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产品(共11篇)
江西省农产品 篇1
1 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江西省加快了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不仅农产品物流总量得到了快速增长, 而且农产品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也在稳步提高, 农产品物流总成本逐年下降, 但从总体上看, 江西省农产品物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1.1 农产品物流需求现状
江西省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5469.3亿元, 比上年增长13.0%, 连续5年实现12%以上增长, 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江西省是农业大省, 其自然条件优越, 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 据资料表明:粮食1804.5万t、油料84.2万t、棉花11.8万t、烟叶3.4万t、茶叶2.1万t、水果218.2万t、蔬菜1067.2万t、肉类247.2万t、水产品产量196.1万t、猪存栏1420.1万头, 这些农产品除部分由农民自用外, 其余大部分都成为商品, 因而, 产生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
1.2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近年来, 江西省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入, 己经形成以南昌为中心, 辐射全省, 连接全国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构成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据统计,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39865万t, 比上年增长8.4%、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011.5亿t/km, 比上年增长4.8%。江西便利的交通网络缩短了农产品运输时间、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农产品物流成本, 为农产品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3 农产品物流信息现状
目前江西省基本构建了以国家公用网为主体、专用网为辅助的信息化网络结构, 建成了以电信为依托的高速率、大容量、覆盖全省城乡的宽带互联网。江西省2007年完成电信业务量385.5亿元, 增长30.1%;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05万门, 比上年末增加27.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84.1万户, 新增3.7万户, 其中乡村电话用户39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21万户, 用户达到1155万户, 宽带网用户达152.6万户, 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4 农产品市场体系现状
江西省省内己建成了南昌 (深圳) 农产品批发市场、永丰蔬菜批发市场、赣州南北大市场、吉安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等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这些农产品批发大市场成为江西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网络。
2 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落后
与工业产品有很大不同, 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 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 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运输时间, 同时, 农产品价格较低, 运输中损失严重, 市场竞争力弱, 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少, 有些偏远的农村公路线路短少, 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如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严重缺乏,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低, 农产品物流专用技术设备和工具少, 这些都造成了农产品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极为落后。
2.2 农产品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 江西农产品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 主要以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 农户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一些简单而分散的运输活动, 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办了低水平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 此外, 以发展农产品物流为核心业务的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农村供销社以及专业运输公司、专业仓储公司等非常匮乏, 尽管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发展农产品物流, 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物流主体, 但还很不成熟, 缺乏竞争优势, 农产品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
2.3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服务簿弱, 农村电子商务落后
现阶段, 我国农业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 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物流信息还存在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物流信息不畅、农民和商户用不上等问题, 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获取信息主要依靠电话和人员外出搜集, 广大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还是通过中介组织或广播电视, 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有限, 质量难以保证, 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只能接受市场自发调节, 造成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 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滞塞和流通秩序的混乱等问题。
2.4 政府宏观调控乏力, 缺乏统一规划
农产品物流涉及面广, 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又要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但是我国目前没有一个总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方向、规划和政策措施。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内贸等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 体制问题和行业分割物流资源现象很突出。物流设施、运输及服务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农业物流和供应链主要按行政区划安排, 甚至在地方保护主义的驱使下, 人为割裂物流, 使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物流的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不公开交易、不规范操作比比皆是, 农民和正规的农业企业得不到政府的有效保护。
3 改善和发展江西省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3.1 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基本要求。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一是完善农产品物流集散设施建设。应逐步建立起包括商品质量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加工服务体系、金融结算体系、信急网络平台等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和管理制度。二是完善农产品物流的储运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和设备的开发生产, 为了推动江西省农产品运输、冷藏保鲜物流, 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 保障冷藏货物的质量, 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三是加强粮库、棉库、保鲜库、冷藏库建设, 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 提高仓库储存能力和作业速度。四是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实现村村通公路, 提高全省公路网的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 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 物畅其流。五是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 特别是针对连锁超市所需配送食品的加工配送。六是完善产地、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农产品集贸市场, 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和农产品配送中心, 将有利于管理和整治农产品市场环境, 监控农产品质量。
3.2 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
3.2.1 提高农产品快速运输管理水平。
首先农产品运输企业要充分认识并接受先进的物流管理的观念与方法, 把农产品的产、购、销、储、运、加、信息、电子商务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视为系统统一进行管理, 使各方面的运作达到最佳效果, 以最大限度的节省费用, 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 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 改善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合作协调水平, 促进利润合理分配, 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信息沟通, 从而共享有关的信息和需求, 提高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
3.2.2 提高农产品运输信息流管理水平。
首先应扩大农产品信息网络覆盖面, 尤其是加快农产品运输网、仓储网、销售网、加工网的建设, 为提高信息流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其次, 应进一步规范农产品信息市场,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从而避免一些虚假信息充斥市场, 减少坑农误农的事件发生。最后, 应提高农产品信息商品化程度, 使农产品信息产品转化为商品进入市扬, 更好的满足农产品购销、加工等企业的需求。
3.3 改善和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
3.3.1 提高农产品运输技术水平。
江西省在粮油、蔬果、鲜活农产品运输技术相对落后, 导致运输中能耗大, 容量不足, 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等问题, 因而, 要提高农产品运输技术水平。3.3.2提高农产品储藏保管技术。储藏保管技术是储藏合理化的重要方面, 储藏保管技术主要包括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塑料薄膜封闭等。对于疏蔬果类等鲜活农产品, 应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 加大产地蔬果贮藏库和冷藏库的建设, 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对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应引进先进的绿色储藏技术, 诸如粮库温湿度控制技术、低温储粮等技术, 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检测粮温、控制粮情变化, 向农户传播收储粮中防止水分过高、霉变、生虫和仓库温湿度控制和调节的相关技术。
3.4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
发展农产品物流, 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动和引导, 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运作, 协会类中介组织的作用在于协调, 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发展农产品物流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多个领域, 既需要引进资金、人才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更需要有关部门搞好规划和引导, 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运输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规范化运作。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新政策和改革己有的不合理政策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加以扶持, 为农产品运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如放宽农产品物流技术设备更新的融资政策和物流基础设施、园区的土地使用政策;调整农产品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 对从事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企业给予一定税费优惠政策;实行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优惠政策, 对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 免收普通路桥通行费, 减半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 优先放行, 降低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运费;鼓励从事汽车运输服务、仓储服务、农产品运输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商业企业, 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 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的范围和领域, 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供应者;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 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农产品物流运输服务市场等。
摘要: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农产品资源丰富, 但分布极不均衡, 且农产品物流落后, 如何把农产品推向市场,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分析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出发, 针对我国目前发展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探讨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江西
参考文献
[1]2007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jxnews.com.cn2008-03-3103:19.
[2]江西年鉴2007
[3]赵敏主编.农产品物流[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 2007.
