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理念(精选7篇)
命题理念 篇1
语文学、写作学家潘新和教授在他的《再论高考写作命题的理念》文章中说:高考写作命题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成为屡治不愈的顽疾……写作命题改革固然千头万绪, 但其突破口在于命题理念的研究。有了正确的理念, 就能给予命题以宏观上的指导, 命题就有了目标与方向, 以不变应万变。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改来改去, 仍顾此失彼、不得要领。[1]高考写作命题理念需要更新, 在新课程理念下, 对各类学校写作教学来说, 要改变低水平的写作教学状况, 写作命题理念也应进行更新, 以更好的提高写作教学效能。
一.命题要成系统和序列
一个优化的系统是由一种有机的组合构成的, 各构成因素要产生一种连续性、互动性的作用, 共同实现某种机能。序列是指按一定的目的序化的行列。写作命题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要注意使每一个阶段的写作命题构成一个科学的系统和序列。
过去人们探索的命题序列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文体为序, 二是以知识为序, 三是以能力为序。首先是以文体为序。梁启超曾把一般文章分成记载文和论辩文两大类, 他主张“最好每学年前学期授记载文, 后学期授论辩文, 年年相间。其次是以知识为序。这在国外已经流行, 国外有些教材就是按选词———造句———构段———谋篇这样四个环节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再次是以能力为序。目前, 以“能力”为序的作文训练体系大至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观察———分析———表达”的三阶段训练体系;一种是“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书面表达———文章修改”的四阶段训练体系;另一种是“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 (又分若干细目) ———修改”的多阶段训练体系。”[2]
作文命题序列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及心理变化规律来安排。序列要能为真正发挥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全“新”的路子。具体要求体现在整体训练与单项训练配合上。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是目前国外写作教学呈现的趋势, “各国实践证明, 单纯的写作单项训练和没有分解的综合训练都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大家正日益重视单项写作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统一。”[3]美国作文教学重视单项写作训练, 单项写作训练与综合训练配合得很好, 如美国的写作教材《提高写作技能》的作文片段教学:写中心句, 并且发展它:1、准备十个能够用作记叙性段落中心句的句子, 并列出表来。如果你是在一个小组里写, 或是与一个伙伴合作, 那么, 和另一组交换一下, 看看那一组的想法最受欢迎。用下面的句子开头:噪音污染是美国危害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举例说吧。2、在课堂上, 利用15-20分钟时间把一个中心句展开成一个叙述性段落。3、准备好用半节课时间讨论这些记叙性段落以及赋予它的含义。别人念作品时要作笔记, 这样, 你便可以就下面的问题表明你的看法:他的段落有意义或观点吗?在第一句里, 作者有没有暗示或说明它?段落的其余部分是否紧紧扣住了中心句?他的描写有没有给你留下印象?为了使思想发展顺利, 重点不致转移, 每个句子是否都与上一句紧密衔接?[4]这种训练体系, 旨在使学生的作文各个句子写得条理清楚而又灵活多样;段落划分正确而又不拘于框框;整篇文章写得通顺流畅而又有个性。有了片段教学的充分蓄势铺垫, 写大作文就不困难了。“重视文章结构的学习指导是美国写作教学的常用方法。”[5]美国写作命题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系统, 作文训练题型既有分解, 又有综合, 从片段、段落到文章, 跨课程的写作, 各种领域的写作, 都自成体系。如说明文分以下几项进行训练:表述中心观点———说明材料的条理化———怎样开头———统一和中心———段落间的过渡———提要式结尾———正式作文。这种科学的写作训练程序是我们所缺乏的。
总之, 命题要成系统序列就是为了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从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性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让学生进行作文, 避免作文训练的盲目性, 要求教师作文命题的设计, 要纳入整体的训练系列之中, 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较大的覆盖面, 还要考虑到教学进程、学生思想基础、心理状态、及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状况等因素;进行不断的调整, 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命题的题材要多样化
叶圣陶和王伯祥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中说:作文题目应引导学生广泛取材, “不特学校中之所诵习所闻见可以命题, 即家庭社会之事, 苟学生能思议及之者, 亦无不可命题。事事物物, 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感情者, 均可为文题之材料。”[6]
写作命题内容脱离实际或单一, 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命题题材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封闭走向开放, 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有利于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
命题的题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取材于各种读物、刊物。阮真为拟题提示了5种可以利用的机会:利用学生的实际需要事项;利用读物;利用定期刊物;利用校内服务事项;利用社会服务事项。他认为这些方法:“总说一句, 就是要生活化, 实际化。有实际生活需要的机会, 我们固然要利用;没有实际生活需要的机会我们也要假设环境, 造成机会, 去做问题设计”。作文命题能做到实际化, 使学生感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 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自然会喜欢写作, 会努力把他写好。
2.取材于日常学习生活。如:2004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就较为符合这一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要注意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 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作文命题做到生活化,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向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规律的正确方向发展。
3.跨学科写作。近年来, 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试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这种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 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当学习者使用写作这一工具参与其他课程学习时, 一方面加深了对该课程的理解, 另一方面, 在这种真实的写作中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写作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 重视跨学科写作, 扩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差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教学观念。
