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2024-09-16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共7篇)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篇1

胡适他爹胡铁花, 在江西翻船, 不死。在俄罗斯大雪迷路, 不死。在黑龙江五常跟胡子火拼, 不死。在海南三亚遇瘴气, 不死……在台湾得了脚气, 死啦!

郑和回来就给朝廷发快报, 说寻找到传说中的麒麟了。成祖高兴坏了, 看过之后还让人画了下来留作纪念。500年过去了, 再看那头麒麟———原来是长颈鹿。

你以为皇上跟电视里一样都说文言文吗?故宫清点时发现一奏折, 内容是大臣进呈了10张米芾的字帖。乾隆很重视, 朱笔御批写道:“是假的, 不要。”

民国时出过“一折八扣”的特价书, 也就是说打一折再八折, 定价一块的实际卖八分。卖得正火, 谣言就起来:这种书用的是日本纸, 鬼子在纸里下了药, 中国人边蘸吐沫边翻书, 看完就药死。

刘海粟说徐悲鸿是他的不肖弟子, 徐悲鸿说刘海粟是汉奸是骗子。两人从年轻时就打, 一直打到死。跟两口子似的。

徐志摩这个名字是21岁出国前他爹给起的。因为他小时候有个叫志恢的和尚摩过他的头, 他爹想了想, 就叫“志摩”啦, 真真无厘头。更无厘头的是他有个笔名叫“删我”, 嗯, 可以给网站做编辑。

辜鸿铭在电影院里装黑社会, 他想抽烟, 火柴没了, 于是用烟斗敲前排外国人的脑袋。老外回头问他干吗?老辜说:“帮我点烟!”那老外居然真帮他点了烟。

梁漱溟写给前妻的悼亡书:“我和她结婚十多年, 我不认识她, 她也不认识我。正因为我不认识她, 她不认识我, 使我可以多一些时间思索, 多一些时间工作。现在她死了, 死了也好。处在这样的国家, 这样的社会, 她死了使我可以更多一些时间思索, 更多一些时间工作。”

戊戌变法梁启超名声大噪, 于是皇上接见, 怎奈他的粤语光绪一句都听不懂, 改口的普通话比粤语还难懂。两人就愣着互相瞅, 像初次相亲的男女一样尴尬无言。

齐白石家吃螃蟹前小保姆必须先让他数清楚, 不然他就认为保姆偷吃。是的, 他确实抠门到了极致。他家待客的月饼都是长白毛的, 无数人被招待过。李可染说的。

俞平伯的书房叫“古槐书屋”, 还以书屋的名义写了三本:《古槐记梦》, 《古槐书屋词》, 《槐屋梦录》。后来自己发现认错了, 那是榆树不是槐树。情何以堪呀情何以堪。

李大钊的乳名叫“憨头”, 生他那天他爷爷抓了一只百灵鸟。本来应该叫灵头, 谐音不好, “零头”不能发财。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篇2

收入丰厚生活简朴 感情专一拒绝纳妾

民间流传不少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许多是后世虚构的。但就岳飞而论,在《说岳全传》和一些戏文中,虽然虚构事迹颇多,但对他的高风亮节其实反映得并不充分。

岳飞有一句流传近千年的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社会,官场中充溢着崇文抑武的习气,武将被指为粗人。武将能讲出如此一针见血、言简意赅的名言,已属极为不易,更何况是身体力行。他担任高官之后,收入自然颇高,却一直维持着相当简朴的生活。后妻李娃有一次穿丝织品,岳飞就一定要她更换为低档的麻衣。他的私财收入是十分丰厚的,却经常化私为公,以私财补贴军用。有一次,以宅库中的物品变卖,造成弓二千张。他遇害后抄家,家中根本没有金玉珠宝,贵重物只有三千余匹麻布和丝绢,五千余斛米麦,显然还是准备贴补军用的。

