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理念(共12篇)
内容理念 篇1
2016年2月17日,美国洛杉矶波莫那高等法院对发生在南加州地区中国留学生绑架施虐同胞案进行了判决,3名主犯被判6年到13年的监禁。判决结果一出,国内哗然,也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的关注。事实上,校园欺凌是困扰美国乃至全球的问题,20世纪80、90年代美国面临校园欺凌事件高居不下却难以应对的困境。之后,美国各州相继出台反欺凌法案严厉惩处欺凌行为,并确立了可操作性强的校园安全管理计划、欺凌预防措施和欺凌行为干预计划,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取得一定的成效,2014年美国校园欺凌事件数量首次显著下降。
一、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理念
纵观十几年来的美国校园欺凌立法,可以发现,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秉持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谨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的三大突出理念。
(一)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
人身权也称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人身权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切人生来就“赋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1]可以说,美国建立的法律秩序环境所要承认和保护的首要利益就是人们的人身权,美国校园反欺凌法案自然也不例外。
反欺凌法案的制定和出台就是为了创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以保障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学生的人身权不受侵害。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学生的安全,保护学生不受其他同学的错误对待,为那些受到伤害的学生伸张正义,保障学生的人身权益。奥克拉荷马州的反欺凌法在立法目的中写道:“立法机关发现欺凌行为对学校的社会环境有负面影响,在学生之间造成恐慌氛围,抑制他们的学习能力,导致其他反社会行为。欺凌行为还和其他形式的反社会行为有关联,比如,故意破坏、偷窃、逃课、辍学、打架,以及吸食毒品和酗酒……全国各地的学校已经开发和效仿有效机制来识别、预防和有效地干预欺凌行为。这些学校发出的信息表明,欺凌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因此,学校需要提升安全性,并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学习环境。”[2]
美国反欺凌法案对施害者的人身权利也提出了保护。许多州的反欺凌法案规定,案件中的施害者同样拥有人身权,具有辩护的权利,应对受害人和施害人一视同仁,提供心理的咨询与辅导以及康复的相关服务。
(二)谨慎立法理念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过程遵守谨慎立法的理念,在立法之前,各州政府均会委托相关科研机构对本州乃至全国的欺凌相关问题做深入的调研,理清本地区的欺凌现状,并组织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多方人士共同商讨法律条款。在立法的过程中,更是反复推敲对法律条款的界定,仅对“欺凌”的界定就反复修正。即便法案出台以后,仍然有专业人士不断研究其中的漏洞,及时更新修正法案。
立法是对有限社会资源的一种制度性分配,反映了社会的利益倾向性,谨慎立法,要做到立法公正公平,必须以平衡作为法律的基本精神。充分权衡多方的利益,重点维护弱者的利益,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维护各方利益,获得各方的认同。反欺凌的立法理念同样也发挥了平衡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人身权利的表达自由和平等审判权利之间的平衡等方面。美国众多反欺凌法案中明确规定了各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其中重点保护受害学生获取民事赔偿权利、免费私立学校就读、获得心理疏导等其他服务的权利,而且用程序正义的理念来保持整个调查、审判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这些规定是人本性的,而且是谨慎考虑到了反欺凌过程中的私权利之间、公权力之间、权力与权利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平衡。
(三)民主立法理念
校园欺凌立法是各界反思努力的结果,美国校园暴力引发的各种校园血案使得社会各界关注欺凌问题,认识到校园欺凌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欺凌的学生会引发很大的心理问题,诸如自卑、抑郁、自杀,也有人会走向偏激,采取同归于尽的报复行为,甚至会出现反社会行为,欺凌的实施者也会养成目无法纪的习惯,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学校、家长、学生以及众多公益组织奔走相告,纷纷呼吁立法。
从法案制定到最终通过的过程中,美国校园欺凌立法充分反映了民主立法的原则。在众多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士的推动之下,相关立法机关顺应民意,在制定法案前经过充分的调研准备,法案草拟出来以后由代表议员提交州议会审议,并要通过参、众两院的辩论和投票。然后,立法机关依据规定举行立法听证会,召集多方利益代表出席,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充分审查和讨论各个条款的规定,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充分反映民意、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后,使得法案的内容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并通过。[3]
二、美国校园欺凌立法路径
一个国家的立法路径,深受该国政治制度、法律传统和思想文化的影响。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分权制的国家,在立法传统上,各州具有主导性权力,这也充分反映了其民主自治的思想内涵。美国校园欺凌立法在立法路径上经历了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立后修的基本路径。
(一)先下后上———地方自主立法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的先下后上路径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以地方为代表的各州先行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各州组织州内各学区的地方反欺凌政策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联邦政府顺应民意,关注欺凌问题,通过出台和修订全国性法案的某些相关条款,支持地方立法并倡导反欺凌理念。
1. 地方先行立法
美国的反欺凌法案以州为单位的地方立法为主。1999年,佐治亚州率先出台了《佐治亚州反欺凌法》,成为全美第一个拥有反欺凌法案的州。2015年4月21日,美国共有50个州通过了反欺凌法案,其中45个州既颁布了反欺凌法案又出台了相关的反欺凌政策。1999年至2011年是美国各州反欺凌法案出台最集中的时期。1999年至2010年,美国通过了120多个反欺凌法案,这其中包括新出台的法案以及修订法案,仅2010年就出台了21个反欺凌法案,[4]在反欺凌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见图1)。
2. 联邦政府的支持及相关法案
尽管目前美国没有联邦反欺凌法案出台,但联邦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全国的校园欺凌问题,在各州立法的过程中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也在不断地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并修订以往的法律条款,保证校园安全,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校园禁枪法案》,2001年小布什政府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保证所有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并规定受害学生可以转到安全的学校上学。随后,2004年,联邦政府出台了《安全无毒学校及社区法》(Safe and Drug-Free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Act)作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一部分,明确联邦政府对学校安全的支持。2010年8月,美国教育部联合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司法部、安全局等6个部门召开了首次国家校园欺凌峰会(national bullying summit),探讨如何预防并杜绝全国范围内的欺凌问题,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欺凌法律法规。[5]
(二)先内后外———内生为主,外生为辅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的路径主要基于各个州的内部现实需要和“本地化”的立法技术。纵观美国各州校园欺凌立法出台的经过,各州的内部需求是欺凌法案最终得以通过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本地区校园欺凌事件数量居高不下。据2008年一份调查研究表明,美国有近70%的学生涉入欺凌事件,他们或是欺凌的发起人、参与人或是被欺凌的受害者,[5]人数如此庞大,引起了全国各州政府对本地区欺凌立法的重视。另一方面,本地区某一突发的恶性欺凌事件也是促使州政府迅速通过欺凌法案。比如,2010年,马塞诸萨州一名15岁的女高中生菲比·普润斯(Phoebe Prince)因不堪忍受同学的欺凌,放学后在自家公寓的楼梯间上吊自杀,这次悲剧促使马塞诸萨州政府于当年出台了《马塞诸萨州反欺凌法》(Massachusetts Anti-bullying Law)。[5]新泽西州的大一新生泰勒·克莱门蒂(Tyler Clementi)因被同学偷拍其同性亲昵行为并将视频上传网络而选择跳桥自杀,该次事件让新泽西州的法律制定者们认识到本州有关欺凌的法律条款存在巨大漏洞,促成了2010年《新泽西州反欺凌法》的出台。[8]
美国各州在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上遵循了“本地化”的技术路线,根据本州的欺凌事件的主要特征来设定相应条款。同时各州也参考其他州的立法经验以及国际的成功经验。比如,英国和挪威这两个对校园欺凌立法研究较早的国家对美国的反欺凌立法的影响较大,而挪威的“奥维斯干预方案”更是美国研究并干预校园欺凌行为的基础。但这种基于“本地化”的立法技术,也造成各州的欺凌法案差异显著,各州对“欺凌”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不同案件中“欺凌”的认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先立后修———不断修改完善
美国各州的反欺凌法案并非一蹴而就,各州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最开始的反欺凌法案主要遵循美国1964年出台的《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为范本制定的,同时也参考了1972年出台的《教育法修正案》中的性歧视条款,反欺凌法案中对欺凌的界定通常直接借鉴其中有关性歧视和反骚扰的法律条款,法案中对禁止行为的规定也将“欺凌”与“骚扰”混在一起。[4]美国反欺凌法案对“欺凌”的界定也在不断地细化,从最初的将“欺凌”与“骚扰”混为一谈,到不断修订“欺凌”的界定,规定具体的禁止行为,到后来扩大“欺凌”所涉及的范围等,法律条款不断明确清晰。
在法案执行过程中,各个州政府的法律事务者对存在漏洞的相关条款及时做出修正和更改。以新泽西州为例,第一部《新泽西州反欺凌法》(New Jersey Anti-Bullying Law)于2002年通过,虽然法律条款相对而言比较全面细致,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发现该法案存在一些漏洞。比如,法案中只是鼓励学校成立反欺凌项目,但并没有授权;没有提到发生在校外的欺凌如何处理;没有提及网络欺凌;没有对学校反欺凌努力的评估;没有要求教师学习如何恰当地认定及报告欺凌,[10]于是新泽西州于2011年又通过了新的反欺凌法案。
三、美国校园欺凌立法内容
各州的反欺凌立法法案内容并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基本涉及4个板块、11个方面的内容(见表1)。具体包括:(1)界定,具体包括法案的目的、适用范围、对欺凌行为的界定并列举出被欺凌群体的特征;(2)区域政策制定、实施及审议;(3)区域政策构成,包括被禁止的行为,学校上报、调查、记录的责任,对欺凌犯罪人的惩罚,对欺凌受害者以及犯罪人的心理咨询和帮助;(4)其他内容包括与学生、家长及教职工的沟通,提供相关的培训及预防项目,对整个事件调查过程的信息公开与监督,受害者寻求法律援助的权利和途径。
美国反校园欺凌法案对欺凌案件的处理程序也有明确的规定,包括:(1)上报欺凌事件,包括学生、家长及同学匿名上报的欺凌事件,以防止对上报人的报复行为以及学校的欺凌报告;(2)调查及反馈,学校对上报的情况组织调查,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受害人,告知家长,在必要情况下通知执法机构;(3)记录,对欺凌事件的所有相关信息做书面记录;(4)处罚,对欺凌后果的详尽描述以及对欺凌施害人的处罚;(5)引荐,为受害人、施害人等提供咨询、心理辅导等其他能恢复其身心健康的服务。[11]本文就校园欺凌行为的构成、相关主体的职责以及救济机制三个方面做详细的介绍。
资料来源:Stuart-Cassel,V.Bell,A.Springer,J.F..(2011).Analysis of state bullying law and policies.Retrieved on June23rd,2016 from http://www.ed.gove/about/offices/list/opepd/ppss/index.html.