[4]张倩.江汉平原农产品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 2004
[5]郭淑缓.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2005
江西省农产品 篇2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规范防雷产品使用,杜绝或减少因防雷产品使用不当造成的雷电灾害事故,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所使用的防雷产品。
第三条 防雷产品使用登记备案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国内外申请单位(含产品生产单位、销售或代理商)所经营的防雷产品,在江西省行政区域内使用,须进行防雷产品登记备案;国外申请单位进行防雷产品登记备案时,享有国民待遇,不受歧视。
第四条 江西省雷电防护管理局(以下简称“省防雷局”)负责对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资料的核查、登记备案、公告和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
第五条 防雷产品的生产企业,在申请防雷产品登记备案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具有生产条件;
(三)具有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并能有效执行;(四)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诚信;
(五)自申请日起前二年内,申请备案登记的防雷产品未发生因产 品质量问题造成雷击事故。
第六条 防雷产品销售或代理商,在申请其销售或代理的防雷产品登记备案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有健全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能有效执行;
(三)自申请日起前二年内,申请备案登记的防雷产品未发生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雷击事故;
(四)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第七条 申请登记备案的防雷产品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二)符合防雷产品的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三)能正常批量生产,各项技术性能稳定;
(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属于限制使用或即将淘汰的产品;(五)系列或型号产品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权权属明确。第八条 申请防雷产品登记备案,应提交下列资料:(—)申请单位防雷产品登记备案书面申请报告;(二)《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申请表》;
(三)申请单位的《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国、地税)、《企业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复印件;
(四)申请单位的法人代表、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身份证等复印件;(五)申请登记备案防雷产品执行的现行有效标准复印件;(六)防雷产品生产许可或防雷产品生产备案证复印件;
(七)进口防雷产品需提供相关进口许可材料;
(八)具备资质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在申请日前一年内防雷产品检测报告复印件;
(九)企业质量管理手册、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原件或复印件;
(十)合法、有效的防雷产品质量保险合同复印件;
(十一)申请备案登记防雷产品二年内的用户目录;
(十二)申请单位在申请日前二年内未发生因其产品质量造成的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用户证明;
(十三)省防雷局或申请单位等认为该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第九条 港、澳、台或国外申请单位按第八条要求提交中英文对照申请资料。
第十条 登记备案的程序
(一)申请单位向省防雷局提出防雷产品使用登记备案书面申请;
(二)申请单位领取并填写《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三)省防雷局核查申请单位填写的《申请表》及相关材料;(四)省防雷局组织防雷产品备案核查专家,对申请防雷产品登记备案单位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企业应提供相关原件予以核对),必要时可到现场核查或对其备案的防雷产品随机抽样送检,并做出核查意见;核查合格的,通知申请单位,颁发《江西 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并向社会公告;
(五)登记备案核准应自申请产品登记备案单位提交完整的申请资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
(六)不予受理登记备案的防雷产品,省防雷局应在十五个工作日日内发函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原因;
(七)申请单位法人代表签定《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法律责任声明书》。
第十一条 《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有效期为壹年。有效期满的前三十日内,登记备案单位应向省防雷局提出延期申请。经省防雷局复审合格,予以延期,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 对备案登记超过有效期或因其它原因等需重新登记备案,按本办法重新登记备案。
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生产新产品系列或型号时,新产品按要求重新申请登记备案。
第十四条 已取得《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的单位应采取措施把好产品质量关,并做好产品售后服务工作。对达不到技术要求的防雷产品,应采取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使用安全。
第十五条 未经省防雷局登记备案的防雷产品严禁在江西省行政区域内销售、使用。
第十六条 取得《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的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接受省防雷局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已通过省防雷局登记备案的申请,有下列情况之一 的,省防雷局根据其造成的危害情况,给予警告或吊销其《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并向社会公告;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通过弄虚作假,伪造文件、资料取得《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的;
(二)涂改、伪造、滥用《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的;
(三)出借、出租或转卖《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的;(四)登记备案后,发现使用的产品存在缺陷,又不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的;
(五)已不再生产、销售或代理《江西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证书》所确定的产品;
(六)使用新的注册商标或产品名称的。
第十八条 在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擅自销售、使用未经省防雷局登记备案的防雷产品,导致雷击事故的,依法由有关单位和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江西省农产品 篇3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体系;农村经济农业分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流通已由国民经济末端产业发展为先导产业。但由于传统“重生产,轻流通”,“重城市,轻农村”思想观念的束缚,造成农产品流通严重滞后于农业生产。自发形成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民间流通组织难以应对大市场、大流通。并且,因受文化素质、市场竞争意识、信息发布渠道等条件的限制,农民难以掌握充足的信息,生产决策盲目性较大,频频引发农产品增产不增收,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因而,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有助于促进农村市场化发展,深化农村分工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而解决“三农问题”。
1、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现状
山西是个农业小省,各种农产品产量在全国所占比率都较低。但整体而言,农业呈健康发展趋势,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1)形成多元化市场交易主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形成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经纪人队伍、批发商、贩运商、零售商等参与的多元化市场交易主体。其中,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尤为迅猛。据资料显示,2007年、2008年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2)建立多种类型交易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农村经济发展,山西省农产品市场迅速增长,已形成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集市贸易和批零并行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尤其是在“双百市场工程”实施下,山西启动“双三十”农产品市场工程,建立了一批集农产品综合仓储、物流、批发、交易为一市的多功能、高平台销地农产品交易市场。
(3)创新多种流通渠道
山西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由大量的农户分散进行,农户直接进入市场。近年来,出现一些中介组织,参与农产品流通, “公司+农户”,“农超对接”等流通渠道模式。
(4)引入新的交易方式
目前山西省农产品购销主要是以现货交易为主,订单交易为辅。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远期合同交易、期货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相继出现。
上述都是山西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其取得的一些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因素。
2、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产品产销脱节,农产品流通体系功能不足
由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功能不足,使得农民获得生产和销售的信息渠道较窄,大多信息来源于一些小报纸、广播、及农村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缺乏准确性和使用性,再加之农民受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性,缺乏对市场供求变化的分析和预测,导致其在生产和销售上的盲目性和主观臆断性,产销脱节情况频频出现。
(2)农产品流通主体缺位、功能不足、规模过小
现阶段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使得农业生产呈现个体化、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这严重弱化农户的市场主体力量,使其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极其弱小的地位。农民自己创办的农业合作组织,由于其数量有限、规模小、经验不足、组织分散等,力量比较单薄。
(3)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地市场不发达
山西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由于前期对产地市场重视不够,导致其呈现不平衡的发展局面。城市或销地批发市场建设速比较快,发展也较好。而农村市场建设却相对滞后,尤其是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严重落后生产发展的要求,主要靠集市贸易市场。
(4)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程度低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重生产,轻流通”,“重城市,轻农村”,造成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及相关配套改革普遍滞后。目前山西省农产品流通大多是农民自产自销,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缺乏冷藏、保鲜等技术,现代化的交易方式也未推广。
(5)农产品流通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地位
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农民有后顾之忧,离不开土地。农村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商品化率低,农民自给自足性较强,农民为维持自己的生计也不会完全从事农产品流通。农民这种后顾行为和消费行为限制了农村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深化,使得农产品流通无法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
