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技术

2024-06-21

农机化技术(通用12篇)

农机化技术 篇1

在中央政府诸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 使得我国农机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农业产业由人畜劳作向农机工作的过渡。近年来, 粮食、经济作物、养殖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机械化生产是我国农机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农机的产业结构, 要大力推广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农机设备的广发应用。提高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加强新技术的研发, 使农机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加强农艺、工程、信息等技术的结合。对农民进行相关农机操作技术、理念的培训, 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在农机设备以及技术不断更新的情况下, 新技术新农机的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推广农机化技术

农机技术的推广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需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及清晰的思路, 在进行技术推广的同时, 要进行与相关机构的合作;要较好的利用中央给出的优惠政策, 完善推广机构的建设, 同时加强各项技术的融合, 以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1. 在国家的扶持下做好推广工作

为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普及, 在购买农机产品时由国家出资对购买者予以一定的补贴。依据国家的补贴政策, 对相应技术的应用做出适当调整, 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适当的将国家优惠政策予以放大,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力。在落实优惠政策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抽调相关人员建立科技示范园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可以根据已有项目的经验, 实现在国家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创新。

2. 通过加强多部门的合作, 做好推广工作

农机农艺技术的相互结合是农机化技术的重点。为解决农机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开展机械化的栽培模式, 在品种优良且适用于机械种植的前提下, 通过与农业部门的配合才能使农机农艺进行完美的结合。所以在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建设示范园区, 使用品种、栽培、机械化等技术, 对新型农业的生产予以示范, 并在示范的过程中完善并提高机械化水平。在发展农机化进程期间, 需要农机科研机构以及农机操作培训机构的大力配合。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农业化投入的增加, 在进行农业推广的同时要紧密加强与相关农业部门的联系, 完善现代农业技术的对接, 注重培养农机化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水平, 打造素质过硬、技术熟练的农机化推广团队。与此同时, 要全面开展农机手的培训工作, 从而提高农机手的综合素质。在节水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用到的是喷灌和滴灌装备, 主要是通过机械化的控制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3. 完善体系, 增加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在逐步完善体系的过程中, 基层推广部门的硬件条件将会得到改善。与此同时, 要完善相关制度, 主要包括:员工招聘制度、工作考核制度以及培训制度, 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基层推广部门, 建立专家制度以及全面的奖励制度, 使科技人员也能深入推广一线进行指导实践, 从而提高推广服务素质。

二、如何推广设施农业技术

1. 由示范单位入手, 提升装备质量

虽然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快, 但是使用的多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科技含量不高的园艺设备, 致使连栋温室等高科技含量设备发展速度较慢。同时, 由于在耕作、栽培、植物保护以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装备不多、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工劳动量较大等诸多条件的影响, 使得农业技术装备条件落后。为使设施农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在农业部的领导下, 各地方借助建立示范园区背景, 大幅增加农业规模, 注重增强设施农业的质量。

2. 从培训入手, 增强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相应的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加强其标准的建设, 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 从而增强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3. 运用科技手段, 增加耕地利用率

在提高土地出产量、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方面, 设施农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如果在现阶段发展温室种养业, 将会干扰其他一些作物的种植, 这会影响农产品的生产。通过对新的科技手段的应用, 可以研发出目前急需的生物、工程、环境等相关技术, 逐渐解决设施农业与农用耕地间的问题, 增强非耕地的利用率。

4. 以企业为基础, 增强设施农业整体水平

设施装备的主要用户是企业、园区等大户。就设施装备的现状来讲, 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推广体系。每个企业的研发部门都处在一种独立的范围内进行设施装备的研制, 由于企业之间没有交流沟通, 使得各企业生产的产品有着较高的重复率且创新程度不够。通过建设相应的管理、推广、服务及用户反馈机制, 开展各生产企业共同进行创新设备、技术等的研究, 以满足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推进设施农业体系健康稳步的发展。

农机化技术 篇2

农机化技术推广需要依靠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只有拥有较高人员素质的队伍,才能满足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需求。当前现有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首先,现代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农机技术正在向现代农机技术方向快速发展,这使得到传统农机化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出现断层,部分农机技术人员如果不提升自身素质,是无法满足现代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需求的。其次,目前部分地区的农机技术人员还存在着年龄老化的问题,不仅现有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低,而且没有及时补充年轻的农机技术人员,导致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无法满足现代农机推广需要。此外,当前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培训不足,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基层实际需求。最后,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较为艰苦,造成当前农机人才流动性较大,不能留住专业的高技术人才,也是制约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

1.2 缺乏科学的农机技术推广管理机制

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需求,但是部分地区还未能形成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管理体制,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着不足,农机技术推广不能全面满足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首先,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管理监督有限,未能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必要的监督考核,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监督体制,无法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质量。其次,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缺乏明确的规划性,未能根据地区农机技术发展情况制订完善的针对性方案,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存在着盲目性,未能解决地区实际问题。最后,现有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常常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有限的技术人员不能全部投入到基层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存在着基层技术推广人员被调用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机化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1.3 必要的经费和推广保障条件不足

北镇市农机化技术推广思路探讨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技术推广 示范区 农机购置补贴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2-0055-02

北镇市有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县、花生生产基地县、高效农业先进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0万hm2。近年来,在国家及省一系列惠农政策引领下,北镇市农机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4年底,全市共落实中央及各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0.1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109台,带动农民直接投入购置资金0.30亿元,使全市农机总产值突破6.50亿元,总动力达73.6万kW,拖拉机保有量9600台,农机具保有量1.4万台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为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北镇市因地制宜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为锦州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

1围绕重点示范项目搞推广

发挥项日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是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建设项目i,在北镇市中安、正安、廖屯等乡镇选择地势相埘平坦的区域,建设万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示范点;二是在新立农场、青堆子镇、吴家镇等地区选择万亩水稻高产稳产区域,建没2个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示范项日:三是结合保护性耕作和深松项目,建设6个总面积为0.4万hm2的农机农艺深度结合的现代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机耕路、灌排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此外,还配置了玉米耕种收专用农机作业设备维修车间、农机库等,并开展了物联网、GPS、无人驾驶遥控飞机等技术试验示范,以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融农机试验、示范推广、政策宣传、机具演示、技术培训“五位一体”的互动发展基地。

