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共7篇)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篇1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办财[2012]71号
各省(自 治 区、直 辖 市)农 业(畜 牧、渔 业)厅(局、委)、财 政 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务局,黑龙江省农垦总 局,广东省农垦总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我们制定了《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巩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大力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进行补助。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实施指导意见。
一、实施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真正发挥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二、主要任务
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建设为核心,以激活运行机制为主线,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通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提升队伍能力,提高服务效果,形成中央地方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是深化体系改革。持续推动和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程,巩固改革与建设成果。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
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根据公益性职能和任务,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着重强化县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努力解决管人与管事分离的问题,完善改革模式。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带动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原则上,各农业县遴选和认定2-3个试验示范基地,每个行政村遴选3-5个科技示范户(种植、畜牧、渔业),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周边10-20个农户。
三是夯实人才基础。着力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断层和知识更新慢的问题。一方面,要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知识培训及更新,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一方面,结合“特岗计划”,鼓励一批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升推广服务水平。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明确工作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以现有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为导向,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以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为目标,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到田到场到塘,使农民真正受益。
五是强化财力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地方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把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持续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实施内容
(一)补助范围
补助范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市、区、团、场,以下简称农业县)。农业县必须按照中央或各省(区、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要求完成改革任务,必须在乡镇(或区域)一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保障。
(二)补助内容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以及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等补助。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的费用;对实施“特岗计划”,大学生到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给予适当补助。在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重点围绕高产创建工作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
(三)资金分配
补助资金由农业部、财政部根据各省(区、市,含直属垦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产业规模、农业县个数以及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切块下达到省(区、市)。各省(区、市)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产业规模大小、农技推广工作开展等情况,合理确定一定权重,以粮食生产为主,兼顾畜牧业和渔业,科学分配各农业县补助资金。在资金分配中,要适当向粮食生产大县、畜牧大县和水产养殖大县倾斜。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省(区、市)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各省(区、市)要及时制定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具体包括农业县情况、补助因素及标准、监管措施及绩效考核等内容),于2012年7月10日前将报送农业部和财政部备案。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对于种植、畜牧、渔业在同一部门的省份,省级农业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对于种植、畜牧、渔业分设在不同部门的省份,要由各农口部门及财政部门联合组成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共同协商制定。各农业县要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省级实施方案,制定县级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发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推动政策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条件到位、制度到位。
(二)强化绩效考核
各省(区、市)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客观衡量农业技术人员工作情况和服务质量,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具体包括三方面机制建设: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县级工作方案,层层、逐个落实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内容、服务对象,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二要实行工作任务公开制。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公示和考勤制度,把每个农业技术员的下乡记录和技术服务情况张贴公示,强化群众监督。三要强化三方考评制。建立健全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联系的科技示范户和任务区的农户,可采用第三方电话抽查的方式)三方考评制度,对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满意度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奖励相挂钩,奖励先进,督促末位,杜绝补助资金平均发放、违规补助,充分调动每个农业技术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资金监管
各省(区、市)财政、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方向,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补助资金严禁用于发工资,确保专款专用,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按律严肃处理;通过补助资金的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评比,对优秀的农业县要给予通报表扬并可适当增加下一资金规模,对考核成绩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减少补助经费直至取消补助资格。农业部已确定今年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对省级农业部门进行延伸绩效管理的试点项目,通过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考核,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实,并将考核情况与下一资金安排挂钩。
(四)强化宣传总结
各省(区、市)农业部门和各农业县要及时宣传工作实施中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成果,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要明确信息管理员,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及时上载中国农业推广网()。请各省(区、市)农业、财政部门认真总结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于2012年11月底前将总结报告报送农业部和财政部相关司局。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篇2
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
1.1 合理设置机构, 科学核定编制
按照科学合理、精干高效、服务到位的原则, 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设置市、乡两级。市农业局为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主要负责全市农业技术指导服务, 引导、试验、示范推广关键农业技术以及对科技示范户及农民进行农业政策和科技技能培训等;11个乡镇办事处按2005年机构改革要求, 分别设立了1个由农业站、林业站、水利站、农机站和畜禽站组成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前化工、谷旦、西虢3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已全部完工。
1.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建立完善了5项制度:严格实行竞聘上岗, 制定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农技人员农技推广责任制度, 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工作考评制度, 制定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 确定考核内容和方式, 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建立了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和多元化推广制度。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情况
2.1 组织与管理机构建立和运行情况
