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4-10-16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共9篇)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1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泰安市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提升农机化水平的关键,积极引导,强力推动,搞好服务,实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有191个,固定资产总额3.2亿元,入社社员4139 户,机具数量达1.36万台,2011年作业服务面积288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2.2亿元,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引导作用。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类型

1、乡镇农机站牵头组织型。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依托的乡镇农机管理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院落,各项制度比较健全,负责人有事业心,组织领导能力比较强,能够充分利用农机站本身的技术、人才、场地、设备、信息网络优势和管理经验,并充分调动农机大户机具设备和资金投入等优势合作经营;属于这种类型的有泰山区省庄镇的“东昇”农机合作社,岱岳区的大汶口瑞丰农机合作社,肥城的仪阳盛旺农机合作社等。

2、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型。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主要是在原村农机作业服务队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立的,村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村两委领导人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本村机械保有量相对集中,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从事其他行业或在外打工,农民群众对农机作业服务要求比较迫切,合作社在村集体投资带动下,村民带机或带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在操作运行上采取村集体的机械对本村和邻村土地采取订单或合同作业方式为村民提供农机服务,并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增加服务收入。入社的农机户按照合作社规章,实行统一管理,单机核算的方式开展农机服务经营。如:泰山区邱家店镇逯家庄村的“绿丰”农机合作社,岱岳区山口镇“新星”农机专业合作社,马庄镇“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肥城曹庄利民农机合作社等。

3、农机大户牵头带动型。这类合作社的特点是让农机大户中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懂经营、会管理、守法诚信的“能人”牵头,把周围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农业机械自愿结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通过承包土地,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肥城市穆庄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台,玉米直播机2台,重型翻转深耕犁2台,其它配套机具13台套,固定资产达150万元,规模经营土地671亩,入社农户296户。2010年玉米收获并秸秆还田

1600余亩。小麦免耕播种达1400余亩,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企业牵头型。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等参加组建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以肥城市农机工程开发服务站为依托成立的肥城市惠民农业机械作业合作社,以肥城市瑞通农机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的肥城市富通农业机械服务作业合作社。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服务模式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各农机合作社因地制宜,拓展领域,完善机制,创新服务模式。

1、参与土地流转,拓展发展空间。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的实际,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承租、托管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拓展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空间。这部分合作社通过农机与土地经营的结合,取得了较大的收益。肥城市穆庄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东平接山乡传玉合作社等都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通过规模经营取得了实际成效。2010年,东平接山传玉农机合作社农户达到25 户,集约经营土地3963多亩,转移农村实现经营收入100 多万元。

2、开展多种经营,增强发展后劲。部分农机合作社顺应市场需求,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合作社收入,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肥城市富通农业机械服务作业合作社主要开展农业机械整机、配件的经营,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山口镇新星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农田作业服务的同时,积极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化肥,年收入7万多元。

3、实行订单作业,提高经济效益。各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等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通过“套餐式”、“ 一条龙”的作业方式,提高机具利用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三夏、三秋期间,各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及连片作业面积占整个作业面积的70%以上,单机收入在2.6万元以上,比未入社的农机手纯收入增加3000-5000元。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机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推动了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运销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

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一条龙”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增收节支。

2、农机合作社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农机手加入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机化事业,有利于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合作社典型带动、示范宣传的作用还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合作社社员加入合作社后,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具统一调度,通过统一行动、统一作业质量,有利于应对自然灾害的防御。特别是在应对今年麦收时差短,秋季雨水多的不利情况下,合作社的作用更加显现出来。

4、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以股份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机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利于打造农机服务品牌,凸现规模经营效应。农机作业合作社即可以通过实行连片作业,减少机车作业的空运转,降低作业成本;又可以通过参加跨区作业,提高了机械利用率,使农机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建设规划,确定发展目标

今年初,结合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教育活动,我们进一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出适合泰安市实际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计划到年底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到200个,每个乡镇至少要有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不留空白乡镇。此项工作已列为市局对各县市区千分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全市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到2015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300个,服务户数达到整个农户的40%以上,真正体现农机合作社在农机化中的主体作用。

(二)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

为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机合作社进行帮扶和指导:

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倾斜。把农机合作社列为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优先对象,不限数量,实行多购多补。鼓励农机合作社购买先进的农机具。

2、积极争取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东平县从县局十分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帮扶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

3、积极协调农机合作社所在村,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设施建设,在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为农机合作社建设库房提供便利,肥城市曹庄村就是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给农机专业合作社划拨了10亩土地。

4、积极进行信息引导和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农机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市场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维修服务等信息。对三夏作业机械发放优先加油卡,大大方便了用户。

(三)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

为加快我市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农机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农机合作社作用的发挥,注重合作社经济效益和社员收入的提高。一是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采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机作业市场,延长作业时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机作业收入,积累农机资本,增强农机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规模作业,提升农机化水平创造条件。

