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2024-07-17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精选12篇)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1

所谓的绿色化学实验, 就是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环保意识, 从而进行的全新实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比如减少药品用量、尽量做到药品重复使用、不使用有毒药品、改进危险实验等, 进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

一、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重要性

现在, 全球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 学校中的绿色实验因此也成为焦点问题。再加上新课标的施行, 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使得环保与化学的联系成为必然。如果将环保意识与绿色化学的相关成果相融合, 并且有效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实际中, 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同时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二、绿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化学的教育工作者, 要想加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就必须要在实验课的各个步骤上向学生灌输环保思想, 将绿色真正融合到实验中来。

(一) 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培养

初中正是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所以化学教师在课上一定要多多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思想, 加强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 为接下来的化学实验绿色化奠定基础。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绿色化学的意识, 就会对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良好的定位, 直接进行排放处理。久而久之, 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日渐淡薄, 在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都会养成不良的习惯,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觉就给环境增加了很多负担。所以, 在化学实验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各项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使他们懂得身上的责任, 在社会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教师可以在课下布置一些小实验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让学生测饮用水的安全性, 在普及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对实验药品的取用进行规范

实验药品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必需品, 而大部分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染都和药品的使用不当有莫大关系, 特别是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时, 对待药品往往不够重视, 不但影响了实验结果, 而且极易造成药品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 一定要对药品的取用做出明确规定, 而不是用类似“适量、少量”的字眼含糊其辞。我们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 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减少药品的取用量。以“硫燃烧”实验为例, 0.02克的硫磺粉就能产生所要的实验效果, 在取用时完全可以按照此标准进行。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实验的成本, 而且也大大减少了产生的实验废弃物。

(三) 严格把控化学实验过程

初中时期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活泼、好奇心强,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很可能会不按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 导致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有些实验即使按照步骤操作, 也会产生有毒物质, 严重影响着师生的身体健康。加上实验室设备简单, 气体不易收集, 更增加了实验过程的潜在危险。所以,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 一定要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控制, 确保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再以“硫燃烧”实验为例, 硫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 它是一种有毒气体, 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可以用一张在碳酸钠中浸泡过的纸片来代替放在集气瓶口的玻璃片, 这样二氧化硫就会与碳酸钠反应进而被吸收, 避免了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污染。

(四) 对实验进行适当改进

实验时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 使用不同的实验装置与材料, 产生的废弃物也会有所不同。所以, 在绿色化学的理念下, 我们可以改进实验的方法、材料和装置, 实现同等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污染最低的结果。以“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为例, 可以对其进行如下改进:减少白磷的使用量, 将反应使用的烧杯换成稍小一些的250毫升的, 然后把烧杯放进盛有少量水的水槽, 再在外面加一个玻璃钟罩。这种情况下, 即使用很少的白磷, 也能保证学生看到其燃烧时候的白烟, 而且白烟也不会扩散到大气中, 而是逐渐被水槽中的水吸收, 大大降低了实验造成的污染。

(五) 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产物

初中的化学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实验产物不会对大气造成太大影响,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将其直接排放, 一定要严格进行处理,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实验为例, 实验中会用到酸和碱进行探究, 实验之后的废弃物中仍然会有酸或碱, 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腐蚀管道, 造成安全隐患。所以, 化学实验中对于所得产物要做到能回收尽量回收, 不能回收就倒入废液缸集中处理, 要保证无毒害才能排放。除了实验产物之外, 损坏的实验仪器也不能随便丢弃, 要进行回收处理并加以重新利用, 这样既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仪器的资源, 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污染。

三、结语

现在,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思想, 可以使学生在早期就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进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环境有基本的评价能力, 这是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在实验课上让学生形成绿色理念, 能够培养他们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环境治理中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化学实验在一些情况下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废弃物, 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 所以一定要将化学实验绿色化。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因此可以从初中化学实验抓起, 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就养成绿色实验的习惯, 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绿色化,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马锐.浅谈初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青春岁月, 2011 (6) :179.

[2]薛秀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效果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1 (12) .

[3]吴丽平.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问题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0 (12) :119.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2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钟歆

摘要 “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其核心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本文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之下提出如何构建“绿色课堂”,从绿色课堂的定义、特点出发,就如何创设绿色课堂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绿色教育 绿色课堂

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这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实践教育理念、形成并展示教育技艺的平台。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学科里有所创造、有所收获,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是的,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天赋得到发展,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爱好、才能、志向。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那就是在“绿色教育”理念之下构建的“绿色课堂”。

一、绿色课堂的定义

绿色,在汉语语言中是充满着希望的生命的颜色。绿色象征着生机,繁茂和永恒;绿色意味着气息的清新,机体的舒展和灵性的激发。“绿色教育”不同于以往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其精髓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对自然的开发,必须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进行,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人的开发,同样要维护生态平衡,这就是说在提高科学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文素质,否则,这个人的科学能力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反,还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即便没有给社会带来危害,也成了不能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机器人”,这就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下衍生出的“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在绿色课堂上,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将课堂演绎成为妙趣横生,激情飞扬,智慧灵动的场所。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发展自身潜能,张扬个性,陶冶性情,享受学习的情趣,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着生命的活力。

二、绿色课堂的特点

1.实惠

对于课堂教学,通常人们总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上,关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其实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内核,教育对象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发展说到底就是变化,但应该是积极的变化。因而,上你的课之前与上你的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绿色课堂”的重要尺度。绿色课堂上的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

当然,绿色课堂教学引发的学生变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变化,表现在知识的量的累积;能力的变化,表现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维的敏捷、深刻、缜密);情感的变化,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受到赏识的愉悦,战胜困难的快慰,收获成功的欣喜等),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心向的变化,表现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兴趣更浓厚,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坚定,投身学习的态度更积极、更主动,正所谓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总之,通过绿色课堂,学生真正的得到了实惠,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得到了快乐,面对未来更加坚强和自信。

2.高效

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考量的问题。绿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而速度、收益、安全是高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得益,经过学习产生变化、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同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方式。在伴随学习活动的同时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越来越爱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原有的学科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异,学生的强势、弱势智慧有侧重。一个班级内又有优秀生(尖子生)、中间生(边缘生)、后进生(学困生),即使是在同一类的学生中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使一堂课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如何使一堂课对于所有学生的意义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必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去思考、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绿色课堂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学生各自已有的经验和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展开,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着力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热情,以确保课堂上没有学生是“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

