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共12篇)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1
《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已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条例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江苏省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进入更加完善、更加规范的新阶段。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是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社会的进步、发展与稳定。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农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新机种、新机型不断涌现, 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农机安全生产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条例》的颁布实施, 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推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法治化及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条例》按照“坚持安全第一、保障民生幸福”的指导思想, 以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立法目的, 规定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体制机制、财政保障和相关责任主体的安全义务, 对涉及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和监督检查等环节的安全要求作出了全面规定。一是强化源头管理, 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性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机械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 严格农机安全鉴定,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 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农机企业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加强安全检验, 完善销售服务体系, 切实履行“三包”义务, 把好农业机械安全质量源头关。二是强化过程管理, 提高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水平。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依法实行牌证登记管理和定期安全检验, 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免费实地安全检验, 对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农业机械建立报废制度, 加大对私自改装、拆卸安全防护装置以及使用失效装置的执法力度, 强化农机作业、转移等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农机使用全过程的安全监管水平。三是强化人员管理, 提高农业机械操作技能。依法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的资格许可管理, 鼓励农机操作、维修等专业工种的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深入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全方位提升农机从业人员实用技能。四是强化政策扶持, 提高安全服务保障水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 加大财政投入, 将宣传教育、隐患治理、检验检查、事故处理等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授权省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危 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办法和农业机械报废经济补偿的具体办法。增加农机保险费补贴投入, 扶持农机维修中心建设, 加大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力度, 将符合规定的农机事故列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救助范围, 切实提高农机安全服务保障水平。《条例》既引用了国家上位法有关农机安全监督的规定, 又总结提炼了实践中的经验做法,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构建江苏省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做好新时期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法制保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贯彻《条例》, 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内在要求, 全面落实各项规定, 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为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作出积极贡献。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2
1、运用好政策性补贴加快农机化发展。大部分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大在、年利用时间短、资金回收周期长、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增强,农机拥有量增加,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大提高。
2、强力扶持农机大户与农机服务组织加快农机化的发展。农机大户的发展对加快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有很大的示范推动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其在政策、信息、技术、资金方面应给予帮助,鼓励农机大户为农户提供耕、种、收、植保、灌溉一条龙作业服务,加快推进集约化作业的农机服务方式,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3、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化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许多农业机械不适应于农艺作业要求,最终无法推广和使用。因此要求农机生产厂家设计人员与农艺人员相结合,设计出适合农艺作业要求的新机具;农机推广和培训技术人员与农艺人员相结合,探讨出即适应农机作业又适合农艺要求的`操作方法。
4、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部门应先通过调研,引进推广适应本地的新式农机;通过推广试验示范,让农民群众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认识到新技术、新机具的作用,使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增强购机意识;通过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增加农民的农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法规知识和技能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及时熟练使用和掌握各种农机设备和技术。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3
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结构有较大改善。全省农业机械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至2014年底农机总动力达300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114.2万台,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9.86%和26.10%。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机装备结构有较大改善,至2015年,全省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8.08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8.72万台,增长63.76%,5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9.21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4.61万台,增长100.22%。小型拖拉机66.13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了4.85万台,增长7.91%。配套农机具达到了270.73万部,其中大中型农机具81.1万部、小型农机具189.63万部,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6.95%和6.67%。農机装备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
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到2015年末,全省机械播种、机械耕整地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6.6%、92.3%和50.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0%,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农村用工总量的70%由机械完成。农业机械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作业向畜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大面积推广,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快速提高。“十二五”期间,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引进、推广和应用,一些领域农机化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性进步。全省除在机械深松、旋耕、深施化肥与精(少)量播种、苗带重镇压等一大批传统作业环节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范围和数量得到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机械收获、温室与保护地栽培、水稻移栽、经济和特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与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制与引进应用,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以及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4