(一)校园欺凌行为的构成
最早研究欺凌行为之一的丹·奥维斯(Dan Olweus)教授指出,欺凌是有目的的、反复的,而且选择那些无力反抗的人为目标,欺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12]
在美国欺凌立法的过程中,各州对“欺凌”的界定并不统一,主要包括:身体欺凌(physical bullying)、言语欺凌(verbal bullying)、精神欺凌(mental bullying)、同伴欺凌(peer bullying)以及更新的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几种欺凌类型。[5]各州的法律条款对欺凌的认定是一个标准由高到低,不断细化的过程。最初各州对欺凌的认定仅局限于暴力案件,在法律执行的过程中,各州司法部门逐渐降低了欺凌行为的认定标准,法律条款的制定更加具体化,界定了何种行为、在何种情境下被认定为欺凌,比如,将诸如吐口水、故意推搡、拍裸照等都定性为欺凌;逐渐将言语辱骂、口头威胁以及精神上的侮辱也纳为欺凌,包括因对方的残疾、种族、肤色、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在公众场所嘲笑、贬低他人等行为。甚至还包含了欺凌的频率、意图、对受害人造成什么程度的伤害等细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欺凌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复杂,欺凌的场所更加多样,对欺凌的界定标准也在不断细化。2006年开始,网络欺凌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欺凌行为纳入反欺凌法案中,2013年有18个州将网络欺凌纳入法案,至今已有36个州将网络欺凌以及使用电子媒体的欺凌写入法案;2010年,有15个州将色情短信(sexting)认定为欺凌行为;至2011年有13个州将欺凌的范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将校外发生的欺凌案件也包含在欺凌法案之中。[5]
(二)相关主体的职责
各州的反欺凌法案一般存在三个主要的相关主体:政府、学校以及教师。2011年出台的《新泽西州反欺凌法案》(New Jersey Anti-Bullying Bill of Rights Act)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反欺凌法案,该法案中,条款内容的规定清晰明确,对欺凌案件中的主要相关主体的职责都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15]
1. 政府的职责
各级政府主要负责牵头制定本地区的反欺凌法案。具体包括州级政府、市级政府以及下设的各个学区。由各级政府负责制定反欺凌法案,具体落实到每个学区,保证每个学区都有一套有针对性的反欺凌法案。在法案的制定过程中,各级政府主要起到领导、指挥、协调、支持的作用,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由各级政府牵头保证政府官员、社区代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参与。对于学区内发生的欺凌事件,学区教育委员会需要做出处理决定。同时在各个学区中任命一名反欺凌协调员,负责协调和加强本学期反欺凌法案的落实,协调各个学区内学校反欺凌工作的开展,帮助完善反欺凌的相关措施。
2. 学校的职责
学校是承担反欺凌任务的主阵地,因此,州法案和地区的反欺凌政策都在不同层面对学校的责任进行了规定,比如,在《新泽西州反欺凌法案》中,学校担负了重要的职责,各项具体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在学校中落实。具体包括:(1)规定了学校对学生行政处罚的权利,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一旦学校发现欺凌事件,学校必须举报、调查,对严重行为可以将施害人直接开除;(2)校长负责制,由校长接受学校内任何形式的欺凌事件报告,通知涉事学生家长,启动欺凌调查程序,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报告提交学区委员会;(3)成立校园安全小组,具体负责调查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培训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4)任命反欺凌专家,负责对校内欺凌事件的调查、作为校方代表处理欺凌事件、领导校园安全小组工作;(5)组织开展反欺凌教育和培训,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教育培训,培训教师如何预防、识别和治理欺凌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欺凌的后果。对于学校组织反欺凌教育培训的责任规定,相对于州法案的规定,学区反欺凌政策层面的规定更为具体详细,比如,宾夕法尼亚州某学区反欺凌政策指出,学校要提升学生相关技能来应对欺凌的情况,同时学校要告知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以协助问题的解决。犹他州的某学区反欺凌政策对学校提出了一项要求,即每所学校必须依据学区标准开发一项适合自己的预防方案,要求该方案内容必须包括讨论每年产生的欺凌问题并进行有关培训,还包括以文件形式对学生感到最不安全的地方进行评估,以及增强学生和工作人员的防欺凌意识、干预技能和社会技能训练。
3. 教职工的职责
学校的教职工承担具体的反欺凌工作,必须向校长汇报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采取措施预防或干预欺凌行为,预防疏导自杀行为的发生。反欺凌相关责任人员在收到欺凌报告后如果没有及时启动调查程序,或是知晓欺凌事件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欺凌,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更为严重的是,有报告欺凌事件义务的人员未履行其职责时不仅将受到纪律处分,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且,故意伪造调查报告的人员将受到处罚。
(三)救济及其机制
首先,惩罚及相关责任。美国反欺凌立法机构多次修正相关条款,加强了对欺凌行为实施者惩罚的力度。任何形式的欺凌都应当受到惩罚,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其学习或开除出校,构成犯罪的,要对其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予以相关的法律处理。特别重视打击群体犯罪,所有参与者都要承担最严重的罪刑。[16]爱达荷州的反欺凌法案定义并禁止骚扰、恐吓以及学生之间的欺凌,包括使用技术手段的欺凌(例如,电话、汽车电话或无线电话或通过电脑软件进入计算机系统或者计算机网络)。该法声明,任何“学生违反本条款的任何规定都可能是违法行为”。[17]美国还对欺凌行为设定了罚款惩罚方式。2016年,威斯康星州发布了一项名为“父母责任”的法规,欺凌行为实施者的父母将会面临罚款。欺凌行为实施者的父母有90天的时间纠正孩子的欺凌行为,如果父母拒绝与学校和警察合作或孩子的欺凌行为没有纠正,父母将面临366美元的罚款,对于情节严重者,其父母将面临681美元罚款。[18]弗吉尼亚州立法机关制定立法更为严厉,该州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处以2,500美元的罚款和长达一年的监禁,并给予受害者起诉欺凌人的法律追索权。[19]
其次,关于救济方式。第一,当学校发生欺凌事件时,任何人包括当事人都可以向学校报告骚扰行为。当学校收到投诉,必须进行及时、深入、公正的调查且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该事件。第二,如果欺凌事件经多方处理后仍然存在,当事人可以考虑向该地区教育管理部门提出正式申诉,并联系美国教育部的民事权利办公室和美国司法部的民事权利部门。第三,美国校园欺凌事件也可以采取社会调解和帮助的路径。美国的社区关系服务部是解决社区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和事佬”,其解决范围包括由种族、肤色和国籍的差异引起的冲突和紧张局势,也预防和应对基于性别、性别认同、性取向、宗教、残疾、种族、肤色、民族起源不同的暴力仇恨犯罪引起的冲突。它提供调解、仲裁、技术援助和培训,是一个能够做到免费、公正、保密和自愿参加的联邦机构。第四,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受害者的权益,美国18个州的欺凌立法中详细陈述了受害人依法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一般在“受害人的权利及赔偿”的相关条款中作具体规定。受害人依法享有法律救济权,这些权利包括受害人可以依法对个人、学校提起法律诉讼,当事人可依据民法或刑法的相关条款提起诉讼赔偿。当事人对学校提起的法律诉讼可以依据1964年的联邦《民权法案》中保护个人不受种族、性别、残疾等方面的歧视的规定以及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等相关条款。除了可以依据联邦法律条款寻求法律救济外,受害人同时还可以依据州侵权法进行诉讼,比如在欺凌案件中出现了某些过失导致受害人意外伤害或者自杀等情况。俄勒冈州的欺凌立法中就提到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依据现有的任何法律,无论是民法还是刑法,寻求赔偿,且不可更改任何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等。[4]
内容理念 篇2
安全目标:平安、健康、零伤亡
【释义】
这一目标的提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使安全管理更突出人性化,既让人感到温馨,又激发出一种责任感。“平安”的含义是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提高安全工作的把握度,确保每一名员工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健康”的含义是指在工作中要处处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环境,包括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使员工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保证员工的身体不受侵害,特别是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努力减弱乃至消除各种有害因素对员工的伤害,保证员工正常的工作时间,决不能以牺牲员工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企业效益;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使员工有健康的安全心里,为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奠定思想基础,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健康、共同发展。“零伤亡”的含义是指要转变了“百万吨”死亡率概念,把不让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伤亡作为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它体现了我们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对员工的责任心。
这一安全目标的提出,反映了企业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安全工作,从代表员工的根本利益方面落实安全工作,从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健康发展方面追求安全工作。它是企业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管理者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安全工作作为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来抓,规范管理行为,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在安全管理中要有清晰的思路、有刚性的措施;要发挥好各级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要创造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要求广大员工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做到规范行为、规范操作、决不违章。
安全价值观: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生命只有一次,遵章守规是保护神
【释义】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强调的是安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是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强调是安全与生产之间辩证的互动关系,即生产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不安全,不生产,安全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源动力。“生命只有一次,遵章守规是保护神”强调的是安全与生命的关系、遵章守规与生命的关系。它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因为鲜血和生命的惨痛教训,已经无数次地敲响了警钟;珍惜生命就要遵章守规,安全规章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用令行禁止的制度揭示了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守纪就是幸福,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就是杀人,也是自杀。它让我们牢记,安全规章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规章就是教训,愚蠢的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别人敲响警钟,聪明的人用别人付出的代价为自己作教训,岗位操作无自由,生命最可贵,规章不可违。安全的价值观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体现了安全工作不代表一切,但是可以否定一切,压倒一切。这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规则。在员工的认识方面,告诫员工安全就是就是健康,就是生命,把握住安全就要遵章守规,这样就能把握住生命。
安全价值观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安全健康的需要,作为企业发展必需的前提,做到不安全的煤一吨不出,不安全的尺一米不进;做到企业安全状况不断改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逐步把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安全的企业,一个劳动者生命和身心健康切实得到保障的企业,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要求每名员工要发挥自己的安全权利,维护切身利益,不安全拒绝生产;自觉学好规章制度,规程措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永不违章,保证自身安全,保证生命健康。
安全操作理念:先确认,后操作
【释义】
“先确认,后操作”重点强调的是确认,明确的把确认作为安全工作的一个具体内容,并置于操作之前,“确认”既包括对“物”的确认,如现场是否安全,工程质量是否合格,隐患是否排除等,也包括对“人”的确认,如心态、生理等是否正常,工作准备是否到位等。在确保“人、机、物、环境”全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再开始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先确认,后操作”为员工从事生产工作明确了工作流程,即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先确认,后操作”要求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多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搞好隐患排查,努力为员工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要求员工要认真学习规程措施、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努力提高危害辨识的能力,一丝不苟的落实规程要求和工程质量要求,不为下班留隐患。
安全防范理念:纠正每一个细小差错
【释义】
细节决定成败;蝼蚁之穴,可以溃千里之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每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酿成终生的遗憾,每一个细节上的差错可能影响到员工的健康甚至生命。惨痛的教训已经告诫我们,安全工作无小事,很多事故源于瞬间的粗心大意和不以为然。因此,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防微杜渐,纠正每一个细小差错,杜绝每一个不起眼的过失,付出一万的努力,防范万一的发生。
它警示我们,在安全管理和操作活动中,做到99%不行,必须做到100%,一百减去一等于零,纠正每一个细小差错,对管理者而言,体现为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思想,既包括按照走动式管理的要求,对管理对象任何细节上不规范现象的纠正,也包括对自身工作细小差错的纠正。对操作者而言,就
是要不放过任何的安全隐患,从上岗到下岗始终保持每一个工作细节的正确操作,全面落实工作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安全协作理念:确保他人安全是我的责任
【释义】
煤矿生产的特殊性要求安全工作必须是全方位、系统化的工作格局,每一名员工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任何一个危险的要素点都可能波及到其它要素、环节或系统。我对于别人来讲是“他人”,确保“他人”安全也就是确保我的安全,只有我为人人安全,人人为我安全,才能实现自主保安与相互保安的整体效果。
它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都处于一个安全利益的共同体之中,要把保证他人的安全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