(四)加强学习和交流,提高农机合作社的整体素质,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打好基础。

近几年来,市局经常组织县、市、区农机管理站长、有关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代表赴外地学习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每年我市召开全市农机合作社建设流动现场会,参观了典型、交流了经验、提出了发展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部署了工作要求,全市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注重培树典型,加强规范化建设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市农机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活动领导小组,对照(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实打实,真对真,好上好”,对全市农机合作社进行了检查和验收,确定了10农机合作社作为我市农机合作社示范点,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资金不足,发展规模较小。部分农机专业合作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拥有的多为拖拉机、小麦、玉米收割机、犁、旋耕机等普通机械设备,而高效、低耗、环保、多功能的先进机械设备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二)作业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我市70%以上的农机合作社仅从事农田作业和农田运输,仅仅在三夏、三秋季节忙一阵,其它时间大部分机械闲置在家,机械的利用率不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入社社员也是仅忙两季,人力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使得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后劲。

(三)经营管理程度较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展不平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产量区域农机合作社发展较好,而经济作物种植的区域合作社发展较慢,质量也不高,这与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低有关。

(五)合作社用地难以审批,制约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机库用地难,绝大多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存在着农机具无机房停放的问题。许多价值较高的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由于无专用库房停放,长年日晒雨淋,造成机具老化、损耗严重,给合作社带来了重大损失

四、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省里提出的“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水平,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优化设备结构。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增加装备、扩大规模。支持农机合作社加强基础建设,出台合作社用地相关优惠政策,规范建设办公场所、机库房、维修车间等。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合作社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质量、机具维修保养等规章制度,形成有岗位就有责任、有作业场所就有管理制度的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经营效益。引导农机合作社积极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机作业市场,延长作业时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机作业收入,积累农机资本。

四是抓好培训宣传,提升社员素质。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培养,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对合作社技术骨干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操作和维修保养能力。

五是做好长远规划,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质、量并重,帮助合作社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管理章程、财务制度和作业标准等,做好农机具的选型配套,增加服务项目,扩展服务内容,增强农机合作社持续发展能力。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2

11月26日, 吉安市农机局局长肖祖逑带领市局有关部门同志, 来到泰和县考察农机合作社发展工作情况。

农机合作社是泰和县近两年来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专业服务组织。肖祖逑局长一行先后察看了冠朝镇天马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上模镇天马农机专业合作社、苏溪镇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市农机局和农机合作社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听取了情况汇报, 对泰和县农机合作社给予了充分肯定。当看到冠朝天马农机服务合作社有固定的机具棚、配套的农机维修车间, 敞亮的办工场所时, 称泰和县的农机合作社模式新、起点高、功能全, 并对今后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要求农机合作社组织以后要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高标准发展。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农民

新昌位于浙江省东部,东临宁波,南接温州,西界金华,北通杭州,是中国“名茶”之乡,“高山茭白”之乡,拥有“大佛龙井”茶叶,小京生等全国名牌农产品。随着品牌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对现代农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现代农业势必需要农业机械现代化。如何把这些机械有序地组织好、利用好,如何将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新昌的实际,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有效形式。

1 农机合作社的作用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为全县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1 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 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化作业的过程中,利用农业机械和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农业生产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

1.2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化服务的同时,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承包和租赁农民闲置土地,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率,促进土地流转,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农机手和农户“双赢”,这势必产生如“种粮大户”等新型农民。

1.3 缓解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和城区转移,给农业生产带来致命问题——劳动力缺乏,这就导致大量土地荒废,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通过承包或租赁将闲置土地有效整合,统一作业,大大降低了作业时间,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矛盾。

1.4 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如新昌超级稻百亩公关行动中,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利用米醋进行秧田除草就是其中之一,县农业局推广研究员孙永飞说:“这一技术在国外应用較多,国内也有少部分技术资料,从现有的资料分析,除草效果十分理想。” 在移栽后10天左右喷施赤霉素,促进稻苗早伸快长,及早奠定壮秆基础。除了引进先进技术,新昌县新龙实业粮食专业合作社还引进了先进的育秧设备、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创立了示范基地。

2 新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个,粮食(水稻)专业合作社4个。新昌县巧英乡雪头农机合作社,是农机大户承包茶山,以茶叶品牌为基础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农机具是茶机和手扶拖拉机,主要农机业务是利用农机为自身合作社服务。新昌县新起农机合作社和新昌县泗洲农机合作社,拥有的主要农机具有手扶拖拉机,烘干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它们都是从一般农机户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经营个体,他们通过购买农业机械,雇佣工作人员,在满足合作社农机化作业的同时有能力满足农业生产播、收、运输等农业作业服务。

3 新昌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县涌现出了几家农机服务组织,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较低层次,滞后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高标准合作社数量极少,影响带动小 截止到目前,我县农机合作社不仅数量少,而且标准不高,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3.2 作业服务领域有限 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区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仍局限在粮食作业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上的扩展,缺少向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大多数农机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

