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发展形势

2024-09-21

农机发展形势(通用12篇)

农机发展形势 篇1

1 工作成效

(1) 农机更新突破历史。几年来, 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累计投资4 000余万元, 引进迪尔牌拖拉机7830型10台、79302型台、8270型3台, 凯斯牌拖拉机435型1台 (配套730C联合整地机) 、210型3台, 维美德T191型拖拉机2台, 满胜牌播种机4台, 大平原播种机2台, 格兰CLC13型联合整地机9台, 重、轻耙27台 (套) , 迪尔9670STS型联合收获机3台, 克拉斯470型联合收获机1台, 凯斯7088型联合收获机1台, 金亿4YZ-4型摘棒机9台, 自走式青贮收获机2台, 甜菜移栽机9台, 马铃薯种、收机械12台, 累计更新农牧业机械99台 (套) , 农机总动力达4.5万kW, 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现了玉米、甜菜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 促进了大西江农场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

(2) 推行农机管理标准化, 让农机作业标准化提档升级, 为农业增效奠定了基础。通过标准制定, 质量监督检查验收、奖罚, 开展竞赛活动, 促进农机农业融合, 使农作物全面实现“四全、四化、五个一样”, 使各种作物产量均超历史最好水平, 农业增效成果显著。2011年, 大西江农场粮豆薯播种面积1.2万hm2, 总产近8.2万t, 比2006年增18.3%, 单产6 600kg/hm2, 比2006年增3.8%;玉米种植面积近5 333.3 hm2, 单产8 890.5 kg/hm2, 比2006年增43.4%;甜菜种植面积发展到533.3 hm2, 是2009年的1.5倍。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粮食结构调整上扩大了玉米、甜菜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缩小了小麦、大豆的种植面积, 优质高产玉米的品种应用比例达100%。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科教兴农步伐加快, 新型实用技术得到普及。大西江农场高标准的“三秋”工作, 为2012年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适时早播, 抓住农时, 规模统一管理, 科学的种植方式, 并全部采用进口机械播种, 保证了大豆、玉米的苗齐、苗匀、苗壮。甜菜采用纸筒育秧, 使用日本进口的移栽机进行移栽, 保证了甜菜移栽质量, 远远优于人工移栽的成活率, 提高了工作效率。玉米的效益不低于7000元/hm2, 甜菜的效益不低于1万元/hm2, 为垦区粮食总产突破450亿斤做出了贡献。

(3) 作业范围进一步拓宽。农机拥有量的增长, 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2011年底, 完成跨区作业面积3.47万hm2, 跨区作业总收入965.9万元, 纯收入389.6万元。其中麦类、油菜收获面积21.6万hm2, 大豆收获面积1 000 hm2, 秋整地深松面积8 333.3hm2, 播种面积6 466.7hm2, 秋深松整地面积1 933.3 hm2, 全年总跨区作业面积3.47万hm2以上, 发挥了大西江农场大农业、大机械、大规模和大效益的辐射带动作用, 既增加了机务工人作业收入, 又提高了农机化程度,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促进了农民增收, 推动了场县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

2 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农机体制的改革, 农机队伍有了很大变化, 一些具有操作水平的优秀机务工人, 因为无能力购买机械或者其他原因, 退出了农机队伍, 一些没参加过农机作业的新人, 买断机车产权, 加之雇用一些新手加入到农机队伍。所以, 现在有一部分机务工人的素质不高, 操作水平低,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2) 由于农机休制的改革, 驾驶员成为了农业机械的主人, 在作业中, 为节省成本, 出现了作业质量差等问题, 与农户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3) 农业结构调整变化快, 农机发展跟不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反映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上。更新时间不长的农机具, 由于种植模式的改变, 还要再更新, 给机务工人增加了很多负担。

(4) 对农机化的投入不足。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 但农机产品价位较高, 作业成本逐年增加。农机作业季节性强, 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不高, 制约了驾驶员对高性能农机的投入。

(5) 农机化公共服务经费缺乏, 服务工作不能充分开展。由于大西江农场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和教育培训等几乎没有专门工作经费, 在办公设备和技术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上, 基础较差, 只能选择性地开展重点工作, 极大影响了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6) 由于农机具的快速更新, 现有的场、库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机车的停放, 在农机管理上, 跟不上农机具的更新速度。

(7) 机具更新投入大, 场内作业量不能保证机车当年转让款的偿还, 周边跨区作业范围小, 应积极探索更远距离、面积更大的代耕、代种、代收问题。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

没有“标准人”, 干不出“标准活”, 驾驶员是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机手的综合素质, 建立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知识的农机标准化推广、应用队伍。对驾驶员选择和使用农机具的方法进行规范和指导, 积极做好农机标准的宣贯工作, 通过技术培训, 让农机使用人员掌握这些标准、应用这些标准。通过关键环节标准化示范和农机作业大比武, 促进操作水平的提高, 并总结实施农机标准化经验, 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只有农机操作者的素质水平提高了, 才能保证农机作业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3.2 推行农机标准化

推行农机标准化, 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关键。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工具, 是实现田间标准作业的重要因素, 有了严格的农艺质量标准, 就要有高标准的机具去施工, 只有合乎标准的机具, 才能确保实现田间作业标准化, 否则再合理的农艺技术也将落空。几年来, 大西江农场投资4 000余万元, 引进了大型动力机械21台, 收获机械37台, 实现了玉米、马铃薯和甜菜全程机械化, 促进了大西江农场农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有了高标准的机具, 严格执行检修验收制度和农业作业标准就是关键工作了;严格执行《田间标准化作业操作规程》, 所有的机车必须按时、按项、按技术要求, 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对验收检修不合格的机车, 不准参加作业。每项田间作业都要执行三级质量验收制度及各项作业领导带班制度。地块作业结束后, 管理区组织种植户、车组人员对作业进行验收, 要求由机组人员、承租户和管理人员三方到场, 三方对作业质量结论达成一致, 及时填写作业质量验收单, 由承租户认可、签字方可入帐。对作业质量达不到标准的机车, 作业费下浮20%, 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机车, 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处罚。高素质的农机队伍, 驾驶先进的农业机械, 执行严格的农业作业标准, 必能促进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3.3 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