3、建设山西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历史体制、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造成山西省现行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功能无法得到发挥,这造成农产品市场无法扩大,从而抑制农业分工,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深化农业分工,拓展农村市场,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挥农产品流通在农村经济中的先锋和主导作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就是指农产品流通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等的现代化。因此,要加快建立农业分工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优化农产品流通主体;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培育农产品自有品牌,优化农产品流通客体;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农产品流通载体;完善农产品流通的监管与服务体系,优化农产品流通规范支撑类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广平.山西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张闯,夏春玉.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系统性框架及若干关键点[J].财贸研究,2008年1月
【3】徐振宇.新农村建设增长与分工的视角.商业时代[J],2007年12期
【4】韩一军.加快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刻不容缓[J].中国发展观察,2008.02
江西省农产品 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探讨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9年以来, 江西省根据县 (区) 农业局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分三批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截止到目前, 江西省各县区初步建立起一套结合当地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县、乡2级分别规划了定量和定性 (快速) 检测室, 然而受制于多方面因素, 目前江西省大多数县还不能独立开展定量检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机构成立时间较短
江西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中心) 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目前很多县级农检站刚刚掌握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简单的技术, 要掌握使用精密仪器的定量检测技术,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1.2 人员和技术支持严重缺乏
目前, 江西省县 (区) 农检中心 (站) 人员大多由农业局其他站的人员中途转岗任职, 多数年龄偏大且学历不高, 所学的专业和农检不相符, 没有实验室操作经历, 且身兼多职。由于县级农检站是基层单位, 待遇、工作条件等较差, 难以招聘到具有丰富检测经验的技术能手, 难以留住专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青年骨干力量。因此, 多数县级农检站人员严重不足, 陷入有编制但无人员的窘境。
1.3 实验室基础配套设施落后
因受经费的限制, 县级农业局农检站实验室一般设在办公大楼内 (少数县单独建设了实验大楼) , 故检测实验室无法满足实验要求, 难以开展定量检测。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实验室面积达不到要求;水电通风由于受场所的限制无法合理安排;项目要求的大型仪器虽基本到位, 但一些实验所需的小型仪器、试剂、耗材并未配齐。
1.4 技术人员培训不足
县级农检站起步较晚, 检测人员都是从局内部别的专技人员中调整和向社会招聘新的技术人员, 没有熟练的专业检测技术, 急需通过培训掌握定量检测技术。
1.5 检测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农产品定量检测工作是一项利用资源、能源和化学试剂等实验耗材, 来检测农产品中对人类有毒有害农药残留物质。实验中需要大量的试剂耗材, 且价格昂贵, 如无足够的专项财政资金投入, 农产品检测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目前, 县级财政虽然每年安排了一定的农产品检测专项经费, 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 不能足额到位。
2 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应具备的条件
县级农检中心 (站) 要完成每年省市下达的定量检测任务, 以及对辖区内的农产品检测, 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1人才条件
定量检测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需要实验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 开展实验需要有若干名相关食品安全、化学、生物化学等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作为实验室基层力量, 同时还需要引进具有相关丰富从业经验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实验室骨干力量。
1.2场地条件
县级农检站实验室除了配齐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外, 还需要有个合理的实验室总体规划。按照“安全、效率、舒适”的原则, 合理布局整个实验室。在保证实验室面积的情况下, 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块, 使得相互之间不影响。同时要考虑到通电、通水、通气、通风、安全、低污染等条件。
1.3经费条件
在开展实验前需要提前配齐各种实验仪器和耗材,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费, 否则难以开展实验, 故需要有充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经费作保障。
1.4设备条件
对在前期实验室建设中, 尚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县 (区) 农业局, 可以采取委托其他机构进行检验, 同时派员跟班学习。这样既能够圆满完成检测任务, 又可以培训队伍, 为今后独立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县级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建议和措施
派员到省农业厅属的检测部门跟班培训。省农业厅根据各县级农检站的情况, 确定了4家省级检测部门作为对口帮扶服务单位。各县级农检站应结合自身的实际, 派员到指导单位进行跟班学习, 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和系统了解定量检测流程。
请省农业厅属检测部门到对口帮扶的县级检测站实地培训指导, 省级检测部门应更多到各帮扶点, 结合各县实验室的现有条件, 帮助规划好实验室操作流程、仪器耗材采购计划和人员培训方案。实验结束后, 请有关专家列出实验步骤和梳理实验流程, 作为今后实验的参照, 便于后面独立开展定量检测。
与第三方检测公司合作完成检测任务, 可以在前期建设中与这些第三方检测公司合作, 请技术人员到县 (区) 农检站实验室实地操作、培训人员。
江西省农产品 篇5
一、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院简介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始创于1956年,原为林业部中南林业勘测设计院,是集工程咨询、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国家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
本院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甲级资格证书, 住建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工程设计农林行业甲级、建筑工程甲级、市政道路、风景园林工程和商物粮工程甲级,工程设计公路行业乙级资格证书,以及工程监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农林工程甲级。湖南省建设厅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由本院出资组建的湖南省汇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监理甲级资质,湖南省华林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为国家二级建筑装饰施工企业。
二、公司资格认证
本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总体规划、林业、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种植、养殖、畜牧、食品、木材加工、人造板、林产化工、机械、建筑、结构、风景园林、环艺、道路、桥隧以及各类公共专业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测量、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48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21余人,工程师263余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5人、一级注册结构师11人、注册岩土工程师8人、规划设计师5人。
本院从2000年起贯彻实施GB/T19001-ISO9000标准,已通过ISO9001标准2008版质量认证。
三、农业与商务粮工程
(一)、业务范围:
现代设施农业及农业科技园: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咨询种植业工程: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示范基地的规划设计咨询
畜牧水产工程:各类畜牧养殖工程、水产养殖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
(二)、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基本口粮田、沃土工程、耕地质量监测工程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
(三)、农机装备工程:各类农机补贴、农机装备示范工程等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四)、农村能源与环境工程:各类小水电站、沼气工程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有机肥工程、各类植保工程、湿地保护生态利用
四、工程、农村环保工程等的规划设计咨询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各类农产品检疫、质量安全检测工程规划设计咨询
(二)、粮油食品加工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饲料工程,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加工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
(三)、畜禽屠宰、肉蛋奶制品及水产品加工工程:各类畜禽屠宰、肉蛋奶制品及水产品加工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
(四)、农业物流工程:各类农产品仓储物流及交易信息中心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
业务范围: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工程咨询、规划、设计、监测
⊙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工程项目及
基地建设、征占用林地、森林防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林木良种
基地、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资源论证报告编写;
⊙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
保护区、营造林、森林防火、植物园、苗圃基地等总体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工程作业设计;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区、林业基础建设、苗
圃基地等初步设计;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等施工设计;
⊙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工程涉及的沙化土地、石漠化、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监测;⊙森林资源调查、核查及资产评估;森林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林业、生态、环境、农
业工程项目的前评估、后评估;林业碳汇调查与评估; ⊙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工程涉
及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苗圃建设、园区绿化、环境
保护、农业产业园等工程项目监理。
联系人:蒋先生
联系电话:***QQ:54517139
江西省农产品 篇6
摘 要:分析江西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市场,探讨江西旅游产品的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关键词:旅游;江西;市场
1 国际客源市场分析
由于地理的远近,文化的差异以及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都有可能影响各国或地区人民对旅游目标国的选择,从而影响国际目标市场选择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先对全球世界进行细分,以便找准目标市场。
1.1 细分变量Ⅰ:地理位置
由所处地理位置距离我国的远近,可将全球目标市场分为以下几块:欧美地区、亚太地区、非洲市场与中东市场。
1.2 细分变量Ⅱ:国民财富和人均收入水平
在分析目标市场时,也要对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进行考虑,因为作为旅游产品,同样应该考虑到一国国民的实际购买力。较富有的国家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相应更强,相对的消费也就更多。
因此,我们根据财富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可将国家划分为下列八个战略群体:工业巨人国、冉冉新星国和地区、拉美国家、泱泱人口大国、前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小国、商品小国和维持生计国。
1.3 细分变量Ⅲ:文化因素
