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机化工作回眸

2024-06-26

江西省农机化工作回眸(精选7篇)

江西省农机化工作回眸 篇1

根据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督导的安排,8月16-19日,江西省农机局、总队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分赴南昌、九江、上饶、抚州、宜春、吉安、景德镇等7个设区市督导购机补贴工作。

8月17日,许友光局长、陶其辉总队长一行到南昌市督导购机补贴工作,在南昌县农机局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南昌市和南昌县、新建区、进贤县、安义县的当前购机补贴工作情况介绍,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了基层农机部门的意见建议。

8月18-19日,许友光局长一行到宜春市袁州区、上高县和高安市督导购机补贴工作,先后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宜春市和袁州区、上高县、高安市及丰城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情况介绍;实地走访了袁州区行政办证中心农机服务窗口和农机“一站式”服务大厅,考察调研了上高县粮油农机综合示范区、上高县荣尧农机合作社高标准育秧工厂车间和高安市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点。

8月17-19日,万江华副局长一行先后到吉安市吉安县、泰和县、吉水县和新干县督导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召开座谈会听取吉安市和各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情况介绍,了解进度较慢的原因,收集基层的意见建议;实地走访了相关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8月18-19日,邱水平副局长一行到九江市永修县、都昌县、彭泽县和景德镇乐平市督导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地走访了永修县宏康水稻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参观了远程电子监控平台,考察调研了乐平市农机大市场和农机“一站式”服务大厅。

8月16-19日,王乐青副总队长一行先后到上饶市余干、鄱阳和抚州市东乡、南城、乐安、宜黄等县,督导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先后召集农机部门和种粮大户及经销企业负责人代表进行座谈,分析研判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省局领导在督导过程中,一致要求,务必不折不扣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农机部门服务农民的重要措施来认真对待,把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让全省更多农民获得购机补贴的政策实惠。二是要加快补贴实施进度,要认识到当前购机补贴工作进度缓慢的现状,主动查找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技术推广、深挖工作潜力,特别是对插秧机、植保机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稻谷烘干机和抗旱机械采取有效引导,积极服务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三是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取得新进展,要充分发挥县级领导小组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作用,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鼓励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全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全面开展,让农民机手获得“双重补贴”。

相关设区市农业局和市、县(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及农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陪同督导调研。

江西召开农机化工作会 篇2

2010年1月17日, 江西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总结了2009年全省农机化工作成绩, 分析了当前江西省农机化发展形势, 部署了2010年农机化工作。2009年江西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 387.9万kW, 比2008年增长15%;共补贴各类机具20.7万台, 受益农户逾17万户。机耕作业面积259万hm2 (3 884.3万亩) 、机收作业面积203万hm2 (3 051.6万亩) , 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75%、59%, 比2008年分别提高了5和4个百分点。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 比2008年增加3.5个百分点。2010年农业机械化主要展目标:农业机械总动力比2009年增长12%, 拖拉机、耕整机新增10万台, 联合收割机新增1万台, 插秧机新增3 000台;水稻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0%、10%、62%,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4个百分点, 达到50%;培育100个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江西省农机化工作回眸 篇3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 各市县农机部门选取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信息员, 形成了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网络。省农机局将农机化宣传纳入绩效考核, 并明确各市信息宣传任务量, 制定考核评分标准, 年终将组织评比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

二是突出宣传重点。省农机局年初印发了《2013年江西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信息工作要点》, 明确了全年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始终围绕全面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着力宣传全价购机补贴新模式、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维修体系、农机市场建设和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等情况, 在“双抢”、“秋收冬种”等重要农时突出宣传农机化生产情况, 结合“五一”、“国庆”以及“春节”等节假日, 集中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情况, 大力营造农机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是拓宽宣传渠道。省农机局始终与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江西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保持沟通联系, 把重要新闻推向显著版面, 打造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新闻, 利用“惠农直播室”、“政风行风热线”等直播节目, 为群众解答全价购机补贴新模式等问题, 做到“广播有声音, 电视有图像, 报刊有文章, 网络有信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也结合本地区农机化工作特色优势、热点难点, 梳理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工作中的创新点, 作为宣传的主攻方向, 并主动向省、市主要农业行业媒体提供新闻线索。

