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策略

2024-10-15

获取策略(共12篇)

获取策略 篇1

一、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本节是第二节《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中的一部分内容, 因特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因特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 为我们提供了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 因特网技术将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信息获取的途径更多, 手段更简便。如果能熟练利用因特网提供给我们的服务, 对我们的学习会有更大的帮助。

2. 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过信息搜索经历, 已经有了网络信息搜索的感性经验, 但是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没有系统化。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归纳提升, 使学生对网络信息搜索有全面的理性熟悉, 并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出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每种信息获取途径各自的特点, 能够选择网上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初步熟悉搜索引擎, 把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分析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搜索策略, 有效快速地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进行问题解决。学会灵活运用关键字, 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以及探究解决问题最佳途径的意识, 认识多渠道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合法、合理、快速地获取信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策略。

难点:如何高效率地检索网络信息。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逐步构建知识结构。根据这一节课时内容的要求设计如下。

(1) 巧设导入, 激发兴趣———想学。

(2) 指导学法, 网上搜索———乐学。

(3) 能力迁移, 提升技巧———会学。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步骤目标与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搜索引擎类别代表性网站网址国内百度http://www.baidu.com搜狐http://www.sohu.com知识大考吧http://www.dakao8.com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使探索新浪http://www.sina.com后总结。用搜索引擎的意识]国外谷歌http://www.google.com雅虎http://www.yahoo.com搜搜http://www.search.com任务二: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由于返回的结果太多, 很难发现有用的信息, 如何快速准确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问:我们怎样使用搜索引擎呢?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概括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窍门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缩小搜索范围的简单方法就是添加搜索词, 只要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关键词中间留空格就行了。 (+、-、and) 学生在规定时法。动手窍门2: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当搜索不到理想的结果时, 试着用另外一个搜间内完成自学实践索引擎。后教师总结。[设计意图:归纳提升搜窍门3: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 这一方法在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索技巧。]词时显得格外有用。窍门4:每个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帮助系统, 遇到困难, 首先求助于帮助系统。然后, 教师提供学习资料, 让学生进一步仔细了解常用搜索引擎。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639154.html任务三: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单位, 组内做好分工, 每人选用一个不同的主题 (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青藏铁路) 利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料, 并在表格中做好记录。使用的搜索搜索到使用的搜索到的网学生动手展开任务驱动法、引导法。景点介绍引擎网站的景点关键词站的地址搜索, 完成表搜索格后, 以组内[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竞赛竞赛的方式汇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报搜索情况。神。]任务五:在网上搜索以下内容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 (1) 大理四绝“风花雪月”分别指的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提示:法。填写2个汉字)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 世界最重要的IT高科技产业基地是美国硅谷。 (提示:填写国家和地名) 完成竞赛试[设计意图]学法指导, 迁移 (3) 人们用“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指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 “沉鱼”指的是题, 巩固知识。网上搜索。通过竞赛, 西施;落雁:昭君;闭月:貂婵;花:杨贵妃。让学生真正掌握搜索 (4) IBM是当前世界当之无愧的电脑巨人, 但IBM的前身CTR公司, 却是生的基本方法]产销售专用于统计的计算制表打孔机的小公司。 (提示:填写3个大写英文字母) (1) 网络检索的方法。课堂 (2) 搜索引擎的分类及使用方法。小结拓展访问探索与发现网站 (http://www.discovery.com) , 查找有关″流星雨在世界各地延伸曾经出现的时间″的资料。

搜索引擎

技巧

七、教学反思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 要分析教材, 了解学情, 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但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还要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活动的形式来驾驭课堂, 才可能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精神。

摘要: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 通在活动式教学的过程中, 逐步构建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确定高效率的网络检索信息。

关键词:信息检索,活动式教学

获取策略 篇2

会展企业开展邮件营销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邮件营销作为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工具,它的应用不仅限于电子商务行业,同样已经运用到了会展行业,作为参展商和参会者沟通合作的重要平台,WPOA特约讲师Edward认为会展企业利用邮件营销对品牌及展会活动进行营销推广,可以带来以下作用:

1.广泛而精准传递展会信息

一般来说,大型规模的展会通常汇集了数以万计的会员。那么如何使广大会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展会信息呢?邮件就是很好的工具,一方面邮件具有信息负载量大的特点,能够尽可能传递详细的展会信息;另一方面,由于邮件覆盖率高、时效性强,信息可以快速地传递到所有用户,也减少了电话人工通知可能造成的遗漏。

2.节约成本、提高展会沟通效率

在会展企业与参展商和参会者的前期沟通中,电话销售是主要手段,但是盲目的电话营销往往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把邮件作为展会活动的沟通渠道,结合传统电话营销或上门推广等沟通方式,可以方便参展商和参会者从多渠道,更方便地与会展企业取得联系,获取更多详细信息,从而提高了沟通效率。且一次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一般都要经历会前调研、邀请函发送、会议提醒、会后反馈等多个环节,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而会展企业利用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特点的邮件营销作为沟通媒介,通过会议通知、会议提醒等自动触发式邮件的应用,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3.提升营销效果、增加二次营销机会

在通过电话营销很难全面对展会项目的具体细节进行沟通的情况下,邮件营销还能对电话营销起到进一步的补充作用,提升营销效果,

一方面,会展企业通过邮件向用户发送展会活动的宣传资料及详细信息,使用户了解更多会展信息,刺激用户主动前来联系洽谈,增加销售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后期的邮件营销监控,会展企业市场那个营销人员可以优先联系已经打开或者点击邮件的用户,由于这些用户对展会活动有一定兴趣且先期已经对活动进行了大致了解,所以后续电话营销的效果将可能会得到更大提升。除此之外,在一次展会活动结束后,通过收集已参展用户的邮件地址信息,可以方便会展企业在之后的展会活动中,开展二次营销及多次营销,增加二次营销的可能性。

4.提升用户体验度

除了发送展会相关流程活动信息以外,为了提升展会的档次、出席率及用户体验度,会展企业可以更深入挖掘邮件营销的作用,譬如为提高参会者的满意度,在邮件中,增加展会周边的酒店、交通、餐饮、旅游等信息,开展一条龙式的服务。这种做法不但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展会信息,也有利于用户合理安排行程,提高了用户会展的体验度。

会展企业获取用户信息,提高营销精准度策略

获取策略 篇3

【关键词】 航运企业;港口使费;优惠费率

美国次贷危机余波未平,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在双重危机打压下,航运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航运企业如何渡过“寒冬”?包括中远集团在内的众多知名航运企业都认为,控制和节省成本是航运业度过“寒冬”的重要措施之一。港口使费作为航运企业仅次于燃油消耗的第二大成本,无疑在节省、控制成本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港口使费如何控制、节省?控制、节省港口使费成本有无技巧?

当然,不同的航运企业有不同的控制、节省成本的方法和侧重点。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港口的计费机制由原来的固定费率计费模式逐步转向市场议价制,如:国内很多港口已经不按交通运输部部颁费率来计收装卸费,而改按港、航双方协商定价;如何与港方议价、获得优惠费用就成为航运企业最关心的话题。本文将从航运企业角度阐述获取港口使费优惠的策略。

1 利用较大业务量(如:挂靠次数、货量等)商谈优惠费率

后经济危机时期,航运业的持续低迷使得港、货双方的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港口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港口经营者或相关方为吸引更多的船、货来港,往往会根据来港船舶艘次和货物数量给予相应的港口使费优惠。在一段时期内,如某航运企业船舶靠挂某港的艘次越多,在该港的装卸货量越大,则该航运企业越容易与港口经营者或相关方协商获得较优惠的港口使费费率。

如在荷兰EEMSHAVEN港,某航运企业船舶一个月内靠挂该港两次后,预计船舶在未来几个月内还会保持同样的靠挂频率。于是,公司据此与EEMSHAVEN港拖船公司协商,从而成功为后续来港船舶获得拖船费10%的减免优惠,每次可节省拖船费约欧元。

又如在埃及红海港口AIN SUKHNA港,某航运企业曾以公司船舶在该港吞吐量较大为筹码,与港口经营方商谈并达成装卸费折扣协议:如果一年内货物吞吐量超过5万m3,优惠装卸费为A;如达到10万m3时,装卸费额外折扣13%。由此看出,货量越大,获得港口经营者或相关方的费用减免幅度也越大。

此外,众所周知,班轮航线业务量大,可以给港口带来稳定的货流及收益,能有效提高港口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因此大力邀请船公司来港开设班轮航线是各港竭力争取的方式之一。如果航运企业打算在某港开设班轮航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极好的筹码与港方协商优惠的港口费率。港口和相关方给予船公司班轮费用优惠是当前业内习惯做法。

