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2024-10-04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共10篇)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篇1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有效地获取信息,一般要经历以下(A)过程。

A.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B.确定信息来源→确定信息需求→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C.确定信息形式→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保存信息

D.确定信息形式→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2.假设你是班里的宣传委员,班主任要求你负责完成一期主题为“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的黑板报的工作。要求有图形和文字内容,你将如何最快得到这些资料(B)。

A.组织几个同学在图书馆里去找

B.组织几个同学在网上进行搜索,把相关内容摘抄下来

C.自己独自去找,不用麻烦别的同学

D.把这个任务分给其它同学完成,自己就不用干啦

3.学校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的“敬老院”,要求同学们自己带相关设备,将 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想形成一个报告,进行一次比赛,请选择你认为应该带的设备是(D)。

A.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

B.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录音设备

C.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

D.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

4.下列文件中(D)不是视频文件。

A.比赛.avi

B.开幕式.mpg

C.青春之歌.mov

D.我和你.wav

5.下面文件中属于网页文件的是(C)。

A.index.doc

B.index.txt

C.index.htm

D.index.ppt

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

6.图片.mp3、图片.avi、图片.jpg都属于图像文件。(错)

7.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来源就是网络。(错)

8.扩展名为mpg的文件是一种图片格式的文件。(错)

9.采集信息应该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对)

10.媒体、他人和事物本身是信息来源的三个方面。(对)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篇2

近年来,伴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客户对高性能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不仅在科学计算领域,在高性能服务器、并行数据库和渲染农场等其他领域也出现了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客户对并行系统的需求不再只偏重于高性能,对于系统的安全性、用户的可用性和系统的可管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众多并行系统的模式中,集群已成为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它以其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性能价格比,迅速成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主流体系结构[1]。所谓集群系统就是利用网络(通用网络如Ethernet,专用网络如Myrinet)将一组工作站和PC机,按某种结构连接起来,在管理软件的统一调度下,实现高效并行处理的系统。

集群系统天生就是个松散的体系结构[2],只有通过管理层才能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提供高性能的服务,集群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管理层就显得至关重要,而管理的依据来自于各计算节点的工作状态,所以集群节点的信息收集是整个集群系统生存基础。

2 集群节点信息获取方法

在Linux操作系统下,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proc文件系统[3]。Linux的proc文件系统是一个伪文件系统,它只存在内存当中,而不占用外存空间。它以文件系统的方式,为访问系统内核数据的操作提供接口。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通过proc得到系统的信息。它不但提供静态的信息,也提供动态的系统的信息,如进程、CPU利用率等。用户或应用程序读取proc文件时,proc文件系统是动态从系统内核读出所需信息并提交的。

Proc文件系统给用户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以文本方式展现的,非常便于人的阅读和理解,但是不利于应用程序的理解和使用。另外,应用程序在解析字符串时,需要花费大量的系统开销,不适用于频繁使用的过程。

由于Linux系统是开源的操作系统,没有统一的维护单位,不同的内核和发行版本存在差异,使得proc文件系统输出的字符串内容格式不统一,给分析字符串含义带来了困难,使系统的兼容性大幅下降。另外,proc文件系统提供的信息多少还取决于你的内核配置和装载的模块。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一种利用SMBIOS规范获取集群节点信息的方法。

3 SMBIOS规范[4]

SMBIOS (System Management BIOS,SMBIOS)是主板或系统制造者以标准格式显示产品管理信息所需遵循的统一规范。访问的方法根据SMBIOS版本的不同有两种:SMBIOS2.0标准是通过即插即用功能接口访问;SMBIOS2.1以后的标准是基于表结构的访问。目前市场上计算机已经均支持SMBIOS2.3标准,本文参考SMBIOS2.3标准的表结构。

基于表结构访问SMBIOS的过程是先找到Entry Point Structure (EPS)表,然后通过EPS表的数据找到SMBIOS数据表。EPS表的结构如表1所示。

通过EPS表结构中的16H以及18H处,得出数据表长度和数据表地址,即可通过地址访问结构表。从EPS表中的1CH处可得知结构表结构的总数,其中TYPE 0结构就是BIOS信息,TYPE 1结构就是系统信息等。每个结构的头部是相同的,格式如表2所示。

每个结构都分为格式区域和字符串区域,格式区域就是一些文本结构的信息,字符串区域是紧随在格式区域后的一个区域。结构01H处标识的结构长度仅是格式区域的长度,字符串区域的长度是不固定的。每个字符串以‘’结束。下面以TYPE 0(BIOS信息)为例说明格式区域和字符串区域的关系,TYPE 0格式区域如表3所示。

紧随TYPE 0格式区之后就是TYPE 0字符串区域,如下所示:

