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理念

2024-10-12

实验理念(精选12篇)

实验理念 篇1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过程,教学理念

一、精心策化, 驾驭好实验课堂过程

初中学生对物理实验都有强烈的兴趣, 学生在实验中乐于动手动脑。由于学校班额大、学生多。上实验课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师驾驭实验课堂的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实教学中, 大量的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演示实验开始前, 应先和学生共同探讨实验的原理、方法等, 在演示的过程中应尽量让实验的现象清晰, 远距离的学生也能清晰看到, 若遇到可移动的演示器材, 老师可走下讲台, 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也可由学生协助演示实验。实验室毕竟不同与一般教室, 实验课一不留神就会乱成一团, 变成“自由市场”, 学生随心所欲, 其结果是学生一无所获。

二、用好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物理实验教学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设对学生视觉、听觉产生强烈刺激的物理探究情境, 学生不仅感到新奇, 而且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例如, 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豪克”号巡洋舰与“奥林匹克”号游轮相撞的动画故事情景, 学生被故事情景深深地吸引住, 接着提出“是奥林匹克号的船长酿成了这起重大海难事故吗?如果不是, 那又是谁呢”这样的问题, 鼓励学生争当“小侦探”, 揪出海难事故的幕后真凶。课堂立即活跃起来, 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如何抓到真凶, 都想最先找到线索。教师立即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引利用事先准备的自制实验器材, 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三、更新理念, 重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

新教材实验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过分强调结论,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评价学生时往往重结论而轻过程, 使得一部分学生只背结论而不爱动手, 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和实验室的加强这种现状必需改变。为此, 我们实验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 改变质量观, 在课堂上细心观察, 对各实验小组的实验器材的选取、安装, 实验步骤、实验数字的整理及结论的归纳最后对仪器的整理都要心中有数给予合理的评价, 要突出对过程的评价, 切实明确实验过程就是教学过程更是学习过程, 只要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重视了, 学生必然也对实验引起重视,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就获得了提高。

四、不断学习,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 教师应具有新的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开拓思维,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自觉的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不套框子, 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 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 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 写在纸面上, 落实在行动上。

其次,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 才可以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 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 也真正能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 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 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实验理念 篇2

2008-10-24

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新教育实验”缘起于朱永新教授的2部个人专著:《我的教育理想》(2000年出版)和《新教育之梦》(2002年出版)。2002年9月在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启动了“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课题在2003年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新教育实验的目标追求:追寻理想,超越自我。

一个人的内在追求,其实是一种对理想的追寻,对理想的追求属于人的精神追求中最本真和最高尚的追求,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新教育”实际上就是那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面向未来的教育。“新教育”是一种富有辩证法精神的教育,对过去的与现实的教育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批判是“新教育实验”保持其活力、保证其沿着科学道路前进的根本条件。“新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这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因此,开放性、创造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是“新教育实验”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个关键词。

它们有许多共同点:都遵循着一个“从理念到行动”、“理念先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它们的理论依据和具体行动路径又各有侧重:“新基础教育”以课堂为起点;“新课程”以课程改革为起点;“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为起点。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启发和唤醒教育者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行动自觉”。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这个“人”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并且发展的全部。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这是新教育实验的根本性的选择。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柏拉图语),新教育实验最主要的是“要求教育真正地深入精神世界,实现智慧的交融,把人自身的灵魂与生命联系起来”。

新教育实验的五个基本观点:

一是无限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力。就是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二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负责。

三是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打开学生的精神发展领域,从人的自尊的源泉中汲取力量。

四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个性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而个性发展的至高境界就是“精神发展”。

五是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让师生在阅读在亲近大师,拥有思想,拥有精神。

我们参加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让我们在新教育实验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体验成功的快乐,“成长并快乐着”是我们新教 育人追求的一种境界。

新教育实验的“四重教育境界”:

成长着,并且快乐着,诗意地栖居并卓越地攀行着,这是“新教育实验”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新教育实验”促使我们的教育视线既敏于发现学生心灵世界中灵感的闪光、智慧的潜能和美德的纯洁,又善于在与年轻心灵的交流中呼唤童心、宽容差异、尊重个性、鼓励创造,张扬怜悯与呵护,催生光荣和梦想。

只有让教育对生命燃烧起深重的情感体验,对宇宙自然宣泄无限的关怀激情,才会使人的每一个细胞饱浸生活的奥妙3,才可能使人的行为贯注深广的智慧和亮丽的美德,才可能使人有限的生命通过教育荡漾起青春的魅力和永恒的微笑。

“新教育实验”认为理想的“四重教育境界”是:1。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2。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3。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4。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独特性的彰显。

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分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对成功的渴望,但是,若你不去身体力行地实践,那么再美好的愿望也等于“O”。

我们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知之”,更贵在于“行之”,贵在于持久不懈地全心投入。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不要坐而论道,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犹豫彷徨。

“新教育实验”的六项目标:

一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教育”的理论;

二是形成区域性开发和推广教育科研新成果的动态机制;

三是促成教师在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 四是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

五是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长,让“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共同发展,形成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六是开拓一条推动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理想道路。

“新教育实验”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其出发点就在于进行“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的改造”。

“新教育实验”最明显的、可检验的成果体现在“四个改变”: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改变科研的研究范式。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

营造书香校园;

师生共写随笔;

聆听窗外声音; 双语口才训练;

建设数码社区;

构建理想课堂。

新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 教学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学科特征,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化学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要考虑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设法设计适合每一位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探究,并积极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在这种“经历”的基础上有利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探究能力的发展。比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的教学目标是:①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②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及注意事项。这一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但是,它在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方面体现得还很不够,在促使学生化学科学素质形成方面力度太小。据此,还需增加下面两个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并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通过化学变化制取新物质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技能。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突破实验课中的重、难点

中学化学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化学元素,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要注重视听媒体的合理应用,强调教师依托直观图像讲解,真正做到视听组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加符合学生学习与认识事物的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促进难点的突破,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多媒体在传递信息等方面具有生动、直观、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示宏观世界的化学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能艺术地表现化学世界的奥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得到信息,又可以让教师掌握反馈信息。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可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在音乐动画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更能体会教学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上课时的疲惫;多媒体可形象、动态、系统地描述化学物质的形态、结构,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加以直观化,又能将一定的图像、声音、文字加以优化组合,达到最佳视听效果,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表现力,促进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注重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创新之源

实验是创新之本,化学实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化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化学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独立创新,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织建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有效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可以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化学实验室、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小组活动中应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化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边演示边讲解,许多教师怕学生不能听懂,常常对演示讲解得很详细,还反复强调操作要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过多占去了学生的实践时间,还会限制学生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空间,让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的是一种理想化情景,学生获得知识来得快,忘得快,对新的问题只会生搬硬套,多数学生不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些与实验相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现有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引申。例如:学生探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后,对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步骤、思路大体上掌握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制取氨气、甲烷、氢气等气体的方法。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处于积极探究状态。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取和收集上述气体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氧气的发生装置和装置,由学生归纳出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然后根据上述气体的发生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由教师提供给试管、广口瓶、锥形瓶、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等相关仪器供学生自己选择组装。

五、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来带动整体发展,例如:可将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成立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在每组中各种特长生进行优化组合,如将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与不善于表达的组合;观察能力强的与不细心的组合;不爱动手的与操作能力强的组合等等,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在探究过程中组内各同学会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数学实验教学 篇4

一、设计数学实验,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

函数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讲不太好理解, 尤其是函数图像是由所有符合规律的点组成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通过使用几何画板模拟实验来解决。使用几何画板中“追踪”这一功能, 把符合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所有的点找到, 生成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帮助学生初步获得反比例函数图像, 然后再自己描点画图就比较容易了。如图1、图2