2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搞推广

结合优势主导产业,北镇市开展了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延伸了农机作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北镇市引进了自动装袋机、扎口机、拌料机、搅拌机、加湿机等实用装备,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环节劳动强度大、生产粗放等问题,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据测算,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每公顷可节省人工近600个,节本增效近1.8万元,每栋大棚年收入可达3.0万元。畜禽养殖是北镇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遍布沟帮子、廖屯、罗罗堡、富屯、青堆子等乡镇,市有关部门紧紧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利契机,激发饲养户购置畜牧机械的积极性,2014年全市投入补贴资金98.0万元,新增畜牧养殖机械241台,受益农户达230户,促进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3围绕新型经营服务主体搞推广

北镇市农机推广部门以农机合作社为抓手,着力构建新型农机服务体系,促进农机化新技术的应川,并通过农机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机作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围绕水稻、玉米等重点农作物的耕、播、管、收、加工等环节,开展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烘干、加工等农机“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社,支持其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降低农业机械的闲置率,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技术示范引导力度,开拓多重渠道,利用多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示范典型,总结新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吴家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等成功经验,示范和带动本地区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效果。通过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服务主体,把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把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带动农户参与到组织化分工协作体系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抓住农机合作社对承担水稻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等涉农建设项目的认识有所提高的契机,把项目资金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促进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实现合作社与农户的互惠双赢。

4围绕市场需求搞推广

一是结合玉米收获机械化需求,引导农民购置玉米联合收获机械。2014年,北镇市使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89.0万元,购置玉米联合收获机76台,带动农民投入0.14亿元,使全市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180台,完成玉米机收面积2.2万hm2,玉米机收率达39%,实现了玉米机收的新跨越。二是结合葡萄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实用农业机械。作为全国葡萄鲜食鲜储第一县,北镇市葡萄栽培面积1.3万hm2,产量达36万t。农业机械化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全市葡萄产业的节本增效。全市建有大中小型机械恒温保鲜库4万多座,贮藏保鲜能力达18万t.占全国葡萄贮藏量的1/3以上,年增效益近亿元。100PF-A型葡萄越冬埋土机的推广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50多倍,年省费用0.15亿元,并大大降低了果农的劳动强度。三是结合设施农业需求,主推工厂化育苗技术、秸秆反应堆革新技术、设施小区优型结构温室建造技术,重点推广土后墙钢混结构无支柱温室,配套机械5项(卷苫机、放风机、运输机、旋耕机及遥控机)。

5围绕技术培训搞推广

北镇市围绕现代农业和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农机人员素质,完善项目带培训、推广促培训、科技推培训模式,坚持“五个结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农机培训需求。一是农机培训与常规作业相结合,以田间地头为课堂,以学员看得见、摸得着的农机具为教具,开展农机培训。二是农机培训与重点项目相结合,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收等实地作业,进行现场培训。三是农机培训与补贴政策相结合,让享受农机补贴的新购机农民接受来自厂家技术员和农机部门专业人员的面对面专业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四是农机培训与农机合作社相结合,对农机合作社的农民和管理者进行重点培训,除了讲解农机操作、维修、保养等技能外,还要深入学习财务知识和管理技能,提高农机合作社人员素质和管理运营能力。五是农机培训与拖拉机年检相结合,针对拖拉机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上机操作解决,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nlc202309040109

6围绕农时要求搞推广

把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作为科学种田的重点来抓,结合重要农时,开展技术推广。一是在整地节段重点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深松等技术;二是在播种节段重点推广精量播种、一次施肥免追肥等技术;三是在田间管理节段采用机械化喷施除草剂,草前封闭灭草,有效防治草荒;四是在病虫害发生节段组织植保联防机械化服务队,采取集中防治与分片包干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有效控制住虫情:五是秋季收获整地阶段开展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提高土壤墒情和抗旱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元昆.加强农机推广的策略[J].北京农业,2014(33):231.

[2]周亚莉.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策略分析[J].吉林农业,2014(23):33.

[3]张淑华,农机化技术推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76-77,80.

DiscussionontheExtension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TechnologyinBeizhen

CAOZhijia

Abstract:AsanimportantgrainproducingbaseinChina,Beizhenpromoted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andmodernagriculturebyputtinggreateffortsintheextensionofnewtechnologyandnewequipmentsfor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Thearticleanalyzedtheextensionandapplicationway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technologyinBeizhenfrom6aspectsofkeydemonstrationproject,advantagesofleadingindustry,newoperatingservicesubject,marketrequirements,technologytrainingandfarmingseason.

Keywords: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technologyextension;demonstrationzone;agriculturalmachinerypurchasesubsiclY

农机化技术 篇4

1 兴宁市农机化发展主要概况

1.1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丢荒弃耕和劳动力短缺现象尤为突出, 但这些现实问题也为农机化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 兴宁市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加快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特别是在水稻生产机械化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一是全市水稻生产耕和收的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机耕水平达8成以上, 机收率达7成以上。二是水稻生产关键环节有新进展。2013年, 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在机械播种、育秧、机插秧和烘干机械方面有新发展, 种粮大户新购高速插秧机16台, 新增播种线5台套, 机插秧新增约133.33 hm2 (2 000亩) 以上, 插秧机推广无论从机具数量上和使用面积上实现翻一翻;购买12 t以上烘干机的有5户, 烘干机械从2011年前为0到2013年底达65台。三是水稻生产方式有新变化。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最近几年兴宁市涌现出一批包耕种粮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包耕1.33 hm2 (20亩) 以上的大户约有120户, 3.33 hm2 (50亩) 以上的约60多户, 6.67 hm2 (100亩) 以上的约10多户。其中新陂镇新金村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示范大户、润丰种粮专业合作社被梅州市评为优秀专业合作社。通过调查了解, 这些大户既是包耕种粮大户也是农机大户, 他们的机械在自用的同时也服务周边群众, 既方便群众也增加自身效益, 大大提高了全市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