3.3 主体结构单一,运营管理水平不高 农机专业合作市大都由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信息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才,且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因此,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4 对今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升全县农机化服务的组织水平,是农民的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4.1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为农机专业合作的发展提供空间。

4.2 树立典型,激发示范带动力 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推出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4.3 政策倾斜,加大扶持 依托国家政策给予扶持,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有关部门要在合作社建设和农民购机过程中开展银行低息贷款等优惠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问题。

4.4 培养能人,加强信息服务 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加强农机合作组织信息网络建设,设置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网络空间,共享信息资源。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4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为此,我们始终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一项突出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鄄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到目前,全县注册农机合作社56家,达到“五化”标准的示范性合作社10家,提前实现了每个乡镇拥有农机合作社3家的目标;合作社社员达到1686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583台(套),农机资产总额近二亿元。

二、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具有的几个特点

1、建设起点高。鄄城县农机合作社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山东省农机局和菏泽市农机局关于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按照“五化”标准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本着发展一家,稳定一家,培育一家,壮大一家的原则。如鄄城县的枣寨、存占、惠农、中峰等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高、规章制度齐全、运行机制好,为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2、发展速度快。自2009年鄄城县第一家农机合作社—枣寨合作社成立至今,大体三年的时间,全县共发展农机合作社55家,平均每年增加15家,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和发展速度均居菏泽市前列。

3、组建方式多。目前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组建方式有五种类型:村委主导型、“能人”领办型、农机大户控股型、合资创办型、农机协会型。体现了“不拘一格,多元创办”的发展思路,满足了农业产业和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4、经营方式广。鄄城县农机合作社100%开展了农机跨区作业,50%以上开展了农机维修、油料供应、配件供应、水利施工等多种经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要做法

1、抓政策,确定发展目标。一是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2009年,鄄城县农机局为加快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经县政府批准出台了《鄄城县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意见》,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通过详细摸底调查,制定了全县农机合作社发展规划,计划2012年全县每个乡镇农机合作社达到5-6家。二是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山东省和菏泽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同时鄄城县财政也加大了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三是狠抓扶持工作落实。鄄城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多次到农机局、农机合作社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指导工作,组织召开全县农机合作社建设现场会,分析形势、现场解决问题。鄄城县农机局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标准,抓好落实。

2、抓示范,引导广泛参与。一是确定典型。鄄城县确定了枣寨、存占、惠农、中峰等农机合作社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定时不定时地指导帮助工作。目前,这几个农机合作社已成为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的领头羊,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强力扶持典型。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倾斜。

3、抓服务,提供有效保障。一是全程服务。鄄城县农机局对农机合作社建设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积极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鄄城县农机局主动帮助农机合作社注册,解决用地问题,联系银信部门帮助贷款。三是强化作业服务。鄄城县农机局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积极为农机合作社联系作业市场,考察作业行情,签订作业合同。

4、抓规范,确保健康发展。一是规范规章制度。二是规范运作机制。全县的农机合作社都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项由成员大会集体决定。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化”标准合作社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截止到目前,我县“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仅11个,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2、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3、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还没有放宽,合作社征地困难,金融部门贷款难并且利息高。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坚持多元合作、效率优先的方向。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和推动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以效率优先、兼顾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率和经营收益。

2、坚持规范建设、优化发展的方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田的机耕道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入村农机大院的规划,解决大型农机停放的场库棚用地问题。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3、坚持拓展领域、增强能力的方向。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5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为此,我们始终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一项突出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已注册农机合作社43个,注册资金总额5425万元,固定资产总值8654万元,入社社员1045户,拥有农机具7类1525台,合作社占地面积82亩,标准化库房面积7436平方米。从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调研农机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农机合作社建设的经验,并要求认真总结,加以推广;农村“能人”申请创办领办合作社的积极性高,农机户入社踊跃。我县的农机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组建,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存站、枣寨、中峰、等几家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高,运行规范,作用发挥得好,综合效益显著,发展潜力大。都有明确的章程,规范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又健全。合作社社员大部分带机入社,以合作社名义对外开展作业服务,同时接受合作社的统一调度和收费标准的管理。合作社实行单机核算,社员一般每年上缴一定额度或根据机具作业量向合作社上缴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合作社共同费用,其它收入全部归己,合作社尽力为社员承揽业务,为社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统一组织采购社员需要的农机配件,统一开展社员需要的机械维修保养服务。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的农民,他们依托农机合作社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施肥、播种等繁琐的劳动,节省了劳动力,缩短了劳动时间,农机合作社的机械作业价格比市场价低5—10元。这也有利于解决农机规模化经营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

