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误区

2024-07-12

命题误区(精选3篇)

命题误区 篇1

选择题作为一种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易于评分等一系列优点,一直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选择题也是教师重点训练、学生重点练习的题型。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一些试题也多以 新材料、新观点、新情境来补充知识,以达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目的。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材料选择题设计本身存在很大的误区,这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惑,也给教师教 学带来困 扰。正如聂幼 犁教授所 说的:“由于客观性命题把阅卷时的问题放到了命题时来解决……在正确处理教学目标和考试目标、考试 内容, 考试内容和题型、变式,题型、变式和命题技术这几对矛盾上,更加困难,更加艰巨。”

一、貌似热点,实则点缀

(2013年内江一模)回归后,“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与第三大贸易伙伴,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场;而内地已是香港最大的港产品贸易出口、进口及转口对象。此外,香港也是内地的最大投资者。”能使香港顺利回归的条件有

1“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髙3海峡两岸人民往来频繁4邓小平的外交才能

A.124 B.134 C.12 D.1234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的一大功能。热点问 题紧追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以人类所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或者重大周年事件为素材进行考查, 体现了历史命题的时代性。本题中“祖国统一大业”是个长效热点,但稍作分析就会发现本题前段材料实际和所问没有任何联系,也就是说只需看后面问题就能得出答案。材料题中的设问要依托材料,不然材料提供的就是无效信息, 只能成为摆设和点缀。

二、阉割材料,绑架教材

(2012年高考文综卷———全国新课标)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本题答案是D,考查内容为必修3中的“宋明理学中的陆王心学”,教材主要阐述的是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但正心诚意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此题所引用的材料来自王阳明在明嘉靖四年1525年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一文,阐发的根本问题应该是“四民异业而同道”,即职业分 工不同,但职业道 德的要求 相同,职业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相同,是王阳明的经济思想, 答案有些牵强。本题的不妥之处在于随意删减材料,以附会教材知识。近年来,解读名人思想的材料题成为各地高考的常见命题,但名人之论述都有特定的语境,如果随意删减材料,断章取义,会导致其观点无法完整表达,容易造成答题者的困惑。

三、改编不当,画蛇添足

(2010年福建高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绸丝, 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 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但有人将其改编为以下组合选择题。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1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2 商品经济活跃 3 成为 全国经贸中心 4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12 B.34 C.14 D.23

此高考题原答案无异议,改编题设 计答案为A,但改编题的材料只反映出福建商品经济的活跃,两条北上商道是“分水岭”和“浦城之小关”,而“下吴越如流水”意为福建的商品运往江浙一带“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这些都不能反映福建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改题是试题命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将一些旧题在形式、考查功能上进行一些改造,使之以新的面目出现。但若把正确的试题改成错误的考题,不但起不到相应的训练效果,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害无益。

四、图片误用,张冠李戴

图1是鲁迅先生在北大任兼职讲师时应蔡 元培先生邀请所设计并沿用至今的北大校徽。这枚校徽的 设计理念中最能体现鲁迅先生当时强烈愿望的是

A.北大将来要成为世界性大学B.北大要弘扬救亡图存的精神C.北大的办学要坚持“以人为本”D.北大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该题答案是C,但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该图片使用有误。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校徽,鲁迅先生设计的 校徽原图 为图2,2007年北大正 式颁布实 施《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其推出的校徽 (图1)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的。

“左图右史”四字道出了图与史的关系。丰富 的图片资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极大地充实、深化和拓展了历史知识。因此命题者在设计题目时,为突出题目的新颖性和生动性会增添一些图片素材,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其史料鉴别能力,但盲目为追求题目的生动和新颖而误用图片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判断。

五、附会历史,不知所云

(2013年南昌模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B.直接民主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民主代议制形式

当今的考试,无论是平时的模拟考 还是高考,进行的仍是分科考试,因此学科知识是基础。但此类选择题考查的却是政治方面的相关知识,与历史学科没有任何关系,学生不需要借助历史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是历史学科考试,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联系历史知识,反而干扰学生答题的正常思维。正如江西九江一 中的周明 学老师所 说的:“平时周考、月 考、模拟考的试卷中充斥着大量的垃圾题,是训练效率低下的原因。”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史料来源的途径非常多,在命题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需要教师处理好的重要事情。

命题误区 篇2

2、后空式:如《这也是一种 》(2009年福建中考作文题);

3、中空式:如《生活因 而精彩》、《站在 门口》(2009年湖北中考作文题);

4、前后空:如《 一样的 》。

也谈常见命题的几个误区 篇3

误区之一: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 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是复合命题:

( 1) 3≥2;

( 2) 若 x∈A 且 x∈B,则 x∈A∩B.

( 3) 若 x2= 1,则 x = 1 或 x = - 1.

分析命题( 1) 是由命题p: 3 > 2; q: 3 = 2两个简单命题组成的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

有人认为命题( 2) 是由命题p: x∈A,则x∈A∩B; q: 若∈B,则x∈A∩B组成的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 事实上,易知命题( 2) 是真命题,而命题p和q均为假命题,因此命题( 2) 既不是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也不是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而是一个简单命题.

同理,命题( 3) 也是简单命题.

判断一个命题是否为复合命题,不能机械地以是否含逻辑联结词的表面形式作为标准,而应当看其内涵实质,并结合真值表来判定.

