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推广

2024-05-15

农机科技推广(精选12篇)

农机科技推广 篇1

黄冈市农机推广站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机械化为新思路, 与团风县合作成立了黄冈长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经营模式,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遵循服务农民、管理民主、进退自由的原则, 依法办社、依章办事。

“推广站+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农机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 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推广站与合作社在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互相补充, 互相结合, 也是农机推广站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1 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黄冈长盛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0月, 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合作社成立之初, 注册资金40万元, 共有社员19人, 其中股东10人, 聘用农机操作手9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13台 (套) , 其中:半喂入联合收割机2台,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6台, 主要是从事机械收割作业。

经过近三年来的发展, 合作社经历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的过程, 现有注册资金达210多万元, 社员61人, 其中股东15人, 农机手46人。拥有农业机械151台 (套) , 其中:联合收割机13台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7台,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6台) ;大中型拖拉机15台 (40匹马力以上的7台, 20~40匹马力8台) 、插秧机7台 (高速乘坐式2台, 手扶式5台) 、机插秧育播种机1台、油菜播种机2台、小麦播种机1台、船式旋耕埋草机3台、微耕机6台、机动喷雾器12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台、农用运输机械5台、配套农机具56台 (套) 、汽车2辆。机库占地面积4 335平方米, 机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近年来完成机械作业面积32 800多亩, 其中完成机械耕整9 200亩、机械插秧2 700亩、机械播种1 900亩、机械收割8 300亩、机械植保5 100亩, 服务农民3 000多户, 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259万元。

黄冈长盛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为依托, 以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提高农机装备的利用率为重要手段, 以整合生产要素,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 探索一条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农机化生产作业合作发展之路, 努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

1.1 坚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

合作社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整合生产要素,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采取“企农联姻 (即联合大企业和农机大户) 、合作共建”的方式, 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 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一是构建新的合作体制。合作社以发展农企联合为载体, 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负盈亏的管理方式,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遵循服务农民、进退自由、管理民主的原则, 依法办社, 依章办事。合作社为股份制, 其股份由单位、企业投资股和农民股构成。对农民加入合作社不设最低出资额限制, 入股合作社投资方式中, 货币、农业机械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均可, 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二是运行新的管理模式。合作社自运行以来,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法》, 规范管理, 实行谁投资谁控股, 严格按照章程行事, 健全资金使用审批等相关制度, 按股分配收益。实行“六统一”、年终分红的管理模式 (即:统一机具停放、统一安排调度、统一油料供应。统一签订农机作业合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账收费) , 坚持以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为宗旨, 通过农业机械的优化组合, 市场管理机制和大规模的作业服务,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拓展服务市场、扩大作业规模,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拓宽服务市场, 实现规模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是合作社办社的出发点。通过规模化作业和跨区域作业, 为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 不断拓展服务模式。黄冈长盛农机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 提供不同服务模式供农户自主选择:

一是实行土地流转承包制。农户将田地流转并出租 (200~300元/亩) 给合作社经营, 合作社将租赁款或租赁款兑换成粮食交付给农户, 农民不用种田即可领取一定租金或粮食, 可以全身心投入非农产业。

二是实行作业服务制。农户自主经营, 由合作社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 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 实行订单作业;或由合作社提供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 收取相应的服务费。日常一些相对轻松的田间管理等农活由农民承担, 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

(2) 不断扩大作业范围。一是坚持实行订单作业。在春耕、“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前, 合作社首先与种粮大户、外出打工人员签订作业合同, 分别在机耕、机整、机插、机播、机收、运输等环节实行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 二是流转土地、集约化经营, 实现规模化作业。由于绝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农民手中, 分片种植, 为了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 合作社积极宣传和引导, 并以200~300元/亩的价格流转承包过来, 保证农民在转让土地后, 无论天灾或人为等因素, 都能获得收益。合作社既整合了资源, 节约了运行成本, 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实现了双赢。三是积极开展跨区作业。为了延长作业时间, 扩大作业面积, 增加作业收入, 合作社立足搞好自身作业服务外, 还联合其它农机大户跨省、市区作业, 近年来跨区作业4 100多亩, 收入37.7万元。

1.3 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 不断做大做强合作社。

为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基础, 打造农机合作社的新亮点, 合作社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机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等环节延伸, 提高自身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拓宽作业服务领域和范围。

一是做好水稻机插示范推广。合作社在团风县方高坪宋墙村建立了200亩水稻机插秧示范基地, 依托市、县两级农机技术推广站作技术指导, 进行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机插秧作业、田间管理、机械化植保等环节试验示范。通过机插秧现场会等形式, 指导周边农民育秧, 并从放置秧盘、营养培土、控水、播种、覆土、铺膜等环节手把手辅导农民, 使大多数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育秧技术, 从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做好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合作社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宣传油菜机械化种植比人工种植具有省工、增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等优点;另一方面引进推广应用, 做好试验示范工作, 建立了90亩的油菜机械化直播示范基地, 为油菜生产全程化技术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紧密结合项目建设, 做好示范推广。合作社得到了团风县农机局政策上的支持, 将我们黄冈长盛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试验示范基地, 建立了2个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片, 示范面积600多亩;合作社在普及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同时服务范围辐射周边乡镇, 自身实力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