2、合作社将农机手作业市场连接起来,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收入。通过合作社,把本地区、乡镇、村拥有的农机组织起来,开展各类农机作业服务,开辟作业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通过合作社协调关系、调解矛盾,为机手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3合作社作为农机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管理的“缺脚”问题。一方面,合作社在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方面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今年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主力军,枣寨、中峰、玉良、存站、惠农合作社分别承办了所在乡镇的农机科技示范园。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协助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了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同时,合作社作为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还可以经常向农机主管部门传达农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机手能够知道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

4、提高了农机手的协作意识,维护了农机手的合法权益。合作社为农机手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了他们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以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

5、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作业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去年参加跨区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单机作业量平均1000亩,由于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能够组织大规模兵团作战,玉米机收的作业量较上年“单干”翻了一番多,小麦免耕播种作业量平均增加25%。二是社员收入显著提高,据枣寨、中峰、玉良等几个合作社的统计,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收入较上年翻了一番,单机收入创下5万元新纪录。三是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有机无活做,有活无机做”等问题。

6、加快土地流转进度,由于合作社的农机具技术比较先进,同时土地流转也便于实施机械化,因此存站、枣寨、中峰等合作社都开展了土地流转、反租倒包的业务,并且取得较好地效益。

三、主要做法

1、实行政策扶持,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优先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手续。从2008年至2011年,鄄城县农机局优先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办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累计近600多万元,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的农机装备水平,使合作社作业能力大幅提高。二是对服务规模大、社员带动广、服务项目全、市场品牌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其争取山东省农机规模化作业项目资金支持。2009年,该县农机局为枣寨农机专业合作社争取到省奖励资金10万元,为广兴和玉良合作社各争取市奖励资金2万元;2010年分别为扬鸿和存站合作社争取到省奖励资金15万元和10万元,为枣寨争取市奖励资金2.5万元,为惠农和中峰合作社各争取市奖励资金1.5万元;2011年为惠农合作社争取省奖励资金5万元。三是通过政府项目实施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该县推广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全部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四是该县农机局积极联系、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办理小额贷款,两年来共为合作社办理贷款12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的不足。

2、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三夏、三秋期间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作业信息、协调油料供应、办理免费通行证等服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和跨区作业提供了保障。农机局定期组织合作社社长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为农机专业合作

社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使农机合作统一目标、统一认识、统一发展方向,凝聚向心力,保障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按照省办提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在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统一规划、统一验收,并建立健全农机户档案、财务帐目和收入分配制度等规章制度,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办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该县农机局统一进行考评,分一、二、三等奖分别进行奖励,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2010年,在该县农机局具体指导下,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相继建成集统一管理、服务、维修、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农机大院规模大、质量高、建设规范,占地面积达到4135平方米,标准化库房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办公室、培训室、维修车间、配件库、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齐全,使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化”标准合作社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截止到目前,我县“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仅7个,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2、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3、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还没有放宽,合作社征地困难,金融部门贷款难并且利息高。

五、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坚持多元合作、效率优先的方向。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和推动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以效率优先、兼顾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率和经营收益。

2、坚持规范建设、优化发展的方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田的机耕道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入村农机大院的规划,解决大型农机停放的场库棚用地问题。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3、坚持拓展领域、增强能力的方向。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6

一、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机投入仍显不足

一是购机补贴资金仍然较少,补贴标准依然偏低,补贴范围有限,与农民的迫切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农机合作社壮大发展的需要。二是对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的燃油补贴至今没有落实。三是政府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专项资金缺乏。

(二)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不高

当宣汉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不够壮大,影响力不足,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三)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作业市场比例失调

该县中小型农机具近年来发展较快,就农机拥有量看基本不能满足,但每逢作业旺季,作业市场很大,出现田多机少的状况,有田无机只有使用人畜,加重农民种田成本。这些都影响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效率。

(四)作业成本骤升,经济效益普降

近几年来,机械用油、零配件、雇工等成本普遍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作业费涨幅,农忙的关键时候,还经常出现柴油断货、零配件短缺等状况,加上部分机械作业市场渐趋饱和,导致机械作业效益普遍下滑,有的甚至是保本经营。

(五)家庭经营规模较小,机插组织难度较大

机械育插秧对育秧、大田都有一定要求,工序较复杂,对习惯了简单、省事的手工抛秧或直播的农民来说,觉得麻烦,懒得采用。目前宣汉县农村绝大部分农户经营规模小,土地流转面积不大,种植品种复杂,习惯于一家一户自己育秧,自己栽植,要组织起来,统一标准,按序育秧、机插,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影响了机插合作社在本县的效益发挥。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议对策

根据《合作社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四川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意见》的要求,各地各级都要采取措施,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的颁布实施,为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因势利导,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培育、发展、壮大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

(一)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科学制定发展目标规化

要认真贯彻落实《合作社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意见》,把党和国家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内外部环境。认真总结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并广泛宣传推广,加以引导。要依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全面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实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规划,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并逐步完善、落实。