误区之二: 命题的否定就是条件不变,否定结论

例2设x为实数,写出命题p: “x≠1,则x2≠1”的否定.

错解: 若 x≠1,则 x2= 1.

分析不难发现命题p和都是假命题,这与“命题p 与真假性对立”相矛盾. 究其原因在于对命题的否定认识的偏差. 事实上,否定一个命题,只需否定符合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而不是对符合这一条件的所有情形加以否定.

正解: 存在实数x,若x≠1,则x2= 1.

一般地,根据命题的宾词所指的主词的外延( 判断分量) 命题可分为:

全称命题: 宾词所指的为主词外延的全部. 其公式为“所有s都是( 或不是) p”,其否为“至少有一个s不是( 或是) p”或“存在s不是( 或是) p”.

单称命题: 主词为特定对象的单个个体,其公式为: “是( 或不是) p”,其否定为“s不是( 或是) p”.

特称命题: 宾词所指的为主词外延的一部分. 其公式为: “有些s是( 或不是) p”,其否定为“所有的s不是( 或是)p”,或“不存在s是( 或不是) p”.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 1) 方程x2+ x + 1 = 0无实根;

( 2) 关于x的方程x2+mx+1=0无实根.

( 3) 某些菱形是正方形.

分析命题( 1) 是单称命题,其否定为“x2+ x + 1 = 0”有实根.

命题( 2) 为全称命题,m的不同实数值对应着不同的方程,其意义相当于所有这些方程均无实根,因此,其否定为“存在实数m使关于x的方程x2+ mx + 1 = 0有实根”.

命题( 3) 为特称命题,其否定形式为“所有菱形不是正方形”.

误区之三: 含有“或”的复合命题是“p或q”型复合命题; 含有“且”的复合命题是“p且q”型的复合命题

例4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

( 1) 正数或零的平方根是实数;

( 2) 若 x > 0 且 x > 1,则 x > 1.

说明题( 1) 是新教材中练习题( p25) ,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上提供的答案是“p或q”型,题( 2) 在某些书中给出的答案也是“p且q”型.

分析命题( 1) 判断分量指的是所有的正数和零,意指“正数的平方根是实数”且“零的平方根是实数”,是“p且q”型复合命题.

命题( 2) 是真命题,若分解成两个简单命题p: “若x >0,则x > 1”是假命题,q: “若x > 1,则x > 1”是真命题,显然“p且q”是假命题,不与原命题等价,而“p或q”是真命题,与原命题等价,因此,该命题是“p或q”型复合命题.

事实上,我们可运用真值表对如下四种常见复合命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应复合命题的结构形式:

( 1) “若p或q,则r”“若p则r”且“若q则r”;

( 2) “若p且q,则r”“若p则r”或“若q则r”( 或简单命题) ;

( 3) “若p,则q或r”“若p则q”或“若p则r”( 或简单命题) ;

( 4) “若p,则q且r”“若p则q”且“若p则r”.

但应注意,在上述的( 2) 和( 3) 两种情形中,有简单命题的时候,如: 命题: “若x≠1且x≠ - 1,则x2≠1. ”和“若x2= 1,则x = 1或x = - 1. ”都是简单命题. 因此,在判断这两种命题的类型时,一定要结合真值表加以确认,否则容易出错.

误区之四: 否命题就是简单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

例5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命题:

( 1) 所有等边三角形各角都相等;

( 2) 有些质数是奇数.

说明对于命题( 1) 就在《名师伴你行》的第47页中给出的否命题是: “有些等边三角形各角不都相等”,( 这与前文所说的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相同) ,而给出的命题的否定却是“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各角不都相等”. 其他很多书中也是这么给的,而这些书中对命题( 2) 给出的答案是: “所有质数不是奇数”.

分析显然,命题( 1) 是真命题,其逆命题也是真命题由于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与逆命题是等价的命题,因此,命题( 1) 的否命题应该是真命题. 但“有些等边三角形各角不都相等”是假命题,所以它不是该命题的否命题,而是该命题的否定形式. 同理,“所有质数不是奇数”是命题( 2) 的否定形式,而不是命题( 2) 的否命题.

对于这类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中的“所有的”及“某些”都应看作是该命题的大前提,而在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时,其大前提是不变的. 如: 命题“对所有的c > 0,若a > b,则ac > bc”中的“对所有的c > 0”是该命题的大前提,在写出其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时,这个大前提是不变的. 命题( 1) 中的主词是“三角形”,若将其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在所有的三角形中,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则它的各内角都相等”. 故其否命题是: “在所有的三角形中,若一个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则它的各内角不都相等”,即“所有非等边三角形各内角不都相等”.而命题( 2) 中的主词是“数”,且在本题中所指的是“整数”,若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 “在某些整数中,若一个数是质数,则它是奇数”,因此,它的否命题是: “在某些整数中,若一个数不是质数,则它不是奇数”,即“有些非质数不是奇数”.

【命题误区】推荐阅读:

命题形式07-15

命题特点07-15

命题理念07-17

语文命题07-17

命题创新05-26

理论命题06-13

命题管理06-15

命题背景06-20

命题特征06-22

命题质量06-28

上一篇:肝细胞癌下一篇:少数民族法学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