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价值

2024-10-20

获取价值(共8篇)

获取价值 篇1

公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允实点。随施, 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的问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价如何获取真实题日益凸现, 、可靠的公允价值其中最大的难题在。本于值分析入手, 文从公允价探讨了解值的含义、本质决公允、价值的特征的获■/可靠性问题, 提出了获取公允价值取王晓芳现时性的方法关。可键词:靠性公获取方允价值法价格估计方一、公允价值的本质分析

法当今世理论纷呈, 但关界上, 经济学流派林立于价值———价格理, 研值论, 理论, 西方社会主义国家是马克思主国家的主流学派是效用价究义劳动价值理论。首先, 效用价值理

论认为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相交

换的比例是由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它根据效用理论推导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 交点为均衡点, 均衡点的价格是均衡价格。因此, 效用理论是用价格 (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 解释价格 (均衡价格) , 忽视了价值与价格的区别。故根据西方经济学 (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区分) 的效用价值理论,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效用价值。由于商品的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其欲望的一种心理评价, 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因而很难准确加以计量, 所以公允价值只是一种估计的价值或价格 (价值与价格不加区分) ;其次,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 表现出来的是他们使用价值的交换, 这种交换的量的比例称为交换价值。所以有学者指出, 公允价值是马克思所说的交换价值 (陆宇建等, 2007) 。故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和价格是严格区分的,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交换价值。同时根据价值规律,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商品交换中, 等价交换 (货币出现后, 表现为价值等于价格) 只存在于平均数中, 并不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所以, 公允价值也是一种价格的估计。估计可以说是公允价值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 这也是公允价值难以准确计量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 无论是从效用价值论还是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 公允价值本质就是一种价格估计。这种价格, 从卖方的角度讲是市价或产出价值, 从买方的角度讲是成本或投入价值。由于公允价值是立足于现时的, 因此, 它可以是现行市价, 也可以是现行成本, 其前提是必须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之上。

二、公允价值的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的分析, 公允价值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公允性、现时性和估计性三个方面。

(一) 公允性

公允价值是由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 在公平交易中自愿形成的交易价格。以这样的价格进行会计计量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企业各利害关系人来说往往是最为公允的, 所以, “公允性”是公允价值所具备的最基本特征。

(二) 现时性

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在于满足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能够满足决策需要的信息, 必须是与决策相关的、及时的信息。FASB于2006年9月颁布的FAS157给公允价值下的定义特别说明, 公允价值是“计量日”非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形成的价格。

(三) 估计性

估计性是指除非计量日与实际交易日重叠, 公允价值一般都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 而是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估计得出的。正如井尻雄士所说:“公允价值通常由市价决定, 但在下述意义上, 公允价值的含义比市价更宽广。当资源常常不在市场上交易时, 公允价值包括一个假设的市价。”

三、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

随着经济的虚拟化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日益失去了相关性, 出现了资产减值会计、通货膨胀会计和当前最为流行的公允价值会计。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收益更符合经济学收益概念, 因而能提供更真实、相关的收益信息。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不仅在于满足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需要一个比历史成本更相关, 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而且在于有可能把这一计量属性的应用, 推广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方面去, 从而彻底改革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模式 (葛家澍, 2006) 。可以说, 公允价值是价值基础会计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会计方法, 是对传统成本基础会计的革命, 代表着会计的发展方向。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理想的计价基准, 其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现实运用中却阻力重重, 形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原因是其获取方法的可靠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这种意义上讲, 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可靠性问题的解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确立公允价值获取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公允价值获取的一般原则是为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对其获取方法和程序所作的原则性规定。这些规定并非对公允价值信息所做的一般性要求, 而是为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从技术的角度对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和程序所做的原则性规范。这些原则一般应包括独立性、可验证性、充分性和适当性。独立性要求企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机构专职负责企业资产负债项目公允价值的获取或评估, 以保证估价人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 确定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的先后顺序

根据公允价值各种获取方法的可靠性的高低, 确定一个原则性的选择顺序。选择顺序是为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对其获取方法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种方法只有适合或不适合的问题, 而并无先后或好坏之分, 但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受计量环境、计量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有的方法可靠性较高, 而有的方法可靠性较难保证, 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优劣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获取方法时确定一定的顺序, 这一选择顺序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如:当存在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标价时, 应选择现行市价法作为首选的估价方法;当某项资产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及相应的折旧率已在合同中约定时, 可选择现值法作为首选估价方法。

(三) 确定不同计量对象可供选择的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及各备选方法的选择顺序

如对产成品的计价顺序可确定为:先现行购价, 后可收回净值, 再历史成本替代。对长期债券投资的估价顺序可确定为:先现行市价 (或可收回净值) , 后现值, 再历史成本替代。

(四) 明确规定每一种获取方法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及操作程序

如对现行市价法、现行成本法、现值法明确其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具体的使用程序, 以提高计量对象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

四、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的确定

(一) 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是比照计量对象相同或相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 来确定计量对象公允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这种方法是站在销售人或卖方的立场上, 利用已被市场检验了的市价交易价格来判断和估计计量对象的市场价值。由于这种方法是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实际价格为依据, 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公允价值获取的最为直接和最具说服力的获取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是用于可以对外销售或准备对外销售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及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等。

(二) 现行成本法

现行成本法又称重置成本法, 是从购买人的角度确定计量对象公允价值的方法。由于公允价值是立足于现时的, 因此, 现行成本实际上是在计量日重新购置或购建计量资产所需要的成本。以现行成本法获取公允价值所贯穿的基本思路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任何一个潜在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某项全新的资产时, 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都不会超过购置或购建该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如果投资对象并非全新, 投资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会在投资对象全新购置或购建成本的基础上扣除各种贬值因素。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以自用为主, 不准备外售或变现的资产。

(三) 现值法

现值法是通过计算计量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方法。由于资产通常被认为是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 因此, 通过计算资产未来收益的限制来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方法在理论上是最完美的。现值法是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一种公允价值获取方法, 只要计量对象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能够可靠估计, 并且能够找到一个在时间、风险等方面都与其现金流量相适应的折现率, 现值法对任何项目的公允价值获取都是适当的。但在实际运用中, 现值法又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法, 其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金额、概率的确定, 以及折现率的选择都离不开人的主观估计,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现值法的推广应用。因此, 一般情况下, 现值法主要应用于一些市场价格无法获得, 也无类似资产的价格可供参考, 而其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及折现率可以较为客观地估计的资产负债项目, 如无形资产项目、金融工具项目及企业整体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等。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 2001 (1) .

〔2〕谢诗芬, 戴子礼.会计理论研究的百年回顾:会计计量视角〔J〕.财会通讯, 2003 (9) .

〔3〕陈敏.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理论缺陷浅探〔J〕.财会月刊, 2005 (10) .

〔4〕陆宇建等.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2007 (2) .

