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机合作社发展

2024-10-20

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精选12篇)

对农机合作社发展 篇1

200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正式实施, 在市场经济的综合作用下, 我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1],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 数量大幅增长,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促进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按照“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的目标, 宣州区大力发展农机大户, 着力扶持和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截至2012年底, 全区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达到2.85万个, 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70个。

1 宣州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宣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县, 地处皖东南, 是长江以南双季水稻主产区, 全区辖26个乡镇办事处, 总面积2 533 km2, 水田面积4.87万hm2。近年来, 该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 耕作、灌溉、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十分适宜农机具开展工作。一方面由于农业机械价格让单户农民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农机户分散难找市场, 农机利用率较低, 便产生了将农机具集中起来在村里办农机合作社的想法。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作业协议, 把过去人工进行的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事, 全部交给农机合作社代理, 让外出打工的农民不用在农忙时请假回家务农。因此,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

2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尽管得到了长足发展,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思想落后、管理粗放、市场竞争压力大、外部融资难等原因, 目前仍然处于低水平、不规范的状态。

2.1 农机服务领域较窄

农机服务基本局限于小麦、水稻生产, 在林业、畜牧、果树、茶叶等方面生产较少, 服务面窄, 内容少, 未能在农业生产中提供全面服务, 农机户兴趣不大。基本没有开展农机配件供应、维修、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较低。

2.2 思想认识不足

农村居民素质较低, 思想保守,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 缺乏创新精神及诚信意识。加之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加入农机合作社后农机户个体思想认识问题导致农机合作社发展缓慢, 运行不规范, 发展不平衡。农机户在加入合作社后要求期服从统一安排, 但是由于农机户个体在长期的作业中自主性较强, 使得多数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此外, 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由当地能人或村干部发起, 各方面关系不明确, 没有形成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则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成立时地域性特征较明显, 农民参与度不够高[2,3]。

2.3 内部管理不规范

有些合作社的《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 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流于形式, 多不按章程规定开展活动。此外, 由于合作社各类内部管理制度的缺乏, 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形成。

2.4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在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 土地流转程度不高, 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土地分散经营, 品种不统一, 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和成本, 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 作业效率降低;加之农机维修点分布不均、维修质量参差不齐, 给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 严重制约了农机服务社会化发展。

2.5 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缺少财政方面的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费多由领办大户垫资自筹, 加之利润较低, 无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合作社建设中, 此外, 合作社仅有的经费只能维持学习培训、信息宣传等活动需要, 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 客观上制约了合作社运营活动的发展和壮大。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3.1 努力拓宽服务领域

利用合作社在跨区作业方面的优势, 鼓励发展多种经营, 从传统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业发展。把合作社作为农机手培训基地、农机维修基地, 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种植基地、花木种苗供应等, 以提高其效益, 增强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

3.2 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在实行土地流转过程中, 统一发展土地流转与农机专业合作社, 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 采取多种形式, 实现土地成片种植, 将流转的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 建立高产创建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

3.3 争取财政支持

积极争取省、市 (县) 各级财政支持,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购机补贴资金优先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结合新农村建设, 加大对合作社的办公土地供应, 在合作社机库棚及办公用地方面, 可以采取以租代征的形式。

3.4 加大培训力度

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运作。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以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3.5 创新发展模式

在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过程中, 要因地制宜, 创新发展模式, 对可分配盈余部分可以低于合作社规定的限额, 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有些条件相对薄弱的地方可以先组建后规范[4,5]。

摘要:农机合作组织是解决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问题的出路之一, 该文阐述了宣州区农机合作发展概况, 分析了在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推动内蒙古农机合作组织有序快速发展, 为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经济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安徽宣城,宣州区

参考文献

[1]吴昭雄.河南省信阳市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J].当代农机, 2010 (8) :54-55.

[2]朱长春, 成如.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内蒙古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引擎[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2 (4) :26-29.

[3]翟振才, 刘永建, 罗政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湘西北地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 (14) :2999-3002, 3006.

[4]林志江.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24) :200-201.

[5]方杰萍.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 2010 (6) :90-92.

对农机合作社发展 篇2

《枣庄市台儿庄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及经验交流材料》

一、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台儿庄区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余万亩,辖5镇1街,共有21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3万。截止到2011年底全区已拥有农机总动力31.1万千瓦,各型拖拉机63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00余台,联合收割机900余台,各种配套农机具16000台套。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弱,农机新技术推广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我区农机部门把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2008年至今我区共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7家,会员298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80台、联合收割机127余台、免耕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600台(套),固定资产总额达2000多万元。服务于农户的数量达到38000户,从业人员达到680人。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区农业生产中带来的效益

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农业,服务社员,服务农民;诚信守约,用户至上,质量第一,合理收费;突破地域,跨区作业;提供多功能农机作业服务,创一流服务品牌的服务宗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积极促进社员增收。合作社以种植业农机服务为重点,突出农机跨区作业,创合作社服务品牌。合作社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作用,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在组织好外出跨区作业的同时,也积极吸引外地机械到本地一起参加机收会战,设立跨区作业接待处,为他们提供配件、油料供应、食宿等服务工作。几年来,与安徽的阜阳、蒙城、利辛、怀远、涡阳,河南省的驻马店、漯河以及本地相邻区市合作社结成了对子,联动互派机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作社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机具实行“五统一、一核算”管理,集体作业,单机核算,开展订单作业和合同作业2011年共签订作业合同160份,完成作业面积16万亩,年收入达到950万元,真正做到了成立一个,服务一片,带动一方。