江西省农机化工作回眸 篇4

在这大庆的日子里, 心中生出许多感慨。涅磐重生的新中国, 经历了60年风雨的洗礼和考验, 已经像羽翼丰满, 腾空翱翔的鲲鹏, 让国人骄傲, 令世人瞩目。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农机化事业, 也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在日臻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经过农业的分工专业化, 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 以需求为导向, 以政策法律为保障, 以产业组织为依托, 服务农业、富裕农民、拉动农村需求、促进工业增长与支撑体系转型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及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回眸60年的发展历程, 倍感今天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这是几代农机人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 在亿万工农大众的共同参与下, 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勇于创新, 用生命、智慧、辛勤和汗水换来的。

建国初期, 为了巩固新生政权, 为了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 赶超发达国家, 为了建立起平时能生产、战时能打仗的特殊重工业体系和国家安全保障机制, 党和国家选择了“先合作化, 后机械化”的农业发展路子。于是1950年2月, 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站便在沈阳市西郊成立了, 紧接着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又决定在全国试办国营拖拉机站。当年投资建站11个, 为5个集体农庄、9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39个互助组、11个农场进行了机耕服务。到1957年底, 全国国营拖拉机站就达到352个, 当年完成机耕面积174.6万公顷。与此同时, 国家又从无到有, 快速建立了一批农机制造企业, 从生产旧式农具、仿制国外新式农具开始, 到能生产履带式大型拖拉机。1957年, 全国农机制造企业发展到276家, 有职工12.3万人, 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 “一五”期间, 农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4.5%。

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革, 又在技术方面, 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 统统使用机器操作, 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在全国快步进入集体化的人民公社之后, 毛泽东把他关于农业机械化的论述概括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句话成为引导和激励农机人不断进取的信念。这期间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中, 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政策, 同时, 为推进农业机械化, 国家设立了统一管理农机制造、修理、科研的机构, 基本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机化管理体制。

60年代中期, 由于农业机械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 也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标志, 所以被纳入了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1966年, 国家提出“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奋斗目标, 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 形成了全国性的农机化“运动”。由于这个目标脱离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而没能实现。但是, 这期间, 国家对农业及机械化的投入很大, 农机化支持保障体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1966年开始, 国家将“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投资”主要用于农业机械, 1975年以后, 比例超过50%, 每年有6-7亿元;将农业贷款中的生产设备贷款, 主要用于社队购置农业机械和小水电设备, 平均每年约9亿元;发放农业机械专项长期无息贷款。为了减轻农村集体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负担, 国家还采取了降低农机产品价格、修理价格、油料价格, 对农机生产、维修企业实行价格补贴的措施。国家增加对农机科研、鉴定、推广、培训、供应、维修等农机化支持保障系统的投资, 形成了覆盖全国、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农机化支持保障网络。到1980年底, 全国各省、市 (地) 、县均设有农机管理机构, 建成县以上农机 (化) 研究机构2113个, 农机具试验鉴定站46个, 农机化中等专业学校134所, 省、地农机校140所, 1800多个县建立了农机常设培训班, 农机公司2812个, 每个县都有了农机修造厂, 50%的公社和20%的生产大队建立了农机维修点, 80%的公社建立了农机管理站。国家对全民所有制农机化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由1953-1965年的24.4亿元增加到1966-1980年的41.52亿元。

很明显, 改革前30年的成就是卓越的, 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 快速建立了完整的农机制造工业体系、农机作业服务体系、教育科研维修管理等支撑保障体系、还有强大的国家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人财物力办大事的优越性。但是, 缺少了农民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用当时的说法就是 (国家) “要我化”, 而不是“我要化”这才是问题所在。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在选择自主经营土地的同时, 也选择了自主经营农业机械化。1980年秋, 安徽省霍丘县6户农民集资购买了两台江淮50拖拉机和配套农具, 办起了第一个农民自主经营的拖拉机站, 冲破了拖拉机不允许个人经营的禁区。1983年, 中央在赋予了农民自主经营土地的权利之后, 又赋予农民自主购买、经营使用农业机械的权利。从此, 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和联合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的局面开始出现, 农民逐步成为农机化投资、经营的主体, 并倾注了巨大的投资热情。到1994年, 全国农民个体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8.7万台, 小型拖拉机793.7万台, 农用载重汽车58.7万辆,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69.6万台, 在1435.8亿元农业机械原值中, 农民拥有1134.6亿元, 比重超过79%。但是, 一个明显的矛盾和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小农经济与现代机械化大生产的不相适应。国家曾对此采取了机械小型化和扶持集体农机服务组织对策, 但实践证明两者均不可持续。