宋代的统治阶层纳妾是很平常的事。如抗金名将吴玠服用金石,酒色过度,咯血而死。韩世忠不仅纳妾多人,还喜欢侮辱部将妻女,竟迫使猛将呼延通自杀。岳飞的前妻刘氏是在战乱情况下,自动离家改嫁的。他与后妻李娃厮守一生。有一次,吴玠属官出差到岳飞军营,对于岳家军中别无姬妾、歌童、舞女等劝酒作陪,颇感惊讶。回去报告吴玠后,吴玠特别为岳飞送来一个四川名姝,并置办许多金玉珠宝做妆奁,然却被岳飞打发回去。

岳飞根本不是恋栈的官迷,他几次上奏,都表白了准备功成身退的心迹。“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名句,正是表达他贱视官爵的心态。南宋的百姓对此有广泛崇高的评价,说他“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只寻幽”。

岳飞有五个儿子,他死时仅三十九岁,却已是抱儿弄孙的祖父了,长孙岳甫比幼子岳霭大一岁。因年龄关系,真正能随他出入战阵的就只有长子岳云,他对岳云的要求可说是超乎寻常严格,这应是与力图矫正宋军中的各种裙带风式的腐败有关。当岳云还是一名小军士时,在训练时不慎跌下马来,就被岳飞严责一百军棍。岳云年龄稍大,就成为一名十分骁勇的战将。他的兵器不是像演义或戏曲中所说的,是一对铁锤而是一对铁锥枪,军中称他为“赢官人”,意为这个“官人”(官员的尊称)总能打赢。他参加过多次重要的战役,特别在著名的颍昌大战中,打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全身创伤一百多处,对扭转战局起了重大作用。但岳飞在一般情况下,只报将士们的战功,却对岳云的战功扣押不报,并且多次拒绝上级或皇帝为岳云加官。岳飞平时不准儿子们近酒,在学习的间隙,还让他们参加农事,理由是“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

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 篇3

据称,其人长相不凡,大耳朵大眼睛,“龟形鹤骨”,络腮胡子像钢丝一样,头上梳了个抓髻,喜欢在手中拿一方尺。无论寒暑,只穿一件百衲衣,在大街上四处游逛,人送外号“张邋遢”。

这张三丰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与之讨论佛儒道三教,则侃侃而谈。

张三丰的神异之处有两点。其一,他登山如履平地,隆冬季节躺在雪地里也可以安眠。其身体素质,在普遍不得温饱、体质孱弱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其二,史载洪武初年,他在武当山建立了几个据点,使其弟子丘玄清住在五龙,卢秋云住在南岩,刘古泉、杨善登住在紫霄。自己则在展旗峰北设观,名为遇真宫,又在黄土城建屋,名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看守。

朱元璋派人找张三丰

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张三丰生于13世纪40年代,洪武初年(1368年)他已经120岁了。这么大年龄还能跑到深山中搞建设,着实令人惊叹。

更令人惊奇的是,“洪武庚午,(三丰)拂袖长往,不知所在”,1390年,张三丰一甩袖子走了,不知去了那里。

先是朱元璋派人到武当山找张三丰,均不得见。有人说他可能去了山东青州的云门山洞窟中。朱元璋的马仔们行色匆匆追到青州,根本没看到什么张三丰张四丰。

到了他儿子永乐皇帝朱棣的时候,调门一下子高起来。

永乐苦寻张三丰

永乐登基以后,马上派侍读学士胡广去武当山访求仙人。胡广来回数次,问遍了所有人,弟子们要么回答说去了甲地,要么说去了乙地,总之就是没在武当山。10多年时间都没什么结果。

后来,永乐告诉胡广:要么找到张三丰,要么去死。于是,胡广回报,自称见到了张三丰,但真人要到太上老君那里赴宴,不能奉召,请多多理解。这有就点神话传说或者胡说八道的意味了。

永乐皇帝一高兴,给张三丰写了封信,非常遗憾又非常虔诚地表示,“朕久仰真人,十分想见你一面;您道德崇高,超乎万物,而我才疏学浅,德行菲薄。希望您有空的时候一定到京城来,我恭候您大驾光临。”