一、从科学管理, 服务农机的战略高度谋划农机安全生产。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安全管理工作, 必须改变封闭、落后和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 顺应时代的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农机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农机安全工作涉及农机科研、生产、销售、使用、培训、管理、维修、服务等许多方面, 只有与整个农机化工作联系起来, 形成多环节相结合的系统, 统筹兼顾, 协调配合, 才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 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此外, 涉农收费仅有农机监理一个部门, 尽管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农民还是不愿意接受农机安全监管的工本费用, 基层监理执法工作举步维艰, 群体性妨碍公务现象屡见不鲜, 严重影响了农机监理执法形象和农机安全管理效果。现在国家给农民的各种补贴很多, 而农机监理收费数额与补贴相比很小, 给大头要小头, 实在不是合理的管理方式。如果国家能够转移支付这部分农机安全监理行政费用, 农机监理部门免费为农民办理农业机械落户、检验和驾驶员技能培训, 农民会更加愿意接受农机部门的管理, 农机监理机构的服务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就会有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用依法行政, 文明监理的理念强化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必须加强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 使监理员队伍素质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历史任务相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安全工作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监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部门只有勇于挑战自我, 不断完善自我,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队伍自身的素质, 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加强监理队伍自身建设, 要从个体和整体两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必须提高每个监理员的业务素质、基层监理机构服务能力和整个监理系统行政水平。要着力提高监理员队伍的政治品质, 业务能力, 牢固树立方便群众、科学监理、依法行政的理念, 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 真正形成“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 以事为根”的新观念, 农机监理队伍才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三、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 改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 用整体的、系统的、协调的观点, 改进工作思路。一是要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 树立上门服务、主动服务的新观念。进一步强化农机监理工作为农业机械化的中心工作服务,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 增强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 实现农机监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二是打破农机监理和公安交通“自扫门前雪”的管理方式, 结束“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现象。现在, 农村公路里程不断延长, 农机保有量不断增加, 农机服务项目越来越多, 农机在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和农民致富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就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服务整个社会而言, 既要突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这个中心, 又要兼顾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客观实际, 考虑到农机既要从事农田作业, 又要担负产品运输的特点, 农机监理部门要与公安交通部门联合执法, 统一行动, 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协调推进。三是研究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公安交通部门和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新形势研究农机道路交通安全和农田作业安全的治本措施, 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生产作业安全进行通盘考虑, 统筹兼顾, 科学组织管理工作, 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有分工又协作的全程监控体系, 从而堵塞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漏洞, 消除管理真空, 使农机安全监管覆盖农机生产作业和道路交通运输全过程, 有效的消除农机生产事故和农机道路交通事故, 因此, 研究和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十分紧迫, 十分必要。学习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法和科学理念, 切实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运用统筹兼顾方法, 把住依法治机灵魂, 优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就要统筹处理好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这个所有关系中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统筹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方面要牢牢把住依法治机这个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 健全农机安全生产有关规章制度, 规范执法行为, 培育全民农机安全生产意识, 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网络,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的环境;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优质服务, 注重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质效和服务形象, 积极探索优质服务的有效措施, 以高效率和高效能为目标, 以信息化为载体, 进一步整顿农机安全生产秩序, 优化办事程序, 切实为营机户提供简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建立健全政府重视、农机主导、部门联动、内外结合的多种服务组织共同参与的农机监理服务体系, 优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
五、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 充分发挥农机监理职能, 共建和谐社会。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5
为进一步推进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临邑县农机局成立调研小组,由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自2009年12月1日至12月12日,深入到德平、兴隆、临南、邢侗4个乡镇(街道)围绕大力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听取乡镇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实地察看了解情况,共计走访座谈139人次,其中,包括农机站长在内的乡镇干部30人,村委干部32人,农机手52人,农民35人,与乡镇农机站长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全面了解农机化事业发展状况,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临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自2004年以来,临邑县农机局连续6年实施上级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82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243台,有871户农民因此受益。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驱动下,该县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高。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7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04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542台,秸秆粉碎还田机920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02台,其他各种配套农机具3万余台套,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每年的三夏、三秋及春耕农业生产中,临邑县农机局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特别是2009年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各类机械5万余台,参加该县机收大会战的小麦联合收获机2285台,玉米收割机605台,实现小麦机收76.6万亩,机收率达98.7%,全面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收33万亩,机收率达54.3%;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面积达到9万亩,实现新的突破。
(三)农机跨区作业不断做大做强
每年“三夏”、“三秋”期间,临邑县农机局都精心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实现了规模、范围和效益三大突破。2009年三夏期间,派机320台赴河南、安徽、内蒙等地进行跨区作业,收割小麦23万亩,机手增收500余万元。同时,引进小麦联合收割机350台来该县投入麦收会战,加快了麦收进度。秋季,派出8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到济南市章丘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单机获利都在1万元以上,返回后不影响秋收,并引进100多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来该县参加机收会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加健全完善