在农机具选型配套上, 一是要适合现有的耕作制度和农艺措施要求, 二是坚持引进机具必须与国产机具相配套, 三是因地制宜选择动力级别, 四是促进精准农业与实施保护性耕作相结合。未来5年, 大西江农场计划投资7 800万元, 在为已购入的机具配套补齐、补全引进更新的部分机具, 引进JD7830型大功率拖拉机30台, 联合收割机20台和配套农机具90台, 自走式麦豆割晒机30台, 大型农田运输车50台和自走式青贮收割机8台。到2015年底, 在现代装备示范区, 每个示范区由一个配套齐全的大功率作业机组, 辅之以部分中型作业机具相结合, 种、管、收机具配套齐全的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区, 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 大量地淘汰那些能源消耗高、作业效率低及性能落后陈旧的农机设备, 优化农业装备结构, 大力推进农机现代化,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3.4 推进农机改革, 创新管理、经营机制

大力推进农机股份制与合作制经营, 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经营的机制和管理办法, 建立现代农机作业服务企业制度, 健全和完善农机多元投入经营机制。坚持以职工投入为主体, 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和各方力量对发展农机化的支持与扶持, 充分利用政府贴息或低息贷款、银行消费信贷等政策, 建立和坚持农场提留农机化发展基金制度, 保证和促进农机化事业科学、安全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5 加快科技进步, 大力应用新技术

黑龙江省垦区60多年的农机化发展史, 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 就是始终跟踪国内外农机发展的前沿技术, 为我所用。大西江农场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立足于消化吸收, 加大农机科研开发力度, 支持和扶持农机产学研结合, 促进农机新技术与新机械的开发生产, 充分发挥农机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 对现有机械进行技术革新和改装, 提高现有机械的科技含量,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定期召开新技术与新机具推广应用现场会、演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重点推广应用下列新技术与新机具。

(1)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 推广大功率拖拉机、联合整地机和耕耘机复式作业, 推广少耕免耕、原垄卡种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

(2) 继续推广大豆大垄密播种、玉米精量播种、甜菜机械移栽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

(3) 推广玉米先割晒后拾禾收获技术。

(4) 推广大型收获机冬天收获玉米技术。

(5) 推广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和玉米青贮收获加工机械化技术。

(6) 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技术。

3.5 积极跨区作业, 促进共同发展

今后几年, 进一步加大跨区作业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扩大跨区作业范围和作业项目, 要辐射周边县、乡和跨省作业, 农机作业项目从耕整地、播种、夏管到收获, 从旱田作物到经济作物。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三是继续积极从农民手中租赁承包土地, 实行全面耕种, 扩大农场职工的人均资源占有量, 从根本上增加农场的经济总量, 创建和谐的社会发展。

3.6 全面管理, 推行标准化

科学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大西江农场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建立了以两个“六统一”、一个“七加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管理规章制度和措施, 今后要继续完善和开展农机管理标准化创新工程。要坚持以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为目标, 以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为核心, 坚持农机作业成本逆控, 强化农机各项管理, 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加大检查监督工作力度, 实现农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3.7 加强场库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

近几年来, 大西江农场装备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功率配套机具, 但农机的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 原有的农机场库已不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 迫切需要更新改造。同时, 伴随农场撤队建区的改革, 也需要对农机机务区、场库建设提出新的规划和要求。结合撤队建区和小城镇建设, 把农机机务区和“三库一场”建设成为“农机工人之家”, 并实现“四室四化”标准。未来两年, 预计投资1 000万元, 在大西江农场建设一座现代化农机服务中心, 实现数字化管理。

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 也要加强农机内业管理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到2011年底, 争取投入4万元, 各畜牧养殖区配齐农机统计急需的办公设备, 实现农机内业管理网络化, 监理内业办公自动化、窗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到2012年, 大西江农场各畜牧养殖区要实现数据网络传输, 实现网上办公。

3.8 坚持依法治机, 确保生产安全

今后的农机化工作, 要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机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认真贯彻《两法一例》, 坚持依法管理农机。要做好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 未经培训人员, 不得办理农机驾驶证, 无证人员不得上机操作。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开展“农机百日安全”、“农机安全区”等活动, 加大清理“黑车非驾”和农机违章的查处力度, 确保农机设备技术状态完好, 降低农机事故率, 力争农机重大事故率为零。2012年要加大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的管理和整治工作力度, 每年搞一次农机销售和维修服务市场大检查, 优化服务市场, 取缔违法行为, 防止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服务抗农害农事件。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 争取投入30万元, 购入农机监理设备安全检测车和配齐各种检测设备, 实现技术手段现代化, 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4 结语

大西江农场农机化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建设精准农业和保护性耕作为平台, 全面加强农机化工作, 在农机标准化管理、农机具更新换代、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作业节本增效、农业航化作业、农机跨区作业和农机安全监理等工作, 坚持“超常规, 跨跃式”的发展思路, 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契机, 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以国际上一流的现代农业装备为技术支撑, 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为创造高产、稳产和优质高效的商品粮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

农机发展形势 篇2

1、运用好政策性补贴加快农机化发展。大部分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大在、年利用时间短、资金回收周期长、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增强,农机拥有量增加,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大提高。

2、强力扶持农机大户与农机服务组织加快农机化的发展。农机大户的发展对加快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有很大的示范推动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其在政策、信息、技术、资金方面应给予帮助,鼓励农机大户为农户提供耕、种、收、植保、灌溉一条龙作业服务,加快推进集约化作业的农机服务方式,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3、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化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许多农业机械不适应于农艺作业要求,最终无法推广和使用。因此要求农机生产厂家设计人员与农艺人员相结合,设计出适合农艺作业要求的新机具;农机推广和培训技术人员与农艺人员相结合,探讨出即适应农机作业又适合农艺要求的`操作方法。

4、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部门应先通过调研,引进推广适应本地的新式农机;通过推广试验示范,让农民群众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认识到新技术、新机具的作用,使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增强购机意识;通过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增加农民的农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法规知识和技能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及时熟练使用和掌握各种农机设备和技术。