1994年, 国家在明确推进市场化体制的过程中, 取消了全部计划经济时期的补贴政策, 农业机械化事业比其它行业更早一步被推向市场, 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蝶化”过程。农机制造企业开始自主安排生产, 确定价格, 参与市场竞争;为理顺价格体制, 取消了柴油的价格补贴;为适应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方式, 不断地进行机构改革;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新旧观念的碰撞, 两种体制的纠葛, 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 各种经营方式的探寻……, 经过了10年的拼搏, 农机化事业又重新获得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一是生产销售企业以市场需求为主导,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 成长出一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 产品多, 服务好, 农民头一回做上了买方市场的“上帝”。二是农民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和部门的引导, 走出家门, 走向市场, 创造了以联合收获机跨省区收割小麦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形成了巨大的农机作业服务市场, 不但满足了广大农民对机收服务的需求, 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的利用率, 增加了农机化的经济效益, 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农业大生产的基本矛盾, 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机服务新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 1997年, 实行跨区作业的有11个省、5万台联合收割机, 1998年扩大到19个省、7万台联合收割机。山东省从1994年组织跨区作业, 小麦联合收获机从0.4万多台发展到现在的9万多台。三是加快了农机化法规建设的步伐。到1998年底, 全国已有18个省制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25个省出台了农机安全监理方面的法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部等有关部门联合颁发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机管理法规体系。四是农机化技术开始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2004年,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农业机械化事业终于迎来了重大转机。年初中央发布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在间隔10年后, 又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6月后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连续5年, 中央财政拨付的农机补贴逐年大幅度增长, 总计已达230亿元。标志着我国农机化进入了国家与农民两个积极性合二为一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自2004年起的5年来, 在国家“多予少取”下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外部政策制度环境下, 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势头。农机保有量和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迅速, 全国农机总动力由2003年的6.04亿千瓦达到2008年的8.22亿千瓦, 增幅36%, 年均增长6.4%, ;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3年的32.4%提高到2008年的45%以上, 年均增长7.2%。综合机械化的水平大大超过动力的增长速度, 农机化发展已经走出以数量增长为主的低水平重复投资的被动局面。2008年, 我国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78.7%和82.2%, 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都有大的进展;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林果业机械化生产深入发展。

江西省农机化工作回眸 篇5

10年里,烟台市农机总动力从最初的不足595万马力提高到907万马力;拖拉机保有量从不足16万台上升到23.6万台;联合收获机从3500台跃居7000多台;农机作业总收入从25.6亿元升至28.6亿元。数字,见证了烟台农机化的腾飞和巨变。

10年中,烟台市农机化发展坚持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三个重点,向特色农机、设施农机、全程农机大步迈进,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机械化生产让现代农业如虎添翼。2012年全市夏粮总产达到98.96万吨,粮食生产连续实现十连丰。

10年来,烟台市农民享受农机补贴从无到有,呈现年年大幅增长的态势,2012年全市争取中央、省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7150万元,创历史新高。

10年内,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蜕变着力于现代大农机发展步伐加快,八成农活都能让机器来完成,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指日可待。

10年间,农机化沧桑巨变,飞跃发展。焕然一新的现代农机光彩夺目,科教兴农的华彩乐章悄然奏响,大铁牛谱写出新农村新未来。

铁牛鸣响犁耙下岗

秋收的美景让王瑞美如醉如痴。在莱州市夏邱镇留驾村百亩高产玉米示范田里,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前面收割,玉米秸秆立即被机械粉碎还田,后面大马力的拖拉机将土地进行深松,有头“铁牛”正在轻松地播种。

“这几年,我们农机手能充分地享受到农机补贴,所以,村里的机器买得特别多,各种机器一应俱全,秋收秋种一气呵成,农业生产再不用人畜使劲了,机械收获、机械播种、机械追肥、机械浇灌,只要农机一进地,什么农活都能干,现在农民也当起了田老板。”作为一个农家妇女,王瑞美依靠机械化轻松种粮180多亩,让一个小女子成了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这在10年以前想也不敢想。

“有了成套机具,农机耕种比人工更省力、省时、省工,同样翻耕一亩田地,机械作业只需50元,而人工价每人每天要150元,农机现在成了农村‘香饽饽’,我们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养牛,置犁耙了,现在,犁耙下岗喽!。”王瑞美深感“铁牛”种地的便捷与实惠。

春播、夏种、秋收和冬贮中,各种农机具正在发展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机种田,提高了功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农忙的时间,在一年四季的各个季节,农民都可以悠闲地在地头悠闲自在地观看,当起了真正的“地主”。农民形象地比喻,现在一年用一个月的时间过年,一个月时间种田,十个月时间来赚钱。设施机械全,六旬老汉能管8亩园。在一个比二层楼还要高的樱桃大棚里,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南十里堡村村民任先才用手在一个圆圆的白色按钮上轻轻一按,150多斤重的帘子在电动卷帘机的牵引下收放自如,大棚上方的36床草帘瞬间就平稳地被一个个展开。