(二)创新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政策投入力度

建立“市场驱动、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的投资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机和作业用油的补贴,以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在项目安排上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加大比例,优先安排;在资金使用上要实行优惠政策,对购臵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机具和插秧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叠加补贴,优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免征税、费,鼓励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用油及零配件要优先保证,优先实行燃油补贴;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产品供求、作业市场需求、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科研成果、农机管理等信息服务方面要优先提供;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给予保证;要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合法权益的保护,制止各种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各地还要加大投资力度,将农村机耕道扩修、建立高标准农田、统一农作物种植规模等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优先建设,实现路成网、田成方,作物连片,规模经营,方便农机专业社规模化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壮大组织规模,完善运行机制

要积极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壮大组织规模,上规模,上档次,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增强辐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培植1-2个龙头社,扶持其做大做强,规范运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巩固发展。

(四)优化机具结构,提高组织效益

在机具配制上,农机部门要制定措施,引导组织成员优胜劣汰,科学投资购机,优化机具结构。要及时组织农机合作社参加跨区作业服务,不断完善跨区作业线路,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率,增加作业面积,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农机作业市场秩序,以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巩固发展壮大。

(五)发展订单式作业,提高社会化程度

要采取内引外联、整体推进的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式作业,借鉴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提早摸清作业市场需求,签订团队作业合同,确保合作社的农机作业量,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机械利用率。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7

1 基本现状

沛县是农业大县, 也是农机大县。全县农机总动力84万kW, 拥有各种类型的农机具41 989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1 262台, 联合收割机2 061台 (高性能机350台) 、插秧机543台。近年来,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连续实施, 推动了农机销售市场的繁荣, 各种农业机械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机大户、农机户、农机专业户不断涌现, 沛县农机局积极引导扶持他们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13个, 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80人, 其中理事会组成人员68人。拥有各种型号的农机具726台 (套) , 其中联合收割机561台 (高性能227台) 、大中型拖拉机19台、插秧机85台, 农机固定资产原值4 585.7万元。

1.1 基本特征

(1) 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运作, 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设立了股东大会, 选出理事长、理事及监事, 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社员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

(2) 担任理事长职务的都是致富能手、有影响力的农机大户, 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

(3) 入社社员都以机具入股,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合作社是一个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1.2 基本做法

(1) 统一机具保养。每年农机作业前, 理事长将社员组织在一起, 利用合理的时间, 统一维修保养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 通过检修与调试,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具都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2) 统一办证学习。在有关的证件办理中, 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到农机部门办理年检年审等相关手续。统一组织社员参加培训学习, 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有关信息, 提高农机安全意识。

(3) 统一农机作业。按照县农机局的工作部署, 统一组队进行农机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自律, 实行“五统一”标准。农机作业期间, 农机局通过农机信息平台始终与机手保持着信息联系, 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无后顾之忧。

1.3 经济效益

(1) 社员收入稳中有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 服务领域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 由单纯的跨区作业渗透到购机、保养、维修、存放等各个方面。农机服务包括机械耕作、机械收获, 机械植保、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具维修等。农机服务范围已跨市、跨省, 作业服务时间也由三夏、三秋改为一年四季, 社员的作业收入稳中有升。

(2) 带动村民增加收入。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都与本镇、村签订了小麦、水稻机收合同, 极大地促进了本镇村劳动力的转移, 在农忙时节, 节省了劳动力往返的路费及误工费,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4 社会效益

(1) 带动了一批人致富,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刚开始是个别农机大户进行跨区农机作业, 由于收入稳定, 带动了其雇佣的机手购买农机, 加入到跨区作业的行列。现在, 全县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主要从事农机跨区作业的有561台联合收割机, 由此带动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有2 100多台, 全县跨区作业收入达7 131万元,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

(2) 提高了农机化水平, 加快了全县作业进度。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前, 由于农机手分散经营, 信息不灵, 农户需要机械作业而找不到机手, 农机手机具闲置却找不到服务对象, 农户耽搁了农时, 机手失去了作业机会。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 加强了信息共享, 机具统一调度, 农户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及时得到农机服务, 农机效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 加快了全县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进度, 提高了全县农机化水平。

2 主要扶持措施

(1) 领导高度重视。沛县农机局领导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制定了《沛县农机局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 县政府也把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了对各镇的目标考核,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 管理上给予帮助。首先是通过宣传、座谈, 调动农机大户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其次是走访调查, 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既要有热情又要有实力, 既要讲效益又要讲奉献, 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经营。再次是在农机作业中给予各方面优惠政策, 确保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3) 政策上给予支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 工商部门在办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时, 免除相关费用, 只要材料填写真实, 符合登记条件, 在5个工作日内就可给予办理, 极大地方便了农机户, 推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4) 财政上优先安排。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购置的新型农机具优先安排补贴, 让社员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农机安全监理方面,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挂牌入户业务, 提供上门服务。