据说,张三丰给永乐回了一封信,讲述养生之道,但这封信是否出自张三丰之手,就不得而知了。

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

按说像张三丰这么大岁数的人,用脚丫子猜也该猜到他或已不在人世,为何还要苦苦寻觅?原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张三丰在全国各地的行踪。

杨溥著《禅玄显教编》中就说,张三丰曾经在陕西宝鸡死而复生;河南柘城县人张某,声称自己在一个道观见过张三丰。张某后来入朝当官,跟永乐皇帝提起此事,永乐便派他跟随胡广一起到武当山找张三丰。

还有人在笔记中称“(三丰)正统间犹在”,正统是永乐帝的曾孙、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亦有人说他“天顺末,或隐或现”,这就更远了。甚至,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汪梦九的人还自称遇到过三丰真人并与其交谈。

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像兴奋剂一样刺激着皇帝们的神经。明朝的历代皇帝坚信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三丰还活在世界上,并纷纷给其封号。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其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那么,张三丰到底去了哪里,是死是活?据《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的作者李师融考证,张三丰卒年应在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其寿为212岁。当然,这是根据零星的文字记载推断的,很多人也认同这个说法。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篇4

关键词:历史教学,接受招安,跨学科思维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 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养, 锻炼人的意志, 增长人的智慧, 使人明智。 学习历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孔子的 “温、良、恭、俭、让”, 教人立世的态度, 做人的风范;李白的“人生贵相知, 何必金与钱”, 把人生的友谊, 看得比金钱还重要;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能够成为千古绝唱, 原因在于它包含着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由此可知, 历史教学主要以育人为目的, 承担着为社会培育“自觉性公民”“社会主义新人”的重担。而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充当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并在一定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形成健全的人格, 扩大知识面, 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传统教学方式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 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长此以往形成了单一的教学形式———灌输式教学。[1]我国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视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考试为目标, 照本宣科, 满堂灌, 内容空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无法发挥。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体现个性,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那么,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本文以 《水浒传》 中的宋江被招安为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大家共同探讨宋江为什么要走接受招安的道路, 成为“投降派”?宋江接受招安是对还是错?宋江接受招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与讨论以培养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思维的具体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每一个事件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深层的文化和制度成因, 每个学科之间也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交叉。因此,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 从事件当时发生的社会环境出发, 结合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自然条件等角度进行思考。

那么, 宋江到底为什么会接受朝廷的招安呢?宋江被招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往提及此事, 人们马上就会说到宋江接受招安是由于他从小就受到封建、 正统的“忠君”思想教育, 即使后来不得已上了梁山, 落草为寇, 但是回归朝廷、回归“正统”的思想无时无刻都在左右着他。因此, 宋江接受招安是顺理成章的事。这就是所谓的“传统思想说”。

(一) 从传统思想看宋江接受招安的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 接受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的教化和熏陶, 被教化者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根深蒂固。我们应该从宋江所接受的初级社会教化入手理解宋江所秉持的思想理念。宋江, 地主出身, 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儒家文化熏陶,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遵守传统的三纲五常, 尤其恪守三纲五常中的“忠孝”思想。从宋江的绰号都可以看出这种浓厚的忠孝思想的痕迹。宋江, 字公明, 绰号“呼保义”, 又号“及时雨”, 人称“孝义黑三郎”。“保义”本是宋代最低的武官名, 逐渐成了人人可用的自谦之词。宋江以“自呼保义”来表示谦虚, 意思是说, 自己是最低等的人。“保”, 就是保持的保, “义”就是忠义的义, “保义”即保持忠义。 据龚圣与 《宋江三十六人赞》 里的简单记载, “呼” 是表示“不假称王, 而呼保义”[3]。大体上说宋江本可以称王称霸, 可他没有用僭号, 而只自称保义郎, 体现出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 对待朝廷的态度, 对待皇帝的态度。孝义黑三郎, 讲的是他对待父母, 讲究孝道, 他遵从父训, 坚持不肯上梁山。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 成为他思想的一部分, 并且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宋江祖籍郓城, 作为一名县押司, 属于统治阶级, 自然会从自身的立场出发, 坚决拥护统治阶级,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心想升官进爵, 封妻荫子, 获得功名利禄。