临邑县农机局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策扶持、部门指导”的思路,积极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目前,已建立各种农机协会75余个,经民政部门注册26个;建立农机合作社15个,其中经工商局注册7个,入会会员279人,拥有各种机械258台套,服务范围涵盖农机作业、农机运输、农机维修、中介服务、技术培训各个领域,成为该县三夏三秋生产的主力军和促进农机户增收的主要组织力量。
(五)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
近年来,该县农机局积极开展了农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通过进村入户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安全生产的意识。采取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的方法,全面排查农机安全隐患,全县农机安全生产秩序良好,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
1、农机装备结构还不够合理,“三多三少”(即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少;一般技术水平单一作业的农机具多,高性能农机具少)的现象仍然存在。
2、资金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驱动下,农机化投入资金大幅增加,但依然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自2004年以来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许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补贴比例达到机具单价的30%,但相对于很多农民的购买力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比如今年重点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大型拖拉机,每套价格(参照悬挂式三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东方红850拖拉机价格)近12万元,补贴4万多元,购机户还要支付近8万元,并且要一次交清。许多农民由于无法在短期内筹足资金,只能放弃购买机具。同时,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要收回成本需要3—4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投资大型农机的积极性。
3、保护性耕作水平不高。今年秋季,由于秋收前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造成耕地湿,以及农民认识程度不高等因素,该县保护性耕作只有9万亩,免耕播种率还是很低。
4、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年审率“三率”不高,安全生产隐患依然存在。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大力扶持,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但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持证率和年审率却没有相应的增长,这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5、农机合作组织规模偏小,管理不够规范,还没有形成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三、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争取党委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为农机化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不足,争取党委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及扶持资金。一是帮助协调金融部门推出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分期付款、贴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为广大农民购置大型机械降低准入门槛。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型、先进、复式作业的机具大幅普及应用。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拿出优惠政策、专门人员,促进农机合作组织提高造血功能,尽快地形成规模,通过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二)加大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力度,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通过积极的宣传引导,大力培植新的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社,不断壮大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的规模,增强服务能力。同时,采取措施促进已建农机协会的规范管理、合法运营,帮助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并适应市场需求,逐步转型为农机合作社。在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指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协会搞好农业机械调度、维修、运输、油料及配件供应系列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确保农业生产规范有序的进行。
(三)突出抓好农机培训工作
认真做好省、市农机办安排的阳光工程农机使用和维修培训任务,统一使用上级规定的教材,合理安排教程,按照“突出重点、训考结合”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在日常培训工作中,依托农机校和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多方拓宽办学渠道、创新教学方法、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知识、会操作的优质农机专业人才,引导他们输出就业,创收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大力推进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进程
继续深入开展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大推广、大培训、大普及”活动,结合上级惠农政策的实施,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购买使用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积极性。坚持县乡村结合,协同推进,在基础好的乡村建立保护性耕作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协同推进,加快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在全县的推广普及,圆满甚至超额完成省市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科学发展农机化不断繁荣农村经济 篇6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农机部门要认真考虑如何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献策献计。
关键词: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0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 14025/j.cnki.jlny.2016.10.015
1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助推力量
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作物产量、质量等方式直接增效,同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农业机械可以节省人力、种子、化肥等成本,从而达到增效的目的;二是农业机械化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机械,打破了人、畜体力的限制,可以大规模生产,同时也能够避免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作业质量,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农艺的要求,因此,农业机械化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作业质量,大大的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营造了更和谐的劳动条件;三是农业机械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推动力量。农业机械化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促使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四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农机新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如深松整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深松整地技术达到了对土壤和水分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的,秸秆还田技术则可以避免秸秆大量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又使秸秆得到了有效利用。
2 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
2.1 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农机化发展政策扶持体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机化的发展,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化的有序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以此为契机,提高发展农机化的认识,大力完善各项政策法规,为农机化发展做好保障。