1.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 全市农机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2013年10年期间, 兴宁市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约3 900多万元, 拉动农民投入约1.3亿元, 全市农机投入总量近2亿元。截至2013年底, 兴宁市农机总动力36.89万k W, 水稻生产方面机械拥有拖拉机5 593台, 插秧机121台, 联合收割机1253台, 谷物烘干机65台, 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45%, 水稻机收率70.39%, 机耕率85.3%, 其中附城地带的水稻机收率达到了90.8%, 机耕率达97.9%, 机插率达36%;喷 (滴) 灌、畜牧、园艺及茶叶、油茶等及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呈“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延伸发展。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 全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进入较快发展的阶段, 农机装备水平、技术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 兴宁市农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

农机化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农机新技术的应有效益。当前, 兴宁市农业生产逐步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向包耕大户、专业合作社等集约生产方式发展。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或转移外出务工, 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耕作模式呈现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致使全市增加了丢荒弃耕现象。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机技术服务社会化, 促进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当前, 兴宁市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 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

2.2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社会化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 兴宁市农机大户都是包耕大户, 存在小而全, 投入大, 效能低, 作业领域不广, 组织化水平不高,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专职的信息人员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等问题,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虽然开始起步, 但农机大户少、农机协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中介信息服务等服务体系的市场作用不大, 全市农机服务组织总量偏少, 现有的农机大户都是以水稻机耕、机收作业为主, 机插、机烘、加工等生产作业环节明显滞后, 特别是在机具维修网点建设方面, 存在维修人才少、网点不多、维修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3 构建新型农机技术服务社会化体系解决农机推广工作难题

当前, 随着收割机、拖拉机等水稻机械的快速增长, 如何推进农机大户之间的沟通合作, 切实降低生产投入成本, 组成具有现代气息和强大市场生命力的专业服务组织, 打造服务品牌, 切实扶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走综合经营之路, 这是农机推广部门今后努力工作方向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2014年以来, 兴宁市农机推广部门围绕“三个转变、两个必须”来加强农机推广工作。

3.1 转变农机推广工作观念

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生产的必然选择, 是根据新形势对农机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兴机富民”的运行模式为宗旨, 不断创新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实抓好兴宁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效能建设, 我们必须转变农机推广工作思路, 从“推广农机新技术应用工作为重心”逐步转变为“推广优质农机服务模式为重心”, 致力于通过提高组织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来进一步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突出扶持专业服务组织发展“承包作业、机具租赁、机具维修、信息咨询、组建服务网点”等建设来化解“无机户用机难、有机户效能低”等矛盾问题, 着力培育拥有中小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农机大户组成专业的服务队伍作为新型农机技术服务社会化体系的发展模式, 积极引导组织农机大户大力发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承包作业等服务, 逐步实现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 不断推进农机技术社会化服务来推动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2 转变农机推广工作方法

近年来, 在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 兴宁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水稻生产机械化总体情况是山区发展较为缓慢, 附城乡镇发展较快, 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组织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特别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直是兴宁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难题和工作重点。农机推广部门立足本职, 把握工作重点, 力争推动水稻生产重点环节的新突破, 计划在3~5年内, 选准1~2个种粮大户, 扶持引导建设专业化育秧基地, 发展机械化订单育秧, 拟以扶持建立专业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配送服务中心, 大力组织专业育插秧社会化服务来推动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重点环节的推广普及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社会化在运营方式上主要是根据大户的需求订单育秧, 然后直接以秧苗配送形式运送到田间地头, 并通过机械化插秧机服务队将秧苗直接标准化插秧, 实现育插秧“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致力打造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生产服务社会化品牌。

3.3 转变农机推广工作形式

当前, 在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方面着重面向农民开展现场会的形式来广泛推广新技术、新机具, 农民在接受新机具过程中, 主要以购置自用为主, 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从播种、育秧、插秧的各个环节不但关联性和专业性强, 而且投入大, 一般农户很难接受, 所以推广工作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推广工作思路和方法, 必须转变农机推广形式, 推广工作对象应重点面向种粮包耕大户, 结合形势变化必须从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层面上来推广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一是发挥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抛秧比对的市场优势。现在兴宁市水稻种植如按常规抛秧, 1个青壮年劳动力1 d只能抛秧1亩 (1亩=667 m2) , 每个劳动力每日工价80元;1台高速插秧机在丘陵山区1 d可完成20亩插秧任务, 每亩大概需60元。机械化插秧与人工对比每亩可节约成本20元,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二是发挥水稻育插秧专业服务组织的优势。推广水稻生产机械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服务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重复购机所增加的生产成本投入, 而且还省了找工人难的麻烦。不仅提高了机械作业效能, 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大棚机械标准化育秧适用于插秧机直接插秧作业, 机械化集约育秧基地围绕农民需求开展水稻生产产业链服务, 将社会化服务覆盖到水稻生产全过程, 实现了农户和合作社的合作共赢。在推广水稻集中标准化育秧上, 可以大大减轻种粮大户的生产成本投入, 加强大户之间的合作联动, 实现节本增效互利互惠、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服务可以科学计算育秧时间, 选择合适农时插秧, 而且机插秧苗插秧标准、规范, 机插深度、行株距合适, 有利于水稻生长。当前, 水稻育苗每亩工钱大概在40元左右, 每亩秧苗配送费约18元 (本县区域范围) , 每亩的机械插秧费约50元, 如不含谷种成本, 从育苗到插秧约108元即可完成插秧任务, 达到省时、省心、省力、省工、省钱的目的。

2014年以来, 农机推广部门着力转变农机推广工作思路, 以转变推广农机服务新模式为工作重点, 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3.4 大力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机产业化核心是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 农机服务组织出于提高农机社会服务经济效益的目的, 将不断延伸扩展服务覆盖范围。兴宁市农机推广部门逐步引导建立健全农机信息化服务网络, 大力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建设, 为农机化生产、农机管理、新技术推广、农机具供求、跨区作业、科学调度等各个生产环节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作业服务范围。

3.5 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

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以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建设为目标, 突出农机社会化服务一条龙作业, 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和规模, 大力引导和扶持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农机大户走综合经营之路, 不断加强兴宁市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 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为主体, 农机服务社会化组织为网络, 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 推动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充分利用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为农业机械使用者、经营者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安全知识培训、机械维修等功能齐备的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服务水平。