农机发展形势 篇3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 S232.4;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17

1 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管理权限范围小

《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赋予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对上道拖拉机审查登记、牌证核发、年度检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这些源头管理职能,没有在道路上监督检查、违章处罚的权力。《吉林省农机管理条例》规定:农机监理人员只能在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场院对农用拖拉机进行检查。但农闲季节农民很少使用拖拉机,所以,农机监理也只能在农民春种和秋收季节对拖拉机及其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存在着监理人员少、检查范围大、工作时限短的问题。因农民的法律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致使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农民和农机监理的矛盾突出,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力度,难以有效地对农机实施管理。

1.2 现行体制难以实现执法的公正公平

农机监理机构是事业单位编制,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按照规定,具备和符合参公管理的条件。而目前有的县(市)级农机监理站还存在着自收自支人员,必须依靠收取规费维持职工工资,而现存的体制又缺乏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执法经费严重不足,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执法,无法实现执法的公平公正。

1.3 工作的性质相同,身份和地位不同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农机监理机构与公安交警角色相同,与机动车安全管理具有相同的工作要求。只是公安交警管理的车辆和农机监理管理的车辆有所不同。

公安交警对机动车审查登记、牌证核发、年度检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等,车辆所有人都能主动到指定地点办理,而农机监理却要走村串户去办理,其工作量大,费用高;人员构成情况不同。公安交警为公务员编制,且有公益岗位协警,而农机监理是事业编制,还有编外的自收自支人员;管理手段不同。公安交警隶属于公安系统,而农机监理只是职能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手段,给农机监理带来了困难,使农机监理的监管责任难度增加。

1.4 农机监管难度大,事故隐患多

《吉林省农机管理条例》规定,农机监理只能在乡村道路、田间、场院对拖拉机进行监管。农机监理部门有管理责任,但无管理权限,本该与交警共同管理的乡村道路只有农机监理在坚守。拖拉机黑车非驾、超速行驶和违章载人现象严重,事故隐患多,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5 规费锐减,經费无保障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机监理收费项目逐渐减少。2010年在原有收费标准的基础上下浮10%。2012年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免收联合收割机落籍和驾驶许可考试费。2014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下发了免收小微型企业农机监理费。收费标准降低,收费项目减少,直接影响到监理人员工资的发放和正常监理业务的开展,面临着生存困难。

2 相关建议与对策

在目前的情况下,仅靠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机构很难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政府牵头,组建一支由农机、交警、安监、交通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执法队伍,在农机出车率较高时段进行综合执法,从而形成监管合力,齐抓共管,这样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抓好抓实。

2.1配齐、配强监理站执法执纪人员

农机监理站成立之初,是按照农用拖拉机保有量来确定农机监理的编制,每500台车配备一名,但随着农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编制多年不变,致使农机监理人员相对较少且年龄老化。

2.2 解决自收自支人员的身份待遇问题

解决了人员的身份和执法权的问题,能极大地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彻底解决农机监理机构以收代养、以罚代养的问题,确保行政执法公开公正,解除农机监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2.3 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

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与各乡(镇)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2.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组建综合执法队伍,齐抓共管。由政府出面,协调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建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根据农事季节、重点区域,安排综合整治时间,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协作查处机制。

3 结语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虽然目前农机监理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加大与政府以及各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农机发展形势 篇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 各个乡镇出现了一大批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何能让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环节及时掌握并使用先进的农机技术和市场的新产品[1]。农机推广工作责任十分重大。

1) 选好机遇, 抓住时机。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抓住了好时机, 现在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 各地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 农业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又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蜂拥向城市, 为农机替代劳动力提供了必要条件。成为我国农机发展的黄金时期, 也同时为农机推广事业的腾飞创造了契机。2) 选好市场农机产品, 定位准确。农机推广部门要对粮食生产和需求作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虽然我国的农作物水稻的综合机械化平均水平还很低, 选择经济基础较好、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要求较高的地区进行试验、示范, 选择国内外先进的农机具和技术, 放准区域, 进行推广。3) 选好产品。国内农机产品为主, 综合国外农机产品, 多元推进。4) 选好人才, 统一分配管理, 产生集中效应[2]。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企业已经意识到选人才、重管理、严执行的重要性, 以及相应的资金实力是最根本的基石, 将着力打造和完善资源保障体系及市场营销保障体系, 作为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地将各类人才积极地同专业合作社对接, 以提供更好地服务, 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 农机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拓宽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途径

1) 做到推广信息国际化。利用现在的网络优势, 通过国内与国外的农机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联系, 组织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到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专业企业去参观学习, 以点带面地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2) 做到推广农机产品国际化。瞄准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发展需求的升级换代农机产品, 如高速插秧机等,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的技术优势, 积极谋求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联合推广, 同步跟进国外先进产品市场。同时国内的经济型中小马力动力和机具, 通过建立针对特殊地理环境的产品技术试验, 提升产品区域差异化适应性, 复制成熟产品国际化推广模式。3) 做到推广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推广适应我国多样化农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农机产品, 如大型的不分行的联合收获机等国外没有成熟技术, 必须要联合国内农机企业, 抓住先发市场优势, 积极培育进行推广。4) 做到推广人才的国际化标准。目前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的人员大都是国内农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或专业技术人员, 没有机会获得世界先进农机技术、产品和技术的最新趋势, 只有向国内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 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广人才向国际化标准迈进, 建立一个选拔、激励、培育农机推广人才的治理结构、激励体系和监督系统[3,4]。5) 做到推广市场区域化。中国具有较大的地理环境, 农机企业可在较大的乡镇投资设维修点和技术服务点, 推广具有强适应性的经济型产品, 让中国农机企业若能够发挥自身产品和技术优势, 让发挥农机推广部门的许多技术优势有用武之地, 实现及时、快捷的服务目的。

3 结束语

总之, 当前农机发展的形势十分喜人, 但同时给广大的农机推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不仅要积极研究先进的、适用的机具和技术, 而且要方便地普及给广大农户, 在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结合, 还要高效地利用市场产品、框架信息的能力, 实现农机推广工作跨越式发展, 最终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户服务。

参考文献

[1]田丽.对如何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果的思考[J].当代农机, 2015, 44 (1) :63-64.