一个国家国民对一国的文化认同度越高,则这个国家越有可能成为目标市场细分的对象。往往在某一地区的华人比例越高、与中国汉唐文化有一定的渊源的国家与地区,其人民接受我省旅游文化的程度越高。江西旅游文化集合着红色文化和道教文化之长,所以对我国古代文化接受程度愈高的国家越容易选择我省作为旅游目的地。按照对我国文化认同程度的高低,可细分为:欧美市场、东南亚市场、日韩市场。
2 目标市场选择
根据以上对于地理因素、国民收入水平因素及文化因素的考量,我们可以对目标市场作出选择。
2.1 一级市场: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及其他亚太地区市场
2.1.1 港澳台地区
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最大客源市场,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去,东南亚、日本的经济复苏,亚洲客源肯定有较大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到中国内地旅游人数又有大幅度增加,据材料显示,截至九月底,江西省接待香港同胞12.9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8.4%;澳门同胞4.5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4.2%;台湾同胞7.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2%。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及旅游资源的开发,该部分市场仍有极大潜力。
2.1.2 其他亚太地区市场
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地位提升和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东南亚、东北亚、北美地区将是江西入境旅游最具活力的客源市场。
2.2 二级市场: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美国及海外华人
其中一些国家主要是由于在地理环境方面与中国毗邻,且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这些国家的国民很多会出于探亲、观光、度假、商务旅游等多方面因素选择中国为旅游目的国。而美国客源分布在东、西海岸主要州(市),东部海岸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大西洋中部和南部地区占全美出境人数51 % ,西部太平洋地区占17 %。家庭出游比例高,儿童受重视。这部分同样也是整个中国地区的主要潜在市场。能否吸引该部分市场客户到江西来旅游,将成为决定江西旅游国际目标市场营销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三级市场:法、英、德等欧洲国家
路途远,待开拓。游客文化素质高,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情有独钟。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上,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是一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欧美来华旅游的潜力显然很大。据《2020 年旅游展望》,到2020年国际游客将达15.6亿以上,欧洲游客7.17 亿,应强势特色营销。国际游客来江西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贸易及会议(70%) ,购物、贸易结合观光的旅游日益受欢迎。
江西省农产品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状,难点,策略
根据2011年江西省农业厅发布的数据, 粮食总产超历史。各类农产品全线增长, 作为江西省第一农作物的水稻更是突破400亿斤。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有利于协调平衡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新农村建设, 响应统筹城乡发展目标。
江西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现状
2013年5月29日, 根据大江网讯, 江西省将开辟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网站, 建设电子商务网站交易平台, 并随时向各位会员提供实时的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 农产品市场价格。会员也可以向平台咨询相关的农产品销售政策, 获取相关销售经验, 平台也将提供各种农业项目和政策法规的信息。
2.农村互联网覆盖现状
江西省的互联网建设情况与周边省份江苏、浙江存在着不小差距, 与北京、上海这些互联网覆盖率基本接近100%相比, 更是大幅度落后。另外因为江西省互联网覆盖率低, 全省的网购比例未超过20%, 这同样大大低于作为网购第一阵线的北京、上海, 甚至低于全国的22.1%。
江西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难点
1.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江西省的农村, 尤其是那些比较偏远的地方, 由于经济比较落后, 导致办学条件差, 教育资源远远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并且教学硬件设备缺乏, 教师待遇低, 这使得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到农村支教, 缺乏优秀的老师,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居民教育质量差。这些无疑是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的原因。
2.农村交通建设落后, 物流流通缓慢
目前江西省的整体经济实力不算太强, 市场中, 那种行业领导型企业相对较少, 企业的经济实力也不够强大。就全省而言, 没有形成稳定健全的物流体系网, 同时也没有完备的第三方物流市场, 致使物流运输效率低, 并且运输成本高。农产品不能够及时的运出去, 农村小规模的生产方式, 迫使绝大多数农民在出卖自己的农产品时不得不依靠中间商, 由他们来收购和运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根据这些商贩的脸色行事, 大大的降低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 并且还会遭到打压价格的情况。
3.农产品易腐烂、季节性强等特质的限制
相比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工业产品来说, 各地农产品标准的不统一, 标准的难于制定都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中要解决的难点。江西省土地面积广阔, 全省的农产品生产种植分布散, 这对于集中化、标准化销售农产品几乎不太可能;而且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也不强, 尤其是没有利用好本省特色农产品开展电子商务, 诸如南丰密桔、赣南脐橙等, 来扩大它们的影响力。
4.网络交易支付支持平台的风险
对于如何进行网上交易的操作, 例如联系买方、订单处理等, 因为广大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 基本上是无法进行这些过程, 这给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带来巨大障碍。并且由于网络诈骗、黑客攻击或者是违约等等情况时有发生, 对于网络安全性的担忧普遍存在于农民中。尽管可以通过身份认证、信息保密、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等来加以防范, 但是隐患依旧存在, 交易双方必须本着更加诚信的态度。
江西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平台的建设相对落后, 像订货系统、订单处理系统、综合信息反馈系统等, 与周边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相比, 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5.农产品企业、消费终端意识不强
要真正发展建设好农产品电子商务, 两个源头起关键性作用, 一个是农产品生产源头, 另一个就是农产品买方和消费源头。对于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企业,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现阶段网上购买产品依然主要集中在图书类 (63.8%) 、音像产品类 (31.4%) 、电脑产品 (30.7%) 等物流配送运输较容易的产品, 而对于一些传统的产品像医疗保健类 (3.7%) 、服装类 (7.8%) 、体育用品类 (5.4%) 、生活家居服务类 (13.5%) 等所占比例较小, 至于农产品所在比重就更小。由此不难看出, 农产品企业网上销售农产品意愿低, 消费者网上购买农产品意愿低。
江西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策略
1.加大全省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力度
根据新华网2013年8月21日消息, 从2013~2015年, 江西省将对全省1000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 预计将投入50亿元。在江西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看来, 基础教育这一环节中最为薄弱, 也是最制约教育发展的就是农村义务教育, 究其原因, 农村学校校舍陈旧, 设置连最基本的电脑都没有配备, 像一些贫困地区连教学辅导用书都缺乏。政府应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前往农村学校支教, 这些学校不仅是硬件条件差, 更重要的是缺少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为了达到让更多大学毕业生来农村教学, 政府必须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入手, 尽量解决他们的顾虑, 给予相关的补贴、保险等特殊待遇。可以了解大学毕业生最急切的需求, 尽量满足, 能大大提高他们来农村的意愿。并且针对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 加大送科技下乡, 加大相应培训力度。
2.促进农村交通通达、物流体系完善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 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愈来愈明显, 为此, 江西省必须大力促进全省范围内的物流体系形成, 以综合交通网为依托, 形成立体的物流网络。目前, 江西省已在南昌、赣州、九江等地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工业园区, 以此同时, 必须加快建设配套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和平台, 为市场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在协助物流发展方面, 加大全省公路、铁路、航运等综合运输方式建设, 尤其是广大农村的道路交通问题, 预计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水泥路。
3.减少农产品运输损耗, 促规模生产
农产品往往需要比工业产品更加完善、更高技术的防护措施, 为此物流企业应加强与相关技术部门的合作, 借以提高现有的保鲜技术;重点对像花卉、果蔬等极易衰老的农产品进行保鲜处理, 比如可以利用激光保鲜这些高科技。
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引导农产品集群生产, 体现出规模效益, 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可以建立大型农产品生产园地、组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一体的经营社等。要重点发挥好江西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渗透力;抚州的南丰蜜桔, 要依托刚开通的现代化高铁站, 充分发挥其物流能力, 将其做成国内, 甚至是国际知名的品牌, 还有像赣南脐橙。
4.推进支持平台的建设
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支持平台, 就像企业有各种信息化系统一样, 涵盖了订单处理、支付、反馈等等子系统;还有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资源配置, 相关硬件设施的配套;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风险规避法律法规的齐全。为此政府要完善现有的农产品网站, 整合包括社会、农民自身在内的各界力量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同时, 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 它们经营已久, 安全、诚信都比较有保障。当然政府可以鼓励有实力的农产品企业自建电子商务系统。这里就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的互联网覆盖率, 争取家家能用上宽带。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 使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诚信有序的开展。
5.加强消费者网购农产品意识
归根结底, 农产品电子商务最后要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才能够实现, 为此, 不管是政府推动也好, 农产品企业也好, 让消费者了解到网购农产品的优势所在。像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缓解在每天繁重的工作任务完成后, 还要去菜市场买菜带来的不便;同时由于去除了很多中间环节, 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等等这些。激发他们网上购买农产品的动力, 进而反过来促进农产品企业进行网上销售意愿。再者, 随着网购农产品人数的增多, 第三方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比例也会相应加大, 这都会大大有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结论
随着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农产品企业和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 江西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机遇面前, 应加大力度依靠各界力量, 依据江西省的实际情况, 走出一条江西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之路, 并为江西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核心数据.http://news.cnfol.com/it/20140320/17330136.shtml
[2]http://www.jxcn.cn/system/2013/05/29/012444303.shtml
[3]2014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讲话.