3.鲜活

一堂课,相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单位来说,肯定有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前预设的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然而,绿色课堂的价值和魅力远不止于此,因为,一堂课不因也无法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再现。绿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新鲜的,紧跟时代潮流,不是陈旧、过时的,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能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最新的教学理念来教导学生;而教学方式和方法则应当是新颖、灵活多样,而不是单

一、枯燥的。

绿色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探奇览胜的一段精彩旅程。舞台上常常有高潮迭起,悬念频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屏弃了呆板与僵死,凸显出开放性与挑战性;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数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神游,这对于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绿色课堂因为它的鲜活可能会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这不是上课老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同其他鲜活的事物一样,绿色课堂不可能十全十美,留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课,而教师也正是在这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之中才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曾见教师在课前精心打磨煞费苦心,领导临场指导,小组合力攻关,再加上数轮试教,几番修改,才换来教师在课堂上的神采飞扬挥洒自如,知识呈现如剥茧抽丝,问题讨论应者如云,解决难点势如破竹,落实重点学生心领神会。课堂结构之严谨,课堂节奏控制之恰当,教学用时分配之合理与精确,让听课人实在无可挑剔。这样的课在“精彩”与“完美”的背后是矫饰、贫乏、苍白和了无生气,是对创造的扼杀,是对鲜活的窒息。从这点来看,绿色课堂因为它的缺憾和瑕疵而变得更加鲜活。

三、绿色课堂的构建

明确了绿色课堂的定义和特点,再来思考如何构建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绿色课堂的构建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惠”,着眼于“高效”和“鲜活”,无论是教师、教材还是教法都应当有所改变。

一是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绿色课堂上教师不是公正的裁判、威严的法官,对学生的回答、思考、合作进行裁决,更应是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修改张扬的促进者,对学生的回答,思考,合作进行激励,启发,调整。让学生从老师热情洋溢的赏识评价中形成自信,从委婉无痕的否定评价中,从充满期待的暗示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让思考更深刻,表达更生动,合作更有效。教师的激励方式可以是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抹真诚赏识的微笑,一个透着期盼的眼神,一句热情鼓励的话语。这点点滴滴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都会化作涓涓暖流,沁人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是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需求相应地拓展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拘泥于书本教材,更多的是从社会,这一真实鲜活的教材中汲取营养。

三是从教学方面讲,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绿色课堂,尊重天性,激发灵性,调动悟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智、潜质、潜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悠然心会、深得吾心。绿色课堂,在学生的心灵上播种阳光,让学生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让学生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绿色课堂,帮助学生勇往直前,尽心竭力,乐此不疲,好学不倦,领舞他们学习的激情,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绿色教育,绿色课堂,让所有的学生在有所学的同时,能够有所得。

On Green Class under the Guide of the Idea of Green

Education Abstract: The green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core is the amalgamation between the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 education, and foste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Under the guide of the idea of gree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ets up an idea of building up green class, discussing how to construct it from its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Green Education Green Class

参考文献

[1]杨叔子.脸色教育: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 教育研究, 2002 ,(11)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3

摘 要:绿色概念、绿色思想早已在化学新课改下逐渐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俨然成为当今新形势下教学内容的领军者。教师对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应向高中生全面推广绿色环保化学本质,从而有规划地实施正确的环保理念教学。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化学教学

新课标改革下的化学教学是建立在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之上,并加以衍生。而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应用将在一定条件下贯彻到化学教材。显而易见,绿色化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导入已是大势所趋,其相关思想和概念也会逐渐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在化学课堂上。绿色化学本质在于有效处理或回收生产生活中的原料,使其本身具有的高危害性能大大缩水后,再加以二次处理掉。

一、引入绿色意识

1.绿色意识的提出

化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理科学习的重中之重。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毁灭性的环境、生活方式、健康影响。化学知识的应用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把握着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命脉。但由于过度的开发、资源缺乏以及生产技术不合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发生,使得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人类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最新环境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关注的十大问题都或多或少和化学有关。其实,早在1990年初,美国就已颁布条例来执行环境污染预防及防范工作,其最有效的措施即是避免有害或有毒物质的产生与排放,通过在提升生产工艺、减少消耗能源和加大材料使用率层面着手,全面实行全国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工作。此方案的颁布曾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一致拥护,也将“绿色化学”这一概念引入人类生产生活舞台,从而促使化学界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也使得各个领域的发展以“绿色化学”为基础。

2.展开绿色化学本质研究

自从绿色化学提出到发展以来,绿色化学已经流行于全球化学研究中,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绿色化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具有低污染或无污染性、高效性的,其整个设计及研究的进行都不会给环境造成影响,并且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上来看也在化学生产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化学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所必需接触的,也是常识。所以绿色观念的导入必定对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化学主要具有“5R”规则,从使得其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发生。而“5R”规则主要为:一是重新利用,即对于一些在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实际不发生反应或不参与的物质可以进行重复使用,这一类物质主要指载体、催化剂。这类媒介物质的重复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生产成本降低,同时也不会造成环境问题。二是减少用量,即在实验正常开展的过程中,减少一定试剂或溶液的用量,而不造成实验结果或现象观察的影响,这不仅起到节约资源,还有降低污染的作用。三是循环再生,即为了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污染,从而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生,这就要化学生产工艺技术应创新化和改革化。四是杜绝危险试剂的使用,即从根本上杜绝一些无法回收利用且有害物质的使用。五是重复应用,即将化学反应过程中为参加的原料或产生的副代物进行回收利用。这五大规则共同的特性在于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绿色理念融入化学生产中,从根本上实现零污染,从而构建“原子性”经济模式,尽量做到每个原子或分子在化学生产中全面有效化。

二、绿色教学理念的合理应用

1.化学核心剖析

教师在进行化学备课准备时,应在熟识教材内容的同时,归纳总结,提纲挈领,用点、线、面的形式构建出化学知识体系,从而有计划地进行绿色意识的培养和引入。新课改体制下的化学教材,已经吸纳了多方面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如,温室效应、“三废”排放、酸雨、大气污染、重金属中毒、光污染以及白色塑料污染等,使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中,也能更加与人类生活联系,从而体现出绿色化学未来前景的广泛性和必然性。

2.联系化工应该突出环保理念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绿色意识的培养,最大程度地做到其理念融入化学学习中,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这就需求教师在保证化学正常进行的同时,尽可能地根据某一目标产物或反应物的特性来寻求更加有效或适用的替代物,从而凸显出绿色工艺在化工实践中的优势所在。比如,教师在介绍氯气物理和化学性质时,对比发现双氧水也具有相同的漂白功效。用双氧水来替代氯气便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含氯物质的产生,从而形成“环境友好型”化学。除此以外,根据绿色意识全新化,我们也能在其他方面得以很好地体现绿色化学的魅力所在。