[2]单巍.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J].南方农机, 2013, 44 (6) :15-16.

[3]翁荣水.谈新形势下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J].南方农机, 2001, 32 (6) :5.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 篇5

近年来,我国农机监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重大农机事故率减少,但是从发展形势来看,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用车违章载人、无牌出行,无证驾驶情况十分普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农机监理人员要立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管理与维护,要以推动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为目标,履行监理人员的职责,一如既往的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坚守岗位职责,改善我国农机安全质量。

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给农机安全带来压力

农机总量的大幅增长,新装备的不断涌现,使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但无疑会使农机安全监理的任务大大增加。而农民主动参检的积极性并没有相应提高,这就给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2.农机装备的流动经营,给监理工作带来困难

跨区作业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经营作业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区域农业条件的梯度性差异,给跨区作业带来了可能和契机。农机装备的流动性,无疑给监理工作带来不便。加上农机安全监理的工作范围遍布城乡,点多、面广、人散,现有的力量不足以实施全方位监管,只能下乡抽查或开展田间路查,不可避免留有“死角”,给农机安全带来隐患。

3.农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给监理工作带来困扰

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1)“黑车非驾”、拖拉机载客等违章行为屡有发生。(2)农机事故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3)农机监理工作的内容、方式发生了变化。(4)农机驾驶员普遍素质不高。

二、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建议

1.转变工作作风,使监理与服务融合在一起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帮助,从实践情况来看,要将管理与服务结合到一起,以管理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

2.加强农机监理的服务职能

从当前的服务状况来看,只要有来办理业务的人员,首先要进行手续的检查,只要其符合要求就要立即进行办理,减少机手重复机会;针对那些从路途较为遥远地方来到办理机构的机手,如果手续不全的话,先将代理证发给他们,然后等手续补全后再讲正式的证件发给他们,便于在这段时间使用农机设备。

3.加强服务效果

在农机监理业务办理过程中,要以服务机手为目标,站在机手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展送检下乡、办理业务下乡等便民服务,在工作中要遵循为机手服务的态度与热情,提高服务质量。

4.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对机手尽量减少罚款,由于罚款在很多时候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机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适时地、适度地处理、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为农户提供便利,而且也可以缩小农机监理人员与广大农机手的关系,强化所有农机手的感情,便于农机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5.做好“农机安全村”建设,明确农机监理责任

农机是各个村落发展的重要设备,所谓的“农机安全村”是指以行政村为单位,完善农机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监理制度,提高农村农机安全责任的执行,强化农机安全法律与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在农村中形成人人懂农机安全,对农机安全知识有充分的认识,所有人都对农机安全有充分的认识。加强安全村的建设,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农机安全的质量。

6.加大安全村的宣?饔胙?习

在现有的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场所,便于农机手进行学习,提高安全知识,农机监理人员组织村民,机手、学生等人参加“农机安全日”学习,提高农机安全知识。

7.成立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组长与成员的责任。村委会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农机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将上级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传达给农机具使用人员,及时将工作任务布置给农机手,将农机手的需求与情况反映给上级农机主管部门,根据需要主动向农业分管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强化农机安全村的建设。

8.做好农业机械检查、注册登记

作为农机安全村,必须要做好农业机械检验、注册登记。互相协作做好春耕、双夏、秋收期间的农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各安全村要实现农业机械的挂牌率、检验率、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100%,努力实现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

9.农机安全监理与培训相结合,提高农机操作者业务素质

随着科技发展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推进,新增的拖拉机和农机具结构在不断改进,功能在增多,有些机械还利用了电子技术,对农机手学习是挑战。培训是安全监理的基础,要做到安全生产,平安农机,农机监理必须与培训相结合,做到“机器未到,培训先行”。监理部门要利用学校、培训班、网络等培训手段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农业机械新机型、新技术,强化保养知识和农机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提高农机手的业务素质。规范办证规程,做到不培训的人员不予办证,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拖拉机和农机具不予入户,技术状态不好的农业机械不予年审。把好入户关,年审关,从源头上消除肇事隐患。

10.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信息化也是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农机监理工作中,办证使用局域网,设专用服务器,将应用程序和数据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上,各县市、乡站所有的工作站都以服务器为中心,需要程序和数据从服务器上下载,实现集中管理,分散处理的方式进行农机监理办证业务工作。农机监理部门要把安全监理法律、法规、政策、会议、经验、培训、事故处理等均登载在互联网上,供农机手上网查询、下载,网站上还可设有电子信箱,便于农机手投稿通讯联系,供领导决策工作。

农机发展形势 篇6

1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资金匮乏致使农机推广工作发展滞后,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知识老化,再加上部分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对千百年来牛马拉犁耕种的劳动力习惯依依不舍。即使农机部门搞一些示范,也是流于形势,难见效益。现在,国家实施“农机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和以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机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技术推广项目,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2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面对新形势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今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2.1 建设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夯实基础。

要根据农机技术机构“六有建设”标准,建立起区、市、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村级技术组织,并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镇)级,发展村级”的总体思路,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机技术推广网络,从而保证能将农机技术、新机具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强化县级要抓好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投入资金,加强装备,建立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乡镇级要抓好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机技术推广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机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从热衷于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村级是指依托农机大户,建立村级最基层的农机技术网点,利用先进的农机技术,购买先进适用机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既方便自己、致富了自己,也解决了耕地抛荒的现象,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上下连成线,网点带动片,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使农机推广项目不断增多,推广领域日益扩大。

2.2 结合实际搞好农机科技示范点工作,建立“号召农民用”变为“用给农民看”的新的农机推广模式。

科技示范点既是农机技术演示窗口,也是开展站办实体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的基础。创建农机科技示范点,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点的建设,经营以及较高的效益,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用,会使用,使农机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机科技示范点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后农机技术推广的一条新型有效途径,要通过我们农机部门自己干,自己用,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结果,这种将“号召农民用”变为“用给农民看”的推广模式大受农民欢迎与喜爱,为全面推广农机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搞好宣传,广造论,培养农民的农机推广主体意识。

