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2024-10-12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精选12篇)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1

10月18日廉江市农机局邀请了久保田、铁牛收割机厂家到廉江举办“送收割机配件暨维修培训班”, 湛江市农业局农机化办副主任计文皓到培训班指导并作了讲话。培训班的举办为确保全市收割机在即将开始的水稻秋收中发挥应有作用。

近年来, 廉江市农机推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和市有关单位的配合、镇村干部的积极支持下, 市农机局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稳步推进, 特别是水稻生产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突飞猛进:2 0 0 9年打破水稻插秧机推广瓶颈 (2 0 0 8年全市仅有插秧机4台, 到2 0 0 9年插秧机拥有量达5 6台, 到2 0 1 1年8月已达2 2 9台, 是2 0 0 8年拥有量的6 0倍) ;2 0 1 0年为加快水稻生产全程化进程, 又大力推广水稻育秧机械化生产线, 到2 0 1 1年8月止, 全市水稻育秧机械化生产线已达3 2条, 至此水稻生产已完成机耕、育秧、插秧、机收各领域进入机械化。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同时, 其他领域如渔业生产, 节水灌溉, 农产品加工等机械推广也稳步推进, 至目前止, 全市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5 1个, 复耕良田5 0 0 0多亩。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2

1、基本情况

2、考察重点与收获

目前,德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已经形成了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为基础,政府负责授权与监督,认证机构具体操作的是以企业的产品及其质量管理体系为实施对象的高效、成熟的运行体系。此次考察,重点围绕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的认证依据、政府作用、价值取向、认证主体、运行机制、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质量认证工作有效运行的前提

在德国,有的农机产品要实行强制认证,有的是自愿认证。认证如何进行,相关各方权利义务怎样,政府如何管理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安全、环保为目的,涉及各相关环节,具有整体上的系统性、统一性和操作上的一致性。

考察发现,每种农机产品的质量认证与管理,都能找到相应的法律文件或行业规范性文件。法律文件规范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内容涉及农机制造企业、销售及售后产品安全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政府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监控的规定等。德国农机质量认证的技术性文件主要有三大类,即国家标准、欧盟标准和iso标准,其中以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涉及农机安全的欧盟标准作为安全认证的技术依据,其带有法规性质。德国与欧盟其他国家在法律和标准规定上是一致的,这对促进认证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严格的授权和有效的政府监管是质量认证工作有序运行的保证

在农机方面,德国联邦道路交通局(kba)负责拖拉机产品质量认证机构的授权与监管;德国联邦生物物理局(bba)负责植保机械产品质量认证机构的授权与监管;德国联邦农业部负责拖拉机、植保机械以外的其它农机产品质量认证机构的授权与监管;德国联邦经济部(bmwl)负责农机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的授权与监管。一个认证机构可以接受来自政府不同部门的授权,认证机构只有被授权后才能对外开展第三方认证工作。如,德国农业协会(dlg)农机检测站是德国惟一被授权的承担农机产品安全检测与认证的机构;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uv)是被授权的目前德国也是欧盟规模最大的承担农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政府授权部门还负责协调被授权认证机构之间的关系,并代表德国认证组织向国内外发布被授权的农机产品认证机构和试验室名录。德国各级政府都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认证机构和认证行为进行监管。

3)重视安全,关注环保,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德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率高,企业主动申请,消费者关注认证标志,政府支持认证事业发展,使各相关方面确信,认证是必需的、值得的。在德国及欧盟,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中对产品质量涉及安全、环保要求的内容有着系统、细致的规定外,法律中还明确规定了产品强制安全检测和认

证范围。对实施强制性安全检测与认证范围内的产品和项目,又根据其产品危害程度,将其中的一部分项目规定为必须由授权的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机构来承担,另外的项目则可由企业自己承揽,企业缺乏检测能力时可委托检测机构进行。

此次考察发现,出于对安全与环保方面的考虑,欧盟在法律中特别对拖拉机、植保机械、割草机规定了必须实施第三方强制性安全检测与认证。如拖拉机强制性检测项目包括驾驶室、座椅的安全性检测及动力输出轴、制动、灯光、噪声等赴德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与管理”考察报告共47项指标。在德国,除拖拉机、植保机械外,农林业用电锯、电梯及割草机、动力输出防护罩等也属于强制性认证范围。另外,在德国道路交通法中还详细规定了农林机械上路行驶的安全技术要求及监控程序。

4)装备精良、技术先进、工作严谨、服务优质使检测与认证机构保持权威性

位于莱比锡市的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üv)成立于1870年,是一个与各洲技术监督协会共同组成的集团化组织,目前已成为欧洲极具实力的跨国性认证集团公司,其分支机构遍布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也设有代办处(我国的北京、广州、无锡等地均有),现有工作人员9200人。主要从事建筑、能源、医疗与健康、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日常生活用

品等领域认证,从事质量、环境与安全三个方面的体系认证工作,农机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是其任务之一。另外,该协会还依据国家或欧盟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标准进行车辆检测。