2.2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由于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具备大型先进的农机具和技术,因此,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联系周围的农户,为其提供农机作业及产后加工服务,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的收入,同时也为其他散户提供了农机服务,从而提高整体农业机械化水平。政府部门应该鼓励这些做法,同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2.3 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机械化连片作业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以规模化生产为基础,在零散种植的条件下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成本较高,也无法发挥出农用机械的最大效率。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调控、政策引导等方式,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区域性特色产业,鼓励农民统一种植,这样既可以达到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利于农业机械化连片作业,以促进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2.4 加大创新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进行研发,努力将农业机械覆盖全品种、全过程,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对于相关的关键农艺技术也要配套研发,以达到农机农艺结合发展的目的。另外,要积极吸取国外农业机械化先进经验,采用引进与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性能及多功能性。
2.5 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要加大对农民,尤其是农机手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农机基本工作原理、农机操作、保养维修及一些农机技术,使他们在正确操作农机的基础上,能够正确使用、保养、简单维修农机,从而保证农机发挥出最大作用。通过培训,也可以向广大农民推广新技术、新机型,因此,培训不仅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机推广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2.6 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
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机械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二是根据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大需求,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农业、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农业。
3 结语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7
在农机化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之下, 我们也应看到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要对农机热进行冷思考, 紧紧抓住农机化发展中存在农机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的问题, 加强农机鉴定基础工作, 把好农机产品质量关, 适应法律法规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法规, 落实责任, 以人为本, 协调推进, 促进农机鉴定工作上台阶。作为农机鉴定工作主体的农机鉴定站, 要继续宣传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落实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 严格依法办事。法律规定“推广农业机械产品应当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 并依照规定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这些法律规定应让农机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充分了解, 帮助其用法规约束生产、销售行为, 解决在生产、销售和使用中遇到的难题。要加强农机鉴定和农机质量工作, 确保农机产品的质量, 维护消费者利益。要推广使用农机新产品和新技术, 必须有可靠的质量作保障, 要按照《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和《四川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办法 (试行) 》等法规的要求, 加强对农机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鉴定, 公布鉴定结果, 确保推广的农机产品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要加强对农机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 让高质量的农机产品服务于现代农业, 阻止质量低劣农机产品伤农害农。
第一, 要建立一支技术精湛的鉴定工作者队伍。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 农机鉴定工作中农机专业人才尤其关键。要适应农机化发展的要求, 努力培养和引进懂管理、精通农机专业和鉴定检验技术的人才, 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 努力加强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之不断适应现代管理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农机鉴定工作做好人才和技术能力的储备。
第二, 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虽然四川省农机鉴定站近几年发展较快, 不论从管理、实验条件还是人员素质方面均有较大的飞跃和发展, 整体素质提高进入快速期, 但是, 该站实验室的建设与国内先进鉴定实验室还有差距, 更不用说国际上的先进实验室集团, 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任重道远。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基础建设投入的契机, 搞好规划、项目申报, 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 创建一流实验室。
第三, 在鉴定业务工作方面, 要为大农业、农机合作化建设项目和农机研究机构, 提供和研究农业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新型农民的发明创造才智为开发农机新产品保驾护航。对农机新产品、新技术进行鉴定、确认其科学性、先进性、适应性等, 让农机真正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鉴定、试验示范, 动员农业部门根据规范调整农业生产工艺, 让农艺适应农业机械规范, 为农业现代化起好催化剂作用, 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为促进农业的发展起好帮手作用。
第四, 农机鉴定工作和推广工作是农机化工作的两个方面, 在加强基础工作的同时, 农机鉴定站还应主动走出去, 和推广机构进行有效合作, 积极示范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新产品, 促进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机械。只有科学有效使用农业机械产品, 才能转化农机新技术新产品,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通过鉴定的农业机械产品, 应广泛的示范宣传, 让广大农民消费者充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产品, 买得安心、用得舒心。要努力培训农机操作手, 提高操作技能, 用操作能手的现身说法作为农机产品推广的加速器, 努力加强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五, 加强农业机械的信息反馈,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 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工作, 农机鉴定站还要充分利用农机使用过程中的大量信息, 加强新的鉴定方法和手段研究, 让管理者重视, 供生产商和销售商借鉴, 充分利用好农业机械信息反馈, 促进这些部门改进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转变工作方式, 科学高效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试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方向 篇8
个人认为:农机化事业改革的方向是,替代农业劳力最终承担农业生产的全部田间作业。
农机作业的最终考核标准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机管理的重点是,抓效益。
一、关于农机事业的发展方向
从当前党和国家有关农业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我国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另一方面,为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农业劳动力正在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一方面让农业劳动力离开农业,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用农业机械代替农业劳力最终承担农业生产的全部田间作业。这是全世界所有现代化国家都走的一条路。
为此,有必要评估一下我省农机化事业未来承担这一任务的可能性。
1.我国从建国初期就重视农机事业的发展, 1949年华东地区就确定建设三个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 我省广北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1953年县拖拉机站试点,1956年县拖拉机站全面展开,每个县建一个拖拉机站,机具全部由国外引进。我省农机事业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已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农机队伍;积累了有关农机化的各方面经验;同时具有200多万台拖拉机和数百万台各种农业机械,已经具备了承担农业生产中田间作业的条件。这是主流。
2.不足之处有二:
(1)当时农村劳力比较富裕,农机作业一直采用选择性机械化,对承担全部田间作业尚有所不足。
半个多世纪的田间作业,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民愿意接受的农机作业项目,如机耕、排灌、小麦机播机收、水稻插秧和收获等及部分半机械化农具,这部分机械作业与劳畜力作业相比,都能做到通过农业增产为农民增加收入。
第二类是机械作业与劳畜力作业效果相同,农民选择劳畜力作业。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成本问题,劳畜力作业成本都是以年计算,年内干多少活成本不变,而机械作业干一次就要支付一次费用。另一种情况是,当前我省雇佣劳动力比雇佣机械成本低,为此农民选择劳畜力作业。
第三类是有些田间作业劳畜力能做到,且作业质量好,而目前机械作业还做不到。
根据以上情况,随着农业劳力的逐步转移,第二类机械作业的优势将随之逐步显露。第三类作业必须根据轻重缓急,拟定规划,通过科研创新或改变栽培方法,予以解决。
(2)缺少以机械为主体的农艺措施。半个多世纪的农机作业,始终是以劳畜力为主体的农艺措施上进行简单的替代,这将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劳畜力农艺中有一些项目并不适合机械作业,当前比较明显的一个项目就是土地每年耕翻一次,这对畜力耕地是必需的,但对机耕来说是否必要呢?