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是是推广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即农民往往被忽略了,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农机技术推广诸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搞推广工作的人员,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到、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机技术,了解农机技术,关心农机技术和支持农机技术推广,使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固势利导农民,用农机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传统耕作的思维惯性,提高他们参与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的自觉性,主动性。

2.4 加强农机技术信息服务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农机技术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因此,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争取建立方便,快捷的县级农机技术信息网,并实现与全国农机网联网,及时为基层农机技术服务站,农资经营组织,农机大户提供农机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服务好农民,引导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全面发展。

2.5 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农机新技术能否顺利的普及推广应用,与是否拥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技术,必须有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才来推广应用,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将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强化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农机技术业务技能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对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使其首先了解农机新技术的原理,使用规程等,实际推广时达到能讲解,会指导,会排难解疑,会装会修,会现场示范,以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把农机技术推广过程变成向农民传授新技术,培训农民科学使用农机耕作新本领,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课堂。

新形势下乡镇农机站发展探讨 篇7

1 乡镇农机管理站的职能与现状

乡镇农机管理站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最基层机构, 承担着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与维修服务、机具调配等职能, 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直接面向农民群众, 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武义县乡镇农机站是乡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下设的从事农机管理与推广的机构, 人员身份为全额事业编制, 隶属于乡镇人民政府主管, 业务上接受县农机管理站的指导。全县18个乡镇都设有农机管理站, 共有农机管理员26名, 人员平均年龄43.8岁 (其中50岁以上13人) 。

2 当前乡镇农机管理站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

乡镇农机管理站现有管理服务组织不健全, 原有的村级农机管理和服务组织已经不存在, 缺少农机维修等服务组织, 造成服务体系内部脱节。乡镇农机服务体系还存在服务内容单一、范围不广、缺乏活力等问题, 很多工作难以较好地开展。

2.2 专职不专, 主业变副业

没有真正按“三定”方案执行, 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职不专、主业变副业现象。由于乡镇农机管理员身份关系在乡镇, 属乡镇直接管理, 而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只是业务指导, 导致农机员多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 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农机工作, 有的乡镇农机员以从事行政工作为主, 或抽调到其他业务岗位, 农机管理职能履行困难。

2.3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要求

目前乡镇农机站的农机员多是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 年轻的则参加工作不久, 年龄结构老化、断层严重。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不一, 老的一批多是半路出家, 新的大多也不是农机专业的, 基本只掌握拖拉机、收割机等普通机具一些较浅的理论知识, 对新设备的技术内容知之甚少, 普遍存在业务不精通、缺乏系统的业务学习与培训、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化发展要求的现象, 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4 缺乏政府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

购买样机、搞试验及示范推广等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政府对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入有限, 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缺乏, 给农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3 乡镇农机管理站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制定完善各项工作考核制度、明确职责, 根据考核情况综合调配全县乡镇农机员, 让乡镇农机员干事有激情、有目标, 激发农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推动整个农机管理目标的实现。二要保证农机员岗位的稳定性。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理顺业务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乡镇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 真正做到“三定”, 切实稳定农机员队伍, 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从事农机业务。三要提高农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四要加强对从业人员业务知识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通过业务培训使农机员及时掌握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及新机具、新技术, 了解并懂得常用农机具的保养和维护常识, 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转变观念, 加强服务

一要改变以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转变角色, 在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上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利用好现有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插及油菜机收作业环节补贴等政策,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做好农机农艺、农机畜牧及农机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文章。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借助农机经销企业、生产企业及职业院校的力量积极开展农机手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广大机手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及操作能力、维修能力。三要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引导农机大户组建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作业公司, 鼓励和支持他们打破一家一户的土地界限, 开展联合作业、跨区作业, 实现农机具利用最大化。四要协调农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做好“三包”服务。履行各项“三包”承诺, 让农户购机后能放心使用, 切实解决机手的后顾之忧。

3.3 争取政策支持与保障

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发展方向 篇8

1 努力拓宽农机技术培训领域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已进入新一轮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农业结构大调整时期,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加快了农机技术的引进步伐,并将农机化宏观管理运行全面转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顺应新形势,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步入市场,按照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结合市场需求,创新技术,鼓足培训后劲, 适应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加快研究开发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举办形式灵活多样的专门培训班,向农民传播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具,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选择节本增效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 积极推进农机培训信息化建设

2.1 信息化宣传

一是增强信息宣传工作的计划性。确定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要点,明确农机化信息宣传重点和任务。每个季度之初,提出农机化信息宣传季度重点,细化、落实宣传内容。二是抓住关键时段集中宣传。抓住“春耕备耕”、“三夏”、“三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重要农时,集中展示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结合“春运”、“五一”、“十一”、“元旦”等重要节假日,集中宣传农机安全生产,营造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三是抓住重点内容。突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着力营造依法促机、依法治机的良好氛围,狠抓农机化工作新举措的宣传报道,掀起全社会关注农机化、支持农机化的高潮。四是抓住主流媒体扩大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对农机化工作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农机化发展的社会氛围。

2.2 建立农机信息网

建立农机信息网,可以加快农机知识的培训速率,大大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机教育,网上产品交易,农机定单、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机培训工作要用好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市场化信息,用市场化手段尽早抓住目前农业发展中急需的新机具、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培训水平,使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加强培训学校的自身建设

3.1 加强基本设施建设

农机培训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工作。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农民安全生产上,所以我们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注重农机培训工作的社会效益,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保证培训工作的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先进教学模具,给农机教师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给农机户提供一个完善的培训基地。

3.2 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

真正落实好校长负责制,给学校办学以充分的自主权,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充分发扬民主,办好农机学校。要改革管理机制,校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合理用好人、财、物,避免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和腐败行为的发生;教职员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竞争上岗。

3.3 办学体制的改革

突破旧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宽领域,服务社会。加强与农机管理、推广、安全监理部门的联系,充分挖掘本行业的培训资源。加强横向联合办学,采取长、短期教育相结合,走初、中、高级教育互补,自办与联办并举的办学新路子。