在讲反比例函数性质和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时更加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如图3, 从图中很容易知道:k>0, 图像在第一、三象限, y随x增大而减小;k<0, 图像在第二、四象限, y随x增大而增大。k的绝对值越大双曲线离坐标轴越远。如图4, 从双曲线上任取一动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 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是一个定值等于|k|, 得出结论后给出证明。以前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只是死记硬背, 并不理解, 所以在用这个结论解题时经常出现问题。这样图形并茂的讲解学生吸收效果很好, 建立了自己的数学模型, 学生说每次做这类题目时就像有了条件反射, 课上讲的画面自己就跳出来了。感觉学生学起来也轻松了, 而且兴趣浓厚, 有一些问题学生自己就尝试使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究, 也教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设计数学实验, 化抽象为直观

例如在讲投影和视图时, 学生很难通过想象理解平行投影这个概念, 所以在课前, 我就让学生准备了笔、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乒乓球、茶叶罐、纸盒, 用它们代替书中的几何图形, 在阳光下进行观察, 并拍照, 填写观察表, 然后小组进行总结归纳, 小组制作幻灯片, 进行汇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我发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理解掌握很好, 而且学生还发现观察效果最好的地方是楼道里, 让阳光透过玻璃后可以在地面上看到清晰的投影。学生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不断探索改进方法,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设计数学实验, 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模型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 抽象思维要求高, 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 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 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 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 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例如:“平移”这节课的一道例题, 在一块长方形草地上 (长为a, 宽为b) , 有一条弯曲的小路 (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一个单位) , 请你猜想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多少并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小路是弯曲的不规则的, 如何求出空地面积学生无从下手, 于是我让学生剪下图片, 然后通过拼接发现可以组合成规则图形, 然后我用Flash做了一个演示, 通过平移重新拼合成一个新的矩形长变成a-1, 面积就可以算出来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学习是主动去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起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数学实验, 不仅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还获得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长时间地保持, 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理解, 这样就能够减少我们后期的反复落实、重讲, 实现增效减负这一目标。

我推荐的书

《第56 号教室的奇迹》, [美]艾斯奎斯著, 卞娜娜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发展历程拔高实验室建设的理念 篇5

发展历程是整个材料的浓缩,后面材料是发展历程的进一步阐述

主任的材料很重要

1、中心的地位、性质

2、何时根据什么需要,在何种发展理念下整合了什么实验室

建设了什么实验室

3、为了什么目的构建了什么体系、建立了什么平台、开设什么课

程(社会需求?、人员培养?学科发展?)

4、中心的基本情况:主体在何处,多大建筑面积,基建投资、设

备投资多少,人员,教授,博士,留学回国人员比例

5、完成多少课程,基础实验课程

6、依托大气科学(气象学)??依托国际兼职教师(邹,金)自研设备6项,(推广)获什么奖

7、博导退休写为督导(寿、陈、何、王、汤)

8、教学、科研项目、获奖、文章从高到低分门别类排列(做表)

9、几大块 书面、电子(WORD、PDF)、视频材料、PPT、网站

基于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培养 篇6

关键词 化学实验 绿色环保 实验污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占据了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然而,大部分的化学实验都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可以说,每一个实验室都是一个污染源,而全国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所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实验格局,努力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实验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同时,通过改进的化学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良举。

1 发展微型实验

化学实验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和化学实验的药品残留,如果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对实验进行改进,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使得实验微型化,这样自然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污染。所谓微型实验,其核心内容就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器材微型化。一般来说,在微型实验中,其药品的用量仅仅相当一般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最少甚至能达到千分之一,由于药品用量的明显减少,从而使得微型实验中所产生的污染也大大减少。不仅如此,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其相应的水电等能耗也会大大降低,并且也使得爆炸、燃烧等实验的危险性降低了很多。关于微型实验,在国际上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经验,然而,微型实验在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我国最早研究微型实验是在1988年,然而,多年以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微型实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改进化学实验,努力推进实验的微型化,降低实验教学的污染成本。