(5) 项目上全力支持。沛县农机局按照省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请的有关要求, 对该县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认真进行考察, 选定胡寨农机专业合作社、湖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沛城刘元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该县机库建设的试点单位, 申请到省财政补贴资金11万元, 现在, 3个机库已全部建好并已投入正常使用, 机库建筑面积超过600 m2。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问题

(1) 认识不足, 管理不够。目前有少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对成立合作社在认识上有偏差, 认为成立合作社是为了赶时髦。部分合作社在民主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2) 机型单一, 服务领域不宽。目前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主要从事单一的机收作业, 机具服务领域不宽, 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

(3) 机库用地短缺, 资金匮乏。政府没有资金投入, 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每个社员以实物入股成立的, 没有现金投入, 基本上无资金可用。

3.2 建议

(1) 强化宣传。现在广大农机户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认识, 应该抓住这个好的契机, 及时总结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经验, 采用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及成功典型、经验与做法, 引导更多的农机手加入或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 促进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水平。

(2) 拓展领域。按照“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原则, 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不断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和范围, 从单一的机收作业向机耕、机播、机插等方面延伸, 并积极向农机维修方面扩展, 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 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与发展浅析 篇8

一、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在减少,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向专业、高效、经济方向发展,各地区也在实施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转,加速改变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适应于土地组织化生产方式的农机合作专业组织也就成为必然。

从国际上看,许多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都发展了不同形式的农机合作组织,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工业化、信息化、合作化、专业化、市场化、区域化、社会化、城市化等相应协调,同步发展。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实意义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克服农机保有量大、投资大,而利用率低、成本高、市场作业无序的局面,通过高效整合农机资源和人力资源,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能够有效防止资源浪费、降低作业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农机经营规模,增加农机户和用机户的经济效益。

(一)整合资源,优化了结构

通过土地入股,实现了土地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整合了土地资源,通过机械入股,由合作社理事会根据生产需要,精选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行配套作业,取长补短。整合了农业装备资源。

(二)提高了土地规模化和推动了土地流转

成员合理分工,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整合了人力资源。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了机具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源,将农机户与市场、农民、政府联系起来,既可充分发挥现代农机具的优势,又可突破土地、行政区域对规模作业的制约,发展规模经营。

(三)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质量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一方面产生了社会化分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均可由合作社与厂商批发商直接交易,价格和质量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为实施标准化生产,当前农业生产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的标准化作业,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能得到大幅提高。

(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业发展

农机服务组织具有遍及乡村各地,联系群众广泛、服务质量好,诚信度高的优势,依靠他们发挥流动宣传站、示范点和推广员的作用,带动当地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从而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

三、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日益规范

大部分农机合作社依法建立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营管理体制。

农机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明显。

如我县今年才成立的永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0台,社员55人,合作社主要为村民开展耕、种、收、销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三夏”,他们与邻近三个村签订收种合同,每个社员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平均比往年多收入7000余元。明年他们计划进行跨区农机作业,那么经济效益会更明显。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为农业机械化的示范者和带动者。

农机专业合作社相对于农机户而言,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技术条件和管理能力,组织化程度高,能够按照农业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开展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革新改造和人员培训,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必然也成为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主导力量。

四、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机专业合作社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其服务和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政策、资金扶持,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机合作社更健康发展

建议各级政府、农机管理部门制定农机合作社的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农机燃油补贴政策。加大购机补贴力度,真正的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积极组织开展管理经营技术人才和农机维修人才培训交流,提高农机合作社成员素质。基层每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各级政策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机合作社实力迅速壮大。

(二)加强领导,营造农机合作社良好的发展氛围

建议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的领导管理体制,相关部门都来关心支持合作社发展,改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服务条件,在综合作业等信息上提供服务,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范围,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度。

(三)农机企业要大力度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在农业部倡导下,中国一拖、福田雷沃等相关集团、有限公司,不仅提供了优质机具,而且还开展了一系列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培训活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四)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带动农机合作社迅速发展

各级政府应重视并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快土地流转进程,解决小地块与大机械的矛盾,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作业市场。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面临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机手技能提升等一系列影响发展的问题。

(二)农机管理部门急于规划、分派、考核,合作社急于扩大规模经营等等,而相应的配套经营和管理跟不上,抑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能力,一旦经营不好,不但亏损,影响农机户参会积极性,而且也会制约了合作而社的长足发展。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参差不齐,各地区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合理规划发展,不要一味求多,必须树典型创名牌,才能达到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目的。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9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特别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通过调研分析,获得了一定的启示与思考。

