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2024-10-15

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共8篇)

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篇1

2009年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我镇自2005年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每年农机劳动力超出10~20%的速度增长,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机作业已发展到从、耕、整、插、灌、收、脱各个生产环节中,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工具。正因为农业机械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超常发展,面对这样的大好局面,作为基层农机服务人员所面临的职责,是引导农机手选购先进实用的农机具,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机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有关业务部门加强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机手监督厂商搞好售后服务,这样才能使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机手,才能使农机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农机持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下半年应着重秋收、秋种机械的发展。

一、秋收。我镇水稻面积比较大,加上在家劳动力不多,秋收是广大农户又一难题。根据调查全镇水稻收割面积达2万多亩,就全镇目前现有的几台收割机是远远达不到抢收的需求。根据这种情况,便积极组织农户选购收割机。凉亭村水稻面积大,地域条件好,便引导该村农户王志国购了一台洋马收割机,黄泥咀村条件也比较好,便组织该村农户江国刚选购了一台收割机。这两村自农户购机后都为秋收抢得了时间,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经济回报。在没有购收割机的村,积极帮他们引进外地收割机和合理的调配本地机械,使我镇在秋收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为农民节本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秋播。在县农机局和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月山庙村举办了一个油菜免耕直播试验现场会,由于气候的原因,虽说不太成功,但使广大的农民看到了希望。

三、面对日益增多的农业机械,应加强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并提高服务质量,要做到大修不出镇、小修不出村,在田间地头损坏要有服务人员随叫随到。要有力地保证农民所购买的农业机械常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始终保护农民购机积极性。

四、由于机械在逐年更新换代,对机手的培训是农业机械发展的关键。因为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通过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购机者和使用者大都是近五十多岁,这些人员在购机后大多存在技术操作上的难题,如不很好的解决,要想加速农业机械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制约。我们根据这一情况,及时联系县直有关业务部门对新购机农民采取无偿的专业培训、上门培训、购机时现场培训等方法,先后共培训了120多人次,很好地解决了购机者的操作技术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购机积极性。总之要想农业机械能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做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民购买实用的机械,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强化机手的技术培训,保证购机者买得放心、用得熟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九年十月

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篇2

1 全市农机工业的现状

随着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惠农政策,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主要环节逐步依靠农业机械发挥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德阳市农业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德阳市农机工业出现了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农机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7年,德阳市6家农机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1 204万元、工业增加值4 365万元,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长幅度在20%以上,利税总额417.43万元;主要生产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小型拖拉机、微型耕整机、青饲料切碎机、小型脱粒机、电动喷雾器等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进入省重点推广产品目录,结构合理,填补了德阳市农机部分产品的空白。其中,德阳市金星农机制造厂生产的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已进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德阳市杨嘉万丰机械厂生产的手拖悬挂联合收割机和四川德阳国鸿农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喷雾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德阳市农机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已有368人。德阳市农机生产企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仅2007年,中央财政农机购机补贴1 045万元,地方财政农机购机补贴100万元,比2006年的430万元增加243%。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产品的升级换代。

2 制约德阳市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对农机工业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德阳市农机工业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产值低、效益低、创造的利税低,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德阳市各级政府对规模效益显著、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支柱产业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而对农机工业企业的“重视”更多的表现为口惠而实不至,农机企业贷款难、政策支持少、优惠政策难落实等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

2.2 行业管理弱化,企业准入门槛低,无序竞争严重

农机制造业是规模效益特点显著的产业之一,但是长期未能按这一经济规律形成规模化生产。农机制造企业普遍反映机构改革后失去了“娘家”,行业的宏观调控引导能力逐步弱化,政策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控制生产能力的建设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由于农机市场形势好,大量企业进入农机行业,特别是外省农机企业生产的产品对本市农机市场的冲击。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低水平重复制造严重。加之德阳市农机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经营规模小,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应,产品配套率较低,企业大都“小而全”,难以有效地降低龙头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由于缺乏有效生产准入制度,造成在农机工业形势好的时候,大量企业涌入;在市场形势不利时,企业纷纷退出,产品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行业的形象和声誉;新进入者往往采取跟随模仿战略,展开低价倾销策略,抢占市场,造成行业内优势企业新产品研发创新投入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严重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使行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2.3 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发展后劲

从德阳市农机生产企业来看,农机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农村结构调整的需要,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开发创新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农机制造企业长期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虽然农机行业利润近年来逐步提高,但农机工业一直是装备制造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行业,特别是拖拉机等田间作业机械行业利润率更低,企业几乎没有积累,无力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技术创新。农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机制尚未完全确立。德阳市6家企业中初步统计只有1家有开发部门,其余均采用跟随仿制的办法,极大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二是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设备陈旧、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由于农机企业的家底薄,又是银行不看好的微利部门,因而其技改步履艰难。整体来看,德阳市农机工业装备与省外农机企业的差距在加大。

3 加快德阳市农机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坚持科学发展,让德阳农机工业成为德阳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阳市的二重、东电、东汽等国家大型机械企业,带动了全市462家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德阳已经成为全国大型电力、冶金、化工、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德阳农机工业企业应融入德阳重型装备制造行业,利用全市400余家民营机械企业的加工能力为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进行配套,提升农机产品的加工制造水平,坚持科学发展,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应进一步将德阳市金星农机制造厂作为德阳市的农机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其在2010年实现农机工业产值1亿元,其他机械制造产值5千万元,并带动10-15个小型机械企业为其配套,形成农机产业链。德阳市在规划重装制造业政策时,应把农机生产企业纳入其中,享有与装备制造业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3.2 充分重视农机工业的重要地位,制定产业政策促进持续发展。

(1)制定鼓励与培育大型农机企业走集团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道路的优惠政策。

支持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企业的联合重组,向集团化、国际化发展,为企业到国外办厂、兴办跨国公司,创造方便和有利条件。对龙头农机企业的技术改造,市委、市政府应在相关项目中给予必要支持,保证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市各商业银行对大型农机企业的授信额度应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