三、树立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我们重点抓了合作社的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序地发展。2010年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1000余亩进行土豆蔬菜等种植,合作社将流转土地统一进行调整,科学规划,实行“统一机械耕作,统一供种、肥,统一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的四个统一经营之路,确保流转田的高产丰收,积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大大节约了成本开支。带动周边土豆种植500余亩,可增加农民收入10万余元。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受到了省办的表彰和奖励,2009年获得省农机办“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奖励,同时获得台儿庄区“优秀专业合作社”称号,2011年4月12日省政府在潍坊市组织召开的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台儿庄区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省明星农机合作社”称号,该合作社是我市唯一受到省表彰奖励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方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投资30余万元新建办公室和车库,建筑面积达到800㎡,2011年完成作业面积1.6万亩,收入达到86万元,获得省2010年“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各家各户的机具组合到一起联合作业,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让大型农业机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又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带动走农机致富道路。

四、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我区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管理不够规范,制度还不健全。

2、资金不足。农机专业合作社资金筹措困难,难以继续发展壮大,阻限发展步伐。

3、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

4、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加强。

五、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争取落实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扶持,促进健康发展。通过补贴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社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农机部门应在其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保证农机用油等方面成为广大农机户的坚强后盾。2.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一些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术不过硬,在麦收期间盲目操作,易造成机毁人伤事件,严重影响农机户的作业收入。因此,各合作社要对全县农机手加强技术、安全培训,避免农机手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3、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要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流转土地,实行连片整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大大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空间。

4、树立典型,确保发展方向。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当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方法,以典型示范推动其发展。要推出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它们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发展农机合作社 走出种田新路 篇3

天地农机合作社只是重庆市众多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市在扶持和引导发展农机合作社、破解农民种田难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如今,全市大大小小的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转变,真正实现了小合作、大服务。

农民热切盼农机,合作生产需求大

“我2013年种了3亩地,打了将近3000斤谷子,多亏了农机合作社。”在云阳县盘龙街道石楼村,68岁的王大爷高兴地对笔者说。王大爷的儿子儿媳都在几百里之外的重庆工作,老伴去世后,他一人独守田园,平时连生活起居都有困难,更不用说种地。看着好端端的耕地就要荒芜,他心里憋得慌,是云阳县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开始凸显。像石楼村王大爷这样超过60岁仍从事农业劳作的人不在少数,由于年老体弱,许多农民已无法承受传统高强度的耕作,种田成了难题,农民对农机作业的盼望十分热切。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带,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加之山边农田地力差、产量低,很多人都不愿再种地,一度出现农田成片抛荒现象。

针对农民对农机作业需求大的现状,2013年,云阳县盘龙供销有限公司顺势而为,成立了重庆市首个由工商资本投资入股领办的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以股份形式组建,现有成员15名,由盘龙公司及法人和13名村支书、农机手组成,另选举了5名理事会成员。合作社全部农机设备由盘龙公司出资购买,共14台适合山区作业的合盛牌IZ-105型多功能微型耕整机,为该社最大股东。其他入股农民每股100元,入社、退社自由。

2013年秋收,农机合作社小试牛刀,便取得了显著效果。石楼村村民王遵祥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他种植了1.3亩水稻,以前要十多个人一天才能收割完,2013年请合作社机收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而且田里没有抛撒稻谷,比人工收割干净得多。他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的收割方式,请人收割至少要花700元,今年用机器收割只花了250元,还做了到颗粒归仓。

“采用农机作业,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降低了种田成本,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和山边农田抛荒问题,现在很多农民找到合作社,想把自家的田地转包给合作社耕种。”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笔者。他还说,下一步合作社将购买插秧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拖拉机、脱粒机、喷灌设备等农机具,帮助农户代耕、代种、代收,全程实行机械化,扩大土地的复种指数,同时将稻草变成牧草,有效利用资源。

优惠政策一揽子,政府推广力度大

“今年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农机比往年更划算了,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补贴目录内的小型耕作机械和小型联合收割机,每台可分别增加补贴500元和1000元。”永川区五间镇朝阳农机耕作服务社负责人温勇指着新买的多功能拖拉机说。

据了解,为调动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公司等农机服务市场主体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能力,今年重庆市财政局、市农业委员会出台了比往年更加优惠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政策规定,经工商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购买补贴目录内的小型耕作机械和小型联合收割机都要增大补贴力度,购买这两类机械的补贴比例达到了40%。

“贷款难,融资渠道少,贷款审批不易,一直是制约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一大‘瓶颈’。”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围绕解决农机融资难,助推全市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市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农机投入新模式,2013年8月研究制定了《2013年农机融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力争为全市政府扶持的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提供农机购置担保贷款1000万元。

依托市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各区县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农机服务,积极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例如,为整合农机资源,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劳动作业成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而导致土地撂荒及大型机具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渝北区根据实际情况,成立“1+x”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即在成立渝北区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社)的基础上,在两江新区外的农民有积极性、有条件的镇成立分社。总社及下属分社购置农机具,除享受国家、市级农机购置补贴外,区财政还给予补贴;为全区的困难农户、无劳动能力人员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也由区财政给予相应补贴。

“没有政策的扶持,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合作社走不到今天。”万州区助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感慨地对笔者说。该社在筹建之初,万州区农机管理局对他们大力支持,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如投入扶持资金2万元,投放机插秧示范项目,配套“阳光培训工程”项目培训农民机耕手100名,赠送机耕、植保机构11台(套),培训收割机手等。

重庆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说,从市政府到各区县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农机补贴政策,创新实施各种有效举措,必将吸引大量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从而大大推动全市的农机化推广进程。

市场前景无限好,农机服务收益大

“以前,每年农闲时我都要外出打工,到了农忙时节再回到合作社,忙完后再次外出打工。现在不用这样折腾了,因为合作社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打工和农机作业两不误。”重庆市长寿区骄骥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手陈会周满脸欢笑地对笔者说。

骄骥农机合作社于2007年在长寿区云台镇组建成立,属于当地起步较早的农机合作组织。该社发起人程惠泽坦言,当初之所以要组建农机合作社,是因为看到从事农机服务业有利可图,商机潜力大。他告诉笔者,合作社起家时只有一台微型农耕机,不过,当年年底合作社就吸收了二十多名成员,买了8台微耕机。