2 利用项目货物的选港权获取优惠使费

以国内港口为例,截至2008年底,全国港口数量为413个,其中年吞吐量在万t以上的沿海港口有36个,平均50 km岸线就有一个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大港口,可谓港口众多。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从国内港口出运的工程项目货物越来越多。工程项目货物往往品类繁多,产地分散在全国各地,再加上全国港口众多,这就使得项目货物的出运具有选港的可能性。由于种种原因,即使对于同一货物而言,全国各地的港口实际收费仍存在较大差异。表1为笔者统计的2011年国内部分港口报出的用岸吊装某钢质塔材(单件长度小于12 m)船边至船舱的装货费用。

从表1可以看出,岸吊包干装卸费最高报价约为最低报价的4倍。

全国港口众多,各港口间存在较大的收费差异,这为航运企业利用选港权获取优惠费用提供了便利。航运企业不但可以挑选费用较低的港口出运这些项目货物,而且因为项目货物往往出运批次多、货量较大,对各个港口都有较强的吸引力,因而也为航运企业利用选港权与收费较高的港口协商费用优惠提供了方便。航运企业应充分利用项目货物的选港权说服收费较高的港口给予费用优惠。如:某航运企业拟在长江内某港装运项目货物,经过反复协商,该港给出最优惠的包干装货费为70元/t。考虑到该项目货物也可以从西南某海港出运,且该海港的报价相对较低,于是该航运企业联系长江内的港口,与该港商量降低装货费,并表明如果装货费达不到预期优惠价,将会放弃该港,改去西南某海港装货。考虑到此项目货物货量较大、批次较多,长江内的某港权衡后终于给出一个达到该航运企业预期的优惠装货费。

3 利用港口间、不同泊位间的竞争获得优惠使费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港口建设相对过剩,使得港口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3个港口群内各港口之间均出现过度竞争。如:上海与宁波两港之间近年来竞争较激烈,为消除两港间的恶性竞争,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6月公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把包括上海港、宁波港在内的港口间的竞争格局扭转为区域协调、互补发展局面。

随着各种资金对港口泊位建设的迅速投入,即使同一港口内不同泊位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在美国HOUSTON港,私有化泊位(CHALMETTE SLIP)与公众泊位之间的激烈竞争让HOUSTON港的管理者头疼不已。

而不同港口间、同一港口不同泊位间的竞争,对航运企业而言,却利大于弊。尤为重要的是,这些竞争为航运企业获取费用优惠创造了条件。

如:某航运企业与国内A,B两港商谈一个运输合同。A,B两港为争取该货源相互展开竞争,纷纷给出优惠的装货费,使该船公司成功地利用两港间的激烈竞争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费用优惠。

4 利用自身良好的资信获取优惠费率

受双重危机冲击,BDI近两年来屡创新低,而且长时间在低位徘徊,使身处“寒冬”中的不少航运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如,全球第三大班轮公司达飞(CMA CGM)因为资金流动性开始恶化,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近期下调该公司的评级。随着财务状况的恶化,不少航运企业的资信开始出现问题,拖欠港口费用的情况越来越多。那些资信不佳的航运企业所拖欠的大额港口费用严重影响了港口、船代等收费方的正常运作。尽管港口、船代等收费方想方设法、费时费力催讨被拖欠的费用,甚至不得不向法院起诉,但仍可能无法追回部分被拖欠的港口费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港口、船代等希望能与资信较好的航运企业合作。为能与资信较好的航运企业合作,港口、船代等甚至主动给予航运企业费用优惠。这是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等资信较好的航运企业能在国内外众多港口取得优惠费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金融危机时期,良好的资信是航运企业的无价资产,也是航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航运企业要善于利用自身资信良好这一无价资产去商谈、获取优惠的费率。

5 与货主组成联盟商讨优惠费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港口意识到全班轮货(特指由单一付费人支付港方收取的自货物来港至在船舱装妥止所有费用的货物)较其他货能给港口带来更多的附加效益,因此纷纷加大对全班轮货的营销力度。为吸引全班轮货来港出运,很多港口往往在费用方面给出较大幅度的优惠。但是,很多货主都是以FOB方式出售货物,其往往只负责将货物运至船边即可,即只需支付货物来港至装船前的费用而货物从船边至船舱的费用往往由买方通过海运合同转由航运企业支付。在这种货主负责支付货物来港至装船前的费用、航运企业负责支付货物从船边至船舱费用的情况下,港方很难也很少对货主或航运企业分别给予费用优惠。即使能给予一定优惠,其优惠幅度也远不及给予全班轮货的优惠幅度。

如:国内某港对于体积与重量比小于2∶1的设备类货物,该港最重要客户之一的某国际著名航运企业向港方争取到的最优惠的装货费(船边至船舱费用)报价为包干91.74元/t。据港方介绍,此类货物的最优惠地面操作费(包括货物自港口大门接货起至装船前港方收取的全部费用)约为每计费吨30元。对于同类货物,如果航运企业和货主组成费用联盟与港方协商所获得的全班轮货物最优报价仅为包干每计费吨33.5元。按照惯例,货主和航运企业各按50%分摊,船舶所有人实际仅需支付每计费吨16.75元。即使按体积与重量比2∶1折算,此价格仅约为航运企业自身争取到优惠装货费(船边至船舱费用)的1/3。同样,货主也可节省近50%的费用。

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优惠,航运企业非常有必要争取与货主联盟,以全班轮货方式向港方争取优惠费用。这种联盟对航运企业、货主而言,至少在节省费用方面是双赢的。

6 善于利用人脉获取最优惠费用

在美国好莱坞,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正如“卡内基训练”(Carnegie)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指出的那样,这句流行语其实是强调人脉的重要性。

许多人以为,只有保险、市场营销、传媒等行业才需要人脉,因为人脉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本。但笔者认为,航运业同样需要人脉,航运企业商谈船舶港口费用优惠更需要人脉。

有人脉,对于特定的货载,航运企业可以更方便、更清楚地了解哪个港口最适合,哪个港口的收费最优惠;有人脉,对于特定的收费项目,航运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收费方的底线,更容易商谈并取得最优惠的费用,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人脉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拥有的,需要航运企业长期不断地积累、维护和发展。航运企业一旦拥有广泛的人脉,就更容易获得各种费用优惠。

7 熟悉港口费率,充分利用港口费率 规定的各项优惠条款

获取策略 篇4

许多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于将“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口头禅挂在嘴边.然而对于如何“授人以渔”, 则不甚了解.例如, 关于如何将获取解题思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问题, 就缺乏认真深入的研究.本人对此关注已久, 最大的感怀就是, 提升学生自主获取解题思路的水平, 并不是靠教师一味的讲解, 生硬的灌输, 而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多方面、有意识地进行渗透, 努力让学生感受、理解并逐渐掌握这些方法.也就是说, 教师对此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在实践和思考中, 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优化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波利亚说:“货源充足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仓库是一个解题者的重要资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越牢固, 就越容易调动和运用, 越容易帮助解题者寻找到解题思路.将获得解题思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不能就方法讲方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多少与质量对于学生来说, 是他们面对新问题时能否获取解题思路的基础性要素.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底色, 任何方法都是无益的.同一年级的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范围是差不多的, 但质量上却存在显著差异.良好的知识结构是稳固而又开放的, 有序而又通融的.因此, 我们要从源头抓起, 优化平时的教学,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不在多练, 而在多得;不在多得, 而在融通.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方面, 每一个新知的教学要达到深入、深刻.淡化量强化质, 争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体验、理解和认识.不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 怎么做, 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放弃在简单模仿中熟悉认知, 熟练技能, 注重在思辨中深化理解, 生成技能.能够把握知识和技能的本质意义, 实现多得.

来看“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段:

(教师在这道题中预设了一个陷阱:学生有可能会模拟前一题中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的做法, 在此题中将分子与分母一样加上一个数)

生甲 (很快抢着说) :太简单了, 填10. (多数同学疑惑不解, 思考中)

师:你的思路是前边一道题中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 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道题中, 让分子和分母一样加上一个数, 也能得出正确答案.

生甲 (自信地) :对, 就是这样的.

师:看来这道题的解答真简单.同学们想想, 这样计算是正确的吗?

(一些同学在摇头.没多久, 一堆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师 (竖起大拇指) :你说得对!乘法和加法不是一回事.

教师再次用变化了的条件来迷惑同学们, 促使他们排除干扰, 再次求证出“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 , 分式的值不变”这一规律.

