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特点分析

2024-08-17

命题特点分析(精选12篇)

命题特点分析 篇1

摘要:本文以近四年绍兴市中考英语完形填空测试题为研究对象, 从完形填空命题设计特点、完形填空考点词汇词类分布等几方面探讨绍兴市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并提出了中考复习教学对策。

关键词:完形填空,解题技巧,教学对策

完形填空是由Taylor于20世纪50年代设计并首次投入使用的一种语言测试形式, 根据格式塔原理多层次、全方位且准确地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在绍兴市中考中, 完形填空试题一般选用与初中英语教材难度大致相当的一篇短文, 分值15分, 占试题总分的12.5%。它是中考中失分较多的一类题, 令很多学生感到棘手。为此, 我分析了近四年绍兴市中考 (2005—2008) 英语完形填空测试题, 探讨其解题方法和教学对策。

一、命题特点

1. 完形填空选用的文章类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2005—2008年的文章体裁十分稳定, 都是故事和社会文化的记叙文, 文章重情节, 题材广泛, 语言地道, 可读性强, 具有真实感, 结构完整紧凑, 逻辑性强, 易让学生进入状态。

2. 完形填空设计特点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近四年完形填空的空格量设置很稳定, 每篇都是15个, 但是却趋向于合理化、弹性化:2005年两个空格的最大距离是37词, 最小距离是2词, 其他年份两个空格均在23词和4词之间波动。这样距离变化起伏使得完形填空既能考查学生单句的词法和句法知识, 又能考查学生跨句的整体语篇理解能力。

3. 完形填空考点词汇词类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 近四年绍兴市中考的完形填空考点在词类分布上极具规律性和稳定性: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是考查的重点。它们在过去四年的测试中占了83%的比例。近四年完形填空考点词汇词类分布暗示一线教师:一定要注意基础词汇中实词的教学, 特别是名词和动词;而小品词也不能忽视, 最好根据它们的应用特点, 集中讲解, 有重点地强化某些功能词的用法。

4. 单词填空、短语填空和句型填空分布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近四年绍兴市中考完形填空试题全部是单词填空或词组、短语填空, 没有句型填空。这种考查形式更加灵活, 考查知识点更加细致, 并能扩大考查容量。

综上所述, 完形填空要求考生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和大意, 兼顾语境、语法和词汇知识以及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在行文逻辑上的相互联系, “瞻前顾后”, 全面考虑, 分析判断。因此考生必须具备: (1) 丰富的词汇; (2) 扎实的语法知识; (3) 必备的背景知识; (4) 良好的阅读习惯; (5) 严谨的思维能力。而好的解题技巧也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二、解题技巧

1. 重视首尾, 了解全文

完形填空首句一般不设空, 通过首句来了解文章的题材和内容, 推断文章的大意;结尾是文章的总结或结论, 对语篇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通读全文时, 应着重注意首尾句对文章主题的提示, 同时还要注意短文中反复出现的与主题思想相关的常识, 判断文章的背景, 体会作者的意图, 把握全文。

2. 绕空猜读, 理解大意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因此必须根据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 兼顾语法、词义和语境, “瞻前顾后”, 确定答案。若是语法问题, 不仅要考虑时态、语态, 还要考虑词法、句法;若是语义问题, 就要从上下文分析, 依据其语言环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应注意首尾句照应, 更要牢记文章的中心思想, 每个空白处的含义须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

3. 细读全文, 分步解析

完形填空不等于单选加阅读, 在处理完形题时, 要考虑整个语篇, 吃透文章。第一步:跳读;第二步:细读;第三步:通读。检查时, 要注意所选答案是否符合对局部的理解和文章主题与观点的要求。

4. 复读全文, 检查验证

做完一篇完形填空后, 考生可用下列几条标准进行严格复查:

(1) 词汇、语法、惯用法是否合理?

(2) 句型结构是否完整, 搭配是否有误?

(3) 句子是否流畅?

(4) 上下行文、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一致?

方法是取得成功的捷径, 但不管哪一种方法都要经过一定的训练, 形成一定的技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更要重视方法训练。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重视每一次考试和训练, 把平时的训练和考试看作是中考, 指导他们考后及时总结, 分析错误原因, 及时纠正。

三、教学对策

1. 引导学生重视阅读

学生应多阅读、欣赏和背诵时代感强、英语国家文化气息浓厚、体裁广泛的原版英文材料, 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具有文化特征, 渗透文化背景, 以体会异国文化, 在阅读中习得英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强化语言信息的输入, 增强语感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对词、句、篇的理解速度和准确度。

2. 注重动词教学

完形填空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一般都属于相同词类或同一范畴, 考查词类多为动词和名词, 其次是形容词、副词、介词、代词和连词等。所以, 教学中对有关动词的学习应是重中之重。

3. 培养学生选词、辨词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 培养学生选词、辨词的能力可从扩大词汇量着手, 如从高频词汇的多种搭配开始扩展, 从平时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开始, 注意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的积累, 掌握一定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辨析。

4. 训练学生的语篇意识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初三复习应重点突出语篇阅读, 强化学生对语篇知识的领悟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和理解能力。语篇的训练要注意抓主脉、抓灵魂, 只有抓住文章的主脉, 才能正确地选词。文章的选择要符合中考完形填空试题的特点。

5. 引导学生认清完形填空题的实质, 消除恐惧心理

大多数学生一遇到完形填空就紧张, 教师可告诉学生:如果词或词组不影响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全文的大意, 可以暂且放下, 继续阅读;对理解全句、领会大意有影响的词语, 则可以通过上下文, 运用词汇、语法等知识, 猜测它们的意思。采用推理法, 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采用排除法, 根据已掌握的知识, 排除错误的答案, 选择正确的答案。

6. 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做完形填空题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 把刻板枯燥的完形填空题教学转化为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以声、像、动画刺激学生的视、听觉,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想像力。也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 把被测转变为自测, 从而把学生从被测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时表扬先进, 鼓励后进, 以期达到通过评价推动学生朝目标不断前进的目的。

上面我对绍兴市中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作了简单分析,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四年绍兴市中考英语完形填空测试有如下特点:第一, 文体特征突出, 记叙文受到青睐;第二, 近四年绍兴市中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设计和考试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稳定性好, 为试题具有高信度提供充分条件;第三, 语篇词汇和考点词汇均强调基础词汇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并主要集中在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代词、连词、副词的考查, 相对而言不太强调词汇量的测试, 较好地体现了完形填空测试考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特点。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 学生的完形填空得分率一定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毛延生, 张建丽.近五年NMET完形填空命题特点探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 (4)

命题特点分析 篇2

税法(一)

《税法(一)》的考试题型相对稳定,每年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四类题型。历年试题总量均为90个题目,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题,多项选择题30道题,计算题2道大题8个小题,综合分析题2道大题12道小题,从历年命题来看,具有如下特点:

1.全面考核又有所侧重

《税法(一)》有八章的内容,每章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内,每章每节都有试题,覆盖面相当宽,但又不是平均出题。命题范围紧扣大纲,按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层次,分别占60%、30%和10%;如果对教材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是难以获得较好的成绩的。

2.重要知识点出题覆盖率达60%

按试题难易程度划分,中等到难度水平的题目占60%,较易水平的占20%,较难水平的占20%.《税法(一)》历年考试的重点都是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这三章内容,对重点、难点几乎年年考,如增值税税额的计算、视同销售的项目、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的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出口退税等,因此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体系的全面系统掌握。

3.考试的综合性较强

考试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察。这种考察,主要体现在综合题上,综合题涉及多个知识点,并且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度较高,通过对这类题目的考核,可以了解考生在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同时,是否还具有融会贯通地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由于纳税人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常常会涉及多个税种和诸多税收政策,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能全面理解税收政策,做到融会贯通,能够较好地掌握各个税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册税务师考试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考生在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政策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命题人往往在综合题中,给出许多信息资料,阅读量较大,有的信息甚至是不相关的,这就是要求考生能够从题目所给出的信息中挖掘出有用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做题的思路。

此外,《税法一》试题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

1.增加隐蔽考点

在试题的一个已知条件中包括多个考点,其中有显性化的考点,考生都会注意,但在这背后,又有多个较隐蔽的考点。如综合题(一)中的第二笔业务给出的条件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购进自产的农产品和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同样的农产品,从表面上看是要计算进项税额,这是显性考点。由于将购进的农产品运往甲厂委托其加工酒精,同时甲厂未代收代缴消费税,因此,许多考生可能会忽略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的确定,有些考生考虑了委托加工业务的组成计税价格,但确定材料成本时又可能忽略成本、进项税额与购进价格的关系。

2.增加陷阱

试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的是有用的,而有些是无用的,要求考生自己分辨取舍,如20综合题(二)中的第九笔业务,纳税人用银行存款和库存的外购材料对A企业投资,用一块土地和一栋厂房对B企业投资,用银行存款、土地和厂房对外投资,不涉及流转税的计算,这三个条件是迷惑考生的,用外购的材料对外投资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业务,要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3.增强关联性和综合性