它告诫我们不但自己认真接受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还要帮助别人牢固树立安全理念,时刻绷紧安全弦;不但自己遵章守规,还要监督别人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还要留心他人岗位上的各种隐患,共同搞好安全确认;不但自己运用和不断增长安全知识和经验,还要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不但让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还要关注别人的情绪和身体变化,实现团队的安全生产。
安全誓词: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对自己安全负责,对工友安全负责,对我的家庭负责,规范操作,决不违章。
【释义】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安全价值观,它昭示了安全的分量,明确了选择的筹码,因为安全代表着弥足珍贵的生命、健康和平安,这些是无法替代和不能较量的。每一个人对生存和健康的渴求是最强烈的,拥有生命和健康权是人最大的愿望;“三个负责”是使命和要求,也是目标和愿景,它说明了我们要追求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工友、不伤
害家人的全面安全,因为谁都有妻儿老小,你和我是企业的一员,也是家庭的支柱,你我安全,家庭幸福;“规范操作,决不违章”是措施和保障,也是承诺和决心,因为违章是安全的大敌,是事故的祸首,规范操作才是永远的护身符。
安全誓词郑重的表明了我们首先选择什么、努力追求什么、应该做到什么,这是誓词的意义所在,也是安全工作的要义所在。
网络微课内容设计理念探究 篇3
【摘要】网络微课随大数据时代的推进应运而生,但对其研究发现,大多数微课的内容设计并不合理,网络微课的内容要通过“简而优”的“碎片化”设计,以适应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本文将通过对现有典型微课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微课开发体验,以“制取氧气”这一系列微课研究为例,说明微课内容的“简而优”和“碎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设计上实现同一系列内容不同课时间的主动关联,实现学习和探索的良好契合。
【关键词】微课 网络 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
【中图分类号】G434;O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6-02
近年来,网络微课逐渐得到很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这种全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有别于传统的学习+体验,在促进教育革新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现今的研究多集中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翻转手段的尝试上[1],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过于模板化和经验化,这种相当于对传统课堂的简单录制和强硬分割,不但曲解了微课的本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微课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示范作用。
而教学设计本身,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对象(特定学习者)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最终支持学习者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系统活动,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2]。教学内容同样应根据微课的传播特点,以及中国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等,予以全方面的优化和研发,使其严肃而又轻松,完整而不失鲜活。
1.以“氧气制取”为例,分析同类微课的设计理念
对于每一节微课的内容设计,大多数教师都会自觉的遵循教材内容和进度安排,以最后得分为主要反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使得微课在内容设计上难逃以集中阐述重要知识点为核心的设计思路,形式上仿佛是对实际课堂的简单分割,这种从实际课堂到网络微课的零散迁移,无法发挥微课的启发性和吸引力。以下即是以“氧气制取”为例,分析两种典型的微课设计理念。
1.1化整为零
笔者认为“化整为零”和“碎片化”并不是相同的设计理念,在课程内容的构建和优化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效果。以课程的“化整为零”为例,在初中上册“氧气制取”这个课题中,主要讲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一般在实际课堂讲授时,大多设计思路会以教材的顺序为依据,见图1。
这样的设计思路在实际课堂上的确会起到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目的,而且根据不同教师表现力的不同,还会起到一定的引导探究作用。但是如果将其简单分割成一系列微课,即“化整为零”,除了授课时间的不受控,传授内容的不完整,还不免会产生断裂的学习体验,每节甚至都不能称之为“课”。
1.2 技术至上
这里所说的形式化微课,简单来说,就是以各种后期处理效果为核心,主体内容反而是围绕这些特定的效果来设定的,以“氧气制取”为例,十几分钟的微课,充斥了三分钟左右的视觉效果或是电影片段,然后在其中生硬的穿插几张知识清单,学习体验和同类微课比较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却失去了传授知识的高效性,内容的杂乱、主题的附庸、内容呈现的花哨,都是此类“形式化”微课的弊端。
微课程适用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或兼而有之[3],故而,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上,要主动适应不同类别的学习模式,主体鲜明、内容清晰的前提下,辅以合适的效果呈现。
2.不同类型微课的建设与分析
微课的特点就是在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4],而一般来说,究竟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兴趣?对此笔者就“氧气制取”这一课题设计了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微课,并在一部分学生学习后收集了相关的意见反馈以及学习效果的统计。这几种类型微课主要有传统微课、课件录制课、类可汗学院微课、类TED/ED微课。
2.1 传统微课
即简单的录制课,由教师讲解,这种微课其实大多就是拆分普通的课堂教学,没有特别的设计,只是把实际的课堂搬到了网络上。研究学生的反馈结果发现,这样的微课大多依赖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讲授技巧,知识点间出现断裂状态,这使其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在微课的建设过程中,是首先被淘汰的一种。
2.2课件录制课
在本课题的内容的呈现上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设计内容时,把“氧气制取”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展示并讲授实验的仪器、药品、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在展示实验原理时加入催化剂的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针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为例,引导学生选择实验装置,并逐步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而在内容的呈现上,课件录制课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结合ppt的动画效果(如实验的动画演示),尤其在实验的操作演示上,实验过程更为直观、具体。
课件录制课在内容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上能很好的把握课程整体节奏,但是在观看效果的反馈上来看,由于其机械的讲授方式,和片段化的引导处理,并不能引起学生良好的共鸣,整个学习过程处于主动灌输和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2.3 类可汗学院微课
此类微课的建设是受可汗学院微课风格的影响。可汗学院的微课风格简单、语言亲切,其学、测、评的一体化设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使其迅速的被学习者所接受。但是可汗学院的微课体系和整体设计却不能直接照搬到我国的微课教学中,例如“氧气制取”这一课题的微课设计上,单纯的讲解和练习不能很好的实现实验学习的自主探究过程,对于我国中学生而言,对这一知识的学习要既能适应学业考试,又要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借鉴了可汗学院风格的微课,仅得到了平时学习能力较好学生的认可。
2.4 类TED/ED微课
这类微课在我国并不常见,无论是在内容设计上,抑或在呈现方式上都有一定的技术性,笔者在用这种思路设计微课时,一方面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如何实现讲授内容的良好呈现上,另一方面则花费在了技术支持上,也就是说,它不能很好的实现微课建设的“平民化”,我国网络上有类似的设计,技术上达到了一定标准,但是内容的设计与辅助呈现的内容没有很好的衔接,如有的就是借助一些科幻电影或者电视广告等来充当“门面”,这样的微课更具娱乐性,学生在学习时被生动的画面吸引,思考时间有限而缺乏适当的引导,因此也没有起到很好的只是传播效果。
3.“简而优”的“碎片化”设计
笔者通过对以上几种微课的反馈分析,发现将知识进行简单的切割、碎化,使知识本身传达的逻辑性逐渐形成信息孤岛,绝非碎片化设计的本意,要本着简而优的设计思路,允许多种设计方式共同呈现,将知识点串联成合理的知识地图,使其关联化和体系化,使微课变成微课程。
而形式的呈现,并不能本着“技术至上”,要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微课本身要实现互动,可以借助留言板、论坛等交互媒介实现,但其实精心设计的微课本身就可以看成一个鲜活的个体,通过对知识的研究和设计,把握学习者的心理特点,给学习者“不谋而合”的学习体验,这其实就是学习者和教授者在不同的时间,跨越空间的互动。笔者就此设计了一种融合了以上理念的微课,即综合性微课,见表1。
表1 综合性微课类型及特点
Table 1 Type and Character of Comprehensive Micro Courses
3.1综合性微课
此类微课通过知识碎片的关联,呈现方式简洁而条理清晰,使操作过程、操作要领以及实验现象成可视化资源,使一些化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更易被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相关的变化实质。[5]在学习此类微课时,简而优的碎片化设计和呈现方式始终体现,有一定的设计感和鼓励探索性。
3.1.1呈现方式
“氧气制取”这一课题中体现的“简”,即呈现方式不硬性要求更多的视频处理、动画设计等,要根据不容内容择“优”设定,如在发生装置的选择这一知识点上,因其理论性与探索性兼具,笔者在设计此内容时,将视频画面设为“三分屏”,左侧上下分两个区域,右侧一个区域为一可手动书写的黑色画板,左上区为图片展示区,在此位置有与本实验有关的实验仪器,左下区视频区,配合讲解会出现正确或者错误操作的实验动画;右侧书写区做主要内容的讲解和记录。
3.1.2内容设计
整体节奏和呈现方式相配合,如在选择发生装置时,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展示的仪器自主选择相关仪器,然后在右侧区记录学生可能的选择,例如假定学生选择了锥形瓶、长颈漏斗和双孔塞,在左下区即配合展示此中装置的正确使用和错误使用的动画,然后引导分析,并在右侧做主要的记录展示,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增强探索的兴趣。这一环节结束后,要使微课本身具有探索性,即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互动,例如在左上区展示其他生活中或实验室中的其他仪器(注射器、破底试管、带空洞的塑料片等)让学生思考,能否用这些仪器和工具代替某些常见的实验仪器或者优化发生装置使其具有其他功能(如怎样通过发生装置控制反应速率、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等),并在下方做全面的动画展示,分析其优缺点。
3.2 效果分析
综合性微课整合了其他几类微课的优点,基本实现了此种微课内容的简洁和呈现方式的优化,也在几种常见软件和设备的支持下实现了微课制作的“平民化”。整体设计体现了“简而优”的理念,在将知识点碎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彼此的有效关联,学习和探索相互契合,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反馈中,体现了此类微课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或兼而有之的学习方式。
4.总结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发展和建设的同时,需要更多研究和探索来确定如何优化网络微课设计理念和实施措施,确保微课的本身价值与实际的学习情境相融合,与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的促进。因而在研究此类问题时,要加强实践的反馈效用,从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出发,有计划、有设计的整合资源,既要实现微课内容本身的主动关联,也要实现不同学科间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有效契合,使微课渐成体系,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明,何文涛. 现代教育技术, 2013,23(8):21-24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 :61-66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开放教育研究, 2013,19(1): 65-73
[4]郑小军,张霞.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7(2):51-55
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依托式理念研究 篇4
一、内容依托教学理念介绍
内容依托教学理念, 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试验。教师不但使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言, 而且用目的语言教授其他课程[1]。内容依托教学理念认为, 把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和获得信息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目的的时候, 人们的语言学习会更成功;当学习者觉得自己获得的信息有趣、有用而且会达到期望的目标时, 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将更为成功;教学只有针对学生的需要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2]。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有四个显著的特征:1.以学科知识为核心;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3.学习新信息;4.课程设置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3]。已有相关研究表明, 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扩大学生的学科知识面, 而且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积极性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
根据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 以学科知识为内容依托, 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 学习新信息, 以设置符合不同学生群体需要的课程为原则, 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设计。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度的学科知识为内容依托, 以真实的语言材料为训练平台, 选择最新的知识信息作为教学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设置符合不同学生群体需要的课内外活动, 并把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来开展日常英语教学。
1.选择适度的学科知识为依托内容
鉴于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正统的基础教育, 在以母语为内容的各个学科领域都在进行系统的学习, 有一定的学科基础, 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迁移”假说, 结合中国良好的基础教育情况, 促进通过英语来掌握各学科知识的能力的发展。不断引入难易适中的英语原版学科知识教材或课外读物, 如教育、文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等学科的有声或无声的教材或课外读物, 将纯正的英语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工具, 在学习有意义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将学科知识与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 对于低年级的中学生, 针对其新开课程, 如物理、化学等, 要结合其实际教学进度, 选择浅显易懂的原版科普读物。在学科平台上“习得”英语的词汇、句法、语言结构、语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能力, 达到既掌握学科知识又强化语言使用能力的目的。因此, 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 挑选难易度适中的各学科英语原版学习内容, 并以此为依托, 让学生在学习有意义知识的同时习得语言的运用能力, 在知识地运用过程中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交际技能。
