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2024-09-24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精选8篇)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篇1

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贵政办„2009‟53号

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贵池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贵池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日

贵池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6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实施“科教兴农”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体制、合理设置机构、创新机制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公益性职能为主导,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由农业科研机构、院校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改革措施

(一)加强公益性职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公益性职能。切实做好关键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技术的集成推广;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和防治及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疫,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贯彻实施农业标准,指导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开展业务活动。

(二)合理调整机构。根据区域农业特色综合情况,新设梅龙、梅街、秋江和殷汇4个区域站。其中,梅龙站服务区域覆盖江口街道、梅龙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站点设在梅龙街道;梅街站服务区域覆盖里山街道、梅街镇、棠溪镇,站点设在梅街镇;秋江站服务区域覆盖秋浦街道、秋江街道、乌沙镇、牛头山镇,站点设在秋江街道;殷汇站服务区域覆盖殷汇镇、涓桥镇、梅村镇、牌楼镇、唐田镇,站点设在殷汇镇。保留各镇街道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由区编委会负责。

(三)理顺管理体制。根据我区实际,建立健全“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统筹配置农技推广资源,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各镇街道农技推广体系人、财、物“三权”收归区农技推广中心管理。

(四)改革用人机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全区农业技术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我区农技推广机构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1名,其中区农技推广中心编制28名,镇、街农技人员编制93名;现在编在岗实有农技人员118人,其中区农技推广中心28人,镇、街道农技人员90人。现有在编农技人员实行竞聘上岗;编内新进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应具备与竞聘岗位相应的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制定的农业技术人员上岗的具体标准。技术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人员考评和职称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内镇街道的意见。

(五)创新推广服务方式。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建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形成农业技术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广大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农情、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技术等信息,指导突发性动植物疫情、病虫情和农业灾害处置及防治。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服务咨询热线、大众媒体、科技赶集、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形式,开展面上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利用科技示范场(基地)等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样板带动推广。

(六)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新设区域站为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区财政部门对区域站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及医疗保险等实施相应的预算供给政策。对其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参照区域性各的资金状况,每年定额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

三、时间要求

2009年9月底前,完成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11月底,完成方案的通过批准和改革筹备工作;2009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的各项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为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期间职工思想不散、工作秩序不乱,防止发生职工上访事件、国有资产流失和现有资产挪着他用。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篇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便一直是政府驱动模式, 政府通过对农业科研部门进行投资的方式来促进科研部门进行研制, 然后由政府将其研制成果进行推广, 国家下达行政命令予以辅助。整体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 最终农民只能够被动的接受。如果说此种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还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话, 那么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弊端已经明显的显现出来。通过对我国农业部开展的多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相关调查与研究发现, 我国传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弊端主要为:

1.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问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产局等多个部门, 而每个部门下属又分为诸多推广机构, 有些县还结合了自身的发展要求, 划分出了各种各样的指导站等。在乡镇地区, “七站八所”已经成为了常设机构, 再加上派出机构等,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机构数量十分多, 但是这些机构相互之间并没有过多的沟通与交流, 这样复杂、繁多的机构设置, 不仅为管理、运行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 更加会由于各个部门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水平不足, 而影响到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并且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多数都是归乡镇政府来进行管理的, 有数据显示, 我国70%以上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都是完全属于乡镇政府的。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利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基层农技推广经费问题

我国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时, 针对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进行了一次改革, 改革的总体方向为“放开”, 但是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我国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在承担了大部分公益性职能之后, 技术推广便有了较强的经济外部性。而一些在市场中运作很好的农技推广部门, 多数都是抛弃了公益性职能, 甚至有些推广部门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去坑害农民。因此我国在1999年下达了79号文件, 对各个地区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调整, 并在2000年下达了70号文件, 对贯彻落实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政策进行了具体安排, 指出要逐步提高对农技推广事业的投入力度。但是通过相关调查显示, 我国农技推广经费普遍都会被行政单位挪用或截流一些, 此种现象十分普遍。而在我国传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并没有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定与要求, 导致很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真的是无力进行农技推广。

1.3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问题

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2010年底我国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国家编制内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为总数量的32%, 初中及以下的为16%。虽然从学历方面来讲, 基层编内农技推广人员学历普遍较高, 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就可发现, 其中有很多农技推广人员都并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在我国乡镇农技推广站进行改革之后, 机构设置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如乡镇地区不再单独设立农业技术站, 而是将原有单位进行合并, 组建出新的服务中心等综合性较强的服务机构, 这样一来, 专业较强的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减少, 比例也大大降低。另外, 由于农业技术的变革是日新月异的, 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如果不能够定期进行学习, 更新知识储备量的话, 是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的。而由于我国基层农技推广经费、干部领导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导致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一直无法紧跟农技变革速度, 严重影响到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 我国传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农业技术推广需求, 也无法跟上我国农业技术变革速度, 因此必须要对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个人认为, 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2.1 多元化组织体系