“自从上了8台大棚卷帘机,我这8亩樱桃园收入有了保障。大棚樱桃每年4月底前就能上市,比正常栽种的樱桃要提前一个多月,上市价也是正常价格的5到6倍,去年我的8亩园共收入20多万元,是别人的3倍多”。60多岁的任先才谈到机械卷帘,滔滔不绝,激动不已。

在任先才的大棚里,各式各样的田园管理机,自动喷雾喷粉机和浇灌机械应有尽有。任先才说,10年前,他从一家企业退休后,看到国家不光减免了农业税,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而且对购置农机具的补贴也越来越多,于是他果断投资,搞起了设施农业。未来两年,他还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惠农政策,准备再上2台引风机,4台暖风炉,到时,棚子里的冷、热、干、湿全靠机械化来控制,干起活来真的变得很轻松。

特色农机兴引领示范村

近年来,莱州、龙口、牟平等地加大了对田园管理机、花生收获机、土豆播种及收获机、海上养殖机械等特色农机的发展力度。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大姜种植示范村、土豆种植加工专业村、大蒜大葱种植专业村、海产品养殖专业村,形成了一镇一色、一村一品的格局。

多功能田园管理机通过更换不同的刀具,可以进行锄草、耕地、扶垄、开沟等农田作业,机器小巧玲珑,操作方便,很受姜农的喜爱。不仅省时省力,还能缓解大姜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局面,从而使规模种植成为可能。

用管理机种姜种葱种蒜,一个人一天能开沟十几亩,相当于30多人一天的工作量,现在不少农民外出打工,雇工不仅成本高,而且时常招不到人。种姜大户一年挣的钱能买好几台机器,去年,莱州市程郭镇菜园头村村民一下子就买了60多台机器。除此之外,莱州市沙河镇大曲家村和驿道镇西周村,也是通过农机补贴,发展成家家户户都至少拥有一至两部田园管理机,成为大姜种植千亩以上的机械化示范村。

“组合农机具市场无限。”做了12年销售的莱州市源田农机公司经理原岗对市场变化感受颇深。2000年该公司开始生产田园管理机时,只有一种产品,一年只卖几十台,而现在已发展到9种产品,可在大棚、苹果园、葡萄园、姜地、坡地以及小块地中使用,每年能销售2000多台。

特色农机的兴起,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仅莱州范围内就涌现出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镇、大姜生产保鲜加工机械化示范村、林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生猪规模养殖机械化示范基地、奶牛规模养殖机械化示范基地、水产品养殖保鲜机械化示范基地(镇、村、点)136个。

农夫当老板合作大发展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5年多来,烟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到2011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728个,从业人员4326人,其中工商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35家,入社社员2400户,机具总量达6660台(套)。这些合作社充分发挥机械优势、品牌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在今年的三夏生产中,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机收作业协议80多万亩,占全市机收面积31%。

农机合作社在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主力军。

近几年来,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影响下,大多农机合作社购进了装备精良的大型农机具,他们充分发挥合作社机械数量多、作业能力强、技术服务优等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和订单作业,使农业机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作业标准和统一收费标准,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资源优势和农机技术优势,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现在农户只要跟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一个作业合同,实时进行电话种田,再也不用“起五更,睡半夜,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一整天”地劳作,能够象城里人一样,实现舒适生产、快乐劳动、体面生活,充分享受到现代农机科技巨大进步所带来的文明成果。

江西省农机化工作回眸 篇6

王局长:岁末年初,我先后参加了全国农业会议、农机专业会议和山西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根据全国的农业和农机形势来看,山西农机化发展有着其实际和特殊的地位,我对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总的看法是:山西省的农机化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和良好条件,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准确判断发展趋势,科学谋划战略部署,切实提高农机化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析行业形势,要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出发。2009年中央1号文件对发展农机化提出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加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普及主要粮油作物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加快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和适合大面积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提高农机产品适用性和耐用性,切实加强售后服务。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信贷支持。完善农用燃油供应保障机制,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要求:“发展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各类农业机械,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12月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时指出:“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对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拉动农机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都有重要作用,是一项一举多得、深受农民和企业欢迎的好政策。”回良玉副总理在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2009年要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机工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工作来抓。”国家形势大好,山西也不例外。王君省长在2009年全省人代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今年完成扶持农户购买5万台农机具的任务。”农机化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了党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再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我们的头脑就清醒多了。