(1)最小化实验进展。在满足一定化学实验内容的同时,教师最好实现化学实验开展的最小化。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设计出新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地降低试剂或溶液的使用量。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型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最小化实验应将实验用量控制在常规用量基础上的十分之一,甚至高达千分之一,从而大范围地降低实验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以及空气污染,使得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最小化实验不仅具有降低污染、节约资源、简单易行等优势,也指引了化学学科向绿色环保方面发展。比如,教师在进行氯气性质实验检验操作时,通过将实验环境置于稀硫酸和漂白液下,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氯气的产生,从而使得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的同时,环境也未受到大范围污染。

(2)规范操作。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严格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对于试剂的称取以及产物的处理都有一定的限制与标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随心所欲,马虎为之。一旦出现事故,将会给生存环境和师生生命安全造成危险,那时就不单单是能源或试剂浪费的问题了。例如,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必须按照“三废”处理标准来处理化学反应的产物,达到高标准排放目标。同时,教师加强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绿色意识和安全意识。

(3)试剂无害无毒或者低毒低害。化学实验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得以具体、生动、形象的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而是更注重于学生获取基础知识以及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设计实验反应或步骤时,尽量采用污染较少或无污染的催化剂和试剂。比如,可以用FeCl3取代稀硝酸洗涤银镜反应过后的试管,利用直馏汽油取代苯做相关萃取实验。

(4)处理严格化。根据“三废”形式多样化,教师在对实验操作中产生的“三废”进行方法多样化处理,以确保其处理结果符合实验室规定标准。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应以身作则地引领学生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废渣和废液的处理,从而具有一定规划性地将溶液回收到不同的收集器内,再根据试剂自身独有的性质来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如燃烧、分解、回收、中和、循环利用、吸收等方式,尽量选择最优化方案。

(5)现代化技术全真模拟实验。有些实验操作中所存在有害成分的物质多,或易爆、易燃,不仅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也会危害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然而,在这类实验与化学绿色意识相悖的情形下,教师就应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真化模拟。教师通过科技进行化学工艺流程、实验设备、实验原理方面上的仿真,使得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实验的本质与目的,从而加强学生掌握和理解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处理“三废”污染物的成本。

三、加强绿色理念在实践方面的延伸程度

1.教师在绿色化学教学中,不应只限于教材内容上的学习和巩固,应更加看重实践过程中绿色意识的应用,从而通过自身学习来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现象问题的解答

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的,这就需要自身通过社会实践,从而走出教材、走近实际、发现生活。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采用研究性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的研究性学习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实际上,化学课本包含一大部分的化学课题,如资源开发、可持续化、工农业等方面都与化学研究息息相关。这就集中体现在资源及能源在应用、循环、优化过程中的治理方面。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始终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这样才能以实验操作者和决定者的角色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构建,从而完成好奇、疑虑、推断、惊喜一系列情绪的波动,体会到自身进行抽象、分析、概括、综合、运用、解决过程的复杂情感,使得学生不仅感受到化学实验兴趣所在,还得到了实验操作能力的加强。同时,研究性学习主要着手于实际的参与和合作,在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同时,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及技能得以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

2.进行绿色化学实践,树立正确的绿化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邀请相关学术性质的专家来进行绿化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从而以化学期刊或化学竞赛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绿色意识。与此同时,学生自主研究身边相关的污染现象,如造纸废水、生活垃圾等方面,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结果来探讨合理的处理方案,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念知识学习的印象,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锻炼学生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深化绿化理念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3.绿化意识教学评估及展望。

(1)绿化意识教学评估。①培养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积极性。绿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传授酸雨相关理论时,可以与发电厂联系起来;在讲水泥相关知识时,就会联想到水泥性能等方面问题。②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绿化意识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态度的端正化,也在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化。学生应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而不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③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写作训练。绿化意识教学偏重于相关化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实际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舞学生进行小论文、调查报告及心得的撰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专业论文的阐述能力。④构建学生绿化意识。学生经过绿化意识培养,可以在了解污染引起一系列不利现象发生的基础上,感受到进行环境保护的急切性。随着学生环保意识的加强,学生就会自主地加入到环保实践中,以身作则。

(2)绿化意识教学展望。绿色化学逐渐发展起来,必定有其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门学科知识,更具有自身研究价值、指导价值和战略价值。然而,化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现。尽管绿色化学无法替代基础教学,但其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以及人类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首先,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只注重于升学率的高低,而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也应加深自身对实践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时刻关注本领域阶段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出现,做到跨领域教学。

绿色化学将是全球化学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也将成为我们人类与自然和平统一、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新课改下的中学教学以人为本,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特别是对于化学新形势下绿色意识的渗入,使学生必须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从而加强其自身绿化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来讲,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的新秀,将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彪.探究高中新课标背景下的绿色化学教育[J].电子制作,2013.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4

一、结合学科教材, 挖掘绿色化学理念

目前学生使用的化学教材里面, 已经提及了有关绿色化学的思想, 特别是编排了很多涉及环保和绿色化学的知识点。我们化学教师一定要仔细研读教材, 系统把握教材, 提炼出各部分有关绿色化学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或者立足教材, 适当延伸拓展, 扩充与之相关的绿色化学内容。比如联系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喜欢的“绿色食品”与“绿色涂料”等, 普及绿色化学知识,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逐步形成牢固的绿色化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笔者在讲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时, 在介绍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燃料对环保的重要性后, 这就给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燃料燃烧产生NO2、SO2等形成酸雨及其危害,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 培养了学生的爱护环境与保护环境的思想, 明白了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再如学习《氧气》后, 介绍“臭氧层出现空洞”的现象, 引导学生研究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以及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危害, 积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臭氧层, 不用或者少用对臭氧层有损害的含有氯氟烃等的物品;家庭处理废旧空调与冰箱时, 告诉家人要除去其中的氟氯烃与氟氯化碳制冷剂等。这样, 可不断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立足化学实验, 树立绿色化学意识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有些化学药品或者实验过程中会生成一些有害物质, 可能给师生健康、大气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此时, 教师可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基础上, 对课本中的实验加以改进, 比如改造实验装置、实验操作等, 使其更安全、更环保, 消除实验室污染源, 渗透绿色化学与环保意识。