我们了解到,产品检测与认证机构特别注重服务,如对经过dlg检测的产品提出改进建议,企业采纳后产品质量得到改善,深受企业欢迎。

5)德国质量认证已成为企业自觉自愿的行为

在德国,政府只有授权、调控监管的职能,而不干预具体的认证工作,企业在指定的产品范围内自主选择认证机构,认证机构所承担的测试与认证业务完全根据社会所需和企业要求进行。

售额预计达2亿欧元。目前公司正在把市场由德国、北欧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现在我国内蒙、新疆等地已有该公司产品销售。

认证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注重内部建设,不断提高承检能力、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dlg、tüv因为科学、公正受到社会认可,在为社会提供检测与认证服务中权威引导了消费,给产品的生产企业带来了效益,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效益。在德国类似tüv这样的体系认证机构共有40-50家,而目前德国已获证的12000个企业中有相当比例是在tüv认证的,tüv每年业务收入约9.38亿欧元,其中德国国内业务占80%。

德国的检测与认证机构均为私人设立,属营利组织,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质量检测和质量体系审核,收费价格通过市场调剂,由于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认证收费价格浮动不大,一般在10%左右。

6)协会组织、专家队伍推动质量认证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专家队伍在质量认证实施的许多环节被调用,在认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dlg农机检测站若遇有暂无标准的检测,则由dlg组织相关各方专业人员经充分讨论确定检测依据;dlg执行“红标”把关的检测委员会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其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的机构(目前有11个);德国法律规定的安全认证产品目录,也是由政府组织有关各方专家参与研讨共同确定的。

3几点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快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发展步伐,是提高我国农机产品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平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的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者、消费者的认证意识不强,认证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无法完全靠市场运作,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和推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产品自愿性认证上,通过认证的产品,应纳人到农机产品补贴目录范围中,调动农民购买经质量认证的产品,以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2)将拖拉机、铡草机、微型泵等产品纳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

拖拉机作为我国主要农用运输工具和动力机械,在各环节存在着很多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现在,我部正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将拖拉机列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从我国的实际看,是十分紧迫的。

3)农机实验室建设宜精、不宜多

考察中了解到,在德国获得认证的企业,大多数产品都是通过少数知名度很高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如dlg农机检测中心,由于该中心具有较先进的检验设备和良好的服务,深得企业的信赖。因此,我国在推动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同时,应在基础较好的农机实验室中,挑选5-10个检验机构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农机产品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4)积极促进中德农机产品质量认证检验工作合作与交流

德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机产品大量采用工业方面的先进技术,包括农机产品检验设备,如产品检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应加强与德国在农机产品检测技术方面的交流,使我国的农机产品检验技术跟踪目前国际前沿的技术。可以

派员到德国学习先进检验技术,也可邀请德国比较先进的检验机构人员,如dlg农机检测站的专家来华讲学,交流检测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

(信息来源:摘自2005年第7期《山东农机》)

注:赴德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技术与管理”考察团成员

贺祖年

陈邦勋

王家忠

祁福长

张汉夫

聂宇燕

向天成吴文科

胡传干

胡兵文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3

关键词: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工业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要求。而农机维修保养技术的推广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节能减排,并且保证了农机化发展的质量。现在我国有很多种节能减排的农机维修技术,需要进行推广。

1 农机节能减排的现状

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机械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农村应用的农业机械基本都是小型农机,所以在进行生产作业的时候,小型农机生产质量和耗能等弊端就显露无疑,并且很多农机已经超出了服务年限的范围,却依然在投入使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并且,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农机服务组织来进行农机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

2 农机维修的节能减排技术

一是在农机维修的过程中,省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所以喷油泵的制造企业在制造出相应的产品后一定要根据油量传递的相关标准进行喷油泵的调试,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农机出现问题进行维修调试的时候,所处的条件环境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并且要严格遵守维修的工艺程序和科学的调试方法。在维修调试的过程中供油量一定要准备充足,保证喷油泵的密封性良好。之后要优化调整农机的柴油机,但是在进行优化之前必须检测相关仪器的参数,然后严格按照相关的参数进行柴油机的优化调试。

二是在进行农机的维修时,为了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可以定期进行农机的检查保养,并用专业的检测设备进行对农机的检测,然后对农机的性能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提高农机的运行质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农机工作的时候,适当使用润滑油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使用的润滑油一定要有品质的保证,并结合农机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农机运行的润滑油,从而保证农机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三是在农机的维修过程中,经常要对一些农机的零件进行清洗,传统的有机溶剂的清洗方式不能做到节能环保。而现在经常利用的水基清洗技术,不但可以对农机的零件进行清洗,还能做到节能环保。在农机进行维修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一些出现断裂的零件进行修复,这就需要用到胶贴堵漏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操作过程简单,且成本较低,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3 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策略

一是要建立完善农机维修制度,促进农机服务体系的形成。现在,农机维修的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所以,进行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完善的农机维修制度。然后建立相关的农机服务体系。现在我国农业生产逐渐走向机械化的生产,所以要积极地进行服务体系的完善,让专业的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来服务于农机的维修节能减排的工作中。

二是要不断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农机维修节能技术的推广。专业的技术人员还要进行技能技术的普及工作,并且不断加强培训,及时更新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现在我国农机配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农机管理能进行合理配套的农业生产活动,积极引导农民使用大型农机,也可以做到农机的节能减排。