一开始,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单一,就是将农机租给合作社成员,合作社收取折旧费,为农民耕种、收割,根据土地情况每亩收取80~180元费用,这样的服务模式农机利用率并不高。2008年,程惠泽说服村民将大面积水田“打包”交给合作社作业,费用较市场价略低,当年作业面积就增加了800亩;2011年,针对长寿区农机维修几乎是空白的实际,合作社先后在该区成立了10个维修站,年均维修农机2000台次;前不久,合作社又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与生产微耕机的重庆犇牛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揽下了该公司的售后维护业务,双方还约定,农闲时合作社成员可以到犇牛公司打工。

如今,骄骥合作社拥有成员183人,各种农机179台,包括收割机、插秧机、农用拖拉机和大型旋耕机等。多种服务模式促进了合作社作业面积逐年扩大,如今已达4万亩/年,几年来累计为机手带来工资收入320万元。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也从云台逐年扩大到渡舟、葛兰、石堰等乡镇和临近的垫江县、梁平县等地。2010年,骄骥农机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像骄骥农机合作社这种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重庆市还有很多,例如,获得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的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0年组建以来,共投资300多万元购置农业机械,组建了机耕、机插秧、机防、机收4个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5000亩,作业区域内,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基本实现,每年能为社员节约成本两百多万元。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龙溪武陵路70号 邮编:401147)

对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探讨 篇4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前提下,将广大农机拥有者、使用者紧密联结起来,既根据农民需求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亿万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同时,又使得农机经营者能够有组织地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不断开拓农业服务新领域,努力增强农业服务功能,增加服务收入。实践证明,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农民、机手为主体,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最大程度地实现、维护社员利益,不断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尊重农机户意愿,自愿加入、退出自由。

(二)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示范带动。

坚持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切忌急于求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要以典型带动、示范引导为主,做到引导不强迫、服务不干预、支持不包办。要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在促进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的同时,保护好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坚持必要的指导、扶持和服务。

农机部门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多方面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在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给予政策扶持,使农民办社有动力有后劲,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四)坚持构建完善运行发展机制。

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完善放在与增加装备设施投入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软件“”硬件“两手同时抓,通过规范建设、有效管理,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不限数量,实行多购多补。有条件的可以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累加补贴,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善合作社服务功能。对符合建设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用于农机场院、机库棚建设,购置维修设备及教育培训补助等。三是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业开发建设项目,为农机合作社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等,要优先委托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和实施。

(二)强化指导服务。

要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和农机化新技术应用的指导、服务。重点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要做好信息引导和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服务电话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广大农民发布农机作业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信息,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信息,不断增强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支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拓宽服务领域。

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规范文本,规范作业形式和服务行为,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要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不断创新跨区作业模式,打造跨区作业品牌。大力推行农机订单作业模式,积极推进耕、播、收、运农机“一条龙”作业模式。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机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闲置土地或代理经营农民土地,发展机械化农场。在开展农田作业服务的同时,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经营,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

(四)典型示范带动。

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法规文件,认真组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工作,大力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示范合作社。对典型在精神上鼓励,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业务上指导。采取组织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评比表彰、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样板,以点带面,营造氛围,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加强人才培养。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人才。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办社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维修、操作高技能人才培训。在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的同时,各级都要注重农机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指导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

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机服务的组织机构,在近十几年来逐渐出现在农村。农机合作社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上级农机局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指导,按照地区的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农机合作社与专业农场,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采用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工作态度,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并将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长远的工作目标,快速建成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稳步提高。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发展新农村中国挑战

0 引言

农机合作社的本质是一种公益性的农机服务型组织,同时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农机合作社主要是指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一个组织机构。农机合作社通过将农机设备以及土地等,依据农民自主以及自愿的方式进行统一,与农民签订相关协议,在农民不需要提供任何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的前提下,为农民创造利润,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专业化的机械作业与农村农户小规模农业生产之间的差异问题。这一方式也是有效改变生产方式,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渠道。

通过建设农机合作社,处理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农业快速发展时所变现出来的问题

1.1 农机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对农机合作社可以覆盖的范围进行农机生产资源的优化、并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农业产业以及农机化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例如,农机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对土地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规划,通过综合性科技布局,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对土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农机合作社也会采用农业生产机械入股的方式,由农机合作社的理事会通过对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生产已经发展的情况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选出一些适合于该范围作业的农业机械设备,使各机械设备直接能有很好的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户家家买农机,但是农机却长时间处于停工状态,有效地加强农机的使用率,防止资源的浪费;农业合作社也可以采用资金入股的形式,大大地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潜力,为农机合作社加大现金储备量,在确保农机合作社平稳运营的同时谋求新的发展。同时在对农机合作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特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例如可以让有种地优势的工作人员在种植模块进行发展,让善于养殖的员工在养殖的方面进行发展,对一些性格外向、心思缜密、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员去做销售,有效地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能,通过大范围的整合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每户单独运营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规模化进程。

1.2 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为了使农机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率,加强标准化农业与高质量农业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八点:(1)统一对生产原料进行采购;(2)种植时选择一样品种;(3)集中统一进行育苗;(4)在种植的时候采用机械进行统一的播种;(5)对生产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6)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统一的收获;(7)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加工;(8)对生产加工好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的销售。通过以上几种作业形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抵抗风险的能力,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规模化经营、生产的方式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降本增效、增产最为有效的方式。

1.3 有效缓解了农机户、农户之间的管理压力

在农村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农机户拥有农业机械设备,但是却缺少耕地;而有田地的农户却缺少农机设备;最终就造成了恶性无序竞争局面的出现,所以通过成立农机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率,维持作业秩序,进一步稳定农机市场的作业价格,使农机市场的作业价格处于一种合理的状态,并且还能进一步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确保在农忙时节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产品的增产。