2 改进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药品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或者产生的污染物便于处理,而有些药品在实验时产生的污染很大,并且处理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我们可以想办法改进实验以降低实验造成的污染。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我们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加热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的方式来制取氧气,然而,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产生的污染物是非常难以处理的。在国外很多的教科书上,在制取氧气时,都会采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式,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以后产生的是O2和H2O,而这两种实验产物显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实验更加的环保。基于这种更加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式,现在我国的很多教材中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制取氧气。

3 注意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

在过去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通常会把实验残留药品经过简单的处理,然后丢弃掉,但事实上,很多化学实验的残留药品,生成的废液废渣等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例如,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中,很多人在得到氯气以后,就会把实验的废弃物直接丢掉,然而,事实上,二氧化锰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如果直接丢弃,不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在实验结束以后,我们要注意对实验药品的回收和利用,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实验成本。

4 适当开展多媒体模拟实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以该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就包括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不但造成的污染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像是探究氯气的漂白作用的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等,正因如此,很多原本应当做的实验,由于课堂环境下不具备条件,从而只能用讲实验的方式来替代。很明显,通过讲实验的方式当然无法起到真正地实验教学的效果。而有了多媒体工具以后,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化学实验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视频,把他们同Flash动画结合起来,这样,通过计算机技术,就可以给学生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使得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来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了解实验原理。这样一种依赖多媒体工具的模拟实验不但是一种零污染的绿色实验,同时,这种模拟实验相较于传统实验还有很多自身的优势,例如,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现象时间非常短暂,或者发生的反应非常不明显,一旦学生不注意就很难观察。而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时,当遇到一些不明显的实验现象时,可以采用放大的技术让学生看的更加清楚,而遇到一些实验现象时间很短时,则可以采取回放的技术让学生反复观察。这样,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实验,模拟实验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虽然模拟实验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也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取代传统的实验,毕竟,很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在亲自动手的传统实验中才能够获得。

在化学实验中树立环保理念,推动实验的绿色化,不但是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

借鉴6S管理理念推进实验室管理 篇7

1 6S管理简介

6S管理理念是由起源于日本的5S管理理念发展而来, 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 针对企业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提出要求, 倡导从小事做起, 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我国企业在引进这一理念时加入了安全要素, 从而形成了目前广泛推行的6S架构, 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将6S活动从原来的品质环境扩展到安全、行动、卫生、效率、品质及成本管理等诸多方面。

整理是6S管理的第一步, 制定标准对工作现场的物品分类, 对不必要的物品加以处理。整顿紧接在整理之后, 对必要的物品按需要量、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 并摆放整齐, 加以标识。清扫指清除工作场所的脏污, 并防止脏污再发生, 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清洁将前面3S (整理、整顿、清扫) 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并贯彻执行及维持, 实现6S标准化管理。安全是对原有5S的一个有效补充, 消除隐患, 预防事故。重视成员安全教育, 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 防范于未然。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 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素养是6S管理的核心和精髓, 指人人依照规定和制度行事, 养成好习惯, 营造团队精神。

6S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活动, 它有助于消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不良现象。通过开展整理、整顿、清扫、安全等基本活动, 循序渐进地规范员工的行为, 最终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产品品质。6S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

2 实验室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 实验室的管理比较混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室环境脏、乱、差, 设备缺乏清洁维护和保养, 各种实验设备和物品摆放杂乱无序, 占用大量空间。

(2)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损毁的设备没有及时清除和报废, 损坏的设备也没能及时修复, 导致账上设备和实际设备不符, 需要的设备材料未能及时购进, 影响日常的实验教学需要。

(3) 由于是新建学院, 购置的设备比较多, 实验室面积小, 尤其是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 导致实验设备的布局不尽合理, 实验室空间未能有效利用。

(4)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可执行性差, 责任划分不明确, 奖罚无标准, 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

(5) 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有些设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如电源插头绝缘部分破损, 部分学生不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甚至野蛮操作, 不仅存在安全隐患, 也导致新购置的设备损坏率较高, 设备的重复购置, 浪费了本就不充裕的专业建设资金。