3.4 提高教师素质稳定师资队伍

农机培训工作以实用技术为主,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实验、实习的界限,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要提高教师素质,就要鼓励、支持教师自学、进修或函授学习,给教师提供实战活动场所。引进新技术、新知识,培养教师一专多能,还可通过送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或到基层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新的激励机制,实行聘任制、考核制。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竞争上岗,从而建立一支热爱农机事业、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教师队伍。

3.5 改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要有成效地搞好培训工作,就要因地制宜,结合农村机械化发展实际和农业结构的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组织教师编写有关实用技术教材,赋予老教材新的信息,增加实用性课程,并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鉴于农户素质不高、居住分散、不易集中的特点,可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开展培训工作。

3.5.1 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是督促强化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习效果,可在集中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可定时、定点办培训班,统一发放教材和学习资料,按时上课,严格完成教学计划,最后集中考试。

3.5.2 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是农机部门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新技术能力的一项为农机户服务的活动。携带实用性技术资料深入农村,对农机户进行现场指导学习,利用幻灯片、影像等技术资料,提高农机户素质,把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3.5.3 现场培训

由于农机从业人员对培训认识不足,自我展示能力差,可结合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到现场培训,分析农机具的结构原理和安全操作,生动、直观地提高农机户的认识,提高农机户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5.4 集中考试

不管以何种培训方式,学习者都要参加集中考试,考试采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两者都合格者才能通过考试。否则,要参加再学习直至合格。从而严格培训程序,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的严肃性。

3.6 培训工作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普法教育

安全生产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农机户基础知识差、没有安全意识或法律意识淡薄,有冒险作业者和违法作业者,造成的恶果是血的代价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发展,所以保证安全生产已成为摆在我们农机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当务之急。要通过形式分析、法律解读、疑难剖析等形式,帮助机手了解农机作业安全知识、相关政策及注意事项等,提高他们的农机安全意识,为安全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3.6.1 技术培训中植入安全意识和普法教育

在培训中强调安全操作,及时为机手做好法律、法规、政策服务,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有关要求,依托农机安全教育,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散发宣传手册、张贴标语等形式,及时把国家有关农机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管理机构的要求告知机手和有机户,提高广大农户的农机安全意识。还可插入大量的案例分析、图片、投影介绍,使农机户从血的事实中汲取教训和警示,分析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他们从心底产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3.6.2 采取多种活动不断进行普法和安全意识再教育

农机户的安全法律意识大多在经济利益的驱驶下显得淡薄,比如无证驾驶、超载、超高、不年检年审等,那么就要求我们采取各种活动、各种方式、不断进行法律和技术再教育,开展义务性政策咨询,开展送法规、政策、技术、信息到机手,提高农机户的作业技术水平和法律安全意识,使农机户知法懂法,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保证安全生产、推动农机化进程。

摘要:在新形势下根据农机培训工作实践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提出农机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工作方法和体系建设意见。

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发展趋势研究 篇9

1 根据市场导向需求, 研发农业机械

在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形势下需要注意把握市场发展方向, 也就是根据现阶段的市场需求进行农机化发展, 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研发真正适应市场的农业机械, 在不断的调研和考察过程中, 对不同地区的地势和农业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 根据当地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研究出真正适合某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机械, 不能盲目研发, 一定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研发。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发展来说, 不仅能够提高效率, 而且能够增加基本的收益[1]。因此, 在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推广, 根据市场导向, 对于一些农业机械进行展示, 并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装备。

2 面向农业, 推进农机化的进程

在农业的布局问题上, 需要根据农业机械化现状, 以提高农民基本收入为目标, 保障农民收入翻番。面向农业合理发展农机化, 根据土地的使用范围、农民的基本收入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能够因地制宜, 正确地推广使用农机设备, 解决现有的粮食产量问题。例如, 一些粮食产量比较低的地区, 就需要在保证粮食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农机化发展, 不能一味强调发展, 而是需要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产量, 切实解决好农民的收入问题。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 进行一定的改革与调整。也就是说, 在当地原有粮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种植一些产量、收益比较高的作物[2]。一般的大面积土地和小块分散的土地耕作不同, 需要区别进行农机化推广。

3 强化农机质量监督

近年来, 随着农业问题的不断出现, 需要不断完善农机质量监督体系, 根据质量问题提供相关的监督平台, 使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 同时不断创新农机质量投诉的方式与措施。在科学规划的同时加强调查、检验, 确认农机化是否给农民真正带来了好处。开展农机调查活动, 针对一些有问题的农机给予一定的处理, 并进行不断的修整与完善。对于一些质量较好的产品, 进行大力的推广。要想实现农机化, 需要具备多元化发展的思想,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注重质量监督问题, 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安全问题和产量问题都将有所保障。

4 适应国家发展形势

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不断重视, 政府要不断投入相应的资金, 用以保障农业技术与粮食产量的平衡发展, 创新发展农业装备是保障粮食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每次发现问题时都要及时提出并指正, 针对各地区的农业现状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随着一些科技的创新, 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需要借助农业机械设备来完成, 因此需要普及一些比较实用的农业机械装备, 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以点带面, 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3]。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 农机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全面发挥各方面的职能, 努力促进农机化发展, 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5 结语

随着农机化的不断发展, 新形势下要不断加强创新, 并保证可持续发展, 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但是, 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不能急于求成而不考虑后果。因此, 合理的规划与质量检测都是必要的, 而且在农机化发展道路上我国应投入更多的支持。

摘要:农机化的发展需要根据市场的导向来确定, 并且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农业机械化需要根据当前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整, 对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 在新形式下指出具体的出路。

关键词:新形式,农机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康玲, 于涛.谈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发展思路[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 (33) :3-4.

[2]牛永.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发展——做好新形势下农机工作之我见[J].现代农机, 201 (25) :8-10.