1.4 有效地解决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不能农作的问题

在农村有这样的人群,他们有耕地,但是由于各种身体状况的限制,他们并没有能力进行农业劳作,这就使得现有的耕地成了这类人群的一种包袱。但是有了农机合作社以后,对于这部分人来讲,就可以将耕地委托于农机合作社进行统一的耕种,他们也不需要为农作而发愁,并且可以每年都获得一定的年终分红。对于那些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的农户,农机合作社也可以提供较为优惠的价格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在农村成立农机合作社,可以对农民产生积极的影响

2.1 农民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意识逐渐加强,对科技兴农的投入持续增加

随着科技自动化生产的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合作社的各成员在农业机械设备以及农业资金的投入也大幅度上升。

过去农机部门每推广一项新技术或一种新机具都很难,导致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2.2 农民团结协作的氛围日渐浓厚

发展生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以前,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户与户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信息不灵通,生产成本高,增收项目少,农民增收十分缓慢。合作社成立后,农民间的合作日益密切,社员内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且,合作社的社员喝酒、打麻将的少了,只要有时间,就聚在一起研究怎么多打粮,怎么扩大生产规模,开发什么新项目,怎样增加经济收入,把心思越来越多地放在研究生产和发展生产上。

2.3 农民的思想进步,素质进一步提高

过去,农民只要种好地,不愁吃、不愁穿就心满意足了,精神追求不多。合作社成立后,有一些社员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合作社的社员们说:“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们也要加入党组织,像党员那样带领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参考文献:

湟中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讨 篇6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4-0085-02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其境内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总面积2 606 km2,海拔2 225~4 488 m,年平均气温0~5 ℃,平均降水量360~650 mm,日照时数2 453 h,总人口45.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3万人。全县现有耕地5.65万hm2,是重要的产粮大县,但由于仍采取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存在农业生产机具不全、机械作业规模小、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加上农业收入低,农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极大浪费。因此,亟需探索解决湟中县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作业与小生产分散经营之间矛盾的方法,以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1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1.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土地、机具、技术、人才等的有效整合,将农机具的拥有者与使用者紧密结合,使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为广大农户解决以往在农业生产中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承包、农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速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1.2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升了农机具利用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政府及市场之间的桥梁,使作业市场的农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节省种子、水、肥、人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可避免农民重复购置农机具,促进节约型农机化的发展。

1.3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收获、灭茬、播种、耕作、植保等农机具有效组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既有利于机械化的连片作业,又增加了机械手作业收入,同时也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1.4 2015年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出:强化对粮食作物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

从政策角度看,投资粮食产业具有保障性,价格由政府兜底;从生产角度看,转变粗放式经营管理方式,实行精细化作业管理,从土壤保护、品种引进、绿色攻关等方面提升品质,可突出行业竞争优势;从成本角度看,各地区已设立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各类形式的惠农担保贷款基金,降低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和风险。

2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措施

2.1 以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

近年来,湟中县不断完善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制度,鼓励和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形成优势互补的多元化推广新格局。县工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大力扶持,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乡镇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截至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0多户,成员人数达6 020人,带动农户4.05万户,注册资金达5.25亿元;培育部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社20家,县级示范社60家。韦家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9家合作社已经执行统一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苏尔吉蔬菜种植营销合作社等10家合作社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金富源马铃薯种植营销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农欣马铃薯种植营销合作社等20家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实现了对接,先邦蚕豆营销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与出口企业对接实现了蚕豆出口销售。合作社成立后,以农机示范区为建设平台,逐步服务到全县土地规模经营中,改变了原来以家庭为单位的耕地界线和耕地模式,建立了标准化的作业制度。通过承包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经营,使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合作社与广大农民都得到了实惠。

2.2 依托农机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实现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湟中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较多,截至2014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141.5万kW,农机总量9.8万台(套),各型拖拉机3.9万台(套),配套农机4.6万台(套)。但是,在生产中存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机、分散种植农田的现象。因此,要改变这种经营模式,就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适度、有效地集中现有农机具和耕地,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全县的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式替代过去的分散型、消耗型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过程中,将多种农机具和现代农艺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按照保护性耕作要求,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从而达到效率高、损失小、收获周期短的目的。由于实施了秸秆根茬还田、深松、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规模化经营的耕地内作物出苗均匀,杂草控制效果明显,作物长势良好,能做到大旱之年不减产,而且还有一定的增产幅度。科学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机化生产效率,农业机械的使用与多种农艺技术得到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的效果。

3 结语

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应当前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划、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进一步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小丽,朱国辉,李学军,等.舞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2):4-5.

[2] 李云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3(6):33-34.

[3] 陈韶明.浅谈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J].南方农机,2010(3):10-11.

Abstract: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meanings for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article, it expounds the meaning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and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and the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Huangzhong count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对农机合作社发展 篇7

农机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在新时期农机化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 更好地发挥农机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 成为农机工作者与管理人员的重要课题。在发达区域正在进行着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建设, 通过构建具有市场经济特点和适应农业生产的农机合作社联盟, 使存在于农机合作社覆盖面积、人才资源、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逐一得到有效地解决, 不但可以加速农机合作社的自身发展, 而且也为农业生产系统化建设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基础。要在农机工作中明确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发展方向, 探寻从发展战略、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等方面建立符合实际的农机合作社联盟形式和方法, 做到对农机合作社联盟构建的推动作用, 为农业未来发展和农机工作的不断进步奠定基础。

1 农机合作社联盟的概述

1.1 农机合作社联盟的概念

农机合作社联盟是由多家农机合作社及从事与农机合作社业务直接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所组成的“邦联体”, 成员通过资本、劳务、技术、品牌和影响等联合而构建起农机合作社联盟。联盟成员在经济上保持独立, 以自愿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风险共担为基础, 以自由进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前提, 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实行规范化运行、市场化经营、品牌化服务的经济共同体。