(同学们迅速地思考和计算中, 不一会儿陆续举手)

师:我们该不该给他鼓掌啊?

生:全体学生鼓掌.

师:让我们来小结一下.大家一块儿大声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个教例中, 教师在学生有了一次正确的解答尝试后, 连续两次对题目条件进行局部改变, 给学生设置了陷阱, 促使他们在曲折的探路中逐步排除条件干扰, 克服思维活动中简单模仿的错误, 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澄清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使新知的教学达到了深刻、深入和扎实的境界.

另一方面,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对比、沟通、联系.如果不同的知识点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的, 那么学生积累的知识货源越多提取起来就越不方便, 知识多了反而成了累赘.只有将知识融入结构, 只有打通结构的关节, 让其实现通融, 才是良好的知识结构.同类知识进行沟通, 将它们进行打包贮存;异类知识进行对比, 把握二者的根本区别;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联系, 实现相互贯通.总之, 凡夫见相, 圣人见体.我们要力求让我们学生脱离具相, 把握本质, 建立体系.

二、抓实读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给解题思路的开启开辟一条通畅的道路

实践证明, 不少学生缺乏阅读应用题的能力, 题目读了以后, 很难把题中的情境和数量结合起来思考, 形成数量关系.如果教师多次把学生叫到面前, 让他连续地读几遍, 而且把声音读得稍微响一点, 或者有针对性地把关键句或问题细读几遍, 学生自然就会解答了.实践证明, “分析套路”也是很管用的, 实际上, 课本例题下面的分析思路就是“套路”:把谁看作单位“1”, 根据…… (关键句) 可以知道“谁”的几分之几 (或百分之几) 是多少, 列成数量关系等式是……列式是……多说、多练、多辨析, 分析能力自然在“说”中培养起来.

三、从学生的思考出发, 带着半路抛锚的学生走向终点

仅仅依靠教师的完整展现是不够的.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旁观者, 没有成为获取思路的主人, 难以获得真切的体验.要使学生掌握获取思路的方法,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使他们在自主寻找思路的过程中学会获取思路的方法.教学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很多时候, 学生有一点思路, 却不能沿着自己的思路走到底.以至于他们会丧失自主获取思路的信心, 渐渐地养成将难题推给教师和家长的习惯, 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学生自己掌握获得思路的经验和方法的.更好的做法是, 教师沿着学生的思考出发, 带着半路抛锚的学生走向终点.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自己思考的价值, 体验到思考的力量, 从而提升解题的信心, 积累到获取解题思路的经验.比如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按照下面的规律排列:1, 2, 5, 10, 17, …, 左起第100个数是多少?

很多学生通过观察, 能够发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单数并且越来越大, 但是按照这样的规律算下去, 又太麻烦.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发现出发, 引导学生:“同学们都发现了相邻两数之间差的规律, 用你们发现的规律来看, 将原来的每个数改写成算式, 分别可以怎样写?”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分别写出:2=1+1, 5=1+1+3, 10=1+1+3+5, 17=1+1+3+5+7, 进而找到左起第100个数的计算方法:1+1+3+5+7+…+197, 并运用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进行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能够找到一些规律, 但所找的规律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教师不失时机地在学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公式化思想的渗透, 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会对原有思路进行调整, 从而解决问题.

四、反思学习过程, 帮助学生积累获取解题思路的经验和方法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即使相当好的学生, 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写出漂亮的答句之后, 就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情来做, 这样他们就失去了一次自我提升的绝佳机会”.是的, 在大多情况下, 探究思路的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 它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感性的、模糊、零散的认识, 获取思路的经验和能力并没有在“获取”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提高.因此,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解决完问题之后, 对获取思路的过程进行反思,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获取思路的经验和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获取思路的水平.回顾来时路,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删繁就简, 帮助学生形成整合优化的思路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的、琐碎的, 注意力分配还不够成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难兼顾“解题的整体思路”和“具体的解题步骤”, 不能很好地把握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或者由于繁琐的计算冲淡了每一步计算的目的, 或者由于过度专心于其中的某一个难点, 而忽略了整体思路.因此, 教师就有必要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 对繁琐的思路进行整体审视, 帮助学生形成整合优化的思路.

2.由表及里, 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很多时候, 即便学生理解了思路, 往往也不够深入, 只是记住了解题的步骤.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步骤, 进一步进行深入地追问:我们是如何想到要先这样算的?这样做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我们在寻找思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是怎样解决的?在这样的追问下, 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具体的算式深入到探究思路时所作的思维活动中去, 从而能够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3.举一反三, 形成获取思路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 仅仅教会学生怎样做“这一题”是远远不够的, 要由此及彼, 借助“这一题”的解决引出更多问题, 教师多进行举一反三, 引出同一思路解决的相关问题, 使学生能够“举三反一”, 在运用同样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到获取思路的策略, 形成获取思路的方法, 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获取策略 篇5

如何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1、研究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②地理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③地理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为了真正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给中学地理教学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新的信息,设置新的情景。试题往往将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和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新的情景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加试题的新颖性、趣味性,而且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如果所给地理信息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试题会对该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给出相应的解释,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图表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提供的地理信息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以图表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地图阅读、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③地理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渐进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考生因阅读而产生的影响,达到考查的目的,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着一些信息,从而使许多地理信息表现为不完整的特点,对解题无用或无关、可能会给考生解题带来障碍或干扰的信息已经很少出现了,但对于考生解题又是完整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所给地理信息还表现为渐进性的特点,即逐步给出地理信息。这样就有利于考生充分利用其他隐含的信息,有理有序的、一步一步的利用有效的地理信息解答对应的试题。当然这也是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④提供组合信息。为了特定的综合(学科内综合或学科间综合)能力考查目的,地理试题可能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组合提供解题所需的地理信息。考生只有将各种不同信息提取出来后才能正确解答试题。

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主要是为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提供帮助。只有对试题所给信息的形式和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分析这些信息的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意图。

2、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能力的考核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指考生通过试题提供的文字、图像、数据等资料,利用储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等,获取解决问题的条件,思考问题的线索,解答问题的提示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准确而综合的信息系统的思维过程。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2)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3)组织和 1 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这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一层比一层高。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面两个层次水平;也只有达到最后一层次要求,才可能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完整论述和科学探讨问题。因此,明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目标的“要求”,分清能力目标的“三个层次”,在平时教学和训练时提高针对性,抓住问题的关键,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注重总结归纳,掌握获取途径和解读方法。

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取地理信息也不例外。只有掌握了途径和方法,解题时才能做到轻车熟路、水到渠成,节省时间,提高解题速度。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还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中、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因此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⑥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对于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解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解读文字材料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边――分析图中的步骤。

4、重视主干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具备了牢固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审题时才能明确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可以用于哪些方面?和哪些知识有联系等。因此在平时复习时一定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储备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培养和形成地理基本能力,为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作好知识准备。

5、重组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考查的是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平时储备的知识要能及时、有效地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进行知识与情景的转移。因此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串联、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拓展思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体应用,加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搜索:获取的黑洞 篇6

当然,低俗的事情总能牵动我们的大脑神经,好莱坞“艳照门”就是其中一件。网络浏览可看成一种网络阅读,但网络阅读总不及纸质阅读来的酣畅淋漓,王功新和林天苗之子王上的新书《动机 23个艺术人》就值得一读。说到读书,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系主任王远就有话说了,《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一文一出,引来一片哗然。阅读的总体趋势毕竟是网络盖过传统纸质,这不,连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都出APP了,趋势在这摆着,你不得不服。当然,网络艺术关注不可少,但实体展览落下了可是一件损失。展览走进胡同,北京ONE国际表演艺术周和三里屯大声展联袂奉献。不过,说到展览,主要得看策展人,策展人对于展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对策展人这个职业不太了解,或是想成为策展人,那就赶紧拿起电话报名吧:策展人培训班,期待你的到来!(文/白江峰)

事件概要

好莱坞艳照门事件中泄露的不雅照片继被黑客曝光、在网络疯传之后,又将被当作艺术在画廊展出。一个“无法删除”(No Delete)的展览于10月30日开始在美国弗罗里达州的CACA画廊举行。一同展出的还包括“后PC艺术家”XVALA從2007年开始通过搜索引擎收集的众多名人不雅照。

XVALA称将这个概念称作“可怕的搜索”。艺术家说:“在我们今天的文化里,每个人都渴望知道关于别人的更多事情……某个人的私人生活变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事,并成为了一些人谋利的工具。”CACA画廊主也表示:“这个展览的当代性在于它反映了现代人的面貌。我们都是‘使用者’,最后也都在被‘利用’”。