获取价值 篇2

在信息社会生存和生活中,高效地获得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身的学习和工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本节 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信息技 术基础》本节是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三节《获取信息的方法》 内容包括众多信息获取方法介绍,网络信息检索的相关内容,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成为一种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检索经验,但是对于适当选取 检索策略、采用检索技巧优化检索效果还缺乏足够认识和思考。

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与 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三、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并 运用合适的搜索方式和技巧查询检索资料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体验不同信息检索方式的检索效果 • 2、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 3、充分认 识到搜索方法的选择与搜索技巧的使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其搜 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授新课

播放一个有关食品添加剂视频

回答:以下问题 1、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2、使用标准是怎样的 3、超标的危害 4、哪些食品不合格,你的看法怎样 5、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是什么的?

网络检索方法:直接访问网页 2 使用搜索引擎 3 查询在线数据库 区别是什么?哪种你最喜欢

关键词:AND OR NOT的使用(例:关于中秋节认真观看

学生按照已掌握的方法 小组交流 找答案

思考:搜索引擎指什么?

学生通过活动进行体会 会 由食品卫生情况让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

在 探 索 中 求知,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行为。

教师检验学生的已有水平。

感受三种方式的不同,扩展知识的深入学习。引出关键词的运用。

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经历利用网

实践活动

信息价值判断 日的定义)

搜一搜:、美人鱼的学名叫什么? 2、布鲁赛尔被人们称为什么? 3、到 到 2020 年全国人口总量要控制在多少人左右? 4、威尼斯有多少座桥 5、意大利有一座被火山活埋的城市是哪里? 6、朝鲜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什么?。。。

7、、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 ,称 为“__________”。

8、、山东_________(城市名)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 麦箭”。准确性 2 权威性 3 客观性 性 4 时 时 效性 5 适用性

网上操作

探索判断依据,准备获取到有价值信息。

检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尝试解 决问题,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获取价值 篇3

在全球的各行各业中,高管们都认识到,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如何利用大数据。但是,尽管大数据吸引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但从企业正在做的事情中很难发现深层次的信息。

因此,我们试图更好地了解企业如何看待大数据,以及它们目前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大数据而使其业务受益。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联手进行了2012 Big Data @ Work研究,调查了95个国家中的1144名业务和IT专业人员,并采访了20多名学者、业务主题专家和企业高管。

我们发现,近三分之二(63%)的受访者表示,信息(包括大数据)和分析的使用为其组织创造了竞争优势。在IBM的2010年新智慧企业全球高管联合调研中,有此看法的受访者比例是37%——在短短两年内增幅达到了70%。

从大数据中获取商业价值的五项建议

作为日益扩大的信息与分析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领域,大数据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在其组织内已经实施大数据试验项目或者部署项目的受访者来说,通过信息(包括大数据)和分析而获得巨大优势的比例要比仅依赖传统分析方法的组织比例高15%。

那么,当前的大数据活动为何与以前不同?有些组织使用大数据已有多年时间。例如,一家全球电信公司每天从120个不同系统中收集数十亿条详细呼叫记录,并保存至少9个月时间。一家石油勘探公司分析几万亿字节的地质数据,而证券交易所每分钟处理数百万个交易。对于这些公司,大数据并非一个新概念。

然而,两个重要趋势使得大数据时代与之前有显著的区别:

一是目前在广泛行业中几乎“所有方面”的数字化产生了新型的大量的实时数据。其中,非标准数据占据很大一部分,例如流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或传感器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并不能完美地适用于传统的、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仓库。

二是当前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工艺使得各组织能够以从前无法达到的复杂度、速度和准确度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

在各行业和各地区,我们的调研发现,组织对大数据采用了一种务实的方法。最有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首先识别业务要求,然后定制基础架构、数据源和分析方法,以支持业务机会。这些组织从现有的和新的内部信息来源中获取新的洞察力,制定大数据技术战略,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地升级相应的基础架构。

我们的调研结果为各组织逐步开展大数据举措以及从大数据中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提供了五项关键建议:

(一)以客户为中心推动初始举措

最初的大数据举措必须注重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大价值的领域,这一点势在必行。对许多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从客户分析开始,通过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并预测未来行为,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全面数字化是有助于带来大数据迅猛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已经改变了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力量平衡。如果企业希望了解并向有能力的客户和市民提供价值,他们必须集中精力将客户作为个体进行了解。企业还需要向新技术和高级分析能力投资,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客户的交互和偏好。

但是,当今的客户——包括最终消费者或者企业对企业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了解。要想有效地培养与客户之间有意义的关系,企业必须以客户认为有价值的方式与客户联系。

价值可能来自更及时、更明智或者更相关的交互;也可能来自于企业通过改进底层运作而增强交互的整体体验。无论来自何处,分析都有助于从大数据中获得洞察力,这对于在这些关系中达到这一深度日益重要。

(二)制定整个企业的大数据蓝图

蓝图包含企业内的大数据愿景、战略和要求,对于在业务用户的需求与IT实施路线图之间做到协调非常关键。它实现了关于企业如何利用数据改进业务目标的一致理解。

有效的蓝图通过确定大数据适用的关键业务挑战,规定如何使用大数据的业务流程要求,以及包含实现该蓝图所需数据、工具和硬件的架构,从而定义了企业内大数据的范围。这是为指导企业以实用的方式,并以创造可持续的商业价值为出发点,开发并实施大数据解决方案而制定蓝图的基础。

(三)从现有数据开始,实现近期目标

要实现近期目标,同时为持续开展大数据项目创造发展动力和专业知识,企业必须采取实用的方法。我们的调研表明,要开始寻求新的洞察力,最具逻辑性和性价比的地点就是企业内部。

从内部着眼允许企业利用现有数据、软件和技能,提供近期业务价值,并且在考虑扩展现有的能力而处理更复杂的数据来源和类型之前积累重要的经验。大多数企业希望通过这样做而充分利用现有存储库中的信息,同时扩展其数据仓库,以处理更大数量和更多类型的数据。

(四)根据业务优先级逐步建立分析能力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分析工具使企业目不暇接,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分析技能的严重缺乏。大数据效率取决于消除这一巨大差距。简言之,企业必须获取工具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分析、功能和IT技能的完美平衡,预计新角色和事业模式将会出现。

关注内部分析人员的专业发展和事业进步——他们已经熟悉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和挑战——这应是业务高管的首要任务。同时,大学和个人自身(无论什么背景或专业)都有义务培养强大的分析技能。

(五)基于可衡量的指标制定投资回报分析

制定综合且可行的大数据战略以及后续的路线图需要可靠且可量化的投资回报分析。因此,一位或多位业务高管积极参与并支持这一流程非常重要。要实现长期的成功,强大、持续的业务和IT的协作同样重要。

nlc202309012208

许多企业的投资回报分析基于以下可从大数据获得的益处:

1.更聪明的决策——利用新的数据源提高决策质量;

2.更快的决策——实现更实时的数据获取与分析,支持在“影响点”做出决策,例如在客户访问您的网站或者与客户服务代表通电话时;