为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 全市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 副市长为副组长, 市财政局、农业局局长及各乡镇办事处为乡镇长、主任为成员的“孟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 副局长汤跃辉任办公室主任, 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全市成立由11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专家组成项目专家组, 负责制定孟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技术方案, 协助遴选示范户, 评审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方案, 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 同时又成立了项目考核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项目的落实考核。
2.2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 农技推广中心及时制定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1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2.3 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遴选、确定与发布
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和近年来试验示范结果, 经专家推荐, 征求示范户意见, 确定全市主导品种17个, 主推技术18项。通过技术人员下乡宣传指导以及利用电视、宣传栏等媒介, 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效果明显。从调查情况看, 小麦周麦16种植面积占11%, 周麦22占24.2%, 矮抗58占31.6%, 豫麦49-198占11.5%, 周麦27占9.6%, 主导品种总面积占到87.9%。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后移、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主推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玉米浚单20种植面积占25%, 郑单958种植面积占18.7%, 浚单26占15%, 先玉335占24.3%左右, 主导品种总面积占83%以上。一密四改等主推技术应用率也达90%以上。
2.4 培育科技示范户,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严格按照示范户遴选标准和程序, 围绕小麦、玉米、果树、蔬菜4个主导产业, 在全市遴选460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植水平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该项共涉及259个行政村,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4.9%, 经市农业局审批公示后, 统一挂牌。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户以上, 积极向他们宣传新品种和新技术, 提高了他们科学种田的水平, 提高了周边农户的自身素质, 充分发挥了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头作用。据对全市示范户进行测产和实产调查, 2014年示范户小麦平均单产达596.1kg, 比全市单产562.5kg, 增产33.6kg, 增产率为6%;示范户玉米平均单产618.1kg, 比全市平均581.4kg增加36.7kg, 增产率为6.3%, 效果十分明显。
2.5 确定技术指导员,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在乡镇 (区域) 农技站工作的农技人员中, 选聘了46名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一线推广经验丰富的在职在岗的农技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负责对示范户和示范基地的指导与服务, 每个技术指导员平均分包10户。为充分发挥科技指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确评价科技指导员的工作业绩, 确保项目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和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市农业局制定了《孟州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人员管理办法》, 与每个技术指导员签订了“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技术服务协议书”, 对农技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作了具体要求, 并在年终进行量化指标考核。该指标也作为年终考核的奖惩依据。
全市按项目进度, 制定科技人员培训计划与方案, 对农技人员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训和示范基地培训作了具体规划, 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进行培训安排。截止到目前, 全市对46名技术人员共进行田间地头培训4期, 室内集中培训6期;按省里培训计划, 第一批安排了10名技术人员到河南科技大学进行专业培训, 并建立完善规范培训档案。培训不仅使农技人员对当前现代农业技术有了新的了解, 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增强了服务技能, 达到了预期效果。
2.6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围绕全市优势农产品, 以孟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在谷旦镇曲村建立“小麦-玉米”新品种展示及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面积300亩, 重点开展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展示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全市安排小麦玉米品种展示、小麦玉米高产攻关共4个, 分别在玉米播种期、苗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 小麦整地、播种、拔节、灌浆等时期组织开展小麦、玉米田间管理培训会、观摩会6~10次。现场指导小麦、玉米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全市与洛阳农科院对接, 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制度, 共同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培训农技人员, 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通过项目实施, 示范基地具备开展作物品种展示、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农田节水示范、栽培模式示范、农机作业示范以及信息传播等功能, 构建起市、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试验示范基地标牌统一尺寸、统一样式、统一颜色, 竖立在示范基地醒目的路边。
2.7 资金使用情况
本项目在市财政局设立了资金专户, 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实行报账制, 专款专用, 规范使用。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购买农药、化肥等农资时均实行政府采购。用于农技人员绩效奖励时, 经公示方能支取, 每笔资金都经主管局长、局长和主管农业市长签字, 再由财政部门按程序支出。加强资金的审计和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利用率, 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发挥投资效益。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项目的实施, 全市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具体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如:机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 有的示范户培训后, 不能及时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农户。在今后的工作中, 将针对各类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 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定期对农业技术指导员工作到位情况进行督查;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 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服务指导工作, 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文章介绍了河南省孟州市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情况, 提出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能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的措施。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篇3
会议对2012年项目启动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布署,要求各位科技指导员能够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年的工作中,有计划、按步骤地做好示范县项目各项工作。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重点遴选好科技示范户,与示范户搞好面对面对接,且搞好技术指导对接,为全年工作圆满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桦甸市农业局 鲁相臣 李姝 供稿)
集安市将全力创建特色精品乡镇
为了全力抓好创建精品乡镇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集安市创建精品乡镇实施方案》,并于8月21日召开了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暨创建精品乡镇启动大会,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至2015年,利用二年半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包括基本达标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提档升级阶段,将乡镇政府所在地打造成镇容镇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郁,能充分体现集安特点和亮点的精品乡镇。
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组织阳光工程培训学员考察黑木耳种植先进基地
为进一步增强学员对国家阳光工程食用菌工专业培训的了解,提高黑木耳种植实用技能,8月7日,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组织85名培训学员到和龙市发展规模最大、种植户最密集的头道镇长仁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在种植基地,学员们认真听取了种植大户由少到多的黑木耳种植发展过程,并与种植大户进行了交流学习。通过此次实地考察,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也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种植热情,为和龙市阳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 王丽华 供稿)
通化市着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强化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提升泸水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5年中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云财农〔2015〕6号)和《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编制2015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农办科〔2012〕25号)文件精神,切实用先进技术推进泸水县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结合泸水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泸水县基本情况