1.2 农机合作社联盟的优势

农机合作社联盟在获得政策及资金扶持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以联盟为主体与其他金融部门协商, 比单一企业向金融部门获得资金支持要容易得多, 可以为联盟中单一企业及联盟整体发展带来更有力的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社联盟在服务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通过联盟将分散的农机设备、资金、人力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场,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从而实现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农机合作社联盟具有人力资源优势, 农机合作社联盟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的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做到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2 农机合作社联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机合作社联盟规模较小

当前, 很多农机合作社联盟只是多个农机合作社的简单结合, 出现服务半径小、领域单一、工作重复等实际问题, 没有规模的农机合作社联盟反倒会在内部形成同质竞争, 影响了农机合作社联盟的服务质量, 也造成对农机合作社联盟示范性效应的负面影响。

2.2 农机合作社联盟资金短缺

农机合作社联盟是新生事物, 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资金帮扶, 而实际在农村存在资金极度匮乏的现象, 农机合作社联盟的未知风险又较传统农机合作社高得多, 两方面因素造成了农机合作社联盟资金上很难争取到政府与社会的支持, 造成农机合作社联盟资金短缺的问题。

2.3 农机合作社联盟内部管理规范性差

农机合作社联盟在组建和运行中存在规章制度、管理方式、利益分配、权限设置等方面的问题,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联盟化的组织运作思想还没有落实到联盟管理工作的实际当中, 不但制约了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实际运行, 而且也给其健康发展带来了影响。

2.4 农机合作社联盟缺乏专业性人才

一方面, 社会上的人才对农机合作社联盟这一形式还没有正确的认知, 导致农机合作社联盟需要的人才难以加入联盟的运行、管理、服务等工作之中。另一方面, 农机合作社联盟内部的人才知识陈旧, 理念老化, 难于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实际工作需要, 造成农机合作社联盟发展缺乏专业且有影响人才的局面。

3 建立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对策和要点

新时期, 应该在科技化、市场的前提下, 继续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各方面建设, 要将构建农机合作社联盟作为促进农机合作社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确保集团化和层次化的基础上, 实现农机合作社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当前应该从如下几个环节展开构建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工作, 以此来确保农机合作社的持续进步。

3.1 建立农机合作社联盟的科学发展战略

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农机合作社联盟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要制定战略性的发展纲要, 将农机设备、资金、资源、品牌和人才等要素进行整合, 建立农机合作社联盟的核心优势, 在逐步发展的同时, 持续向周边、行业范围外扩大, 力争农机合作社联盟的战略性发展。

3.2 严格把关农机合作社联盟成员资格

成员资格的控制是农机合作社联盟抵御风险、扩大市场、增加收益的重要基础, 要选择具有竞争优势和互补优势的农机合作社作为联盟的主要成员, 同时要做到对合作社联盟成员资格的动态调整, 及时将符合联盟需要的成员吸纳入组织, 将不适合联盟需要的调整出组织。

3.3 提高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农机合作社联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能力, 要以合作社联盟为单位, 建立起学习与培训的机制, 加大对联盟成员的教育力度, 达到对联盟成员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现代农机技术的更新, 通过与社会上大专院校和农机院所的深层次合作, 做到对联盟成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挥其对农村市场和农业生产的核心优势。

3.4 争取社会对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大力支持

一方面, 由农机合作社联盟牵头, 争取社会和政府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扶持, 以外部的资金保障来提升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发展速度和潜力。另一方面, 要以农业部门为基础, 争取政府对农机合作社联盟的正常扶持, 使联盟的各项工作得到政府和政策的促进与保护。此外, 要依托区域市场优势, 主动服务于农村市场, 以农机合作社联盟为单位争取更多、更大的服务市场和销售市场, 对农机合作社联盟发展起到保证作用。

4 结语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将机械化作为重要的途径与保障, 应该立足于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工作, 探讨农机合作社组织结构和功能作用的更高形态, 发展出各类农机合作社的强有力组织和紧密联盟, 在拓宽合作社服务范围, 提升合作社管理质量的同时, 使合作社以联盟的方式服务于农业生产与农村市场, 在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同时建设出新型农机合作社机制, 达到对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农业发展和进步的全面保障。

摘要:农机合作社联盟是农机合作社的高层级组织, 有了农机合作社联盟作为平台, 传统的农机合作社功能和作用会得到进一步发挥, 农机合作社存在的各类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 当前农机工作应该以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本文以农机合作社联盟的构建为中心, 简介了农机合作社联盟的形式与功能, 分析了农机合作社联盟的优势, 研讨了农机合作社联盟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供了新时期建立农机合作社联盟的要点。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联盟,成员资格,管理制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戴金王.拓展农机合作社规模促进农机产业健康发展[J].农业机械, 2008 (20) :125-127.

[2]宗杰.依靠农机走富路合作入社惠乡邻——刘宗杰创办农机合作社纪实[J].山东农机化, 2008 (3) :182-183.

[3]田东亮, 王凤海.从场县共建看影响黑龙江农村农机合作社的症结[J].现代化农业, 2008 (5) :214-215.

[4]熊清溪.惟有合作农机兴——浏阳市创办农机合作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J].民营科技, 2008 (8) :82-85.