如讲授“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一课时, 教材中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步骤较多, 而且玻璃管为水平放置, 所生成的CO2很难排出, CO与Cu O的不能完全反应, 比较费时, 也造成CO的浪费, 不能看到明显的反应现象。所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改进原先实验, 比如以细口瓶代替试管, 另外再把没有反应的CO用导气管通入正加热Cu O的酒精灯上, 使反应所需热量有所增加, 提高Cu O与CO反应速率, 用原先一半的CO, 实验现象也更加明显, 缩短了反应时间, 节约了资源, 同时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 在学生实验操作中, 教师也要随时观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 予以引导甚至制止。譬如完成实验后, 教师对学生所用的火柴数量进行检查, 表扬那些用得少的学生, 并对乱扔火柴梗的学生予以提醒, 用纸包好集中处理, 避免乱扔, 减少浪费;将反应所剩粉末放到指定容器之中, 以免因直接排放而给环境带来污染。这样, 通过各种小细节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维, 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自己也能尽一份责任。

三、开展实践活动, 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既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来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生活, 通过开展各种课后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类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源, 养成他们环保的习惯, 牢固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如鼓励学生成立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小组, 课后实施环保化学小实验等, 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境知识, 收集丰富的绿色科技知识, 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与环保的迫切性, 探寻环保的策略。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后, 要求学生课后查询相关资料, 撰写小论文, 比如, “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价值吗?”“如何保护金属资源?”等等, 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开展讨论和评比, 以调动他们的研究的积极性。在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后, 引导学生设计一份关于酸雨成因、危害与预防措施的调查问卷, 经过调查与研究后, 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并策划发给社会居民的宣传小报, 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将绿色化学落到实处。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手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绿色教育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反思 篇5

初一年级

万里鹏

2013年1月11日

绿色教育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反思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事物的发展进步都是经过否

定之否定,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教学工作要取得进步也必然要做到不断否定自己改进教学,将客观规律践行于主观教学

活动之中。因此,教学反思便是教师成长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认为,教学反思目的就是使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教学规律,让教学目标更有效地实现,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教学反思必须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做到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实

现而设计。教师在上一课之前要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要抓住这一目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时间突出重点和难点。课后要仔细考量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课堂回答问题情况或与学生交谈(要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谈)情况来调查考证,如果教学目标没有达到预期则必须重新设计本课内容安排,并想方设法进行补救;如果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则要认真查找成功之处,对下次上课提供有益借鉴。

其次,反思教学设计中是否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兴

趣是天然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主探究。所以,不仅在我们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上完一节课之后更要考察这一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如何加以改进等因素。只有不断加以研究、合理设计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课堂教学才会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许多教师(也包括我本人)常常在上课时语言或行为不规范,并有可能在学生中形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言行,例如上课时自己是否有口头禅、有没有方言,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包括自己的衣着、发式等),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有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说话有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对成绩好与差的学生是否平等对待„„我想这些事是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在意的大事,只有关注细节才会引导好学生,教育好学生。

最后,要反思学生的感受。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因此,一个教师只管自己教而不管学生的感受、不在乎学生的实际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教完书之后,对课堂的最大反思应是对学生的感受进行反思。上完一节课,教授者自己是搞清楚了,可是学生却还是糊涂的,那么这就是一节失败的课。就好比,一个讲笑话的演员,没有把观众逗笑了反而是自己哈哈大笑一样,那是滑稽,甚至是可悲的。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课前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在课后更应该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对于在学生身上出现的浮躁心理,甚至是“学习无用论”之类的思想要及时加以干预,适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突出理想教育和责任教育。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00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进行素质教育,同时环境问题也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已经得到广大教育者的普遍认可。所谓绿色化学教学理念是指将环境保护理念有效渗透到化学教学之中,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环保意识,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都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学生打好化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重要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同事也要注重通过化学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化学定理、实验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的化学学习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让绿色化学理念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植根于学生心中,不仅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好人生道路,将绿色化学理念落实到工作与生活中。

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使传统的化学教学格局发生一定的变化,化学教学由原来的应试教学变为应试和环境保护两个部分,通过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对环境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的能力,对生态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1.通过实验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灵魂,不管是哪一化学结论,都是经过无数实验得出来的,只有实验数据才最有说服力,如果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有效渗透到化学实验之中,那么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化学教学中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目的一般有两个:一种是为了对某一化学结论进行验证,另一种就是通过实验进行化学探索。众所周知很多环境问题都与化学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化学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等,都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而学生在认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很少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环境问题,因此,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有效容融入化学实验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去认识环境问题。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有效融入实验教学中,能够将有害气体产生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害气体对环境将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更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随着实验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物质,因此,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实验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三废”现象,减小了化学实验给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2.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高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还不强,因此,老师应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尤其是通过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更需要将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生活中的很多实际例子都对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空气质量的下降,很多人出行时都会带防毒口罩。老师可以将这一现象与化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再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老师不仅要将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还要注重从化学的角度对这些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3.将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与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结合起来。

要想使绿色化学理念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就要将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与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效结合起来。高中化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大量的理论知识往往使学生应接不暇。绿色化学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环境问题的介入改变了化學课堂枯燥无味的现状,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老师可以有效利用绿色化学理念的这一重要特征对学生进行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接受绿色化学理念的一些指导思想。

例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化学课堂,让学生深入大自然、深入实际生活,对一些环境问题进行实际考察。在考察过程中老师要将造成污染的原因对学生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老师还要能够为学生设下悬念,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出发,找出能够有效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接轨。这些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起到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作用。

一个人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绿色化学理念不仅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更多能够有效治理当前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7

当前化学教学中的实验环节, 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其中有实验仪器陈旧、化学试剂药品设计的不合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及无意识的随意倾倒废弃物等各方面的因素, 导致化学实验中一些未能顾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出现。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不仅会造成当时的直接污染, 更会纵容学生的思想为以后的行为埋下隐患。所谓绿色化学, 即是以化学技术或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化学制造或应用中有害物的产生, 使得化学过程与环境更加和谐, 实现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作为化学发展的最高方向, 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将绿色化学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中, 使之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部分, 成为当前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 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迫在眉睫, 陈旧的化学教学模式很难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绿色化学的特色概念愈加突出, 需要我们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着重深入和强化。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价值与意义

绿色化学, 也可以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主要是指在化学设计中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并且实现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化学教学绿色化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和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最大限度地通过节约能源和材料, 在各个环节实现纯净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具体说来, 就是要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实现“5R”, 即减少用量 (Reduction) 、重复使用 (Reuse) 、回收 (Recycling) 、再生 (Regeneration) 和拒用 (Rejection)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绿色化学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 是社会化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获取化学知识为基础, 同时培养其深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1. 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实践实验, 都要严格宣传、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 通过控制化学药品试剂用量、优化化学实验装置、回收处理废弃物等措施, 尽量减少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 强化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指导绿色实践行为