[4]叶小芬, 郑亚琴.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SWOT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4) .
[5]芦阳.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 2011 (10) .
[6]崔露.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以宁夏自治区为例[J].考试周刊, 2009 (39) .
江西省农产品 篇8
随着经济发展, 供应链条上参与者增多, 供应链所处环境呈现多元化。为实现整体优化, 协同学引入供应链中。中国的农业生产销售环境不稳定, 产品质量低。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将助于农业产业化, 农民增收,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Anderson和Lee[1]指出, 未来供应链的战略重点在于以供应链协调提高供应链总体竞争力, 实现供应链共同目标。目前供应链协同研究聚焦在战略、战术、操作层面。谭丹和朱玉林[2]设计的协同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模式, 从以上三个层面提出实施具体方法。许金立和张明玉[3]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 分析协同动因, 构建协同方式的层次体系, 并对信任机制和信息共享提出建议。徐良培、李淑华和陶建平[4]通过农户—公司灰色博弈模型探讨了市场动态价格下协同稳定机制。
本文将从纵向角度, 供应链内部以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为核心, 构建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从横向角度, 供应链外部依托政府建设的信息平台, 加速各条供应链的协同。
二、构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基本内涵和框架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是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实体要素签订契约,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使生鲜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流通过程中, 共享信息、明确利益、责任, 降低供应链内外成本, 提高供应链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包括节点内部协同、各节点协同和供应链之间的协同。个体内部协同和供应链各节点协同要依靠内部契约的约束, 而外部协同需要搭建社会信息平台来满足各条供应链的信息沟通要求并推动合作。
三、江西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构建
1. 江西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和问题
江西省目前生鲜农产品的主要模式有“农民+消费者”、“农户+批发市场+超市 (农贸市场) ”、“农户+生产基地+超市”。
“农民+消费者”指农民自行销售生鲜农产品, 虽保证了农产品新鲜度和合理价格, 但批量小, 辐射度低, 顾客的受惠面和权益无法保证;“农户+批发市场+超市 (农贸市场) ”为江西省本土超市普遍供应模式, 农产品供应较为稳定, 但流通环节过多、批发市场管理落后, 难以满足顾客的新鲜度要求, 农民收益不高;“农户+生产基地+超市”模式下农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明显优势, 但推广度不高, 农民主动性不足。
通过进一步调查得到农超对接无法推行的主要原因:农民能力不足, 过于分散, 农业设备落后, 蔬菜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大批量采购;超市设定过高门槛;缺乏信息沟通;供应链各主体旧观念未改, 过分依赖批发市场。
2. 江西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构建框架
结合调研中生产基地和超市的具体情况、需求, 为推行“农超对接”, 本文拟构建江西南昌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
如图, 针对江西省农民竞争力和农业现代化程度, 对单条供应链而言 (上方部分) , 以乡镇为单位, 地方政府舆论宣传, 辅以土地政策, 补贴返还, 整合农村土地资源, 吸引农民参与合作社/生产基地。合作社/生产基地和超市、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签订契约, 规范利润分配以及相关奖罚制度。依托普及度较广的通信技术, 如电话, 实现农、超之间供需及相关信息互享。加入加工企业、批发市场, 分销过剩农产品。
面对不稳定供需, 依托外部供应链协同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信息平台端口连接社会信息平台, 向所有农产品供应链收集、发布农产品供需信息, 交换其他供应链交易机会。参与企业公正评价合作方, 并发布到信息平台, 帮助构建信任机制, 实现监督和奖惩。
(1) 政府
政府是社会信息平台、信息库建设者。为实现协同目标, 应积极利用已有社会信息平台, 联合舆论媒体, 电子商务平台等服务“农超对接”, 为省内外企业、个体提供滞销或缺货信息, 必要时由企事业单位内销;对农户和超市的信用进行监督和奖惩。
(2) 契约
契约是供应链各节点协调利益的保证。以契约明确利润分配和奖惩制度, 吸引农户联合起来, 形成规模。对供应链各节点实体明确责任, 保障利益, 达到约束的效果。
(4) 产销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
农民是整条供应链的薄弱环节。目前本土超市难以自行建立生产基地, 需要乡镇政府牵头合作社和基地;重点考虑农民的利润分配, 引入激励机制, 采用利润返还、信息回馈等奖励, 吸引农民自愿参与。合作社和生产基地需发挥引导生产和销售, 发布信息的作用。
(5) 超市
超市是市场信息输出地和利润发生地。以供应链整条利益为出发点, 配合农户, 将市场信息如实准时传送到农户和信息平台, 指导生产;降低入场费用;保障农民的利润收入。
(6) 加工企业、批发市场
农产品的高损耗率和季节性是农民收益低的重要原因。加工企业便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调整供需平衡, 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批发市场可应对突发供给和需求, 保障社会稳定。
四、结束语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 篇9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SWOT
21 世纪是一个追求“绿色”的世纪,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而绿色农产品消费也成为消费热点,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市场前景广阔。山西省有着“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的美称, 在农业生产耕作技术和传统土特产品方面有着一定的发展, 但是在绿色农产品方面, 与一些农业强省相比, 山西省还面临着竞争和挑战, 必须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农产品发展形势, 利用好山西省的比较优势。
一、绿色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营销
绿色农产品可分广义与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绿色农产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的总称。而狭义的农产品则往往特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并经过专门的机构认定后的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广义绿色农产品, 包括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识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等。
随着市场的发展, 农产品市场上买方市场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农产品市场上供给者数目众多, 行业竞争激烈, 市场上买方则有了较大的选择权。而在农产品消费领域, 消费者又有着话语权, 在产品的选择上可以自由的进行选择。在农产品经营中, 谁拥有消费者, 谁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因此, 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 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获得市场利润, 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农产品营销就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为出发点, 运用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市场价值的活动。绿色农产品营销能够让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有更深入的认识, 了解其产品的特征和价值, 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进而形成购买行为, 达到提高农产品销售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山西绿色农产品营销需充分考虑自身具备的条件, 有目的的营销。
二、山西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SWOT分析
(一)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优势分析
山西省南北横跨6个纬度, 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境内地形复杂, 土层深厚,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夏季雨量充沛, 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十分有利, 培育了众多的名特优稀产品。山西的谷子、高粱、荞麦、苹果、核桃、红枣等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条件优越, 优势突出。山西省近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农业生态环境改造, 建立了一批生态示范园区, 形成了一批农产品生态生产与加工基地, 优质杂粮、林果业、蔬菜业、制种业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并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山西被称为“小杂粮王国”, 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品牌效应。山西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 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等地, 有着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2014 年末公路线路里程14 万公里, 铁路运输线路纵贯南北, 可通国内大部分大中城市。现山西省的交通运输体系完全可以满足旺盛的农产品运输需求, 实现客货运输“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 这为山西省的绿色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可靠的物流运输保障。