2.1.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必须要有健全的基层政府推广组织体系, 不仅要有纵向的链接, 更要有横向的完善。从县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到推广对象之间, 必须要有不同的目标定位、技术条件以及推广环境设置的层级组织, 一方面要避免农技推广工作出现断层, 一方面要防止过多组织层级。乡镇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是直接与推广对象接触的人员, 并且在推广过程中, 由于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经常会使得农技相关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反馈,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效率, 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适当的在村子中委派推广人员, 将乡镇推广站和推广对象之间进行衔接。

2.1.2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基层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各层级水平中都要设立一个综合性的推广服务站, 并按照不同的服务职能来进行不同服务中心的设置, 每个中心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职能等, 来设置不同的分部门。

2.1.3 要对一些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参与给予鼓励和支持, 引入市场价格机制, 让企业能够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来对自己的产品供给等进行调整, 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参与能够直接为农民提供相关的生产经营服务, 不仅增加能够满足农民对农技、信息、服务等的需求, 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

2.2.1 要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投入, 政府财政部门要平等看待农技推广机构和其他事业单位, 并要另外拨款用于推广站的一些培训费用、设施更新费用以及人员培训费用等。推广站的业务费用要逐年进行提高, 各个农技推广站与相关单位要主动、积极的配合国家农技项目的推广。虽然我国目前一些县市财政较为困难, 无法过多的进行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投入, 但是各个省级财政以及国家财政也可以适当加大资金投入, 来弥补县市财政经费的不足。

2.2.2 基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认识, 认真组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建立起专业小组来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让党政一把手来担任小组组长, 让专家学者以及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担任小组成员, 切实进行检查与监督工作, 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 要建立起高效、合理的运行机制, 例如竞争激励机制等, 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以及各种经济手段, 使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之间开展良性竞争, 并可以通过效益工资的方式, 激发起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2.2.3 还要不断进行农技推广方法的创新, 切实根据推广组织、任务、对象等的综合特点以及相关环境来选择推广方式与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个别农户的信息需求, 可以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 对于一些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 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除此之外,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 来多样化的开展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在满足农民农技需求的基础之上, 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和效果。

2.3 优化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

优化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机构, 合理推广人员配置, 加强对推广人员的考核与监督, 通过竞争上岗、职称聘评等制度, 来全面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要建立起奖惩机制与岗位责任制度, 调动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设置方面, 一方面要考虑专业性和年龄结构, 一方面要考虑人员的工作经验与实践水平, 坚决禁止领导干部的关系人员介入, 合理控制非专业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并且要定期对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每年组织为推广人员提供一次学习与进修的机会, 使推广人员的知识系统能够不断进行更新, 使其能够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的速度, 满足农民对农技推广的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文章通过对传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与研究, 针对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J].世界农业, 2012 (05) .

[2]刘坚.总结经验开拓进取, 全面推动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 2011 (01) .

[3]李明.世界农业推广体系现状[J].世界农业, 2010 (01) .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篇3

摘 要 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保障支持。基于此,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首先概述了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及主要方法,并系统分析了所存在的一系列的制约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可行措施,可以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实现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营收入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1]。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将农业技术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知识技术转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制约问题。在我国加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大环境背景下[2],必须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各种新的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3]。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概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在农村社会范围内,针对农民或者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求,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技能与先进生产方法的推广应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到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农作物的种植、畜牧养殖、渔业生产、林木果苗、农村资源开发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应用、农副产品加工及农村能源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面对面个别指导、群体性集中示范教学、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等手段来实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

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2015年国家专门下拨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资金26亿元,用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质加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农技人员入户率达97%。但是,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制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目前,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条件较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基层技术推广网格覆盖不全面,有的基层乡镇只有1~2人负责技术推广,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于技术支持的需要。此外,在农业技术服务方式上,受到经费的限制开展试验以及示范推广的范围非常有限,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还是主要依靠培训和发资料,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不好。

2.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科学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问题,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业务受到组织结构设置的影响,存在着条块分割的问题,农业、林业、渔业、畜牧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各自为战,未能有效整合農业技术推广资源,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2.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经费不足,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到位,因而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滞后,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法不能及时的了解掌握,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方向把握不准,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不明显。