Db ‘System BIOS Venfer Name’,0 //表示BIOS厂商名 Db ‘4.04’,0 //表示BIOS版本 Db‘月/日/年’,0 //表示发布日期 ……

以‘’为整个字符串区域的结尾,所以要找下一个TYPE,只要在字符区域找到连续2个0即可。

4 获取Linux节点信息的具体方法

4.1 开发语言和编译器的选择

Linux是用C语言编写的,所以C语言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Linux的标准编程语言。大部分人都把汇编给忽略了,实际上汇编语言可以表达非常底层的操作。读取信息的操作需要频繁调用,针对汇编语言编码精确和执行效率高的特点[5],我们选择汇编语言做为此模块开发的语言。

DOS下常用的工具MASM和TASM,到Linux下就用不起来了,Linux有自己的汇编工具,而且种类非常的多。其中GAS[6]可以算是标准配置,每一种Linux中都包括有GAS,但是GAS采用的不是我们通常在DOS下采用的汇编语法,它采用的是AT&T的语法格式,与Intel语法格式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要采用与DOS接近的语法格式,就必须用另一种汇编工具NASM。从语言格式上看,NASM与MASM基本相同,但涉及到操作系统时,两者的访问模式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NASM对64位的机器支持不好,经常出现编译错误。

Yasm 是根据NASM重写的编译器,而功能比NASM 强大了许多,并且可支持 GUN Assembler 的语法,同时对于64位的操作系统支持很好,所以集群节点信息获取模块的开发,选择Yasm做为汇编语言的编译器。

4.2 算法实现

程序可以通过在内存中查找EPS表的关键字‘_SM_’,来定位EPS表的起始地址。然后从EPS表中得到SMBIOS表在内存中的位置,按照SMBIOS表的结构查找我们需要的信息。程序实现的流程如图2所示。

5 总结

利用SMBIOS规范,可以获取集群节点的所有静态信息和部分动态信息,尤其是它支持即插即用的设备。由于SMBIOS表的格式统一,便于查找,程序读取简单快速,利用汇编语言开发的信息获取模块能够高效的执行,从而大大减少了集群管理软件所占用的系统资源,提高了集群系统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都志辉.高性能计算之并行编程技术-MPI并行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Kai Hwang.Advanced Computer Architecture:Parallelism,Scalability,Programmability[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RedHat Guide:The/proc File System:http://www.redhat.com/docs/manuals/Linux/RHL-7.3-Manual/ref-guide/ch-proc.html.

[4]System Management BIOS Reference Specification Version2.42004.7.21.

[5]沈美明,温冬婵.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解读 篇3

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解析 政治试题信息由材料和问题两部分构成,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可以分两个大步骤进行:

一是从问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即审设问。设问一般由考查的知识范围、行为主体、试题类型构成。从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即从三个方面进行——

1. 审准知识范围,宏观上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中观层面范围进一步缩小,如生活与哲学又可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微观上则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如履行政府职能,宏观调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问题一般表述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等。由此可知本题第(1)题和第(2)题指出考察的宏观知识“政治生活”和“经济知识”。

2. 明确行为主体。政治生活的主体有:党、政府、人大、政协、公民等,经济生活中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等,主体不同,对应的知识点就不同。可知第(1)题主体是政府,政治生活一般与政府相关的知识有:政府的职能、责任和依法行政等,结合材料很容易找到答案。

3. 辨清题目类型,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方式,大致可分为描述类、意义类、认识类、体现类、措施类、启示类、原因类等七种基本类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题眼和答题方式。“描述”类设问往往以“描述”“反映”“分析”“指出”等词为题眼,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 “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等词语为题眼, “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 “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 “启示”类设问基本上都以“启示”一词为题眼,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由此可知第(1)题“重大意义”是“意义”类设问,第(2)题是关系类设问。

二是审材料。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有限信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分析,并合理地整合,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使市场上企业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这使消费者受益;价格和质量都是竞争的重要手段,竞争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商品的价格,这也会使消费者受益。

参考答案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练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民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增强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网络民主”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①对网络民主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它增强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但网络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②对网络民主的内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甄别,去伪存真。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态势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析,虽然网络谣言和情绪式民主会产生负面影响,应予以纠正和引导,但网络民主已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更应扶持发展。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篇4

主备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编号:03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目标定向】

1.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2.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

3.能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获取信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个体学习】

通过阅读课本P14-18,了解以下内容: 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2.选择信息来源 3.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4.评价信息

【同伴互导】

假设明天的课外活动,我们全班要去爬山。由于近几天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

可能采取的方式有上网,听收音机,听广播,打电话。由于学校附近没有网吧,看电视,听广播又不方便,而学校有很多电话亭,所以打电话这种方式最方便。

诱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能否推导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教师解难】