2 明确关系职责优势互相补充互相结合

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 不断优化农机资源配置, 符合当前农业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 但必须明确合作社与推广站之间的关系。

一是抓住一个思路, 即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机械化为主体思路;二要明确一个职责, 即以省局创建优秀农机专业合作社指标为服务职责, 指导合作社的发展并突破自身条件限制, 助推农机化事业发展;三是理顺一个关系, 即要明确合作社与推广站之间的关系, 合作社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经营模式,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遵循服务农民、管理民主、进退自由的原则, 依法办社、依章办事, 推广站要做好服务指导工作, 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 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转载自:《南方农机》, 2013年第2期)

农机科技推广 篇2

摘 要:随着国家和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大户及合作社相继组建发展起来,作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成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主力军,成为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他们在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科技先行军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推动了农机产业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机合作组织;重要作用;存在问题;措施

农机合作组织的创建,就是为了团结广大的农民、农机使用者、农机大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其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利益以达到共同利益作保障,其组织原则就是自愿、互惠和互利,属于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之一。

一、农机合作组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1.提高了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织成立农机合作社,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会大大提高,这样会使农产品的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而实行农机合作社,就使农民的生产水平达到同一个水平,便于统一组织调配,有利于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推动了农机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一般都是自主经营,自主准备生产器械,这样就使农机的结合程度并不是很高,农机利用率大幅降低,从而影响了农机的生产经营机制的发展。而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出科学的农机生产机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以前农民小户经营的模式,开始了集体经营的机械化模式,这就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机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田作业机械有机整合,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标准化及订单式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推动了农村人才资源有效整合。在过去农村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业是需要大量劳动力作为支撑的。但是在实行农机合作社以后,通过加大机械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减少对人力劳动的使用,这样就使一批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开始投入其他生产领域,所以有利于促进农村人才资源有效整合。

二、制约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问题

1.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扶持措施不力。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体制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仍有部分地区对此不够重视。

2.规模偏小。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开拓市场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作业项目单一,农闲时间长,影响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

3.管理不规范。缺乏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运行不够规范,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的盲目性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连接农机户紧密程度不够,运行机制较为松散。

4.法人地位不明确。这种情况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中普遍存在,注册登记不规范,独立性不够。一些农机合作社凝聚力不强,缺乏现代化管理人才,管理粗放,随意性强,开拓能力不足。

5.扶持力度不够。国家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制定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但因各地发展水平、重视程度等差异较大,许多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作业组织发展壮大困难。

6.指导不力。乡镇农机管理职能弱化,对农机作业组织的引导及对农民教育培训不力,不能完全满足农机服务体制创新发展的需要。

7.参与者素质不高。一些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者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服务方式的能力有限,小农思想、小富则安的心态浓重,规模化经营观念滞后。

三、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

夯实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1.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以加快其发展。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过程中,农机推广部门要积极介入,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度,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在机制健全、管理科学的基础上;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购置农业机械,使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性资产更加优化合理;积极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服务,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确保农机部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政府农机部门要把培育和引导其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基层的领导必须给予正确引导,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3.加强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倾斜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有关文件精神的宣传力度,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政策、资金和管理方面对合作社给予更大扶持,特别是农机补贴资金应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采用优先安排专项农机补贴资金、加大信贷额度等方式。

4.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结构。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鲜事物,在我国既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非常大,各地农业政府部门应根据单个合作社的自身特点,在经营、管理、盈余分配与发展方面建立起规范的制度。

5.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努力提高政策法律法规水平,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驾驶操作水平、维修保养水平、故障排除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每年要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培训计划,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以适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当前,我国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我们要深刻认识、认真贯彻中央政策精神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原则,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夯实各项措施,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规范,服务领域更加宽广,效益更加明显,社会化服务程度显著提高,服务农户数量、作业面积、农机合作社生产总值大大提高。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农机农艺融合,实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双赢”。

参考文献:

农机科技推广 篇3

一、加强目标管理,做好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

为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县(市、区)分解落实到乡镇,建立了层层分解,层层包保,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全面完成。

二、突出重点,大力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2008年全市重点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和盘育苗、水稻收获、水田节水旋耕、玉米收获、蔬菜大棚微耕、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六项技术,充分利用国家惠农强农政策,以项目带动推广工作深入开展,发挥农机化技术作为科技载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科技生产力的作用。

三、加强常规技术和小型机具配套推广,努力抓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服务新体制

农机实用常规技术和新技术应用,关键在于机具配套和新机具的推广普及使用。我们坚持一手抓实用技术应用,一手抓适用新机具推广,根据我市山区农机化技术特点,紧紧围绕小型水旱田配套机具,倡导引进、研制与改制相结合办法,提高机具的实用性,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市场需要。一是加大实用机具生产推广力度。二是进一步开展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四、加大农机技术宣传培训力度,切实做好农机推廣社会化服务

农机科技推广 篇4

农机科技推广是农机化工作的主力和先锋, 是实现农机装备水平提升、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做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 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镇江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 使得农机技术的推广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全市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总体上发展比较好,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问题, 影响着农机科技推广水平的提升。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农机化“转方式, 调结构”的发展要求, 科学研判农机化发展形势, 正确把握发展新常态, 确立新目标, 采取新措施, 才能解决农机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 农机科技推广现状