(2)培育自主创新的主体。

各级政府应加大支持大型农机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建设的财政补贴力度,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于2%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应给予更多的支持;进一步落实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建立有效的操作机制。

(3)制定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技术改造政策,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机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建议通过设立专项计划,增加预算内资金和国债资金,用于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对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继续实行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4)建立重点农机产品准入制度,规范行业行为。

对重点农机产品实行产业准入制度,设置大型复杂农机产品和涉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等重要农机产品的准入门槛,实行产业准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机工业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5)强化标准和各项法规制定,提高标准化、法制化管理水平。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健全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检测标准,充分发挥各部门已具有国家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的作用,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重复检测,减轻企业和各级检测机构负担。

(6)建立完善的农机销售体系。

充分发挥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多、品种全、适应性强的比较优势,开拓农机产品的国际市场,实现从依靠价格的低廉向依靠产品的品牌和质量的转变,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从数量增长型向经济效益增长型转变;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办厂,转移国内部分产品的过剩生产能力;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扩大我国农机制造业的规模,提高农机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制定优惠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产业水平

由于农机工业是微利行业,尤其是保证粮食安全的种植业机械利润率更低。建议调整税制,向农机工业实行倾斜的税收政策,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将现行的13%增值税税率调整为先征后返;将农机生产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由现行的25%,比照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的税率,分类调整为15%和20%;对社会和环境效益好而经济效益差,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的农机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政策。建议免除农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国家应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减免或返回的税金,必须用于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促进农机产品升级换代。

3.4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办法,加大监管力度

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篇3

一、赤峰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从2008年赤峰市注册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据调查,全市在工商部门已经注册、并在农机部门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68家,入社社员5875户,拥有机具1229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021台,配套农具7724台,联合收割机械266台,水稻插秧机34台),从业人员6866人,服务农牧户120154户,资产总额达47742.2万元,合作社年度总收入15368.4万元,承担着464万亩耕地的机械化生产作业任务,达到了总播种面积的28%。赤峰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组建模式形式多样。一是农机大户联合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农机大户都是有经营头脑、组织能力强、知名度较高的老农机手,他们联合本村及周围村庄的农机手,采取自愿带机或带资按股份制的形式入社。二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与社会投资人、农机手与农民自愿联合出资入股,组建或改制改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或由村干部牵头筹措资金、带领本村及附近专业生产大户共同组建。三是农村能人牵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由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懂经营、善管理、先富起来的能人,投入资金,动员组织农机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或由外出务工有成人士回乡领办农机合作社。四是农机企业组建农机合作社。引导农机加工、维修、流通企业,利用他们生产、加工、维修、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吸引农机户、农户参加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经营管理优势,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二)经营方式简单灵活。一是反租倒包,以一定的价格租赁、承包农户的耕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二是代耕代种,农户耕地不入股,但交给合作社管理,农产品归农户,农户交一定的费用。三是单一作业服务,如耕、播、收等按亩收费。四是跨区作业服务,统一组织社员到外地开展机械化生产。五是通过项目资金进行土地治理,增加耕地面积,实施规模化经营。

(三)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一是成立机构。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普遍建立了成员代表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组建了机耕、机防、机收、机修等作业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操作规范独立,实行统一管理、分组核算。二是建立管理及分配制度。制定安全操作、农机服务质量、农机维护规范、财务核算、收益分配等多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产权清晰、责任分明、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合作运行机制。三是统一标准。农机合作社普遍采用“五统一”的运行机制,即统一作业合同,合作社与各农户签订农机作业服务合同,明确作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业项目、时间和要求;统一作业标准,农机作业小组在进行农机作业时,严格按照农机服务规范进行操作;统一农机调度,合作社根据作业合同信息,对农机具进行统一调配,引导社员合理流动作业;统一农机维护,落实专人开展农机维修服务;统一财务结算,农机作业完成后由合作社统一与服务对象进行结算,并续签下轮作业合同。

(四)合作优势突出,发挥效益显著。一是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机械、资金、技术、人力、耕地和市场等资源结合在一起,改变了过去农户种粮的传统习惯,也改变了种植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合作社带动农牧户,推广大型机械和农业技术的应用,把农牧民从传统的繁重耕种方式中解脱出来,实行耕、种、收的半程及全程机械化服务,统一作业标准,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二是合作社已成为解决社员困难的重要载体。农机合作社作为生产经营主体更有效地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开展土地整理、配套设施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为各级政府实施现代农牧业建设工程提供保障。农机合作社按照统一规模化经营的建设思路,确立以示范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作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有效实现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了机械化示范园区逐步达到生产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灌溉自动化、经营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四是增加社员收入。农机户、种植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组建了合作社,通过联合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是林西县第一家从事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社,60户社员以机具入股、120户社员以土地入股,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是由合作社成员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土地流转、调地,建立起种植面积达3.2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并由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资供应、农业产品收购、营销、储藏和农机作业等一系列服务。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剩余劳动力100多人走向了北方活畜市场,100多人外出打工,合作社这种形式使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也受益”,使他们在外面安心打工挣钱。经测算,按照每人每年打工净赚7500元计算,仅此一项社员便可增收200余万元。合作社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36万元,种植马铃薯和甜菜的收入就达到了8500元。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数量和质量上看,赤峰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土地不集中、科技含量不高、小农经济意识强、运行机制粗浅原始、缺少长期规划、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等等,阻碍了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来看,一是民主管理不规范,内部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日常管理以及重大事务决策往往由个别人说了算,社务不公开;产权制度不明晰,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会计账簿,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二是多数合作社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弱。三是社员素质较低,对合作社认识模糊。一些合作社的成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不多,文化素质较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营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上。四是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合作社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贷款难、融资难,又没有政府的项目资金扶持,即使有很好的生产项目,也很难扩大生产规模,不能有效带动农牧民致富。

nlc202309021004

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上来看,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早已颁布实施,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使鼓励发展合作社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二是辅导培训机制滞后。农机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不知道怎样管理运营合作社,缺乏管理人才、财务人员、营销人员。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多种服务支持体系缺位,缺乏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市场前景把握不准。