大家点评

我在写东西的时候,经常会上网去搜索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词条和信息作为参考。但很多次有的放矢的“搜索”初衷,到最后都会变味成一场漫无目的网络游荡—信息叠加着信息、链接背后的链接、弹窗、标题党、各种语焉不详的图片和动画的挑逗等等—在搭建搜索引擎框架时惯用的重复技巧面前,意识里点滴的“高大上”总会毫无悬念地倒戈向庸俗的好奇心一边。

“搜索”在改变着传统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在制造着一种新的知识结构—从某个点发展出来的、松散的树状线索构成了新的阅读顺序,在“读图时代”的概念已被扔进昨日黄花的博物馆中时,阶梯状的书写结构也被归类进了不同的、条目化的信息之中—这种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结构,依附于高效而准确的当代观念,却又以快速的搜索作为入口,将有限的时间置入到了无穷无尽的“获取黑洞”中。而我们所感受到的时间也在这个“获取的黑洞”中变成一种模糊的存在状态:它即可以是无限丰富斑斓的此时此刻,也可以是凝聚着种种空虚的被动拖延。

获取策略 篇7

一、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现状

(一) 企业对外跨国并购现状分析

2011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流量) 实现了连续十年的增长, 达到746.5亿美元, 同比增长8.5%, 再创年度投资流量的历史新高。其中非金融类投资达到685.8亿美元, 同比增长14%。2002~2011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44.6%, 增速为世界第一, 增长势头强劲。

如表1, 2005~2011年中国企业总体并购与跨国并购交易数量及金额统计表能清楚反应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表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大量海外优质资产低价出售, 海外并购达到一个高潮, 此后几年逐步恢复平稳并成上升趋势。海外并购单笔交易价格, 也从最高峰2008年的平均每笔34.3亿元回落到2009年20.8亿元, 但随后两年均出现了持续增长。

联合国贸发会议 (UNCTAD) 《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同样显示, 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69万亿美元, 年末存量21.17万亿美元, 以此为基期进行计算,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4.4%和2%,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名列按全球国家 (地区) 排名的第6位, 存量位居第13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二) 企业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现状分析

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 通过先进技术的转移能够帮助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中, 迅速缩小与同行领先者的差距, 改善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不利地位。因此, 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企业通常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获取外部先进技术:购买技术专利、寻求企业技术联盟以及并购一些高新科技企业。前两种方式因涉及大型跨国公司的尖端技术和商业机密, 往往遭到大公司甚至该国政府的抵制和拒绝, 难以实现。因此, 技术获取型的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向外扩张与技术升级的首选。近年来, 随着“走出去”战略层次的不断提高, 我国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跨国并购实现自身产业技术的升级和换代。表2列出2005~2011年技术获取型企业跨国并购的部分案例。

从表2可以看出, 目前中国对外跨国并购的领域主要集中于机电、电子、汽车制造企业, 在对外跨国并购中大多选择处于困境中的海外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并购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盟等经济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 跨国并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以上并购案例均是数月甚至数年谈判后才最终完成的, 谈判期间和并购之后遇到的风险不可小觑。

二、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风险

(一) 宏观风险

具体如下:

(1)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无疑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遇到的最常见的风险, 因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 欧美发达国家往往带有偏见和顾虑。这些国家的政府常常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否决并购案。这一方面是由于东道国国内政治舆论环境的阻挠, 另一方面是也是出于经济安全方面的考虑。例如, 华为在2008年、2010年、2011年的三次跨国并购案均因未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 的批准而宣告失败。

(2) 文化风险。文化的差异和融合是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的两大障碍。文化上的差异和冲突会影响到企业整个并购过程尤其是跨国并购后期的技术融合以及人员的稳定。首先, 由于并购双方文化上的差异, 导致沟通方式、管理理念不同, 容易产生文化冲突, 导致关键员工和优质客户资源的流失, 影响企业的整体稳定性。其次, 由于并购双方在管理机制和方式上各有不同, 企业文化也有差异, 同样会伴随着技术和员工整合困难的问题, 2006年我国上汽公司并购韩国双龙企业, 就因为上汽不顾工会的影响力而采取强制措施, 最终导致双龙企业持续三年的集体事件, 不得不最终宣告破产。

(3) 法律风险。一般情况下, 企业并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法律风险有反垄断风险、证券监督法律风险和签约风险。各国的反垄断法就有专门对跨国并购的规定, 详细严苛的法律条款是各国政府保护公平竞争和提高市场活力的考虑。对于与上市公司有关的收购, 还要面临证券监督法律的限制。同时, 并购合同较为复杂, 所涉及项目繁多详细,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德国大众就曾在收购劳斯莱斯公司过程中, 由于不注意产品品牌、错误地确定收购范围而付出了惨痛代价。

(二) 微观风险

具体有:

(1) 对技术收购目标判断风险。企业技术并购目标的判断主要在于被并购企业的整体估值、并购技术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战略规划。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的目标判断风险主要体现在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生命周期的判断失误, 若获取的技术生命周期较短, 则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同行业同类技术取代, 这将大大影响并购收益和经营效益。例如, 全球电子信息类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 发展趋势不易把握, 技术更新的周期太短等直接导致了该领域的并购成功率很低。

跨国并购的最优战略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在产品方面产生协同效应。要实现这种最优效应, 关键在于能否将先进技术转移到并购后的企业生产活动中去, 实现创造价值的目的。而中国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较低, 加之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并购后相关技术并未形成自己的后发技术。

(2) 资金链风险。企业的海外并购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资金需求, 如果没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和宽广的融资渠道, 将极大地影响海外并购的开展和并购后技术的融合。国外企业进行并购时往往借助于投资银行来解决融资问题, 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 投资银行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国外同行的水平, 难以承担如此数额庞大的融资需求。因此, 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往往通过商业银行这一单一渠道, 通过商业银行, 需要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 企业必须保持足够稳定的现金流, 这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营运风险和财务风险。开展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的后期同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来保证对目标技术的消化、吸收。在这种单一融资渠道下, 我国企业即使有一定规模, 也很难应对如此长期的资金投入, 最终会影响到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的成功。

三、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应对对策

(一) 完善政府引导与服务职能

我国政府应积极研究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 结合当前政治外交环境, 针对目标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投资政策等对有关产业或企业做出风险预警。同时, 政府需完善公共服务与引导职能, 具体来讲, 主要包括:

(1) 重视在双边政治和外交活动中的作用。截止到2012年, 中国已经与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政府应充分利用政治外交活动, 为企业对外投资争取有利条件。同时, 尽快推动欧美国家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 为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减少阻力。

(2) 进行多方位的财政支持。某些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整体产业技术提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跨国并购项目, 政府应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支持或援助。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技术获取型并购企业的支持, 金融政策方面:提供宽领域的出口信贷、提供信用担保、降低企业的贷款融资利率等;银行方面:争取我国跨国金融机构的支持、给予必要的海外筹资、融资权;税收方面, 对企业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订避免双重税收协议等。

(3)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严峻, 先进技术被潜在竞争对手模仿的风险加大, 跨国公司在转移的专利技术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 不愿意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国内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漏洞, 已经阻碍了跨国并购的进程, 因而, 为保证跨国并购溢出效应能发挥到最大, 势必要完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二) 全面深入研究目标技术的匹配性和适用性

我国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的开展, 既要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也要与企业长期技术战略相匹配。技术获取型跨国收购的目的在于获取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和产业链上游的研发机构。企业应深入研究目标技术的适用性和匹配度, 只有这样才可能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 进而实现企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前, 要注重分析国内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实际市场需求, 在适合国情与企业技术发展的情况下采取并购措施。

(三) 多渠道扩宽融资渠道, 降低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基本上使用现金资产, 导致经营风险很高, 加之并购目标远在海外, 更加大了并购的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应该寻求多种途径实现财务风险的最小化。比如, 可以与跨国银行联合, 共同参与对外跨国并购活动, 并购企业与相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相互参股或签订合作协议, 实现银企合作双赢局面。

(四) 加强研发收入,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企业只有将引进的技术通过不断的研发活动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因此, 我国企业首先应重视自身技术的研发, 提高经费投入, 引入专业人才。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 充分利用发达国家技术资源和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到本行业技术资源密集的国家及地区建立科技研发机构, 密切关注行业内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学习、改进并融合新技术, 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缩小企业与同行业领先公司的差距, 走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品牌。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获取风险投资的策略分析 篇8

一、风险投资的特点

风险投资也称创业投资, 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中的一种股权资本。从这里可以看出风险投资者对以下三点最为重视:

1、首先是创新, 可以是新技术新产品, 也可以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其实真正的新技术新产品毕竟少, 所以一种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商业模式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创业型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优秀的有投资前景的企业少而又少, 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企业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但又不被投资方所看好。问题就在于缺少好的商业模式, 国内企业的商业模式更多的是以模仿国外企业的商业模式为主, 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很难获得国际风险投资商的青睐。

2、其次是市场, 即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可能开始做的时候市场还不是很大, 但是在飞速发展。

对于以新技术新产品为基础的新兴企业, 尤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当然是重要的, 但是投资人关注的是企业技术或产品的盈利能力, 你的产品必须是市场所需要的。所以只有创业者能向风险投资者说明其技术有极大的市场或极大的市场潜力时这才会投资。很多很有创意的产品没能获得推广是因为发明人没有充分考察客户真正需要什么, 没有选准目标市场或者做好市场推广。

3、第三是目标企业的竞争力, 前面两点确保了这个新兴的

(细分) 行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而要把这种高速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要求所投资企业在业内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能是一技术优势, 技术有较高研发门槛;也可能是一种先入优势, 先入者能够有效地阻碍新进入者, 或者用户并不轻易更换供应商团队。但是各种优势中, 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和团队优势最为关键, 因为只有创业者的团队有凝聚力有开拓能力, 才能把企业的各种优势发挥出来, 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所以说风险投资投的实际上是“人”, 国际风险投资界一直流传有一句名言:宁可投资于一流的人来开发三流的项目, 也不投资三流的人来开发一流的项目。

二、中小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策略

从风险投资的特点出发, 创业的中小企业要获得风险投资, 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1、提高创业者的自身素质

风险投资企业通常是通过与创业者进行沟通交流, 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及做背景调查来对创业者进行综合判断及分析的。好的创业者应该有一些基本素质, 如聪明有干劲, 有创业精神, 对成功有不懈的追求, 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正直诚实, 性格开朗直率, 处世乐观, 过硬的心理素质等;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团结、吸引、带领优秀人才共同发展的个人魅力, 并能审时度势适应及应变能力, 创业者以前成功的经验等。另外, 还要从创业队伍的角度去建设, 因为创业成功往往是一群人的协同作战。

2、做好商业计划书

风险投资者在收到企业的商业计划书之后, 首先要看的是企业所从事的领域是否符合其投资领域及投资策略, 然后要看该企业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值得投资的企业往往有些特点, 除了有较高素质的企业家和有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外, 还需要拥有在市场竞争中领先的技术, 或在成长的市场中有竞争优势的营销网络。更需要既有远见又符合实际的企业经营计划。这个计划要阐明创办企业的价值, 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 明确企业的市场和顾客, 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同时指明创办或发展企业缺少的资金。

商业计划书对外通过对企业的介绍、产品服务的介绍、市场分析、营销战略的安排、风险的分析、财务安排, 回答风险投资企业最为关切的问题。而要能说服风险投资者投资, 必须突出企业的优势和竞争力。另外商业计划书对于企业经营也有指导作用, 为企业经营决定了比较具体的方向、范围和重点, 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都明白企业的价值及发展潜力, 从而能够团结起来实施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很多中国企业家进行创业时, 不愿意制作商业计划书, 认为这样对自己是一种约束和限制, 即使制作了, 自己也并不相信真的会按商业计划书中预测的那样执行, 往往采用“拍拍大脑, 一锤定音”的方式, 边投资创业边作决策的方式。这种毫无计划的做法对风险投资企业而言, 是不能接受的。风险投资企业相信, 一份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是其投资实现增值的可预见的途径和执行的行为纲领。

3、与投资者共同面对风险

投资者一般最关心的是风险问题, 企业家如果回避或美化风险, 事情会适得其反。投资风险被描述得越详细, 交代得越清楚, 反而越会获得投资者的信赖, 但这也是经营者比较难做到的事情。企业家要认识到投资者不是傻瓜, 特别是牵扯到外国资金和私人资金的时候, 投资者不可能不经分析就投资。与其不提风险, 还不如主动地去挖掘风险, 这样投资家投资的时候会更放心一些, 因为经营者已经考虑过这些风险, 所以投资者对企业家才能信任。

在风险分担方面, 通常需要创业者多承担风险, 这是由于创业企业本身风险比较大, 而且企业是否能实现快速成长取决于创业者及其团队的高效工作, 也就是说最大的风险也是“人”, 因此无论是从风险控制角度还是从激励创业者努力工作角度, 投资人都不愿意承担比创业者更大的风险。

4、善于合作

风险投资企业除了投资之外, 应该还能提供很多其他方面的帮助。因此企业要尽可能地取得他们的帮助, 比如说他们对市场的理解, 对企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对管理方面的看法等。在投资创业企业之后, 投资方和企业经营方之间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分歧, 例如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和在资金的投向上, 通常投资者希望企业发展要相对专业化, 而创业者往往满眼看过去都是机会, 每个机会都有可能赚到钱, 诱惑很多。这就需要创业者要善于与风险投资者合作, 既能获得其充分支持, 又能及时协调双方的分歧。

三、风险投资案例分析———A公司

作为一家致力于建设工程教育培训的职业教育机构, 成立五年来, A公司已为三万五千名业内精英提供了教育培训服务。目前在建工课程领域, 在国内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中处于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完整、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收入第一位的地位。在与风险投资者接触过程中, A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引起多家风投的投资兴趣。

1、找准科技含量高、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建设工程教育培训项目, 并选择最佳的企业经营模式

为了吸引风险投资, A公司积极推出有好的盈利预期和前景的项目, 在培训学校的选址上, 充分考虑其市场前景。同时A公司积极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前期投入, 让风险投资者能看到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创业者有个误解, 在只是有个想法的时候就去找风险投资企业, 要求投入多少资金, 其实种子期、萌芽期风险资本的投入占整个风险投资的比例极小, 纯粹的创业概念一般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如果企业自身对某一项目已有一定的投入, 并积累了相当经验, 获得风险投资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强。

2、充分展示企业诚信

诚信是一个企业家能够获得风险投资资本的最关键的因素。创业企业缺乏诚信, 使得风险投资者无法真正了解企业, 因而不敢轻易投资, 这是造成一方面企业融资难, 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公司又经常苦于没有可投资的优秀项目这一尴尬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

A公司在与风险投资公司接触的整个过程中, 始终坚持诚信, 积极消除引发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同时积极尝试一种有效的信用机制, 即让企业的主要管理者以其个人利益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虽然风险投资是一种无担保投资, 但当企业的主要管理者以其个人利益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担保时, 企业在风险投资人心中的信用水平无疑将获得提高, 有利于风险融资的顺利进行。同时, 这将对管理者产生一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3、塑造优秀企业家及其创业团队的形象

风险投资本身就是对人的投资, 投资者对企业管理团队的素质与能力的重视不亚于对项目或产品本身的重视。而作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 人员尤其是管理团队的素质, 无疑是风险投资者要考察的重要方面之一。A公司重点抓的是培训队伍建设, 这些人应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技术面、知识面都很广, A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了众多高水平的培训人员, 其中一些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在于培训人员管理及培训质量控制上, 为此A公司采取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措施, 取得了明显效果, 培训质量得到学员的普遍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 A公司从老板到普通员工, 上下沟通比较充分, 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高度一致, 整个企业形成了一种团结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下, 包括财务部在内的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业务部分, 制定完善内部制度, 规范各项操作流程, 尽量往上市公司的要求做, 力争融资后三年上市。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困扰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在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行业大发展的阶段, 获得风险投资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目标之一。而中小企业要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必须找准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 选择最佳经营模式, 充分展示企业诚信, 培养优秀创业团队,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1]史亚荣.试论我国高科技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J].甘肃科技, 2006.

[2]于芠.成长型企业如何才能吸引到风险投资[J].诚信建设, 2006.