镇江市是一个典型的以粮油生产为主的农业市, 全市总人口267 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172 万人, 劳动力97 万人, 耕地面积16 万hm2。近年来, 我市农机科技推广部门牢固树立“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的战略思路, 紧紧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 以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 坚持不断转变推广方式, 调优装备结构, 注重规模推进, 创建区域特色, 为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1.1 农机装备总量提高, 推进了农机化发展

全市农机总动力152 万k W,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 719 台、拖拉机配套农具7 752 台、水稻插秧机5 342 台、联合收割机2 781 台, 其他各类机械2 万多台套。从总体上看, 机具的发展为农业“耕、种、收”环节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1.2 农机作业领域拓宽, 促进了农机服务能力提升

到2014 年底, 全市机耕面积达到173 345 hm2、机播面积达到146 482 hm2、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69 735 hm2, 农机化水平达到81%;初加工实际脱出农产品总量201 万t, 畜牧业机械化收获饲草秸秆量7 万t, 设施耕整地面积36 919 hm2。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已由传统的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由单一作业向纵向联合复式作业拓展, 由粗放型向智能化、精准型转变。

1.3 农民收入空间增大,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以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为例, 除去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生态效益外, 每667 m2秸秆还田可节约化学用肥20 kg, 机插秧可节约除草用工3 个工作日以上, 每667 m2的水稻产量同比直播稻增产50~150 kg。据测算, 仅此一项集成技术每年农民就可增收2.1 亿元。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增产、农业增效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了重要的就业渠道。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机推广队伍年龄老化, 知识结构断层

受几轮机构改革的影响, 农机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一线的专业技术骨干长期得不到补充, 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新老交替缓慢, 目前在一线工作的农机推广人员平均年龄已突破50 周岁, 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知识结构单一, 培训机会少, 知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更新, 导致新一轮农机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

2.2 推广运行机制陈旧、推广内容单一、推广方式简单

推广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还沉迷于原来的条条框框, 创新意识不强, 没有紧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少地方的推广内容还局限于产中服务和主要粮食作物上, 对农民在农机化技术多样性需求方面的认识不足。

2.3 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

农机化技术只有与农艺有机结合, 才能称的上实用, 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优越性, 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群众的接受。事实证明, 农机化发展较快的地区, 其技术推广机制是好的, 农机农艺衔接的是紧密的, 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效果也是明显的。因此农机推广不能脱离农艺要求, 要互相配合, 加强融合, 增进结合, 才能使农机化技术真正发挥高产增效的作用。

2.4 农机科技推广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受多种因素影响, 我市农机科技推广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机械化发展水平在种植业较高, 在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等方面较低。在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方面较高, 在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方面较低。农机装备结构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 中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 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区域发展上平原地区发展快、丘陵地区发展慢, 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慢等等。因此解决农机科技推广协调发展的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去探索。

3 新常态下做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对策

全市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者要巩固和应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 针对农业生产薄弱环节, 坚持以质量、效益为前提, 以调整优化为主线, 以创新发展为动力, 加快推进由偏重速度向更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由偏重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向更注重区域和领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向广度和深度全面推进。

3.1 增加有效投入, 强化组织领导

将农机科技推广纳入到农业现代化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强化指导服务, 努力形成农机化工作的强大动力。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大造推广声势以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及时研究各项扶持政策措施, 稳定、完善和强化“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逐步达到推广技术规范化、示范带动标准化、推广手段现代化。广泛争取各级补贴和项目资金,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机具的积极性, 加快农机技术推广步伐, 提高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

3.2 加强技术推广, 强化机制创新

加强农机科技推广载体培育, 创新推广模式, 提高服务能力。一是以重点农业园区为抓手, 围绕产业特色, 科学规划, 通过市场拉动、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 积极完善和推广各种种养业主要环节机械化模式和路线, 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 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组织, 支持和鼓励土地合理流转,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农机向服务大户集中, 走少数农民买农机为多数农民服务的路子。有序引导农机跨区作业, 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 形成农机新的增长点。三是建立产学研推联合协调机制, 坚持种养标准、作业标准和农机装备一体化研究, 加强农机标准化建设, 科学制定和普及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3 坚持规划引领, 打造区域特色

科学制定“十三五”农机科技推广发展规划, 明确农机科技推广发展思路、重点和目标。在坚持全面化、全程化推进的基础上, 把握区域发展特色, 注重因地制宜, 加强分类指导, 坚持循序渐进, 打造特色亮点。丹阳市须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规模化品牌园区建设、提升农机公共服务水平上重点推进;句容市应在做大做强农机服务组织、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上狠下功夫;扬中市要在设施渔业、农机作业水平上打造亮点;丹徒区要以农机合作组织为支撑, 上伸下延, 左右拓展, 实现农机作业全覆盖, 扎实提升农机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京口、润州、新区要围绕高效设施农业、设施园艺等特色产业, 培育和塑造亮点。

3.4 加强人才培养, 强化队伍建设

人才是农业和农机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是推动农机科技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是加强农机推广人才培养。从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角度出发, 制定中长期农机推广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合理引进人才、开发人才, 促进人才良性流动, 鼓励农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与重点高校开展合作, 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把广大农机技术人员培养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大以农民机手为主体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手和农民的培训体系, 培训一大批掌握农机化实用技术操作手, 使他们成为农机服务农业的致富人和带头人。

参考文献

[1]顾建忠.把握新常态实现新发展[J].江苏农机化, 2015 (1) .