三、进一步发展农机合作社组织的建议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快出台扶持合作社的政策意见。要站在“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牧民”的政治高度,大力扶持合作社快速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其开展技术信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支持其参与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建设。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重点向农机合作社配套急需的动力机械和机具倾斜,加大合作社农机更新补贴,及时补充所需机械,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在设立专项财政支持资金时,要对农机合作社的机具库棚、办公用房、信息化设备建设提供一定的扶持,引导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土地部门要制定标准,为农机合作社的办公、机具库棚建设提供专项用地,解决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乡镇政府要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解决农牧民与农机合作社之间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的问题,保障农机合作社引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长期稳定运行。财政部门要建立农机合作社贷款贴息制度,协调金融部门,为开展规模化经营的农机合作社提供足额的土地租赁、生产资料购置、农牧业机械购置贷款,解决农机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强化政府行为导向,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在人多地少的问题上,农民不愿意交出自己的土地,需进一步探讨对于人多地少区域如何实现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解决农牧业生产难题。要积极指导合作社设立章程、完善机制、规范运行。要制定培训规划,定期培训合作社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营销人员。要设立合作社指导机构,为合作社提供各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要组织合作社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四是抓典型示范,提升整体素质。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逐步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完善、规范、提高、发展”,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试点建设,建立市、县两级合作社示范体系,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赤峰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责任编辑:欣闻

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篇4

近几年来,枣庄市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始终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广泛宣传培训,促进了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期,枣庄市农机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从2004年开始,我市提出用3—5年的时间,建立起以农机户为基础,以村级农机服务队、农机大户为骨干,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以农机协会为桥梁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各级农机部门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措施,积极推进全市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到目前,全市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3548个,从业人员达到2.1余万人,固定资产达到6.5亿元;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26个,其中已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的有32个,注册资金达到3300余万元。从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组建程序规范化。全市已注册的3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均能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有明确的章程和健全的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民主决策、盈余分配等管理程序和制度。

(二)组织方式多元化。一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由农机大户、农机主要使用者和支持农机发展的社会人士牵头组建的农机合作社。比较典型的是市中区富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市中区税郭镇吕庄村农机大户吕凤民发起组建,到目前已发展社员80余人,拥有机械180台(套),固定资产达220多万元,年经营收入100万元,带动了近百户农机户走上了专业化农机作业服务的道路。目前,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5%。

二是由基层农机管理机构牵头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是镇农机站牵头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农机站牵头,组织该镇的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维修点等20户,注册成立了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40万元,拥有各类机械30余台(套),提供各类粮食作物的耕、耙、播、收及机械维修、跨区作业、新技术推广等服务。目前,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8%。

三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主要是村集体组织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滕州市洪绪镇龙庄村,农业一直实行的是集体规模经营,将农机服务作为产业来抓,成立了以村集体资金投入为主的龙庄农业公司,重点发展大中型和高科技含量的农机。目前,该村集体拥有各类农机具共计40余台(套),农机动力达到1175千瓦,农机注册资金500万元,配备5名专职管理人员,有自己的配件维修车间和油料库,对全村农业生产实行了统一耕种,统一收获,并且所有农业生产环节全部无偿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一条龙农机服务网络,彻底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目前,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8%。

四是由基层农机人员或村干部带头领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山亭区桑村镇农机站站长仲伟奇组织参与创办了伟奇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农机大户达20余户,注册资金80余万元,合作社为入社社员提供经验交流、传递致富信息、推荐作业场地、提供作业市场。2008年夏季,该合作社组织了3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河南、安徽及我省的潍坊、威海等地开展跨区作业,秋季又组织6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到邹城等地收获玉米,使社员获利近50余万元。目前,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18%。

(三)服务趋于专业化。围绕当地已形成的特色农作物,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开展专业性服务活动。例如滕州市界河镇杨希润等五户农民,针对该镇春秋两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的实际,成立了为民马铃薯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76人,各种类型的马铃薯收获机6台,封垄机36台(套),覆膜机20套,资产总值56万元,专门从事马铃薯种植机械开沟、封垄、覆膜、收获服务,每年服务面积达27万亩,极大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开支,缩短了种植周期,保证了种植质量,提高了种植效益。促进了该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四)服务范围扩大化。全市的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逐渐扩大。从服务过程看,由单一的机播、机收服务逐步向耕、耙、播、种、收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发展;从服务模式看,由农田作业逐步向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新机具推广及机械采购、机具维护等方向延伸;从服务领域看,由服务当地农业生产向跨乡镇、跨区(市)、跨省市方面拓展。

二、主要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规范发展。市农机局党组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枣庄市农机局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并把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了对区(市)农机部门业务千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优先扶持,引导发展。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在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中,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具进行重点考虑、优先安排,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挂牌安户等业务,农机监理部门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特别是去年三夏农机柴油供应紧张,各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先发放“农机加油卡”,保证了作业用油,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械正常作业,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台儿庄区农机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靠上服务,帮助发展。山亭区农机部门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技术倾斜力度,强化与工商部门的协调配合,引导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仅2008年就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滕州市农机部门为加快马铃薯机械化进程,帮助界河镇开展了马铃薯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工程,并指导成立了为农马铃薯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还无偿扶持合作社田园管理机和覆膜机各10台,极大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示范,推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只有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各级农机部门始终把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四是加强指导,促进发展。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促进其不断上档次、扩规模。各级农机部门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和指导,指导他们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运作,优质服务,鼓励和支持他们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促进他们规范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虽然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运作不够规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合作社标准相比,我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比较低。目前,已通过正式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2家,只占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的25%,大部份还没有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其合法身份未得以确认。

二是规模普遍偏小。从调查统计情况看,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辐射带动力较弱。在全市已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中,资金规模普遍在100万元以下,100-200万元和200-500万元的仅各有5个,拥有社员数普遍在几户、十几户,拥有机械数普遍在30台(套)以下。