一、当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断创新农机化发展方式,大力培育社会服务组织,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1年末,全省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31家,拥有社员9160人,农机具1.48万台(套),资产总额达到27686万元,全年作业服务面积达207.95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达15328.4万元,服务农户数达101427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投入创建呈现多元。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加后,农村成立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投资上,国家主要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合作社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等项目,社员以现金入股、土地入股、机械入股等形式自筹资金,企业、经销商、个体等参与投入,还有闽台合作组成。在社员组成上,主要有农民、个体等,吸纳了不同行业的社会人员参与。在组建者中,有农机大户、设施种养大户、维修业户,还有村干部、企业负责人等不同层别人员,他们带动发起组建了合作社。至此,全省已逐步形成以国家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是管理运行逐渐规范。农机合作社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注册登记,有章程和较全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省级示范”、“市级示范”合作社的运行规范和评价标准。现有29家农机合作社获得了“全国示范”“省级示范”称号,227家农机合作社列入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目前,福建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已从数量增长阶段进入了量质并重提升阶段。

三是经营服务规模发展。随着合作社的加快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全省331家合作社入社经营土地面积达33.67万亩,作业服务面积达207.95万亩,其中,作业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的近300家,1万亩以上的有40多家。经营业务不断扩大,从单一做机耕、机收发展到育秧、机插、机收及产后烘干、加工“一条龙”服务,再发展到农机维修服务、水果蔬菜设施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其他特色产业领域渗透。建阳市利民农机合作社现已服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还建立示范基地,承担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等,服务面积由原来2009年的0.9万亩增加到2011年底的3.2万亩,增长2.55倍。

四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具1.48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17台、联合收获机械954台、插秧机1459台,农业机械原值达到2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拥有农机具45台套。全省已建成农

机装备300万元以上级别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0家以上。全省有一部分农机合作社拥有标准化的机库、维修间、储油库等基础设施,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从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四个特点看,合作社的起步较实,发展较快,成效较好,有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一是政策扶持是关键所在。省委、省政府重视并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省政府出台﹝2012﹞25号文件,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和示范推广项目;农机购置补贴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给予累加补贴,并优先购买;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组织实施。各级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推进合作社建设加快发展,不断激发合作社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引导服务是主要途径。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机化主管部门把合作社建设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常年抓,广泛宣传典型,形成良好创建氛围。加强具体指导,指定专人挂钩帮建,协助合作社创办,解决选址建设、运作管理、经营服务等问题,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搞好示范推广,把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运用到合作社,转化到社员身上,通过项目带动和技术服务,促进合作社提升示范推广能力。三是社会支持是重要基础。合作社在抓建设谋发展过程中,得到社会多方参与支持,政府组织阳光工程培训,个人投资入社,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农机企业组织装备与技术推广。金融税务等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作业、维修服务项目等税费免征业务,支持合作社贷款业务,为合作社的建设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

二、当前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

农机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自身在逐渐壮大,效益在逐渐提升,环境在逐渐优化,总体形势是好的。但还有许多矛盾问题,有的甚至是“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为“偏小、偏低、偏散、偏少”的“四偏”现象,若不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合作社整体偏小与做大做强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虽然有部分合作社实力规模大,但普遍还是比较小,全省331家农机合作社,从业人数8454人,常年聘用人数1716人,机手及修理工4890人,人数较少。尤溪县有83家合作社,从业人数450人,社均6人,除5家规模在26人以上,其他大部分合作社不足8户,只能在家门口做点小事。从资产看,尤溪县83家中农业机械原值1600万元,社均资产只有30多万元,农业机械原值大于100万元的只有3家,大部分合作社还是小机具为主,不足以形成大面积机械化作业。

二是社员整体素质偏低与新型职业农民要求有较大差距。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入社社员为农户,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如建阳市富民合作社,理事长是初中文化,67名从业社员中,有48人是小学文化,他们中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现代经营理念较弱,他们大多长期生活在农村,较少涉及到企业生产、加工、营销等一条龙服务,较少涉足作为一个独立体参与市场经营和管理的环境。农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短缺,全省331个合作社中,技术人员341人,社均1人,部分合作社没有技术员,懂科技、会管理的人才更少,有关技术推广和先进适用的机具大多依靠农机管理站或企业的技术指导服务。

三是合作社经营管理偏散与规范化建设要求有较大差距。合作社具备基本条件和机构,但管理运作等方面需要改进。管理比较松散,责权利不够明确,有的合作社章程、制度等比较齐全,但平时运作不够规范,制度落实不够经常;有的在实际执行运作过程中变形走样。机构作用发挥不够,监事会的监事职能作用不大;统一组织调度不够,有的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个别合作社只是为了获取购机补贴的累加而成立的。这些说明,合作社在形成股份合作、管理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上有待提高和加强。

四是政策扶持仍偏少与形成良好发展环境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合作社享有的扶持政策中,除少数示范社享受过机库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等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外,其他大部分合作社享受的是农机购置补贴、人员培训和运营税费优惠等少数扶持政策。合作社的机库棚建设扶持、金融信贷、促进耕地流转、集中育秧、跨区服务等方面,还没出台一以贯之、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这些,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更多政策扶持,靠弱小的合作社是难以实现的。