4.想象类型题材。想象类命题如:《二十年后的我》,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去规划明天的生活。《为学习写作》中有一个教学实例:假设你是一个17世纪末从英格兰来到北美的移民。你和与你同来的人并不愿意象先到的人那样在沿海地区建立家园, 而愿意到深入到内陆去开发。你在设想一下, 如果美国的地理正好颠倒过来, 即西海岸离欧洲近, 美国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你所要开发并定居的地方坐落在如今的亚利桑那州。你的任务是对这一开发并定居的过程作一个记录, 就像一个亲身经历者或者目击者一样。你可以集中描写整个过程的某一方面, 诸如交通困难、气候、遭遇美洲土人、农业经济等随便什么。但请记住, 你正试图写一个不仅使你同学感兴趣的故事, 同时也是当北美的地理重新安排之后, 一群刚刚踏上北美大陆的人所可能看到和经历的真实情况。[7]写这类想象作文能刺激学生获得知识的渴望;锻炼学生想象性思维;为综合新旧知识提供了可行并有趣的方法。
命题题材的多样化较为关注学生写作的主体性, 体现注重人文精神培育的课改理念, 能有效的避免命题的虚拟化、雷同化与模式化, 满足学生实用性、审美性等多方面的写作需要。
三.命题不宜空泛或抽象
命题抽象、空泛的弊病有二:一是空泛的命题写了也没多大用处, 与现代社会交际不相适应。目前, 国内外作文教学呈现出注重实用的趋势。“根据现代社会交际特点安排写作教学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重视。一般认为, 能力源于活动, 通过结合实际活动进行写作, 这样培养的写作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8]二是空泛的命题学生无法写好。大题目和只给题目范围是有区别的, 题目虽可大可小, 可主观可客观, 但一定要具体。胡适说命题须避免太抽象、太笼统如爱国等题目, 最能养成夸大的心理、笼统的思想。不利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求真、立诚的写作态度。所以, 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实际活动进行写作命题, 命具体的题。德国的作文命题就很切合学生的实际, 命题大多以“我”为主人公, 如《第一次单独旅行》《有一次我是如何出丑的》《我是如何使某人生气的》《我最喜欢的运动》《报纸和我》等, 但不是命题中有“我”出现就说明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如从我国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 由刚刚恢复高考时“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的纪念堂 (1977年河南卷)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7年北京卷) ”“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1978年全国作文改写试卷) ”到90年代的“尝试”“战胜脆弱”等等, 大都要求他们说的是他们不一定想说的话, 只是表面上似乎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而实际上这些生活有的并不是学生确有感悟的, 不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
四.多拟研究调查类及文学审美类命题
目前, 实用性、研究性写作成了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命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可以主动的去学习;可以增强团队精神, 提高各方面能力;体现了自主性、主体性、是兴趣所在;在未来的工作中, 许多事情需要调查研究, 可为将来工作打基础;知道了写文章要真实, 对事物要有观察力, 还要懂得思考问题;重要的是实践, 有了实践才有了感悟, 有了感悟就有了收获;懂得了人生需要一份执著、一份热情、一份耕耘、一种信念, 本着对成功的渴望锻炼了自己的耐心, 开拓了视野, 敏捷了思维等等。比之于枯燥无味的课堂作文, 学生更爱写研究性、调查性命题。在写作中又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 与社会紧密联系, 扩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 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差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研究性写作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写作不仅要面向生活, 更重要的是面对心灵、精神的需要。各类学校对文学写作都存在一个错误认识就是:把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等同于文学审美写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文学写作是指童话、散文、诗歌、小说、科幻作品、戏剧、文艺评论等, 要按文学的体式去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中学人教社新版的语文教材对应用文比较重视, 可文学写作量还是不够。文学写作仅在初中第五册开始涉及小小说、诗, 然后在高中四册涉及粗浅的短评、诗歌、传记、小小说。高中五册涉及综述、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自然科学小论文、社会生活评论。我认为文学写作宜早开始, 学生练笔阶段在小学时完成, 到初中就不再要求学生写记叙文了, 而是改教学生写散文, 从初一就开始指导学生象作家一样进行写作, 并树立学生的发表意识。像作家一样的写作会让学生感受到心灵是自由的, 思想是不受限制的, 在写作中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言语表现的成就感。
五.完成时间要充裕
写作分三阶段———前写作、写作、后写作三个阶段, 前写作阶段的准备是关键, 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收集写作素材, 要酝酿、构思作品, 如果不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而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 学生只好生搬硬造一些东西来搪塞老师, 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完成写作的教学目的呢?目前, 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困难是没什么可写, 究其原因, 最大一点就是:教师不敢放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作文材料, 而是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或作文课内。这种注重形式, 在有限时空内进行的当堂训练, 让学生有压力, 学生是为作文而作文, 除了要“迎合”教师的命题意图外, 文章本该有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气息荡然无存。而写作命题就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才能培育学生健全的写作人格, 使学生在写作中能真切的感受到人的尊严和言语表现的可贵, 因此, 命题作文不应要求短时间当堂完成。