发展农机合作社推进农机化进程 篇8

一、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 领导重视,规范运作。首先,领导重视。年初由局党组成员分组带队,到各县 (区) 对合作社进行排查、摸底、分析、比较,最后确定隆安县雁江镇开垦农机合作社等6个合作社作为自治区、市两级示范合作社建设单位。其次,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全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以及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等情 况,结合自治区对示范农机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当年的发展目标、建设规模、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第三,把握原则。工作中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元创建,量力而行,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二) 因地制宜,多元创建。根据各县 (区) 的实际情况、现有条件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机户组建不同形式的农机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鼓励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走农机共同利用、共同合作发展的路子,探索出四种类型的创办形式。一是“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如隆安县信发农机合作社、武鸣县南糖、起凤农机合作社等;二是“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型,如隆安县雁江镇开垦农机合作社等;三是大户联合型,如西乡塘区富全、横县迪联农机合作社等;四是能人带动型,如宾阳县悦强、永盛农机合作社,邕宁区孟莲农机合作社等。

(三) 政策倾斜,加大扶持。为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我市近几年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并根据农机合作社开展作业的需求,适当放宽补贴机械类型和数量,支持合作社增加农机装备,协调落实农场、企业、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内的作业和各类农机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安排合作社来承担。如武鸣县 南糖集团东江糖厂的甘蔗基地种植、中耕培土耕作面积333.3hm2 作业项目全部由宁武镇南糖农机合作社承担。二是落实好工商免费登记注册、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和农机作业减免税、农机信 息共享等政策。三是加大对示范性合作社的扶持。2013年,我市财政用于扶持农机合作社的专项资金达100万元,自治区财政扶持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6个自治区、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机库房建设和设备购置。

(四) 培育典型,示范带动。按照“五化”要求,我局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合作社作为典型,在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业务上指导,并采取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引导发展。目前,全市6个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建设已全部完成,发挥了在管理上、业务上、效益上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主要贡献与作用

(一) 农机合作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开展土地流转、订单作业、跨区作业,不仅促进农业生产增效,也增加了合作社的收入。同时,规模化作业使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大部分农民转移从事养殖业、外出务工等, 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 农机合作社提高了机械化和管理服务水平。农机合作社利用扶持资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机管理部门积极帮助合作社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组织合作社人员参加阳光培训和农机技术操作技能、交通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操作农机的技能、服务水平和法制意识。

对农机合作社发展 篇9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发展措施,成效

1 发展情况

辽宁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始于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颁布后,全省归纳农机专业全作社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组织形式多元化。坚持投入主体多元化,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农机合作社建设。坚持选有能力、有实力、有积极性的“三有”人员做带头人,领办合作社。重点瞄准农村能人、农机大户、村干部三个抓手,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组织形式主要有6种:基层政府投资型、村干部主导型、能人领办型、农机大户带动型、企业创办型和乡镇农机站改造型。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竞相发展。

二是服务模式多样化。从服务模式看,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跨区作业。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是当前最普遍的服务模式,其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二是订单作业。主要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季节性、农业生产部分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合同,按约定提供服务。三是承包作业。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合同。农户向合作社缴纳相应的服务费,农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四是承包土地。由合作社转包农民出让的土地,合作社付给农户一定的承包金或以粮食结算,全部或剩余农产品归合作社所有。

三是经营方式市场化。合作社以为会员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围绕当地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宜宽则宽,宣专则专,既有专业合作社,又有综合经营合作社。以农田作业服务为主的合作社,多数开展综合经营,既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又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农机修理业务,有的还开办工厂。在特色经济明显的地方则以专业社为主,重点围绕农作物秸秆处理提供机械化服务。

2 主要做法

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坚持“自发、自愿、自主建”和“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发展原则,按照“指导不决策、服务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努力做到积极引导,热情服务,强化扶持,推动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农机部门有关领导多次下乡专题调研,指导工作;辽阳市副市长郝春荣亲临农机合作社调研,随后指出:这件事顺时势、合民意,要加快发展,造福农民群众。市农机局先后3次召开了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现场会、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现场会、全市农机合作社代表座谈会。各市和县级政府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下发专门扶持发展的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等组织推动。市农机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社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各市县市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计划,明确了重点突破区域和典型培育对象。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主要突出3个支持环节,即实行政策倾斜,充分利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项目,优先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积极与财政局沟通,市财政从2007年起将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纳入预算。2008年共投入专项资金1700万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强化。2009年共落实2500万元,进行以奖代补和合作社开展重点农机作业补贴。

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发挥先进典型的影响带动作用,在全市开展了“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命名活动,评选了一批省、市、县三级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并给予物质奖励。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推广4个方面的经验,即重点推广农机专业大户间联合组建合作社的经验,发挥强强联合,充分利用现有农机资源的优势;推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合作社的经验,发挥订单作业,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推广以农机制造、销售、维修企业为依托创办合作社的经验,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和行业经营优势;推广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验,弥补农机服务季节性缺陷,增强发展活力。

3 主要成效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民互助经济组织,在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承接农村流转土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是提高了土地规模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服务为主要内容,不改变土地种粮用途,有利于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它以土地承包、代耕服务、订单作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多渠道推进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极易被农民接受。如辽阳县霍纯利农机农艺专业服务合作社通过订单作业的方式,运用工厂化育秧技术,统一为了2000hm2大田进行机械化育插秧服务。

二是提高了农机资源利用率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农机合作社通过带机入社的方式,把个体农机户组织起来,形成团体优势,提高了农机集成配套能力,减少了机具重复购置,提高了机具使用效率,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大型、新型、高科技含量机械快速发展,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据调查,加入合作社后,拖拉机单车作作业量提高20%,联合收割机单机作业量提高30%。全市大中型机械近两年增幅都在20%左右。

三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应用和标准化水平。农机专业合社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技术条件和管理能力,能够按照农业发展要求,及时开展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革新改造和人员培训,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同时,合作社坚持良种与良法结合,农机与农艺结合,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机械化的载体,使农业科技得到大面积推广。