三是服务功能单一。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基本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机播、机耕等为主,且没有长远发展计划,市场筹划、品牌建设、经营开拓等工作开展不足,缺乏发展活力。

四是社员素质偏低。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五是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区(市)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够,发展数量偏少,个别区(市)甚至没有一家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六是扶持力度不够。我市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资金短缺。目前,各级在财政、信贷、用地及库房建设等方面的还没有比较系统、明确的优惠政策,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四、下一步发展措施

我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引导。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加强基层农机部门和农机大户的学习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二)努力扩大覆盖面。近年来,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农机部门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把各项扶持政策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组建一批较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机大户都基本入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基本具备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改造和改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依法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工商登记等制度,健全运作机制和服务内容,增强经济实力。

(三)依法推进规范化建设。规范运行机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增强自身实力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制度管理,实行财务公开,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抓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看,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对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效果明显。下步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示范性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增强合作意识,带动农民群众开展专业合作。

市农机局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计划 篇5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对照市政府下达我局XX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1)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588万千瓦,占全年任务的99%。大中型拖拉机达18930台,占全年任务的98%;新增大中型农机具2640台,占全年任务的66%。

(2)已检审拖拉机54000台,占全年任务的52.4%。

(3)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7000人,占全年任务的51.9%;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300人,占全年任务的50%。

(4)滁州农机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新校区一期工程的70%。

(5)滁州市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完成了国土资源局项目建设用地预审的批复;发改委项目建设立项;规划局批复了“一书、一证”的申请;招标完成了规划设计方案初稿。

(6)滁州市农机装备制造推广基地项目建设,已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初稿;生产、推广(销售)各类农机动力及配套机具287800万台,占全年任务的57.6%;新上4条农机生产线,占全年任务的80%。扩建投资1.5亿元。

(7)完成机插秧面积109万亩,占全年任务的84%;新增插秧机1216台,占全年任务的106%。

(8)《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已完成初稿,已于5月份提交市政府研究下发。

(9)全省第二届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10)今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695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5530万元,省补贴资金165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6%。

(11)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119个,新增11个,占全年任务的55%。

(12)成功举办了全省合作社带头人和联络员培训班;全省油菜收获暨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演示会取得圆满成功。

(13)较好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切实做好瑶海农机大市场项目帮办工作,促进农机大市场开业运营”和临时交办的拆迁等重点工作任务。

(二)主要工作

1、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

今年上半年争取到购机补贴资金56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530万元,省财政补贴资金165万元,占全省资金6.6亿元的10.9%。共购置各类农机具5945台套,受益农户和服务组织4777户,拉动农民投入近2亿元。

为进一步严肃纪律,规范操作,全方位实施好、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我局猛出五招:一是加大政策宣传。二是开展警示教育。三是联合多家发文。市农机局积极联合市监察局、财政局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督检查的通知》。四是签订责任书。市农机局与各县(市、区)农机局签订了滁州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责任书。五是召开专题会议。市农机局和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共同组织召开XX年滁州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认清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严格纪律要求,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惠农政策实施好。

2、认真组织好“三夏”农机会战

今年“三夏”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农机会战。在小麦抢收方面,今年全市共投入联合收割机2万台,其中引机3000台,完成小麦机收418万亩,到6月5日,小麦机收全部完成,确保了全市小麦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一是强化领导,成立组织;二是强化措施,制定方案和应急预案;三是强化服务,做好保障,主要做到在六个方面的服务:技术服务、维修服务、供油服务、信息服务、气象服务、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全市共设立跨区作业农机服务接待站43个);四是强化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五是强化信息日报制度。在抢种,抢管工作方面,我局重点任务是水稻机插秧工作。今年,市政府下达全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130万亩,为此,市农机局年前即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主动谋划,积极推进百万亩机插秧推广工作扎实开展。一是政府重视,行政推动;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三是加强培训,提升技术;四是强化督查,加强调度;4月底,全市各级政府已安排机插秧推广专项资金330万元,落实计划新增插秧机1500台,较好地完成了前期工作目标。截止6月13日,全市已完成机插秧面积92.58万亩,下一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6月9日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江市长讲话精神,将进一步加强督查,加强调度,确保完成130万亩机插秧任务。

3、积极培育、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积极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指导发展一批有特色、影响大、带动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全市重点帮扶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帮扶对象进行重点帮扶。通过召开对接座谈会、办实事、成立支农小分队、深入帮扶对象现场服务、电话回访、组织学习交流等有效形式,帮助帮扶对象谋划发展思路、支持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增收致富。

在我局积极争取下,今年4月9日,省农机局在滁州隆重举办了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辅导员培训班,全省百名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辅导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聘请了省内外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授课,对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119个,比去年底新增11个。

4、认真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主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1)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大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3)狠抓业务,加强管理,规范农机监理业务工作;(4)加强执法,排查隐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5)深入调研,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今年争取新创建一个部级“平安农机”示范县。

今年上半年,已检审拖拉机54000台,农机事故为0起,继续保持了农机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5、狠抓百万亩机插秧技术推广

为了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30万亩水稻机插秧任务,一是政府重视,行政推动。市政府以滁政(XX)14号《关于XX年全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正式文件,将130万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政府。江山市长在“关于要求建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专项基金的请示”上明确批示,给予50万元的资金支持。各县市区也以政府文件将机插秧推广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并从地方财政拿出资金专门用于插秧机购置叠加补贴和机插秧作业补贴。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庙会、科技赶集、政风行风热线广播电台,电视、报纸、网站等多种渠道扩大宣传,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培训,提升技术。上半年全市共举办50次机插秧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5000人次。5月15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还在我市举办了全国“三夏”农机化生产技术培训示范班。四是组织大赛,加快推进。5月10日,滁州市政府在天长市隆重举行了首届农民机插秧大赛。5月16日,全省第二届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在我市南谯区腰隆重举行,来自全省水稻主产区的12支代表队共36名农民机手经过紧张激烈地角逐,滁州市代表队荣获大赛一等奖,滁州市农机管理局获优秀组织奖。五是强化督查,加强调度。为扎实推进机插秧工作,市农机局成立三个督查组,赴各县市区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截止6月16日,全市新增插秧机1216台,已完成机插秧面积120万亩,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督查,加强调度,确保完成130万亩机插秧任务。

