令人敬佩, 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 以实际行动回报英烈。

片段二:

今天, 阳光灿烂, 可惜风稍微大了点,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四零烈士墓祭扫。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不允许讲话, 可一路上同学们依然窃窃私语, 一会儿为空中飞过的小鸟惊呼, 一会儿为路边盛开的油菜花赞叹。难得有机会放松, 大家心情好不舒畅。祭扫活动开始了, 校长先介绍四零年曹甸战役的经过。年年如此, 同样的话, 我们已听过好多遍了, 哪有心思再听?我人站在那儿, 思绪已飞出了很远:今天妈妈会烧什么菜?回去后老师会不会又让写作文?……显然, 片段一的作者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 也表达了一定的思想, 可却给人一种“假”的感觉。而片段二却写出了真情实感, 让人读后不得不打心眼里赞同。真实就是美, 它使文章魅力十足。

三、语言要“真”

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辞藻在第一个诗人的手中是显得自然与清新的, 因为是出于真情的流露。后来的诗人明明没有了那种真情, 专想锦上添花, 于是辞藻失去了最初的自然与清新。学生作文虽不同于诗人写诗, 但同样提倡用自己的话说想说的事。强调语言的“真”, 并不否定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实际上也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不过, 目前学生作文语言普遍存在滥用词句, 千篇一律的现象。如写柳条, 总是像小姑娘的辫子;写圆月总是像个大玉盘;写湖水, 总是清晨见底……还喜欢堆砌辞藻。诚然, 整齐华丽的词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真切、朴实的语言更耐人寻味, 更具有生命力。

我写我事, 我抒我情, 我言我语。“真实”才是作文的生命。

真实的游戏世界等 篇2

哇!是不是很刺激很期待呢?那就等着我成为那个设计师吧,我会让所有的游戏爱好者美梦成真的!

长沙市育才小学五年级李静

落叶环保收集机

秋天来了,我家院子里的一棵棵大树开始落叶了。奶奶每天早晨都要拿扫帚去扫,挺辛苦的。因此,我发明了一种“落叶环保收集机”。这种收集机有个拖把,拖把下面连接一个四方形的小盒子,盒子上面有张“嘴巴”,这个“嘴巴”是专门用来吸落叶的。如果你想要它工作,只须按下盒子上的按钮,再轻轻地推着它往前走,它就可以把地上所有的落叶吸得干干净净,而且还可以边吸边把树叶搅碎,变成有机肥料。

如果你需要的话,就赶快来订购吧!

浙江省诸暨市越人培训学校三年级王梓容

神奇的书柜

我买了很多书,现在家里的书柜都放满了。每次我要找书都很费力,特别是放在书柜高层的书,拿起来就更麻烦。于是,我设计了一种神奇的书柜,解决了放书和拿书的烦恼。这种书柜是全封闭的,体积不大,最多可容纳几百本书,但使用起来特别方便。我在书柜左侧安装了一个微型扫描仪,并设计了一个插口和一个按键,当你要找书时,只要对着书柜说出书名,扫描仪就能立即帮你找到,然后从插口自动弹出来。当然,放书进去的时候也一样的方便,只须按下插口旁边的按键,插口就会自动打开,书就可以放进去啦!

怎么样?这样的书柜是不是很方便呢?

湖南省浏阳市枨冲中心完小四年级王翔

小樱桃/插图

也谈作文的“真实” 篇3

“真实”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即“素材真实”,就是作文尽可能展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第二层即“情感真实”,就是作文要用“心”去写,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等真实地表现出来,我们经常说的“我手写我心”就是这个意思;第三层即“艺术真实”,就是要求作文要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生活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补充或虚构,但最终要给别人一个“真”印象。