泸水县地处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与云龙、兰坪县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全县辖6镇3乡71个村委会,4个社区,112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4.3万人,农村劳动力7.39万人。全县国土面积为3203.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4万亩,境内最高海拔4161.6米,最低海拔738米,年平均气温20.3℃,年均降雨量1199.7毫米,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集“高山、峡谷、贫困”为一体;农业生产以传统的山区农业为主,是怒江州粮食、热作和生猪养殖主产区,云南省重点扶贫攻坚县之一。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675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70元;完成大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53.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5万亩,粮食总产量67149吨,农民人均有粮达469公斤。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泸水县农业生产立足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合理布局,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培植力度,农业主导产业和高原特色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提高,产业化经营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了以玉米、水稻、麦类、豆类、马铃薯、蔬菜、草果、生猪、土鸡为主的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
1、蔬菜产业:2014年全县累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种植面积占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1.1%,总产量达8.1万吨,产值达6883.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
2、生猪产业:2014年全县生猪存栏244518头,其中能繁母猪达48920头,年出栏生猪 187632头。全县实现肉类总产量达17402吨,猪肉产量达 12196吨,产值达223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7%,占畜牧业总产值的 56.1%。
(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泸水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始终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来贯彻落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各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强化认识,科学编制,认真开展体系改革与建设,严格按照云南省编办、省委农办、省人保厅联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云编办〔2012〕162号)文件精神执行。2011年3月,根据省委政府、州委政府的要求,由泸水县农业局、泸水县畜牧兽医局、泸水县科技局合并成立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隶属泸水县人民政府直属一级行政事业局,是一个管理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健全的机构。当前,县、乡两级共有农技推广体系机构35个,其中:下设6个行政机关股室、2个二级局、18个县局属站所、9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有农技推广单位明确了公益性职能,人员工资均由财政全额拨款,保障了人员工资待遇;同时,全部农技推广单位在“定编、定岗、定人”的基础上,实行聘用制,签订了聘用合同,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县级推广机构归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管理,无法人资格,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挂牌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启用公章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归乡镇管理,无法人资格。全县技术人员职称聘用和履职情况归县级农业业务主管部门管理。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确保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的2/3”的相关要求,改革后全县总编制数为488名,其中:县级行政编制38名,县级事业编制180名,九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含乡镇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水保站)总编制数270名。县级人员总编制218名,现有人数203名,其中:行政编制38名,现有人数24名(其中:行政中级工2名,行政初级工1名);事业编制180名,现有人数179名。在现有人数中,高级职称资格的24名,中级职称81名,初级职称43名,管理人员2名,工人29名,其中:高级工21人,中级工8名;专业技术人员占现有人数的比例达88.2%。九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含乡镇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水保站)编制共计270名,现有人数384名。专业技术人员占现有人数的比例达96%。
二、年度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真正发挥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效能,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全县建设1个科技示范村;遴选2个主导产业,建立2个试验示范基地;遴选36名技术指导员,指导355个科技示范户,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10个示范户;示范户覆盖全部行政村;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10—20个农户;全年指导每个示范户在30次以上,深入一线100天以上;技术指导员每次入户指导必须在指导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中详细记录并相互对应,作为年底技术指导员报销下乡补贴的必备条件。最终达到全县新技术、新品种覆盖率95%以上。
全县培训80名农技人员,4人参加农业部培训基地重点班培训,其余人员参加省里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三、实施内容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情况
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激活运行机制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服务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通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服务效果,形成中央地方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同时,建立健全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农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提升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应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推广主推品种与主推技术
泸水县2015年根据全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科技需要,经过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技术指导员共同研究,遴选组织项目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分产业、分品种、分季节的技术指导方案,并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单位和农技人员。
1、遴选确定项目主导产业2个。根据泸水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布和规模,确定项目2个主导产业:蔬菜和生猪。
2、主推品种16个。其中:蔬菜产业主推品种11个,分别为黑太郎茄子、紫长茄、番茄粉果系列、番茄红果系列、甜脆豌豆、包包菜中甘系列、架豆系列、辣椒湘研系列、黄瓜津优系列、黄瓜中蔬系列、香莴笋;生猪产业主推品种5个,分别为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太湖、常规品种高黎贡山猪。
3、主推技术7项。其中:蔬菜产业主推技术3项,分别是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蔬菜流水式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生猪产业主推技术4项,分别是高黎贡山猪选育技术、高黎贡山猪扩繁技术、生猪科学养殖技术、生猪疫病防治技术。
遴选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及时编制技术操作规范,同时依托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制定相应产业的示范推广计划。
(三)建好用好试验示范基地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以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充分考虑主导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认定有一定规模、场所固定、能连续工作开展的基地2个。
一是建设经济作物试验示范基地1个:老窝镇中元村蔬菜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邬世英,基地技术负责人:尹育刚,主推品种:番茄粉果系列、包包菜中甘系列、架豆系列、辣椒湘研系列);
二是建设畜牧试验示范基地1个:鲁掌镇鲁掌村高黎贡山猪基地,用于高黎贡山猪的扩繁(基地负责人:尹仲渔,基地技术负责人:邬云星,主推品种:高黎贡山猪)。
试验示范基地竖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牌,标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明确基地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过对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传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每个试验示范基地都将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一个技术方案、组建一支技术团队、集成示范一批技术、对接一个企业、形成一个技术分析报告及生产指导意见。
试验示范基地都将与1个州级以上的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建立密切的技术指导合作关系。每个科研教学单位要有专人定期实地指导示范基地建设,每个示范基地至少派1人到科研教学单位进行短期跟班学习,切实让实验示范基地直接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挂钩。
(二)加强科技示范村的建设
科技示范村是以强化产业为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以“一村一品”为重要内容,在农村中能率先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推广优良品种,引进新的科技项目,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推广。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结合泸水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定具有地方特色、代表性强、发展基础良好和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的泸水县老窝镇中元村丹公地10组和13组为泸水县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科技示范村。