梁启超就竭力反对作文只追求篇数而不讲实效的做法, 他力主少做, 留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做。他说:“现在中学生至少一星期做一篇作文, 不但中学生做不好, 便叫我做也必定越做越不通。我主张每学期少则两篇, 多则三篇, 每一篇要让他充分准备, 使他在堂下做, 看题目的难易, 限他一星期或两星期交卷”[9]以上可以看出梁先生主张作文需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 让他在堂下做, 也就是要有充裕的时间。除此之外, 他还强调了“每次必将一种文做通”讲实效的精神。他认为在篇数上, “与其做得多而使师生都感到疲惫困乏, 不胜其苦, 因此不能不草率应付;就不如少做几篇, 抓细抓实, 反复琢磨, 反复修改, 作一次就让学生真正明白做文章的规律。”[10]他主张, 在篇数上与其作得多而草率应付, 使师生都感到疲于拼命, 倒不如少做几篇抓细抓实, 做一篇有一篇的收获。[11]要做到这样, 命题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日本作文教学就是采用这种讲求实效的方法, 命题时留给学生十分充裕的时间, 每学期安排一个作文单元, 一个单元安排一篇作文的做法, 如第一学期:指导篇目是《采访冲绳战争》。要求学生以一定的材料为依据, 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第二学期:指导篇目是《修学旅游记》。写作素材要求学生在旅行中注意提取。第三学期:指导篇目是《童年时代回忆录》。要求家长谈谈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的想法, 并勉励孩子继续进步的话, 从父母的谈话、家庭纪念册和自己的日记里取材, 采用适当的表现形式, 使写作动机与写作效果一致。[12]作文命题上留有充裕的时间, 就可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 调查研究, 了解人生。日本作文命题上还是比较重视质, 重视实效的。因为会写大文章, 写小文章自然不费力, 会写小文章, 不一定会写大文章。
当然, 留有充裕的时间不等于放任, 要分阶段、步骤, 进行指导检查、落实促进, 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摘要:写作命题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成为屡治不愈的顽疾, 突破口在于写作命题理念的研究。有了正确的理念, 就能给予命题以宏观上的指导, 命题就有了目标与方向, 对各类学校写作教学来说, 要改变低水平的写作教学状况, 写作命题理念应进行相应的更新, 以更好的提高写作教学效能。
关键词:写作,命题,理念,更新
注释
1[1]潘新和:《再论高考命题理念》。
2[2]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3[3]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4]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福建教育出版社。
5[5]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6]范守纲:《作文题型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7]叶军等:《为学习而写作》, 见《写作指引》, 上海教育出版社。
8[8]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9]梁启超:《作文教学法》, 见《中国近现代名家作文论》, 文心出版社。
10[10]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11]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12[12]夏承虞选辑:《九国语文教学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命题理念 篇2
中国史:
一、林则徐虎门硝烟170周年(1939年——2009年)
考点:知道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意义。
热点导析: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可围绕近代侵略史综合考察,也可独立考察,一般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读图分析题为主。
二、戊戌变法110周年(1898年——2008年)
考点: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热点导析:历年中考的重点内容,出现的题型有单选题、分析材料题、读图简答题。单选题多考察戊戌变法的基础知识,出题灵活,材料题一般综合考察,结合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综合考察,命题范围比较广,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解识记及概括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井冈山会师80周年:(1928年——2008年)
考点: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热点导析:井冈山会师的时间、主要任务及影响可能是09年中考的范围,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联系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知识进行考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底的开始。
四、台儿庄战役70周年(1938年——2008年)
考点:知道台儿庄战役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热点导析:台儿庄战役是历年中考的重点。考查题型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为主,知道指挥者和战役的作用,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有时也以读图选择或读图分析的题型出现。五、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六十周年
考点:知道三大战役(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果、作用),说明人民解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热点导析:历年中考的重点内容,试题形式灵活多样,命题的范围比较广泛,以基础知识为主考察,所以复习时应牢固掌权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南京解放考察时间和渡江战役,也应以基础为主,并学准确分析解放战争共产党迅速取胜的原因。六.、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1919年——2009年)考点: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热点导析:历年中考出现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读图简答题、分析材料题。单项选择题多考察五四运动的性质、口号、意义、地点。读图简答题一般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主体考察。分析材料题多是中外结合,围绕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来考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论历史地位还是教育意义都将是命题的热点。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0周年(1949年——2009年)考点: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热点导析:历年中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试题形式多样。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命题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但往往涉及到的是一些具有重要作用的事件。新中国的成立于五四运动综合考察的可能性较大。
八、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80周年(1958年——2008年)
考点:了解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热点导析:出题形式灵活多样,有单选题、读图题和材料解析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正确分析导致失误的原因及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九、改革开放30周年
考点:1.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热点导析:
2008年时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但在2009年中考中仍是考察的重点。考查题型将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分析材料题、探究题等。命题方式以十七大有关深化改革和开放的时政材料为命题点的切入点,考察与之有关的中外历史改革和开放的内容,综合性比较轻。复习过程中,注意搜集有关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政材料,并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对照掌握。