4 结语

推广春季农机化新技术工作汇报 篇5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通过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土地深松联合整地机、粮食烘干机、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和100马力以上拖拉机等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科学制定农机推广规划。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机户和种植户面对面交流,深入示范区进行调研,了解群众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并积极动员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推广多维度培训方式。加强对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组织农机讲堂,共同探讨学习农机新技术,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推广队伍;邀请技术专家对技术好、责任心强的优秀机手进行集中培训,精心培养一批技术精英人才;坚持举办不同形式的新机具、新技术培训班,让农民机手充分掌握新机具的使用技术,更彻底落到实处。

四是创新发展新型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村级农机合作社,以双沟镇为试点实现村级集体农机合作社全覆盖,其它镇每镇选择1个村作为试点村。大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依托农机合作社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发展。

阜蒙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措施研究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推广;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2-0073-02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及省、市一系列农机扶持政策的引导下,阜蒙县农机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到2015年底,全县农机总值达19.4亿元,比2010年增长108%;农机总动力达189.8万kW,比2010年增长53.4%;农用拖拉机达34 766台,比2010年增长33%;机引农具达65 926台,比2010年增长45%。从农机总值、农机总动力、拖拉机拥有量和机引农具这4项农机装备主要指标来看,阜蒙县均居全省前列。作为辽宁农业大县,阜蒙县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推广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提升了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1 通过项目牵动促进技术推广,提高全县农机化装备应用水平

一是围绕全省多年开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加快全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进程。阜蒙县农机部门按照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的相关要求,根据作业模式不同,在全县建立起3个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合计面积333.3 hm2(5 000亩),并在每个示范基地建立核心对比示范区3.3 hm2(50亩),用以推进项目开展。通过试验示范,建立符合当地冷凉风沙旱作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体系,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结合全县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进行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阜蒙县农机局在玉米生产重点乡镇分别举办各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聘请有经验的机手介绍作业及维护、保养经验。这种现身说法的培训方式深受农机手和农户的欢迎。同时,制定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操作规程》,采取跟踪服务方式解决农民遇到的难题,保障机播、机收作业的顺利进行。

2 围绕特色产业推广农机化技术,推动花生全程机械化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全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步伐,阜蒙县结合农业部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进一步探索阜蒙地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提高花生综合生产能力及产量。2016年阜蒙县建立了4个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共计666.7 hm2(10 000亩),并在每个示范基地建立核心对比示范区3.3 hm2(50亩),通过开展不同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和示范,形成适合本地区推广的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艺路线、技术模式、机具配备,制定实用技术规范,为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目前,2016年阜蒙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已通过专家认定,该项目的实施对阜蒙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围绕农机化重点推广技术,推动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进程

阜蒙县农机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结合国家、省、市及阜蒙县农机化技术推广重点,着力抓好深松整地工作力度。一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及发放宣传资料、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大技术推广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深松的理性认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其实施合同作业,做好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现场演示等形式,让农民有切身直观感性认识,增强农民对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技术的认识。三是规范机械深松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对深松作业面积和质量的监管。四是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阳光操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要求督查部门对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通报。五是提供政策支持,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划拨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深松机具的补贴,为全县实施机械化深松技术提供了机具保障。2016年底,全县有玉米联合收获机1 010台、深松机526台、秸秆还田机208台、秸秆捡拾打捆机98台,为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作业提供了机具保证。

4 围绕农机新型经营组织,加速农机化技术推广

农机合作组织既是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主要受众者,也是农机化技术的最佳推广员。阜蒙县结合全县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实际,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扶持,促进全县农机合作组织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协调、引导帮助合作社发展,县农机局成立了加快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快合作社发展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动力。三是加强技能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进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培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四是坚持典型带动。及时总结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树立农机合作社典型,为全县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发展起到了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

5 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发挥农机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按照沈阜13.3万hm2(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农机化工作实际,在全力推进示范带建设各项工作中大力宣传和推广农机化技术。一是在现代农业示范带中展现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身影。二是抓住土地流转契机,发挥农机化的节本高效作用。三是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改善机耕道、机棚等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6 围绕秸秆禁烧工作,发挥农机化技术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潜力

作为农业大县,阜蒙县秸秆生产量巨大,而机械化手段可以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结合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应用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大中型拖拉机等新型适用机械,提升农机装备技术水平,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机械装备保障。对购置安装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配置秸秆粉碎还田机具的大中拖拉机实行优先补贴,做到应补尽补。二是积极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引导农民群众应用玉米联合机收、秸秆切碎还田、深耕灭茬等“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使用机械化收集离田技术,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三是结合禁烧巡查和包乡镇督导检查工作,加强秸秆还田农机作业督查,指导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

7 围绕农机新技术新装备,以点带面加强示范推广

阜蒙县作为农业大县,拥有32.7万hm2(490万亩)基本农田,在植保作业季每年都有农药中毒甚至死亡事件发生,且农药残留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使用农用飞行器喷药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为此,阜蒙县对农用飞行器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引进了3台农用飞行器,在王府镇、伊吗图镇和大固本镇进行作业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阜蒙县农机校紧密结合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实际,及时举办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尽快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机具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降低农机作业事故率,延长机具使用寿命,培育更多的“农机技能手”。

参考文献

[1] 丁显峰.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4):90-91.

[2] 党建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成效的对策和措施[J].当代农机,2015(8):69-71.

[3] 白锐刃,刘铁锋,孙艳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路探讨[J].农业科技与裝备,2011(2):102-103.