[2]刀应良, 岩温.浅谈景洪市农机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6) .

农机科技推广 篇5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探讨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农机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介绍盘山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论述现有政策环境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即农机推广内容要与农机补贴目录、当地实际需要和农机补贴政策相结合.

作 者:朱波 ZHU Bo 作者单位:盘山县农机技术推广站,辽宁,盘锦,124000刊 名:农业科技与装备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年,卷(期):“”(2)分类号:S232.9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农机推广 农机购置补贴 政策 效果

农机科技推广 篇6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机补贴;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26

1农机补贴现状

1.1 农机补贴机具配置不均衡

据调查,由于各乡(镇)、村(社)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机配置不均衡,从农业机械拥有量来看,经济比较富裕的村,如该乡的新安村,耕地面积10000余亩,各类旋耕机、拖拉机等46台,但近1/4的农业机械陈旧老化,须更新换代;而经济比较落后的村,如清水村,耕地面积近14000亩,拥有各类旋耕机、拖拉机仅有20余台。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农业机械要合理配置,须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

1.2 农民购置中小型机具欲望高涨,补贴机具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

据调查,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及收获机械甚少,补贴重点应侧重于各类大中型机具、经济作物种植及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

2 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关系

2.1农机购置补贴的意义

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支农强农的惠农政策,也是一项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乡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机推广。

2.2农机补贴激发农民购机积极性,从而带动农机推广

农机购置补贴直接补贴农民,引导更多农民购买农机从事农业生产,刺激农民购机积极性,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扩大了农机作业范围,一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畜类耕作模式,实现了机械化耕地、种地及收获,使一部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效。解除了在外打工者的后顾之忧,农忙时节返乡现象明显减少,大批农民开始兼业种田。人工收获稻谷每亩要付出240元,而机收则只需100元左右,仅此就为农民节约开支50%左右。据调查,水稻机育机插可增产5%以上。另外,由于机耕、机育、机插速度快,缩短了“双抢”时间,使农作物能够适时精量播种,为大面积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农机补贴推动了农机服务产业化、专业化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群众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支付农机作业费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也明显增强,从而极大推动了农机服务的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农民购买了新机具之后,不但满足了自身耕种的需求,还积极投入到农机跨区服务作业当中,显著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3 发展对策

3.1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力度,调动农民推广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广播、宣传车、发放传单等多渠道多措施的对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广泛发动和宣传,使这项工作真正惠及百姓、方便于群众;二是采用深入基层、科技下乡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让广大农户了解先进农机具的优越性,增强应用农机新技术的主动性。

3.2 加强推广,确保农机具的适用性

在农机推广过程中,根据当地情况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农机具,确保被补贴农机具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生产需要。

3.3加强培训,提高农机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各项农机新技术。技术人员要教授新购机农民使用新机具的要领,切实解决农民对新型农机具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

3.4 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利用其懂经营、会管理、技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特点,把农机合作社打造成为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平台,使其成为农机科技推广的示范带头人。

3.5加大服务力度,提供售后保障

农机售后服务至关重要。各级农机部门要加强培训管理,要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及时与生产厂家及供货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做好农机售后服务工作。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选型时,要求企业对售后服务等作出书面承诺,让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切实履行“三包”服务的有关要求,确保售后服务及时到位。

3.6农机购置补贴做到程序规范,管理严格

为了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必须按照上级要求,规范操作程序,严格管理,防止优亲厚友现象发生。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认真做好咨询服务,耐心解答农民问题,推动当地农机用户农机维修和服务的完善,形成了农机化服务产业链。

3.7增加以旧换新农机补贴政策,加快优化农机装备水平

从调查看,近20%的农业机械存在马力小、陈旧老化、故障频繁、油耗高、作业效能低、作业质量差等问题,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建议实施以旧换新的农机补贴政策,旧机具按一定比例折旧回收,新购机具按一定比例补贴。

3.8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面纳入工作日程

当地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农机补贴政策,财政、农业部门协调配合,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使农机推广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农机科技推广 篇7

近年来, 无锡市农机科技推广工作, 紧紧围绕茶叶机械、花卉苗木、果蔬、水产、畜禽、食用菌等七大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着力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 在推动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基地规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 全市共发展新型高效适用机具3万多台套, 其中2008年推广静电喷雾器187台、茶叶防冻防霜扇45台、微孔曝气式增氧设备64台、高效植保机590台、多功能管理机155台。目前, 全市节水灌溉面积1 756 hm2, 拥有田间管理机237台、保鲜储藏设备289台、果蔬加工机械29台、茶叶加工机械1 185台 (套) 、畜牧养殖机械1 588套、渔业机械24 351台、林果业机械292台 (套) , 为提升高效农业机械化水平奠定了基础。2009年上半年, 全市高效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15.3%, 其中高效农业植保、田园微耕、果树和茶叶修剪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超过20%, 节水灌溉达12%、鱼塘增氧和投饵环节达19%, 机械年加工果蔬和茶叶量可分别达505t与7 195t, 农机装备需求和发展势头迅猛。