1.定位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目的:可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

车桥中学高一信息组

主备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编号:03 信息需求有所需要的信息的要求,表现方面:

①信息的时间范围;②信息的地域范围;③信息的内容范围 2.选择信息来源

(1)文献型信息源

例子:报刊、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

优点:全面、系统、可靠清晰、明确

了解奥运会资料,若采用查找文献,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获取信息量的速度慢、可信度一般,查找费力(必须知道哪本书上奥运会的相关资料)

(2)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

例子:同学、朋友、亲戚、父母、老师

优点:灵活、方便

不足:信息带有主观万分多、看法不一致、观点多且片面

(3)电子型信息源

了解奥运会资料,收听广播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新闻节目;看电视,浏览时间长,缺乏系统性,但可以作为获取奥运会信息的补充来源;打电话,费用贵,不合算;上网固然可以获取丰富的奥运会信息,但由于时间与条件限制,一般不适合采用。

优点:更新快、范围广、易复制、生动直观

不足:需要一定的设备

(4)实物型信息源

例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 优点:直观、真切

不足:信息零星、表面,往往稍纵即逝

获取信息过程,不宜采用单独一种信息源,不同的信息来源要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如:报纸与网络联姻,电视与网络、电话互动,网络与报纸、电视、广播同步

练习:刘蕾为了获取天气信息,她最后确定拔打121电话查询,这种属于电子型信息源。

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的过程:

①可以根据需求和已有条件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

②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尝试。

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上网查找或看电视等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践法

去图书馆借书:利用书架上的图书分类进行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计算机检索系统 4.评价信息

(1)它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

(2)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如:信息的数量、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的可信度、信息的时效。

例:如何评价网上的信息?

1.从页面上部或底部寻找作者姓名、组织机构名称或公司名称。

2.从URL上可以得到一些该网站的线索。

.edu是教育类网站。

.gov或.gov.cn是政府网站,一般比较权威、可靠,不会随意发布不准确的信息。

.com或.com.cn是商业网站,最常见。

.net网络服务公司,为商业或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org一般是非赢利性组织,其观点可能带有倾向性。

车桥中学高一信息组

主备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编号:03

3.点到该站点的主页上,看一下该组织的相关资料。

4.利用搜索引擎查一下关于该组织或个人的其他资料

5.从页面顶部或底部查看该网页的最近更新日期。

【练习检测】

1.地理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了“南黄海奇葩-蛎蚜山”这一生物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后,要求同学收集有关蛎蚜生活习性的资料,并用Word编辑成一个研究报告。下列哪些属于直接获取信息的渠道?(C)A.去学校和社会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 B.找相关专家咨询

C.去蛎蚜山实地考察并用数码设备采集相关资料 D.去商店购买相关的资料光盘 2.下列活动不适合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是(C)A.获得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B.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

C.在物理实验室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D.准备期末考试复习,进行资料整理 3.某同学有暑期去北京旅游的想法,事前想比较详细地了解一些旅游地的信息,最为经济、快捷的了解途经是(A)A.通过上网用搜索引擎搜索当地的有关情况 B.通过打电话向当地旅游部门咨询 C.通过查找图书资料了解 D.向去过该地区的同学了解 4.张华同学“研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如下:①连接电路;②观察电表读数;③记录数据;④计算结果;⑤总结规律;⑥填写实验报告;⑦提交作业。其中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是(A)A.② B.③ C.④ D.⑤ 5.张阳同学想购买某种品牌的一台计算机,他通过访问该公司的网站,了解了各种型号计算机配置信息。张阳了解计算机配置信息的过程属于(C)A.加工信息 B.选择信息来源 C.获取信息 D.发布信息 6.7.8.信息获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C)黄锋有一道物理题目不会做,他决定第二天去问老师。他的决定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B)小明全家准备国庆长假去黄山旅游,由小明负责安排游玩路线,为了安排好这次活动,小明决定到网上搜索一下有关信息。他决定到网上搜索信息的行为,属于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哪一环节?(B)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9.朱明做“验证欧姆定律”实验后,分析时发现有数据测量错了,需要重做实验。“需要重做实验”的结论是下列哪个过程中得出的?(C)A.获取信息 B.加工信息 C.评价信息 D.存储信息

10.李刚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对太湖蓝藻问题开展研究。小组成员采用了问卷、采访、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了近来太湖水质的相关数据,但他们发现数据不完全一致。他们就这些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讨论,这种行为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D)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D.评价信息

11.信息获取的过程可分为4个环节,小明在获取有关奥运会历史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对上网找到的奥运会历史信息进行筛选,这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D)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12.某同学在新华网上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雪龙号冰区受阻,停船等待探冰队员寻找新航行路线。”该信息属于什么类型的信息?(C)A.文献型 B.口头型 C.电子型 D.实物型