上个世纪中叶,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与作物和土壤科学工作者一致认为,土地每年耕翻一次提高了种植作业的成本,为此提出了少耕法。继少耕法之后美国科学家又提出了免耕法。
现在我省小麦免耕播种也进入广泛推广阶段,全省每年秋播小麦300万公顷左右,如果全都实行免耕播种,可节省柴油5万吨,为农民节省生产成本2.5亿元。据我省对以机械为主体的农艺措施在三秋作业中进行的试验,用玉米收获机和小麦免耕播种机完成三秋作业,玉米每公顷增产495kg。若全省普及应用这一综合机械化技术,一年可增产粮食10亿kg。对《决定》中提出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不无小补。关键是机械化“三秋”作业还有以下效益,一是可以解决农民焚烧秸秆问题,二是三秋作业全部由机械承担,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有利于农机下乡。
二、关于农机作业的考核标准
从建立农机体系开始就建立了一系列对农机作业的考核标准,这对几十年来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机作业是为农业服务的,离开了农业生产也就没有了农机作业。所以我个人认为,对农机作业的最终考核标准,应该是能不能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项机械作业的推广前景好不好,主要是看这项作业能否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关于农机管理的重点
在农机作业管理上应坚持在确保作业质量的前提下,首先要抓效益。对于农机数量的增长要注意的是,在农机事业发展初期代表着事业的发展速度,但农机作业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个省耕地面积和作物种植面积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如果机具数量超过一定限额,就将影响作业效益的提高。
管理工作看起来是一些日常工作,但管理工作的好坏却直接影响农机事业发展的速度。这是因为我省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中以农机专业户为主体为农民服务,农机专业户买机器就是为了赚钱,而能赚钱的机器发展就快。在我省农机发展史上有过两次农机快速发展。第一次是拖拉机的快速发展期,上世纪70、80年代,工农业产值翻番,运输成瓶颈,拖拉机开始跑运输, 平均利润率高达40%以上。那几年农民自筹资金买拖拉机跑运输,拖拉机平均年增长4万台,这是社会提供的机遇。
第二次是小麦联合收获机快速发展期。1993年我省仅有2000多台,由于麦收作业实行跨区作业,作业利润迅速增加,小麦联合收获机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到2002年达到6.2万台,平均年增长6600台,到2008年数量又翻了一番,达到12万台。这是革新管理方法取得的成果。
农机作业的效益主要表现在季度作业量上。要提高作业效率,主要是充分利用作业幅宽和提高时间利用率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管理工作有很多工作可做,但关键是要有创新的思维。“跨区作业”就是管理工作创新的一个典范,它利用地区气候的差别拉长了季节作业时间,使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年工作量成倍的增长,使农机专业户获得了可观的利润,给农机事业带来了快速的发展。我们期待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出现更多的创新事例。
结束语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9
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5210台/337540千瓦, 比2003年增加16933台/156794千瓦, 其中拖拉机3846台/35291千瓦, 比2003年增加2643台/23393千瓦, 耕田机6631台/23693千瓦, 比2003年增加5085台/18283千瓦, 插秧机7台/21千瓦, 比2003年0台/0千瓦增加7台/21千瓦, 联合收割机159台/4227千瓦。比2003年增加158台/4221千瓦。农机具配套比由2003年的1∶0.1, 提高到2012年的1∶0.8。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 为改善现有农业机械状态、加快更新改造、提高效益, 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新技术推广进程加快。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和农机化新技术逐步推广, 农民加大耕田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新机具购买力度, 改变传统耕作模式, 增加土壤肥力, 减少作业支出, 水稻等农作物产量逐步提高, 稻草还田技术得到推广, 焚烧稻草逐年减少, 节本增效作用明显。
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因补贴农机具大量增加, 2012年, 该县综合农机化水平达58%, 其中机耕水平86%、机插水平2%、机收水平79%。
农机化服务产业快速形成。购置补贴政策实施, 催生大批农机专业户, 农机合作组织从零起步, 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增加。2012年新增农机服务大户3户,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 全县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达6270户, 农机服务组织40个。农机服务组织新购拖拉机、耕田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稻种清选机, 积极为农户开展代耕代收等服务, 农机作业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 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12年3月, 县农机部门和武阳镇政府, 采取公司加农户模式, 联合隆平高科公司, 在六王、秀水等村试点, 共同建设农机作业示范基地, 参与农户261户, 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30亩, 参与作业机具69台, 目前, 基地种子已全部收割入户, 据统计, 基地种子总产量9.7万公斤, 总收入154.8万元, 产量225公斤/亩, 收入3600元/亩。采用农机作业, 机耕300元/亩, 比牛耕360元/亩, 节省60元/亩, 机收120元/亩, 比人工收割360元/亩, 节省240元/亩, 考虑其他农机作业, 基地农户节省开支400元/亩, 合计节省开支17.2万元。同时, 基地有了烘干机, 消除了农户阴雨天收割凉晒种子的忧虑。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10
农机推广是农机化发展中的一种专业方面的教育和咨询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农机知识, 使其自愿改变行为, 以改变其生产条件,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 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机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农机推广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 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三农”工作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 发展现代化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已成共识。
上海市农机试验鉴定站贯彻科学检测, 公正评价, 高效及时, 兢兢业业, 秉公办事, 精诚合作的质量方针, 充分尊重客户的权益, 科学、公正、及时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做好农机适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把好农机质量关, 搞好农机质量投诉, 保护农民消费权益,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提供有力支持。
2、上海农机基本任务和农机推广的架构