十、中美建交30周年(1979年——2009年)
考点:讲述我国回复在联合国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热点导析: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变化将是考察的重点。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其次,读图简答题,分析材料题也可能出现。
十一、澳门回归10周年
考点: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热点导析:香港、澳门问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考察的主要知识点有《南京条约》、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等,命题方式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读图简答题为主。
十二、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考点: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遂“合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清政府册封**、**并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3.在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方面建成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及意义。
热点导析:2009年时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也是**叛逃印度50周年。2009年1月,“藏独”组织声称2009年将是对中央政府展开新一波抗议的“黑色之年”。中共中央不惧怕藏独分子的“黑色之年”。西藏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中考试题会围绕西藏的历史、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和谐社会、恐怖不行为等知识点来考察。
世界历史:
一.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1789年——2009年)考点: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影响,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热点导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二法国大革命则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命题多注重对同类事件的综合性考察,如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综合在一起考察,或者以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重要文献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命题方式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读图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
题,所占的分值较大。
二.一战结束90周年和二战爆发70周年。
考点: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5、知道德国进攻波澜、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6、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作用。
7、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热点导析:两次世界大战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出题频率很高,出题形式多样,有选择、材料解析等,在复习时应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同时正确分析二战胜利的原因。三.巴黎和会召开90周年(1919年——2009年)考点: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实质。热点导析:本部分命题主要集中在《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两个知识点,尤其是危害中国利益的条约以及条约的内容是命题重点,往往结合两次世界大战和五四运动进行综合性考察。命题方式以选择、分析材料题、和探究题为主。四.世界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1929年——2009年)
考点:认识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热点导析:2008年,爆发了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性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正在密切合作,联手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在2009年的中考中罗斯福新政和经济全球化必将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分析材料题和探究题为主。五.日本明治维新140周年(1868年——2008年)
考点: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 的作用。
热点导析:以改革为主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题型多样,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对明治维新的评价可能是今年中考的重点。六.科索沃战争十周年、欧元十周年
考点:
1、以科索沃战争等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知道欧洲联盟。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命题的思考 篇3
一、命题应力求“三贴近”
(一)贴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生性活泼,喜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一成不变的命题形式会使学生厌倦。充满情趣的命题最容易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儿童的灵性。如,图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命题中应尽可能地插入学生喜欢的动物植物以及富有情趣的画面,使卷面赏心悦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亲和力。
案例一(一年级):连线题。左边一竖排出现漂亮的图画:汽车、苹果、信件、萝卜、衣服、小熊,右边一竖排出现相应的音节词语。
案例二(一年级):请你观察图画,根据画面将词语填在句子中。(1)空中飘着________;(2)远处有________;(3)草地上有________;(4)________和________在游泳;(5)________和________在快乐地跑着。
以上两个案例的设计是一年级学生最喜爱的形式,图文并茂。案例一改变了单调的默写拼音的声母、韵母。这样的命题降低了难度,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案例二让学生在直观的图画中,理解了词句,培养了语感。
(二)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因此,在命题设计中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锻炼。
案例(2007年扬州市广陵区小学毕业试题):习作。日常生活中,我们虽没有那么多的大喜大悲,但平淡中处处有真爱(与前面出现的短文内容相关)。请选择你身上的一个爱的故事,写下来。