二、强调真实的必要性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是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只有表现真实的自我,描写真实的人生,抒发真挚的情感,运用精心的构思,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富有生命力。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在作文中体现出了个性的丧失,创意更谈不上。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唯恐它是不那么高尚的;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唯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唯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弄虚作假”,主要表现就是作文中的胡编乱造、抄袭、改头换面,借鉴他人的文章。学生们作文的虚假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造成虚假的心理上。学生们没有意识到作文的真实性有多重要。殊不知,长此以往的这样下去,就会导致一个人人格的虚伪。诚实是最重要的道德标准。一个人在表达的时候,只有以诚实为基础,才会使别人正确地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与外部世界达成一种和谐和沟通。见文如见人,作文要与做人结合起来。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康的人格。

三、作文中真善美的统一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只有真善美相统一,文学作品才为之吸引为之感动。

“真”前面我们已讨论过了。在学生作文中,除了内容真实,感情真实外,主题要表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体现在作文中就是要向“善”。鲁迅一谈到“真善美”作为文学批评的美学标准时,曾把“善”置换成“前进”一词。即有利于社会前进或进步的意思。“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所以在写作中,作者要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作文要“感情真实健康”。北京师范大学王富仁教授曾经针对中小学生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思想健康”这一条提出过看法。他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无所谓思想的,任何表达都是合理的,是不伴随实利目的的,所以不存在什么“健康”“不健康”问题。

“美”是对于作文的表现形式而言的,作文中美包括多方面,语言美、结构美、表现手法美等等。其实,在作文中还要体现选材构思美,即我们所说的作文,达到耳目一新的感觉,就需要在选材构思上下功夫,如写一个人,学生一般都会记叙一两件事,从正面烘托。我们还可以利用逆向思维以反面素材来描写,从而反衬人物的形象。所以在作文中,引导学生写出新意是很重要的。

所以说,在作文中,只有体现真善美的统一,才能启发感染读者。

四、“真实”作文的教学对策

(一)用心观察感悟

面对生活,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身边发生的、电视网络传播的、他人讲解的……如此多的素材,学生们却仍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所以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启发引导。学生要带着感情观察身边人、身边事。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在上作文课时,如讲到景物描写,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室外,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如若记人,就可以随机以班级学生为例进行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素材,时时有变化只要用心去观察感悟,就会成竹在胸。

(二)用心阅读积累

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而且可以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的运用、素材的构思都会得到历练。书籍中暗含着一个广阔的丰富的社会,我们从中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可以积累好词好句,汲取思想精华,与书中的作者、书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达到心灵的激发与碰撞,从而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会、论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让学生感到分享的快乐。

(三)用心表达交流

学生将观察的素材、阅读的感受要及时地记录下来,写随笔、记心情日记等,这样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学生不仅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日常的写作中学生也会以真实生活为题材。随着积累的增多,感悟的增加,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泉水一样汩汩流出。对于学生优秀的作品,可以作为范文来读,存在不足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取其长处,弥补短处。教师的评语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教师作为读者也是在与学生交流。再加上教师的身份因素,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定要认真对待,用心品读。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所以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虚假,走向内心,走向真实。在老师潜心挖掘,精心指导下,学生的思想定会走向成熟,学生的作文也会走向真实。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成芹.浅谈学生作文中的“真实、虚假、虚构”.保山师专学报, 2006.1.

[3]卢永璐.作文教学虚实之我见.小学教学参考, 2007.9.

真实的作文等 篇4

【美】黛博拉·布罗迪加姆/著

沈晓雷高明秀/译定价:38.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

本书是中非关系问题专家撰写的最新力作,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西方评论家认为本书对那些曲解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言论进行了有力驳斥。作者既赞赏中国为非洲带来的财运和机会,也提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在她看来,“西方把龙当作是强大又有可能对他人构成威胁的象征”,或许非洲人也会有这样的模糊认识,这也是为什么她把书名定为《龙的礼物》的原因所在。

一句话点评: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著作,是在非洲和中国之间数十年游历和研究的硕果……