通过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 不断减少毒害气体的释放, 让学生掌握化学污染产生的原理, 制作一些简单的废弃物处理和吸收装置。当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习得一些治理污染的小技巧时, 他们可以认识到在面对环境污染时并非不知所措, 而是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处理和预防, 使得受污染程度尽量减小。

3. 控制化学实验污染

尽管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近半的实验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不少实验的重复实施, 累积使用的化学药品和产生的污染是巨量的, 这些成分复杂的化学污染迫切需要有效的控制。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导向

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除了出现在各个必修和选修模块中, 教材还专门设计了在“实验化学”的版块。这样的教材编排设置, 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化学实验在高中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跟上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实现改革。绿色的高中化学实验是指通过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原理方法、工艺技术、仪器操作等进行绿色的改进及优化, 主要从化学改进实验和化学设计实验两个方面入手, 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化学实验的原理、方法、设备和操作等环节, 以实现传统化学实验的绿色武装。

1. 推行微实验, 减少实验试剂用量

所谓微实验, 即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仪器进行缩微, 对化学试剂进行限量, 甚至可以在实验中将一些实验仪器诸如烧瓶、容量瓶等进行微化创新。当微实验推进的实验效果不明显时, 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强化实验教学。

2. 改革实验方式, 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要逐步摆脱对玻璃器皿的依赖, 比如一些颜色变化的实验可以在点滴板上施行, 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铁离子的显色反应等都是这类实验;另外一些定性的实验则可在滤纸上完成, 如醛基的检验、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等实验。

3. 提高环保意识, 科学处理化学残余物

对于化学实验后的废液和剩余药品, 一定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 不断提高其绿色环保意识。废液一定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有毒物也要经过分解, 而废酸要经过中和后排放。在传递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绿色的化学观。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环保的融合与实施

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意义和导向进行分析,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1. 革新实验设备仪器, 进行绿色化实验设计

作为化学实验取得有效效果的关键, 实验设备仪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化学实验的成败。化学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革新实验仪器设备, 或者改进实验程序, 以尽量减轻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例如, “稀盐酸与铜”的实验可以这样改进:将一小片铜块放入洁净的针管中, 排出空气, 通过注射器吸取少量稀盐酸后, 迅速盖住注射器吸口, 当观察到蓝色溶液时, 打开吸口推动活塞吸入空气, 可以看到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 再将气体迅速注入氢氧化钠试液中。这样改进的实验, 既不影响实验的教学性和效果性, 同时也可以减少药品和试剂用量, 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可谓一举两得。

2. 选择环保的实验药品, 加强实验原料绿色化

经常性的化学药品浪费, 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的诟病, 而其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更是直接污染环境。所以, 在保证化学实验现象和效果的前提下, 要尽量选择环保的实验药品和控制试剂的用量, 实现科学无污染的实验过程。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 在不违反化学原理的前提下, 创新一些效果更佳的实验方式, 以降低实验成本。比如, 用饱和的Fe Cl3溶液和沸水制取胶体, 实验操作的难度和危险性较大, 这时可将沸水用肥皂水代替, 实验现象显著且操作相对简单, 在节省实验成本的同时减少了污染。

3. 及时回收利用废弃物, 优化实验后续绿色环保

化学实验中往往存在着“三废”的问题, 尤其是在化学反应的废液中含有各种酸碱、重金属化合物及其他有毒化合物。大多数实验室都是直接将废弃液体排入下水道, 这样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久而久之, 学生的环保意识受到冲击, 绿色化学的意识也越来越薄弱。在化学实验之后, 有必要对废弃物进行无公害处理, 酸碱废弃液进行中和检验成中性后再排放, 金属废片、有机溶剂则可进行回收再利用。高中化学教学应将废弃物的绿色化处理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 在培养学生良好实验意识的同时, 也能够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对于化学实验反应产物的回收利用, 要尽量做到“零”排放, 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4. 拓展微型实验教学, 以“5R”标准践行绿色化学实验

微型实验教学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设备中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微型实验所使用的化学剂量要比以往实验节约80%以上, 加上实验仪器的占地少、成本低,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的危险指数, 能够减少火灾、意外伤害等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 微型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有着独特的定位和作用, 帮助学生正确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遵照“5R”原则践行“绿色化学”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头戏。比如“氢氯”的爆炸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是通过集气瓶收集H2和Cl2各一瓶, 然后将两瓶气体混合反应, 这样的实验方式需要的气体量较多, 且容易溢出污染周边环境。我们可以设计微型实验, 对Y型管进行改造, 在Y型管两边装入高锰酸钾和锌粒, 向两边各滴入几滴浓盐酸, 接着在Y型管外点燃镁条, 完成光照氢氯的爆炸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而且简化后的装置使用的药品更少, 甚至不用更换药品只需添加浓盐酸即可, 这样重复进行的实验方便进行实验教学, 也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避免因大量使用化学试剂、药品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所以, 微型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绿色化学思想下的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预防化学污染、革新实验思想与技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实现绿色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对化学实验的原理、设备、操作等进行模拟演练, 一方面可以提高某些演示实验的可视性, 另一方面则能够规避一些有毒或危险的实验操作环节。尤其是当遇到一些过程复杂又对反应时间和速度有一定要求, 或产生严重污染或需要分析化学原理的实验, 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 辅助观察粒子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这样的教学效果比真实的实验效果要好。在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实验过程的教学中, 同样要注意引导他们注入绿色环保的观点和理念。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8

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是一个“新化学婴儿”, 又被称作“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相比传统化学, 绿色化学具有以下优点:

1. 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采用无毒、无害的新型环保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大大降低实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 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力图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

基于绿色化学的以上特点和国家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关注, 如何在中职化学教育中充分渗透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实现绿色化学等问题成为现代中职化学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中职化学教学中绿色环保理念渗透的途径