试题更注重考核注册税务师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政策去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税收制度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关联性。如年综合题(一)第十笔业务,反映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各种损失,包括从农民手中购进的玉米发生霉烂,发生损失38140元,由于玉米市场价格下降发生存货跌价损失1100元,丢失过滤器一台,固定资产账面成本5600元。这些损失业在会计处理上均在营业外支出核算,但税收制度规定却不同。首先要按照税法规定确定非正常损失,外购的玉米发生霉烂和外购过滤器丢失属于税法规定的非正常损失,而存货跌价损失不属于非正常损失;其次要对非正常损失外购货物负担进项税额进行正确处理。由于以原材料购进玉米的进项税额已经抵扣,因此在发生非正常损失时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而以固定资产购进的过滤器的进项税额已经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未在当期抵扣,发生损失时则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再如综合题(二)给出的已知条件,几乎囊括了一个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业务,包括原材料的购进、原材料的领用、资产的清理、对外投资、利润分配和从被投资分回利润等各种业务,考生要对这些已知条件进行有效地分析,正确运用已知条件解答各个试题。该纳税人的上述业务涉及了流转税的多个税种、多项政策,各个税种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全面理解税收政策,融会贯通地运用各项税收法规,综合处理实际问题。其中第十一笔业务,反映了纳税人分回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在投资收益账户的对应科目反映银行存款470000元,原材料155000元,银行存款增加不影响流转税的计算,只影响应纳税额的确定,而原材料的增加除了影响所得税外,还增加本期进项税额,从而影响应纳增值税税额的大小,如果考生不通晓财务会计知识,是无法正确进行税务处理的。

4.加大计算量和计算过程

每年教材新增加内容均为考试重点,尽管考试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过是一本书而已,所以伴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考点越来越细化,并且加大计算量,以加强对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考核。

单项选择题中计算性试题的比重逐年加大,由40%增至55%以上,并且计算过程复杂,如2004年第8题:某烟厂为一般纳税人,将从某国有农场购进自产的烟叶委托甲企业加工细烟丝,收购凭证上列示的购进价格为96800元,支付运费1500元(取得符合抵扣规定的运费发票),支付不含税加工费14500元,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本月收回加工的已税烟丝,全部对外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170200元。本月取得的相关凭证已通过认证,该烟厂上述业务应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合计( )元。

A.56684.71

B.62122.86

C.107744.71

D.59401.85

此题只是个1分的单项选择题,但如果要选出正确答案,需要计算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自产农产品形成的进项税额,(96800×13%=12584),购进货物发生运费形成的.进项税额(1500×7%=105),接受应税劳务负担的进项税额(14500×17%=2465),销售应税消费品时应纳的增值税[(170200×17%-(12584+105+2465)=13780]和消费税{[96800×(1-3%)+1500×(1-7%)+14500]÷(1-30%)]×30%=42904.71},答案为合计(56684.71=13780+42904.71)涉及了第二、三章的内容。一个小选择题都需要进行较繁琐的计算,要占用一定时间。

多项选择题中出现4个计算性试题,且每个考题涉及多个考点,如2004年第42题,某人居住地在甲地,209月销售12月在乙地购买的普通住宅(买价为150000元)取得销售收入187000元,将一台载货汽车出租给某单位(机构所在地在丙地),每月租金8000元,本月承租方对汽车进行了检修,发生检修费1000元,按合同规定,从本月租金中扣除,本月实际取得租金7000元,转让一项专利技术给某机车厂(机构所在地在丁地),取得收入36000元。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本月应纳营业税2200元

B.本月应纳营业税2250元

C.本月应纳营业税4050元

D.纳税地点分别为甲地、乙地,转让技术在丁地由机车厂代扣代缴

E.纳税地点分别为甲地、乙地

考核点包括:(1)本月应纳营业税的计算,需要正确确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出租业务营业税的计税依据;(2)营业税的税收优惠;纳税人销售购买的房屋,居住满一年的,免征营业税,未超过一年的,按差价计算营业税,转让专利技术免税;(3)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税法(二)

《税法(二)》试题题型分为四种,有单选题40小题40分;多选题30小题60分;计算题2小题,8个问题16分;综合分析题2小题,12个问题24分,总计90道题,140分。考生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阅卷由计算机完成。

1.试题面广,重点突出,题干复杂、难度大

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及指定教材所确定的考试范围,既考核了考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又考核了考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体现了注册税务师考试的特点。

《税法(二)》教材共分七章,除版教材为12个税种外,、、20、年版教材均为10个税种,及版教材均为9个税种。其中“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题量及分值情况分别为:20出题71小题,分值为114分,占试题比重的81.43%;20出题77小题,分值为121分,占试题比重的86.43%;年出题82小题,分值为128分,占试题比重的91.43%;2003年出题70小题,分值为110分,占试题比重的78.57%.

其余三章共涉及六个税种(19为七个税种)涉及题量及分值情况分别为:年出题23小题,分值为37分,占试题比重26.43%;年出题19小题,分值为26分,占试题比重的18.57%;年出题13小题,分值为19分,占试题比重的13.57%;2002年出题8小题,分值为12分,占试题比重的8.57%;2003年出题20小题,分值为30分,占试题比重的21.43%.

这种分布体现了突出重点,覆盖面广的特点。且历年考试呈现出难度逐年加大的趋势。如2000年试题相对于1999年试题难度较大,2002年试题相对于试题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题干复杂、考核点多。在2002年,计算题第(一)题为计算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考核中,分值为8分,4个问题,每个问题4个备选答案,但在题干中直接给出条件为20个,潜在知识考核点10个。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对考生来讲的确是个考验。而且4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如有一处答错,其他几个问题就会受影响,所以试题难度较大,得分非常不易。

2.注重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这种能力的测试,主要是为了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注册税务师的基本业务素质,如是否有坚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否具备应用基本理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2000年考试卷中综合分析题第(一)题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这道题中有一个考点涉及了某企业两个年度的所得税计算问题,其中对公益性捐赠数额的确定,由于该企业实现利润为负16万元,谈不上捐赠扣除的问题,因而下一年度亏损弥补数额也不能将公益性损赠再考虑进去。

这样,企业1999年实现盈利,弥补19确认的亏损以后,所得税的计算就相当复杂。这道试题本身知识点并不难,但将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判断都渗透在一起就不简单了。再如2002年考试多项选择第60题中,主要考察考生对固定资产的原值可进行调整的有关规定是否熟悉。本题中,选项A“企业年终盘存”,主要作用是清查固定资产的数量是否与账面数量相符,与固定资产本身的原值调整有没有直接关系;选项E“新增加固定资产”,只是固定资产的原始定价问题,并不涉及调整问题。故只有B、C、D项符合固定资产原值调整的规定。由此可见,试题注重测试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3.试题综合性强

面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大量涉税行为,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注册税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如2000年试卷综合分析题第(二)题,共6个小题,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亏损弥补、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再投资退税四个大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道试题基本上覆盖了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业务的重要知识点;再如试卷综合分析题第(一)题,共6个小题,涉及内资企业所得税中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公益性捐赠、非公益性捐赠、工资费用、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补税的有关规定及境外投资收益抵免所得税等项内容,考核内容涵盖面广,从而考察了考生综合运用及分析能力。

财务与会计

《财务与会计》试卷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四种类型。试卷总分14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60分,计算题16分,综合分析题24分。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共有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要求在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一般主要涉及到财务管理中的公式、计算以及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会计部分考核内容主要以会计核算、基本概念以及基础理论为主,其中公式、计算、会计科目的使用以及会计计量、会计分录等是这部分中的重头戏。一般每章内容都会涉及,题量最少1~2个,重点章节最多可达5~6个。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要求在多个备选项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从本题主题要求看,1999年和2000年考试题中只提示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选项,也即不排除所有选项如ABCD都正确的可能,可以全选。但从2001年开始,试题中明确指出:“至少有1个错项”,也即至少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因此,不能几个选项都选,如ABCD四个备选项中,最多只能选3个,不能全选。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题上要求,严格按规定答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多项选择题考核内容主要以概念、规则等理论表述为主,只有极少数的计算,另外有一些会计分录的内容。多项选择题在各章中大致呈均衡分布,每章题量1~2个,重点章节内容最多可达3~4个。

3.计算题

计算题共有两个大题,总分16分。其中,每一大题中又有4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试题要求方面,除了1999年属于单选和多选混合选择外,其余年度均为单选题。

本题中一般有一个财务管理题,一个会计题。财务管理内容以计算为主,会计内容包括计算和会计核算题。同一大题中多个选择题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前后衔接关系,有时又是彼此毫无瓜葛、很独立的内容。计算题一般往往分布在个别重点章节。近年采,随着试题难度的加大,计算题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宽,不仅涉及到多个不同章节的内容,而且出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容相结合的趋势。

4.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共有两个大题,总分24分。其中,每一大题中又有6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试题要求方面,全部都是单选和多选混合选择,错选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0.5分。本题中一般主要以会计内容为主,但也有个别小题涉及到财务管理内容:会计内容包括计算、会计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等内容。同一大题中多个选择题之间有一定的前后衔接关系,个别选项也有单独的内容,可独立解答。综合题一般主要分布在重点章节,近年来,随着试题难度的加大,综合题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宽,不仅同时跨越多个不同章节的内容,而且也出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容的融合。

税务代理实务

1.全面考核,重点更加突出

各年试题基本上涵盖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全面考核应试人员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注意突出专业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从2003和20三年试题来看,考试重点更为突出。在2003年的试题中,全书十七章中除第十、十五、十六、十七章没有题目外,其余各章都有,其中最少的第四章和第十三章各有1分,最多的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二章均在17分以上;2004年试题突出考核四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第六章涉税会计核算,共有4道题目计15分;二是第七章流转税纳税申报代理实务,共有6道题目计14分;三是第八章所得税纳税申报代理实务,共有4.9道题目计32分;四是第十二章所得税纳审查代理实务,共有2.9道题计19分。四章总计考核了17.8道题计80分,分别占到全套试题数和总分数的68.5%和80%;年的命题情况与2004年的大体相当,并且在简答题中考核了税收筹划。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必须在全面看书的基础上,还要把握住重点内容,避免临考前突击看书或通过参加“重点辅导班”,导求“捷径”,盲目猜题、押题、减少考试的偶然因素。