13.小华发现班级里许多同学的视力下降了,准备出一期宣传保护视力的板报。小华到“中国青少年视力健康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这一信息来源属于(D)A.口头型 B.文献型 C.实物型 D.电子型 14.下列信息来源属于文献型信息源的是(D)A.选择信息来源 B.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C.明确信息需求 D.鉴别评价信息 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处理信息 D.评价信息

车桥中学高一信息组

主备人:

执教人:

上课时间:

编号:03 A.海报 B.老师 C.同学 D.图书

15.某同学欲获取本班同学家庭电脑拥有量的信息,最佳获取信息的方法是(B)A.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网络检索法 D.实验法 16.以下有关获取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D)A.获取任何信息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访问网络

B.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拨打121电话查询台,因为收费信息更准确 C.直接获取信息留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因此我们学习各种知识时,都应该用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 D.在获取信息时,选择什么信息来源、使用什么获取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7.高二(2)班要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元旦晚会的相关图片新闻。下列设备中,可以用来采集图像信息的设备是(B)A.手写板 B.数码相机 C.麦克风 D.mp3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是(C)A.扫描仪 B.录音笔 C.打印机 D.数码相机 19.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采集图像信息的设备是(D)A.摄像头 B.扫描仪 C.数码照相机 D.触摸屏 20.下列属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是(A)A.扫描仪 B.电视机 C.打印机 D.显示屏

21.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安排,刘晖准备到森林公园拍摄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用以制作演示文稿。他应选择的信息采集工具是(B)A.数码相机、扫描仪

C.光学相机、视频采集卡

B.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D.光学相机、扫描仪

22.欲截取计算机屏幕上的某个画面,下列方案中最简便的是(B)A.使用数码像机拍摄 B.使用“PrintScreen”键

C.使用扫描仪扫描 D.必须安装专用计算机屏幕截图软件来截取

23.陈帅花想和远在深圳打工的爸爸进行QQ视频聊天,可QQ提示说“没有检测到视频设备”,请问她应去购买的设备是(A)A.摄像头 B.网卡 C.扫描仪 D.视频采集卡

24.要将书籍上的插图转换为数字图像,不可取的做法是(D)A.用数码相机拍摄

B.用扫描仪扫描

C.用可拍照手机拍摄 D.用胶片照相机拍摄并冲印出照片

【评价学习】

淮安市车桥中学——信息技术基础导学案(3)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练习

【知识点】

1.定位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2.选择信息来源

(1)文献型信息源

优点:全面、系统、可靠清晰、明确

(2)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

优点:灵活、方便

不足:信息带有主观万分多、看法不一致、观点多且片面

(3)电子型信息源

优点:更新快、范围广、易复制、生动直观

不足:需要一定的设备

(4)实物型信息源

优点:直观、真切

不足:信息零星、表面,往往稍纵即逝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践法

4.评价信息

(1)它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

(2)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如:信息的数量、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的可信度、信息的时效。

【练习】

1.地理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了“南黄海奇葩-蛎蚜山”这一生物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后,要求同学收集有关蛎蚜生活习性的资料,并用Word编辑成一个研究报告。下列哪些属于直接获取信息的渠道?()A.去学校和社会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 B.找相关专家咨询

C.去蛎蚜山实地考察并用数码设备采集相关资料 D.去商店购买相关的资料光盘 2.下列活动不适合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是()A.获得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B.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

C.在物理实验室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D.准备期末考试复习,进行资料整理 3.某同学有暑期去北京旅游的想法,事前想比较详细地了解一些旅游地的信息,最为经济、快捷的了解途经是()A.通过上网用搜索引擎搜索当地的有关情况 B.通过打电话向当地旅游部门咨询 C.通过查找图书资料了解 D.向去过该地区的同学了解 4.张华同学“研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如下:①连接电路;②观察电表读数;③记录数据;④计算结果;⑤总结规律;⑥填写实验报告;⑦提交作业。其中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是()A.② B.③ C.④ D.⑤ 5.张阳同学想购买某种品牌的一台计算机,他通过访问该公司的网站,了解了各种型号计算机配置信息。张阳了解计算机配置信息的过程属于()A.加工信息 B.选择信息来源 C.获取信息 D.发布信息 6.7.8.信息获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黄锋有一道物理题目不会做,他决定第二天去问老师。他的决定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小明全家准备国庆长假去黄山旅游,由小明负责安排游玩路线,为了安排好这次活动,小明决定到网上搜索一下有关信息。他决定到网上搜索信息的行为,属于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哪一环节?()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9.朱明做“验证欧姆定律”实验后,分析时发现有数据测量错了,需要重做实验。“需要重做实验”的结论是下列哪个 A.选择信息来源 B.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C.明确信息需求 D.鉴别评价信息 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处理信息 D.评价信息 淮安市车桥中学——信息技术基础导学案(3)