农机发展形势 篇10

关键词:平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平泉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东接辽宁,北接内蒙,濒临京津,属北部丘陵地区,拥有耕地73.02万亩,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逐年加大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带动起一批起点高、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全县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7家,合作社成员达348人,拥有大型机械383台,配套机具648台(套),注册资金3 000多万元。

1 平泉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及特点

1.1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1.1.1 促进了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合作社已成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及农机农艺融合的推广及应用的摇篮,成为培育现代农民的培训基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的教育基地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阵地。

1.1.2 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

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发组成的民间团体,通过“统一的生产管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服务质量、统一的收费标准”等措施,提高了合作社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春耕备播、三秋作业等重要农时季节中农业生产主力军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机合作社可有效地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增强农业机械装备基础,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1.1.3 促进了农业产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专业农机手的联合,组团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合理应用先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并拓展了农机服务领域和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增加了合作组织及成员收入,是目前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1.2 农机合作组织形式多样化,表现出不同特点

1.2.1 农机大户带动型

即农机户(农民)中的农机拥有大户牵头创建“农机大户+农机散户”的合作模式,指的是农机大户依靠自己拥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资金优势,吸收农机散户参加组成合作社。主要特点是管理容易统一,所需资金充足,技术优势明显,如北五十家子镇庞老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种组建模式。

1.2.2 农业机械、资金入股合作型

即“农业机械入股+农民投资入股”的组建模式。主要由农机户带机作价入股、投入部分资金入股等,成员对原有机械、资金等资产只拥有股份,所有资产由合作社共同拥有,年终或定期按股分红。主要特点是机具种类型号齐全,机具数量较多,服务面广,但技术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比较繁琐,如小寺沟镇景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杨树岭镇广耕源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是农机户自带农业机械入股年终分红型。

1.2.3 农机大户强强联合型

即:“农机大户+农机大户”的组建模式,由农机大户利用自有的农业机械和资产自愿结合,合作社统一经营,信息共享,共同作业,各自结算,这种模式近几年发展较快。其特点是机具数量较多、资金雄厚、技术优势明显,但农机大户之间有的时候意见不统一,管理难度比较大,如北五十家子镇金福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种模式。

1.2.4合作组织联合型即:“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或“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由种植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购买机具及吸收农机户组成的农机合作社组织,主要为种植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自身服务,完成自身业务后,剩余时间为其他农户服务。主要特点是一般机具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但操作灵活,易于管理,提高了种植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叠加效益,如党坝镇田丰农机专业合作社。

1.3 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模式全程化,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1.3.1 跨区作业

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地域间的机械拥有量差别和农作物种植时间差,组织机手到外县、外省开展耕种收作业服务,拓展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增加了作业收入。大部分农机大户联合型的农机合作社就是在自发地跨区作业的基础上成立的。目前,全县开展跨区作业的合作社就有12家。

1.3.2订单作业农机合作社与农牧局签订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合同,明确作业质量、地点、面积及作业限定期限;农机合作社通过提前考察农机作业市场,与农机户签订作业协议,明确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收费等服务内容。按协议开展机械作业服务,通过订单作业,合作社有了固定的服务项目、农户、区域和收益预期,形成了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确定、机具转移顺畅的发展模式。也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双赢”,这种方式已成为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本地作业服务的主要方式。

1.3.3 农田托管

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农户只是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农机合作社,并由其代为耕种和管理,合作社收取一定费用的做法。一种是全托,即农户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全权管理,由合作社统一种子、农药、肥料,统一耕地、播种、收割、植保,统一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委托管理服务;另一种是半托,即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可选择一项或部分服务项目的服务模式。农田托管服务,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对容易操作,又能达到土地流转规模的效果,能有效地解决种植不统一、作业率低的问题,还能为农户提供规模化、系统化农机服务,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省力、省钱、省心”,颇受农民欢迎,是今后应大力推广的服务模式。

1.3.4 土地规模经营

农机合作社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依法流转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直接经营土地,合作社通过依法流转农民的土地,把分散的地块连起来,在成方连片的土地上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作业,统一管理服务,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这种形式是现代家庭农场的雏形,正在逐步被农户认可。

2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差距

2.1 建设发展资金不足

涉农投资回报周期长,各个环节的投入大,如土地流转、购买农资与农机具、建设机库棚等,这些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主要问题是获取资金的渠道少,政府扶持资金相对有限,金融信贷手续繁琐难度大。

2.2 农机合作组织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的大型农机具也在与日俱增,场库棚的建设不能适应机具增加的需要。大型农机具无处存放,常年风吹日晒雨淋,造成老化、损耗严重,影响有效使用,不但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而且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从而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延缓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2.3 农机合作组织管理机制有待于规范完善

部分农机合作社组织紧密度不够,多以松散型为主,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机制,企业化管理程度较低,难以经营运作,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2.4 合作社建设性人才普遍缺乏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关键靠人才,目前合作社主要缺乏三种人才,一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素质较高、引领发展的带头人;二是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技术、符合国家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技能的专业人才;三是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熟练的财务管理人才等。

2.5 受土地经营权制约

虽然已经有一部分农户将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但是由于农村长时间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的小块经营短时间内难以更改,很多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难于开展连片作业,从而增加了农机作业的成本,降低了农机使用率,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2.6 农机具没有燃油补贴造成作业成本高

燃油税实质上是取代养路费而开征的成品油消费税,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显然以农田作业为主不上公路的农田作业机械不应承担这一税费负担。把原有的养路费“捆绑”到油价上,给农民机手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直接挤压农机服务经营的利润,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7 农机专业合作社内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部分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财务管理、人员台账、维修台账、机具台账等方面还不够规范。

3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应对措施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财政支持方面,设立农机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每年从各级财政资金或农机具补贴资金中列出部分资金,对合作社场地征租、机房机库建设、办公场所建设、维修配件库建设等基础建设给予补助,对购买农机具维修设备给予补助,对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提高补贴比例。

3.2 进一步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问题

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合作社用地问题,采取顶层设计,协调好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农用地管理政策,将合作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乡村规划;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机合作社场库房建设具体用地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对符合用地条件的申请,及时办理许可,依法解决农机具存放等附属设施用地,破解农机合作社用地难问题。

3.3 进一步推进管理运营规范化

把握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核心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内部运行机制,实现规范运营、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在创新服务模式上下功夫,在继续抓好农机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服务模式基础上,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机合作社服务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拉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逐步使合作社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拓展,从农业生产向畜牧、林果、牧渔扩展,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加工及粮食干燥、仓储等方面延伸。在经营领域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机供应、农机维修、农机运输、配件供应、农超对接、机具租赁、中介服务、油料供应、信息服务等,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机合作社能量。