3.创造奇迹的决策——使大数据举措注重于那些能够提供真正差异化的领域。

这些建议中有一个基本原则:业务和IT专业人员必须在整个大数据实施过程中通力合作。最有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首先确定业务要求,然后定制基础设施、数据源和量化分析,以支持该业务机会。

按阶段的更多建议

在大数据采用的生命周期内,某些关键活动是每个阶段的特征。以下各阶段建议为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提供了经过验证且实用的方法。

(一)从教育到探索: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1.注重大数据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的领域,包括行业内部和外部,持续增加您的知识;

2.与不同的业务部门和职能合作,确定可以通过更好、更及时的信息访问而应对的最关键的业务机遇和挑战。许多企业通过客户数据和分析开始,以支持其前台转型举措;

3.注重增强您的信息管理环境和基础架构,包括制定大数据蓝图;这些蓝图通常基于行业标准、参考架构和其他可用的技术框架和资源。

(二)从探索到接触:将计划付诸实施

1.在制定大数据战略和路线图时,确认业务领导层的积极支持;

2.为您计划通过POC或试点项目而解决一个或两个关键业务挑战制定投资回报分析;

3.在开始为满足更长期的要求而做出计划时,定期确认您的信息管理基础和IT基础架构能够支持POC或试验项目需要的大数据技术和能力;

4.评估您当前的信息治理流程及就绪程度,以应对大数据的新方面;

5.分析内部资源现有的技能集,并且开始进行差距分析,以了解您需要在哪些方面增加和/或获得更多技能。

(三)从接触到执行:了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积极推动试点项目的成功,以保持前进动力,同时开始参与到业务的其他部分中;

2.通过确认和验证预期的投资回报和收益而最终确定业务案例,包括既定的成功标准和指标;

3.确定由于能够获得更好、更及时的信息(例如营销、销售、客户服务和社交媒体网站)而需要修改和改进的业务流程;

4.制定能力计划,以确认是否有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所需的足够技术和定量技能;

5.记录从试验到投产的详细项目计划。该计划应包括预计业务价值、成本、资源和项目时间表的确认。

(四)执行阶段:拥抱大数据的创新

1.记录早期成功的和量化的结果,以支持未来的举措;

2.在企业中发起正式的大数据沟通,持续地提供支持和前进动力;

3.注重增加技术和技能,以应对各业务部门、职能领域和地区的新的大数据挑战;

4.注意信息治理(包括信息生命周期管理)、隐私和安全;

5.持续评估快速发展的大数据工具和技术。平衡现有基础架构与能够提高扩展性、优化度和弹性的新技术。

开始您的大数据演进

要在全球整合的经济环境中竞争,当前的企业需要全面地了解市场、客户、产品、法规、竞争对手、供应商、员工等,这一点日益明确。这种了解需要有效地使用信息和分析技术。事实上,除了其员工之外,许多企业还将信息视为最有价值的差异化资产。

现在,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和广泛采用,全球各地的企业都在寻找新的方式开展竞争并且获胜。它们不断地转型,以充分利用大量的信息改进整个企业内的决策和绩效。少量领先的企业已经通过为员工——从高管到营销和车间工人——提供信息、技能和工具而使他们更好、更及时地在“影响点”做出决策,从而实现这一目标。

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管理全部大数据的能力。但是,利用新数据、技术和分析技能的机会在每个行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需要通过分析新的和现有数据的数量、速度和多样性,并利用正确的技能和工具更好地了解其业务、客户和市场而实现价值。

无论从何处开始,全球的企业在当前全球整合经济环境中都将继续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大数据获得业务价值和竞争优势。

获取价值 篇4

一、当市场不活跃时, 寻找相同存货的近期交易价格

需要对相同存货的交易价格做出重大判断。主要判断交易价格是否代表交易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形成价格, 且参照物与被计量的存货大体上是否可以替代, 而不是草率地认为任何可观察到的交易价格都是公允价值。需要考虑近期交易与公允价值计量之日之间存在的时间差异。在这种情况下, 应考虑间隔期间市场状况的变化情况, 比如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该存货在市场上的需求与供应之间随时间变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影响到交易价格。考虑近期交易与公允价值计量之日存在的贬值损失, 存货可能由于实体性贬值磨损、意外或自然灾害而发生损失, 功能性贬值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贬值, 经济性贬值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贬值, 都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日存货的公允价值。在进行存货减值时, 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需要考虑相同存货市场参与者的参与程度。如果相同存货近期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交易主体, 则该交易价格可能并不代表其公允价值。市场活跃意味着交易频繁, 交易频率足以提供持续性的定价。与此相对来说, 不活跃市场无法提供持续性的定价。交易不够频繁, 交易频率低, 没有规律的交易性活动。

二、通过相似存货获取公允价值

当市场不活跃时, 相似存货的近期交易也可为获取公允价值提供依据, 但在使用时需要考虑相似存货与计量存货的相似程度, 即相似存货的协议条款是否与计量存货的条款一致, 条款上的差异可能影响相应的公允价值。也即是交易条款与交易条件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状况和市场价格标准的相似的存货。例如,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在近期交易中存货是用于抵押的存货, 对特定抵押存货进行估值时, 需考量相似抵押贷款的抵押存货与主体拟计量的抵押贷款的抵押存货品是否相似。上述两项获取方法可以统称为市价法, 即对具有可以观察的市场价格时, 根据市场价格来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 市价法强调的是一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等于能够获得同等效用的相同或相似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运用市价法需要作出一些假设:参照物与被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大体上是可以替代的。可参照交易实例的交易条款与交易条件应能够反映正常的市场状况和市场价格标准。应尽可能多地获得交易实例。考虑交易实例的交易环境和交易条款, 交易必须能反映类似市场的谈判情况和销售情况, 没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当获得第一层数据, 即活跃市场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时, 公允价值的计量可直接应用第一层数据。此时的交易发生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当不能获得第一层数据, 而获得第二层数据时同样采用市价法。如果没有活跃市场的报价, 但可以获得相似资产的报价。市价法适应于存在具有相同或相似活跃市场的存货。

