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发展刍议

2024-11-02

农机化发展刍议(精选3篇)

农机化发展刍议 篇1

农机购置补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领域的一个亮点。现在, 农机深松正成为一个新亮点。两个亮点共同特征:一是对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广泛而深远,二是国家高层领导多次过问,三是国家财政大额资金支持,四是实施规模和力度空前。毋庸置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10年来,我国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超过建国几十年发展的总量。但引发的问题也同样令人思考。正能量的影响是长远的,负面影响的消除尚待时日。静心细想,问题的出现决非偶然。10年中,我们或许更多地关注补贴金额总量的增长,对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关注不够,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各地在操作环节问题层出。如今全力推动农机深松之际,有必要保持清醒头脑、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汲取教训。 虚实并举,既要追求目标操作, 也要关注顶层设计。

农机深松是近年来农业部重点推广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深松机械作业,不翻转土层,保持原有土壤层次,只对耕作层与心土层土壤进行局部松动。深松作业时,土壤被深松铲陆续抬起后又逐步回落到原位,通过土壤的上下移动以及撕裂、挤压等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许多地区连年用旋耕机进行浅翻、旋耕作业,致使在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形成了一层坚硬、封闭的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一般离地表12—18cm, 厚约5—7cm,最厚可达到20cm。 对耕作土壤来说,具有合适厚度的犁底层对保持养分、保存水分非常有 益 。 但是犁底 层过厚 (20cm)、坚实,影响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传递,作物根系下伸受阻、通气透水不畅。解决办法是深耕或深松。深耕可以有效破除犁底层,但由于土壤翻动大,能量消耗多,作业成本高。深耕作业后地表有沟,影响播种作业, 第一年深耕会将坚硬生土翻到表层,致使耕层土壤性能短期下降。深松也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动力消耗较小,深松与旋耕或播种的联合作业效率高;在不破坏原有耕层的情况下即可改善土壤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肥分损失。但深松部件结构不同, 破除犁底层效果不一。深松比深耕更适合当前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机化发展水平。

应该说,在大规模推广深松之前,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 深松之所以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是有历史原因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借鉴国外经验,进行了免耕、深松、覆盖等单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验和研究,在麦地免耕留茬、机械深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1992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 在山西引入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系统实验,提出了一年一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开发了多种中小型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等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大量数据证明这种耕作模式在我国是适用的。 2002年国家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农业部重点示范推广项目, 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专题发展规划,累积投入资金若干亿元,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明显加快。深松、免耕播种、秸秆粉碎还田是保护性耕作项目主要推广的技术。因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促进了深松技术发展,机具研制和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为深松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5年国务院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对农业提出两个量化指标: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1万亿斤,深松整地2亿亩。就农机方面看,年度深松任务写入了各级政府和部门文件,纳入绩效考核,层层下达面积指标,逐月检查督促进度。各地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了深松实施范围,加大了技术服务和推广力度,通过召开现场会、培训班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参与深松整地的积极性。 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带动,集中连片作业,整村整乡推进。进一步强化对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督导检查,特别是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面积的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坚决防止虚报作业面积、套取补助资金等违规行为。 早期作业面积以人工抽查为主, 利用手持GPS测亩仪,绕作业地块行走一圈,测出实际作业面积。作业深度也是人工使用铁棍、卷尺抽查,工作量大、检查覆盖面低、记录不准确。为加强对作业质量的控制,各地探索深松面积、深度、间距实地电子监测。 各科研单位探索借助超声探测、 受力部件微变形(应变片)传感、 发动机负荷变化监测、现场视频监测、机具空间位置变化测量等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实现深松机具作业质量动态监测,开发了若干种装置。其中,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深松作业监管装备成熟度比较高,能够较好适应深松作业现场环境, 耐高、低温,防潮防水,抗震防尘,可以有效地对深松作业质量进行智能化、网络化监管。该深松作业补贴监管终端由监测主机、GPS、机具监测传感器、机具识别传感器、防水摄像机等组成,可以实时监控农机深松作业综合信息:一是车辆信息,包括车牌号码、农机类型、车主姓名、 车主电话等;二是现场作业GPS信息,包括时间、位置、速度、GPS状态;三是作业现场可视化信息,包括图片、视频;四是记录作业参数信息,包括作业面积、作业状态、机具宽幅、机具状态。经过若干省区实地应用,工作可靠,数据稳定。目前已安装几百套投入使用。其他单位开发的监测装置也各具特色,为深松作业质量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配合实施农机深松,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中国农机化协会和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联合决定, 在201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青岛)设立深松技术与机具专区,组织行业专家对100多种报名参展的深松机具进行遴选评审,推荐一批行业内优秀企业生产的品牌产品,力争把技术先进、用户欢迎、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单一和复式作业机具放在专区展示,开辟网上展厅全面系统介绍现有深松机具,同期举办深松高层论坛。