过程中得出的?()A.获取信息 B.加工信息 C.评价信息 D.存储信息

10.李刚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对太湖蓝藻问题开展研究。小组成员采用了问卷、采访、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了近来太湖水质的相关数据,但他们发现数据不完全一致。他们就这些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讨论,这种行为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D.评价信息

11.信息获取的过程可分为4个环节,小明在获取有关奥运会历史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对上网找到的奥运会历史信息进行筛选,这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12.某同学在新华网上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雪龙号冰区受阻,停船等待探冰队员寻找新航行路线。”该信息属于什么类型的信息?()A.文献型 B.口头型 C.电子型 D.实物型

13.小华发现班级里许多同学的视力下降了,准备出一期宣传保护视力的板报。小华到“中国青少年视力健康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这一信息来源属于()A.口头型 B.文献型 C.实物型 D.电子型 14.下列信息来源属于文献型信息源的是()A.海报 B.老师 C.同学 D.图书

15.某同学欲获取本班同学家庭电脑拥有量的信息,最佳获取信息的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调查法 C.网络检索法 D.实验法 16.以下有关获取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获取任何信息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访问网络

B.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拨打121电话查询台,因为收费信息更准确 C.直接获取信息留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因此我们学习各种知识时,都应该用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 D.在获取信息时,选择什么信息来源、使用什么获取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7.高二(2)班要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元旦晚会的相关图片新闻。下列设备中,可以用来采集图像信息的设备是()A.手写板 B.数码相机 C.麦克风 D.mp3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是(C)A.扫描仪 B.录音笔 C.打印机 D.数码相机 19.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采集图像信息的设备是()A.摄像头 B.扫描仪 C.数码照相机 D.触摸屏 20.下列属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是()A.扫描仪 B.电视机 C.打印机 D.显示屏

21.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安排,刘晖准备到森林公园拍摄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用以制作演示文稿。他应选择的信息采集工具是()A.数码相机、扫描仪

C.光学相机、视频采集卡

B.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D.光学相机、扫描仪

22.欲截取计算机屏幕上的某个画面,下列方案中最简便的是()A.使用数码像机拍摄 B.使用“PrintScreen”键

C.使用扫描仪扫描 D.必须安装专用计算机屏幕截图软件来截取

23.陈帅花想和远在深圳打工的爸爸进行QQ视频聊天,可QQ提示说“没有检测到视频设备”,请问她应去购买的设备是()A.摄像头 B.网卡 C.扫描仪 D.视频采集卡

24.要将书籍上的插图转换为数字图像,不可取的做法是()A.用数码相机拍摄

B.用扫描仪扫描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的讲授刚开始引入的“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故事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自己感悟,主动探究,通过“如何获取天气预报”的.例子,自己总结出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获取奥运会金牌信息来源和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例子,不但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且以情激情,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本节课还把“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落实在了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变诱为教,以诱达思,成功实现了启发式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获取的意识。让同学们感觉到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而已,就像“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由于讲课过程中贯穿了一定量的故事,所以同学们都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有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不是很好,有时候会有一点失控。例如,同学们讨论某作家获取德国军事情报的时候,意见很多,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平静下来。有的说那个作家是哪国人啊?想知道军情,派个无人驾驶的飞机不也行吗?有的同学对史事政治也很了解,说“前一段时间美国发表过一个白皮书,其中报道的就是中国的军备情况,到底准不准确啊?难道美国那么一个作家?”……同事们说“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方法也很新颖,教学任务完成得也很顺利。”同学们也能够总结出相关思想。并有部分同学能够总结出“作家获取信息的手段高明,途径出人意料”的结论,能做出诸如此类的评价,说明我讲的课能够吸引他们,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够认真思考。但是由于在讲课过程中贯穿一定的事例和故事,课堂气氛的确可以很活跃,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一不留神扯出去太远而收不回来,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发言,鼓励创新。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综合实践任务,有两个选择,一是制定旅游计划书,二是配置电脑,大部分同学选择前一个内容,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篇6

一、说课标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规定,《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一章概述信息与信息技术之后,对人类获取信息过程的概述,主要介绍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及其优化,旨在使学习者在宏观上对信息获取活动有一定的把握,为后继的学习提供支持,因此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内容,在整个教材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中都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以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验信息获取活动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培养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尝试设计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5、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中的难点为:信息获取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三、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刚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级新生,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大多数来自市区的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了解,所以总得来说,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不高,遇到问题时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觉的信息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基础的理论内容,纯粹的理论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问题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学中,启发、诱导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5分钟)