2.以真实的语言材料为训练平台
在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 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 如适合青少年观看的英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真实的视听说场景中使用的语言材料等, 让学生在真实、浓郁的语言氛围中不自觉地找到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 切身体验到生活中日常英语的语言和结构特点, 认识到不同场景中人物在人际交流时的表情、动作、思维、合作、对抗及喜怒哀乐愁等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在真实语言材料知识学习过程中, 让语言的表达技巧、交际的策略等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无意识地参与到特定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社会语境中来, 形成与真实语言场景中的人、作者等主体间的互动。在对其人、事、物的感知、揣摩、分析、解释、理解、接受、讲解等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英语模仿有趣的情节或内容, 或进行相似的创作和表演, 训练其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 以达到语言材料的意义深入其心、语言运用更加得体的目的。
3.学习新信息,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强烈兴趣
在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及课下给学生提供其感兴趣的最新学习材料, 如每天VOA或BBC的新闻报道, 时下正在热播的英文电影或电视剧, 某一机场、车站、商场、校园、家庭等各个场合中正在进行的全英文人际交流的视频影像, 反映当前自然、历史、地理、科技、通信、人文、艺术等学科最新发现、最前沿和最新的知识信息的音频或视频节目。通过英语原文或原声的实时呈现, 让学生如临其境, 学到表达得体的语言, 真正的学到有意义的语言交流技巧和策略。同时, 通过分析不同学科的知识信息, 有效地整合并表达出来, 让学生逐渐体验并感悟场景中的交际效果。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要兼顾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要求, 教师给学生提供不同学科最新的学习材料, 引导其学习、分析, 以帮助学生最终理解掌握。
4.设置符合不同学生群体需要的课内外活动
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课内外活动需要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动机等特点, 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课内外活动。通过有意义的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课程知识学习过程, 不断突显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自觉地根据个人实际水平努力地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内外活动除了注意学生主体层面, 还要关注学科知识层面;除了要涉及中学开设的相关学科之外, 还要涉及中学生能够正常接触的其他方面, 避免单一的内容和形式。该类活动的评价也应是根据真实的场景设置, 测试学生在各种情景语境下学科知识的实际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因此,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该设置符合不同学生群体需要的课内外活动, 避免出现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因个别学生感觉知识或结构单一或偏难而失去参与、学习的兴趣或动力, 出现消极应付, 或在集体汇报课程学习内容成果时, 逃避责任和义务的情况。
三、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学条件的要求
1.教师方面
中学英语教师首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拥有丰富的学识, 以及“活到老, 学到老”的意识。具体来讲, 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储备、与相关学科专业老师协作的能力;须具备选择适度学科知识的能力;须具备组织开展合作式、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学习活动的能力和策略;具备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网络学习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运用网络通讯视频对话、微信、微博等平台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沟通交流的能力, 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情况, 了解其在学习中遭遇的困惑, 并及时给予帮助;具备团队合作意识, 即时辅助、引导、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 能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学生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自我评价等系统的合理化建议。教师也要有更新教材内容的能力, 使用统编教材加活页教材, 将最新信息、最新技术介绍给学生, 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并能学以致用[4]。
2.学生方面
由于需要学生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学习学科知识, 这种有意义的学习同样也需要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兴趣, 而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样需要根据学生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基础来实施。学生需要有参与主题模式教学、课程模式教学、专题模式教学等日常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转变学习观念,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由“为储备知识而学”向“为通过语言运用知识而学”转变。同时, 学生需要掌握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工具、数据库等现代通讯手段的的能力, 以便及时地把自己对各种学科知识问题的看法、认识、理解等通过便捷的手段呈现出来, 形成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沟通。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有与他人合作互动的学习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主动思考面临的简单或复杂的问题, 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的意识。
3.教材内容方面
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活动需要有适合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知识的英文原版教材或课外读物, 如教育、科技、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经济、贸易等, 且内容必须是真实、有意义的, 符合中学生当前英语水平的、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纸质版、电子版或图文版等有声或无声的教材或读物。教学内容可以是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模态的, 能够适应教师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研讨活动、专题学习活动、各类辅助学习活动的多样化需求;能让学生全面感知所学内容在不同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社会语境等情况下真实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教学材料需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需要;不是仅仅通过学习训练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几项技能, 而是要以提高学生利用学科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教材内容的取材选择也应遵循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个导向。当前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教材一般是分地区统一指定的, 内容上不一定都符合该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增加活页教材, 完善教学内容。
4.评价方面
内容依托教学理念可以运用在主题模式、专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模式等教学活动中,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选择地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对这些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也应分类进行, 如主题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择主题进行描述、分析、讲解, 进行过程性评价;专题模式要求不仅测试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情况, 且测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教学评估以专业测试加过程评价来进行;课程模式以测试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来考察学生语言水平, 并以过程评价来进行教学评估, 不进行专门语言测试;辅助模式的教学评估分为专业和语言两部分, 专业课测试学科知识, 语言课测试语言知识并通过过程评价来进行[4]。不管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还是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的方法或手段, 都要以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线, 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管、以评促教, 重在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通过评价切实调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学习, 养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基于内容依托教学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都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需要中学英语教师和中学生有再学习、不断学习乃至终生学习的思想意识, 有共同协作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以适应各种语言水平的学生对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需求。在此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默契转换将促成中学英语教学由重技能训练培养向重知识运用的教学理念转变, 让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真正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创新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俞溪.加拿大沉浸式教学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 (1) .
[2]杨德祥, 赵永平.内容依托式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外语教学, 2011 (9) .
[3]俞理明, 蔡基刚, 邵军航.中国语境下的CBI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内容理念 篇5
泸州老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哲学:天地同酿、人间共生 【详解】
天地同酿、人间共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张天人合一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同酿即是秉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哲学内涵,把人的精神体验与天地加以融合,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人间共生通过观察天地之玄妙,领悟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反复无穷的共生法则,推天道以知人事,达到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礼之让,和为贵,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结论】
天地同酿、人间共生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详解】
泸州老窖上承天时下应地利,坐拥北纬28度中国酿酒龙脉,享有不可复制的气候、土壤、微生物等地理环境,酿造之水取自龙泉井,原料为泸州独有的糯红高粱,最为核心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在酿造工艺方面创立了微氧环境曲药发酵理论,首开680余年曲药与1573国宝窖池群微生物共生共享先河,续写大曲工艺的新篇章,谱成天、地、人共生之曲。【案例】
水、土、气、微、生
粮、曲、窖、艺、藏 【结论】
泸州老窖酒的酿造体现了天地同酿、人间共生 【详解】
泸州老窖是天地同酿、人间共生哲学的集大成者,不仅把天地同酿、人间共生哲学应用于酿酒工艺之中,更把它上升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与企业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共生,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与经销商共生,双赢共同创造财富; 与配套企业共生,共同发展;
与消费者共生,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和为企业赢得发展; 与员工共生,荣辱与共,共同成长。
【案例】
企业哲学口号:与社会同行、与环境相依、与人类共存 【结论】
泸州老窖企业经营管理体现了天地同酿、人间共生
企业精神:敬人敬业、创新卓越 【详解】 酒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载体,是为人类共享美好幸福生活而存在。想要制出琼浆佳酿,首先就要敬人,要尊敬酿酒的人,更要尊敬酒的消费者。尊敬消费者,就要设法满足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尊敬我们的事业,只有敬业才能真正实现敬人。
创新是我们实现敬人与敬业的方法和手段,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最佳途径。而卓越表明了我们对待事业的态度,就是在敬人敬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事业上的卓越追求。【结论】
敬人所以敬业,创新方能卓越
【详解】
敬人首先要相信人,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可以建立在互信互谅的基础上的;
敬人尤其要尊重人,就是要尊重独立人格,实行人本化管理;尊重人的创造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尊重人的选择自由,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
敬人必须要关心人,就是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关心员工的冷暖疾苦,关心员工的个人与家庭,关心不同层次员工需求的不同变化;
敬人关键是发展人,就是要给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充分考虑员工的个性特点,提供发展的平台和舞台,给予员工表现自我、建功立业的机会。
【结论】
相信人、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是敬人的核心,体现了泸州老窖对人、人性、人际关系的基本看法。【详解】
敬业是尊重祖宗的基业,是一种历史使命感,就是要将祖先留下的泸州酒业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泸州老窖是由散落于古江阳的三十六家古老酿酒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不能忘记我们是站在一代又一代酿酒人的肩膀上来继承今日的泸州老窖。敬业是对我们目前事业的尊重,更是对祖宗基业的虔诚敬重,追古溯源,敬畏感恩。
敬业是对酒行业的尊敬,是一种行业责任感。酒行业的发展是泸州老窖安身立命之本,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酒业兴则泸州老窖兴,酒业衰则泸州老窖难以独兴,因此,与同行一起共同维护酒行业的稳定发展是敬业的基本要义。
敬业最终要落实到对泸州老窖事业的尊敬。敬业是对事业的热爱,对事业的精通,对事业的勤勉,是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高度统一的追求,是对泸州老窖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结论】 敬业必须爱业 敬业必须精业 敬业必须勤业