3 改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措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持续有效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强化引领和保障作用。首先,应该加强对各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整合,将农林牧副渔等行业机构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统一整合开展农技推广。其次,应该增加财政支持保障,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划拨,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提供良好的试验基地建设、生产资料与设备、设施购置等。第三,应该注重建立多元化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按照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条件、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农民农业生产意愿,合理进行规划,重点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并加大对龙头示范带动企业服务力度,拓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辐射范围,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3.2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不仅可以拓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范围和深度,也可以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民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农业技术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情况,全面搜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资源库,形成信息资源储备。其次,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或者是手机客户端等,为农民提供直接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将各类信息资源借助于服务平台转化应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按照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信息技术平台打包作为技术套装,组织开展科技的信息化入户,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3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教育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决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效,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一方面,应该邀请专家学者通过培训班或者是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水平的教育,提高其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动态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应该积极与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规模化的专业合作社、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对接,组织技术人员走出去学习技术推广服务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先进知识,不断提高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力。

4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时代,更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贺福丽.湖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5).

[2]贺福丽.湖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5).

[3]王春明,王立坤.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篇4

人民政府文件

桂政发„2008‟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经自治区党委同意,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服务“三农”为宗旨,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改革基 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促进 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 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 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 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通 过明确职能、科学设置机构、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强化保障、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 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工作重点

(四)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设立在县 乡两级、承担政府公益性职能的机构。结合我区农业、水利、水 产、畜牧兽医、林业、农机等行业特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优良品种、先进适用农业 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及实用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普及,农作 — 2 —

物和林木病虫草鼠害、动植物疫病、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牧渔业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湿地)、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及 处置,农作物常规良种的保存和扩繁,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机械作业、农业机械抗灾救 灾和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等技术服务,农业生产规划布局指导、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服务等。各地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按行业对县(市、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进行细化。在细化 公益性职能时,既要防止把政府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简单地推向 市场,也要防止脱离实际任意扩大公共服务范围。

(五)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原则,合 理设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 行业职能优化设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按照分行 业由县级向乡(镇)派出机构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也可以 选择在乡(镇)范围内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综合设置,还可以由县 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人员。选择农业技 术推广机构设置方式,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有利于主管部门加 强业务指导,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有利于 充分调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为农民群众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乡(镇)水产、畜牧兽医机构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6‟27 号)要求合理设置。

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 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 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

(六)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 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县级农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林业、农机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 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县级派出到乡(镇)或跨区域设置机构的人员、业务经费和资产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 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其人 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县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上级主 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七)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承担的职能,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产业特点和现实需要,合理核定并落实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 理。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 确定,按程序审批,编制总额不能少于现有编制数。为保证公益 性职能的履行,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市、区)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 — 4 —

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允许其人员在编不在岗或与经营性服 务人员混岗混编。

(八)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要按照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 岗聘用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 聘用合同。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程序竞争上岗,择优 聘用。参加竞争上岗的在编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学历,并取 得国家或自治区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等条件 下,要优先聘用原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仍不满编的可向社 会招聘,并优先聘用长期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的编外人员,选 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要分行业确定竞争上 岗考试内容,专业知识所占比重不应低于80%。各级涉农部门要适 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变化,会同有关部门分层级制定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 更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农业技术 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发挥职称工作的导向作用,进 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聘制度,落实 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 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九)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各地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 5 —

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确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内容和 方式,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和指标体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 员的责任。建立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 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机制,将其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 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 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 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确保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人员的浮动工资政策落到实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晋 升晋级、续聘、辞退、教育培训等要与考核结果挂钩。

(十)创新推广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 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农 业技术到位率。各地要根据当地生产需求,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 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 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要 利用农业服务热线、“三电(电脑、电视、电话)合一”等现代电 子信息技术,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 农民解惑答疑;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科技流动服务车、科技特派员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搞 好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 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 6 —

率,探索建立新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三、强化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保障

(十一)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有效供给。要采取有效 措施,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将基 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各级农口部门预算安排的重大 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情和农情监控、农业灾害监测与处置、农 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等项目经费和推 广经费要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倾斜,切实保证基层公益性农业 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有效供给。

(十二)不断改善推广手段。各地要统筹安排,在整合现有 资产及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推动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的设施装备不断更新,推广手段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 高。县级以上有关部门要在农业建设项目安排上向基层农业技术 推广体系倾斜。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要根据新机构 的设置情况妥善处置。属分行业由县级向乡(镇)派出机构或跨 乡(镇)设置区域站的,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主管部 门会同乡(镇)政府进行处置,原则上应按上一轮机构改革前原 权属重新划分。要严格按照资产管理规定,界定产权,确保国有 资产不流失。