2.注重实务操作,突出考察综合分析能力

《税务代理实务》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税法(一)》、《税法(二)》、财务与会计、税收征管法、行政复议法等税收实体法、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其他法规的综合运用能力,从历年试题的考核内容来看,与实际工作非常贴近,突出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其熟练程度。试题中综合分析题的这种特点非常明显,试题案例综合性很强,考核内容不仅跨章节,而且跨科目,题量大,分值高。

比如:2004年综合分析题(二),主要考核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审核及财务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差异的调整。但试题不仅涉及工资、利息、技术开发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纳税调整项目的审查计算,而且还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审查计算以及调账处理等,并将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判断渗透到一起,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其熟练程度。

这要求考生要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快捷解决和处理问题,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套试题是有困难的。

3.及时检验考生对新知识、新政策的更新程度

《税务代理实务》教材,每年都增加一些新知识、新政策和新内容,以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注册税务师知识的更新要求。从六年的试题情况来看,教材中新增或变化的内容,都是当年命题重点,年《税务代理实务》增加了纳税评估、货物运输发票管理以及税及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因此今年的考生一定要对教材中修改的内容给予关注。

税收相关法律

1.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历年试题的命题趋势来看,综合分析题的内容既涉及实体法又涉及程序法,且涉及的内容更广、考查的知识面更宽,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近几年的试题中,单选题和多选题也出现了考查相关知识点联系的试题,既有横向知识点的比较,又有纵向知识点的串联,注重对考生知识体系的综合考查。

2.注重考察理论与实务的联系

在近几年的试题中,纯理论性试题和教材语言式试题逐渐减少,实务性试题逐年增多。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行政法律制度部分,试题内容比较注重行政法律、法规与税收的结合。因为《税收相关法律》科目的落脚点是相关法律与税收的结合,特别是行政法律法规与税收的结合。近几年的试题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在单选题、多选题和综合分析题中都有此类试题出现,且分值呈上升趋势。

第二、民商法律试题和刑事法律制度部分的试题,有些试题题干的表述采用实际案例的形式,着重考查考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分析能力。

3.重点突出

根据最近几年试题内容在各编、章的分数分布以及命题趋势情况分析,指定教材的内容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重点章节、次重点章节和非重点章节。其中重点章节为:第一编第一章行政法、第三章行政诉讼法;第二编第一章民法;第三编第一章刑法。以2003年试题为例,在2003年的试卷中,三个层次的内容所占的分值分别为:第一层次97分,第二层次39分,第三层次4分。由此可见,第一层次各章内容所占的分值比重大,是考试出题的重点。

4.试题结构趋于合理

2002年教材改版后,近几年试题中各编的分值比例与指定教材的内容多少成正比,试题结构与教材内容协调一致,趋于合理。综合题的命题也与教材的内容多少、重要程度一致。虽然2002年、2003年、2004年的试题综合题都是在第一编出1道题、第二编出2道题、第三编出1道题,但是2003年、2004年的试题与2002年相比,综合分析题的结构编排更合理一些,2002年第二编民商法的两道综合分析题分别出自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没有商法的内容;而2003年、2004年试题都在商法部分出了综合分析题,2003年是公司法、2004年是破产法,因此内容更为全面。

5.实体法部分和新修改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

通过对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实体法部分是程序法部分分值的2倍多,所以实体法部分是考试的重点。特别是教材中新修改、新增加的内容所占有分值比重在增加。在2003年的试卷中,新修改、增加的内容的分值为15分,所占的分值比例超过10%.

6.考试内容以教材为主,法条为辅

考试内容一般不超出教材范围,但也存在直接按照法规部分命题的情况,并且这部分内容所占的分值有所增加。虽然从2005年起教材取消了法规部分,但是教材中没有涉猎的内容还很有可能直接依据某一具体的法条命题,这就要求考生复习时,不但要熟读教材,而且对法规中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条文也应了解和掌握,因为法律法规是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所以不应忽视。

命题特点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考 语文试卷 分析

2012年湖北高考已落下帷幕。作为施行新课改后第一年的湖北高考语文试卷,其出题模式、考查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分析2012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的出题特点对指导我们下一年的高考备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我也对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做了一些详细分析,与大家探讨交流。

一、注重与课本的联系

这里说的课本,包括初中课本、高中必修和选修。

具体表现:

第二题字形题几乎都出自高中课本,而且重点考查了必修一第一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和必修二第一单元中《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这四篇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这种出题方式很大胆。它是在暗示我们高考备考一定要重视课本。这种出题方式会不会在明年延展到字音、词语等其它题目上面?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题考查的是词语。看似选择的是与课文无关的文段,但是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风格。它们在“神”方面是相通的,算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完美引申,只不过一个是说故都的秋,一个是谈武汉的“闲慢”。而且“踱”这个字与《荷塘月色》中“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这句话中的“踱”在语境上也是相似的。

第五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内容上看,考查了苏轼在宋词上的贡献,是考作家;考查了《哈姆雷特》情节跌宕特点和孔乙己的命运和遭遇,考的是人物和情节;考查了意识流小说及其代表作品,考查的文学流派。这些内容涵盖初中课本、高中必修和选修。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这篇文章把文学和哲学联系起来,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文章看似和我们的课本没有关联,其实不然,这篇文章的很多内容都与高中课本相关。就内容而言,《论语》是我们高一必须接触的名著;就中间涉及的概念而言,“富于暗示”等思想在必修五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中有所涉及,而且讲的较透。因此,如果学生对《论语》著作较熟,对“富于暗示”理解了,再去做相关题目,准确率就高得多。

第十五题名句名篇都出自中学课本。和往年不同的是,还涉及了部分初中内容的考查。在8个名句填空中,初中涉及到《诗经·关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选修涉及到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李煜的《虞美人》;必修涉及到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庄周的《逍遥游》、李密《陈情表》。从比例上讲,初中、选修和必修的比例是3:2:3。可见,对初中和选修的背诵内容也不能小视。复习时,我们一定要好好研读《2012年普通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点明的名句考试范围。对部分课本没有要求背诵但《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名篇要引起重视。如今年考查到的庄周的《逍遥游》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二十是语言应用题。要求给《楚辞》或《史记》写一则阅读宣传语。本题既联系湖北的历史文化又联系高中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屈原的《湘夫人》选自《楚辞》,所以,我们对《楚辞》必须有所了解,再加上它还体现了荆楚的历史文化,因此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史记》本身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作品,再加上其经典篇目《鸿门宴》选入在课本必修一第二单元之中,使得高考出题有了依据,增强了本题的可考性。

第二十一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本题与《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相关。学生要做好这个题目,仅仅靠题目给出的一点信息是不够的,一定要对宝黛会面的相关情节的细节有所了解才能做好。在修辞上用对偶句,也涉及到课本后面“梳理探究”中的修辞知识。

由上可见,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与课本相关的内容近30分,占前面90分中的三分之一,是近几年占比例最高的一次,体现了高考出题与课本相联、向课本回归的趋势。这种出题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以往语文学而不考而导致学生轻视语文课本的不良倾向。当然,由于语文考试的灵活性,重视了课本相关内容不一定就能把这所有的分都拿到,但重视了,我们就多一份得到这些分的胜算。

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重视探究,鼓励学生有个性化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高考试卷的第19题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理念。题目要求“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从高考试卷提供的三个参考答案看,开放性极强。只要学生依据文本,自圆其说就行。而且参考答案还特别指出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第二十二题要求欣赏漫画,并为其题诗或配文。比起以往的漫画题,本题具有开放性,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因为以往的漫画以讽刺幽默为目的,而本题却以表达生动为目的,考查学生的想象力。从高考试卷提供的答案看,也印证了这一点。考生只要想象合理,表达鲜明生动,即可得分。

第二十三题的作文也体现了新课改开放的理念。作文题截取了一个课堂实录的片段,由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引发对书信恐怕要消失的讨论。同学们纷纷对此发表不同意见,这个课堂本身便具有开放性。所以,把这作为命题的材料本身也应具有开放性。作文落脚点等很多东西在“变”。但在写作上,我认为方向是开放的,学生既可以围绕“变”来谈,也可以围绕“不变”去谈,还可以围绕“变”与“不变”辩证的谈。

三、引导学生重视答题的规律和技巧

第十四题是诗歌鉴赏题。“(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在小说、诗歌中讲的较多。描写方法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包括对比衬托等。把握住了这些方法技巧,我们在答题上就有了方向。从给出的参考答案看,也印证了这一点。“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是侧面表现人物。“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是细节刻画,展现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第二小题考的是炼字题。“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诗歌中,字的妙处大多在于其用了什么手法,如何生动传神,有感染力,传达出什么画面和意蕴。参考答案也体现了这些规律。如:“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第十七题考查的是故事在文中的作用,其实也是有规律技巧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不外乎从两个方向,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如铺垫,承上启下等。二是内容上的作用。如丰富文章内容,证明某观点或描述某事物。传说和神话还可以增强浪漫色彩,诗文则可以增强文章文采。这些技巧方法学生掌握了,答题就有了方向。参考答案也体现了这一点。“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第十八题,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涉及物做标题的通用作用,比如线索,统帅全文的中心对象等。这在参考答案上也有所涉及。“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上都是一些答题规律和技巧,我们平时应让学生去摸索这些规律,在平时训练中把这些规律技巧内化为能力。

四、变化中有继承

第一题字音题的A项,考查了lín和líng前、后鼻音的区别。这继承了2011年湖北高考第一题字音题qīn和qīng前后鼻音的考查。

科技文阅读近三年涉及的都是文学之外的一些艺术门类。2010年是《中国古代的天文》、2011年《中国建筑的“文法”》,2012年是《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分别涉及天文、建筑和哲学。这表明,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其它艺术门类。

第二十题是为配合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这个题目和和2011年湖北高考题二十二题为蔺相如、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在形式上是相通的。其实都是考推介词。只不过去年推介的是人,今年推介的是文学作品。

今年第二十二题和去年第二十一题都考查了图表题。都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但考查方向有些差异,去年重准确、简明,今年侧重于鲜明、生动。这种出题形式在下一年高考要引起重视。

作文题在方向上也体现了一定的继承性。去年是以“旧书”写一篇作文,今年则由书信这种形式要消失而展开讨论,进而引申到很多东西事物都在“变”。表面上看,去年是命题作文,今年是新材料作文,但它们共同点在于侧重于对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某种文化现象的反思。就这点而言,我觉得湖北高考作文在出题上是成功的,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去对一些现象进行反思。我们在训练中则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反思,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对提高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命题特点分析 篇4

高考化学计算型试题常用选择、填空、简答、全过程计算等基本题型,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计算题可以发现以下命题特点.