科技示范村建设将以推进科技入户、信息入户和技术服务入户为准则,积极建设科技示范村农民科技书屋,购置农业技术书籍,实现人手一册;加强科技示范村物化补贴;培育科技龙头示范户,示范村内将精选5名科技龙头示范户参加省里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每人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及时编制科技示范村建设方案、产业技术方案和产业技术手册,发放给每个农户;及时组建农民科技核心组;积极开展信息宣传;及时制作科技示范村标识牌,注明技术负责单位和技术负责人。对科技示范村内所有农户开展“1+X”技术培训(全年1次全覆盖培训,关键季节、关键环节不少于30次的培训);对所有农户举办文明素质培训班,全年不少于4期;积极邀请5名县级以上专家每次驻村指导不少于2天,全年累计不少于10次。
(四)选拔和培育科技示范户
1、选拔科技示范户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注重地域间的均衡分布,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农民申请、村级和乡镇组织推荐、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审核认定的程序,在每个行政村平均选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有一定影响力、能带动更多农户提高生产能力的农户担任科技示范户。按照“每个行政村都要遴选3—5个科技示范户”要求,泸水县共有71个行政村,以每个行政村遴选5个科技示范户为基础,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将遴选355户科技示范户,每10户科技示范户由1名技术指导员负责技术指导,泸水县共遴选36名最美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按产业分布如下:
(1)蔬菜产业210户。六库镇40户;老窝镇20户;上江镇20户;鲁掌镇10户;片马镇10户;大兴地镇25户;称杆乡35户;古登乡30户;洛本卓乡20户。
(3)生猪产业145户。六库镇20户;老窝镇10户;上江镇10户;鲁掌镇20户;片马镇10户;大兴地镇10户;称杆乡20户;古登乡25户;洛本卓乡20户。
2、培育科技示范户
技术指导员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向示范户灌输科技知识,引导他们接受科学技术,改变观念;帮助他们学习掌握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提高科学种养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和帮助他们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带领周围农民共同搞好生产,让示范户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五)开展科技入户技术指导与服务
泸水县在开展科技入户指导与服务方面,将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积极开展入户指导。在产前,要求每名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与示范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书,并通过电话、手机信息等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切实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积极组织示范户开展主导产业的科技培训,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做到抓培训,强素质,促增收,同时,深入农村积极引导科技示范户精耕细作,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生产,在全县范围内做到统一栽种、统一管理,以此提高示范户科学种养水平;在产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示范户中耕、培土、施肥、病虫害防治,养猪方面,积极指导示范户科学养殖、与管理,做好春秋两防工作;指导示范户如实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同时,积极引导示范户把学到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周边的辐射户,让示范户起排头兵的作用,切实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县范围内以点带面的全面铺开。在产后,做好主导产业测产验收及产量分析工作,积极引导示范户及时收获,切实让示范户丰产丰收。
在技术指导过程中,要求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10个示范户,全年指导每个示范户在30次以上,深入一线在100天以上,并且要求每次指导员入户指导必须在指导员和示范户手册中详细记录并相互对应,作为年底技术指导员报销下乡补贴的必备条件。每年集中对所有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一次以上,在生产关键季节对示范户进行现场指导。
(六)加强技术指导员的技术培训
根据省里统一编制的分类别、分产业培训计划,分批次选派农技人员,到国家或省级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集中培训,提高农技人员业务能力。泸水县以100名技术人员为培训基数,根据上级安排,若需要参加农业部组织的“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泸水县将组织1—2%的农技人员参加农业部组织的“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训,3%农技人员参加重点班培训,其余人员参加省里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七)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通过政府订购或定向委托等方式,引导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经纪人、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泸水县2015年将引导并正常运行农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
(八)促进农技推广创新
农技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科研成果的再继续和再创新的环节,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手段。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对传播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改变农民行为,提高其决策能力,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泸水县积极推进农技推广创新工作:创建1个科技示范村,示范村内的农户享受科技示范户享有的待遇;建立补助项目专家顾问团;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与泸水县的专家对接制;按其主导产业建立县级产业技术体系,并形成产业技术指导意见,做到体系组成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人手一册,保障实效性;设县级首席专家,按照技术链与产业链融合的要求设置岗位专家,下设工作小组,形成技术优势,切实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1、加强体系建设
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明确县级农业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强化考评考核和绩效管理。推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和实施岗位管理,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有效履职。
2、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3、加强农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衔接
及时建立以农技推广机构为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公共服务组织为平台,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 的原则,以技术服务为保证,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共服务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以此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速度。
4、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是建立健全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农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项目管理合同制度,提升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应用。二是全面实施科技入户。根据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总体要求 ,创建农民田间学校,推行科技示范村,建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达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技术的目的。三是重点扶持2个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公共服务组织,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公共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四是积极管理技术指导员在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的选拔培养基础上,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技术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
5、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 通过电视专栏、电话热线、电脑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农时季节为生产者提供气象信息、种养殖小常识、田间管理技术、农业市场信息等服务,建立快捷、简易、畅通的信息服务网络;同时,加强项目宣传,把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典型事迹加以宣传,以此达到宣传效果。
6、加强服务效能的提高
明确工作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以现有粮油糖高产创建、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为导向,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共服务组织做好技术服务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从事公益性推广服务,促进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使农民真正得实惠。
7、加强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制定项目考核管理办法,由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工作,并督促项目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期间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务组织进行量化评分,对做得好的集体和个人加以表彰,对慵懒的集体和个人加以通报批评,技术指导员将在年度履职考核中评为相应的不称职等次。
四、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15年第一季度)
确定主导产业,组建专家组,遴选项目实施单位、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
选择试验示范基地,筛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导方案,技术指导员制定分户指导方案。
编印发放《技术指导员手册》、《科技示范户手册》、技术资料等。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4月至10月)