(二)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劣势分析
当前山西省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 与国内农业大省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上, 2014年山西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仅464 家, 仅占全国的7%, 而同期山东省则有839家, 江苏省有791家, 从企业的发展规模上看,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企业处于劣势。从有机产品标志的使用上看, 山西省有42家企业涉及了326个产品, 占全国的4.4%和7.9%。在农产品基础建设上, 2014 年山西省有29个单位创建了36 个基地, 约是全国总量的5%, 建设规模仍有待进一步扩大。在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上, 山西省的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落后于广东、山东、重庆、江苏等地,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上滞后, 难以参与全国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制定。农产品中初级产品占比过高, 深加工的太少, 专业化、商业化水平较低, 缺乏产业化的运营。山西省杂粮加工率只有2%, 商品率仅10%, 离我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蔬菜储藏保鲜、储运对于山西绿色农产品营销而言是一个难点, 受到相当大的制约。另外, 在北京、河北等地已经形成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而山西省的相关建设还处于筹备阶段。
(三)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机会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绿色农产品的最佳发展期,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绿色农业的发展, 建立起了绿色农产品的法律法规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 绿色食品认证和收费制度的改革工作也基本完成, 企业进行绿色食品认证申请的时间大大缩短, 认证成本降低。山西省对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也高度重视, 成立了绿色食品领导小组, 开展了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 通过环境监测与评价,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绿色农业产业发展, 并形成了产地与口岸联合监管模式。山西省农产品消费需求也随着山西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形成了较强的绿色农产品消费实力。
(四)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威胁分析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面临的威胁首先是国内市场竞争, 一些绿色农业发展较强的省份在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产品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实力, 如黑龙江的“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 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绿色食品。山西省要想与这些地区进行竞争, 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否则未来的绿色食品市场上很可能没有山西省的立足之地。在农产品出口方面, 国际市场上技术贸易壁垒较多, 各种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制度等都限制了山西省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 也造成了一些间接性的影响。面对绿色农产品市场的这些挑战, 山西省只有迎面对战才能从强者如云的竞争对手手里争得市场机会。
三、山西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对策
(一) 加强组合品牌
山西省的绿色农产品有很多是优品优质的产品, 但是在产品营销以及品牌建设上力度不足, 品质好但是品牌知名度低的现象较多, 造成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因此,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营销应提高品牌意识, 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和企业一起创建品牌, 并认识到品牌对于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形成自主保护品牌、珍惜的意识。一旦形成自主品牌, 就可以带动一批品牌的产生, 而品牌群会给绿色农产品的营销带来更高的品牌效应。对于申请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按绿色食品管理标准进行操作, 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农产品企业, 切不可在申请前与申请后两个样, 自毁招牌。在产品交易过程中, 要讲诚信, 质价统一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可以次充好。在市场上, 只有品牌才能够更好地为产品护航, 只有建立起独特的品牌才能够发展得更好, 走得更远。
(二) 运用好差异化价格策略
绿色农产品价格定的合适, 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 还能够增加生产经营利润,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农产品生产有着很强的季节性, 不同地域所产的农产品差异性也较大,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所以, 绿色农产品的定价必须要考虑市场的供求情况、地域垄断等, 积极运用差异化定价, 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 又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因此, 要求山西省在农产品上要有清晰的产品组合, 明确主销产品, 分清主次。同时, 要分析市场, 掌握市场信息, 了解哪些产品是我方的优势产品, 哪些是具有垄断性的产品, 对于这类产品可以采取高端定价策略, 而对于敏感性较强的产品, 由于有较多的市场竞争对手, 价格敏感, 因而要紧贴市场价格进行定价。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 农产品本身是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 大幅度降低价格并不能带来很好的促销效果。所以在运用价格策略时, 需要注意方法的选择。
(三) 建立网络化渠道
营销渠道可以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长渠道和短渠道、宽渠道和窄渠道。从山西省绿色农产品的现实情况看, 需要构建网络化渠道, 即多种渠道并用。如, 对于有着较强实力的企业可鼓励其根据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销售网, 加快本企业产品的推广速度。将绿色农产品营销与当前的电子商务结合起来, 运用网络营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为山西省绿色农产品建立起新的营销渠道, 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另外,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使企业能够运用好间接渠道, 互通有无, 取长补短, 扩大山西省整体的销售实力。对于时令性商品, 要建立起顺畅的流通渠道, 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 筹建大型蔬菜仓储基地, 为绿色农产品的储藏提供便利条件, 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提高仓储配送的运营效率。而对于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绿色农产品, 则可以加强分销线路建设, 缩短商品的流通时间, 使绿色农产品可以及时、方便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四) 建立促销平台
加强绿色农产品的促销, 就要利用好促销平台, 如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加强对山西省绿色农产品的宣传, 通过专题新闻等形式让消费者对山西省绿色农产品有深入的了解, 提高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鼓励绿色农产品企业组织参加国内、国际的绿色食品博览会, 进行企业品牌的推广, 促进绿色食品企业与其他商贸企业形成长期的合作。另外, 农民本身的促销也十分重要, 要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农民的促销能力。在促销方面, 要结合山西省绿色农产品的不同特点与个性, 挖掘其魅力所在, 在广告中进行正确定位, 运用人文、资源、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有效的传播, 向消费者传递绿色农产品的真实信息, 促进购买。
参考文献
[1]赵素洁.我国绿色农产品营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 2009, 07:89-90.
[2]张静.国外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及借鉴[J].食品与机械, 2014, 05:276-278.
[3]卿硕.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探讨[J].农业经济, 2013, 05:125-126.