一、物质的多元性

题目涉及到物质的多组分, 造成研究对象头绪多、关系杂.准确掌握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知识是解题的基础.解题基本策略为:理清物质关系, 设元列式求解.

例1 将70 g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全部溶于98 g 水中, 充分反应后, 所得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50%.试求混合物中Na2O和Na2O2各多少克?

解析:由H2O+Na2O=2NaOH

2H2O+2Na2O2=4NaOH+O2↑

设Na2O和Na2O2的质量分别为 xy, 则

{x+y=70g80x62+80y7870g+98g-16y78×100%=50%

解得{x=31gy=39g

答案:Na2O:31 g, Na2O2:39 g.

二、条件的隐含性

命题者有意将一些条件隐含起来, 增大了思维容量和试题难度.解题时要细琢题意, 化隐为现, 善于运用题外条件化远为近.

例2 设想有一带极薄隔板的容器, 在标准状况下向该容器的一侧充满NO和NO2, 向另一侧充满O2, 然后将该容器倒置于水中, 撤出隔板, 气体全部溶解.假设产物不扩散, 则容器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之大小范围为 ( )

(A) 0<c<1/22.4

(B) 1/39.2<c<1/22.4

(C) 1/28<c<1/22.4

(D) 1/39.2<c<1/28

解析:NO、NO2、O2和H2O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 4NO2+O2+2H2O=4HNO3

② 4NO+3O2+2H2O=4HNO3

现忽略隔板的体积, 令容器的容积为VL, 假设该容器内只有NO2和O2, 则依题意和反应①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ΗΝΟ3) =4V/522.4V=128

又假设该容器内只有NO和O2, 则依题意和反应②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ΗΝΟ3) =4V/722.4V=139.2

综上可知, 所得溶液的浓度 (c) 的大小范围为1/39.2<c<1/28.

答案: (D) .

三、思维方法的多维性

思维能力是高考要求的四种能力的核心, 对思维能力多角度的考查是命题者刻意追求的.多年来的高考化学“压轴题”都表现了对思维方法和技巧越来越高的要求.

例3 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 取0.1000 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 (SO4) 3溶液完全反应后, 用浓度为

0.0200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K2Cr2O7溶液25.00 mL.

已知:

SO2+2Fe3++2H2O=SO42-+2Fe2++4H+

Cr2O72-+6Fe2++14H+=

2Cr3++6Fe3++7H2O

(1) 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 (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

(2) 若灼烧6 g FeS2产生的SO2全部转化为SO3气体时放出9.83 kJ热量, 产生的SO3与水全部化合生成H2SO4, 放出13.03 kJ热量, 写出SO3气体转化为H2SO4的热化学方程式:.

(3) 煅烧10 t 上述黄铁矿, 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 (标准状况) 为L, 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t, SO2全部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是kJ.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量的计算等.

(1)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3FeS2~6SO2~12Fe3+~12Fe2+~2Cr2O72-

所以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

0.02000mol/L×25.00×10-3L×32×120g/mol0.1000g×100%=90%

(2) 灼烧6 g FeS2产生SO2的物质的量为:

6g120g/mol×2=0.1mol

故生成SO3为0.1 mol, 所以1 mol SO3与水全部化合生成H2SO4, 放出的热量为

13.03 kJ/0.1=130.3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SO3 (g) +H2O (l) =H2SO4 (l) ;

ΔH=-130.3 kJ/mol

(3) 煅烧10 t 上述黄铁矿, 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 (标准状况) 为:

10×106g×90%120g/mol×2×22.4L/mol

=3.36×107L

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

10t×90%120g/mol×298%×98g/mol=15t

SO2全部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是

10×106g6g× (9.83kJ+13.03kJ) =3.43×107kJ

答案: (1) 90.00%

(2) SO3 (g) +H2O (l) =H2SO4 (l) ;ΔH=-130.3 kJ/mol

(3) 3.36×107 15 3.43×107

四、数学方法的技巧性

把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利用数学工具, 结合化学知识, 通过计算, 解答化学问题, 是高考对化学的能力要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压轴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能力要求, 解题时必须认真寻找化学规律, 熟练运用数学方法.

例4 在一定条件下, 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置于试管中, 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气体总体积的 ( )

(A) 14 (B) 34 (C) 18 (D) 310

解析:设NO和O2的物质的量均为 n, 则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由以上反应可知:n mol NO与 (n/2) mol O2反应生成 n mol NO2, 溶于水后得 (n/3) mol NO, (n/3) mol NO与 (n/6) mol O2反应生成 (n/3) mol NO2, 溶于水后得 (n/9) mol NO……不断循环反应下去, 总耗氧量为下列等比数列各项之和:n2n6n18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得总耗氧量为n21-13=3n4, 剩余O2为n-3n4=n4, 故剩余O2的体积为原气体总体积的1/8.

答案: (C) .

五、讨论问题的多样性

题目中只有制约条件而无“充足”的条件, 从而可产生多个结果, 解题时要全面的分析化学原理和制约条件, 详尽的讨论多种可能的情况, 得到正确答案.

例5 130℃时CO和某气态单烯烃的混合气体1L与9L (过量) 混合点燃, 充分反应后在压强不变、130℃时测得气体总体积为10L, 求该烯烃可能的分子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解析:130℃时水为气态,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都为10L) .设单烯烃为CnH2n, 占 x L, 则有

CnΗ2n+1.5nΟ2nCΟ2+nΗ2Ο体积增大

1 0 .5n-1

x (0.5n-1) x

2CO+O2=2CO2 体积减少

2 1

1-x (1-x) 2

得: (0.5n-1) x= (1-x) /2

整理得: (n-1) x=1

据题意为气态单烯烃, 应在2≤n≤4的范围内讨论:

①当 n=2时, x=1, 与实际不符;②当 n=3时, x=0.5, 即C3H6, 占50%;③当 n=4时, x=1/3, 即C4H8, 占33.3%.

答案:C3H6, 占50%或C4H8, 占33.3%.

六、一题多解的灵活性

题目涉及的解题思路不止一个, 有“曲径”, 也有“坦途”, 但“殊途同归”.解题时要开拓思路, 避繁就简, 选取最佳解法.

例6 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 如果SO42-离子浓度为0.2 mol/L, 当加入等体积的0.2 mol/L的KOH溶液时, 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则反应混合溶液中K+的浓度为 (假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 0.225 mol/L (B) 0.125 mol/L

(C) 0.45 mol/L (D) 0.25 mol/L

解法1:电荷守恒法:设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和混合溶液体积为1L.

据电荷守恒得:n (K+) +3n (Al3+) =2n (SO2-4) =2×0.2 mol/L×1L=0.4 mol.当加入1L KOH溶液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后, 变为K2SO4、KAlO2溶液, 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得:0.2 mol+n (K+) =0.4 mol+n (Al3+) , 则 n (K+) =0.25 mol, 所以, 反应后混合溶液中, n (K+) 总=0.25 mol+0.2 mol=0.45 mol, c (K+) 总=0.45 mol/2L=0.225 mol/L.

解法2:方程组法:设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为 x, 硫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y, 明矾的物质的量为 z, 溶液体积为1L.

由SO42-离子浓度为0.2 mol/L, 得:

3x+y+2z=0.2 mol ①

当加入等体积的0.2 mol/L的KOH溶液时, 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得反应:

Al3++4OH-=AlO-2+2H2O

加入的OH-为0.2 mol, 则Al3+为

0.05 mol, 得:

2x+z=0.05 mol ②

①×2+②×3, 得:2y+z=0.25 mol

n (K+) =0.25 mol+0.2 mol=0.45 mol

c (K+) =0.45 mol/2L=0.225 mol/L

解法3:终态判断法:设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体积为1L.

由题意知反应后溶液为K2SO4、KAlO2溶液.

Al3++4OH-=AlO-2+2H2O

加入的OH-为0.2 mol, 则AlO-2为

0.05 mol, 则

n (KAlO2) =n (AlO-2) =0.05 mol

n (K2SO4) =n (SO42-) =0.2 mol

得:n (K+) =n (KAlO2) +2n (K2SO4)

=0.45 mol

c (K+) =0.45 mol/2L=0.225 mol/L

解法4:中间产物判断法:设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体积为1L.

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0.2 mol/L的KOH溶液至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存在一个中间过程, 即Al3+恰好转化为沉淀, 此时为Al (OH) 3、KOH和K2SO4的化合物.

n (KOH) =0.2 mol× (1/4) =0.05 mol

n (K2SO4) =0.2 mol

n (K+) =n (KOH) +2n (K2SO4)

=0.45 mol

c (K+) =0.45 mol/2L=0.225 mol/L

解法5:变形化学式法:设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体积为1L.