三是在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和加强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要与科研单位积极合作,因为我国各个农业区的气候环境、地势地形等都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研发出适合本地区各种环境因素的农业机械,更好地进行作业,并且使其能做到省油、省动力。然后就是要对这些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进行推广,来实现农机节能减排推广工作的落实。

4 结语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 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着战略地位, 农业现代化建设将继续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机械化, 因此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是促进我国农业普及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实践, 也是确保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必要方法。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是我国农机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特别是对于基层一线的农业机械推广人员, 其农机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传统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足

近些年来, 随着农机技术成果的革新, 以及农机推广业务的进一步扩大, 一些农机推广原有工作方式的不足慢慢显现出来,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面临了一些困境。

1.1 基层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认识不足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 也是事关国家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由于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或是当地政府对基层农机管理部门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 导致对基层农机推广站点的管理宽松, 农机推广工作效率不高。基层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农机推广部门往往没有足够的人手, 特别是缺少专职人员, 办公场所和设备不能到位, 难以将工作真正落实。基层农机推广站由于没有收入来源, 经费不足, 当地政府仅支付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 办公经费、补贴等无法兑现, 严重影响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农机推广效果。

1.2 忽略农民参与农机推广的作用

农机最后是要交到农民手里加以使用才能实现农机的使用目的, 只有当农民接受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率时, 农机才能被农民所接受, 并进一步得以推广。因此, 农民不仅仅是农机的最终操作者, 也是农机推广的关键因素。目前, 一些基层农机推广的工作人员往往只理解到农民作为农机操作者的角色, 而忽略了农民也可以在农机推广中扮演推广人员的角色。特别是在推广新技术农机时, 推广人员只是将农民当作单纯的农机接受者, 却没有做足够的宣传或解释来打消农民对新农机的疑虑, 不能将农民吸纳到农机推广队伍中去。

2 创新农机推广工作

2.1 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

依托农机推广相关的省级甚至国家级项目, 能够为农机推广工作带来很大的工作支持。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应当获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整合已有资源向上省级农机局努力争取农机科技推广项目, 加强农机试验、调试和相关技术培训。可以与当地财政部门等, 向省财政争取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补助等, 既有助于推进农机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也有利于进一步获得农机推广资金支持。但对于项目的实施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规范执行农机购买补助项目。也可以尝试展开县乡合作, 争取到新技术农机培训项目补助, 举办农机培训班, 普及新农机技术。

2.2 与农机大户合作推广

农机大户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大, 往往拥有数量较多的机械及配套机具, 能够跨区工作。一些有条件的农机大户还能开展农机销售和维修等多项工作, 扮演了当地农机服务站点的角色。县一级的农机推广站可以选择一些相对集中的乡村, 通过遴选有足够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的农机大户参加到农机推广工作中。由县一级农机推广站负责引进新机具、新技术, 再以优惠条件提供给有足够资历的农机大户进行示范推广, 并把他们作为技术传授点、“三包”维修点和配件供应点, 为他们提供可靠的后勤保证。

2.3 建立示范站点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农机推广示范站点的建设工作, 健全示范站点的组织机构, 保障对示范站点运作。农机推广示范站点应当成为新技术农机及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 甚至是科技创新基地。示范站点应该具备完整的功能, 包括农机使用培训、示范推广、咨询服务等, 使其成为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服务点。农机推广示范基地也为农机生产企业、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提供一个三方交流的平台, 这对于促进基层农机具推广工作有积极的意思, 有利于将农机的使用辐射到各乡镇, 提升当地的农机化水平, 提高农业生活的整体装备水平。

2.4 改进农机售后服务

制约农机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机的售后服务不完善, 由于农机的使用规模小, 且维修利润低, 与维修汽车等交通工具不能相比, 因此许多农机维修专业人员通常选择转行, 造成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维修网点少, 这使得农忙时的农机使用大受影响, 特别是地处偏远的乡镇农民, 一旦农机发生故障甚至要跑几十公里才能找到农机维修点。

为改进农机的售后服务, 政府在应当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上给予方便, 建立当地农机主管部门、生产厂家、销售商为一体的售后服务体系。工商管理、税务等部门可对农机维修网店经营方面给予支持, 促进扩充服务网点, 满足农机用户的基本需求。

摘要: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规模。如何创新推广农机是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本文在总结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足后, 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机推广,基层,农机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德成.试论农机推广对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J].农机推广与安全, 1994 (03) .

[2]刘月初, 张超群.农机推广拓宽富民之路[J].农机推广与安全, 1997 (05) .