农机培训不断加强。近年来, 在紧紧围绕茶叶、花卉苗木、果蔬、水产、畜禽、食用菌等机械化技术上, 编印了《无锡市农机实用技术读本》;制作了专题的多媒体课件, 农机科普宣传展板;每年举办各类农机培训班100多期, 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维修工、高性能水稻插秧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手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3 850人;完成并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500多人;举办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演示会10场次, 受训群众8 000多人;在夏秋二季开展农机服务活动, 帮助农民维修农业机械2 000多台件。

2 无锡市农机科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量小、机多、品种杂且价高质差是制约农机装备规模发展的瓶颈;二是部分机具, 特别是果蔬栽种机械适应性不强, 不能很好地满足果蔬种植业发展的要求;三是科教资源缺乏密切协作, 影响了科技整体合力的发挥;四是机具维修、培训成本大;五是农机化投入机制不健全, 农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 影响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六是农机化科技人才偏少, 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3 加快无锡市农机化科技推广的对策

3.1 理清思路, 进一步明确农机科技推广的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 无锡市农机科技推广应当紧紧围绕无锡优质“大米”、阳山水蜜桃、青鱼养殖等品牌产业基地, 现代高效七大农业示范园区工程、7 000名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工程建设, 充分发挥农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的作用, 突出调整结构、强化推广、优化服务、完善管理、提升效益五个重点, 进一步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与特色产业配套、与基地建设组装、与产加销运对接,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 提高农机在农业科技中的贡献率, 提高农机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具体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 加快配套步伐, 全面提高装备水平。

在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突出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七大示范园区工程机械的同时, 应统筹发展水稻、小麦和玉米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生产及产前、产中、产后相匹配的大中型动力机械, 为建设无锡现代化农业提供全面装备支撑。

(2) 加大工作力度, 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

重点推广六项技术。一是在现代栽培设施与机械化装备技术上, 力求在果蔬种植技术推广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在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上, 着重推广修剪、采摘、加工、包装技术, 使之在茶园防霜、茶园管理上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三是在设施农业机械化综合配套技术上, 在着力推广现代设施栽培技术的同时, 积极推广机械微耕、植保等综合配套技术;四是加强农作物秸秆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五是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六是不断推进节能环保技术。

(3) 优化服务, 大力提高农机化服务的组织程度。

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 采取强有力措施, 扶持发展新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增强服务功能, 大力开展跨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 切实解决有机户无活干、无机户用机难的问题, 实现农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4) 强化措施, 推进行政与院校、企业的结合。

坚持发展大农机, 服务大农业, 加强与院校、生产企业等部门的密切协作, 加快制定重点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质量规范, 着力推进农机科技技术与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 全面提升农机化科技水平。

3.2 创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农机化科技推广体系

(1) 建立研发、生产、推广一体化机制。

建立以农机科研推广机构为龙头, 农机企业、县乡服务机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为主体的研发推广体系。积极借鉴国内外、省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 大力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适合无锡市特点的新机具, 并探索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和试验推广机构的利益联接机制, 使之发挥各自的优势, 并取得双赢的效果。

(2)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的原则, 大力发展农机协会、作业队、农机大户, 整合优化农机资源, 推广农机科技, 实行共有公用、有偿服务, 避免“家家户户小而全”和农机资源浪费的问题。

(3) 创新科技推广方式。

针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千变万化的农业大市场, 研究农民急需什么机具就要引进或研发什么机具。农机科技推广要适应新形势, 探索新方式, 力求做到“五个结合”, 即农机科技推广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与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相结合;与产业布局和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农艺、畜禽等新技术相结合;与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

3.3 强化措施, 促使农机科技推广上新台阶

(1) 项目建设拉动。

把项目建设作为农机化发展的总抓手, 抢抓政策机遇, 加大工作力度, 重点抓好三大项目:一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行公开、公正的补贴机制;二是科技推广项目。在围绕七大产业园区建设上下功夫、作文章;三是加强“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每年落实教育培训任务5 000人次, 职业技能鉴定人数600名。要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在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林推广等项目中配套组装农机化项目, 拓宽项目渠道。

(2) 科技示范带动。

按照产业布局, 采取政策引导、资金倾斜、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等综合措施, 真正把农机科技示范点建成集成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载体, 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的基地和样板, 辐射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要切实增强对农业机械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树立信心, 攻坚克难, 扎实工作, 分步推进, 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推进农机科技推广整体合力;二要突出产业重点, 探索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模式;三要推进自主创新, 强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科技支撑;四要加大投入力度, 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五要强化绩效管理, 确保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如无锡市天仁生态农业园实施高效农业机械装备项目, 当年新增大棚小型拖拉机、真空预冷机、果蔬保鲜库、植物谐振促生器、静电喷雾机、全自动电脑控制微喷管设施等16台 (套) , 使用涵盖全部16.67 hm2大棚, 一年中, 不仅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而且节约成本70万元、新增产值300万元, 为农民增加收益达200多万元。