从经济条件分析,加速发展农机化的经济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国家政策对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全国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由2008年的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我省财政补贴资金规模也由2008年的1 5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3 500万元。补贴资金的大幅度增加,使农机具购置补贴由过去的重点补贴转向和接近普惠补贴,更多的农民将沐浴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同时,国家还将启动实施以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机化推进工程和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国家将每年投资20亿元建设保护性耕作工程。农机化推进工程项目,从2009年到2015年,国家将投入200亿元。其中跨区机收、保护性耕作工程是我省的强项,必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速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收入必将持续增长,广大农民投资农机、使用农机、改善传统耕作手段的经济实力必将不断增强。可以说,国家农机化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农民发展农业机械的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农机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所以,在推广展示交易会上农民购机的热情有增无减。

从技术条件分析,大面积普及推广农机化技术的时机已经成熟。近年来,我国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制造能力显著提升。从主要作物的生产环节看,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耕、机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获机械基本成熟,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马铃薯等作物的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已经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等新型农机化技术的示范面积迅速扩大。近年来,通过引进和开发,畜牧业、养殖业、林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关键生产环节的实用机械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技术上已逐步走向成熟。

从市场需求分析,迫切需要加快农机化发展。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与城市在历史上形成的“二元结构”壁垒已被逐步打破,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急剧减少,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事季节,农村普遍存在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但这是一种暂时现象,从根本上讲,要解决农业劳动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农业机械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强烈渴望通过农业机械化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进步的成果。这种客观上的需求和主观上的渴望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基本动力。

从发展机制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已初步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何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发轫于我省的农机跨区作业,既解决了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难题,也实现了农机户生产方式上的规模化经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途径和机制。进入新世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领域已逐步由过去单一小麦机收扩展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机耕、机播、机收及秸秆还田等多种作业;服务区域从周边省份扩展到了更广大的区域。这一服务模式的创新,带动了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多种农机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农机服务主体市场化、组织社会化、经营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机化发展机制日臻成熟。

你在展示会上看到的热闹景象,是今年以来全省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市场购销两旺的一个缩影。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值得提到:一是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二是今年我们落实补贴政策动手早、行动快;三是改革了补贴程序,减化了操作,方便了农民;四是制定和实施了针对性很强的农机购置累加补贴政策;五是返乡农民工把购买经营农业机械作为重新就业的重要选择,等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进度快、效果好,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年任务的2/3,受到了农业部的通报表扬。

记者:王局长,听了您对形势的分析,使我们看到整个宠观背景虽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农机化发展依然强劲。特别是山西在跨区作业和保护性耕作等方面具有特殊地位。请问就山西省而言,农机化发展规划是怎样部署的?

王局长:在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程的良好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五大体系”,努力实现“三大目标”。

记者:可以概括为“345农机工程”建设吗?

王局长:也可以这么说,那就先说实现三大目标: (1) 实现农机化装备水平快速提高。就是要通过农机装备总量的快速增加,带动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实现农、林、渔、牧、加等各业机械协调发展。每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平均增长5%以上,到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将达到3 300万kW,全省农机原值达到180亿元; (2) 实现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就是要在稳步提高小麦全过程机械化和玉米耕种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加快发展玉米机收、薯类机播及机收、杂粮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引导和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大力发展小型、适用的农业机械。每年全省农机化综合水平平均增长3%以上,力争到2015年达到60%; (3) 实现农机化综合效益持续增长。就是要进一步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机械,拓展农机化生产和服务领域,通过繁荣农机制造和农机化生产、作业、销售、维修和技术服务市场,全面提高农机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15年,全省农机化经营总收入将达到116亿元,为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320元。

再说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1) 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就是要依托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通过扩大补贴种类和补贴范围,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村经济各个领域使用的农业机械逐步实行全面补贴,引导农民合理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实现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加、农机装备结构更加优化、农机化布局更加合理、农机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 (2) 劳动过程机械化覆盖工程,就是要在抓好种植业机械化的同时,推进机械化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紧紧围绕全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畜牧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农村经济各个产业机械化的发展,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劳动过程机械化; (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工程,就是要在进一步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全省北部高原风沙区、西部丘陵山区、东南部盆地边山区、中部平川盆地区和南部丘陵盆地区,集中连片建设,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每年新增实施面积6.67万hm2以上,到2015年累计达到100万hm2; (4) 农机操作手培训工程,就是要从我省农业机械数量大幅增加、农机操作手素质较低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农机操作手培训工程规划和分年度培训计划,利用5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省100万人农机操作手进行普训,使他们成为广大农村运用现代生产工具、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的带头人。