6、认真制定《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初稿。初稿形成后,召开全市农机系统会议进行认真讨论,同时由市三农办牵头,书面征求了市直近30个相关部门的意见,定稿后,于5月26日报送市政府研究下发。

7、积极推进农机技工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

XX年8月28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举行了开工仪式。到今年6月份,已完成一期工程土建工程的70%,完成绿化面积约4000平方米。新校区内搬迁企业的漏项评估工作已完成,学校已筹措搬迁资金1000万元,工作组正在与企业谈判。对新校区规划方案重新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并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批。

8、积极推进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由于“大滁城”的建设需要,“服务中心”被拆。后几经协商,XX年6月6日规委会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划拨滁宁快速通道东侧(瑶海农机大市场二期用地内),面积9398平方米,用于“服务中心”重新建设。XX年3月30日,滁州市国土资源局同意项目建设用地预审的批复(土地利用预审意见[XX]14号文件);XX年4月19日,滁州市发改委同意“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立项;XX年4月29日,滁州市规划局同意批复了“一书、一证”的申请。与此同时,通过议标形式对项目规划设计寻找合作单位,目前,规划设计方案初稿已经完成。

9、积极推进农机装备制造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建设

上半年,已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全市各农机企业已生产、推广(销售)各类农机动力及配套机具287800万台,占全年任务的57.6%;全椒、天长和南谯四家企业已投资1.5亿元新上水分检测仪、热风炉及高速插秧机等四条农机生产线,占全年任务的80%。全柴22亿元扩建项目,正在进行招拍挂,等待证券公司和国资委批准。

10、做好第三届农机展览会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市农机局成立了第三届农机展览会筹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招展组、布展组、宣传组、接待组。二是召开预备会,全市农机系统要积极做好展览会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做好展览会的前期宣传工作。

11、积极开展农机化宣传

我们通过送科技下乡、现场会、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取得社会各界的认知、理解与支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为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上半年,《安徽日报》、《滁州日报》刊登农机化图片新闻及文章10篇,安徽电视台、滁州电视台播放农机化新闻20余次,安徽省农机化网、安徽农机推广网、滁州市政府门户网、滁州先锋网等网站共采用信息85条。

12、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临时交办的重点工作任务

(1)做好瑶海农机大市场项目帮办工作,促进农机大市场开业运营。“滁州瑶海农机大市场”项目属我局招商引资帮办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尾声,一期42栋商铺和配套商服业已进入单体验收阶段,目前主要进行室外道路、景观、水电等配套工程,项目将于XX年9月30日交付使用。该项目近期遇到招商、优惠政策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已向分管市长汇报并请市三农办加以调度解决。

(2)认真完成拆迁工作。一是第四工作者征收地块,位于紫薇南路西侧(北至刨花板宿舍区,南至国家粮食贮备库),地块面积约41亩。居民住宅8户,承租经营户6户,涉及国有企业和单位4家,总计18户。涉及企业征收建筑面积6102㎡,简易厂房1704㎡;住户建筑面积500.37㎡,简易房51㎡。率先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房屋征收任务。二是市农机公司征收地块,涉及办公楼建筑面积2219.5㎡;住户63户,建筑面积5670㎡,已完成90%。三是市农机校征收地块,教职工宿舍24户,拆迁面积为XXm2,老校区拆迁总面积6425.43m2,目前所有手续已办理完毕。

1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我局及时成立了招商引资小分队,并将招商引资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同时积极探索上门招商、以商招商、领导招商、亲情招商和对口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已联系的项目有:(1)浙江荣怀环保科技投资公司投资的“污水处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54亿元。(2)安徽福田机械有限公司(筹)投资的农机生产装备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3)浙江中天实业集团投资的来安汊河温州工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4)安徽传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千万元。(5)宁波华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的清流关周边旅游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6)浙江中天建设建团有限公司投资的琅琊山(东大门)旅游开发项目,投资5亿元。(7)南京理工天晟泵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泵业机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3000万元。(8)中国供销总社投资的农副产品物流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

(三)存在问题

上半年,农机化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大中型、高性能机械发展不快,机具利用率仍较低。

2、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发展不快,未能提升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组织化本领。

3、农机队伍人员老化,体制不顺,经费缺乏,未能更好促进农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4、购机补贴资金仍显不足,未能化解大量农户购机因享受不到补贴而引发的矛盾。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根据年初制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1、继续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

一要进一步规范操作,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呵护这一强农惠农政策的良好氛围。三要进一步严格纪律。四要推动各县(市、区)政府建立购机补贴制度。

2、进一步抓好关键技术的推广

下半年主要是抓好油菜机条播技术、小麦‘两深一精’技术和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同时,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强化适用技术组合集成,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快经济作物、保护性耕作、农副产品加工等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3、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信贷优惠、购机补贴、作业补助等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二要引导创新发展。积极推动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三要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四要强化服务指导。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4、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打造“平安农机”

启动新一轮“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积极推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力争成功创建一个部级“平安农机”示范县。

5、积极筹办第三届农机展览会

今年我市将举办第四届农歌会,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要继续办好农机展览会,要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做好宣传、招展、布展、接待等工作,力争规模、数量和效果超上届。

6、继续推进三大项目建设

(1)农机装备制造推广基地建设项目

为做大做强以全椒全柴、大同,天长天马、天时以及全市众多农机配套厂家为依托的农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和发展方向,整合、提升现有农机制造企业,逐渐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把我市打造成既是农业大市,又是农机大市,同时又是农业装备制造大市。下半年要完成生产、推广(销售)各类农机动力及配套机具50万台;新上五条以上农机生产线,扩建投资22亿元。