三、对加强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分析看,当前合作社的发展形势总体较好,一批示范社发展很快,但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是,小部分跑得快,大部分走得慢的态势。我们应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上加以思考把握,确实厘清“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根本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在加强“四个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一)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提升发展的后发力。应着眼长远,把农机专才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加大培养力度。一是打造教育培训工程。以现行合作社中的理事长、专业技术人员、农机手等为主要培养对象,同时,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意愿、有提高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预选培养,为未来农机“掌门人”做好人才储备。抓好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专项培训、学历教育,理事长的教育培训要体现理论性、层次性和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要突出农机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内容,农机手主要是从事行业和岗位的实用技能培训。要采取院校课程式培训,组织送教下乡、半农半读、产教结合的实用性培训,“企社共建”培训,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重实践、有弹性的教育培训模式,培养一批善管理的合作社发展带头人,一批会经营的合作社理财专人,一批懂技术的合作社技术能人,全面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加强农机精神激励。在农村、农机系统广泛开展评比竞赛与表彰活动,定期开展全省示范社评比表彰活动,在购机补贴和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组织开展优秀理事长、优秀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优秀农机手等“三优”评选活动,增加社会认同,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对种粮贡献大、社会声望高的理事长积极推选评为“劳动模范”或推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享受政府补助待遇等,有为党工作的,条件成熟,可积极发展为共产党员,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增强“农机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培养“农机人”的精神高地和价值追求,积极引导社会从不愿种地到种地光荣、种地快乐的巨大转变。三是完善责任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机部门教育培训责任制,将农机教育培训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指标,把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农机部门的综合考核,并明确职责分工和奖惩措施,切实推动各地落实培

训资金,分解培训任务,配置培训设施,加强培训管理,保证培训效果。应有明确的经费投入标准和依据,按照需要培训持证数,明确财政的承担比例,保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期稳定发展。

(二)把经营发展作为关键环节,提升发展的竞争力。农机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营规模与效益的提升,要以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一是装备结构由小农机向大农机转变。要改变一些合作社装备种类偏少、结构单一的落后状况,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补贴和财政项目扶持,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引进先进适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从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到产后加工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向其它领域拓展,实现大农机的优化配置。以全国示范社莆田华龙农机合作社为例,农机总动力为1250千瓦,拥有大型拖拉机18台,乘坐式插秧机22台,烘干机2台、配套农机具60台套及水泵、植保机械90台,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并向其它领域拓展。二是经营方式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当合作社由数量增长阶段到质量提升阶段后,合作社将会出现调整优化,有的要做大做强,有的会做专做精,有的则被淘汰。要组织引导和扶持合作社从生产环节向产后品种加工、品牌营销延伸,从生产与加工向休闲与服务延伸,做好“一社一品”。结合当地实际和市场情况,引导合作社从单一的粮食生产拓展到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等主产品种的种植加工机械化上来,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变为由农业向林业、养殖业等产业拓展的综合体,真正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服务效益由小收入向大收入转变。在政府引导下,加快土地托管、土地流转,推进合作社形成大规模作业服务。扩大服务业务范围,从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维修服务向大田作物种植、水果蔬菜设施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化肥等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拓展;积极推动合作社开展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跨区作业、一条龙服务、代耕代种等多种服务形式,通过合理配置机具,增加作业量,科学组织调度,推动服务方式市场化;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农机企业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建立科技推广与品种示范基地,把先进技术、优质品种应用于基地试验,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打造合作社自己的优质品牌,实现经营效益上的飞跃。

(三)把规范管理作为有效保障,提升发展的执行力。规范化建设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落实规章制度是关键。一是建立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财务、机械管理、配件贮备、油料供应和维修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合作社凡是重大决策及较大的资金支出,都必须召开理事会讨论通过;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制定《财会报销制度》,报销条据由经手人、监事人及理事长签名后方能入帐报销;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完善产权联结、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自我服务等机制,形成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二是规范内部管理。针对当前一些合作社管理松散、制度不落实的问题,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运行与监督同行。对合作社实行省市县三级建档管理,聘任一批合作社辅导员,建立挂钩联系点,指导帮扶合作社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严格按章程规定,规范运作,民主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详细、实用的内部管理办法,既保证集体的权力得到尊重,又保证社员的利益不被侵害。三是加强示范引导。从基础设施、运行机制、财务制度、服务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明确农机示范合作社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示范点在新技术推广、创建平安农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把示范点建成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先行点、农机化发展机制的创新点、农机化生产管理的样板点,引导带动周围合作社的发展。积极推行规范服务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部《农机社会化服务标准合同》,推动实行“六个统一”服务。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打造自己的服务文化。

上一篇:关于拉拉队的电影下一篇:农村姑娘成功励志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