再就是建立健全五大体系: (1) 建立健全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建设县乡农机综合服务站和村级农机大院,集机车存放、维修保养、技术培训、作业安排等多项功能于一身,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机户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新型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通过3~5年的努力,做到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全覆盖。鼓励和支持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按照农业机械的分布状况,在全省区域经济中心地带,逐步建设集销售、维修、培训和零配件供应等为一体的区域性农机技术服务中心,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兴办农机维修网点,用5年时间,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的农机维修网络; (2) 建设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利用3~5年时间对全省130个农机推广机构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使这些农机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样机库棚、示范基地、培训教室和交通服务工具等,引进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为当地农民搞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服务; (3) 建设农机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教学、科研、推广等单位紧密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科技创新机制。要加快建设省级农机科研中试基地,鼓励和支持我省农机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重点在玉米收获机械、薯类播种及收获机械、饲料机械、灌溉机械及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机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 建设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对全省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装备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添置固定和流动的拖拉机安全技术检测线、桩考设备、无纸化考试系统,以及配置必要的安全监理执法车辆,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做到农机安全监理全覆盖; (5) 建设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全面履行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努力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省级重点建设农业机械试验室和试验基地、市级重点配备常规和便携式检测设备、县级重点配备网络终端设备和必要交通设施,做到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全覆盖。

记者:王局长,这个规划既有农机化事业发展目标,又有自身建设要求,真是令人鼓舞。那么2009年的具体任务指标是如何确定的呢?

王局长:2009年基本工作目标是:完成扶持4万农户购买5万台件农业机械工作任务;全省农机总动力新增130万kW,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程度达到47%,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农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农机化发展拉动市场需求15亿元,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超过87亿元,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229元。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必须齐心协力,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1)切实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各地要把此作为农机化工作的总抓手,予以高度重视。目前,购机补贴工作已全面启动,补贴产品目录和定点供应企业名单已向社会公布;简化了工作程序,由往年县级申请、市级审核、省级审批改革为委托县直接审批、省市两级备案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这里我着重强调4点: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向农民、向社会、向政府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二是要规范农机具购置补贴秩序。各县要按照部省有关规定,严格实施审批程序,确保农民就近购机、自主选择经销商;制定和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方便农民办理审批手续。各定点供应企业要提前把货备足,确保及时供应。三是要加强监督管理。按照明确责任、优胜劣汰、奖罚严明的原则,重点建立和实施对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农机补贴队伍的工作考核体系,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补贴动态和考核情况,增强补贴工作的透明度,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是要加大处罚力度。省局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暗箱操作、虚补套领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将移交有关司法部门。对出现问题的县,3年之内不予安排补贴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永久性取消经营补贴产品的资格。对出现严重产品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的产品和企业,将及时清理出补贴产品目录。

(2)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建设集中连片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促使土地合理、科学流转,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要在提升质量、加快速度上狠下功夫,力争新增实施面积6.67万hm2以上,累计实施面积达到56.67万hm2。今年,国家将大力推进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规划》,建设资金投入将大幅度增加。我省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源地,在工程建设中,各级农机部门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要采取综合措施,提升社会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程度。二要加快科技攻关,解决制约保护性耕作发展的机具“瓶颈”难题。三要强化技术培训,切实提高项目区农民操作技能。四要系统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机具系统,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3)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全省要新发展农机大户800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500个。在实际工作中,各地要突出抓好4个环节:一是要加大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强载体和场所建设。新建200个标准化农机大院,30个县乡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站。三是要做好帮扶服务。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把国家、省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各项优惠和免税政策落到实处。四是要加快发展农机维修业。启动机耕道建设试点工作。

(4)精心组织田间机械化常规作业和农机跨区作业。各地要在切实抓好机械化春耕、“三夏”、“三秋”、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四大农机化战役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春秋两季春耕春播、玉米秋收、秋耕及秸秆还田等农机易地作业。通过行政协调、强化组织、作业补贴、市场调节等有力措施,确保夏季跨区作业机车超过6 000台,春秋季跨区作业机车超过15万台件,进一步延长作业时间,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机户经营收入。