四是确保了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辽阳市有的农机合社通过承包经营土地,改单季种植一年两熟,提高了复种指数。辽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吨粮承包,各算各账”的运作方式,即合作社确保农户每亩每年一吨粮食收成,农户每年向合作社缴纳780元/亩的农机作业费,合作社通过加入农业保险的方式,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又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达到了双赢目标。合作社通过土地承包、土地托管等“保姆式”服务,解除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支持了劳务经济发展。确保了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土地不撂荒、粮食产量不断上台阶。辽阳市印有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机械化蔬菜种植,吸纳300多名劳动力就业,有效地增加了家民收入。

农机业合作社发展浅析 篇10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当前, 泗洪全县共有不同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75个, 拥有各种农机具5 206台, 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360台, 收割机2 550台, 插秧机1 968台, 配套农机具328台套, 农机化作业水平在80%以上。

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四种组织形式。一是种植大户组建型:由种植大户发起, 联合农机大户以及农机经纪人, 带领农机手、农户等自愿按股份入社, 现今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属于这种形式;二是基层机构创办型:由乡镇农机或农技部门根据本地实际需要, 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组织农机、种植大户和农机手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村组主导型:主要是由责任心强的村组干部运用集体资金和上级部门帮扶资金, 由村委会牵头吸纳农户与农机手兴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四是企业带动型:以企业协会会员为基础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或以龙头企业牵头, 带领企业基地农户和农机手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主要由各乡镇农机和种植专业大户组成, 农民占合作社成员总数82%以上。合作社按照“民建、民管、民获益”原则, 实行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运行机制, 坚持以市场为主体, 以效益为目标, 立足服务本地, 实施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承包作业等, 开展经营活动。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1. 加快了农机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 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土地流转

农机专业合作社资金力量较强, 可以解决农机价格较高、普通农户无力购买的难题, 并且通过资金、技术、土地与人才的优化重组, 加快农机化进程, 提高农机利用效率以及农业生产能力。一方面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从事其他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促进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租赁或承包等集约经营和农业集中生产、统一作业, 逐步改造小规模生产, 实现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2. 加快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增加了农机手收入, 培养了新型农民

农机专业合作社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资金实力, 能购买使用一些新型农机具和大型机具, 能够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提供物质基础, 能够使农机新技术及时推广应用并快速传播, 为社会发展节约能源与资源。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强、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高, 也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据调查, 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纯收入比自行作业农机户增加约25%以上。另外,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求从业者必须是具备一定经营知识、掌握现代生产装备技术的新型农民, 所以又发挥了培育新型农民的功能。

3. 提高了农民社会化服务意识, 为构建基层农机管理新机制创造了条件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挥其基本的服务功能过程中, 通过组织化、规模化的生产服务, 减少社员及其他农户的生产支出, 同时增加合作社的收入, 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建设与积累过程, 也是一种思想建设过程, 通过社会化服务以及不断调整服务方式以满足市场机制要求的过程, 会不断地改造合作社社员的服务意识, 间接地改变被服务对象的思维方式, 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在生产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造思想, 转变思路, 与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很有助于直接有效地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推广、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工作, 为构建农机管理新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尽管泗洪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在农机化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比如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程序尚待规范, 产权不够明晰, 规模小, 融资贷款难, 布局欠合理, 发展不平衡, 还未能发挥最大效益等。为此,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 坚持发展和引导并重的工作思路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 坚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符合当前生产力发展要求。但作为新生事物, 在具有新活力的同时, 功能还不够健全, 凭其自由发展肯定是行不通的。基层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坚持“引导而不强制、扶持而不干预”的工作思路, 对于热心于农机专业合作社事业的人, 要始终尊重他们的选择, 做到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社员所有、社员所控并为社员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注册、登记、用地、工商、税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先进机具购置、信息服务和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 大力支持。

2. 强化政策扶持, 改善融资环境

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力度。首先, 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并逐年增加资金扶持数量,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规模扩展、信息设备、土地流转以及技术引进等关键环节上能有足够资金做后盾, 保障其快速发展。还可以把农业产业化、农机化项目如机插秧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补贴和奖励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 优先安排。其次, 有关部门要依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方面实行减免政策, 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 根据本地实际, 因地制宜, 进一步制定可操作的扶持政策, 比如明确在用地、用水、用电、人才技术、资金信贷、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合作社融资上, 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要放宽对农机专业合作社银行账户办理条件, 简化贷款手续, 提供优惠条件, 积极实施贴息或低息贷款政策。同时, 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选择制度健全、经营优、服务好、效益佳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试行流动资金贷款和信誉担保制度, 扩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信誉担保范围及贷款量, 并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目标考核体系中, 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3. 树立优秀典型, 加强技能培训

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时, 要注重培育典型, 树立典型,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实现以点带面。要扩大典型影响, 放大典型效果, 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运行良好、带动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农机部门还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培训班和农机技术使用维修培训班, 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市场经济、现代管理、政策法规和农机新技术知识, 提高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 增强农机人员使用和维护新机械的专业技能, 全面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的综合素质。

4. 实行多形式组建, 开拓多渠道服务

进一步挖掘并创新农机大户与种粮大户强强联合、农机大户与单机户优势联合、以乡镇农机站为依托强势联合以及以村组为基础的互助联合等组建形式, 在加快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步伐与快速提高其数量的同时, 更要注重质量与规模建设, 做到组建形式多样、内涵特征丰富。大力拓展服务渠道, 开辟创新服务方式, 着力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以诚信服务和合理的作业价格开展本地服务和跨区作业;同时为减少农闲季节农机具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政府部门可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田基本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废地复耕、村组道路维护以及农村植树造林等项目工程, 提高农机利用率。

浅谈农机合作社的管理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作用;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51-1

1 舒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现状

1.1 购置装备资金投入情况

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4个,共投入资金279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803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35%;个人投资1995万元,占总投资的65%以上。从投资结构上看,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以农民入投自投为主,基本达到65%以上,但从投入情况看,我市的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多方的资金投入,壮大农机合作社的规模和实力。