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积累词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一种由课内向课外知识的自觉补充和延伸,是“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体现。
新课程规定,习作的命题教学应生活化,尽量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这就要我们制定灵活、自由、宽泛的习作命题,尽可能地面向学生的学习实际、挖掘其生活积累。案例中的习作提示成为一个引子,诱发出学生丰富的生活闪回和情感记忆。
(三)贴近学生的情感意向
我们的命题设计可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如,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故事表演,检验口语交际能力;评选出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小小专家组”,检测朗读水平;以家庭为单位,合办“亲子手抄报”,检测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命题的形式多样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命题应做到“三重视”
(一)重视“基础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命题应包括拼音、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等各个知识点、能力点,以及基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新课程要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但并不是不要基础。当然这部分的命题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
案例(2007年扬州市广陵区小学毕业试卷):填空。你的同伴总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思进取,你可以用一个名句劝导他:________;当他抱怨学习太苦时,《三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能给他一些启发。
往年检测名人名言、成语等,经常让学生默写或补充半句,而这个案例,提供给学生运用环境。
(二)重视“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即根据命题的需要、巧妙设置发散性题目,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案例(2007年扬州市广陵区小学语文毕业试卷):第四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略)请你为这则通讯报道设计一个标题:________;读了这则报道,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倡导人们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________。
此题设题灵活,很有创意,有极强的语文味。
(三)重视“综合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目标是综合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是综合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综合的,涉及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我们的试卷,要测试学生的多种能力。
案例(三年级):品味古诗。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诗仙”和“诗圣”的两首古诗,我喜欢其中的《》,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研究:(1)这首诗应该用________语气来读,它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2)我会默:________;(3)我会画:________;(4)我还知道他写过《 》、《 》。案例检测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命题应注重“两加强”
(一)加强“多元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行为”,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本身具有重情感体验、重感悟的特点,自然学生对材料的反映也是多元的。所以,命题的设计也要具有相当的开放性,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命题时,可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题目内容。
案例(三年级):填空。你最爱读的课文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课文中出现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你最爱读的课外书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这些题目均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多元空间。
(二)加强“课内外的适度延伸”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本内容适度延伸。作为命题,就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把相关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如,案例(二年级):课文中“烈日当空,连树的叶子都晒蔫了”,这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生活中,“骄阳似火”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等。再如,三年级练习中,学习了成语“刮骨疗毒”, 可设计命题检测学生是否了解这个成语典故,主人公是谁等。
命题内容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将视野延伸到了课外。这就是“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体现。
命题理念 篇4
纵观全国各地近年中考化学试题,它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性。例如,在内容上,各地试卷都非常重视考查初中化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突出能力意识,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注意问题的开放性,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潜能;重视考查获取与处理信息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联系内容的考查,体现“STS”的教育思想。在呈现形式上,题目的给出,注重背景内容的取材和立意,情景新颖、图文相配、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从生活、生产、学生和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了对学生的教育和人文关怀,对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注重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想在近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处处可见。题型、题量以及试卷难易程度保持相对稳定,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考查范围
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作为命题和考试的整体基础,全面设计考试内容、内涵及模式,以求对素质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是当今命题指导思想的总体基调。