3 6S实施步骤

针对实验室的前述现状, 可借鉴推行6S管理加以改善。结合6S管理的含义和实施要点, 以交通学院汽车工程中心为例, 具体的措施如下。

3.1 成立推行组织

成立以学院院长为组长, 全体实验室人员为组员的推行委员会, 负责制定推行方针及目标作为导入活动的指导原则, 我们此次的原则是“从细微处着手, 提升实验室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工作计划, 作为执行及控制的依据;设定期望目标, 作为活动努力的方向, 并作为执行过程的成果检验。

3.2 制定6S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

收集与考察同类院校的成功经验并借鉴汽车4S店的模式, 制定和健全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 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责任和责任人;制定要与不要物的区分标准, 不要物的处理标准;实验室清扫标准和清洁制度、物品定位标准、检查考评制度、奖惩制度;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3.3 活动前的宣导造势及教育

对广大师生进行教育, 广泛宣传推行的意义, 说明6S的内容及目的, 具体的实施办法及考评办法等, 做到人人知晓。召开全院师生动员会, 院长、书记做动员报告, 发行执行手册, 制作活动海报广为宣传, 学生会组织相关知识竞赛等。

3.4 6S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实施

3.4.1 清理账上设备

对工程中心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清点与排查, 对损坏无法修复的设备及时报废、销账, 腾出空间, 故障设备及时修复, 根据设备的功能归类在不同的实验室 (区) , 更新实验室台账, 做到账、物相符, 必需的耗材和设备及时购进。

3.4.2 实验室 (区) 重新划分, 做好标识

根据功能的不同, 需要用到的辅助设备和工具, 充分利用空间, 将现有的实验室 (区) 重新划分, 避免相互干扰, 有利于多组实验同时进行, 降低实验分组人数。统一门牌标识, 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测试要求的国家标准等上墙张贴或存放于相关设备的附近, 供需要时参考使用。工具按制定的标准摆放、标识, 易于取放。

3.4.3 严格执行建立的清洁制度

各实验室 (区) 负责人和上课的班级负责把该实验室在课后清扫干净, 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及时清理干净, 仪器设备应按要求定期点检, 做好日常维护, 保持整洁。实验耗材及其他废弃物必须按相应的规定处理或存放。

3.4.4 做好安全防范

全面排查安全隐患, 不符合安全的电气设备或安装位置按要求更换或调整。易燃易爆品按规定单独存放, 专人负责, 灭火器、电源箱等要保持清洁, 上面不得放置任何物品。某些实验室要求的通风条件或密封条件应符合要求, 备齐防护用品, 防止意外发生。

3.5 检查与考评

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日检由工程中心主任负责, 月检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牵头, 做好检查记录, 依6S活动实施办法, 并用看板公布成绩, 与制定的标准和计划比较, 不合格的及时整改, 限期验收。按6S奖惩制度, 对做得好的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 对做得差的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

4 实施效果

推行6S管理一个学期之后, 效果明显, 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增强了继续推进6S管理的信心。

(2) 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清点与排查, 及时清理了已损坏且无法修复的设备, 解决了长期账上设备与实际能使用的设备不符而影响教学和实验的问题;对设备进行了修理和维护, 提高了设备的妥善率, 为日常教学和实习实验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3) 各种规章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 涉及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 责任划分明确, 执行更具操作性, 规范了师生的行为, 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4) 实验室 (区) 划分更为合理, 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 降低了实验分组人数, 标识清楚, 方位、功能一目了然。

(5) 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消除了安全隐患, 避免了可能的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可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了实验技能。

5 结语

6S管理强调人的因素、人的意识和管理规范化。在推进6S管理过程中, 要依靠全体师生的参与, 持之以恒来实施,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培养全体师生的6S意识, 提高6S管理水平;贯彻自主管理和优化管理的原则, 不断地应用PDCA循环, 使6S活动得以坚持和不断提高。

摘要:该文简要介绍了6S管理理念的起源、内容及作用, 汽车工程中心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汽车工程中心结合6S管理理念的含义和实施要点推行6S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借鉴推行6S管理理念一段时间后的效果等几个方面, 阐述如何借鉴6S管理理念推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关键词:借鉴,6S管理,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栾琪文.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实验理念 篇8

教师如何运用化学实验教学,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呢?