农机化技术 篇7

当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以锐不可当之势,走进各行各业,服务于千家万户,这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几乎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一个小小的百度网页,能够帮助用户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相关内容,其低耗与低成本运营方式,赢得了互联网用户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了广大农机工作者的衷心拥戴。农机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没有农机化技术的参与,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我国农村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农机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新型机具设备得以快速的宣传、普及与推广,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也只有结合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农民的诉求,农业连续丰收的长期愿望才有可能落实,从而对农业机械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农机机具的生产有的放矢,为农机化服务的各级部门才会做到有效管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其它围绕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产、供、销辅助事业,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相关农机化的技术信息得以实时交流,农机手及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得到及时咨询服务,实现同步答疑解惑,真正让好的农机产品、新研制的好机具第一时间得以投放,把农机供求的新动态,农机作业现场的实时状况,同步得以反馈,作业质量时时管控、精准把握作业进度,更有效地甄别出种种机具的工作状况,以及机具、人员孰优孰劣一览无余。农机推广工作人员能够顺利地帮助购机农户遴选出高效、耐久、维修便捷的好机型,让农机产品最新供求动态、作业现场、工作现状了如指掌,监督管理、个性化服务措施有效跟进,科学合理地发挥好农机化在农业现代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当然,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为农机化技术推广铺路搭桥的,离开了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为“三农”服务的本质,互联网技术在这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只有农机化技术与互联网信息的有机结合,农机化推广技术才算跨入技术推广的快车道,搭上了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时代大航母,有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动力的新引擎。

2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会受到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多种因素影响

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与互联网信息的融合,从而制约这种有效传媒手段的发挥。因此,想要把农机化技术通过互联网信息普及推广,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门别类加以甄别,有针对性地搞好技术推广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也必然会与时俱进,以现代化传媒手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广技术、快速宣传给广大农机工作者及农民朋友,进一步增强农机化技术的信息交流。

1)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办法,以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为依托,搭建起省、市、县、乡和村的多级农机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项目集成与综合,及时进行推广经验交流,做好市场供求信息的及时发布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时尚展示。

2)要强化基层农机化推广工作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传递功能,配备专业的农机化信息采集整理人员,对农民的需求定期下乡采集,收录集成,分类整理和反馈,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3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措施,引进任何一项新技术、新机具,主要目的无外乎是以下三点:一是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二是提高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三是保证农业丰产,农村致富,农民增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保证生态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多项农业部及省里的农机化推广项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顺利地引进了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及机械收割等多种机具,帮助农机合作社引进了大量机械性能、技术参数较先前的机具,我县目前的农机具保有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新型机具品种有了稳步提升,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强化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也有了部分改善。

4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引进推广新机型及配套机具,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4.1自然环境因素

重点考察农业生产环境,某种农机具在甲地适合,在乙地未必吃得消,在甲地作业表现好,在乙地作业就有可能不尽人意;某些机具,在回春之时能用,到了入冬之后并不一定能用。如此等等因素,必须考虑周全,方可大胆引进。

4.2经济条件因素

通常在农村经济发达、农民家庭富裕的地区,劳动力紧缺,农民迫切需要更大更好的农业机械来代替人力劳作,舍得花大价钱购置农机具,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易于推广,宜引进高效率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及推广具有长远效益的农机化项目;反之,经济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因资金短缺,剩余劳动力多,农民买不起大的机具,想法引进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否则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进行。在最普通的农村搞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只能靠把所有的力量、资源整合到一起,开展的一切工作都要抓到实,抓到位,别无他法。

4.3文化水平因素

一个地区从事农机化工作的人员群体素质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水平就会好,特别是机车驾驶员和机具手的文化修养、技术素质决定着新机具推广的关键。好的机车司机、机具手运用起机具来得心应手,其熟练的操作,使机具性能得以充分展示,技术参数发挥到正常水准,现场围观群众对新机具迅速有了好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起购买机具的欲望,有的人甚至亟待购置,这样的现场演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文化功底差的驾驶员、机具手,有的人在没有看懂产品说明书的情况下,简单糊弄比划几下,机械性能怎能得到完全发挥呢?其作业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不会理想,演示过程也就成了演戏,必然草草收场,使推广工作造成人为困难,下一步的推广工作必然是障碍重重,本身是好东西,却运用不好,这样的结局着实令人惋惜。

4.4政策落实与行政干预等因素

这里主要指国家的各项农业惠民政策的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等。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及各级技术推广人员,要跟进、靠近各级政府,目的就是要争取到相关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对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起码让他们保证各项农机具补贴资金不被政府挪用、占用,进而取得政府、特别是该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予以理解和支持。

时至今日,国家对农业农机的投入补贴资金,以及开出的惠农政策,十分优越力度空前,可谓千载难逢,我们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者,必须顺势而进,主动出击,积极努力,争取到多种渠道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农机化管理部门也应配合推广人员,向政府领导宣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本地农业生产,使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工作内容,让主要领导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感兴趣,甚至让他们能够着了迷似的关心,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参与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统筹到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重视,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归属到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里,最好直接作为一项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措施来体现。

5多方协作、密切配合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

5.1结合农艺搞农机化技术推广

农机化技术必须辅助农艺技术,共同服务于土地与农作物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出产率。建立农机系统和种植业系统的合作机制,发挥两者的各自优势。统一规划协调,及时化解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实现科技兴农,必须使农机、农艺两种技术更好地结合,既要根据农艺要求来设计研究引进机械,又要根据农机化的作业特点,摸索出农艺的最佳种植栽培方式。如膜下滴灌玉米播种,一次机械作业,把覆膜、铺滴灌管、深施肥、喷撒农药、播种等工序同时完成,龙行均匀,深浅一致,行、株距适中,不重不漏。根据农业机械播种特点,设计出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充分利用土、水、肥、光、热、气条件,为玉米等农作物增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农机作业的灭茬、旋耕、深松、培肥、改土又为农艺的改良土壤,实现高产栽培创造了条件。

5.2生产农机具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生产农机具必须服务于农业生产,机具也必须经得起农业生产实践的检验,充分得到农民兄弟的认可才行。农机化技术推广对于广大农村普及农业机械化,起到桥头堡的作用,担负着农机具示范、试验、宣传、信息反馈等职责,是连接生产厂、农机管理部门、和机具手、农户的纽带和桥梁,此项工作不可或缺,更不得有丝毫的削弱,只能加强!