(3) 优化服务促动。

一是大力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以专业大户和现有农机户为基础, 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以重点特色产业基地、乡村为基础, 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专业作业队和中介服务组织;积极鼓励发展跨乡镇、跨区域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服务实体, 实现农机服务与基地建设的有效对接。二是以跨区作业为突破口, 创建农机服务品牌。规范农机作业市场, 统一作业规范、收费标准, 提高作业质量。三是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提高农机人员的科技素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 采取“划片包机、跟机作业、责任到人”的方式, 开展技术咨询、机具调试、维修服务;组织教学人员进村入户,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对驾驶员、操作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开展技术培训, 提高操作技能, 保证机具技术状态运行。四是加强协调服务, 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加强与交通、石油等部门的联系协调, 落实跨区作业机械免费通行政策, 确保农忙季节农用柴油供应。建立健全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网络, 及时提供需求信息、作业时间及价格, 促进机具的有效合理流动, 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健全农机配件、农机维修等服务网络, 为跨区作业提供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机生产安全监管和作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及时帮助调解作业中的纠纷和矛盾, 切实维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

(4) 领导重视推动。

农机科技推广 篇8

一是重点抓好市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建设区项目实施工作。三秋期间, 三个示范区实现了配备农资、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机械施肥、机械植保、机械灌溉、机械收获“七统一”。

二是结合农田培肥工程项目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预计在全市7个区县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面积18.4万亩。

论农机科技推广与资源环境保护 篇9

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力载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农业机械也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物[1]。没有农业机械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因此也就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经济, 增强不了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将农业机械化科技进行推广能够发展科技兴农基本政策, 科技兴农实质上指的是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变革。加强农业的相关措施最终还是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 利用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技术提高农机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比较精要的战略任务。简而言之, 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能够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农业高产以及稳产, 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实现农机节能减排等目标需要广大农机工作人员推广专业技术, 继而组织相关科研人员来研究相关科技成果, 尽最大努力发挥出经济效益[2]。

2 资源环境因素

从现阶段的相关研究来看, 农村田地间的主要装置是柴油发动机, 由于受到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 我国的柴油价格也出现供不应求情况。拖拉机在作业时会产生较大的成本费用, 再加上农业生产所需要基本农药、化肥以及农膜等价格一直在增长, 所以相应加大了生产成本。另外, 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政策的支持, 农民购置大中型拖拉机有诸多补贴政策。即使在柴油机的研发上面有新的突破, 但是农机田间作业的耗油量仍然在不断增高, 对石油也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更为重要的是柴油机所造成的污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伤害, 如果仅仅为了生产而去破坏环境显然是不可行的;除此之外,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以及化肥等化学物品限制了农产品高质量的生产, 导致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根据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 我国使用化肥量已经达到5020万t, 氮肥利用效率达32%, 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面积达到1.01亿hm2;农膜的大量使用也形成了更大的污染源, 想要解决上述矛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积极研发混合动力型拖拉机, 研制且推广生物柴油, 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够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需求;②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大力推广农家肥, 较少化肥的使用, 适当增加废旧农膜的回收率。

3 自然气候环境因素

自然气候环境因素中常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雪以及沙尘暴等, 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脚步。上述常见自然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农业生产超标排放, 继而出现土壤污染加重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目前来看, 我国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缺水情况, 农耕田应该采取精耕细作方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2010年, 我国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为0.68亿hm2, 占总面积的45.5%左右, 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靠天吃饭[3]。即使有农机以及相关推广部门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系列保护耕作的新技术, 但是遇到极端灾害性天气时农业的减产幅度仍然在增大, 导致出现颗粒无收情况, 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比较差, 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加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

建议国家以法规的形式尽快出台农机更新报废办法, 建立长效的经济补偿制度。基于此, 一方面不仅仅能够激发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农田机械作业率以及生产效率[4]。出台有利于农机购买的政策能够带动农机工业化的发展, 连接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的纽带,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的相关研究来看, 我国尚未以法规的形式出台农机更新报废办法, 建立长效的经济补偿制度, 而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有限, 导致更换农机的欲望不强, 现阶段所使用的相关农机用具已经陈旧和老化。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农田作业成本相应增加, 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安全事故等频发。

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能够购买高效节能的农机产品。另外, 逐渐树立发展农机化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 农机推广就是要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 成为实施其他科学技术的载体, 与生态措施相互有机结合, 继而实现以下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①秸秆还田;②化肥深施;③地膜覆盖;④机械植保;⑤精少量播种。上述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均是在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之后才能够被大面积地使用, 最终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取得综合化的效益。

4.2 增强服务意识

大力补贴推广节水、节药、节肥、节种、节能、减排等新型农机具.加速淘汰能耗高和污染重的老旧机具[5]。金融工作人员加大对农机大户的信贷支持, 采取低息贷款的方式来鼓励农民能够购买更为可靠、安全、环保的农机, 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 确保种植大户和农机经营服务组织能够享受到更为经济实惠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 调动和保护农民和农机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具体农业机械应该采取招标方式确定, 注重对节能型产品的采购和推广,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 提倡农民能够以股份制的形式来参与相关农机产品的购买, 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加以技术指导, 以期高效保障农民在购机之后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服务。

4.3 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在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中, 实行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化管理, 建立竞争上岗和淘汰制, 急需要建立完善的一套符合现实情况以及新时期发展的用人机制, 继而做到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此外, 还需要规范农机监理机构人员的业务操作流程, 实行“两公开一监督”, 即公开办事程序, 公开收费标准, 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将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责任, 增强执法意识和廉政意识。充分发挥农机监理在农机推广中的作用, 防止和减少农机推广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5 结语

农机科技推广与资源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发展农村经济, 必须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有了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敏.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基于新户镇的农机推广调研[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 11 (1) :115~106.