江西省农产品 篇10
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而商品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自2003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以来, 混凝土商品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 2011年, 我国商品混凝土公司有5500余家, 总产量达14.2亿m3。2011年9月商务部发布的《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到2015年, 全国商品混凝土使用量达到22亿m3, 比2011年增加5.8亿m3, 由此看来, 商品混凝土行业在未来5~10年中仍然是高速增长的。
2 江西省商品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江西省第十一届人代会常务委员会2008年5月29日通过并颁布《江西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条例》以来, 江西省商品混凝土发展较为迅速, 到2011年底, 江西省商品混凝土供应量达到2473.89万m3, 同比增长30.4%;共有商品混凝土公司193家, 同比增长59.5%;全省已有73个县 (市) 建立了商品混凝土公司, 建设率达到90.1%。《江西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 全省商品混凝土供应量达到3200万m3, 实现县级城市城区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并向乡镇一级政府发展, 行业发展势头十分看好。
为规范商品混凝土公司, 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关条例规程进行管理。江西省工信委颁发了《江西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江西省散预办也发布了《江西省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对商品混凝土公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相对全国来说, 江西省商品混凝土应用较晚, 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 本省各地市发展也极为不平衡, 南昌、九江、新余等城市商品混凝土发展走在全省的前列, 公司规模、质量控制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吉安、景德镇等地相对落后, 并存在盲目建站的现象。
商品混凝土以及泵送施工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自拌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的大流动性、大坍落度、高水泥浆与骨料比、较大的砂率以及较小的粗骨料粒径, 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几率;由于我省各商混公司生产控制水平参差不齐, 质量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再加上商品混凝土在施工应用过程中不能严格规范化, 导致商品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 也是目前各商混公司最为头疼的问题。
3 商品混凝土公司应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是商品混凝土公司最重要的工作, 一旦质量出现问题, 不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给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安全隐患。商品混凝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其管理相对比较粗旷, 我省商品混凝土公司能通过ISO认证的并不多, 但实行全员质量管理十分有必要。商品混凝土公司应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质量控制流程, 明确每个人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 颁发质量考核细则, 才能使质量管理意识深入人心, 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使公司产品质量真正上台阶。
4 商品混凝土公司质量控制措施
4.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扎扎实实的把握好原材料的进货质量, 才能配制出质量稳定、性能优异的混凝土, 因此, 商品混凝土公司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检测人员和完善的检测仪器设备。我省质监局和建设厅都要求商品混凝土公司实验室要取得CMA检测资质, 其最大意义就是要求实验室除要建立起与之适应的管理体系外, 还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过硬的检测能力。由于商品混凝土公司原材料入库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是先入库再检验, 有时原材料的检验结果还没有出来就已经用于生产中, 因此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是关键。在选择原材料厂家时, 必须将质量优、信誉好、生产规模较大的公司列为首选。
4.1.1 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 不但是力学性能的保证, 而且是耐久性能的保证, 水泥质量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最终性能, 因此, 水泥生产厂家及品种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就目前我省商品混凝土公司现状来说, 基本上是使用大型水泥集团公司所生产的旋窑PO42.5MPa水泥, 其质量的稳定性大都能得到保证。水泥必须按批次进行检验, 日常检验项目为:比表面积、胶砂强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以及凝结时间等, 必要时还要进行化学成份的检验。由于水泥入库温度一般在70℃以上, 过高的水泥温度对混凝土的质量带来隐患, 建议每条生产线配置两个水泥储存罐, 且基本上保持饱和状态, 以免当混凝土生产任务大时水泥现进现用。
4.1.2 矿物掺合料质量控制
现代商品混凝土对矿物掺合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使用适量的矿物掺合料一方面可以降低水泥用量, 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 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另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工业废渣综合利用,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我省商品混凝土公司基本上是使用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和利用钢厂粒化高炉矿渣磨细的矿粉。然而粉煤灰的供应受到电厂发电量的大小影响, 经常是供不应求。今年以来, 二级粉煤灰的价格持续走高, 甚至接近于矿粉的价格, 这是不正常的现象。由于利益的驱动,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以劣质粉煤灰甚至是稻草灰、草木灰、窑灰等假冒二级粉煤灰进行销售, 给商品混凝土公司质量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 从某种情况上来说, 对粉煤灰的控制还要严于其它原材料, 对于来源可靠、质量稳定的粉煤灰按批次进行常规检验:烧失量、需水量比、细度、三氧化硫及含水量等;对于临时从外面进购的粉煤灰除上述检验项目外, 还要检验其安定性、活性指数以及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合格后才能入库。对于矿粉, 一定要选用S95级或以上级别, 按批次进行比表面积、流动度比及活性指数等项目的检验。
4.1.3 减水剂质量控制
减水剂是商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第五组分, 它可以减少用水量从而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有人将混凝土中的减水剂比喻成菜中的盐, 用量很小但作用很大, 用量合适就成美味佳肴, 反之菜的质量下降甚至不能下咽, 因此减水剂的质量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省商品混凝土公司使用的减水剂都是复合型的, 集减水、泵送、缓凝 (早强) 保水等功能于一体, 就其种类来说无非是聚羧酸类、萘系和脂肪族类。聚羧酸类是减水剂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着其它类减水剂无可比拟的性能优势, 而且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 应该成为商品混凝土的首选材料。
减水剂每次进货都要进行检验, 其主控项目为:PH值、含固量、密度、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及含气量等。很多搅拌站为了检验方便, 常用砂浆减水率或净浆流动度来代替减水率的检验, 在GB8076-2008中已经没有了这两项检测方法, 再者由于大量掺合料的应用, 这两项检验方法难以真实反映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的相容性。凝结时间差也是外加剂的重要指标, 尤其是在气温高或者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时, 较长的初凝时间是保证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前提, 但过长的凝结时间不仅影响施工进度, 还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
4.1.4 细骨料质量控制
由于江西境内有长江、赣江等河流, 因此, 商品混凝土公司基本都采用河砂, 来源广泛且基本稳定, 其进货检验主控项目为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密度、吸水率和云母含量。颗粒级配是河砂的一个重要指标, 砂子过细或过粗都会给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 而含泥量、泥块含量判断砂品质的关键指标, 必须严格进行检验。砂的含水率直接影响施工配合比, 因此, 砂堆场应有遮棚, 分区堆放, 严禁现进现用。
4.1.5 粗骨料质量控制
我省商品混凝土公司使用的粗骨料基本上是碎石和卵石两种。碎石相对好控制一些, 因为碎石场一般会将碎石分为5~10mm、10~20mm和10~31.5mm三种, 商品混凝土公司可以根据三种规格按比例进行配制, 容易得到所要求的连续粒级。而卵石供应基本上是混合石, 难以满足连续级配要求, 因此也建议要求卵石场按5~20mm和20~40mm两种进行供应, 由商品混凝土公司按比例配制得到连续级配的卵石。其它进货主控项目为含泥量、泥块含量、密度、吸水率和压碎值指标。石的含水率也直接影响施工配合比, 因此, 石堆场应有遮棚, 分区堆放, 严禁现进现用。
4.1.6 其它外加剂质量控制
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 往往需要添加其它种类外加剂。目前在江西市场应用广泛的是防水剂、早强剂等, 尤其是抗裂防水剂应用最为普遍。目前很多商品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对抗裂防水剂认识不够全面, 单纯从防水角度考虑, 认为调整配合比也可以满足工程的抗渗要求, 因此认为防水剂可加不可加, 也未对防水剂的质量进行控制。混凝土抗裂才是抗渗的前提,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才是关键, 尤其是地下超长结构。因此抗裂防水剂进货检验不能全部按防水剂指标检验, 而应以限制膨胀率为重点。
4.2 配合比设计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按JGJ55-2011进行, 但各商品混凝土公司原材料性能差异很大, 因此各自的配合比相差较大。总的来说, 配合比设计原则应从质量可靠化、施工便利化、成本经济化三个方面来考虑。
4.2.1 质量可靠化
质量可靠化是配合比设计的前提和依据, 合理的配合比不但要考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有些搅拌站迫于市场竞争产品价格的不但下降而原材料成本的不但上升的压力, 有时会以牺牲质量来谋取利润。如C30的混凝土生产不会按配制强度38.3MPa的配方, 而按28天强度仅能达到30MPa的配方生产, 并寄望于后期强度的增长。由于生产控制过程难以完美化、水泥用量最低化及矿物掺合料的超量应用, 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大大下降。因此, 严格按照JGJ55-2011, 并考虑到不同部位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4.2.2 施工便利化
商品混凝土出厂之后浇筑到施工部位有自卸、天泵、地泵、水下灌注等多种施工方式, 每种施工方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也不一样。尤其是大型地下结构或高层建筑需要地泵按管时, 泵管经常长达百米以上, 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商品混凝土公司应针对不同的施工方式做好各种配合比, 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4.2.3 成本经济化
效益是商品混凝土追求的最终目标, 混凝土配比中原材料成本往往占到产品总成本的60%以上, 因此, 以合格的掺合料取代适量的水泥, 选用高减水率的减水剂降低用水量从而降低胶凝材料总量是优化配合比从而节约成本的主要途径。
5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公司相对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最大优势是操作自动化, 计量精确, 搅拌均匀, 但其过程控制是重中之重。操作员应该严格培训后才能上岗, 熟悉操作系统和程序, 并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质检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设计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不同之处是骨料的含水率有变化, 生产前应对料场的骨料进行含水率测定, 并根据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操作员在输入配合比后应得到质检员的确认才能投入生产, 并密切注视料仓的下料误差, 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排除。实验室应按国标要求进行取样检验、留样工作, 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6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与其它商品不同, 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涉及到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方面, 尤其是与施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抓好内部质量管理时更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6.1 运输途中质量控制