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深入示范户责任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三定(定产量、定成本、定效益)、四落实(政策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对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落实物化补贴。根据指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及时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针对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和生产关键技术,编印相关技术资料,开展专题培训、短期培训,并组织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按“四个到位(技术指导到位,技术手册到位,物化补贴到位、指导员补贴到位)”标准进行不定期检查。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项目宣传,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发挥农技人员先进事迹和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报送农技推广工作动态信息,及时上传到中国农业推广网,扩大影响。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1月)
在上级专家指导和帮助下,积极组织项目专家指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各产业测产工作,及时自下而上逐级进行项目总结,肯定成绩,找准问题;收集整理材料,做好验收准备。
对照项目合同开展绩效评价,10月中旬完成绩效自评报告报送州农业局,11月底做好迎接州农业局查验收检查工作,12月31日前做好接受省农业厅的实地考核工作。
五、主要参与单位、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县人民政府、县审计局、县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全县九个乡镇的乡镇长或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组成,负责领导和协调工作,并督促项目专家组做好各项工作。项目专家组成员主要由与遴选的2个主导产业有关的县农科局直属对应站所长及部分副高级农艺师组成,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负责评估审定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负责制定主导产业技术推广计划,遴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明白纸;指导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深入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负责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绩效评价、调研总结等工作。
全县共遴选36名技术指导员,都是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和畜牧兽医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33名技术指导员由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3名技术指导员由县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主要负责指导10个科技示范户,全年指导每个示范户在30次以上,深入一线指导100天以上;负责编写技术指导方案;负责填写技术指导手册、指导示范户填写示范户手册;负责做好产业测产和效益分析并上报。
六、经费使用安排和配套经费
2015年下达到泸水县的项目资金为80万元,其经费开支如下。
(一)项目经费开支内容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19.088万元)
(1)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不得超过总经费的25%。主要用于交通、通讯、误餐的费用,每个技术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不少于100天(以110天计算),每人每天补助交通和误餐费20元,36名技术指导员共计补助7.92万元,通讯补助每名技术指导员补助365元,36名技术指导员共计补助1.314万元。两项合计金额9.234万元。
(2)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主要用于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劳务等费用,共计3.954万元。
(3)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根据考核结果对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等进行绩效奖励的费用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金额的5%,共计1.9万元。
(4)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金额的5%,共计4万元。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41.846万元)
(1)用于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地膜、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共计31.196万元。
(2)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购买肥料、地膜、农(兽)药、饲料等补助,共计10.65万元。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10.8万元)
(1)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培训所需费用,共计10.8万元。
(2)对实施特岗计划,泸水县不计划实施,此项费用将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开支。
4、农业科技示范村建设补助(8.266万元)用于科技示范村建设所需的各项费用,共计8.266万元。以上四项经费开支共计80万元。
(二)经费开支保障
泸水县将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一是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加快项目执行,通过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方向,细化支出范围。二是项目经费将执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浪费,严禁用于发工资,严禁农技人员平分补助经费。三是接受各级财政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的抽查,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一经查实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七、具体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为确保补助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泸水县人民政府牵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六库镇人民政府、鲁掌镇人民政府、片马镇人民政府、上江镇人民政府、老窝镇人民政府、大兴地镇人民政府、称杆乡人民政府、古登乡人民政府、洛本卓乡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组建农业技术专家组。
1、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普记颜(县人民政府县长)副组长:
程润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成 员: 杨穆王(六库镇人民政府镇长)
褚芳兰(鲁掌镇人民政府镇长)茶继良(片马镇人民政府镇长)李刘生(上江镇人民政府镇长)杨紫军(老窝镇人民政府镇长)赵冬至(大兴地镇人民政府镇长)杨永胜(称杆乡人民政府乡长)何龙峰(古登乡人民政府乡长)李树成(洛本卓乡人民政府乡长)冯永明(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何泽杨(县财政局局长)何荣中(县审计局局长)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办公室主任由泸水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冯永明同志兼任,负责处理项目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参与项目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2、组建农业技术专家组
组 长:邬世英(县农业科教培训中心职工、高级农艺师)副组长:杨长珍(县农业科教培训中心主任、农艺师)成 员:巴桑涛(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广波付(县经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赵学军(县种子管理站站长、农艺师)陈春何(县土肥站站长、农艺师)段星泉(县瘦肉型猪供精站、高级畜牧师)桑业华(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主任、高级畜牧师)尹仲渔(县畜禽品种改良站站长、兽医师)
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负责评估审定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负责制定主导产业技术推广计划,遴选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明白纸;指导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深入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负责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绩效评价、调研总结等。
(二)相关保障
1、举办项目管理培训班
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制定具体措施,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1)积极参与由省农业厅组织的县农业局长培训班、县农业局财务人员培训班、县信息员培训的培训,切实让项目往高质量、高效率、安全的方向发展。
(2)积极组织项目技术专家组成员培训班,加强项目的实施、指导和管理,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3)积极参与由农业部、省农业厅及州农业局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班,认真学习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统计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有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2、加强技术指导员管理,发挥作用
积极响应省农业厅的指示,采取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员驻村的模式,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项目技术指导员的管理,确保县乡技术指导员在其位、尽其职,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技术指导员给予倾斜,确保他们在生产一线蹲得住、留得下。积极鼓励技术指导员在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的选拔培养基础上,领办、创办各类农业技术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
3、及时开展绩效考评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篇5
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管理,提高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水平和成效,根据《XX省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的意见》、《XX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XX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员管理意见》以及《关于组织实施全省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通知》(X农办科〔2019〕X号),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1条技术指导员工作职责
技术指导员对示范户的指导工作实行“包村联户”责任制,具体做到“八个一”工作责任目标。
(1)做好科技示范户遴选的摸底调查工作。围绕指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示范户技术指导方案。及时发放示范户门牌、规范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以及指导示范户规范填写示范户手册等相关资料。定期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指导员实行“包村联户”责任制,具体做到“八个一”工作责任目标。
一是包干一个村,对包干村的所有农业技术工作负责,对非本专业技术问题负责联系有关专业人员解决。