三、通过定价服务获取公允价值

具有独立性的信息是外部信息, 可以通过企业外部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提供的公允信息, 即当市场不活跃时, 也可以利用资产评估所提供的价格作为获取公允价值的依据, 但应注意:需要评估定价服务所提供价格的定价机理与公允价值计量目标是否一致。因为在市场不再活跃时, 定价服务所提供的价格, 同样可能更多地依赖估值模型而非实际交易, 而模型的输入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只定价服务才能获取的信息。因此, 主体应该评估该定价机理下得出的价格是否与公允计量目标相一致。需要考虑定价服务所提供报价数据的样本大小。为了获取真实反映公允价值信息的报价, 仅仅依赖抽样报价通常是不恰当的, 需要获取大量报价或其他确切的市场信息。但是, 当从多渠道获取多份报价数据后, 如果各个报价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仅简单地取这些价格的平均值也是不恰当的, 应当考虑每种报价应赋予的权重。需要定价服务估价水平的真实性和独立程度。应该考虑所获得的报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实际交易状况。在某些情况下, 不同定价服务获取的是不同层面的信息, 在报价的真实性和独立性上存在差异。如果报价来自于市场中有重要地位独立的中介机构并且对该存货的定价具有经验和专业人士, 那么这样的估价会更具真实性和独立性。资产评估由于其专业性和独立性, 合理确定公允价值, 克服在公允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主观盲目性。如何使用定价服务信息, 以使自身的定价模型有效。判断标准是:当该模型所产生的价格在定价服务获得的价格范围时, 可使用自己的模型定价;当模型所产生的价格在定价服务所获得的价格范围外时, 应将这些定价服务报价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一个输入值, 并判断这些价格的权重。定价服务机构应该遵循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真实性要求评估所依据的数据必须真实, 评估结果报告必须真实。科学性需要有规范、标准、程序、方法等, 符合客观的规律, 以科学的规则去分析、比较, 得出科学的公允价值。资产评估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另种表达方式, 在专业资格的评估师来评估确定资产的价值。尤其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需要更多的依赖中介机构。在不活跃市场时, 独立、合格的专业定价评估机构能是提高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重要来源。

四、通过使用模型获取公允价值

当市场不活跃时, 或需要对可观察输入值做重大调整时, 公允价值将运用估计技术来确定, 该估计技术主要以主题内部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和适当风险调整折现率的假定为基础, 通常被称为“以模型定价”,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是需要报告主体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评估风险调整折现率。二是需要考虑对模型本身和模型所使用的输入值进行验证和校准。应验证模型的输入值并测试模型是否反映了当前市场状况。当市场状况改变时, 应改进所使用的模型。如果所使用的模型未能包含某些市场参与者在确定价格时所考虑的因素, 则应根据这些因素对模型计算的价值进行调整, 包括流动性调整、信用风险调整、其他风险调整等。三是在可能的情况下, 需要考虑使用一个以上的模型对模型定价进行相互验证、比较分析, 以避免某一特定模型给计量带来偏差。可以采用的定价模型如下:

(1) 存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现值的传统法。PV=CF/[l+I]。其中, PV为现值, CF为合同约定的未来现金流量, I为风险相当的利率。现值法是通过计算计量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使用传统的现值法简便易行, 且能够反映对未来现金流量和相应风险溢价的预期。如果存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 可以采用传统现值法进行计算。但是当现金流的时间不确定时, 单一的恰当的现金流和利率无法合理确定。

(2) 现值的期望现金流量法。PV=[E (CF) 一R]/[1+I]。其中, E (CF) 为期望现金流量, R为对现金流量风险的调整, I为无风险利率。可见, 期望现金流量法的优点在于把计量的重心直接放在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计量时所采用的各种假设上。期望现金流量法考虑了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的期望值而不是只寻找一个最可能的现金流量。期望现金流法的计算是采用期望的现金流量E (CF) 代替名义的或最可能的现金流量CF, 同时对现金流量的风险进行调整。

(1) 、 (2) 两模型统称为收益法, 都涉及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期限和折现率三要素。资产的价值是由其效用决定的, 而资产的效用体现在为其拥有者带来的收益上, 这是效用价值论, 是收益法的理论基础。

(3) 估计模型。FV=P1+P2A+P3B+P4C+……+PNX+E。其中, FV为实物性资产的公允价值, P1、P2……PX表示系数, A、B、C表示对公允价值的不同的影响因素, 影响交易的参数, 包括市场利率、汇率、风险、折现率等。E表示残差项 (residual) , 代表了其他影响FV的随机因素的集合。在存在影响公允价值因素比较多的情况下, 考虑估计模型来确定公允价值表明被解释变量除了受解释变量的系统性影响外, 还受其他因素的随机性影响。

(4) 销售法。公允成交价格=进行交易的存货的估价× (1-可比交易毛利率) , 可比交易毛利率=可比交易毛利/可比交易收入净额×100%, 可比交易是指与该存货相似进行市场买卖的相关交易。销售法通常适用于进行交易者未对存货进行改变性能、结构等实质性增值加工的简单加工或单纯购销业务。

(5) 成本法。公允成交价格=进行交易的存货的估计的合理成本× (1+可比交易成本加成率) , 可比交易成本加成率=可比交易毛利率/可比交易成本×100%, 交易的存货所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得到, 再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价。成本法通常适用于有形资产的购销、转让和使用;公允组成价格=成本× (1+成本利润率) / (1-比例税率) , 成本为存货发生的实际成本, 成本利润率可以效仿税法中规定成本利润率, 该存货主体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来确定适用的比例税率。以便在无法取得可比市场交易价格时通过比较利润率推断公允价格是否合理。公允价值的估计性特征决定了其获取方法可以有多种获取方法及选择。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生费用价值论, 认为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购买时的成本。成本法适用于以资产重组、补偿为目的的资产计量其公允价值。

五、高级管理层的内部估值

在不活跃市场环境下时, 管理人员对相关存货的交易进行内部估值, 在符合双方意愿的条件下, 估计出合理适当的价格作为交易价格。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监督、约束高级管理人合理进行内部估值, 并且披露公允价值的信息。

上述探讨了关于在不活跃市场下存货以公允价值获取的初始计量, 本文在结束前接下来涉及到关于不同方式取得存货的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存货期末的计量以使更全面的反映存货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 若是以除了存货以外的非货币性资产来交换存货, 那么当存货处于不存在活跃市场条件下时, 作为换入的存货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进行计算。在债务重组当中, 无论是债权人或是债务人以存货偿还债务, 都是以存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视同销售进行核算。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 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初始成本以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存货以其公允价值为基础视同销售。存货期末计量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可变现净值是从某种角度来说的存货的公允价值。从其计算的角度看可变现净值的计算以存货的售价减去至完工的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的售价就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计算的。相关的税费都有相关的凭证, 因此可变现净值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此时也是公允价值的反映。