《上课不要看小说》

九把刀/著定价:25.00元

现代出版社2012年7月

本书是作者“上课不要”系列小说的首部曲,也是作者的倒霉蛋助手王大明首次爆笑登场。

为了找出爸爸“被溶解”的真相,王大明成了作家的助手,上天入地寻找创作灵感。他与廉价旅馆恐怖绝伦的鬼魂打成一片,被疯狂女读者文慧狂踩脚背,陪着奇怪的高中女生半夜开车连闯十四个红灯、女孩却离奇失踪,还目睹了改造熊猫的疯狂行动、胖大婶能量超过4颗原子弹的超级自爆……

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纯爱、唯美不同,“上课不要”系列杂揉了青春、奇幻、荒诞、恐怖等多种元素,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作者说:希望通过王大明的冒险,打造自己心中的“卫斯理”。

一句话点评:书中“荒诞”风格贯穿始终,主人公的爸爸被溶解、基金会人工改造熊猫、大婶自体核爆等情节的设计,充分显示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写作功力。

《伯爵家书》(一位外交官给儿子的忠告)

【英】查斯特菲尔德/著

胡雨梦/译定价:26.80元

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年7月

在一个人的成长之路上,心灵的修炼尤其重要。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而成功快乐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水平。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己心灵的成长,迷失了自己,不要说成功,甚至会连最起码的自我“存在”都维系不了。所以,怎样让心灵健康成长,是家庭和学校应该去重点关注的课题,也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必然因素。

本书从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写给儿子的信中精选出80封编辑而成,选入本书的每一封信,都展现出了伯爵深刻的生活智慧,是所有信件中的精华。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在信中谈到的学习、礼仪、处世,成功等内容,都是现今青年人关注的话题,也是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关键之处。书中凝结的都是年轻人步入社会、走向成功需要领悟的人生智慧。

一句话点评:对于那些急需改善自己,想了解人性、想深入了解社会的人,本书都值得一读。

《阿米的快乐孕期》

阿米/著胖子猫/绘定价:45.00元

译林出版社2012年7月

一次美丽的小意外让作者的美味世界多了一位叫做张小糯的小朋友。是厨娘更是小糯她娘,每日做饭写文儿带娃,与读者分享人生更多乐趣。

本书是一个美丽辣妈的怀孕心得,把怀孕过程分为40周,在一个个轻松的怀孕故事中穿插每个阶段的身体状况、胎儿的状态、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怀孕常识,并附有40道孕期菜谱。孕产知识部分特请原北京协和医院产科大夫徐蕴芸、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老师做了专门指导。

一句话点评:本书版式新颖别致,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使准妈妈们在快乐中获得怀孕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可读性、可操作性强。

《夜莺与玫瑰》

【英】王尔德/著林徽因/译

定价:28.00元

武汉出版社 2012年7月

本书是王尔德所著的童话作品经典选集,共收录了他的《夜莺与玫瑰》《幸福王子》《巨人的花园》《忠实的朋友》《驰名的火箭》《少年王》和《星孩儿》七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不仅为作者奠定了文学声名的基石,更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传世佳作。

透过林徽因温柔细腻的语言,王尔德童话的华美多情在读者面前展露无遗。细品此书,我们既能感觉到她作为才女的诗意,又能感受到她作为学者的严谨,流畅、瑰丽的语言将这部作品还原得唯美至极,沁人心脾。

“真实”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篇5

有些教师总认为作文完全是由学生写出来的,是一项最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活动,其实不然,传统教学的作文指导从思想内涵到写作技巧,过多地灌输了教师的意志,把作文教学简单化、一体化,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而反过来,教师对写作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又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条理与方法。我认为,只有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命活动中去,让学生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感受生命,他们才觉得有话可写,创作面才会更广阔,思维才会更活跃。