[2]赵颖.浅论农机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4, 11 (24) :263.

[3]赵立旺.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10 (33) :23.

[4]刘畅, 于双民, 王峻, 等.中国乡村社区资源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12 (5) :129~136.

[5]刀应良, 岩温.浅谈景洪市农机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1 (6) :180, 66.

农机科技推广 篇10

1 新时期加强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农机化科技推广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和加速作用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 农业机械化是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在农机化作业及农业生产过程中, 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应用, 提升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效率和质量, 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和加速推动作用。当前, 建设现代农业更加迫切需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技术支撑, 这对农机化及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农机化科技推广的作用必将更加突出。

1.2 农机化科技推广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检验作用和引导作用

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是将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试验示范有效地检验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 经过集成、配套、熟化, 形成标准、规范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机具配置方案, 促使新型的农机装备与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 体现了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在农机化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1.3 农机化科技推广对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和保障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是我国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机化科技推广机构积极参与编制国家和省级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为制订补贴机具分档分类办法、测算补贴额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为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贯彻落实过程中, 广大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者全方位参与政策宣传、起草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完善购机补贴现代化管理手段、培训技术人员、发放补贴款项、检查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等各项工作, 成为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重要保障。

1.4 农机化科技推广对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挥着重要推力作用

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机合作组织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的重要平台, 掌握和应用先进农机化技术, 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高素质的农机手通过农机作业服务,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收入和改善了生活水平, 也为转移到城镇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更好的就业环境, 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 农机科技推广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2.1 体制不畅, 推广体系断层

经多次改革后, 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削弱, 乡镇基层推广体系势单力薄, 乡镇农机工作人员同农业服务中心一起办公, 无任何服务工具和设备, 自身服务功能弱, 社会化服务能力虚, 与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农机推广技术服务工作。

2.2 推广人员素质偏低, 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农机化科技推广队伍专业素质低, 人员结构和文化结构也不合理, 新老交替缓慢, 专业技术人员寥寥无几, 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同时, 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 推广工作无硬性指标, 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2.3 推广经费短缺, 服务功能难增强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农机推广工作量日益加大, 但农机推广经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县财政除拨给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外, 没有安排专项的农机推广经费, 导致农机化科技推广经费短缺, 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开展。

2.4 农机科技推广的内容滞后, 服务对象难接受

长期以来, 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只注重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粗加工机械化, 而忽略了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重视粮食作物机械化, 而忽视经济作物机械化;只重视农田作业机械化, 而忽视农业工程等领域的机械化, 使得农机科技推广的产品与农民需求脱节, 造成推广部门想推的推不动, 农民想要的又没有, 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阻碍了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3 新时期加强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3.1 提高农机科技推广认识, 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生产力, 农机科技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要充分认识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

3.2 坚持公益性职能定位, 努力提升推广服务能力

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的定性, 要求强化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为此, 要积极主动采取措施, 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 明确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费保障, 改善推广工作条件, 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效能。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和三方考评办法, 完善运行机制, 提高推广工作活力, 增加农机化科技推广的公益服务总量, 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

3.3 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 发挥科技创新优势

要理顺农机推广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 大力加强机构建设, 增强机构实力, 探索并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努力健全县、乡、村三级推广机构, 注重培养村级农机科技推广人员。并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吸收一批热爱农机事业、年轻有为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 充实到一线推广队伍。要根据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注重培养科技能人, 培育发展更多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将农机作业服务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服务环节, 积极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中科技与人才优势,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挥重要作用。

3.4 加大对农机推广资金的投入, 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

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 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的规定, 县政府应将农机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最好是省级财政预算, 增加资金投入, 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

3.5 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农机科技推广队伍素质

要有计划地组织农机科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 进一步提高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 鼓励农机科技推广人员学习各项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为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要建立农机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培训、储备和激励机制, 建立人事机制, 鼓励和以优惠的政策吸收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加入农机科技推广队伍, 优化人员结构, 加强农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3.6 加强农机科技人才培养,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要将新型适用、符合本土作业特色的农业机械现场演示会和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 注重加大对新型适用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示范力度。积极邀请相关生产企业技术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 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操作、使用新型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 真正把“科技培训班”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把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 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阐述了新时期加强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目前农机科技推广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农机科技推广 篇11

关键词 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3.3;F3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针对新农村建设出台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惠农政策,其推动着农业机械化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机技术的推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推广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现今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农机技术上的需求上[1]。本文结合当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如何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力的借鉴。