首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几幅大学美丽的校园风光,创设情境:假如现在你是一名准备填报高考志愿的高三学生,不了解各个大学的情况,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指导,指出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引出课题《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此环节中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置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探索,精心研究(15分钟)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获得所填报大学的综合实力的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考虑“在哪里能找到这些信息?怎么找?”引导学生归纳出获取大学信息的简单过程。设计新的问题“班委准备组织同学们周六去本市的旅游胜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周六的天气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哪里有天气预报?哪些方法能够获得周六的天气情况?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获取天气情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找出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四个环节。

此环节的设计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自主建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做适当的诱导,以保证有效的完成教学内容。本环节板书主要内容如下: 获取某大学

综合实力的信息 获取本市周六天气情况 定位信息需求(要什么)

报纸 期刊 电视 网络 相关人士 电视 报纸 电话 网络 选择信息来源 调(从哪要)整

搜索引擎搜索 拨打121查询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怎么要)

获得信息 获得天气情况 评价信息(是不是)

(3)深入剖析,知识探究(15分钟)

结合第二环节的情境,设置新的问题“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到周六的天气晴好,可以去游玩,想提前了解一些关于古隆中景点和人文的信息,怎么办?”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分析学生制定的方案,同时诱导学生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1对“确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信息获取事例中对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归纳出确定信息需求时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选择信息来源”时,要求各小组自由讨论有哪些信息来源,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诱导分析各种信息类型的优缺点,指导学生优化方案中信息来源的选择。

○3学生明确了信息的来源后,推出信息获取方法就比较容易了。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自由回答不同的信息来源对应的获取方法,指导学生优化方案中确定的信息获取方法。

○4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中介绍的信息的一般特征,强调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特征,说明信息评价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评价。

在第二环节学生了解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任务,使学 2 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获取的过程内化为个体的自然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4)迁移深化,拓展延伸(10分钟)

要求各小组确定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填写下表: 项目内容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选择的信息来源 可能的获取方法 确定使用的获取方法

完成后各小组相互交换方案,互相品评,相互改进。在课后对方案进行实践。

学习和了解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在环节的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发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获取活动,体验信息获取无处不在并进而认识其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篇7

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已经成为当今地理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 是个体的思维能力的凸显过程。包含信息的发现、信息的判断、有效信息的提取等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解题时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 解读文字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表述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 是考生获取答题信息的重要途径,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特别是综合题,在命题时往往提供了很多资料, 并且往往每一个材料都设有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直接来自材料, 有的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获取。解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注意从中提取关键词语,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信息, 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

在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时因遵循的基本步骤:审题干、解题意、读材料、提信息、调原理、找关键。解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中的有用信息。

二、 细研试题题干获取设问信息

从试题题干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题干是地理问题设置的关键, 要明确题干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整合归纳。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 设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指向性”,即问的问题是什么, 为解答问题提供具有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等限制性要求,这是设问信息最重要的表现, 切不可掉以轻心。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和设问, 从题干设问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例如,比较岛屿东西两侧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相同点和差异性, 并分别说明原因。首先题干要求明确该岛地理位置的基础上明确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进而分析两种气候的相同点、不同点。最后,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相同、不同的原因。看似简单的一句话, 仔细研究,其实包含三个问题,而且设问具有层次性。

三、 明辨地理图形获取有用信息

地理图形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包括区域图、经纬网图、等值线图、光照图、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回归示意图等各种图形, 这些图形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这为考查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几年地理试题已经逐渐形成了“无图不地理”的命题风格。

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着非常丰的信息。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国界线和省界线、等值线、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观、特殊符号等。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与设问无关的图形要素就可以不管,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在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时因遵循的基本步骤:审题干(知设问)、看图名(知道表示什么)、看图例、观图形、析本质(为什么)、调原理(解答问题)。

四、 推敲试题答案或选项获取准确信息

地理信息的获取是多种多样的,在组合型选择题或综合题中,前一题的答案也往往是下一题的设问, 可以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依据。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也往往能为我们的正确选择提供信息。因此在答题过程中, 一是要做到前题设问结论的正确, 在明确下题设问基础上, 构建两者的内在联系;二是要结合上题要求,能充分调用与此相关的地理知识为解答问题提供条件。

五、 分析表格数据获取地理信息

表格式地理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和说明地理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 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差异。数据种类较多,大致有以下几类:

时间型: 即展示某一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如气候资料、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数据),它主要反映出某地理事象的时间变化规律。

结构型: 即展示某一地理事象内部的结构数据, 如农业产值结构构成,三大产业结构构成等。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培养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今高中的地理课程更加重视学生对地理素养的基本掌握,把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教师如何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一、题目中所提供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1.地理信息的形式