[3]胡仕昌.建设平安农机服务农村经济[J].贵州农机化, 2009 (03) .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5

关键词:农机具; 应用; 信息技术;

1 前言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6

关键词:农机化信息;农机推广;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16

农机推广信息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分类、去伪存真、检索加工、综合分析等一系列流程最终形成的。基层农机站获得推广信息后,通常要经过实地调研、可行性分析、定点试验、信息反馈、小面积试行、大面积推广这样一套流程,才能成为真正可采用的信息。因此,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推广工作的先导,构建农机信息网络,对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具有必要性。

1构建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的必要性

1.1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市场化农业,归根究底是信息化农业。因为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变化都离不开信息的采集。因此,欲加快我国农机化的发展步伐,必须强化农机信息化建设,构建健全的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

1.2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积极转变执政理念,从农民利益出发,逐渐从过去的行政命令督促农业生产转变为提供新技术、新成果等服务引导农民科学开展农业生产,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加强农机推广工作,合理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

1.3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将农机新技术、新成果、新机具等信息传授给农民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加强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建设能够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基本需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机具以促进增产增收,所以,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推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农机化信息网络尤为必要。

2目前我国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逐渐完善农机推广信息网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推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与其他行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有许多不足问题亟待解决,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2.1认识不到位

政府部门对农机推广信息网的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对农民的基本需求及具体的推广实施方法乃至所需要的支撑体系缺乏详细了解,工作人员热情与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等问题。

2.2资金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缓慢,部分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甚至还不具备开展农机推广信息化工作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不能及时搜集和推广新技术、新农机。由此可见,资金投入不足,运行费用匮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推广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3专业队伍不稳定

大部分基层农机站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功能”的不良倾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计算机、农业种植方面的专业人才。现任的大部分信息员都是兼职,工作时间较少并不稳定,而且缺少培训机会,已不能满足当前网络信息工作的需要。

2.4传播途径不畅

由于农民的素质和收入相对较低,电脑在农村尚未完全普及,农民迫切需要新技术、新信息来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降低劳动强度,但是信息到农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信息化的普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进程。

3加强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的新思路

3.1农机推广部门对信息化网络建设要加以重视

农业发展需要信息,市场经济需要信息,因此农机推广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对信息网建设的重视力度,增设组织机构,并设专职专人负责信息工作,为农民增收、领导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有益帮助。

3.2加大农机信息网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缓解因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机械设备老旧、农业增收缓慢等各种问题。总之,构建并完善农机信息网建设可为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农民迅速快捷的采集信息、应用新技术。

3.3加强农机信息网队伍建设

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高素质的人才是核心,因此,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以满足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需求。如可组织基层农机人员参观学习、定期培训的方式,拓宽其知识面。此外还要注重人才选拔和使用,重点选拔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农业机械方面的通讯员,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熟、能力强的农机推广信息队伍。

3.4拓宽传播途径

基层政府采用推广新技术前要掌握好信息来源,拓宽信息传播途径。如可积极组织农民参加相关科研和生产的成果展览会、交流会、发布会等活动,一方面及时有效地向农民介绍新科技、新成果。另外一方面也可因地制宜地检验新成果的可实践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农机推广部门还可积极与科研机构、企业组织挂钩,向农户直接传播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使科技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总之,农机化信息网建设是农机推广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健.农机推广体系创新与信息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2006.

[2]陈璞.如何在农机推广中搞好信息管理工作[J].农业装备技术,2003.

[3]游中全.注重信息服务,促进农机推广[J].中国农机化, 1996.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7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是提供农机信息服务的主要渠道, 随着相关需求的不断增加,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信息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但是也存在信息分散、分布不均衡, 平台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质量较低, 缺乏有效整合的问题[1]。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有各类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将近2万个, 但是, 这些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存在服务内容更新不及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信息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而且由于缺乏规范化的信息统一标准, 很多数据资源的实用性不强, 信息资源的质量难以保证, 农机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还较低。目前国内不少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尤其是地方上较小的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大多缺乏针对性强、有用的特色数据信息, 提供的很多数据信息都是从别处抄袭而来的, 缺乏权威性及准确性。因此, 实现农机网络信息的高度共享已成为农机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云技术应用于农机网络信息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 云技术的概念与优势

(1) 云技术的概念。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而来的, 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2]。云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应用程序部署速度, 促进创新和降低成本, 同时还增强经营敏捷性。其中, 云技术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该技术是一个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用于大型的、分布式的、对大量数据进行访问的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需要对分布的、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因此, 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能够高效地管理大量的数据;虚拟化技术,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根据对象分成存储虚拟化、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 计算虚拟化又分为系统级虚拟化、应用级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该技术能够使大量的服务器协同工作, 方便地进行业务部署和开通, 快速发现和恢复系统故障,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营。

(2) 云技术的优势。

从云技术在相关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得出, 云技术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智能管理;二是实现无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用户只需花费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从云计算服务商那里按需获取各种服务;三是可以节约网络信息化管理成本, 从而能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四是云技术可以使物理上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虚拟的、可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

2.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构建的可行性

首先, 从技术条件上来看, 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目前国内外不少知名IT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开展对该项技术的研究, 而且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体系。这些技术方案为基于云技术的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 从经济成本上来看,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的构建也是可行的。由于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平台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服务器集群中完成的, 因此只需通过安装简单的操作系统和相关的浏览器软件即可运行;而且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的日常维护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与费用。第三, 从实践环境上来看, 现阶段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应用为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的构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基于云技术的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1. 平台的总体架构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将依托现有农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采取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的建设策略进行建设[3]。平台的总体结构是一个层次化的系统结构, 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服务层、资源层、基础设施层, 通过这些层次结构实现管理平台的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安全信息发布与管理等。