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像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1) 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 (2) 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 (3) 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 (4) 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我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我最后归纳总结。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某些问题讲得太绝对,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显然,这不是氧气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答案五花八门。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四、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我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潜心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我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

教师改进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改进实验手段

要想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借助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镁、铝、锌、铁分别与酸反应速度的比较等,投影出的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是试管、广口瓶,有的是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是单孔橡皮塞,有的是双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组学生设计的装置多种多样,并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心里由衷感到高兴,激发了兴趣和创造热情。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关系到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上述素质要求,我们应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越性,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 第一版.

[2]彭智勇.关于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用新课标理念指导物理实验教学 篇9

一、三维目标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到: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 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到: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到: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提出问题环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猜想与假设环节: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环节: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 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分析与论证环节: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三、内容标准三级主题中对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

例:声和光 (1) 内容标准; (1) 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 通过实验,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 通过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 活动建议: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 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四、常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对科学更有亲近感, 增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而且, 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不是进行物理实验, 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例如, 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电磁波的传播实验等都用到了日常生活用品, 拉近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注重实验过程的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知识的记忆、严密、深入和演练的要求明显降低, 保证了学生课堂上具有充足的时间经历实验操作和探究过程。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程内容的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内容的各级主题中, 很多地方提出“通过实验探究……”、“经历……过程”等, 明确了和实验相关的教学要求。实验方法、途径和结果更具有开放性。不着重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预设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并把关键的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知识记忆;而是重视学生按照各自的思路设计各种实验方案, 进行对比分析, 理解设计思想。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体验和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促进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也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不要求学生按预定的实验步骤统一完成, 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也不按焦距的划分来进行。实验要求有所降低, 但注重了实验的过程, 这更接近实验探究的本来面貌。例2:测小灯泡的电阻第一次测量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以后几次测量时电压逐次降低, 直到看不到灯泡发光。然后计算灯泡的电阻。让学生一起交流、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新标准下的物理实验并不注重实验结果是否一定相同、正确, 而更注重分析造成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肯定性的评价, 使实验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六、重视非学科的通用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篇10

1 让初中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唱主角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理性认识而忽视感性认识的错误做法;在化学实验中让学生寻找操作错误的原因, 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 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让学生明白了知识的结论重要, 获取知识的过程、手段更重要;通过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分析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透过简单现象发现内在的本质;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的意识, 协作的精神, 这也是素质教育最新要求;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能提高环保意识, 节能降耗的意识, 例如在实验结束时, 对实验废弃物 (包括用剩的药品, 取药品用的纸槽等) 的处理, 以及实验室制氧气后对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 能让学生懂得环保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节约是有理论依据的, 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 科学习惯。利用好化学实验这一资源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素质, 要使之落在实处还需要。

2 让初中化学实验贴近现实生活

现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有典型性, 实验现象也很吸引人, 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由于课本中所列实验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 没法在生活得以亲身体验, 所以学生往往把教师的演示实验看成一次精彩的"魔术"表演。学生只不过是一名观众, 而不是表演者。为了避免化学实验脱离实际, 使学生不仅喜欢看演示实验, 更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物品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亲手做实验, 这就要求教师, 尤其是教材中所给出的实验贴近生活。例如在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时, 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人离不开的食醋、食盐、酱油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者的区别后, 再归纳物理性质包括的范围;利用两张废纸, 一张撕成碎片, 另一张点燃, 来推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通过细挂面、粉丝、白糖、植物油、布料的可燃性, 推知许多有机物的可燃性;利用废电池的金属外壳, 水垢来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厂考察化学变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到大自然中采集矿石、土壤样品;利用植物来制取酸碱指示剂;通过调节水样的酸碱度现象观察牵牛花颜色的变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灭火比赛, 教师制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灾, 让学生自己寻找灭火的材料, 设计灭火的方案, 通过亲身的体验让学生明白灭火的原理, 同时也增强消防意识, 还可以让学生从家中自制一些溶液互换后通过简单的实验推出溶液的名称。