6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要不断学习、充实、完善互联网知识

6.1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加强自身修养,练就过硬本领

俗话说,“欲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壶水”。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农民的需求必将与日剧增,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海选农机产品,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我们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也必须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练就过硬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抓紧学习互联网技术,并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轻松查找到农机化行业的有关内容,补足新知识、新技术,拓展实战技能,提升单兵业务素质,把成熟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去,这项工作其实始终是我们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首要职责所在。

6.2农机化部门通力合作,互联网运用于农机化技术推广生机勃勃

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应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建立一支知识面广、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过硬的农机化推广信息服务队伍,组织相关科技人员走出去,到国外农机化技术运用水平高的地区考察,进入他国的农机生产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观摩他人农机作业现场,拓宽农机化技术人员的视野。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广大农机工作者的积极性,设置奖励、有偿服务、技术转让等形式,鼓励和保护广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机为“三农”服务的目的,让这些特殊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骨干,胸怀满满的正能量,把自己掌握的最好信息,最靠谱农业机械推向我国的广大农村,扩充好农机营销的大市场,使广袤的农村大地焕发生机,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各种设施逐步建设完善,驾驶员、机具手的操作技能稳步提高,为农民兄弟期待的“水清、山绿、林密、湖美”愿景不谢努力,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做成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农机技术创新是实现农机化的保证 篇8

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机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认真研究如何进行农机技术创新。在创新上我们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明确的工作目标、可行的发展规划、有力的创新措施。要统一认识, 转变观念, 把握重点, 扎实工作, 结合农机化行业的实际, 积极推进, 这样就能打开农机技术创新的局面, 促进实现农机化。

一、农机技术创新的概念

要实现农机化, 就要提高农机的普及和应用水平, 对此, 我们要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 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机具, 以满足农业生产上的需要。要达到这要求, 惟有实施农机技术创新。

农机技术创新, 应包括技术和应用上的创新, 农机、机具品牌上的创新和管理机制上的创新等。技术的改进提高, 技术性的突破是创新;新农机、新机具的研制是创新;一机多用也是创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是创新;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也是创新;在新区域, 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解决了农机化问题, 也是一种创新, 是技术推广和应用上的创新。创新就是一个“新”字上。事实上, 只有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创新, 才能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 才能使农机产品多样化, 才使农机技术不断提高, 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二、建立建全农机创新体系

农机技术创新要深化要成体系, 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新应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为主导, 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体系, 农机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建立和建全。

1. 以农机主管部门为主导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

农机主管部门应以提高农机化水平为目标, 制定政策和规划, 积极引导, 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重点支持农机化领域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和机具的研究开发, 以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 要以科技为龙头, 加强技术创新, 构成一个以农机主管部门为主导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农机化行业技术进步。因此, 积极推动以农机主管部门为主导的农机技术创新体系, 才能更好地完成农机技术创新工作。

2. 农机化技术研究开发创新体系

研究所、院校和农机企业等, 是农机技术创新依托的主要力量。要根据市场的要求, 瞄准发展方向, 拓宽研究领域, 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中, 研究生产出适合农民使用的农机具。同时要依靠市场, 依靠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 推广有前景有市场的农机科研技术成果, 在生产应用中形成农机化技术研究开发创新体系, 使农机具适应性好, 工艺先进, 优质高效, 技术含量高, 高大中小相结合, 各种机型齐全均衡发展, 达到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需求。

3. 农机化技术推广创新体系

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机具的引进、开发, 必须经过推广, 才能被农民所接受、运用, 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技术推广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健环节, 是连接企业、研究院所和农民间的桥梁。推广体系要不断创新, 发挥优势, 适应市场的要求, 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 扩大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促进农机的普及和应用。

4. 技术创新的保障体系

农机创新的保障内容, 包括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要建立健全农机化科技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体系,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机人员的培训, 发挥农机人员的积极性,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技术创新中, 要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保障体系机制, 才能推动农机技术创新工作的展开。

三、提高素质增强农机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 要求农机管理系统要有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农机队伍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农机技术创新工作。

队伍的素质, 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还有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等。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经常进行知识更新, 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这点, 农机化管理、技术人员更要率先做到。要教育农机队伍, 有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思想, 要热爱农机化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另外, 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和农机手进行多元化、多渠道素质教育培训, 以提高队伍的素质。

目前, 农机校和培训中心, 仍是提高农机人员素质的重要阵地, 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有些农机校和培训中心存在基础薄弱、机制不活、发展不足等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校和培训中心的领导, 强化建设, 理顺关系, 增强办学培训的能力。

2﹚深化农机校和培训中心的改革。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广开办学门路, 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发挥自身优势, 盘活现有资源, 不断拓宽培训领域, 增强培训功能, 提高效益。

3﹚农机校和培训中心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 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要提高教学设备水平, 保证培训质量。

四、积极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工作

如何推进农机的技术创新工作, 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发挥群体机构的作用

要注意发挥各农机群体各机构的作用, 把农机企业和研究院所作为农机技术创新的依托力量。研究院所是开发研究的主导,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产主体。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技术创新功能,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 企业注重创新的思路, 共同开创农机化创新工作新局面, 引导企业加强与研究院所紧密结合, 在吸收国内外农机成果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的需求, 积极创新, 研究新技术, 开发新产品, 逐步形成科研、生产、推广一体化。

2. 改善创新的条件和环境

农机主管部门要积极为企业、研究院所创造有利于农机技术创新的条件和环境。正确引导农机化创新, 努力做到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逐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和农机创新体系, 大幅度提高农机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一是建立信息发布体系, 及时发布农机新技术、新成果及新产品的信息;根据农业生产市场需求, 发布农机需求信息;促使企业面向市场, 从而开发农机新产品, 提高农机化创新水平。二是进行质量检查监督和实施农机标准化活动, 推进农机企业技术进步, 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水平。三是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及新技术示范推广, 促进农机技术创新, 促进产品向着适应性好、工艺先进、优质高效、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及时淘汰更新高耗低效等落后农机具, 使全社会有一个良好的农机创新环境。

3. 加强交流与合作

提高农机化水平,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扩大对外的交流合作, 要主动出击, 实施农机化走出去的战略。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促进农机技术创新, 切实做到防止低水平的重复。组织先进的农机技术和机具出口, 参与国际竞争, 加强交流和合作。另外, 在管理机制及服务体系方面借鉴外国的经验, 这样我们的农机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4. 创新开发适合农业和市场需要的农机

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农机在农业增收, 提高生产率, 减轻劳动强度, 繁荣农村经济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们还要不断创新,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 才能更有效地充分发挥农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一, 粮食作物机械化和配套机具研究开发上注意创新。如水稻育秧、栽植收获机械化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及收获机械化技术要创新, 努力达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收获。