【详解】
泸州老窖的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在酿制工艺上,我们更是要尊重历史进行传承,基于传承来进行创新。【结论】
创新,是泸州老窖发展的动力源泉,已经融入泸州老窖的血脉、成为泸州老窖的灵魂。【详解】
卓越体现在企业层面,就要求企业要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不断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为员工搭建更大的舞台,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就要求企业不断否定自我,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扬弃,在扬弃中追求卓越。
卓越体现在员工层面,就要求员工具有马不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不断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勇于承担更具挑战性的责任和任务,善于从工作中发现有待提高与改善的环节并主动加以改进。【结论】
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卓越是泸州老窖的一种追求,从“优秀到卓越”的一种追求。
企业使命:凡华人之所到、品味泸州老窖
【详解】
华人足迹遍布天下。华人是中华民族的简称,不仅包括中国公民,还包括具有外国国籍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体内流淌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以此为喻,未来泸州老窖将如华人一般勤劳勇敢,与华人同行,名誉世界。
泸州老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肩负着发扬光大中华酒业的行业使命,为此大凡中华白酒到达之处,必然会有泸州老窖作为中华酒业典范,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向世界展现泸州老窖人的勇气、信心和气魄。【结论】
凡有人之处,必有华人。
凡有中国白酒之处,必有泸州老窖。【详解】
品味白酒,享受生活。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美食,品味泸州老窖酒不仅能给人带来美好味觉冲击,更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给人以情感依托,释放压力,让人享受生活的美好。
品味白酒,感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能走多远。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白酒来说,至关重要。品味泸州老窖,不仅仅是品味酒体本身,更重要的是感受中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泸州老窖肩负着传承中华酒文化的职责。
品味白酒,体味历史。由于泸州老窖特有的发酵方式及其对窖池的保护,品味泸州老窖酒,历经几百年沧桑变化,你仍能感受到四百余年前最纯正的味道。泸州老窖肩负着保存中国【结论】
品味泸州老窖,让生活更美好。就是要在最广泛的范围内,传播泸州老窖的产品,通过传播这些产品与全人类共享泸州老窖的美味,共享中华酒文化的精髓,共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白酒纯正血统的历史使命。【结论】
品味泸州老窖,让生活更美好。就是要在最广泛的范围内,传播泸州老窖的产品,通过传播这些产品与全人类共享泸州老窖的美味,共享中华酒文化的精髓,共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企业愿景:
做中华酒业巨子,成中华酒文化旗手
【详解】
对中华的解读:首先,中华是个地理概念,就是说泸州老窖未来将坚持立足于中国市场,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中华是个文化概念,就是说泸州老窖是中华酒文化的传承者,坚持做中华酒文化的掌旗人,泸州老窖将随着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而走向世界。使用中华而不是中国,就是因为中华具有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内涵。【详解】
对酒业的解读:泸州老窖将始终全心全意酿酒,一心一意奉献。作为浓香型白酒的鼻祖和中国浓香型白酒标准的制定者,我们将以酿制高品质的中国白酒、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己任,以带领中国白酒生产工艺与质量水平提高、将中国白酒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使命,立足于中国白酒,创造和带领中国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详解】
对巨子的解读:巨子原意指在某方面卓有成就,声望很高的人物,我们借用这个概念作为企业的愿景,说明我们不仅仅追求销售收入或者利润的领先,而且追求在酒业中的声望、地位和影响力。销售收入的暂时领先比较容易做到,但行业的影响力则需要持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详解】
成中华酒文化旗手意味着我们要有使命感。我们不仅是在酿酒,更是在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不仅是在做一件工作,更是在捍卫一个事业。我们不仅是在生产一种产品,更是在阐释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追求理想、捍卫事业、阐释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失败,但目标就是旗帜,旗帜就是阵地,目标在旗帜在。我们要一直坚持,肩负旗手的使命感,充分发挥身为旗手的领导力,激励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共同克服困难,赢得成功和胜利,为中华酒文化的传承和践行保驾护航。
【详解】
成中华酒文化旗手意味着我们要振臂高呼,鼓舞酒业全体的信心。振兴中华酒文化是泸州老窖国窖人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但只靠泸州老窖国窖人单兵作战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团结全行业共同奋斗才能完成。泸州老窖视酒业同行为战友而非竞争对手,视振兴中华酒文化为行业共同目标,而非本企业单独目标。我们以神圣的使命感朝这个目标奋斗。我们的目标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详解】
成中华酒文化旗手意味着我们未来要将中华酒文化传向整个世界。我们将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分享中华酒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泸州老窖的国际化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文化走多远,泸州老窖就能走多远。
酒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大曲老窖池
剑南春酒坊遗址
水井街酒坊遗址
刘伶醉烧锅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核心价值观:
传承文化、持续创新、专注客户、创造财富
【传承文化详解】
泸州老窖的背后是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这种厚重的文化积淀,就不会有泸州老窖、国窖1573,从这个意义上讲,泸州老窖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
传承文化不仅仅是企业行为的一种需要,更是泸州老窖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薪火相传、交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的火种不能在我们这里熄灭。
传承文化也是企业应对市场风云变化的一种最佳手段。因为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卖酒就是卖文化的本质不会变化。
【持续创新详解】
泸州老窖的历史就是一部传承与创新交织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从而获得不断进步的历史。从发明甘醇曲的制曲之父郭怀玉,到发明泥窖酿酒的酿酒大师施敬章;从开创国宝窖池、总结一整套大曲酒酿制技艺的国窖始祖舒承宗,到现代发明 三成操作法的酒城三成(李友澄、赵子成、张福成),泸州老窖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创新。当代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泸州老窖最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持续的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
【专注客户详解】
专注客户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关注客户的需求,不断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这些需求。
专注客户意味着客户是评判我们一切工作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那些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工作我们应该鼓励,那些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工作我们要加以摒弃。
专注客户说明我们泸州老窖人充分意识到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特点,那就是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消费品市场之中,只有那些体察客户心理、抓住客户需求变化的企业才具备取得成功的基础。
【创造财富详解】
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美食,泸州老窖酒是精神食粮,物质享受。
泸州老窖创造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创造财富意味着追求财富水平的作为能力,一切皆有可能。
创造财富背后是一种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只有努力、拼搏、奋斗才能持续创造财富,才能不断接近我们的终极目标。
经营原则:一二三四
【概述】
一个坚持、双轮驱动、三个手段、四大内容
一二三四经营原则是对泸州老窖多年企业经营成功经验的总结,是泸州老窖在企业经营中需要坚持的方法论。【一个坚持详解】
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导向。泸州老窖的事业基础是酒业,而酒业的本质属性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在日新月异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唯一制胜的法宝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双轮驱动详解】
双轮是指酒业生产和资本运作。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产与资本,实业与金融的结合是一种趋势。对于泸州老窖来讲,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酒业这个实业,并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我们事业的根基所在。
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借助现代金融产业的力量,将我们在实业上取得的成功加以放大,最终形成实业与金融业的相互促进。这就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缺少任何一个轮子都会使车子跑不快或者跑不稳。【三个手段详解】
控制力扩张——占领行业高端。我们的发展重点不在于对资源的占有,而是通过管理输出、文化输出、人才输出取得对资源的控制,实现轻资产扩张。我们的大集团小配套正是这种经营思想的具体落实。
产业链布局——占领产业链高端。未来的企业竞争更多的是产业竞争,要看谁能够取得产业链布局上的优势。我们建设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介入高粱种植产业,正是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最终的发展趋势将逐渐从产业链的低端进入产业链的高端。
差异化竞争——实施蓝海战略。我们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通过开拓蓝海,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赢得竞争,领先半步到一步,实现蓝海突破。经营品牌:
以产品为载体,品质为基础,文化作支撑,人才为保障,管理为手段。让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经营人才:把人才看做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通过对人才的经营获得持续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获得最优质的人才资源,不断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培训以实现其价值增值。
经营文化:用文化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精髓,丰富品牌内涵,将文化力转变为企业发展力。泸州老窖是与酒城文化伴生的产物,酒城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是支撑泸州老窖发展以及决定泸州老窖生命力的根本动力,将这些文化元素作为经营的对象,加以保护、升华、发扬光大是泸州老窖最核心的任务。
经营管理:把管理的提升作为我们的经营对象,将管理变成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重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管理提升效率,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通过管理将事情做正确,将管理改善提高到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层面。总结梳理泸州老窖几十年来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教训,夯实基础管理,根据企业超常规发展的要求,完善各个管理环节的内控建设。
管理原则:
人本化管理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
【人本化管理详解】
人本化管理是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性,但不是不讲规范,不讲制度,不敢处罚——一味的宽未必是人本管理,一定的严也许是对员工最好的关怀
人本化管理是管理中注意对人的能力培养,注意对员工的辅导,但不是一味地只要过程不重结果
人本化管理是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注意管理手段的适应性,但不是人情化管理,不是姑息迁就、一团和气、不讲原则。
【数字化管理详解】
考核数字化:考核要有硬指标,要用数字说话;
内部市场化:提倡外部市场压力在内部的传递,树立内部客户意识,下一道环节是上一道的客户;
岗位专业化:对于每个岗位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评价标准,实现岗位的专业化;
管理扁平化:组织设计要尽可能扁平化,缩短决策链条,实现组织的灵活应变;
执行效果化:讲求执行的效果,不做无用功。
人力资源管理观:
人才是资本、有为必有位 【如何选人】
坚持不重学历重学力,不重资历重能力的选人观
正确的选人观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始,提倡开放的选人观,不拘一格用人才。
【如何用人】
坚持适才适所,唯才是用的用人观
使用人才要因人而异,为了克服地域的局限性要通过全国性的布局实现对人才的使用,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
【如何识人详解】
坚持短期看业绩,长期看能力的识人观
要坚持对人的业绩的评价,但也要注意业绩的短期性和偶然性,要通过长期的能力培养把业绩变成必然的结果。
【如何育人详解】
坚持过程培养、拔苗助长的育人观
为了适应企业高速的发展,要大胆培养人才,在过程中培养,也要通过大胆的使用进行培养。
【如何留人详解】
坚持事业是基础,感情是纽带,待遇是保障,共同发展是目标的留人观
要强调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要建立员工与企业之间长期的互信关系。
【如何激励人详解】
坚持主观奉献,客观回报,收入与贡献相匹配的激励理念
员工不要斤斤计较于眼前利益,企业要让员工有公平合理的回报,不让踏实做事的员工吃亏。
营销管理观:客户中心论
【概述】
终端消费者是泸州老窖价值实现的源泉。
渠道商是泸州老窖价值实现的践行者。
我们所有的工作,只有一个中心,就是为我们的客户,包括终端消费者和渠道商创造卓越价值。
【品牌战略详解】
双品牌是战略品牌,指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多品牌是战术品牌,指公司拥有的其他品牌。
国窖1573是塔尖,强调高度,要限量,走品鉴私藏之路,定位于奢侈品。
泸州老窖是塔柱,强调动态的量价平衡,要控量,以达成市场竞争目标为原则。
其他品牌是塔基,以量为主,强调市场占有率,要放量,是我们聚集人才,扩大规模,提升行业质量水平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价格战略详解】
从长期来看,做好品牌的清晰区隔,是创造卓越客户价值的前提。
从中短期来看,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价格战略,是创造卓越客户价值的关键。
在白酒行业,价格问题是战略问题。
价格杠杆能否有效使用,反应了一个公司综合实力水平,决定了公司发展快慢,甚至生死存亡。
【三种意识详解】
危机意识:行业变化瞬息万变,竞争十分激烈。懈怠,尤其是成功后的懈怠,可致品牌被颠覆,可置公司于死地。泸州老窖营销将士,必须保持戒骄戒怠的危机意识,方能不被客户抛弃,不被市场抛弃。
客户第一:尊重客户,依靠客户,处处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事事从客户需求出发,时时保持为客户需求快速反应的状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屹立不倒永续发展。口号: 客户第一,马上干!