将KAl (SO4) 2看成K2SO4·Al2 (SO4) 3, 则原混合溶液可看成K2SO4和Al2 (SO4) 3的混合液.据Al3++4OH-=AlO-2+2H2O, 加入的OH-为0.2 mol, 则Al3+为0.05 mol, Al2 (SO4) 3为0.025 mol, Al2 (SO4) 3中SO42-为0.075 mol.则K2SO4中SO42-为0.2 mol-0.075 mol=0.125 mol, K2SO4中K+为0.25 mol.

n (K+) =0.25 mol+0.2 mol=0.45 mol

c (K+) =0.45 mol/2L=0.225 mol/L

答案: (A) .

七、题型、信息的新颖性

题目情境新、设问巧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发展特点, 高考化学“压轴题”多是这一类题.解题时要善于分析、接受新信息, 灵活迁移解决新问题.

例7 美国“科学怪人”克雷格·文特尔2007年10月6日向媒体透露, 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染色体, 并有可能创造出首个永久性生命形式.有一种式量为M的多肽, 经水解后只得到甘氨酸 (相对分子质量为75) , 如果该多肽是链状分子, 则一个这种多肽分子含有的肽键数为 ( )

(A) Μ-7557 (B) Μ75 (C) Μ-1875 (D) Μ+1875

解析:氨基酸含有氨基或羧基, 同种分子可以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但是要区分清楚形成环状和链状时缩水数量的差异.设该多肽分子中有 n 个肽键, 已知每2个氨基酸分子脱1分子水形成二肽, 含有一个肽键, 依此类推, 含 n 个肽键, 需要 (n+1) 个甘氨酸分子脱 n 个水分子, 根据质量守恒:

(n+1) ×75=M+18n

解得:n=Μ-7557

答案: (A) .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西校

思修法基命题学科特点和趋势分析 篇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部分内容是考研政治大纲做了比较大的改动之后新增加的内容。共8章的内容,本部分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前三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人生观部分,四、五、六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道德观部分,最后两章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之法律观部分。

新大纲思法在大纲的基础上保持稳定,有局部微调。在第七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这个知识点上解析说法更加详细和准确,数据也更新。16分的题目,依旧遵循20的惯例,单选题4道,多选一道。

通过以上的变化分析,可以说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了更加精炼、准确。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

所以,大家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注重基础,抓住线索,关注热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十分注重基本概念的考查。

从《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的要求以及“样题”的示例看出,无论是对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还是法律基础部分知识掌握,对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掌握都要求全面准确,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刑罚体系的主刑与附加刑”等基本概念,对记忆要求比较严格。

2、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比较细腻,尤其针对易混淆概念容易命题。

比如,爱国主义时代价值之间的`辨析、“宪法”与“法律”制定和修改的主体有何不同、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那几级、民族自治地方机关有哪些、刑法中的“刑罚”与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强制措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内容及其意义等等,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因此,命题者势必对此非常“青睐”。

3、突出现实热点,具有较强时代感。

命题特点分析 篇6

【关键词】高考英语 短文改错 命题特点 解题思路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融合了各种英语语法规则及语言技能,目的是培养并测试考生对语篇中存在错误的发现、判断及修改能力。在做短文改错的试题时,考生首先要找到存在于短文之中的10处错误,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错误的形式在答题处标上对应的符号,并纠正错误。短文中的错误一般都是错词、缺词、多词,错误的类型主要是句法、词法、行文逻辑上的错误,学生要对短文中的每个句子进行分析并判断,找出错误并将其改成正确的形式。短文改错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题型,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知识的掌握。

一、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的命题特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的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的命题特点也与之前的短文改错有了比较明显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基本以短文的形式呈现,以“句子”作为单位来设置短文中的错误,情景很自然,但是改错难度比较大;

2.新课标下短文改错要求考生用符号直接在短文中标示出错误,再在标示下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考生就不会轻易出错,教师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阅卷工作。

3.旧短文改错中设置有多词、缺词、错词、正确四种类型,而在新短文改错题型中,只设置了删除、增加、修改三种短文错误的类型,在文中的10处错误中,每一句至多存在两处错误。

二、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的解题思路

1.依照三遍阅读法,掌握解题技巧。

(1)首先要通读全篇短文,掌握文章大意。考生第一遍要对全文进行大致浏览,特别是短文中的第一句话,能够迅速了解短文的主题。在第一遍阅读时尽量不要逐句找出错误,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做题时间,而且做题正确性也不高。但是第一遍时可以对一些比较明显容易的错误进行改正,这能够有效降低后面的分句改错难度。

(2)整句理解,同时并逐句检查错误,在第二遍阅读时,考生要从语法错误和行文逻辑错误这两方面对文中的每一句进行仔细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做到看清句子和词语,理清全文的逻辑关系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在解题时,考生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充分地考虑:名词的数、格是否正确;谓语动词的语态、时态是否恰当;非谓语形式使用是否正确;冠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固定搭配的词语或习语是否使用正确;主谓是否一致;上下文的连接词是够恰当等等。

(3)复读全文,检验答案。在答完题目后,还要进行第三遍全文阅读,目的是为了检验所填答案是否正确,要看全文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上下文之间是否通顺。

考生在做短文阅读的题目时,必须要严格按照以下原则来进行:首先要忠实全文,不能改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全文的行文逻辑,只可以对短文中的多词、缺词、错词及语法错误进行改正,对于标点符号、顺序、拼写、大小写等不考虑纠正;其次对虚词进行删除或添加,虚词一般是指关联词、冠词、介词等,对于名词和动词不能随便添加或删除,否则会使句子的愿意发生变化;对文中实词的处理通常都只是改变其形式,不能改变原词意,更不能轻易添加或删除甚至替换成另一个实词;最后要答题规范,严格根据解题的要求来答题,答题位置要正确,不可以在原题上随便涂写。

2.训练解题策略,加快答题速度。

(1)强化英语基本功训练,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考生要对基本语法知识、典型常用句型、词汇用法及搭配等等做到熟练地掌握,形成稳定的语言基础,并培养良好的语感,加强对单句改错的练习,使短文改错的答题能力及答题准确性得到提高。

(2)积累答题经验,善于总结。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要关注短文改错命题设错的方式和热点,整理并分析错误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平时要养成及时纠错和巩固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易犯、常见的错误进行总结,进行针对性训练,这能够有效提高短文改错的答题效率。

三、结语

短文改错作为一种要求较高的综合性题型,在英语高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生与教师要熟知其命题特点,加强平时的针对性训练及基本训练,不断提高短文改错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威.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分析和解题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9:160-161.

[2]章睿.高考英语短文改错方法探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51-154.

[3]刘华.高考中短文改错方法浅析[J].英语教师,2015,09:70-72.

命题特点分析 篇7

一、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是各地中考英语试卷共同采用的一个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初中三年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以及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能力。试题的难易度适中,试题的题干能结合教材文本与社会热点,充分体现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1. 注重基础考查,拓展学用渠道

与往年相比,2012年中考英语试卷中的单项选择题更加注重基础考查,对日常交际活动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冠词、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以及时态、语态、从句等主干知识的考查比例较大,考点覆盖面广,难度适中,发挥了该题型的测试功能。

例1In order to find______better job,she planned to learn______second foreign language.(苏州)

A.the;a B.a;a C.the;the D.a;the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冠词的用法。前半句句意为“为了找一份较好的工作”,表示泛指,在better前用不定冠词a;后半句句意为“她计划再学一门外语”,在序数词second前用a表示“又一、再一”的意思。故选B。

例2—How is Susan?

—Oh,she lives abroad,so I______ever see her.(南京)

A.hardly B.greatly C.clearly D.nearly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副词的辨析。hardly意为“几乎不”;greatly意为“非常、很”;clearly意为“清楚地”;nearly意为“将近”。由答句句意:苏珊住在国外,所以我几乎不曾见过她。故选A。

例3 Each of the club members______ready to help those who were in trouble.(南通)

A.is B.are C.was D.were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主谓一致中动词的用法。句意为:俱乐部的每一位成员都乐于帮助那些深陷困境中的人们。代词each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通过后面句子“who were in trouble”判定句子时态为一般过去时。故C为正确答案。

例4She sang a song I believe I can fly in Yangzhou English Classics Reading Contest.I have never heard a______voice than that before.(扬州)

A.good B.well C.better D.best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法。题干后半句句意为“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更好的声音。”该句有典型的比较级词“than”,选项A、B都是原级,C是比较级,D是最高级。故选C。

例5 The old theatre will close soon______some extra donations are made.(无锡)

A.so B.if C.because D.unless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连词的辨析。句意为:这个老剧院不久就会关闭,除非能够得到一些额外的捐赠。so表示“因此”,if表示“如果、是否”,because表示“因为”,unless表示“除非”。根据题意可知,D为正确答案。

例6 Peter enjoyed______at his birthday party last night.(宿迁)

A.he B.him C.himself D.his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固定搭配的用法。句意为:昨天晚上彼得在他的生日晚会上玩得很开心。enjoy oneself表示“玩得开心”。故C为正确答案。

2. 凸显交际功能,突出语言运用

语言最显著的功能是交际。在2012年各市中考试卷中,对交际用语的考查有所凸显。这些题目涉及学生的经历和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既反映出语言的交际性,同时也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

例7—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mpetition?