指导学生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科技小发明, 利用镁带燃烧时发现耀眼白光的特性, 让学生设计一个照像用的闪光灯;利用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让学生研制水位监测系统;利用木炭的吸附制作净水装置。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创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情境,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化学实验中, 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知识, 得到乐趣。

为了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 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3 让初中化学实验成为探究性课题

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最好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是关键, 要求教师把握好尺度, 所定实验用品从生活中能找到、实验操作简易无危险、实验目标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实验内容融合相关学科, 例如可以设置如下实验项目:

(1) 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

(2) 验证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气样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制得的氧气

(5) 测定苹果、桔子的酸碱度

(6) 自制木炭

(7) 在家中如何鉴别厨房常用的纯碱和食盐

(8) 证明纸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氢元素

(9) 利用实验区分盐水、糖水、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

(10) 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

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例如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学生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原理的认识, 以及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和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的对比很容易发现人教版初中化学 (三年制) 第84页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装置导气管上应加橡胶管并配上止水夹,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也有效地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类似地可以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也进行改进 (加胶管配止水夹) 。让学生利用物理中学过的电学知识设计一套检验酸、碱、盐溶液导电性的装置。让学生利用实验中破损仪器, 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药瓶、输液管、废笔杆等制作简单的仪器。例如可制作简易的启普发生器, 洗气瓶, 冲洗瓶, 集气瓶等仪器。

如果学校条件好, 还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实验, 尤其是能使初中知识得以延伸的实验, 例如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该实验可以让学生懂得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灭火需根据火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式。这样的实验还有钠在水中剧烈反应, 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本实验既能反映钠的金属活动性十分强, 又能提醒学生任何规律都有局限性, 不能死搬教条, 注意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通过 (1) 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2) 碳酸钙粉末 (大理石粉或贝壳粉) 和稀硫酸反应 (3) 大理石块 (或贝壳) 和稀硫酸反应, 这三个实验的对比让学生总结实验室制以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的根源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 事后可将 (3) 中贝壳取出后用小刀刮净表皮, 再放回原处, 观察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利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得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石灰水不变浑浊, 让学生分析总结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浓盐酸。通过浓硫酸与锌粒反应现象与再加水稀释后产生的现象对比, 得知实验室制氢气不宜用浓硫酸的道理。

化学教育家刘知新认为, 化学实验应具有以下教学功能:它是化学科学认识之源泉, 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 在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 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独特的作用, 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 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展示创造能力, 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真知, 收获乐趣。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上来, 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教学观念所取代。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行,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等多重任务功能, 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本文结合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认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验证性实验和封闭式实验、改进实验及其手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实验理念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环保  实验理念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大部分科学实验都具有一定的污染性,若将全国各高中的实验室视为污染源,则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绝不容忽视。如今,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理念借助课程改革已得到大范围推广,尤其是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中,体现尤为明显。教师培养学生绿色环保实验理念,使学生在实验时更为安全。

一、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巩固自身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使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与突发状况的能力。总之,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所帮助。

目前,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部分高中实验室在学生实验结束后,并没有对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也没有进行防护措施,导致每进行一次实验课程,都会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所以,高中实验课程急需推行绿色环保实验理念,学校应对实验室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不同的废弃物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证化学实验的绿色化,降低实验所产生的污染。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实验理念

1.采用无毒试剂

教师在实验项目的安排上应体现化学绿色环保实验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高中化学实验中,需要用到较多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或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容易产生有害物体,不仅对学生身体造成损害,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违背了绿色环保实验理念。教师应在确定不改变实验效果与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对实验所用试剂以及试验流程进行改革,尝试利用无毒无害的试剂替代实验中较为危险的试剂,并避免进行容易产生有毒物质的实验,使实验内容更为安全、环保。