现在,全行业都在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面完成2015年2亿亩深松任务应该有把握。目前让人有些担忧的是深松作业的质量,主要是深度和行间隔是否达标。大面积作业质量如何判断,尤其作业状况的连续测量,防止漏松更难。 政策是按面积补贴,为省油、提高效率、完成面积深度和间隔往往难以兼顾。深松的目的是要解决多年来小型农机浅耕形成的犁底层,大范围破除犁底层难度很大。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工作经费少,落实面积任务重,监督困难。深松质量如何保障必须高度重视。

深松还涉及到耕作制度改良,亦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多长时间深松一次、破除犁底层的统一模式是否科学可行、 犁底层是什么情况需要分类研究。有人主张深耕和深松轮换, 不要一味推行深松,这和目前的安排不完全一致,有必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开展研究,防止偏差。 机械化农业时代,不同地区的耕层构建是一个新课题。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犁底层和深松深耕效果要通过建立观测点的方式长期观测,建立一手资料数据库。目前正在编制新的深松规划,建议全面分析利弊,综合考虑提出中长期工作思路和措施,力求通过推广农机深松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机械化耕作制度。

农机化发展刍议 篇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大多数人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也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产生模式也逐渐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但是,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当中,依然存在深层次的矛盾,这种矛盾对农业生产影响比较大。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我国开始注重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解决农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速农机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仅供大家参考。农机与农艺的辩证关系

随着农业的发展,各种农机农艺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速农机化发展,以下针对农机农艺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

1.1 农机适应农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科技产品也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使农机适应农艺,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高量生产。而想要实现农机适应农艺,还需要在农机研发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现状。将农艺规范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农机具备高强度、高硬度、集中度等特征,从而制造出操作简单,适合大多数农作物大规模生产的农机。类似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同地区存在比较大的气候差异,水稻成熟期茎秆中的水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农机研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时候,研发出一种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针对含水量比较高的水稻这种收割机不能达到受到的脱粒部位,也就避免了水分过高的水稻脱粒问题。这种农机形式就是适应农艺发展的具体体现。

1.2 农艺适应农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要求

除了农机适应农艺以外,使用农业机械耕作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农机耕作当中依然存在操作不灵活、局限性高等缺点,导致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脚步被拖慢。因此,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农艺充分适应农机,要求农业技术人员通过调整农艺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此外,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做好?R导际醯拇?授,让农业生产人员更加了解农机操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更好的利用农机耕作。农机与农艺融合途径

2.1 组建农机农艺领导机构,建立农机农艺长效发展机制

发展农机农艺融合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做好农机农艺融合十分重要。而在农机农艺融合当中,政府的支持与扶持十分重要。所以,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地方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应该积极组建农机农艺领导机构,该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与针对性,成员配备齐全,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农机专家、相关领域领导等。从而在农机农艺领导机构下建立农机农艺长效发展机制。在农机农业发展机制当中,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效支持,并且为了改变当前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的方式,机构应该鼓励各种形式土地的有偿流转,将土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做好农机农艺科研推广,包括技术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等,从而提升农业生产队伍当中农机技术人员比例,为农机农艺融合奠定基础。

2.2 加强农艺和农机部门协作力度,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构建了专门的农机农业领导机构后,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农机农艺部门的协作力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并且对农机农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与统筹安排,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例如:安徽省池州市涓桥区的农业产生当中,为了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可以通过农艺部门对农田基础工作进行指导,包括农作物的选择、育种、施肥、移植等,从而更好的保证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同时,农机部门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农业机械进行协助生产,在两者协作过程中,农机农业的融合也会更加顺利。