忠孝思想在宋江身上贯穿始终。杀死阎婆惜固然会犯下杀人之罪, 但是若让阎氏讲出真相, 宋江便会犯下背叛朝廷的罪名。为了秉持心中的忠孝观念, 宋江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怒杀阎婆惜犯了命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上梁山, 他为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和历史处境, 重新建立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此时的忠义思想中的“义”占据主导地位, 但这都是为了等待时机, 等待招安的机会。也正是这种思想导致宋江最终带领梁山好汉招安, 归顺于朝廷[4]。

(二) 从经济视角思考宋江接受招安的行为

以上观点揭示了宋江接受招安行为的思想根源, 然而, 物质决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宋江接受朝廷招安与当时的经济条件紧密相关。下面主要从梁山泊的经济来源和军队的存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来源主要靠“血酬”, 缺少相应的支柱产业

读过 《水浒传》 的人都知道, 当年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主要依赖以流血拼命换取生存资源的“血酬”来过活。[5]这种生存方式有其落后性和不可持续性。梁山好汉从日常生活到军政活动的经济来源最主要的就是抢劫。第一是劫官。最大的一笔是晁盖抢劫的生辰纲。第二是劫富。两攻曾头市、三打祝家庄、闹江州等。第三是劫商。梁山泊虽然方圆八百里, 但是上任官员、富商数量有限, 长此以往, 主要的经济来源就会断流。同时这种血腥的抢掠也不是完全没有损失, 梁山好汉们在使用暴力的过程中伤亡不可避免, 自然会影响获取血酬的能力。虽然梁山在打出“替天行道” 的旗号以后扩张地盘, 占据了独龙岗、万家岭等地方, 那里良田多, 士卒们的家属也就有了农田耕种了, 但是梁山好汉们多出身于官卒、书生、富商等, 不具备相应的农耕知识, 而且也不愿意去从事耕种。更为主要的是梁山泊四面环湖, 周边的土地尽是些盐碱地, 不适合粮食生产, 而丰富的水产资源却没有被作为一个重点的支柱产业。但凡一个经济实体, 都应该有一个支柱产业,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军队, 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和持续的经济支撑。

2.队伍庞大, 无法自给自足

梁山泊王伦时期, 原有兵丁约一千人。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阮山前共有七八百人都来参拜了, 分立在两下”, 加上坚守岗位的就上千人。而晁盖与三阮上山皆带着庄客、伙伴或老小。第三十五回, 宋江估计晁天王已有三五千人马。后来兼并了几个山头, 每座山平均不少于一千人, 还要考虑到战俘的收编和利用。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加强了山寨的力量, 但也增加了负担。如此, 根据估算———五六座小山头 (平均每山一千人) , 共约五千人;梁山原有、新收人员, 早期五千人, 后期五千人, 共约一万人;俘虏及裹挟约一千人;家属 (按四分之一计) , 约四千人。[6]梁山人口总计约二万人。如此众多的人马, 粮草何来?但凡割据者, 必须有足够的物资来源。根据以上分析, 为了军队的存活, 归顺朝廷, 接受招安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 从政治人类学角度思考宋江接受招安的行为

每个国家都希望社会处于有序和稳定的发展状态。从国家的观照点来看, 稳定意味着既定的秩序能够得到维护, 社会与政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正常运作以维持整体的动态平衡状态。美国学者詹姆斯·斯科特曾说过农民的社会公正感和其对剥削的认知和感受, 根植于他们具体的生活境遇, 与生存权的维护和生存策略密切相关。[7]

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每个朝代末期都会发生人民起义, 但起义的原因是下层阶级的百姓已无法生活, 濒临绝望。如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苛捐杂税, 东汉末年的起义是因为百万饥民饿死。总结其共同点就是底层人民的生存权遭到了威胁。北宋中后期, 虽然存在着许多贪官污吏, 如 《水浒传》 中所言, 但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都比较繁荣, 百姓生活较为安逸富足, 尚未到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境地。水泊梁山虽然是逃犯和盗贼的聚集地, 内部有两派, 他们上梁山的原因各有不同, 但都不是因为无法生存的经济问题被逼上梁山的, 曾经的美好生活令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很留恋, 因此在他们的骨子里就缺乏彻底反抗的勇气和决心, 在他们的心中, 这一切跟皇帝无关, 只是部分贪官污吏所为。