例如教师为学生演示自燃这一现象,传统教学中,自然实验的基本材料为白磷,然而白磷在自燃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气体五氧化二磷,且该气体具有毒性,若飘出室外,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教师可以令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寻找可代替白磷的材料。教师尽量将学生提到的材料带入课堂,进行演示,观察实验效果是否与白磷相同,并讨论该材料在自燃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是否会污染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实验理念。没有条件的教师,可直接利用由Mg2Si水解而成的SiH4作为白磷替代品,进行试验,整个实验不会产生有毒气体,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也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保护。

2.设计串联实验

目前,高中学校所有实验课程彼此独立,造成实验原料的浪费,使环境污染更为严重。教师应将所有实验进行结合,打破各个实验项目之间的隔阂,将各个实验项目串联起来,避免试剂的浪费以及实验对环境的重复污染。所谓串联实验,指将不同或相似的实验内容进行糅合,使化学实验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成为另一化学试验中的材料。教师将实验课程进行重组与设计,不仅能够避免实验课程内容彼此重复交叉,浪费大量的实验试剂,同时也将一部分试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重复利用,设计串联实验能够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使绿色环保实验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同样会受到感染,爱惜实验试剂,并有意识地回收一部分由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废弃物,以便下次进行其他实验时重复利用,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绿色环保实验理念。

教师在引导学生做氯气性质的实验时,教导学生利用层层过滤,将氯气的危害度降至最低,具体步骤如下:学生利用U型管将氯气与其他装置串联。第一,令氯气经过浓硫酸,利用浓硫酸使氯气变得干燥。第二利用有色干布条,过滤掉氯气中的大粒尘埃与杂质。第三,利用有色湿布条进一步过滤氯气。之后再利用U型管使氯气经过NaBr溶液、KI溶液等溶液,从而使氯气得到层层净化,而学生在氯气净化的过程中,对氯气各方面性质都有了较为明确地认识,串联试验能够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同时也减少了药品的使用量。教师通过串联实验课程,向学生展示了如何进行绿色化实验,对化学绿色环保实验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高中实验课程中存在不少具有危险或有危害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实验药剂以及水资源,还容易在过程中发生爆炸或其他危险的现象,学校如果要开展该类实验项目的实验,并要求学生实际操作,则学校就需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这类实验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液体,不仅会损害学生与教师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污染,这与绿色环保实验理念背道而驰。如今科学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被教师引入课堂,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从而避免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危害到学生的健康或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绿色环保实验理念的推行已刻不容缓。教师通过改革实验课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绿色环保实验理念,以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实验理念 篇12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在新的化学课程理念指导下, 加强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 是形势下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积累有效的知识。有效知识是理解知识发生过程, 能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的知识。仅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的知识不是一种有效的知识。如我们可以从课本上知道氯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等气体的性质, 知道它们有毒, 但有一天这些气体真正危害你的健康时, 你却不知道如何鉴别, 怎样应对。只有通过实验, 掌握正确的闻气体的方法之后, 亲闻气体气味, 留下特殊深刻的印象, 形成有效知识。当你再次闻到这些气体时, 你就能很快重现这些印象, 这样有效知识就起作用了。

在化学实验中还可以积累有效技能。有效技能是能实现操作化的有效知识。如在化学实验中废气要用酸液来吸收的技能, 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去用酸液 (如取用、放置、方式方法) 只有在实验中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 才能成为有效技能。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化学实验过程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变化过程的一种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品质。在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能力主要有:会观察演示实验的实验步骤、仪器使用及规范化操作的技能;会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稳定的现象;会观察稍纵即逝的、微弱缓慢的实验现象;会观察实验中的图表、图示;会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实验的数据的变化等。

学生从观察到的化学实验现象出发, 通过分析、筛选、质疑提出问题, 通过思考、释疑、模仿、纠错解决问题, 通过判断、选择、归纳、总结, 形成化学概念, 上升为化学规律, 形成有效知识网络与框架, 成为化学理论。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三、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上一篇: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下一篇:自动报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