始终如一讲诚信,苛求自己讲责任
全员营销:营销不单是营销部系统的事情。它需要所有员工对外具备营销企业、营销品牌的意识。让宣传企业成为每个员工的一种习惯。
研发管理观
【概述】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四个一流,塑造四种力量,实现一个转变 【市场导向详解】
首先,注重研究客户需求变化趋势,包括消费者口味变化、外在包装变化、不同地域消费特征、不同群体消费特征等变化趋势。
其次,形成超前研发规划。依据公司品牌战略和客户需求变化的趋势,形成超前性的产品研发规划,保证对未来的市场领先地位。
最后,基于公司金字塔型的品牌战略,形成不同层次品牌间的有效区隔,是研发有效满足市场的重要课题。
【四个一流详解】
一流平台:搭建一流外部平台和内部平台,充分调动内外部研发资源。没有一流的平台,就难有一流的人才。
一流人才:人才建设是科研创新、技术改造之本。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科研和技术。
一流科研:推动整个行业从经验型发展向科学型发展的转变,是泸州老窖研发团队的天然使命。
一流技术:技术改造,持续创新,成为行业标杆,是泸州老窖研发团队的重要目标。
【四种力量详解】
市场驱动力:研发对市场的驱动力,来源于市场导向的研发规划和技术营销。
生产改善力: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实现成本与质量的有效平衡,持续提升生产水平。
产业引导力: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生产技术,锻造公司永续的产业引导力。
学术影响力:泸州老窖携天时地利之便,打造人和之平台,在固态酿造等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一流的学术影响力。
【一个转变详解】
一个转变:从经验型向科学型
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是泸州老窖文化遗产双国宝,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可待探索,如何进一步进行基础研究,探索泥窖生香的原理,如何进一步优化酿制工艺,实现从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是老窖研发人的责任所在。
生产管理观:传承祖法、酿酒大家 【酿酒大家案例】 1324:郭怀玉 1425:施敬章 1573:舒承宗 1915:温筱泉
建国初期:酒城三成与尝评宗师陈奇遇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酿酒大师赖高淮、国窖1573定制酒大使团队等
质量管理观:
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 环保管理观:
幸福生活,源于绿色生产 安全管理观:安全、健康、快乐 社会责任观:
内容理念 篇6
[关键词]语用策略 教学内容 核心词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20
在语用教学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内容应该聚焦于文本的语言形式,将教学重心转向对文本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规律的关注,引导学生悉心品味语言文字的音形义,感知语言质感的色香味,借助文本中优美、精确的语言来丰厚自己的积累,从而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深入追索,感知核心词句表达的独特魅力
2011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文本创作中,作者常常会运用一些关键的词语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情境氛围,以凸显表达的核心要旨。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进行悉心体悟与辨析,让学生在涵咏咀嚼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感悟语句的内涵,理解它们的表达作用,丰富学生的积累。
例如,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可以紧扣“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中的“拴”字展开探究。首先,教师从字面出发,引领学生感受在本文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这个字所表达的意思;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追问,引领学生深入其中,感受文字所承载的价值意蕴:姥姥究竟给剪纸作品赋予了怎样的魔力,能够如此“拴”住作者?童年的作者真的被“拴”住了吗?“拴”住作者的仅仅是姥姥的剪纸吗?……这样,在教师的系列追问下,凸显了姥姥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姥姥的怀念之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这个“拴”字,让学生感知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高超艺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揣摩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理性洞察,揣摩语段表达策略的匠心独运
能够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有的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有的开篇描写别开生面,结尾设置耐人寻味,中间又有巧妙的过渡,使得文本整体荡气回肠。阅读教学就应该紧扣能够凸显文本特点的语段,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夯实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对景物进行了多次描写。一篇记人叙事的文章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描写景物呢?这值得引领学生进行一番探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这样深入思考:通过这些景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这样将学生的认知穿越景色描写的表象,感知作者借物喻人的描写特点。在这样的体悟中,学生不仅积累了描写景色的词句,同时也深入感受到李时珍以苦为乐、严谨认真的思想品质。
如此教学,学生不仅获得对文本的深刻体验,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掌握了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和独到的写作方法,实现对文本言意的双重悦纳。
三、对话作者,探寻文本结构设置的整体构思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阅读教学的内容应该逐渐转向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上,从中低年级关注字词句向关注文本的篇章结构过渡。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探寻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缜密的写作构思。
如,六年级的《爱之链》一文就是一篇构思精妙的小说。整篇课文,作者并没有运用优美的语言,而着重讲述人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两个故事,构成了一条以“爱”为主题的链条。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就提出了一个全新感知文本结构的视角,即“故事中的人物什么都不知道,而读者全知道”,作者就是依照这样的结构设置来组织、选择、叙述材料的。薛老师引领学生以第三者的角度对这篇课文进行全面审视,深刻感受这种结构所起到的表达作用。尤其是作者一直将悬念留到最后,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结尾揭示文本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令读者读后豁然开朗,虽然觉得大大地出乎人的预料,但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最后,薛老师引领学生对这一学习经历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生纷纷意识到:这样的结构使得小说在情节设置上跌宕起伏,具有悠远且耐人寻味地表达特质。
如此教学,教师就是完全站在文本整体的视角上观照文本,让读者深刻体悟到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从而深入感受文本的表达特质。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止步于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感知上,而要从文本表达的层面不断深入文本,从文本写作本位出发,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素养的全面提升。
内容理念 篇7
1 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现状
西方的人文精神又可以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 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 (科学、艺术、人文) 之一,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也具有人文精神内涵。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受西方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影响, 人们日益看重医术与器械, 忽略了医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从而导致当前社会医疗实践中出现医学与人文相分离的问题[1]。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医学院校抓起。为深入了解课程之初医学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想状况及行为特点等, 笔者设计了一份融合人文精神、课程本身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表, 对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部分七年制学生以及2011级部分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98份。
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你对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印象”项目中, 认为“复杂、枯燥”的仅占16.8%, 认为“生动有趣”的占63.4%, 而选择“又爱又怕”的占19.8%。由此可知, 学生对自然辩证法课程本身较感兴趣, 该课程能够成为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人文精神培养的平台。随后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课堂上, 教师经常讲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哲学家、政治家的故事以及哲学发展过程中的趣闻和波折的作用”, 选择“对政治学习有益处”和“可能有益”的占84.3%, 说明这个平台作用很大, 应充分利用, 同时这种渗入和讲解也是对人文精神最好的注解。对问题“是否愿意抽出时间来读人文书籍”, 选择“十分愿意, 觉得那是一种人生享受”的学生仅占18.1%, 选择“愿意但只是偶尔, 因为没有时间”的占66.8%, 选择“没兴趣, 因为不喜欢此类书籍”的占15.1%, 由此可知, 学生对提升人文素养的期望与现实状况相背离。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充分意识到提升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渴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且愿望强烈。但实际现状是, 学生无论是知识结构, 还是人文素养都有待健全与提高。还有不少学生没有意识到提升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表现在文史知识缺乏等方面。
总之, 就自然辩证法教学背景而言, 由于医学研究生大多来自医学院校, 其本科阶段局限于专业学习,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对欠缺, 到了研究生阶段, 由于专业学习任务繁重, 并且过多关注专业能力的提升, 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形成“重技术”而“轻人文内涵”, 即“重医轻文”现象。
2 教学内容设计
自然辩证法任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医学职业与人文精神内涵, 即敬德与修业两方面进行融合,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设计中, 以敬畏生命为中心和主线, 不仅宣讲科学精神中的理性与真, 还要在授课过程中精选有道德闪光点的教学案例以拓展学生知识面, 向人文内涵角度偏重, 强调善与美。为此, 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内化人文精神。
(1) 必须将“敬畏生命”作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主线和理念贯穿始终, 这是由医学院校的特点决定的。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界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 面对的是生命。生命独一无二, 同时生命还具有脆弱性, 这需要医生具有抚慰生命的善意以及拯救生命的诚意。自然辩证法中, 敬畏生命并不简单地指对人的敬畏, 还包括人对自然的敬畏, 即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2]。如在“人与自然关系”专题中, 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理念的基础上, 让学生认识到“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理念和新视角, 同时让人类以另一种思维方式, 逐步学会善待和敬畏一切生命, 包括人, 还有动物、植物, 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 并且领悟生命的神圣, 学会尊重个体的生存权。
(2) 人文内涵教育是指自然辩证法课所宣讲的科学精神中的理性与真。实施方法是通过具体案例,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好专业技能的紧迫性, 通过医学专业技能的精益求精来加强人文内涵的提升。著名医学家吴阶平先生曾说:“做好医生有三条要素: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精湛的医术, 三、服务的艺术, 即床旁艺术。”这三要素中, 第一个要素讲的就是人文精神, 后两个要素均指专业技能的提高。也就是说, 人文内涵与医学专业技能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人文精神是医学专业技能的灵魂, 医学专业技能是实现人文精神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 医术精湛的医生一般都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 因为如果没有治病救人的本心, 就不可能执着地追求医术上的精益求精。
(3) 授课过程中精选有道德闪光点的教学案例, 就人文精神角度有所侧重, 强调善与美的结合。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品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选择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案例分析,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还可以让学生在感动之余, 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升华。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 并进行情景再现, 让学生充分体验, 从而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思维方法的启迪, 领悟人文精神的内涵。
3 课程内容实施
在专题“自然观的演化与发展”中,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中暴露出的人文知识的欠缺与渴求, 在授课过程中系统地引入一些名家学说, 用这些人文思想和智慧教育、感染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其人文意识, 提高其人文素养。通过孙思邈医治老虎的传说引出医患关系, 从而增强课堂人文教育效果,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生命的内涵, 敬畏生命, 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渗入。
为了实现自然辩证法课程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 经过问卷调查后, 我们特别组织了以医学人文精神渗入为主题的若干专题讨论。为了取得预期效果, 每个专题的内容都具体、明确, 并具有普遍性, 概括而言就是医学生思想认识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疑点问题, 但同时又是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浓缩和深化。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 换一个角度深入思考, 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认识人文精神的内涵, 逐步将人文精神理念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通过课程内容改革,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人文内涵的本质不仅体现在医学方面, 更体现在以人为本上。对于医学生而言, 医学人文素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关注人的生命、倡导保护个人权利, 在价值方面更重视人本身。课程结束后随机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发现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医学的发展已证明, 真正的医学必须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人文是人类文化的基因, 是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3]。这一点必须与医学的发展相辅相成, 只有具备这种精神的医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值得信赖的、真正的医生。正如《大医精诚》中孙思邈所言:“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 专心经略财物, 但作救苦之心。”
总之,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 需要特别关注现代医学出现的新的变化。因其不仅负载着新的人文价值, 而且经常会出现新的特点, 并增加了新的内涵价值。面对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忧虑和不安, 人们面对健康、尊重、和谐等产生的更加美好的期盼, 使得医学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培养新时代医学生的技能方面, 更是对人文精神理念的关注。也只有如此, 才能为和谐医患关系添砖加瓦, 才能让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期待、生命质量的期许走向更高的境界。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医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一门学科, 随着近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医学与人文的融合明显不足, 这对医学院校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通过对部分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在教学内容中渗入人文精神, 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教学内容,人文理念
参考文献
[1]李芳, 李义庭.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 2009 (10) :71.