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通过真实的写作发展起来的。真实写作便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首先,真实的写作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写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多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以充实写作内容,使写作向真实性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总之,是有所为而写作。在写作中,学生关注的是写作的真实内容而不是形式,要想写出真实,必须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真实的写作还应以真实的阅读为前提。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学生一般选择的是《读者》《意林》《中学生课外阅读》等,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教师根据课标,以及某一个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义务教育初中实验教材人教版,每册教材后都有名著附录,三年下来,会积累大量阅读材料,也能为写作积累素材。

第三,真实的写作是一种大量、持续的写作实践活动。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讲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技能,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形成和提高,而不是单靠讲几篇文章、技能之类的东西所能奏效的。其实践活动应包括练笔、办报、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

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定向作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笔,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学生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在练笔中,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作文情境,或确定一个交际实用目的,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种训练方式能使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效果很好。到了八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写周记、读书笔记,九年级时则让学生写评论。练笔必须长期坚持,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办报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和班级办的黑板报、墙报等等。内容要做规定,除了摘抄外,一定要有自己写的文章。另外可以结合各种重大活动、纪念日、节日写些小短文充实手抄报、板报内容。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它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

要做到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做必要的拓宽和加深,还可以请英模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还可以利用影视、网络了解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以便在课堂内展开评论,发表看法,写出心得。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理念中,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陪衬物,学生只是为老师考出分数的工具,这当然是错误的。从人格上讲,学生跟老师是平等的。承认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就应该相信学生,不能整天靠念紧箍咒吓唬学生,要相信学生的潜力,要坚信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孩子。众所周知,当代著名作家乔叶,就是在小学启蒙老师的鼓励下走上写作道路的。小的时候,乔叶是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有一次,老师发现小乔叶的语文练习册上的句子造的非常好,就把它当作范例在全班读了。小乔叶备受鼓舞,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互相贯通,才能使语文学习获得生机和活力。这里的生机与活力,来源于学生真实的感受与认识。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说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写自己真正喜欢的文章,万不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既定的模式中去。

让作文成为真实的叙述 篇6

一、教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是说“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那些为“作文而作文”的人借鉴。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 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就要让他们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会观察。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 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 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 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 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 首先要选定目标, 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 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 写自己的新发现, 写生活中的事物, 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 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 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 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带学生走出课堂

美国一位女教师微笑着给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 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种行业的人, 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 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此种作文可以培养人的五种能力:抉择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 做、写、说、思便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 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 生搬硬抄, 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 使作文为生活服务。

与中国相比, 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 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 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与社会、与生活是互相沟通的, 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 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 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 中国是课堂交稿, 逼得有些孩子胡编乱造, 而且大多是千篇一律, 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 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 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已的父亲, 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 而要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 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 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写作文, 热爱写作文, 这样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三、引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 生活积累丰厚了, 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 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 教师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才智, 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 才能写出好文章。如《我生气了, 怎么办?》《我有烦心事, 怎么办?》这类作文题,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身边的实例, 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 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 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此时, 教师要抓住火候, 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 表露心声, 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 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 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 只要是真实的, 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 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 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真实的表达是作文的灵魂 篇7

一、真事

许多学生都认为生活单调,没有事情可写,因此他们要么编造,要么借用作文选上的材料,稍加修饰,以此来应付作文,作文成了造假的工具。其实,学生只要盘点一下生活所赐予自己的素材,可写入作文的何其多,只是他们没有勇气去写那些真实的事。他们写《真情》时总喜欢写爸爸、妈妈如何地关爱“我”,却不敢表露爸爸、妈妈的关系其实很坏、很僵,甚至已经到了要离婚的地步的事实,不会表达此刻的“我”的矛盾复杂而又痛苦的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依恋、希望之情。如果这里的假设是事实,只要学生把它表达出来,字里行间传递的就是至真至诚的感情。正是这些在内心不断品尝,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品尝出滋味的东西,恰恰浓缩着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浸透着最真、最善、最美的感情,恰恰是作文中最需要的东西,而且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我们做讲的真事正是那些健康的、隐藏于内心不愿意示人的却又是需要勇气才能表达出来的事情,所以应让学生大胆地突破人为设置的心理防线,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袒露心迹,表达自我的真实。它不仅使作文教学的方向得以纠正,更使作文真正地走向学生的心底,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写这样的真实,其实是在恢复作文的本真状态,是作文呈现出生命底色。