(十三)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各地要从维护社会稳定

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 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凡与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聘用 合同、劳动合同关系的,要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 工作,符合条件的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纳入 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做好各 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要把安置富余人员同培育农业社会化服 务组织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富余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为他们从 事经营性服务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十四)放活经营性服务。积极稳妥地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 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凡核心技术不易流失、利润高、市场需求量大的技术产品,应主要由农业技术经营性服务组织推 广普及。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 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 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农业技术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 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

(十五)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要按照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 推广体系的总体目标,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不断满足 农民多样化技术需求。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 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 — 8 —

组织、专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 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同时,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 组织行为,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用 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可实 行招投标制,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人员和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投标。

五、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组织领导(十六)切实加强领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事 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人民政府和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 组,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领导。政 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与建设顺利推进。

(十七)搞好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 意识,相互配合,统筹协调,密切关注改革动态,加强指导,及 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共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 革与建设工作。各级农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林业、农机 等部门要增强主动意识,积极做好改革与建设的各项工作。各级 编制、人事、财政、发展改革、税务、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要 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

(十八)精心组织实施。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 据国发„2006‟30号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把握好改革 的力度和进度,确保当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顺利进行。2008年1月底前,各市、县(市、区)要建立组织机 构,开展调查研究,为改革做好准备工作;2008年4月底前,各 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要 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组织实 施。全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要在2008年6月底前基 本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将适时组织检查验收。

(十九)稳步推进改革。各地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舆论宣传,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人员积极投身改革,争取更大作为。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 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保证工作的正常开 展。要严格组织人事、机构编制、财经纪律,妥善处理和化解各 种矛盾,严肃查处改革与建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努力排除各种 干扰因素,确保改革与建设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二○○八年一月十四日

主题词:农业 技术 改革 意见

抄送:自治区党委各部门,广西军区,驻桂部队,武警广西总队,各

人民团体。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自治区政协办公厅,自治区高级法 院,自治区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广西区委会,自治区工商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1月16日印发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篇5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会精神,切实加快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依据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前农技服务体系现状

XX县辖X镇X个三农发展服务中心,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万人;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万亩,人均耕地X亩。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X万亩,总产X万吨;油料播种面积X万亩,总产X万吨;大蒜X万亩,年产蒜苔X万吨,蒜头X万吨,辣椒X万亩,果树 万亩,年产果品 万吨,蔬菜 万亩,年产鲜菜 万吨。生猪存栏X万头,笼养鸡X万只,奶牛、肉牛养殖X万头。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全县共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机构X个,全部为全额预算单位。编制总额X人,实有干部职工X人,其中:高级X人,中级X人,初X人。共有基层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X个,均为乡镇级全额拨款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体制。共有编制X名,实有干部X名,全县共有畜牧兽医县站X个,全部为全额预算单位,编制总额X人,实有干部职工X人;乡镇畜牧兽医站X个,均为全额拨款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体制。共有编制X名,实有干部X名。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县级机构职责分工不明确,人员不能集中于农技推广;二是乡镇服务机构与县级服务机构脱节,不能起到应有的技术推广作用;三是知识结构、推广技能、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农业

技术推广需要;四是基础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服务交通条件不具备,难以适应需求。五是村级农技推广网点和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处于线断、网烂、人散的现状。

二、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益能,加快构建设制度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农民满意的基层推广体系。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2、基本原则

以优化县级、强化基层的思路,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以县级机构为龙头,区域综合站为依托,镇综合站为辅助、村级服务站为延伸的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创新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职能。同时优化人员结构,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必要经费开支。

3、目标任务

1、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三权归县”管理,县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其编制、职能进行整合,将区域(乡,镇)农技、农机、畜牧推广机构作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派出机构,纳入统一管理的体系。

2、优化机构设置。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突出县域和区域产业特色,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科学设置基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3、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资格准予、竞聘上岗、职务任命、职

称聘任、绩效考核等农技推广工作新的运行机制。

4、提升服务能力。突出基础装备建设,提高推广服务能力。主要对办公条件、推广手段、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和建设,为履行公益性职能创造条件。

三、机构设置及职能界定

按照科学合理、有效管理、加强一线基层服务力量、有利于业务开展和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原则,设置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并履行各自职责,设立如下机构及给予职能界定。

1、县级机构

(1)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整合县农技站、植保站、园林站、种子站、农村能源办5单位职能,合并设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挂县林业站牌子。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农业局管理。