第二, 经济作物机械化、园林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的创新, 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农机化技术和机具支持。

第三, 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水利、林业机械, 特别是饲料加工、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开发, 加快实现畜牧业机械化。

第四, 设施农业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的创新。在农机服务和技术支持中, 要满足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 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的需要。

农机技术创新, 要紧跟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对农民急需、生产上短缺的农机, 要加大力度开发, 引进和推广, 做到大中小相结合, 主机和机具合理配套, 各种机型均衡发展, 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农机化技术 篇9

1 现状

临颍县地处漯河市北部, 辖9镇6乡, 耕地面积4.93万hm2,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小麦, 是典型的农业县, 全县各类农业机械发展势头强劲, 农机化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农机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 农机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18%以上, 农机不仅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主力军作用, 同时农机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对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临颍县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 在上级农机化部门的指导下, 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为根本, 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机化示范园区, 推广了保护性耕作、土壤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 全县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1.1 推广新机具,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2013年, 全县各类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保有量已达到5.8万余台, 其中大型拖拉机1650台, 增长21%;小麦联合收割机1550台, 增长16%;玉米收获机414台, 较上年增长35%;玉米秸秆还田机1550台, 增加了180台,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880台, 增加了176台。农机总动力达到97.3万k W, 增长6.8%。各类配套机具达到7万多台。与此同时, 小型动力机械和与之配套的机具拥有量继续减少下降, 大功率、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发展趋势更加凸显,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升级步伐继续加快。

1.2 普及新技术,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大力普及玉米机械化收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农机新技术, 临颍县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小麦生产全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 其它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不断扩大, 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1%,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2013年, 全县机耕面积达5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机播面积达到6.67万hm2, 占播种面积的95%, 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57万hm2, 较上年增长18%。夏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机械的增收作用, 载体作用、替代作用和抗灾作用, 成为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1.3 带动了农机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随着各类机械和从业人员的增多, 引导农机户、农机大户及社会力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走联合发展之路。促进了合作社的建设, 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 农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农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农机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农机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推进。目前, 全县成立农机合作社42家, 依法注册的达到36个, 固定资产总额4600万元, 入社农机户460户, 机具1600台套, 合作社资产总额达4600万元, 年经营收入4500万元。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

2 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的主要措施

2.1 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宣传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培训。比如, 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地头, 宣传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召开演示会和现场会培训, 设立农机化技术宣传咨询点, 发放宣传资料;排宣传车等措施。经过一系列培训, 出现了农民群众争相问询、接受并使用农机化新技术的热潮, 传统的耕作观念逐步转变。

2.2 以示范园区为载体, 辐射带动群众实用新技术新机具

为使全县大中型农业机械较快发展并充分发挥作用, 使农机新技术, 新机具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推广站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典型示范, 在全县建立了20个农机化推广示范基地, 其中, 市级两个, 县级3个, 乡级15个, 示范面积达到1466.67hm2。引导农民应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在示范基地主要试验以下7项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免耕播种、小麦精少量播种、小麦机械化收获、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机械播种, 在每种农机技术的试验过程中都进行了图像录制和各类数值的记录, 通过产量对比, 使用农机新技术确实能达到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增长增收、节本增效的作用。

2.3 开展技术指导

一方面, 我们坚持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强化自身学习, 使每个干部职工都成为农机新技术的宣传员和指导员。另一方面, 我们通过整合骨干力量组成农机技术推广队伍, 深入到田间地头、乡村农户强化宣传指导, 对农机手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让他们对新技术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能真正掌握操作技术。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 当前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但由于目前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 且受农民种田比较效益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 也还面临许多这样或那样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亟需加以解决。一是认识不到位。由于有的干部群众对农机化技术推广认识不足, 以至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关心支持还不够多, 从而使各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进展及不平衡。二是体系不完善。有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以至有的地方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项目与措施落实还不够到位。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农机站下放乡镇后, 乡镇农业部门与县级农机推广部门联系不够紧密, 缺乏沟通。三是投入不够。对农机化技术推广投入扶持还不够大, 特别是农民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等先进适用农机具因缺少资金需要融资的, 财政对其给予信贷扶持的不够多, 以至农民的农机购买力不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当前制约农机化推广的瓶颈。

4 建议

4.1 创新观念

通过创新农机推广工作观念, 建立多样化推广机制。要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宣传, 充分掌握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 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多组织召开一些新机具、新技术现场会, 以争取领导的重视。充分利用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召开不同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 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 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 了解农机推广工作对促进发展“三农”经济的作用, 了解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争取政府的支持。

4.2 建章立制

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 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 把县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 定任务, 严奖惩, 充分调动农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他们工作安心、尽心、尽责, 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 各种农机信息及时传送。

4.3 加大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项目带动。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中, 补贴规模和标准都要向新型机具倾斜。要提高基层农机化推广人员的待遇, 激发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进行推广, 请厂家做新机具演示推广, 参加定货会开眼界进行推广, 从而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

摘要: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工作, 是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的有效途径;也带动了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发展。通过大力宣传、示范园区建设、技术指导等手段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应用新技术新机具。通过加大农机推广的投入力度, 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新机具的补贴范围, 提高新机具的补贴标准等措施加快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工作。

农机化技术 篇10

一、上思县农机化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一) 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薄弱。

农机推广工作者是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的主力军, 他们的自身素质、理论修养、业务水平、专业技能等直接关系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由于种种原因, 一方面上思县大部分的农机推广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出现断层。业务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少, 学历偏低、专业技能偏弱, 中级职称寥寥无几, 初级职称的也不多见。另一方面, 上思县农机推广机构人员待遇低。工资待遇是70%差额拨款, 致使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 事业心受影响, 在思想、观念、技术上难以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 从而影响到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要加快农机化推广工作发展, 就必须有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农机化推广过程中, 农机化推广效率不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对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对农机化科技推广的重视不够。对于目前农机推广机构存在的队伍不稳、保障措施不力、管理体制不全、人员素质不高、农机化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较少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二是政府对农机化投入的资金很少。农机化推广经费几乎为零, 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延缓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速度。