获取价值 篇5

现代科学对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的解释是:颜色是由光的波长所决定,并被眼睛与脑神经所感知的一种印象反应。其途径为:“光波”被人的神经系统“视神经”所接受,然后经过大脑中的传感神经细胞作用于有机体的人,最后所形成的印象过程。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丹尼斯·贝勒对外界的光如何引起人的神经反应作了精辟的解释:紧挨眼球后部的视网膜布满了众多的传感接收细胞,即杆状和锥状的感光细胞。锥状细胞传递白光视觉的信息,它们由三种对光谱中红、黄、蓝部分的光敏感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只有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大小,对这些细胞所作的电讯号记录,表明在这些接受细胞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使得这些接受光的细胞对光线极为敏感,据悉正是由于锥状细胞的存在使的健康的眼睛能够分辨出一万七千种颜色,这也是人所具有准确分辨颜色能力的主要原因。(2)而“杆状细胞”则负责亮度或色值的各种变化。在医学的临床实验中表明,色彩的处理是在大脑皮质的区域内进行,该区域与处理其他类型视觉信息的区域不同,因此,患有局部大脑皮质上的某些病患会存在着严重的色视觉障碍,这种障碍即使在视网膜锥状细胞正常且辨别形状和运动的能力也正常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剑桥大学心理学系的教师约翰·莫伦通过分析指出:人类本身就具有两种的色系,一种是作为哺乳动物而共同拥有的“古代色系”;另一种则是作为灵长类祖先在不太远的古代才进化而来的“近代色系”。人类因为拥有着两种的锥状细胞而拥有了双色性色视觉。(3)“古代色系”作为动物的本来拥有机能并不会使得人类优于其他动物多少,但是“近代色系”却使得人类的色系范围得到了扩延。(4)因为进化使得人类的锥状细胞增加到七百万个,人白天的视觉活动主要靠锥状细胞完成,锥状细胞既可以分辨光的强弱,调整在日光下的视觉接受,也具有强烈的色感感应能力,辨别物象的色相与形态,并且对长波极为敏感。杆状细胞虽然与锥状细胞一样都是吸收光从而引起视觉的信号,但不同的是杆状细胞只是吸收单一的光子(光的粒子),只对亮度有所回应,承担调整视觉在微弱光线下辨别物体的能力。

利用锥状细胞对红色、橙色、黄色长波敏感以及杆状细胞在夜间对亮度产生反应的特点,夜间汽车的尾灯和转向灯都使用红灯和黄灯显示,晚上的霓虹灯和仍在营业的商店外部装饰也大多采用红、橙、黄三色的灯光,室内日光灯的照明都尽其所能呈现白昼的光照效果以营造一种热闹、欢快的购物与消费环境,一些城市的夜间灯光工程也采用红色或黄色的灯光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当代对这种视觉与色光原理的透析研究使得各种流行时尚的色彩得以张扬其优势,充分利用长波刺激锥状细胞的强烈反应引导受众的关注力与兴奋点。在广告设计、视觉媒体以及以场景为展示的公众场合中有效地使用并将这种视觉刺激转化为视觉价值、消费价值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通过光色引导视线进而调动受众的心理与生理的正价变化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利用色彩的生理反应对情绪或兴奋激动或平静安宁的行为干预也已成为当下的一种医疗辅助手段。如绿色的光波较短,不像红色那样刺激人的视线,反而具有舒缓视力,降低个体中枢神经兴奋,使观者产生柔和、放松的心理感应。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绿色植物与人工草地的种植一直是不可缺少的设计环节,特别是在一些供人休息、休闲以及等候的场所,淡雅绿色的环境设计往往令人产生一种平和安静的舒适感。

色彩是视觉接受外界色光的刺激并经过生理加工与处理,然后在大脑内对其加以感知与注意后产生的一种感觉;色彩的自然属性由于不同的个体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美感联想,因此也就注定色彩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成为个体审美的主要标准之一。据研究,婴儿在出生大约一个月就会对色彩产生感觉与反应,三个月就会对长波(红、橙、黄)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发育的成熟,对色彩的认识与理解能力都会发生变化,但儿童都偏爱于色彩鲜艳、明快、热闹的暖色,这也是设计儿童产品多采用亮丽、活泼的暖色调为主的原因。

作为自然界的赏赐,色彩对于人与动物的共同作用是纯物理性的印记;而另一种作用就属于生理认知范畴,尽管更多的研究是相对于个体的“人”而言,如“反余像”实验中补色的原理。(5)但动物也同样对颜色有着生理上的反应,如对红色极为敏感的公牛,其采取的攻击行为不能不带有生理上的刺激,只是“人”相比于动物更多的是被作为色彩反应的研究对象而已。德国作家歌德曾经说过:“眼睛需要变化,从来不愿意只老看一种颜色,经常要求换一种颜色。”(6)意味着人的心理与生理都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情绪并且会遴选色彩的种类,当然这也是取决于色彩具有自然本色的属性为前提,由于色彩可以引发个体自然、无意识的联想与反应,当这种色彩所引发的联想与反应被人们约定成俗为某种事物时,此时的色彩就已经具备了象征性所指,也就具备了符号的特征。采取色彩符号进行创作或交流对艺术家尤为重要。

对于绝大多数从事架上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言,对自然色彩的捕捉是最为关键的技艺与能力,然而东西方艺术家对色彩运用的悬殊效果和色彩的视觉丰富性有着极大的差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曾经有一种说法:西方人由于拥有一双“有色”(蓝色或绿色)的眼睛而比东方人(黑色的眼睛)更能捕捉到大自然更多的色彩,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眼珠是指眼球前面的中间部分,这个部位是由无色透明的角膜(眼白)、虹膜和瞳孔(眼珠)组成的。由于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那么眼珠的颜色实际就是虹膜的颜色。据研究发现,人类眼球虹膜的基质层、前界膜和后上皮层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在这些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色素多则虹膜颜色深,眼珠的颜色就越显得黑;反之则虹膜的颜色浅,眼珠的颜色也越淡,就是说眼珠颜色是由虹膜组织里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决定。而色素细胞中的色素含量还与皮肤颜色具有一致性,这与种族的遗传基因有关系。虹膜的颜色也因不同的人种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欧洲和美洲人大多拥有蓝色的眼睛,亚洲则呈现出褐色(7)。我们所说的眼睛颜色,是指眼珠中间(瞳孔)部分呈现的颜色,这是由于在瞳孔上面覆盖的虹膜含有丰富的色素细胞的原因。实际上,眼睛就只有一种颜色,只是深浅不同而已,但是由于浅色的虹膜会映衬出下面的血管,从而使得眼珠看上去呈不同的颜色,譬如白种人就呈现出蓝色或绿色,但这只是由于虹膜中的色素与血管的红色相“混合”出的一种错觉。所以,不同的眼睛颜色,并不会影响视觉对色彩的认知。拥有蓝色或绿色眼睛的人群并不比拥有棕色眼睛的人群享受大自然更多的色彩,上帝在这一点上是公平的。因此对东西方艺术家就色彩使用方面的差异,更多的得从历史文化上去找渊源。但有一点必须明白的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对色彩学的研究陆续扩展到光学、化学、医学、心理学以及社会人类学等领域,拓展了色彩所涉及的学科维度,并且把这种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引入视觉文化以及商业文化,将色彩的抽象性价值转换成有型的经济价值,所以西方对色彩的运用要较东方丰富与合理。