—______.It's too good a chance to miss.(盐城)

A.No problem B.Thanks a lot C.Never mind D.That's for sure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交际用语。A项意为“没有问题”,B项意为“非常感谢”,C项意为“没有关系”,D项意为“毫无疑问”。问句为“你将要参加演讲比赛吗?”答句为“当然,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根据上下文的情境,故选D。

例8—Shall we have a cup of coffee?—______.(镇江)

A.Good idea B.Thank you C.That's OK D.Me too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交际用语。问句是:我们喝杯咖啡好吗?这是一种表示建议的问句,答句应该是“好主意”。Good idea意为“好主意”,Thank you意为“谢谢你”,That's Ok意为“没关系”,Me too意为“我也是”。只有A项符合对话的情境。

例9—Congratulations!Your speech is excellent.—______!(苏州)

A.Oh,no B.It doesn't matter C.That's a good idea D.Many thanks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当别人对你表示祝贺时的回答。Oh,no是“哦,不!”It doesn't matter是“没关系!”That's a good idea是“真是一个好主意”,Many thanks是“多谢”,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别人对你表示祝贺时,你应该说“谢谢”。故选D。

3.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在2012年江苏省13市中考试卷中,都有以国内外的大事、生活中发生的事为题目背景的试题,把知识的考查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例10 The new Apple's product(产品)“iphone 4S”is______among the young people.(镇江)

A.meaningful B.traditional C.popular D.special

答案:C

点评:句意为:苹果公司的新产品iphone 4S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该题把对知识的考查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考查了四个形容词的辨析。meaningful为“有意义的”,traditional意为“传统的”,popular意为“受欢迎的”,special意为“特殊的”。故此题选C。

例11 Don't forget to take your bag when you______the bus.(徐州)

A.get off B.take off C.turn off D.put off

答案:A

点评:该句意为:当你下公共汽车时,不要忘记拿你的包。该题把对知识的考查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主要考查了四个词组的辨析,get off意为“下车”,take off意为“脱下或起飞”,turn off意为“关掉”,put off意为“推迟”。故选A。

例12—Have you heard of______about Jeremy Lin(林书豪)?

—Yes.He did quite well in the last NBA basketball match.(泰州)

A.anything exciting B.something interesting

C.anything humorous D.something important

答案:A

点评:题面是关于家喻户晓的华裔篮球明星林书豪。本题考查不定代词的用法和形容词的辨析。问句为一般疑问句,应该用anything,排除了B、D项。根据答句,“在上次的NBA篮球赛中,他表现得相当好”,由此推断,上句是询问是否听说过关于林书豪的激动人心的事,而不是幽默的事。故A选项是正确的。

二、词汇运用

英语词汇知识是各项英语语言技能发展的基础,词汇知识的积累对英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影响很大。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以及对习惯用法和常用搭配的掌握。2012年各市中考试卷中都设有词汇题,虽然在形式、题量上略有不同,但命题思想和考查范围基本一致,突出考查学生对词义、词性、句法、语义等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根据括号中的中文提示、英文释义及句意,写出句中所缺单词,使句子通顺。

例1 The cat was______(卧)fast asleep by the fire.(苏州)

例2 Mr.Wu always spends a lot of time______things to us.(解释)(扬州)

例3 Take the______(第二)turning on your right and you'll see the museum.(徐州)

例4 I'm sorry to hear that the dog you once played a trick on______(咬)you on the hand.(常州)

例5—What's the______(高度、身高)of Jeremy Shu-How?

—I don't know.Maybe he is shorter than Yao Ming.(镇江)

例6 Colours can change our moods and some may make us feel______(in need of sleep)(宿迁)

答案:lying;explaining;second;bit;height;sleepy;

点评: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汉语或英文释义,结合句意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通常是一空一词,试题难度略大于选词或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但所考查的词汇均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词汇,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序数词等信息词汇,通常句中还会出现固定搭配给予提示。该类型题目语境的指向性较为明确,突出了语言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2. 根据句意,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例7 Justin Bieber's first single,One Time,is about one of his favourite______(topic),puppy love.(南京)

例8 I haven't seen my grandma for a long time.I'm looking forward to______(visit)her soon.(淮安)

例9 This machine is______(special)designed for blind people.(无锡)

例10 Though my grandfather is in his______(seventy),he has got a QQ number.(泰州)

答案:topics;visiting;specially;seventies

点评:此类题目主要集中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以及代词等有变化形式的词汇,如名词的复数变化、动词的时态变化和非谓语动词变化、形容词与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变化、代词的类别和人称变化以及常见的有词缀变化的派生词等,主要考查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结合语法、句法运用词汇的能力。

3. 短文填空。

例1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各题所给首字母的提示,写出一个合适的英语单词完整、正确的形式,使短文通顺。(保留原题号)(南通)

If you think of after-school activities as a waste(浪费)of time,you are wrong!After-school activities help us grow up in many(66)w______.Above all,they offer us chances to practise what we learn in(67)c______.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we can also learn more about today's society(社会)and a lot of(68)n______things that we can't learn from our books.What's more,they help to develop our abilities that we need both for our studies now and for our work and life in the(69)f______.

We are busy with our studies in school,so after school we all need to(70)r______ourselves.After-school activities just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breathe(71)f______air and remove tiredness.Then,we can pay(72)a______to our studies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Some after-school activities will make us useful and helpful to(73)o______;some can keep us strong and(74)h______;some may even change our life.So,all the students,get out and taken an(75)a______part in various after-school activities.

答案:66.ways 67.class 68.new 69.future 70.relax 71.fresh 72.attention 73.others74.healthy 75.active

命题特点分析 篇8

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

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

1. 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化合物相关的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 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 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 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例1 根据图1所示回答问题(答题时,化学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3)写出Cl2将Z氧化为K2E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由E制备的E(C2H5)2的结构如图2,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______种峰,错误的结构有______种峰.

解析:由框图中的M为红色金属可知M为Cu;Y加入KSCN得红色溶液可知Y为Fe2(SO4)3,Z为Fe(OH)3;所以E为Fe,X为FeSO4.(1) Cu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2)FeSO4溶液被氧化为Fe3+,Fe3+可以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色.(3)Z为Fe(OH)3,根据题意写出反应物和产物,配平即可.(4)根据题给的结构,可知正确的结构中有1种氢原子,错误的结构中有3种氢原子,所以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1种峰,错误的结构有3种峰.

答案:(1) Cu+H2O2+H2SO4=CuSO4+2H2O(2)4Fe2++O2+4H+=4Fe3++2H2O 2Fe3++2I-=2Fe2++I2 (3) 10KOH+3Cl2+2Fe(OH)3=2K2FeO4+6KCl+8H2O (4)1 3.

2. 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例2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平衡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反应的Δ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2)已知:

(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已知25℃时Ka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4)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则溶液显__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

解析:(1)恒温恒压时,充入氩气,容器的容积增大,平衡向左移动;使用催化剂时,对反应的ΔH无影响,不改变;(2)根据盖斯定律,分析3个反应可知将ΔH1+ΔH2-ΔH3=-77.6 kJ·mol-1;(3)根据两者的Ksp值,其数值小的先生成,故首先生成Cu(OH)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根据电荷守恒,,故溶液中c(H+)=c(OH-),溶液呈中性;溶液中的;c(H+)=c(OH-)=1×10-7 mol·L-1,溶液中的,故此.

答案:(1)向左,不改变 (2)-77.6 (3)

3. 化学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

例3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将a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a/10)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 mol/L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 mL KMn04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KMnO4+□FeSO4+□H2SO4=□Fe2(SO4)3+□MnSO4+□K2SO4+□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____式滴定管,理由是______.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____和______(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

②方案二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

解析:(1)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得:2KMnO4+10FeSO4+8H2SO4=5Fe2(SO4)3+2MnSO4+1K2SO4+8H2O.(2)因为在滴定实验中用KMnO4溶液作滴定剂,KMnO4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所以不能选择碱式滴定管,应选择酸式滴定管.(3)根据方案一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为:;根据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为:.(4)方案一中应考虑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其他金属和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的影响;方案二中应考虑其他变价金属和铁的氧化物的影响.

答案:(1)2 10 8 5 2 1 8 (2)碱KMnO4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 (3) (4)①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两种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②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KMnO4溶液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两种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4. 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例4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如图3所示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反应④______.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______,反应⑥______.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______.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______.

(6)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

解析:由框图中的转化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A为BrCH2CH=CHCH2Br,B为HOCH2CH2CHClCH2OH,C为HOOCCH2CHClCOOH,D为NaOOCCH=CHCOONa,E为HOOCCH=CHCOOH,F为BrCH2CH2CH2Br.

答案:(1)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2)NaOH/醇溶液(或KOH/醇溶液) NaOH/水溶液 (3)防止双键被氧化 (4) CH2=CH—CH2Br+HBr→CH2Br—CH2—CH2Br (5)HOCH2CHClCH2CHO或OHCCHClCH2CHO或OHCCHC1CH2COOH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6)OCH2CH2CH2OOCCH=CHOO

三、认真审题、规范表达

认真审题是成功答题的关键,解题整个过程中要不停地审题.审题要点包括:1.抓住关键词,如化学上“正确”与“不正确”或“错误”,“是”与“否”或“不是”,“有色”和“无色”,“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电子式”与“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分子式”与“结构简式”,“一定”与“可能”等.2.条件梳理,大胆剔除无用信息.对条件较多的题,可在草纸中进行整理,分析明确做好记号,层次清楚.3.挖掘隐含信息和弱信息,这两种信息给考生的刺激强度小,容易被忽视,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仔细,按文字顺序,逐一挖掘.4.克服思维定势,防止只凭经验,不审题.5.要考虑周全,避免丢三落四.规范表达是在考场上长分最主要的因素和手段,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是失分的一个原因.规范表达具体要求是:(1)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清楚,分段准确利落,答题层次、条理清晰,简洁明了.(2)语言表达要规范:切忌“语多不中”“词不达意”“言不及意”.(3)学科用语要规范:如化学用语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避免丢三落四.如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物质的状态等.(4)解题过程要规范:如大题按学科要求进行.