(5)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示范。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要求,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大户为基础,其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尽快制定我省有关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健全队伍、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加快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今年,省农机局将根据农业部部署,安排部分市县农机推广站的装备建设。同时,各地要依托建设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采取多种方式,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现场演示会,重点推广示范玉米收获、薯类种植与收获、秸秆综合利用、优质小杂粮生产及加工、设施农业、农业节本增效、棉花生产、牧草种植收获及加工、柠条收获与加工、农作物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等十项农机化新技术,力争全省农机化新技术实施累计面积超过433.3万hm2ㄢ

(6)积极拓展机械化生产领域。各级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拉长农机化服务链条,逐步拓展机械化覆盖范围。一是要加速农产品加工机械升级改造。二是要补贴农民发展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垃圾清运车辆,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三是要充分发挥奶业机械补贴资金的政策效应,切实提高我省生鲜乳收购站机械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快杂粮、畜牧和果蔬等特色机械的研发步伐。

(7)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在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保障农民能得到实惠,也要为我省农机生产企业的发展创造机遇,振兴农机工业。推荐农机龙头生产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通用类机械补贴目录和我省非通用类机械补贴目录,落实好农机企业信贷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改造挖潜、设备更新、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省农机局将筛选3~5个农机化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组织科技攻关,重点在多功能播种机、玉米收获机、薯类种植及收获机和秸秆综合利用设备等研发上取得突破。同时,注意挖掘和完善广大农民的农机革新成果,筛选1~2个项目,集中力量,加快研发,力争取得新进展。

(8)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启动实施农机操作手培训工程,力争完成3万名农机操作手培训任务。争取将农机操作手培训列入阳光培训工程、春蕾计划和雨露计划,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农机操作手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9)狠抓农机安全监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全省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9号),将历时1年在全省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这是首次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安排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各级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好这一文件,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进一步规范全省农机化发展秩序。

(10)强化农机产品市场监管。各级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特别是在农机具补贴工作中,要有效提升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完成《2010—2012年山西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制定工作;完成省级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场上作业机械和收获机械试验室及试验基地建设;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逐步实行农机维修工就业准入制度。

记者:王局长,您对2009年农机工作任务的阐述,指标明确,措施具体,给全省农机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将通过刊物和下乡宣传迅速传达给读者和农民朋友,并及时反馈他们的意见。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江西省农机化工作回眸 篇7

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成为“主角”

笔者致电嘉祥县仲山乡农机合作社社长高洪玉时, 他正在平度市带领着他的农机合作社机手进行小麦机收跨区作业。

“今年跨区机收情况比去年要好, 在河南、安徽的机收价格45元/亩, 虽然低了点儿, 但也比去年要高。在省内机收价格比省外高, 普遍在70元/亩, 胶东地区最高到90元/亩。”

高洪玉今年组织了1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 分为两个作业队, 5月28日从嘉祥县出发, 到安徽省的阜阳市, 河南省的平舆县、商水县进行跨区作业, 等到嘉祥县家里的麦子收完了之后, 又向胶东地区开拔, 整个麦收期间, 转战了6个作业点, 每个点收割小麦两三百亩, 每台机车共计收获小麦1400亩左右, 纯收入四五万元。

目前, 在山东省像嘉祥县仲山乡一样的农机合作社共3800多家, 拥有小麦联合收割机近3万台。“三夏”期间, 各地农机合作社成为小麦跨区机收市场的主体, 他们利用自身拥有各种机械的优势, 以一流的服务质量和信誉, 积极创新服务模式, 合起伙来抱团闯市场, 开展一系列跨区机收服务, 提高了作业效率, 增加了机手收益, 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 成为“三夏”生产的“主角”。

山东省的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级农机部门在尊重和总结农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 因势利导, 开始了利用小麦成熟时间差和地域差延长联合收割机作业时间, 提高使用效益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并于1995年在省内组织开展了小麦联合收获“西进东征”跨地区作业, 开了小麦联合收割机易地作业的先河, 小麦机收跨区作业从此蓬勃兴起。

随着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迅猛发展, “开镰”已改称“开机”, 一字之差, 带来的是人的观念更新, 带来的是小麦机收市场的发展壮大, 带来的是农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 全省小麦联合收割机已由1994年的2883台发展到13万多台, 增长了23倍;小麦机械收获面积达到97%, 增长了30%;参加跨区机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由刚开始的近百台发展到8万多台。十多年来, 全省共实现小麦跨区机收收入200多亿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跨区机收也在悄然转型。农机部门由原来的跨区机收市场的主体变为机手服务的主体, 农机合作社则成为小麦跨区机收市场真正的主体。

订单作业稳中求胜成为“主流”