艺术和科学似乎总是不期而遇,利用类似虹膜中的色素与血管中的红色相混合产生色彩错觉的十九世纪“点彩派”创始人修拉,他采用的“色彩并置法”(8)就是利用视觉错觉的结果。修拉对艺术与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潜心研究过当时法国化学家欧仁·谢佛雷尔的《论色彩法则》,美国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奥格登·鲁特的《现代色彩学》的视觉实验。(9)通过研究了解关于单纯色彩通过视觉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鲜明艺术效果,掌握人的眼睛在同时受到不同的色彩刺激时,色彩的感觉会发生排斥的现象,由此使得相邻的颜色在观看时产生色彩错觉的原因,这种由于色彩的并置而产生的色彩错觉称为“色彩错视”。这种被视觉所捕捉到的“错视色彩”不是自然直观的色彩,而是由于相邻或互补的原因使视觉产生错视的结果。即颜色在被视觉获取之前并没有发生混合,而是并置或者相近地“布置”在一起,观者通过眼睛在一定的距离观看时发生生理混合的感觉,这种由于生理混合的错觉随着小色点的空间排列密集程度以及小色点的色彩配置而发生变化,这已经被印刷行业广泛利用,现在常用的4色印刷就是利用这种小色点的空间混合原理而使我们拥有了丰富的色彩阅读享受。

当眼睛观看物象时间久了之后,由于物象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感觉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残留着一种模糊的影像,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后像”或“视觉残像”。(10)“视觉后像”是视觉神经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称为正后像。看夜间城市飞驰而过汽车的夜间照明灯,在视觉的成像上都会产生一条条连续不断的红线,实际汽车在飞驰过程任意的一瞬间,照明灯在任意的位置都是一个红色的亮点,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眼睛的观看速度远落后于汽车的行驶速度,因此连续的红色亮点在视网膜上就连成一条连续的红线。“视觉后像”的生理现象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电影、动漫等影视科技领域,在影视的胶片上,一个并不连贯的动作被以16帧/秒或24帧秒的速度移动时,观者在屏幕上所观察到的就是一连续的行为。

十七世纪中叶,牛顿通过光谱实验对色彩进行了划时代的实验,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色彩的现象,但稍后的自然科学家歌德对色彩的研究已经不再停留在分析光的抽象概念,而是更为关注色彩的永恒性。他将色彩概括成三种获得途径(11),认为牛顿只是从第三种途径观察到色彩的现象,并没有对色彩的所有呈现状态做出让人信服的解释。另外,歌德认为从“生理学色”观点出发,色彩纯粹是观者的主观印象,一切色彩都具有正价和负价的特征,正价的颜色为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负价的颜色多为冷色类,如青色、紫色等;这些颜色都会引起观者情绪上的变化与波动。(12)

个体视觉的第一印象就是获得色彩的感觉,故而色彩在视觉传播中给于个体的印记是最直接也是最强烈的,视觉色彩的获得以及不同的色彩组合直接影响到观者的感受与注意力并产生一定的心理触动。营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需要大概90秒的时间才会对一个陌生的事物产生持久的印象,其中对此事物接受与否的因素有60%取决于它的颜色。(13)颜色可以左右人的思维以及行动,并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外表的颜色会给与观者产生一种潜意识的信息,这对销售与商业运营具有极大的帮助。色彩在现代社会的设计领域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企业CI战略中的一系列品牌形象都离不开色彩的参与,色彩符号已经成为企业的固定符号。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注重企业的整体形象,但对色彩符号的运用仅停留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同一商品如何引发购物群产生兴趣与购买的动机已成为了商家的研究所在,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色彩的视觉生理效应,是使商业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策略,由色彩视觉生理效应的实施到对品牌色彩符号的定着,都会给后期的产品研发提供无形的参考价值。在对色彩的生理视觉构成效应充分掌握的前提下,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凸显企业的个性色彩符号于产品设计当中,使得产品由于色彩的心理效应得以迅速获得认知,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品牌的确立。而品牌的成功也会指导色彩视觉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将是一种价值互利的双赢模式。“城市色彩建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关注的公众话题,北京、杭州、上海相继召开“城市色彩建设”的研讨会正是说明了色彩的功能性拓展已经成为建构现代和谐生活的有力战略目标之一。

色彩视觉生理构成研究是一个色彩学与生理学交叉研究的新学科,其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将色彩学的维度做多方面的延展,还能延伸到设计学以及社会学领域,为现代的和谐、环保社会提供难以估量的价值。

摘要:人类的眼睛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部分,自然的形态、色彩、以及空间定着都需要眼睛识别与感知。但是,视觉器官对物象的获取由于个体的生理原因会造成主观感知与客观存在的差异。个体对色彩的认知千差万别,既普遍也充满了特殊性;同一种族既拥有共同的色彩意指,也有不同的颜色偏好。但对人而言,客观色彩的获取基础都是由视觉的生理构成所决定。故而,对色彩获取的视觉生理探讨,将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延伸的价值。

获取价值 篇6

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从顾客让渡价值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整体顾客价值与整体顾客成本之间的差额部分。整体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取的一系列利益, 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而整体顾客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体力成本等等。

我们可以将菲利普·科特勒的顾客价值概念概括为如下的模型:

其中, CDV为顾客让渡价值;TV为顾客全部价值;TC为顾客全部成本。

其中, V1为产品价值, V2为服务价值, V3为人员价值, V4为形象价值;C1为资金成本, C2为时间成本, C3为体力成本, C4为精神成本。

由此表明, 顾客往往把总价值最高, 总成本最低的产品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 以期获取最大的让渡价值和最高的满意度。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为企业实施顾客满意及顾客忠诚战略提供了实践指导, 很好的解释了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考虑的种种因素。

与传统营销的概念相比, 顾客价值的创新之处是企业站在顾客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来决定的, 而是由顾客感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顾客价值是顾客感知价值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价格、品牌形象, 以及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等构成顾客价值的来源。顾客价值为企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和管理基础, 而从顾客价值的不发展忠诚顾客, 以获取竞争优势。同层次研究顾客满意的多种形态, 有助于企业基于顾客价值进行顾客满意管理。

二、关于企业核心能力来源的探讨

一直以来, 在竞争战略理论的指导下, 企业竞争的战略逻辑对抗性过强, 导致企业下意识地致力于打败竞争对手以及如何开发竞争战略以及论证这些战略的有效性上, 而忽视了它们的真正使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尽管资源基础理论认为, 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自于其独特的资源和知识、技能。但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够被顾客所接受, 依然不能为企业自身带来价值。在西方许多大公司, 同行业大部分企业所提供的产品 (服务) 的质量和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差异, 企业为此不得不与竞争对手进行各方面的较量但却发现依然是竞争乏力。值得我们深思。