主要职能:承担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植物病虫害防控、园林技术推广,种子、苗木、肥料及农药市场管理及农资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农村能源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等职能。

(2)成立武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已建成)(3)县畜牧兽医管理中心

整合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县动物疾病防疫防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3个单位职能,合并设置县畜牧兽医管理中心。正科级规格,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畜牧局管理。

主要职能: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承担法律法规授权的动物防疫执法工作:负责开展动物疫情监测、报告;负责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组织开展畜牧生产的质量安全监测和

动物药品质量安全监督:负责畜牧技术和畜禽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咨询与普及推广:负责畜禽品种、饲草,饲料的检验、管理和推广工作。

(4)县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整合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管理站、农机监理站3个单位职能,合并设置县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正科级规格,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农林局管理。

主要职能:承担农业机械化推广、农机安全监理职能。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组织农机生产,并负责农机作业质量监测;组织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和农机技术培训;为农民、农机户提供信息服务和实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安全宣传教育等公益性职能。

(5)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所承担的各项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能,隶属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继续保留原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职能职责不变。

2、乡镇区域综合站设置

乡镇区域综合站按照“就近服务、方便指导”的原则,根据农业产业布局、特色产业开发、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实际,整合乡镇农技、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一体,设置区域性农技综合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站牌子。规范整合原有X镇X中心农技站合并为X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副科级建制,金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农林局,实行独立法人和独立财务核算的“三权归县”管理。具体为:

(1)X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X镇农技站辖属。

(2)X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辖属。

(3)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辖属。

(4)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辖属。

(5)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X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辖属。

(6)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X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辖属。

(7)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X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辖属。

(8)X区域农技综合服务站:范围为原X镇、X街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辖属。

3、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建设

全县x个行村以村为单位配套建立村级服务站,办公场所设在村委会,每个村级服务站落实1-2名农技推广员,协助乡镇区域站做好组织、联络、协调、信息与宣传等工作,人员主要从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科技示范户或村组干中选聘。

四、核定人员编制

全县现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实有编制 人,现有农技人员 人(除去经营管理编制,乡级人员按实有人数核定)。本次改革涉及的县农技站、县植保站、县园林站、县种子站、县能源办等单位实有编制 人,现有农技人员 人,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科学核定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确保乡镇区域站农技推广人员控制在农技人员总编制的三分之二左右。

1、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 人。其中:

①县级机构编制政府 人。

②乡镇区域站编制 人(每个区域站设编 人)。

2、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编制 人。

3、县畜牧推广中心编制 人。

4、县农机推广中心编制 人。

五、管理体制及经费保障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乡镇区域站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派出机构(副科级单位)。县农林局负责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业务、经费统一管理:具体负责任免区域站农技推广机构的负责人;调配区域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负责区域站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业务考核等工作;管理推广经费、房屋资产及技术推广设备设施。所在乡(镇)政府配合县农林局负责组织农业执法以及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动员群众落实重大技术措施;提供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用地;保障农技推广机构的房屋、试验基地、仪器设备等财产的安全等。

对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正常业务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村级农技推广员的报酬由乡镇人民政府比照同村村干部报酬标准纳入乡镇综合预算,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补贴。

六、完善制度建设

1、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转换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县乡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建立岗位管理制

度,在编制数额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坚持按需设岗、竟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要根据岗位的职责和聘用条件,在岗位空缺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竟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人员。聘用人员应优先从现有正式工作人员中选聘。新进人员一律按照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2、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评价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要求,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员考核,并不断创新考核办法。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3、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根据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规定,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全面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必须通过由人事、农业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组织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考试考核,取得农业技术推广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经过注册登记,方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4、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推广效果。要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5、建立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制定培训规划,切实加强培训教育工作,保障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年组织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农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2,力争每两年将县农技人员轮训一次。同时,每年选派 50 名县乡农技骨干人员到省、市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进行业务研修。

6、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资金投入,将公益性推广机构的人员和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七、实施步骤

按照省、市要求,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务必于XX年底前完成,改革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制定方案阶段。于 X月底前研究制定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实施细则。

2、组织实施阶段。于X年X月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完成机构设置、编制调整、竞聘上岗,X月底完成改革任务。

3、总结验收阶段。改革结束后,对照建设任务做好自查,于X 年X月底前形成书面工作总结报告,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八、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了加强对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县上成立了x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农林、发改、人社、编办、监察等部门以及各乡镇的行政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林局。办公室下设三个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篇6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根据国家对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工作职能的要求及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管理体制、人才结构、资金投入、推广方法等四个方面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创建区域农技站,突出公益职能;创建乡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增强经营性服务职能,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建立多元化经营服务实体;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建立相配套的农技推广保障措施;切实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工作和环境条件五项措施办法。经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使农技推广手段跟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步伐,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使农技推广提高到现代化水平。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