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素质教育,这就需要中考必须扩大考查的内涵,不能仅把“纯粹”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唯一的考试内容,而应以“双基”作为载体,在试题中贯穿和渗透《课标》要求培养的基本态度、观点、情感、方法、精神、价值观、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以及各种能力考查的评价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检查学校的素质教育状况和学生的素质,同时又对素质教育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异化人们对素质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的看法。
表现在试题中,即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其中《课标》规定的重点要求,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了;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了;与实验、科学探究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了。而基于对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减少了;偏题、怪题和繁琐的计算题大大减少了;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了。
考查内容
围绕重点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入门学科,内容多且杂,普及性知识较多,其中重点知识有:空气、水、金属矿物、溶液等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分类与变化及特征,常见类型的化学反应、基本的化学量、溶液的酸碱度与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化学概念与原理;CO2、O2和H2的制备,常用仪器名称、用途和基本操作;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的计算等。这些内容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突出特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作为化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化学学科的鲜明特色之一。科学探究试题让同学们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同学们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这是当前的热门试题。考查时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解决的综合过程,用以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凸现热点
命题时,重视对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考查。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居环境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树立考生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促使其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能源危机是我国和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省市的试卷都以此设题。从我国能源利用的国策、重大举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均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教育和能力检测。上述考查和解题过程,必然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能源、节约能源,并在能源利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了解应对的方法,甚至顺利逃生,让化学与珍爱生命建立关系。
概念和原理的考查,走出了纯粹为化学学科服务的误区,逐步实现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用于认识自然、发现自然和社会,体现它们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取得又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从被动的接受结论和记忆,“人为”编造的繁琐技巧的解法中解脱出来,转为主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形成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健康的情感。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记忆、书写、应用均是重要的,而应用则是学习的最根本的目的。近年来,对化学用语的考查,更加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真实的“化学用语”环境进行考查,通过客观存在的化学用语和信息进行考查。这样的考查使学生从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进而享受到了应用的价值和乐趣,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通过应用进行考查,可以使性质知识变“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命题时,常常通过现实问题、重要事故、有趣的应用等展开,让学生尝试解答后,体验重要物质的性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用性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重视用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这类试题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整合”的观点去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观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用“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想,将当代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而将答题的要求落实在大纲范围之内;将对当今各种伪科学的分析、识别作为问题出发点,而将分析、识别的要求在大纲之内,这是当前命题的又一趋势。这可以增强命题的时代感,缩短教学内容与时代最新成果的距离,而且可以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科学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科学品格。
化学计算的命题,走出了“人为”编制的、毫无实际价值的“偏、难、怪”的误区。首先是难度降低,再就是逐步做到与实践、实验相结合命题。删除了繁琐的计算技巧,更加重视计算原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科学素质,以及用“量”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树立严谨的科学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考查形式