二、真心

童心如蓝色的天空,明亮纯净。作文理应绽露这抹蓝色,这蓝色理应闪现在作文的每个细节里,尤其是内心感受里。但有些学生在叙事写人、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时,总会拿崇高而虚假的话装点文面,以示其道德之高,比如写到困难挫折时,总会战胜之,其心理活动大多为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的英雄行为和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如何鼓励自己激起勇气走出困境之类,而其言并非他们所想、所感。这类文句充斥着大量学生的文面,作文雷同、虚假、造作,难现一颗纯真的童心。因此,学生敞开真心,描述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颤,状写那份滚动在内心的事实,无疑作文也就闪烁生命的光彩而使读者感知到一颗心的真实跳动,作文也就有了感人的力量。心灵的颤动总是美丽而感人的,每个人的心底都隐藏着这样的“美丽”和“感人”,只是学生在作文时不敢拿出真心,总担心这种心灵的真是消极的,会削弱文章的主题,所以宁可写得虚假,也要显示主题的积极向上,正是这种方向性的错误才造成了作文的空洞、干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从中寻找写的冲动,勇敢地再现其真实的内心活动,这样作文才能负载真情实感。只要是健康的“真”,又何愁它不会感动他人,引起他人的共鸣?

三、真理

“文以载道”是说作文应该承载思想。正确的思想总会闪烁金色的光芒,因为它是人生的收获。只有装载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悟,“载道”才能是生命活动,作文才赋有生命的质感。但是,时下许多学生在作文里所表现的思想是灰色的,因为这并不是自己思考和感悟的结晶,而是服从于社会对主题崇高的追求的迎合,是成人思想给他们的强加。真正的思想并不是几句空洞的教条的政治口号,也不是几条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伦理规则,而是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明得的理、获得的悟、取得的思考,它是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标志。因此,作文要写出真“理”,就必须写真实的思考、真实的感悟;就必须在观察和感知生活的同时,做到善于深想,勤于思考,在所见所闻中发现所感,寻找引发思考活动的触发点。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用几条规范标准代替学生丰富的思想活动,学生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他有权利思考,有权利形成自己的思想并表达这种思想;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这种权利,还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思考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入更深的境地。学生只有拥有自我的思考,“文”才能载真实的“道”,这个“道”,才是自己真实的健康的思想。

“真作文”源于真实的儿童生活 篇8

一、“真作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 激发学生作文动机

动机之于效果是很重要的,动机强就会投入大,投入越大效果越显著。这里的投入主要指热情和积极性。课标强调“乐于表达”就是这个道理。“真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表明: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高层次的需要。黑格尔说过:“一个孩子向水里扔了一块石头,看见一个个的水圈儿很高兴,因为那水圈儿是他的作品,那作品是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需求,他们甚至比成人更渴望被认可、被赏识、被需要,更有参与欲望和表现欲望,更有急于证明自己的冲动。因为“真作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中来,特别强调作用于生活,这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自己的作文作用于相关生活产生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哪怕有时这种影响微不足道,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成功感以及被需要、被认可的满足感。这比那些写完后连个泡泡都没有就销声于练习本的作文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感受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2. 丰富学生作文内容

学生作文的一大困境是作文内容问题。很多学生总觉得搜肠刮肚没东西可写,那是因为师生都把目光局限在书本,局限在课堂,依靠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去写作,而没有把眼光投射到窗外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及日新月异的生活。那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计其数的千姿百态的人间悲喜剧,有着无数可以与作文嫁接的生活“毛桩”,有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生活是作文素材的巨大宝库,当我们把目光投射到现实生活中时,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就不是个问题。要提醒的是,面对生活的海量信息,我们要警惕患上“选择障碍症”,要逐步提高独立选材的能力。