按照上海农业发展围绕建设上海种源农业、装备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质量认证四大农业科技新高地的要求, 率先实现上海农业现代化, 发展建设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作为上海农机必须要突破水稻机械化种植及油菜机械化收种的瓶颈, 大力构建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所要求的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体系, 提高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水平, 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 从而持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上海农机推广, 由市、区县和乡镇三级部门组成, 市农机试验鉴定站负责做好农机试验鉴定和推广选型等基础工作, 区县和乡镇按照要求配合计划的制定和任务落实完成。
3、加强农机推广鉴定, 推动上海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上海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有了飞跃性发展,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试验推广鉴定一大批新型农机, 在实践农机推广鉴定工作中, 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以组织为依托, 努力搞好上海农机化事业。
一是强化自身的素质, 提高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水平。作为一名的农机推广鉴定工作者, 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良好的服务态度, 良好的沟通技巧, 既有耐心热心又有事业心和敬业精神。2008年, 通过农机试验、技术考核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完成计量认证有施肥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割机、水田驱动耙、塑料薄膜5个项目的扩项工作。至此, 承担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市农机试验鉴定站站具备计量认证资格的项目总计为28项, 涵盖了农业机械、种子加工机械、植保机械、农业灌溉设备、农业设施等方面, 农机试验鉴定人员的素质通过了考核与提升, 为农机推广试验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加强新型农机产品的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对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的配置及队伍建设, 按照不同生产规模、作物品种和种植形式, 选择高效、低耗、环保、节能的产品, 加强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服务。在优质水稻粮食生产基地大力示范应用, 推广有机粉肥施肥机械化技术, 通过试验示范, 向各区辐射推广。形成以有机粉肥机械施撒, 配套机械整地、机械埋压的一整套技术规范和作业规程。
三是围绕机械化水稻育插秧建设项目, 进一步开展水稻插秧机适应性和可靠性的农机推广试验鉴定等工作。2008年新增高速水稻插秧机194台, 育秧播种流水线85台套, 全年全市实施机械化插秧面积21.25万亩。通过农机农艺紧密配合, 开展专题培训和水稻插秧机使用作业大比武等应知应会活动, 水稻育插秧作业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是人工效率的30倍。由于水稻栽插整齐, 通风好, 病虫害明显较少, 比其他种植方式增产10%以上。
上海市新增高速水稻插秧机和机插面积见下表。
从2006年开始, 上海市机插秧数量和面积, 均有大幅度增长, 2008年比2006年插秧机数量增加了126台达到194台, 机插秧面积从3.24万亩, 增加到21.25万亩。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机插秧率达到31.6%, 离机插秧全覆盖仍有很大的距离, 需要我们在农机推广鉴定和农机质量把关方面, 加大力度, 加强作业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推动水稻机插秧工作的全面实现。
四是以政策和法规为依据, 继续做好农机产品的推广目录。
首先要严格按相关规定程序运作, 对农机推广鉴定中的适应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指标, 按照农机试验推广鉴定要求执行, 重点把关。
其次对质量、性能等存在问题的少数农机产品, 虽已上《目录》, 要审查整改的效果, 并进行全面严格的复审。
然后对受理企业提出的申请, 组织农机管理、推广、鉴定、科研、销售等方面专家对企业提交的技术文件进行评审。确定《目录》后, 在有关报刊、媒体上进行公示, 广泛宣传并印发资料到各区 (县) 农机部门。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11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事业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质量 规律 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从180万增至2005年的530万人。在短短五六年中, 大学招生人数扩大了近三倍。研究生同1998年相比增加了五倍多。 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子弟上大学的绝对数字大幅度上升,比例大大增加。高等学校在办学数量、规模、师资队伍、招生人数上大幅度提高,在各类新专业的设置、各层面的拓宽上都在大大向前迈进。对国家而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个人而言,使广大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做出了精辟的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如何在发展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科学展。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在发展中出现各种新问题的关键。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30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恪守的准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所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伴随发展而来的新问题。一些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大学师资力量发展滞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能跟上,后勤服务压力增大。扩大规模后,学生的生活、学习所必须配套的硬件设施建设速度未能较快地满足需求和期望。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化的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虽然一些高校通过国家拨款等经费的扶持以及在大学城新校区的入住,使规模化的问题和硬件设施方面得到了彻底缓解。生均图书、仪器、教室、住宿及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教学质量有所下滑,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状况。这些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如何使高等教育保持一种良好发展势头所要思考的问题。将是我们面临的更大考验。需要我们在深化改革中付出更大努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发展中找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进一步改革调整,破解难题,使高等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