我们这里所说的地理信息,通常是指平时的考卷或者习题中所引用的文字、数据、图表、表格等材料。根据这些材料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种形式:(1)文字信息形式,大多数的题目都是通过文字信息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的。这里的文字信息不仅仅指文字描述的材料,表格中的说明、引用的地图等都包含在文字信息内。(2)表格信息形式,是指具体数据、地域类型、单位等地理信息通过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许多表格中还包含着一些隐性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发掘。(3)图像信息形式,包括景观图、地图、统计图等提供的地理信息。一般来说,地图包含着最丰富的地理信息,比如,比例尺的大小、河流地形的状况等。

2.地理信息的特点

通常题目中的地理信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1)信息具有隐蔽性。通常来说,题目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不会将所有信息都进行说明,而是在材料中隐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是只有发现了这些信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答题。(2)信息具有新颖性。好的题目往往会使用崭新的材料和情景,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时代特征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考查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3)信息具有组合性。许多题目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组合以组合的形式呈现出来。(4)大部分信息用图表提供。图表信息的形式便于学生阅读,还能对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查,是如今试卷中常常出现的材料提供形式。

二、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建议

1.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题目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地理信息中明确已知的条件、题目的要求、答题的思路等,然后一步步根据线索分析和解读,得出最终答案。有的学生不对题干进行认真分析,直接凭经验去答题,造成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情况。然后,要根据材料所得信息进行答案的构思。在认真审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条件的基础上,将已知的信息进行综合构思,找出关键词,选择出与所问的问题符合的部分进行答题。最后,对整个题目的出题思路、问题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同一类题目的答题套路,以便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解答。

另外,要让学生适量地进行不同题目的练习,通过做题对所学知识点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但是,教师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习题的质量,对于偏离大纲和稀奇古怪的题目不要进行选取,同时习题的数量也要适中,过度的练习并不一定起到预想的效果。

2.培养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分析能力

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教师要给予特别重视。在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熟悉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并引导学生从基本的地理特征中分析出所包含的其他地理规律,然后结合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对这些规律和特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有些教师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区域中的名称和特征,却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总结分析信息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

3.让学生主动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有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和习题的讲解时都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方式,实际上这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的是在进行完基本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方法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自己的尝试建立起对地理信息的理解,对学生弄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拨,起到引导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点和信息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不知不觉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就提高了。

4.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提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解题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选择相应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并在完成以后进行归纳和总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不同形式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地理课堂和试题都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地理信息所呈现的不同形式,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慧,桂宁.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06).

[2]王均海.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策略:从学生典型错例分析引起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Z1).

[3]吴会见.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加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55).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实验中学)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篇9

2.1 信息获取的方法与查找教学设计

课题:信息获取的方法与查找 课时:45分钟 周次:第五周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 了解并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过程。② 了解并会运用合适的方式查找信息。2.过程方法目标

① 以经典案例为材料,分析总结得出信息获取的方法与过程。

② 以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话题,共同探讨交流,总结查找信息的技巧与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

①以故事与生活中问题去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学会归纳总结,引导他们多交流,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日常生活服务。教学重点:①信息获取的方法与过程 ②信息的查找

教学难点:获取信息的方法

教学方法:互动交流、讲解示范法、启发引导 教学环境:电脑室,网络环境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信息的获取

前 言

(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的第一次课,首先给出本章结构与学习内容,及对本章的具体教学安排)

(1)首先,欢迎学生继续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上一章内容简单点评,并适应对比各班在上一章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同时,给出本章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希望与期待!

(2)给出本章《信息的获取》知识目录,具体如下:

并给出对本章教学的具体安排是分两个内容,两个课时教学,分别是前两小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节放在一起以“信息获取的方法与查找”为课题进行学习,后两小节放在一起以“文件的下载与信息检索”为课题讲解。

二、信息获取的方法与查找

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基础层次,定位在了解水平上,另一个是拔高层次,定位在掌握运用上。期待学生积极参与,向更高层次目标努力:

(一)信息获取的方法

1.给出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2.对学生思考与小故事进行简单点评后,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3.强调获取信息方法的过程与重要性后,向学生抛出以下较为贴近生活的参观学习、交流互动的一个问题:

在同学们思考的过程中,适当给予提示,如天气,资料,交通等:

4.根据信息获取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点到为止,并提醒学生该问题方法已确定,具体方案还没做出来,为本节课作业与学习任务,等课程教授完毕,各小组合作完成具体实施方案。

(二)信息的查找

1.给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思考,引出搜索引擎工具:

学生思考后,不难给出办法用百度、google等搜索: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2.积极肯定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后,提出问题