3. 提升学生作文品质

作文品质的评价有多个维度。从形而上的层面看,最重要的标准是“真、善、美”。这其中又以“真”最为重要,因为没有“真”,“善”就可能是“伪善”,“美”就可能是“假美”。这也是“真”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的原因。“真作文”能够提升学生作文的这种品质吗?希望是这样。那些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作文,人们辨别它是真是假的兴趣会有多高呢?人们会说,一篇作文,真假有什么关系?而“真作文”要干预生活,要作用于生活,那就大不一样了。试问,你的班委竞选演说稿用了许多虚假信息,你的竞争对手会不较真吗?你的站在国旗下的演讲稿有许多信息错误,你能通过老师的审读和同学们的评选吗?人们可能会因为你的虚假错误信息而连同你真实的内容、合理的建议一起否决。生活会经常上演现实版的《狼来了》。生活的法则、社会的法则会教育并帮助学生树立“文责自负”的意识,会倒逼学生讲真话,从而提升学生作文的品质。

二、“真作文”研究涉及的领域

学生的生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他们作文的视角要投射到这三个方面,他们的笔触也要涉猎这三个方面,即自主学习生活、参与家庭生活、呼应社会生活。

1. 自主学习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生活是学生的主要生活。“真作文”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我的学习我做主!”的思想和行动,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树目标、定规划、去努力、去负责。这里的“自主”包含自主制定“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更是指为提高学习品质,优化学习生活所做的一切努力。它有很多方面,如学习计划、反思总结、评价分析、表扬检讨;活动方案、推荐自荐、演说讲稿;经验传播、经历分享、感情交流。学习生活中能供作文“自主”的内容很多,比如国旗下的讲话,很多的讲话是在网上搜集,且是老师搜集。为什么不能采取在学生中征集的方式进行?将国旗下讲话的现实需要作为驱动带领学生进行作文,并由学生评价推选,谁的作文入选,就由谁去讲话,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多么大的鼓励!优秀的讲话稿还可集结成书。再如为作文而春游的方式,可以改造运用:集体要组织春游了,让学生以书面形式推荐一个春游的好去处,要求描述其景色及游览项目,并制定游览计划,说明费用及注意事项等,从景色描绘、游览项目说明、计划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的推介可以说是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如果几方面都不错,我们的学校或班级为什么不能据此落实春游活动呢?如此,就是让作文为春游服务了,就摆正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了。

2. 参与家庭生活

儿童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成员,过去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权益得不到根本的保护,在家庭生活中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发言权。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儿童的地位和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参政议政”成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真作文”要体现他们的这些权益,保护他们的这些权益,运用他们的这些权益。家庭生活既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琐事,也包括家具、电器、服装、文体用具等“基础建设”,还包括居住环境、理财投资、人文建设等“大政方针”。这些作文反馈到学生父母那里,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家长真会重视孩子的意见吗?我们的判断是:会的!社会进步带来的一个趋势是孩子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另一个趋势是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这种重视一方面体现在财和物的投入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孩子的尊重上。有一些家庭作重大决策时,家长甚至会把第一意见征询人确定为孩子。比如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要不要生二胎的问题,许多家长都会征询孩子的意见,而且孩子的意见往往决定了这个问题的走向。当然这个话题是跨界的,它既是家庭生活话题,也是社会生活话题。

3. 呼应社会生活

儿童虽然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央,但他们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距并不遥远,由于资讯的发达,可以说他们与社会生活几乎是面对面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迟早要步入社会,现在的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步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改造社会。因此,现在的孩子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经常抬起头来,把目光从书本移向大千世界、社会生活,并与之形成呼应。呼应社会生活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报道再现,也可以是意见建议,还可以是赞扬倡导、抨击批判,甚至可以是辩论求真,等等。呼应社会生活的作文要明确阅读的对象,作文完成后要与阅读对象形成真实的交流,以实现对生活的真正呼应。