[2]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
内容理念 篇8
一、推行超越预算管理思想的重要意义
1. 超越预算管理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对比后制定, 通过利用超越预算管理, 可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超越预算管理的利用在指标选择上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
2. 利用超越预算管理, 可以根据企业各级管理层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超越预算管理的利用可以使管理更加灵活的应对环境变化, 并且科学的作出反应, 及时且积极地进行调整。
3. 推行超越预算, 可以通过预算来协调企业内的资源配置, 平衡企业的研、产、销等各项活动, 从而使企业内的资源的应用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高度匹配一致化。
4. 推行超越预算管理, 可以促进企业以战略成本为重心, 科学的控制生产成本, 有效的调控企业成本投入, 剔除无价值的生产投入。
5. 推行超越预算管理, 目前可以方便企业领导阶层的决策, 促进企业决策层注重学习与经验的思想, 激励企业管理者主动承担风险, 获取高额收益。
二、传统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预算松弛。目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还主要采用的传统的管理方法, 在管理过程中还主要以预算目标的完成结果为基础, 以此来衡量下属的业绩, 而不考虑企业员工的工作是否具有长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必然会对长效业绩工作产生惰性, 从而使员工降低努力程度和企业总体业绩水平期望值, 使得企业实际业绩水平出现降低, 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失去本身应有作用。
2. 传统预算编制耗时耗力。目前企业所应用的全面预算, 由于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 可以说传统预算编制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 可以说具有较为复杂的性质。
3. 预算期间僵化。由于传统预算还保留过去我国计划经济的一些特色, 在编制过程中由于企业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层次繁多、预算编制过程复杂, 而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程序性和连环性, 一旦因某种原因需要变动, 又将会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给相关编制部门带来繁重的负担。
4. 传统的预算管理, 在应用中由于传统的预算管理仍然应用的是应用的很多年的管理方法, 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 很多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甚至对当前企业的发展还会造成阻碍, 从而阻碍企业持续改进, 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超越预算应用的优势
1. 超越预算的预算指标多以财务指标为重心, 超越预算主要是通过预算来协调企业内的资源配置, 平衡企业的研、产、销等各项活动, 超越预算管理的利用在指标选择上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这种方法可以最大化的及时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2. 超越预算管理应用的是动态预算方法, 主要是以阶段性或短期目标来代替传统的预算的静态预算固定不变僵化目标, 通过超越预算管理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 通过科学化的应用超越预算管理, 可以促进企业与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在应用中由于实施超越预算, 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才能保障应用, 而且应用超越预算要求各部门间所承担的责任必须是相同的, 而且要求部门间在协作上要保持持续的协同, 通过超越预算的应用, 可以起到鼓励企业管理者科学合理的调配资源, 真正使企业资源得到“物尽其用”, 从而适应企业短期内的需求, 可以说企业大力推进超越预算管理应用是有必要的、科学的、有效的, 对企业的发展是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操作管理模式。
3. 应用超越预算就是在企业管理中不再把业绩考核与预算直接挂钩, 而是主要根据标杆法对相对业绩水平进行奖励, 这对于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是有效的, 也是科学可行的。目前应用超越预算管理一般只是用于分析和改进工作, 这对于传统的预算管理把管理实际与预算结果加以比较进行奖励是有区别的, 传统预算管理在应用中主是要根据既定目标的完善, 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考核, 然后根据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按照完成的差异情况, 按优劣给予奖励。而超越预算管理主要是围绕企业绩效进行的, 在应用过程中主要观看行动的绩效, 对于预定目标的完成不是太过于注重。
4. 应用超越预算管理可以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目前超越预算管理的应用更适合于那些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小型公司, 相比较而言, 传统预算管理方式则比较适合大企业。因为推行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编制过程中由于企业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层次繁多、预算编制过程复杂, 这相对小企业的资源是不可支持的。
四、应用“超越预算”管理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1. 目标原则。
超越预算管理的目标不是固定的不变的年度目标, 而是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富有雄心的目标;超越预算管理的利用可以使管理更加灵活的应对环境变化, 并且科学的作出反应, 及时且积极地进行调整。超越预算管理作为新的预算管理理念, 对于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有一定的适用性, 应用超越预算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绩效考核和奖励脱钩。
2. 考核与奖励原则。
企业在应用超越预算管理时主要考虑在企业固定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 在进行考核过程中不仅将个人完成目标的情况作为考核与奖励的指标, 还围绕企业整个团队和组织的共同成果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供报酬激励, 在考核中主要借助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作业基础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为基本考核参考, 而后根据核算核定业绩进行考核奖励。
3. 计划制定原则。
应用超越预算管理不局限在每年一次的计划制定上,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时需要根据顾客的需要为主导, 坚持以核心位置的市场为导向, 通过超越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所有人参与到企业工作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集思广益促进企业发展。
4. 资源分配原则。
应用超越预算管理过程中对于资源的分配不只局限于年度预算, 超越预算管理在应用中赋予企业管理者可以在必要情况下自主利用的权力, 按企业工作实际对企业资源进行分配, 确保企业在需要时资源配置马上到位, 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年度预算对资源分配不合理, 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因资源浪费和资源不足, 致使企业发展错失机会。
5. 控制手段原则。
超越预算管理主要以计划差异控制为手段, 在应用中主要考虑与企业相关的主要业绩指标为考核根据。通过实施超越预算管理, 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更加科学的关注企业未来, 便企业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科学的进行调整和做出正确的决定。
6. 治理结构原则。
应用超越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约束, 可以通过企业组织中建立共同的目标和共享的价值观, 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道德上进行约束。从而利用有力且明确的政策和原则防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不道德的行为。
五、“超越预算”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改革影响
1. 编制上的变革。
目前我国市场高度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对手压力的影响, 往往会造成确定计划和现实情况脱轨, 影响企业的实际发展。通过超越预算的应用, 可以起到鼓励企业管理者科学合理的调配资源, 真正使企业资源得到“物尽其用”, 从而适应企业短期内的需求, 由于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 所以在编制和应用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种情况进行改良, 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一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不然将会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给相关编制部门带来繁重的负担。
2. 管理上的控制。
超越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将作业基础管理方法引入预算管理控制, 通过预算来协调企业内的资源配置, 平衡企业的研、产、销等各项活动, 从而达到对成本和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超越预算管理可以促使企业通过预测计划期生产、销售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 科学预测今后工作中相应的作业需求量和预测资源的需求量, 使企业预算控制过程更加科学协调。
3. 有效考核与评价。
目前应用超越预算管理一般只是用于分析和改进工作, 这对于传统的预算管理把管理实际与预算结果加以比较进行奖励是有区别的, 利用超越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通过分离预算指标的考核评价功能, 消除企业预算执行人的压力, 减少了预算编制和考评时的来回扯皮现象, 缓解企业高级管理层与中下层因目标不一的利益冲突。
六、结束语
应用超越预算管理对于我国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都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在应用超越预算管理模式上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发展步伐的不一致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并科学的结合企业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预算管理模式, 以促进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从超越预算管理理念入手, 重点介绍了“超越预算”在应用中管理原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超越预算”,全面预算,传统预算
参考文献
[1]冯巧根.超越预算的实务发展动向与评价[J].会计研究, 2011.
[2]周竞男.超越预算模式及其应用价值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版, 2012 (3) .
[3]李雯.超越预算思想对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1) .
内容理念 篇9
随着课改深入, 我国学校体育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新课标一直强调“目标引领内容”, 但在这项重大且意义深远的改革中, 由于每个人理解深度、角度不同的问题, 有一些人有了不同的看法, 需要我们辩证地去思考这些问题。
观点一:“目标引领内容”指的是用教材教的思想, 核心是把教材作为载体, 去更好地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
笔者的思考:“目标引领内容”是针对课程和学段两个层面而言的。首先, 课程内容设计者要根据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从众多的运动素材中遴选教材, 这个过程就是新课程目标先行, 是“目标引领出教学内容”。其次, 遴选出的教材作为一个载体, 通过教学发展学生, 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老师在设计课程内容实施方案中, 首先要思考的是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单元阶段、一个模块阶段、一节课的教学与学习, 特别期望学生取得什么样的一个发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为了这样的一个发展与目标, 我们可以去选择哪些适当的活动内容、哪些运动项目, 才能更好地去实现这个目标。这实际上是新课程设计思路的变化, 在思路中有了学生的发展, 根据学生发展去选择适宜的内容。所以新课标提出的“目标引领内容”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观点二:究竟是先确定目标再选择内容还是先选择内容再确定目标。这是进行课程改革以后出现的一个有极大争议性的问题。
笔者的思考:这实际上是对“究竟以学生发展为本”还是“以运动项目为本”的不同认识, 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所谓先有目标再选择内容, 更多的是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本”;先有内容再确定目标, 实际上是原来的以内容为本,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它确实存在着先定内容然后再去制订教学任务, 或者是以内容为本的一种反映。笔者认为肯定应该是先有目标才对, 因为我们一贯的做法都是先确定目标然后才通过实践达到目标, 没有哪个人做事或学习不确定目标的, 目标就好像是航标, 没有它, 人就会失去方向。一节课的目标给这节课指明了方向, 也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先确定目标, 后选择内容”, 这是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操作中, 去探索思考的思维方式方法的问题, 也并不是说先确定了目标就不考虑内容。
观点三:目标在任何一层面、任何一阶段始终引领教材内容。
笔者的思考:这是一个当前引起思想混乱的主要问题之一, 也是一个误区。首先, 在含义上, “目标引领教学内容”最根本的含意就是“要依据教学目标来取舍教学内容。”据此, 所谓“目标在任何一个层面上始终引领教材内容”, 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教学层面上都要依据教学目标来取舍教学内容”。倘若如此, 我们的教学过程岂不就是一个“不断地根据目标来取舍教学内容”的过程了吗?另外, 在新课标中, 也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引领教材内容的。
二、理顺关系, 有机结合
“目标引领教材内容”或依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是一个基本常识, 无论什么课程都会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问题的关键是依据什么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如何依据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以及如何判断所选的内容是否可以完成教学目标, 这些给教师参与教学内容的构建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1. 课程目标体系是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之一
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 切实将学科为本、内容为本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目标为本。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 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 为学生将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基础”的目标体系,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喜好, 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 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 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 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 并能加以运用, 可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 确定一些教学内容范围, 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 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发展个性, 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2. 结合课程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一线体育教师首先要在学校层面上分析整合体育课程目标, 根据学校整合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目标体系, 明确学习目标体系中哪些目标可以引领教学内容, 哪些目标不能引领教学内容, 根据能引领教学内容的目标确定本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 并列出相应的学习内容。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 在践行体育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的教育理念过程中, 本本分分为学生, 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实施、落实、反馈、反思、改进, 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真正地引领教学内容, 成就课堂、积淀课堂, 才能促使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有得发展,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映雄.当代目标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内容理念 篇10
一、杂志“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概述
内容为王, 是新时期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 其传达的核心观点是, 媒体在生存和竞争中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 而非传播媒介, 即整个传媒经营战略的成功来自于内容建设上的成功[2]。“内容为王”虽然是随着互联网网站建设根生出来的名词, 但这种理念在传统媒体始终流行, 并且也最有市场。就目前来看, 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依然认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 即媒体是“内容提供商”。
在互联网强烈冲击和新媒体的挤压、传统期刊媒体生存和发展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杂志, 在内容选择和栏目设置上, 坚持以受众为本位, “内容至上”、“内容为王”。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杂志在传播过程中, 有着对读者的思想意识、生活观念等产生积极影响的传播目标。我们翻阅那些经营相当成功的杂志, 无不以“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 即重视杂志内容的选择, 才能为杂志繁荣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借鉴。回顾三十年来, 《读者》编辑们也一直本着“内容为王”的理念, 不断的对内容和栏目进行调整和变化, 很好地把握了内容与受众需要之间“度”的问题, 对其阐述如下。
二、《读者》“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
正像《读者》的刊标“小蜜蜂”一样, 在“内容为王”理念的指导下, 《读者》的编辑和策划人员辛勤耕耘, 不断地将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笔者从栏目和内容两方面, 对其“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进行阐述。
(1) 栏目编辑
栏目, 一直被称为是杂志的骨架。栏目的设置鲜明地印上了杂志风格、特色和定位, 一方面, 栏目的编排反映着杂志内容的生产。无论是《读者》 (校园专供) 、《读者》 (乡土人文版) , 还是《读者》 (维文版) 、《读者》 (海外版) ……《读者》这一庞大家族的栏目设置可谓是提纲挚领, 它以一种“合并同类项”等形式, 即将同一内容类型的文章编排结合在一起, 编排出文苑、人物、人生、生活、文明等具有特色的栏目, 从形式上对杂志的内容结构进行规范。并且《读者》杂志现在核心栏目设计都是在以受众为主体的基础上, 以刊登内容特点为参照进行取名设计。例如《读者》刊登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等内容的栏目设计为“文苑”;而关于人物、名人轶事类的作品栏目取名为“人物”, “家园”栏目主要内容则是人与自然、生物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 《读者》的栏目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随心所欲的, 而是根据受众群体的需要和内容的更新, 不断地进行调整, 包括新设或取消一些栏目。例如, 创刊初期, 《读者》栏目设置的变化十分明显, 从1981年的20个栏目到1985年的50个, 随着内容的多样化, 《读者》编辑在长期摸索中, 进一步明晰深化不断产生新的栏目策划和设置, 诸如文史知识、天南地北等新设栏目不断涌现, 而文苑、社会之窗、人物、青年一代等多个个栏目被有意识地延续下来, 成为该杂志的核心栏目。可以看出, 读者的栏目设置较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更重要的是增加或减少栏目迎合受众阅读内容需要和口味, 体现着“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
(2) 内容编辑
一本杂志内容生产, 涵盖了文章选摘、制作、和传播的全过程, 涉及了传播者对备选文章进行选择、加工和发布的一系列流程, 《读者》也不例外。读者在坚持真善美宗旨的指导下, 对内容进行精心和细致的编辑, 将“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深深扎根在内容选择和刊登上, 现已成为当下“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更好地满足了读者对爱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从创刊到现在, 《读者》在坚持自己内容宗旨的前提下, 也不断调整自身, 但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如80年代, 《读者》内容是以介绍中外的优秀文化知识为主;而1983年, 《读者》就明确把刊物定位于“知识性文摘刊物”, 以打造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的内容为己任;在1991年, 读者又将杂志内容定位于“综合性文摘”, 2000年后至今, 《读者》的内容加大了心灵抚慰类文章的比重, 力图打造“心灵性读本”, 也就是读者倡导的“一段文字、一份情感、一种默契, 便使读者和编者会心, 使得我们无比地亲密起来”……不仅如此, 在具体的栏目下的内容选择和刊登, 《读者》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 如核心栏目“文苑”就涵盖了歌、散文、杂文、小说、记叙文等各种体裁, 介绍各种类型的知识。
三、结语
《读者》作为文摘杂志的一个神话, 它的成功并非偶然, 而是有着可遵循的经验和规律。其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以受众为本, 坚持“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办刊至今, 无论是栏目设置还是内容选择, 《读者》都较好地呈现了杂志“内容为王”编辑理念的要求, 展示了中国文摘杂志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师永刚.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2]张景岩.新媒体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品牌期刊的永续发展之路[J].出版发行研究, 2006 (11) :76-77.