1. 在理论教学实践中贯穿绿色环保知识

绿色化学作为比较新的理念, 在中职化学教授过程中应当在适当的机会作为重要的补充知识加入其中,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然后渗透到教学环节.比如, 在讲碳的相关章节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低碳探究活动.首先提出问题:你所了解有关三大能源的知识有哪些?三大能源物质各自的利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这些开放式的问题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再次, 在碳知识的讲授过程中, 让学生对碳的历史、现状都有所掌握, 并且深入了解其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让学生从能源结构角度意识到低碳环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联系实际, 从新能源的发展入手, 结合当代的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电池等等, 让学生了解到新能源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2. 在实验教学中做到绿色化学, 加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在化学实验中的渗透要求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都要从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在实验药品的选择、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药品用量的节约化、实验废物规范处理等方面都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 在Mg的提取及应用实验中, 指出氯气可以循环使用, 易溶于水形成盐酸, 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中, 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 防止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指出化学电源会对土壤、地下水等产生的严重污染问题, 并号召学生回收旧电池, 设置专门的电池回收处, 将环保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

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不断的创新,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和质量的前提下, 本着环保的原则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 在浓硝酸和铜片反应的实验中, 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是有毒有刺激性的气体, 直接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如果将实验中的铜片用铜丝来代替, 在反应过程中, 只需要把铜丝拉出到溶液外就可以中断此化学反应, 这样既可以看到实验结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又可以减少不断逸出的二氧化氮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可以把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这类有毒的实验改成针筒式的密闭实验, 这样产生的有毒气体就不会排到空气中去, 污染环境,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3. 在课外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污染的严重性, 开展环保行动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模式, 课外实践教学也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环保知识和养成的环保意识最终通过学校和社会联合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强化也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参观, 对附近污染的湖泊、渔场进行取样, 与环境污染当地的民众进行沟通交流, 这样直观的面对环境污染的种种结果, 能够更加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加深对环保的认识, 切身感受到环保的必要性, 并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在切身的实践中, 使学生了解周围污染的原因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与对策, 在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的同时, 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用于生活的实践中, 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借助现代网络等多媒体优势, 发掘最新绿色化学资源, 开阔学生视野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网络时代, 这为我们获得最新的资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工具, 挖掘网络上与绿色化学相关研究成果, 还可以将其整合, 选择性的融入课堂教学, 开阔学生视野, 保证教学内容的最新性.

参考文献

[1]李红.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 2011 (21) .

[2]张韵红.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J].科学教育, 2010 (4) .

[3]王盟.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绿色化学教育[J].教育导刊, 2009 (6) .

构建绿色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课堂 篇9

课堂是教育的主要场所, 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理念最直接、最生动的反映, 是绿色教育追求的最终落脚点。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 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简单的、复杂的、单向的、双向多向的、直接的、间接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交往, 并在这些交往中动态前行。如何让这个课堂生态系统呈现自然蓬勃之绿、焕发自然生命活力, 便成了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追求。深入实践绿色教育理念, 致力于生态课堂的构建, 成为我们深化教学改革的不二选择。

一、树立三种观念, 实现生态课堂的和谐共生

教师的不同教学价值观将导致不同的教学行为。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树立三种观念。

一是树立生态的环境观。学生的成长靠的是持续不断的从外部环境摄取有价的能量, 来为自身的生命价值进行建构。生态课堂中树立生态的环境观指的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系统。这个环境系统包括生态硬环境。如明亮的教室采光、合适的教室温度、温馨的室内颜色、安静的教学环境、变化的座位编排方式、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这些良好的生态硬环境不仅可以使师生心情愉悦、精力充沛, 而且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灵感闪现。这个环境系统还包括生态软环境。如新颖形象的教学信息呈现, 宽松活跃的课堂心理氛围, 宽容共纳的课堂互动, 积极的情感投入, 多元灵动的课堂评价。这些良好的课堂软环境, 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提供了紧张而全面的智力活动空间, 为师生群体和谐共生搭建生命舞台。实现环境生态的课堂是智慧激烈碰撞的思维场、激情澎湃的情感场、和谐互动的交往场。

二是树立全面的教学观。首先是指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生态课堂中不以牺牲某些个体的发展作为其他个体发展的条件, 而是课堂教学中追求一切人的全面发展, 包括学生和教师。特别是要关注天赋优异学生及帮助学困生的发展。其次是指个体人的全面发展。生态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 也是学生能力、情感提升与培养的殿堂, 更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殿堂。要在生态课堂中努力实现“在人文的阳光中探究科学, 在科学的探究中享受人文关怀”。在这样的课堂中, 要求教师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 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建构知识, 并在共同经历的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三是树立个性的发展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育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各具个性的。这种生命个体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综合特征是可贵的。正因为如此众多的不同才构成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生态课堂不应有按教师意愿的盆景工艺式的缠扎, 不应有训练强化式的鞭打, 而应以个性化的学生为本, 还学生个性的张扬, 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差异, 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 让优秀的学生适度超前发展, 同时也要允许某些学生的落后。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不同, 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找回自我, 赋予学习选择权、赋予学习自主权, 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知方式, 按照自我认知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开发, 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

二、关注两种状态, 实现生态课堂的互动生成

生态课堂注重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规律以及学科的自身特点有序推进教学过程, 更注重学生主动的探求和生动活泼的个性化发展, 也更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所以, 在生态课堂的实践中, 我们关注两种生态, 以实现生态课堂的互动生成。

一是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课堂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 课堂要从学生的好学出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想学、会学,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学, 核心是培养并逐渐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从生态课堂教学不再开始于学生倾听教师一厢情愿的备课下的讲课, 而是开始于学生独立的课前预习, 开始于课堂上学习时间的归还, 开始于充分思维自主权的给予, 开始于注重体验、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大量运用。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 只有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学, 还应唤醒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适当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 以充满信心的高期待唤醒学习动机;展现科学的奥妙, 在对知识意义与价值的理解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因人而异设立适当标准, 在及时达标评价鼓励中激发学习动机;利用学生好胜、被爱等心理需求, 组织竞赛体验成功中激发学习动机, 在强烈的学习动机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学, 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经历课堂后的“效益”。如果学生从作业、测评中得不到及时的判断结果及激励的成就感, 那么失败的感觉将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效益”, 课堂教学中必须目标指向明确, 目标达成过程清晰, 作业及测评目标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并追求及时性。

二是关注教师的生动激励教。要实现教师的生动激励教, 首先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已习惯的知识的权威者、课堂的掌控者、学习成果的评判者转变为科学方法的指导者、学生精神的引领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这样的转变才能让教师以宽容接纳的心态走入课堂, 才能在良好心态下组织教学、引领学生的探索与成长, 才能让教师从更高的教学层次理解课堂、引领课堂, 才能从学生发展的更远目标预设教学、生成课堂。

要实现教师的生动激励教, 还要变以课本知识学习为本的教案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案。构建由动态的主体、多元的文本、灵活的方法等众多不确定因素构成的与知识相遇的情景, 从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绪、情感、经验等展开学习的交往对话。