在农作物备耕、播种、育苗、栽插、田间管理、收获或畜禽养殖等关键时期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对每个示范户指导10次以上,全年累计达100天(次)以上。二是挂钩联系和重点培育XX名左右科技示范户。
三是每年按农时季节组织100人次以上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四是在所包村建立一个高产高效示范方(点)。
五是责任区内有一套完整的农事生产指导与服务档案记录。
六是指导、服务好一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七是参加一项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或者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项科学试验。
八是结合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撰写或发表一篇专业技术文章。
(2)做好“物化补贴”物资发放工作。物化补贴发放实行技术指导员负责制。每个示范户领取物化补贴时需有技术指导员与其领取合拍的照片。如委托其他人员代领,需有委托人书面委托书。如有示范户直接或电话抽查时反映,没有领到的,将由技术指导员承担相应责任。物化补贴需在规定时间内发放到位,并提供到户清册和收条。
(3)通过电话、互联网、农技耘APP、培训观摩等多种形式,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协助科技示范户记录技术指导服务和生产情况,掌握其生产中的技术需求,及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应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高效、快捷、互动式服务。指导每位科技示范户注册应用农技耘APP,同时按照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5户的标准,为辐射户注册安装农技耘APP,并建立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交流群,保持常态化、互动式联系。技术指导员每年在农技耘APP上发表图文并茂的信息12条以上,每月上传推广农情、日志2篇以上,全年24篇以上。
(5)确保完成项目实施目标任务,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5%以上,科技示范户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6)按时完成相关数据及资料上报,主动配合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督查考核活动,年底对技术指导工作进行总结。
第2条技术指导员行为规范
(1)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时必须配戴“胸卡”,实行挂牌服务。
(2)技术指导员必须发放工作名片给所指导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以建立便捷的工作联系渠道。工作中,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提供及时周到的技术服务,一般技术问题应在当时予以解决,不能当时解决的,应在两日内予以答复。
(3)技术指导员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必须耐心解答,百问不厌。
(4)技术指导员每次入户技术指导和田间诊断时,必须开具“技术处方单”,处方单应注明:事由或症状,诊断结果,处理意见和技术措施。
(5)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时,必须在《技术指导员手册》上,及时记载技术指导服务内容,以便考核时反馈情况。
(6)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时,必须遵循服务农民、方便农民的原则,不向农民提出与技术指导无关的要求,不接受农民的赠送的礼物,不接受农民的宴请,不向农民销售非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荐的农用物资。
(7)技术指导员必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甘于奉献。尊重农民,注意文明用语,不说粗话、脏话。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真正让农民满意。
第3条技术指导员管理
(1)推行技术指导员定向联系科技示范户服务责任制、管理合同制、考核百分制三项管理制度。每名技术指导员定向联系20名科技示范户,与科技示范户签订协议。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签订合同,技术指导员按合同履行科技入户工作责任与义务。量化、细化考核内容,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2)定期不定期培训制度。由技术指导单位每年组织不少于3次的集中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
(3)开展工作交流。利用培训或会议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员工作交流活动,技术指导单位要及时对前阶段工作进行总结,部署下阶段工作。
(4)督促检查。由科教科组织牵头,技术指导单位具体落实,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全面检查,项目实施乡镇全覆盖。专家组及科教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督查或电话抽查。
第4条技术指导员考核
(1)对技术指导员实行百分制考核,实行项目承担指导单位和农业科技示范户联合“双项考核”机制,其中:技术指导单位重点考核平均入户指导次数、指导工作质量、工作成效等;农业科技示范户重点反馈考核技术指导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入户指导到位率、业务水平等非量化指标。
(2)技术指导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实地检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对技术指导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公布。科技示范户对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服务要认真记录和评价。督查成绩作为年底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之一。
(3)对技术指导员的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技术指导员,根据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建立考核奖罚机制,对成绩优秀的指导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合格的技术指导员进行淘汰。技术指导员的补贴标准与考核绩效挂钩。
(4)考核办法。技术指导员考核工作由技术指导单位具体负责,县农业农村局科教科对技术指导员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和抽查。
第5条聘用待遇
(1)技术指导员补贴与考核指标完成的百分比挂钩。
(2)建立考核奖罚机制。考评结果及时通报,并据此对指导员进行奖补。技术指导员聘用待遇包括基本技术指导费和绩效考核奖励。其中绩效补贴根据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分一、二、三、四等四个档次。各占20%、30%、40%、10%,分别进行奖励,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同时也作为下一责任农技员聘用依据。
(3)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技术指导出现重大失误,造成示范户损失的,实行一票否决。
第6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技术指导员管理考核适用本办法。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篇6
项目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合同书
甲 方:(技术指导员)乙 方:(科技示范户)
为了不断强化农技推广服务力度,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提高服务质量。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合同,共同遵守。
一、甲乙双方基本信息: 甲方单位
乙方单位
办公室地址 家庭地址 住宅电话 手机号码
二、甲方职责
(一)甲方对乙方 生产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
住宅电话
电话号码
主导产业: ;主推品种: ;
示范规模: ;示范地点: ;
预期目标: ; 预期年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7天(次),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二)负责为乙方制定生产技术方案,提供技术资料,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全过程的生产技术服务,即时为乙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下传信息每年6条以上。
(三)建立技术指导档案,做好《科技示范户手册》记载的指导工作。
(四)甲方负责科技示范户推荐、遴选;对所进行的试验、示范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
(五)及时解答所在村农户的技术咨询,解答不了的,及时向产业专家汇报后,提供专家意见或建议,不允许推诿。
三、乙方职责
(一)乙方科技示范户资格审批后,必须按要求在自家大门的显眼位置悬挂科技示范户门牌。
(二)乙方服从甲方的技术指导,按照技术方案进行生产活动。
(三)乙方优先享受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享受物化技术补贴。
(四)乙方提供必要的示范条件,配合甲方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工作,积极向周边农户传授科技致富经验,每年带动20个左右农户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年终考核须有辐射户的意见。
(五)乙方必须按要求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及时填写生产和技术指导服务的有关记载信息。
(六)乙方对甲方工作成效有权进行评价。
四、违约责任
(一)甲方如不按要求履行责任,乙方有权建议更换技术指导员;也可以向上级农业主管部门进行反映。
(二)乙方如不按要求履行责任,甲方有权建议取消示范户资格。
(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甲乙双方先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向上级农业主管部门进行反映,也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五、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有效截止日期为 2011年3月。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农牧局存档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 篇7
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 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要注重突出重点, 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注重统筹兼顾, 协调推进丘陵山区、血防疫区及草原牧区农机化发展;注重扶优扶强,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注重阳光操作, 加强实施监管和廉政风险防范, 强化绩效考核, 进一步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主权;注重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 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范围及规模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场) 。综合考虑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 下同) 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乡村人口数、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确定资金控制规模。为支持春耕备耕, 财政部已于2012年9月30日将2013年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0亿元指标提前通知各省。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本辖区内市、县投入规模。补贴资金应向粮棉油作物种植大县、畜牧水产养殖大县、全国农机化示范区 (县) 、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全国1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创建县和1000个专业化防治示范县、血吸虫病防疫区县适当倾斜。