(三) 办公设施差。

农机化推广体制没有得到确立, 使农机化推广工作举步维艰, 难以进行。一是乡镇农机站的人、财、物权都归属于所在地政府, 没有独立设站。上思县有8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每个农业服务中心有1~2个农机推广人员, 没有独立的办公设施, 依附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县农机推广站也是在县农机局里面办公, 条件简陋。二是农机化推广示范设备不足。由于农机化推广经费不足, 导致农机化推广所需的试验示范设备、仪器、机具、基地等装备不足, 很难开展推广工作。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少。近年来, 推广技术人员逐年减少, 专业技术骨干缺乏, 人员老龄化, 专业素质稍低, 导致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影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 农机推广经费紧缺。

经费紧缺一直是农机推广工作难以解决的问题, 由于推广所需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只有依靠有推广项目, 才有推广经费, 乡镇农机站推广经费更加缺乏, 导致农机化推广工作基本停留在开会、发资料等传统方式上, 农机化推广工作步履维艰。

二、促进农机化推广工作发展的对策

(一) 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提高自身素质和执行力。

大力加强农机推广队伍的思想和文化建设, 努力提高农机推广队伍的自身素质和执行力, 是推进农机化推广事业向前发展的保障和基础, 也是做好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根本。大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进入农机推广队伍, 加强业务培训, 定期举办推广人员业务培训班, 重点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宣传推介能力的培训。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队伍, 提高素质。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组织科技下乡, 开展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等活动, 让专业技术人员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要通过上下一致、坚持不懈的努力, 造就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的农机推广队伍, 更好担负起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任。

(二) 促进科技成果走进田间地头, 加快科研成果应用。

农机推广是通过试验、鉴定、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宗旨是在充分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向农民提供适用的放心的农机装备。并依靠农机化推广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 向农民传播新技术, 把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降低劳动强度,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桥梁纽带联接科研部门, 及时和生产企业、用户终端畅通信息, 反馈渠道, 促进沟通交流, 促进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有机结合, 协同发展, 真正为农民做实事。

(三) 争取政府对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重视支持。

当前, 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全社会关心农民, 扶持农业,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社会氛围已形成。在新形势下, 争取政府支持是做好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关键,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也是一项支持农业发展的公益事业。任何一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资金的支持, 农机部门应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努力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做出成效, 引起政府重视, 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在业务上, 应由一把手挂帅, 牵头联系项目、技术和资金, 加大推广投入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推广工作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农机推广才能更好更快发展。

(四) 加强信息服务和宣传, 培养农民的推广主体意识。

农机化技术 篇11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机化;保护性耕作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19

农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农业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相关部门最为重视的事情。本文首先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和大家共同探讨农业机械化育保护性耕作的关系与优势,最后总结目前我国农业耕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模式下的土地耕作都是采用铧梨式作业方式的,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大部分土壤表面裸露,从而使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大量流失。但保护性耕作可以利用植物的秸秆对土壤进行覆盖,以保护土壤中的水分及养分不会流失。同时,有秸秆覆盖土壤还可以降低雨水对其的侵害,并且可以有效增强土壤的存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再度利用率,使以水土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另外,通过秸秆在田地间的腐烂并融入土壤中,可以有效保持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不会遭到破坏,使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保持了土壤的生态平衡及环境平衡。

另外,对某些一年种两季或三季作物的地区来说,经常性地使用收割设备会造成土壤的风化,并且增加了耕作的成本。而利用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对土壤造成的伤害,并且可以提高土壤自身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为农民节省大量的肥料。因此可以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可以促进农业协调健康发展,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效果,对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的关系与优势

2.1 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的关系

保护性耕作以免耕、少耕为主,目的是为了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升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传统的犁翻耕模式与保护性耕作理念相反,在保护性耕作模式中对农业机械化的程度要求非常高,可见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有着紧密联系。

保护性耕作的完成需要农业机械化的辅助,如果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工作模式,保护性耕作也只是空谈。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免耕播种技术、机械深松土技术等都需要机械设备的配合才能够完成。只有不断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比例,保护性耕作才能够更好、更快地社会化、市场化。

保护性耕作的理念对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进展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保护性耕作的大范围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规模也会扩展,农民会需要更多的农业机械来完成耕作,这种需求会刺激农业机械化在规模和技术上的进步。

2.2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的优势

农业机械化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成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性耕作是一新的耕作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农田、减少污染,增强土壤有机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都是为了建设节约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都是以节约成本为目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它们都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有助于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问题。

保护性耕作和农业机械化对于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例如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先进设备应用非常广泛。先进、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传统的农业器械和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使土壤暴露,有机质和水分丢失严重,土壤贫瘠。我国农业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要从建设良好农业生态系统入手,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增长后劲。

3目前我国农业耕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目前来看,农业耕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及农业的整体发展。一是农民对耕作知识的了解还需提高;二是政策方针还需完善;三是全国性示范基地数量不多。

3.1农民对耕作知识的了解还需提高

虽然近几年农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多地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生产知识却并不了解。目前来看,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程度还远远无法满足机械快速发展的需求。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程度低下决定了其劳动能力的下降,同时也是制约农业发展、制约城乡缩小差距的最大阻力。

3.2政策方针还需完善

对于现代许农业生产来说,购买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的因素之一。在政府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的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尤其是对于保护性耕作机械刚刚开始推广的起步阶段,资金的严重短缺会造成该项事业停滞不前的后果。

3.3全国性示范基地数量不多

就目前来讲,由于保护性耕作机械推广才刚刚起步,示范基地少、规模小等问题普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性耕作还没有起到真正的效力,这也是阻碍该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省今秋主推十项农机化技术 篇12

本刊讯为加快农机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山东省农机办组织农机、农艺技术人员遴选出了今年秋季十项农机化主推技术,其中既有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小麦机械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和水稻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等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也有花生、薯类、生姜和棉花秸秆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等。在十项农机化主推技术中,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和小麦深松施肥免耕播种复式作业技术被列为秋季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山东省农机主管部门要求各市农机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技术内容,完善技术规范,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切实搞好推广应用,不断建立完善适宜本地区的秋季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上一篇: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下一篇:服务贸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