因此, 在这种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对立还没有暴露出来的情形下, 底层人民尚不存在维权现象, 北宋王朝仍是政治权力的中心, 是主流的封建统治者, 水泊梁山却只是影响社会动荡、扰乱社会秩序的一股异己力量, 宋江接受招安是为了顺应主流社会的要求, 给梁山各位好汉寻找的一条在当时环境下最合适的道路。

二、教学反思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智力的核心, 学生必须在知识中思维、在思维中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 更为关键的是,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主流文化以及事件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和思想理念等角度展开思考, 采用唯物主义历史观, 避免就事论事, 同时还要跳出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 从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综合分析, 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 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秀波.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困境与“新”理念之探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 (8) .

[2]张天明, 赵海红.何炳松历史教学思想探析[J].教育评论, 2010 (5) .

[3]谈爱年, 纪云妮, 程贤富.宋江绰号漫谈[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3) .

[4]刘军华, 刘利华.宋江的“忠孝仁义”[J].科技信息, 2013 (19) .

[5]李建勇, 谭业庭.生存困局下的最优选择——也谈宋江招安[J].天中学刊, 2012 (6) .

[6]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历史故事 篇5

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傅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

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据说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

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

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传教时收纳“全真七子”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东至今山东东部传教。在宁海(今山东牟平)讲道时,他对被宋徽宗宠信的道士林灵素弄得丧失人心的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造,创立了全真教。在国难当头的大背景下,王重阳举起全真教的旗帜,为的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保存于宗教社会、民间社会。这实属无奈之举。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广宁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嵛山派、孙不二清静派,这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

丘处机曾觐见成吉思汗

丘处机(公元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是道教龙门派的创立者。在《射雕》中,丘处机武功平平,但在历史上,丘处机的名声颇大,这不是因为武功,而是因为他通过自己对蒙元统治者的影响,拯救了无数的中原百姓。

在金、宋、元交替时期,以诗、医、道三术而名满天下的丘处机,是各方拉拢的对象。在先后拒绝了金、宋皇帝的征召后,他于1220年,不远万里,远赴西域昆都斯(在今阿富汗),觐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丘真人之行的目的何在?且看看他出发前赠给朋友的一首诗——“十年兵火万民愁,万千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显然,丘道长不远万里,为的述是中原百姓免受屠戮。

当年事已高的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不像通常道士那样怂恿成吉思汗炼丹求仙。而是坦言,“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一代天骄毕竟是一代天骄,虽然心中无限失望,但成吉思汗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对他的坦诚极为敬重。在丘处机逗留期间,成吉思汗给他提供了非常优裕的生活条件。在军务闲暇的时候,成吉思汗还经常向丘处机求教养生之道。

凭虎符玺书挽救黎民苍生

一年之后,丘处机自北印度回归中原。虽然当时战事频仍,成吉思汗还是派出五千骑兵护送。为了表达对丘处机的尊崇,成吉思汗赐丘处机虎符玺书(在帝王的习惯上,这等于封王封侯),号神仙,封大宗师,让他“掌管天下所有的出家人”。

凭着虎符玺书,丘处机师徒挽救了大批中原人。到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时候,继丘处机执掌全真教的弟子尹志平,还凭借丘处机留下的虎符玺书,庇护了很多人的生命财产。

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 篇6

隋末唐初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同秦末、汉末一样,时势造英雄,乱世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大家各为其主,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统一天下。

程咬金——记载不多的规矩武将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程咬金留名千古。程咬金是《隋唐演义》里最有特色的人物,武功平平,凭三板斧子打天下,脸皮厚,歪点子多,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堪称福将。