过去在升学考试中,为了增大试题的区分度,往往设计“偏、难、怪、繁”题来考学生。实际考查的主要是没有意义的解题技巧,学生必须反复训练,思维受到了禁锢。结果导致了教学负担加重,学生能力下降。因此,如何围绕《课标》规定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觉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创新精神,展开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查,结合上述能力,设计有实际价值的问题,采取一定的命题模式,真实考查学生可以普遍迁移的能力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题型是反映考查内容的形式,它服从于考试的目的和考试内容的要求。不同的题型测试的功能也不同,因此采用什么样的题型,并充分发挥各类题型的功能,对于试题的质量以及考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根据中考化学考试标准规定测评要素的要求,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题型的选择上一般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根据题目的基本形式和功能可以划分为: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开放题、计算题等。由于不同的题型具有不同的功能,题型的选择应符合具体测评内容要素和能力要素的性质。
命题理念 篇5
试卷的命题应体现:
一、联系实际,取材现实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因此,在题目设计、材料选择上应带有现实背景和时代气息,使数学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多地认识现实世界。
如,六年级毕业调研卷中一题:
据统计2002年世界人口达到6179300000人,估计2050年将达到8700000000人:
去年,全国造林面积达5300000公顷;
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
500亿枚欧元硬币总质量达2392000吨。
1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目。
把世界人口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002年是()亿人,2050年是()亿人;
把全国造林面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公顷;
把欧元硬币的总质量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取近似值约()万吨。
2如果用地球赤道的周长绕400米跑道可以绕()周。
3去年全国造林面积比前年增长3.8%,前年造林面积是()。
上述这组考查题,选材不拘泥于本学科知识,将一个个数据与人口、绿化、地理等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产生了浓浓的生活情趣,对这些紧扣时代脉搏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孩子们理解数学的价值和认识数学的作用。
二、淡化训练,突出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无论是单元测试,还是学期测评,都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如(图)中年级一道题:估估量量涂涂算算
1量出所需的数据,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请用不同的颜色把长方形周长的和面积区分开使人一目了然(周长用_____色表示,面积用_____色表示)。
本题设计融学生的动手操作、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与区别、阅读理解中颜色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命题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的理念。
这样的试题,可以较好地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也能展现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三、丰富题型,体现人文
在命题时,力求题型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表达上增强亲和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学生们感到题目既有趣又轻松,如“判断对错”改为“啄木鸟看病”或“我当包公”,“选择题”改为“沙滩拾贝”或“大浪淘沙”,“计算题”改为“粗心大意回收站”。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心理,使学生感到考试并不是严肃的考查过关,而是愉快的自我检测与练习。
再如我校毕业调研中出的一道题:
“六一”儿童节,六①班全体师生45人去公园游玩,个人门票每人15元,团体门票满50人打八折优惠,六①班师生进公园要花多少元?
请思考:
1你的购票方式:__________
2你的想法是:__________
“请思考”中“请”字表达的是一种自然平等的人文品质,试题丰富的内涵也催生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
四、挖掘教材,适度开发
在题目设计上,教师要合理挖掘教材,适度开发教材,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放题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数学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
如上述举例中学生购买公园门票一题,就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寻找出多种购票方案,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再如,高年级测评题:
人体中的血液约占体重的1/12,血液里约2/3是水,根据你的体重情况,算一算你的血液中大约含水多少千克?
命题理念 篇6
PISA评估主要是以个人类情境、公众类情境 、教育类情境、工作 (职业) 类情境、科学类情境等情境进行评估的。
本文主要就题目描述、内容领域、情境脉络及数学历程结合浙江省台州市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 谈谈PISA理念在中考数学命题中的应用。
1. 浙江省台州市2011年中考试题 : 要反映台州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 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统计图
题目主旨: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 气温变化情况是每一个学生每天都关注的, 学生每天穿多少衣服直接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而现在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让反映气温直观体现应采用折线统计图。
内容领域:不确定性与资料分析。
情境脉络:个人类情境试题。
数学历程:应用。
2.浙江省台州市2013年中考试题 :三门湾核电站的1号机组将于2013年的10月建成, 其功率将达到1250000千瓦, 其中1250000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
A.125×104 B.12.5×105 C.1.25×106 D.0.125×107
题目主旨: 主要考查的是让学生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这样的题目按以往的命题习惯完全可以直接简化为“1250000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 ”, 但在2013年的中考数学中, 却没有按常规思路出题,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个题目中感受到不仅日常生活中有数学, 本地的工程建设中也有数学,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了解到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无形中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正确解答题目已经不是唯一目的, 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是设计这个试题的初衷。
内容领域:数量。
情境脉络:公众类情境试题。
数学历程:应用。
3. 浙江省台州市2013年中考试题 : 在某校班际篮球联赛中, 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 每队胜一场得3分, 负一场得1分, 如果某班要在第一轮的28场比赛中至少得43分, 那么这个班至少要胜多少场?