二、高等教育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教育涉及的是对人的培养和发展,高等学校培养的是国家未来建设者,是国家栋梁之才。这些人因高智商能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相反,其破坏力也是较一般人要大得多。因此,高等教育自身建设尤为重要。这关键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培养人的问题。所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一切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为广大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氛围。首先,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和充分展示才华的体制和机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高等院校教师应搞研究、做学问。在科研工作的铺垫下,高等教育才有新意,才能体现其创新和教育灵魂的价值所在。同时,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既是发展科学的需要,也是不断更新知识领域,提高思想认识,跟上时代发展脉搏所不可缺少的。更是对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及接受新思想、新观点的一个完善过程。只有在知识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创新的人,才能做出什么是最新知识水平的判断。才能真正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深受学生喜爱。另外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骨干,着力抓好人的思想工作。注重更新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树立严谨的学风。在掌握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倡导把研究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在教育方法改革上以教与学的方式,以课堂单纯讲授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运用能力融为一体。广泛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更多地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领域和现实生活。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再生之力。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可持续发展之力。青年时期是创造力发展最活跃,思维最敏捷,灵感最丰富的时期。高等教育要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鼓励独立思考,记忆思维和想象力。最终实现自我激发,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建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独立性并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成为自觉、自主、自立、自强的人。让高等教育事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中使人日臻完善。
三、高等教育事业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做到提高教育质量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篇12
1 农机队伍情况
东阳市拥有县级在编农机干部20人, 乡镇农机管理员33人, 退休机管员27人, 农机专职干部队伍力量薄弱, 亟待加强。有的乡镇已出现专职农机员的空缺, 多个乡镇只有1名机管员, 已无法满足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此外, 全市共有农机从业人员30 152人, 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有3 899人, 50岁以上人员占到总数的50%以上, 学历普遍偏低, 老龄化严重;内部结构极不合理, 专业维修人员和高技术农机人才匮乏。
2 农机人才需求形势
(1) 现代化农业积极推进, 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机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东阳市已成功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并具领先理念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以“工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功能化”四大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以规模化管理、机械化作业、信息化技术、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为实质性内容, 不断强化公共服务, 立足本地实际, 积极探索创新为农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随着全市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 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机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急需懂行善管的技术咨询人员。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由粮食作物生产向经济作物生产延伸, 由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产业领域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延伸。随之, 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和服务组织也不断创新, 呈现出了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显著特征。与此同时, 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跨区作业、“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代耕代种等服务方式层出不穷, 满足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迫切需要, 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为此, 需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创新的农机管理、服务和技术咨询人员。
(3) 农机政策和相关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农村政策服务显得尤为迫切。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013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 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若干惠农政策性文件, 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装备技术、财政投入、保险政策、金融信贷、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合作社、燃油供应等方面的扶持内容, 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随着农机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 农机扶持政策的广泛宣传解读也变得更为迫切, 除了媒体宣传, 各级农机员也承担着宣传各项农机扶持政策的重任, 而现有的农机员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需要有实际操作经验和一定知识储备能力的专业人才投身农机队伍。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知识水平不高, 工作压力繁重, 后续人才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求。一是农机人才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全市农机员队伍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本科学历也只占到总数的30%, 高中以下 (含高中) 学历占到50%, 而乡村的农机从业人员如拖拉机驾驶员等更是普遍文化层次较低, 相当一部分老机手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 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 大字不识, 情况堪忧。二是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对农机新知识比较缺乏, 平时大部分人忙于应付日常事务, 即便是专职农机员, 同时也兼任着其他工作, 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最新农机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及农机专业知识, 对农机新政策、新技术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 干部队伍年龄老化, 后继乏人。全市从事农机工作15年以上的干部占总数的70%, 50岁以上的占到50%以上, 80后农机干部只有6人, 乡镇农机员更是老龄化, 农机队伍存在着严重的青黄不接问题, 仅在2010年招考1名乡镇农机员和2012年招考了4名市站参公人员。缺少政策引导和相关的激励机制, 应鼓励农业系统内部和平级单位之间的人员流动。目前全市农机队伍中坚力量逐步弱化, 人才断层问题需引起重视。