2. 平台的功能

农机网络信息管理云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模式的各项优势, 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安全、易扩展的服务。其中, 平台不同层次结构的功能如下:基础设施层具有大量的计算机主机群, 可以实现超级运算能力;资源层主要用来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与审核, 相关农机管理部门可以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上报汇总, 从而实现农机信息的多层级管理;服务层主要用来为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访问平台提供统一安全的管理机制, 确保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平台访问权限;应用层主要用来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检索和实时交流互动服务等。通过对组成云平台的各个元素进行安全级别控制, 确保平台信息的安全发布。

参考文献

[1]郭美荣, 李瑾, 秦向阳.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架构初探[J].农业网络信息, 2012 (2) :13-16

[2]李光达, 郑怀国, 谭翠萍, 赵静娟.基于云计算的农业信息服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7) .:16959-16961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8

一、建立农机修理技术监督综合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 农机修理市场出现了一些无政府状态, 如无证维修、盲目竞争、修理混乱、技术低劣、偷换零件、配件质量低劣、以次充好、收取高额费用等,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建立农机修理综合监督管理制度, 就是为了保证农机技术状态完好而实施组织和监督措施等有机结合的一项系统管理工程, 推行适用的农机维修制度是农机技术监督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不同机器不同部件故障属性不同, 所以选择维修方式必须先从适应性原则考虑, 不能仅从先进原则出发。不论采用何种方式, 都要和季节性维修相结合, 以保证农忙季节中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加强农机修理技术的综合监督管理是发展农机修理市场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①建立不同层次农机修理综合监督机构,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政策;②负责指令性、指导性工作, 收集资料及反馈信息;③深入组织、规划、规范农机修理工的考核、评定, 由工商部门发给农机维修许可证, 由农机管理部门发给农机维修等级证书。

二、明确农机技术监督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原则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 通过行政命令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时效性和垂直性等, 是管理活动中最古老的基本方法。农机修理技术监督管理必须制定一些行政法规、条例和细则等文件, 对管理对象进行监督, 并及时有效地解决修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具有物质利益性、间接调节性和关联强制性等。农机修理技术的监督管理必须合理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和利润等作为实现经济调控杠杆。同时运用工资、奖金定额及各种责任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

3.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具有威严性、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在管理中能起到:①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必要秩序。②使管理监督系统具有稳定性。③能够调节各自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④能够促进农机系统规范化发展。农机修理技术监督管理机制必须运用法律手段,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4.技术监督。

农业机械的修理技术质量监督可以防止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和掺杂作假的产品进入农机市场。农机修理技术的监督管理必须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 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标准, 做到不符合修理质量的不得交给用户使用。

5.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指通过正确的宣传教育, 从多方面激发人们的思想, 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动机, 它是农机维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通过宣传教育, 使农机修理行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这是搞好农机修理技术监督管理的思想保证。

6.咨询服务。

有关人员要通过农机市场的调查和研究, 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 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实施管理的可行方案, 最终达到农机修理运作过程中的最佳效果。它具有实践性、反馈性、激励性和创新性, 特别是在现代管理中它将成为一种极受重视的监督管理办法。它可以为各级监督管理机构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制度。这是农机修理市场必须的一种方法, 使整个农机修理市场“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规范农机修理市场,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执法效能是农机修理技术监督的重点

根据我国国情, 农机修理技术的综合监督管理应与环保、节能、监理、零配件监管结合在一起, 并设置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检测基地。从使用机械到修理机器零部件, 总体到整机的技术状态, 都相应建立起综合监督体系。

国家应制定农机可靠性、维修制和质量标准, 费用标准, 农机报废更新的法规和政策。当前, 要搞好农机修理技术监督的任务有以下几点:

1.提高队伍素质是执法效能建设的前提。要落实领导责任制, 坚持用制度管人, 坚持不懈地加强监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县级农机行政部门应组织专题讲座, 使全体农机人员的执法水平得到提高。

2.主动管理抓源头, 预防事故出新招。通过规范化建设, 重点应把住“严格培训, 严格检测, 加强农机报废监督”等关口, 使农机修理技术监督的源头从管理上得到加强。实行“修理户质量优质管理制度”, 增强管理与服务职能, 密切监督人员与用户的关系。

3.实行动态管理, 确保修理质量。开展走下去、请进门活动, 采取白天与黑夜, 假日和节日突击检查, 发现修后质量问题该返工的要返工, 该退款的要退款, 至用户满意为止的动态管理制度。