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现状

1.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强,农民在农业生产工作中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农民群众为了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在购买农业机械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在农机技术上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激发了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购买的热情,彻底激活民间资本,使农机推广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2]。但部分农民由于收入低,没有能力购买农机设备,出现了在农机设备购买上存在心有余力而力不足的情况,政府要针对这一部分农民群众在农机购买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1.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结构现状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机在数量上明显得到了提高,但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结构上依然存在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农机主机较多,能与之相匹配的农机种类较少;小型化农机较多,大或者中型农机较少;普通技术的农机多,高性能的农机却较少;粮食生产农机多,经济作物的农机少。针对这种结构现状政府要合理有序的引进在技术上可靠且先进的大型或中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装备的技术含量,促使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3]。我国农业部门必须关注和重视对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农机结构体系,并切实解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结构上的一系列问题。

2 如何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2.1 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关系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就要积极贯彻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国家在制定和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要对农机发展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同时,要根据农民群众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机补贴政策。在农机推广工作开展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农机产品的特色;同时,要统筹地区上的差异,提高农民购置农机设备的积极性,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的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政府在农机推广工作进行过程中,要对相关的农机补贴政策给予关注和重视,使农机补贴政策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促进农机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

2.2 提升农机设备结构水平

在购置农机时,购买大型或中型农机装备的配置显然和农民群众的收入不成正比。因此,在受时节的限制,农机使用率不会很高的情况下,让单独农户购买大型或中型农机装备更为困难。农民群众在购买农机时,要考虑自身经济能力和对农机使用率的情况,选择合理农机进行购买[4]。虽然国家对农民的农机的购置补贴资金有限,但是也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切实提高了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只有不断优化和提高农机设备的结构水平,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3 推动科技创新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事业中表现,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在一定情况下充分说明了农业科技的进步。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耕地面积很少,农民要想发家致富,单单依靠在极为有限的耕地面积上的产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必须节约成本、增强经济效益。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机械,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农机作业的质量,依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不断普及和应用农机创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机作业的整体水平,全面带动农机服务以及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并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

2.4 推广农机工作时始终结合各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我国的农村较多,各地区的农村发展的速度、规模、特点及形式都存在不一样的差异。在进行农机推广工作时,就不能单一的去做一样的工作,要结合各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考虑各地区农机产品的特色、农机技术的生产水平等,做出不同的推广策略,以期达到农机推广工作的目标。

3 结语

作为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能否切实可行的推动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政府能否积极贯彻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同时,要优化并提升农机设备结构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农机作业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推广农机工作,达到真正的支农惠农效果,推动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立新.农机补贴政策环境下开展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6).

[2]王宏伟,杨代莒,陈长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9).

[3]朱志猛,王慧军.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果实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5).

[4]朱波.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2).

农机科技推广 篇12

此次竞赛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主办,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旨在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及国家有关政策,推动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推广服务能力,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刚刚履新农机推广总站站长的刘恒新接受《农业机械》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竞赛历时3个多月,分初赛、复赛和决赛3个环节。4月上旬起以各省为单位开展初赛进行代表队成员选拔,参赛选手以县乡基层推广人员为主,同时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机学校职员、农机企业技术员等,全面体现了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一主多元”的特点。

记者从吉林省参赛队员王春明处了解到,此次竞赛分为理论知识竞赛和实际操作技能竞赛两部分。理论知识竞赛主要包括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及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必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采用复赛笔试、决赛口答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竞赛项目包括拖拉机挂接打捆机和检测玉米种子粒距合格率两项内容。

据悉,我国在2013年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其中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强调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定期培训,建立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培训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刘恒新指出,此番举办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代训”,是广泛普及宣贯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精神、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一次新的尝试。

农机行业同仁应该都知道,刘恒新此前在农机化司就任副司长,就以低调、务实被人熟知,如今履新农机推广总站站长,更是将业务抓得很紧。

看到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农机科技推广、农机农艺融合、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刘恒新对《农业机械》杂志记者语重心长地说:“竞赛只是一种方式,我们还会有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举行促进农机科技推广方面的活动,促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

此前,记者也收到消息,刘恒新下了很大决心,称一定要把中国的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搞好,而且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

刘恒新是农机设计专业科班出身,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机设计制造专业,同年分配到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工作,曾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室主任等职,2003年7月调任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2013年6月任绥化市副市长,2015年3月出任农业部农机推广(监理)总站站长。

他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近几年重点参与了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机跨区作业、农机安全监理、保护性耕作等相关政策的制订以及指导各地贯彻实施等工作。

山东省农机局局长高明飞、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荣出席活动并讲话,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巡视员孔亮宣布竞赛活动开幕。

此次竞赛得到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对竞赛活动倾力支持,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有关媒体、专家及2015年第二期农机化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训班学员、潍坊市有关技术人员等到场观摩。

获奖情况:

23日复赛前八强名单:安徽、山东、四川、陕西、云南、吉林、新疆、河南。

24日决赛,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总工程师仪坤秀、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推广处处长胡东元、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尚书旗担任决赛理论知识竞赛专家评委。

山东代表队荣获此次竞赛一等奖

安徽、陕西代表队荣获二等奖

四川、新疆、河南代表队荣获三等奖

吉林、云南、宁夏、内蒙古代表队荣获优胜奖

上一篇:五观下一篇:机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