(2)滁州农机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

到XX年9月,完成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根据大滁城建设计划安排,要完成老校区的拆迁工作,拆迁24户,拆迁面积8500平方;同时完成老校区的搬迁工作。

(3)滁州市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项目

下半年要完成地面附属物的拆迁;进行规划设计;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今年底开工建设。

7、继续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首问负责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树立机关公务员的良好形象。要激励争先创优、争先进位;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绝不讲可望不可及的大话,绝不讲动听不管用的空话,务必扑下身子抓落实,一心一意干工作。一切创新都要通过落实来突破,一切成效都要通过落实来体现,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能够落实来部署、来展开、来推进。

8、积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农机安全半年工作总结 篇6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抓机关效能建设,促农机服务质量。

今年以来,我局围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美化工作环境,加快农机化推进步伐”这一主题,抓好效能建设工作。一是做好行政审批“一集中一到位”,即将各股室审批手续全部集中到一楼窗口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所办理的事项,实行流程图指示,并公开收费标准。重点要求监理站工作人员做到微笑服务、文明用语、首问负责制,切实做到不推诿、不扯皮。二是全局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持牌上岗,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坚持上班签到,下班签离。三是实行周一例会制度。我局规定,无特殊情况,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学习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文件,听取各部门上周工作情况汇报,安排布置本周工作,并将重大事项在例会上进行通报。由于工作扎实,我局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检查认可。半年来,我局未发生农机手投诉事件。

(二)落实惠农政策,搞好购机补贴。

在我局的努力下,省局年初下达我市第一批购机补贴资金1030万元。为了切实做好购置补贴工作,依据《安徽省县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操作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农机化发展实际,我们制定了《天长市20nn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方案重点补贴先进、新型、适用的农业机械,尤其对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予以重点补贴。已完成今年第一批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18万元,申请购置了各类农机具782台套。其中:动力机械34台,灭茬机7台,收获机械114台,插秧机624台(乘座式20台、手扶式604台),育秧机组8台套,另补贴育秧硬盘14万张,补贴农户数792户,受益农户数757户。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农机化水平,助推农业生产又好又快进行。

(三)加大机插秧推广示范力度,做好培训服务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盛市各级领导重视支持。我市市政府一直很重视机插秧的推广,4月2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机插秧推广专题工作会议,市人大副主任严长荣、分管副市长刘正田、市政协副主席周玉生等领导出席会议。副市长刘正田对今年的机插秧推广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下发了天政[20nn]25号《关于做好20nn年全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对各镇、街道分解了任务,细化了目标,今年市财政继续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对连片种植及整村、整组推进的示范片进行补贴。另外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制定了《天长市20nn年机插秧推广工作考核办法》(天政办〔20nn〕24号),并转发了农机局《天长市20nn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天政办〔20nn〕25号),市财政将拿出5万元专项资金对机插秧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进行评先评优,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乡镇,主要领导要向市政府说明原因,且当年的农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不得分。

二是广泛宣传,强化培训,营造推广氛围。我局非常注重机插秧推广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散发宣传资料,在机插秧每个重要环节,以市政府明电和农机化简报形式及时提醒农民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要点,确保机插秧推广一处、成功一处。积极配合滁州市政府于5月10在汊涧镇釜山社区成功举办滁州市首届农民机插秧大赛暨现场会,并组织了全市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组织代表参加现场会,让大户参与,让农民看到,让现场说话,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机插秧推广的成功,关键是要抓好技术培训,我们以农机推广站为基础,以各镇农机和农技站为补充,积极开展理论、现场操作技术培训和指导,发挥5加

2、白加黑、8加x的无私奉献精神,坚持培训不分休息日、不分早晚、不分村和组,培训服从需求。同时还结合农业部门和农机部门开展的农民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业

[page]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契机,重点培训机插秧内容,起到了积极宣传效果。上半年在各镇、街道和村、组举办大小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近3400人次。

三是重点突出,勇于创新。为了做好今年的机插秧推广工作,在强化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坚持发挥整村整组和大户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效应,强化服务质量,着力推广统一育苗、统一耕作、统一插秧、统一植保、统一收获“五统一”的机插秧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确保完成全市今年机插秧推广工作目标任务。并坚持把整村、整组推进作为重点来抓。抓住土地流转契机,结合土地流转扶持政策,抓好整体推进示范片建设,突出整村、整组集中连片的示范推动效应。按照市政府文件要求,今年新增1000亩以上示范片15个,200亩以上示范片50个,对新购置的插秧机要求服务面积每台不少于100亩;农机技术人员实行技术包点服务,1名技术人员联系1个示范点。

(四)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各项工作。

高度重视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积极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的制度建设执法装备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组织贯彻落实有关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规范和标准,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规范化。6月1日,市政府召开了争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专题工作会议。会议由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有华主持,市农机局、安监局、公安局、交通局、教育局、工商局、质监局、广播电视台、相关镇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市政府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通知》(天政〔20nn〕48号)文件,庆德超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相关镇负责同志签订了《20nn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对我市争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工作做了明确要求。要求农机部门作为主要职能部门,一是有效利用我市做为全省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县”的优势,积极组织“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开展,完善工作内容,强化工作实效,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二是充分发挥“公安农机联合执法中队”的执法优势,开展“黑车非驾”、“酒驾”等农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农机违法行为。

(五)周密部署三夏”农机化工作。

我局“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组织全市农机投入农业生产,还积极引进外地机械来我市跨区作业,今年“三夏”期间,我市积极引导大中型、高效率收获机械投入小麦抢收,组织安全监理人员到抢收一线,查安全隐患,协调作业纠纷,保证机手的正常作业收入,为机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预防杜绝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市午收农机安全生产有序进行。

针对今年严重旱情,我市提早布置落实用水计划,精用内水,早提外水,细管秧田水。同时,抓住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为契机,组织农机、公安、安监、教育等职能部门,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并会同农技部门,加强机插秧苗的田间管理,加大机插秧示范推广力度,整村、整组推进,公路沿线的示范连片有序开展,极大提高了我市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