3.给出使用搜索引擎工具的方法与技巧  技巧一

 技巧二

放一首歌曲,找出歌曲名: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 其他技巧

强调技巧很多很多,如下。

4.对信息的查找,简单小结

各小组协作完成以下作业,下课前提交:

三、作业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并表达希望与感谢!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篇10

江埠中小徐胜发

[论文摘要]:数学课程中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这要求我们教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去生活。为此,我正努力在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今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课前预习开放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提供信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三、学科融合在综合信息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四、引导提问,在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信息的能力。五、布置作业,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信息、能力

数学课程中指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具有把生活素材即在生活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此,老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引进课堂,同学生一起加工、处理信息,在有限的课堂里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今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课前预习开放,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目的地发展信息、收集信息,能亲自动手调查,了解所需信息。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如何找水源”。‘现今社会,无论是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报刊、电影,还是互动的网络,甚至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源”。教师在开放课堂的同时,要把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接触这些“水源”,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例如教学“得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课前可让学生事先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比如化肥中袋子上标有含磷40%。含氮46%,农药瓶上标有浓度92%,考试中及格率75%,栽树的成活率95%等等。上课时汇报。由于学生在课前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储备,所以课堂数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想要说的就更多,从而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数学生活化。

二、提供信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

能力

信息分析、加工能力指在众多的信息中,经过分析、过滤,最终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解读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对社会实践作出自己的决策,同时切身感受数学的实践性魅力。

例如:教学“利息的计算”,我为了学生真实地了解其教学内容真正理解存款的意义及相关规定,我在电脑中自制一张存款单,放到了电视大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存款单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存入日 起息日 属性 印密 通兑 存期 年利率% 到期日 到期利息 操作员

2~4.5 2~4.5 001 凭密 通 2年 2.25 .5 45.00 03

帐号:14-36814570027546户名:王三存入金额Y 元

生A:我从存单上得到:王三5月把钱存进银行的,到5月可以取出,存期一年,本金是2000元。

生B:从“印密”中可以看出,这张存单是加了密的,没有密码是取不到的。

生C:我还发现用本金2000元去乘年利率,乘以时间,再乘以80%,刚好是36元。

师:是吗?算算看2000×2.25%×l×80%=36元

80%是扣20%的利息税(1-20%)

学生拿起纸和笔算起来,得本金×利率×时间×80%=利息

生D:我还能看出很多信息:

从“001”可以知道这张存单是定期的,03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代码,到期利息45元,税后利息36元,说明到205月,王三可以取出2036元。

学生个个点点头,表示赞成。让生活中的信息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融合,在综合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交流能力指将已掌握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并能利用信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从现实的生活信息中捕捉数学,并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丰富的学科知识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循环小数”,可与自然学科结合,播放一段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录像,让学生感知“循环”的含义,从而导入新课。其实,学科之间本来是相通的。只有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才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广阔的背景。我们要关于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让学生真切在感受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的魅力。

四:引导提问,在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信息的能力

信息创新能力指在加工信息的时候,经过分类、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有规律的、带共性或相关性的东西,能根据原始的信息,找出其中带本质的东西,得出创新信息。

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出示如下一组信息:

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如下图)

教师:看到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1:我知道总面积有1200平方米。

学生2:我知道把总面积看做单位“l”,平均分成了5份,东边一块有3份,西边有2份。

学生3:我知道东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3/5,西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l/5

教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4:我知道东边一块地比西边一块地多了总面积的1/5。

学生5:我还想知道东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西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6:我想知道东边一块地比西边一块地多多少平方米?

教师:那就请你们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然后补上相应的条件编一些分数应用题(学生小组合作)。

反馈得出:

生l: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其中东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3/5,东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生2: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养鸡场,其中西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2/5,西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生3、西边的一块地比东边一块地少多少平方米?

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创造,然后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不同的链接、组合,自己编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编出来的,所以他们的兴致特别高,学得也特别认真。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创新信息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指在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创新的基础上,利用自己需要的信息来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所掌握的信息的作用。

l、实践体验式作业。实践体验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之一。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学了“人民币的认识”,可让学生参加购物实践,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价值及人民币的换算等信息。

2、观察调查式作业。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可

布置学生回家调查以下栏目的播出时间,再回答问题。

哪:中央电视台CCTV一1星期日部分节目播出时间

():()东方时间;(7):(38)焦点访谈

():()第二起跑线;():()大风车

(19):(00)新闻联播

问题:(1)现在是下午4:30,小芳正在做作业。

如果她要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她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作业?

(2)爸爸回家时,《新闻联播》已播出5分钟,爸爸回家时是几时几分?

总之,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去生活,让数学生活化。

上一篇:《人才招聘时的性格测评》试题与答案说明下一篇:2024.5.28 讲课 护理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