获取策略 篇9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获取东道国的智力资源、研发机构等技术要素为目标, 以新建或并购海外R&D机构为手段, 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 (杜群阳, 2004) 。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建立技术联盟或跨国并购等方式, 可以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获得创新期和成熟期的先进性好的核心技术。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获取国际先进技术、主动切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理想途径, 战后的日本、德国以及“亚洲四小龙”就是借助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先进技术。

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金额较少, 但区别于传统的“贸易窗口型”或“制造基地型”的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对现阶段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现代先进跨国公司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是进一步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进程的现实路径。

二、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

(一) 过程分析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技术的逆向外溢实现, 即投资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接近东道国的R&D资源, 进而获得由东道国向母国的技术外溢。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会从公司、产业和国家三个层次依次发生作用。

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才, 成为高端技术的集聚地。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建立技术联盟或跨国并购等方式主动接近先进技术源头, 与东道国当地生产要素相结合, 减少由于地理距离导致的技术信息失真或损失, 获得难以购买的技术诀窍等隐性技术, 把握最新的市场动向和技术发展方向, 通过跟随效应、联系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和平台效应四个途径从东道国获取先进知识和技术, 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企业的研发机构或海外子公司将掌握的先进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反馈到国内母公司或子公司并加以应用, 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开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母公司成为产业层面上技术溢出的供给者, 国内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 加快学习和改进技术, 达到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同时, 必然对上下游产业产生波及效应、示范效应, 形成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提高整个国家的技术能力, 逐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建立全新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价值链和产品体系。

(二) 影响因素分析

东道国的环境因素是企业进行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区位选择的首要条件, 主要包括科研资源、经济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等几方面。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良好的竞争氛围、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服务业、储备丰富且训练有素的R&D人力资源。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决定了当地企业释放和我国企业可以吸收的高科技含量技术的多少, 税收政策以及对企业兼并收购行为的各项规定等也制约了东道国先进技术的导入。东道国特有的文化环境、社会结构带来东道国市场条件和顾客消费偏好的差异性, 比如高度的民族分化状况会增加政治摩擦和民族冲突, 也可能会影响我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开展。

进入发达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提供了机会和渠道, 但要想真正主导价值链, 企业就必须将获取到的技术内部化, 结合原有技术研制出新技术, 培育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自身因素对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吸收能力、技术差距、产权结构、嵌入当地产业链程度等方面。知识吸收能力在技术机遇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是企业以前知识库的函数, 通过加大R&D投入、加强信息化与人才资源建设以及构建学习型组织可以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只有适度的技术差距才能产生显著的正向技术外溢, 外溢效应在技术差距跨过门槛点后才会显著, 初期会随着差距的减小而增大, 跨过最佳技术水平差距点后外溢效应开始减小。母公司在海外子公司中股权占比越大, 意味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越强。海外子公司处于股权投资下的跨国公司内部网络和东道国当地商业网络的共同结构中, 封闭的内部网络和开放的外部结构最有利于子公司的信息收集与扩散。海外子公司在网络嵌入得越深, 与当地供应商、客户、研发机构等业务伙伴相互依赖性、适应性越强, 越容易获得难以被外部企业模仿的根植于当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隐性知识。

三、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 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

2010年,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首超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 位居世界第五位。但目前我国的对外投资仅为量的巨增, 尚未达到质的飞跃, 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仍占少数, 多数跨国企业依然是“点式”和分散的对外投资, 而非真正拥有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和完整的全球产业链。单个交易与世界同期并购动辄上亿美元的交易额相比, 仍有相当大的差距。R&D机构规模较小, 从绝对额来看, 在我国海外R&D机构中, 年R&D投资2000万以上的企业仅占海外研发投资企业总量的22%, 而发达国家在华单个研发机构的平均注册资金为1805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1.49亿元;从人员配备来看, 我国海外R&D机构研发人员在50人以下的占一半以上, 超过100人的仅占21%, 而国外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一般在100人以上。

(二)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产业结构特点和企业竞争优势决定了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IT、电子通信、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跨国研发均有涉足, 但是医药由于其技术垄断和专利保护等原因, 目前大部分国内企业还是主要依靠从国外购买专利。1997-2000年, 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家电, 如无锡小天鹅洗衣机公司在美国洛杉矶建立技术开发公司、格兰仕集团成立北美分公司及美国微波炉研究所、康佳集团在美国硅谷成立康盛实验室、长虹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组建九大联合实验室、海尔在全球建立了18个全球设计中心。2001年以来, 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IT、通讯等高科技行业和机械、汽车等重型产业, 如华为集团在海外设立了5个研究所、联想集团建成全球化研发网络、万向在海外组建万向北美和万向欧洲技术中心、上海机电收购日本老牌机床厂上池贝、吉利收购沃尔沃。

(三)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海外R&D机构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技术创新环境和科技资源丰裕程度的影响。从东道国的国别来看,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科技发达的欧美日大三角地区, 仅有少部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单个企业的海外R&D投资也证明了这一点:海尔集团7个海外设计中心都在发达国家, 11个海外信息站中仅有3个设立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华为集团的4个海外研发机构中, 仅有1个设立在发展中国家。从具体的投资地点来看,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往往倾向于技术研发的集聚地或行业领导者所在地。海尔集团、华为集团、中兴通讯、创维集团、海信集团、华立集团等都在美国硅谷设有研究机构, 加强与硅谷附近雄厚科研力量的大学以及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公司的交流合作, 并依托丰富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提升研发水平。

(四)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多元化

受技术所处的生命周期、技术的不确定、研发成本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影响, 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下有几种模式:第一, 设立海外研发机构, 如联想、华为、海尔、中兴通讯等在国外知识创新集群内建有海外R&D中心, 并且设立方式从合作、合资正在向独资、并购转变;第二, 建立技术联盟, 如华为与TI、摩托罗拉、IBM、英特尔、Agere、ALTERA、SUN、微软、NEC等世界一流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 广泛开展技术与市场方面的合作;第三, 进行跨国并购, 收购由于全球经济低迷或战略失误而陷入经营或财务困境的技术雄厚的企业或者发达国家有前途的小型科技企业, 如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盛大网络收购韩国Actoz公司、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等。但跨国并购面临着后续整合和研发本土化问题;第四, 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综合模式。中兴通讯综合采用了多种跨国技术获取模式, 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国外公司建立技术联盟, 与法国电信、爱立信、阿尔卡特、英特尔、微软等全球著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美国、印度、瑞典等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于2008年率先进入全球100家顶级电信运营商的前50名, 成为全球电信设备领域的“五强”之一。

(五) 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角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为同行业中的大型企业, 国有大型企业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具有显著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的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投资主体所在的地方省市区也呈现区域性差异, 多集中在浙江、上海、北京、广东等地, 尤其是浙江省的民营企业走在全国的前列。万向美国公司在2001年成功收购了NASDAQ上市企业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C、2003年完成对洛克福特公司的收购, 华立集团2001年收购飞利浦集团所属的San Joe的CDMA移动通信部门, 吉利汽车2010年收购沃尔沃, 预示着民营企业在海外收购市场将大有作为。

(六)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普遍采用“中心-外围型”组织结构

目前, 我国R&D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多采用“中心-外围型”组织结构。在这种模式中, 以公司总部的研发中心为中心, 设有若干海外R&D机构和联合R&D实验室。总部集中主要的资源, 对分支机构有较强的控制力, 能够保证迅速创造出新产品和新工艺。国外研发分支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技术搜索与监测, 项目决策、产品开发、问题解决等阶段的活动都由国内R&D中心来完成, 研发交流渠道主要为分等级的正式渠道, 各分支结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 限制了海外研发能力。如海尔集团在国际化进程中, 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了6个综合研究中心和8个设计中心, 虽然水平架构的建立促进了分支机构之间、分支机构和总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海外研发机构也承担针对当地市场的开发任务, 但经营战略仍是研发立足于国内研发总部, 还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紧密联系的R&D组织网络。

四、推动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要加强对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扶持和引导

第一, 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根据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实践, 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总体战略性规划, 出台并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和鼓励企业海外R&D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 在避免双重征税的前提下,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投资地区、投资行业、企业获利能力、企业经营时间长短等不同指标采取不同的税收抵免、延期纳税或者免税等财税政策;允许研发费用在海外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活动纳入科研项目申报, 在科技经费中建立专项给予支持。金融政策方面, 建立国家海外R&D投资专项信贷基金, 支持金融工具创新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在外汇政策方面, 对达到认定标准的企业, 便利审批程序, 保证用汇额度。

第二, 做好公共服务工作, 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在海外投资管理机构下设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提供国外研发资源、待并购企业、投资环境等各类信息;建立海外研发咨询专家库, 为企业提供法律、信息、财务、知识产权和认证方面的服务;加强企业间海外R&D投资活动的合作, 加强产学研间的交流合作, 促进各行业商会和各类中介组织发挥作用;通过与东道国政府签订保护企业投资的双边条约等形式, 争取更多的东道国政府的政策优惠。

第三, 完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 提高境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海外R&D投资企业的保险范围、保险额度、期限赔偿比例、保险费收取比例等予以明确规定, 充分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MIGA) 向跨国直接投资者承保外汇冻结险、资产征用险、合同终止险、武装冲突和市民暴动险等风险。培育一支富有经验的管理咨询队伍, 在境外企业中形成系统风险诊断制度, 督促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水平, 从整体上提高境外投资效率。