也许有些观众会认为,程咬金这样一个人物是小说家虚构的。但还真不是,而且他就叫程咬金,不过这个名字显然太俗,后更名为程知节。《旧唐书》有他的本传,载:“程知节,本名咬金”。他的兵器也不是大斧,“少骁勇,善用马槊”。

程咬金的经历倒是与演义有些相像,但他可没当过什么“混世魔王”。他先投靠李密,李密手下有八千勇士,分为四队,程咬金领一队。先是打败了王世充,待李密失败后又投靠了王世充。但他看出王世充并非人主,于是与秦琼一起投奔大唐。此后为大唐南征北讨,东挡西杀,以功封宿国公(演义中是鲁国公)。后被李渊猜忌,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中,程咬金也参与其中。李世民登基后,不断升迁。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去世,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可见,正史中的程咬金没那么“二”,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武将,记载也不多,总体上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也许小说家需要这么一个人物,正好在《旧唐书》里他与秦琼、尉迟恭同传,因此就选他了,把普通的武将程知节塑造成个性鲜明的程咬金了。

秦叔宝——武功比演义中描写得还高

秦琼秦叔宝,《隋唐演义》的重要人物,十三条好汉第十三位(第十三位是由两个人组成的,上半截秦琼,下半截尉迟恭),跨下黄骠马,手使一对熟铜双锏。秦叔宝之所以能成为重要人物,不单看武功,更要看人品。

秦琼是《隋唐演义》中人品最好的(没有之一),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黑白两道都有朋友,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宋江。

《旧唐书》载,隋文帝时,秦琼在隋朝大将来护儿(演义中四猛之一)手下。秦琼丧母,来护儿遣使吊唁。士卒问来护儿为什么其他人的丧事不吊唁,独吊唁秦琼?来护儿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后来正如来护儿所言。

隋末农民大起义,秦琼跟随隋将张须陀。张须陀一万人被十万敌军包围,秦琼主动请战,与罗士信(演义中第一猛将,傻小子,秦琼干弟弟)率千人袭击敌军大营,敌酋仅以数百骑逃窜。秦琼一战成名,“由是勇气闻于远近。”

后来他与程咬金的经历差不多,先投靠李密,后投靠王世充,最后投奔大唐。李世民对其厚加礼遇,拜为马军总管,“功最居多”。

秦琼的武功似乎比演义中要高,他随李世民出征,敌军中有骁将耀武扬威,秦琼跃马提枪(秦琼马上使枪,演义如是),“必刺之万众之中”。

秦琼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拜左武卫大将军,天下平定后多病(与演义一样),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病逝,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琼的功劳太大了,可以说是大唐第一开国元勋,李渊的话最能够说明问题:“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皇帝把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真可谓是得秦琼者得天下。因此小说家对他浓墨重彩,把所有优点都加在他身上,也就不足为怪。

尉迟恭——“玄武门之变”真正策划者、实施者

尉迟恭,字敬德,先追随刘武周,后归顺大唐(与演义一样)。由于其他人叛变,尉迟恭也一度备受怀疑,但李世民对他十分信任。“士为知己者死”,尉迟敬德誓死效忠李世民。

在《隋唐演义》中,尉迟恭洛阳城外单鞭夺槊是非常著名的一段。李世民观察敌情被单雄信包围,尉迟恭大战单雄信(单雄信手使金钉枣阳槊),单鞭夺槊,这可是真事。李世民洛阳城外被王世充包围,尉迟恭刺单雄信于马下。而且尉迟恭特别善于夺槊,“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抢了人家的槊刺人家,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齐王李元吉不信,与尉迟恭比试,“俄顷三夺其槊”,这个演义里也有。

尉迟恭的经历与演义颇似。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收买尉迟恭不成,诬陷下狱,被李世民救出。如果说秦琼、程咬金只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那尉迟恭就是真正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尉迟恭力劝李世民下决心政变;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射死李元吉。贞观元年,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去世,年七十四,陪葬于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演义中,尉迟恭也是个大老粗,与程咬金是好朋友。但从玄武门之变前夜的谋划来看,尉迟恭绝对智勇双全。可能是演义中需要这种性格,也可能是正史中晚年的他颇看不起文官,行为失当,因此为小说家如此创作埋下了伏笔。