由此可见, 公司的核心能力不仅仅来自于它在核心技术、研发团队、营销渠道、企业资源和文化等方面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 还在于它能够为顾客提供多少价值。如何将资源最大程度地转化为顾客价值, 这将是企业获得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现顾客价值讲究的是“共赢”。以顾客价值为基点构筑核心能力, 可以使顾客维系同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同时, 以顾客价值为出发点构建企业核心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企业之间为了有限的市场展开恶心竞争, 把重点放在竞争者身上,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市场发展趋势产生模糊认识, 而忽视了对新出现的市场机会的把握。把重点放在顾客上, 把精力和才智用于辨别企业是否为顾客提供了独特的价值, 从而与竞争者形成差异, 保证核心能力的独特性, 在市场上形成独特优势。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关键取决于该企业是否有能力不断开发出适合顾客价值利益的产品或服务, 是否有能力发掘或培养自身核心, 并在动态竞争中强化这种专长, 通过将这些核心能力运用于各种不同业务之间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占领有利的战略位置。

三、企业构建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能力的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顾客价值各构成要素, 结合企业自身定位, 最有效地提升顾客价值。如上所述, 顾客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体力成本这几个关键因素构成。其中前四个是“使能因素”, 后四个是“解脱因素”。我们要看到, 不同的企业顾客对这八个因素的重视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别。企业只需要对这八个因素中顾客最关注的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 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产品定位高端的企业而言, 产品质量、品牌以及员工的服务水平等“使能因素”对提升顾客价值效果会非常明显。对追求市场占有率以及将产品定位在低端的企业而言, 顾客由于对货币、时间、精力等“解脱因素”格外重视, 因此, 企业必须更多地采取控制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等来提升顾客价值。

2、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价值, 实施全面质量营销。产品价值是由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和式样等所产生的价值, 它是顾客需要的中心内容, 也是顾客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 它是决定顾客价值的关键性因素。

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 质量成为提高产品价值的关键。随着市场的变化, 企业的质量意识应该转移到增加顾客价值上来, 无法提高顾客价值的质量是没有意义的。企业要立足于顾客, 用顾客的眼光来重新定义质量的各个要素。将顾客对质量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之中, 让顾客满意, 由此来提高顾客价值。

服务价值是企业伴随产品出售, 向顾客提供的附加服务。竞争的加剧, 行业的供过于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产品和流程的不断创新, 使许多新产品很快沦落为普通商品。因此, 企业应设法为客户提供有想象力的、优质服务, 通过提高产品的服务价值来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提高顾客价值, 建立顾客价值系统的工作不可能由企业的营销部门单独来完成, 这需要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很好的协调, 在企业内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顾客有一组需求和欲望, 当卖方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或超过了期望, 我们可以说卖方在传递质量。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是一个建立了顾客价值系统的企业, 而企业要建立顾客价值系统, 必须首先树立全面质量营销的观念。

3、推行顾客价值管理, 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1) 科学管理顾客关系, 实施差异化营销, 同时建立客户档案数据库。顾客数据库是指与顾客有关的各种资料, 包括新老顾客的人文信息、交易信息、产品信息等。另外, 还有记录顾客对促销信息的接受及反应情况等。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系统将顾客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数据库, 建立起详细的顾客档案资料。企业要保持经常与老顾客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其需求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营销方案, 有效防止顾客的经常性流失。同时, 利用数据库, 还可以对顾客进行差异分析, 从中识别出企业的“金牌客户”。为了更加有效发挥企业资源为顾客服务的效力, 企业要对顾客进行科学的分类, 协调顾客服务资源, 提高服务效率。 (2) 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企业创造和让渡顾客价值的所有活动归根结底是依靠它的员工来完成的。员工的满意程度与顾客所感知的服务质量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满意的员工会和顾客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而不满的员工会直接或间接地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顾客。同时。满意的员工乐于提出革新和改进组织的建议。而不满的员工通常会抵制变化和学习。因此, 企业为实现其战略目标, 就必须开发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管理文化, 将顾客价值的理念深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 激励其创新行为, 将员工视为企业的内部顾客。建立有利于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发挥其潜能的机制,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 顾客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4、培养能适应顾客价值的变化、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开发新产品和对已有产品的改进都属于创新。但是创新远不止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 还包括组织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价值的创新等, 这些创新的综合结果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创新能力。创新在顾客价值方面的作用就是把顾客的潜在需求或者所期望的需求变成了现实的需求。围绕顾客价值构建创新能力的过程是由顾客消费流程分析、创新机会识别、创新资源分析、价值创新实施等环节组成的, 且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摘要:顾客价值对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顾客价值的探讨, 提出了有效获取企业核心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顾客,价值,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白长虹.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 2001, (2) .

获取价值 篇7

关键词:亲历过程,获取价值,策略思考

人们都知道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要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去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还要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促进自身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想达到此等目标, 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数学的过程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意研究如何让我们的小学生去真正亲历数学过程, 进而提高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 感到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亲历数学过程, 其地位必须是平等的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 我们也不可去否认学生的学习活动其地位是不太平等的, 究其原因可以说十分的简单, 或者说是我们老师总是自不自觉地把学习数学的探究权交给了部分的学生, 或者说是在我们经常性的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形成了部分学生霸占着整个课堂的惯性.那么, 我们所有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地位怎能去保持着平等呢?这就严重地影响着部分学习暂困学生的学习地位得到很好的保证.实践让我感到, 学生的学习没有最基本的地位, 其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 笔者力求注意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譬如在教学计算法则时, 我就让学生都带来许许多多的小棒, 在全体学生都摆小棒后, 学生则能通过一定意义上的数学模型的构建去掌握计算方法, 而且应当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心领神会地感悟到两位数相加, 如果是笔算个位要和个位对齐, 而且又是十位和十位的相加, 个位和个位的相加, 当我们学生建立了相关的意识时, 再付诸于细心的计算, 其正确率要高于一般性的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的实践则充分地告诉我们:学生的地位一旦真正意义上平等了, 课堂教学的气氛亦会显得十分的活跃, 学生永续学习的能力也将会逐步的提高和增强.因为, 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在动手实践, 也个个都在实践中思考, 更为理想的是学生能够通过一定意义上的思考去提高思维的品质和质量.

二、学生亲历数学过程, 其互动必须是有效的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 也在十分强调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去进行广泛意义的合作探究.但是, 平时的教学虽然我们也在让学生去合作, 其合作学习的小组组合得不尽合理甚至于不科学, 由此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不是很高, 竟然还有不如个体探究的现象.这就充分地告诉我们, 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学习必须是有效的.如何使得我们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有效, 我以为要首先优化合作小组, 因此,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 并不是简单地以座位去确定, 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小组的合作中的多种能力得到很好的呈现, 进而达到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效果.其次是互动合作探究的内容必须力求其有深刻意义, 有探究的价值, 需要由我们学生去合作探究用歌唱家刘欢所唱的歌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再次要充分发挥合作探究小组长的作用, 这作用既包含其引领的内容, 也包含其对小组成员尊重的问题.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已充分地告诉我们, 唯有高质量的合作互动, 学生的探究才极为有效.譬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 笔者就让学生进行了比较有意义的合作.首先是让学生去找他们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体, 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前置性的互动探究性研究, 在此基础上, 又让学生去找自己平时所见到的圆柱和圆锥体的图像, 让学生在一定的意义上先建立表象.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较好地通过互动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感受数学, 进而有效地培养空间观念.