近几年, 山东省以及邻近各省农机保有量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作业机具已接近饱和, 小麦机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山东省参与往年跨区机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最高年份达到5万台, 而今年出省作业的机械仅3万台。

有专家指出, 对于机手而言, 供求关系的变化, 直接导致了他们收入的走低。加上加油、人工等不断飙升的成本, 供求关系和成本因素均上升为自变量, 曾经的“机手市场”变成了“麦农市场”。机手与麦农供需关系的对峙, “收”与“割”两个价格的博弈, 直接导致市场的混乱。一方面各地盲目新上农机, 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供方市场;另一方面, 机手之间为了抢生意, 相互压价, 机收收益急转直下, 导致机手进行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也逐年降低, 即使有意愿出省, 也只是选择到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地区进行作业。

东平县接山镇苍邱村农机合作社社长李培新说, 今年他的农机合作社共有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 年初合作社与所在村村民签订了5000多亩小麦的收割协议, “三夏”期间没出去跨区机收挣的钱却也不少。

而同在东平县接山镇的鄣城村农机合作社社长徐衍华虽然年初也与周围村民签订了1.7万亩小麦的收割协议, 但他还是带着合作社的1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河南进行跨区机收。“河南的小麦毕竟比咱这儿早熟几天,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有枣没枣都要去打一杆子儿。”徐衍华说。

实际上, 像徐衍华这样心态的机手不在少数。从今年春节过后, 山东各地的农机合作社在与本地农民签订完小麦收割协议后, 就纷纷组团到河南、安徽等周边省份考察作业市场, 签订跨区机收的订单了。

农机合作社与用机户签订作业协议, 明确了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收费等服务内容, 然后按照协议开展机械作业服务, 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

山东省农机局监督管理处处长贾建国认为, 通过开展农机订单作业, 农机合作社有了固定的服务项目、农户、区域和收益预期, 形成了“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机具转移顺畅”的发展模式, 也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实现了“双赢”。

实践证明, 依靠之前签订的农机作业订单, 今年“三夏”, 山东的农机手大都赚了个盆满钵溢, 小麦机收平稳有序, “龙口夺粮”, 为山东实现夏粮“十连增”做出了贡献。

农机托管细化服务成为“趋势”

今年“三夏”, 章丘市辛寨镇柳塘口村的打工者可以安心在企业打工了, 这得益于该村的农户与辛寨农机合作社签订的“农机托管”协议。

年初, 章丘市辛寨农机合作社与辛寨镇柳塘口村等4个行政村的村民签订了“农机托管”协议, 开展了农机托管服务, 服务对象包括1962户的1万亩地。这意味着这几个村的村民从此都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辛寨农机合作社社长纪经长介绍, “农机托管”就是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户只是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合作社进行管理, 合作社收取一定管理费用。

章丘市农机局管理科科长赵均胜认为, 农机托管也属“订单作业”, 只不过其内涵更加丰富了, 不只是小麦机收一个作业环节, 而是涉及多种农作物的耕、种、收、管等产前、产中、产后多个作业环节。

目前, 章丘市辛寨镇柳塘口村有企业50多家, 全村3000多人在企业打工, 农忙时跟厂里请假不划算。“忙活一年, 一亩地也就收个七八百块钱, 可要是跟烤漆厂请假, 一天就得少收入一百块。”纪正强说, “跟合作社签了合同后, 就省事多了, 忙时不用回家, 合作社把粮食给送到家中, 而且收割、耕种比平时还有优惠呢。”纪正强所说的优惠, 是指合作社每年提供小麦联合收获、玉米机播、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土地深松旋耕一遍、小麦机械播种等五项农机作业服务, 共收取费用275元/亩, 如果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 就可享受5%的优惠;如果农户在签合同时一次性将作业费交齐, 则可优惠8%。

纪经长说, 土地托管后, 机手在合作社统一调配下, 进行成方联片作业, 效率可提高20%, 既保证了作业面积, 又提高了作业收入。辛寨农机合作社是2007年成立的, 发展至今已拥有大型拖拉机3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6台及配套机具80台套, 维修服务车2辆, 不仅能够从事农机作业, 还可以开展农机维修、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等多项农机服务。

目前, 农机合作社以“托管”方式经营土地的模式是山东省农机服务模式的新探索, 尚在起步阶段。以章丘为例, 该市可以大面积机械作业的耕地面积是75万亩, 而土地托管面积仅为2%。而在山东省, 组织开展农机托管服务的农机合作社也只有100余家。

上一篇:液压复式起重机下一篇:人才引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