徐懋功——用智慧打仗的统帅

《隋唐演义》中,徐懋功是瓦岗寨的军师,足智多谋,是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正史中,徐懋功名世勣,后赐姓李,再后为避李世民的讳,单名勣。

徐懋功先投靠李密,后投靠大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戰,平定各路反王。在隋唐英雄里,他应该是活得最长的。除平定天下的战争外,他还北击突厥,东征辽东,一辈子都在为大唐拓土开疆。

李世民十分信任徐懋功,徐懋功生病,李世民听说需要“龙须”入药,就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其和药。

nlc202309040246

我觉得徐懋功最大的影响,还是在武则天的册立上。李世民临死前,贬谪徐懋功。他对太子李治说:“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既荷汝恩,必致其死力。”这是一个很著名的用人的例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重用徐懋功,徐懋功自然效忠李治。

李治时代的徐懋功早已退休。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激烈反对。李治招徐懋功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商议,徐懋功称疾不至。李治密访徐懋功,询问他的态度。徐懋功只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新唐书·李勣传》)这句话看似没有表态,实际上却是支持李治的选择。这时大唐开国元老只剩下硕果仅存的几个老人,而徐懋功无疑是名望最大的,他这句话的结果是“帝意遂定,而王后废”。(《新唐书·李勣传》)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徐懋功去世,年八十六。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陪葬昭陵。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从正史上看,徐懋功参加的战役虽多,但确实没有冲锋陷陣的记录,可知他是一个用智慧打仗的统帅,所以小说家把他塑造成为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是有道理的。

单雄信——一个悲剧英雄

单雄信也是《隋唐演义》的重要人物。瓦岗山散将后,他投靠王世充,做了王世充的女婿,率军抵抗瓦岗兄弟率领的唐军,被俘后誓死不降,被杀,是一个悲剧英雄。瓦岗山之所以没有像水泊梁山那样成为忠义的典范,就是因为他们有始无终,最后各为其主,兄弟相残。

单雄信在《旧唐书·李密传》中附有小传,“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他先投李密,再投王世充,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被斩于洛阳。如三国、水浒一样,单雄信的形象也有个演变的过程。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南宋孟元老在其描写北宋首都汴梁的《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东曲首向北墙畔单将军庙,乃单雄信墓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发芽生长成树,又谓之刺家子巷。”至少北宋时,单雄信已经被传为使用枣阳槊了。

至于单雄信与秦琼等人的关系,在《旧唐书·李勣传》中能看出些许端倪,“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可见徐懋功与单雄信的感情,也许小说家从中得到了启发。

罗成——正史中无其人

罗成也是《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英俊潇洒,骄傲自负,心狠手辣。手中一杆罗家枪天下无双,但是在扫北时马陷淤泥河,被乱箭射死,年仅二十三岁。罗成的形象颇具教育意义,正面的赞扬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反面的告诫人们不能骄傲自大,要心存善念。

西河大鼓、太平歌词中都有一段很有名的唱段《罗成算卦》,讲的就是罗成一生中做过五件亏心事,折去阳寿五十年,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正史中无罗成其人,可能是小说家结合了其他一些将领的事迹,虚构出这样一位少年英雄。

不管是正史有名还是演义虚构,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隋唐演义》太深入人心了,这是一部英雄戏,还是要突出那一股英雄气,在天地间驰骋纵横。

历史上真实的铁道游击队 篇7

八年抗战中,铁道游击队——这支活跃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小型抗日武装,机智勇敢打击日本侵略者,书写出无数个传奇。他们的战斗,使敌人的运输线一次又一次瘫痪;他们截火车得来的武器弹药、布匹服装,在抗战困难时期成为抗日武装给养的有效补充……

打得日本兵来谈判

1938年5月,日军占领枣庄后,在此驻扎了一个团的兵力,开始对这里进行疯狂掠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选派两个排长洪振海和王志胜到枣庄建立了抗日情报站。