属省属管理体制的上海、江苏、安徽、陕西、甘肃、宁夏、江西、广西、海南、云南、湖北等11省 (自治区、直辖市) 地方垦区农场和海拉尔、大兴安岭垦区农场补贴资金规模、补贴农场名单及资金分配额度由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农垦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协商确定, 纳入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补贴资金使用方案。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指导, 按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财农[2005]11号) (以下简称《办法》) 和本实施指导意见, 规范操作, 统一管理。其他地方垦区的市、县属农场的农机购置补贴纳入所在县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三、补贴机具及补贴标准
(一) 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农业部根据全国农业发展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 在充分考虑到各省地域差异和农业机械化实际的基础上, 确定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机具 (详见附件1略) 。
除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外, 各地可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品目的其他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自选品目须向农业部备案, 阐明补贴理由、每个品目涉及的生产厂家数量、产品型号、市场平均销售价格、补贴额等。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皮带传动轮式拖拉机、运输机械、装载机、农用航空器、内燃机、燃油发电机组、风力设备、水力设备、太阳能设备、包装机械、牵引机械、网围栏、保温被、设施农业的土建部分 (指用泥土、砖瓦、砂石料、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修砌的温室大棚地基、墙体等) 及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联合收割机不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
手扶拖拉机仅限在血防区和丘陵山区补贴。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按小麦联合收割机和单独的玉米收割割台分别补贴。
(二) 补贴机具确定。
各省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在农业部确定的175个品目中, 选择部分农业生产急需、农民需求量大的品目纳入中央财政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对于价格较低的机具可以不列入补贴范围。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得随意缩小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省域内年度补贴品目数量保持一致。补贴机具必须是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目录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产品。
(三) 补贴标准。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 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通用类农机产品最高补贴额由农业部统一确定;非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各省自行确定, 相邻省份应加强沟通、相互协调, 防止出现同类产品补贴额差距过大。每档次农机产品补贴额按不超过此档产品在本省域近三年的平均销售价格的30%测算, 重点血防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及植保等大田作业机械补贴定额测算比例不得超过50%。各省要按程序向社会公布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并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 (补贴额一览表式样见附件2略) 。
要组织开展补贴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调查摸底, 动态跟踪市场变化情况, 特别是对新增补贴档次的产品, 要从质量、使用、服务等方面加强监管。对于同一档次内大多数产品价格总体下降幅度较大的, 要适时调整此档机具补贴额, 并按调整后的补贴额结算, 补贴额调整情况要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
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5万元;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0万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提高到25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30万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提高到40万元。
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四、补贴对象和经销商的确定
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 (林场) 职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 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确定补贴对象。对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 可优先补贴。
对每户农牧渔民、农场 (林场) 职工及每个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内享受补贴购置农机具的台 (套) 数或享受补贴资金总额应设置上限, 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的资质条件、确定程序严格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行为的通知》 (农办机[2012]19号) 和有关规定执行。
补贴对象可以在省域内自主选机购机, 允许跨县选择经销商购机。提倡农机生产企业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配送农机产品, 减少购机环节, 实现供需对接。
五、补贴资金的兑付方式
倡导各地试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兑付方式。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资金兑付方式的省份, 2013年要继续巩固完善。已经在部分市县开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试点的省份, 2013年要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或在全省试行。尚未开展该试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3年要选择部分市县开展试点;条件成熟的, 也可在全省范围内试行。
要认真调研, 周密考虑, 科学设计, 制定切实可行的“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试点方案, 拟新开展试点的省, 试点方案报农业部、财政部审定后实施;扩大试点范围的省, 试点方案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对于试点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应对预案, 妥善解决。
继续实行差价购机的地区, 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按原程序操作。
六、工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密切配合。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工作责任制, 层层签订责任状, 明确任务和责任。要在补贴申请、审核与审批、公示与核实、监管与督查、档案管理等方面, 建立“谁办理、谁负责, 谁核实、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
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密切合作,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要制定农机购置补贴绩效管理考核办法, 注重工作绩效, 加大工作考核力度, 并将考核结果与补贴资金分配挂钩;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动员部署、培训指导等工作;要与当地种植业、畜牧、渔业、农垦以及水利、林业等部门搞好沟通协调, 切实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
地市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审核、补贴工作监督检查、补贴机具抽查核实等工作。
要建立健全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机制, 成立由县领导牵头, 人大政协、纪检监察、财政、农机、公安、工商及其他农口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 共同研究确定补贴资金分配、重点推广机具种类等事宜, 并联合对补贴政策实施进行监管。同时, 强化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内部约束机制, 必须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 对补贴资金分配、重点推广机具种类等问题的初步意见, 须由集体研究决定, 经县级补贴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并报上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办法》 (财农[2005]11号) 要求, 积极支持和参与补贴资金落实和监督工作, 增加资金投入, 并保证必要的组织管理经费。严禁挤占挪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用于组织管理经费。
(二) 加强引导, 科学调控。
农机购置补贴既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也是一项产业促进政策。要通过政策实施, 推动农机工业科技进步、提高制造水平, 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 快速提高薄弱环节农机化水平, 加快落后地区农机化发展步伐, 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正确把握政策取向, 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 合理确定各地补贴资金规模, 因地制宜确定补贴机具品目范围, 科学分档测算补贴额。
要突出重点,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各省根据资金总量, 选择部分农业生产急需的薄弱环节机具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
要深入搞好农机装备需求调研, 科学分析现状与不足, 因地制宜制定中长期农机购置补贴规划, 为补贴政策持续深入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2013年, 继续在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新疆、宁波、青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 同步实施,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操作办法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和商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2012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 (农办财[2012]133号) 执行。
(三) 规范操作、严格管理。
各地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 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公平公正公开确定补贴对象。在确定补贴对象时, 不得优亲厚友, 不得人为设置购机条件。要严格执行补贴对象公示制度, 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负责为公示无异议的农民办理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 (具体格式详见附件3略) , 经与同级财政部门联合确认后, 交申请购机农民。对价格较低的机具可将购机与公示同时进行。