真实性与文学性是作文的双翼 篇9

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的“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说的是作诗, 作文亦应如此。真实乃作文的命脉, 这是常识, 这个“真”应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真人真事真景之“真”, 二是艺术真实之“真”。需要说明一点的是, 艺术之真, 离不开生活之真, 是本质的真, 来源于生活, 高于现实生活。

至于作文的文学性, 笔者认为应该是首先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能力, 进而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形象思维、文学的想象性进人文学的状态, 并进而让学生以文学的手段, 文学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 而绝非在中学阶段为培养作家打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 作家是天赋异禀的, 不是培养出来的) 。

写真人真事真景, 抒发真情实感, 算是抓住了作文的根本。

作为语文教师, 平时要对学生提出“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的作文要求, 并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 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文任务, 提高作文水平, 惟其如此, 才算是真正地抓住了作文的根本与命脉。

关于真实性问题, 前人的论述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清·王夫之说过一句十分有名的话:“身之所历, 目之所见, 是铁门限。”桐城派大家刘大櫆则说:“譬如大匠运斤, 无土木材料, 纵有成风尽垩手段, 何处设施?”两位古人都从题材的角度强调生活真实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中是这样说的:“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无论到哪里, 你要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像哨兵似的警觉, 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也是把真实性放在写作的首位。法国大作家雨果明确指出:“诗人只应该有一个模范, 那就是自然。”此处的“诗人”指的是文学艺术家, “自然”即现实生活。古今中外艺术大家在谈到写作的问题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一个“真实”的问题, 充分说明了“真实”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至于抒发真情实感的问题, 古今中外也不乏格言来阐明, 如“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之者披文以入情”;“为情而造文”;“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 文之本也”;“强哭者虽哀而不悲, 强怒者虽严而不威”;“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没有感情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一切作品写得好, 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文章不是无情物, 情动于哀撰华章, 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情真则文活, 情虚则文败。

纵观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篇什, 都足以说明“突出真人真事真景, 抒发真情实感”的重要意义, 屈原的《离骚》抒写的是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现实, 其情其志可昭日月。两千多年过去了, 可它仍充盈着生命力, 我们仍可从中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特立独行的屈原。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写家庭、写人物的身世及生活琐事, 反复抒写自己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同时也饱含着对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可以说是字字滴血, 声声落泪。那沉痛, 那悲哀, 令人肝肠寸断。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借项脊轩的兴废, 写与之有关自己亲历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 抒发了人生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让我们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催人泪下。再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袁枚的《祭妹文》, 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林觉民的《与妻书》等等, 无不是以一个“真”———真人真事真景真情而感人至深, 名垂后世的。现代的, 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等, 也都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即使是议论文体, 也同样不能不遵循这个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正是因为恩格斯熟悉他的同志和亲密战友, 写得真, 才能以理服人, 又能以情感人。鲁迅的杂文, 透视世风人情, 刻画讽刺,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至今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我想毋需再举更多的例子, 上面这些已足够说明问题。而在我国广为人知的都德的《最后一课》在法国中学没有这一课, 甚至许多法国人也不知都德是何人, 就因为这篇小说的故事与现实不符。这从反面说明了文学真实性的重要啊!

究竟如何抓住这一根本命脉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表达交流”中写道:“在写作教学中, 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 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 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 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这就给我们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可是, 当下的中学生, 三点一线, 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 生活中、社会上的人和事, 于他们基本上是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更不会主动去观察, 去思考。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懂得真实是作文的生命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尤其是在目前新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之际,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契机, 切实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中、自然中, 感受、体验、提炼、升华自己平淡的日常生活。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写自己的生活, 写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 抒真实的自我感情, 并进而“写熟悉人, 叙身边事, 说平常理”。语文老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个性地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使之“写真话, 写心里话” (张中行语) 。于学生而言,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与中、高考的作文中, 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从记忆的海洋中, 撷取自己体验最真、感受最深、冲击力震慑力最强的材料, 辅之以一定的写作技巧, 从而写出歌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并具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来。果真如此的话, 那就可能掀起情感波澜, 或让阅卷老师心湖为之一荡, 鼻头为之一酸, 眼泪为之一滴;或让阅卷老师心头为之一喜, 眉头为之一展, 笑靥为之一绽, 当然最终分数也就会自然而然为之一提了。更重要的是,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返璞归真了!