问 题 及 对 策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基本保障。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然经过多年改革,但仍未能突破原有体制的框架,这种单一行政分割式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多方面的弊端,已无法满足农民对技术的多种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WTO的规则相适应,与科技进步的要求和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形势相适应。因此,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战略性的调整,尽快建成区别于原有模式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一、机构改革与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榆中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取得了较大成绩。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改名为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设贡井、城关、高崖3个区站,1957年增设青城区站,有农技干部25人,1959年秋,各区站撤销,至1962年农技干部只有6人,1972年恢复农业技术推广站,各乡镇也配备了一名农技专干,在全县逐步建立了四级农业科学实试网(县农科

所、公社农技站、大队科研站、生产队科研组),80年代初榆中县作为全国首例县,成立了县农科学实验推广培训中心(简称农技推广中心),区、片农技站重新又恢复建立起来,设金崖、连搭、甘草、贡井、新营五个区站,后又增设青城区站(有人员、未房屋),人员逐年充实增加,最多时达108人。这一时期也算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最发达、事业最活跃、成果最辉煌的时期,全县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成果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推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90年代初开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由于人员不断精简分流外调,区站逐渐撤销,人员减至55人。

榆中县现有19个乡、8个镇,耕地面积107万亩,农业人口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现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处,从业人员55人,其中行政管理干部3人,技术干部40人,工人12人,技术干部占职工总数的72%,技术干部中: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20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22人,中专学历11人。已建起27个乡农技站,现有从业人员57人,其中初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14人。

二、存在问题

目前,榆中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管理体制上经历了多次变更,时而由县级农业部门管理,时而下放到乡镇管理,几经反复。自1992年农技区站撤销之后,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在业务上难于管理,大部分乡镇把农技人员充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在业务上没有主动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的少,农作物病虫害得不到及时防治,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任务被动应付,使许多科研成果推而不广,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2、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服务落后。

人材结构包括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及科技部门的人才结构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普通技术人才多、新特技术人才少;懂生产性技术人才多、懂加工贮鲜的人才少;单专业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技术服务人才多,企业管理人才少;产前产中服务人才多、产后营销人才少;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及人才素质自我提高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需求。据调查,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农技人员97人(县级40人,乡镇5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4人,占25%,绝大部分为中专学历,所学专业大部分为农学、植保、园艺。二是新特专业人员很少。

3、事业经费严重不足,设备更新缓慢。

从近些年县、乡农技部门财政拨款的情况来看,农技事业经费仅仅是农技人员的工资费用,其它试验、示范、推广经费微乎其微,农技部门根本无法开展事业活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资金购置。

4、方法简单,机制单一。

主要表现在推广手段老套落后、推广媒介不广、推广方法简单、推广对象不明确、推广针对性不强,因而推广效果欠佳;科技与生产没有融为一体,推广者与推广对象“两张皮”;技术经济化、技术实业化步伐缓慢,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人才出让、生产要素互补、联办园区或联合开发某一产业等推广机制用得不活。另外,培育与扶持民办科技服务组织,领办与联办专业协会也做得不够,推广缺少中介力量。

三、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对策

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农民技术协会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是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它的基本职能:一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试验、示范与推广;二是科技和市场信息的传递;三是动植物检疫和重大疫病的防治;四是科技扶贫和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应用。五是对所辖区域的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对农情、墒情、苗情进行预测预报,参与当地推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六是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接受他们的咨询;七是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协会进行指导和管理;八是依法承担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质量监督及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九是承担上级推广机构布置的试验、示范、推广、监测任务。

当前,在我国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仍然是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力军,其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不会动摇。

为此,要创新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必须要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发展思路,采取“三位一体”的模式,即以农技中心及区域农技站为主,以试验示范基地(点或示范园区)为依托,以民间组织为纽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技机构改革,用改革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事业,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1、创建区域农技站,突出公益职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指出:“继续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分别承担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此,要以改革为契机,总结全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构建新型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根据2003年农业部、中央编办、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县以下跨乡镇建立区域农技推广站、区域站规模可根据当地行政区域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及耕地面积的情况而设立,一般可按照10万亩左右的耕地面积建立一个区域站,每个县建立4~6个,每个站按1万亩耕地配1个编,每个站人员编制8~10个人的要求,榆中县可建立定远、甘草、贡井、新营、青城五个区域站。区域站人员在县农技中心和所属乡镇农技人员中选聘,竟争上岗;区域站定性为国家事业单位,属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人、财、物由县农技中心统一管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域站履行《农业推广法》所授予、委托、执法、管理等公益性服务职能。执行上级农业推广部门下达的各项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以及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不再从事任何经营