4.做好文明服务, 树立监管人员的形象, 内强素质。参与这项工作的既有生产者, 也有消费者;既有销售部门, 也有用户;既有国有企业, 也有个体修理户;既彼此独立, 又相互依赖统一的农机修理市场。根据这一具体情况, 农机监管人员的文明服务, 要以“三个最新”服务于用户: (1) 要用最新的科技服务于用户。 (2) 要用最新的观念教育用户。 (3) 要用最新政策教育和启发农机修理户, 让他们参与“社会温馨”及服务承诺制等活动中来。努力推进效能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树立农机监管人员的形象, 内强素质, 掌握监管的基本职能。即依靠经济组织、行政组织和司法组织, 遵循农机修理的规律,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农机修理技术状态, 零配件质量、价格和合同等方面进行监督, 以保证正当交易, 取缔非法组织, 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内强素质上, 好的自身素质固然重要, 但用科技知识培养人才更为重要, 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应掌握以下几个职能: (1) 预防性职能能预见问题的存在, 排除疑难; (2) 补教性职能。排除缺陷产生的因素和弥补其后果; (3) 完善职能, 发展使用现有潜力, 改善整个维修市场活动; (4) 参与职能与群众一起参与解决问题; (5) 情报职能。经常向所有决策部门提供监管中获得的制定新决策所需要的一切情报; (6) 促进性职能。证实和评定成果给予相关的奖励和惩罚; (7) 教育性职能。推广先进经验, 吸取教训, 教育大家。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9

一、维修检测设备存在的问题

近年应用于农机系统的维修检测设备有, 农机检测线、发动机转速表、油耗仪、废气分析仪、机油分析仪、喷油嘴试验器、喷油泵试验台和测功仪等, 其中喷油泵试验台和测功仪应用更多。哈尔滨地区一二级维修厂85个, 拥有喷油泵试验台89个, 测功仪55个。下面我们仅以喷油泵试验台的技术状态为例来说明。

喷油泵试验台在喷油泵的制造与维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柴油机应用的日益广泛, 油泵油咀技术的不断改进, 喷油泵制造厂家和维修行业对喷油泵试验台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许多在用喷油泵试验台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据资料显示, 河北省对42台喷油泵试验台和37台喷油嘴试验器进行了检查。经检查, 有70%的喷油泵试验台采用了非标准喷油器;有83%的喷油器流量误差超过了标准要求, 误差最大的达到39ml/1000次;有21%喷油器密封性及雾化质量严重恶化;95%的高压油管内径不符合标准;55%的转速测试机构精度不符合标准;10%试验台接油盘控制机构失灵;计数机构误差最大的达40%。

有95%的喷油嘴试验器自购买以来从未到标准计量部门进行检验, 有45%的喷油嘴试验器的压力误差在10kg/cm2左右。

二、加强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必要性

喷油泵试验台作为喷油泵调试试验设备, 如果本身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那么如何以此为标准来调试油泵呢?其它的维修检测设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因此, 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 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维修人员的管理上。淘汰技术状态恶化有严重故障的维修检测设备, 制止技术状态差的维修检测设备继续工作。从事修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定期检测维护好自己的设备。

三、加强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对维修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检查校正

如喷油泵试验调试设备, 必须定期检查校正其开启压力并在工艺流量泵上检查其总成的流量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 要查找原因。对不能恢复达到技术要求的要更换新件并重新检查校正, 直至符合技术要求。

2.制定实施各种维修检测设备技术标准

要根据现代技术状态检测手段等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维修行业的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同当地标准计量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搞好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工作。

3.完善检测方法及测试手段

对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的判断, 必须借助先进的检测仪器和科学的检测方法, 因此, 必须发动科研院所研制出能够满足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检测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方法。

4.制定维修检测设备及相关零部件报废标准

加强维修检测设备的管理, 一方面要使维修检测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另一方面对无修复价值技术状态严重恶化的维修检测设备进行淘汰。制定报废标准, 实行强制报废政策, 可使不能保证修理质量的维修检测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得到及时的更新, 减少因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差造成的经济损失。

5.加强农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的检测, 不仅是行政工作, 还是技术工作, 是行政与技术的结合, 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6.做好维修检测设备易损件的配件供应工作

从对维修检测设备市场调研情况看, 许多修理工知道所用设备的重要零部件技术状态恶化, 但是四处求购却买不到配件, 只好凑合使用非标准件。要加强对维修检测设备的管理就必须做好维修检测设备易损件的供应工作。维修检测设备易损件需求量少, 经营利润低, 所以各地的农机主管部门要与厂家联系疏通维修检测设备易损件供应渠道, 为维修点高质量工作提供保障。

四、结论

要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 就必须加强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只有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正常, 才能保证检修结果的正确, 才能谈到维修质量的保证。因此, 加强对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 对提高农机维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提高维修质量, 不应只注重人的因素, 还应注意检测设备的质量, 文中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维修检测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 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10

一、张家港市农机拥有机型及拥有量分析

张家港地处江苏省苏南地区, 工业经济发达, 耕地面积仅有30万亩, 人均0.48亩, 具有人口密度大, 耕地面积小, 工业发达, 农业相对较弱。目前我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种田大户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单位共存,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国家对农村各项补贴的提高, 我市加大了对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政策。高额的财政补贴, 大大激发了老百姓购买农机的热情, 目前张家港市拥有农机的特点如下。 (1) 小型机具多, 大中型机具少。小型的打药机械静电喷雾器高达20000多台, 平均每0.06亩就拥有一台静电喷雾器。中型拖拉机850台, 平均每台所需作业面积352.94亩。大型联合收割机560台, 平均每台所需作业面积535.71亩。 (2) 粮食作物机具多, 经济作物机具少。目前我市拥有的经济作物机具很少, 以韭菜收割机为例, 全市仅作推广用的一台, 且价格昂贵。

二、我市当前农机推广服务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以水稻为例, 每亩产量为627.6公斤, 平均每公斤1.5元, 农民每亩收入不足两千元, 而农民种植水稻, 如果从整田、插秧、打药、收割等作业全部由农业机械来完成, 一亩田机械作业成本就需要三百多元 (不包括农机具的维修费用) , 除去种子, 农药, 肥料, 租地成本, 人工劳动成本等, 最后农民落入口袋竟所剩无几。使用农业机械的成本如此之高, 原因何在呢?