三、学生亲历数学过程, 其创新必须是真实的

获取价值 篇8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90后”大学生, 调查机构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爱康太阳能、深圳高炜环球公司深圳分部, 调查方式主要为现场发放问卷和网上发放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和在外面实习的大学生, 以及企业“90后”大学生职工。同时, 结合个人访谈记录, 了解“90后”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与价值观形成现状, 为“90后”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与价值观形成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本次调查现场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52份, 网络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95份。回收率为82.3%。其中男女比例为1∶1, 问卷数量虽少, 但是综合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90后”大学生, 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加上对一些“90后”大学生的访谈, 因此本调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不因问卷的数量过少而受影响。调查和访谈内容包括“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90后”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四个方面。

一、“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随着信息时代化的到来, 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日益多样化。本文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方式、时间、内容等方面设置了7道题目。“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 就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来看, 在网络上关注信息的比例占到最多, 其次是报纸、杂志, 还有上级开会通知和广播、电视。

结果表明, 很多大学生认为从互联网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生动直观、信息量广等优点。在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中各类新闻占到了32.6%, 其余依次是电影信息、休闲娱乐、体育信息、电子书籍、计算机软硬件信息、社会文化信息、求职招聘信息、交友信息、生活服务信息、教育类信息等。但从调查中知道从上级开会通知获得的信息时间最长, 每一次至少要花上1~2个小时, 使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达给每个人。且同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获取时, 花费的时间就很少,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而不是用以前传统的获取渠道。

此外, 大学生们对信息渠道的选择也有倾向性, 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电视、网络、杂志、沙龙、论坛等方式获得信息,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老师的传授、报纸、学校广告和布告栏获取信息。调查还表明, 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 21世纪衡量价值的标准, 最重要的不是金钱、权力、名声, 而是能力和知识, 这在被调查者中的比例分别占到42.3%和30.2%。

由此得知:“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最普遍的渠道来自互联网, 关注的信息主要是社会和职业。一方面, 互联网能让大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 另一方面, 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辨别真假信息及有价值信息的困惑。

二、“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理想与信念总是如影随形, 相互依存的, 没有坚定的信念, 理想可能会很容易夭折。由此可知, 理想在生活中的地位异常重要, 成为多数人的指南针。

问卷中涉及到“理想”的问题有3个。第一个是“对理想的看法”, 72%的人认为“理想有促进作用, 让生活更有动力”;15%的人认为“只是偶尔想起理想, 对生活影响不大”;9%的人认为“理想过于遥远, 没有现实意义”。

第二个是问到“大学生的理想与对比以前是否有改变”的问题时, 绝大部分有所改变。27%的人认为“为适应家庭或就业形势而改变”;11%的人的回答为“因别人的影响而改变”。

第三个是:“你现在拥有理想吗?”绝大部分人都拥有理想, 但缺乏对理想的执行和规划。其中27%的人认为“有长远理想, 但没有相应计划, 凭感觉”;16%的人认为“有短期理想, 并没有意识地去达成”。

由上面的调查可以得出:有无理想信念, 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超过一半的人有长短期的理想并且信念坚定, 能够自我去达成, 只有几个别的人没有理想或者信念。

三、“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 反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问卷中关于“人生价值”的题目设置了3道题目, 主要是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 对人生价值满意的实现内容, 以及与人生价值相关的理论学习。

第一个问题是“你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55%的人回答是”对社会贡献大小”, 小部分人认为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只有极个别的回答是“金钱的多少, 甚至是说不清楚”。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满足”。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主要包括精神上的充实、物质上的富足, 以及事业上的成功。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觉得过着平凡的生活,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满足。

第三个问题是“你觉得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理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关系吗”。大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关系, 一是学习理论的东西太枯燥, 二是觉得马克思离他们太遥远, 既不了解也不想去学习。甚至有些“90后”企业职工都没有听说过马克思。

还对一些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 主要交流的话题是“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由什么来决定”, 对“雷锋精神的看法”。绝大部分同学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是由社会来决定, 然后结合个人需求, 达到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统一”。以社会价值为中心, 社会价值是真、善、美的标准, 去衡量一切事物是非、善恶、美丑。对于雷锋精神, 大部分同学觉得应大力弘扬这种中华文化传统, 从而让现代的学生传承这种优秀的文化和特有的文明。同时, 也有两成的学生持中立态度, 认为是否提倡这种精神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社会有人在行善积德。只有几个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 完全没有意义。这表明同一个阶级的不同成员, 由于生活目的不同, 社会经历不同, 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不同等, 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也有所不同的。

由上面的分析可得出:一方面,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方向是积极向上的, 绝大多数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都想实现人生价值, 而且其衡量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 弘扬社会主旋律。另一方面, 也有部分学生价值观意识不清楚, 人生目标不确定, 在面对压力时会显现出迷茫和不知所措。还存在个别以个人为核心的价值观。与此同时, 对于价值观的理论学习程度不深, 强度不大, 导致学习兴趣淡漠。

四、“90后”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新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爱国主义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主要是指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在调查中, 大部分同学不能很准确地表达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而更多地是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描述, 或者通过个人行为来评价这个人是否具有爱国主义情怀。

对于爱国主义题材的讨论, 有六成的同学喜欢爱国题材的影片和图书, 如电影《十月围城》、《建党伟业》等。另有三成的同学衷情于强烈的爱国心理, 面对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面对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 敢于挺身而出坚决制止。也有不少人表示会感到非常气愤, 但却有心无力, 不敢挺身而出。

当问到“您认为应采取什么方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时, 47%的大学生认为“参观文化遗址”能陶冶爱国情操, 尤其是企业职工希望企业能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说明现代年轻人有了解历史文化的意识。在校大学生则主张“开设主题讲座, 开展知识竞赛”, 记住历史名人事迹, 加强自主学习历史文化的能力。

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 摒弃那种把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描述得一团漆黑的错误认识。当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发现, 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少数大学生所持的人生价值观是消极的, 他们缺乏理想, 对现实和将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 对社会、集体和他人表现出极度的冷漠。第二, 一些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判断和价值目标之间, 价值观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第三, 对于诸如希望成为“有钱的人”、“兼顾两者 (个人和集体) 利益”、“既要利己, 又不损人”等“中性”观点, 也要引起注意, 加以引导。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 要找出原因, 区别对待, 对症下药, 使这些学生的人生价值取朝着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方向转变。

总之,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当代大学生要做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正确分析事物,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培养自身价值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成为“四有”公民, 实现人生价值。

摘要:“90后“大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一代, 是充满希望的一代, 是乐于表现的一代。本文主要从“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90后”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四个方面着手, 分析“90后”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渠道与价值观的现状。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信仰的力量[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2]徐贲, 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M].东方出版社, 2013.

上一篇:对农机合作社发展下一篇:经典文学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