创收活动,成为一个完全履行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2、创建乡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增强经营性服务职能

将现有的乡农技、农机、农经、林业、畜牧、水产站等合并,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使它们各条战线上之间的相互交流,拓宽了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加强了农副生产、结构调整的统一领导,使各自为政转化为整体作战,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机构改革也达到了精兵简政、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增强职能的目标。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应定性为国家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行政上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每个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定编4~6人。在经费管理上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财政扶持,促进发展。鼓励它们走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路子,积极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新机制,努力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一般性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农业经济实体。主要职责:对本乡镇范围内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配套服务,参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对于政府和上级农技推广部门安排的试验项目,实行市场竟争机制,开展有偿服务。在开展经营服务过程中,可建立农技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经营门市部、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组建农技股份公司、农产品购销服务公司,兴建农产品加工厂、贮藏保鲜库等,形成多功能有活力的农技经营服务新机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服务体系。

3、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建立多元化经营服务实体

要在健全与巩固国家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要允许和鼓励先进农民、种养大户、购销大户、龙头企业、涉农单位及广大科技人员等领办创办,建立在农户基础上的、吸收众多农户参加的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联合社及合作社,产业服务中心等民办科技型服务组织,为会员及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让科技与生产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些服务组织与国家推广体系建立有机联系与合作,成为国家推广服务体系的重点补充及依靠力量。

4、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建立相配套的农技推广保障措施

首先,要按市场需求,产业要求,破除就技术抓推广、各自为阵单打一的旧习惯,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围绕当地的产业创新,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即要围绕产业搞推广,围绕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捉推广。在推广方法上,首先要狠抓农业科技培训,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向农民宣传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定点或现场授课向农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农技推广示范园、示范基地或示范点,扶持和培养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形成一个个真实的科技辐射源,使农民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引导农民跟着干、照着做、得实惠,让农民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其次要搞好信息服务,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农技推广工作者要为农民解决好两大生产难题:一是提供生产信息——种什么、怎么种;二是提供市场行情——能否卖得出、卖得好。如何沟通信息联系,做好农民的参

谋,是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核农技推广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农技推广工作者去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利用因特网浏览市场,掌握市场,在做好良种、农药、化肥、栽培、病虫测报及防治等技术咨询服务的同时,参与流通,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指导,切实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效服务;再次,要通过农技“110”等多种形式,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农民销费者利益,严厉打击农贸市场中的不法行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流行。

5、切实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工作和环境条件

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性工作,产生的是社会效益。其推广经费来源应坚持政府拨款为主,多元化投资为辅。按照WTO的有关原则,要减少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那么,如何投资才能有效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工作和环境条件?首先,要保障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其次,要增加对公益性农技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扩大项目覆盖面,延长项目实施期,以充分发挥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推广应用。再次,要增加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办公设备,使推广手段跟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步伐,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使农技推广提高到现代化水平。

参 考 书 目

一、《榆中县志》,第二编,第一章,第七节。

二、《中国农技推广》杂志,2002年第5期,2003年第1—5期。

三、《甘肃农业》杂志,1995年第8期。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篇7

虽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在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更好地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仍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 队伍不强

目前, 具有较强推广能力、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农技推广专业人员不足专业队伍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一些乡 (镇) 缺少专业人才。农业推广技术人才流动不快, 进出两难, 优秀的农业专业毕业生选不进来;年龄偏大, 能力偏低的“老人”调不出去, 队伍老化, 知识老化, 功能弱化;更有一些有门路、有关系, 却无专业、无能力的安置型庸人长期占着编制。农技人员老中青脱节、后续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己充分显现。据调查, 有一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33人, 农业院校毕业的农业专业人员不足10人, 而且10年没有进新人;有一个乡农技推广站编制4人, 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却只有1人。

2. 体制不顺

农业技术推广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一个很苦很累的职业, 从业人员要有吃耐劳的敬业精神, 更需要长期学习实践、摔打磨炼才能胜任工作。这就要求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相对稳定, 有较为独立的工作和成长环境, 有健全的机构、顺畅的体制作保障。但部分地区农技推广人员编制还在乡级政府, 工作考评、提拔使用均由乡里说了算, 直接导致编制职数被挤占, 专业人员还会被调去搞其他方面的工作, 很难集中精力潜心钻研本职专业和工作。