1.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低, 农户土地拥有量不均。我市耕作土地面积为30万亩, 种田大户中拥有土地多的为500亩, 少的30亩, 更有单家独户经营为单位的经营形式, 田块划分过小, 平均才1至2亩, 这样的耕地分配, 造成符合购买机具享有财政补贴的范围不广, 惠农政策只能由少部分人享有, 农机机具的普及率不高是农机购置成本升高的重要原因。

2.土地分散经营使单户农民购置农机投入成本加大, 农机使用率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机具有使用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农机户的经营效益。

3.农业生产者对农机具的维护水平不高, 修理费用增加, 同时增加了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以及对之的培训费用, 造成农机作业量小, 使用率低, 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4.我市粮食作物机具多, 经济作物机具少。张家港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滞后, 已成为全市农机化发展的“短板”。目前农业生产者所生产的花生、山药、马铃薯、韭菜等大都依靠最原始的手工劳作, 目前一台韭菜收割机的成本在5万左右, 这样的价格很难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 而一个种了几亩韭菜的经营者, 割一次韭菜就需要几天时间, 大大增加了收割成本, 制约着经济作物的发展。

5.农业生产成本管理观念淡薄。享受惠农补贴购买的机具, 不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大力度的财政补贴下, 农民只需花很少的钱, 就可以购买一台大型的机械, 用老百姓常用的话:花那么点钱, 就算买的是一堆废铁也是合算的。这样的利益趋动下, 购买生产作业需求的农机已经不是主要的投资目的, 合算成了购买的主题, 购置的农机利用率不高, 大大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增加了农机投入成本。

三、张家港市农机推广工作中加强成本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对于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中的成本管理要引入创新机制, 探索新路。

(一) 大型机具管理挈约化与市场化相结合

对于单价较高的插秧机, 收割机等大型机具, 由于受土地及种植规模的限制, 符合购买条件的种田大户很少, 对于单家独户的经营体, 同样需求这类机械的作业服务, 由于不符合购买条件, 将被拒绝于惠民政策的门外。为此, 有必要引入创新机制。 (1) 调整购买惠民机具的购买条件, 扩大惠民范围, 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享受到国家的农机补贴。 (2) 调整农机服务方式。对符合惠民补贴的经营体以契约化管理的方式, 规定提供一定量的低收益作业服务后, 再实行市场化的管理, 有利于扩大惠民的范围, 同时也有利于调动机具购置的热情。 (3) 农机管理部门应有效实行市场调研, 为机具拥有者提供准确的市场需要信息, 以促进定单作业、规模作业的发展。减少跨区作业盲目外出, 避免无效转移, 降低使用成本, 进而也可能间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区域范围内作物统一布局。

(二) 小型机具管理集中化管理和市场化管理相接合

对于小型的使用频率不高的机具, 可以创新管理方式, 调整以家庭为单位的购买机具方式, 以亩数计量, 以村为单位, 确定每个村拥有的机具数量, 实行专人管理和维护, 可以有效降低机具有占有量, 同时有效降低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维修成本的增加, 减少因使用率低下以及增加的机械成本。

(三) 加强机具操作手的培训

对现有的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载体进行改革, 整合培训主体, 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切实使农民真正掌握一些实用技术, 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减少因技术掌握不到位问题, 使用不当而增加的维护费用。

(四) 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实现粮食作物机具与经济作物的机具齐头并进的发展, 从思想上认识经济作物对农业生产者的重要性, 积极推广经济作物机械使用技术, 推进规模化生产, 提高机械使用效益, 提高机具的普及率, 从源头上降低机具的购买和使用成本。

(五) 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和水平, 提高农民素质, 倡导理性消费, 降低机会成本

(1) 通过开办各种教学模式开拓农村居民的视野, 增长其文化技能和专业知识, 有助于农民摒弃传统的消费文化和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提高消费能力。 (2) 抓好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 本着“农民需要、节本增效”的原则,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活动, 正确引导农民购买、使用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 (3)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倡导健康、科学的消费文化, 通过多种媒介向农民宣传正确的价值取向,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提高农民的现代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张英农.机消费成本管理浅见[J].当代农机, 2012, (6) .