三、明确一个目标, 实现生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人的世界, 课堂是人的舞台。课堂教学要直面人的生命, 通过人的生命, 为了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所以生态课堂只有一个目标: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 提升生命的意义。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住宅设计,建筑规划,节能

随着意识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绿色和节能化上有着更多的要求。人们逐渐要求在建筑的小区内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率应用,绿色建筑不仅能为用户提高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能保证居住环境的健康。

1 绿色建筑物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概念就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以及能够实现生态循环的建筑物,而不是建筑外配合绿色植物的建筑,绿色建筑物指的是建筑物的本身,本身建筑物就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绿色建筑物的发展要求主要是在建筑节能、无污染、材料重复使用等方面达到要求带我施工方案,所以绿色建筑的指的是本身,但是周围的绿色环境也是建设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忽视,用时对于周围的一些基础设施都可以归类在绿色建筑物周围环境要求中。建筑物的施工应该的与周围的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不能进行分割,所以周围的生态问题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在建筑保护中保护周围环境,在建筑绿化上绿化周围环境正是我们对绿色植物的一个理念。绿色建筑物是使用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的就是控制好绿色建筑物的对污染的控制,让建筑物不会对使用者产生有毒的物质。同时在建筑的维护和施工中也不会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施工中够安全稳定的完成。绿色建筑并不是某些技术的统称,而是对整个绿色理念的认同。

2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节能的设计策略

2.1建筑节能的主体规划。绿色建筑是包括建筑的主体还有周围的绿色环境的,而主体就是用于建筑的主体规划设计,也就是人们的人们的主要的寓居空间,建筑的首先要选择就是地址,良好选址的建筑的第一步。选址之后在对建筑物周围进行合理的设计,也包括是对于排水、供电等其他设计的规划工作。2.1.1建筑的选址合理性。绿色建筑选址首要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所以就是要对周围的一些社会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建筑在选址上应该注意地点的交通条件,以及生活便利条件等,便捷条件很多时候是能够作为建筑的价值来体现的,建筑的价值特性在很多都是体现在交通环境上,处理交通环境的问题,建筑的布局合理性也是重要的防线,建筑的选址应该是合理的利用自然的资源,对于采光,风向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问题,建筑的通风问题都是我们重要的参考问题之一,同时对于建筑冬季的保暖工作,以及建筑的保温层施工的选择方式,都是绿色施工的主要问题之一。一般采用的方式对于独立的建筑物采用南北布置的方式,高层建筑一般都是由背风的布置方式,一方可以减少受力,也能够抵挡一些建筑存在的外力现象。2.1.2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原则。绿色建筑环境的设计原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方向,绿色建筑是与环境相辅相成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是包含对周围有环境的绿化、以及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的设计。设计绿色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因为绿化而绿化,而是应该符合要求的和绿化,在绿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区使用者以及基础设施的问题,所以设计应该从使用出发,然后在考虑绿化的景致问题。但是使用者的要求上就以及规定了相关景致的要求,所以要在周围环境的实际中既不能放弃内景致的设计也不能忽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2.2建筑采光、通风节能。居住区建筑首先要充分考虑热舒适度,居住建筑必须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保证合理的建筑间距和科学的排列方式,建筑布局应当依据夏季主导风向,具体设计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首先在保证容积率情况下,加大建筑间距,创造良好的建筑采光通风条件,同时可以提高居民良好的户外游憩环境和景观体验。其次,考虑建筑立面和顶部的处理,适当增加建筑迎风面开窗面积,加大落地窗,提高建筑使用空间采光的同时引入新鲜空气和创造夏季散热通风条件,保证合理的经济性的前提下,抬高建筑吊顶,增大建筑内部空间的通透性。2.3可再生能源利用策略。住区建筑应当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达到开源节流,有效节能的目的。住区建筑节能应当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2.3.1太阳能。太阳能是可再生的能源,它的储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免费的使用,同时不用对其进行运输,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在利用太阳能方面,主要是太阳能发电以及太阳能集热。在太阳能集热的方面,具备相对成熟的技术,材料以及设备的价格相对较低,应用较为广泛。将太阳能集热与建筑相结合,使建筑能够与环境达到统一以及和谐。在太阳能发电的方面,主要是将太阳能通过半导体进行转换,使之成为电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花费的成本相对较高。2.3.2水资源。首先,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及利用,对屋面雨水流经的途径以及地表水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地表的径流能够有效降低,采取渗透的措施将雨水的渗透量有效增加,对径流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在非饮用水方面要采取非传统的水源,如雨水或者是中水等等;再次,合理选用节水的器具,同时对经过处理的中水进行充分利用;最后,对水景观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2.4建筑朝向节能设计。居住区建筑朝向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日照时数与当地风向图。日照时数与日照间距有关,日照间距指满足冬至日(或大寒日)午后不少于2h的日照所需两栋建筑之间的最小距离,冬季较为漫长的北方地区,为了能够充分接受太阳光辐射,日照间距相对较大,为的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同时避免冬季建筑受冷风吹加大建筑外表面换热系数,以达到冬季节能的目的;夏季较为漫长的南方地区,则是要避免接受较多太阳光辐射,可以利用建筑遮阳达到夏季节能的目的,同时建筑适合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增加建筑通风散热。2.5对围护的结构进行设计。在绿色建筑中,围护的结构要具备相应的隔热以及保温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围护结构的能耗大约占据建筑整体能耗的一半,因此,将维护结构隔热性以及保温性进行有效提升,能够影响建筑的节能以及室内的环境。依据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以及复合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内保温的技术、夹心保温的技术以及外保温的技术,在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外保温的技术。

3 结论

在绿色建筑物的施工要求下,首先要明确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并不是在绿色建筑周围增加绿色植物。而是和谐。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建筑和使用者的和谐。建筑的和谐上就要求了在建筑的使用上能够使用者带来不一样的舒适感,也就是要建筑的选址、周围环境、节能、通风等各个方面都能处理的很好,从而到底绿色建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峻岩,金虹,康健等.基于使用者特征的居住区公共空间交通声环境评价研究[J].建筑学报,2013(S2):124-129.

[2]董峻岩,金虹,康健.中国城市住区公共空间声环境研究——哈尔滨闽江小区闽江广场声环境调查[J].华中建筑,2012(2):61-63.

[3]董峻岩,金虹,康健.哈尔滨城市住区广场的声环境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2):257-259.

[4]董峻岩.哈尔滨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声环境评价及分析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110-115.