今年全市“三夏”双抢共投入各类收获、耕种机械16000多台套,大大缩短了收获、种植周期,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全市88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机收率达100%,已栽插水稻85万亩,机插秧面积完成39万亩。

(六)加大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合理利用好国家加大购机补贴资金规模的政策,引导企业生产国家给予补贴的农业机械及配件,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通过增加有效投入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配合农机制造企业做好新机具、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

[page]

目前,我市有农机制造企业6个,可生产插秧机、水泵、开沟机、扒谷机、抛粮机、输送机、粉碎机、防滑轮等。上半年完成生产、推广(销售)农机具4.5万台套,农机配件40万件;天马集团、万寿机械有限公司、和天时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新、扩建插秧机流水线项目3个,总投资规模达5200万元。

(七)认真组织实施《粮丰工程机插秧项目》

我局与市农委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共同承担了省“xx”科技支撑《粮丰工程水稻机插秧项目》,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积极与科技推广中心合作,对项目试验方案进行了细致研讨,责任明确到人。今年共有八个试验和一个大田示范片展示。根据项目方案要求,于4月11日开始育秧,分期进行,于4月26日结束,共育秧近7000盘,秧苗长势很好。于5月14日、16日进行机插完毕,项目负责人、省农机推广站副站长张健美于5月14日现场进行了指导,对前期的试验准备工作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监理站由于自收自支人员较多,服务收费项目标准逐年下降,收支矛盾越来越大,造成农机监理人员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不高。

(二)农机公司改制进程不快,资产处置工作由于受银行和规划部门的影响,难以操作。

(三)由于我市新型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原有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全市的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保养。三夏期间,市推广站由于技术人员少,服务效率难以跟上。

三、下半年农机化工作计划

(一)组织本市机械和引进外地机械投入秋收,做到颗粒归仓。

(二)召开全市油菜机条播现场会,扩大油菜机条播试验示范。

(三)加强机插秧技术后期田间管理,认真实施《粮丰工程水稻机插秧项目》。大力推广小麦免耕条播机械化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加强土壤深松作业示范。

(四)对全市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事服务组织展开调研,做好下半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对上半年补贴机具进行质量跟踪和回访。

(五)完善农机安全机制,迎接验收,确保通过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验收。

(六)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

(七)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提高农机服务质量。

成都市农机专合组织发展调查 篇7

1 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发展情况

1.1 基本情况

成都市有农机专业合作社36个、社员1 051人, 拥有机具1 506台套, 资产总额4 663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3 614万元) , 作业服务面积2.88万公顷, 服务总收入3 183万元;其他农机服务组织22个 (其中农机专业协会7个、农机服务队15个) 、成员1 003人, 拥有机具901台套, 资产总额2 414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2 307万元) , 作业服务面积1.36万公顷, 服务总收入1 441万元;农机大户489个, 拥有机具811台套, 资产总额4 804万元, 作业服务面积3.73万公顷, 服务总收入2 937万元。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有:村集体牵头型、农机能人带头型、农机服务机构兴办型等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农机大户组织形式虽不同, 但服务模式大体一致。合作社和服务队在规模、实力和装备上比单个农机户更胜一筹, 而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社会化程度更高, 服务功能更强, 经营范围更广, 管理和运作机制更为完善。

合作社和服务队的基本经营模式是:资产集体所有, 人员统一调度, 规章制度共同制定, 经营事项民主决策, 作业活动“兵团作战”, 服务事项合同约束, 经营收益按劳分配。服务组织和大户的经营范围包括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栽插、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割、机械化运输、机电提灌、设施种植等。

1.2 农机专合组织和农机大户发挥的作用

成都市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农机部门的帮助、扶持下, 在农机作业市场竞争中, 通过优质服务, 诚信经营, 逐渐发展壮大, 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 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组织与个人发展壮大的势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通过积极争取, 深入宣传动员,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农机户和农机专合组织购买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009年成都市实际落实补贴资金共计7 330万元, 新增各类农业机械13 100台,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全市农机总动力净增近9万马力, 同比增加2.3倍, 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 达到54%以上,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 合理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 满足了农户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 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 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全市农机作业水平大幅提高, 2009年成都市完成机耕80.67万作业公顷, 机收20.67万公顷, 机插秧0.75万公顷、抛秧1.6万公顷, 机械化秸秆还田5.33万公顷。

二是助推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的载体, 许多新机具、新技术都是先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 进而逐步推广。如新都区高祖稻松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2009年全区油菜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双流县鼎力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积极主动参与县农村发展局提出的发展现代农庄和家庭农场的探索, 以土地入股和土地租赁的形式连片从种到收20公顷的机械化粮食生产规模经营, 摸索一种以机械化为依托的家庭农场式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之路。

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的作业占全市农机化作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节本增效功能愈加明显,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使机具充分应用, 为农民减轻了劳动强度, 年龄偏大的人亦能完成农事作业, 促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增加劳务农民的收入。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参与承包、流转土地, 切实开展多种经营, 在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的同时增加收入, 为农机化发展助力充血。例如, 2009年成都市推广0.75万公顷水稻育插秧, 就增产粮食800吨, 加上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共增效832万元;新津县农机大户秦洪君在新津县新平镇承包流转土地13.33公顷种植西瓜, 预计增收100万元;青白江同弯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了大同镇界牌村2.67公顷弃耕和撂荒的土地, 利用合作社所拥有的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具进行作业, 增收15万元。

2 当前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成都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小, 作业项目比较单

一, 服务范围相对狭窄, 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 且以从事机收、机耕服务居多, 其他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这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及农机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2.2 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 但各地农机服

务组织在享受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作业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很难得到落实。

2.3 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 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农机合作社紧密度不够, 多以松散型为主, 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机制, 企业化管理程度较低。