以上笔者强调了作文的真实性问题, 但是, 是否作文就不讲究文学性呢?绝非如此!

中学语文教师虽然没有培养作家的责任与义务, 但是完全应该为对写作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 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养成他们的写作习惯。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明确, 目前文学教育已经成为中学生语文教育的重点、热点, 是中学语文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 写作教学自然也应该向文学性写作过渡成为文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 写好作文, 从而解决写作教学难以大见成效的问题。且看多年来中考、高考的作文题已经很少有再限制文体的了, 而且写作的空间也在不断地拓展, 这就是在向文学性写作迈步。从中学生写作的实践来看, 不少学生有意识地模仿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 (诸如谋篇布局、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来进行写作;或者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描述;或者如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 或者运用小小说、散文、故事新编、童话、寓言、戏剧、诗歌、杂文等文学体裁来刻画人物, 表现生活, 抒发感情, 阐述观点, 在高考中佳作迭出, 如《赤免之死》《明镜高悬》 (小小说) 、《蓝色蛹·金色蝴蝶》《清欢》 (散文) 、《怪空下岗》《梁山论“杂”》 (故事新编) 、《四幕剧》《孔明挥泪斩马谡》 (戏剧) 、《狼与农夫》《一只苍蝇的自白》 (童话) 、《百元钞票的自述》《寒号鸟筑巢》 (寓言) 、《站在黄花冈门口》《站在雷音寺门口》 (诗歌) 、《我看“早”》 (杂文) , 等等, 等等。还有一些虽为实用文却体现了很强的文学性的佳作, 如《谏屈原书》 (书信) 、《一次对学生随笔的游览》 (随笔) 、《在自然中生活》 (演讲稿) 、《一个落榜考生的日记》 (日记) 。另有一些创新文体, 以其新颖的体裁表现了颇强文学性的佳构, 如《从泪到血——孙膑访淡手记》 (访淡体) 、〈吊屈原赋〉 (文言文体) 、《选择三叠》 (蒙太奇体) 、《用双眼看世界——网络个人主页设计》。可以说, 每年的高考作文佳作, 其文学性让人眼睛一亮, 令人拍案叫绝。由此可见, 作文的真实性非常重要, 但作文的文学性也不容忽视。

为此, 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写作, 以期不断提高其作文的文学性。

一.引导学生细读文学作品

写作需要阅历, 阅历的增加不外乎两条途径, 一是行万里路, 二是读万卷书, 即个人阅历的增加和阅读的拓宽。我们无法使学生迅速增加个人的经历, 我们却可以选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这也是语文教育的回归, 引导学生细读文学作品, 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老师要注意对文学作品语言的品味, 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如此以来, 对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能力和文学敏感性的裨益多多。

二.引导学生从改写起步

从改写唐诗宋词入手, 进而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作诗歌、散文;同时, 还让学生改写故事或编写故事, 俟时机成熟, 让学生写小小说, 新编故事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进而, 鼓励学生运用文学体裁及文学手段来写人叙事绘景, 表情达意, 以提高其作文的文学性。

三.促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写作兴趣并充满信心

写作教学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培养和持续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 教师要舍得花气力耐心修改并推荐到报刊上发表, 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 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同时教师应把所有学生的作品汇编成册或放到校园网进行交流, 教师要指出每一篇作品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好!

上一篇:农业与技术下一篇:BT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