绿色理念下化学实验 篇11

关键字:绿色环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用到各种化学药品,其中不乏一些污染严重又难以处理的化学药品,而全国各地的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染和化学浪费累计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教学,应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逐渐渗入绿色环保的理念,把绿色环保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做到环境友好的化学实验教学。

充分理解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环保是指充分利用可循环。在高中化学实验里的具体体现在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进行反应,并且把废气、废水、废渣降到最低,减少环境的压力。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做到废气、废水、废渣的再次利用,不可利用的就改进化学实验,将难以分解、污染严重的化学药品做出恰当的处理,使整个化学实验做到循环可利用的“零排放、零污染”实验教学。

加强学生的环保理念

高中化学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会让学生多次接触到各种化学药品,包括有害、有毒的化学药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绿色环保理念,严格按照教学步骤进行实验,减小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首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密切与现实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联系,将生活中的化学带入的教学情境中去,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和生活更加密切的联系起来,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和兴趣,也使得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化学是怎样一步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例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天然气来代替煤作为家庭里的主要能源,而未来最新型的理想能源则是氢气,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为什么家庭能源在不停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环保理念的培养。

其次,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实验时,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用最少的化学药品进行实验,不仅可以降低实验的费用,节省了能源和资源,而且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也意味着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危险系数降低了,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就绿色环保来说,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也意味着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也减少了,既实了现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效果,也降低了环境的压力。

再者,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时,向学生强调各种药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过去很长时间里学生在做完实验后,都会把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渣、废水倒掉,污染严重、毒性严重的废渣、废水则由老师收集起来处理,然而这些废气、废渣、废水很多都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在其他的化学实验中将处理过的废气、废水、废渣再次利用起来的,成本比直接处理掉要低很多,而且减小了对环境造的压力,节省了资源,减少了教学开支,利于教学的良性发展。所以,在实验完成后,处理药品、废渣、废水时,应该特别注意它们的二次利用价值,做到循环可利用的“零污染、零排放”教学。

教师改革创新,环保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各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实验现象,为了明确的分辨出各种化学元素的特征,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会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知识。但是有些实验反应过程很剧烈很危险,有些实验反应速度极快,各种实验现象一闪即逝,来不及仔细观察,有些实验的实验过程过于冗杂,拖慢教学进度,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同学面前,并且根据多媒体可以反复播放、细节放大、重点突出等特点,恰当的和教学相结合,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些污染严重、有毒的化学药品参与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改进实验方法,将污染严重、有毒的化学药品替换掉,利用更加安全、更加环保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若干改进实验的建议,假设、分析哪一种方法是最节能环保的绿色实验,进行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例如,讨论如何将实验装置经过恰当的组合,使得产生的废气直接回收并反应处理掉,保护实验室的空气与师生的安全。如何在实验中试用控制装置,可以使化学实验及时在恰当的时候终止,这样不但利于教学与观察实验的时间搭配,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去,顺应健康化学、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改革创新出绿色环保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绿色环保放的意识,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做到健康绿色、环境友好的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静玲.绿色生活与未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陈淑芬.高中化学绿色实验途径初探[J].现代教学,2009年第11期

[3] 高兆林,谭丕亨. 1999.绿色化学浅说.山东化工

浅析绿色理念下的室内景观设计 篇12

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 兴起了绿色设计的潮流。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在设计的初级阶段把环境因素, 污染预防, 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系列措施纳入整个设计的过程之中, 最终使设计对环境产生最小影响, 以便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污染。绿色的设计理念从一方面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高科技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反思, 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专业设计师的道德回归。

反映至室内设计的领域, 绿色设计可以被称为室内的绿色设计。通常室内绿色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灵活高效、节约能源、健康舒适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 在诸多要素中, 环境要素是研究设计的核心。只有将环境的意识贯穿到整个设计的过程当中, 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 为人们创造健康、便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绿色的室内设计过程当中, 专业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不仅仅要考虑空间布局和色彩协调搭配要素, 还要充分的利用能源, 极大减少环境污染, 从而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所以, 室内的绿色设计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上的考虑, 还应当是观念上的一种变革。绿色室内设计要求专业设计人员将重点放在创新层面上, 以室内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等作为切入点, 设计出最环保、绿色的方案。

2 室内绿色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绿色设计价值概念在社会上还没有完全确立, 其知识产权尚且得不到有效保护, 绿色设计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

在绿色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能源浪费问题历来都是最容易也最难做到的。很多业主和设计人员单方或者双方艺术修养水平不高, 很容易造成室内装修过度, 过度的装修有违绿色设计的观念。此外, 绿色室内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对于人的关爱, 室内设计当中以偏概全及见物而不见人的手法不能够体现对人性关爱这一原则。

功能设计的不合理、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当、设计师水平低是导致室内设计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 由于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不健全以及建筑企业对绿色设计的认识存在误区都会导致绿色设计过程中多种问题的出现。绿色设计的政策制定还不完善,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绿色设计实际操作规范性。

3 室内绿色设计实施原则

3.1 绿色设计提倡适度的消费原则

在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当中, 通过装饰室内所创造的环境是消费的一种, 而且也是人们居住消费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虽然绿色设计是把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看成目标, 但和以往所不同的是它倡导适度的消费。这种设计方式倡导节约生活的方式, 体现了新的文化观、生态观和价值观。

3.2 绿色设计体现生态美学的原则

生态美学作为美学发展的新阶段, 将生态因素增加到了传统的审美内容中, 它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生态美学在室内的环境创造过程中, 强调自然的生态美, 同时还强调人类应当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之下, 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自然进行改造, 带给人们精神上持久的愉悦。所以, 生态美是更高层次的意境美, 使得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3.3 绿色设计倡导节约及循环利用

绿色室内设计不仅仅强调在室内的环境建造、更新和使用过程中对于常规能源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 还强调对于可再生能源也要尽可能降低消耗使用, 在室内的生态设计过程中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是现代的建筑能够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基本手段, 同时也是绿色设计最基本的特征。

4 结论

绿色的室内设计以实现人和自然、人自身、人与人的三大动态和谐作为基本观点, 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是设计历史上的新阶段。绿色的室内设计是当今社会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未来的认识,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意识认知也在不断加深。绿色的室内设计将成为室内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其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也很多, 亟待解决。只有建立起绿色、环保的室内环境, 才能够保证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想, 王铃, 陈亚东.论家居空间设计的绿色概念[N].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2]成守泽.基于绿色理念的简约主义室内设计[J].科技风, 2008 (24)

上一篇:硬件管理下一篇:相信