内容理念 篇11
热词:少儿科普 出版理念 本土内容 呈现形式
少年儿童对生活和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想像,而优秀的科普图书在传播科学知识、传递科学思想的同时,还能激发孩子科学探索的兴趣和阅读的兴趣,拓宽知识面,逐步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因此,少儿科普图书的编写出版于整个图书市场,少儿科普图书的选择阅读于孩子各类读物的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少儿科普图书总体向好 引进版图书热销
近年来,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市场不断升温,从少儿类图书的细分码洋结构来看,少儿科普图书的码洋比重和卡通漫画相当,已成为仅次于少儿文学的第二大细分板块。《你一定没听过的神秘动物故事系列》《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DK大百科》《寻宝记系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等都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少儿科普读物,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少儿科普图书市场。同时,除去全国几十家专业的少儿出版社,越来越多的教育出版社、科技出版社也大力投入于少儿科普图书领域,增强出版力量。
从市场来看,少儿科普图书市场无论是码洋比重还是销售品种,都是少儿图书领域的重要板块。但是,这一市场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的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理念滞后,跟风现象也十分严重。如我国经典的少儿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自问世以来经久不衰,而现在市面上冠以“十万个为什么”之名的图书不下百种。这不仅阻碍了图书选题创新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到了图书市场的自由竞争。
二、学习引进版图书理念 寻求本土内容呈现方式
正是由于当下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从出版理念到内容呈现形式上都应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满足读者的需求。
剖析畅销的引进版图书,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少儿科普读物更注重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通过自己的眼睛探索发现知识;从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孩子参与到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中来。而且国外少儿科普读物的互动性、趣味性、文学性更强。因此,我们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出版理念,从孩子的天性和阅读视角出发,更加关注于激发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避免“灌输式”“说教式”的呈现形式,在图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上多下功夫,在学习引进版图书理念的基础上,寻求本土科普读物内容呈现方式的突破。
1.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科学
相较于一段文字,一幅优质的图片能传递给孩子的科学知识无疑更多、更直观。对年龄段较低的孩子而言,读图是其重要的自主阅读方式;而对于年龄段较高的孩子而言,适当的插图增加了图书感染力,扩大了信息量,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对于少儿科普读物而言,插图应是必备的。然而,“配有插图”和“图文结合”完全是两个境界。《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是图文结合的成功范例。以自然绘本为例,书中的每一个跨页呈现的都是一个大自然中的场景,花鸟虫鱼徜徉其间,图画写实而精美,不仅真实描绘了大自然中的物和景,而且精致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故事也紧紧契合这些画面,不仅内容很好地诠释了画面,而且文字直白简练,却不失细腻生动,文与图相辅相成,有浑然一体之感。更为独具匠心的是,下一个跨页即将登场的主角,在上个跨页图中的一角已然出现。这样一来,孩子在阅读时不是一翻到底,而是会来回翻阅,极大地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这种巧妙的设计,看似平平无奇,其实蕴含着文字作者、绘图者和编辑的智慧火花。大大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另一种图文结合的形式是书中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图是照片,比如《什么是什么》(德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书中所有照片来自全世界的顶级权威机构,这和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十分契合。这些照片真实、清晰、新颖,完全不同于一些跟风拼凑的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而且这套百科全书的图片量相当大,约占整本书篇幅的1/2,让孩子们好好过了一把瘾。
2.以故事的形式“讲”科学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科学知识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你一定没听过的神秘动物故事系列》由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主编,分为“远古系列”“猎奇系列”“励志系列”3辑,每辑3册,每册书以原创短篇故事的形式,结合精美的手绘插图,展现动物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其中,“远古系列”带领小读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老蛮荒的史前时代,追寻那些曾经称雄地球的巨兽的足迹;“猎奇系列”带领小读者走遍全球,认识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神奇动物,了解它们的独特个性和本领;“励志系列”向小读者讲述动物的情感故事,探秘动物不为人知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读者被一篇篇新奇、感人的动物故事所吸引,了解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感悟人生哲理,自然会手不释卷。
随着市场上故事类少儿科普读物的日益增多,笔者认为,为进一步增强故事可读性,可尝试创新视角写作手法,运用拟人化手法,以第一人称写作,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有如身临其境,这样自然就“欲罢不能”了。同时,插图在这类图书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如同好的摄像师也需要好的灯光师、音响师的配合,这样才能“讲”出动听的故事。插图的选取、绘制应紧跟故事讲述的节奏、风格,再配以精美的版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以漫画的形式“画”科学
漫画因其简单、形象的表达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成为当下孩子们十分热衷的阅读体裁。把科学知识通过漫画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状态下主动走进科学,已成为颇受孩子们欢迎的少儿科普图书的内容呈现形式之一。
《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是从韩国引进的科学漫画书系列。该书创新了少儿科普图书的呈现形式,将自然科学、地理知识等内容通过引人入胜的探索故事,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小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饱览各国文明。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量出现的“呜”“耶”等口语化的词语和“生气冒火”“郁闷竖线”等符号,生动而夸张地表达了故事主人公的各种心理活动。这种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配上生动有趣、色彩丰富的画面,不仅烘托了艺术的美感,更带给小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改变世界的50位科学家》记述了科学史上曾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但这本写给小读者的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传记的形式记录名家,而是以漫画的形式,融入科学家自己的科学观点。书中生动的事例辅以幽默的漫画,让小读者轻轻松松地走近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大家。
以漫画的形式“画”科学,改变了科学知识呆板、枯燥的面貌。我们更应充分借助、发挥漫画这一艺术手法的特点。在漫画的绘制过程中,作者应深入了解当下儿童感兴趣的动画片、玩具的形象,融入到漫画创作中,使之更贴近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在语言中也可加入一些影响度广、健康的适用于出版物的网络符号、网络用语等,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亲切感。
4.以跨学科的形式走近科学
从借鉴国外少儿科普图书选题思路的角度来说,一些引进版图书胜在其题材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把科学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去观察、讲述,将人文情怀、历史与社会知识互相融合、交织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变迁中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走近科学。
国外这类优秀的少儿科普读物更多依靠的是专业策划机构来进行核心设计,而不仅是由科普图书作家完成策划、创作。本土原创应努力尝试搭建更多专业化团队的创作平台,从而实现在这类图书上的突破。
笔者认为,以上几种形式的划分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可以根据内容的体裁、风格等结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的内容呈现方式和阅读体验。一本少儿科普图书最终的、整体的内容呈现方式,应在准确定位读者对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读者年龄特点和阅读体验。比如:面向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一般适宜以文字为主的插图科普书;小学低段学生一般适宜大图、漫画辅以文字的呈现方式;学前儿童则更适合绘本的呈现形式,而科普绘本也是当前绘本策划出版的发展趋势。
经过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几年的摸索,我们清楚地看到未来少儿科普图书广阔的市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写作视角独特、互动趣味性强、内容形式新颖的图书将是未来少儿科普图书的主流。让我们俯下身,用孩子的视角去打量这个世界,让孩子们在图书中领略科学的奥妙、品味科学的滋味,呵护孩子们好奇的童心。这条路很长、很艰难,我们每一个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人都应为之努力。
内容理念 篇12
随着医学教育的国际化, 全球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 保健与就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涉外护理人才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下, 我国许多高校积极开展了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工作, 因此, 关于涉外护理英语口语课程内容设置的探讨, 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 增强学生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内容设置的理论基础
ESP其英文全称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即专门用途英语的缩写形式, 也就是说是与特定职业、专业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其主要是根据特定的职业要求而产生, 是在教学与探索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成的一个特殊的英语学习领域。以ESP为理念基础的英语教学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 实用性强。ESP把学习者的能力作为导向, 使所学的英语与职业相结合, 在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全面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根据ESP教学理论, 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遵循教育规律, 更要突出专业特色。涉外护理英语口语是用于医患之间的特定交际英语, 符合ESP的特征, 因此涉外护理英语口语课程内容设置应以ESP教学理念为指导, 结合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 提高护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为目标, 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护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和社区护理的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
二、涉外护理英语口语课程必须涵盖的内容
1. 课程内容应包含语音知识, 夯实英语交际基础
语音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 不具备正确的语音知识和正确的语音能力就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 语音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语言能力。听是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的前提, 不正确的发音会影响对真实意图的理解; 说是语言应用的具体形式, 如果发音不正确导致不能被他人正确理解也是语言交流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要充分认识语音的重要性。然而,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程没有认真对待或忽视语音教学, 使学生听说能力落后于读写能力, 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的效果。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面对的多是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外国友人, 如果没有良好的语音知识, 就容易造成工作失误或者其他误解, 因此在涉外护理英语口语课程中首先要包含一定的语音内容, 在学生原有语音面貌上进行巩固提高和改正错误。
2. 课程内容应与专业知识挂钩, 突出职业特色
ESP教学理念认为所教授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真实性, 其中要包含和职业相关联的真实语料, 实践设计。因此, 涉外护理英语口语课程的内容也应该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 涉外护理英语口语课程的内容必须以护理工作的工作流程或特定的工作任务来设计。如简单的医患对话, 协助患者进行入院与转院登记等, 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巩固、提高和扩展护理专业英语的词汇量, 促进实际操作中的语言的交际能力, 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在课堂实际教学中, 以用英语完成典型的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载体, 实行情境化教学, 将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对护理实践的理解结合, 以提高英语工作环境下的沟通技能和护理专业核心工作中的英语语言技能。
3. 课程内容应涉及文化差异, 提升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应用语言, 在日常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语言的使用脱离不了相关的文化背景, 缺乏语言的文化知识, 在实际交际中, 轻则容易造成误解, 重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涉外护理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是服务性的, 服务外国友人, 这就要求其必须掌握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文化交际素养, 因此涉外护理口语课程还应包含一些有关文化差异、社会习俗等知识内容,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结论
在ESP教学理念指导下, 涉外护理英语口语课程如果能够较好地融合语音、护理专业英语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于课程教学中, 不仅能够夯实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 而且能够使学生具备适应职业要求所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 促进涉外护理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彭薇.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1) .
[2]钟翼.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与对策[J].文科爱好者, 2009, (6) .
【内容理念】推荐阅读:
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内容08-25
中石油HSE基本内容及相关管理理念推介07-18
企业文化理念设计(企业文化,理念,设计)08-03
管理理念和办园理念汇报演讲稿11-15
运行理念07-16
命题理念07-17
游戏理念07-18
拓展理念10-15
用人理念05-09
人生理念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