3.4 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合作社,用现代管理方式完善合作社,用新型职业农民充实合作社,促进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重视农机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实施合作社实用人才中长期培训计划,对各种不同类型人员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培训。把农机合作社人才培养作为农机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活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机大户、市场能人等人才投身农机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来。

3.5 进一步集约经营土地

不断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可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相分离,维护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农户可以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集中流转。

3.6 进一步解决好农机具燃油补助问题

实行农机燃油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扶持农机化发展的通常做法,也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机化促进法》的二十八条明确指出“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在燃油税已经开征的情况下,应当严格依据《农机化促进法》的要求,加快农机燃油补贴政策的落实。

3.7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台账

农机发展形势 篇11

一、我县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资金的扶持,才能保证其强大的发展后劲。近几年由于资金匮乏致使我县农机推广工作发展滞后,农机推广队伍不稳定,知识老化。再加上部分群众思想相对落后,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对千百年来马拉犁种的劳动习惯依依不舍。即使农机部门搞一些试验示范,也是流于形式,难见效益。近年来,国家将逐步提高对农机化资金投入,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也使农机推广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二、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1.建设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

现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

(1)强化县级要抓好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建设,投入资金,加强装备,建立起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这对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充实乡级要抓好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农机管理制度,落实农机推广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机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人人热衷于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它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发展村级是指依托农机大户,建立村级最基层的农机推广网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机大户应运而生,他们是农机化服务的主力军,也是农机服务体制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个突破口,如农机种田大户,他们承包抛荒地,购买先进适用机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既富裕了自己,也解决了耕地抛荒现象。因此在全县范围内有条件地选择8——10户农机大户,担任乡村农推广员,利用他们的资金,场地和技术优势,实施农机推广和经营服务相结合,使农机推广工作上下连成线,网点带动片,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使推广项目不断增多,推广领域日益扩大。

2.结合我县实际搞好农机科技示范片工作,建立将“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的新的推广模式

科技示范园区既是农机化新机具演示窗口,也是开展站办实体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的基础。创建农机科技示范片,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片的建设,经营以及较高的效益,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专门确定了技术人员,亲自下乡蹲点搞耕作,负责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试验点实行跟踪考察,积累科学数据,进行效益分析。黄湾乡韩巷村韩克凯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每亩增产59kg效果比较明显。通过我们农机部门自己干,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结果,这种将“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的推广模式大受农民欢迎。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争取今年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立项和今后大面积推广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搞好宣传,广造舆论,培养农民的推广主体意识

农机推广部门是推广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即农民往往被忽略了,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农机推广诸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我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科技意识谈薄,思想比较保守,接收新生事物慢,种田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的精耕细作。这就要求搞推广工作的人员,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机”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机、了解农机、关心农机和支持农机,使农机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因势利导农民,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小农经济的思维惯性,提高他们参与农机推广的自觉性、主动性。再如在农忙季节,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场演示会,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们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机械的巨大作用。

4.加强农机信息服务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农机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对农机化推广工作尤为关键。因此农机部门要争取建立方便、快捷的县级农机信息网,并实现与全国农业网联网,及时为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经营组织、种植大户提供农机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

5.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1)强化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广大农机推广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全局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听从指挥、尽职尽责、乐于奉献。

农机发展形势 篇12

一、“十二五”崇左市农机化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间,崇左市始终坚持从全局出发谋划农机化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抓新机遇,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围绕国家粮糖安全和区、市“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围绕培育经营组织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围绕稳增长要求争取扩大购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额度、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全市农机化工作取得长足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57.77万k W,农机原值25.18亿元,拖拉机拥有量11.11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1.9%;完成“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深耕面积4.19万hm2,甘蔗机种面积2.62万hm2,甘蔗机收面积0.44万hm2、34.08万t;共使用补贴资金3.44亿元,受益农户5.7万户,补贴各类农机具6.96万台套,拉动农民投入购置资金9.08亿元;扶绥、宁明、龙州、天等、江州等5个县(区)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荣誉称号。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农机化发展形势

从今后5年崇左市农机化面临的发展形势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因素和矛盾困难叠加。但从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利好多于困难。未来5年,崇左农机化发展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党委、政府的重视农机化程度越来越高看,中央到地方,“三农”工作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必将是各级党委、政府施政的主基调,这为我们做好农机化工作营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用于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增长空间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农机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落实新政策、创造新经验,巩固好农机化发展良好环境。

从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工作任务看,“跨越发展”将与“突破瓶颈”共生。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物质基础,在基本实现粮糖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向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迈进。同时,农业机械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容易解决的环节和领域已经基本得到了突破,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我们必须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趋向看,“单家独户”、“小规模生产”与“家庭农场”“大规模生产”并存。“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培育种蔗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这为农机化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虽然“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该市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仍将较长时期存在,农业生产面临着粮糖生产成本“地板”和粮糖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民种粮种蔗和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主体培育,在推动规模经营主体开展自我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订单式、现代农场模式、联耕联种等农机作业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科学谋划好“十三五”农机化工作思路

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农机化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及崇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提档升级,围绕全程全面,服务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着眼短板环节、薄弱区域,推动农机装备、服务组织和作业水平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及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至2020年,农业机械原值达到3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20万k W,各类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6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农机服务组织达到250个。具体来说,就是突出“一条主线”,坚持“五个着力”。

突出“一条主线”:切实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助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导向,变被动跟进为主动服务,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努力提升农机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装备支撑。坚持“五个着力”: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装备结构,重点推广应用适合崇左市农业生产条件的甘蔗生产机械和高性能水稻生产机械;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

———着力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扶持发展种植大户全程机械化,积极为农机服务组织和种植大户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和种植大户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服务品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服务等市场,引领种植业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着力加强农机质量监督。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促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提高;加强农机质量投诉机构建设,提高质量监督能力,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着力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机安全法规和制度,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监理队伍、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等方面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应对农机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推进农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上一篇:技术指标分析下一篇:设计概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