(二) 企业自身在投资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 立足企业的技术水平及发展阶段, 选取适合的投资区位。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各自的行业技术专长, 选择与本企业技术密切相关的临近大学、科研机构、科技工业园区的知识技术密集地区。除了充分利用全球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源, 还应鼓励对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 如加强在印度的软件业、制药业技术获取型投资, 扩大与俄罗斯的研发合作范围, 积极拓展在新欧盟国家的研发投资。

第二, 不断提高企业的模仿学习、吸收能力, 培育企业自身R&D能力。加大R&D投资, 注重新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扩散, 努力将技术转移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技术人才特别是海外背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完善企业内部培训机制。建立开放而灵活的组织内外部学习机制, 增强企业与外部、企业各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 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

第三, 注重本土化, 积极嵌入当地产业链。本土化意味着本土化人员、本土化管理和本土化资本运作。雇佣有多年行业经验和良好人际网络的“银发专家”, 保证海外研发中心的运转, 并且不存在作为研发人员跳槽带来的法律纠纷和高昂成本。加大与当地政府和各类中介机构的合作, 及时了解政府优惠政策并获得政府支持, 充分利用当地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的融资机会, 通过加入当地的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 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增强企业和各种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第四, 重视母公司和东道国分支机构的交流和沟通, 建立一体化网络组织结构。跨国公司总部不再是所有研发活动的控制中心, 而对整个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战略上的宏观管理。分支机构拥有更大自治权, 影响公司战略制定。分支机构与总部之间以及各分支机构间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协调机制, 保证组织弹性与创新效率, 减少重复开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杜群阳, 朱勤.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11) :66-69.

[2]白天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3]赵佳颖.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及其溢出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 2007.

[4]陈怡晓.技术获取型FDI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产业升级作用分析[D].山东大学, 2008.

[5]朱绿乐.企业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 2008.

[6]赵健.中国技术获取性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 2010.

[7]崔友平, 金玉国, 侯娜, 李静静.鼓励和规范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宏观政策研究[J].山东经济, 2010, (3) :16-24.

获取策略 篇10

关键词:网络学术信息,信息搜索过程,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当下这个知识社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迅猛发展, 互联网也不断普及;以人为本及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文理念逐渐被重视, 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探讨的网络学术信息指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 其内容丰富, 种类繁多, 包括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的学术信息。用户信息行为就是指网络用户在信息需求和动机驱使下, 借助检索工具进行网络信息搜寻、选择、利用、反馈、交流和发布的一系列活动。那么在具体的检索过程中用户信息行为对网络学术信息的合理有效获取的影响与作用有哪些以及如何体现?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旨在帮助网络用户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尽可能更快速高效地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

二、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本文在总结分析其他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从主体因素, 信息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三方面来探讨, 见图1。

(一) 主体因素

1. 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

知识结构是指用户经过长期学习积累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与结合方式;知识水平指用户所处现阶段所存储的知识量及各方面知识的权重。

2. 认知能力与行为经验

认知能力是用户通过对信息进行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行为经验主要指用户在对以往成功失败经验的长期积累并在自我剖析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个人体验和能力, 对以后信息行为的有辅助作用。

3. 信息需求与信息动机

信息需求源于信息需要, 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 它产生于用户无法理解某种情境或者背景时, 并且想借助某种方式来填补。信息动机是用户行动的主要动力技能。

4. 信息意识与信息素质

信息意识包含用户对信息及信息环境的认识和态度。 信息素养是用户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如何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

5. 社会角色

用户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主体, 其信息行为也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其个体的职业、地位、地域等因素终会影响信息行为的目标和行为模式。

6. 时间因素

时间因素是一个重要且弹性较大的因素, 用户检索过程中支配的时间既激励行为的发生, 相应的又制约着其相应的操作步骤或选择行为。

7. 理性因素

主要指一切既定的具有稳定性和逻辑性的推断因素。

(二) 信息环境因素

1. 网络信息资源的状况

当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增长迅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但是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冗余重复、低价值的信息。

2. 网络信息的有用性与易用性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虽然较多, 但对于特定用户群体来说, 有效的可用信息才能决定其信息行为。 当前, 很多学术网络博客还是存在信息内容少、价值量不高且更新不及时等缺陷。

3. 网络信息工具及设施

网络信息的工具主要指检索系统或者学术网站、数字图书馆等平台, 用户的检索行为与这些检索工具的可用及易用性有着紧密关系。 网络设施指网速、网费及设施安全等方面。

4. 网络安全及隐私举措

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措施是用户进行检索行为过程中的最大问题,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 这两个因素可谓是致命性的, 通过之前一些学者的调查发现用户对于病毒和自身隐私的泄露问题十分看重。

(三) 其他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也是对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因素。

三、基于学术信息搜索过程的用户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在Wilson模型]、Kuhlthau模型和Choo三阶段模型的启发下, 再根据相关理论提出新的针对用户学术信息搜索的三阶段模型, 见图2。

三阶段模型主要包括:任务驱动与信息需求阶段、信息搜索与选取阶段、信息获取与反馈阶段。

(一) 任务驱动与信息需求阶段

1. 任务驱动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的每一阶段、环节都与用户的信息行为有着紧密联系, 因为任一环节的操作都会导致最终获取结果的不同。任务驱动是检索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 用户只有在给定某项科研任务或者突然对某个课题学术点产生探索兴趣时才会激发任务驱动。

2. 信息需求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是在任务驱动下形成的。虽然这是个很短暂且隐蔽的脑力活动过程, 但是主体自身的信息素养、意识及认知能力都发挥着作用。

3. 信息概念鉴别与信源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信息概念的鉴别是在主体的大脑经过思考形成信息需求, 并在各种主观因素影响下确定具体信息需求后, 需要进行的下一步环节。信息源的选择是紧接着信息概念确定而来的, 也是能否快速有效获取正确信息的决定性因素。

(二) 信息搜索与选取阶段

1. 检索平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索平台的确定在用户整个搜索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工具, 用户对于检索平台的选择更多地受到信息环境客体因素的影响。

2. 检索词选取与检索式组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索词的选择与检索式的构建与其选择的检索平台所提供的搜索功能和系统设置有着直接关系, 因为不同的检索系统可能有不同的概念和术语的组配方式, 也与用户的知识结构水平及个人经验等有关。

3. 检索结果浏览与反馈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 该环节主要取决于用户对于给定课题任务的理解程度和其预先的期待及其自身的经验。 在用户查找过程中, 可能由于自身原因, 只看着标题而忽略对摘要、关键词等的仔细查阅, 因而可能会遗漏有价值的信息。

(三) 信息获取与反馈阶段

1. 检索结果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索结果的确定是用户检索过程中的最后阶段, 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是对检索结果的价值性进行粗略评估后再与其自身预先设定结果进行匹配的过程。 用户的主体影响因素、信息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其有用性及易用性对其有影响作用。

2.信息获取与反馈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学术信息的获取是整个用户行为过程的最后且最重要环节。在检索结果最终确定后, 用户紧接着就会努力获取所需学术信息, 这时网络环境中的网速及上网费用等基础设施对其获取过程也有一定影响。

四、网络学术信息获取的策略研究

为了能够准确、高效地检索到所需学术信息, 在仔细分析了用户获取网络学术信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后, 很有必要针对每个环节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 针对主体影响因素的对策研究

1. 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的教育和培训

现阶段, 大部分高校均已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的相关课程, 但是从反馈来看, 效果不太明显, 所以需要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程和安排专门教师。

2. 积极参与信息检索的实践活动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的知识需要学习和积累, 但是要让其彻底成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还是需要亲身动手实践。用户要积极参与检索的实践活动, 因为不断丰富的行为经验在之后的实践操作中可能上升为一定的认知能力, 用户若是做到这些必定受益匪浅。

3. 丰富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和检索技能

用户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其自身信息素养的高低, 要注重积累个人的知识储量, 多阅读, 多交流, 开拓眼界, 增长知识。检索技能是用户检索成败的关键因素, 从任务给定开始就要明确理解需检索内容, 才能方便检索技巧的实施。 其次检索词的选择, 尽最大力量找出显性和隐性主题, 尽量选用术语, 多了解同义、近义词以备结果不满意时及时更换。检索式的构建, 要根据基本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利用逻辑运算, 来构造提问式。

( 二) 针对信息环境影响因素的对策研究

1. 优化资源组织, 加强数据库改进

纵观整个互联网领域, 网络用户主要使用通用搜索引擎 (谷歌、百度等) 和专业学术数据库来进行学术信息的检索, 所以改进用户常用的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并优化信息资源配置非常必要。改进检索界面和优化检索功能,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讲, 检索界面的设计合理与否将影响检索功能的发挥, 也影响用户的检索行为。

2.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改善网络设施

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网络环境, 应切实保障网络安全, 国家安全部门应出台更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 管理部门要安排网站维护者定期清理垃圾软件, 并注重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三) 针对其他因素的对策研究

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环境背景下, 应该更好地顺应发展潮流, 更充分地在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不断发展进步。

五、结语

在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当今, 用户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学术信息并有效利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基于这一视角, 总结出用户检索网络学术信息的三阶段分析模型, 并深入分析每一阶段的具体环节, 对影响用户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的具体环节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 最后基于此提出优化策略。 但是, 为了能够更深入对用户检索行为进行研究, 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更多地考虑具体细化的影响因素, 并利用实践证明;这将是之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宝强, 崔健, 成颖.促进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J].情报科学, 2010 (07) .