2.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农机与农艺发展相结合、相配套的技术

在农机农艺融合当中,除了政府支持以外,农业产生人员能否掌握相关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农机农业融合时,还需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农机与农艺发展相结合、相配套的技术。首先,成立专门的农机农艺技术队伍,并且保证技术队伍人员数量,根据队伍的属性,有效分配人员职能。其次,做好技术队伍人员技术培训。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农业培训项目,通过分析农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手段。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的选择等。在农忙之前,还可以针对机械耕作进行专门的突击培训,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充分提升农民农机农艺技术水平。此外,在培训期间,还需要注重农民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一些教育的方式,使农民意识到农机耕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当中。除了理论培训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可以通过农田实践的方式进行,促进农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保证农民能够掌握专业的技术,推动农机发展。

在机械化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机械农业耕作必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相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将机械化耕作普及。

农机网站同质化刍议 篇3

我们且不去议论这两条段子调侃得是否得当, 单从它们能在网络流传, 并一度红遍天下, 就应该认真去悟一悟其中的缘由。

笔者以为这是坊间关于新闻联播节目几十年几近不变的播报风格、文字风格、内容框架的异议。让全国人民天天看几乎“同样”格式的新闻, 可能有严重的审美疲劳之感。归纳起来就是一种新闻播报风格的同质化问题。大家看多了, 疲乏了, 又奈他不何, 只好用一种调侃的方式进行一番非议, 但愿节目主管部门的主管人员看了之后, 在调笑之后能改进之。

前不久参加一次有关农机信息化项目的会议上, 笔者向有关人士提出一条意见, 认为现如今我国农机网站也开始陷入一种同质化的境况之中。

此事说来话长, 一般情况下, 我们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一下农机专业网站, 看看新闻。开始只有少量几家网站, 每天信息量也不多, 在不长的时间里几乎就可以浏览一遍, 然后开始其他工作。但现在情况变化了, 上网浏览的习惯没变, 但面对不断增加的网站和信息量, 要消化其中的信息, 就很费力了。且不说一个省有一个网站, 不能都去看, 只能挑几家自认为分量重一些的网站来浏览;全国性网站原先是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一家, 现在又出了好几家专业网站, 几乎每个单位一个。都要看完, 至少半天时间都不大够用的, 弄得有些不知何从。时间长了也发现其中的门道, 虽说网站不少, 但新闻信息总量并不是叠加的结果, 不同的专业网站, 雷同信息不少, 而且信息与专业分工很大程度上无关。

这就是农机网站内容同质化的趋向。很多专业网站构架起来以后, 专业方面的信息并不多, 不能满足网站的信息供给需要, 可是又要求不断更新信息, 只好设立很多综合性的栏目, 或与网站关联度不强的栏目, 把自己从专业网站弄成了综合网站。所以, 现在只要打开一家网站, 基本可以看到大致相同的信息, 对读者也是一种解脱。要搞某个方面专业方向的深度报道相对来说就费劲多了, 不仅要做好前期功课, 而且往往出活儿慢, 费力不讨好。

胡伟:天津农机人士, 从事农机化管理与研究, 工作之中喜舞文弄墨, 对许多农机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在各类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文字, 亦是多家农机行业媒体专栏作者。

同质化的结果是使专业网站失去了特色, 是一种不成功的资源整合。说严重点是浪费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 同时也是在浪费行业阅览者的宝贵时间, 劳民伤财啊。

避免同质化的情况, 笔者认为无非两条路, 一是各家网站坚持自己的报道方向, 做精、做深报道, 形成自己独特的内容, 这样也能吸引资深专业人士的认同, 是所谓的“小而精”也, 当然也需要适当的报道一些行业的重大事件;二是进行资源整合, 将不同名号的网站整合成一个综合网站, 在这个综合平台里设立不同的专栏, 让阅览人打开一个网站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是所谓的“大而全”。

上一篇:工业建筑的结构选型下一篇:能力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