洪振海在枣庄潜伏下来后,迅速在火车站附近建立了秘密情报站。王志胜以搬运工的身份,打入日本人开办的“正太洋行”。1939年11月,洪振海召集6人,在枣庄情报站的基础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队伍。因为主要在铁路线上活动,被后人称为“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以山东的微山湖为依托,在附近的3条铁路上,截火车、扒铁路、炸桥梁,神出鬼没,经常切断日军运输线,给侵华日军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铁道队的队员个个都是一身是胆、身怀绝技的铮铮男儿。截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梁,一些老队员都是很熟练地在火车上爬上跳下。”原铁道游击队三中队指导员张静波说,在战争年代,鲁南铁道大队因为神出鬼没被日军称作“飞虎队”。

充满传奇色彩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至今还在这一带流传着。即便在侵华日军眼里,他们也很有名气。1945年,一个日军联队投降时,日军的大队长声称只向“飞虎队”交武器。“最后我们把鬼子打得很头疼,他们来跟我们谈判,让我们不要打他们的人,并打算跟我们做生意,想要买我们微山湖里的一种特产。”

建设秘密交通线

1941年之后,这支队伍又承担了另一项任务。

皖南事变以前,共产党华东根据地与延安方面的交通主要是经徐州走陇海线,负责保护这条路线的是彭雪枫部。皖南事变发生后,原来驻守这一路段的彭雪枫部向上海方向转移,交通线逐渐为日伪所控制。重新开辟一条连接华东根据地和山东根据地的交通路线成了燃眉之急。

铁道大队和运河支队承担起了在敌占区构建秘密交通线的任务。

根据部署,军队干部由苏北进入山东之后,由运河支队护送。快到津浦铁道时由铁道大队护送,经由津浦线,进抵微山湖。到了微山湖,再由微湖支队护送到由我军控制的湖西根据地。

1942年8月,鲁南铁道大队接到鲁南军区通知:要护送一个工作队穿过津浦铁路回延安,其中有个代号为“0号”的首长,人身安全务必要得到保障。

谁也不知道“0号首长”的真实身份,直到游击队收到这位首长到达八路军115师教四旅所在地后发来的一封电报,见了落款,才知晓他就是刘少奇。

抗战期间,“铁道游击队”共护送了包括陈毅、罗荣桓、叶飞、陈光、肖华等人在内的1000多名军队干部跨越津浦线,没有出现一起闪失。

铁道游击队里有俩日籍队员

在铁道游击队英勇抗战的历史上,曾经有两名日本人参与了这场反侵略的战斗,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42年6月,日伪军3000余人包围微山岛,敌众我寡,战斗在夜里11时打响,到第二天中午,我方已牺牲百余人,突围势在必行。

关键时刻,岛上队员化装成日军,然后由参加“反战同盟”的日本人田村伸树、小山口与日军用旗语联系妥当后,从敌人鼻子底下安全突围。

田村伸树和小山口原是侵华日军中的骑兵,1940年9月的一天下午,他们在洗马返回途中被设伏的铁道游击队队员俘虏。起初,两人非常顽固,企图自杀。后来在铁道游击队的真诚感动下,他们主动参加了“鲁南在华日人反战同盟”。

1944年,鲁南军区正式派遣这两名日本人加入铁道游击队。

田村伸树和小山口两人会讲汉语,他们常化装成中国农民,和铁道游击队队员一起展开工作。田村伸树同驻扎在薛城沙沟火车站的日军对话,来瓦解日军,也正因为他的努力,经常有日本兵向铁道游击队投降。

为了便于向日军喊话,他们更是不厌其烦地教铁道游击队队员学习日语。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年,他們离开了铁道游击队。

新中国成立后,田村伸树留在沈阳工作。1958年,小山口回到日本。4年后,田村伸树也回到了日本。

田村伸树回到日本后念念不忘改变其人生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和铁道游击队。1991年,田村伸树还给原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写信说:“真诚地感谢您及铁道游击队的每一个成员,把我这个幼稚的外国人,投放到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洪流中去锻炼,改造我的人生观,使我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中的预习下一篇:经皮肾碎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