合理确定补贴额。按照“分档科学合理直观、定额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科学制定非通用类补贴机具分类分档办法, 并测算补贴额, 严禁以农机企业的报价作为市场平均销售价格测算补贴额。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在公布补贴产品补贴额一览表时不允许带具体的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型号。
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 要对省内外生产同一品目机具的企业一视同仁。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 严禁企业借扩大农机购置补贴之机乱涨价, 同一产品销售给享受补贴的农民的价格不得高于销售给不享受补贴的农民的价格。
全面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网络化管理, 各地要全部使用农业部统一开发的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 与财政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对补贴机具的牌证管理。享受补贴政策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前, 其所有人应当向所在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申请登记。
各省要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人员培训, 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和能力。今年, 农业部拟分批对县级农机购置补贴管理人员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和警示教育。
(四) 公开信息, 接受监督。
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农办机[2011]33号) 要求, 及时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册、明白纸、挂图等形式, 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到村, 宣传到户到人。省、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公开补贴实施方案、补贴额一览表、支持推广目录、补贴经销商名单、操作程序、投诉举报电话、资金规模等内容, 至少每半月应公布一次各县 (市、区) 补贴资金使用进度。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列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目录, 要及时公布资金执行进度以及每名购机户的购买机型、生产厂家、经销商、销售价格、补贴额度、姓名住址 (不涉及个人隐私部分) 等信息。
在年度补贴工作结束后, 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以公告的形式将享受补贴的农户信息 (格式见附件4略) 和县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在县级人民政府网站或农业 (农机) 部门网站 (页) 上公布, 并确保5年内能够随时查阅。享受补贴的农户信息包括:姓名, 所在乡、村、组, 所购机具型号、单价、数量、产销企业、补贴额等;县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包括:补贴机具种类, 数量, 受益农户数, 补贴资金 (含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 使用情况。要将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按规定设置信息公开固定网址或开通固定专栏。对于目前已开通农机化专属网站的, 应当在该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上设置固定专栏, 公开补贴信息;对于尚无条件开通农机化专属网站的, 应当在当地政府或农业等综合网站上设置固定专栏, 公开补贴信息。省级信息公开固定网址或开通固定专栏的网址链接要主动提交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统一对外发布, 确保通过网址链接有效查询信息公开情况。
农业部将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延伸绩效管理考核内容, 按季度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也要定期组织抽查并通报结果。
(五) 严肃纪律, 加强监管。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监管, 把国务院“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四个禁止”、“八个不得”及《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 (农机发[2011]4号) 等要求落到实处。
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制定监管督查方案, 年度内集中组织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范围要覆盖到三分之二的地级行政区域或三分之一的县级行政区域, 并根据农机产品补贴额大小确定入户抽查比例。要加强对各地补贴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 组织市县两级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要不定期地组织明查暗访, 深入了解基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落实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曝光, 及时处理, 把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要将督导检查情况和对各类违规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及时报农业部、财政部及驻农业部纪检监察机构。对问题较大的县市在全省农机、财政系统进行通报, 并抄送省级纪检监察部门, 建议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建议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有组织有预谋倒卖补贴机具、骗取补贴资金的行为。要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制, 实行“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
加大财政部门监管力度。各级特别是基层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 (财农[2011]17号) 要求, 主动参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具体实施工作, 在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补贴对象和补贴种类及补贴产品经销商确定、农民实际购机情况核实等方面, 积极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就地就近实施监管优势。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农机等有关部门, 按照不低于购机农民10%的比例, 对农民购机后实际在用情况进行抽查核实,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将抽查核实及处理情况上报省级财政部门、农机化主管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应督促和指导基层财政部门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
深入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 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监测与评价体系。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要求, 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并逐级做好延伸绩效管理;要注重绩效考核评估, 及时通报考核结果。
严格管理补贴产品产销企业。严格按照农业部及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关于补贴产品生产及经销企业监督管理有关规定, 重拳打击违法违规操作行为, 实行黑名单制, 被列入黑名单的经销商及其法定代表人永久不得参与补贴产品经销活动;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要及时取消其补贴产品补贴资格, 非法侵占补贴资金应足额退回财政部门;对违规违纪性质恶劣的生产或经销企业, 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协调司法 (下转11页) (上接23页) 机关处理。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 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安排专人受理农民投诉, 对投诉举报的问题和线索, 要做到凡报必查、一查到底。对于农民投诉多、服务不到位、产品质量差的产销企业, 以及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产销企业、国家公职人员和农民, 一经查实, 严厉惩处。
(六) 加强宣传, 搞好服务。
各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工作, 特别是要做好对农民的宣传引导, 让农民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内容、程序和要求。要搞好咨询服务, 认真答疑解惑。
高度重视补贴资金的结算兑付工作, 在认真核查购机情况的基础上, 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农民全价购机的要及时将补贴资金打卡兑付, 让农民尽早获得补贴实惠;差价购机的省份要增加结算频次, 补贴实施后至少每季度结算一次补贴资金, 减轻农机产销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鼓励与生产企业结算, 有条件的省可以采取预结算等方式加快结算。
协调农机企业做好补贴机具的供货工作, 督促企业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要依法加强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督, 了解补贴机具的质量状况和农民的反映, 对存在质量问题、农民投诉较为集中的机具及其生产企业, 应按管理权限及时取消其补贴资格, 保护农民的权益。农机鉴定机构要规范鉴定行为, 严把鉴定质量关。
继续执行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定期报送制度, 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执行进度统计及信息报送工作, 进度数据应通过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获取。及时开展半年和全年专项执行情况的总结, 分别在2013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 将上半年和全年农机购置补贴 (包括地方财政安排的补贴) 实施情况总结报告报送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财务司和财政部农业司。
农业部、财政部将把上述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地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选择部分县 (市、区) 进行抽查, 并将抽查情况予以通报。
七、申报程序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推荐阅读: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09-24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06-08
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05-26
基层农业发展农业技术11-11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06-21
2022年基层指导工作及培训计划10-06
推进基层院四化建设的实施意见10-26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11-0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07-07
引导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深化改革思考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