2.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办公场地缺乏, 硬件设施不完善, 多数还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规范的机具库房, 合作社内的农机具大多分散、露天停放, 机具存放不集中, 不利于维护保养, 机库建设的用地还存在政策性障碍。

2.5 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手和农机大户组成, 社员素质参差不齐。

合作社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人员。

3 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发展的建议

3.1 体制建设。

进一步宣传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 引导农民、农机户自愿成立、加入农机合作组织。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 引导和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根据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从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社会化服务出发, 大胆探索, 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 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跨区域合作的农机专业联合社, 提高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 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农机合作组织成员的经济效益。

3.2 完善管理。

着力指导合作社完善五大机制, 提高经营能力和营运效益。一是建立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充分体现合作社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性质。二是建立完善自我服务机制。聚合各种生产资源、人才资源, 拓宽服务领域, 向产前拓展、产后延伸, 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社要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实行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四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五是建立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业综合保险、探索建立风险金储备制度, 预防和化解生产经营风险, 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3.3 开拓市场。

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 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 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鼓励其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参与土地流转和承包, 站在广义农业高度突破局限开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积极开展跨区作业, 抢占异地作业市场。鼓励和支持合作社之间加强合作, 实现资源和优势的合理配置与整合, 做大做强合作社, 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走向市场。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 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3.4 提供服务。

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让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及时了解农机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确保其依法经营, 合法经营;提供信息咨询, 有效提高其捕捉市场资源抢占市场先机的敏锐性;提供技术咨询, 帮助解决生产作业中的技术问题;帮助选择引进机具, 优化装备结构;加强农机生产厂家监管, 督促其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指导制定发展规划, 提高建设针对性;帮助争取优惠政策, 提高发展后劲。

3.5 人员培训。

下半年农机发展调查 篇8

关键词:农机;补贴;调查;思考

自2005年执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11年间,湖南省冷水江市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30万元,补贴各种农机具 1.3万台套,受益农户9000户。

目前,全市农机具现实保有量1.7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16台、高速水稻插秧机10台,另外还有各种小型水稻插秧机和小型收割机、育秧组合设备、各种动力植保机具等,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全市已有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9家,这些合作社以承包经营或者以代耕代种代收的方式,开展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的农机作业服务,其中两家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为财政扶持建设的现代农机合作社。

一、农机补贴成效明显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户购买农用机械的积极性。近十年来,冷水江市农业机械保有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增加了2.4倍、2倍,大型适用的高价值农机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水稻生产各环节的适用机具均衡增长并普遍使用,特别是育秧组合设备的使用,突破了机械化插秧多年来的瓶颈,机械化插秧面积逐年提高。2015年,全市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60%左右,是十年前的3倍。农机具保有量的增加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为农业生产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机购置补贴的发放,降低了农机购机成本,激发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专业户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合作组织的形成,各种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潜在力量。

(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据实地调查测算,以水稻生产为例,农户用人工种植水稻平均每亩至少需要8个工作日;使用机械后,各环节累计用工平均每亩只需3到4个工时左右,加上转场及机具维修保养等间接用工,最多只需1个工作日。以本地每个工作日100元的工价计算,再减去平均每亩所需200元左右的机械及油料损耗和维修保养费用,每亩水稻可节约劳动力成本600元左右。

(三)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形成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为改良农业耕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了条件。农业机械化作业高速高效的特点,为抢农时、抗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油菜收割季节雨水较多,以往没有机械收割,很多农户受雨水影响往往是有种无收,大片成熟的油菜受雨水浸泡烂在地里。有了收割机以后,这种现象大为改观。

(四)遏制了土地抛荒现象。农机购置补贴在促进农业机械使用和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土地抛荒势头,并使部分已经抛荒的土地得到复垦。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办毛易村一农机大户,在2014年的农机作业中,用高效优质低价的农机作业服务,使数十家农户看到了种田的希望,放弃了抛荒土地的想法。2015年,该农机大户复垦了本村原已抛荒的50多亩荒地,并最终组建了洪华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据了解,近几年全市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相继复垦了抛荒土地1000多亩。

二、农机购置补贴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只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不考虑农机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农机服务体制的建立等,在农业机械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机维修服务体系落后。由于农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而地方农机服务体系却已是名存实亡。原有农机服务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厂家的三包服务有时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往往机具坏在田间不能及时修复,既损收益又误农时。

(二)农机技术人员奇缺。农业机械使用量不断增加,各种农机操作及维修保养人员却不足。往往是买得到优质的机具,却找不到优秀的操作使用人员,导致有些机具不能及时得到利用,即使勉强投入使用也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不正确的操作维护保养方法使机具故障增多,不能及时使用的机具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田间作业机具补贴额度偏低。除插秧机外的其它机具,补贴标准一律不超过30%,相对于很多农户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比如一台704大中型拖拉机,不带农具的价格为75100元,补贴23600元,购机户还要支付51500元,且要一次交清。还要另配农具数千元,因资金回收期较长,一般农户只能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购买大机具的积极性。

(四)农机合作组织生产经营效益低下。因在资金、机耕道、机库、油料、农机维修等方面面临不少问题,农机合作组织生产效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购买积极性。如油料补贴,其它非运输行业使用的油料可以享受国家燃油补贴,而同样不是运输行业的农机行业用油,只能使用含有燃油税费的油料,且得不到国家补贴。

三、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建议

(一)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起一个能适应现代农机发展要求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二)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县市农业部门应运用现有农机培训学校、农机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场所、人员,组织农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维修、操作技能,为农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购机农户的培训,使农户熟练操作使用,懂保养、会调试,能够排除简单故障,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三)适当调高田间作业机具的补贴标准。田间作业机具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作用重要,应享受比其它机具更高的补贴标准,进一步激发更多农户从事机械化生产的热情。

(四)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建议在财政扶持的基础上,给予农机购置信贷支持,加强机耕道建设,给予农机具使用者适当合理的油料补贴。同时,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指导培训,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的经营能力,确保农机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上一篇:初三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恭祝乔迁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