[2]朱宁, 唐娜.网络学术信息获取可信度感知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 (05) .

[3]姚海燕, 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概述[J].情报探索, 2010 (02) .

[4]Wilson T D.Information Behavior:A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1997 (04) .

[5]Kuhlthau C C.APrinciple of Uncertainty for Information Seeking.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93 (04)

[6]Choo C W.Closingthe Cognitive G aps:How People Process Information.Financial Times of Lo ndon, Info rmation Management Series, 1999-03-22.

资讯获取者 篇11

翻页的乐趣

Flipboard

用一句话描述Flipboard就是:它是一款针对新浪微博、人人、Instagram等社交网络进行整合后,再通过杂志阅读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应用。 在 Flipboard 我们只需做一件事:翻页。打开应用后,从上翻到下的翻页感,能为用户带来流水线似的阅读体验,保留了杂志式阅读体验,这样的翻页操作能让用户更加专注内容,把精力真正地投入在感兴趣的图文上。

在首页上的“封面故事”这个功能是将社交网络上分享得最多、最有趣的故事、图片等挑选出来并单独呈现,这也是Flipboard最大的一个特色。

音乐社区

豆瓣音乐人

最新单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资讯的一种。豆瓣音乐人不仅仅是一款听音的应用,也是涵盖了音乐文化的应用。通过它,你可以跟进音乐人的日常创作与演出讯息,收听他们最新上传的单曲,参与音乐人的互动并给他们留言,当然了,它会发现你身边有趣的音乐人。

在豆瓣音乐人里,系统会自动的推荐点击即听的新曲。主界面上的热门单曲,就是在社区内点播率最高的音乐。如果这些单曲不能让你满意,分类浏览提供了搜索和按照音乐类型查看的功能,不过“听歌”不是这款应用的重点,利用它你可以查找入驻豆瓣的这些音乐人。出现在这里的音乐人或许你还没有听说过,但在这里,已经有不少小众音乐人靠着自己的音乐魅力,打动了一个个的听众。

社区的整合

极阅

希望通过微博获取资讯的同学,往往都关注了不少人,如果一不注意没有分组,那就很容易造成信息量过载。小编使用过的许多微博客户端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极阅与众不同。除了微博内容呈现外,极阅还会将短链接内容提取出来并直接呈现给用户,另外,还提供一些分类精选内容。

获取策略 篇12

在网络工程中,由于可能存在使用多个ISP提供的线路进行接入或其他情况,常常需要在出口网关上对不同目的网络的数据包进行策略路由。即发往不同网络的数据使用不同的发送端口或下一跳地址,此时就需要一张策略路由表对目的网络进行区分。策略路由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ISP、不同网络给出详细的路由条目供路由器使用。因此,策略路由表的正确与否是实现策略路由的关键。

现存的策略路由表获取方法大致分为三种:通过运营商,向第三方购买和网络收集。运营商往往出于安全等因素不予提供路由表;第三方提供的路由表较为精确,但价格较为昂贵;网络收集的路由表错误较多,且实时性较差。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分析BGP路由协议AS_PATH字段值与APNIC Whois数据库,获取一份较为详细的、实时的、精确的策略路由表的方法。

2、BGP简介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是用来连接网络中各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n, AS)的路由选择协议。分为i BGP和e BGP两类,目前最新的版本为版本4。

BGP协议在路由时所使用的最小计量单位不同于IGP的IP地址,而是AS域。对每一条BGP路由条目,都会包含多条属性,其中一条为AS_PATH属性。AS_PATH属性定义了BGP路由更新所穿过的自治系统的一个列表,即去往该AS域所要经过的其他AS域编号。

3、方法概述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得知IP路由网络地址

与其所属于的AS域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在得到所有网络与AS的映射表之后,只要以AS编号为中心,得到该AS号的国家、ISP、地区等相关信息,再建立相应联系就能获得一份完整精确的策略路由表。

BGP路由表包含了全球路由信息,且在发生路由抖动的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收敛。因此可以认为通过此方法获得的策略路由表是实时的。

4、获取地区级策略路由表

以下以获取我国台湾地区策略路由表为例,阐述具体实现方法。

为了获取台湾策略路由表,我们首先要得到台湾所拥有的全部AS编号,再通过查找BGP全球路由表,确定去往台湾的所有路由条目。

4.1、AS编号分析

台湾地区的网络资源,是由APNIC统一分配的。APNIC提供亚太区网络资源分配情况,其中包括AS编号的分配。

从APNIC FTP获得的网络资源分配表的格式示例如下:

从左往右依次为:分配者APNIC;日本地区缩写JP;资源属性为AS编号 (AS Number) ;分配起始值;分配数量;分配日期;资源状态;扩展。

对所有资源属性为asn的记录,匹配地区缩写为台湾缩写TW,并通过分配起始值和分配数量计算分配的AS编号,最后将其加入台湾的AS集合。

完成对每一条记录的分析之后,我们就具有了包含APNIC分配给台湾的全部AS编号集合。

4.2、从BGP路由表中提取策略路由表

只有在骨干网络中运行BGP协议的路由器才具有BGP路由表。我们获得BGP路由表的方法是通过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全球路由监视项目Route Views。该项目每两小时提供一份实时的MRT或'show ip bgp'格式BGP全球路由表。

在思科(Cisco)路由器上执行show ip bgp命令查看BGP路由表的的显示结果如下:

以上面的结果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去往2.0.0.0/16网络的BGP路由在经过了AS 14608、174、6453之后,最终到达AS12654。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网络2.0.0.0/16属于AS 12654。

通过判断BGP路由表内一条路由条目的目地AS编号是否属于上一步中获得的台湾地区AS编号集合,就能确定该路由是否指向台湾地区,即属于台湾地区策略路由表的一个条目。

在BGP路由表中,去往同一AS可能存在不同路径,因此获取的策略路由表内可能存在重复条目。在对该表进行去重操作之后,就获得了最终的台湾地区策略路由表。

5、获取ISP策略路由表

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不同服务运营商,例如我国的ISP主要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对去往不同ISP网络的数据进行策略路由,

5.1、获取AS域的ISP信息能够减少网络延迟。

从地区策略路由表中提取ISP策略路由表,

首先要确定AS属于哪一个ISP所有。可以采用查询AP-NIC Whois数据库,匹配每个AS的维护者信息中特定关键字的方式获得。

例如,在Linux平台下使用Whois命令向APNIC查询AS4809相关信息的命令格式如下:

返回的信息中有一行为:

代表该AS的维护者是MAINT-CHINANET,而MAINT-CHINANET是中国电信在APNIC注册的维护者名称。

通过对AS集合中每个AS编号进行查询匹配,我们就得到了一张从AS到ISP的映射表

5.2、与路由-AS表关联

因为某一AS不可能同时属于多个ISP所有,因此AS到ISP的映射是多对一的;在4.2小节中,我们获得了一张路由到AS域的映射表,该表同样是多对一的。

通过对这两张表进行关联操作,就能获得一张路由到ISP的映射表,对该表根据不同ISP进行拆分后,就获得了每个ISP的策略路由表。

6、方法实现

最终我们采用Perl脚本对该方法进行了实现,使用正则表达式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匹配分析。由于数据量较大,这里就不予列出。

摘要:介绍了BGP路由协议的基本内容, 提出了一种结合分析BGP全球路由表的ASPATH属性与APNICWhois数据库, 获得实时精确的地区级策略路由表的方法, 最后对该方法进行实现。

关键词:BGP,AS,策略路由表

参考文献

[1]RandyZhang MicahBartell.BGP设计与实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APNIC.APNIC-Whois-Manua.2009

上一篇:功能导电材料下一篇:双失灵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