例5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铵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图4.

(1)反应I前需在FeSO4.溶液中加入______(填字母),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A)锌粉 (B)铁屑

(C)KI溶液 (D)H2

(2)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35℃.其目的是______.

(3)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______.

(4)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NH4)2S2O8(过二硫酸铵).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

解析:(1)为了防止Fe2+被氧化,所以应加入既能防止Fe2+被氧化,又不会引入新杂质的物质,所以加入铁屑最好.(2)温度若较高则会促进Fe2+的水解,也会使NH4HCO3分解,所以反应温度应低35℃.(3)要使K2SO4晶体析出,就要降低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由于K2SO4是离子化合物,在醇类溶剂中的溶解度一定变小.(4)据图示:,H2在阴极产生,阳极发生的变化就为:.

答案:(1)(B) (2)防止NH4HCO3分解(或减少Fe2+的水解) (3)降低K2SO4的溶解度,有利于K2SO4析出 (4)

高考历史的命题特点与教学策略 篇9

一、命题特点

1.从题型分布看。

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其中选择题占48分, 非选择题占52分。 非选择题40题为25分;41题12分;四道选做题选做一题, 共15分, 主要考查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从试题特点看。

重视基础, 突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例如2014年考查“宋明理学”、“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供应制度”、 “ 美国1787年宪法”、“苏联新经济政策”等。 其中40题、41题、选做题都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这些都突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 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3.重视历史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的高考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多, 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 试题往往以知识为载体, 把考查重点放在运用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思维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能力。 如2014年的41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 并说明修改理由”, 2015年的41题以一公式为题, 让学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 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有历史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求推理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4.关注社会现实, 体现时代特点。

命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 做到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 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 例如2014年的41题考查了“抗日战争”, 体现了当下热点中日关系、明年抗战胜利70周年;45题考查了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 体现了当下热点民主法制建设;47题考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订及作用, 体现了当下热点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及核安全问题, 凸显和平与安全这一时代主题。 48题考“包青天”体现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反腐倡廉这一热点。 2015年的41题考到了儒家思想, 48题考查了道教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热点 “弘扬传统文化”“以德治国”这一主题, 46, 47题均以二战为背景, 体现了当下热点“中日关系”“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5.重视对考生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考查。

如2015年26题考查人性的认识, 33题考查世界近代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 “天赋人权”, 40题考查中西科技文化比较, 41题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 “ 抗日战争” 的认识, 48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上为官清廉的包青天, 引导考生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与统一性, 感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 从中外历史发展中汲取积极进步的养分, 树立正确的文明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6.运用各种史观探讨历史。

近几年高考当中都坚持对史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如近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史观, 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 如2014年30题从上海与京津放映的中外影片比例入手, 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体现社会史观;40题以宋应星和牛顿的科技成果入手, 考查十七八世纪中西科技文化的比较, 体现全球史观;41题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入手, 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 的认识, 体现唯物史观。

二、教学策略

1.抓好课堂教学,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根据课标要求和考纲开展教学, 通过全面深入解读 “课标”, 准确把握其基本理念与知识内涵, 理清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围绕考点设计问题, 指导学生梳理基础知识, 构建框架体系, 总结阶段特征。

2.认真上好习题讲练课,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指导, 注重对他们进行解题速度和质量的训练, 学生的作业和考卷教师要认真批改、纠错、讲评, 并且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 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指出学生的答题缺点和不足, 指导他们的答题方法, 规范答题步骤,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从而培养他们对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迁移与运用的能力。

3.注重史学观点。

教师要不断关注史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 以科学史观贯穿课堂教学。 既需要了解传统的阶级分析等观念, 更需要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新观念。

4.挖掘课程资源, 补充背景材料。

全国卷考试除了学生熟知的概念外, 也有一些教材未阐释, 学生不懂的历史概念, 如谥号, 经学, 阴阳学, 五行学, 民教冲突等。 那么如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补充课外历史知识, 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就是对一线教师的考验。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补充新材料, 通过一些新材料, 提高学生的历史洞察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及特点研究述评 篇10

作文:要求学生按一定文题或给定的条件, 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 对一定问题进行描写、叙述或议论的试题。这是主观性试题。它可以考查学生的思想水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多用于语言文学课、语文课、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成绩考核。

写作: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 命题作文又叫推题作文, 广义上讲, 考试中所有的作文都可以称之为命题作文;狭义上讲, 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按照指定题目所规定的范围、体裁等要求来写一定规格的文章。

(2) 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 是提供一定形式和内容的材料让作者根据它写出一定要求的文章, 实质上是广义的命题作文。

(3) 话题作文是提供一段文字材料为“话题”, 根据这个话题的规定内容进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也有规定除诗歌外不限)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的“三自一不”作文。

命题: (1) 通过肯定或否定的语句说明事物的存在状态、性质和发展趋势, 常常被视为具有认识价值的论断。其逻辑形式表现为判断句, 即指具有真假的语句。命题必须是陈述句, 命题又分为简单命题和复杂命题, 一个不包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 包含了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命题称为复杂命题。命题所表达的内容, 即所表达的思想一般称为命题的意义, 而命题的真与假则称为命题真实性的值。

(2) 根据考试目的编制试题, 组配试卷, 为考试制造测试工具。要制定命题计划, 按各科知识的内容和合乎学生能力的层次, 分别规定出试题数量和占分比例。命题的基本原则是: (1) 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不出超纲题、偏题或没有考查意义的题目; (2) 试题要充分反映各学科的知识特点, 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3) 题目含义明确, 用语准确; (4) 试题的形式灵活, 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有定论; (5) 有适当的信度、效度、难度和较高区分度。命题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侧重于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要问题梳理

1. 作文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自由度和限制性之间的矛盾,

并且认为开放性是未来改革的趋势, 石义堂等人都提到这点, 可见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此外孙绍振作了更为全面的解释, 同时刑永立在《高考作文审题思路及命题形式的新变化》一文中提出我们也不能忽略限制, 绝对地开放, 并说明了原因。

2. 作文命题应该体现理性方面, 刘一承提出以议论文为

主, 重思维能力。李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反思与前瞻》里也提到了理性精神的弘扬将会是很重要的立意取向但孙绍振则有独到的见解, 不应该回避以抽象观念来命题, 还援引西方作文命题方向作比较和补充说明, 例如:法国作文的命题, 文科: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经济科:“给与的目的在于获得, 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理科:“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 不幸, 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 更多的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 跟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再来看美国的命题:“媒体不仅仅传播消息和文化, 而且决定什么消息是重要的, 这样, 他们就帮助形成文化价值。” (柏恩斯坦) 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电影、互联网等等, 能够决定多数人意识中什么是重要的。可见, 他们评分标准:有批判性思维, 能不能发展自己的论点, 用逻辑和恰当、清晰的例证支持自己的观念, 能不能在首尾一贯的推演中, 使之深化。文章是否组织得有序, 论题是不是统一在焦点, 是不是自如地演进, 语词是不是丰富而句法结构是不是有变化。他们的题目不叫命题, 而是提示, 他们的要求, 不是按题为文, 而是讨论和评论;很明显, 这些要求和抒情审美散文毫无关系, 从文类来说, 这些都是议论文的要求。

3. 大家一致认为作文应贴进生活, 关注社会与人生。代表:

周天忠《最近十五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回顾及今后对策》, 其中孙绍振则对此作了更为深入透彻的解释, 认为不能停留在原生的生活, 感情应该加以提炼、概括想象、变异、升华到个性化和智性的层面。

4. 有些人认为未来作文命题形式呈现综合化。代表:黄洪深、夏立新《试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趋势》。

5. 在国外, 作文命题 (尤其美国) 更倾向于研究性的议论文形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辩力。

当今, 我们的作文命题还处在经验命题阶段, 带有主观性, 命题理论不完善, 又缺自觉意识。在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国, 考核重点不在审美价值, 而是面对有争议或权威的观念自己做结论, 写议论文。而我们长期以来把审美、情感当做语文全部的人文性, 而升入大学需要分析力和批判意识, 可见, 语文培养目标中理性见解的缺失。另外, 在作文批改中, 我们不提倡用“差”来形容, 有很多老师确实有繁重的工作压力, 不免发生审美疲劳, 对学生作文闪光点的敏感性就更迟钝了, 加之师生之间的代沟也增大了评分的主观性。教书先育人, 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做人的过程, 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无疑是一线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衡量, 应该给大家一个明确导向, 不能我出我的, 管你怎么教呢, 不能为了提高写作的匠气而伤害了写作的灵气。只有教师思想摆正了, 才能要求学生, 才能有助于学生整个人的发展, 做人与作文的根本都是德与诚。其实, 命题是材料还是话题作文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各有特点。重要的是, 处理好限制性和自由度的内在矛盾才行。

参考文献

[1].周天忠, 《最近十五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回顾及今后对策》[J]

[2].刘一承, 《作文命题趋向和特点研究》[J], 《龙岩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3].李新, 《继承与超越: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反思与前瞻》[J], 《学科教与学》, 2000年 (7)

[4].刑永立, 《高考作文审题思路及命题形式的新变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1 (9)

[5].孙勤东, 《高考作文命题从“二元对立”到同构统一》[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3 (11)