运输途中不得加水, 这是多个标准规范特别强调的事项。搅拌车在装料后不允许冲洗下料斗, 只有在卸完料后才能对下料斗进行清洗, 且应将进入搅拌罐中的水反转出。每辆搅拌车最好配置2公斤左右减水剂以免运输途中出现意外时间过长混凝土工作性能下降时进行二次添加。搅拌车每次卸完料后不得用水冲洗尾料, 以免少量混凝土离析造成质量问题, 也容易堵管。
6.2 施工浇筑的质量控制
作为商品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 不仅要精通混凝土相关知识, 还要对简单的结构设计、施工规程进行了解, 比如钢筋的配置、模板的支撑和安装、后浇带 (伸缩缝) 的设置等等, 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施工。
裂缝是混凝土的难冶之症, 而且在天气炎热、气候干燥的时候更为常见, 尤其是楼板裂缝, 轻则渗水, 重则影响结构安全, 裂缝问题一直困绕着施工单位和商品混凝土公司, 为裂缝的原因纠纷不断。实践表明, 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前进行二次抹压, 然后进行白色薄膜覆盖, 到终凝后撤去薄膜洒水养护是控制板面结构混凝土裂缝行之有效的办法。
6.3 养护的质量控制
有专家将新拌混凝土比喻成初生婴儿, 本身抵抗能力很弱, 只有精心呵护、正确保养才能健康成长, 这比喻十分的贴切。然而,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制约往往会忽视保养问题, 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商品混凝土公司应根据施工部位提出合理可行的保养措施供施工单位参考并进行不定期跟踪, 协助施工单位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7 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质量涉及到诸多方面。混凝土结构质量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商品混凝土公司共同把关, 各个环节紧密合作, 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我省商品混凝土公司更是要强化管理, 苦练内功, 将质量管理当做第一要素来抓, 切切实实的保证产品质量, 才能适应行业发展前景, 为建设工程造福。
摘要:混凝土商品化已成为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本文着眼于江西省商品混凝土公司的实际情况, 从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进行阐述, 力求使我省商品混凝土公司形成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 以确保产品质量。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公司,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德云.浅谈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管理.安徽建筑.2002.S1.
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对策思考 篇11
(1)研究背景。农业是国之根本。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营销产生了深刻影响。山西是我国中部省份,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依托独特的区域自然地理优势,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农产品种类多样的特点,其中以大豆、小麦、玉米为主在省内居主导地位。但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农业基础薄弱、质量差、成本高、效益低等都是制约山西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同时国内农业强省和国际农业出口大国的竞争和挑战也威胁着山西农产品,所以只有优化资源配置、主动适应国内外新的竞争形势,扬长避短,调整农业结构才能打造山西优质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繁荣和提高农民收入。
(2)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李明蹇(2012)认为伴随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经济方兴未艾,网络营销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推动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福建省三明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农产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受限于传统的营销模式,未能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新路子。提出三明市必须及时转变传统营销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网络技术发展,同时从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提升务农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来推进农产品网络营销。[1]
解晓悦(2013)认为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仍存在层次多、环节多等缺陷,只有对营销渠道的运作、组织方式、成员关系等进行优化与维护,才能实现保持山西特色农产品持久优势、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2]
李巍(2014)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营销市场的现状,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改善农产品营销体系,构建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营销体系,推动我国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3]
2 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1)品种多样,物产丰富。据统计,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州、临汾和运城等地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区。杂粮品种以豆类、麦类、薯类为主,其中盛产小米、杂豆、荞麦等农作物,目前省内种植地以晋中、大同、朔州、吕梁四大区域为首,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以上,占全省一半以上。[5]全省全年粮食产量1330.8万吨,增加18.0万吨,增产1.4%。[6]
(2)粗加工为主,分散经营。山西目前农产品加工水平仍以粗加工为主。据资料显示,山西省杂粮商品率仅有15%,加工率只有3%,山西只有25个小杂粮加工企业年收入达400万元以上,年加工能力为4.5亿千克。
我国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土地制度,山西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每户独立经营,生产规模小。据资料显示,山西630万农户承包着5289万亩耕地,但每户经营规模约8亩,分布严重不均匀,不利于产生规模效益。
(3)营销中介组织发展壮大。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也不断繁荣起来,当然这离不开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农产品购销主体、农村经纪人)的贡献。据调查,目前我省农村经纪人约55万人,初步解决了山西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难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与兴旺。
(4)终端销售市场以批发为主。山西省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在21世纪的今天,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技术迅速占领市场,要在今天的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很好地使用互联网技术,否则将会被淘汰。然而,现阶段,山西农产品营销依然主要依靠传统营销渠道,如运销商贩、中介组织等,相对优势农产品(如棉花、大豆、玉米)无法实行“走出去”战略,这样会大大限制我省农产品的外销数量。
3 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渠道占主导地位,交易成本过高。目前,山西农产品营销主体分布比较分散,农产品销售环节大体上是“农户—中间代理商—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营销渠道冗长;销售方式主要为现货交易,而通过网络交易、委托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很少,现代交易手段不健全,尤其是乡、村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流通手段。
(2)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落后。山西农产品销售环节存在过多的中间代理商,这可能会致使信息流通不顺畅;再者,流通成本也过高,不利于农产品销售。
(3)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由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晚,发展滞后,山西省农村具备电子商务销售知识的人员寥寥无几,这就导致了山西省农产品销售人员网络营销服务意识薄弱,最终限制了农产品的收益。
(4)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农业发展水平依赖于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由于山西省农产品消费市场容量有限,故山西农产品需积极寻求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但本省农村网络建设步伐缓慢,农产品生产迟迟跟不上现代信息化脚步,依然停留在传统营销方式上,农村网络信息技术并未普及必最终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户自身缺乏冒险精神,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
4 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策建议
(1)改变营销方式,拓宽营销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出现催生了许多新的渠道模式,同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众多省份已经率先利用电子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在这方面山西省还比较滞后,观念意识不强。当然要开展网络营销必然离不开山西省政府、企业、生产者的共同努力。
(2)加强设施建设,完善配送体系。为解决山西农产品营销渠道冗长问题、加快山西农产品的交易速度,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的销售网络,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缩短农产品交易时间。其一要逐步改造原有农产品营销渠道,提升传统营销渠道的价值,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对原来的渠道进行改善;其二是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化营销方式,协调好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
(3)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通过积极宣传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提升人员素质,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大力发展线上销售,这样才能促进山西省农产品走向世界。
(4)加快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的出现,信息流相对超前发展,使物流体系成为瓶颈,如何建设信息流、货币流、物流、所有权流、促销流有机结合的社会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在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如何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顾客价值,将网络与传统产业成功结合在一起。面对如此复杂的竞争环境,山西农产品也必须走营销渠道电子化模式,加快建设农村农产品销售信息化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借助网络平台来宣传山西农产品。网络营销能直接面对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李明蹇,陈爱兰.基于网络视角的农产品营销策略[J].三明学院学报,2012,29(5):15-18.
[2]解晓悦,李玉萍,刘庞芳.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与维护[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1):1124-1126.
[3]李巍.构建我国现代化农产品营销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4(2):109-111.
[4]山西省农业厅[EB/OL].[2015-04-30].http://www.sxny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