(3) 专业人才比例失衡, 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根据农机现代化发展人才需求形势, 结合东阳市现状, 发现全市农机队伍专业人才匮乏, 断层明显, 结构失调, 比例失衡。根据初步翻阅资料调查, 东阳市县乡两级农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只占农机员总人数的40%左右, 许多乡镇为弥补农机员缺口, 找来非农机专业的管理干部做专职农机员, 给实际工作带来困难。总而言之, 全市农机队伍专业人才比例严重失衡, 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4) 农机维修网点不足, 基层农机维修人员紧缺。近年来, 随着高性能农机装备的大量增加, 现有农机维修网点和人员已满足不了需要。目前全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04个, 农机维修人员仅156人, 且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到50%, 农机维修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据调查, 全市农机维修任务繁重, 基层农机维修人员偏少, 这156名农机维修员所在的乡镇分布极不均匀, 部分偏僻乡镇经常会出现机具坏了却无人修的状况, 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4 原因症结
农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因素, 也有现实的障碍;既有体制机制的成因, 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
(1) 农机人才培养和交流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造成专业人才缺失。进入21世纪以来, 原金华市农机化专业学校并入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且未设置农机专业, 农机专业人才缺失源头培养。与此同时, 东阳市对农机人才培养和交流体系建设没有全盘规划, 在人才培养、引进、交流上屡受限制, 招考农机人员时因受专业和地域限制, 选择面过于狭窄, 甚至经常出现报考人数不足的尴尬局面, 也没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撑和引导, 缺乏对农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造成专业人才的缺失。
(2) 农机人才薪酬待遇较低, 缺少吸引力和工作积极性。据统计, 东阳市现有各类农机从业人员3万余人, 是一个规模巨大的职业群体。这个群体一方面人员日趋老龄化, 另一方面行业内又很难留住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究其原因, 主要是该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待遇低。专业农机手忙时每天工作10多h是常事, 拖拉机手更是整日来回奔波, 但收入水平仅维持在中等水平, 回报率偏低。在农村, 现在几乎看不到年轻的农机从业人员, 即便是部分地方实现了种地全程机械化, 中老年人也是主力军。
(3) 社会对农机工作的认知、认同程度不高。现实中, 人们对农业系统特别是农机工作认知和认同程度不高, 高学历人才对投身农机队伍有一定的观望甚至抵触情绪。同时, 社会上普遍对农机工作的认知度偏低, 也只有到了农忙时节才会想到农机, 农机自身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农机惠农政策一无所知。
5 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舆论导向与政策扶持, 促进农机从业人员增收, 不断助推农机化事业发展。
在人才招考和引进上, 应实现“一松一紧”———放宽地域限制, 紧抓专业要求。对于农机专业紧缺人才, 应面向全国, 扩大人才选择面, 有针对性地引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农机从业者和专业院校的农机技术人才。在人才结构调整方面, 应加强政策和舆论引导, 与本地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合作, 不断壮大农机维修人员队伍, 并加强对年轻专业人才的招考力度, 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在人才培养上, 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各单位间的人才交流,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着力于培养一批懂得农机农艺融合和现代化科技知识的年轻干部。
6 东阳市农机部门的具体做法
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牢固树立“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的思路, 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加强效能建设与规范化建设, 不断创新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农机实用人才开发管理体系和政策措施, 优化自身服务, 抓好农机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工作, 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以制度为准绳, 加强效能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东阳市农业局岗位责任制要求, 结合本站实际出台具体考核细则, 通过细化个人的目标任务, 量化实际工作成效, 与月度绩效奖金挂钩, 形成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加强纪律检查, 营造相互监督的氛围, 下大力气整治不良工作作风, 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的农机队伍。
二是创新培养机制, 加强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着重培养年轻干部, 不断创新培养机制, 通过轮岗锻炼和外出交流学习, 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机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 掌握各项业务办事流程。同时, 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 为每位年轻干部布置阶段性工作与任务, 明确完成时间和质量, 不断创造平台促其成长。
三是强化培训, 建设农机实用人才队伍。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深入实施农机阳光培训工程, 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和茶叶机械化生产为重点, 加强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的科技化、知识化、信息化水平, 致力于培养一大批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用人才。
【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论文11-20
农机局科学发展观活动大总结汇报09-27
广西农机化发展06-30
农机化发展刍议11-02
加快钟山农机化发展08-24
加快雅安农机化发展12-25
双城市农机化发展08-10
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06-25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07-12
农机发展形势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