题目主旨:这个题目就发生在学校内, 发生在学生身边, 甚至有学生经常参与其中, 需要学生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解决这个校园内的问题, 关键是要求学生根据比赛中胜场得分和输场得分列出不等式, 由于学生熟悉, 经常参与, 完成这样的题目贴近学生实际, 解决起来就比较直观, 让学生觉得轻松, 同时也会在解答过程中有亲切感。
内容领域:改变与关系。
情境脉络:教育类情境试题。
数学历程:应用。
4. 浙江省台州市2012年中考试题 : 为了解某公司员工的年工资情况, 小王随机调查了10位员工, 其年工资 (单位:万元) 如下:3, 3, 3, 4, 5, 5, 6, 6, 8, 20, 下列统计量中, 能合理反映该公司年工资中等水平的是 ()
A.方差B.众数C.中位数D.平均数
题目主旨:这道题目是关于公司员工福利类的题目, 主要考查的是统计的有关知识, 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 要求学生从统计量的角度分析、解答问题, 通过题目的解答,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公司、企业等单位中的运用, 为学生今后走出学校, 走进社会奠定基础。
内容领域:数量。
情境脉络:工作类情境试题。
数学历程:应用。
从以上实例看出, 在中考数学命题中, 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更注重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注重考查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正是PISA评估所需要与要求的, 需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清, 孙凡哲, 史宁中.PISA2003及其对数学中考、高考命题的启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 (4) .
命题理念 篇7
一、改变试卷呈现方式,呈现温馨面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试卷必须改变它以往严肃、冷峻、呆板的“面孔”,换之以轻松、热情和活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试卷上加入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童话人物、图文并茂、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1. 改变命题形式,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
数学是一种文化,文化最为强调的是对人的关注与尊重,因此编制试卷应具有善心和爱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我们可以增加富有情感和激励性的语言,在试卷的开始位置加上一段热情洋溢的卷首语:“同学们,下面的试题,将给你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相信自己的实力,冷静思考,认真做答。预祝你成功!”这样的话语对学生提出饱含深情的期望,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如春风雨露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考试氛围,缩短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最后温馨提示“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或许你会更满意”。使试卷始终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设计导语和结束语,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整个考试过程变成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考场变成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试卷变成师生平等对话的载体。
2. 设计活泼、优美的版面,改变试题题目名称,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
试卷的版面设计,低年级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像连环画似的将数学问题渗透在童话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中完成题目,感受到考试很有趣。高年级的试卷讲求整体上简洁与和谐,显露数学上、排版上的美,它表现为形式上美观,图形上对称;也表现为结构上合理,表达上简明,问题设计自然而不牵强附会。
填空题用“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判断题用“火眼金睛辨对错”,选择题用“快乐ABC,精挑细选”,计算题用“小小神算手”,应用题用“走进生活,解决问题”等。使学生在考试中自始至终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考试内容还可以设计写一写、画一画、猜一猜、想一想、涂一涂等多种游艺形式,版面会更加活泼,学生会在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心态下完成测试内容。
二、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展现生活面孔
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的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因此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必须突出研究的问题之一。在试题的取材上充分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今天我当家、爷爷的菜园量、我是售货员、我是工程师”等作为创设应用情境的素材。
注意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的文字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表格,既考察了学生统计图表的知识,又检测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求平均数的知识,同时还渗透了思想教育,增强了竞争意识,这样的试题有利于鼓励学生自觉拓宽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引向社会,能大大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考试内容上加强学科综合,显现多元面孔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数学试题,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命题时有必要打破学科的界限,要走出数学学科,采取综合检测的方法,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的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如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 (1) 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这个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 (2) 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这里综合了语、数两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做古诗中的数学,又让学生根据数学规定在语文里寻求答案,融会了学生所学的语、数知识,从而完成数学任务。
再如: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数学上学不到的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这样的题目要求教师注意平时协同各学科教学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培育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四、重在检测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实践面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数学命题应设计适量的考查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题目,强调实践性。例如:
【命题理念】推荐阅读:
高考命题理念10-22
命题与其逆命题01-06
高中命题作文经典命题09-11
如何给半命题作文命题10-23
命题形式07-15
命题特点07-15
语文命题07-17
命题创新05-26
理论命题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