[2]于雁.农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体系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 (3) .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11

关键词:农机推广;机遇;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62-1

1 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的依赖性更加增加,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日趋重要。

农机化迅速发展,为农机推广部门强化职能,拓展服务提供了机遇。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扶持农机化的发展,采取各种行政和市场的手段来推动和引导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农机化新产品要求的日益迫切,为农机推广部门开展推广工作提供了机遇。随着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为农机推广部门走入市场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由于中央和省加大了对农机购机补贴的投入力度,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激励了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使农机化装备全面提升。因此,更需要我们农机科技人员及时把农机化新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

2 当前农机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2.1 政府型推广形式面临危机

以前农机推广工作一般是上级下达推广任务指标,县乡级组织实施。而现在市场经济下,无论是推广组织还是推广者,当觉得有利可图时才能积极实施或积极响应。

2.2 农机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

有些项目无利可图,则组织者、实施者红头文件层层下发,使用者也不会感兴趣,农机推广工作处于被动状况,基本上开展不起来。

2.3 农机新产品质量差,服务不到位

有部分水稻插秧机,由于产品质量差,农户在插秧期间,插秧机易出现故障,找销售商和厂家,有时不能及时派人来维修排除故障,延误农时,给农户造成损失,同时也阻碍了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

3 对农机技术推广对策建议

3.1 加强领导,优化调整

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把农机结构调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业部门要在农艺、土地经营模式调整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机械化调整因素,搞好农机农艺的有机配合。各类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农业机械要给予信贷支持;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全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农机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各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多方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各级各部门出台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和方式方面的政策,都要将农业机械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安排,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

3.2 灵活多变,健康运行

我们应以推广示范基地为根据地,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协会等为战斗堡垒,既要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农机推广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借此推动推广工作上台阶、进档次,提高工作水平,又要采取多种方法,全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同时培训和配套服务要及时到位,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让农民满意。一是积极筹措资金,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引进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新机具进行试驗和推广。二是要管理好试验基地和试验项目,并有计划有层次开辟新的试验基地和实施项目。三是可与生产企业联合,创建农机展销区。四是可与销售流通企业联合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五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借助院校、科研单位的优势,发挥自身特点,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3 发挥优势,打造航母

《农业机械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促使我们农机推广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水平,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工作,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三是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思想,努力武装自己,增强本领,更好的为“三农”做贡献。要发挥农机推广部门与企业、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好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咨询、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等工作。促进政府对推广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质量,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使农机推广工作平台成为发展农机化,促进“三增”的舞台。农机推广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准切入点,积极发挥自身功能与特点,促进政府与企业,农户之间沟通、交流合作,逐渐把农机推广事业做大做强,为发展农机化,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篇12

档案管理工作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基础, 其重要性不可被轻易忽视, 目前各地档案管理工作良莠不齐, 诸多问题丞待解决和完善, 下面就具体问题及相关措施和建议进行简要介绍。

1 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本地区农机管理工作先后配套制定了车、人档案管理制度, 经过了几次的换牌和换证工作, 对于人与车的变化情况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 基本达到了单人单档、单车单档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使我地区农机设备及驾驶人员年度检审验率明显提高。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的工作中仍存在着人车档案内容不完善和档案内容填写不规范、不准确或未按要求签字等问题, 这与档案管理要求的正规化、规范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2 提高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拖拉机及驾驶员信息数据库, 包括文字信息数据库和多媒体信息库。数据库的内容要丰富, 要涵盖人、机各方面的综合信息, 以提供更大范围的应用。其次要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高性能的设备。从数据源的采集到后期制作都应保证较好的质量, 保证在较长时间内的适应性。

(1)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 设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建立标准化的档案室, 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与义务, 严禁非档案管理人员随意调取查阅档案。

(2) 实现农机监理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已成为未来工作的必然趋势, 建立电子档案首先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的使用年限, 便于档案查找和存放管理;其次还能够通过数字化图片清晰的反应驾驶员和机动车的相关信息, 降低档案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再次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防止档案内容被肆意篡改。电子档案的利用与纸质档案相比更快捷、更方便、更准确。此外电子档案管理更便于信息的共享, 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避免资源浪费。

(3) 农机设备档案和驾驶人员档案要相互对应, 建立档案时要形成关联。在对机动车进行登记时要对驾驶证号一并进行登记, 在对驾驶员进行登记时要对行驶证号一并进行登记。重点掌握有证无车、有车无证等特殊情况, 从源头实行标准化管理, 彻底杜绝无档管理现象发生, 从而有效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4) 档案编号和目录编制应相互契合和统一。在建立档案时就应注重将人、车、事故档案编号间的联系建立起来, 按照统一归档、分类管理、一一对应的模式进行档案管理。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档案管理中的分类复杂, 目录、编号不便于检索, 档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下一步计算机管理做好前期准备。

(5) 充分利用农机监理网络系统。通过网络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办事效率, 方便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部门之间的联系, 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 应注重对管理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完善, 使系统模块更加丰富, 逐步拓展为融合农机统计和农机推广等工作为一体的信息化农机管理系统。

3 结束语

档案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档案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对于安全监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监理工作的质量, 因此, 从事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端正态度, 提高认识, 给予这项基础工作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还应该注意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再依靠过去的纸件手工记录和人脑记忆, 而是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档案管理知识, 这就需要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平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 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档案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我们还应该注意抓好源头, 严格程序, 从源头抓起是强化档案管理规范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起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应注意加强协调, 相互交流, 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需要各级单位相互协调, 只有形成通用的沟通渠道和上报审核流程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

上一篇:说课评价下一篇:实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