3. 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投入相对其他行业较少。农技人员推广经费、办公经费、公务用车等方面应有的投入严重不足, 不安心自己的农业推广工作, 没有能力为农民提供及时快捷的技术服务。

二、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更是弱质产业。要确保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就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

1. 大力加强各级农技队伍建设, 激发农技人员的专业潜能

第一, 健全农技推广队伍, 切实保障农技推广服务。理顺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制, 实行行业体系化管理, 确保从事专一农技推广工作。第二, 录用农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充实加强乡 (镇) 农技推广机构, 提高待遇, 改善办公条件,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第三, 切实抓好农技人员绩效考评。推行“包村联户”推广机制和服务模式, 加强对农技人员的考评, 让农技人员的业绩与效益挂钩, 重奖有贡献的科技人员, 提高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 大力实施农技人才战略, 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能讲明白、实践能干明白的“土专家”和“明白人”,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继续大力实施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工程, 重点培养科技创高产大户、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

3. 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继续着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工程, 通过强化技术服务,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建设水稻智能化催芽育苗基地, 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4.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注重适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大力推广投入少、效益好的实用技术, 为此, 要继续着力实施农业先进技术普及工程。

5. 大力实行财政助农方略, 加大财政为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

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经费, 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速度。加强农业科技经费监管使用, 提高农业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6. 大力抓好农业科技宣传, 营造浓厚的科技兴农氛围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20

农机推广体系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新技术应用、农机信息服务、农机监理中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农机推广体系是农机新器具、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群众的纽带,对农业生产增值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推动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1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职责不清,机构作用不明显

从管理体制上分析,现在很多农机综合服务人员还是由当地政府管理,很多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经常存在管业务不管待遇或管待遇不管业务等问题;从农机推广员担当的职责方面分析,主要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以上两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1.2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

经过对某乡农机推广人员的调查发现,农机专业毕业人员占总人数的20%;年龄在56岁以上的占23.5%;年龄40岁以上的占16.5%;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占40%。农机推广人员年龄普遍偏高,缺少新生力量。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乡(镇)都招不到农机推广新人,也不考虑专业对口问题,绝大多数农机人员都存在专业知识更新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机基层体系建设。

1.3基层农机推广系统投入经费不足

由于乡(镇)农机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机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还不能按照农业机械推广要求,加大农机经费投入。经过实际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乡(镇)还没有专门的推广经费,导致很多新项目的推广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农机事业的发展。

2完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议

2.1加强领导,完善法规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发展农机推广的要求建立农机体系建设法规。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作为依据,保证各级农机推广的合理权益,加大农机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机科技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新项目,实现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和农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2.2整改结构,建设基层农机推广队伍

农机推广机构属于国家公益性单位,主要进行农机新技术推广、农业管理和法律法规完善等工作,对农机现代化发展具有很大作用。应明确农机推广机构的性质,建设农机推广队伍,快速实现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新生力量引入到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中,优化年龄结构,实现农机推广体系又快又好发展。进行管理时,可以直接由上级农机部门进行直线管理,统一进行经费下拨,协调农业推广机构和乡(镇)的关系,建设稳定的农机推广队伍,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

2.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基层农机推广体系

资金是实现和完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立的基础,对农机体系建立、新技术推广和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具有很大作用。首先,农机推广经费的投入是解决农机推广条件差、手段落后的主要方式。由于农机推广属于公益性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须将农机推广体系建立作为重要事项,实现各组织协调,拓展推广渠道,提升广大农机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机推广体系建立的稳定发展;其次,对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用户进行扶持,以新技术、新方法为主,形成推广主体,建立多元化农机推广体系,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快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完善。

2.4转变用人机制,实施绩效考核

聘用人员时,必须以公开、公正竞争为原则,同时建立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可以采用公开考试和考核的方法,从广大毕业生中选择,不断优化农机推广体系结构,增加农机推广体系活力。要建立用人机制,实施责任目标考核,建立奖惩方法,完善服务绩效考核;鼓励农机部门积极加入到管理中,制定有效的方法,确定年度考核内容和目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用效果。

3结语

本文主要对基层农机推广系统建设进行分析,根据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领导组织结构,加快农机基层推广实施;整改结构,建设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转变用人机制,实施绩效考核等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快速完善。

参考文献

[1]曹秋文,贾宝记.关于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当代农机,2012,(11).

上一篇:浅阅读现象产生的原因下一篇:中国诗读后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