1.2 农机化装备投入情况

全市54个合作社新增农机装备576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9台,水稻插秧机125台,水稻收割机55台,深松机12台,旋耕机65台,其他农具100台。机械装备以大型为主,农机装备以新型、复式、多功能机具为主,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投入合理比较先进,适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1.3 农机化作业水平及效益

通过调查,截止2011年10月末,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总作业量32.1万亩,其中本地作业19.1万亩,跨区作业12万亩,合作社实现作业收入为1217.3万元,纯收入869.5万元,都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这些农机合作社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和新型的农民代表,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 农机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机合作社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在几年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证实,它是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2.1 合作社的组建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市拖拉机保有量达37500台,配套农机具115000台(套),但基本上以小型拖拉机为主,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相对较少,小型拖拉机长期应用于农业生产,使得耕地犁底层土壤板结,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组建的合作社装备了大型的农业机械,实施标准化作业,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民对使用大型机械作业的认可程度也有极大提高,被农民接受,这对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合作社的组建保障了我市的粮食生产安全

我市是一个农业市,农业生产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干旱少雨、涝灾使农业生产面临的考验,为解决这一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们认为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是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有效的办法。全市农机合作社两年的生产实践表明,通过采用大型机械作业,增加了深松、深耕的深度,建立了土壤水库,提高了土壤抗旱抗涝的能力,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作物生产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土壤环境。组建合作社通过采用大型机械标准化作业,使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合作社的组建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合作社的组建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通过采取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将大部分农民从繁重的生产劳动解放出来,他们从事其他行业或外出务工,以此增加了农民收入,合作社的组建使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在不断改变,使农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长;使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增加,所以说合作社的组建促进和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3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农机专业合作社做为规模经营的一种新途径,一种农机服务组织的新形式,如何保证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农机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3.1 各级政府扶持是加快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条件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经营的主要模式,也是农业生产的主导力量。各级政府要站在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农机化发展和改善生产方式的高度,在政策、资金和管理上对合作社进行扶持,帮助协调好各种关系,引领合作社加快建设,逐步完善,实现发展。如农机购置补贴要优先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需求,优先安排资金和专项扶持资金,加大信贷额度等。

3.2 保证机车作业量,是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的前提

受土地经营模式的制约,种植结构的不统一及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多方面影响,使得大型机械作业量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经营效益。逐步解决土地连片耕作,合理流转是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高效运营的基础。

3.3 农机部门的引导是推进合作社发展的有力保障

农机部门要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和服务力度,把培养和引导合作社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坚持经常化和制度化。要积极组织农机科技人员经常深入到农机合作社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农机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赢得他们的信任。搞好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和信息引导,引领他们扩展服务空间,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机服务带头人,使他们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对农机合作社发展 篇12

一、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模式

1. 以集体所有制形式组建

合作社发起人是企业, 企业投资占自筹资金50%以上。股份由财政扶持资金、企业投资、农民投资和以地顶资构成。如鹤矿农牧公司、绥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2. 以农机大户入股形式组建

合作社发起人是种粮大户、农机大户, 大户投资占自筹资金50%以上。股份由财政扶持资金、大户投资和农民以地顶资构成。如东山区的红卫、萝北县的勤俭、山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 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

坚持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合作社, 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进口大马力拖拉机由分社组织统一经营, 采取“七统一”管理办法, 充分发挥大型机车的作用;二是联合收割机采取租赁方式, 单车核算、自负盈亏。各合作社规章制度已全部建立, 合作社都已成立成员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 经营机构也比较健全, 管理制度正逐步完善, 各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都能半年召开一次, 各合作社能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审计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和股东台账, 运营情况基本正常。

2. 拓展服务市场, 增加合作社经营收入

不断增加服务项目, 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做大做强合作社。在项目区内采取土地租赁、实物抵租等形式开展规模生产, 全市已组建的7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共作业14700公顷, 其中整地8900公顷, 收获5800公顷。实现总收入733万元, 其中整地356万元, 收获377万元。实现纯利润为374.4万元, 其中整地142.4万元, 收获232万元。

3. 强化基础设施, 提高厂库棚的标准

制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 统一了建设标准。农机场库棚选址于交通便利、距离作业区远近适中地点。科学制定建设方案, 由专业单位设计图纸, 推行工程招标制和监理制。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现场督查, 协调服务, 跟踪指导, 解决问题。利用废弃地、废弃晒场、旧厂院、停办的村小学、原村部大院及原合作社等非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 减少了资金支出。

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

现有的通村公路、桥涵和机耕道路设计标准低、道路窄, 大机械无法正常通行, 影响大机械作用的发挥, 标准化大地块规划比较难。

2.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程度与农机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在现行土地承包政策下, 部分农民小农意识比较强, 不愿意交出自己的承包田给合作社经营, 行政干预虽有一定效果, 但大面积推行土地流转还有很多困难。虽然近几年土地规模经营成效显著, 但仍有部分乡村相对滞后,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 不利于大型农机标准化作业。

3. 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

合作社的管理和驾驶操作人员, 大多数是村屯干部、农机大户及本村社员,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部分合作社管理人员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认识不清,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知识欠缺, 不能很好的指挥现代农机化生产。虽然农机驾驶人员参加了市县 (区) 举办的技术培训班, 但实际操作经营欠缺, 部分农机驾驶员素质较低, 驾驶操作技能不高, 影响先进大型机械效能的发挥。

4. 地方政府投入不足, 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政策。由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规模较大, 场库棚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缺口大, 影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

四、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 对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广泛宣传

让农民了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推进农机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载体, 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

2. 抓好典型示范和推广工作

组织农民和乡村干部进行学习, 互相交流, 增加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信心。

3. 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搞好新机具使用、新技术应用的培训,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运行和发展。

4. 建议市政府出台鼓励扶持政策

上一篇:社区医疗站下一篇:获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