[6].刘彩虹、周庆元, 《新时期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及策略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7].木兰, 《激情燃烧的岁月高考作文命题30年》[J],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2007 (7)

命题特点分析 篇11

在中考的作文题型中,有半命题、命题、材料、话题作文等四种,各具特色,相辅相成,却都不可忽视其重要性。半命题作文处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中间位置,有其特有的限制,也有其开放性。针对于初中生的心里因素,半命题作文具有独特的个性,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优势。掌握半命题作文的写作特点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让学生在中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

中考 半命题作文 命题特点 写作方法引言

作文作为中考语文中分数比重最大的一道题,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根据题型的不同,应对的写作方法也各有所异。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实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写作的技巧,不断地带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但是,多年来照搬的运用,还是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作文的教学不断的变得更加的个性化。

1.半命题作文题目解析

1.1半命题作文的相关概念

半命题作文即是作文的题目只写出一部分或者一半,其他部分由学生自己发散思维填写的一种作文题型。这一题型需要学生从题目中、题目背景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扩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表达能力完成作文。

从2007年—2009年的中考题目数据显示,半命题作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根据2015年全国中考题型总汇可以了解到,半命题作文题目还是较多的。

由上图可知,半命题作文不断出现在学生的中考试卷中。

1.2半命题作文的命题特点

半命题作文是比较灵活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给出的一半或者一部分题目,运用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写作。并且半命题作文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丰富且短暂的提示,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选择内容,完成写作。比如说:“_______,你不一般”“难忘______的眼神”都是极具特色的题目,选择的空间也变大,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累计的知识、兴趣,驾轻就熟的选出作文素材[1]。

当然,也有的半命题作文没有如此的开放,而是相对的加了限制。比如说:“______童心”作文中有几个选择“拥有、发现、久违了、爸爸的”等等。

1.3半命题作文的不同命题结构

一、命名前半题:比如说“笑傲______”“世界只有______”“在考验中______”“给自己一个______”“我读懂了______”“我渴望______”等等。

二、命名后半题:“______,做我自己”“______并没有结束”“______的承诺”“______的岁月”“______,我的最爱”“______触动了我”等。

三、两端命题,中间自命名:比如说“沉醉______的世界”“这里的风光______好”“一路与______同行”“走在______的小路上”等。

四、交叉的命题方式:比如说“我和______一起______”“有一种______叫______”“从______中学习______”等等[2]。

命题作文有各种各样的命题方式,给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大,在学习中,教师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对学生的半命题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中考尽情发挥优势。

2.中考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补充题目,只有将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下面的步骤。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作文给出的背景的提示进行选文章素材,选好之后根据自己所选内容进行补充题目。这样补充好的题目就和命题作文一样了,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开始写作。补充题目的过程,考察的是学生日常学习的积累知识,学生初中阶段的写作特长。选择的内容以自己熟悉的为主,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新颖的文章,这样才能够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获得高分。但是,依旧要注意以下几点:

2.1认真审题,明确具体题目的开放点以及限制点

如上述中提到的“______,我的最爱”。根据这一题目来说,学生必须考虑到,这个半命题作文以“我的最爱”为中心点,在写作的过程学生要围绕“最爱”为主题。在补充题目时,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进行叙述,会更加贴切,表达出来也会一目了然。比如说“爸爸、妈妈、书籍”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以此来突出中心点。

认真审题还包含了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的理解,不遗漏,减少错误的几率。对于半命题作文中的提示,也是学生不容忽视的,有的应该予以采纳、有的作为参考。

2.2注重知识的积累,内容创新

一篇好的中考文章,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平时注重素材和知识的累积,在写作时能够有效的运用进来,发挥作用。写半命题作文时,要结合自己日常的喜好、兴趣写,内容要自己足够的了解,但是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在题目的补充上,内容的选择上,都要朝新颖的角度出发,这样能够吸引住别人的眼球,得到更好的成绩。

2.3结合实际,化小题目

在半命题的题目填充中,学生要注意,题目的范围不能往大的方面进行填充,而是选择小的方面,这样会更加方便叙述。能够写的更加真实、更加具体。比如说“ 是幸福的”,这时,就不应该填“人生”,人生的范围过于的广泛,无法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学生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3]。就可以选择“读书、有朋友”之类的进行补题。

2.4内容积极向上

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学生的选择空间比其他类型的作为选择空间要大,自由程度高。学生在选材的时候应该注重内容的积极性,不要选择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材料,这样会给作文的得分带来劣势影响,降低作文的整体品味。

3.结语

一篇中考文章,改卷老师最先接触的便是题目,一个具有特色的、新奇的、生动的题目,能够吸引老师的眼球,为文章获得第一印象的高分。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新颖的内容,会让一篇半命题作文发挥到极致,获得高分。

【参考文献】

【1】王兰.来自中考作文评卷组的声音——2011年哈尔滨市升学考试语文命题作文写作误区与对策【J】.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4

【2】李自斌,胥积宏.精妙立意 精巧构思——半命题作文的中考应试写作指导【J】. 新课程(中),2015(03)

物理实验题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篇12

一、实验题特点分析

1. 试题结构相对成熟, 呈现“一小一大”模式

近三年的实验题基本由“一个电学”变为“一大电拖一小力”, 或“一大力拖一小电”模式 (如2012年安徽卷、海南卷、广东卷) , 基本体现“力电均衡”, 各省市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变化。小实验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的考查;大实验考查探究的过程, 关注对能力的考查, 常常是大纲规定实验的适度迁移与创新。从近几年实验题的命题趋势来看, 实验题第2小题往往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

2. 信息量大, 且题型多变, 注重对步骤及仪器使用的考查

近三年各个省市的实验题字数都在400字以上, 且都配有表格或图像, 呈现方式灵活, 以选择、填空、作图或计算等形式出现, 题型多变。在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 基本仪器使用的考查3次, 力学部分实验考查7次, 电学部分实验考查了10次。全国14套试题几乎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所有学生实验及重要规律的演示实验。注重对实验操作步骤、基本仪器的使用考查。命题者试图创设一种真实的实验情境, 通过纸笔型的考试, 考查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深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仪器与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 如2012年江苏卷对“多用电表”操作的考查独具特色。2012年的14套试题中对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均有涉及, 如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 重视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 关注学生实验素养

如误差理论、有效数字、精确度等, 《考试说明》指出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 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近三年试题均有对实验知识应用类的考查, 要求会运用学过的实验思想方法解决创新型实验问题, 以便探索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如2012年上海卷第29题, 课本实验中用是一种线性处理的思想, 而命题者则跳出课本, 用图线, 要求学生在原有周期公式的基础上, 得出新的公式, 找到图线与纵轴截距。

4. 设计探究性实验题成为热点, 问题有适当的开放性

所谓探究性试题是指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 引导考生围绕某个具体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对有关理论或实际物理问题展开探索、进行研究, 通过选取实验手段控制实验条件, 观察物理现象, 收集实验数据, 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 (包括代数运算和图像分析) , 创造性地得出科学结论的试题。此类试题是在应对全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关于“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课改理念, 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实现而命制的。如2012年安徽卷“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设计与实验过程的补充;2012年北京卷与山东卷对电阻及电阻率测量电路的设计等。

5. 试题综合性明显加强, 呈现出两“大融合”的趋势

纵观近年试题, 综合性明显加强, 出现以纸带为载体的力学实验的融合和以多用电表与伏安曲线为载体的电学实验的融合。新课程考试大纲中规定11个必考实验, 其中力学实验6个, 电学部分5个, 力学实验包括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力学实验中有4个实验与纸带有关, 利用纸带可以直接测量研究对象的时间和位移, 可以间接计算出研究对象的速度和加速度, 若结合其他物理量的测量, 还可以测量与速度、加速度有联系的相关量, 如质量、力、功率、功、动能、冲量、动量、重力势能、动摩擦因数、转速等。所以, 在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以“纸带”为媒介的力学实验大融合, 如2012年的江苏卷第11题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装置来测定动摩擦因数;2011年海南卷第14题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总之, 在大纲规定的11个必考实验基础上进行重组、改进与创新, 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 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 是否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或探究未做过的实验, 包括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等。侧重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对图像的分析解读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创新与迁移能力。对能力要求全面, 且层次较高是历年高考中的难点。

二、备考策略

1. 整合两大实验, 掌握基本技能

一是整合力学6个实验, 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与纸带相关 (含4个实验) , 应掌握速度、加速度的求法;二类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类是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二是整合电学5个实验, 可将其分为四类:一类是测电学物理量, 如测量电阻率、电压、电流、电阻、电动势、内阻、功率或电功;二类是仪器使用类, 如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传感器;三类是器材选择与实验方法选择;四类是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选择。同时, 要牢固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仪器使用、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等。

2. 灵活处理改进型实验, 提升答题能力

如可以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仪器探究动能定理;可以用安阻法、伏阻法、安安法、伏伏法、等效法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只是实验原理的方法、实验器材有所改进。如2010年全国卷Ⅱ考查“替代法”测电阻, 2011年海南卷第14题利用倾斜气垫导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 2012年新课标卷的测磁感应强度。

3. 转移分析“发展型实验”

以教材实验为背景, 测量与原实验相关的物理量 (如摩擦力、空气阻力、功率、角速度) 或探究一些与原实验相关的新关系 (如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 这样就形成了发展型实验。处理这类问题时, 应在原来实验的原理上, 向新的物理量、物理关系或物理规律进行转移、迁移或联想, 如2010年四川卷考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 2011年山东卷考查“测电源的输出功率”, 2012年山东卷由纸带分析运动, 进而考查测定动摩擦因数。

4. 重视能力的训练, 加强反思

上一篇:法学实践教学问题下一篇:医学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